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知道iflash-v2-8-1.dmg密码啊

苹东西确实 楼主自拿主意吧

经网斷搜索断自尝试昨我new pad终于连我1T外界移硬85e5aeb561盘爽扩容相强面我说说经验吧具体原创根据网神门经验我享给家

3.移硬盘 (注意1必须要带外界电源2区区峩没尝试3硬盘格式必须fat32格式或者hfsmac格式我windows所fat32)

sd卡部读sd卡导入相机照片

usb部据说连接usb键盘没尝试面连接移硬盘功iphone手机用usb线连接ipadiphone照相片导入ipad相机导叺概念据说连接usb mini散没试

}

  1、下载解压文件找到“iDecrypt.exe”雙击打开使用

  2、点击界面上的添加按钮,选择自己需要修改的DMG文件找到以后单击打开

  3、这是个刚才解压出来的DMG文件,会显示在堺面上

  4、选择处理以后文件的保存位置这里可以随意选择

  5、设置完成以后点击下方的英文按钮就可以完成了

  有一些事情不能被称为错误,如:

  即使关键是错误的它说“解密完成了!” 这是错的

  新的更好,更新和更快的UI使用较少的处理,提供更好嘚性能

  添加了重定向到iPhone Wiki中可用的键的链接。

  修复新的错误只能选择.DMG文件,解密时禁用按钮

  警告你什么选择,所以你不會遇到麻烦

}

我们能从很多地方学习到怎么起┅个 Electron 项目有些还会介绍怎么打包或构建你的代码,但距离「真正地发行一款 Electron 产品」这一目标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

这是 Electron 系列文章的第二篇,这一篇文章将和大家分享我是怎么去构建自动化的 Electron 开发构建工程的说白了,就是怎么把敲的代码变成一个用户可以下载安装的包當然随着之后应用复杂度的提升和技术再选型,工程体系可能随时会重构或演进但至少可以给大家一些参考,欢迎留言交流

这是一篇佷长的文章(手册),写得比较「唐僧」(知我者可以说我写得比较用心)至少会花你一天时间(没开玩笑),适用场景是「用 Electron 打造 Windows 或 Mac 應用」是的,你没看错同时会讲清楚兼容 Win 和 Mac 两个系统的流程。文中提及的技术方案绝对不是最佳的(我保证)因为几乎每隔几天我嘟会发现某个环节可以做得更好,但要明白要唱多大的戏就先搭多大的台,够用就好不要为了搭台耽误演出时间

工程自动化应该昰所有开发者的一种基础追求,当你搭建建好工程体系以后你将专注于产品功能的开发,而不会花大量不必要的时间去手动构建作为湔端,可能我们已经熟悉了 web 应用的构建和部署但是客户端程序有其本身的特点,相比较 web 应用最大也是我认为最根本的一点区别在于「你嘚应用是被用户下载过去安装在用户本地再跑起来的

这一区别对工程的影响在于,你不可能把你的代码部署到「用户的电脑」你需偠构建安装包,你需要针对不同的用户系统构建不同的安装包你需要让你的应用被系统认为是安全的...

本文需要做的是,把客户端的打包構建发行这一流程做到像「把大象放进冰箱」一样的简单:打开命令行敲一个 npm run xxx,喝一口咖啡咪哩嘛哩哄,安装包出现(一开始打造这個流程时剧本可能是「喝一口咖啡,啪Error 了,又 Error 了」take it easy,生活需要慢慢品味 —— 来自一位25岁的仙风道骨白胡子程序员)

本文将分以下尛节和大家分享「从本地的代码到云端可下载的安装包」这一路的风景,你会有漫步月球般的感觉(因为月球全是坑啊还没氧气):

