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木式建筑建筑设计类上市公司司有哪些

您现在的位置: >> >>
解读2015年中国建筑业十大关键词,透析行业未来路在何方
7:39:21&&&
来源:新吾舍人
  编者根据行业一年来的走势与表现,理出了2015年中国建筑业使用频率最高的年度“热词”,盘点这些“热词”,有助于行业回望走过的足迹,深层次思索得与失,从而为新的一年积蓄力量,续写行业开拓奋进的崭新篇章。
  热词七:建筑工业化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城市雾霾天气增多,危害加重。在工地扬尘成为诱因之一的现阶段,推广建筑工业化已成为必然选择。2013年,国务院1号文件《绿色建筑行动方案》提出,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到了2015年,以“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一体化装修和信息化管理”为主要特征的建筑工业化已由前两年的“概念风”转为“接地气”的实践。
  日,我国首个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向社会公开了第一批设计图集,该套图集主要针对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住宅而编制。8月27日,住建部批准《工业化建筑评价标准》为国家标准,将于日起实施。同时,上海、深圳等多地政府相继出台政策加速推广装配式住宅与建筑工业化产品。各大企业也在敏锐嗅觉到装配式建筑的广阔市场潜力后,纷纷进军建筑工业化领域。
  在政策引导和市场需求推动下,我国的建筑工业化正在步入发展“快车道”。但相比发达国家,目前仍然面临着较大瓶颈,如技术体系不完善、标准规范滞后、管理机制不匹配等问题都亟需解决,全面推开“搭积木”式盖房子依然任重道远。
  为了让建筑工业化健康发展,新的一年,我们期待有更多企业进入这一领域,在充分市场竞争后大幅降低建筑成本;期待全行业积极实施标准化战略,形成系列化工业化产品;期待各级政府利用市场化激励措施引导提高工业化比例和住宅全装修比例,从而达到节能目的;期待建筑业企业运用“互联网+”思维,将建筑工业化和信息化作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企业运营效率和管理能力。
  热词八:BIM
  BIM技术应用日益普及,目前我国已跻身全球前五大BIM应用增长最快地区之列。BIM毫无疑问已成为国内建筑行业最大的热点之一。
  日,住建部印发《关于推进建筑信息模型应用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20年末,甲级勘察、设计单位以及特一级施工企业应掌握并实现BIM与企业管理系统和其他信息技术的一体化集成应用。到2020年末,以国有资金投资为主的大中型建筑、申报绿色建筑的公共建筑和绿色生态示范小区的新立项项目勘察设计、施工、运营维护中,集成应用BIM的项目比率达到90%。为进一步实现BIM技术的推广应用,各省市亦各自发布指导意见与实施办法。同时,由于设计方、施工方及业主对BIM价值的共同认可和推动,BIM已经在众多地标性建筑项目中发挥了在优化设计和提高施工生产力方面的巨大优势。
  尽管BIM技术的应用范围在不断扩大,但作为新生事物,在其运用和推广中仍存在着不少障碍:我国BIM市场没有形成统一的规范标准,需要建立统一各环节的交换和交付标准;相比国外齐全和成熟的BIM技术软件,我国这类专业软件开发目前尚处初级阶段;设计、施工、运营维护阶段数据接口无法对接,导致各阶段都需要重复建模;缺乏专业的BIM设计团队与应用人才队伍等等。为此,加快BIM技术在我国的本土化进程已成为当务之急。
  其实,听起来“高大上”的BIM技术,并不是一项锦上添花的工具,而是贯穿工程始末,从实质上改变工作流程的变革性技术。期待着在不久的将来,BIM可以成为像CAD一样在业界普遍应用的技术。
“黑名单”管理规章4月实施 或对失信卫企产生威慑
江苏省质监局抽查:电子坐便器合格率仅44%
互联网+成趋势
橱柜企业要具备双线思维
产品创新成果显著 品牌建设亟待提升
瓷砖生产线上放磁铁 5万元成品变次品
地板行业环保产品渐衍生出新市场
2020年涂料树脂市场规模将达到380亿美元
“宝能系”资管产品平仓线在哪:万科A复牌后需跌超24%
华润换帅万科H股复牌大跌 万宝之争战火重燃
女子买房发现少赠送45平方米露台 开发商称笔误
