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面上坠怎样做简易强劲空气炮wWw4hu5CoM的地典啦,图燃就题示4hu5赞时无发cOM接入

第五六单元教案及相关链接_伤城文章网
第五六单元教案及相关链接
小学语文教学活动 集体备课本2012 至 2013 学年度 上 学期教师 年级 学校陈颖 四年级 江南小学重庆市南岸区江南小学教导处语文组制 第【课题】17、 【课型】【学习目标】五单元(填写三号字)(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2长城 讲读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盘旋、城砖、城墙、屯兵、堡垒、打仗、气 魄雄伟”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 的赞叹之情。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 赞叹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搜集关于长城的资料图片 第 【学习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2、朗读课文,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了解长城高达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课之前,老师来和大家谈谈世界遗产。世界遗产是指被联合国教 科文组织和世界遗产委员会确认的人类罕见的、目前无法替代的财富,是全人类公认的具有 突出意义和普遍价值的文物古迹及自然景观。世界遗产包括“世界文化遗产”“世界自然遗 、 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和“文化景观”四类。在中国截止 2009 年 6 月,已有 38 处景 、 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今天老师就带大家进入本单元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站。(出示 ” 幻灯片) 看到这三个词语:山海关、嘉峪关、孟姜女,你会想到什么? “对,我们世界遗产之旅的第一站就是长城。 ” 二、出示图片,激发兴趣 1、师:先请同学们欣赏这一组图片。多媒体出示长城的图片。 1 课时-1- 2、学生欣赏图片,师导入新课:这就是闻名中外的长城,象征着中华民族的长城,华夏儿女 为之骄傲的长城。从秦代到明代,从明代到现在,千百年的岁月过去了,历史的硝烟已经散 尽,但长城依旧巍然屹立在中国的领土上。 今天我们从图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请你们用一个字或一个词、一个句子来说说你眼中的长 城。 3、学生说感受。(美、长、壮观、雄伟、气势磅礴等) 师过渡: 长城就是以其雄姿和壮美, 深深吸引着中外游客。 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走近―― (长 城),了解――(长城)。 4、板书课题。 师:作者眼中的长城又是怎样的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翻到――82 页。 设计意图(理解题意,激发学习兴趣) 三、初读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用心感受,你可以把你的感受写在旁边,这就是批注。要养 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指名分段读课文(4 个人),正音。 师:谁愿意站起来为大家朗读这篇课文? 师:看来预习很成功,4 个同学都读得很流利。那作者眼中的长城是怎样的呢?课文中有一 句非常概括的话,找到了吗? 3、指名学生交流。 师出示最后一段话: “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师:这句话中有两个新词语(描红:气魄雄伟、奇迹),指名学生读准确。 自由读句子,你比较关注哪个词语? 气魄雄伟写出了长城的特点,气势。工程,可见非常浩大,不是一两天能完成的。世界,不 仅仅是中国,可见长城威名远播,世界闻名。奇迹同上。 师:读懂一句话可以从关键词语入手,这是我们读书的一种方法。 过渡: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呢? 四、细读品味,积累语言。 1、请同学们再来读课文,划出相关的段落或句子。 师:谁先来与大家分享你的收获? 2、交流。 (1)品“长”,感悟气势。 ①指名学生读句子说感受,师出示句子: 远看长城,它像一条长龙,在崇山峻岭之间蜿蜒盘旋。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 嘉峪关,有一万三千多里。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长-2- 从东头的山海关到西头的嘉峪关有多长? 一万三千多里,同学们,你知道多长吗?