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21岁,女生,刚工作那一年我21岁,经济一般,闺蜜家乔迁之喜应该给多少红

闺蜜家里乔迁之喜,我想给她送上一份别致而且有意义的礼物,求推荐?_百度知道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
闺蜜家里乔迁之喜,我想给她送上一份别致而且有意义的礼物,求推荐?
我有更好的答案
净水机实用,上个月我搬新家,朋友们给我买了一个同济净水机,超级实用,灰常喜欢哦
采纳率:42%
比如以前人们喜欢放一个一帆风顺的船桌子上摆放的那种装饰品,比较合适,来作为镇宅之用。你也可以仿照这个,送个合适的装饰品
  送钱嘛太俗了,为了他们的健康,送一个跟生命息息相关的净水机呗  
一个玩具小熊
其他1条回答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乔迁之喜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您所在的位置:
& 精彩人物测试 & 正文
测你是喜羊羊中的谁
日14:59  
 凌水弦 
  贺岁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火热登场,几位机智小羊和倒霉灰狼的故事不仅吸引广大小朋友的眼球,还牢牢抓住了各位大朋友的目光。你有没有想过,假如你变成影片中的人物,你将会是其中的哪一个角色呢。  
[点击图片进入测试内容]
点击这里进入更多&&&
文章版权归腾讯星座和作者共同所有,需要转载请联系腾讯星座!
编 辑:莫西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
论坛火爆文章
论坛精华推荐
同时更新资讯所属地
暂无更新,休息一会儿
白羊座(03.21-04.19)
金牛座(04.20-05.20)
双子座(05.21-06.21)
巨蟹座(06.22-07.22)
狮子座(07.23-08.22)
处女座(08.23-09.22)
天秤座(09.23-10.23)
天蝎座(10.24-11.22)
射手座(11.23-12.21)
摩羯座(12.22-01.19)
水瓶座(01.20-02.18)
双鱼座(02.19-03.20)
今日运势:
本日可多参与公众事务,将自己的意见与兴趣结合,提供同好们做参考,让欢乐的气氛添加一些趣味性...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前段时间,陪闺蜜选择婚纱了,她下个月6号就要出嫁了,试婚纱的照片一直没来得及发上来,今天抽空来发发~~
&&&& 闺蜜筹婚工作做得很是细致,之前在版里收集了各类的信息,婚纱阿,婚庆阿,喜铺阿,很多,归类列好信息,地址电话一应俱全,然后记录在小本本上,挑选好看中的商家,一一去看。我就是闺蜜的跟拍,嘿嘿,我们看过很多商家了,这次去龙台,源于上次在天之都的一面之缘,美丽的老板娘给了闺蜜一张名片,并告诉我们,他们就要搬家到龙台国际,到时来选婚纱一定给我们优惠。后来我们打电话去的时候,告知已经在搬家,11月5号新店开业!当天我们收到邀请,前来选试婚纱,老板娘很细心的之前和我们确认了要来的时间。于是11月5号下班之后,我们就赴约而来。
[婚享主义婚纱馆新址]:中山东路198号龙台国际大厦609室
联系电话:&& & 试婚纱提前预约
&& 这个地方很好找的,大家都知道南京图书馆的地址,就在太平南路何中山东路的十字路口,和南图坐对角,大行宫会堂斜对面,紧靠长安国际大厦、日月大厦,从时代KTV的门口过来,第一眼看到丹凤雨露,直接朝里走,就是龙台国际大厦的进口了。
火红的门头,更加全面的服务阿,婚庆婚纱一应俱全
一进门,淡紫色的迎宾新娘服装映入眼帘,婚享主义婚礼策划
&& 今天第一天,上门有奖哦
在最里面看,是会客厅,有人正要看样片,洽谈婚庆
我们准备上楼去试了,当心玻璃温馨的提示,刚开业,还有报纸等杂物没来得及扔出去呢
整体扫描一下婚纱的队伍
一楼的齐地和长托区
上面的都是在二楼的婚纱礼服展示区
隔着玻璃看看试衣间的情景,温暖的地毯颜色,可爱的笑脸
客人休息区,一件礼服展示
一件大托,后面是试妆镜
新店的布置很简洁,空间很大,尤其试衣间很大哦,地毯很舒服呢,很多衣服都是在一个透明的柜子里,一目了然,又很干净,很好保洁
[开始试衣]
&& 婚享家有300多件珍藏婚纱,拿出来展示的大约有200件,还有很多新款正在上架,一般每
又一件大托
很多亮片,很闪
大红色缎面的,很修身,颜色红得很正
&& 最后,我的上门奖品,偶抽中了一个婚纱蜡烛,很香的哦,领奖签名时看到了版里的某个MM抽中了一个手拎袋,羡慕啊,口水阿~~~
&&kkkkkkkkkk
&&&风未有,爱不留。
kkkkkkkkkk
楼主邀你扫码
参与上面帖子讨论
发表于:09-11-21 13:18
我来研究一下
发表于:09-11-21 13:48
呵呵不错的
发表于:09-11-21 14:26
还是不错的
发表于:09-11-21 14:28
闺蜜婚纱选择第一站照片首发
领证:07.12.27
结婚:08.01.19&
儿子:08.11.02&
时辰:05:15&&&&
鼠妈妈QQ群:
发表于:09-11-21 15:09
呵呵恭喜恭喜
发表于:09-11-21 16:01
呵呵不错的
幸福是一种感觉,需要用心去感受。
生活是一门艺术,需要用爱去经营。
发表于:09-12-01 17:28
&&[第16版 12-01 17:28]
感谢MM的点评和分享
婚享主义――实现你精致、个性的婚纱梦&
发表于:09-11-21 17:21
我也来了解诶一下
婚纱照:雪中VS今生
婚庆司仪:寻找中
跟妆:寻找中
跟拍/跟摄:寻找中
婚纱婚戒:钻美
婚房:金陵小区
蜜月游:三亚
结婚淘宝?雪中彩影CLUB&
发表于:09-11-21 17:39
看起来还不错的
发表于:09-11-21 18:11
哈哈 真是不错呢 我来看看了
发表于:09-11-21 18:46
呵呵不错的
发表于:09-11-21 19:54
美美的婚纱挺好
ω‘僦禧go~┈`ι^衰`
签名链接:http://jiehun.xici.net
婚纱照:雪中彩影
婚宴:未知(爸妈安排)
婚庆司仪跟妆:待定
跟拍/跟摄:待定
婚纱婚戒:十一假期后再看
婚房:自己设计的
蜜月游:待定
所在小区:自己别墅哈哈
发表于:09-11-21 20:19
看看 顶一下
发表于:09-11-21 20:49
超级喜欢紫色的啊
婚&&&&&&期:&
婚&&&&&&照:金夫人婚纱摄影&
婚&&&&&&宴:暂无&
婚&&&&&&戒:暂无&
婚&&&&&&庆:暂无
喜讯热线:025-&&&1912&旗舰店:太平北路60号1912休闲街
发表于:09-11-25 22:19
恩~~~ 挺漂亮的
发表于:09-11-25 22:34
呵呵不错的!!!!
