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农业龙头企业最主要的农部企面是?

浙江省政府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_浙江省法规
浙江省政府部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发布文号]:浙政发[号[发布日期]:[生效日期]:[失效日期]:[发布单位]:81102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发展若干政策问题的通知 (浙政发〔1994〕119号)各市、县人民政府,各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农产品购销计划和价格的逐步放开,我省各地涌现了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业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利于解决小生产与大市场的矛盾,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利于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与组合,促进农业向区域化、专业化、产业化和“一优两高”的方向发展;有利于解决农业比较效益低的问题,增加农民收入。为入加快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现将有关扶持政策通知如下: 一、农业龙头企业扶持对象的确认。享受扶持政策的农业龙头企业,必须具备以下条件:(1)直接从事农、林、牧、渔产品的生产、加工、经销,具有一定规模,经营状况良好,实行产销或产加销一条龙经营的经济实体;(2)企业通过在农村建立基地,为农户提供配套服务,并与农户建立比较稳定的产销关系;(3)企业能正确处理与农户的经济关系,结成比较紧密的利益共同体。根据上述条件,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按隶属关系分级确认农业龙头企业。省由省农研室会同省计经委、农业厅等有关部门共同商量提出,报省政府审核批准后确定;市(地)、县由同级农经委会同计经委、农业局等有关部门共同商量提出,报市(地)、县政府(行署)审核批准后确定。 二、财政资金扶持。(1)各级财政资金,特别是支农周转金、农业发展基金,应有一定比例用于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2)省和市、县用于扶持发展“一优两高”农业资金,要重点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粮食生产专项资金,用于扶持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部分,也要与扶持农业龙头企业结合起来;(3)各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有偿周转部分,应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 三、增加信贷投入。(1)各级金融部门,特别是农村金融部门,要将扶持发展农业龙头企业作为信贷工作的重要内容,在安排贷款时给予照顾;(2)对农业龙头企业向农户收购农副产品所需的流动资金,要积极予以支持;(3)国家安排支持粮食、棉花基地县和“一优两高”农业示范区的专项贷款,也应向农业龙头企业倾斜;(4)对农业龙头农业的贷款,应视项目用途与实际需要,合理确定贷款利率和贷款期限。 四、积极吸纳社会资金。各地要积极鼓励社会上的部门、单位和个人,通过股份合作制等形式到农村投资;把资金、技术等与农村土地、劳力等资源结合起来,兴办农业龙头企业。 五、实行税收优惠。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已经出台的有关农产品税收优惠政策。(1)对农业龙头企业直接向农户收购并进行加工销售的农业产品(包括农业产品的初级品),增值税税率从17%调到13%,对收购免税农业产品(包括农业产品的初级品)还可以凭税务机关批准使用的收购凭证,按收购额的10%扣除率计算,抵扣增值税的进项税额;(2)对销售自产的农业产品,包括经初级加工后,仍属农业产品的,免征增值税;(3)对批发和零售种子、种苗、种禽、种畜、饲料的,在1995年底前免征增值税;(4)经当地政府同意,留于地方的增值税,可部分或全部返还给农业龙头企业;(5)新办农业龙头企业中属于第三产业的企业,从开业之日起按税收管理权限报批,给予一定期限的减征或免征所得税照顾;(6)允许乡镇办的新老农业龙头企业按应交所得税税额减征10%,用于为农服务中的社会性支出。 