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3年至2016年以来,我国的各国服务业占gdp比重的比重分别是多少?

中国经济导报__头版_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创历史同期新高
往期回顾:
&0) searchform.submit();" border="0" align="absmiddle" style="cursor:pointer">
三季度服务业占GDP比重创历史同期新高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国内聚焦&&&&中国经济导报讯&记者张晓哲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2015年前3季度服务业增加值达到250779亿元,同比增长8.4%,分别高于第二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速2.4和1.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占比为51.4%,再度超过50%,创历史同期新高。&&&&据中国物流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服务业调查中心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呈平稳走势,1~9月份服务业商务活动指数分别为52.9%、53.2%、52.3%、52.4%、52.0%、52.3%、52.8%、52.6%和53%。9月份,邮政业、住宿业、零售业、电信广播电视和卫星传输服务业、互联网及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房屋建筑业、金融业、土木工程建筑业和批发业等10大行业商务活动指数超过50%。&&&&统计局数据显示,1~9月份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221335亿元,增长11.2%,高于第二产业3.2个百分点,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56.1%,高于第二产业15个百分点。服务业民间固定资产投资118375亿元,同比增长10.3%,高于第二产业1个百分点,占全国固定资产投资46.3%。&&&&上半年我国服务业税收收入同比增长6%,占全国税务总收入的56%,分别高于第二产业2.9和12.2个百分点。前3季度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税收收入分别增长2.4%和8.1%,第三产业税收增速和比重持续明显高于第二产业。&&&&上半年,全国新登记注册企业在三次产业中的数量分别为8.1万户、31.4万户、160.7万户,服务业新登记注册企业数占企业新登记注册总数的80.3%。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服务业发展呈现诸多亮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新登记注册10.6万户,增长70.9%,文化、体育和娱乐业4.7万户,增长68.5%,教育0.6万户,增长1.2倍,卫生和社会工作0.4万户,增长89.1%。&&&&工信部数据显示,月,我国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业务收入27084亿元,同比增长16.7%,完成利润总额2951亿元,同比增长9%。数据处理、数据存储、集成电路设计、信息技术咨询等服务快速发展。生态旅游、休闲养老、远程医疗、远程教育、数字穿戴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的服务新模式拓展了消费新渠道;创意设计、节能服务、远程诊断等为产业转型提供了新的支撑。
地址:北京市宣武区广安门内大街315号信息大厦B座10层
邮编:100053 电话:010-
传真:010-
技术支持:(1)我国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逐步优化,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逐步提高并超过投资,我国进入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的新常态。(4分)(2)①企业要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注重提质增效;承担社会责任,注重节能减排,以适应新常态。(3分)②企业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以适应新形势。(3分)③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和劳动者素质的提高,以适应新形势。(3分)④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优化资源配置,激发企业和社会活力,培育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以适应新常态,谋求发展。(3分)⑤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以适应新常态的发展。(3分)(答到任意四点即可得满分)(3)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由于经济形势的变化,中央提出新常态的政策,保证了经济的平稳运行。(4分)②联系具有多样性,这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中央综合考虑各个方面的因素,采取了相应的措施。(3分)③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此次中央提出经济新常态对整个中国经济平稳发展都会产生重大影响。(4分)(如用“系统与优化”的知识回答,言之有理,也可得3分,但不能与“整体与部分”同时得分本题最高不超过11分。)【解析】试题分析:(1)本题是图表题,做图表题时一定要注意看标题,看图表,看注释,并注意图表中数据的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做到“横比、纵比、综合比”,横比找差距,综比看变化,然后透过现象提炼本质。根据图示和注解看出我国自2012年以来,经济增速放缓,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高并超过投资,产业结构逐步优化。(2)本题考查的知识限定为“企业”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侧重于强调做法,是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理解与识记。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主要包括:制定正确的经营战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依靠技术进步、科学管理等手段,形成自己的竞争优势;诚信经营,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形象;企业的兼并与联合等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知识主要包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统筹城乡、区域、行业协调发展。回答时要结合“新常态”进行分析。(3)本题考查的知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试题类型是原因类,要从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两个角度分析。解答本题首先明确联系观包括: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与部分、系统优化的方法;然后获取解读材料信息,实现知识与材料的有机结合,回答时从知识到具体做法。考点: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企业经营成功的因素、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联系观
考点分析:
考点1:企业与劳动者
考点2: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请在这里输入关键词: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吉林延边二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出:梦是人在白天活动时产生的潜意识转化而成的情境。下列与该观点体现的哲理一致的是(
)A.物是观念的集合
B.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C.无其器,则无其道
D.未有此事,先有此理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苏镇江市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某市以二十四孝故事为题材制作了一批公益广告,其中“郭巨埋儿”的故事被改成“埋儿奉母”,挂在路边的护栏上,这有悖于现代社会生命权平等的原则。该市的做法(
)A.违背了辩证的否定观
B.否定了世界的物质性C.否认了联系的客观性
D.忽视了真理的反复性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苏镇江市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近年来,广东、浙江等地由基层人大组织人大代表和群众代表对政府预算编制和执行情况进行民主恳谈,实现预算审查监督的实质性参与。这种做法(
