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室内的wi-fi信号不受干扰飞机的干扰

飞机飞过的时候为什么Wi-Fi会断?
家所处位置应该在航道上,定期会有飞机过境…但每次飞机过境,Wi-Fi网络状况会明显变差,甚至掉线。飞机有什么电波会干扰到Wi-Fi信号么?两者有什么正相关?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为什么飞机经过我家楼上的时候家里wifi会断?
我们家小区正好处在航线下,每天有航班经过的时候家里的wifi就会不稳定甚至断网,是飞机经过干扰了信号么?还是为什么?
因为你没有开穿墙模式(斜眼)
已有帐号?
社交帐号登录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您现在的位置:
空中Wi-Fi时代来临 坐飞机也不会无聊啦
作者: admin 来源:
阅读:Lording…次
现在Wi-Fi很是流行,几乎所有安装宽带的家庭都有无线路由器,可以用Wi-Fi无线上网,可惜经常出差的商务人士,就没有在家里方便了,特别是做飞机的时候非常无聊,自己带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因为没有网络,不能上网打发无聊时间,不过以后这个问题会得到很好解决,因为空中Wi-Fi时代即将来临,那时即便在飞机上也能有wifi无线网络,可以用手机或者电脑上网。
Wi-Fi民用飞机已有先例
一直以来,上飞机需要关机,乘客们关机后大多会用电视、杂志或是睡觉来打发时间,无所事事的状态正是广告传播的好时机,在互联网的1.0时代,无孔不入的商家们就发现了座位广告、机内DM等方式传播产品。而随着移动互联网崛起,巨头们纷纷抢占入口的时代来临,交通工具上的Wi-Fi布局显然也成为未来数据挖掘、流量获取的新机遇。
在此之前,机内Wi-Fi民用已有先例,但并未完全商业化&&在初期试行中,糟糕的用户体验是个软肋&&连接慢且不稳定,而且一次航行价格可能高达20美元。通常情况下,用户在整个航程完成后, 都不会特别满意。比如,2012年FlightView survey对美国600个乘客的调查显示,只有28%的乘客对机内Wi-Fi服务感到满意。如何提升机内Wi-Fi的用户体验,将成为各航空公司之间竞争的一个重要方面。
根据美国一家机票订购网站的数据显示,目前,大约38%的美国国内航班有Wi-Fi,这一数字还会不断增加。在聊天、社交、处理邮件过程中,乘客的时间总是过得格外得快,机内Wi-Fi的布局成为航空公司竞争的一个明显优势。
为什么机内Wi-Fi又慢又贵?
从美国航空公司在国内航班上安装Wi-Fi到现在,已有超过7年的历史。但效果仍然不尽人意。根据GOGO公司的数据,即使有别人买单,仍然只有不到十分之一的人愿意在飞机上使用Wi-Fi服务。
相比地面Wi-Fi,高空Wi-Fi的建立花费更多、容量更小,并且受到诸多限制。就国际经验来看,接入互联网的机上Wi-Fi价格并不低,例如最早的机上Wi-Fi是波音公司研发的Connexion系统,仅系统的花费就超过100万美元。还有很多的机上Wi-Fi设备提供商通过卫星系统来提供服务,花费就会更加昂贵。据此,很多航空公司向乘客收取每小时10美元以上的收费,相比于宾馆、饭店和咖啡馆等场所提供的免费Wi-Fi,这的确是一笔不小的花费。新技术研发的困难带来的高成本也的确是很多新兴产业所共同面临的问题。所以,别责怪航空公司了。毕竟,在一个时速超过500英里的金属管里获得手机连接,已经是一件很劲爆的现象了。
其实,机内Wi-Fi最大的费用就是数据传输的费用。在美国,有三种不同的网络,它们通过Exede卫星传输信号。
GoGo:美国最大的供应商(美国国航和三角洲航空都是GoGo的客户)。它建立了一个地面网络,用于给飞机提供网络数据。一位叫Tim Farrar的卫星专家估计,GoGo将1M字节传输给飞机的成本大约是20美分,那么1G数据的成本大约是200美元。
Ku-Band上的卫星:Row 44和松下电子都购买该波段卫星的能力。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也开展这一服务。Farrar预测他们如果要支付连接和经营的费用,保持收支平衡需要至少收费20美分每兆字节。按这样的价格下载标准清晰度电视节目,长达一小时的成本大约100美元。
L-Band上的卫星:非常昂贵,但在国际航班Inmarsat,会对成本有所补贴,因为它想留住客户并且等待发布一个更便宜的替代品。新加坡航空公司、阿联酋使用这项服务,但如果他们支付全部连接费用,则达到5美元每兆字节。但是不用说,这些连接并不快。