六、用地、用电扶持。各级土地管理部门对农业龙头企业生产经营所需征(使)用土地,要优先安排,优先审批。其征(使)用土地的各项费用按最低标准执行。对出让土地,发展外向型“三资”农业企业的,出让金应低于工业用地。对直接服务于农业的农业龙头企业的生产用电,电力部门要优先予以安排,用电收费标准应低于当地非工业、普通工业电价。 七、提供工商登记注册方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对从事粮油、果蔬、禽畜、水产等农副产品加工、销售等服务的新办农业龙头企业,应及时给予工商登记注册;对一些一时尚不完全具备条件且有发展前途的,应允许先登记、后规范,逐步完善;对因生产发展需要,扩大或变更经营范围、更改企业名称的,应按企业登记管理法规规定,及时给予办理变更登记手续。 八、支持农产品基地建设。对农业龙头企业的农产品基地及基地农户,其上交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承包金与其他费用标准,原则上应与其他农户一视同仁。对农业龙头企业兴办基地,各地要在农业特产税上给以照顾,其中对开发荒山、荒地、滩涂、荒水的,从投产之日起,前三年免征农业特产税,三年后纳税仍有困难的,经当地财政部门批准,可再适当延长减免期限。 九、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外向型经济,扩大出口创汇,将产品打入国际市场。对基本具备国家规定自营进出口权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省级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推荐,争取赋予自营进出口权。 十、建立风险保障机制。农业龙头企业应设立专项风险基金,按企业留利的5%-10%提取风险基金,专款专用,作为对企业和农户生产风险的补偿。同时,各级保险部门要研究推出面向农业龙头企业的新险种。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四年八月十日
上一条法规:
下一条法规:
Copyright &
公文易文秘资源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冀ICP备号 E-mail:您当前的位置 :&&&&&&&&&&正文
农业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做好“菲特”防御工作
原标题:农业部: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做好“菲特”防御工作
  中新网10月4日电据农业部网站消息,当前正值全国秋粮大面积收获,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可能给农(牧、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农业部今日部署,要求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农业部门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据中央气象台10月4日11时预报,今年第23号台风“菲特”的中心位于台湾省台北市东偏南方向880公里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其中心附近最大风力有13级。预计“菲特”将以每小时1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北偏西转西北方向移动,强度继续加强,可能于6日晚上到7日上午在浙闽沿海登陆或擦过浙江东北部沿海后近海转向。
  农业部指出,当前正值全国秋粮大面积收获,江南水稻灌浆乳熟和海洋渔业生产的关键时期,此次台风路径变化大、登陆强度强,可能给农(牧、渔)业生产造成不利影响。为此,农业部高度重视,迅速部署,要求江苏、浙江、福建等省农业部门全力做好台风防御和灾后生产恢复工作,确保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一是及早安排防御工作。各级农业部门务必高度重视,把防御“菲特”作为当前农业生产最为紧迫的任务,坚决克服麻痹思想和侥幸心理,加强组织领导,及早安排,广泛动员,强化责任,把防御强台风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对强台风登陆的重点区域,要组织机关干部蹲点包片,帮助地方制定防控预案,推进防御措施落实。
