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东平县移民避险解困困政策在二零一二年购买二手房的避险解困移民对向可以享受国家补助吗?

抓避险解困
助移民脱贫
&&来源:《云岭先锋》2016年第3期
&村口,500平方米的标准化市场在每个“赶集日”吸引了周边五六个乡镇的村民;村里,家家户户盖起的新房让村民们和居住了数十年的土坯房挥手说“再见”;村尾,整齐划一的猪圈里跑来跑去的黑毛土猪给村民们带来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在省移民开发局努力下,红河县宝华镇俄垤村委会普施村和规垤海村,309户共1394名水库移民成为了红河县第一批大中型水库移民避险解困试点项目的受益群体,通过政策扶持和自己的努力,村民们的生活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党员带头拆房为群众树榜样李娘努种下的200多棵油桃是她未来的希望1994年1月,当时作为云南省重点水利工程之一的俄垤中型水库破土动工。随着水库即将下闸蓄水,4000多人成了移民。虽然在当年进行移民搬迁时,村民们已经得到了一定的经济补偿,不过一直以来,因为俄垤村山高坡陡、田少地贫、生存条件恶劣、增收乏力,很多移民群众至今还并没有脱贫。2015年2月,俄垤水库库区移民规垤海村和普施村避险解困项目全面启动实施。以此为开端,红河县的移民后期扶持变“面上掌握”为“精准到户”、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短期治标”为“长期治本”,俄垤水库库区移民后期扶持进入了历史性的转折期。红河县移民开发局局长王祖善说,为了保证村民2016年春节能在新家里过,移民局加班加点工作,很多工作人员甚至把办公地点搬到了村上,和村民同吃同住,进行动员疏导,移民局安置科科长李为周就是其中之一。“因为这次移民房屋是原地重建,老百姓要先拆了原来的老房,再在原址上建新房,前期的动员工作真的很难做。”李为周说,因为此次避险解困试点是按照“开工一个、监管一个,竣工一批、验收一批”的原则来执行的,村民的建房补助资金根据房屋的建设施工进度进行发放,有些村民在拆房初期颇有疑问:“房子拆了我们住哪里?”“如果不按规定补助咋办?”……为了动员群众拆房,李为周和俄垤村党总支书记李周仰只能一家一家地跑,挨家挨户地做动员。在最困难的时候,李周仰甚至把补助款带到了村委会的办公桌上,直接向村民承诺:“谁签了同意拆房的合同,5000元的补助款马上发。”李周仰的方法让施工进度逐渐加快。“相对于普通村民,党员的工作更好做,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带动引领方面也会更突出。”李周仰说,他想到了村里的党员,于是带着他们到其他移民安置点去学习,经过动员,最先开始拆房的就是这些党员,37岁的李机干就是全村的第一户。当被问及为什么毫不犹豫地同意拆房时,李机干回答说:“当时修水库的时候安置补偿都做到位了,现在国家更富强了,答应给的钱肯定少不了。”作为一名党员、老组长,李机干对党的政策既了解也支持。在移民局和村干部的指导下,在当地党员的带动下,俄垤村委会的村民按时完成了房屋建设工作,拿到补助资金的村民觉得现在的生活环境和之前相比有着天壤之别。&搬进新居生活环境大变样李干娘老人在自家的新房前弹弦琴记者赴库区采访时,正逢俄垤村村委会副主任李时珍搬进新家。“现在村子的条件真是好啊。你看村里的水泥路,大大小小的汽车都畅行无阻。”据李时珍介绍,之前村民自家建的土坯房一间挨着一间,村里的土路只能满足摩托车单行,而且晴天灰、雨天泥,出行极为不便,现在政府不仅补助建了房,还修好了路,配上了路灯,村容村貌真是大变样。走进李时珍家,两层的小楼里,家用电器一应俱全,坐在新购置的布艺沙发上看着液晶电视播放的节目,李时珍觉得现在农村的生活和城里也没啥不一样。离李时珍家不远,村民瞿升都早已搬进了新居,对瞿升都来说,新房最大的变化就是户户都用上了抽水马桶,有了自己的卫生间。瞿升都说:“以前一个村就一个公共厕所,用着不方便也不卫生,现在每家每户都有了抽水马桶,真是方便。”他家里楼上楼下都铺上了洁白的地砖,各种家电一应俱全,瞿升都的妻子胡来努认为是时候出去打工赚钱了。“在我们农村,住房解决了就什么都好办了,我们两口子打算出去打工挣点钱,供娃娃读书。”胡来努说。如今的俄垤水库库区村庄,门前碧波荡漾,屋后花果飘香,自来水引到灶台前,水泥路修到家门口,已经搬进新居的和正在忙着扫尾装修的移民们一起,构成了一幅和谐的景象。在全村欢欢喜喜搬进新居时,如何让那些没有子女或者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也能欢欢喜喜地搬进新房,一直是村党总支书记李周仰工作的重中之重,78岁的李干娘老人从盖房到搬进新家都是他帮忙操办的。每次见到李周仰以及县移民局的同志,李干娘都会拉着他们到家里抽上几口旱烟。“我也不知道怎么感谢他们,反正就是发自内心的感谢。”