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人才电力供需形势状况与就业形势分析

教师就业前景和形势|安徽人事考试网
09:16:20&&&来源:安徽人事考试网/&&& 点击:
在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公务员、外企、国企等热门行业日渐盛行的就业趋势下,&教师&也渐渐成为择业新宠。随着教育市场化步伐不断加快,我国对教师的需求也随之越来越大。
教授职业之所以备受青睐,主要源于人们看中它有稳定的待遇、能够保障福利、一年可修两次假期且社会家庭教育支出比例越来越高。同时,与公务员激烈的竞争及少之又少的名额相比来说,教师的门槛相对容易一些。
国务院、教育部下发相关条件:2009年起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据调查数据显示,一般城市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月收入在1500元左右,在大中城市则在2000元以上,加上课时费和过节500-1000元左右的奖金,按升学率和区排名成绩的浮动奖金,教师的收入和福利与其他各行业比较并不低。
教师制度是国家法定的职业许可制度。而配合以人事制度等改革所实施的绩效工资制度,是一项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积极性的改革。在职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相对稳定的职业前景和受人尊敬的职业形象令教师这一职业魅力倍增。目前教师职业已经成为毕业生及社会人士就业时的最佳选择。
[责任编辑:hwp]
提问人:qianyuan已解决
提问人:为了她|09-09已解决
提问人:王宇-08已解决
提问人:经纬达人|09-08已解决
畅销榜1¥128.402¥135.60345从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看我国人才培养教育结构问题
从当前大学生就业状况看我国人才培养教育结构问题
本文话题: &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现状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二十世纪80年代初,我国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只有20多万人。到上世纪末本世纪初,我国高校毕业人数大约在100万左右。从本世纪开始,每年的毕业生人数基本上呈直线上升态势,到2011年,已激增至660万。此外,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前,我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率为100%。而进入本世纪之后,每年的平均就业率(初次就业率)在80%,其中还包括一部分就业质量不高的就业。特别是在金融危机之后,就业形势更为严峻,每年约200万以上的毕业生找不到工作。从这些数据来看,我国高等院校每年向社会输送的毕业生似乎已经远远超过社会的需求,但是从入学率的角度来考察,我国高校的入学率却仍然较低。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24.2%,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2.7年;按照提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美国学者马汀·特罗的划分,15%-50%属于大众化教育阶段,那么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仅仅是刚迈入大众化阶段,与经合组织国家平均51%的高校入学率相差甚远。所以我国的人才培养结构失衡与西方国家的绝对人才过剩不同,是教育结构性失衡。教育结构的失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专业结构失衡。目前高校培养的人才专业结构与社会需求不匹配,有些专业就业率很高,有些专业就业率非常低。根据我国2009年的就业蓝皮书统计,2008届大学毕业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约为86%,比2007届大学生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下降了1.5个百分点。但各学科专业的就业差别较大,工学、管理学成为2008届就业率最高的两个学科专业大类,最低的两个学科专业大类是法学和哲学。二是人才层次结构失衡。以2009年为例,全国各类毕业生人数如下:博士4.86万;硕士32.26万;大学531万(其中本科245.53万;专科285.57万);中职毕业生约500万。从这组数字中,我们看出,我国的毕业生结构形成了一个酒瓶状结构,突出表现在高校毕业生人数与中职毕业生人数相当。我们且不论这种结构是否合理,只要看看这几年的就业率就一目了然。中职就业率近些年来一直保持在95%以上。而高校毕业生的平均初次就业率只有80%,而其中还包括灵活就业率占了一定比例。保守估计,近些年来,每年约有200多万高校毕业生不能及时就业。由此可见,我国目前人才培养结构确实存在不合理的情况。