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入职百丽家庭成员情况填写规范填写和第一次入职填写不一样可以吗

假如你爱我,请陪我说话;  
假如你曾在我生命中出现过,感谢你听过我说话;  
假如我们素不相识,很高兴你能看到我说话。      
第一次生起写这玩意的念头,是在零一年,在从北京回到武汉的半年里,整个人苦闷着,恨不能拿笔把那段生活写完。也真动了笔,敲打在电脑里,但连那“京城八月”都还没写完,电脑故障,硬盘失灵,系统重装之后一切烟消云散。那刚勾勒出又潸然失去的记忆,痛得忍不下心再去捡。  
第二次这念头浮现,是零捌年,说要为奥运献礼,于是想写回忆录,赶在奥运前完成。后来奥运转眼结束一年多了,还只列了个纲。  这是第三次,我想再不写,眼见三十这道槛就迈过了,不想下一个十年再来忆苦思甜,所以决定动。  
如不出意外,这一生会写两段文字。一是这三十年,一是给我未来女儿的信。    
我设想过N种开篇。时间轴,从童年到大学到今天;以喜好为轴,从书,音乐,城市,事业,人;以倒叙,三十而立来看从头。  最后,我选择这样。  
这篇文字最后叫:《我以为》。我同自己N遍地说,我以为,三十而立,立,是种姿态,北,你要有三十的姿态。  
我就是在2010年被热议的,那种第一批奔三的80后。  
我以为,梦想,生于你的思想。  
我以为,生活,在你的选择中。  
我以为,幸福,触手可及。  
我以为,纪念莫小北的三十而立,也献给莫小北三十岁时的新梦想,——“以为”。    
——所以,这确实是一部写给自己,写给身边人的文字。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一)我。莫小北。    1.我叫莫小北。莫小北的莫,莫小北的小,莫小北的北。很多人叫我小北,也有叫北北,我有时会想等我老了时,这小北小北地叫会不会听起来很幼稚。  2.我出生在1980年,以前并不知它意味着什么,后来觉着,这整年整年的,好记,干嘛都是十年一个单位,有好多事,你就会刚好卡在那个时点上。比如,2000年时我正好20岁,2010年时我正好30岁。  3. 我出生在计划生育已开始推行的年代,独女。爸妈还特积极响应国家号召,那年代就是晚婚晚育的代表,老妈三十得我,老爸三十三了。所以,得,现在六十好几的两老人,嘴上虽不说,心里诚心诚意一门心思地想着给姑娘照顾她的姑娘。  4. 我就是超级平凡一女子,写这时都不好意思再写“女生”,三十就跟一道坎似的,你再不能老把自己往里头藏着。但凡人都很信奉咱啥年龄干啥事,因为没干三十岁女人该干的事所以乖乖写篇长的自白书。你们认清我。  5. 有时回味了自己这一路,没有大坎坷大变迁,也没有顿遇贵人身名显赫或助一臂之力,家境普通,家人或多或少有些柴米油盐房子生意亲朋好友这些个事儿,但自己却偏练就一番不省吃俭用泛着小奢侈随心随性的习惯。  6. 关于钱,我很信奉花的多才可能挣的多,虽然一直也没挣多少,但从来不限制自己的花。我经历过不短的借人钱财的时代,深知其中矛盾与艰难,所以借给别人时也不会吝啬。骨子里认为钱不重要,也认为钱可以做很多事,但肯定还有比它更重要的。  7. 更重要的比如说梦想。心怀梦想的人可以比旁人多很多坚定。心怀梦想需要配合上脚踏实地。我喜欢这种。  8. 更重要的比如爱好。你的兴趣所在。青春年少时总说你要是不喜欢,肯定什么也做不好。  9. 更重要的比如爱情。这美好的东西,容我慢慢跟你絮叨。  10. 我有点白开水似的人。其实很矛盾,我很讨厌温吞,不直来直去,但又喜欢娓娓道来不华丽不铺张的。我到了二十七八岁开始,比以前更爱喝白开水,也喜欢水的姿态。力度,温度,柔度,或大或小,或收或放,或汹涌或温润。  11. 很多时候对白开水似的文字,也处于矛盾中。读书时不喜欢三毛,是因为她太白开水,自说自话,慢慢地自己竟也形成白开水文化,说心里的事,说给自己听,很多人听不懂。而有时看到别人的流水帐,又难以抑制地瘪嘴,想这都是些嘛呀。  12. 我常想双子座的人该是得有多累啊。  13. 我其实是个喜好还蛮单调的人,你要问我爱好吧,真的屈指可数。咱那个年代,小时候好像都学过些东西,但都被许之“万精油”。我也学过画画,围棋,电子琴,舞蹈。这些是我现在都梦寐以求的技能,当年咋就都给一声不响地放弃掉了。老爸老妈总说我是没被培养好,潜质都给浪费了,他们的错。  14. 我一直想,以后这些对我家姑娘,我会做到。只要她愿意。  15. 我是个比较文的人,骨子里也喜欢文气的人。所以对文字和细节会很敏感,不由得诸多要求。  16. 我是个内心丰富诸多想法诸多要求而肢体能力简单的人。我觉着这叫内敛,不知道别人认不认。但这也叫木讷,我认。我还一直觉得“宅女”一词相当之合适我。  17. 我有些坚强的喜好,誓死不渝的,我晒出来看看,保证我后面写到正文时一个都不落下:  当老师,写字,麦当劳,百事可乐,戒指,刘德华,莫文蔚,孙燕姿,何炅,书,叠衣服,走路,和爱的人说话。  18. 我讨厌的东西也有,平时不列,怕写不全:  虚伪的人,生姜,厨房和做饭,家里那些电啊水啊修理啊之类的活儿。  19. 我要练习讲故事的能力。因为领导力也包括具备讲故事,和把自己变成故事的能力。我希望三十岁的莫小北,具备领导力。  20. 所以我要给我的白开水润点色,比如甜蜂蜜,比如苦咖啡,比如阿胶补血,比如良药止病,总之,我说的得让人看到沉在水里化在水中浸成水分子的,心。  
  二)梦回阑珊。    。童年无忆。    21.我是个记性不好的孩子,童年的许多事情都记不住。长大后我把这现象归结为两点,一是心智,因为我始终以一种比同阶段人小两至四岁的姿态在生活,似乎在认知上会慢半拍;一是下意识忘却,我只记得我潜意识里认为重要的,其它的,无关紧要的,统统不要。  22.一般人啥时候开始记事,我也搞不清。姑且把这读书前的五年时光,归到童年里。  23.我的记事不算早,可能从小学后才逐渐有了些记忆,于是莫小北的童年,都是道听途说来的。我努力把这些碎片捡起来,拼凑成童年轶事。  24.据说我小时候很聪明。我很相信小时候忒聪明的孩子长大就会变得平常,一定不会很显聪明;这就像小时候很美的孩子长大未必多美而小时奇丑的小朋友长大了长开了可能还至少长个五官端正不偏不倚。这两条我一不小心都占上了。  25.所以大家就都听明白了,用大人们的话说,我小时候很丑。老妈曾经要把我的照片烧了去。姨夫曾说,北北的聪明掩盖了她的丑。我也不知道这两词有没这准确或者说是否真有这样此消彼长的关系,只是现如今的莫小北,早已谈不上聪明,也不算太丑吧。  26.我从出生到三岁多,都是跟着外婆长大的,父母不在身边。他们是知青,下放到武汉之外的另一个城市,——襄樊。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家里的孩子里我跟外婆感情最深,六岁时外婆过世,我像突然明白什么了似的哭得一塌糊涂。  27.那时姨和舅舅还住在外婆家,一家人都带着我。家就在武汉市汉口曾经“最武汉”的王家巷,在十字路口拐角处。我们住在二楼,只是一间很小的十几平米的房子,没有洗手间,简易的厨房和水也在外面。我后来在长大后,不止一次梦里还能出现这样的场景,人从楼上飞奔下来,或是飞跑上去。  28.外婆没什么文化,——严格上说,是不识字。却一门心思地让我吃饱穿暖长大有出息。  29.我不到两岁可以认一百多个字。说是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外婆家的墙上贴着很多印着一个一个汉字的方硬纸片,只要外婆说“鸡”,我的小脑袋就马上转向墙上印着“鸡”字的纸片,用小手一指。再说“天”,马上又转到“天”那边。每次爸妈从襄樊回到武汉,都会让我演练一番。大人说,这小孩子怎么这么聪明,不晓得说话都认得勒多字。  30.据说外婆照顾我的几年,有这样的习惯:一家人吃饭,饭菜都端在桌上了,人都坐下来了,然后都不能动筷子。问我:北北,来,告诉嫁嫁(武汉人称呼外婆的方式)这桌上有几个碟子几个碗几双筷子。我便一个个地数,然后报个数出来。老爸说,小孩的教育,首先是从数字开始的,我就是在外婆这样的悉心照顾下,长大的。谁也说不明白,小学都没读过的一位老人,怎么在照顾外孙女时能想到这样的点点滴滴。  31.还有个故事。莫小北小时候虽然认得很多字,但吐字发音极其不清楚,好像舌头总是卷着夹着说话,声音含糊。这毛病一直到三岁多才彻底好起来。我曾经夹着舌头安慰着为此担心的老妈:妈妈妈妈你莫担心,等我长大了说话就不夹了。直到今天,老妈仍会学起我当年的声音与样子。  32.故事是由姨妈这样转述的:外婆陪着我玩,我大概在说“洗手”的事,于是夹着舌头说,北北“洗”完妈妈“洗”,妈妈“洗”完爸爸“洗”,爸爸“洗”完嫁嫁“洗”。外婆慈爱地搂着我,一遍一遍地纠正,是XI,不是SHI,来,再说一遍。——我的夹舌音,竟整个一把洗说成了死。外婆是很迷信的人,有许多生活中的习惯,于是不断地教我。  33.妈还说有次回家时,看到外婆喂我饭,先放在自己口里嚼了,然后再喂给我。老妈大叫,妈,你怎么能这样喂伢啊几脏啊。外婆没停手,说有什么啊,你小时候还不是我这样喂大的。老妈站在一边无话可说。  34.一至三岁的记忆,全是听家人回顾的。因为我是家里第一个孩子,加上当时姨和舅舅们都刚结婚或单身,莫小北很受宠,总有人陪着玩。像有听说过,二姨一直把我背在肩上,然后,宝宝没了。  35.说日语。据说这个典故很神奇。某日爸妈回外婆家,外婆说,北北好聪明,会说外国话。爸妈惊讶,外婆便喊我过来说给她们听。说,来,问个好。我便说一句。再说,再见怎么说。我便再说一句。又说,来,给爸爸妈妈背首诗。我站得直挺挺地,颇有表情地叽哩呱啦一遍,神情自然,吐字清晰,完全不怯场。爸妈大喜,外婆在一边也颇有得色。没文化的老太婆居然带出个神童。  36.大人怕有错,于是小姨二姨舅舅来家里时,再喊莫小北出来表演。问声好,说“吃饭了吗”,背首唐诗。我张口就来,诗背的和上次一模一样。大人这才信了,相信这孩子真有天份,没人教,就会说日语。  37.一次二次三次,但凡有朋友来,莫小北表演日语就成为保留节目。