李干娘说,自己膝下无子,女儿离得又远,当得知要施行国家避险解困政策时,她在高兴之余,也为自家建房的事情担忧。“因为她家情况特殊,是我们帮忙找施工队盖的房子,完全按照国家的补贴标准建房,她自己不用出一分钱。”李周仰说,为了给予老人更多的帮助,他们还专门为老人买了新的被褥和生活用品,每个月的水电费也是村里负担。“真的感谢啊,现在每个月政府还补贴给我200多元,日子越来越好啊!”李干娘边说边拉着记者的手一直不愿放开。&发展产业为脱贫插上翅膀建好库区移民的房子,只是完成精准脱贫的第一步,如何发展移民地区的产业,让村民们的腰包逐渐鼓起来,不仅是移民局攻坚克难的专题之一,也是红河县2020年完成脱贫目标的重要行动之一。据红河县副县长陈黎介绍,为保证移民基本的生产生活条件,红河县在具备初步条件的前提下,采取避险和解困并举,切实加强安置点各项社会公益设施建设,通过产业培育与发展,提高移民发展能力。在促进移民致富方面,生猪养殖示范点的建设和全村大范围推广种植油桃是两个比较有特色的致富项目。村民李娘努家里的地以前种的都是玉米,她在2015年种下了200多株油桃树。“政府发的苗,专家教着种,偶尔打一下药,除除草,这个东西还是挺好种的。”李娘努说,她之前参加过油桃种植的短期培训,虽然目前还不知道这200多棵油桃在挂果期会给她带来多少收入,不过听说收益会不错。房子盖好后,很多之前在外打工的村民选择返乡务工,今年50岁的李其周就是其中之一。以前在建水县做木匠的老李现在盖起了3层小楼,上面两层住人,一楼就是他的工作间。“以前也想在家里做木匠活,但那时家里是土坯房,人在上面住,猪和鸡在下面住,根本就没有地方来做木匠活。”李其周感慨地说,现在住的房子保暖了,人畜分开居住了,修建房屋的人多了,自己也可以安安心心地在家门口干活了。据李其周介绍,他每天的手工费有100~120元,除此之外他还养了2头猪,种了七八分地,小日子越过越红火。陈黎介绍说,目前红河县开展了五大工程,即房屋建设、产业扶持、基础设施建设、技能培训、基层组织建设,涵盖了25个子项目,包括建猪圈、买猪种、稻田养鱼和桐油等经济林木的种植。目前已向这两个村持续发放15万尾鱼苗、户均养猪达到3头,规模种植车厘子、油桃各500亩,有关部门还对移民开展了种植养殖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训,相信移民们以后的日子会来越好。本刊记者& 王学勇■&
责任编辑:李敏
相关热词搜索:
已经是第一篇下一篇: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代表本网立场政策扶持避险解困 水库移民下山来喜迁新居
作者:郑莉
  ?背景链接?  截至2014年底,全省已核定的大中型水库农村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117.706万人。2014年我省农村水库移民年人均纯收入7440元,比全省农民人均低2476元。库区和移民安置区已成为我省最贫困的地区之一,是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难点。  为加快解决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我省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实施方案于2014年4月获得国家批准,金寨县、舒城县、霍山县等9个县(市、区)30个村纳入试点范围,涉及帮扶对象人。  帮扶对象为纳入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范围且生产生活存在特殊困难问题的农村移民。近期,确定的帮扶对象至少符合以下条件之一:一是居住在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域,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严重威胁,经国土资源部门鉴定必须搬迁;二是长期居住在船上,生产生活以“水上漂”为主;三是生存条件恶劣,生活贫困,不搬迁难以摆脱困境。上述人群中,优先考虑人均纯收入在当地农村居民中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的移民。搬得出 第一批3.3万名水库移民,共规划建设安置点50个  群山巍峨,苍苍。革命老区金寨县的梅山、响洪甸两大水库,就建造在绵延不绝的大别山腹地,总蓄水量50亿立方米,建库时移民10万人,淹没良田10万亩和经济林14万亩。距离县城50多公里,在响洪甸水库上游、西淠河畔,青山镇第一批避险解困汤店中心村庄安置点就坐落于此。  10月20日,记者来到汤店中心村庄安置点,青山环绕,小桥流水,映着和煦秋阳,穿过村口的白色门楼,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复式洋房映入眼帘。 “今天村里有3户移民乔迁新居。 ”青山镇党委委员魏巍说,尊重移民意愿,汤店村到中心村庄安置移民241户,还有219户到县城安置。  踏进七旬老人李贤林的两层小楼,立刻被其整洁雅致吸引。实木地板装潢的卧室,白色瓷砖铺就的客厅,抽油烟机、不锈钢水槽一应俱全的厨房……“上了年纪还能住上这样的房子很满意,住得一点儿不比城里人差。 ”老人眉开眼笑地说,一家五口人,有三个是移民,以前挤在山上的危房里,一到雨天时常漏雨。  金寨县扶移局局长马昌如说,为解除搬迁移民的后顾之忧,除要求所有搬迁安置户其原住房必须拆除外,生产资料权属不变,继续留用,也可本着自愿原则,依法进行流转或租赁,保留其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以及各种涉农补贴。  我省大中型水库大部分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当时移民主要实行后靠安置。 “食饮不周手足离,数十年来傍山居”曾是上百万移民为了国家建设需要,背井离乡贫困生活的写照。 2014年4月,我省第一批避险解困试点实施方案获得国家批准。 “第一批有9个县3.3万水库移民被纳入避险解困试点范围,总投资15.6亿元,其中中央补助资金6.6亿元(人均2万元,其中建房补助1.5万元)。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局长朱坚强介绍。  为了让移民能够搬得出,各试点县在安置点规划中,结合实际不断创新。霍山县按照“统一风格、统一标准、统一公共设施”的要求对安置点进行规划设计。基于方便生产生活,地质稳定、基础设施配套或易于建设,移民就医及子女上学方便等原则,9个县共规划建设安置点50个。截至目前,9个县完成征地拆迁的安置点39个,占总数的78%;完成三通一平的安置点31个,占总数的62%。明光市、金寨县、黄山市黄山区等进度较快,不少安置点进入搬迁安置阶段。  安得下 尊重移民意愿,发挥移民主体作用  尖山村是明光市自来桥镇水库移民村,该村90%的人口为水库移民。一排排粉墙黛瓦徽派建筑点缀在青山绿水中,环湖休闲广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卫生室、幼儿园、便民超市等设施配套齐全。“做梦都没想到新房这么好。 ”史良丽一家三口都是移民,按照政策能领到4.5万元的建房补助,新房只要4.2万元,还有3千元结余。 “给了5套户型让我们自己选择,住楼房还是瓦房自愿。 ”  “这次共需迁移移民258户1023人,在是否迁移、到集中安置点安置、选择楼房等方面充分尊重移民意愿。 ”村支书徐华宝说,村里还召开集中安置户主大会,明确了安置房代建模式,选举成立了7人组成的项目理事会,保证建设进度和质量。“在项目实施前、实施中,安置点都对项目承建商提出优先使用移民参建,不仅能使移民增加收入,还可以监督工程质量。 ”自来桥镇镇长傅家海说,截至目前,尖山村已有110名移民参与工程建设,取得务工收入150多万元,满意度大大提升。  “除县城和集镇安置外,在公开、公平、公正和充分尊重民意基础上,以确保移民稳得住为前提,最终确定张八岭镇岭北村、自来桥镇尖山村、管店镇凤山村为三个集中安置点。 ”明光市发展改革委主任周利修说,把移民避险解困移民安置作为35个美好乡村重点建设内容,便于整合项目出成效。已建成移民安置房240套,统一安装了自来水、电力、通讯等公共实施,预计11月底全部搬迁入住。  “截至目前,全省已建住房5504套,占批复数的60%,完成搬迁安置人,拆除旧房1299套。 ”省水库移民管理局副局长倪敬贵说。  为了让移民安得下,配套设施建设同步推进。金寨县、黄山市黄山区所有乡镇安置点通讯网络已接入,公厕、路灯、河堤、水泥路、绿化带等基础设施配套完成。定远县各安置点完成了村文化活动中心、卫生室、健身器材、垃圾房等配套工程和设施。  能致富 解决生活出路,“输血”与“造血”并举  在金寨县梅山镇小南京村,光伏产业园透着勃勃生机。 “今年3月19日并网,目前已经发电4万千瓦时,预计年收益约7万元。 ”村支书吴立宏说。2014年以来,金寨县实施光伏扶贫发电项目,扶持了3245户因病、因残丧失劳动能力或发展能力较弱的贫困移民户增加收入。此外还安排移民后扶资金1500万元 ,集 中建 设光 伏电 站7875KW,发电收入主要用于解决贫困移民户收入。  “由于居住环境恶劣,约占全省移民人口65%的水库移民集中居住在地质灾害易发的大别山区和皖南山区,加上前期补偿不足,后期扶持政策不统一,扶持标准偏低等多种原因,移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与全省人民同步奔小康的任务依然艰巨。 ”倪敬贵说。  “安置”和“出路”相辅相成。 “在选择安置点时,我们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在当地能不能就业,能不能解决搬迁移民的生活出路问题。 ”多位试点县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金寨现代产业园区金寨路以西、抱儿山路以南,坐落着避险解困试点项目――仙花佳苑。为妥善解决好移民户的就业问题,现代产业园对园区内企业的用工需求进行了调查摸底,中兴科技、将军磁业等28家园区企业,2015年至2016年度共需新招工人4248人,涉及纺织、车工、文员、保安、普工等数十个工种。 “为了做好移民劳动力的职业技能培训,位于县城新区的安徽金寨职业学校,每年可开展非学历教育技能培训达万人。 ”该县扶移局负责人说。  我省在做好安置点建设的同时,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统筹考虑生产扶持和教育培训工作,力求做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部分县通过招商引资,成立基地合作社,加强产业扶持,促进移民增收。黄山市黄山区、霍山县、太湖等地利用自身资源发展农家乐等项目;明光市已实现流转土地6300多亩,全部用于大户的风景苗木栽培,带动周边移民种植风景苗木3000亩;定远县流转土地2500多亩,建设有机稻生产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另外现代农业产业园、生态旅游项目也已开工建设,能够为移民提供大量就业机会。 “通过生产扶持和教育培训,改善了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了移民人口综合素质,促进了库区和安置区经济和社会发展。 ”朱坚强说。(记者 郑莉)
(责任编辑:HN666)
海外精品推荐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摘要:   本文论述了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主要方案、措施以及实施办法。对今后库区和安置" />
免费阅读期刊
论文发表、论文指导
周一至周五
9:00&22:00
关于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工作的探索与思考
&&&&&&本期共收录文章20篇
  摘要: 中国论文网 /5/view-5767442.htm  本文论述了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必要性、总体思路、主要方案、措施以及实施办法。对今后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工作,具有推广意义。   关键词:库区移民;避险解困;尊重民意;移民安置   为推动各地加快解决大中型水库移民特殊困难问题,确保水库移民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省、市、县移民局安排,采取走、访、查、看及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泗水县库区移民生存现状作了调查,对推进移民避险解困工作进行了积极探索。   一、泗水县移民基本情况。   泗水县位于山东省中南部。总面积1118平方公里,辖10镇1乡2个街道,600个行政村(居),62.8万人,经省市核定后的移民人口指标为20689人。移民人口分布于我县9个乡镇118个村。   通过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贯彻落实,移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极大地改善,目前仍有部分移民因为受自然条件、居住环境、交通条件等制约,生活水平处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线以下。帮助移民加快脱贫致富步伐,推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成为移民工作当前极为紧迫的问题。   二、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的总体思路   坚持以人为本,以“保安全、保基本、促就业、促增收”为基本目标,从移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入手,以居住在危险地带、资源严重不足、生活特别困难的移民为重点对象,采取搬迁安置、开发生产资源、配套建设基础设施等措施,改善特困移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移民增收致富步伐,让移民安居乐业,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促进库区和安置区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三、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范围和对象   深入开展进村入户调查。