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的特征是什么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作了专门部署,强调指出:“加强网上思想文化阵地建设,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迫切任务。”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对信息化条件下文化发展趋势的准确把握。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决定》精神,认真贯彻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推动互联网在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发展健康向上网络文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党中央高度重视互联网建设和网络文化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瞻远瞩,准确把握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机遇,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重大部署。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经过这些年努力,我们在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方面积累了成功经验,初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管理体制,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同时要看到,网络技术正处于迅猛发展之中,网络文化作为一种全新的文化形态,其巨大社会影响力正日益显现,带来的挑战也日益艰巨复杂。我们要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以更加有力有效的举措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推动网络文化健康有序发展。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迫切需要。互联网日益成为人们精神生活新空间、信息传播新渠道、文化创作新平台。截至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人数已达4.85亿,越来越多的人把网络作为了解信息、浏览新闻、学习知识、休闲娱乐的主要渠道,越来越多的人借助博客、微博客等进行文化创造、参与文化建设。如果不注重引导这个庞大群体的文化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就难以成为社会共识;如果不注重满足他们的精神文化需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目的就不能完全达到;如果不能发挥和引导好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我们就会失去一支非常宝贵的建设力量。目前,我国网上优秀文化产品供给不足、公共文化信息服务不到位的矛盾还较突出,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要求不相适应,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较大差距,繁荣发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网络文化的任务繁重而紧迫。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适应互联网快速发展、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迫切需要。文化发展与科技进步紧密相连。近年来,随着互联网技术快速发展演变,我国互联网也在加快发展转型:信息传播形式由文字为主向音频、视频、图片等多媒体形态延伸,应用领域由信息传播和娱乐消费为主向商务服务领域延伸,服务模式由提供信息服务向提供平台服务延伸,传播手段由传统互联网向移动互联网延伸。这些变化必将深刻影响我国网络文化发展进程。现在,世界各国都把互联网作为提高文化生产传播能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手段和载体,采取各种措施谋求优势地位。我们要密切跟踪网络发展趋势,积极推进技术创新、业务创新、商业模式创新,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提升网络文化传播力,不断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营造良好国际舆论环境。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净化网络文化环境、保护青少年身心健康的迫切需要。我国网民中青少年占大多数,如何使他们具有良好的思想倾向、文化情趣、综合素养,关系到能否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近年来,根据中央要求,我们大力开展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持续开展淫秽色情信息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积极成效。但由于多方面复杂原因,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之风极易反弹,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不文明现象时有反复,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活动不断改头换面,严重扰乱社会秩序、败坏社会风气、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广大群众反映十分强烈。我们必须本着对党负责、对人民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精神,坚持把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作为一项民心工程切实抓紧抓好,为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网络文化环境。
  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确保国家信息安全的迫切需要。互联网在促进社会文化创新发展的同时,加剧了世界范围内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使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多元多样多变的特点更加凸显。随着网络新技术新业务快速发展,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越来越大,互联网日益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平台。一些不愿看到中国发展壮大的势力也利用互联网歪曲事实、恶意炒作,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互联网已经成为正确思想与错误思想交锋的平台,成为健康文化与腐朽文化较量的场所,成为意识形态领域渗透与反渗透的战场。我们必须坚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加大网络建设和管理力度,用先进文化占领网络阵地,确保国家信息安全。
  总之,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事关文化改革发展大局,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我们要认真落实《决定》部署,通过不懈努力,真正把互联网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新阵地、公共文化服务新平台、人们精神文化生活新空间。
  二、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网络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体现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服务人民群众的文化。推进网络文化建设,应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重在建设,立足加快发展,积极开发利用,最大限度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
  (一)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创造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产品,提供优质便捷的网络文化服务,是促进网络文化繁荣兴盛、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实施网络内容建设工程,发挥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国数字图书馆、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等重点项目示范性带动作用,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等的建设,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网络传播。发挥公共文化服务机构作用,利用城乡基层文化设施,加快互联网公共信息服务点建设,构建面向广大群众的网络公共文化服务平台。实施网络文化精品战略,增强网络文化原创能力,鼓励制作适合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兴媒体传播的精品佳作,打造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使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产品占据网上主导地位。加快传统文化产业与网络文化产业的融合,培育扶持一批国有或国有控股、实力雄厚的网络文化企业和企业集群,不断提高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
  (二)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
  网络已成为影响广泛、最具潜力的大众传媒,必须把坚持正确导向摆在突出位置,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唱响网上思想文化主旋律。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精心组织网上正面宣传,高扬主流舆论,唱响奋进凯歌,为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提供强大舆论支持。针对网上各种思想理论观点、各种社会热点、各种文化现象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的特点,积极主动加以引导,形成正面舆论强势。加强对网上各种思潮和模糊认识的引导,深入宣传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加大深层次理论和现实问题的阐释力度,化解思想困惑,辨明前进方向。加强对网上社会热点问题的引导,运用翔实数据和生动事例,阐明政策措施,反映党和政府所做工作,把公众情绪引导到健康理性的轨道上来。加强对突发事件的网上引导,完善快速反应机制,第一时间发布权威信息,推动网下处置和网上引导相结合,用尊重民意的实际行动赢得民心,用改进工作的实际成效凝聚民心。深入研究网络传播的特点和规律,准确把握舆论引导的时机、节奏、力度和重点,善于利用各种网络传播手段,善于运用“网言网语”,在加强信息服务中开展思想教育,在同网民交流互动中传递主流价值,不断增强网上舆论引导的亲和力、感染力。
  (三)巩固壮大网络文化阵地
  网站是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在网络文化建设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必须把加强阵地建设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努力形成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知名商业网站相配合、各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支持重点新闻网站加快发展,按照中央文化体制改革总体部署,积极推进重点新闻网站转企改制,创新体制机制,增强内在活力,为做大做强做优奠定体制基础;推动重点新闻网站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充分运用技术创新成果,以新技术新业务吸引网民、服务网民、赢得网民,打造一批在国内外有较强影响力的综合性网站和特色网站。注重发挥知名商业网站积极作用,引导他们健全管理制度,依法诚信经营,多提供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产品,在繁荣发展网络文化中发挥建设性作用。着眼满足不同网民群体精神文化需求,着力培育一批网络内容生产和服务骨干企业,使之成为网络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力量。进一步提升互联网行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抢占网络传播制高点,形成业务先发优势,培育新兴业态和新的市场需求,延伸拓展产业链,不断增强我国互联网行业的整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
  (四)形成共建共享的网上精神家园
  网络文化是面向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共建共享是其本质特征。广大网民既是网络文化的享用者,又是网络文化的创造者,网民中蕴藏着巨大的文化创造活力。论坛、博客、播客、微博客等网络应用,为网民施展才华提供了广阔空间。要充分发挥网民参与网络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创造性,激发他们的文化创造潜能,鼓励他们创作格调健康的网络文化作品。需要指出的是,网络恶搞、网络暴力、网络水军等行为,损害网络和谐,侵犯他人权益,危害公共利益,应加以引导和制止。要继续深化文明办网、文明上网活动,广泛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积极倡导诚信守法经营、办文明网站,积极倡导文明上网、做文明网民,积极倡导网络道德法制、树文明新风,积极倡导群策群力、创文明环境。各类互联网运营服务企业都要认真落实社会责任,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强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切实把网络文明建设的要求落到实处。要充分发挥网民在网络文明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大力提倡理性思考、文明创作,大力倡导积极健康有益的网络表达和文明互动,共同抵御网上低俗之风,共同建设文明诚信、安全有序的网络空间,使互联网真正成为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
  三、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效能
  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是我们发展网络文化的一条宝贵经验。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形成良好的网络秩序,更好地促进繁荣发展。大力发展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就必须继续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网络文化管理路子,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坚持科学管理、依法管理、有效管理,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不断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效能。
