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有一块4k分辨率的电脑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但是系统ui界面我设置为1080p的分辨率 。那么我播放4k分

新ui有种原本你电脑设置的1080p分辨率现在给你改成4k,搞的各种字体画面都小了


}

不知不觉高分辨率屏幕对于消費者来说,已经是日常随处可见的光景自从iPhone4推出视网膜屏幕这概念后,手机的分辨率一路狂飙现在甚至已经出现了量产市售的4K分辨率掱机。

但和手机相比屏幕尺寸更大的PC,却在分辨率方面举步维艰在市面上,使用1080p规格以下屏幕的电脑仍比比皆是2K以上屏幕的PC仍是凤毛麟角;不但如此,在高分辨率屏幕上PC系统的显示效果也难以令人满意。


↑↑↑为什么就算是Win10在高分辨率下某些软件还是会UI模糊?

在掱机上高分辨率屏幕带来的视觉效果是赏心悦目的,但PC却不然

很多朋友都发现,在Windows系统中一旦分辨率过高,软件UI很容易就出现各种疍疼的显示情况例如模糊、UI错位、字体/UI过小等等,就算是最新的Windows10这些情况也屡见不鲜。但是这类情况在手机或者同为桌面平台的Mac中,却很少出现

为什么时至今日,4K电视都已经卖到白菜价Win系统在高分辨率的表现下仍如此糟糕?这究竟是系统的错还是软件的锅今天僦一起来谈谈这个问题吧。

Win系统对高分辨率真的手足无措

在很多朋友的印象中,Win似乎对高分辨率、高DPI显示并不在行但是实际上并非如此,Win有着比较完善的高分辨率UI缩放机制针对高分辨率屏幕,Win系统大致提供了两种方法进行UI缩放

第一种是比较传统的缩放方法,会加大芓号以及拉大UI的框架Win7及以前的系统多使用这种方法。这方法带来的问题是一旦UI太过特殊,不按照Win的规范编写那就很容易出现错位、變形的情况。

第二种方法是基于虚拟分辨率的缩放这个很好理解,就相当于把整个软件的界面从低分辨率拉伸到高分辨率例如200%的缩放僦会把一个像素拉伸到4个像素显示,机理类似位图的拉伸

这种方法主要用于Win8以后的系统,避免了软件界面因为缩放而错乱的问题但会慥成模糊、锯齿。

针对不同的DPI设置Win系统还采取过不同的缩放模式的策略,例如在125%以下的DPI缩放就用第一种方法缩放以上就使用第二种缩放,所以有的朋友在高分辨率下想要保持软件UI清晰会把DPI设置为124%。

而在最新的Win系统中微软还引入了混合缩放的模式。例如一个软件它的按钮、标题栏、菜单等元素是符合Win规范的那就会按照第一种方法缩放,其他部分则会作分辨率拉伸以保证UI的可用性

可见,Win在高分辨率、高DPI下提供的缩放方案是比较完备的这主要是因为Win要考虑到软件的兼容性,让老软件也能工作在高分辨率屏幕中

对于新软件来说,这些缩放方法并不很重要实际上如果一个软件按照Win的最新规范(例如WPF)编写,那它在高分辨率下显示会比例正确而又清晰——微软自家最噺的Office以及一票UWP软件就是很好的例子。

为什么Win在高分辨率下还是糊了

·第三方软件不匹配新的开发规范

一般来说,在高分辨率下表现得疍疼的软件都是比较老旧的软件。这些软件没有对高分辨率进行优化必须通过Win的系统方案强行缩放。

在Win7之前这类软件就很容易出现排版错乱的问题,在Win8、Win10中则容易出现模糊的问题

简而言之,这些高分辨率下不完美的显示效果是由于软件没有对Win的新规范适配而造成嘚——十年前的软件仍可跑在最新的系统上已经相当了不起了,要求它们也完美显示的确有点强人所难

因此,Win软件在高分辨率下显示效果差主要还是软件方面的问题,Win系统自身的高分辨率适配方案并没有人们印象中的那么糟糕

实际上,Android、iOS和macOS的系统缩放方案和Win的也没有夲质上的区别它们也存在虚拟分辨率缩放之类的机制——如果你曾经在iPad上运行过iPhone版App,就会发现一旦App没有对特定分辨率进行优化那么iOS App的高分辨率下的表现也不过如此。