例如,Gogo公司目前提供一种低成本的机内Wi-Fi娱乐系统。该设备的安装及使用非常简单,便是在机舱内增加一个无线流媒体发射装置,通过插入U盘进行内容加载、软件更新等操作,用户只需打开平板、笔记本电脑的无线网络,访问机上Wi-Fi即可获得娱乐内容。
中国机用Wi-Fi的工作方式
中国国际航空已有过Wi-Fi民用飞机顺利完成行程的先例。公众可以在飞行中阅读电子邮件。
飞机内配备的Wi-Fi网络,可以用通信卫星连接,允许乘客在飞行过程中连接到互联网。在飞机上登录网络就如在家或者在办公室上网一样简单。你可以发电子邮件、可以通过航空公司的一个app查看最新新闻和股票价格。
中国的民航Wi-Fi还处于测试、试运行阶段。去年年初,海南航空公司B737飞机执飞的HU7169(广州-宁波)航班就在飞行过程中启用了机上Wi-Fi,并顺利完成首飞及旅客体验测试。根据海航介绍,机上Wi-Fi&空中无线娱乐系统&是一个互动社区。而实际上这里的网络制式海航搭建的内部局域网,并非连接地面外网。东方航空上的Wi-Fi,乘客可以通过随身携带的笔记本电脑或PAD,登录微信、收发邮件、视频聊天。早在2013年7月,中国移动与国航进行航空网络测试。今年4月份,中国移动再次开启空中4G网络测试。中国移动运营商同航空公司的合作,也是基于国外那两种模式&&地面基站和卫星通讯。而根据国外的经验,民航Wi-Fi不会便宜,何时能实现民航Wi-Fi的普及,还要取决于市场的需求。
尽管方便,安全仍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电子设备的使用在普通飞行过程中都会被乘务人员要求关闭。美国已经发生过多次因为使用手机和其他电子设备,导致飞机的一些重要通讯和导航系统出现异常或者故障的情况,这些系统对飞机的安全运行是非常重要的。舱内通信网络供应商一直在研究如何用一个卫星信号与地面基站信号连接,而不危及飞行安全。
正是基于此,目前国内的机用Wi-Fi都需要经过民用航空管理局批准,通过电子干扰的测试,才能充分保证安全。中国国际航空公司国内飞行办公室张云主任提到,&我们的空中互联网服务只会在飞行高度达到3000米后才开放。&
不同于移动电话,目前的空中互联网技术有一个相对简单的电磁信号。先前的试验已经设法消除对于飞行操作系统的干扰。中国更是规定,飞机起飞后爬升到3000米以上才允许开机并提供服务。当飞机下降高度低于3000米时,设备自动关闭。遇到气流出现严重颠簸,或者出现继续提供网络服务可能影响飞行及通讯安全的其他情况时,上网设备也会短时自动关闭。互联网服务在飞机起飞和着陆过程中不会使用。其他航空公司,如德国的汉莎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英国维珍大西洋航空公司,以及美国西南航空公司也有这个技术。
Wi-Fi空铁大战,商业化的想象空间
除了机用Wi-Fi,高铁Wi-Fi也正在兴起,2014年春节期间的一条新闻爆红网络,一位在火车上卖Wi-Fi的大学生,短短半小时之内就进账500元。虽然这一行为很快遭到铁道部门的禁止,但也从侧面反映出高铁Wi-Fi的需求程度。
近期,中国北车研制的&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轨道交通乘客信息服务系统&更是通过了专家组评审,或许中国高铁在不久的将来就能实现Wi-Fi覆盖也未可知。根据报道,这一系统具备卫星直播电视、卫星上网以及3G/4G上网功能。系统后台采用大数据分析和云计算技术,客户端软件适用于Android、iOS、Winphone等不同操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具备了较高的先进性和较好的兼容性。同时,这一技术可应用于高铁、普通旅客列车和地铁。
从目前来看,在飞机和高铁上安装Wi-Fi系统都是一个趋势。然而,飞机和高铁会选择怎样的商业模式降低成本也给大家留下了许多想象空间:一、高端享受型,收取相对较高的Wi-Fi费用,但可以不断提高用户体验,让最需要Wi-Fi的人使用快速便捷的网络;二、&免费&午餐型,这也许是互联网思维下最流行的模式,也许现在的中国人已被许多互联网公司所&宠坏&了,认为互联网免费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然而,如果飞机和高铁Wi-Fi能够免费,则取决于两种途径是否可行,一是Wi-Fi技术能否突破而使成本大幅度降低,另一个则是机票和高铁票的价格提升以支付全舱覆盖的免费Wi-Fi;三、广告赞助型,这也是互联网思维下流行的一种模式,找个第三方来为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提升来买单。这其实并不难实现,只要有一个很好的渠道销售模式,民航和高铁Wi-Fi将成为一个很好的广告投放平台。