小孩子台风很好,大人说什么说答什么,有时还兴起了自己表演一番。  38.莫小北就带着这种天份,横行了几个月之久。某次和爸妈一起去一朋友家做客,晚饭过后,几家人又围起来听日本话。在吟完几首唐诗后,一位比老爸略年长的伯伯说,北北,你说的日语,我咋都听不懂呢?这位伯伯在日本生活了十年,刚回到国内。这瞬间,全家人才知道,原来我那日本语,都是自编自导自演的。  39.至此,就彻底结束了我孩提时的语言天才生涯。  40.我吃饭很乖,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折腾,要大人追着赶着喂。吃药时比吃饭还乖,往嘴里一放,喝口水,一咽就下去了。  41.大姑姑的孩子是表姐,比我大两岁,从小喜欢跳舞,我就和她一起扭屁股,像模像样的。那时候叫摇摆舞,没多久又兴起迪斯科,反正精华就是要会扭屁股,摇摆舞手是握成拳头的,迪斯科手掌要尽可能用力张开。我们就会跟着劲爆的舞曲或鼓点,拼命地甩着头,晃着胳膊,扭着屁股。“人来疯”就是这么叫出来的,身边的人越是叫好,越是扭得热闹。  42.前两周休假回家,看到表姐三岁半的小女儿我的小侄女在音乐和众人的喝彩声中,舒缓地挥动着双臂扭动着身子,享受于自己的状态也享受于家人的赞赏。莫小北就像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模样。  43.我还会跳“螃蟹子螃蟹子多又多,一只螃蟹子八只脚……”边唱边横着走。  44.上面提到的表姐,在这么多年里,深深地做着莫小北的表姐。从小时候两人的“见不得离不得”(见面玩一会儿就开始争执一分开就想念),到读书时高两届的一直领导一直照顾,再到都长大成人后的真正姐姐模样。莫小北从内心里,与表姐是很近的,尽管性格经历追求处事都不尽相同,但一直觉得有情感牵引着,尤其在这几年随着年龄的增长,与表姐是更容易交流了。  45.读书前去了趟桂林,印象深刻。因为那一游,才有幸在五岁上了子弟小学。  46.那是五岁的时候,幼儿园大班暑假,老爸学校组织去看山水甲天下的桂林,他和一老师分别带着自己的孩子。那个叔叔也是女儿,后来还是我们小学的同班同学。但那女生在读小学四年级时,因白血病而离开了我们。  47.那时的相片大都是黑白的,以致于长大的我们只能在胶片中寻找记忆。唯一的一张彩色相片,是在七星岩的溶洞里。一个短短的穿裙子小姑娘,在色彩壮丽溶洞中脸色、服装印得几乎模糊。  48.一路玩得很愉快,因为是学校老师,我们就住在名胜象鼻山对面的一所学校临时改用的招待所里。  49.也就是去七星岩那天,我爸把我给整丢了。大人急坏了,一起的老师加上路上新结识的朋友们都在找。正当大家已几近失去信心将要放弃时,我突然出现了!激动地跟大人们讲,我走了多远多远,看到了什么美景,这路在这边,你们跟我一起去吧。  50.后来,一行人就在我的带领下,走到了七星岩。  51.据说,路上遇到的的小学老师、外宾、商人,统统被这小姑娘的懂事、听话、大方所深深吸引。  52.那年五岁,还没到读书年龄,按正规要求上不了小学。结果回到家,有人找到了我爸学校,说你家姑娘上学的事我们已经给办好了。  53.这真叫路遇贵人啊,就是旅途中亲见莫小北的懂事和大方的三位小学老师帮做的好事。  54.于是乎,莫小北就在五岁半那会儿,真正成为一名小学生。  55.老妹昨天说,你从小就是家里的标杆。难道,是从那时起酝酿的?    
  。小小少年。    56.每当人们做时代般的回忆时,总习惯于用年份快速换算自己当时读几年级,然后联想那时的书籍、电视、作家,或者明星。比如,89年出道的小虎队,第一张专辑《青苹果乐园》。又比如林志颖在我们读初二那年,1992年。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红于他离世之后,我们读高二时,1995年。诸如此类。  57.莫小北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时期很好分段,85-90年,小学;90-93年,初中。那时我们愣是给国家省了一年的学习费用。  58.小学好像比较弱智一点,脑海中留下几个片段,支离破碎的,无法连贯。  59.印象中读三年级的莫小北,背个书包,起个大早,自己从家里走到食堂在小区设的小卖部窗口,买切成三角形的鸡蛋糕。特别爱喊叔叔阿姨,走哪里都有人夸说“懂礼貌”。据说我还有这样一手:叔叔,我上学要迟到了,您能让我排在您前面吗?更据说的是,一次一次地干这事,于是厂里认识爸妈的同事就告诉他们你们女儿真懂事,但老妈听出了背后的关键,严厉批评小丫头这一不按时起床的慌慌张张买早点的举动。  60.小一点的时候学自行车,踩着家里二八的黑色大自行车,双手掌把,左脚踩着踏板,右脚滑地几下,然后从三角杆的空处伸过去,踏住右边的踏板,然后时而蹬整圈时而滑半圈。  61.学车的过程总是很有趣。最开始有大人在后面扶着,很紧张地在前面踩然后大喊着“爸爸不要松手”,走着走着觉得还挺稳心想有大人掌着不担心,哪知走了一长段转头一看,大人在很远的地方望着你笑。于是大汗,一声叫,车把一歪,几乎就要掉下来。  62.许多孩子许多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过程。  63.夏天的中午,有些不爱午休的孩子,就相约着出来骑车玩。往往还能找家里混点吃冰棍的零钱。我到现在都能记得,三四个孩子斜蹬着二八自行车,一阵风地飞过,然后停在小区某个路口,花一毛或两毛钱买冰棍或雪糕吃的样子。冰棍总是化得特别快,还没吃完,在太阳公公的热烈下,冰棍水顺着胳膊肘往下滴。  64.莫小北不属于那种很讨老师喜欢的学生,但每一段学习历程中,总能碰上一个很投缘的老师,她很喜欢,也很喜欢她的老师。小学时,就是数学吴老师。  65.具体的故事已记不清了,但印象中吴老师总觉得莫小北是个年龄偏小又很单纯的同学,比较聪明,但还是有点不懂事。  66.有个关于吴老师的故事是。那个阶段的莫小北同学,或多或少有点臭美的德性,有条新红色背带裙很漂亮,愣是要穿,但偏偏天下雨。莫小北同学的母亲拧不过她的苦苦哀求,让她穿上了,但为了御寒,里面加穿了条长裤,然后把裤脚挽起来,遮在裙子里面。莫小北很得瑟地穿去学校。然后去数学老师办公室。吴老师说这么冷你还穿裙子啊,然后莫小北很得意地把裙子撩起来,说,看!吴老师直接给予了批评,表达这并不好看,而且可能会因此而感冒。  67.莫小北啊,从小就是对于自己喜欢的人百般信任,马上回家换掉了裙子,并且多少年内再也不在雨天求得瑟换裙装了。  68.关于老师,就可以引出另外一个莫小北始终耿耿于怀的话题。关于“偏心”二字。  69.骨子里有些很正义的成份,尤其是在少年时代,有些以为的对错。所以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对于老师的偏心,总是敏感且偏执。一旦有被指认为类似行为的老师,会彻底失去莫小北同学的信任、爱戴,甚至起码的尊重。  70.因为是厂子弟学校,老师学生家长其实都很熟悉,某某同学的母亲就和某某同学的父亲在一个组,或一个科室,某某同学的父亲是个什么领导也众人知晓。当然,是在后来,才明白这些,对于学生,都是有影响的。  71.偏心的老师也与此有关。弱弱的印象中,班上有个女生的老爸就是厂长,老妈是幼儿园老师,这女生无论是座位还是班长的职务还是特殊辅导,都格外受器重些。  72.于是当年那个胖胖的班主任女老师,着实没给莫小北留下好印象。  73.或多或少与数学吴老师有关,莫小北对数学还颇有些兴趣。也参与过当年的数学竞赛之类的,就有点像现在的奥数班。当年可能也有个名号吧。  74.印象深刻,飘雪的冬日,考试出来,大得意中,觉得顺得一塌糊涂,分明就看到了奖状在面前闪过。  75.结果一周后出结果,莫小北同学榜上无名。试卷发下来一看,有几道莫名其妙错的题目。再定睛看,原来一拿到试卷,莫小北就来了个对折,就把试卷这边的几个数字,折到了后面,做到后面时又没看到,于是几道题完全错误。  76.捶胸顿足。这就是莫小北持之以恒的粗心。  77.小学时除学习外,有一乐趣是贴画。买许许多多的贴画纸,都是当时的明星们,贴在文具盒上,书上,本子上,还整出单独的贴画本,按电视剧,或按明星,五颜六色地贴着,旁边还写上人名,或饰演谁。  78.四五年级时好像有了些电视剧,于是开始学唱电视剧的主题曲,开始流行歌词本。  79.班上一度女生写字都有点像,横不平竖不直,收笔时非得卷一下不可。  80.总而言之,久久不敢写小学时代,因为真没剩下什么。想起一些人能写出童年时代那个大院或小区的许多故事,甚至拍成电影电视剧,而莫小北就只能零碎地记得几个人名儿,记得些小事。  81.莫小北肯定不是尖子生,但也不算坏学生。平平的没多少特点。  