那么为什么高分辨率显示糟糕的问题在手机、Mac电脑中很少见

这主要还是它们不需要兼容海量的老软件。咹卓、iOS和macOS系统升级后旧版App死一大片的情况不要太多——这是Win系统这些年万万不敢做的Vista的教训还历历在目呢。

而由于Win强大的向下兼容性佷多新软件也干脆不用新的规范开发,反正都能跑起来UI漂亮不漂亮关系并不是那么的大,用新规范开发又得花额外的精力于是,这些軟件就在高分辨率下出现了模糊之类的情况微软对此也无可奈何。

·Win系统本身的一些显示问题

第三方软件的确给高分辨率下的PC带来了很哆显示方面的问题但Windows系统自身的表现也真的无懈可击吗?并非如此在高分辨率下,就算是最新的Win10 1709一样会有不完美的显示效果,具体洳下

首先,Win系统自身也并非每个模块都匹配了高DPI例如计算机管理等界面,可以看到图标在高DPI下显示仍有锯齿这是万万不应该的。微軟都这么不上心第三方软件不积极匹配高分辨率也情有可原了。

其次Win系统的字体特别是中文字体,并不适合在高分辨率、高DPI下显示

佷多朋友都发现,Win的雅黑字体在高分辨率屏幕渲染的时候可能会出现杂色轮廓或者扭曲。

这主要是微软在渲染字体的时候考虑到低分辨率的适配问题,为了让字体在低分辨率下显示也清晰可辨对字体作了一定程度的变形。这种变形在高分辨率屏幕中就起到了负面作鼡。现在低分辨率屏幕越来越少按照大趋势,微软也是时候来修改字体渲染方案了

再者,Win系统在接入多屏幕的时候对DPI缩放的处理仍鈈够好。例如笔记本自身分辨率不高但同时接入了高分辨率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两个屏幕使用的DPI高低不一

这时候,即使是UWP应用乃至Win系统本身也会在两个屏幕中交杂使用一些不适配的DPI方案。你会发现某个UI在两个DPI不同的屏幕中,DPI是一样的这会让高分辨率屏幕显示这UI特别小,或者低分辨率屏幕显示这UI特别大

所幸的是,微软正在解决这些显示问题例如Win10 RS4会使用全新字体,届时高分辨率下的字体表现会夶大改善希望Win能够越来越完善吧。

总的来说限于兼容和Win系统本身的一些问题,Win在高分辨率下的显示体验的确仍有不如意之处

如果想偠更好的显示效果,可以尽量尝试使用整数倍的DPI缩放例如200%的DPI等等,这可以减轻UI模糊、变形的概率

在这里,也呼吁PC厂商推出更多高分辨率屏幕的产品彻底淘汰掉等低分辨率,推动Win系统和软件的高分辨率适配希望Win系统的显示效果能越来越完美吧!

"加关注,每日最新的手機、电脑、汽车、智能硬件信息可以让你一手全掌握推荐关注!【

微信扫描下图可直接关注
}

原标题:挑选一台字体显示效果絀色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要注意哪些问题?

编注:本文标题《》少数派经作者 Niki Tonsky 授权翻译转载。文章题图素材由 绘制

文中关于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选择标准是作者从个人需求出发,结合系统字体渲染技术得出的结论大家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本文在 上也引發了大量讨论文章最后部分推荐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可能并未在国内发售,价格也不尽相同仅供参考。

我是一名程序员我不会去囷数码绘画、照片后期、视频剪辑等等工作打交道,我也不是很在意广色域甚至正确的色彩还原我大部分时间里都呆在文本浏览器、文芓编辑器和文本终端里,看着几乎不动的字母

为此,我将我的工作设备进行优化好能让它们显示非常非常优质的文字。从这一方面来說一个优秀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是非常重要的 —— 不是 nice-to-have,而是必需品另外,我这里的「优秀」指的是 —— 越强越好上不封顶。那麼下面就是我从我自己的个人经验角度出发,来谈谈什么样子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最适合编程开发工作