  二是及时发布预警预报。加强与气象、海洋、水利等部门的沟通会商,密切关注“菲特”发展动向,适时发布预警信息。加强应急值守,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及时调度、上报灾情和救灾进展情况。渔业部门要进一步做好台风预警信息通报,第一时间将灾害预警信息通知到相关海域的渔船和人员。
  三是全力落实防御措施。各地要立即动员相关海域作业渔船和养殖人员尽快回港或就近避风、避浪,及时加固维护渔港设施和堤坝,做好养殖设施防护等各项工作,确保人员生命安全。组织农民抢收成熟在田作物,做好果树和大棚设施等防风处理,及时疏通田间沟渠,防止发生大面积内涝。抓紧畜禽圈舍排险加固,彻底清理疏浚畜禽场排水系统,避免人员和畜禽伤亡。指导农垦企业、学校、医院和乡镇企业等单位做好相关防范工作。
  四是搞好灾后生产恢复。及时组织干部和技术人员深入灾区,了解灾情,制定恢复生产方案,指导农(牧、渔)民搞好生产自救。多方筹集资金,尽快修复台风损毁的港口、堤坝、渔船、鱼塘和养殖设施;帮助养殖户及时补充鱼苗。抓紧对受淹农田排水降渍,及时改种补种;组织农机参与抗灾救灾,排涝除渍,修复水毁农田,尽快恢复生产能力。督促有关保险机构对参保渔船设施尽快定损、理赔。加强对受灾畜牧养殖场户的生产技术指导服务,做好补栏畜禽的种畜调运。加强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做好灾后消毒和死亡动物无害化处理,防止灾后重大动物疫病、人畜共患传染病暴发流行。加强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控,及时组织开展防治。
  (来源:中国新闻网)
稿源: 中国新闻网
编辑: 李彤
我来说两句
热点新闻排行榜
|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2- | 举报邮箱:jubao@ |
(C) 2000-.cn, Tianjin ENORTH NETNEWS Co.,LTD.All rights
本网站由天津北方网版权所有您现在的位置:
浙江省农业信息化2014年工作进展和2015年主要工作计划汇报
日期: 09:44
来源: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下载文件:&&
  一、关于今年工作进展
  今年以来,我省农业信息化工作紧紧围绕“四化同步发展”战略,以提高“三农”信息化应用水平为核心,强化农业公共信息服务,深化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建设,提高农业电子政务应用水平,推进农产品电子商务信息化步伐,努力促进农业转型升级,提升现代农业发展层次,各项农业信息化工作均取得新进展,主要有:
  (一)推进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我省作为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10个试点省之一,在试点中,突出建设重点,显现浙江特色,细化推进措施,力求实施实效,促进持续发展。主要有:
  1.因地制宜确定试点路线。试点工作紧扣农民信息服务需求,以村级信息服务能力建设为着力点,以农民信箱基层联络体系为基础进行组织实施。两试点县都成立了由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农业、经信、财政等相关部门参加的试点领导小组。省级和两试点县均编制了试点工作方案,建设内容在全面完成农业部试点任务的基础上,结合实际,新增农业信息服务资源和渠道集成、乡镇信息服务体系建设等三大实施内容。同时,平湖市积极探索信息服务对象从农民拓展到市民,遂昌县推进信息精准入户和农产品电子商务。
  2.村级信息站按计划推进。两试点县计划所有行政村均建立村级信息服务站,计划今年先建站207个,占总村数的71%,现已建成176个,完成今年建设任务的85%,其中平湖市87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站,遂昌县已建站89个。同时,两地认真做好信息员选聘工作,已建的村级站至少配备1名信息员。为提高信息员业务素质,两地选派8名基层信息员参加全国信息进村入户信息员专题培训班,我省组织两试点县所有乡镇信息员进行培训,平湖市对87个村级信息员、遂昌县对89个村级骨干信息员进行了培训。