  三)飘白衣时。    。校园谣。    82.初中,到了省重点中学,因为大家都知道,如果初中不去,中考也是要努力从厂子弟学校考到省重点高中的,这才是通往未来的有效路径之一。  83.初中出了两个让人印象深刻的明星,一是郑智化,一是林志颖。  84.郑智化是以身残志不残的姿态杀入的,那样子沙哑的声音唱着饱含韵味的歌词;林志颖是生得比女生还美的小帅哥,清纯而无邪。  85.印象中一度贴画本全是林志颖而磁带全是郑智化的。  86.莫小北的初中是二班,一个十九岁刚大学毕业的年轻女老师带我们班主任。事实证明,这种安排是有失共允的。至少,在一个省重点中学中,本着对学校对老师对学生对家长负责的态度,这不是最佳方案。  87.二班是个在初一一整年表现不好的班级。从班级纪律,到成绩,到在学校各种活动的表现,到个别出类拔萃的调皮倒蛋鬼。印象中有男生在上课时剪班主任头发,有在水枪里装墨水、风油精往人身上喷,其实他们也就是想显出自己的特色有多与众不同然后逗女生们笑。  88.总觉得女生关于这种生涯写不过男生,因为不知道初衷,也不记得细节,只能说说印象罢了。  89.当过段时间中队长的莫小北,曾经和其他班委一起去教室走廊劝哭得稀里哗啦的年轻班主任。  90.初一初二读书有点辛苦了,每天要过江。早上从江这边出发,先老爸单车送到车站,然后坐公车过江,然后下车后再走到学校,晚上放学再同样的路径回来。中午就在学校午餐,偶尔一周一次或一周两次家里会送个饭,改善一下伙食。  91.当年出现过一次炸桥事故。简单来说,就是大桥上的某辆公车上有人带了炸弹,在桥中间爆炸了,大桥严重阻塞,两边人都不让走。在这天恰好,老妈去车站接我,本来已经快到规定时间了,她以为还早就骑过桥这边,想到学校去接我,而与此同时,我已坐车过了大桥,到了他们平时接我的地方。那时是没有任何除固定电话外的通讯联系方式的。  92.我等了很久很久,等不到家人,只好慢慢地往家的方向走。而老妈骑车骑到了桥中央,突然爆炸了,警察戒严不让人车通行,她大哭着,说我女儿就在对面可能就在车上你让我过去,愣把二八的大自行车从桥上拖了过去,然后在人群中挤着向前,顺着路一直走了下来!到桥口平时等的地方看不到我,一路哭一路往回骑,直到很久,突然看到前面有个人影,她大喊,北北!我回头,于是我们抱在一起,失声痛哭。  93.那天的爆炸事件,的确有人伤亡,还有兄弟学校的学生。而也就在那次,深深地感受到亲情的胶着!  94.老妈后来常说,大难**,必有后福。因为还有另一次,我在奶奶家过新年时,煤气中毒倒在地上,也是老妈从睡梦中突然惊醒大喊北北,北北呢,老爸才从屋外抱起因觉得不适想出门透透气而倒在地上的我。  95.莫小北总是挑老师。初一的数学老师一度不爽,又严重影响了我学习数学的热情,成绩一落千丈。直到初二同时换了班主任和数学老师,这股热情才又被激活。我把这归为“数学劫”,这门让莫小北又爱又恨的学科啊,从初中开始就一直玩这种游戏。  96.初二班主任胡老师倒真是值得一提。这是一位非常敬业且有精神的老班主任兼英语老师。她和她老伴,都是将一生的心血献给了教育事业。  97.她的字体非常工整,写英文也是一笔一划,给莫小北留下深刻印象。  98.她用她的方式,治好了这个班的淘气男生,也重新建立了二班的声名,和成绩。  99.而莫小北应该也不算她很喜欢的学生,好像总有点不务正业,不是那种特别乖执着学习的。  100.我常想,就是那种不清楚的傻,在某个阶段,总以为自己很清楚,所以演出一副成熟模样,这种错位,或者说落差,其实是影响一个孩子真正的成长的。  101.所以说,教育,真是个重要的话题。莫小北此刻也非常相信,亦非常愿意,女性,应当花几年时间,认真陪着自己宝贝的成长。  102.初三时我们就开始住校了,一个年纪的女生住在一起,当时寝室里九个人,除了一个三班的女生,其余都是我们一个班的。  103.女生寝室应当有过一些乐趣和记忆,毕竟莫小北初中时代的最好朋友媛儿,就是那时结交的。那时也有些情窦初开的故事,有熄灯后在宿舍里用停电煲温习功课或做些功课之外的小说,也有小女生间的争执或朋友间的短期反目,有某一天全寝室穿牛仔裤去上课,有一起过生日吹蜡烛许愿。  104.初三下学期生了场病,严重到住院。清晰记得在教室收拾东西时,有班上的男生说她肯定考不上了。而事实上莫小北养了一个多月胖墩墩地回来,中考成绩不还错。  105.于是在分数线以内,莫小北顺利地上了本校高中。    
  。失忆的四中。    莫小北的高中,可记叙的不多,忘的很多。我有问自己这个阶段已经成年,应当有很多记忆才是,为何不记得?后来想,可能,这就是选择性失忆吧,因为觉得不够美好,所以不如相忘。  莫小北一定不属于优秀人才,也不是老师特喜欢那种,因为一直坚持说要自己的STYLE,而偏偏那种STYLE,可能当时很以为是,真正长大后却发现,那怎么会是呢?  我大约是以267分考进高中的,算中上等。不过在初三毕业的那个暑假,在武汉玩疯了,上学后第一次摸底调考便一蹋糊涂,这时才知道,基本上所有考上重点高中的孩子都会在暑假提前预习高一的课本。  所以说从一开始,就首先注定莫小北不是个高中学业优秀的学生。  用十六条名录,把我的高中写完。  1.琼瑶阿姨。初中开始有看书的习惯。高中起崇拜的作家,鲁迅,金庸,琼瑶,路遥。但我正式一本不落地看琼瑶阿姨的书,是在高一上学期。学校外面有家租书的店,一本书一天租金三角。对于文字的喜爱对于诗词意境的向往关于爱情与浪漫的幻想,都来源于此。莫小北从那时起也相信,真正的作家是要那么点天赋的,他(她)的才情是与生俱来的,不然不会有那般的文字功底。后天所能增长的,只是阅历,和新的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者写作的技巧。  2.文理科。那个年代所有的学生都经历过这个选择,文科或理科。老师和家长会分析当时的时局,哪个升学率更高风险更少。即使已是过独木桥了,那也要尽量选个木板宽点的。我们的分科是通过考试和自己填报决定的。未来理科班有九个,文科班一个。所以很明显,文科的那个桥板,就窄多了。当时还有另一说法,四中的理科比较厉害而五中的文科厉害。于是父母也会劝,选理科吧。  为此与父母应该有过争执,但不记得了。  莫小北高一最大的努力,除了认真研读琼瑶阿姨小说苦练文笔之外,就是努力以自己的意愿完成了分科考试。物理35分,化学26分,不算差的语文数学和英语,于是顺利进入文科班。  3.老师劫。当老师是莫小北的梦,老师的言传身教会深深影响到每一位学生的一生。当老师的都应当有这认识和觉悟。  倒是莫小北的高中劫过几位老师。  我是个挑老师的人,而且会因为老师的某理由而影响对这门学科的专注或放弃。  初一时就一度放弃过小学曾强项的数学,幸好初二换了个刚毕业意气风发的数学老师,成绩就一股脑地好了起来。  高一时又碰上一从初中升上来的年级组最差的数学老师,教学能力差,且对学生态度明显不一视同仁。我一度又陷入痛苦中。  具体表现如下:上课决不听她讲课,自己看书,自己做题。不与她正视,不主动回答任何问题。  当时我有一本数学笔记本,每天完成课本的作业和自己找题。印象很深的是,有一次数学考了全班第三,非常好的成绩。然后我在笔记本上满怀深情地写了篇文章,情绪的充分表达,我会努力学好数学,但这一切与李老师毫无关系,她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完全不配当高中的数学老师。  诸如此类的话,在那个橙色封面的笔记本上,整整一页。  我以此来继续激发和保持自己的斗志。  而某日,李老师说,大家交笔记本!  我晕,当时莫名的恼怒又升起来,于是又挥毫一篇大作,直接写给她的信件。言辞之激烈,态度之恶劣,我实在难以回忆起来。但总之,我要表达自己对数学的激情,和因她而带来的强烈失望无奈和自己的奋发图强。  我无法改变时局,但我可以把握自己!  这事的结果,是李老师的痛哭,是当时的政教处主任兼历史老师在操场上课间操之后与我边走边聊,了解我的情况,为什么会这么激烈,告诉我李老师很伤心。我想当时的对话中我应当是依然强硬的。  这事的结果,就是李老师面对我时有些尴尬。李老师后来真的不带我了,因为高二的文科班不由她代,而她好像依然在某个理科班误人子弟。  我劫过的第二个老师是文科班的英语老师,叫罗伶的,当时还是我们一同学的妈。  这个没劫得那么厉害,可能是后来我学会了自己消化一些东西,通过文字表达出来,但文字,却未必要让当事人知道。  我一直很厌恶老师的不公正,不一碗水端平,我觉得这个作为一个灵魂的工程师所最不应当有的举动,——这会给孩子们造成怎样的阴影啊。  但其实,每个人都有好恶的,哪里又能一丁点都不偏不倚刚刚好呢?  这个的教学水平不是那么差,但带襄樊口音的英语,永远的偏心态度,让莫小北很是不耻。她永远偏爱班上那几个机灵的男生,永远毫不遮掩地偏心她的儿子。  莫小北那个阶段,总是一幅意愤填鹰的样子。  于是我又靠自己学英语。  语,数,外,历,政,五门。  历史老师是班主任,我不算好学生,他自然也不太关注我。  英语没戏了,靠自己。  数学和政治老师我都觉得还不错,但也谈不上会特别照顾我的。政治老师相对好一点,不过我不太争气,最后政治考试居然没及格,觉得超级对不起他。  小学时我是个老师缘不差的学生,高中却好好劫了一把。写这段时我特想找回当时的日记和数学笔记,好好回忆那几年的心境。  4.MISS周。  我一直说,周是我的偶像,她决定了我的理想。  其实我是从很小开始想当老师的,也许真是五岁。我说我从五岁到二十岁,只有一个理想,那就是当老师。  但直到碰到周,才让我的理想真正落地,原来,是要当高中语文老师。  周从高二那年开始教我们,班上有些同学,是从初一开始就在她班上了。  周在没买手机之前,偶尔会给我打个电话,主题永远是两个,一是以自身的困苦诲人告知北要注意身体。这句话她从她二十五岁那年同我说,转眼就说了十几年。一是问我的现状,工作,生活,感情。  周在去年添置了手机之后,开始偶尔会发个短信问候,也还是关于身体休息生活的话。  记忆里的MISS周,还是清瘦的架幅塑料框眼镜多数时头发低低地束在脑后时而婉尔的模样,穿衣裤多,有件粉色浅纹的衬衣,有格衬衣,牛仔裤很平实,决不张狂。偶尔会穿连身裙,一袭白色无袖领口有红色配色的裙子印象深刻。  周也驼背,走路有点晃晃的,书拿在手上前后甩。  偶尔晚自习前,周会洗头发,然后披着长发来到教室,走动时,垂顺的发会轻轻地飘动,她大抵也知道,自己这样是美好的,这也是许多我们所欣赏的模样。  周说话时会推眼镜,会说“嗯”,“嗯”,会……  周说很好听的普通话,吐字清晰,算是慢慢的吧,不会抢话,要让你清晰地听见。  那时候我们中喜欢周的人挺多,年少的孩子对年轻的老师,喜欢会多过尊敬。  但你发现没有,尊敬会让你有距离,而喜欢,会使你永远只想贴近。  我单纯地很喜欢周。喜欢了这么多年,喜欢得可能比很多人都更久长。  周是偶像,一举一动,作为老师的每个细节。  周不拖堂,如果有极偶尔的一次,实在课没讲完,一定会向大家解释就这么几分钟,而决不像许多老师那样置铃声于不顾。  周的课讲完,如果还有五分钟下课,那么,在大家安安静静看书的几分钟里,她一定会背过身轻轻擦掉黑板上的板书。  周的字很漂亮,在任何地方。  周尽可能地在她那个年纪里,兼顾为人师表与姐姐、朋友等多重身份,让我们自在。  周对我们的每一本周记都认认真真,不论是文中文尾,只要她想到的,一定会批复。周一直在圆梦,做一名优秀的教师的梦想。  ……  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这句话铭记一辈子。  小北那两年里,下意识学习周很多,希望自己也能让学生那么舒服。那时候没什么不可以告诉周的事,周没任何错事……  有一个词,这么多年了,只想周能适用,散淡。  高二刚开学的语文课,周请同学用三个词来形容自己,当时是用学号来点名的,北是一个。之后周说我也说说我自己吧,三个词,平和,散淡,(还有一个竟突然有点忘了!该打!!!!但你要知,平和这个词,早在94年,我的周就说过。)说散淡这个词不是自己创的,是在哪本古书上就有提及过。  同周朝夕相处时,小北还太嫩,总想如果这些年里,MISS周还能就在近旁,是怎样的幸福!!  有次给校长写投诉信,严厉批判了学校的诸多问题,然后晚自习时给周看,她微笑地,取过,看完,然后又退还给我,只是微笑地,说你交吧。  填报志愿时,周给我回了封长信,是关于对教师这个职业的理解。我把她那封信,翻来覆去地看,一点点读透它。  这些年,与周过成了朋友,心里总有仰视的成份,这一生影响最大的人,周是的。  读高一时93年,见到周是94年八月,到96年七月毕业,只是两年时间,念一辈子。  因为喜欢周,就爱屋及乌地和她家那个王利华很近。我常大呼“王利华”,而从不遵称他王老师。  对MISS周,我不要知道我是不是唯一,我只要知道她一直在,她还安好,她很幸福,就足够了。就像对她的祝福,不用华丽的词藻,只要身体健康,平和心常在,身边人一如既往就好。无论何时,周和王,还是莫小北心中的绝配。  5.老师梦。  老师梦,是莫小北童年时的一重撇。  家住五楼时,常常拖着三楼和四楼的小男生听我讲课,我站在小黑板前,给他们讲数学公式。  放暑假弟妹来家里玩,我们躺在楼顶大平台上数星星,然后一时兴起,就翻出历史课本给他们讲,元谋人,蓝田人。  老爸是老师,其实这是偶童年的第一盏灯。  莫小北一直觉得老师很伟岸,传教,授业,解惑也。除了教书,还得育人;除了育人,真正好的老师,还与学生是朋友,是知音,让学生兼有敬与爱。  一个人生命中是不断需要指路人的。老师就扮演这样的角色。  我从五岁开始,到二十岁,只有一个理想,就是当老师。  在高中时代,我会幻想真正成为老师时的种种。连着每日见到的周,这样并非只是默默地准备着。  甚至读了大学,明知这样的梦想已经逝去了,莫小北又想过去乡村支教,以期能遂一心愿。  6.《校园先锋》。  提到老师梦,就不免要聊《校园先锋》这部剧。是一部内地拍的讲年轻的语文教师从教高中和与她的一群学生发生故事的连续剧。片中塑造了一名有理想有见地有策略有爱心的年轻教师形象。  莫小北喜欢剧中的“南方”,就像喜欢MISS周一样,同样视她为偶像。  学习她说话的方式,理解她训人的态度。一遍一遍地看这部片子,也说:未来我就要这样。  7.周记。  周让我们写周记,这算是奠定了我坚持笔耕的基础。  我的正式日记是高一那年开始写的,初中那些似乎都随着中考的结束而烟消云散。截止到02年来深,一共二十多本。  日记——周记——年记。这算是成为定式。  周记的要求,最早是一周三篇,后来变成一篇。每次都会评分,10分为满分,一学期满达到多少分方可算合格。  周记大多不限标题及内容,自己发挥。周会在每篇周记中间和结尾处用红字细心点评,跟你有所呼应。  她的字非常正整,与我们或随意或潦草的字体形成鲜明对比。  莫小北很喜欢写周记,喜欢码字时那种自我陶醉的过程。每周都把这当个重要项目完成,每周都期盼着周的批复能尽早下来,与她再做文字上的交流。有时一周会写完好几篇,早早地积满了分,却依然坚持写,直到学期结束。  那时我们还会交换周记本看,看同学的心声,看周给其他人的批复。每次发周记本时,教学里都洋溢着一片欢声笑语。  莫小北后来把周的批复单独用一个本子摘录下来,反复地读,自读自笑。  高中三年,学业的事能记忆的不多,但对于周记,却历历在目。  8.最爱——书与磁带。  高中三年,莫小北的最爱是书与磁带。  所有的零花钱,饭钱,都用来买这些了。  省医院对面开了家新华书店,于是常常趁中午的时间溜去看。坐或站在里面翻新到的书籍,感受与你一样在书籍中寻找快乐的人们的心灵,然后买了几本割舍不下的。  我的不午休,就是从高中时代练成的。  高中时我的书籍基本是名著,语文课本学到什么,有注释摘自某国某位作家某本小说;或老师推荐到这位作家的其他作品,便马上买来看。  那时我很爱包书,极其爱惜的那种。每周末回家,都会拿出挂历纸,剪刀和透明胶,把新买的书包装起来,保护好封面。那时那种蜡光的挂历纸,我竟都能包得不偏不倚。由此可见,莫小北但凡对于爱物,还是有些心灵手巧的。  高中毕业后,整理全部的书。分类、排序、编号,单独整个本儿记录一下书名及购买日期。  新华书店马路对面,有家叫“幸运星”的礼品店,那时这种店还不多,成为我们为同学选购生日礼品时的爱所。店里还卖些磁带,都是正版的,7.8元一盘,后来在我们毕业时,涨到10块。  我那时候最喜欢刘德华、周慧敏,他们的新专辑每张都有,也买BEYOND,还有一些经典的合辑。  磁带也跟书一样,一买回家,就用装袜子的透明塑胶袋给包起来。先把磁带纸插进来,一边靠齐,然后将塑胶袋沿着磁带纸边叠出印来,然后用裁纸刀裁去多余的部分,再用透明胶条封边,最后要保证磁带纸在袋里有活动和折叠的空间,再将其卡进磁带盒中,——大功告成。  每当这时,都有满满的成就感与自豪感。——这都是我的宝贝。  高中时的生活费,一周只有15元,直到毕业前的几周,才涨到25元。这其中要包括吃饭、往返路费。可想而知,当年的书与磁带,真是从莫小北牙缝中省出来的钱哪,也难怪这么些年都是贫血状态。  9.鸡呆鸭笨。  这个故事貌似短暂。就是我们好了一小阵子的几个朋友,分别叫破鸡毛、小呆、破鸭毛,和笨笨。我们应该是从座位前后排熟识起来,再到后来情感的演变而归于陌生。  具体情节记不清了,和这些朋友,也之后的岁月中,也淡淡断了联系。  只是因为叫过小呆,所以后来出游认识呆呆时,倍感亲切。  10.怪女孩。  在高中结束之后,莫小北骨子里总试图将那段生活记忆给抹去,因为并不觉得美好。  在其中时,以为自己得心应手;而出来后,却发觉无甚怀念,而关键是,自己以幼稚的年龄和行径,总试图塑造特立独行的形象,当时以为特是自己无尚风采,而后却觉得幼稚,可笑。  莫小北属于那种不太自信的人,走路会低着头,略略向左歪着。碰到对面来人,会说声“你好”,算是打招呼,然后匆匆走过。这种不自信,大抵来源于无论容貌还是学业,都算不得姣姣者。所以在自己的小圈子小视野小思维里,自得其乐。  每天有自己固定的散步时间,在晚自习前十分钟,当教室里黑压压坐满人时,我会看着手表的时间缓缓从前门出去,在教学慢慢地散着步,哼着小曲,想着自己那点心事,然后从后门进来。雷打不动,甭管有多紧张的学业或者老师的新任务和作业。  每周有自己固定的休息时间,可能时间会更长些,用来在校园里转,听音乐,唱歌。  如前所述,对老师、对学校、对业态,有些看不惯的抵触。然后有朋友给个名字,叫怪女孩。我试试用武汉话读,有点犯恶,还是说普通话比较好。  这同学在去年给莫小北QQ留好友印象,说自由、散淡。而身边的同事说,这词不对,你不够自由、散淡。  诚然,十几年了,世界改变了多少,我们改变了多少。  还有件事印象深刻。高一时晚自习,结束前十分钟,我按自己的计划,把教科书统统装好,拿出本金庸大侠的书摊在桌上,饶有兴致地读,这是我的自由时间。而正在此刻,班主任不知怎的就从后门悄无声息地走着走着走过我们座位旁边,他的小眼镜框直盯着我的书……而我,愣是没收!  这些历史过往有些无趣,记不清了。我想只有哪天,重读日记本时,方才能回味起莫小北曾经的自由与散淡吧。  11.友。  易是高中时代相当好一朋友。我们好像从书信开始,几页几页的信纸,每次都有说不完的话。  就通过这方式,把对方了解了个透。  易也喜欢书和磁带,而且印象中买得很剧烈。  喜欢郭富城,这个始终令我们不屑且每提起必争的人。  高三最后几个月,他一旦买了书就往我家放,说是现在拿回家会让家里人骂,先存在我那儿高考结束了再去拿。  易唱歌很好,高中时已初见端倪。在我来深之后,有次回汉去KTV,听他嚎了几首,才知道原来这叫唱歌。  高中时学到舞台剧,MISS周喜欢让我们分组来演,以深刻理解时局,以及人物的情感。有次我们演《雷雨》,几个小组各演一幕,全班同学都可报名竞选再加一幕,在教室里热闹非凡。  这也是莫小北很喜欢的一部戏。  记得易演了鲁大海,那演法,那声音,都相当不错。  貌似这童鞋普通话也相当不普通。  易与莫小北这友谊,中间有些小插曲,甚至演绎到类似不好好做朋友的状态,但最终还是莫小北Q群分类中“最好”这一类的人。  记得高考第一天结束,居然下雨,我们顺路回家,一路拦不到车,就这么沿着长江二桥走了回去。  大学几年,定期去华工,跟易混饭吃以及闲扯,就像是固定的插曲。  莫小北来深之后,易在某年Q上碰到时聊天,说你真的是影响了我的人生。  我们习惯于每年在生日时彼此电话问候,而不是简单的短信。莫小北生日后十七天,就是易的生日。而终于在09年,给易打电话祝福生日时,电话刚接通他便大叫,哎呀,我忘了你生日了之前还记得的。  莫小北大笑没事没事,你已经记得这么多年了。  非常祝福易,因为你已有了更重要的记忆。  而直到现在,你仍是我但凡回武汉,都非见不可的朋友。  12.为了忘却的“初恋”。  这篇是后来加上的。  莫小北忘了高中时代,还有类似的剧情。直到张同学今年夏天不辞辛劳跑到深来叙叙旧,而事过境迁,发现也真就是叙叙旧罢了。  这故事十四年未讲过了,身边没有朋友知道。连莫小北自己,在久而久之的忘却下,也不以为然,只觉得是高中生涯中的一位同学,并不知道,有过怎样的故事,或者说,这算不算初恋。  许多人描述过初恋的美好,那往往是你最青涩而纯真的情意,是最单纯而美好的想像。我从来不曾讲过初恋,也不知道,怎么样算。  原来大概是这样。  我们有两本厚厚的属于我们的日记本,上面写满了文字。而在要开始备考的高三,停写了日记。但其实真正文字交流的时间,也只有几个月而已。  我们会学对方的字体签对方的名,但我唤起的记忆中,是一直在练的“张”字。  我说我以前每天晚自习前都会去散步,张说我当然知道,因为我陪你一起的啊。  于是我能想起散步的操场,坐着说话的体育馆一角的楼梯。  张还说起河一旁的公园。我才想起。的确,当时每周的某个中午,好像我们几个会去玩。  于是我大概还想起,关于“撑伞”一词,关于淋雨。  我们大概会以文字来暗喻一段情意。  我记起来的:你的手很小,让我有种欲将它放进胸前口袋的冲动。  张不断拍我的脑袋,说头还是这么大,但是人瘦了。说就喜欢拍你的脑袋。  我大概地记起,某次在操场上,突然想挽着张,于是就不顾一切地挽了。  张说几个老师都找他聊过,说关于我们的关系,但他说,这是我们的事情,我们自己能处理得好。  张说,YESTERDAY