二、教育结构失衡导致的问题上个世纪末,我国基于“拉动内需、刺激消费、促进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的思路,拉开了高校扩招的大幕。当时,我国经济发展速度仅为7%,而高等教育发展速度从此前的平均年递增9%骤然提高到30%以上。毋庸置疑,高校扩招,对提高整个国民素质、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但是,教育的发展必须与经济社会的发展相适应,而不能脱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求而过度超前发展。揠苗助长,必然带来阵痛。教育结构失衡导致的问题如下:其一,招生数量大幅增加,教育投入不足,教育质量下降。从1998年招生108万,到2010年招生657万,招生数量快速增加,教育投入却跟不上规模发展,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足,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的建设速度和完善程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特别是扩招之后,生源质量下降,师生比例扩大,导致高等教育质量下降;而生源质量下降,又导致学校不得不降低教学水准、教学要求、考试要求和毕业标准,其结果就是毕业生难以达到用人单位的标准。其二,专业与课程结构调整滞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就业压力增大。高校扩招之时,许多高校并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及物质准备,特别是在专业结构及课程调整上滞后。我们很多高校没有按照市场的需求来调整专业结构与课程结构,而是按我有什么专业就招什么专业的思路来进行招生,由于专业不对口,很多学生还没毕业就意味着失业。其三,层次结构不合理,造成劳动力供给不均衡。由于高校扩招来得突然,如何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来构建新的人才结构,从而确定合理的教育结构,还有如基础学科与应用学科的比例,普通本科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比例等等,都缺乏科学论证和统筹考虑,对我国后来的劳动力结构带来了极大的隐患。高校扩招之后,有的地方高考录取率达到70%-80%,出现了上大学容易、上高中难的现象。而在这种生源紧张的情况下,高职高专院校的发展空间又受到影响,造成高校毕业生供过于求,技术工人供不应求,劳动力供给不均衡问题。其四,导致教育资源的低效率和浪费。我国的教育资源是有限的,多年来一直落后于世界平均水平。早在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就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比例要达到4%,但是这一目标至今未能如期实现,教育投入不足一直是制约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软肋”。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再次明确提出,提高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例,2012年达到4%,这仍然低于4.5%的世界平均水平。由此可见,我国的教育资源仍然十分有限。有限的资源必须投向效益最大的地方,但高等教育的高投入,并没有实现效益的最大化。许多用人单位面对众多的毕业生,以提高学历门槛来筛选人才,于是研究生做本科生的工作,本科生做专科生的工作,专科生没有工作,就出现了大材小用、学非所用的情况,导致人才的高消费和教育资源的极度浪费。还有许多人选择出国,或在国外就业。这种智力外流也是对我国人力和物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三、解决我国人才培养教育结构问题的基本思路教育结构失衡问题是一个系统问题,症结在于新增劳动力的社会需求结构与现有培养能力的矛盾问题。解决这个问题,只能自上而下。温家宝总理在谈到教育问题时,多次指出两个“不适应”: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不适应国家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当前,我国迫切需要全社会认真分析这两个“不适应”问题,谋划如何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年)》也明确提出,高校应“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不断优化结构办出特色”;“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不断增强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和能力,这既是高校自身职能和价值的集中体现,也是高等教育改革的直接指向。