努比山羊的养殖技术 -cctv7农广天地养羊视频 - 创业第一步网

&&&&&&&&&&&&&&&&&&&&&&&&&&&&&&&&&&&&&&&&&&&&&&&&&&&&&&&&&&&&&&&&&&&&&&&&&&&&&&&&&&&&&&&&&&&&&&&&&&&&&&&&&&&&&&&&&&&&&&&&&&&&&&&&&&&&&&&&&&&&&&&&&&&&&&&&&&&&&
&&&&&&&&&&&&&&&&&&&&&&&&&&&&&&&&&&&&&&&&&&&&&&&&&&&&&&&&&&&&&&&&&&&&&&&&&&&&&&&&&&&&&&&&&&&&&&&&&&&&&&&&&&&&&&&&&&&&&&&&&&&&&&&&&&&&&&&&&&&&&&&&&&&&&&&&&&&&&&&&&&&&&&&&&&&&&&&&&&&&
&&&&&&&&&&&&&中共马龙县委组织部门户网站
&| &设为首页 & |&&
第21期:党旗在信贷业务上高高飘扬D―马龙县实施“双贷双扶”的探索及成效
&& 您现在的位置: >>
第21期:党旗在信贷业务上高高飘扬D―马龙县实施“双贷双扶”的探索及成效
【作者:  来源:马龙县委组织部 】&【字体:
】浏览次数:1175  
第二十一期
(总第281期)
党旗在信贷业务上高高飘扬
D―马龙县实施“双贷双扶”的探索及成效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祖祖辈辈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在党的惠民政策指引下,走上了富裕之路。但部分地处偏远落后山区的农村,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等,致使党员和群众看山难、看水愁,致富无门路。中共马龙县委把党建创新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增强基层党组织凝聚力和感召力的有力抓手,结合实际探索出“双贷双扶、政府反哺”的贫困山区群众扶贫济困模式,把党的先进性和科学发展观要求落在实处,走出了一条党组织“牵线”、政府“贴息”、农信社“搭台”、党员和群众“唱戏 ”“四位一体”的农村信贷帮扶新路子。
背景――解决“四无”
马龙县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全县辖3乡5镇、总人口20.17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8.04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89.4%;全县设有15个党委、13个党组、77个党总支、648个党支部,共有党员8997名,其中农村党员6376名,占全县党员总数的74.8%。新一届县委、县政府大力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广大群众也积极响应县委、县政府号召,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和养殖业,引进技术生产和加工附加值较高的农业产品。但随着新产业、新技术的不断引进,农民群众对发展资金的需求也越来越大,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党员和群众发展经济无门路、创办企业无资金、申请贷款无抵押、销售产品无信息的“四无”难题,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的“瓶颈”。如何增强基层党组织的造血、输血功能,让困难党员和群众尽快实现脱贫致富,让全县人民尽快实现共同富裕、和谐发展,也是县委、县政府探索和实践的课题。2008年,“双贷双扶”创业贷款首先在马龙县大庄乡萌芽,受到广大群众和党员的欢迎,为困难党员和群众脱贫致富起到了极大的帮扶作用。县委、县政府经过认真调研,决定在全县全面开展“双贷双扶”创业贷款,实行城乡单位大统筹、信贷资金大整合、党员群众大联动,对有信贷需求的困难党员和群众进行帮扶、关爱和激励。
实践――做到“四有”
“双贷双扶”即:财政贴息;农村困难党员贷款,机关党员担保,机关党员帮扶农村党员;困难群众贷款,致富党员担保,致富党员帮扶农村群众。县委把实施“双贷双扶”作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的民心工程、富民工程和阳光工程,出台完善相关措施和办法,做到有领导机构、有信贷办法、有担保和帮扶对象、有管理制度,全力为党员和群众搭建致富“金桥”。一是有领导机构。县委成立了“双贷双扶”工程领导小组及办公室,负责指导各乡镇实施“双贷双扶”工程;各乡镇也相应成立了“双贷双扶”工程办公室,负责受理党员和群众的贷款申请、审批、核实、提供证明、协调贷款等工作。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定期组织召开由扶贫、财政、信用联社、工会、妇联、共青团、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负责人和各乡镇党委主要领导参加的“双贷双扶”工程联席会议,共同研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二是有规范的信贷办法。县委组织部和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制定出台了《马龙县深化“双贷双扶”工程打造农村红色信贷的实施意见》,对借款人条件,信贷资金用途,借款额度、期限、利率及还款方式,信贷管理,责任追究等作出了明确规定。《意见》规定了信贷的“五步”程序,即:第一步由有借款需求的农村困难党员和群众提出贷款申请,填写《马龙县“双贷双扶”创业贷款申请审批表》,并与个人相关资料一同送交所在村党总支(支部);第二步由村党总支(支部)推荐初步贷款人选;第三步由乡镇党委和信用社对贷款农户和党员开展贷款信用评级;第四步由乡镇党委、政府联合信用社评定信贷对象;第五步由信用社审核发放贷款。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贴息标准第一年由县财政按年利率5%的标准给予贴息,贴息期为一年,展期内不再实行贴息。《意见》明确规定,农村基层党组织和致富党员在办理贷款业务中享有“四权”,即:农村基层党组织在审核贷款业务中享有推荐权,机关党员和农村致富党员在信贷中有担保权,困难党员和群众在信用贷款、技术培训、信息服务中享有优先权,信贷党员和群众在创业贷款中享有优惠权。