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仿制药一致性评价价预实验需要多少钱

“一致性评价”或重创医药上市公司 仿制药品种预计消亡80%
来源:财经网
  医药行业今年下半年以来巨震不断。  就在上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公布了《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下称《意见》),其中提出,部分仿制药需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未通过者将被注销药品的批准文号。  作为全球第
相关公司股票走势
二大的医药消费市场,目前我国近17万个药品批准文号中95%以上均为仿制药,有资深业内人士认为,此次一致性评价或会直接导致药品文号消亡至现有数量的10%-20%,而首当其冲的将会是在年期间大量申报品种的医药企业,中国近5000家制药企业中的约3000家化药仿制药企业将直面严峻的行业整合拐点。  多数药企的致命打击  投资界接连呼吁,上月出台的《意见》对于仿制药企来所是重磅利好:根据最新透露的方案,对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人社部正会同国家卫计委制定与原研药相同的支付标准,按照同一额度来报销,而不是按照现行的根据同一比例来报销,这意味着患者在选择药物时会更多地倾向于更便宜的仿制药物,行业将迎来利好。  然而,现实情况是,在&未来&的利好兑现之前,国内大多数的仿制药企将不得不面对大量文号被淘汰的现实,比起前者,这一损失会更大。  此次公布的《意见》指出:对日前批准的基药类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对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品和2007年以后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企业生产的相同品种在3年内仍未通过评价的,将被注销药品批准文号。在2018年年底前目标将完成所有基药产品的一致性评价,未通过者将被注销药品的批准文号。  &申报一致性评价,长期对行业一定是利好,但是短期内企业都会很痛苦。因为一致性评价要求企业在申报时所有的流程都要走一遍,每个药品等于重新申请一次文号,我们内部估算申报至少要花一到两年时间,而资金耗费每个品种需要至少300万。&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田舟山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透露。  正大天晴是在年间大批获得药品批准文号的企业之一,事实上,那段时间也正是国内不少制药企业从&弱&转&强&的关键时期,文号的多少直接与企业的实力挂钩。  不难发现的是,2007年也正是此次《意见》进行一致性评价筛选药物的时间节点。  &2007年食药监系统大地震,原因涉及药品和医疗器械审批。那个年代药品拿个批文就和生个孩子一样简单,甚至有企业一年拿到的批文品种就达到了100多个,要真按照标准来,可能连打图谱的时间都不够。所以,那段时间我们国家批准的药品良莠不齐,影响直到现在。这也是这次食药监要进行药物质量整肃的根本原因。&一位不愿具名的资深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  每个品种的一致性评价申请花费的时间需要一到两年,资金300万起步,这意味着什么?以目前国内的医药龙头企业国药集团和上药集团来说,二者均现有药品批准文号1500个以上,倘若这些品种全部走一遍一致性评价的申请,需要的资金耗费就高达45亿之多,更何况上千个医药品种要想在短短三年内全部申请完,从人力、物力的角度都似乎是个不太容易完成的任务。  如果不走一致性评价呢?  这个选择对企业的打击可能是更加是致命的,因为根据公开的相关激励措施,同一品种达到三家以上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评价的品种,药品的最主要销售渠道被直接砍断。  业内的不同声音  &对于恒瑞制药、华海、海正这样的巨头企业来说,上千的文号它们不可能每一个产品都去申请,总会有顾不过来的时候,一致性评价对于提高他的市场占有率并没有帮助,反而会增加成本。在这个时候有的小企业反而会选择冲一冲,可能可以抢到一些市场份额。&以上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目前国内运营情况较好的制药企业来说, &二八法则&是近年来维持企业技术和资本实力的秘诀:20%的药物为创新药,80%的药物为仿制药,这样既保证企业利润,也能让企业保持创新,增加竞争力。如今,80%的仿制药势必会面临筛选,因为短短两年时间要想完成上千文号的一致性评价几乎天方夜谭。  一个关键的问题是,业内公认此次一致性评价的通过率相比较此前的药品审批核查通过率会大大下降,这在无形之间对进行一致性评价的人力和财力投入提高了门槛。  &以全球另一个仿制药大国印度来做参考,他们的仿制药进行的是人体生物等效性试验,一般通过率也只有60%,更何况在我国很多相同的品种批文有的高达几十上百个,如果现在只认可一致性评价通过的前三个品种,后面的产品就不会进行申请,从这个角度考虑,未来仿制药的文号可能会下降至如今水平的10%-20%。&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透露。