  第一,积极推进互联网法制建设。由于互联网站投资主体和网上信息发布主体日益多元化,迫切需要完善互联网法律法规,实行依法管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这些年来,我国制定颁布了一系列互联网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确立了我国网络管理的基础性制度,在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我国现有互联网法律法规还存在层级较低、操作性不强、对网络行为主体权责规定不明确等问题,与网络管理执法工作实际需要不相适应。要加快互联网立法进程,组织有关力量,区分轻重缓急,抓紧制定和完善最急需最迫切的法律法规,加强对现有法律法规适用网络管理的延伸和司法解释工作。同时,加大执法力度,壮大执法队伍,健全执法体系,落实执法责任,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第二,突出抓好重点环节管理。网络文化管理头绪多任务重,必须突出重点、抓住要害。加强网站登记备案、接入服务等基础资源管理,严格规范域名和IP地址管理,确保网站登记备案信息真实准确完整。坚持对涉及公共利益的网络文化服务实行行政许可制度,完善网络文化服务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对严重违法违规者实行行业禁入。严格规范网络信息传播秩序,严肃查处传播虚假信息、进行非法网络公关等违法违规行为。高度重视对社交网络和即时通信工具等的引导和管理,坚持积极利用和加强管理并重,切实做到趋利避害、可管可控。深入推进整治网络淫秽色情和低俗信息专项行动,坚决切断违法有害信息传播利益链,依法严厉惩治传播淫秽色情信息的不法分子。把加强日常监管和提供服务保障结合起来,加强网站从业人员培训,落实重点岗位持证上岗制度,完善网站绩效考核评价体系,不断提高网络文化服务整体水平。
  第三,切实维护网络安全。互联网已经成为国家重要的基础设施,网上信息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切实维护网络安全,是保障国家信息安全、促进文化繁荣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要求。要广泛开展网络安全教育,提高公众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防护能力。推动网站完善信息制作发布流程,健全有害信息预警、发现、处置机制,发挥技术手段防范作用,确保网上信息真实准确、安全有序传播。加大网上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建立网络安全评估机制,切实维护公共利益和国家信息安全。加大网络安全技术攻关力度,加快互联网核心装备技术国产化,构建新一代网络文化平台。充分利用我国市场潜力巨大的优势,推动相关自主知识产权技术成为国际标准,扩大我技术话语权。加强网络安全国际合作,建立多层次、多渠道合作机制,形成各国共同参与、普遍受益的网络安全体系。
  第四,构建网络文化管理新格局。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对互联网的有效管理。从国外做法和我国实践看,加强互联网管理,必须依靠政府、业界、公众三方共同努力,形成政府监管、行业自律与公众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格局。要进一步理顺互联网管理体制,网上信息内容管理、互联网行业管理、打击网络违法犯罪等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落实好分级管理、属地管理责任,做到谁主管谁负责,形成工作合力。进一步发挥互联网行业组织作用,推动互联网业界加强行业自律,督促网络运营服务企业履行法律义务和社会责任,不为有害信息提供传播渠道,切实增强企业的公信力。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规范网络文化发展,强化舆论监督、群众监督、社会监督。广泛开展文明网站创建,深入开展网络法制道德教育,着力培育网上理性声音、健康声音、建设性声音,培育文明理性的网络环境,以网络文化的健康繁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胡锦涛: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
  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 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
  新华社北京1月24日电中共中央政治局1月23日下午进行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他强调,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我们必须以积极的态度、创新的精神,大力发展和传播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切实把互联网建设好、利用好、管理好。
  中共中央政治局这次集体学习安排的内容是世界网络技术发展和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中央外宣办网络宣传局李伍峰、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曹淑敏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就这个问题进行讲解,并谈了对我国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中共中央政治局各位同志认真听取了他们的讲解,并就有关问题进行了讨论。
  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我国网络文化的快速发展,为传播信息、学习知识、宣传党的理论和方针政策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给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课题。能否积极利用和有效管理互联网,能否真正使互联网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新途径、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健康发展,关系到国家文化信息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
  胡锦涛强调,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必须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文化发展战略出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要求,坚持积极利用、大力发展、科学管理,以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促进和谐文化建设,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
  胡锦涛就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提出五项要求。一是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唱响网上思想文化的主旋律,努力宣传科学真理、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二是要提高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的重要源泉,推动我国优秀文化产品的数字化、网络化,加强高品位文化信息的传播,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推动网络文化发挥滋润心灵、陶冶情操、愉悦身心的作用。三是要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提高网上引导水平,讲求引导艺术,积极运用新技术,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形成积极向上的主流舆论。四是要倡导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净化网络环境,努力营造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营造共建共享的精神家园。五是要坚持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综合运用法律、行政、经济、技术、思想教育、行业自律等手段,加快形成依法监管、行业自律、社会监督、规范有序的互联网信息传播秩序,切实维护国家文化信息安全。
  胡锦涛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从加强规划、完善制度、规范管理、充实队伍等方面采取措施,加强信息产业发展与网络文化发展的统筹协调,切实把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管理的要求贯彻到网络技术、产业、内容、安全等各个方面。要制定政策、创造条件,加强政府网站建设,扶持拥有优秀网络文化内容的网站,积极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和改善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信息和服务。要加快网络文化队伍建设,形成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相适应的管理队伍、舆论引导队伍、技术研发队伍,培养一批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干部。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学习互联网知识,提高领导水平和驾驭能力,努力开创我国网络文化建设的新局面。
网络文化一种是从网络的角度看文化,另一种则是从文化的角度看网络。前者强调从网络的技术性特点切入,突出由技术变革所导致的文化范式变迁。而后者则主要从文化的特性出发,强调由网络内容的文化属性所引发的文化范式转型。不容否认,网络文化是新兴技术与文化内容的综合体,单纯强调任何一个方面都是不妥当的。
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
截至2011年6月底,中国网民规模达到4.85亿,较2010年底增加2770万人;互联网普及率攀升至36.2%,较2010年底提高1.9个百分点。
我国手机网民规模为3.18亿,较2010年底增加1494万人。手机网民在总体网民中的比例为65.5%。
家庭电脑宽带上网网民规模达到3.90亿人,占家庭电脑上网网民的98.8%,较2010年底增加840万人。
农村网民规模为1.31亿,占整体网民的27.0%,较2010年底增长4.9%。
50岁以上各年龄段网民数量增长较为突出,整体占比从2010年底的5.8%攀升至7.2%。
低学历网民继续增加,初中及以下学历网民占比从2010年底的41.2%攀升至43.8%。
91.3%的网民在家上网,在网吧、单位和公共场所上网的网民分别为26.7%、33.0%和
网民使用台式电脑上网的比例为74.0%,使用手机和笔记本电脑上网的网民分别为65.5%和46.2%。
网民平均每周上网时长上升到18.7个小时,较2010年底增加0.4个小时。
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域名总数为786万个。中国的网站数,即域名注册者在中国境内的网站数(包括在境内接入和境外接入)为183万个。
二、趋势与特点
网民增长速度明显减缓
2011年上半年,我国网民数量增加2770万人,半年增长率为6.1%,增长的绝对数量小于去年同期的3600万(2010年上半年)。从2010年开始,网民增长率就开始降低,当前表现出更为明显的减缓态势,网民增长乏力。
微博用户数量爆发增长
2011年上半年,我国微博用户数量从6311万迅速增长到1.95亿,半年新增微博用户1.32亿人,增长率高达208.9%,在网民中的使用率从13.8%提升到40.2%。手机微博的应用也成为亮点,手机网民使用微博的比例也从2010年底的15.5%上升至34.0%。
网吧上网比例大幅下降
在网吧上网的网民比例为26.7%,与2010年底相比下降9个百分点。在网吧上网的网民减少3376万。
商务应用保持平稳增长
在经历了年快速增长之后,商务类应用迎来了一段相对较为平缓的发展期。目前,大部分商务类应用依然保持上升,如网络购物使用率提升至35.6%,半年新增用户1215万,用户半年增长率为7.6%;团购应用发展势头迅猛,用户已达到4220万人,使用率从4.1%提升到8.7%,用户半年增长率达到125.0%。与此同时,网上银行和网上支付的用户使用率也小幅上升。
娱乐应用热度继续回落
大部分娱乐类应用的使用率仍在下降。截至2011年6月底,网络游戏和网络音乐的用户规模分别为3.11亿和3.82亿,使用率较2010年底分别下降2.3个和0.5个百分点。网络视频用户规模为3.01亿,使用率与2010年底持平。
网络安全诚信问题严峻
2011年上半年,遇到过病毒或木马攻击的网民为2.17亿人,占网民的
44.7%。有过账号或密码被盗经历的网民达到1.21亿人,占24.9%,较2010年底增加3.1个百分点。商务应用的发展也滋生了网上诈骗等问题,有8%的网民最近半年在网上遇到过消费欺诈,该群体网民规模达到3880万。
定义广义的网络文化
狭义的网络文化
存在时空及创造主体
生长的根基
发展变化的条件
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际化的特征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网络文化技术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
十七大以来的网络文化建设定义 广义的网络文化
狭义的网络文化
存在时空及创造主体
生长的根基
发展变化的条件
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际化的特征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
1. 十七大以来的网络文化建设展开
  网络文化是指网络上的具有网络社会特征的文化活动及文化产品,是以网络物质的创造发展为基础的网络精神创造。
广义的网络文化
  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网络时代的人类文化,它是人类传统文化、传统道德的延伸和多样化的展现。
狭义的网络文化
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建立在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网络技术以及网络经济基础上的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是人们在互联网这个特殊世界中,进行工作、学习、交往、沟通、休闲、娱乐等所形成的活动方式及其所反映的价值观念和社会心态等方面的总称,包含人的心理状态、思维方式、知识结构、道德修养、价值观念、审美情趣和行为方式等方面。 
冯永泰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  &
贾君鹏事件是一种网络文化现象
2. 时空及创造主体
  应该讲,自从计算机网络出现,网络文化即开始出现。最初的网络文化还有较多的地球上其他人类社会文化的特征以及计算机文化的特征。这一时期的网络文化应该讲还没有出现。网络作为文化信息的载体传播网络外的其他文化,网络出现以前的文化,网络没有创造任何文化。你可以发现网络上传播的小说用的文字,语言,修辞语法都不是网络创造的,网络电影不过是网络外的电影的数字化方式的再现和传播。换言之,没有网络这些小说电影也会出现或者已存在,网络解决的是网络外文化传播的技术问题。
3. 生长的根基
贾君鹏事件
建造网络其实是建立了一个物质的星球,网络社会的出现是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它经网民通过资源的使用传播建立的各种网上关系。这种关系在很多方面不同于网外关系,网络社会是一个不同于网外社会的社会,这个社会受到网外社会的影响,同时有很多网外社会的特征,这些特征包括网络社会出现前后网外社会的特征。网民发现他们自己要在网上发明一系列方式去表达网民的情感及网络社会的网民生存中悟出的哲理,这些方式是在网络出现之后出现的,完全不同于已往网内外的文化表达方式,此时网络文化才以一种单一的文化存在。 
 网络文化的主题是社会经济生活的结晶,它含概社会生活中的政治、经济行为主体、医疗卫生、娱乐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外交关系等。网络来源生活,网络文化的发展归根究底以社会为基础!