解决我国人才培养结构问题的基本思路如下:1、政府部门统筹规划,提出我国人才需求的基本框架,解决好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问题。有关部门要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有一个正确而全面的分析、预测,在此基础上,提出我国人才需求的基本框架,包括人才培养的层次结构、专业结构,解决好人才培养的盲目性问题。要认真研究劳动力结构规律,特别是专门人才与劳动者之间的数量关系问题。总体思路,国家要引导高校合理定位,实行分层次类型办学,发挥各自特色,实行资源有效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稳定高校招生的规模,进一步提升高校培养质量。逐步扩大中职培养规模和质量,形成合理的梯次结构。中职学校也要对其教育结构进行结构调整,打破行业办学、地区办学的界限,整合教学资源,实现规模办学。在大力发展高等教育的同时,使其他教育也得到同步协调发展。2、进一步明晰教育的职能,明确教育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划分,妥善解决谁培养人、谁使用人的问题。教育部门的主要任务是根据社会需求培养合格人才,但目前教育部门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职能,学校(主要是高校和中职学校)不仅要承担学生的教育职能,还要负责学生就业。如果就业不好,就将承担难以想象的社会压力。为了做好就业,学校就要花大量的精力去做市场预测、市场调研,结果分散了学校的精力,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应该明确教育与其他部门的职能划分,各负其责,各尽其能。3、明确分类和定位,促进高校特色办学。目前我国高校普遍存在着一种盲目追求“综合化”、“大而全”的倾向,大学追求综合,专科追求本科。这种现象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造成人才趋同性,增加就业压力,而且会使产出与需求之间存在矛盾,使高等教育不适应经济发展,进而限制了经济可持续发展。要实现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应对地方性高校的分类和定位进行规划和指导。院校分级分类不可能完全由政府强制执行,但是政府可制定相应的标准,建立相应的评估体系来加以引导和规范,促进高校特色办学。4、进一步改革学科结构和教育模式,使其与社会需要相适应。要根据科学的调查研究,掌握劳动力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数量、结构、特点等情况,再来设置专业, 使其与社会需要相适应;同时,专业设置不仅要有科学的根据,而且需有战略眼光,以免造成结构性的知识失业。学校在专业设置上也要量力而行,不能盲目追逐市场热点,要根据自己的师资力量申报专业,确保教育质量。同时,要改革培养模式,在注重灌输基本理论,培养大学生理论思辨能力的同时,更重要的是注重工作技能的培养与提高,要把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有效地结合起来,培养更多具备操作和应用性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经营管理、为人处事等方面的能力,以适应就业需要。5、建立新增劳动力的激励机制和终身教育机制。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起步时间不长,目前只是作为国民教育中的一个层次,而没有形成一个独立的系列。职业教育大多都是中职或高职,本科层次的职业大学很少。所以,进入职业学校学习的学生大多都认为前程暗淡,要进入更高一级层次的学习比较困难;毕业之后,可能永远处于蓝领阶层,薪水较低,因而丧失到职业学校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建立完整的职业教育体系,建立技术工人的终身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对技术工人中的优秀者,要提高他们的待遇,缩小社会分配差距,给予技术工人合理的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以使更多的人愿意走职业教育之路。总而言之,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表象,但它折射出包括教育结构在内的许多深层次问题,需要更多的专家学者去研究探讨,找出一剂良方,发挥教育的最大功能,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者单位:青海师范大学) 延伸阅读:
上一篇:下一篇:2014高校应届毕业生就业形势报告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数据显示 ,2014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727万人。相比万毕业生增长28万人次,再创历史新高,被冠以“更难就业季”称号。在经济充满挑战的大环境下,每年都在增加的毕业生人数,使得“就业难”被毕业生、家长以及媒体广泛关注。作为招聘行业的领军者,智联招聘结合百度数据针对201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进行了全盘分析与解读。从整体需求来看,智联招聘数据显示,2014年面向毕业生的职位发布量相比去年增长10.14%,毕业生就业竞争指数有所下降。智联招聘认为,随着民营企业、第三产业等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和欢迎程度有增无减;二、三线城市快速扩张对拓展市场的需求日益增强,都为毕业生带来了职业发展的机会。智联招聘认为,“就业难”并不是难在岗位的缺乏,而是难在毕业生对未来方向、社会需求的认知错位及自我缺乏了解产生迷茫。一、“更难就业季”,难在哪里?1、“围城北上广”,二线明星城市成同样就业难!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毕业生对一线城市的“围剿”,被近几年不断升温的二线明星城市所打破,毕业生选择一线城市就业的趋势有所下降,“逃离北上广”的流行口号正逐渐成为现实。随着三星、阿里巴巴等企业知名度提升,加上近几年“人才回流”的热潮,毕业生转而关注如、、天津、等二线明星城市。与此同时,“逃回”北上广的现象依旧存在,即北上广本地求职者逃离到二线明星城市,而外地求职者依旧向往一线城市。“围城”效应造成北上广与二线明星城市双双“就业难”。反观其他二、三线城市,就业缺口仍然存在。随着近几年无锡、合肥、重庆、青岛等二线城市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众多大型企业入驻,对人才需求量暴增,具有平台高、晋升机会大、生活成本低等优势,就业前景良好。2、毕业生自我认知与社会观念错位,“精英情节”导致就业方向狭隘。随着我国三十多年来的高等教育改革,本科生入学比例从1977年的4.8%逐年升高至2010年的69%。研究生规模也“跨越式发展”,招生人数从1994年的4.2 万人激增到2012年的51.7 万人。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化全面走向大众化。事实上,多年教育体制的改变并没有给毕业生及家长的认知带来变化。这些从小被家长期望成为“天子骄子”的孩子们,一路被灌输“精英”式定位,过分强调自身价值而忽视社会需要,不良就业心态和择业观念与经济发展的现实不相吻合。多数家长仍然认为,蓝领技工、第三产业等又苦又累,报酬相对较低的工作不适合手握大学文凭的毕业生;多数毕业生简历投放仍然瞄准政府部门、国企、外企等中端职位,而这些单位招收的人数却在不断减少。从智联招聘应届生招聘数据库的数据显示来看,毕业生仍然扎堆财务、人力、贸易、高级管理等看上去“轻松”且“高大上”的职位。而忽视需求不断增加的服务类、销售类岗位。原因在于,一是对服务类、销售类岗位的误解,认为此类职位门槛低、工作压力大、职责不规范。二是对职位的发展前景缺乏了解。职能性岗位往往上升通道短,有一定职位“天花板”;而看似低端的业务类、销售类岗位能够提供较高的绩效提成,增加收入,职位发展通道也相对宽广。智联招聘调查也显示,67%的企业高管由销售、业务岗位晋升,服务、销售等岗位能够帮助个人综合能力快速提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传统“精英”企业如国企、外企、上市公司、明星企业的竞争力居高不下。而市场需求量大的中小企业、民营企业鲜有人问津。长期以来毕业生对民营企业存在薪酬福利待遇低、工作环境差、发展空间小等错误认知。事实上,经过多年发展,多数民营企业已经走过创业阶段,资本积累和业务基础都在不断的提高。面对人才荒的瓶颈,也在不断提升自身管理组织水平及薪酬福利待遇。“大众化”的民营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渴求有增无减。3、朝阳产业竞争力暴涨,传统行业受冷落从智联招聘数据来看,毕业生简历扎堆在IT、环保、能源、信息产业等朝阳产业,传统医药、制造、加工行业遇冷。从百度指数2013年12月毕业生搜索最热门公司来看,TOP20大多集中在互联网、金融两大行业。腾讯、华为、百度等成为校园招聘最受关注的公司。而招聘上升最快的企业当中,汽车、科技、制造成为校园招聘潜力行业。资格证书的热度间接反映了对应职位的热度。房地产行业、金融行业的繁荣,刺激了对应资格证书考试的热度。资格证书从近两年的搜索热度来看,建造师、会计、司法考试是最热门的三类资格/职称考试,但是,人才市场上对初级人才的需求逐渐饱和,会计从业资格和初级会计证的热度相比2012年9月-2013年8月,有大幅下降。智联招聘认为,以往以高薪、高职、明星人物频出为优势的IT、信息、电子等行业,近年来受到广大求职者追捧。“人才热”现象导致朝阳产业人才局部饱和。“程序猿”、“IT民工”、“码农”等网络名词的出现,也体现了这些行业人才过剩、职位低、压力大等特点。从2010年至2014年的薪酬趋势来看,朝阳行业的高薪优势明显丧失,而企业淘汰率高、人员流动过快等不安定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职业发展。反观医药、制造、加工等传统行业出现技术、生产人才巨大缺口,近年来薪酬增长速度惊人,正成为高薪人才的“摇篮”。4、信息缺乏,信心缺失,毕业生或选择逃避就业智联招聘调查普遍发现,校园招聘活动中常见的宣讲会、介绍会、就业指导等很难让毕业生深入了解企业制度、文化、职位定位和自我职场规划。毕业生对职场信息的缺乏,导致自我职业道路迷茫。加上来自社会及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毕业生在受到求职打击、四处碰壁的情况下,很容易陷入迷茫、焦灼的状态,掉落悲观的情绪中失去方向。