而在此过程中,对于民航公司来说,最需要应对的挑战或许仍然来自于内部:机内Wi-Fi的兴起在短时间内很可能不会带来新兴的业务,却会冲击民航传统的广告业务。不怕被蹭信号!比Wi-Fi快100倍的Li-Fi即将商用(组图)
[本站声明] 上网看看奇闻网刊载此文或图片不代表同意其说法或描述,仅为提供更多信息,也不构成任何投资或其他建议。本网站部分文章或图片是由网友自由上传。对于此类文章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上有侵犯您的知识产权的文章,请联系我们。
  根据英国BBC新闻报道,一种被称作Li-Fi的,采用可见光谱而不是无线电波作为载体的新型数据传输方式正在爱沙尼亚的一个工作室内进行测试。Li-Fi能以比传统的Wi-Fi快100倍,也就是高达每秒1个G的速度连接网络。  实现它只需要一个光源,比如一个标准的LED灯泡;一个网络连接口;以及一个控制装置。通俗地讲,Li-Fi技术就是以各种可见光源作为信号发射源,通过控制器控制灯光的通断,从而控制光源和终端接收器之间的通讯。  这套设备正在爱沙尼亚首都塔林的Velmenni公司进行测试。Velmenni公司用一个可以传输Li-Fi信号的灯泡在工作环境中实现了1G每秒的传输速度,而在实验室理想条件下的测试结果,最高传输速度可达224G每秒。测试环境包括一个允许上网的办公室和一个能提供灵活照明的工厂空间。  Velmenni公司总裁Deepak Solanki对《国际金融时报》表示,这项技术有望在“三到四年之内”投入市场应用。Velmenni公司的Li-Fi研发团队。图片来自BBC  Li-Fi的技术概念最早在2011年由英国爱丁堡大学教授哈罗德·哈斯在当年的TED(全球科技娱乐设计)大会上提出。在这次如今点击量将近200万次的演讲视频里,他不仅展示了如何用一台LED灯传输视频,更引人关注的是,哈斯教授描述了一个由几十亿台LED灯泡充当无线热点的未来世界。  为此哈斯教授在2012年成立了PureLiFi(又称PureVLC)公司,成功实现了光传输数据的初步应用化。2013年,由哈罗德·哈斯担任首席科学官的PureVLC公司以5000英镑(约合人民币49300元)的价格向一家美国医疗卫生供应商出售了第一台Li-Fi设备。后来爱沙尼亚的Velmenni公司开始投资这项技术。  Li-Fi技术最大的优势是不同于Wi-Fi,它并不会和其他无线电信号发生干扰,所以能够用在飞机上以及其他需要考虑到电磁兼容问题的场合。另一大优势是,相对频段频谱有限的无线电,可见光的频段频谱要比前者大10000倍,这意味着在Li-fi网络里单个数据信道的带宽就可以做得很大,也可以容纳更多的信道作并行传输,从而让整个传输速度大幅度的提升。  哈罗德·哈斯教授在TED大会上演示Li-Fi技术。图片来自爱丁堡大学官方网站  另外目前广泛应用的蜂窝网络、Wi-Fi设备都存在着发热量大、能量转化率低的问题。比如蜂窝网络基站内的设备,其频率不高,但其能量转化率不足一成,其余九成多的能量都转化成热量,往往需要引入冷却设备以保持正常运行。而Li-Fi就没有这个问题,极低的发热量使其不需要冷却设备也能稳定运行。  最后就是其高安全性。首先光的特性决定了它无法穿墙传输信号,也就意味着它的安全性很强,Wi-Fi使用中常出现的“蹭网”现象,就可以有效避免。同时不同于共用信道的Wi-Fi,Li-Fi的上行和下行信道是独立运行的,黑客必须处在同一个房间之中,并侵入两个信道才能完成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攻击。  但这一技术的缺点也很明显,最大的问题就是由于信号会被阳光干扰,导致它无法在有阳光的室外使用,这一点对广大移动端用户来说显然很不友好。而据Velmenni公司总裁Deepak Solanki 称,要让 Li-Fi 技术真正普及,首先需要建设专门应用 Li-Fi 技术的大范围基础设施,但这在当下显然不太实际;所以Velmenni公司也在考虑改善技术,让Li-Fi能兼容于现有设备。  不过即便 Li-Fi 初期不能替代 Wi-Fi 技术,两种系统也能平行应用,以搭建一个效率更高的网络。在拥挤的城区里,或者是一些使用Wi-Fi可能会影响安全的地方,比如在飞机上或者在担心Wi-Fi会影响电子医疗器械使用的医院里,Li-Fi都有希望成为Wi-Fi的补充。来源澎湃新闻记者)}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形容不受外界干扰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