发展变化的条件
⑴网民新的网络文化思维方式,新的网络美学观念。 
⑵网络文化的新的创造方式 。   
⑶网络外的资源以及这些资源素材创造的新资源。  
⑷新的网络社会出现 。   
⑸网络技术的进步 。
4. 区域化、多样化及国际化的特征
  不同民族地区会出现不同的网络文化,即使同一个民族的网络文化也会有不同的形式,互联网产生国际化的文化,每个国家都开放互联网,不同民族的网络文化互相融合,从而出现公用的各个民族都能享受的文化,形成国际网络文化。
  网络文化出现后就会有网民去研究网络文化的学术问题,学术的方式及研究方法可能和现代人的不同。用比较文化学的方法,我们可推想可能有网络文字学,网络语言学,网络语法修辞学,网络人类文化社会学,网络文化学,网络印象主义画派研究,网络乐器学,网络曲式学,网络超现实主义音乐研究……
5. 加强我国网络文化建设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
  发展网络文化技术,拓宽网络文化发展空间。为了保证我国网络文化的健康发展,必须大力发展网络文化技术。要瞄准世界文化科技发展的战略前沿,加强数字技术、数字内容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掌握自主知识产权,提高文化装备制造技术水平;要进一步加大新一代网络、“防火墙”、“电脑密码”等重点领域的技术攻关和研究开发力度,着力构筑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过滤网站,抵御破坏性信息侵袭的同时,保证网络文化的优秀成果能更快地传输到各个相关领域;要加快建设中文域名服务器,开发集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娱乐性和易操作性于一体的宣传教育软件,占领网络文化前沿阵地,改进传播民族优秀文化的手段;要大力发展互联网接入基础设施,在继续推进东部和城市地区建设的同时,以西部地区和农村地区为重点,以卫星网、移动网、电视网等宽带业务为方向,通过多元化投资打破垄断,不断降低上网费用,提高上网速度;要积极开展与各国政府及相关国际组织在互联网技术、标准规范、资源分配、网络接入、互联网治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建立有效的沟通协商机制,促进互联网快速健康发展。
6.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
发展网络文化产业,用优秀文化占领网络阵地。要做到以先进文化引领网络文化,必须以强大的民族网络文化产业为支撑,不断提高优秀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以市场为依托,不断提高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国际化水平,努力形成一批“立足中国、放眼世界、社会责任感强”的网络文化骨干企业;要以产品为基础,不断增强我国网络文化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努力推动网络文化产品的创作和生产向原创为主转型升级;要以中华文化为重点,创新文化服务方式,大力加强数字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艺术馆建设,努力形成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体现时代精神、品位高雅的网络文化品牌;要加强战略研究,制定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建立网络文化产业协调机制,优化网络文化产业企业发展的基础环境,指导规范网络文化产业健康发展;要建立网络文化产业高端交流平台,展示、交流网络文化产业新进展新成就,提高网上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引领网络文化产业良性运行。我们自己的网络文化产业发展起来了,网络文化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就有了切实可靠的保障。
7.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
建设网络文化队伍,为网络文化发展提供人才支撑。网络文化队伍既包括网络文化的建设人才,也包括网络文化的管理人才。比如巩希儿,因为网游玩得教好所以组建了自己的家族。面对新兴的网络文化产业,人才短缺是一个重要的瓶颈。不仅数量上不足,而且人才构成也不平衡,高端人才稀缺,中低端人才也十分紧张。繁荣网络文化,造就网络文化产业人才,首先要着力培育网络文化创意、技术、管理、营销等专业人才,努力形成一支与市场相适应、与品牌相适应、与我们的经济规模相适应的网络文化队伍。其次,要优化人才成长的体制机制,从政策、环境等方面,为网络文化产业人才创业发展提供良好条件。再次,要建设互联网信息服务从业人员的准入机制,积极引进在国内外文化产业运作方面有经验、有水平的高端人才,投身我国网络文化建设。同时,还要建立网络空间教育与现实空间教育一体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人们利用网络的能力和网络文明素养。
8.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网络文化管理是一个崭新的课题。如何通过创新与规范,促进网络文化的和谐发展,已经成为文化发展和创新的要求。加强网络文化管理,就是要充分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形势的变化,积极实施网络文化管理的监督职能、引导职能、规范职能、惩戒职能,加快建立法律规范、行政监督、行业自律、技术保障相结合的网格文化管理体制和机制,推动网络文化健康发展。一要健全法律法规,提高依法管理水平。推进网络文化法制化进程,首先要提高立法质量,把网络管理的立法工作纳入到国家整个法制建设的框架中思考设计;其次要跟踪网络文化的最新动态,加快立法进程,使网络文化建设尽可能做到有法可依。再次要严格执法,对网络上的违规违法、经济犯罪、民事犯罪等做到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障国家的网络文化安全。二要以技术突破带动网络文化管理水平的提高。网络文化是一种技术文化。技术的发展既有可能给网络文化带来某种威胁,也一定可以运用它来消除这种威胁。从这个意义上说,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技术手段对网络文化进行管理,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信息技术产品的监控与管理;另一方面要加强网络安全体系建设,通过研制和开发先进的防范病毒传播和破坏计算机系统的软硬件技术,建造防火墙,启用分级过滤软件,对网上内容进行甄别,将危害国家安全、破坏社会稳定以及淫秽色情等有害信息的网站予以屏蔽、过滤。三要以行业自律为重点,积极推进网络文化健康发展。推进网络行业自律,就是要做到自觉维护主流思想、自觉传播先进文化、自觉抵制低俗之风、自觉维护公平竞争,共同构筑网络诚信。这当中,要充分发挥行业自律组织的作用,充分发挥专业人士在行业自律中的作用,互联网企业要切实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加强自律,文明办网。网民也要自律。要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树立起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
9. 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
举一个例子,我们以前在网上无非是聊聊天、玩玩游戏、听听音乐什么的,做些可有可无的事来打发时间。而随着网络文化时代的进步,我们发现网络不仅可以给我们带来所需的资源,给我们娱乐放松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驱使一个网络现象漫延的一个重要过程。比如网络文化中的跟风现象。最能体现跟风现象的就是“人肉搜索”事件。在这个事件中,我们看到了互联网带给我们的利与弊。大家愤怒时,可以发起“网络通缉令”,于是被“通缉”的人无论是好还是坏,很快,在互联网上我们就能看到有关他包括他周围一切的相关资料。人们在惊叹网络力量的同时,也会不自觉地会参与进来,而像“人肉搜索”这一集体化或个人化的网络行为,会被大家跟风的这样一种行为,可以被我们看作是一种由网络文化引申的现象。互联网同任何新生事物一样,在成长期间,总是伴随着种种缺陷。暴力网站、黑客事件、垃圾邮件、虚拟财产失盗、木马病毒等问题给网络秩序和网络道德规范以沉重打击。在这些问题亟待解决的同时,网络社会又出现了“网络推手”“网络打手"这一不规范的新新职业。“芙蓉姐姐”“天仙妹妹”等网络红人的迅速窜红都是“网络推手”的“杰作”。而传遍一时的“王老吉事件”则靠“网络打手”的推动。“网络推手”“网络打手”是近几年才兴起的网络名词,但是其操纵了网络舆论,瓜分了网络民意。日,央视经济半小时节目将其评价为“网络黑社会”,“打手”“推手”严重影响了网络秩序。   
网络文化又同时宣布了一种新的语言的诞生,即网络用语——多在网络上流行的非正式语言;多为谐音、错别字改成,也有象形字词,以及在论坛上引起流行的经典语录。
10. 十七大以来的网络文化建设
党的十七大以来,中国特色网络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始终保持快速发展势头,各地方和有关部门认真落实“积极利用、科学发展、依法管理、确保安全”的方针,进一步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大力推进网络文化的蓬勃发展,网络文化创作生产空前活跃,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网络文化阵地不断壮大,网络文化产业风生水起,网络文化管理体系日臻完善,网络文化的吸引力、影响力进一步增强,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各类网站发展迅猛 形成网络文化建设新格局  