  3.信息服务有序展开。两县在试点中,边建设边服务,在立足农民信箱信息服务的基础上,重点组织开展以下服务:一是公益服务。主要发布农业生产技术、政策法规等公益服务信息,并提供有关行政事项咨询及办理服务。二是便民服务。根据农民需求,开展水电气、银行、保险、电信等业务代办,车票代购,医院预约挂号等服务。三是电子商务服务。遂昌县已组织开展网上商品代购、农特产品网上营销等服务。
  4.拓展信息进村入户渠道。为提高信息服务到位率,进一步拓展了服务方式与渠道,一是开发农业技术咨询专用移动终端系统软件“农技通”。集成浙江农民信箱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等相关涉农信息资源,开发出智能移动终端应用软件农民信箱“农技通”,现已正式上线推广应用。二是推进信息服务与农技推广融合。进一步明确乡镇农业公共服务中心的信息服务职责,并组织开展乡镇农技员农技咨询专用移动智能终端的配置工作。三是开设浙江农民信箱数字电视信息化平台。联合浙江华数,整合农民信箱等涉农信息服务资源,在两试点县试点建设浙江农民信箱华数电视信息化平台,发布涉农信息。
  (二)做好农民信箱系统升级拓展工作。浙江农民信箱系统经过近十年的建设发展,现已拥有覆盖全省的272.8万户真姓实名注册用户,建立农机、粮油、畜牧等六个专业平台,“六月杨梅红”等28个农产品供求专场,累计发送信件35亿封,短信38.4亿条,日点击量超200万次,基本构筑起信息真实、诚信可靠、方便实用的网上农民社会。为进一步拓展农民信箱服务功能,我们主要实施了以下三项建设:一是做好农民信箱3.0版升级改版。整个升级改版工作自去年大规模组织开展服务需求调研,共确定系统框架、信箱服务和管理、公共政务、农业咨询服务、商务信息化服务、等7大类共27项升级改版内容。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统筹协调技术开发、通讯运营等服务支撑单位,及时解决升级改版中的各类困难和问题。系统3.0版本初步完成后,分不同阶段、不同层次,共组织近万名市、县、乡村系统管理员和信息员进行在线测试,进一步完善系统功能,提升用户体验。同时针对系统拥有大规模注册用户的实际,完成系统短信接口改造,实现短信发送速率和稳定性双提高。现农民信箱3.0升级改版工作已基本完成,将于近日正式上线运行。二是强化万村联网工程规范建设。我省自启动万村联网为主要内容的新农村网站建设以来,现已建设农村基层网站38431个,其中行政村26517个,发布各类农业信息62.5万条,有效地解决了新农村信息化落地难、信息发布滞后等问题,形成了具有较大影响力的新农村网站集群。今年以来,为了促进农村基层网站的进一步健康发展,我省将万村联网规范建站率作为衡量各地 “农业信息化水平”的评价内容,列入到《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中,全面完成对各市、县2013年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指标“农业信息化”的评价,并向社会公布。同时,做好万村联网系统升级,完成了系统云平台迁移改造,全面培训各市、县系统管理员。三是组织开展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信息化服务平台的建设。根据省政府有关农业产业技术创新与推广服务团队建设的部署,统筹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与农民信箱等相关信息资源,组织开发了农民信箱产业创新推广团队信息化服务平台(包括手机版)。目前,平台已拥有水果、蔬菜等8个农业产业团队和763名专家,集中开展了农技推广服务,同时开展点对点、会商会诊等即时方式的农技咨询服务。短短两个月,共受理咨询问答251人/次,大多数问题都在1天内及时反馈,提高了服务时效性和针对性,为农民提供了的农技咨询快捷通道。
  (三)加强农产品网络营销服务。为加强农产品产销对接,主要利用农民信息等系统资源与渠道,着重做好三项工作:1.加强“每日一助”农产品供求信息服务。结合本地农业产业特色,有组织地开展“每日一助”短信服务,重点针对茶叶、枇杷、杨梅等农产品集中上市造成销路不畅,种子种苗供求对接困难等实际,开展服务。截至目前,全省共向农民信箱农产品集团采购单位等主体用户发送“每日一助”服务信息1.4万余条,累计接到服务反馈信息35万余次,促进农产品成交金额或意向8.6亿元。2.开展农产品供求专场活动。围绕我省茶叶、杨梅等特色品种和瓜菜种业交流会、杨梅采摘节等农时节庆,及时完善“瓜菜种业博览会”、“六月杨梅红”、“茶叶专场”、“柑橘专场”等5个农产品供求专场专题网页,一手抓信息推送,一手抓产品宣传,积极展示展销我省优质农产品。截止目前,全省各地共发布产业动态信息近5131余条,农产品买卖信息3.6万条。3.开发农民信箱浙江绿茶网上博览会专业平台。配合浙江绿茶博览会,开发农民信箱绿茶专业平台,为我省绿茶提供一个专业的网上宣传、营销的渠道和窗口。自今年5月份上线以来,平台已收集全省60多个产茶县(市、区)的138家参展企业,展示浙江优质绿茶产品5300余种,极大丰富了“浙江茶市”内涵。