我喜欢我做主
发表于:09-11-25 22:54
我也觉得紫色的还不错啦,新娘子挺好看的:)
发表于:09-12-01 09:25
还真不错呢
发表于:09-12-01 10:08
你尚未登录或可能已退出账号:(请先或者
【敬请阅读】
亲爱的网友们,、有更新哦!
请您务必审慎阅读、充分理解各条款内容,特别是免除或者限制责任的条款、法律适用和争议解决条款。免除或者限制责任将以粗体标识,您应重点阅读。
【特别提示】
如您继续使用我们的服务,表示您已充分阅读、理解并接受《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全部内容。阅读《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过程中,如果您有任何疑问,可向平台客服咨询。如您不同意《西祠站规》、《西祠胡同用户隐私保护政策》的任何条款,可立即停止使用服务。
南京西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我已阅读并同意、中的全部内容!女博士在京买房房主反悔威胁 祭出“大杀器”解决
一个女博士的“月亮与六便士”
女博士陈盈想要有一间书房。寒窗苦读数十载,她对书房的渴望,超过女人对摆满漂亮衣服和鞋子的衣帽间的憧憬。但在均价五六万元的北京,拥有一间哪怕只有10平方米的书房,对陈盈来说都极尽奢侈。她掰着手指头算,这笔钱足以在老家广西小城买下三室一厅的宽敞房子。
去年夏天,陈盈拿到博士学位,在高校谋得教职,老公在北京工作。结婚后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在北京买房安居。像很多年轻人的“6+1”买房模式一样,小两口及双方父母倾尽所有积蓄,凑出首付。
“你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终究没有长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陈盈一直笃信“知识改变命运”。从小靠着勤奋和在学习上的天分一次次打败对手,跻身名校。
但当发际线和理想一起衰退时,在埋首还房贷、找工作、相亲生子的繁冗日常里,她和她的一些同学意识到,名校的录取书不再是跨越阶层的通关卡,年少时抱有过闪亮生活的愿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了。
陈盈相信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那句名言:女性要从事写作,需要每年500英磅的收入和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从初中开始住校,直至今天。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还是要住在宿舍里?
自从进了天津一所985高校教书,单人宿舍的环境好了许多,有一米高的书桌、小衣柜,以及一张一米二宽的床——上面摆着床上书桌,这是住宿生涯的标配。女生喜欢架着它看书、用电脑。她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用上了最贵的那种电脑。
她迫切地需要一间书房,做研究、写论文,以及装下她的300多本书——一个4米宽,2米高的书柜足够了。
步入职场后,买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同事有的早早买了别墅,升值了几百万;有的在朋友圈晒出买房的协议证明,让陈盈有种紧迫感。当初从四川大学读完本硕,来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时,她看着疯狂的房价曾一脸不屑:“这么贵,谁会买呀。”后来,她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周围年龄相仿的80后同学要么已经在北京买了房,要么和陈盈一样准备买房。尽管,大家都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和体面的工作,但在买房这件事情上都必须依靠父母甚至是全家亲戚的大力支持。
这些自幼在家里备受称赞,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到了而立之年却要啃老,陈盈觉得愧疚。“不说我给家里带去多少钱,但至少不能压榨,现在这个底线都没有了。”
老家曾是广西海边的小城,世代安宁,这些年随着港口的建设逐渐崛起,父母房子旁的公路上,多了许多运输车辆。陈盈的妈妈有些神经衰弱,不堪其扰,本来打算换套房子,但最终决定把钱给女儿凑首付,旧家只是装了套双层玻璃。
北京是一个与家乡截然不同的大都市,短短几年时间里,陈盈不再觉得住在一个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上班的地方很远;也不再认为那些20多年房龄的房子老得没法住人,在北京四五十年房龄的房子依旧价格不菲。她正在被这座城市的现实改造、重塑,以至于要去买那些比自己原先的认知,每平方米的价格多了一个零的房子。
一开始,陈盈的老公并不同意买房,他用一系列数据和理性分析告诉妻子,房价太贵了,首付的钱用来买理财产品能赚更多的钱。
“他去年说我想买房的心态很病态,今年他就被现实狠狠打了脸。”可能是出于女性“筑巢”的天性,经过不断的争吵、妥协,陈盈说服了丈夫。因为房价一轮一轮地疯涨,“现在所有的老公都对当初哭着喊着买房的老婆感激涕零。”
他们看来看去,在北京只有南边的房子还能交得起首付。但不管是当年砍人的菜市口,还是埋人的陶然亭,附近都是豪宅了;本地人印象较好的房山、亦庄也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南边指的是各种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城中村聚集的地方。环境差,价格相对便宜。
从夏末看到秋初,天越来越冷。每个周末,陈盈和丈夫坐在中介的电动车上,迎着北京隆冬凛冽的寒风穿行于小街陋巷中,寻找合适的房源。
她至今记得看到大片的荒原,形色各异的垃圾山,以及长到腰高的杂草,“我觉得那是发生刑事案件的地方,千万不能住在这里”。
还有文化用品批发市场中,早晨六点卸货的车轰鸣,方圆几公里内都能听到撕透明胶带“刺啦刺啦”的声音;城中村旁的街道,周围搭了很多棚户,井盖上泼满了污水,鸡和野狗疯跑,他们一度怀疑自己穿越到小县城,眼前不再是人们心心念念的北京。
“我有点魔怔了,熬夜在手机上看挂出来的房源,一看就到凌晨两三点,周末拉着老公看房,发脾气,很焦虑,在被拒绝后坐在自行车车座后面号啕大哭。”之前没看上的房子,两个月后每平方米涨了四五千元,又变得买不起了,他们心急如焚,既想赶紧买,又不想放下在小城市住久了的心理要求。
远在老家的父母也没闲着,陈盈每看一个房源,他爸爸就在全景电子地图上放大、放大,仔仔细细地研究周围的环境,然后告诉女儿,“这个环境这么差,你怎么能买呢?”在父母眼里,四五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那得什么样呀?