从生存的环境特征看,泗水县的移民避险解困分属二个范畴:一是滑坡体移民。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北部巨龙山滑坡严重,经过国土资源部门或地质部门鉴定,居住在滑坡体的移民生命财产已受到严重威胁。二是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的特困移民。大黄沟乡南华村、泉林镇七家庄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及小城子村,人均耕地不足0.2亩,人均收入在2250元以下,基础设施极其薄弱。   四、库区和安置区移民避险解困的主要措施   尊重移民意愿,扎实做好调查研究,稳步推进避险解困工程。做到四个相结合,即避险解困与新农村建设、小城镇建设相结合,避险搬迁与解困帮扶相结合,国家扶持与自力更生相结合,前期补助与后续发展相结合,有效规避地质风险,多渠道整合资金,以领导联系移民户、党员结对帮扶、帮助其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大力引导移民自力更生,最大程度上增强增收能力,解决基本生活问题。   五、试点工作建设方案   试点工作建设方案主要包括搬迁安置方案、住房建设方案、设施完善方案、生产扶持方案及教育培训方案。   (一)住房建设方案   通过召开村民大会、入户调查征求群众意见,济河街道北孙徐村,大黄沟乡南华村,圣水峪镇北尧湾村、小城子村等4个村庄90%以上的村民要求户型为联排独立小院、上下两层结构。根据每人30-40平方米的要求,单户建筑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每个院落占地90-110平方米。根据泉林镇雷泽湖社区建设要求,泉林镇七家庄村安置为4层单元楼户型,单户面积确定为80-125平方米。   (二)设施完善方案   社区配套设施包括交通、饮水、供电、教育、卫生、环境、商业、服务业设施等,完善服务设施,为移民提供优质的服务条件。   (三)生产扶持方案   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依托、发展生态型的规模特色生产项目,用3-5年的时间建成库区有市场前景的支柱产业。主要包括经济林建设、生态林建设、水底田、库边地特色蔬菜种植、等方面。   (四)教育培训方案   移民技术培训主要是用于提高移民村群众生产生活水平的有效方法,移民户均参加农业技术培训或专业技能培训一次,掌握一项以上生产开发技能。包括农业经营管理与市场营销领域、农业生产与栽培技术领域、建立信息技术培训中心。   六、试点工作的实施步骤。   采用村民自行申请,村级民主评议,乡镇初审,县级复核的确认办法。   符合条件的移民户向所在村提出搬迁安置和安置方式的书面申请,并提供“一本通”存折本与户口复印件。搬迁安置申请书明确以下内容:安置对象姓名、安置类型、安置方式、地点、可享受建房补助人口数和完成避险安置的进度要求。以村为单位召开移民户主会议,对申请对象进行民主评议并将结果在辖区内进行公示。然后逐级审核、上报乡镇、县逐级公示。经公示无异议后由县人民政府委托县移民局与认定的特困移民申请对象签订避险解困安置协议,进行住房建设。   七、试点工作的建设管理。   (一)积极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招标投标制、建设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规范项目管理。县政府成立泗水县特困移民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第一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和涉及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任成员的高规格避险解困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移民管理局,相应乡镇成立对应领导机构,明确专职人员,积极推动避险解困工作的开展。   (二)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工作,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在县领导小组领导下,成立技术指导小组,主要进行工程规划设计审查,技术咨询、技术指导工作。   (三)工程施工、检查、验收及资料建档。