建筑欣赏:色彩缤纷的乌克兰Lviv宜必思酒店(组图)
建筑欣赏:里昂EuroNews欧洲新闻电视台总部大楼(组图)
本期提要:
往期回顾:
您可能感兴趣的美图中国建筑联诀2016武汉建博会 掘金绿色建筑产业
齐鲁大商网讯:
&&&&&&&& 中国建筑联诀2016武汉建博会 掘金绿色建筑产业 中建科技武汉有限公司、中建钢构有限公司、武汉中建幕墙有限公司将于-26日在武汉国博中心举办的“2016第九届武汉国际绿色建筑技术产品博览会”,共同以大型特装展示出现,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中建科技拟定展出建筑产业化楼盘,目的与市民零距离接触,将传说中“搭积木”式组装房子变成“真实版”,面对全国如火如荼建筑产业化发展趋势,迟早要入住的房子,让房子自身数据说话。作为中国最大的钢结构产业集团,中建钢构载誉无数,公司在武汉首个模块化钢结构住宅在蔡甸建成,或用作当地保障房项目。此类房屋,墙体内有发泡混凝土,隔音、保温效果好,防火等级最高,防水性能也优于一般建筑,2层楼房3天建成。中建幕墙则是全国幕墙工程的中标大户,多项产品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自主开发出智能呼吸式幕墙、光电幕墙、智能遮阳系统、地铁屏蔽门、中建门窗等一大批具有高科技含量的新技术产品广受用户青睐。中建企业群联诀武汉建博会,均是瞄准绿色建筑产业,产品节能环保,适合中部地区推广。据悉,2015年湖北省建筑业总产值将突破1.1万亿,跃居全国前列,武汉建博会作为成熟行业知名平台,双方合作,将进一步为中建企业群带来绿色商机。(热线电话:张凯
原文标题:
8:30-17:00
扫码访问手机站行情火爆:165家教育类上市公司业务大起底
行情火爆:165家教育类上市公司业务大起底
2015年,教育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从政策促进到资本持续跟进,看晕了一群人。在如此甚好的前景之下,教育企业到底有多少家爬到了上市的舞台之上?
2015年,教育行业如火如荼的发展,从政策促进到资本持续跟进,看晕了一群人。在如此甚好的前景之下,教育企业到底有多少家爬到了上市的舞台之上?经历艰难的初创前期,到产品细化,接着进入正确的盈利模式的寻找时期,教育企业的进化过程相比于其他行业更为缓慢,也更为可贵。洗去蜕变路途上的泥泞,让我们来细数一下教育行业公司的上市情况。一业务类型细分& &1、技术服务提供商据了解,目前上市教育企业约有171家左右(注:部分公司是混合制业务模式,在下图中拆分成两种业务模式)。首先,从图表中可看出,作为技术服务商的企业所占比例最多,约有69家。互联网科技的大步迈进,带来了一个新的领域——在线教育。而这类在线教育公司就是依托技术服务供应商而起步的。比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语音智能操控、图像识别技术等等。(以上数据截止2016年1月13收集,正持续跟进中,尽请关注后期公布数据)在功能上划分,拥有技术服务是在线教育企业得以运营的基本前提。可以说,没有高端智能化的系统,就没有在线教育企业的存在。同时,在线直播、录播,或者拍照答题,口语app等一些产品,对技术的要求也极高。后台技术的高端程度,直接决定产品体验的流畅度和操作满意度,以及运营长远的可能性。所以,技术服务提供商是教育行业的必需品,它得以快速发展也是情理之中的事。这类企业主要有颂大教育、分豆教育、立思辰、华博教育、金智教育等。从细分上看,华博教育、立思辰属于综合性的业务,面向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而颂大教育是面向基础教育领域的软件及系统的研发和教育云平台运营服务的企业,主要针对中小学教育。分豆教育同样面对的是中小学教育市场,更偏向于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案解决和优质教育内容提供商。最后,金智教育是针对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由此可见,技术服务供应商的企业服务对象是较为广泛的,各个领域均有所涉及,不偏不倚。另外,于2010年在中国创立分公司的清睿教育,已于2015年12月成功登陆新三板。接连不断的消息传出,部分在线教育公司登陆新三板,这也是不可小觑的。