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此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一致性评价落地后一定会显著提升药品质量,此次改革应用的是经济手段调整而不是行政手段,比如前三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后面的药品就不能进医保采购,公司会更主动地来对接这样的政策调整。整体来说,注重产品质量和研发能力以及注重外延式并购发展的公司将会从这一政策中受益,比如。&医药投资人士高特佳投资集团合伙人王海蛟对记者表示。  王海蛟的看法代表了身处这次改革中的另一部分人:一致性评价的高要求会直接淘汰行业内实力不强的中小企业,毕竟不会有人拿着不合格的产品花费大量的经费和精力去申请,行业洗牌必定加剧。另一方面,大企业还可以选择并购通过了一致性评价的中小药企用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强者更强&。  业界呼吁政策&温柔&推行  &现在有说法会分阶段来做,目前已经做完了第一批68个产品的一致性评价,后面可能会继续推进第二批、第三批,可能会根据药品的使用量和竞争厂家数量公布后面几批的国家目录。&以上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从目前来看,整个一致性评价的方案还比较紊乱,并没有同意的一盘棋。&  对所有药物进行一致性评价并非想象中容易,其中关键在于如何解读&一致&二字。按照现行规范,所谓的&一致&是指仿制药和原研药具有相同的质量和疗效;但质量和疗效是否一致,又该如何判定?事实上,对于这一问题,业内已经争论已久。  另一个问题在于其对参照对象的规定。事实上,目前很多上市比较久的仿制药,已经找不到确切的原研药作为参照对象,有些时候,药品评审员只能根据自己的认知去判定,企业报送来做一致性评价的参比制剂是否合适。  &在缺衣少药的年代,像国药、上药这样的企业其实有过很多的历史贡献,很多可能成本40多块的药,现在都是几块钱在卖,如果进行一致性评价,就极有可能导致这类药物的市场断货。&上述业内人士对记者表示。  &对于企业来说,其实一致性评价真的大范围推进后,我们也有一些期待,对于那些过了专利保护期的产品,如果通过一致性评价了,仿制药招标的价格现在是原研药的半价,未来是否可以和原研药物一样?&田舟山对记者表示。  作者:王悦 关键字 一致性来源一财网)
(责任编辑:Newshoo)
&&&&&&</div
搜狐财经致力遇汇集变革力量,评出“中国最具变革力人物&#8226;公司”[]
图解财经:
今日主角:
社区热帖推荐
旅途看的不只是风景……[]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且行且脑补
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且行且脑补
发布日期: 发布者:hishen 共阅199次 
【文章字体:
新药招商网11月12日讯 我国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唯溶出则不科学,唯BE又不现实。这是科学与现实的较量,也是标准与利益的对决。信立泰药业如今最大的期待,是他们潜心研发的25mg规格的泰嘉(氯吡格雷)能够成为参比制剂。泰嘉的原研药是赛诺菲安万特的规格为75mg的波立维(氯吡格雷),而信立泰药业通过生物等效性(BE)试验和临床再开发,证明50mg更适用于亚裔人群,并率先研制出规格为25mg的氯吡格雷,且产品已通过欧盟认证。根据当前CFDA发布的相关指导原则,并未有针对改剂型、改规格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实施细则。这让信立泰药业十分困惑,自己投入大力气研发的结果,能否为企业占得市场先机,带来业绩回报。日,由国务院印发的《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里,将&提高仿制药质量,加快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作为改革药品审评审批制度的五大目标之一。当前阶段的具体任务,是2018年底要完成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的质量一致性评价。《意见》划定&2018年底前&时间界限,意味着政府部门对实施此次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强制性,并要以倒计时的决心和紧迫感去推进。实际上,早在2012年,国家食药监总局(CFDA)就并启动15个试点品种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涉及20家药品生产企业。2013年2月,CFDA发布《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方案》,并于8月正式部署75个仿制药品种与原研药的质量比对工作。但是这项工作给外界的总体印象是:雷声大雨点小。但《意见》的表述,让1883家药品生产企业不得不再次直面质量一致性评价问题,其中涉及约300个品种,17897个批准文号。从60分到100分过去几年,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以下简称&中检院&)主导的一致性评价工作主要以体外溶出曲线为评价指标。