在广西的陈盈父亲对于看房十分自信,单位里的年轻人一买房,一定会拉着他去看看,“楼层这么低,下面就是垃圾桶,不是臭死你?”“这块地是洼地,钢筋这么细,不结实。”“这个户型不好,假通透,厨卫不对门。”
女儿决定买房后,父亲特意在假期里对她进行了看房培训,但等回到北京,陈盈发现这些统统用不上。但凡看得上的,稍有犹豫就被人抢走了。他们曾看上一间装修不错的房源,本着大决定一定要过夜的原则,打算第二天再签,结果过了一晚,房子已售出。
“我爸妈活到50岁,发现自己的人生经验在这里根本不适用。”陈盈说,爸妈很伤心,觉得自己的钱赚少了,再多赚一点就能给女儿买个更好一点的。
她有个同学,算是村里的首富,卖掉老家的房子也才凑出30万元,“你说,这个钱放在北京能干什么呢?”
经过不断的寻觅、纠结、妥协,陈盈终于在年关将至之前买了一套旧公房,88.9平方米,首付100多万元。房子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楼道里还保存着可以从楼上倒垃圾的老式管道。
他们买了没有电梯的六层,陈盈的妈妈很心疼,担心女儿以后怀孕了还要每天爬上爬下,但当得知同样户型的房子低楼层要贵200万元时,妈妈说,“还是爬楼梯吧。”
最初看到铁管楼梯栏杆、牛皮癣广告和破破烂烂的小区环境,陈盈心想:“这么差的房子,总该让我们讲讲价吧?”
戴着眼镜,一脸学生气的陈盈小两口毫无讲价经验,“傻乎乎地告诉人家,我们只有这么多钱,你能不能卖给我们?”原房主是一对退休职工,京城“土著”,儿子、儿媳妇也都在北京工作,没有谈价的余地。
最终双方还是签下了购房协议,约定半年后交房。至此,陈盈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交易完成,她却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深深的疲惫和厌倦——这么大笔钱花得如此艰辛、如此令人不悦。
一个师姐告诉她,在北京买房,没有谁的经历是愉悦的。这句话在此后被反复证明。
今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交房日期也快到了。陈盈三次打电话确认,对方都说没问题。于是,在约定的日期,陈盈的丈夫一个人带着相关材料来收房。原房主一家都在,突然宣布今天交不了房。因为他们买的新房橱柜不能按时上门安装,所以需要多住一个月。当时,陈盈正在家乡陪父母,听到消息立马起身奔回北京。
他们重新翻阅了购房合同,上面清楚地写了逾期不交房,要赔付千分之十五的违约金。而过户和物业交割手续都已办完,从物权角度上说,这个房子已经属于陈盈。
他们跟房主沟通,希望对方看到高昂的违约金后,能早点把房子交出来,但房主的儿子打电话说:“我们自己的房子,爱住多久就住多久,凭我们家在北京的势力,卸你胳膊卸你腿跟玩儿似的。”
陈盈感到奇怪,为什么之前一直说能按时交房,到了交房当天突然反悔呢?她上网一查,才发现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北京的房价不断上涨,每平方米涨几千一套房就能涨几十万,很多房主在交房时感觉自己卖亏了,就会占着房子不搬走。而她半年前买的这套房子,保守估计也已经涨了50万元。
她在高校的论坛上,看到有人说“老北京”要脸面,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要买房人加钱,于是,就拖延交房时间,憋着买房人自己提出多给钱。
陈盈两口子先是动之以情,诉说两个年轻人在北京打拼多么不容易,北京房租多么贵,家里为了这套房子借了多少钱等等。但对方无动于衷,陈盈的婆婆听说后,十分气愤地跟他们说,“你们怎么能示弱呢,应该示强啊!”婆婆立马给中介打电话施压,“别以为我们是外地人好欺负,能在北京砸几百万买房的,也不是一般的人家!”
各路亲朋都来支招,装修公司的师傅说“我给你拉一车民工来帮忙”;陈盈老公在北京的媒体工作,朋友建议“扛个摄像机过去,然后打110,有媒体在,很快会给你解决”。后来,他们找了一位社会经验丰富、满口京片子的“土著”,扮成陈盈丈夫单位的法务人员一起去交涉。
这时原房主家说话最有分量的姑姑出面了,陈盈祭出“大杀器”:“你侄子之前威胁我们‘卸胳膊卸腿’的电话已经录音了。”同学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姑姑吓了一跳,出面“主持公道”,斥责了侄子,最后恭喜他们乔迁新居,还跟两口子握了握手。
这一场买房风波终于以一种颇为戏剧化的场面收尾,陈盈经过十多天的折腾,已经精疲力尽。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她深深叹了一口气,“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真正碰到要解决的问题,却那么无力。”
她感觉,周围的世界不再是好学生的天下,“小时候因为成绩好,所有人都惯着你,我们得来东西太容易了。”
买完房之后,陈盈希望房价赶紧涨,“跌几万元我心里都受不了,因为我们在付利息。”没买房之前,每平方米涨1000元,她都心痛得不得了;现在,涨了四五千元,还嫌怎么才涨这么点儿。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打开手机看看上涨的房价,人会开心很多。
她说,这种快乐像在一场没有认真准备的考试中拿了高分,完全是意外之喜。但从小,她被灌输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识改变命运。
小升初的那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陈盈考上了重点中学,一件是她变成了近视眼。
当年她在床上支个小桌,在最艰苦的时候告诉自己:你现在努力奋斗将来就会有书房。后来发现,奋斗了这么多年,读了几箩筐的书,却离书房越来越远了。
陈盈的博士同门师兄在犹豫了一年之后,终于决定离开北京。他原本在北京一家国内顶级刊物工作,平台很好,但月薪只有五六千元,其中一半要用来付房租。师兄决定南下,去一所普通的高校,虽然平台小了,但新单位给他20多万元的安家费,外加每平方米3000元的购房优惠。
还有不少同学毕业后拿着博士学位去北京的中学工作,原因是中学有希望解决住房。
师兄离开的时候,导师很生气,但仍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的难处我知道。”导师在2005年来到北京,一直觉得房价贵没买房,蜗居在单位分配的一间小房子里,他和老婆都喜欢看《梦想改造家》这类节目。直到去年,导师才在六环外买了一套房,但因为不会开车,一直没人住,“他在北京这么多年,混到了博导,还是没法把父母接来住。”
“有时候失落的不只是我们这群外地人。”陈盈有个闺蜜,打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长大,院子里种着梧桐,有她无限的儿时回忆。后来因为全家人都想住楼房,就把院子贱卖了。现在,闺蜜两口子经常夜骑自行车,来看一眼院子。闺蜜的丈夫学建筑设计,一直想开个民宿,他跟老婆说,“我们努力奋斗,有一天再把这个院子买回来!”