二十年前,有一个年轻人曾徒步走完了这一万三千 多里,用了整整五百零八天。长吧,来读出你们的惊叹吧,就读“长”的这句,指名读,齐 读。 我们的操场一圈有二百米,而要走完长城相当于绕操场跑上 35000 圈,长吗?来再读。真是 名副其实的万里长城。一起读。 (出示图片)一万三千多里,长城从东头的山海关,经河北、天津、北京、内蒙古、山西、 陕西、宁夏到甘肃省的嘉峪关,横贯 9 个省市,基本上贯穿了全国。难怪作者会用这两个词 语来形容它: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出示)齐读词语。再读句子。 ◆ 气势 请看,这是一张长城远景图。从远处看长城,除了感觉长,还有什么特点?(弯弯曲曲、连 绵起伏) 你们看,长城是曲曲折折,起起伏伏,随着山势而变幻。遇到陡峭的山岭,它就直冲云天, 遇到低矮的峡谷, 它就俯冲直下。 它时而盘旋, 时而笔挺, 这样的姿态作者用了一个什么词? (描红蜿蜒盘旋)非常正确,齐读词语,读出它的意思。 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多有气势啊!谁愿意来读读第一段?就读出这种美, 这种气势。齐读。(不错,美中有气势。) ②、回归“奇迹”。 这样美而又有气势的长城,让我们情不自禁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 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过渡:我们继续交流,文中还有哪里可以说明长城是个奇迹? (2)品结构,感受巧妙。 ①指名读句子说感受。(长城的高大坚固;宽) 师:是呀,长城是用巨大的条石和城砖筑成,而且五六匹马可以并行,足以看出它的高大坚 固。 (齐读这部分)这一段,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长城的构造。 看看作者分别向我们介绍了构成城墙的哪些部分?圈出来。(垛子、t望口、射口、城台) ②请同学们细读第二段,在 83 页的上面的插图中找一找,标一标。 ③出示长城近景图。这是长城的近照,谁上来指着图片向大家介绍长城的结构呢?(指名板 演)评:真会读书!你已经读懂了长城的构造了。 ④想象一下,在战争中,这样的设计有什么作用呢?(城墙高,易于防守;垛子高,躲在后 面安全;城台可以让士兵养足精神等) 这样的设计让你们感受了什么?(巧妙,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师:长城用它独特而巧妙的设计,高大而坚固的身躯,一次次地抵御了外族的侵略,保卫了 祖国的领土,真正地做到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像这样的设计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 当你知道这些的时候,你想说点什么? ⑤回归“奇迹”。 让我们在此由衷地赞叹――齐读“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 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3-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品味,体会到长城雄伟坚固,多媒体的利用可以产生直观效果,激 发兴趣。 五、总结升华 1、(出示图片)长城不仅震撼着我们,也震撼着全世界。凡到过长城的人无不惊叹它的磅礴 气势。 出示: 设计者太伟大了,长城不愧为世界奇迹!(以色列前总理拉宾) 只有一个伟大的民族,才能造得出这样一座伟大的长城!(美国前总统尼克松) 同学们,面对这巍然屹立的万里长城,此时此刻,你心中肯定有千言万语。就让这千言万语 汇成一两句话写下来。 2、出示句式,学生配乐写话。 长城, 。 3、开火车交流,汇成一首诗。 4、有一个小诗人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写下了一首奇丽的小诗,出示: 长城啊,长城! 你像一条巨龙,盘旋在崇山峻岭, 你如一座堡垒,为中原大地遮风。 你似一座丰碑,见证炎黄子孙的智慧。 长城啊,长城! 我为你歌唱! 我为你自豪! 我为你列入“世界八大奇迹之一”骄傲! 学生齐读诗歌。 设计意图: 培养表达能力 六、理清写作顺序。 1、远看长城,像一条巨龙蜿蜒盘旋。我们不禁赞叹――“这样气魄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 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近看长城,高大坚固,构思巧妙。我们由衷地赞叹――“这样气魄 雄伟的工程,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的奇迹。” 目的一样,效果一样,但作者的观察点却发生了变化,你发现了吗? (板书:远――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顺序。他从不同角度让我们游览了――长城,见识了 ――长城,赞叹了――长城,下节课作者还会从另一个角度带领我们去理解――长城。 