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谢沐风副主任药师是这一评价方法的支持者,也参与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技术标准的起草工作。他认为,采用该技术手段可解决绝大多数品种的质量一致性评价问题。但是,体外溶出的评价方法颇受业界质疑。在由ISPE中国化药委员会和同写意新药英才俱乐部联合主办的一次论坛上,关于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方法的辩论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体外溶出一致能否代表体内一致、体外溶出一致能否代表质量和疗效一致等问题。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陈桂良表示,对于体外溶出度指标,只对低溶解、高渗透的药物适用。而有些缓慢吸收或中毒浓度与有效浓度接近的品种,又不能以简单的BE试验来判断其&一致&,还需药效学验证。礼来苏州制药注册副总监吴正宇认为,如果溶出曲线是第七个馒头,还需要前六个馒头:包括GMP、有效不良反应监测、杂质研究、原辅料质量控制、可比的稳定性以及BE试验作为基础。业内专家指出,&体外溶出方法本身没有问题,但日本以溶出为评价标准的前提是有BE试验作为基础,而中国待评价的仿制药品种的BE指标则未经考验。&&我国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唯溶出则不科学,唯BE又不现实。&上海安必生制药CEO雷继峰建议,应该基于药物治疗风险和BCS分类,系统设计方案,并科学分步实施。9月中旬,在南宁举办的&东盟药品合作发展高峰论坛&上,中检院副院长李波表示,中检院已不再拘泥于体外溶出这条&捷径&,而开始融入更多的内容和可能性。行业人士认为,尽管体内一致比体外一致更有说服力,但严格来说,以BE试验为评价标准仍然是相对妥协的办法。科贝源(北京)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程增江做了这样的比喻,如果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是一项考试,那么临床效果一致是100分,BE试验一致是80分,而溶出一致则是60分。有专家指出,这其实是科学与现实的较量,也是标准与利益的对决。&国内企业希望门槛不要定的太高,但是若只做体外溶出度试验,可能一轮评价轰轰烈烈过去,质量上可能很难有大的提升。&某行业人士表达了这样的担忧。他认为,如果以低标准作为评价标准,未来依据&同质同价&准则,原研药企业也必定不买账。企业的&主体感&目前华海药业已经基本完成早期品种的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其中有两个品种已经上报中检院,其中1个已经在中检院网站上公布。华海药业副总经理胡功允表示,华海药业也正在推进其他仿制药品种的质量一致性评价进程。但对大多数企业而言,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推进得十分缓慢。据悉,几年前被列为第一梯队的75个品种,现已初步完成34个品种的方法研究。但经专家审核,只通过了9个品种的评价方法。而在中检院网站上公示评价方法的品种仅有5个。&推不动的原因就在于一直没有明确的评价标准和方法。企业想做,有积极性,但是不知道规则。&在程增江看来,推进该项工作的主要困难仍然集中在评价标准和参比制剂的确定上。《意见》给出了参比制剂的遴选指导原则,即企业应该首选原研药品,也可选用国际公认的同种药品,并辅助有《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确立指导原则》。而据上海市食品药品检验所副所长陈桂良早前介绍,之前的75个品种中,只有39个品种找到了原研药,而36个未找到原研产品。而据国内某知名仿制药企业研发负责人介绍,此次进入2018年倒计时的300个品种中,大约25%的品种找不到原研产品作为参比制剂。在没有法定的参比制剂目录的情况下,企业必然心存纠结。&如果我们花费力气找到的所谓&标杆&最终不能得到监管机构的认可,评价工作就白做了。&郑州一家药企的研发负责人表示。他所在的企业需要做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中,无原研参比制剂的不在少数。他说公司已经做好人员设备等方面的准备,只等相关部门能够制订参比制剂目录。&即使相关部门制定了参比制剂目录,企业能否获得也是未知数。尤其是国内没有的原研药,企业很难拿到参比制剂。&程增江说。虽然相关指导原则提出,对尚未在国内上市的原研药,企业可以按照质量一致性评价进口药品程序办理,仅供质量一致性评价使用。&但是国外企业是否愿意合作还未可知。此外,也有行业人士提出质疑,有些原研药不见得比仿制药更好。甚至,原研药也曾被发现批次间的体外溶出曲线有不一致的情况。也有观点认为,除了与原研药一致,优于原研药也该有被认可的路径。因为在仿制药的实际生产过程中,生产设备、检验仪器、生产工艺可能都不一样,如果仿制药的工艺技术有所改进,质量和疗效可能优于原研药品。另一矛盾焦点在于评价方法的确定。对于当前药品企业开展评价工作的情况,前述研发负责人用了&混乱&两个字来形容。早前,中检院开展这项工作主要以体外溶出为评价标准。据周立春透露,早期的75个品种,之所以只公布出来5个,正是因为溶出曲线对不上的品种较多。&在没有规定方法的情况下,企业要自己摸索方法。如果同种仿制药有20家企业,而他们用的辅料不一样,检测条件如实验转速等肯定不一样,后开展的如何与先做完的保持一致?