)A.是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具体实践B.是公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的体现C.说明公民对重大事项具有决策权D.说明人大和政府是相互监督的关系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学年江苏镇江市高二学业水平测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今天,越来越多的城市居民闲暇时向往寄情山水、体验农趣的田园生活。休闲观光、创意农业等农业形态随之蓬勃发展起来。这说明(
)A.城乡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B.生产为消费不断创造出新的动力C.新的消费需要引导农业生产的调整和升级D.要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促农业发展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5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2014是成色十足的“深改元年”。各项改革积极有序推进,成为可圈可点的新风景。其合理解释是(
)①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②改革是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根本途径③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是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④改革能够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20154届广东省中山市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政治试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以下属于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内容的是(
)①推动文化事业产业化②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③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④固守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A.①②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同步]2015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一-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单选题
18世纪中后期,为英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准备了资本条件的是(
)A.“圈地运动”的加剧B.对殖民地掠夺的加剧C.英国工业革命的爆发D.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实施
科目:高中政治
来源:[同步]2015年人教版高中政治选修二专题五-1练习卷(解析版)
题型:综合题
材料一:统计资料表明,年期间,我国按可比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工农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的年增长率,分别达到8.3%、8.3%、7.1%,这样的经济发展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材料二:同1949年相比,1978年国民收入中工业所占份额从12.6%上升到46.8%,农业所占份额由68.4%下降为35.4%,建筑业和运输业分别从0.3%、3.3%上升为4.1%、3.9%,并且具备了生产原子弹、氢弹的能力,国防力量也大大增强。结合所学经济学常识的有关知识,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了什么?(2)分析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正确教育旗下网站
题号:3937007试题类型:材料分析题 知识点: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市场调节,宏观调控,社会生产的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中国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更新日期:
当前,我国发展进入新阶段,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年我国GDP及其增长情况图&【注】2013年我国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10.0%、43.9%、46.1%。材料二&& 2013年我国出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深化改革的政策措施。国务院调整了机构,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审批项目;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推进铁路工程建设、金融、能源等领域对民间资本开放;建立中国(上海)自由贸易区等等。材料三&&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增速换挡期,经济增长的要素和约束条件正在发生变化,结构性问题突出,传统增长模式面临挑战,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不容忽视。党中央广泛听取民主党派的意见和建议,审时度势,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确立了全面深化改革线路图,全面推进经济、政治等各领域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经济信息?(2)从《经济生活》角度分析材料二中深化改革的措施对我国经济发展的作用。
难易度:较难
必须在注册登录后,才可以查看解析!
橡皮网学生APP下载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国有经济的含义:
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集体经济的含义:
部分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
混合经济中的国有和集体成分的含义:
各种不同所有制经济按一定原则实行联合生产或经营的所有制形式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成分比较: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比较:
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对比:
基本经济制度
(1)是什么--内容。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它包括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一是公有制占主体,二是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2)为什么----原因根本原因: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具体原因: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决定的。
(3)怎么办----态度&&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坚持把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二者对立起来,让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以公有制为主体
①内涵: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地位: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特征,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③公有制主体地位的表现:第一,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有的产业可以有所差别。(不是国有资产)第二,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
④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成为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股份制是公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⑤如何增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措施)
必须深化国有企业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必须推进集体企业改革,发展多种形式的集体经济、合作经济。
国有经济及其主导作用:
①含义:国有经济是由社会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形式。是与我国较高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