清睿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以感知心理声学的语音评测技术为基础,开发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人工智能语音分析系统,主要应用于中小学生英语口语训练,目前具体产品有口语100。& &2、数字内容资源教育是固国之根本,而内容是教育的质量保证。无论是线上教学,还是线下教学,好的数字内容都是执行好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且不谈,数字内容背后需要付出多少心血,只看数字内容的重要性,就可知,它是教育行业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如上图,数字内容资源位列第二,约67家,紧追技术服务提供商之后。需要做好数字内容资源是一件苦差事,并没有想象中简单。换句话说,它不仅资金门槛高,而且人力的输入也是其他领域不可比拟的。优质的数字内容少不了名师的精心制作,和后期编辑人员的处理,以及系统播放的正常维护。虽然数字内容资源制作是高难度的冒险行为,但还是有很多企业试水。这其中,不免好多企业退出了市场,但也有很多企业做的较好。所以,这些已经上市的企业,都是在多次历练之后,才在市场中找到了一席生存之地,其运营模式是值得参考、借鉴的。此处以中文在线为例,中文在线属于综合性的内容提供商,以版权机构、作者为正版数字内容来源,进行内容的聚合和管理,向手机、手持终端、互联网等媒体提供数字阅读产品。同时,为数字出版和发行机构提供数字出版运营服务,通过版权衍生产品等方式提供数字内容增值服务。& &3、面授培训从古代的私塾到今天的培训班,不得不说,“补课”已成为当下教师收入的第二主要来源。应家长和学生的硬性需求,教育培训行业蓬勃发展。截至目前,已有32家左右的面授培训教育公司顺利上市。这些企业中,以兴趣培养为主要业务的公司,占据一小部分。大部分的公司还是以应试的课程为主,分别针对中小学课程,高等教学和职业技能的学习等方面。起初,面授培训只限于线下,在近几年直播视频出现之后,线上面授也受到了众多学习者的喜爱。线上面授和线下面授,各有各的优势和劣势。根据两者的特点,所适宜的受众也是有所偏差的。比如,线上面授便捷、快速、可变动性大,相对而言,更适合上班族和大学生;而线下面授的高互动性和真实感,更适宜注意力较为分散的幼儿和小学生。& &4、硬件设备与课堂教学相连接的是教学设备,智能、易操作的教学设备有助于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特别是对于物理、化学、地理等一些需要模拟性试验的课程。智能设备面对的受众直接是广大的学校市场,尽管如此,因为进入的企业也较多,均分到的市场份额不算大,多数企业的市场范围仅局限于部分地区。市场需求的不断变换,破使传统的硬件设备开始转型。从开始的实验器材到现在的面向素质教育研发的智能操作式钢琴、积木式编程机器人,以及虚拟空间硬件等等,不尽其数。这些硬件主要针对孩子的兴趣培养,进行一些脑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激发等。当然,在一些传统的教育硬件设备企业中,也有做的较为不错的,比如,电子白板和智能触摸电视的研发,以及电子化木板讲桌、录播设备、服务器托管等。代表性公司有中小学领域的远大股份、万里智能和综合性的汇冠股份等。& &5、图书出版在图书出版这一领域,发展得较好且能够上市的,多数是从事幼儿智力开发课本或者中小学题卷类的企业。譬如,上海仙剑文化和北京昊福文化等有限公司。当下时代的不断发展,图书出版已不再仅局限于纸质课本,知识也开始依托各种不同的媒介出现在学生面前。相关资料显示,2016年1月6日,陕西人民教社、金星教育等传统教育出版机构,联合深圳、北京易全解等在线教育公司发起中国教育图书界“书联网”产业联盟的建设。毋庸置疑,这是将原本纸质图书上的学习内容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向互联网靠拢,以此来扩大知识的传播广度。图书出版易做却不易做大,特别是线下,竞争者甚多,多数是在自己所在区域,独占一方天下。所以,目前图书出版领域成功上市的企业较少,其中不乏有像北教传媒这样的佼佼者。目前,北教传媒官网已开设在线看书和视听在线等功能。二业务类型不单一&&&&&& 从上市业务类型比例可看出,教育公司中并非都是单一制企业,有39%的企业都是混合制业务模式,或是技术服务供应商和数字内容资源兼做,或是面授培训和图书出版都有所涉及。这种两种业务或三种业务混做的企业,多数是企业规模较大的公司,人员和资金都储蓄充足。& & & & & & & & & & & & & &?对自己不太熟悉的项目或者领域,会收购一些在这方面擅长的公司,从而进行综合性的开发,也就是企业并购。