三是有担保和帮扶对象。申请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含3万元)贷款的,由村党总支认定推荐,农村致富党员或村“两委”党员干部担保,乡镇“双贷双扶”创业贷款领导小组审核,信用社进行审批发放;申请3万元以上至10万元(含10万元)贷款的,由村党总支认定推荐,机关事业单位在职党员担保,乡镇“双贷双扶”创业贷款领导小组审核,信用社进行审批发放。县委还建立了县直部门与困难党员或群众结对指导、乡镇直部门结对服务、行政村党总支结对挂钩、自然村党支部结对联系、信用企业结对帮扶、机关党员或致富党员结对担保的“一户六结对”帮扶模式,对信贷党员户和信贷农户的资金使用、项目发展、还贷情况进行全过程跟踪服务。四是有完善的管理制度。建立登记、管理台账制度。动态掌握信贷困难党员和农户的经济状况、信贷需求、还贷情况、信用等级。同时,为确保信贷资金用于生产发展,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建立“连心卡牌”制度。“连心卡”主要记录帮扶党员和群众的姓名、劳力、生产、生活、收入、贫困原因及入户帮扶的时间、措施和收益等情况;“连心牌”悬挂于受帮扶党员和群众家中,主要记录帮扶人及帮扶单位的联系电话,以及帮扶项目、贷款金额、还贷时间、发展目标等完成情况,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成效――体现为“四增强”
两年多的实践证明,“双贷双扶”工程已成为农村基层党建与农村金融工作有机结合的重要载体。一是增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通过实施“双贷双扶”工程,加大了党内激励、关怀和帮扶力度,促进了农村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增强了党员对党组织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荣誉感,发挥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凝聚人心的战斗堡垒作用,赢得了广大农村党员群众的信任和拥护,进一步夯实了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二是增强了农村基层党员的示范带动作用。“双贷双扶”工程使大批贫困党员和群众从中受益,率先富裕起来,形成了先富带后富的强劲势头。大庄乡石河村委会小安南村民小组党员徐小东,2009年初申请“双贷双扶”贷款5万元建起了仔猪养殖场,现有母猪11头,仔猪109头,2009年销售收入6万余元。大庄乡新发村委会新发村民小组党支部书记邓汝明,2008年申请了1.5万元“双贷双扶”贷款,养殖市场稀缺的努比羊,每年纯收入1.4万元。旧县镇九龙酒厂厂长仝品柱2009年申请“双贷双扶”贷款10万元,用于扩大生产规模,现在酒厂生产的瓶装酒销售到文山州及周边县市,还带动了全镇28户烤酒个体工商户的发展。马过河镇上关坝村李洪春等群众申请了“双贷双扶”贷款后,发展蛋鸡养殖,还成立了养殖合作社,现在合作社蛋鸡养殖规模达到3万多只。2009年,马龙凯悦菌业专业合作社的赵必康在马过河镇投资建设食用菌种植园区时,资金遇到困难,镇党委、政府和县信用联社及时帮助解决了110万元“双贷双扶”贷款,经过一年多的建设,现在园区发展成为西南地区规模最大的现代化食用菌种植基地,产品销往贵州、昆明等地,每年可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解决了130多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了周边30余户农民种植食用菌。三是增强了农村贫困党员和群众致富能力。2009年,全县共发放“双贷双扶”资金6990万元,财政贴息和信用社让利 220万元,3200余名(次)党员为6700多户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担保、抵押贷款,培养出党员致富能手1140名,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328名,把致富党员培养成村组干部120名,带动了5924户困难党员和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其中带富农村党员1705名、带富农村群众12600余名。四是增强了农信部门的信贷能力。“双贷双扶”工程实现了政府、农村信用社、困难党员和群众“三赢”。2009年,县信用联社发放的贷款额占全县金融系统发放贷款的77%,发放支农贷款额占全县的99%。有了信用贷款的支持,困难党员和群众吃上了“定心丸”,推动了产业大调整、促进了经济大发展,2009年,全县发展致富项目320个,农民人均经济纯收入实现3152元,同比增14.6%。
群雁高飞头雁领,致富产业“双贷”扶。“双贷双扶”不仅带动许多农村小家小户脱了贫、致了富,同时也扶持起一批种植、养殖大户。这些“大户”聚小户为大户,通过龙头示范、产业辐射,带动了周边群众共同发展致富。这些大户按照县委、政府打造工业、农业、城镇、旅游服务“四个品牌”的总体要求,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农业加工及商饮服务业,其中黑山羊、万寿菊、食用菌、核桃、深沟鸡等特色种植、养殖业,已成为全县农村党员群众创业致富的后续拳头产业。
&&&&&&&&&&&&&&&&&&&&&&&&&&&&&&&&&&&&&&& &&&&&&&&&&&&&&&&
报:市委组织部、县委常委
送:县委办、部领导
发:县直有关单位、各乡(镇)党委、本部各科(室)中心&&&&& 份)
上一篇:下一篇:
中共马龙县委组织部主办 版权所有 Tel:  E-mail :
function font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fontZoom').style.fontSize=size+'px'}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ctv7农广天地2010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