即使企业按照溶出曲线做完评价,能不能得到认可?&该研发负责人一一提出了质疑。据他介绍,一些有实力的企业干脆放弃了做体外溶出,直接掷金做BE试验,但是这也衍生出了新的问题。&由于国内GCP机构有限,不能满足大量BE试验的开展。原先一个产品做BE试验的价格是30万~50万,大约半年时间可以完成。如今受临床自查以及很多企业同时开展评价工作的影响,导致BE试验供不应求。有些机构坐地起价,价格已经上涨至100万。&该研发负责人表示。即便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也不一定能排上号。有些企业一家手上就有几百个文号。不仅国内的临床机构和患者数量有限。而且当前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的BE试验还不是备案制,还要等待监管部门的批准。此外,根据公开的相关激励措施,同一品种达到三家以上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不再选用未通过评价的品种,这使得企业在决定是否做BE试验的决策上压力更大。可预期的情况还包括,如果某品种完成试验后与参比制剂不一致,将要面临变更处方、工艺的补充申请,而所谓的&建立补充申请的快速审批通道&还无法落实。&处方、工艺的改变涉及辅料变更,必定需要国家药品审评中心(CDE)审批。所以后续的跟进措施仍然是个大大的文号。&程增江表示,即便有些企业已在开展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但仍旧会受困于此。根据监管部门最新的指导思路,此次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将由企业作为主体,根据相关指导原则自行寻找参比制剂、自行决定用体外评价方法还是体内评价方法。同时,各种选择带来的风险成本,也只能是企业自己承担。为解决企业主动参与的问题,CFDA采取奖惩并用的原则。一方面,将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的结果与药品再注册挂钩。强调2018年底,《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品种未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自首家品种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后,其他同品种在3年内若未通过评价,注销药品批准文号;药品批准文号有效期届满时仍未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另一方面,也将出台相关的鼓励措施,包括对企业更改仿制药处方、工艺的补充申请,CFDA设立统一的评价通道,一并予以审评。通过质量一致性评价的,允许其在说明书和标签上予以标注,并在临床应用、招标采购、医保报销等方面给予支持。&真正的坎在于后续的配套政策和程序细则都没有落地。&周立春表示。在评价实施细节上,如溶出曲线不一致如何处理、BE试验完成后的检测和数据的真实性如何保证,如何杜绝企业BE试验造假以及如何避免评审中可能出现的降低标准或可能发生的腐败现象等。而对未通过评价品种的惩罚措施如何落地,对临床应用、招标采购和医保报销等方面具体如何支持等,这些都需要更多的决心和智慧去推动。11月4日,CFDA下发了3个征求意见稿,其中包括《普通口服固体制剂参比制剂选择和确定指导原则》、《普通口服固体制剂溶出曲线测定与比较指导原则》以及《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技术指导原则》。业内人士表示,此次意见稿较之前细致很多,也增加了一定的可操作性。米内网会员登录
还没有账号?&&
请输入用户名或手机号
6-16个字符(字母、数字、特殊字符)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难逃重拳整肃 18年底必须完成
编辑说:从药品自身来看,我国许多仿制药临床疗效差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更是无法匹敌,很多患者宁愿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去选择进口原研药也不愿使用国产仿制药。这使得国内众多仿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在差强人意的疗效面前,企业为了赢得市场销路,不得不大打产品价格战。
来源:39医药&&&
近日,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局长毕井泉表示,总局正在要求企业开展仿制药疗效的一致性评价。 毕井泉表示,总局要求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要在质量和疗效上与原研药能够一致,在临床上与原研药可以相互替代。并要求对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 对此,业内普遍认为,这是一场由国家部署的,逐步提高我国仿制药质量水平、提升制药行业技术水平的重大计划。可以预见,未来几年,它将成为我国仿制药企业主要任务之一。 