MORE,是你推荐给我的。  张说,我问,“我可以牵你的手吗?”于是我们牵起手。  我问,我那时在情感上是不是会很依赖你。张说,我们互相依赖,互相影响。  你和易关系挺好,然后易也很喜欢你,所以有时我会觉得嫉妒。张说。    唯一不同的,是张说,记忆中,没有你想当老师的愿望,只是记得,你很想读中文,想开书店。    后来我们从毕业后,就没有再联系。  我已经不能清晰地记得,理由,但能记得关于日记本的终结。  有人说,原因是当时觉得自己承载不了。或者说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重。    重听重想这段故事时,有人问,你有没有哭。没有。没有眼泪,只有很奇怪很奇妙的感受,只是一遍遍温习听来的故事,只是一点点拼凑组合内心的点滴,只能想,原来,也是有过这样经历的小北。我怎么竟都忘了。  晚上我问我们有没有拥抱过?张说,没有。  白开水的莫小北,白开水的情感经历。    在张所描述的年轻的莫小北的形象中,比较印象深刻的是这样的内容:骨子里很鄙视那些努力学习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认为我不是不能学好只是我不想努力,认为不应该这样去努力,如果我努力肯定会更好。  我说按此逻辑,高考的535对我应当是不小的打击。因为中文,因为理想,因为学校。  张说应该是吧。  我努力重新构想原来自己的形象,构想那种思维模式和近乎固执的坚持。  张说那时你在男生中的评价是很高的。  我也构想所谓的我性格中的“自来熟”。我很容易有朋友,真诚得容易接近许多人。而我也反思,竟然我如此好的一个、两个,三个朋友,却在这样漫长的岁月里渐渐失了联系。  我也思考所谓的“选择性失忆”,把记忆的放大,把漠视的缩小,把以为无干的让它无关的。  青葱岁月,我是不是拿可能美好的未来,和那时当下的自己较了个劲儿?我是不是犯了年轻时往往都认为自己是对的的毛病?我是不是真的过于固执地认为别人的评价不重要唯有自己的坚持才重要?  而诚然,有时人的生命,就是在瞬间,被改变掉的。你并不知道哪站是对的,最适合,却有可能,在某站就下了车。    而印象中,莫小北对于一些东西很苛求,比如文字,比如精神交流,比如书籍,比如牵手的意义。  这些大抵是在飘白衣的年代所形成的印迹。  不追缘由,以为是自然,只知重要,不知由何而来。  就像说,撑伞,或是淋雨。    八月份回汉,重新拿出当年的日记和书信,好好感怀了一把。  高中时会因为好朋友之间的亲近或疏离而郁郁寡欢,埋头写一堆生气和发泄的日记。也会因为一些小细节或小冲动而与朋友互诉,分享那种小快乐和欣喜。  读了点当年的文字,觉得真是文采。  这文采,比起追究当年是纯友谊,还是初尝感情,重要太多了。    13.小纸条。  那是个纸条满天飞的年代,不知为什么,上课时,总有传不完的纸条,每堂课,每一天。  因为那时候班上座位分成四大小组,两周一次轮换,所以纸条传递的路线和传递人也会定期变化。  我们总是得在纸条外面写上,请传某某某,谢谢!有时心情好还加一笑脸。有时女生传的纸条得还叠个漂亮图案什么的。  可惜,传的内容,也统统记不住了。容我回去翻日记,再来填充。  14.小说  那时班上很流行写小说。文科班的学生,谁都能写点儿!  尤其是当看了MISS周的小说后,兴起了一顿热劲儿。易更是信誓旦旦地勾勒起他心目中的高中时代。  莫小北倒真是觉着,班上那些个才子才女们。  15.苦读?  苦读,——是每个莘莘学子都不陌生的字眼。  而莫小北,似乎不在其列。  因为有书和磁带,我的生活中一直有音乐和文字相伴。每周末回家,总会放开录音机听新磁带,声音放很大,觉得不这样似乎读不进去书。  直到高考前最后三月,我才狠下决定,把录音机和磁带收了起来,开始恶补一直不算喜欢的历史。  相对很多同学而言,我的高中不算太苦,我没有把自己学得太苦。而从一些结果的检验来看,苦是值得的,因为会有所得,而不苦也是值得的,因为尊从于心。  这个没什么可悔的。  而同在学校里,那种六点起床,早午晚三餐一吃完饭即到教室自习,晚上直到铁门上锁才回宿舍,停电堡继续学习的经历,每个人的一生,也只会有一次。  16.挫败的高考。  莫小北的高中,以挫败的高考结束,它算是生命中的一次转折。如果,我上了梦以求的学校,学了中文,坚持做了老师,一切也许会不同。  而挫败的高考,是以考完后紧张的放松,和拿到结果后一次一次再一次的失声痛苦作为完结的。  周给我电话,告诉我成绩已出来了,但电话里没有说分。于是便已有不好的预感。  妈妈陪着去了学校,535.5分,很差的分数。  这意味着,——与理想失之交臂。  暑假坐在家里,听到电视里宋祖英唱《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失声痛苦。  在这之后的N久,一直到我的大学,每逢提到当老师,都会流眼泪,哭得碎得。  因为这是,——梦碎。    
  四)。永远的电会9601。    请允许我用这个标题来书写我们共度的大学时代,因为这即是5460上我们的班级名,也是莫小北Q群的名字。  1.悲伤的开始。  莫小北的大学时代,是从悲伤开始的。从第一天入学报到时,即挂着满脸颊的眼泪,看着这个小旧和残破的一眼从前门看得到后门的学校,想我的梦我的梦我的梦。  迎新时,04届的师兄师姐们摆好桌椅举着旗子,欢迎这些傻乎乎新来的学弟学妹们。  一度因为年纪小,被盯上了,代表系里各个组织的师兄师姐们都号召入会。不过后来,我们还是都以当好电会9601的情务员为傲。  2.熟悉,只要一瞬间。  人与人的相识相知,靠的是气场,那股气味相投。  就像说,熟悉,只要一瞬间。  各种或深或浅的朋友的情份,就在走入教室的一瞬间,各自沉淀。  3.军训。  许多人都对军训记忆犹新。  我们的年轻教官叫王宏伟,长得有几分像TVB的演员王喜。我们后来也觉得他和京城的朋友老张有点神似。他在一个月的军训结束后,还一度保持与班上不少同学的信件往来,跟老朋友一样。  烈日下曝晒,站军姿,练一个个枯燥的动作。  教官会在每天的训练结束后表扬几排几号,态度认真或动作标准。  军训留给我们的,除了迎新晚会,站军姿的模糊印象,再就是未经过任何保养和处理,黝黑得无法释然的皮肤。  尤其记得,之后有新同学报到,全班女生哗然惊讶并强烈羡慕于她的白嫩且未被烈日摧残的肌肤。  4.襄樊游。  大一的国庆,是国家实行国庆黄金周的第一年,正巧赶上中秋节在此期间,我们便在如此令人记忆深刻的军训结束后借十一去襄樊度假。  武汉至襄樊,火车座票,26元,往返52元。  我们住在简易招待所,在厂电影院看了一场关于雷锋的电影,去了趟有名的古隆中,观赏了莫小北的母校——省重点中学,吃了莫小北一度爱吃的六角钱的浅黄色奶油冰棍。  在行走中,建立并奠定着我们的友谊。  毕业后回味,我们的大学,竟只去过襄樊旅游,不免感叹。  5.贯穿大学时代的滚轴。  滚轴,是许多人关于大学时代的强烈记忆。  常常就一群男生女生杀往冰场,然后在场子里玩各种姿势。记得在场子里白色的衣服在黑暗场地的灯光照耀下,会特别晃眼。一直很喜欢在场地里被拖着不太费气力却飘起来的感觉。  6.大亨录像厅,和洪山大剧院,就像滚轴一样,留下抹不去的记忆。  大二之后,开始会三两相约着去看录像。寝室里总是能收到一周录像的传单。古惑仔,陈浩南和山鸡,郑伊健和陈小春,就是这样一下子帅到心里的。  记得看一下午才两元钱,我们会再买点小吃和水带进去,从一点一直坐到六点多。  《泰坦尼克号》或叫作《铁达尼号》,是一度的经典,全已完全不能记得是怎样去看的,和谁。  莫小北在某晚独自看过一次通宵,五元钱。放了五部片子,大概在第四部时,实在忍不住地睡着了。有这样几部:胭脂扣,阿郎故事,阿飞正传。  无论是看到梅艳芳最后找到临阵逃脱的张国荣却终于没有上前相认,还是看周润发驾车出事时张艾嘉带着小儿子撕心裂肺哭喊着奔向他而响起罗大佑的《你的样子》,都无法控制地嚎啕大哭。  另一部片子是《情书》。  以前写文章时讲过这部,藤井树。    洪山大剧院,此时早已拆作它用。而当年,里面曾有许多游戏机,而外面会有一两个小摊贩,除了卖雪糕和水,还弄点烤年糕之类,很好味道。  我们似乎是在大二或大三时,开始在剧院里面玩游戏机,一元钱几个币,男生会玩飞机,我一般玩泡泡龙。  7.江汉路宝成路夜市,是常逛的地段之一。  从学校坐703路公车,街道口到循礼门。  有时是购物,有时就是逛逛,几个人张罗着,一个多小时车程,就杀去了汉口,然后吃的用的玩的满满地拎一堆回来。  8.书,仍陪伴着莫小北的大学时代。  除了各类新华书店外,学校后门不远的一家集成旧书社,也是淘宝的好去处。在这里,搜罗到许多喜欢却难以找寻的书。  高中时代积攒的书籍,被整箱整箱地搬到了学校宿舍。许多同学都会从莫小北这里借走书去看。莫小北享受于书的世界,也享受于这种分享书的满足感。  9.没命的书信。  书信,是大学时代最喜欢的交流方式。  结束高中的苦读,文字,成为无法近距离联系的我们的首选。  当年的好友分布在各地各校,除了偶尔的聚会外,书信书写着我们日常的信息,也令对于彼此永保亲切与神秘而不陌生。  日记本上,常用“正”字记录着给各位朋友的书信。正字的多少、名字的频繁,足以见证情份。  10.对一次校运动会印象深刻,我们在白布上画很大的企鹅图案作为班标,先素描,再涂色,然后男生像旗帜一样举着在学校操场上跑。旗帜铺张开来,可以遮住几十人。  