“永远不可能了,吹牛吧。”陈盈也觉得伤感,但还是又加了一句,“永远不可能了。”
陈盈的师兄决定走了,作为一名文学博士,他研究了多年鲁迅。他最后能做的,就是选择在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
买房只是社会给陈盈上的第一课,走出校园后,她发现,很多课只有“社会大学”能给予。
她迷恋校园,认为教书是一件“自由而有尊严”的工作。她在课上给学生放郭川读的诗《海,海和海》,她跟学生讲,“我们有农耕文明的诗歌,曹操那样的枭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站在岸上欣赏海洋的,很少有人站在海洋中心跟风浪搏杀。”
她很希望讲台下二十来岁的学生,那些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在有一天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后,能像郭川一样,有勇气追求下去。
但现实总是抢先展示它冷酷的一面。有女生在课后找陈盈咨询,说自己爱好文学,也想像陈盈一样读博士,要做什么准备。说完学习上的准备后,她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我告诉她,读博士很长时间会没有收入。”她从来不敢跟学生聊房价,但那天,她十分想告诉那个女孩,“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
陈盈极力克制自己的焦虑,怕传染给学生。学生们评价陈盈的课,有趣不无聊。在跟手机抢注意力的争斗中,陈盈总能赢。
但有一次一位学生的话把她说哭了,“陈老师在上课铃声响起前和下课铃声响起后,是忧郁的。”
“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买房曲折的一年,生活诸多不如意,我特别怕影响学生,但还是有人看出来了。”陈盈说,我们总在扮演别人眼中的角色,一说是博士,应该是理性的、知性的;一说学文学,应该是风趣的、幽默的。“别人觉得你是这样的人,其实你并不是。”
陈盈靠一种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愿望活着,艰难重重。在获得这份教职之前,她和三个女博士在首都体育馆的大型招聘会上投了20来份简历,“凡是符合年龄要求的都投了”,没有一个拿到笔试通知。
“我的成绩很好,本硕博985,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怎么就没人要呢?”她的导师也感到奇怪,拿着她的简历说,“除了是个女的,没什么可挑剔的。”他后来亲自把陈盈引荐给上海的一所普通高校的副院长。副院长直截了当地回复,“不好意思,我们只招男生。”
她去投中学、技校、出版社、学术网站,统统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陈盈硕士毕业找工作时,银行、电力、电网这些“好单位”,“很顺利进去”。
即便想“委曲求全”,也行不通。陈盈曾进入北京一所中学的最终轮面试,二选一。“要了硕士,没要我”。那所中学有位好心的学妹告诉她,“你讲的东西我们都没听过,应该看看考纲,中学生跟大学生还是不一样的。”
这种错位感时常发生。陈盈的一位同学,是文艺学女博士,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考公务员。现在做会务,每天的工作是布置场地,周围是喝白开水的阿姨,看股票新闻的大叔,还有讨论“双11”该淘点啥的同事。那双习惯了写论文的手,费尽心思想写出好看的公文来,“感觉她过得不开心,朋友圈有时发鸡汤,有时发牢骚”。
女博士们忙着投身高速运转的社会齿轮里,不管自己是不是那颗合适的螺丝钉。
“大部分女博士毕业后都去做博士后,因为实在找不着工作。”陈盈曾遇到一位做了两年的女博士后,烫着长卷发,叼着烟,学校出台了严苛的科研标准,达不到就得离开,而她已经32岁了,“备受歧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几乎每一家用人单位都明里暗里地问陈盈,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读书期间生完孩子的女博士,也有压力了。”
女博士毕业后,通常已经30岁,婚姻问题咄咄逼人,买房生子紧随其后。陈盈的同学,“长得特别像人们心中女博士的样子。”她35岁,看起来却像45岁,头发白了,脸上很多皱纹。一直未婚,别人在她面前不敢提恋爱这件事,陈盈每次看到她都很心酸,“一个女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呢?”
一开学术会议,男博士们都在研究课题,女博士则聊多大生小孩,痛诉“血泪史”。但在科研压力下,陈盈不敢轻易生孩子。“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了,孩子是个宝贝;如果生活都没理顺,那就是个累赘。”
她也深感孩子的世界可能出生就注定了不一样。有个师兄,从山沟沟里考出来,他当年落榜多次,但不停地考、不停地考,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最终上了大学,通过努力同样能够赶上城里人。
等到师兄有了孩子,才发现,他的孩子和老家的孩子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了。“那个世界跟你隔着,怎么赶都赶不上。”作为大学教授,他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已经能把希腊神话讲得非常顺溜,接触到的世界决非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能比。
“以前,贫寒家的子弟可以通过勤奋弥补的差距,现在再也弥补不上了。”
如今,陈盈的人生进度条在稳步向前推进。她最终幸运地进了一所985高校教书,也早早地与自己的大学同学结了婚,虽然她要因此将生活掰成两半,四天放在天津,三天留给北京,并且承担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六年内如果评不上副高职称就要走人。
她不知不觉地已经走入了社会的系统,人们注重回报,关心现实利益。很多学生会下课跟她套近乎,他们看起来聪明、自信、见多识广,高中就开始读海德格尔,读康德,拿着苹果手机在课上咔咔拍PPT,下课后给老师写邮件报姓名和学号,说自己要出国读书,希望老师给个高分数。
“我收到过很多说自己要出国的邮件,却只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找我,并不是要高分,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分数。他想要奖学金,其他成绩都很好,如果这一门也考得好,就能安心地回家过年了。”
房子外的精神空间
本科的时候,“未来”对陈盈来说还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字眼,她幻想着自己以后将在外企上班,住在离工作地点很近的公寓,节奏快,压力大,报酬高,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板上,啪嗒啪嗒,雷厉风行。
现在,有时下课晚了,陈盈在7-11便利店买个便当,走在无人的小路上,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要咬牙顶住呢?就像一个被拉得疲惫不堪的松紧带。从小地方到大学,需要绷,硕士时,继续绷,绷到博士毕业,进了高校,还要绷。
“我为房子魔怔,不是我很想在北京买房,而是我这根弦要断了,为什么不能让我有个歇脚的地方?”沮丧至极的时候,她也会想“我这样的家庭条件,是不是不该买房。”
她曾努力克服买房的焦虑,用前辈的故事激励自己。读本科时,学校有位敦煌学泰斗,没有宿舍,他就住在夫人的宿舍里。夫人是教音乐的老师,每天很多人来唱歌弹琴,他在旁边支个小桌子写字,钢笔的头裂了一个口,歪到一边去了,他用手拨回来,接着写。
“我有时觉得,中学时候老师、家长灌输给我们的三观有问题,把人的成功具体化成很多标准,比如在哪里工作,收入多少,有房有车,但其实成功应该有很多不一样的定义吧?”