项目实施过程中,相关部门进行自查验收,上报省政府进行复核验收。   (四)加强资金监管,确保专款专用。   严格遵照和执行财务制度 ,要按照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对,设立专户,建立专帐,实行财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宣传贯彻避险解困政策,统一思想,整体规划,分期推进,统一施工,统一风格,确保质量。实施避险搬迁使移民搬出了地质灾害隐患地带,有力地保障了移民生命财产安全,移民的生存权有了最基本的保障。   移民生存条件得到改善。移民避险搬迁后,大都自主搬迁到交通便利、配套设施较为齐全的地方,生存条件与精神生活得到了大力改善。
转载请注明来源。原文地址:
【xzbu】郑重声明:本网站资源、信息来源于网络,完全免费共享,仅供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和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不愿意被转载的情况,请通知我们删除已转载的信息。
xzbu发布此信息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与本网站立场无关。xzbu不保证该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等。此页面上的内容需要较新版本的 Adobe Flash Player。
古丈县推进移民解困避险全国试点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作者:古丈县人大 彭世能发布时间:日 来源: 【字体:小 大】
2006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完善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的意见》(国发〔2006〕17号文件),确定了以每人每年600元的直补标准,对农村现状移民实行为期20年的后期扶持,但近年来随着物价明显上涨的态势,移民补贴相对购买力锐减,导致部分移民生活困难。对此,湘西州委办和移民局于2011年8月开展了专题调研,撰写了《基层建议: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标准调整机制亟待建立》文章,被中办《每日汇报》单篇刊发,温家宝总理作了重要批示。同年12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水利部等三部委对湘西州避险解困工作进行调研。2012年4月28日,国务院移民工作部际联系会议研究,确定古丈、保靖、永顺三县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纳入全国大中型水库特困移民解困避险试点范围,8月29日,国家发改委下发了《关于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移民安置区特困移民解困避险试点方案的批复》,同意湖南省古丈、保靖、永顺、新化、安化5个县为全国解困避险试点县,10月17日,省人民政府印发了《湖南省大中型水库库区和安置区特困移民解困避险试点方案实施办法》(湘政发〔2012〕35号文件),据此,古丈县拉开了全国特困移民解困避险试点的帷幕。现将古丈县移民解困避险全国试点开展情况调研、报告如下:
一、解困避险试点开展情况
(一)科学编制了三年试点规划。试点初期,古丈县对试点范围和对象进行了充分的调查论证和认定,计划试点对象为1044户3880人,其中:居住在滑坡体的农村移民485户1765人,居住在生存条件极端恶劣环境的农村移民530户2006人,水上漂泊的农村移民29户109人。试点分三年完成,其中:2012年计划实施355户1294人,2013年计划实施461户1730人,2014年计划实施228户856人。&&&&&&
(二)制定了解困避险实施方案。在贯彻执行湘政发[2012]35号文件的基础上,古丈县印发了古政办发[2013]10号、26号两个文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方案,明确了试点安置方式和补助标准,进县城安置的,建购房补助每人2万元;到乡镇安置的,建房补助每人1.5万元;到中心村安置的,建房补助每人1.2万元。每户补助人数不超过5人。独生子女户按增加1人、两女结扎户按增加0.5人的标准发放建房补助费。还对试点原则、建房补助发放方式、操作程序、实施协议等作了明确规定。