  • 第┅节是关于目录结构的讨论,合适的目录结构会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 第二节是之后几个小节的概述阐述了怎么把这一整个过程分成多个环節,每个环节又大致要做什么事
  • 第三到七节分别详细描述了「配置」、「打包」、「代码签名」、「构建安装包」、「发行安装包」这几個环节要做哪些事有什么讲究
  • 第八节是简述一些可进一步研究或优化的点
  • 附:这样设计的 gulpfile 文件结构

下面一一展开进行阐述,再次强调攵中很多依赖的技术或包,你都可以尝试替换成自己相中的不必在意是选「翠花」还是「桂花」,多处处就知道了

以下目录结构供参栲,没有很详细地展开因为每个应用可能不同,最想表达的是这是一个「双 package.json 结构」你可以看到根目录下有一个package.jsonapp目录下还有一个package.json

├── app/ // 应用源码目录,打包就针对app目录进行打包 ├── build_resource/ // 构建需要的一些工具、资源或者脚本的目录 ├── deploy/ // 部署脚本用户部署文件到cdn或上传攵件到OSS ├── reserve/ // 保留目录,存放一些文件用于写入到app内 ├── dist/ // 打包和构建的目标目录

这是因为我们的应用在运行时需要一些第三方依赖,這些依赖我们需要打包到应用内也就是说/app/node_modules目录内的内容是要被打包到应用内的,用户使用的时候才不会缺失「运行时依赖」而如果我們只有一个package.json,那么所有的依赖都被下载和安装到同一个node_modules文件夹下我们没法把我们需要打包进去的依赖树提取出来。所以这样双

再大致解釋下其他目录的作用:

  • app目录:是我们应用的源码目录我们所说的打包针对的就是这个目录,其他目录和文件不会被打包进去而app目录内嘚子目录和文件就见仁见智了,在不同的复杂度下有不同的设置这里还有一些东西是需要从外面复制进来的,因为不同的平台下你可能需要打包进去的东西是不同的
    • config:配置文件目录,可能因为你想打包的应用所处的阶段(开发、内测、众测、正式发行)和平台(Windows、Mac)那么可能需要不同的配置,比如一些资源的名称和路径等这里你可以把不同情况下都一样的配置写到一个配置文件,而根据情况不一样嘚配置文件是从外部脚本写进来的这就是为什么你会在app目录外面看到一个config文件夹的原因
    • plugins:是插件文件夹,你可能需要给自己的应用加一些插件比如 flash,而一个 flash 插件有 40M 左右Win(32bit)、Win(64bit) 和 Mac 需要的 flash 插件文件都是不一样的,所以如果全部打包进你的应用再用「if - else」去选显然是不科学的,Mac 下的应用肯定是用不到 Win 版本的插件的所以这里的文件也是从外面脚本写进来的
    • view:是视图文件夹,也可以说是渲染进程对应的代碼文件夹
  • build_resource:构建资源或工具文件夹这个文件夹下放打包到发行这一流程中需要用到的资源和工具,比如程序主图标、构建安装包的配置腳本(win)、代码签名工具等
  • deploy:存放部署脚本的文件夹这里的脚本负责把你的应用安装包上传到云存储(OSS),我们会在 gulp 中的发行环节引入這里写的脚本进行自动上传安装包
  • distrelease:前者是打包和构建安装包这两步的 output 目录后者是最终我们会上传到云端的安装包目录,构建和发行環节的差别我们后面会讲到

二、把整个流程拆分成段

这个部分没法正向推导我是从一个乱七八糟的 windows 开发流程开始的,然后修改成一个合適的 windows 开发流程再因为要兼容 Mac 的开发,再改成现在这样的流程设计的所以我没法从一开始就说因为什么所以要考虑什么,然后慢慢构建絀一个合适的工作流这是上帝视角,这个偏实践经验的过程一定是实践越多感受越多的。

所以我会先说我的做法再说这么做的好处,所用的工具是 gulp(如果不熟悉可以去 gulp 官网看一下,很容易上手)利用 gulp 的 task 串起整条流程,我把工程中的一个阶段称为一个环节是为了囷应用本身的阶段(开发、内测、众测或正式发行)做一个区分,不然都不知道说的阶段是指啥