从而失去信心,不敢投递简历或选择逃避就业。通过百度指数的数据可以看出,大家对于专业的就业前景其实并不了解,只能通过网络搜索的方式了解,而这方面的信息获得往往是不系统的。智联招聘首席人力资源专家认为,对于职业规划方面的培训缺失,让大学生求职者就业的时候也更加迷茫,但真正的职业规划只能真正从企业里实习开始,任何纸上谈兵的职业规划意义并不大。5、价值观、需求偏离,企业与毕业生产生代沟随着企业人力发展不断趋向成熟,在人才成本管理上更精细,招聘“性价比”高的毕业生并培养成为企业后备力量已成为趋势。然而对于“90后”自由、独立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了解欠缺,未能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仍然沿用对于“70后”、“80后”传统的集体管理模式,忽视个性化管理。通过解构我们发现,“80后”的父母大多为60年代出生人群,这部分父母集体主义强,对社会缺乏安全感,艰苦奋斗。被他们教育出来的“80后”人才,大多继承通过自己奋斗提高生活品质的精神。而作为“90后”父母的70年代生人,享受过经济改革的各种红利,生活水平得到跨越式提高。“90后”毕业生往往没有生活压力,不为金钱工作,更看重工作的趣味性和个人喜好。企业传统的“高薪留人”、“高压管理”思路遭到新生代职场人反感和抵抗,出现频繁的跳槽和裸辞的现象,让企业大为头疼。智联招聘调查发现,新生代毕业生对雇主的期望排在前五的分别是:公平公正的用人原则、对员工的尊重、提升个人核心能力的机会、完善的福利待遇以及和谐的内部人际关系。二、转变观念:“就业难”或将成为“新机遇”!1、调整就业心态,转变就业观念,关键在于能否正确认识自我,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建议,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生首先需要自我分析,将兴趣与职业相结合,明确个人优势与选择方向。先明白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再去计划怎么干。其次,自我定位还需依照市场价值,发展自我优势,避开人多拥挤,寻找另一片广阔天地。第三,不必存在过分自卑心理,求职路上磕磕绊绊实属常事,“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经营好自己的长处,积极面对,主动推销自己。2、多种渠道了解企业,规划好职场道路。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表示,太多的选择,往往就是没有选择。实习是了解职场最有效途径。社交、校招活动、网络多渠道了解市场走向,主动了解企业、行业及岗位职责,通过实践培养职业素养,为自己规划好职场道路。企业应向毕业生打开大门,提供更多实习机会,建立沟通的桥梁。3、行动当下,放眼未来。毕业生应放下“精英”身段,不畏难、不退缩。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认为,选择基层岗位做起,并不意味着止步基层,踏踏实实地为自己的职业道路打好基础。同时也要了解市场需求变化,放眼未来,对过热行业的竞争产生意识,寻找适合自己的道路。4、高校广开渠道,企业转变管理方式。智联招聘人力资源专家呼吁:毕业生就业问题需要国家、高校与企业合力解决,国家层面,要建立一系列能够激励大学生到中小城市、到基层、到中小企业就业的政策和机制,继续大力实施政策性就业项目,建立不同地域之间的就业联动和支援机制。高校需要在专业、课程、技能、推荐渠道等方面更加“接地气”,企业也要创新人才管理方式,进一步了解新生代毕业生思维方式及诉求,用合适的方式吸引、培养人才。总结投与不投,职位就在那里。未来很美好,毕业生与家长不应过度担心增加负担,应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就业观念,勇敢面对当前就业形势,跨出职场第一步,开放积极的态度面对就业,727万真心不难!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7:02
04/21 06:49
04/21 11:28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7
04/13 09:28
12/03 09:23
12/03 09:07
12/03 08:12
12/03 08:12
12/03 09:26
09/07 09:38
09/07 09:38
09/07 09:39
09/07 09:39
09/07 09:39
04/26 09:49
04/23 08:47
04/23 08:57
04/23 09:14
04/23 09:22
凤凰教育官方微信
播放数:108108
播放数:137469
播放数:229894
播放数:105526
48小时点击排行【图文】2015年就业形势分析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2015年就业形势分析
上传于||文档简介
&&就​业​趋​势​分​析
大小:2.55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力供需形势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