  (四)深化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建设。经过三年的努力,我省建成了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基本框架,建立了全省土地利用现状、土壤资源、耕地资源等7大基础数据库以及粮食生产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标准农田等3大业务数据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今年以来,围绕加强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和农业“两区一田”规范化管理,促进系统建设成果转化,主要做了三个方面工作:1.加强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规范化管理。组织制定并切实宣贯《浙江省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管理办法(暂行)》,全面规范系统的基础平台建设,业务系统接入,数据采集、审核、锁定和变更,成果提供和应用,系统运维和管理等各个建设环节。2.组织农业“两区一田”项目上图入库。截止目前,粮食生产功能区共上图入库505.02万亩,上图率95.9%;已认定的现代农业综合区、主导产业示范区、特色农业精品园做到百分之百上图入库;标准农田质量提升面积共上图入库290.3万亩,上图率100%。同时,对2013年上图的农业“两区一田”项目资料进行完备性核查。3.开展基层服务中心触摸屏信息服务系统建设。组织市、县开展基层服务中心地理信息系统数据采集,新建基层服务中心触摸屏信息服务系统195个,全省累计建设327个,并根据各地基层服务中心系统应用和服务情况,进一步完善了系统功能。
  (五)积极开展智慧农业建设。主要有:一是开展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省级平台建设。按照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整体部署和追溯体系省级平台建设需求,调研绍兴、衢州、丽水等地各类主体服务需求,拟制系统建设方案,组织省级平台系统开发。现平台已有1万余个农业主体,在12个农产品质量安全放心示范县整县制试运行。二是组织智慧农业建设成果展示。组织2014浙江农业博览会“智慧农业”展示,重点展示了涵盖农业产前、产中、产后的农业“两区”、农业物联网、农产品安全追溯、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土壤墒情监测、病虫害防治、农民信箱等8个系统。组织浙江巨化等7家农业信息技术企业参加农业部在青岛举办的2014年农业信息化专题展,展示我省农业电子政务、为农信息服务、农业物联网、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农产品电子商务等“智慧农业”建设成果。同时组织浙江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单位赴天津参加由农业部举办的全国农业物联网成果观摩交流展示,推进浙江农业物联网建设。
  (六)强化农业行业信息建设。重点工作有:1.突出浙江农业信息网建设。全年浙江农业信息网共发布各类农业政务、技术、政策等信息6万余条,其中自主编发农业动态、省厅动态、产业资讯等政务信息共8000余条,浙江农业信息网日均点击量达60万,在省直属单位门户网站综合测评名列前三。2.提升农业信息网络基础水平。调查厅本级农业电子政务“云平台”建设需求并组织部分业务系统进行迁移。加强厅本级农业电子政务基础设施建设,拓宽政务内网带宽。做好厅本级公文系统和内网网站运维技术保障工作,全年已通过公文系统发文1044个。组织开展浙江农业信息网等27个网站(系统)和云平台安全检测并督促整改。3.发布市场行情信息。全省农业网络信息公用模块发布农业统计、资讯、价格行情等信息4.7万条,同比增长30%。农技110咨询全年共受理咨询243条,答复率为100%,其中按时答复率92.2%,树立良好的为农服务网上窗口形象。组织全省近37家农业部定点农产品批发市场,按蔬菜、肉类、禽类、蛋类、食用菌、水产、水果等品种,每日发布最高价、最低价和平均价。