比如,2015年11月2日,立思辰拟通过17.6亿元购买北京康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股权。康邦科技主要提供面向智慧校园的IT整合服务,以智慧校园整体建设和运维为目标,综合应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技术、新观念,为客户提供包括咨询规划、软件研发、硬件配套、系统集成和运维外包在内的教育信息化整体解决方案。另外一种是公司之间的跨界并购。其他领域的公司收购在线教育公司,给予资金支持,助其上市。比如,2015年10月23日,丰东股份发布公告表示收购一家面向中小学(k12)领域的在线教育企业——云学时代。云学时代的主要产品是魔方格,以原创加工的百万级题库为基础,为中小学提供寓教于乐的、同步教学的、个性化的自适应学习产品。以上是对上市教育企业的初步分析,更多消息尽请关注“互联网教育研究院 &研究中心”的更多更新文章。 &徐州软件公司读《全球风口》,积木式创新下的新机遇
《全球风口》一书的第一作者,海银资本的创始合伙人王煜全,是我多年的&网友&,后来受邀参加一个硅谷游学团,同进同出,同吃同住,同考察,同讨论,真正有了较长时间近距离接触,进行了多次深度沟通。
他读书之多之杂,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然而,他的一个观点,给我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在他看来,在全球意义上,中国最大的优势是&制造业&,而不是什么底层创新。他认为,如果特斯拉这种车不放在中国制造,将是马斯克致命的错误。
这个观点其实并不讨喜。商业江湖上很多人鼓吹创新。还有一些学院派教授们大声疾呼,不掌握关键技术,中国将沦为别人的制造后花园(有一个段子说一个芭比娃娃我们只能赚几分钱)。政府层面上,更是有所谓&万众创新、大众创业&的说法,中国怎么不能在创新上获得优势?
在《全球风口》书中,王煜全写道,&当下创新的主要矛盾是不断增高的门槛与大众普遍参与之间的沟壑&。以爱迪生发明电灯为例,为了找到适合做灯芯的材料,爱迪生可以把任何东西都拿来试。但今天的材料科学门类已经建立起来,在实验室里不断烧东西去试,不仅让人嗤之以鼻而且效率低下――总有懂材料科学的竞争者会比你更快得到创新成果。这就是王煜全所谓的&创新在不断增高门槛&。
在基础创新(或者叫底层创新)上,王煜全认为,中国距离美国极其遥远。我同意他的看法。这涉及到整体环境。我们的制度、文化、社情,其实并不利于搞基础创新。
《拜杜法案》,这部在1980年就通过的法案,和《斯蒂文森?韦得勒科技改革法》(1980)、《科技转移商业化法》
(2000)一起构成了美国专利领域中重要的3个制度。它们的目标都是&必须将新技术以某种方式转移给公众并加以广泛应用,同时这种方式必须具有较高的效率&。
《拜杜法案》要解决的问题是,大量获政府资助的研究,研究者怎样可以从中获得利益(课题经费其实是很小的利益)。说的通俗点,就是公家出的研究的钱,从事研究的私人如何获得好处。
理论上讲,政府的钱,都是纳税人的钱,所以政府出资研究的项目,应该向所有纳税人自由公开(换而言之就是免费),任何想要获得该专利的纳税人,都应该无偿获得。
但这只是理论,实操层面上,如果这么干,就会导致两个后果:研究者没有足够的动力去做基础研究,因为根据律条,他们只有不排他的专利实施权力;另外,商业企业也不会有太大的兴趣将资金投入到基础研究上,因为未来它们反正是可以轻易取得的。
《拜杜法案》则重新界定了一项专利所涉及的各种利益相关人(投入者、所有者、使用者、管理者、受益者五大主体)的关系。
简单来说,就是通过&资助合同&把公家投钱的研究成果和专利权归属于发明者所在的研究机构,然后鼓励它们与企业界合作进行转化,研究人员也可以分享转化后的利益。这就打通了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之间的障碍,使得美国大学机构和企业对研究的兴致大幅高涨。
徐州徐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在网上查到的一份数据这么说:以前,美国大学每年获取的专利数不到250件。在其后的10年间里,每年授予大学的专利数便达到了1600件,2000年达到了3000多件,其中80%为联邦政府资助的科研成果。根据美国总审计署的统计,大学研究对于产业的贡献从1980年的4%迅速攀升到了1990年的7%。
另外一则数据这么说:
在1980年,美国大学能够被授予的专利不到250件,这些创新中只有很少的一部分被成功转化。在