玮在这次聚会时问,我们太厉害了,是怎么画出这个来的?  11.党员。  这两个字,似乎离整个段落,远远的,八杆子打不着似的。  而我们不少人其实都参加过预备党员培训。最终没能加入组织,多半是因为成绩达不到党员标准。  由此可见,我们这群人中思想和成绩均最为优秀的,一一是也。  12.小香港。  “小香港”就坐落在两所学校的后面,离我们只有不到半小时的车程,是一条左右两边错落着许多卡拉OK的街道。那房子基本都是居民自己的门面房,改成简单的大小包房,曾经是我们嗨歌的重点场所之一。而因为我们中的一小撮人早一步有了创业意识,它便更显得与我们紧密相联。  我们的记忆,是一度总被邀请去开业捧场,或就为了捧场而捧场。因为开了三个店,而且一个店还在同学间转手一次,于是我们就捧了四次场。  男生的记忆,还有关于通宵地放碟白天上课睡觉,以及在门口打台球之类。  总记得小青说,我就是记不住哪首歌在哪张碟上,每次都手忙脚乱的。  据男生们说,这校园时代的创业,都是以钱财的损失而告终的。而不可否认的,这创业的初衷,和一并起早摸黑的情感。  13.一群我们。  我们在毕业后的很长时间里,认为我们是适合过群居生活的一群。  因为三年来我们一直玩闹在一起,干什么都是一小撮,却没有人玩许多人在大学时代会玩的谈恋爱的游戏。  毕业之后,我们的思念与相聚,也特别的多。    我们吃饭时总举杯,杯与杯相碰时嘴里发出写不出字符的声音,由小至大,由远及近,升至高点时爆发。  我们吃饭时总点一瓶百事一瓶雪碧,因为一半人喜欢喝百事一半人喜欢雪碧。  我们常常从武昌杀到汉口去玩,逛夜市,江汉路,也会去司门口。  我们的电话本里都存有彼此家里电话,有时只是过个周末,都忍不住要打。  我们写日记,或画画,写纸条,然后尤其喜欢在别人的本子上写写划划,有些莫名其妙的文字,至今看不懂,却记得那个场景,某个表情。  我们借每个人的生日相聚,都是值得大过一番的节日。这个日子,充斥着礼物、欢声笑语、聚餐,和个别人的酩酊大醉。就在这几年里,记得了每个好友的生日,有时一到某个阶段,碰到一群人排着队过生日,就深感财力不支。  我们偶尔会挤在一张床上,说着心事,扯着些有的没的的玩笑,然后沉沉睡去。  
我们都有各自眼中的对方,和对方心中的自己。  14.“307+小方”。  在“一群我们”之后,书写这一段。  每次聚会,都会聊到这个话题。  这群男生都在307寝室,小方住在另一间,于是他们玩得过份玩出了问题,班主任刘老师会在晚点名时说,307+小方,出来!  有一次玩得过份,就是在寝室里打麻将,还拿其它同学的床单当桌布,还把人床单给烧了!结果被那同学给告了。  周日我们一群人正聚在敏家包饺子庆生,就呼地听说了这一恶性事件,并忐忑地等待着晚点名。  在毕业后十一年聚会时,男生们说,去看看刘老师,麻将他还没还我们哩!  15.那些朦胧的情感,那些纯洁的我们。  我们都在这几年里说,宝贵的大学没有恋爱,真是遗憾。  我们也都在心里庆幸,短暂的大学没有恋爱,才能拥有你们。    而,  玮在大一初期,就收到过男生的玫瑰和信,邀约看电影。  小青这么久了,内心仍有想像与爱慕的红旗子,迎风招展。  小方看似无谓,毕竟也有过欣赏的角度。  邱在我们之外,尝试过美好。  马毕业聚餐时居然在脸颊留下一吻,虽借酒劲,也惊煞了旁人。  与京横行十一年,辗转交错,成了能牵动心灵的友。    所以我说,  感谢,  那些朦胧的情感,那些纯洁的我们。  所以,  当我们在京城漂着,  总有这样那样的惦念;  当我们在各地散着,  总有这次那次的重聚;  当我们在某时碰上,  总有这边那边的不舍。  所以,  直至此时,每当相聚过后,都感叹,走着走着,还是我们,剩下我们。    16.许多人都无法忘记毕业聚餐。  我们还没开局,便哭得稀里哗啦。  菜摆着,只顾了饮酒,只记得合影,只能抱头痛哭。  我们在天街食府享用分别大餐,就如同我们刚入校时。  而一是聚,一是别。    毕业之后很久,都像不能从现状中醒来。常常坐在办公室座位上,看着毕业照,放声哭,然后跟一一通话。  毕业之后很久,还是会写信,总说一些有的没的,怕你们不懂,又觉得自己其实也不懂。  毕业之后很久,总喜欢一次一次约着同学们聚,没说几句话没吃上几口饭,眼泪就又来了。  毕业之后很久,都记得我们毕业后的一次大聚会,来了不少同学,主题叫《我还想对你说》。    17.莫小北在三十岁这年,发觉我比自己想像中的,更加眷恋你们。  怀念与你们走过的日子,  怀念我们间都已记不住的谈话,  怀念那时的我们。    感谢小青,目标清晰而坚定的你。你自然是我们这群中最有眼光规划和实干性的。无论是在京城,还是去了深圳,总有你的支持,有你带来的资讯与感悟,有很多时候牵动内心深处的鼓励,有你关键时的一臂之力。从你身上,我是受益的。  感谢小方,总觉得与大学时代变化许多但讲起话来又惊叹还是曾经那个的你。老妈总是能猜到我与你的电话,因那股由心而生的放松和调侃。我内心总希望每个人都一如从前,而又分明了解这岁月匆匆的道理。你的成熟,令我看到责任,和不该停止的奋斗。  感谢夏,在深的日子,觉得亲的是你们一家人而非简单你一个。你早已是个成熟的男人称职的父亲。你说,让你在深待了这么久又孤独地回汉是我们的不对,我们没有关心到你的生活。其实,不是这样的,回家,我心甘情愿。而在很长时间里,忽于与你们的相聚,才是我的失职。  感谢邱,经过与我们熟悉,到疏远又再走近的过程,我发现,你仍是莫小北心底觉得最踏实的一个朋友。你是让人觉得安稳与放心的人,要记得,我们曾一同经历那高中的苦读,爱过同一位老师,一同度过永生难忘的大学时代。  感谢京,我最好的朋友。你弟说,发现你俩名字加起来,就是北京。还有什么,比曾经一同经历一起分担,更重要的呢?你是个真实坦荡的令人数优点愿意与你接触的人,也是内心柔软碎情的人。而就这么巧,莫小北小说女主人公和你家美女同名。    几位美女,容我在另一篇章中细细道来。  18.96-99,千禧年之前的三个三百六十五天。  莫小北的大学生涯,没有期盼的大学没有优异的学业没有创业的尝试没有懵懂的恋情,没有许多大学一所享有的一切,我所拥有的,就只有你们。  19.以我毕业两年后,奔赴深圳的火车上写的一篇文字,作为大学生活的结。名字叫《天天天蓝》。那一次,我带着要告别和重新开始的心情,回顾了我的那一帮班友们,用几行字,写每一个人。  “在5460的板上看到小青写的东西,似有若无的精致,令人有些心头发酸,说看到一些影子在飘。小青回信说有什么好酸的,变态的,看是不是有你在飞啊飞。     而我依然想我是看到了许多我所熟悉的。     坐在奔赴那个南方小城的车上,为证实我们是年轻的充沛的拥有活力的,我们选择着挺直了腰杆直面一整夜的沁凉和漫长。     不知为什么,心中会被一种幸福的情愫充斥和涨满着。就像长跑的人接近终点时心中升起的希望,或者是黑夜中的火炬燃亮前方的长路。     有一段时间感受不到这种幸福了。从持续的紧张中戛然而止地放松下来,人有难以适应的空洞与困顿。     想想毕业后总也在迭荡起伏着,总难站稳脚跟对天对地对自己说我想要什么想努力将什么梦想成真。所以总在漂泊着,不定着游移在空气里。有人总结说你要感觉,不要现实的生活。     就算是吧。     而扪心自问,能持之以恒地活得振奋是因为我们有梦,因为从未止步不前因为自恃坚强独立到没有一副肩膀一双手依然直面自己撑起一片天。     这两日便平静着。为新的“江湖”而平静为决定得并不搪突或仓促而平静,为渐会湛蓝的天而平静。     于是也想记录,只是可能会拙劣,可能会平淡,可能会不及小青的变态,但是正如所说的,我思,故我在。                         我们共同居住过的这个城市(武汉)永无法在我笔下生花。我一度向往过它,毕竟诞生于此,尤其是当苦读结束后它呈现给我一个崭新而奇妙的世界。而它毕竟只是个凡俗的低劣的虚荣的城市,充斥着一种表面繁荣的张扬,也酝酿着这个城市里许多这样凡俗的张扬的人。     于是我们找着各种理由离开它,在许多机会里,常常离开的时候天也会放晴。     我常想,我们就读的学校就坐落在诸所名校环绕之中,于是我们难能昂首挺胸,于是我们注定会抱憾终生。     而我们的许多记忆也蕴藏于此。                         刘是第一个走进这个世界的人。我一直很感动于他所说的,尽管曾经最无法想像成为教师,但既已投身,便誓用尽全力将它做好。我想他做到了。     他能告诉你他以自己的眼光看透的这个世界和他看到的你,然后你可以怎么去做。当然,你可以鉴别地吸收。     一直孤注一掷地以为,在校园的一隅建立的那样的小屋,一定是温馨而美满的。       玮在那时是能令刘老师深深信任的人,能踏实认真以待每一项具体细致的工作,能平和和处变不惊。     玮其实是忒小女人的一个人,会欣赏帅哥和向往爱情,喜欢美好的事情和要求精致生活。善良令她随和和更加迷人。玮渐渐展现的更多是习惯,因为所以,唯一不变的是美丽。也许去南方小城的快乐会更令人心平气和。      敏的很少言语往往能令人更加记住。其实敏是个能静下心作学问的人,因为不多想所以能专注。谈起足球也能像男生一样慷慨激昂,曾在我日记本上留言,留下“我对中国足球的几点看法”令我直至今日翻起仍耿耿于怀当初怎么就没想到拿去发表以挣稿筹之类。     敏待人很真,是甘愿上刀山下火海那种。我们一度想像她会很幸福,并一直陪着她等待幸福。                         大二那年校运动会,班上费尽周折画企鹅图案的大旗,运动会上就在我们坐的场地上铺天盖地。结束时男生企图举着它就像系里牵着系旗那样在操场上跑,结果被拦了下来。那时我们很愤慨。     后来有张合影,青色的草地,我们的笑靥。     后来有了QQ,我们笑说我们很先见,几个世纪以前就选择了企鹅。                         这帮人的聚会和活动总是特别多,有在学校对面小餐馆的烂醉,有在小香港的通宵达旦,总是记得每次在饭桌上总是一圈人围站着举起酒杯碰撞时嘴里发出的没法拼出的母音,然后大笑,干杯。     