②意义:发展壮大对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国防实力和民族凝聚力,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具有关键作用。
③主导作用: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掌握国民经济的命脉,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而不是简单的数量上,要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关键领域和重要行业占支配地位,要支配和控制国民经济的发展方向、运行态势和重要缺有资源。
④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与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区分:
&(1)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主要强调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这是就全国而言,有的地方和产业有所差别。二是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 (2)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强调国有经济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占支配地位。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即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3)公有制经济与国有经济的关系:国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增强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必须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优化国有经济布局,增强国有经济活力和控制力、影响力。
我国基本经济制度:
区分社会主义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①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混合所有经济中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 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括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和外资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它们不是社会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制度与体制保障: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经济制度一般包括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专指所有制结构。 (1)基本经济制度: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2)基本分配制度: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3)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公有制为主体,以共同富裕为目标,能够实施强有力的宏观调控。
解答考查所有制结构方面的选择题,要注意几个易错点:
(1)非公有制经济属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组成部分,并非社会主义经济。 (2)国有经济起主导作用,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 (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是就全国而言,并非每个地方都占主体地位。(4)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并非国有资产。(5)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地市场经济中的地位是平等的,体现平等竞争,但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不平等的,公有制是主体,非公有制是重要组成部分。
市场经济含义: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就是市场经济。
资源的优化配置含义:使资源的利用能最大限度满足人类生存和发展需要的过程。
市场经济一般特征:
市场经济具有平等性、法制性、竞争性、开放性的特征,要树立平等意识、竞争意识、法制意识和开放意识。知识运用:反对地方保护主义;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法制性协调处理矛盾 维护公平竞争保护合法权益规范经济行为 开放性竞争的必然结果优化资源配置
&市场经济特征:
市场配置资源:①原因:资源的有限性与人类需要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 ②基本手段:计划和市场。 ③实现:市场配置资源主要是通过价格、供求、竞争等来实现的。 ④结果:使商品生产者、经营者积极调整生产经营活动,从而推动科技和经营管理进步、提高劳动生产率和资源利用率。
市场调节市场调节的作用:市场价格涨落能及时、灵活反映供求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市场竞争促进生产者、经营者改进技术、改善经营管理,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
宏观调控含义:它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财政政策的含义:国家通过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方向和数量的确定,及其对数量的增减变化的调整来调节社会总需求。
货币政策的含义:指政府通过中央银行对货币供应量、信贷量、利率等进行调节和控制而采取的政策措施。
宏观调控的特性:1、地位:在尊重市场调节的前提下进行,弥补了市场调节的不足,由我国社会主义的性质所决定。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宏观调控是国家运用计划、法规、政策、道德等手段,对经济运行状态和经济关系进行干预和调整,把微观经济活动纳入国民经济宏观发展轨道,及时纠正经济运行中的偏离宏观目标的倾向,以保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2、调控的主体与特点:国家机关,主要是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宏观而不是微观,间接而不是直接。
3、调控的原因:首先,市场调节不是万能的。有些领域不能让市场来调节,有些领域不能依靠市场来调节。其次,即使在市场调节可以广泛发挥作用的领域,市场也存在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包括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最后,宏观调控有利于帮助人们认识市场的弱点和缺陷,保证市场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
4、调控的目标:基本目标是:保持国际收支平衡(即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促进经济增长,其次是增加就业,稳定物价。
5、调控领域:1、有关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及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凡是涉及国家整体经济布局,就是宏观经济调控法要干预的问题。另外,有关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或者涉及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也是宏观经济调控法所要干预的领域。   2、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   将宏观经济调控界定在容易产生“市场失灵”的经济领域,体现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作用。   3、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领域   对私人的力量不愿意进入的或者单个私人的力量难以办好的方面,政府需要直接进入或者以适当的方式促成私人进入。
6、基本原则:1、国家统一决策原则   凡是关于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的决策应当统一归属于国家的权利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国务院在拟定关于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或者行政法规后应当报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务委员会)表决通过后实施。2、社会经济发展总体平衡原则   市场经济发展必然带来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而宏观经济调控则是要解决这种不平衡。   3、协调原则   4、引导鼓励原则   5、预期原则