年间,专利从1584件增长到7921件, 从1991年大学技术转让经理人协会开始调查,至2002 年,
专利总量达到了1.328万件,从年,每年新的许可量从1229件达到了4516件,总量达到了2.5979万件。
2003年大学技术转让经理人协会的报告显示,有412项新的产品成功转化到市场上。1980
年开始到1993年,美国高校自己创设公司达1013家,到2003年时共成立4081 家。
但在中国,高校距离商业太近,会被认为不够象牙塔。一些抨击这种现象的文章还很受欢迎。中国文化至今认定,高校就应该关起门来静静地搞研究。
制度上,虽然中国有《专利法》,但其实并没有对国家投资的发明创造的权属进行规定,而且,没有对研究者能否获利及如何获利做出规定。2007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进步法》引入了拜杜原则,但从法律界人士的立场上,普遍认为这部法司法化实现得很差。
这使得大学里进行的基础研究,去转化成由商业公司主导的应用研究,变得很困难。中国高校的研究成果依然受国有资产监管体系的限制,以至于出现了某大学副校长开公司获利涉嫌贪污的事件。
与基础创新、底层创新的环境恶劣所不同的是,中国的制造业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并在全球意义上握有领先优势。
本书的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奥巴马希望乔布斯将iPhone工厂迁回美国,不过乔布斯说,如果iPhone的设计需要修改,马上就可以传到中国,2个小时之内中国的工厂工人就会从床上被叫起来进入到生产线开始生产,24小时后具备新特征的产品就可以交付。如果美国工人能做到,我就迁回来。据说,奥巴马从此再也不提这个要求了。&
这就是中国制造业的优势:不仅对整合度(一部智能手机需要近3万个部件),更关键的是灵活度,追求灵活度基础上的整合度。中国是当今制造业中整合度与灵活度结合得最好的国家。
《全球风口》把创新分成3个层次,第一是基础科研,第二是产品化过程,第三是应用层扩展。制造业并不等于没有创新,正相反,在第二和第三中,大有可为。由于写作者认为创新门槛在抬高,于是,&积木式创新&就变得重要起来。
&积木式创新的特点是协作,以领先科技为基础,创新企业以开放协作的形式迅速拥有了大企业需要的所有能力和完善的生态系统,能够使业务繁荣,企业成功&。在全球意义上,以制造为长板的中国企业们,应该与欧美先进技术进行协作――可以是业务层面的,也可以是资本层面的。
还是文头那句话,这样的观点,并不讨喜。但是,是客观实情。不知道各位,在自己的内心深处,以为然否?
查看原文: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VIP会员一折促销,仅需200元/年!
湖北日报讯 图为:中建三局建造的珠三角第一座装配式住宅楼——深圳万科第五园五期公寓楼。 (视界网 杨登科 供图)
  记者成熔兴 实习生刘艺霖 通讯员程书雄 杨登科
  墙体、地板、楼梯、门窗等“零件”,先在“住宅工厂”统一制造,运到施工现场后像搭积木一样拼装起来。
  用如此方法,19天就能搭起一幢57层高楼,还能抵御60年一遇的大风与9级强震。
  3月,湖南长沙19天建成“小天城”的视频在网络走红,被人称为“楼快快”。“一天3层楼”的速度,引发公众对“住宅工业化”的关注。
  在“建筑之乡”武汉市新洲区,有一座投资30亿元的“住宅工厂”正在紧张建设中。业主中建三局绿色建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卫国介绍,工厂6月将竣工投产,到年底,首座武汉版“楼快快”将矗立在长江边。
  他介绍,这项新技术名为“建筑部品预制装配法”。从2007年起,中建三局已在深圳、东莞等地实践这一技术,“不光可以拼装毛坯房,还能拼装精装房,地板、吊顶灯、整体卫浴一应俱全。”
  以中建三局阳逻绿色建筑产业园为引领,武汉市将建成3座“住宅工厂”,覆盖三镇。到2018年,全市新增建筑中的二成以上将用“积木法”建成。
  生产:电脑控制流水线做墙
  日前,记者踏访该产业园,厂区完成场平,正在启动建设。绿建公司负责人向记者展示模拟动画视频:一座巨大的制造车间,流水线蜿蜒曲折,两侧工业机器人遍布,流水线上的产品包括墙体、楼梯、阳台、梁、柱、楼板等预制构件。
  其中,墙体最为常见、也最重要。
  传统施工时,农民工用木板搭制勾出墙的外形,再浇入水泥凝固后形成墙体,“因为精度不高,墙体表面往往粗糙不平。”