 党的十七大以来,互联网日益成为宣传党和国家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渠道,以重点新闻网站为骨干,各级政府网站、知名商业网站和专业文化类网站积极参与、共同推进网络文化建设的生动局面逐步形成。其中,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等一批中央重点新闻网站驶入快速发展的新时期,成为党和国家重要的网络舆论阵地和网络文化建设的中坚力量,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北京奥运会、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改革开放30周年、西藏民主改革5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主题报道中,在拉萨“3·14”事件、乌鲁木齐“7·5”事件、抗震救灾等突发事件报道中,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发布权威声音,在正面宣传、引导社会舆论、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报道中,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共发布稿件450万篇,图片180万张,音视频报道10万余条,专题页面总访问量达30亿人次,在网上营造了隆重热烈、团结奋进的浓厚氛围。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每日页面访问总量已达7.2亿,与2003年相比增长了8倍多。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络电视台、千龙网、东方网、四川新闻网等10家中央和地方新闻网站实现转企改制,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批知名商业网站积极投入网络文化产品的研发与服务,一批有影响的社科、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类专业网站快速成长,满足网民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四川汶川地震、青海玉树地震、西南地区旱涝等重大自然灾害发生后,广大网民纷纷利用互联网传递救灾信息,发起救助行动,表达同情关爱,充分展示了网络文化的凝聚力量。越来越多来自民间的“草根典型”涌现出来,今年7月初,杭州市民吴菊萍勇救坠楼女孩的事迹经微博、博客、视频分享、社交网站等在网上迅速传播,引起海内外广泛共鸣。被广大网民称作“最美妈妈”的吴菊萍受到广泛赞誉,网络正面典型的可亲、可敬、可爱、可信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 
 网络文化产品日益丰富 供给能力显著增强   
党的十七大以来,各地致力于把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作为网络文化建设的重要源泉,积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瑰宝和当代文化精品的数字化、网络化传播,推动网上图书馆、网上博物馆、网上展览馆、网上剧场建设,形成丰富多彩的网络精神家园。据统计,全国已经建成1万多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中心和服务点。2011年,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在全国开展了首批实施的15个省级馆和52个市级馆推广工作。截止到今年6月,国家数字图书馆数字资源保有量已达560TB。除了国家数字图书馆建设外,各地数字图书馆建设也蓬勃发展,目前全国已有20多个省规划和建设省级数字图书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在网上广泛普及和传播。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覆盖全面、影响力日益扩大,《求是》、《党建》等理论刊物实现网上同步出版,中国文明网的“红色中国”、新华网的“红色博客”受到网民普遍欢迎。有关部门策划开展了一系列大型网络文化互动活动,全国百余家网络媒体共同举办的“科学发展、共建和谐”、“我的奥运”、“我和我的祖国”等网络作品征集活动,吸引了数亿海内外网民参加,涌现出一大批主题鲜明、格调健康、形式多样的优秀文化作品。 
 网络文化产业迅猛发展,网络游戏、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影视等产业迅速崛起,大大增强了文化产业的总体实力。过去5年,我国网络广告市场始终保持约30%的年均增长速度,2009年市场规模达到200多亿元人民币,2010年达到321亿元。2009年网络游戏市场规模为258亿元人民币,2010年已达到349亿元。网络文学、网络音乐、网络广播、网络影视等均呈快速发展态势。持续扩张的网络文化消费催生了一批新型产业,同时直接带动电信业务收入的增长。截至2010年3月,我国已有各种经营模式的上市互联网企业30多家,分别在美国、香港和内地上市,进一步提高了网络文化产业的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一批具有中国气派、中国风格的网络文化品牌和产品的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形成了网络文化繁荣发展的良好局面。 
 网络问政 互联网成为通达政情民意新渠道
2008年6月和2009年2月,成为无数中国网民难以忘记的两个时间节点。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先后通过人民网、新华网与网友亲切交流,“亲密接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网络舆论的高度重视,成为中国互联网的“盛事”和网络问政的标志性事件。通过互联网了解民情、汇聚民智,成为党和政府执政为民、改进工作的新渠道,互联网上的公众言论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从中央到地方,党政官员与网民频频“零距离”对话,回答网民提问,开展互动交流。每年两会前,新华网、人民网等网站都开展“我为两会献一计”、“我向两会建议”等征集活动,政府部门发言人纷纷网上开博,网络新闻发言人等系列问政平台和沟通机制不断完善,各地各部门还纷纷在出台涉及国计民生的重大政策前通过互联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征求意见建议,掀起了一轮又一轮网络问政的热潮。 
 从“网络问政”到“网络行政”,积极利用网络平台,开展舆论监督,提升执政能力,日益成为政府部门的创新之举。今年,郑州市政府媒体网络事项督办中心正式成立,分别在市政府网站、大河网、中原网、商都网开设网络民意直通车,受理网民诉求,传播政府声音,有效提升了社会管理的成效。目前,我国已经建立政府门户网站4.5万多个,75个中央和国家机关、32个省级政府、333个地级市政府和80%以上的县级政府都建立了电子政务网站,中国政府网被网民称为“24小时不下班的政府”,各级政府网站日益成为政府信息公开的第一平台,进一步提升了我国政务公开水平,公民参与程度有了大幅提高。 
 加强网络文化管理 网络环境得到有效净化  
 党的十七大以来,党和政府积极探索依法管理、科学管理、有效管理网络文化的途径和方法,法律规范、行政监督、公众自律、社会教育、技术保障相结合的中国特色网络文化管理体系初步形成。2011年5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进一步健全完善了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体系,为中国特色网络文化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坚强的保障和基础。  
目前,我国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基本形成,相关法律、行政法规、司法解释和部门规章共计30多部,形成了专门立法和其他立法相结合、涵盖不同法律层级、覆盖互联网管理主要领域和主要环节的互联网法律法规体系。根据执法工作需要,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出台了《关于办理利用互联网、移动通讯终端、声讯台制作、复制、出版、贩卖、传播淫秽电子信息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等司法解释,为新形势下依法管理互联网提供了法律依据。 
 加强网络文明建设,大力净化网络文化环境得民心、顺民意,文明办网、文明上网已经成为广泛共识。中央外宣办、工信部、公安部等部门,持续在全国打击互联网和手机媒体淫秽色情、整治互联网低俗之风、整治网络暴力、整治非法网络公关、整治涉性用品药品非法信息等一系列专项行动,共关闭非法网络公关网站7000个、非法涉性用品网站160个。中国互联网协会、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12321网络不良与垃圾信息举报受理中心等行业组织和公众监督机构建立起来,发布了《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等一系列自律规范,建立公众举报奖励、网络新闻公众评议、违法违规网站曝光谴责等制度,持续开展“大兴网络文明之风”、“阳光绿色网络工程”、“全国中小学生网络安全与道德教育活动”等一系列活动。办文明网站、做文明网民、倡文明表达、创文明环境成为互联网业界和广大网民的共识。针对个别人在网上传播虚假信息的现象,今年9月30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网络新闻宣传局负责人发表谈话,要求坚决制止捏造事实编造谎言在网上传播的行为,谈话得到网站网民支持,网络媒体正在加强自律建设,努力营造健康和谐网络环境.