7、主要内容:①国家合理地制定各项经济政策和措施,如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方针、制定产业政策,以控制总量平衡,规划和调整产业布局;制定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积累和消费之间的比例关系,实现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的平衡,控制货币发行,制止通货膨胀;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制度、收入分配制度和税收征管制度等。   ②国家正确运用价格、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调节国民收入的分配和再分配,从经济利益上诱导、协调和控制社会再生产各个环节等。   ③科学地编制各项经济计划,使经济计划建立在有充分科学根据的基础上,使其在中长期的资源配置中发挥应有的作用,弥补完全依靠市场配置资源的不足。
区分宏观调控的三大手段: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区别和联系:1、区别:(1)含义不同。财政政策是指政府通过对财政收入和支出总量的调节来影响总需求,使之与总供给相适应的经济政策。它包括财政收入政策和财政支出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一国中央银行(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进行调节和控制所采取的指导方针及其相应的政策措施。其特点是通过利息率的中介,间接对宏观经济发生作用。(2)内容不同。凡是有关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政策,如税收的变动,发行国库券,国家规定按较高的保护价收购粮食,政府的公共工程或商品与劳务的投资的多少等都属于财政政策,而和银行有关的一系列政策,如利率的调整则属于货币政策。(3)政策的制定者不同。财政政策是由国家制定的,必须经全国人大或其常委会通过。而货币政策是由中央银行直接制定的。2、联系:(1)二者都是经济政策,都属于宏观调空的重要方式。(2)在一般条件下,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相互配合起作用的。由于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对经济生活的作用各有其特点,在货币政策收效不明显的严重萧条局面下,财政政策则显得比较有力,如扩大财政赤字,支持大规模的公共工程建设,本身可以吸收一部分失业人员,又可以带动相关部门的发展;在抑制经济过热方面则相反,因改变税法或采用增税等财政政策都需要时间,这就使财政政策不可能具备货币政策所具有的灵活性和及时性。
深入理解我国的宏观调控必要性: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市场调节的基础性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②加强宏观调控不仅是因为市场的局限性,而且取决于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社会主义公有制及共同富裕的根本目标要求国家必须发挥宏观调控职能。
宏观调控重要意义:宏观调控是为着经济市场稳定正常运行而制定,是与国民利益息息相关,是为了避免对国家经济受损,而不是针对政府,但是制约不利的市场规律因素,同样就是保持稳定,不产生混乱,这样来想到可以说是政府用政治手段来制约一些对国家不利的投资。同时这是普遍现象,对于任何一个国家政府都是适用的。多去了解些资本国家曾因发展自由经济,凭着市场规律而自我调节,而不强调国家干预所导致的数次经济危机,你就会有深刻体会,宏观调控的重要意义。我国的主要目标:①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持续快速的经济增长是实现国家长远战略目标的首要条件,也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首要条件。因此,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最重要的目标。促进经济增长是在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中实现的。因此,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政府必须调节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关系,使之达到基本平衡。 ②稳定物价  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波动是价格发挥调节作用的形式。但价格的大幅度波动对经济生活是不利的。如果物价大幅上升和通货膨胀,会刺激盲目投资,重复建设,片面追求数量扩张,经济效益下降;如果物价下降和通货紧缩,则会抑制投资,生产下降,失业增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绝大多数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市场决定,但政府可以运用货币等经济手段对价格进行调节,必要时也可以采用某些行政手段(如制止乱涨价、打击价格欺诈),以保持价格的基本稳定,避免价格的大起大落。 ③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际收支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由于各种交易所引起的货币收付或以货币表示的财产的转移。④ 增加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人民群众改善生活的基本前提和基本途径。就业的情况如何,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系到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促进充分就业是我国政府的责任。我国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一方面劳动供给数量庞大,另一方面劳动力需求显得有限。因此必须坚持实行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长期将增加就业的宏观调控目标落到实处,并严格控制人口和劳动力增长。就业的增加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要增加就业,首先要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这是增加就业的基础。同时还必须提高就业弹性。为了提高就业弹性,要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第三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企业,要大力推进城镇化,加快小城镇建设。
调控手段:1、法律手段,指国家通过制定和运用经济法规来调节经济活动的手段。主要通过经济立法和经济司法进行调节经济,有权威性和强制性;如:调整税率、金融、财政补贴等; 2、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的措施。主要方法有:①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调整②制定和实施经济发展规划、计划等,对经济活动进行引导,是一种间接手段,但是是主要手段;如:国家大的投资规划,或在某些行业和领域实行配额制度; 3、行政手段,指国家通过行政机构,采取带强制性的行政命令、指示、规定等措施,来调节和管理经济。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有直接性、权威性、无偿性、和速效性等特点。如利用工商、商检、卫生检疫、海关等部门禁止或限制某些商品的生产与流通。
财政政策分类: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财政政策 ①量入为出的财政政策:减少财政开支,抑制需求,扩大社会总供给。②积极的财政政策:扩大财政支出,刺激需求、增加国债、扩大财政赤字。 ③稳健的财政政策:松紧适度,着力协调,放眼长远。具体说来,就是十六个字:控制赤字、调整结构、推进改革、增收节支。
货币政策(也叫金融政策):1、分类: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扩张性货币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 ①适度从紧的货币政策(紧缩性政策):提高利率、增加储蓄、提高存款准备紧率、减少货币供应量、控制货币信贷、抑制投资和消费。 ②扩张性货币政策:降低利率、减少存款储蓄、降低存款准备紧率、增加货币供应量、刺激投资和消费。 ③稳健的货币政策:介入扩张性政策和紧缩性政策中间的货币政策,主要是服从服务于改革开放发展大局,服从服务于中央宏观调控大局。其特点是:合理控制货币信贷总量,既要支持经济发展,又要防止通货膨胀和防范通货紧缩的风险;既要坚持控制投资需求膨胀,又要努力扩大消费需求;既要对投资过热的行业降温,又要著力支持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2、宏调原则:“稳定政策,适度微调,把握大局,着力协调,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关注民生,积极稳妥,留有余地。”