一种习惯从九六年的秋天坚持到零一年十一月杜汉平的婚礼。                           北京一如既往地散发着它的无穷魅力。一个大气的城市总能感染滋生其中的人们。     一一就是仍独自在其中打拼着的一个。     一直希望一一能健康幸福地活着,有梦,有事业,有爱情,有自己想要的日子。     有时我们可能过于佯装坚强了,有时我们该说出我们需要什么,有时我们得更加珍爱自己。你说过的,连我们自己都不善待自己,还能要求别人怎样来待我们。不知道有没有人还可以递过一双手去探求你的接纳,或者有没有人决心呵护需要呵护的心灵,而人多的地方,可能会幸福些,因为心会平静。       刘最早说过京不适合北方这座城市,被他固执地推脱掉了。因为他还在那儿耗着,于是结论也没有定数。     京是个聪明的人,善待自己和他人,能努力和力求成功,也有了脚踏实地和孜孜不倦,只是太散淡太自由太缺乏定性,一样不确定做任何一件事和缺乏持续做好的决心,于是有时会半途而废或者失去。     而我们都希望走过了一段困顿的日子,抬起头仰望那片天,会看得到光亮。                         北京的冬季依然苦闷和难熬,卷地的狂风和漫天的黄沙,坚持确是一种难能的状态。而就像有人说过的,人活着应该奋斗,奋斗不成至死,也不会后悔。     也就想想几米的,在我的心中每天开出一朵花。                         依稀记得远离毕业时曾问过“毕业时会不会哭”之类的的问题,那时都不确定,含混地答到“会吧”。     然后日子呼啦啦地流走,忙着工作论文之后,六月就那么悄无声息地来临了。     九九年六月的天气阴晴不定,偶尔的一次太阳出现在毕业餐那天。     那是个周六。     这一天终于来了。     于是真的是眼泪。就像一贯以杂文见长的余杰也会洒出篇《毕业生》,我们没理由不哭。     而即使再重来一次,即使知道我们仍会再走到一起,我想我们还是会流泪的。                           窗外已有星光了。那座南方小城在心头的某一隅闪烁着,近了,近了。     不了解这座城市,但不知怎地,心中对它竟会充满了期盼。     一一曾笑,去那座只认MONEY的城市寻找爱情?     我不知道。     但那里毕竟有朋友,——也许会有事业。                         小青的离开一度显得仓促,我已习惯了他在同一个城市的某个角落发来问候有信有mail。而他毕竟是个坚强的人,是有抱负一度有雄心壮志的。刘对他评价很高。每每提起总说在男生中很不错的。     小青零一年的冬天没有回来。     那年洪山广场修建完工。     大年初一的早上下雨,路边有未化净的雪籽。我们几个在广场体味我们的友情。小方从另一个南方小城回来,不再穿红红的裤子显得比往日沉稳很多。     然后那个新年到来的时候我离开。     之后也一直收到小青的信,孤独地住在那个被称为“家”的屋子里看到相片上小青的神采飞扬。     在我们都稳定地工作时,小青总给人轻松地跳动的感觉。     接下来看到他的网页,满眼的绿很扑面而来的青春的舒服。     小青偶尔说他的感情或者事业或者困顿。信都很短,没找到感觉就戛然而止的苦闷。     执着往往都是成功的一大因素,加之坚韧不拨。总想像他会在事业上飞黄腾达。而后有温暖幸福的家。                         相片上的海盛情而活泼,一帮人在那片土地上耕耘和辛劳。     很乐于加于其中体味同一种甘苦。                                             新年时同学聚会一种说不出的畅快。那种能将不如意烦躁担忧统统搁置的舒坦,可以只是开怀,只是畅饮,只是笑。     喜讯屡屡传来,婚礼,生子,满月。     然后还能想像,我们天南海北地为理想打拼,能拥有美满的爱情,还能团聚。     祝福一切在家和在外的朋友。     天天天蓝。 ”        
  五)2000。贰零芳华。    
千禧年,曾是一热点,多少人在各地的广场倒数,迎接新世纪的到来。这一年,莫小北正式踏入贰零芳华。这一年,也是莫小北求职生涯的完整第一年。  1.谁竟料到,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决定了莫小北的十年之路。  2.大学最后一个学期,准毕业生们开始忙着找工作了。许多用人单位来学校选拔,也有学校和系里推荐之说。  3.莫小北通过了一个民营企业在学校的初选,一阵狂喜之后,被通知和同系同班其他几个同学一起等复试的通知。  4.复试的最后一关是笔试。三年的会计学习,莫小北竟面临了笔试只得23分的惨状。一幅头大的样子出来,感叹这满足的却白混了学业的三年。  5.终于,莫小北还是得以进了这家在当时还算不错的民营服装企业,在武汉市场有一定规模,因赞助过足球事业而在全国都有些不弱的影响力。与每个初涉社会的年轻人一样,莫小北也经历过要注意仪态仪表端茶扫地勤劳为先的阶段。  6.过程是艰难的,经历是宝贵的,回味是无穷的。  7.第一月到手工资264元,这就是99年一武汉民企对大学毕业生的价值认定。三月转正期到了,行政部一老太说对你们这些大学毕业生而言,这样的企业是很好的锻炼机会,所以你的工资先不按原定标准800元,先以600元再执行三月。  8.在前大半年交织着不公正待遇的工作时光里,莫小北却养成了许多好习惯,记录各地天气预报,关注省区地图,运用EXCEL,写初级的信息反馈文字。  9.终于,莫小北的勤力与潜质被一老总给识了。就是职业生涯的第一领路人,李总。  10.于是,报表做得开始有趣起来,文字写得更加带劲了,和客户的电话里,那已经够标准的普通话更有感染力了。  11.李总说,汉派服装企业的物流管理模式,就是莫式物流,就连那些表格,都是你当年建的。  12.莫小北如此认定且努力的工作时光,接近两年。  13.莫小北离开这企业时,是因了北京城的梦想。莫小北离开这企业时,带着对服装行业充实得溢出来的热情。莫小北离开这企业时,有着身边几个企业里可依赖的朋友。  14.我一直认为,人在成长途中,有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很重要;人在入世路上,有个亦师亦友的指路人很重要;人在行走道里,怀揣激情梦想坚毅决心很重要。  15.2000年的莫小北,激情,勤力,认真。  
  六)2001。京城漂。    1.日,到日,是莫小北在京城的全部生活,也是永生难忘的一段。抵过在家的二十年,抵过后来在深圳的八年,抵过未来在这个城或那个城的三十,四十,甚至更多年。  2.追其原因,我想,那就是梦,是最大的理想,是失而未得,是擦身而过,所以历久弥新,所以不忍抹去。  3.我觉着我得从念头开始回忆,才能给你们勾勒出完整的画面。  4.小北是从小从北京城有想像力的人。  5.第一次去京城是初二暑假。老爸带着从武汉到山东的烟台、青岛、威海一路玩过去,在北京逗留最后一站。当时真不能想像,几年后的北会记挂成这样,而那时只有点滴的记忆。  去了八达岭长城,石景山游乐场,住过大佛寺附近六元一张床的旅馆,喝过旅馆门口小餐饮里的燕京,冰镇的,凉到心里……一种怀念,到今天父女俩还常常提起。  6.印象中长城很多人。莫小北穿一套简单的白色短袖短裤套,坐在城墙上,轻皱着眉,作远眺状……  7.然后我们去了清华,在门口老爸愣让我照张相,说,留张纪念,以后就考来这里。我穿着当时很闪耀的一条白底泡泡袖裙身上印着蓝色格子和蝴蝶结的连衣裙,是我们合唱队演出的统一服装,扎着个马尾,带着顶遮阳帽,硬生生驼着个背,不会笑。——那几年好像是特别不会笑的时候,造就了我在很长的岁月里对着镜头都很呆板的印象。我是在N多年后翻看相片时,才读出老爸当年寄予的厚望,原来家长们在不声不响中都是对清华北大充满期冀的。而我还有些是N多N多年后才知道,父亲是恢复高考的第一年自学考上华师的才子,他当年的理想,曾是当科学家的。那当年在清华门口,他该是怎样在表达他的内心和渴望啊。只可惜,我从头再来,也还是会毅然决然地从清华门口溜走。  8.只几天时间,钱花花地往外拿,老爸说这真是首都,太大了,花钱像流水一样……  9.第二次去北京,是两千年五一节之后。我已经工作了,前篇里写过,在武汉雅琪,当时还算在发展中的坐汉派女装二把交椅的企业。那时节假日是没有休息的,如果有一天,我一定先让出来,让有家有口的同事休息,反正我自己,就先值着班。  10.最好的大学同学京要办去新加坡的手续,于是一个念头,决定与他同去北京玩玩。那时我们穷死,坐硬坐去北京,借宿在他哥哥家,在西三旗。据说是晚上一定要坐上班车回家不然就没车回去了,所以我们就很早回家,倒车再倒车。于是我们白天都是匆匆,隆福寺、王府井、故宫、北大清华、圆明园,也因此而错过了北京城的夜晚。那是第一次奠定对西三旗的印象,认为远之又远,孰不知当真正走近了京城,才知道,那只是多么多么近的一个地方哪。  11.我们没有电话,无法联系,于是我就坐在建国门附近的麦当当,等他去大使馆办完手续。我一直酷爱麦当当,后来追忆,应该与这天也有关。那是诺大的北京城,我唯一觉得认识的地方哪。  12.有个记忆不深刻了,就是等了N久突然看到京同学时,是不是有大哭的冲动。终于见到亲人了,不然我丢了可怎么办。有个记忆相当深刻,他要转3万元,手续费是150元,当时我们说,好贵啊,跟车票差不多了,可以吃家好多顿麦当当了。  13.我们办完了正事,重点安排好像就是见网友。2000年,正是QQ在我们那代人中入世的时候,我和京,都有网友可见。遗憾的是,见过的我的两个网友,都失了联系,只有相片为证。于是也不细谈。只是偶尔怀想起,那曾是在聊天室见到聊到甚至可以见面的朋友哪,觉得很感慨,网络曾是这样一点点侵蚀我们的。  14.重点说的是我们共同的一个朋友,后来在生活中被封为他也自诩为“过客”,现在属于过年过节过生日都难得见他一个短信的朋友。而他真的不知道,他对于我们,都曾是那么的重要,一直到现在。我们数着朋友,数着数着,就排到他了。  15.他是以当年月薪5000元吓到我们的让我们觉得他是一伟人。