  • 配置环节:设定需要打包构建针对的系統、位数(Mac 版不考虑 32 bit)和这个版本所处的阶段(开发、内存、众测或正式发行)这些变量然后把相关配置写入配置文件模板,再导入 app 文件夹内相应位置把其他相应的文件也写入 app 文件夹内相应位置,如此 app 文件夹就 Ready
  • 打包环节:根据不同的平台打出不同的可执行程序,这┅步输出的是可运行的程序
  • 代码签名环节:客户端特殊的一步你的应用需要被系统所信任,那就需要代码签名获取对应平台下的代码簽名 CA 然后进行应用签名,这样你的应用才能被系统信任
  • 构建安装包环节:根据不同的系统利用不同的技术和依赖构建安装包Windows 下的 .exe 和 Mac下的 .dmg,并且对这两个安装包也需要代码签名这一步后你的应用可以被分发安装啦
  • 发行环节:对构建的安装包进行最后一步修饰,比如修改合適的文件名然后上传到云存储服务器,获取到可下载的链接如此,你的应用已经可以经获取到的 url 访问进行下载安装了

以上每一步Mac 版囷 Windows 版的开发都需要经历,只是所用的方法不同这样做的好处,一是统一了 Mac 和 Win 下开发工作流的生命周期二是简单和直观,每一环节目的昰什么输出是什么很明确。

当然这里的NODE_ENV你也可以写成命令行参数(我只是习惯了用这个)利用这个参数去指定需要针对的应用阶段,潒以上这样就配好了「dev」阶段的相关脚本可以用npm run packDev -- --platform="xxxx" --arch="xxxx" --sign这样形式的命令行去执行不同的 gulp 任务,后面的参数是需要我们在 gulpfile 文件中解析的,以上3個参数分别表示「系统平台」、「系统位数」、「是否需要代码签名」我们可以在 gulpfile 文件中给这些参数合适的默认值,使操作更人性化

目的:一是为之后的环节初始化工作流参数,二是准备好应用文件夹内容(即要打包的目标文件夹 —— app)

做的事:解析命令行参数初始囮工作参数,填充配置文件把配置文件和相关依赖文件导入到app文件夹内合适的地方

yargs 是一款优秀的命令行参数解析工具,我们要初始化的笁作参数包括以下 3 个:「系统平台」、「系统位数」、「需不需要签名」你也可以把应用的所处阶段(开发、内测、众测、正式)设计荿参数。

// 布尔值指定是否需要代码签名

看到上面的参数初始化,可能会有疑问既然已经在platform中区分了 win32(32bit) 和 win64(64bit),而且darwin下不考虑 32bit(因为 OS X 10.6 の后就全是 64 位的)arch参数是否多余?这是可以认为是多余的但是有的话更完整,而且如果你以后又想兼容

2. 填充并导入配置文件

首先我会茬根目录下的 config 文件夹下放几个不同的配置文件模板分别对应应用不同的阶段的配置(比如dev.js、alpha.js、beta.js、prod.js),然后利用gulp-replace去替换掉里面的一些占位芓符串(也就是填充模板)最后利用gulp-rename重命名为比如env.js后,利用gulp.dest写入文件到

3. 二进制文件导入(以 flash 为例)

下的「PepperFlashPlayer.plugin」本质是一个文件夹整个文件夹都需要。所有的3个插件放进根目录下 reserve 文件夹

接下来需要做的就是,根据不同的平台读不同的 flash 插件( .dll 文件或 .plugin 文件夹)到 app/plugin 文件夹下

这裏有一个需要注意的是,每次你构建时如果 app/plugin 下的 flash 不是你要的,那么你需要先删除那个旧的否则你的 app/plugin 文件夹下会躺着一个你不会用的 flash 插件,但会被打包进去你的文件大小突然多了 40M,我这里用的删除工具是 del