宏观调控的创立:由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的。   宏观调控是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与控制。是保证社会再生产协调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管理经济的重要职能。在中国,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抑制通货膨胀,促进重大经济结构优化,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宏观调控主要运用价格、税收、信贷、汇率等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及行政手段。   经济学家理解这个词就是宏观经济政策。但实际应用上,它的含义是模糊的。上世纪八十年代,有经济研究部门叫宏观调节部,表明在当时的经济形势下对宏观调节还有一点敬畏,后来改称了“宏观调控”,好像我们对经济的控制越来越加强了。宏观调控最近一段时间又演变为一个长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在任何时候都要存在。这种提法把“宏观调控”的意思模糊了,因为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学上就是短期的。
农业的含义:
人们利用动植物的生长机能,采取人工培养及养殖的办法获得产品的物质生产部门。分类:狭义的农业—种植业,包括粮食作物种植业和经济作物种植业。广义上的农业—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又称之为“大农业”。
工业的含义:
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社会生产部门。
第三产业的含义:
又叫服务业,是人们凭借一定的物质技术设备为社会生产和人民生活服务的各种行业的总称。&
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在国有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主要表现在:它是人类社会的衣食之源,生存之本;农业生产是人类生产活动的起点,没有农业也就不会有工业、商业、服务业、金融业等其他部门;农业的兴衰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全局。②目前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仍然比较脆弱,农业发展速度相对滞后,农业仍然是制约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具体问题表现在:我国农业生产技术装备水平与农业劳动生产率都比较低;农业基础设施薄弱;抗自然灾害能力低;农产品供给尤其是粮食供给始终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的状态。农业生产面临着可耕地少、人口多的具体国情,农业人均资源低是我国农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③建国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农业发展顺利,增长速度快,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就快,反之亦然。④由此可见,农业的基础地位是否牢固,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也是关系到我国在国际竞争中能否保持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农业生产,在经济发展的任何阶段,农业的基础地位都不能削弱,而只能加强
怎样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必须做到:
增强农业的基础地位的根本出路在于走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之路。这是完成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最终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具体应做到:①稳定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继续完善各项惠农政策,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②靠科学技术(关键)&。积极推广和应用农业科学技术,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农业。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关键。③增加对农业的物资和资金投入,这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的基础和物质保障。&④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机结合和相互促进的这种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力发展要求的经营方式,这是将我国农业改造成现代农业的重要保证。⑤调整优化农业、产品结构,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的区域布局,解决农产品销售不畅,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急需解决的问题。&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发挥在农村经济中的重要支柱作用。以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实现农民小康
关于粮食问题:
①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从粮食的地位看,粮食是国民经济基础的基础,粮食是战略物资,是特殊商品。②从我国具体国情看,我国耕地少,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粮食供给一直处于基本平衡但偏紧状态,而耕地面积却在不断减少。解决我国人口的吃饭问题,必须立足国内,这是维护独立自主地位的大问题;③从粮食的市场发展趋势看,近几年世界粮食产量也呈下降趋势。④工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对粮食生产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
工业的分类:
按照产品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可以分为重工业和轻工业;按照劳动对象的不同可以把工业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工业。(工业最初以手工业的形式存在,资本主义社会确立后,逐渐发展为机器大工业,此时工业才真正成为一个完全独立的社会物质生产部门。一般意义上讲工业是指机器大工业。)&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1)国民经济的主导,这主导作用集中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2)主导作用主要表现为:它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进的技术装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能源和原材料;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提供各种消费品;是国家财政收入和资金积累的主要来源;也是加强国防建设的重要条件。(3)“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与“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比较:①角度不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从我国国民经济的部门和行业划分角度来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起主导作用是从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角度来说。②表现不同。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表现为工业是国民经济个部门进。& 3、大力发展工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工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一个国家的工业发展水平,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的技术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要实现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大力发展工业。&
我国工业的现状:
(1)成就:初步形成了以机器大工业为主的局面,具有相当规模。较高经济增长速度,门类较齐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大批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2)我国工业结构不合理、效益较低、技术含量不高,工业整体素质不高,竞争力不强,与发达国家比差距大,工业化任务还没有完成。
我国工业发展途径:
(1)大力振兴我国的支柱产业:房地产、机械制造业、汽车工业、石油化工、信息产业和网络技术等。支柱产业是支撑整个国民经济的栋梁,支撑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大厦。国家能否实现现代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些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而这些产业在我国的发展恰恰又是比较薄弱的。只有极大地提高支柱产业的发展水平,才能缩短我国同工业发达国家的距离,早日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2)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如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1)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作用,大力提高技术创新能力,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善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2)必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人口控制和资源、环境保护的关系,注重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生态保护,实现可持续发展。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3)必须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进一步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效益和竞争力。(4)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格局。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用信息技术、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把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产业同开拓市场结合起来,把发展技术密集型产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结合起来,加强基础工业,振兴支柱产业,积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全面理解“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是跨越式发展,用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二是可持续发展。三是集约式发展,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以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四是文明式发展,考虑人与自然的和谐。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
第三产业的层次(分类):
第三产业可分为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技术文化水平及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服务的部门。&
第三产业的地位:
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生产力提高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一个国家社会发展程度如何,很重要的是通过第三产业的发展水平来体现出来的。第三产业的繁荣与发展程度的高低,已成为衡量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程度的标志。&
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
建立起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合理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在我国,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的意义具体包括:①可以有效地推进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②可以扩大就业领域和就业人数,保证社会安定(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的问题根本的措施是发展经济,增加结业岗位。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产业、鼓励和支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等是解决就业的重要途径);③可以显著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改善生活质量;④可以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为什么说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
(1)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并成为全球性的经济发展趋势,这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2)第一、第二产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劳动力来源。居民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第三产业提供了广阔的市场。(3)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国际经济技术交流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总之,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我国第三产业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仍然相对滞后,比重低,不仅落后于发达国家,也落后于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拖了国民经济的后退。因此加快发展我国的第三产业是十分迫切而重要的任务。(农业基础地位薄弱、工业素质不高、第三产业发展滞后。)&
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是相对滞后的原因:
这主要是因为我国第一、第二产业的劳动生产率低,这样必然使大量的社会劳动(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被束缚在直接物质生产部门,第三产业的发展受到限制。另外,造成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还有思想认识上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在经济建设中存在着重生产、轻流通、轻服务的倾向,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商业、金融、交通、邮电和各项服务事业的发展,导致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相对滞后。我国的第三产业发展滞后,没有形成同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第三产业的发展滞后拖了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后腿,建立起同社会生产力水平相适应的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为此积极发展第三产业、逐步提高第三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使之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相适应,形成合理的结构是非常必要的。&
推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1)三大产业之间的关系。三大产业囊括了国民经济的所有部门与行业,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重要作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国民经济中最基本的物质生产部门。农业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第二、三产业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工业不断为第一产业和第三产业提供先进的技术设备,保证它们在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发展,从而带动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重要特征。第三产业的形成与发展,不仅方便了消费者,提高了人民的生活质量,而且反过来对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推动了整个社会的进步和经挤的发展。&总之,三大产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国民经济这一有机整体。&(2)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目前我国的三大产业关系还不协调,第一产业基础比较薄弱,第二产业素质还不高,第三产业发展还比较落后,三大产业的结构还不合理。(3)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要求。处理好三大产业的关系,既有利于经济的协调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也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必须大力发展第一产业,巩固和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提高和改造第二产业,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积极发展第三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保持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重要问题。(同样可以从资源配置的“两只手”来分析。)