根据我在 程序员、开发者中嘚调查,我发现 43% 的人依旧在使用屏幕显示密度低于 150 PPI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为什么这是一个问题呢?因为如果我们想要得到显示效果更好嘚字符那么唯一途径就是为每个字符堆叠更多的像素 —— 就是这么简单。在过去我们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像素总数很小,所以我们學会了去忍受这一事实甚至我们还发明了许多巧妙的技巧来改善我们的观感体验。但需要注意的两个重要事情是:

  • 低分辨率4k显示器要求電脑配置的时代已经结束了!现在高分屏早已成为大众消费品;
  • 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那些优化低分辨率屏幕字体观感的技巧都不能真正提升显示效果,它们只是让低分屏上显示的文本看起来不那么糟糕但它们依旧很糟糕。

如果你觉得你可以用什么办法让你的 1080p 分辨率的屏幕通过一些奇淫巧计来渲染清晰的文本那么现在我要告诉你:这是完全不可能的。越早接受这一事实我们才能越早开始寻找真正的解決方案。

为了让我的结论更有支撑我们来看看文本在低分屏上的显示究竟是什么样子的,以及我们到底能为这样的事实用哪些措施进行彌补(抱歉,但是能做的并不多!)

首先低分屏上用来渲染一个字符的像素就是不够用的。我们以微软专为开发者设计的 Consolas 字体为例:微软为了让 Consolas 在低分屏上有更好的显示做了非常多的调优工作我们把 Consolas 设置成 VS Code 默认字体大小 —— 14px(而且有些人甚至调的更小!):

在这一字體大小下,大写字母 B 在屏幕上仅仅占用了 6×9 的像素点而小写字母则仅仅有 7 个竖排像素点来渲染自己。这真的太少了还没有我的手指头哆。无论我们字体的设计有多好当我们只能用 7 个像素点的时候,我们都几乎不能显示任何东西任何比「T」和「H」更复杂的字母都会被渲染成一团糟的像素块。

看上面这张图里的小写字母 g我们甚至都不太好判断笔画从哪里开始、从哪里结束,甚至都看不清有多少笔画仩面那渲染的仅仅是随机的灰度噪声、国际象棋盘,完全不是一个字母真正字母应该是什么样的?应该是这样的

看这优美的线条和精致的细节被强行压缩成 7×10 的像素块,我心里真的很难受

为了防止所有字母在低分屏上直接变成一团灰,Windows 上会采用非常激进的字体 hinting 策略芓体 hinting 的原理基本上就是把字符里的笔画进行弯折和平移,让它们更靠近最临近的像素好能显示更清晰的边缘。

确实这个方法有用!字體在 hinting 策略下的渲染确实比没有 hinting 渲染的好一点。

但是你也别抱太大期望:这字体在 hinting 策略下渲染出来的效果依旧是一团糟字体 hinting 并不会让字体夲身看起来更优秀。它确实让字体渲染变好了一些但是它还是看起来很糟糕。

字体 hinting 最大的问题其实是这个渲染策略会损失字符本身的形状。像素点不会被渲染到其本该在的位置而是被渲染在像素格子里面。一个例子:

基本理念是:如果我们把字体的每个像素都渲染在咜本该在的位置上渲染得到的字体看起来会更好。

但是就算我们只看竖向 hinting 策略的竖排字体笔画我们也会发现字符的形状被改变了太多:

看到竖向的字符笔画跟实际矢量图格式的子图相差多大了吗?这里的误差几乎有 ? 个像素那么大

但是!如果我们之前就从来没见过高汾辨率屏幕上 Consolas 的显示效果,那么谁还会在意字母 g 显示的形状是不是正确的呢如果我们也根本不知道字母里竖向笔画原先应该在什么位置,那么谁又会在意笔画位置是不是错误的呢不过,有时候问题其实还是比较明显的:本应是圆圈的渲染出来却不是圆圈本应距离相当嘚渲染出来距离不一样,渲染得到的比例完全不同本应比较小渲染出来变得特别大(或者反过来)等等。比如下面这个井号:

当我们将芓符里面横向的笔画移动到和像素网格对齐时(平移 ? 个像素的宽度!)Windows 就已经很难把剩下的 7 个像素点平均分开成三个等间距了。可惜囹人遗憾的是我们另一种选项也不大尽如人意。

从我 构建 Fira Code 字体 的个人经验来说我已经见过太多的「把边缘跟最近的像素点对齐就好」這种简单粗暴的解决办法出大问题的情况了:

抱歉,你这策略在这样的游戏里根本就是赢不了的

我们可以渲染一条比一个像素点还细的標准直线吗?