经过配置环节,app文件夹已经准备就绪所以以开发模式(不需要咑包)运行应用也就没啥大问题,可以另写一个「dev」的 gulp task利用 node 的child_process模块下的exec调用下electron app --debug就可以运行应用了,没啥可以多说的我们继续进入下一步 —— 打包。

目的:产出一个可执行程序简单来说,就是能有一个应用双击能运行起来

利用electron-packager打包,只需要针对不同系统平台给出不同嘚配置然后调用其 API 就可以了。

Mac 下各处(Dock、任务栏、进程名等地)展示的应用名字只要指定了name选项就是处处一样的,所以你可以用 name 指定┅个中午名字而且 Mac 下默认编码都是 UTF-8,问题不大

而对于 Windows,首先其中文默认编码是 GBK 的而所以如果指定中文名字可能会有奇怪的问题,所鉯 Windows 应用一般我不填name项这样它会去找你 app 目录下的 package.json 文件中的productNamename字段值,这个字段一般设置是英文的第二个不去设置中文的原因是,Windows 下应用嘚展示名字是 exe 主程序的FileDescription配置项决定的如果不去设置,那么可能你的应用用任务管理器打开显示的进程是「Electron」,而不是你的应用名字

關于应用的实际名字和展示名字,Win 和 Mac 下都有自己的一套这里不细展开。而基于目前的实践我给的建议是,Mac 下的开发你可以直接指定name為一个你要的中文应用名,而对于 Win你最好像下面那样操作。

大部分信息你可以右键主程序(.exe)文件,「属性 —— 详细信息」中看到这么莋还有一个考虑是,这样你的应用看上去会更加规范

这里肯定有人说,为什么不用electron-builder因为我首先接触到的是electron-packager,我觉得够用(因为我有一囼 win 和一台 mac跨平台打包,不存在的)第二,electron-packager完成打包的事就够了后面构建安装包等过程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选择,符合本文的工作流設定每个环节做每个环节该做的事就好,当然你也可以选择electron-builder能达到目的就好。

目的:使应用被系统所认可能正常安装

做的事:给应鼡进行代码签名

1. 为什么需要代码签名,没有会怎样

代码签名的目的就是为了安全你的应用一旦经过了代码签名,如果发行过程中被篡改你的用户会看到系统给出的警告提示,而对于发行方而言代码签名后,应用才能被系统认可很大概率不会被杀毒软件做掉,而且如果你要提交一些软件市场一些软件市场要求应用需要有合法的代码签名。

而如果作为铁头娃的你铁定不签名这应用就不能跑了么?不昰的还是可以跑的,只不过对你的用户来说很不友好

Windows 下代码签名的限制没有 Mac 那么严,你选择「是」都是可以安装使用的但是从你产品的用户角度,有一个代码签名会更可靠此外,这样的没有签名的安装包在一些软件市场可能都提交不上去

1.2 Mac 下有和没有代码签名的差別

Mac 下有和没有代码签名的差别就很大了,没有合法的代码签名你的 .dmg 安装包根本没法打开。

如果没有代码签名Mac 下的 .dmg 安装包打开,首先会提示你「该应用来自身份不明的开发者是否确认打开」,然后你点「确认」再根据你的安全设定(系统偏好设置 —— 安全和隐私 —— 尣许从以下位置的应用下的设置)去决定,而绝大部分的 Mac 用户都是勾选「App Store 和 被认证的开发者」于是就算你点了「打开」,直接会告诉你「打不开XXX因为它来自身份不明的开发者」,这个时候只能去改变「系统偏好设置 —— 安全和隐私 —— 允许从以下位置的应用下的设置」財能打开

典型的盗版软件安装方式啊,所以作为一款要发行的产品我们一定是需要代码签名的。

总体建议:个人的小项目就不用 Windows 代码簽名了因为很贵,2K+/年而且 Windows 下代码签名没有问题不是非常大(和 Mac 相比),公司的产品那就必须要的。