“引进来” 含义:“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走出去” 含义:“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倾销与反倾销含义:①倾销:指某国制造商或出口商将产品以低于正常价值的价格出口到另一国家的贸易行为。 ②反倾销:指进口国主管当局根据受到损害的国内企业的申诉,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对给进口国生产相似产品的产业造成法定损害的进口产品,进行立案、调查、处理的过程。
对外贸易含义: 对外贸易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与别的国家或地区之间进行的商品、劳务和技术的交换活动。
贸易逆差、贸易逆差、贸易平衡 的含义:A贸易顺差是指在特定年度一国出口贸易总额大于进口贸易总额,又称“出超”。表示该国当年对外贸易处于有利地位。 B贸易逆差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进口贸易总值大于出口总值,俗称“入超”,反映该国当年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地位。 C贸易平衡是指一国在特定年度内外贸进、出口总额基本上趋于平衡。
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格局:
经过20多年发展,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这一格局,极大地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独立自主,自力更生
“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①“引进来”: A“引进来”是指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B实施“引进来”战略的原因: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单靠自身的力量,不足以适应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需要引进国外的资金、技术、人才和管理经验等。 C实施“引进来”战略的措施:继续扩大外资利用规模,提高外资利用水平;在利用外资的同时,要结合国内产业结构升级,更多地引进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高素质人才。②“走出去”: A“走出去”是指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B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原因:国家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增强,越来越迫切要求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优化资源配置,拓展发展空间,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C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措施: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努力实现境外投资主体多元化;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的产品,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出口结构;企业要坚持以质取胜,培育我国的名牌产品,树立“中国制造”的良好国际形象;遵循和利用国际贸易规则,维护企业合法权益;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拓展投资区域,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与竞争。
把握对外开放基本国策: (1)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基本战略 (2)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措施 ①正确态度: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抓住机遇,积极参与,趋利避害,防范风险,勇敢地迎接挑战。 ②基本目标: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③基本战略: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 ④基本原则: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要在立足于自身发展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 ⑤注意从国家和企业两个角度思考从国家角度: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坚持出口市场多元化和以质取胜战略;促进出口产品结构优化、推动利用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提升企业适应国际市场的能力,利用国际贸易规则和惯例维护我国企业的正当权益,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加强协作,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共同防范经济全球化带来的风险。从企业角度:企业要注重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管理和自主创新,诚信经营,提升国际竞争力。 ⑥从科学发展观方面:注意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3)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发展对外经济关系,必须始终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要以此作为自己发展的根本基点。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
对外开放与入世:(1)世贸组织是世界上最大的多边贸易组织,在国际经济贸易领域发挥着积极作用。 (2)入世是我国应对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决策,标志着对外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3)入世有利于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4)对外开放要坚决反对贸易保护主义。因为贸易保护主义背离经济全球化趋势,违背世贸组织的宗旨和非歧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等原则。
相关试题推荐
1、 (08山东卷18)党的十七大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任务,是基于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②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③中国共产党承担着组织和管理文化建设的职能④社会主义文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础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2、 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09江苏卷7)假定原先1台电脑与4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现在生产电脑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而生产手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缩短到原来的一半,其他条件不变,则现在1台电脑与 部手机的价值量相等。A.2B.4C.8D.16