(三)稳妥推进了解困避险试点进程。目前已累计完成了870户3358人,完成率达86%,其中:进县城安置434户1689人,乡镇安置393户1512人,中心村安置43户157人。四个集中安置点建设进展较快,罗依溪溶田湾官方安置点—栖凤家苑征地35亩,新建152㎡/套两层结构安置房73栋、50㎡/套六层结构安置房三栋168套,共可安置移民231户832人;县城三道河、罗依溪栖凤苑、罗依溪正街三个自主开发安置点安置房正在修建中,可安置移民800余人。
二、解困避险试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库区稳定维护难。由于古丈移民大多数是70年代的“政治移民”,前期补偿低,安置不到位,后期扶持力度不大,导致移民长期以来衣、食、住、行、学、医等诸多困难。移民“等、靠、要”依赖思想根深缔固,要求政策“户户要一样、人人要享受”的均等主义想法一直存在,因此,每出台和执行一项新的移民政策,都会出现不稳定因素,“不闹不得,小闹小得,大闹大得”的观念乃至群体性突发事件愈演愈烈。而解困避险试点面小,仅占移民总数的22%,僧多粥少,试点对象范围小,移民为争取难得的政策采取各种形式向政府信访,各种不稳定因素不断出现,不属于试点对象的特别是“农转非”移民千方百计地要争取,试点前自力更生主动避险解困的移民觉得自己吃亏千方百计地要补偿,少数实施对象对补助标准期望值过高千方百计地要全补,试点开展以来,曾多次发生移民群体性到县反复访、到州重复访、到省多次访的突发事件。如:罗依溪镇茶叶村四五组部分移民因以前自力更生搬离滑坡体,要求享受试点政策补偿,发生了49名移民曾于2013年7月到省政府群体上访事件。从而,影响了整个试点的推进,造成维稳压力相当大。
二是解困避险根除难。由于居住在滑坡体、生存条件恶劣以及水上漂泊的移民,经济基础差,收入水平相当低,部分移民户毫无资金积累,单靠自身的力量无法实现解困避险的,虽然国家已出台试点补助政策,但总体上来看补贴标准还是不高,难以满足所有移民群众解困避险的需要,从而,难免出现了“真正困难的难扶持”、“需要避险的难避险”的现象。如罗依溪镇江洋村杨某,全家5口人,居住在凤滩水库滑坡体,几年前借款修建的一套平房已开裂,属于试点实施解困避险的对象,但因家底贫困、无积累资金,仅靠试点6万元补助款根本无力负担举家外迁的建(购)房费用,难以搬离滑坡体,只能望而却步。还有部分移民因为无一技之长,担心在新搬迁的地方难以顺利立足,虽有想法但无办法,只能安于现状。因此,实施解困避险试点,让所有移民搬离滑坡体,从根本上彻底根除险境,仍有一定的难度。
三是原住旧房拆除难。试点中,大部分移民通过解困避险搬离滑坡体或生存条件恶劣环境,有的进县城务工、经商,有的到集镇安家,有的就近安置,但由于多数移民仍然从事着原农业生产,继续在原地进行种植、开发、养殖,需要将旧房作为生产用房,不想拆除;还有部分老年人思想陈旧,愿意终身守护基业,宁愿做“空巢老人”,不想再次颠簸,不愿拆除旧房。
四是集中安置办点难。试点中,古丈县坚持走移民解困避险与城镇化建设相结合的路子,政府决策新建一个集中安置点。此前,为让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的罗依溪镇茶叶村马鞍子组移民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州移民、科协和团州委等部门与该村开展结对帮扶,实施扶贫建房,并在省级风景名胜区——栖凤湖畔溶田湾选址征地35亩,新建了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计划建房进行集中安置。恰逢古丈县被纳入全国移民解困避险试点县,古丈便将该安置点确定为移民解困避险搬迁集中安置点,命名为栖凤家苑,并加大力度,继续抓落实,现已初见成效。然而,但在实施中,由于时间紧,赶进度,在诸多因素没有考虑评估周全,相关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加快施工,难免存在重重困难和复杂矛盾。如:因个别移民不同意分配方案,致使土地征收款难以分配到户;因少数移民不服从分房方案,致使分房中曾几经波折;因移民没有交清建房款就将房屋抽签分配到户,导致建房中催收工程款十分困难,多数移民至今仅支付出国家建房补助款,不愿支付自筹款,互相观望甚至产生由国家买单的错误想法;因移民联户自建选择施工队修建两层结构住房中出现三种建房价款,致使建房造价相对高的移民觉得不公平、意见大,千方百计地挑出建房中个别工艺不全或建房质量不符本意等瑕疵为借口,强烈要求施工队降低造价,并拒绝支付建房款,拖欠工程款。催收建房款至今是该安置点十分棘手的难题,从而,影响了建房顺利施工,影响了按期交付使用,影响了试点进程。
三、解困避险试点对策和建议
古丈县移民解困避险试点要稳步推进,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切实加强领导。县政府成立了以县长为组长,分管移民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的解困避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主要领导要坚持定期调度,听取试点工作汇报,及时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督促试点任务的全面完成;要深入第一线实地察看试点情况,督促工程施工进度;要加强协调好移民部门与县直相关部门和乡镇之间的密切配合,解决单靠县移民部门孤军作战的问题。&&&&&&&&&