网络文化问题
一、网络文化的特点
  网络文化独特的文化形态的形成与互联网自身的特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互联网所具有的特点影响着网络文化的发展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
  (一)网络文化是集大成的文化
  斯拉姆被称作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在这儿我们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概念,即网络文化是文化的集大成者。以往的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同时也都具有各自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新的文化的出现并不表明旧文化的消亡,他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在传媒文化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例如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文化形态更加丰富。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网功能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以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则对以往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威胁。网络打破以前技术的桎梏,将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书籍、音像等所有的优点、长处和功能都集于一身而加以用之。无论是在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方面,还是在信息的存储量和信息的表达方式方面,都是以往的媒介所不能比拟的。正是在网络自身海量信息存储功能和先进的网络技术的庇护下,网络文化才具有了这种优越性,从而使其技压群雄。
  (二)网络文化是一种无界的文化
  网络文化的形成打破了时空的阻隔和地域的限制,开创了一个新的交流文化时代。从尹韵公教授的角度来看,网络文化就是一种全球同步的文化。他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浪潮和当代科技成果的强力推动下,网络把各个不同文明拉到了同一起跑线上[6]。互联网的超时空、跨地域性特点使网络文化成为一种无界的文化。截至目前,也只有网络文化这种文化形态能够打破不同文化的地域性和时空观,从而成为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
  (三)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和全民参与性
  由于网络的匿名性质,不论是什么人,什么样的地位和学识,都可以通过网络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这一点的展示,我们能推敲出文化话语霸权的转变:即由精英阶层保持话语霸权到平民拥有话语权。这一转变让大家看到了网络文化享有的平等性(事实上是不平等的,虽然人人可以参与,但是由于知识水平等的限制,文化的话语霸权还是掌握在精英阶层手里。这里平等享有是相对的)。
  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则主要通过博客文化、论坛BBS文化等来体现。开不开博客,写些什么内容,都是由网民自己决定。尤其是内容的提供方面,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有所选择。网络文化的自主性就在网民一系列自主的决策中得到很好的体现。
  (四)网络文化强势发展
网络文化的存在和发展依赖于互联网和手机媒体地推广和普及,以及技术的提高和新技术的开发。目前网络和手机的发展劲头强劲(我国的网名2006年已经超过了1.3亿人;报载,2007年全球将销售十亿部手机),这势必带动网络文化的强劲发展。网络文化依附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那么信息技术的不断变革将会造就更加灿烂的网络文化。
二 、网络文化的作用
  网络文化的功能主要包括传播信息功能、沟通交流功能、知识传承功能、娱乐消遣功能、思想教育功能、社会动员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网络文化的这些功能决定了网络文化的重要地位。其中传媒功能、娱乐功能、民意表达汇聚功能在我国体现得尤为突出。
  (一)网络文化的传播信息功能
  互联网作为继报纸、广播、电视三大媒介之后的第四媒介,他所承当的传媒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而网络文化作为依附网络而存在的特殊的媒介文化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上网浏览新闻已经日益成为上网人群的一个习惯。据调查显示,我国有66%的网民上网浏览新闻。这也正说明了网络文化传媒功能的强化。
  (二)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
  网络文化在民意汇集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例如,2007年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召开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就利用网络回答人民的提问,温总理网上听民意这一点就很好的体现了网络汇集民意的功能。
  (三) 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
  网络文化的娱乐功能在我国表现的尤其突出。玩游戏、看电影、听音乐、看综艺节目、聊天等都成为现在人们上网娱乐的重要内容。这种大众娱乐一方面带来了一些好处:对一些人来说缓解了压力,让其心情愉快,又无形当中受到了文化的感染或者是熏陶。但是,也出现不少的问题,例如“网瘾少年”、沉迷游戏而给社会带来危害的事件也不在少数,所以我们更要客观看待网络文化的各种功能。
记得电视剧《风云》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成也风云败也风云。网络文化功能运用恰当与否,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如果这些功能运用发挥得当,那么就会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反之,则阻碍和破坏其发展。
三、我国网络文化发展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就像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它正随着互联网的推广和普及如火如荼的发展,推动着中国的进步,另一方面由于网络发展机制的不健全,网络法规的不完善,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致使网络文化的发展并不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一点都不出现瑕疵。网络文化的发展和前进中伴随的一系列问题,人们必须花大力气来关注并探寻出解决的办法。
  (一)网络文化发展的现状
  1、文化形态多样化,网络文化发展势头强劲。
  网络的包容性和交互性为网络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为网络文化形态的多样化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平台。随着网络功能的逐步完善和加强,网络文化的发展也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不但原有的传统文化形态得到了传承和弘扬,新兴的网络文化形态也日益丰富起来,为我国文化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2、网络文化功能多样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网络文化多功能、包容性强的特点,为解决社会存在的问题提供了另一条有效的途径。网络文化的民意汇集功能使平民能够通过网络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意愿、看法,这个更加广阔的交流平台提供了一个收集信息、解决问题的捷径。网络文化的形成从某一角度来说对社会和谐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二)网络文化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1、知识产权受到严重的侵犯。
  由于网络处于一种虚拟状态,因此知识产权的维护受到了极大的挑战。网上大量的音乐、书籍、杂志多是免费的,没有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而目前关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也时有发生。
  2、“恶搞”成时尚,虚假信息泛滥。
  由于人人都可以参与,门槛低了,文化的质量就难以得到保证。假消息充斥网络,网络游戏凶杀暴力非常突出、低俗恶搞流行,网络色情泛滥……这些已经成为阻碍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绊脚石。恶搞一词甚至成了2006年最流行的十大词汇。恶搞中最著名的就是《闪闪红心——潘冬子参赛记》,将一部反映革命的片子搞成参加流行歌手大赛,足见其低俗。
  3、反动势力的干扰破坏、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渗透。
  美国的奥尔布赖特有一句话,“有了互联网,对付中国就有办法”。像奥尔布赖特这样的敌对势力境内外都存在,他们随时想着如何进行意识形态的渗透和干扰破坏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据统计,在境外有2000多家反动的中文网站,里面有xxx、民运分子,这些中文网站背后有强大的经济支持和推动。这些都对国家安全存在着潜在的威胁,所以更是要加强对网络文化建设的管理。
  4、网络技术落后,跟不上发展的需求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这一现象不但不能促进网络文化长足健康的发展,而且使得我国的网络信息安全缺乏保障。
四、加强网络文化管理的对策
  对于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胡锦涛总书记给予了高度的关注。胡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网络文化的开放性不可避免地导致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因此我们在肯定网络文化快速发展给我们带来的好处的时候,也需要采取具体的措施来防止网络文化的负面影响。
(一)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
  网络的秩序要维持,除了靠网民的自觉外,法律法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法律法规的严酷性和强制性,对于扰乱的人具有一定的威慑作用。另一方面,有了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于那些诚心扰乱的人,不至于无法可依。
(二)强化网络“把关人”的作用
  网络虚假信息的泛滥,需要“把关人”重新担当起把关的作用。把关人不仅仅是要对信息进行过滤、筛选,还要担当起监督的责任。通过对信息的把关来达到净化网络信息环境的目的。首先,培养网络文化的中坚力量是强化“把关“作用的重要举措,通过这些骨干力量来引导网络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再次,成立网上评论员队伍,以便在网上的舆论出现不良导向的时候引导舆论。目前,我们国家也已经有近万人的网上评论队伍。
(三)加强技术创新,研发自己的网络系统
  据统计,我国目前有九成五的用户都是采用美国微软的窗口系统,中国使用的大部分芯片也从美国生产的。例如英特尔及国际商业机器(IBM)。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完全没有保障,网络文化的发展依赖的是外国的技术和系统,没有自己拓展的余地。所以要向胡总书记号召的那样:以创新的精神加强网络文化的建设和管理。只有研发出自己的品牌,才能真正的将技术优势转换成国家的软实力,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才有足够的保障,我们的网络文化才能真正的灿烂起来。