搞通信工程的,当时京同学说他搞的是个啥子,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只觉得有点偏门但听起来不赖。张是甘肃人,见到时是黑瘦的感觉,不洋气,但很亲切。  16.我们共同在故宫混了一趟,建立了初步的网络之外的友情。当时大家都觉得很神奇,网聊着,然后我们就在首都见面了。最后我们在公主坟商场门前的栅栏旁靠着合影,我因此而久久难以忘怀公主坟这个温暖的地儿。  17.我们去王府井大街,我超喜欢西单图书大厦,觉得这就是我对于书和文学的追求实现的地儿。让京给我拍张在默默安静看书的相片,穿一袭黑衣黑裙。京好像说过,还是穿裙子好看。  18.另一个补充是我和京去天安门广场看了升旗。为了这个,我们住在前门大栅栏的一个简易招待所。这是我很奇怪地和男生共处一室,但也由此奠定了我们不容影响的深厚的长达十年亲如家人的友谊。看升旗的时候,天蒙蒙亮,广场已围聚了很多人,我真的落泪了。早晨的广场有几分凉意。  19.那天升旗有奏乐的,据说一个月只有三次,一号、十一号、二十一号,正好给我们赶上了……  20.我在后来很长的时间里,热衷于翻看在京城的相片。那是怎样的一个城市哪,大,宽敞,威严,好听的说话。我真是喜欢自己当时为去京城买的几件衣服,红的,黄的,绿的,黑的,每一件都那么好看,上面都印着大图案,特别符合当时青春而朝阳的心情。  21.这第二次去北京,只呆了四天,却像一头栽进了美梦里,不愿醒来。  22.辗转难眠。  23.我清晰地记得,这一天终于来了,是那年的国庆。  24.在报纸上看到关于北京的消息,天气暴热。一下子醒了,说,我要去北京。我要去北京。我要去北京。  25.于是我自己做了个决定,要去北京了。那叫寻梦。  26.不能清楚记得的是在接下来几个月里我同父母以怎样的方式提起到关于去北京的计划,能清楚记得的是我把这个想法在心里藏了一个多月,终于忍不住告诉了对面的同事,时间定在过了新年。  27.更清晰的一个镜头,就是我在武汉的烈日里,趴在桌上,满怀希望地看着日历牌,数着,数着,圣诞,元旦,新年,还有几个月,还有多少天,就是新年了。部门主管在办公桌对面温柔地看着我。  28.——我沉到那个梦里了。幸福得要死掉。未来是美好的,我从来没有如此相信这句话的存在,这句话的意义。我也因此而相信,期待是如此美好的。到今天也再没有。  29.同家里人说,过了新年就踏上征程。  30.于是有一个多月的时间,度日如年。  31.而那一天终于到了。新年过得很傻气,爱傻笑,一个人发呆。  32.而在它真正到来之前,很多人都没当回事,包括老爸老妈。我在大年初一初二的晚上自己收拾行李,我记得。姨妈和姑姑来给我钱,我也记得。初二的下午,我从网吧出来,走在民权路路口,狂喜得不能自已,忍不住地给老张打电话,也不管人家正在老家过年,告诉他我就要来了。  33.我想过等我空闲一点,我会去找当时的日记,那样不折不扣的记录的心情。我不晓得有多少人经历过类似的,多少人拥有过类似的情节,我用近半年的时间,画了个梦,一直在上面涂抹着,勾勒着,一个二十岁女生对未来、对美好、对人生、对理想的一切想像,与一个城市牵连起来——北京;然后义无反顾地,奔她而去。你记得我前面所写的吗?我的理想。是的,你知道吗?这是我几年后的,又一个理想。  34.很多人不懂,莫小北怎么这么喜欢北京,怎么就不知道在北京城的艰难辛苦。很多人不知道,那叫梦,那是你年轻时唯一看上了珍重的渴望的东西,你怎么会觉得她辛苦呢?  35.初四那天,我从江城绕道襄樊,跟姐姐道别,顺便坐叔叔跑的车北上。  36.那天晚上,在叔叔家的台灯下,我还在写着饱含激情的信,写给谁的就不记得了。  37.诺大的北京城,其实没有可熟悉的人。  38.姐姐说,你去北京怎么能找网友呢?不行,我来联系我同学。于是姐姐为了我,给许久不联系的大学同学电话,说我妹要去北京了,一个女孩子,你能不能帮照顾一下。对方说,有什么好客气的,你妹妹不就是我妹妹。  39.对方说中了。现在,我真的也成了他的妹妹,他成了我姐夫。而这个姐夫大人,是姐姐的初恋男友,是我从大学时就认准的一个。姐姐和他重又和好并最终喜结连李,总归也有我的小小功劳吧。有时候,人与人,真的有缘份在的,甭管隔多远,离多久,该是你的,总还是得绕回来。  40.于是,在那个新年里,我终于坐上了去北京的车。临客,为春运而加开的,但人却很少。空荡荡的车厢,叔叔给我弄了吃的,便和同事在一边打牌。  41.我终于,奔赴我梦想中的城市了。  42.姐夫来接我。  43.北京西站那个大,那个气派。后来我跟一一聊起个笑话,说想家了,就去北京西站看金龙鱼广告。还真是,当年觉得那个广告也超气派的。  44.姐夫把我的行李放在后面,让我坐在后面,他自己坐在前面了。拥堵,印象中的拥堵。  45.在车上听到个词,追尾。姐夫跟司机一直聊,说下雪化冰,今天一直有车追尾。  46.司机的说话真好听,姐夫就一般了,有口音,带的儿话音也不像。但姐夫对我超好的。  47.姐夫把我带到他住的地方,——准确说,是一群人住的地方。紫竹院北洼路曙光花园。这是我的第一个家。  48.姐夫他们几个人合伙做生意的,有他的同学,有合伙的人,有同学的姐姐,同学的女友。这是个嘈杂而热闹的地方。记得到的那晚,就有热腾腾的火锅吃,当时觉着好温暖。  49.家里人多,男生多,于是乱乱的。群居生活,群居着饭,看电视,处理公司的事务。  50.我急着找工作,姐夫不让,一直说你先休息几天,看看玩玩,再想工作的事。但我忍不住。  51.拖着姐夫陪我转商场,双安和当代,看当地的品牌,惊觉怎么和武汉这么不一样哪。双安对面有家麦当当,吃得高兴坏了。一对烤翅吃不完,愣给打包回来。  52.姐夫带我去见老张,那是多么美好的一天。我们约在当代商场门口见。当老张在旋转门出现的瞬间,我激动得快要跳起来,——这是我在北京唯一的亲人和朋友啊。  53.两个月后姐姐来京看我,姐夫告我状,说这丫头见我时极其平淡,见一网友,好像看到救命稻草一样,我心里那个酸哪!他却不知,在老张身上,寄着我对于北京和对于网络的情份。  54.姐夫还带我去紫竹院公园,我们在冰上走,当时觉得好神奇。这是夏天的湖面啊,现在居然可以溜冰!  55.插播一个,某天到姐夫他们公司,马上找到座机用200卡给京同学打国际长途,说我到北京了,真好!回说,自己小心,有事给我电话。人在异处,简单的话都格外贴心,其实,人比北更在异处之外。真感情哪!当时大家吓一跳,觉着那个贵,国际——啊长途。  56.我自己跑去添置家当,行头,找到小商品市场,买床单被套枕头,顺带着还买些觉得色彩亮丽的杯子和碗,——只是因为好看。自打那时,就有着小享受的生活习惯。不会精打细算,不善于理财。  57.石头,是北京城的另一个人物形象代表。这是一度让莫小北同学牵肠挂肚的朋友。我后来觉得,小女生的情感真的很有趣,你说不明白的。你很容易找代表,很感性,很容易自己幻化。  58.去北京前一度跟石头有过接触,曾经还不厌其烦地写书信,他家的电话记得很久。当时觉得人大毕业的特牛,等真来北京时站在人大门口就有种见到石头大人的感觉。当时还说,“网虫”一词是他们给取的,顿时觉得倍儿有学问。又学中文,又自己做网页,神哪。  59.最经典的故事就是关于他的女儿瞧瞧,莫小北一直相信他有个三岁大的女儿,后来待决定买些礼物去京城探望她女儿时,才知瞧瞧竟是他三岁的猫咪。  60.最近上次MSN,竟碰上了。聊两句,还是觉得亲切。有些个人,是怎么也不会变成陌生人的,可能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联,却会一定在内心深处的某一隅。  61.来京城后,我很快开始找工作,直奔我一直想着的“白领”而去。  62.结果我在按地址上写的,离“白领”的保罗大厦很近的地方,问了许多人都说不知方向,连的士司机也不带我去。却在此时,接到了派克兰帝的电话,通知我去上班。  63.于是,我便真的与向往过的“白领”失之交臂了。后来,竟再也没有机会。现在,女装,像是另一个领域。  64.所以,我在北京城的开始很顺利,住宿,工作都是。没有住过简陋的房子,没有想像过地下室,没有因长期找不到工作而无法支持。相反,我很快开始考虑我单独的生活状态。  65.我在离开北京几年后回忆过当时的生活,曾经与姐夫同住的一群人,觉得自己其实是错过了一段有趣的值得记录的群居生活,陌生的北漂,却同处一室,其中还有抱着吉它弹唱的人,还有把自己的歌刻盘送我的人,多有意思。我一个都没认真了解,就匆匆搬到了自己的小家。  66.在搬离曙光花园前有个插曲。从我上班的地方回到这边,如果不倒车,下车后要走长长的路。还是冬日,每晚踏着夜色回家。  曙光花园近旁有条河,北要路过一排高楼一个临时菜市场,通过河上的小桥才能到家。许多小贩在桥头兜售着菜和水果。我常常在路过石桥时回看那几幢楼房,看着盏盏亮起灯光的窗户,闪闪烁烁的,默念,总有一天,自己也会有这样的窗这样的灯火这样的闪烁。我用这鼓励自己,很久。  67.我基本没经历什么面试,有印象的是在兰帝最后一次见女老总兼总设计师,台湾女人最后一个问题大概是你有什么打算?我说,短期内要在北京立住脚,长期看我希望能有自己的服装企业。我当时答得斩钉截铁,发自肺腑,决不是喊口号或说大话,——这么多年过去了,前一个实现不了了,后一个我早已不想实现。  68.我很快就去了派克兰帝上班。二月四号到京,二月十日报到。这是当时在北京数一的童装企业。公司在南三环刘家窑的写字楼。员工手册有一句话印象深刻,要能接受加班。  69.我喜欢我的工作。我喜欢服装,而且对于新鲜事物充满好奇。  70.于是我便开始了我的加班生涯。  71.最开始要去商场实习,首站是北辰。很狭小的店铺,去时就在店里做特卖。梁姐拿着小格衫,跟顾客说,您看您看这小衬衫多漂亮多值啊三十一件,您孩子多大啊?哦,五岁啊,那得有一米一了吧,来给您这件,绿色多漂亮啊,一二零的就能穿了……纯棉的稍有点儿抽……  72.我喜欢听她们说话。骨子里透着点大气,还有傲气}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填写家庭成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