4.强化农业应急指挥视频系统建设和管护。调研提出省农业厅本级农业应急指挥主会场视频系统改扩建方案,计划在原有视频会商室基础上建立应急指挥大厅。现专用初步会议室已完成框架建行,正在进行内装修;视频系统已完成项目招标,即将里德设备安装调试和系统集成。同时,做好视频系统运行保障工作,全年共召开视频会议34次,参会人员2.2万人。5.加强农情信息调度。紧紧围绕农事季节、产业发展、农技推广、农村经济运行、农民增收致富、重大灾害反映等重点农情,采用常规调度和临时调度相结合,做好主要作物、重点地区和农业灾情等动态信息调度。6.健全农产品监测预警。针对年初高端农产品滞销现象,开展农产品销售情况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报省领导,并提出缓解农产品卖难的意见建议。定期组织开展农业生产形势分析,研判产销形势,提出对策建议。落实省级“菜篮子”产品市场监测预警体系专项建设,加强56个“菜篮子”产品监测县、重点产区、重点品种和21家批发市场的产销情况监测与分析研判。加强产业预警分析师、信息联络员和采集员三支队伍建设,健全“菜篮子”监测预警工作机制。
  二、关于2015年主要工作打算
  2015年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工作,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以改革创新为引领,按照“四化同步”发展要求,深入实施高效生态发展战略,紧紧围绕绿色农业强省建设,以发展“两美”农业为主线,以农业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融合发展为契机,突出重点,创新发展,凝聚合力,扎实推进,全面建设浙江农业信息化“五个一”(农业信息进村入户大服务、农民信箱主平台、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全省农业电子政务“一个网”、现代农业数据“一中心”),进一步提高农业信息服务受益面,提高农业生产经营全流程信息技术应用水平,提高农业主体信息化素质。首要的工作是积极当好十三·五农业信息化发展参谋,组织开展十二o五浙江省农业信息化建设现状的专项调研与评测,为十三o五浙江省现代农业发展规划和农业信息化专项规划编制提供第一手决策依据,并承担具体编制任务工作。主要抓好六项重点工作:
  (一)巩固发展信息进村入户试点成果。我省将紧扣试点任务和时间节点,加大力度,落实责任,强化指导,抓实抓好试点工作。主要是在全面完成农业部试点工作任务的基础上,巩固发展试点成果,努力探索信息进村入户的浙江特色,实现试点模式的可推广、可复制。
  1.打造涉农信息资源共享、互联共通的信息渠道。组织开展农业信息服务资源状况调查,积极推进涉农信息资源与系统的整合提升与共建共享,汇聚省、市、县涉农信息资源、数据。进一步组织浙江电信公司、浙江巨化信息公司、浙江华数公司等主体的信息服务资源,提高农业信息服务集聚度。
  2.建立覆盖面广、高效运作的信息服务体系。以农民信箱联络体系为基础,在建立健全县镇村三级农业信息服务体系的同时,重点提高县级信息服务功能,统一服务要素调配,为“三农”和涉农部门提供信息咨询、现场指导、业务办理等综合服务。
  3.探索政企共建、责任分担的持续运营机制。坚持政府引领,市场化运作,通过“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渠道共用”,有效整合“农业公益服务资源、农村社会化服务资源”两类资源,拓展农业农村电子商务服务和公益服务功能,促进电商换市,建立健全信息站可持续运营机制。
  4.拓展扩大影响、树立品牌的宣传展示窗口。加强对信息进村入户和农民信箱系统的宣传推广,通过宣传册页、广播、电视、网络、设置展示区等多种形式,使广大基层农民群众和农业生产经营者了解信息进村入户,进一步熟知农民信箱,努力打造出农民信箱和12316信息进村入户服务品牌。
  (二)提升农民信箱系统服务效能。主要是:1.拓展农民信箱服务功能。以我省农业主导产业为主线,拓展农民信箱商务板块,新建专业产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区域性农产品电子商务平台,促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提高农产品商务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建设水平。拓展农民信箱农业咨询服务,完善原有农技110咨询服务体系和农技资料知识库,加强用户交流互动,加强产业技术团队平台推广应用。同时,不断完善农民信箱新版系统功能,加强系统规范管理和用户培训,强化联络体系信息员队伍建设,提升农民信箱为农服务品质。2.促进万村联网工程规范建站。以浙江省农业现代化评价为抓手,坚持“以用促建”原则,加强分类指导,培育一批重点行政村网站,努力提升新农村网站标准化、规范化建设水平。完善新版万村联网平台新功能,加强信息上推下送,促进基层信息公开和应用服务。