(四)提高网民的素质
网络文化是我们大家共同创造出来的,也需要依靠我们一亿多的网民共同去维护。号召网民朋友自觉的起来维护一个安全可靠有序的网络环境。平时有意识的进行爱网护网的宣传活动。倡导全体网民共同来打造一个文明健康的网络文化形态。
(五)加强国际合作,理性对待外来文化
  要建设一个和谐的网络,营造出和谐的网络文化不是一个国家的力量能够完全解决的。只有加强国际合作,才能营造出真正意义上的和谐的网络文化。
对于外来文化以及外来的网络文化我们更应该以理性的态度对待。既要有鲁迅的拿来主义精神,也要有挑剔的精神,不要全盘否定,也不要不分好坏地全盘接收,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网络文化向健康的方向前进。
网络文化与辩证法
  网络文化作为二十一世纪的新兴文化业态,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授面广、传播效率高、不受时间距离的限制,节约资源节约成本的特点,深受广大网民的爱好。然而任何事物都是辨证的,网络带给人们俱多网上冲浪的乐趣时,也给我们带来俱多的挑战,一些原来我们未曾面临的问题却越来越多地困扰着我们的生活:网络论坛上人身攻击频现,网络游戏令许多青少年沉迷其中,空洞无物的“贾君鹏”莫名地流行,层出不穷的“艳照”和低俗视频……不知从何时起,互联网展现在人们面前的形象不再是那么可亲,反而带有几分“洪水猛兽”的模样。不少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拨,甚者荒芜了学业;更有甚者受网络色情的诱惑,心理上畸形发展,身心健康受到地严重的伤害,有的青少年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一些孩子的家长提起网络是谈虎色变,噤若寒蝉,于是乎各种非议声山呼海啸而来,抵制呼声越来越高。
  网络文化无疑对促进现代文明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在我们生活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当前信息化、工业化、国际化的浪潮席卷全球,网络文化总的发展发向是光明的,发展的主流是良性的。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表现为两个方面,分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矛盾的次要方面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支配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当前,网络文化的作用主流是好的,把它利用好引导好,完全可以成为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主阵地,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大平台,提高国民综合素质的大课堂,改善社会主义民主的流动载体,人们健康精神文化生活的新空间。总的说来,网络文化的作用是利大于弊,我们岂能因噎而废食,因一小玼而弃整玉的道理。中华文化之所以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就是因为中华文化深谙唯物辩证法的精髓,能够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去其糟粕,留其精华;洋为中用,古为今用。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一个转型发展的阶段,十七大明确提出要建设一个文化强国,要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兴起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高潮。要实现全面小康,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高我国的文化核心竞争力。在当前信息化进程日益加快的时代,我们必须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不可替代的优势和作用,推进我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主动作为,管好用好网络文化,净化网络文化空间还是指日可待的。在这里仅谈几点自己几点不成熟的看法以共勉:
  健全法律法规
  坚持严格的网络文化经营单位主体准入管理,从源头规范网络文化市场主体资格;在内容管理上,倡导以体系为指导,增强产品的文化内涵,大力弘扬时代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网络文化经营单位建立自我约束机制,调整产品结构,专设机构人员负责产品内容自审自查;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完善网络文化内容监管制度,加强对进口和国产网络文化内容的审查备案管理,落实网络文化经营主体属地管理。另一方面,对适于未成年人的健康网络文化产品及用于教学、培训等目的的产品给予政策扶持,以内容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产品打压不良产品的生存空间,推动绿色网络文化产品占据更大的市场份额。
  加大执法力度
  对于触犯法律底线的网络文化产品和经营主体,坚决予以打击,维护网络文化健康发展的良好环境。各级文化行政部门和综合执法机构积极采用技术手段有效封堵非法网络文化产品。对网络游戏的主体准入和内容管理进一步明确,对网络游戏的虚拟货币、运营规范、研发引导、消费者权益保障等方面进行规定,为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网络游戏管理提供法律保障。同时,通过政策的推动不断提高连锁网吧的市场占有率,引导网吧拓展功能,依托网吧发展信息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等增值服务项目,针对网吧增量市场和存量市场的不同情况,以财政和税收等手段分别制定相应政策,加快网吧连锁化的进程。
  重视行业自律和公众
  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把政府监管和行业自律、公众监督结合起来,是各国管理互联网的通行做法。目前,国际互联网举报热线联合会已有22个成员,这些成员都是各国负责上报工作的行业组织。各国普遍实行有害信息“通知删除”和“删除免责”机制,要求网站必须承担相应社会责任。1996年9月,英国网络服务提供商自发成立半官方组织--网络观察基金会,在贸易和工业部、内政部及城市警察署的支持下开展日常工作。为鼓励从业者自律,该基金会与由50家网络服务提供商组成的联盟组织、英国城市警察署和内政部等组织和部门共同签署《“安全网络:分级、检举、责任”协议》。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其成效显著。2006年公布的报告显示,英国网上源自本土的非法内容,已从1996年的18%下降到0.2%,在被举报的网上非法信息源中,来自英国本土的只占1.6%。
  加强网民素质教育,弘扬时代主旋律
  培养和提高网民对有害信息的自觉抵制意识和能力,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网络思想阵地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同志强调,“充分发挥互联网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有利于扩大宣传思想工作的阵地,有利于扩大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辐射力和感染力,有利于增强我国的软实力”。当前,一方面要综合运用包括大众媒介在内的各种方式加强对网民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其是非判断力和敏锐性;另一方面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网络伦理教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和网络伦理教育,促使人们自觉地树立网络自律意识,遵守网络道德,不断建立和巩固网上社会主义思想阵地。很多网络用户是未成年人,其思想尚不成熟,道德意识和法律意识尚不明确,一些人出于好奇心而在网络上浏览垃圾信息,有的甚至采取具有危害性的行为。因此,要普及网络法律教育及网络道德教育,使网络用户认识到自己的权利和义务,树立正确的文化观念,引导网络文化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运用技术手段提高网络文化管理水平
  技术的发展在网络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技术既有可能给网络文化带来某种威胁,也有可能运用它来消除这种威胁。比如,由于互联网的分散管理结构体系,任何人和机构都可以独自在网络上随意发布信息,结果可能使不良信息充斥整个网络,而真正有价值的信息反而难以发现和利用。但是网格的出现使这些被人们所诟病的“信息孤岛”、“信息垃圾”等问题有望得到根本性的解决。技术在防范网络文化的偏向问题上必然要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说,不断发展的网络技术不仅是网络文化的缘起,也是各种网络文化安全管理模式的保障。我相信,只要我们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同志关于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要讲话精神,我国的网络文化必将沿着正确的方向蓬勃发展。
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
摘要:进入21世纪以来,不管是社会制度还是其宏观背景都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传播和应用已经无孔不入渗透到我们生活工作学校的各个方面,并且产生一定程度的冲击。本文旨在讨论网络横行的当今世界,在网络文化当道的现下,传统文化的生存环境,并且就如何预防传统文化被侵蚀给出建议。
关键字:网络文化&
传统文化& 冲击&&
网络文化是一种新生的事物,是一种新型的文化形式,它是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通信技术的发展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对于网络文化的概念,学术界现在还没有统一的认识,许多学者从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以各自的研究视角对网络文化的概念做了不同的定义:冯永泰认为“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的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文化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詹恂则认为网络文化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依靠网络活动而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网络不仅是一种技术与社会现实,更是一种文化现实,网络本身就是一种新兴文化形态;二是文化是以网络的形式存在和发展的,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文化之网中,网络文化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网络化形态的最典型体现。”刘宝辉和赵亚伟认为“广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网络时代人类的物质、精神创造活动及其成果,也可称之为信息文化,与农业文化、工业文化是同一个层面上的概念;狭义的网络文化则是指其中的精神文化,即基于互联网而形成的精神生产能力和精神产品,同时也包括网络影响下的人们的行为方式、价值取向和思维特征等。”目前对于网络文化意义的界定在实质内容和文字表述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没有定论,关于网络文化的内涵界定仍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世界各地,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主体孔子、《论语》、孟子、《孟子》、荀子、《荀子》;仁、义、礼、智、信;中庸等等),还有道教(主体老子、庄子;道德,无为、逍遥等等)、佛教等文化形态,包括:古文、诗、词、曲、赋、民族音乐(笙、笛子、二胡、古筝、萧、鼓、古琴、琵琶)、民族戏剧(昆曲、湘剧、粤剧、徽剧、汉剧、京剧、皮影戏、越剧、川剧、黄梅戏;)、曲艺、国画(敦煌壁画、八骏图、太极图)、书法(宋体、隶书、楷体、颜体)、对联、灯谜、射覆、酒令、语言(歇后语等等)、传统节日(元宵节、寒食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节、除夕、春节)、十二生肖等等。