2.1 购买微软代码签名证书

可以向权威的 CA 机构购买代码签名证书这里就我了解的做一个建议:建议向赛门铁克购买签名普通软件(非驱动)的微软代码签名证书,大概几百刀一年

背景说明:目前我们用的是沃通的代码签名证书,赛门铁克的只是咨询过没用过。

就以上的建议做一个解释为什么我这么建議:

  • 我们需要代码签名,进一步需要把 Windows 代码签名这一环节也做到自动化流程中,这是我们的需求
  • 沃通的代码签名证书是封死在 U 盘里所鉯可认为这是物理证书,更安全但很不方便,不可能导出来进行签名的
  • 了解到的赛门铁克颁发的如果是针对普通软件(非驱动的),那么是可以给颁发文件格式的真·电子证书的
  • 意味着沃通的证书我们要签名需要依靠一个物理U盘
  • 最坑爹的:沃通的代码签名时,要手输密码如果一个 Windows 应用我们选择 SHA1 + SHA256 的签名方式,那么应用和安装包我们需要输4次密码,气到拉闸他们官方说有自己的命令行,实际是命令荇唤起他们的 GUI 图形界面来签名还不是需要人工操作
  • 所以,显然这和我们的「自动化」目标相去甚远我建议普通的应用,没有涉及到高喥安全的不要选择购买封死在 U 盘中的 Windows 代码签名证书。

当你购买了证书后就可以利用signtool 命令行进行签名了,命令怎么写这些都在你购买證书的 CA 网站上找到或者 google 一下,这里要说的就两点:

  • Windows 代码签名我们目前选择 SHA1 签名后再追加 SHA2(SHA256) 签名这样的组合方式,安全和兼容性最好
  • 代碼签名可以在 gulpfile 文件中封装成一个方法(参数是需要签名的文件路径)因为我们会多次调用

查看 Windows 代码签名信息很简单,右键你签名的文件签名后的文件,属性打开会有一个「数字签名」的 tab点击切换到「数字签名」可以看到代码签名信息。

总体建议:Mac 下应用要代码签名洇为很方便,也不是很贵个人开发者 99 USD 一年,如果公司有 Apple Develop Team你可以直接加入,关键是 Mac 下如果你不进行可供分发的代码签名你的应用很难被他人安装啊。

3.1 利用 Xcode 申请证书各个证书间差别

证书是可以在 Xcode 下申请的,Xcode —— Preference —— Account 下选择一个Team(之前要先加入),如果是独立开发者僦选自己 Apple ID 的那个,点击「Manage Certificates」弹出的弹窗中左下角点加号,可以选择需要的证书

我看到之后的第一反应是:尼玛,哪些是我要的啊下媔简单说明下(摘自):

  • Developer ID Installer:用于开发者打包,同时加上开发者帐号签名打包工具在下面介绍。

我们主要需要的就是「Developer ID Application」这个类型的证书「Mac Development」只是用于开发的,而前者可以供分发也就是签名后,别人下载安装就是来自「被认证的开发者」的应用啦。

才能申请你需要莋的是利用你 Mac 上的钥匙串工具(具体怎么做,google 下就可以了)生成「CertificateSigningRequest」(简称 CSR),然后发给你的 team agent让他帮你生成证书,发回给你你再安裝到自己机子上,搞定

Mac 下的签名简直是红红火火开开心心嘿嘿哈哈啊,你可以从这里获得完全的指导你在这个页面右边可以根据你的項目进行填写,页面最后会根据你的配置给你一段你都可以直接复制的签名代码,完美

而且签名还能集成到打包阶段,不过我建议还昰拿出来好比较清真。

目的:使你的应用可以被安装(如果没有这一步你能怎么办,压缩整个应用文件夹然后分发这个压缩包,呃你能接受也可以啊)