陈盈的导师说,虽然现在买不起大房子,但做学术的好处是“心中自有欢喜事。”
“在专业上,提出独到的有价值的看法,推陈出新,即便大冬天窝在被子里读书也开心。”这是属于陈盈的快乐。她在书里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远比繁华的北京大得多。
“一百年前的女性还在裹着小脚,而我已经能够在大学课堂上讲课了。”陈盈说,有的同学喜欢天文学,把得失放到浩渺的宇宙,放在永恒的时间和空间里,渺小得不值一提。
她身边,身居陋室,但“心中自有欢喜事”的例子不少。陈盈的闺蜜两口子,住在一个大开间,局促狭窄,每天晚上老婆开灯加班都让老公睡不好觉。有一年冬天,老公看到窗外的落叶很美,就收集了一把放在家里,老婆开玩笑说,“我们家又少了一平方米。”
他们喜欢在晚上绕着故宫骑自行车,说角楼很美,地下通道的坡度刚刚好的舒适。后来他们又买了电动车,为了在秋天阳光好的时候,带着篮子去野餐。他们很早之前就摇到了号买了车,却因为堵车很少开出去。
父母想让他们攒钱换更大的房子,他们却更愿意花钱买老式的手摇放映机看电影。陈盈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到热门的“文艺圣地”拍照,营造一种自己是文艺青年的错觉。闺蜜两口子衣着普通,老公是典型的理工男打扮,他们不会把放映机和野餐发到朋友圈来让大家点赞,只有三五个密友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是骨子里的文艺。”
只是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了,陈盈看到她出身优渥的学生,喜欢摄影,喜欢骑行,却很少有人写诗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写诗这种最廉价的疏解方式不再像80年代一样,流行于校园。如今倒是打工诗人层出不穷。“到了物质生活这么丰富的今天,精神生活反倒成了奢侈品。”
她看话剧时发现一个现象,通常晚上九点半话剧还没结束时,有一半人就离开了,一路小跑赶去地铁,“你能想象他们坐在那里的时候都是坐立不安的。”去年,北京统计局首次发布北京环路的人口数据,有超过一半的常住人口,住在北京五环外。
陈盈决定,把新家采光最好的房间当作书房,9平方米,理应是个主卧。关于这间书房,她曾有过很多设想:客厅可以是美式乡村风,有蜂蜜色的实木家具和仿古砖;但书房一定要简约日式或者北欧风,木头保持原来的颜色,微风把窗帘一吹,看着心静。
(杨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盈为化名)
女博士在京买房房主反悔威胁 祭出“大杀器”解决
女博士陈盈想要有一间书房。陈盈两口子先是动之以情,诉说两个年轻人在北京打拼多么不容易,北京房租多么贵,家里为了这套房子借了多少钱等等。”  陈盈的导师说,虽然现在买不起大房子,但做学术的好处是“心中自有欢喜事。
一个女博士的“月亮与六便士”
女博士陈盈想要有一间书房。寒窗苦读数十载,她对书房的渴望,超过女人对摆满漂亮衣服和鞋子的衣帽间的憧憬。但在均价五六万元的北京,拥有一间哪怕只有10平方米的书房,对陈盈来说都极尽奢侈。她掰着手指头算,这笔钱足以在老家广西小城买下三室一厅的宽敞房子。
去年夏天,陈盈拿到博士学位,在高校谋得教职,老公在北京工作。结婚后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在北京买房安居。像很多年轻人的“6+1”买房模式一样,小两口及双方父母倾尽所有积蓄,凑出首付。
“你付出了多年的努力,终究没有长成自己期待的样子。”陈盈一直笃信“知识改变命运”。从小靠着勤奋和在学习上的天分一次次打败对手,跻身名校。
但当发际线和理想一起衰退时,在埋首还房贷、找工作、相亲生子的繁冗日常里,她和她的一些同学意识到,名校的录取书不再是跨越阶层的通关卡,年少时抱有过闪亮生活的愿望,可能永远无法实现了。
陈盈相信英国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的那句名言:女性要从事写作,需要每年500英磅的收入和属于自己的房间。
她从初中开始住校,直至今天。她想不明白,为什么自己奋斗了这么多年,还是要住在宿舍里?