网络文化对于传统文化的冲击
从研究的视角不同,对传统文化的分类可以有以下几种:从时间角度上讲,有原始文化,古代文化,近代文化,现代文化。从空间角度讲,西方文化,东方文化、海洋文化,大陆文化。从社会层面上讲,有贵族文化,平民文化,官方文化,民间文化,主流文化,边缘文化。从社会功用上,分为礼仪文化,制度文化,服饰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从文化的内在逻辑层次上,又可分为物态文化,心态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四个层次。从经济形态方面,又有牧猎文化,渔盐文化,农业文化,商业文化、工业文化之分。我根据需要将他们分为以下内容:
1.对于语言的冲击
语言是一切民族存在的根基,没有语言将不会有历史、文化以及随其所衍生出来的一切东西,这就是超级大国美国拥有全世界顶尖的经济实力、一流的科学技术,但却从来不会以文化底蕴深厚来标榜自己的原因,他们没有语言的根基,他们的语言是从英国人那里习得的。中国何其幸运,中国的文化有其自身演化的历史,所以使得在此基础上建立的一切文化形式都得以繁荣。网络的发展,导致了一批异类文化的兴起已经开始影响中国文字的独特魅力,在这样的潮流中,涌现出一批被称为90后的群体,他们在网络上活跃异常,创造出又一批名为火星文的脑残族文化,用以标新立异张扬个性,还有随着兴起的网络流行也塞进填满我们的正常生活,诸如“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我是来打酱油的”还有类似的“哥抽的不是烟,是寂寞”等等,对于这些平平无奇的语言为大众所喜爱并且推到这样举国皆知的高度的原因着实令人费解。这些粗俗的语言文化的传播不断降低我们中国传统文化阳春白雪的格调以及摧毁我们中国人常说的“说话的艺术”。再者互联网的发展也对中国文学的主流权威地位价值造成影响。世界上的根服务器在美国,子服务器有12个,其中有9个在美国。美国拥有110万互联网用户的86%以及世界20万主机的92%,而网站上的信息90%是英语。这样,无论是技术还是语言,美国都具有绝对的优势地位,网络文化无形中受到美国文化的制约,英语成为一种强势语言,也就预视着英语文化成为强势文化,这种强势文化裹挟而来的对于语言的崇拜会动摇我们民族语言的根基。
2.对于传统价值观的冲击
归根究底的说,互联网是西方国家用来征服世界的工具。在这个倡导全球化和和平的世界,西方国家利用文化倾销的方式向全球介绍自己,推广自己,不过是有别于战争的另一种形式罢了,而且相当的成功,在达到目的的同时更能让你心甘情愿,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是吗?在他们的网络文化传播中,我们得到的不是只有先进的理念,还有一系列西方的糟粕文化,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物质主义、极度的理性主义。他们往往不会直接向你灌输,而是以让你不设防的姿态采取亲民的方式:用奢华享乐的电影情节陶醉你;急功近利的个人成功的奋斗案例迷惑你;外加一系列的奢侈名牌产品彻底的征服你,从此我们眼中的一切都与物质挂钩,不是出于经济利益驱动的理想绝不为之实践,所有的一切都清晰的像是商店里明码标价的产品,都可以转化为价格般的数字,都可以用来交易。我们踏上一条不归路,渴望成功,渴望金钱,渴望权利,不再踏踏实实勤勤恳恳,不再满足于厚积薄发的天长地久,于是像是超级女生超级男声之类的节目一夕之间席卷了整个中国大陆梦想着一夜成名的少男少女们作着南柯一梦层出不穷的变着花样吸引眼球,只因为网络这个类似于短镜头一样的描述过大的夸张了成功案例的辉煌,于是多数的人为之疯狂为这所鼓励,于是趋之若鹜的蜂拥而至。随之兴起的还有一群“富二代”和想成为“富二代”的,如今的中国,富二代炫富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他们乐此不疲,对于批评也不以为耻。中国文化讲究的是中庸,是玉蕴珠藏,往回推50年,这样的群体在贫下中农最光荣的年代至少算不上是根正苗红的一代,如今倒是显出翻身农奴把家当的气势,在网络上叫嚣着自己的财富,传统的价值观已经在这个年轻一代的身上土崩瓦解了。从此以后,金钱至上将在中国大行其道,他必然会将我们的精神文化挤出市场,将传统文化逼入死角。
3.对于传统伦理道德的冲击
中国对于自己的定位在文化方面一向都是文明古国礼仪之邦。从古至今,我们被儒家传统文化悄无声息的潜移默化了,经过几千年的洗礼,“孔曰成仁孟曰取义”的思想在主流价值观永远占据着一席之地,而且份额还还算相当的可观,它早已渗透到我们的文化中,似乎已经作为一种血液渗透到我们的本能中。我们重伦理,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我们讲道德,“仁义礼智信”“百善孝为先”,我们一直提倡博爱,尊老爱幼,“温良恭谦让”。如今在这个互联网高速发达的时代,“运筹帷幄中,决胜千里外”早已不是专属梦想。我们购物交友浏览资讯甚至于吃饭都可以依赖网络解决,可以说,除了工作我们几乎不用在之外的领域与人发生交流互动。这样以来,人际交往与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冷漠问题显露无遗,长久的“人机对话”将会对我们的社会交往产生重要的障碍。在这个网络上,人容易变得冷漠和自私,人际关系也会变得乏善可陈(也包括和家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想象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大同社会一定会被冷漠自私极度理性经济人社会代替,还谈博爱兼爱?文明谦让也只会是虚妄,当网上接连不断的笔战、口水战新鲜出炉的时候,我们谁还会想到礼贤下士不耻下问之类?也有谁会想到这样做有悖于伦理道德的议题?国人在网络中寻求平等,于是可以与长辈据理力争,面红耳赤可以理解,于是无意间冒出几个不雅的词有损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可以被合理化了,这样的社会恶劣的道德风气,这样数典忘祖,难怪韩国人可以成功的掠走我们的屈原和端午节,这样下去,韩国人似乎连觊觎我们的孔子,垂涎我们的曹操可是情有可原的,因为在这样的漠视传统的过度里,文化和精华只会被时间腐朽掉,慢慢失去光彩。还有那由人肉搜索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激烈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个人行为的偏颇,而是整个网络带来的对于隐私和个人尊严的藐视,一向不太讲究隐私的中国人都有“家丑不可外扬”的古训,我们有何立场要求别人的个人空间对我们不设防?
4.对于传统文艺的冲击
我国的传统文化成就灿若繁星,而且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和深度。文学之类有小说(水浒传、四库全书、聊斋)、散文、游记等等。曲艺之类有昆曲、京剧、黄梅戏等等。历史有资治通鉴、史记等,无一不是瑰宝之作,响彻了那个时代,时至今日,依然余音绕梁。眼下,这些传世之作早已被我们奉为经典,于是束之高阁顶礼膜拜,然后呢?没有然后了。我们仅仅将它在心里筑个神坛永久保存,却从未想过将它请下神坛与它促膝长谈一次。所以经典现在来说只是经典,至于为什么经典我们不知道也不关心。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热衷于网上的垃圾文化,低幼的言情小说,不修边幅的各种分门别类的小说,中国人不是不读书,只是不读经典了。由于资源共享所能达到的广度和深度都相当的惊人,所带来的糟粕文化也足够我们瞠目结舌,网络暴力文化、色情文化、邪恶宗教文化令人防不胜防,对于传统文化的攻击也是无孔不入见缝插针,这直接导致了我国传统经典文化的荒废。几年前兴起的新概念作文大赛,是青少年同学说话权的体现,让社会了解这个群体的想法与意见,现在成为了年轻群体宣扬个性表达自我的舞台,在这场作文大赛中,非主流文化被翻炒的滚烫,个人悲喜和价值观被无数人模仿者追捧的沸沸扬扬,于是一个个青年网络写手诞生了,写无病呻吟的文字,办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杂志,搞让人作呕的80,90后文化,硬是要让一个没有意义的出生年代成为字正腔圆的集体烙印,办的风生水起有声有色,盲目追求个性与自由,放弃对于传统文化的坚守,找不到民族魂的核心,这注定这群人只能是一群跳梁小丑,永远难登大雅之堂,随便写了几篇推陈出新的文章,写几个博客记录心情还不能称之为作家,这群人带领了一个群体的堕落浮华烦躁和不知天高地厚。现在谁还听得懂咿呀的昆曲,谁还能喜欢京剧的唱腔,谁还会欣赏《阅微草堂笔记》的文思,通读过它?答案有,但这个数字一定相当令人汗颜。在网络时代里,追求未完结的美剧才叫流行,看穿越小说才叫时尚,听重金属摇滚才是潮流,总之传统文化没卖点,网络文化才是主流,真是让人心寒。
5.对于传统文化传播方式的冲击
2007年,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发布的《第四届全国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报告》显示,国民传统介质阅读率持续走低,99年首次调查时国民的阅读率为60.4%,2003年为51.7%,05年已经小于50%,是48.7%,网络阅读率连续6年来增长了6.5倍,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7%。同时06年广州进行了一项大众阅读方式调查中,有50%左右的调查者反映自己与前几年相比减少了纸质阅读而增加了网上阅读,有上网阅读习惯的读者比例从1999年的3.7%增加到5年后的18.3%,年平均增长率接近80%。对于目前究竟是以网上阅读为主还是以纸质阅读为主,31%的被调查者选择以上网阅读为主,而选择以纸质阅读为主的人占了20%。阅读传统出版物的人数在以每年12%的速度递减,阅读网络出版物的人数则是以30%的速度增长。网络传播大大改变传统文化传播方式,也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电脑的普及,互联网速度的迅速以及成本的低廉都造成了网络在与传统媒体厮杀时的高枕无忧。由于传统的媒体,电视广播报纸都是一种带着半强迫性质的传播形式,因为所播出的节目不会因为受众的喜好而调整,也不会因为时间的限制而有所转移,所以大众都是单向度的接纳者,而且保障的成本相对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一定会阻碍报纸的销售量。由于网络媒体的新闻可以让读者根据自身的喜好挑选,而且时间比较灵活,还带搜索功能,对于传统媒体等有着无法比拟的优势,而且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阅读器开始登上舞台,瓜分图书市场,苹果iPod、亚马逊的kindle等等,产品还在不断的升级,这种产品比传统的书本更具噱头——一个阅读器可以放二三百本书,下载书的费用比现在买一本实体书觉得便宜,携带方便,它模仿实体书的纸质与阅读感受,有人估计到2018年,纸质书就会灭迹。以后,报纸电视等会因为受众的缩小,而不得不为维持机构的运作提高价格,于是这会使又一部分群体投入网络洪流中,最终传统就会众叛亲离,不得不彻底湮灭。对于这样的结果我并不乐见其成,因为对着这个兼具游戏功能的阅读器我总是觉得读书的态度会产生变异,因为我始终坚持传统纸质书给人的书香和手指摩挲纸页产生的快感是永远不会被代替的。
保护传统文化的若干建议
反思中国传统文化优劣
“独在他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崇高天伦。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不屈不挠的精神。“仁者爱人”高尚道德。马援马革裹尸,霍去病“匈奴未破,何以家为”,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功业抱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人闲桂花落,月静春上空”,天人共鸣等都是西方文化望尘莫及的。世界文化时代的到来,终将是任何保守力量所难以阻挡的。而中国传统文化的这些长处,必将成为世界文化的极其珍贵部分。中国传统文化是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形成的,是以封建社会文明为其背景。而西方文化,严格地说,是在文艺复兴之前才逐渐形成,是以资本主义文明为背景的。一个是封建色彩浓厚的文明,一个是资本主义色彩浓厚的文明,这就决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落后性,在许多方面存在着薄弱之处。要在继承的同时保持清醒的认识,注意剔除糟粕。
2.传统文化与网络文化的融合