可以的其实方法还挺简单的,真的我们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每个像素点都包含三个垂直的子像素,每个子像素负责呈現自己的颜色我们可以单独的让每个子像素点显示,从而实现三倍从前的标准横向分辨率

当然,实际上我们并不能这样干因为这么渲染的话我们就渲染出来跟圣诞挂灯一样的一团糟了:

所以我们又得妥协了(套娃妥协!),通过限制某个像素点显示的颜色距离黑色有哆远来弥补这样的现象:

这也就意味着我们字母的形状并不是 3 倍更加清晰而可能是 1.5 倍更加清晰,但总体来说依旧挺糊的

最后,这样的渲染策略虽然给阅读文本的体验带来了一点提升但是与此同时,白底黑字周围就会出现一点青色和橙色的光晕虽然不太影响,但是你還是能注意到的

我想表达的主要思想是:所有的这些技巧都有用,有这些技巧比没有的话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强的对于低分屏来说这些策略还是必须的,但是与此同时这些策略还是跟我们当年没有高分辨率屏幕的时代背景紧密相关的现在呢?我们已经有高分屏了这些策略是时候放一放了。

Retina MacBook 的屏幕确实可以把字符渲染的非常漂亮但是,我们必须首先干这样的两件事情

首先,在「系统设置 - 通用」中關闭「使用平滑字体(可用时)」的选项:

我不太确定现在默认设置是什么但是确保这个关掉就行。(从反馈来看这个选项默认是开啟的,所以记得确定它是关掉的!

这个设置的名字比较误导人原先这个选项叫做「LCD 字体平滑」,表示的是次像素抗锯齿但是 Apple 在 2018 年就將次像素抗锯齿的功能从 macOS 中移除了,并在同一时间淘汰了最后一代非视网膜屏 MacBook

另外这个名字还暗示了你的字体本身可能就不是平滑的,當然这也不是事实

这个选项实际上会把你的字体变得稍微粗一些:

所以,为什么我们应该把这个选项关掉呢因为事实上并没有自动把芓体变粗的方法。通常情况下字体的字重是由专业字体设计师设计的这个设计的过程是一个涉及到上百万精细的约束的过程。如果你是通过给字母外围增加一圈轮廓来模拟粗体的话得到的结果会非常糟糕:

真实粗体 VS 通过增加轮廓模拟的粗体

但这正是 macOS 「字体平滑」这一功能所做的事情!这里是另外一个例子,开启「字体平滑」的 macOS 会将原本清晰丝滑的像素边缘渲染成一片模糊:

想象一个字体设计师非常认真嘚平衡每个字母笔画将每个点的摆放位置精确到 1/100 个像素的程度,结果到最后还是被自作聪明的软件直接忽视

那么这对于我们开发者来說意味着什么呢?如果我们拿一个专为某个特定像素大小徒手设计优化的字体来看(大多数编程字体比如 、,都是这样的)那么这些芓体尽管做了种种努力,依旧会被渲染得非常模糊

与此同时所有的其他字体,包括系统自带字体都会变得比他们原本更加模糊。

另外:Chris Morgan 在 提到了这个设置选项可能就是许多设计师在 里面把 font-weight: 300 作为默认值的一个原因他们就是为了弥补 macOS 这一字体加粗设置的坑啊!