3、 某校高二(1)班的同学在以“中国传统文化与社会变革”为课题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中,结合当前社会现实,展开讨论。请你参与其中,并回答有关问题。医参任汉相三年,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主张清静无为不抚民,使汉初社会凋敞残破的局面得以改观。史称“萧规曹随”。此后的“文景之治”又相继实行修养生息政策,使因为日益增强。汉武帝凭借丰富的物质积累和稳固的统治基础,开疆拓土,实施改革,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成就了西汉盛世。甲同学:“萧规曹随”反映曹参推崇的是“无为而浩”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道家思想。他以“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促进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所以,我国政府也应“无为而治”。乙同学:今非昔比,我们不能—咏地“萧规曹随”,应根据形式变化适时作出反应。当前我国已拥有强有力的物质基础、良好的体制和稳健的市场潜力,具备了应对各种变化的实力。就应对金融危机而言,目前我国采取了有别于应对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时的措施,请看我收集整理的措施对照表(见下表)。我国应对来那个次金融危机的措施对照表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措施应对当前世界金融危机的措施①增加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②加快发展消费信贷,支持居民购买住房和大件耐用消费品;③适度扩大财政赤字和国债规模;……①加快基础设施建设;②加大对保障性住房、教育、卫生和文化等民生工程的投资;③为汽车、钢铁、实话及电子信息等十大产业的调整和振兴提供专项资金;……(3)比较两次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就我国当前采取的不同于应对亚洲金融危机的一项财政措施,说明其经济意义。
4、 网络已经渗透到当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某中学高二(2)班的同学以“网络与生活”为主题,开展综合探究活动,同学们通过走访、上网、咨询、查阅等途径获得如下信息: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3)在探究活动中,同学们体会到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有着广阔的前景。请你运用唯物辩证法总特征的知识,探讨怎样更好地利用网络服务于社会生活。
5、 (09年福建文综)图7示意全球8个始终开放与40个始终封闭的经济体年经济平均增长率(年)。  图7启示我国发展经济必须A.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B.完善市场调节机制C.保障外资经济的优先发展D.保持人民币持续升值
6、 漫画《赛跑》启示我们在成长道路上要5.A.发挥主观能动性,锲而不舍      B.尊重客观规律,循序渐进C.明确人生目标,锐意进取      D.增强竞争意识,自立自信
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说明图2、图3各反映的经济现象。 13.2、针对图3所反映的现象,回答我国应如何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经济增长。
8、 材料一:互联网技术越来越先进,网络速度越来越快,人们充分享受其给工作、学习、生活带来的种种便利,同时,迅速传播的电脑病毒也危害着计算机系统的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计算机信息系统安全保护条例》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利用计算机信息系统从事危害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公民合法利益的活动,不得危害计算机信息系统的安全。”材料二:日,全国首例编制、传播计算机病毒大案告破,“熊猫烧香”病毒的始作俑者,号称2006年度互联网“毒王”的李某等人落入法网。结合上述材料说明公民的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9、 材料: 改革开放使中国人民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下图是某市民在不同年份春节家庭消费的主要支出项目。1978年 1992年 2007年买面粉
18.7元买面粉
41元买面粉
2.16元买鱼、肉
57元买鱼、蛋、奶
185元买 盐
0.16元买衣服
104元买花卉
70元买火柴
0.2元买磁带
12元手机话费
13元买报刊
3.8元旅 游
1780元买自行车
156元买彩电
2600元买数码相机
2750元问题:春节消费体现了不同年代生活消费的主要特征。根据上图,概括改革开放以来该市民在家庭消费方面发生的主要变化,并从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角度分析变化的原因。
10、 十余年来,最低工资标准的执行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国家规定,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控问题上,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提高政策。这体现了A.生产决定分配B.社会保险制度不断完善 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内因与外因辩证统一
11、 右表是一个建筑公司某年度的部分经营信息,其中“税金及附加”包含了该公司应缴纳的某种税,这种税的名称及计算正确的是
A.营业税=1000万元×税率 B增值税=1000万元×税率 C 营业税=650万元×税率 D增值税=650万元×税率
12、 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外形简练、古朴典雅的“祥云”火炬,一经亮相便让人惊艳。这支融合了中华民族传统艺术和现代科技的火炬,身上每一个细节,都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体现。某中学高二的十位同学好它展开了兴趣探究活动。同学们发现祥云火炬蕴含许多中国元素:“渊源共生,和谐共融”的“祥云”图案;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火炬造型;源于汉代的中国红设计…… 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祥云火炬蕴含大量中国元素有何意义?(6分)
13、 一般地说,企业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起始期”、“成长期”到“成熟期”、“衰败期”的生命周期,其运动轨迹被称为“第一曲线”。为了能够实现持续发展,避免衰败,企业需要在高峰到来之前开辟一条新道路,这条道路发展的轨迹被称为“第二曲线”。完成下列问题。结合经济生活知识,分析下列案例中企业是如何从“第一曲线”向“第二曲线”转化的。某市素有“中国锁都”之称。近年来,铜、锌等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该市锁具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改变以模仿为主的制造工艺,使用新型、便宜的人工合成材料,使产品种类不断推陈出新,销售量持续上升。分析:某市某公司在20世纪80年代只是一个中型集团企业。1992年,该公司任命新总裁。他敏锐地意识到无线通讯产品在全球将有巨大的市场,果断决定放弃和压缩电缆、电视等原有的核心业务,集中资金和人力生产移动通讯产品。适时的业务转变,使公司成为全球无线通讯市场的佼佼者。分析:甲乙丙企业都是中国有影响力的家电销售企业,前者的全国整体实力优势较为明显,后者在长三角等地区具有较大市场份额。二者合并后,新集团保留原有品牌,进行双品牌经营,既保持了原有优势,又通过统一采购、物流和管理,形成全国“一盘棋”格局。分析:某语言培训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于2000年成立了投资有限公司,又于2006年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最终从一个私人企业成长为国际化的教育科技集团。分析:
14、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今天,要贯彻落实这一宗旨,必须大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32次集体学习时讲话指出:“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教育的重要内容。”请运用所学政治常识阐述对“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内涵的理解。要求:(1)围绕论题,在论述中正确运用所学过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2)围绕论点,较为全面深入地展开论述。(3)根据论题要求,运用相关材料,理论联系实际地加以论证。(4)条理清晰,语言流畅。
15、 1978年以来,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回答下题。  国有企业改革通过多次试验、反复比较,经历放权让利、承包制和股份制改造等阶段,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控制力,巩固了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材料蕴含的哲理有(  )  ①事物的发展要经历量的积累过程  ②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③对社会关系的变革是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④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要从根本上改变旧的生产关系A.①②B.①③C.②③D.②④
16、 温总理以白居易诗句“心中为念农桑苦,耳里如闻饥冻声”告诫官员,要时时惦记百姓疾苦。温总理“以诗言志”表明:                  A.传统文化是现代思想的主要源B.传统文化是传统文化是历史发展中形成的C.传统文化仍有现实意义D.传统文化是民族生存的基础
扫描二维码马上下载橡皮网APP
拍照搜题,秒出答案!
名校试题,天天更新,免费查看!
接收老师发送的作业,在线答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5年服务业gdp比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