做的事:把经历了打包和签名环节后的应用程序文件夹(Mac 下的.app其实也是文件夹)打成一个安装包文件

为什么要构建咹装包,这有很多的原因可能你也会想到很多,其中值得强调的两点一是构建安装包会直接便利于应用的自动更新,具体我们下一篇攵章里再说二是 Win 下安装包的体积相比原先的文件夹,体积明显小很多在硬盘容积很大的时代,下载体积才是最影响用户体验的而安裝后的体积不是最需要考虑的体积。

安装包这个事和代码签名类似两个不同的系统(Win 和 Mac)实现完全不同,Windows 下我们习惯.exe.msi这样的安装包格式习惯点下一步到完成或一键安装,而 Mac 下除了 Store 下载安装的我们习惯的.dmg格式的,挂载后打开将里面的应用拖入到Application文件夹就完成了安装。

这里我们实现的就是经典的 Windows exe 安装和 Mac dmg 安装相比较而言,Windows 下的繁琐得多得多

最终说服我使用 inno setup 来构建应用安装包的理由是,VS Code 也是这么做的因为按照程序这个领域离一个小前端已经很遥远了,对于跨度大的未知东西一般都会做充足的调研,最后发现 VS Code 也是这么做的好,干!

而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我可以说几点不后悔的理由(当然我没使用过其他的安装包构建工具,所以仅一些偏见):

  • inno setup 应该是 windows 下构建安装程序的老牌工具了你可以去进他们的官网,一股「老牌可靠」的风格扑面而来可靠
  • 它有 GUI 和 命令行工具,有 unicode 版本(意味着完全支持中文)gulp 有别人写好的现成的插件(对于中文应用需要修改)
  • 基本使用的话,学习成本不大基本去找一些案例配置文件去学一下就可以了
  • 进阶使用,需要写 pascal 脚本但是功能是真的强大
  • 还有一点我感受很好的是,这个工具的支持很好stackoverflow 上有足够的问答资源,如果还是没有你满意的官网有一个看上去很很很简陋的论坛,但是很有用啊我问过 2 个问题,睡一觉起来都有回应了

先可以自己去搜一下 inno setup进入官网逛一逛,丅载安装一下(记得安装 unicode 版本即括号里有 u 的版本),浏览后有几个基本认知需要具备:

  • inno setup 是完全根据配置文件(.iss)来构建安装程序的你鼡 GUI 其实也是去编写 .iss 文件,然后利用这个配置构建的
  • inno setup 可以用 pascal 脚本控制安装向导的行为这是进阶的使用方式,足够你安装自己的设想优化安裝程序了
  • inno setup 构建出来的安装包运行时可以添加参数使安装有不同的表现,比如完全静默的后台安装(Amazing这里的参数对于自动更新很有用)

囿了上面的几点认知,可以给出「学习和使用 inno setup 路径」的建议:

  1. 下载安装后找几篇 inno setup GUI 使用教程,尝试构建一个安装包(要可以安装的)
  2. 找一些 inno setup 配置文件的案例对于 inno setup 配置方式有一个印象,分多个[section]每个[section]有很多配置项,每个配置项可能有多个字段
  3. 到这里你应该能看得懂他人的 .iss 攵件里除了 [code] 这个 section 外的配置了
  4. 把安装向导的语言换成中文(先要导入中文语言包,再改配置具体做法也有一些文章说到了,不多说这一步对于你之后步骤也是有用的)
  5. 可以尝试正式结合到你的 gulp 工作流了

如果按照之前的步骤花了个把小时大概学习了下 inno setup 的话,那么到这里你应該可以尝试把 inno setup 构建安装包做到你的 gulp 工作流中了如果还不熟悉 inno setup 配置文件,没关系你可以从仿照开始,不要怂就是干,都到这一步了誰怂谁尴尬。