设计意图:领悟写作顺序 板书设计: 17 长城→奇迹 远 ↓ 近-4- 【设计意图】 (温馨提示:在每一个大环节和你需要的地方写上设计意图)第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2课时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表达出长城的雄伟气势。 3.了解长城高大坚固、气势雄伟等特点,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 的赞叹之情。【教学重难点】 初步感受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及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走进历史,缅怀长城,感叹智慧美: 1、谈话过渡,导读:“岁月匆匆如逝水,万里长城永不倒!”当我们站在长城上,踏着脚下 的方砖,扶着墙上的条石,你会很自然地想起 。 2、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三段。 3、重点品读:“单看这数不清的条石,一块有两三千斤重。那时候没有火车、汽车,没有起 重机,就靠着无数的肩膀无数的手,一步一步地抬上这陡峭的山岭。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 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想想古代劳动人民修长城的艰难有哪些? 联系文中句子体会:砖石多、重;运输的工具原始;环境险恶。 文中又说长城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智慧体现在哪里? (精心设计使之易守难攻,开凿搬运巨大条石的方法等。 ) 4、课外知识链接,进一步感受长城所凝聚的“血汗和智慧” (课件出示资料,自由读,说说感想:) 长城工程浩大,施工艰难。据计算,如果用修筑长城的砖头和条石,筑成一道宽 1 米、 高 5 米的墙,这道墙可以围绕地球一周多。 这砖石那么重、运输的工具那么原始,环境那么险恶,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付出了多少血 汗,发挥多么非凡的智慧,才建造出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这里的“才”字既表达出建造长城的不容易, 又饱含着对古代劳动人民的赞叹之情。 5、创设情境(配乐描述) : 想象古代劳动人民的劳动场景:逶迤绵延的山峰记录了勤劳勇敢的古代劳动人民一-5- 个个坚实的足印,辽阔无边的天空记录了聪明智慧的古代劳动人民一声声粗重的呼吸,一曲 曲嘹亮的号子。多少劳动人民的血汗和智慧,才凝结成这前不见头后不见尾的万里长城。 6、指导感情朗读,要求: 读出劳动的艰辛,读出非凡的创造,读出由衷的赞叹。 7、小结: 为什么说长城在“世界历史上是一个伟大奇迹”?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语,体会到长城来之不易 二、自由抒情,赞美长城 1、通读全文引发学生对古代劳动人民的敬佩,激发民族自豪感。 2、心里话大声说。高呼对长城的由衷赞美。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再次感受长城的伟大,激发民族自豪感 三、知识拓展延伸读──深识长城 阅读课后“资料袋”,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之旅的兴趣。 1、自主交流搜集的有关长城的传说、故事、歌曲、图片资料,如: 毛主席词中名句“不到长城非好汉”,传说故事《孟姜女哭长城》等。教师适当追问资料 搜集的办法,鼓励学生克服困难多搜集相关资料。 2、课件出示29处中国的世界遗产图片,让学生谈一谈感受,读一读“资料袋”,激 发探究兴趣。 建议学生自主或小组合作在课外去搜集资料,建立专用的资料袋,为 后面课文及语文园地的学习作准备。 3、展示积累: 你们一定有了许多美丽 的收获,那就让我们共同分享吧! 4写感悟: 看来大家收获颇丰,现在让我们回顾全文,静静地想一想,这节课你都学到了什么知识,写 一句话,写在书上。 个别交流。 设计意图:拓展课外知识 八、结束语 长城建筑规模宏伟,气魄雄伟壮观,在世界上是罕见的。它高大坚固,建筑结构巧妙合 理。它建筑在崇山峻岭,施工环境艰难;它动用的材料重大、数量多;他建筑于两千多年前 的秦代。学习《长城》这一课,一种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在我们胸中 回荡。【作业设计】-6- 1、我们伟大的祖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截止 2003 年 7 月,我国已有长城、故宫 等 29 处景观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请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多渠道地了解我国丰富的自然 文化遗产,编写一期“神州风光”宣传小报。 