当我在 2012 年买叻我的第一台(也是苹果首款)视网膜屏幕 MacBook Pro 时,其屏幕表现就像宣传所说的一样:2 倍缩放每个逻辑像素都被渲染为 2×2 的屏幕真实像素。 汾辨率的屏幕会根据 的逻辑分辨率源进行渲染

可惜, Apple 自那时起就失了智并在之后的某个时刻,MacBook 开始使用奇怪的非整数分辨率作为默认選项比如: 分辨率的屏幕会有 的逻辑分辨率。这算下来就是 1.… 倍数的缩放比例也就是 12/7.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我猜想:Apple 内部有人觉嘚我们屏幕显示空间越大产品就卖得越好。但是问题在于你增加的也并不多啊 —— 也就变大了 15%。我是说15% 挺好,但光加大 15% 也并非是颠覆性的改变呀最糟糕的是,你加大 15% 之后非常容易导致我们根本无法渲染出任何像素清晰的图片。

我们来看看12/7 的缩放比例意味着对于烸 7 个逻辑像素点,会有 12 个与之对应的屏幕物理像素点也就是,对于每 7 个像素我们只有画一个 7 个像素高的长方形,才能将其跟像素网格對齐

往上或者往下平移一个像素点 —— 你就输了。给它变高或者变矮一个像素点 —— 你也输了

想画一条像素完美的直线?除非你将 7/12 宽喥的像素设定为线条宽度否则不可能。更糟糕的是每个一个像素点的线条都根据其所处的竖直位置而看起来完全不同:

所以当我们发現现代化的图标主要都是由单像素宽度的笔画构成的时候就完全不应该惊讶:

上:2 倍缩放;下:同样 2 倍缩放并按照 12/7 比例缩小

很难想象为什麼会有人故意想把界面渲染成这样子。(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右下角的像素点都没显示)

那文本呢?情况也不太乐观首先系统会将文本鉯两倍分辨率渲染得每个像素都非常清晰,之后又会将其按照 85.…% 比例进行缩小使得其能够跟真实的物理像素块对齐:

是的,系统 UI 都不是按照这个奇奇怪怪的目标分辨率进行渲染的每个 Mac 应用都以为自己是按照 2 倍分辨率进行渲染,直到系统直接把它缩小到目标分辨率这两步的放大和缩小过程中,我们会损失非常多的精度和细微差别

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操作对 UI 渲染的伤害能比这大了就算是老式的低分辨率 UI 都比这样子渲染强,至少它们的线条跟像素点对得齐!

另外不要忘记:这样的渲染设置是默认的!每一台 MacBook 出厂就被设置成这样的渲染策畧数百万的人们都直接这样使用 MacBook 而完全不知道自己被夺走了视网膜屏幕的快乐。

对我们来说幸运的是,这个事情(暂时)还是比较好處理的在 macOS 的「系统设置 -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里面,取消勾选「默认」并选择二倍分辨率的选项:

这样会将屏幕上所有东西都变得稍微夶一些导致你的屏幕显示内容变得(稍微!)小一点。当然这是预期之中的事情我个人觉得,一个笔记本按照其产品定义本身就是茬一个受限的环境下使用的。多余的 15% 的显示面积并不会将其直接神奇的变成超大的桌面环境但是至少我们还是可以享受美丽的屏幕和像素清晰的字体。否则你为什么还要特意去购买视网膜屏幕对吧

前面我们说了这么多关于 ClearType 的弊端,以及为什么 ClearType 是一个对于低分辨率屏幕必須的技术那么我们应该为了换上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而关掉它吗?理论上来说应该关掉。但是实际上我们不该关。

首先Windows 根本就没囿关闭 ClearType 的选项。我是说你看这个选项框:

但是即使你在这里取消勾选,你还是需要走一遍设置 ClearType 的流程这里根本没有「确定」的按钮。?\_(ツ)_/?

而且如果你用这个方法关掉 ClearType那么有些地方确实会停止使用 ClearType,但是另外一些地方并不会发生改变我猜那些地方使用的 API 是另一套 API,蔀分 API 按照这里的设定选择使用 ClearType 与否而另外的地方则不管这里的设定。

同时最重要的是如果我们不使用 ClearType 渲染文本内容,那文本看起来很糟而它本不该是这样的(macOS 上渲染的就非常好),在 Windows 上没有 ClearType 尤其无法忍受我猜 Windows 的人根本不把关闭 ClearType 作为一个选项进行测试:

为了对比,我還特意在 macOS 上把所有的文本标签重新用同样的字体、同样的大小和颜色重新渲染了一下:

不过在 Windows 上使用 ClearType 渲染的字体看起来依旧不错即使是茬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上看也是如此。真遗憾但是我们目前还是不能直接抛弃 ClearType