配置文件的详解不是这里的重点所以不再展开,把 inno setup 整合进脚本中因为它本身提供命令行工具,勤快和好学的你可以根据官方或其他渠道的指导自己封装一个 node 模块而我就比较懒了,搜到一个已有的 gulp 插件 —— 「gulp-inno」高兴地一匹。

然而事情总不会那么顺利,該吃的shi躲不掉该经历的坑绕不过,这才叫「历shi」我利用「gulp-inno」根据其指导怎么都不能正确编译,大概提示是有不合法的字符的意思

明皛了,绝壁是「gulp-inno」里包的 inno setup 不是 unicode 版本所以一旦有中文等字符,就出错了我看到这个包里的 inno 文件夹完全就是和我的 inno setup 文件夹没差嘛,于是我紦我本地安装的 inno setup 文件夹里内容复制替换到 gulp-inno 的 inno 的文件夹内问题解决。

因为我之前导入过中文语言包所以我复制过去的时候,中文语言包吔复制过去了可以愉快地配置安装向导界面为中文了。

一旦修改好「gulp-inno」包(替换成 unicode 版本 & 加入简体中文语言包)就可以怎么操作:


// 1. 准备 iss 攵件:填充你的 iss 配置文件模板,并输出到 dist 目录下

1.4 未来可以做什么

当时还有一个看中 inno setup 的理由是它可以让我们定制我们的安装向导步骤和外觀,也就是说你可以让你的应用也像其他一些优秀的产品一样在安装的时候可以定制酷炫的外观,可以优化安装流程支持一键安装,inno setup 還是可以玩出一些花样的enjoy。

1.5 对安装包也进行代码签名

同样的安装包也需要代码签名,利用之前封装的签名方法进行签名就行了

相比於 windows 的安装包构建,Mac 下的构建安装包又是美滋滋啊你看我下面小标题都没有就知道了。

// 基准目录以下的资源都基于这个目录 // dmg 打开后的窗ロ名字 // 注意不要给中文,给中文会导致下面的 background 无效不明白, github 上也有人提了这个 issue // dmg 挂载后的图标,出现在桌面上 // 里面的内容x 是指这个 icon 中心距離窗口最左边的距离,y 是指这个 icon 中心距离窗口顶部的距离 // 这里可以指定一个name项不要给中文,会导致图标异常

其余的配置和所以配置影响嘚内容可以参加 然后就是自己试试看了。

目的:使应用可以被下载(上一步只是能被安装但并不能被下载)

做的事:重命名应用安装包供发行,上传应用安装包到云存储服务器供下载

这一步根据每个人使用的云存储方式不同而需要利用卖方提供的 API 编写合适的脚本去上传伱的安装包因此具体的脚本不做展开,只是有几点最佳实践可以参考:

  • 上传前把你的安装包文件重命名成符合一定规范的,可能是「應用名-版本-阶段-系统-尾数」可能是「应用名-版本-系统-构建号」,可能是...这个就自己定但一定要有一个合适的命名,这样一看到名字就知道这个是啥不会弄错
  • 你的 OSS 服务器上要针对应用安装包的不同阶段建立不同的文件夹,一方面可以方面管理另一方面也便于做权限管悝

当你上传了你的安装包后,也就意味着这个安装包有了一个下载链接你可以分发这个链接供用户下载啦,至此终于走完了「代码」到鈳下载「安装包」的过程鼓掌。

这一路走来看上去已经很有成就感但实际上还有许多事可以做得更好,不过工程化的东西逻辑清晰、流程自动化、能满足需求就可以了,而搭好工程我们需要开始专注于 Electron 应用的功能开发了,才刚刚要迈上红地毯路还有很长,下期见

附:gulp 文件和脚本看上去会是怎样的

对之前的工作流做一个小结(如果遇到有一些旧文件覆盖不了,可以自己加一个清理环节或方法去清理旧文件)


// 此处省略一堆需要引入的依赖
// 可选命令行参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dmg镜像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