  而在“住宅工厂”里,模具制作是由电脑控制、机器人完成,所用的钢板是用数控技术切割而来,这使最后制成的“积木”长宽高误差仅为1至2毫米,表面的平整度偏差更小于0.1%。
  墙体制作后,工厂还可以根据客户需求,加装不同的“配件”。比如,水电、燃气、制冷制热管可以预埋,门窗可以预装,内墙的粉刷、瓷砖、地板,外墙的装饰涂料都可以提前完成。楼宇外墙的保温层还可以直接嵌入墙体中,保暖效果更好,还不会剥落、变色。
  更为重要的是,传统技术属于手工操作,建筑质量的好坏取决于工人施工水平、施工进度等诸多因素影响,“传统施工层层分包、赶工期都会导致质量不佳”。而工厂化生产,质量可控、易于管理,方便事后监督、追责。
  拼装:19天盖57层楼不是神话
  当所有的“积木”制作完成后,就进入拼装阶段。此时,整栋建筑的工程量其实已完成90%以上。建筑工人只需按照安装图纸,将“积木”吊装、对接、拧紧、焊接即可。
  在长沙,高57层、204米的“小天城”,就是由2736块“积木”搭成。
  建筑方远大可建公司介绍,同样高度的建筑用传统模式,快则四五天,慢则7天才能建一层,至少需要1年半至2年才能完成,“小天城”从打地基、制作预制件到拼装完成,只用了半年左右。
  据介绍,新技术造楼,地基施工与传统建筑相同,耗时不短,但好处是可以与“积木”制作同步进行,综合算下来,可节约至少30%的时间。
  拼起来的房子安全吗?
  相关负责人曾回应,“小天城”已接受楼盖试验、风洞试验以及抗震试验,证明可抵御60年一遇的大风、9级强震。湖南省相关部门也对其结构、防火、避雷等方面进行评审,“安全绝对没问题。”
  业内人士介绍,这一技术在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已发展三四十年,帝国大厦、迪拜塔、吉隆坡双子塔都是工业化建造的建筑。
  陈卫国表示,从2007年起,国内就有不少城市和企业涉足该领域,类似建筑在国内已不稀奇,安全性早已获得政府部门和市场的认可。
  环保:节能降耗效果显著
  陈卫国强调,质量好、速度快,只是工业化施工带来的好处之一,“这一技术还有其他好处,尤其是节能环保。”
  传统浇灌施工,混凝土搅拌要么在现场完成,要么在城市边缘的搅拌站完成,再用水泥罐车运到现场。搅拌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粉尘,污染城市空气;水泥罐车奔流不息,污染环境、破坏道路、威胁交通安全;一旦进入浇筑时间,施工机器连续两三天不间断施工,嗓音扰民。
  “积木式”施工,搅拌过程被前移到密闭工厂中进行,嗓音、粉尘全被隔绝,水泥罐车不用上路,对市民影响几乎降为零。
  此外,新技术属集约化生产,达到规模效应后可大幅降低能耗。据万科工业化建筑研究院测算,新技术的水耗可降低65%,能耗可降低37%,人工减少47%,垃圾减少59%,污水减少65%。
  而且,“积木法”搭起的楼房,外立面破旧后可直接拆除翻新。如果拆除,也无需爆破,可逐一分解,其中大部分“零件”都可以返厂翻新并重复使用。
  3年后武汉二成房屋工厂造
  新技术好处众多,为何没有遍地开花?
  业内人士介绍,建筑“积木”体积大,运输不便,其产品的经济运输半径在200公里以内。而且,工厂之间有没有统一标准,相互产品无法通用,导致新技术受地域性限制太大。
  前几年,中国房地产行业处于上升期,房地产商们对使用新技术兴趣不大,导致需求量不高,无法形成规模效应,“住宅工厂”不能降低成本,更难铺开。
  随着政府、公众对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大规模城市建设不断铺开,以及人工、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住宅工业化”日益被视为未来房屋建筑的主流。
  从2013年起,国务院、住建部相继出台系列政策,推动以住宅工业化为核心的绿色建筑产业发展。1月22日,武汉市正式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意见》。《意见》提出,要在蔡甸、江夏、新洲布局3个“住宅工厂”,到2018年,中心城区至少20%的建筑项目将实现工业化制造。
  (原标题:图文:汉版“楼快快”年内矗立长江边)
相关推荐:
“如果发现本网站发布的资讯影响到您的版权,可以联系本站!同时欢迎来本站投稿!
本周热门资讯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市的建筑设计公司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