自从进了天津一所985高校教书,单人宿舍的环境好了许多,有一米高的书桌、小衣柜,以及一张一米二宽的床——上面摆着床上书桌,这是住宿生涯的标配。女生喜欢架着它看书、用电脑。她换了一个又一个,终于用上了最贵的那种电脑。
她迫切地需要一间书房,做研究、写论文,以及装下她的300多本书——一个4米宽,2米高的书柜足够了。
步入职场后,买房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话题。同事有的早早买了别墅,升值了几百万;有的在朋友圈晒出买房的协议证明,让陈盈有种紧迫感。当初从四川大学读完本硕,来北京师范大学读博士时,她看着疯狂的房价曾一脸不屑:“这么贵,谁会买呀。”后来,她一次次被现实打脸。
周围年龄相仿的80后同学要么已经在北京买了房,要么和陈盈一样准备买房。尽管,大家都有良好的学历背景和体面的工作,但在买房这件事情上都必须依靠父母甚至是全家亲戚的大力支持。
这些自幼在家里备受称赞,被寄予厚望的孩子,到了而立之年却要啃老,陈盈觉得愧疚。“不说我给家里带去多少钱,但至少不能压榨,现在这个底线都没有了。”
老家曾是广西海边的小城,世代安宁,这些年随着港口的建设逐渐崛起,父母房子旁的公路上,多了许多运输车辆。陈盈的妈妈有些神经衰弱,不堪其扰,本来打算换套房子,但最终决定把钱给女儿凑首付,旧家只是装了套双层玻璃。
北京是一个与家乡截然不同的大都市,短短几年时间里,陈盈不再觉得住在一个每天花两三个小时上班的地方很远;也不再认为那些20多年房龄的房子老得没法住人,在北京四五十年房龄的房子依旧价格不菲。她正在被这座城市的现实改造、重塑,以至于要去买那些比自己原先的认知,每平方米的价格多了一个零的房子。
一开始,陈盈的老公并不同意买房,他用一系列数据和理性分析告诉妻子,房价太贵了,首付的钱用来买理财产品能赚更多的钱。
“他去年说我想买房的心态很病态,今年他就被现实狠狠打了脸。”可能是出于女性“筑巢”的天性,经过不断的争吵、妥协,陈盈说服了丈夫。因为房价一轮一轮地疯涨,“现在所有的老公都对当初哭着喊着买房的老婆感激涕零。”
他们看来看去,在北京只有南边的房子还能交得起首付。但不管是当年砍人的菜市口,还是埋人的陶然亭,附近都是豪宅了;本地人印象较好的房山、亦庄也不在讨论的范围之内。这里的南边指的是各种批发市场、建材市场、城中村聚集的地方。环境差,价格相对便宜。
从夏末看到秋初,天越来越冷。每个周末,陈盈和丈夫坐在中介的电动车上,迎着北京隆冬凛冽的寒风穿行于小街陋巷中,寻找合适的房源。
她至今记得看到大片的荒原,形色各异的垃圾山,以及长到腰高的杂草,“我觉得那是发生刑事案件的地方,千万不能住在这里”。
还有文化用品批发市场中,早晨六点卸货的车轰鸣,方圆几公里内都能听到撕透明胶带“刺啦刺啦”的声音;城中村旁的街道,周围搭了很多棚户,井盖上泼满了污水,鸡和野狗疯跑,他们一度怀疑自己穿越到小县城,眼前不再是人们心心念念的北京。
“我有点魔怔了,熬夜在手机上看挂出来的房源,一看就到凌晨两三点,周末拉着老公看房,发脾气,很焦虑,在被拒绝后坐在自行车车座后面号啕大哭。”之前没看上的房子,两个月后每平方米涨了四五千元,又变得买不起了,他们心急如焚,既想赶紧买,又不想放下在小城市住久了的心理要求。
远在老家的父母也没闲着,陈盈每看一个房源,他爸爸就在全景电子地图上放大、放大,仔仔细细地研究周围的环境,然后告诉女儿,“这个环境这么差,你怎么能买呢?”在父母眼里,四五万元一平方米的房子,那得什么样呀?
在广西的陈盈父亲对于看房十分自信,单位里的年轻人一买房,一定会拉着他去看看,“楼层这么低,下面就是垃圾桶,不是臭死你?”“这块地是洼地,钢筋这么细,不结实。”“这个户型不好,假通透,厨卫不对门。”
女儿决定买房后,父亲特意在假期里对她进行了看房培训,但等回到北京,陈盈发现这些统统用不上。但凡看得上的,稍有犹豫就被人抢走了。他们曾看上一间装修不错的房源,本着大决定一定要过夜的原则,打算第二天再签,结果过了一晚,房子已售出。
“我爸妈活到50岁,发现自己的人生经验在这里根本不适用。”陈盈说,爸妈很伤心,觉得自己的钱赚少了,再多赚一点就能给女儿买个更好一点的。
她有个同学,算是村里的首富,卖掉老家的房子也才凑出30万元,“你说,这个钱放在北京能干什么呢?”
经过不断的寻觅、纠结、妥协,陈盈终于在年关将至之前买了一套旧公房,88.9平方米,首付100多万元。房子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楼道里还保存着可以从楼上倒垃圾的老式管道。
他们买了没有电梯的六层,陈盈的妈妈很心疼,担心女儿以后怀孕了还要每天爬上爬下,但当得知同样户型的房子低楼层要贵200万元时,妈妈说,“还是爬楼梯吧。”
最初看到铁管楼梯栏杆、牛皮癣广告和破破烂烂的小区环境,陈盈心想:“这么差的房子,总该让我们讲讲价吧?”
戴着眼镜,一脸学生气的陈盈小两口毫无讲价经验,“傻乎乎地告诉人家,我们只有这么多钱,你能不能卖给我们?”原房主是一对退休职工,京城“土著”,儿子、儿媳妇也都在北京工作,没有谈价的余地。
最终双方还是签下了购房协议,约定半年后交房。至此,陈盈人生中最大的一笔交易完成,她却没有感到高兴,而是深深的疲惫和厌倦——这么大笔钱花得如此艰辛、如此令人不悦。
一个师姐告诉她,在北京买房,没有谁的经历是愉悦的。这句话在此后被反复证明。
今年暑假快结束的时候,交房日期也快到了。陈盈三次打电话确认,对方都说没问题。于是,在约定的日期,陈盈的丈夫一个人带着相关材料来收房。原房主一家都在,突然宣布今天交不了房。因为他们买的新房橱柜不能按时上门安装,所以需要多住一个月。当时,陈盈正在家乡陪父母,听到消息立马起身奔回北京。
他们重新翻阅了购房合同,上面清楚地写了逾期不交房,要赔付千分之十五的违约金。而过户和物业交割手续都已办完,从物权角度上说,这个房子已经属于陈盈。
他们跟房主沟通,希望对方看到高昂的违约金后,能早点把房子交出来,但房主的儿子打电话说:“我们自己的房子,爱住多久就住多久,凭我们家在北京的势力,卸你胳膊卸你腿跟玩儿似的。”
陈盈感到奇怪,为什么之前一直说能按时交房,到了交房当天突然反悔呢?她上网一查,才发现这种情况十分普遍。北京的房价不断上涨,每平方米涨几千一套房就能涨几十万,很多房主在交房时感觉自己卖亏了,就会占着房子不搬走。而她半年前买的这套房子,保守估计也已经涨了50万元。
她在高校的论坛上,看到有人说“老北京”要脸面,一般不会主动提出要买房人加钱,于是,就拖延交房时间,憋着买房人自己提出多给钱。
陈盈两口子先是动之以情,诉说两个年轻人在北京打拼多么不容易,北京房租多么贵,家里为了这套房子借了多少钱等等。但对方无动于衷,陈盈的婆婆听说后,十分气愤地跟他们说,“你们怎么能示弱呢,应该示强啊!”婆婆立马给中介打电话施压,“别以为我们是外地人好欺负,能在北京砸几百万买房的,也不是一般的人家!”