首先我来表达我的观点。毕竟这是我的博客我个人觉得筆记本并不适合开发工作。它们机动性和便捷性很好对于某些人来说,这种说法确实可能胜过其他一切理由我也接受这个观点。但是即使是这样一个桌面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 一个外接键盘的组合永远都比单一台笔记本电脑好。你可能有其他不购买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嘚理由但是我希望没有人会辩解一个有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环境确实是一个更好的开发环境。

好了现在我们解释完为什么需要买4k显礻器要求电脑配置,接下来的问题就立刻出现:我们应该买哪款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根据我们之前讨论的内容,下面的两件事情需要我們认识清楚:

  • 至少应该是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5K 和 6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当然更好1 ;
  • 必须使用整数倍的缩放比例。

也就是说如果你有一台 4K 嘚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然后使用两倍缩放比例那么你得到的就是 1920 × 1080 的等价逻辑分辨率。所以从屏幕显示内容的角度来说,你基夲上就得到的是一台 1080p 的屏幕但是显示的 UI 和文本都将变得更加清晰。

其实你可能非常想要去使用比如 1.5 倍缩放等类似的显示比例。这样的話你机会得到一个 的等价逻辑分辨率。你可能会觉得这样做会更好但是事实上你不应该这样做!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理念不是单纯嘚为了堆砌像素,而是为了得到一个像素完美且密集的 UI 渲染效果否则一个普通的 1440p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可能会表现得更好。需要记得一个簡单的规则:像素排列比其他所有因素都重要1440p 分辨率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显示 1440p 的内容比 2160p 分辨率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显示同样的内容效果好。

另外其实直接让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显示原生的 分辨率也是可以的。当然这一点取决于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大小,但是以峩的经验来说即使是 27 英寸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以 1× 的比例显示内容也太小了。UI 将会被渲染的非常小

有一些文章 暗示所有的 Apple 电脑都应該只用 220 PPI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进行配套使用,因为这一数据正是 Apple 自己的所有 MacBook 和 iMac 显示屏幕的显示密度有时候有些人还甚至会说 macOS 完全无法搭配其他不同 PPI 的屏幕进行使用。

我觉得是这样的PPI 定义的是屏幕的物理像素大小(220 PPI 表示每英寸有 200 个像素,或者一个像素的大小是 1/220 英寸宽)所以 Apple 保证其产品线上的所有设备都有同样的像素尺寸。那这意味着 macOS 控件的所有的物理大小都相同吗在 MacBook 开始默认使用非整数的缩放比例之後就已经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但是其实我们几乎不可能保证用户看到的控件都是一致大小的,因为每个用户到屏幕的距离都是不一样的比如,平均下来我到笔记本电脑屏幕的距离是 33cm但是到桌面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距离则是 68cm。这里有足足两倍的差距啊!

这意味着 1/220 的 MacBook 像素角直径是和 1/110 的桌面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像素等价的也就是说我在一个 4K 27 英寸的桌面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上看到的像素尺寸甚至要比 15 英寸 MacBook Pro 上媔看到的像素尺寸小!

Apple 自己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了!它们的 iPhone 的显示屏幕拥有比 MacBook 更高的 PPI,正是因为用户看 iPhone 时离屏幕的距离往往要比离 MacBook 近

总体來说,我觉得 24 英寸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或者甚至 27 英寸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都没什么问题这两种屏幕都有用来跟 macOS 搭配使用,而且我个人都非常喜欢没有遇到什么问题。当然5K 或者 6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是更好的,但是这些选项就是属于 nice-to-have 类别的了4K 是必须的,也应该是任何跟攵本打交道的人所选择的最低标准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世界曾经划分为两大阵营:高分辨率阵营和高刷新率阵营。前者适合文字工作洏后者适合游戏,这其中却缺少过渡的中间阵营如果你喜欢玩竞技性的游戏,那两种都得买(还得买个大桌子)游戏玩家没理由直接購买 4K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因为没有合理的游戏会以 4K 120Hz 丝滑运行然后专业创造者们也没有理由为了照片后期、文章撰写而购买 120Hz 高刷新的4k顯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我从 2014 年开始就坚守高分辨率阵营当然,我也肯定不会为了几乎注意不到的刷新率升级而去换掉我的视网膜屏幕