【板书设计】长城远看: 近观: 回想: 感叹: 崇山峻岭盘巨龙 高大坚固历千年 血汗智慧凝结成 江山如画民族魂【课后反思】【课题】18、 【课型】【学习目标】颐和园 讲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2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 杆、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1、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从中得到陶冶;在欣赏、品读的过程中培养爱美情趣,增强民 族自豪感。 2、学习作者写景状物要抓住特点的表达方法【教具准备】 课件,搜集颐和园的图片资料-7- 第 【学习目标】1课时1、学习生字词,认识15个生字,学会其中的13个;正确读写“大殿、长廊、绿漆、栏杆、 佛香阁、金壁辉煌、宫殿、朱红、痕迹、堤岸、玩赏”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3、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 4、初步感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重难点】 感受颐和园美丽的景色和课文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的情感,并充分领略作者按游览顺序抓 住景物特点写的方法。【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一.检查预习导入 1、颐和园在什么地方?(在北京西郊)预习了课文,记住了颐和园的哪些景 点?(学生自由发言,能说几个就说几个,互相补充)。 2、用生字生词卡检查生字读音,指导读准平舌音(栽 zāi,葱 cōng)翘舌音 (朱 zhū),前鼻音(殿 diàn),后鼻音(廊 láng 爽 shuǎng 葱 cōng)。 3、开火车朗读课文,每人读一自然段。读后适当评议,重点纠正读错字的地 方。 设计意图:自由发言,激发学习兴趣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弄清作者游览颐和园的顺序和颐和园主要景点的方位;再看课 文可以分成几段,分段的根据是什么? 2、学生自学,师生交流。-8- 3、讨论分段,并指导概括段意。 明确:按“总――分――总”的结构方式把全文分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写作者对颐和园总的印象。 第二段(第2至5自然段):分别介绍了长廊、万寿山、昆明湖的特点。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是全文的总结,和开头一段相呼应,表达了 (以 设计意图:美读、或以导游、解说等形式,选用自己最合适的读书方式开始进 入颐和园,提醒学生注意结合课后思考题自读,教给读书方法。 三、学习词语 1、指导分段朗读 2、提出词语,讨论词义 ⑴ 讲解词义琉璃瓦、横槛、宫殿、画舫。 ⑵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清爽:清洁,凉爽。 隐隐约约:看起来或听起来不清楚。 举目远眺:抬头向远处看。 葱绿:(草木)青翠。 金碧辉煌:形容建筑物异常华丽,光彩夺目。 形态各异:形状各不相同。 设计意图: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布置作业-9-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流利和较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设计意图】 (温馨提示:在每一个大环节和你需要的地方写上设计意图)第 【学习目标】2课时1、学习课文写景状物的叙述顺序以及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2、了解颐和园的美丽景色,培养学生的爱美情趣,增强民族自豪感。【教学重难点】学习随着观察位置的变化有顺序地观察和抓住景物特点描绘的写作方法。【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一)、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1、欣赏颐和园课件填空:颐和园是一个( )的公园。 2、今天作者会带我们去游览公园的哪些景点呢?默读课文(2―5)小节,用 --------画出表示作者游览路线的句子,并把线路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画出来。 3、生上台交流游览线路图。并完成板画。 (1)长廊──万寿山──昆明湖――十七孔桥 (2)通过线路图你知道作者是按什么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吗? 小结:作者就是按照自己游览的先后顺序来介绍颐和园的,这种方法就叫移步 换景,也叫作地点转换顺序或游览顺序。- 10 - 设计意图:理清脉络,把握顺序 (二)、讲练结合,细品韵味 1、作者是如何把这些地方的景物描写具体的呢?