各路亲朋都来支招,装修公司的师傅说“我给你拉一车民工来帮忙”;陈盈老公在北京的媒体工作,朋友建议“扛个摄像机过去,然后打110,有媒体在,很快会给你解决”。后来,他们找了一位社会经验丰富、满口京片子的“土著”,扮成陈盈丈夫单位的法务人员一起去交涉。
这时原房主家说话最有分量的姑姑出面了,陈盈祭出“大杀器”:“你侄子之前威胁我们‘卸胳膊卸腿’的电话已经录音了。”同学在一旁“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姑姑吓了一跳,出面“主持公道”,斥责了侄子,最后恭喜他们乔迁新居,还跟两口子握了握手。
这一场买房风波终于以一种颇为戏剧化的场面收尾,陈盈经过十多天的折腾,已经精疲力尽。
“百无一用是书生啊。”她深深叹了一口气,“自己读了那么多年书,真正碰到要解决的问题,却那么无力。”
她感觉,周围的世界不再是好学生的天下,“小时候因为成绩好,所有人都惯着你,我们得来东西太容易了。”
买完房之后,陈盈希望房价赶紧涨,“跌几万元我心里都受不了,因为我们在付利息。”没买房之前,每平方米涨1000元,她都心痛得不得了;现在,涨了四五千元,还嫌怎么才涨这么点儿。每当心情不好的时候,她就打开手机看看上涨的房价,人会开心很多。
她说,这种快乐像在一场没有认真准备的考试中拿了高分,完全是意外之喜。但从小,她被灌输的教育理念就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知识改变命运。
小升初的那一年发生了两件事,一件是陈盈考上了重点中学,一件是她变成了近视眼。
当年她在床上支个小桌,在最艰苦的时候告诉自己:你现在努力奋斗将来就会有书房。后来发现,奋斗了这么多年,读了几箩筐的书,却离书房越来越远了。
陈盈的博士同门师兄在犹豫了一年之后,终于决定离开北京。他原本在北京一家国内顶级刊物工作,平台很好,但月薪只有五六千元,其中一半要用来付房租。师兄决定南下,去一所普通的高校,虽然平台小了,但新单位给他20多万元的安家费,外加每平方米3000元的购房优惠。
还有不少同学毕业后拿着博士学位去北京的中学工作,原因是中学有希望解决住房。
师兄离开的时候,导师很生气,但仍然拍着他的肩膀说,“你们的难处我知道。”导师在2005年来到北京,一直觉得房价贵没买房,蜗居在单位分配的一间小房子里,他和老婆都喜欢看《梦想改造家》这类节目。直到去年,导师才在六环外买了一套房,但因为不会开车,一直没人住,“他在北京这么多年,混到了博导,还是没法把父母接来住。”
“有时候失落的不只是我们这群外地人。”陈盈有个闺蜜,打小在北京的四合院长大,院子里种着梧桐,有她无限的儿时回忆。后来因为全家人都想住楼房,就把院子贱卖了。现在,闺蜜两口子经常夜骑自行车,来看一眼院子。闺蜜的丈夫学建筑设计,一直想开个民宿,他跟老婆说,“我们努力奋斗,有一天再把这个院子买回来!”
“永远不可能了,吹牛吧。”陈盈也觉得伤感,但还是又加了一句,“永远不可能了。”
陈盈的师兄决定走了,作为一名文学博士,他研究了多年鲁迅。他最后能做的,就是选择在鲁迅离开北京的日子,离开北京。
买房只是社会给陈盈上的第一课,走出校园后,她发现,很多课只有“社会大学”能给予。
她迷恋校园,认为教书是一件“自由而有尊严”的工作。她在课上给学生放郭川读的诗《海,海和海》,她跟学生讲,“我们有农耕文明的诗歌,曹操那样的枭雄‘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是站在岸上欣赏海洋的,很少有人站在海洋中心跟风浪搏杀。”
她很希望讲台下二十来岁的学生,那些循规蹈矩的乖孩子,在有一天发现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后,能像郭川一样,有勇气追求下去。
但现实总是抢先展示它冷酷的一面。有女生在课后找陈盈咨询,说自己爱好文学,也想像陈盈一样读博士,要做什么准备。说完学习上的准备后,她问学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我告诉她,读博士很长时间会没有收入。”她从来不敢跟学生聊房价,但那天,她十分想告诉那个女孩,“同学想读博吗,先买个房吧!”
陈盈极力克制自己的焦虑,怕传染给学生。学生们评价陈盈的课,有趣不无聊。在跟手机抢注意力的争斗中,陈盈总能赢。
但有一次一位学生的话把她说哭了,“陈老师在上课铃声响起前和下课铃声响起后,是忧郁的。”
“工作的第一年也是买房曲折的一年,生活诸多不如意,我特别怕影响学生,但还是有人看出来了。”陈盈说,我们总在扮演别人眼中的角色,一说是博士,应该是理性的、知性的;一说学文学,应该是风趣的、幽默的。“别人觉得你是这样的人,其实你并不是。”
陈盈靠一种证明自己比别人强的愿望活着,艰难重重。在获得这份教职之前,她和三个女博士在首都体育馆的大型招聘会上投了20来份简历,“凡是符合年龄要求的都投了”,没有一个拿到笔试通知。
“我的成绩很好,本硕博985,各种社会实践实习,怎么就没人要呢?”她的导师也感到奇怪,拿着她的简历说,“除了是个女的,没什么可挑剔的。”他后来亲自把陈盈引荐给上海的一所普通高校的副院长。副院长直截了当地回复,“不好意思,我们只招男生。”
她去投中学、技校、出版社、学术网站,统统石沉大海,音信全无。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陈盈硕士毕业找工作时,银行、电力、电网这些“好单位”,“很顺利进去”。
即便想“委曲求全”,也行不通。陈盈曾进入北京一所中学的最终轮面试,二选一。“要了硕士,没要我”。那所中学有位好心的学妹告诉她,“你讲的东西我们都没听过,应该看看考纲,中学生跟大学生还是不一样的。”
这种错位感时常发生。陈盈的一位同学,是文艺学女博士,因为找不到工作只能回家考公务员。现在做会务,每天的工作是布置场地,周围是喝白开水的阿姨,看股票新闻的大叔,还有讨论“双11”该淘点啥的同事。那双习惯了写论文的手,费尽心思想写出好看的公文来,“感觉她过得不开心,朋友圈有时发鸡汤,有时发牢骚”。
女博士们忙着投身高速运转的社会齿轮里,不管自己是不是那颗合适的螺丝钉。
“大部分女博士毕业后都去做博士后,因为实在找不着工作。”陈盈曾遇到一位做了两年的女博士后,烫着长卷发,叼着烟,学校出台了严苛的科研标准,达不到就得离开,而她已经32岁了,“备受歧视”。
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几乎每一家用人单位都明里暗里地问陈盈,打算什么时候生孩子。“二孩政策放开后,很多读书期间生完孩子的女博士,也有压力了。”
女博士毕业后,通常已经30岁,婚姻问题咄咄逼人,买房生子紧随其后。陈盈的同学,“长得特别像人们心中女博士的样子。”她35岁,看起来却像45岁,头发白了,脸上很多皱纹。一直未婚,别人在她面前不敢提恋爱这件事,陈盈每次看到她都很心酸,“一个女人为什么要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呢?”