  (三)强化农业地理信息系统“一张图”建设与管理。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一张图”,重点抓好四项工作:1.进一步拓展现代农业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领域。进一步整合、集约涉农信息资源,逐步集成耕地地力管理、测土配方施肥等业务系统和土地流转、承包和确权、农业项目储备、建设和实施等需要“落地管理”的各类业务地理信息。2.不断推进农业地理信息技术应用。试验无人机、遥感等信息化新技术在粮食生产功能区管理等方面的应用,同时研发并推广地理信息系统移动互联网应用系统,实现农业“两区”数据所见即所得。3.加强地理信息成果资料的专题分析与应用。结合全省地理国情相关农业普查成果,组织农业“两区”实际上图、种植结构调整等情况进行专题分析,为提高农业“两区”建设水平提供决策依据。4.提升地理信息系统管护水平。组织新建农业“两区一田”上图入库,加强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地理信息系统功能拓展与日常管护。
  (四)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加快推进农业物联网在“两区”建设、农产品质量追溯等领域的应用,提高智慧农业建设水平。一是组织开展农业物联网推广应用情况的调研,认真总结建设经验、产业应用环境和成熟的技术应用模式,提出扶持发展的政策建议,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业物联网领域。二是开展浙江省智慧农业信息服务平台建设,集成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等信息系统,提升农业生产自动化、智能化和网络决策水平。三是努力提高智慧农业建设与应用主体的信息化素质。加强对相关智慧农业主体的针对性培训,建设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
  (五)加快农业电子政务网络建设。一是推进全省农业应急指挥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试点建设县级农业应急指挥中心,拓展农业应急指挥视频系统功能,试点组织开展将智能化农业生产、农业行政执法等农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现场数据资料和图像信息直接接入省农业应急指挥中心。二是提高厅本级农业电子政务网络建设水平。新建厅大院无线局域网络,完善厅本级电子政务局域外网,开展厅本级农业电子政务云建设。三是切实保障厅本级农业信息网络安全。开展农业网络和信息安全攻防演练,组织安全测评机构对省、市两级网站进行检测。四是加大农业网络宣传力度。全面、及时、系列化地开展浙江现代农业发展成就网络宣传,加大向部、省门户网站网络信息报送力度,规范基层网站建设。推广浙江农业信息网手机版、助农宝等手机应用,不断探索农业网络宣传移动互联新模式。
  (六)积极推进涉农信息资源整合。1.强化省农业厅门户网站集群建设。统一设立行政许可、执法证件、农资监管等信息发布(公开)查询窗口,完善网上办事大厅功能。加强农业公共信息服务,规范农技110咨询、厅长信箱等交互类栏目建设,建立涉农信息资源在不同系统间互联互通。分步分批将厅下属单位自办子网整合到厅门户网站。2.强化全省农业电子政务内网建设和应用。拓展移动办公使用范围,实现省厅文件全省快速下发。建立厅工作人员统一认证系统,迁移整合厅属对外业务系统,凡农业系统内部运行公文发送、业务管理、数据报表等涉农信息资源和系统,全部纳入厅农业电子政务内网进行运行和管护。3.加快省级现代农业数据中心建设。以农业业务管理数据为基础,建立包括政策法规、行政许可、农产品质量与安全、农资监管等农业业务数据库,实现数据在政务内、外网之间,我厅与农业部、省政府以及市、县农业部门之间的正常传输、交换和同步等数据资源交换平台,从而有效建立省级现代农业数据中心。
我要分享:0
字体:&&&&
您最近浏览的新闻}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浙江农资集团是国企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