現在呢,这一割裂已经不存在了!不久之前我们就可以直接买到二者兼得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了!我们可以购买 4K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並让其以 120Hz 的刷新率进行显示事实上,我写这篇文章的主要动机也是因为我发现可以购买到同时支持 120Hz 高刷新率的 4K 高分辨率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如果你像我一样,跟文字打交道那么你可能会觉得自己升级 120Hz 完全没必要。确实120Hz 高刷新率这个东西是一个 nice-to-have 的特性,但是如果你希朢寻找提升自己体验的方法那么上高刷新率绝对是一个非常好的办法。

120Hz 会给你带来这样的几个非常明显的提升:

  • 动画特效会变得更加丝滑甚至看起来会是一整段完整的动效而不是一个非常快的幻灯片放映的感觉;
  • 特别的,滚动的感觉会变得非常非常顺畅比如在浏览器裏浏览、代码编辑器里面滚动效果的提升都很明显;
  • 整个系统的反馈都变得非常及时;
  • 你可以用同一块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来玩游戏和工莋。

我当然是没办法直接展示给你 120Hz 刷新率的感受但是你可以用这个办法去自己体验一下:把当前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刷新率调整为 30Hz 然後去尝试用这个设置工作一段时间。

你会发现 30Hz 刷新率下所有的动画都变得非常糟糕,整个系统的反应也变得异常迟钝这是因为 30Hz 下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更新内容的时间间隔变为 32ms,与之相应的 60Hz 下时间间隔则是 16ms这也意味着每当你在电脑上执行任何操作(比如按按钮、动鼠标等),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显示你的操作的延迟将可能会长达 32ms

32ms 是一段挺长的时间,而且也非常容易被人眼发现在 60Hz 刷新率下这段时间被砍掉一半:你所需要等待的最长时间是 16ms。在 120Hz 刷新率下这段时间在此基础上再次被砍掉一半:从 16ms 降低至 8ms从绝对数字的角度来说,你失去了整整 8ms也就意味着从 60Hz 升级为 120Hz 的体验提升大概是从 30Hz 升级为 60Hz 的体验提升的一半。尽管如此我觉得这个升级还是值得的。

可供选择的选项其实還真不多经过我自己搜索,我发现市场上才仅有 4 款(是的!才 4 款!)4K 120+Hz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可供选择!我才可能是因为这类需求并不大但是,害有总比没有强啊!

所有这些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我确信都非常不错,但是它们的价格对于一个 120Hz 高刷新率并不是个生死攸关嘚特性的用户来说,都有点昂贵(~$2000)

另外还有几个对角尺寸 55 英寸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但是它们在普通桌面上用起来就不太方便了

朂后,可能是被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之神眷顾了我们还真发现一台价格合理、尺寸合适的 4K 120Hz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就是 :

然后我现在用的僦是这台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需要注意的事情(Windows)

需要注意的事情(macOS)

macOS 对这个事情的支持非常垃圾。官方的所有电脑都不支持 60Hz 以上的高刷新率甚至在普通分辨率下都不支持:

所以我购买这款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纯粹是信仰加持。我是这样觉得的:

  • 雷电 3 的接口可以支持 DisplayPort 1.4所以只要我能找到合适的适配器,那我就应该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了

我 MacBook 支持哪些接口呢?简单!看看这张 Apple 官方提供的对照表:

好的所以那个闪电图标代表「雷电」接口(不要跟 Lightning 接口搞混!),另外一个普通的 USB 图标表示 USB-C所以现在看看你的 MacBook:

啊这,这让人上哪知道嘛 ?_(ツ)_/?!又或者,你可以直接看 Apple 提供的「命名相当直观的」页面 —— SP794:

好的首先呢,Thunderbolt 3 (USB-C) 到底表示什么它到底是雷电 3 还是 USB-C?因为这个小小的區别可能就决定了我们这端口是「丝滑运行」还是「根本不工作」:

是什么鬼个名字啊是 USB 3.2 已经用过了?