(二)鼓励进城安置。实施分散安置特别鼓励进县城安置是移民搬离险境、摆脱困境的必由之路,是库区消除隐患、化解矛盾的必然选择,是移民脱贫致富、修复库区生态的必要条件,更有利于促进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因此,试点中要加大宣传力度,继续坚持鼓励有一定技能和经济实力的移民到集镇或进县城购(建)房。同时,采取有效措施,制定相应优惠政策,如:完善户籍管理,加强技能培训,减免或优惠规费,对进入城镇从事二、三产业的移民在创业初期享受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优惠政策,子女入学享受同等就学机会和待遇。并且,保障原有的集体资产享有权、土地承包权、林木收益权和自留山使用权不变,真正让移民进城镇安置后,能静下心、安下身、能谋生。
(三)开展扶贫帮困。着力实施扶贫攻坚,对每一个移民村,安排一至两个县直单位开展一对一结对帮扶,因村制宜,整合资源,着力实施基础设施配套建设、产业开发建设、危房改造、地质灾害防治和特色民居改造等项目,切实解决移民生产、生活等方面最迫切、最需要、最现实的民生问题,让广大移民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消除各种积怨和顾虑,实现人心稳定,逐步化解各种矛盾,排除不稳定因素,维护库区和谐稳定。
(四)严格执行政策。试点中,要始终坚持执行政策不走样,在确定实施对象上,要严格把关,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移民,进行张榜公示,逐级审批认定;在实施解困避险安置上,要严格审查,州内建(购)房的,在审核土地使用证、房屋产权证和契证等“三证”原件的基础上进行实地验收认定,州外建(购)房的,要重点审核购房合同和“三证”原件;在拆除旧房上,要加大力度,依法拆除,消除隐患,不能以次充好、拆一抵二、折偏低正,敷衍了事。
(五)认真办好样榜。现行新办的一个官方安置点和三个自主安置点都要突出古丈特色,坚持“四个结合”:坚持与城镇建设相结合,符合城镇建设规划、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建设,绿化、美化、亮化到位;坚持与保障房建设相结合,栖凤家苑配套新修的廉租房按相关政策落实到户;坚持与特色民居改造相结合,房屋风格上要突出民族特色;坚持与旅游文化相结合,栖凤家苑与栖凤湖相畔,移民居住较集中,可重点打造旅游文化,建设旅游文化配套设施建设,发展旅游接待业务,就地生财,解决安置点移民生活出路。
(六)着力破解难题。针对栖凤家苑安置点建房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区分类别,找准突破口,分类破解。对于土地征收款难以分配到户的问题,原分配方案绝大多数移民户同意并签名认可,具有合法性,应由所在的罗依溪镇政府负责落实;对于移民反映的建房中个别工艺不全或建房质量不符本意等瑕疵问题,应当邀请设计、监理、质监等职能部门现场鉴定,明确责任,督促相关施工队按设计要求认真整改到位;对于移民不愿支付自筹款,拖欠工程款的问题,督促有关施工队按设计要求修建好房屋,搞好水、电等配套设备安装,全面竣工后,及时邀请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检查验收合格后,由县移民部门配合施工队逐户下达清收工程款书面通知,限期交清,对于故意抵制、抗拒交纳工程款、有意阻碍解困避险试点工作的个别移民户,依法依规进行取消其集中安置资格和收回安置房的处理;对于建房中出现三种价款,移民要求降低造价的问题,实属移民联户自建选择施工队时与之分别协商造成的,属于正当竞争行为。造价相对高的房屋,比现行市场价要低得多,移民完全能够承受,只是心里有想法,也是正常思维,但在分配房屋时,全是移民自愿抽签认可的,需要逐户反复认真地做细致工作,让其消除思想顾虑,理顺情绪,变被动为主动,心安理得的配合安置点建设工作,共筑美好家园。
Copyright 2010 湘西州移民局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湘西州移民局 地址:吉首市环城西路4号
联系电话: 传真电话: 邮箱:
湘西州政府网站群 备案序号:湘ICP备号}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避险解困实施方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