仿制药处境:糟糕、纠结、无奈 国家药监局副局长吴浈曾公开表示:“近十几年来,我国采取多项措施,努力提高药品质量,但部分药品质量与原研产品的质量疗效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从药品自身来看,我国许多仿制药临床疗效差大已是不争的事实,已上市的部分仿制药与原研药疗效更是无法匹敌,很多患者宁愿花费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去选择进口原研药也不愿使用国产仿制药。这使得国内众多仿制药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苦苦挣扎,在差强人意的疗效面前,企业为了赢得市场销路,不得不大打产品价格战。 然而,恶性竞争的结果从来都是企业利润空间被压缩,无法维护国际上“研发导向式”的良性发展模式。正如患者所感受到的那样,如今我国仿制药企业处境有点糟糕,有点纠结,有点无奈。 吴浈表示,这既有药品行业自身发展的问题,也与整个社会对知识产权尊重不够、对药品临床试验者劳动尊重不够、药品营销领域‘劣币’驱逐‘良币’、医疗机构‘以药补医’的社会环境有关系。 政策助推:审评、审批、审查 针对仿制药企业的尴尬处境,2007年国家食药监总局出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规定仿制药应在活性成分、给药途径、剂型、规格、治疗作用这5方面与原研药达到一致。并明确地阐述了仿制药研究与评价的基本原则——仿制药与原研药应具有“同质性”。该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规范了仿制药的审批程序。不过,仍存在一定漏洞。比如,是否选择原研药作为仿制对象决定了仿制药的药效,可是该办法允许在无法获得原研药时,可选用已上市的国产仿制药作为参照物再仿制。 为填补《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的漏洞,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在2015年发布的《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征求意见稿)》中指出,对已经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没有按照与原研药质量和疗效一致的原则审批的,均需按照上述原则开展一致性评价。对日前批准的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之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届时没有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此外,对2007年以前批准上市的其他仿制药品和2007年以后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品,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在3年内仍未通过评价的,注销药品批准文号。 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金方表示:“一致性评价意见,对药企带来了新的要求。首先要对原研药进行全面的研究和了解,来设定所要仿制的药品的品质和质量,这也意味着企业的标准可能要重新制定,真正做到临床疗效和国际性的药品质量的一致性。” 仿制药转型:研发、创新、升级 据相关数据显示,2015年规模(不含)约为10688亿美元,今后5年全球医药销售将保持4%~7%的增长。目前中国的医药企业正在转型,从大宗的低附加值产品开始向特色原料、专利制药、生物类制药迈进。 由此可见,一个巨大的市场摆在制药业面前。然而,要实现这个市场的增长,制药企业需要重视对所生产药品质量疗效的管理,不断提升技术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从而提高我国制药行业的整体技术水平和高端制造能力。 国家工信部消费工业品司副司长吴海东表示,首先,企业需要推动产品创新,要加大原创药物的研发,实现药品研发由仿制向创制升级,以满足我国临床重大疾病防控需求;其次,要搭建平台,建设药品医疗器械创新中心,围绕行业发展关键共性技术,开展攻关,突破产业化技术瓶颈,促进创新成果的转化;最后,政府要支持中小创新性企业发展,搭建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实施医药产业创投计划,支持一批从事新药创新的小企业发展,使其成为我国医药创新的重要源头。 然而,在一些制药企业看来,影响仿制药创新发展的障碍依旧存在,比如国家药政制度尚未与国际接轨、创新药还无法进入医保等。 对此,有识之士指出,国内市场竞争缺乏差异化,国产仿制药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关键在于仿制药研究存在缺陷,生产中技术含量低,企业陷入低价竞争的怪圈。当前,国家力推的仿制药质量一致性评价工作,正剑指这些问题的根源。 而在医保问题上,业内普遍表示,创新药应该进入医保,否则企业的投入难有回报,企业积极性将受到影响,在后续投入上会打折扣。在医保准入支付比例上,对首仿药也要支持,因为国产仿制药的出现有利于打破垄断和竞争不充足的局面。
收藏此篇文章
扫一扫关注米内微信
热门标签:打几分?究竟多少仿制药做了一致性评价?_CPhI制药在线专业网上贸易平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名单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