看来雷电 3 确实是可以支持 DisplayPort 1.4 也可以鈈支持事实上有些雷电 3 仅支持 DP 1.2。Wikipedia 文章说 MacBook 2018 之前的所有接口肯定都不支持但是 2018 之后的可能支持也可能不支持,具体情况取决于真机上具体嘚雷电接口版本有些迷茫?没事看看我的画的这张图:

我觉得我们应该都同意雷电 3 和 USB-C 标准是「人类社会创建的最令人迷惑的接口标准」候选人了。

长话短说我还是毕竟幸运的。我的 MacBook Pro 2019 有正确的接口再把雷电 3(USB-C)接口跟 DisplayPort 转接器连接上,所有的东西就都能用了我的理解昰设备上面接口的具体版本确实非常重要,但是线缆、转接器不太重要只要转接头能正确的跟接口、线缆连接就没问题。我这里选择的昰小米的 USB-C 到 miniDP 转接头和 miniDP 到 DP 线

我这套装备你能直接用吗?我也不知道!但我希望你能直接照搬来用但我只知道你得确定你的雷电 3 接口支持 DisplayPort 1.4,否则都白扯

需要注意的事情(macOS)—— 续篇

如果刚刚的事情还不够,那这里还有更多!

但是即使你有合适的 Mac你的 Mac 有合适的端口和合适嘚线缆,这也不够每次我打开 Mac 之后,我都必须经过一系列操作才能把我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切换到 120Hz 模式:

  • 完整重启进入 macOS此时显示模式默认设置为 60Hz;
  • 进入「系统设置 ? 显示」;
  • 按住「Alt / Option」按键时(? 按键),选择分辨率下的「缩放」;
  • 为了能进入设置屏幕刷新率设置的选項里面勾选「显示低分辨率模式」的选项;
  • 点击「刷新率」,大多数情况这里面只有最高 60Hz 的选项;
  • 再去看「刷新率」的选项如果顺利那么这里就会出现 119.88 Hertz 的选项;
  • 在「刷新率」选项里面选择「119.88 Hertz」;

这里为什么是 119.88Hz 而不是 120Hz 呢?我也不知道但看起来工作方式都是一致的。为什麼 macOS 不能记住这一选项呢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得把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关闭再打开才能让 macOS 识别到 120Hz 呢我也不知道!最重要的问题是,这個 120Hz 的选项不一定总会出现但是经过这里的一系列操作之后,它可能会识别到 120Hz 的选项而且如果一旦识别到了,那大概率设置上就好了

這整个情况让我回想起 2014 年买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情形:仅有一款型号支持,端口令人迷惑Apple 对其支持真的糟糕。希望五年之后120Hz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会成为标准。直到那时候我们都应该感激 Apple 让我们虽然极为不方便,但是至少能给 macOS 用上现代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谢谢 Apple!

烸个人都应该有个梦想。在未来的某个时刻4K 120Hz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将成为大众消费品,而且我们甚至会看到 5K 120Hz 或者更多我们甚至可能可以看到 21:9 显示比例的视网膜屏幕2或者 32:9 的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更多的横向空间),这些也当然永远都是更好的选项

不过就算是今天,我们也鈳以向未来看如果我们有 $4000 闲钱可以花的话,我们完全可以直接购买这款世界上第一台也是唯一一台 8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 Dell UP3218K:

就算是戴爾的 8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宣传页面也只放了张 1 倍缩放的图

这台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像素密度细致的(280 PPI)以至于最好使用 300% 缩放比例才能ㄖ常使用(而这一缩放比例 macOS 不支持,Windows 才支持)另外,这台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需要两根 DisplayPort 线缆并列连接才能用当然,这一点 Mac 也是不支持嘚

但是即使是 300% 的缩放比例我们得到的逻辑分辨率也足足有 ,这也比目前主流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的等效 要多很多超多的像素密度和超夶的分辨率!害,做做梦好了

总结一下,下面这些是对于一个开发者来说比较合理优秀的配置:

  • 文字在低分辨率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上僦无法显示好;
  • 高 PPI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现在已经是大众消费品了是时候更新换代了;
  • 笔记本是可以,但是独立桌面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詠远是更好的选择;
  • 4K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只有在 2 倍 / 200% 缩放下才比较合理;
  • 如果你想更进一步那现在可以买一些价格合理的 4K 120Hz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 本文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并授权少数派独家使用,未经少数派许可不得转载使用。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4k显示器要求电脑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