新的时代,呼唤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新的文化。时代在进步,文化当然也需要革新,但是重要的是其中的尺度,传统文化很容易被侵害,因为他没有强大的支持群体。既然网络的发展趋势我们避无可避,也无法让他倒流,所以我们只能加以对于传统文化的保护与推广。多树立类似余秋雨于丹以及易中天等国学大师作为文化偶像,培养阅读传统经典的热情和兴趣。我们要清晰的认识到,要允许磨擦事物存在、发展,不能视新事物为洪水猛兽,要鼓励不同思想文化自由交锋。继承、借鉴与创新,并主动融入世界文化,是中国今后文化发展必由之路。但是要注意在其中保持自身的独立性,否则我们的传统文化只会沦为附属,成为一道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果腹之物,毫无营养。
3.全社会保护传统文化的意识
网络上有一种机构,对于经过包装后推出的某样东西,专门为其提供炒作的服务,这种类似与温州炒房团的推帖子的机构是有组织有纪律有目的的。在这样的网络环境中,为了保护传统文化的生存空间我们社会必须通力合作。政府加强立法,对于互联网的问责机制和责任主体给予明确的划分和规定,细化网络管理的职能和管理及分工。网站法人要积极维护本网站的环境安全,对于不健康的帖子要及时给予删除,以免扩大影响,此外还必须建立自动屏蔽危险信息的机制维护网络文化的和谐。网民必须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对于低俗文化要保持敏感和抵触的觉悟,运用文明语言自觉维护网络文化的环境,以免其有害因素蔓延进传统文化的心脏。
从整个世界文化角度来学习,世界各民族的文化互有长短,应该互相学习,才能共同进步。只有继承、学习是不够的。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中国新文化的建设,必须坚持继承、吸收、创新,要做到进退有度,这个话题值得更深入的探讨。
1.&&&&&&&&&&&&&&&&&&&&&&&&&
蒋秀芝《传统出版应如何应对网络出版冲击》
2.&&&&&&&&&&&&&&&&&&&&&&&&&
罗崇宏《论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
3.&&&&&&&&&&&&&&&&&&&&&&&&&
罗崇宏《网络时代的文化冲突和融合》
4.&&&&&&&&&&&&&&&&&&&&&&&&&
辛科、王玲玲、王磊《浅谈网络语言对中国语言文化的冲击》
5.&&&&&&&&&&&&&&&&&&&&&&&&&
刘金丽《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的影响》
6.&&&&&&&&&&&&&&&&&&&&&&&&&
陶春《网络文化与传统文化的冲突与融合》
7.&&&&&&&&&&&&&&&&&&&&&&&&&
百度百科——网络文化
关于加强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的综述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宋晶晶
指导教师& 曾艳艳
摘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文化悄然兴起。网络文化的崛起是新世纪人类文化发展的最重要现象,它的诞生对传统的社会发展和进步其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问题和挑战。由于互联网及其网络文化的特殊性,传统的政府管理方式陷入两难选择。本文结合网络文化的特点和存在问题以及国内外网络文化管理的经验,对如何更好的对网络文化的建设与管理作总结和综述。
关键字:网络文化;文化管理;文化建设
Summarization on
the Strengthening of the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Student majoring in
Administration&&&
SONG Jingjing
&Tutor&&&&
ZENG Yanyan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ternet technology, the rise of network culture
quietly. The rise of network culture is the development of mankind
in the new century's most important cultural phenomenon, it is the
birth of the tradit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of its
active role, it also brings many problems and challenges. As a
result of the Internet and its network of cultural specificity, the
traditional way of government administration in the dilemma. In
this pap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rnet culture and problems,
as well as domestic and international network of cultural
management experience, on how better to network construction and
management culture for summary and synthesis.
Key words:Internet
culture;Cultural Management;Cultural construction
一、关于网络文化概念和网络文化特点的研究
(一)网络文化概念研究
虽然网络文化这个词已经被许多学者广泛运用,但是作为一种新的文化模式,网络文化的含义至今尚无定论。尽管如此,许多学者仍然从自身对网络文化的理解和不同视角的观察研究,对网络文化的概念作出了界定。
我国较早对网络文化予以关注的是图书馆学界,王瑞华1996年就从技术发展的角度,把网络文化同计算机文化、多媒体文化和信息文化相提并论,认为网络文化是指从网络上鉴别、存取和使用电子信息的能力。1999年初,匡文波提出:网络文化是指以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融合为物质基础,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的一种崭新文化。张相轮等对其作了广、狭之分:狭义的网络文化是指在电脑互联网络上进行的文化活动;广义的网络文化则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所形成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文化现象。
网络文化是以发送和接收信息为核心,以网络技术和网络资源为支点的全新文化。李仁武在《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中指出网络文化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是指以计算机互联网为“第四媒体”所进行的教育、宣传、娱乐等各种文化活动;从广义的角度来说,是指包括借助计算机所从事的经济、政治和军事活动在内的各种社会文化现象。
随着上网工具的扩展,电脑不是唯一的上网工具,手机上网以其移动、方便成为网民的第二大上网工具。因此,我个人比较认同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尹韵公教授对网络文化的定义:网络文化是一种全新的文化表达形态。它以人类最新科技成果的互联网和手机为载体,依托发达而迅捷的信息传输系统,运用一定的语言符号、声响符号和视觉符号等,传播思想、文化、风俗民情,表达看法观点,渲泄情绪意识,垒筑起一种崭新的思想与文化的表达方式,形成一道崭新的文化风景。
(二)网络文化特点研究
《网络文化管理研究》小组在《网络文化管理研究》中指出:
现阶段,不同的人们对网络文化的特点有不同的理解。专家认为,所谓网络文化,目前有5个特点:
1、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
詹恂在《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中指出:以技术为基础是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特点,只要一种网络技术被加以运用,就会产生一种新的文化现象。这一特点,匡文波博士也认同。且,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有类似描述,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历史上以纸为媒介的“纸文化时期”已经持续了近两千年,以纸为首的文房四宝也曾发挥了重要作用。而网络文化是以电子为介质的高科技文化,既便于大量存储又便于迅速传播,还可以实现多媒体传播,从而使信息的传播更丰富、更形象、更生动。
2、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
&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有提到:网络文化是高时效性文化。人类历史上的各种文化都可以认为是缓慢发展的文化,更新的速度很慢。而网络文化则是高时效性文化,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
3、网络文化是开放性文化
在技术上网络对任何人都不是封闭的,其连全球为一“村”,网民不分阶级贵贱,内容无所不包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上网就可以对其各取所需,资源共享。何伟在《网络环境下的文化管理》中一文中也这样写道:“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任何人都可进入电脑空间交流思想,发表学术观点,提供一个任意存取的环境。”
4、网络文化是交互性文化
詹恂在《网络文化的主要特征研究》中提出:网络传播提供了一种开放的、双向的信息流通方式,使得网络公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也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传者与受者之间可以直接交流信息,实现人际互动。匡文波博士认为,作为计算机和通讯技术融合而生产的一种新型文化,网络文化与现实文化具有不同特点。其中第四点就是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何伟也认为网络文化具有交互性:“它不是静态的,而是相互作用的,在网络上可以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互动关系。”
5、网络文化从特定意义上理解是虚拟性文化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特殊文化,它以计算机及其附属设备为物质载体,以上网者为主体,以虚拟的赛博空间为主要传播领域,以数字化为基本技术手段,为人类创造了一种新的生存、活动和思维的方式。关于这一点,几乎所有研究网络文化的学者都对这一特点具有共识。匡文波教授、何伟教授、傅治平教授在他们的作品中都提到这一点。值得一提的是韩萍在《网络信息文化学》一书中也写到了这一特点。
以上这些特点在匡文波教授的《论网络文化》一文中都提到了。除此上述认同率比较高的特点之外,费文晓在《略论网络文化的几个问题》一文中认为,网络文化还具有内容的广泛性和容量的海量性,思想的多元性和文化的包容性。李钢在《网络文化透视》中还提到网络文化具有浓厚的经济和商业色彩。
二、网络文化中存在的问题研究
近几年来,由于大众对互联网文化内容的巨大需求,以及我国电信基础设施的推进,再加上电脑产品的不断普及,带动了网络文化产业的高速发展。在这样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
1、网上不良信息泛滥
网络游戏中色情、暴力,以及一些屡禁不止的黄色网站,严重影响了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一些不法份子利用信息网络从事违法犯罪活动,制作、传播淫秽、色情、虚假等有害信息,盗取他人网上账号,攻击网络、传播计算机病毒,不仅侵害群众切身利益,而且危害国家安全。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传统的把关人作用的削弱和缺乏强有力的监管机制,网民素质的良莠不齐,使色情、暴力、迷信、反科学、伪科学和带颓废、低俗恶搞等落后文化在网上泛滥。
2、知识产权和隐私权受到侵犯
王岑在《网络监管与构建和谐网络文化》一文中指出:“网络知识产权、名誉权、隐私权受到侵害。网上大量的文章、音乐、影视都可免费下载而不要支付版权费。网络文本的可复制性也致使网上知识产权的维护成为一大难题。利用互联网散布诋毁他人名誉、公布他人的隐私、滥用网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网络文化对生活的影响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