一开学术会议,男博士们都在研究课题,女博士则聊多大生小孩,痛诉“血泪史”。但在科研压力下,陈盈不敢轻易生孩子。“如果各方面条件具备了,孩子是个宝贝;如果生活都没理顺,那就是个累赘。”
她也深感孩子的世界可能出生就注定了不一样。有个师兄,从山沟沟里考出来,他当年落榜多次,但不停地考、不停地考,相信知识能改变命运。最终上了大学,通过努力同样能够赶上城里人。
等到师兄有了孩子,才发现,他的孩子和老家的孩子早已是两个世界的人了。“那个世界跟你隔着,怎么赶都赶不上。”作为大学教授,他的女儿刚上幼儿园已经能把希腊神话讲得非常顺溜,接触到的世界决非一个父母不在身边的留守儿童能比。
“以前,贫寒家的子弟可以通过勤奋弥补的差距,现在再也弥补不上了。”
如今,陈盈的人生进度条在稳步向前推进。她最终幸运地进了一所985高校教书,也早早地与自己的大学同学结了婚,虽然她要因此将生活掰成两半,四天放在天津,三天留给北京,并且承担着巨大的科研压力——六年内如果评不上副高职称就要走人。
她不知不觉地已经走入了社会的系统,人们注重回报,关心现实利益。很多学生会下课跟她套近乎,他们看起来聪明、自信、见多识广,高中就开始读海德格尔,读康德,拿着苹果手机在课上咔咔拍PPT,下课后给老师写邮件报姓名和学号,说自己要出国读书,希望老师给个高分数。
“我收到过很多说自己要出国的邮件,却只有一个家庭贫困的学生找我,并不是要高分,只是想知道自己的分数。他想要奖学金,其他成绩都很好,如果这一门也考得好,就能安心地回家过年了。”
房子外的精神空间
本科的时候,“未来”对陈盈来说还是个充满诱惑力的字眼,她幻想着自己以后将在外企上班,住在离工作地点很近的公寓,节奏快,压力大,报酬高,高跟鞋踩在大理石地板上,啪嗒啪嗒,雷厉风行。
现在,有时下课晚了,陈盈在7-11便利店买个便当,走在无人的小路上,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这么多年过去了,总要咬牙顶住呢?就像一个被拉得疲惫不堪的松紧带。从小地方到大学,需要绷,硕士时,继续绷,绷到博士毕业,进了高校,还要绷。
“我为房子魔怔,不是我很想在北京买房,而是我这根弦要断了,为什么不能让我有个歇脚的地方?”沮丧至极的时候,她也会想“我这样的家庭条件,是不是不该买房。”
她曾努力克服买房的焦虑,用前辈的故事激励自己。读本科时,学校有位敦煌学泰斗,没有宿舍,他就住在夫人的宿舍里。夫人是教音乐的老师,每天很多人来唱歌弹琴,他在旁边支个小桌子写字,钢笔的头裂了一个口,歪到一边去了,他用手拨回来,接着写。
“我有时觉得,中学时候老师、家长灌输给我们的三观有问题,把人的成功具体化成很多标准,比如在哪里工作,收入多少,有房有车,但其实成功应该有很多不一样的定义吧?”
陈盈的导师说,虽然现在买不起大房子,但做学术的好处是“心中自有欢喜事。”
“在专业上,提出独到的有价值的看法,推陈出新,即便大冬天窝在被子里读书也开心。”这是属于陈盈的快乐。她在书里看到更宽广的世界,远比繁华的北京大得多。
“一百年前的女性还在裹着小脚,而我已经能够在大学课堂上讲课了。”陈盈说,有的同学喜欢天文学,把得失放到浩渺的宇宙,放在永恒的时间和空间里,渺小得不值一提。
她身边,身居陋室,但“心中自有欢喜事”的例子不少。陈盈的闺蜜两口子,住在一个大开间,局促狭窄,每天晚上老婆开灯加班都让老公睡不好觉。有一年冬天,老公看到窗外的落叶很美,就收集了一把放在家里,老婆开玩笑说,“我们家又少了一平方米。”
他们喜欢在晚上绕着故宫骑自行车,说角楼很美,地下通道的坡度刚刚好的舒适。后来他们又买了电动车,为了在秋天阳光好的时候,带着篮子去野餐。他们很早之前就摇到了号买了车,却因为堵车很少开出去。
父母想让他们攒钱换更大的房子,他们却更愿意花钱买老式的手摇放映机看电影。陈盈说,现在有很多人喜欢到热门的“文艺圣地”拍照,营造一种自己是文艺青年的错觉。闺蜜两口子衣着普通,老公是典型的理工男打扮,他们不会把放映机和野餐发到朋友圈来让大家点赞,只有三五个密友知道他们的兴趣爱好。“是骨子里的文艺。”
只是这样的故事越来越少了,陈盈看到她出身优渥的学生,喜欢摄影,喜欢骑行,却很少有人写诗了。“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写诗这种最廉价的疏解方式不再像80年代一样,流行于校园。如今倒是打工诗人层出不穷。“到了物质生活这么丰富的今天,精神生活反倒成了奢侈品。”
她看话剧时发现一个现象,通常晚上九点半话剧还没结束时,有一半人就离开了,一路小跑赶去地铁,“你能想象他们坐在那里的时候都是坐立不安的。”去年,北京统计局首次发布北京环路的人口数据,有超过一半的常住人口,住在北京五环外。
陈盈决定,把新家采光最好的房间当作书房,9平方米,理应是个主卧。关于这间书房,她曾有过很多设想:客厅可以是美式乡村风,有蜂蜜色的实木家具和仿古砖;但书房一定要简约日式或者北欧风,木头保持原来的颜色,微风把窗帘一吹,看着心静。
(杨杰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陈盈为化名)
[责任编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那一年我21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