在听读课文、欣赏画面的基础 上,你对哪个景点最感兴趣?自己再去细细品味。 (用“ ”画出景物,抓住景物特点) ▲长廊 (1)小导游讲解长廊。(边讲边演示图片) (2)其他学生对导游的解说进行评价。 (3)长廊的长和美你是怎么体会出来的?(通过绿漆的柱子,红漆的栏杆?? 分成 273 间。)学习作者用数字说明事物的方法,理解这种方法的用处。 (4)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来描写长廊的长吗?(??) (5)如果此时此刻你就站在长廊的一头,会看到什么?(用向前看??向上 看??向两旁看??的句式说一说) (6)漫步长廊,欣赏着五彩的廊画,闻着微风送来的淡淡花香,你会说: 长廊真是世界上最 ▲佛香阁和排云殿 (1)请学生介绍佛香阁和排云殿。 (2)听完讲解你能感受到佛香阁和排云殿的特点吗 (雄伟高大,金壁辉煌) (3)这些特点是从那些词句中体会出来的? (耸立、金壁辉煌、一排排) (4)指导朗读,读出气势。 ▲昆明湖 (1)导游讲解昆明湖。 (2)昆明湖可是镶嵌在颐和园的一块碧玉呀!作者是如何用语言表现的- 11 -廊 呢 (打比方)出示句子: 正前面,昆明湖静得像一面镜子,绿的像一块碧玉.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 过,几乎不留一点儿痕迹.。 (3)品读句子,理解运用打比方的方法。句式练习: 昆明湖真美呀, 。昆明湖的水真绿呀, 。 (4)换词法体会“滑”字。(通过滑――划的互换,体会昆明湖的静,游船,画 舫的慢,间接表现昆明湖的美) (5)背一背这句话。 ▲十七孔桥 (1)导游讲解十七孔桥。 (2)发散思维:十七孔桥上的狮子有哪些形态呢?(出示练习题:桥栏杆上有上 百根石柱子, 柱子都雕刻着小狮子, 它们有的 ( ) 有的 、 () 有的 、 ( ) ??这么多的狮子姿态不一,没有哪两只是相同的。 这 17 孔桥真( )! (3)师小结: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品读精彩,领悟整合。以读为主,以读促动,以动促读,做到形式 多样。让学生形成真动,直达文本情美深处,让学生在充分细致的文本领悟中 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情感共振,获得美的陶冶。(三)读写结合,临摹章法 1、一篇文章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叫叙述顺序。 2、分男女生朗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个自然段,联系刚才我们学过- 12 - 的内容,想想这篇文章的叙述顺序。(指名答,归纳小结板书) 3、学习《颐和园》这篇文章我们最重要的是学会作者按地点变换的顺序叙述、 抓住特点写景状物的表达方法。 设计意图:给学生充分思考的空间,培养表达能力。【作业设计】 1、必做;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游乐场等) ,模仿《颐和园》的描写手法进行小练笔,按地点转换的顺序把它写下来。【板书设计】 18、颐和园 美丽的大公园 长廊:长、奇、美 山脚:佛香阁、排云殿 万寿山 山上:宫殿、昆明湖、城楼、白塔 昆明湖:长堤、小岛、十七孔桥【课后反思】- 13 - 【课题】19、 【课型】【学习目标】秦兵马俑 略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1(正文内容均为小四号字) A、知识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的特点。 B、情感目标:从文章的语言文字中感受到祖国悠久灿烂的民族文化和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 激发民族自豪感。 C、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兵马俑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视频欣赏:( 陕西兵马 /v_show/id_XMjczMjg2MA==.html) 设计意图:视频引入,激发兴趣 二、精读探究课文,直奔中心,感悟理解。 这节课,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秦兵马俑,去感受它那令人叹服的魅力。 (一)精读课文第 2 自然段 1、引导:课文是怎样写秦兵马俑宏大规模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找一找文 中的哪些句子让你具体感受到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读了这些句子你有什么感受,联 想到了什么?学生读后交流,然后,指名让几名学生在全班交流。 2、点击“秦兵马俑图片”,让学生欣赏三维实景图,说说自己的感受。 图片地址链接:- 14 - /xa/UploadFiles_/5598.jpg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C7%D8%B1%F 8%C2%ED%D9%B8&in=1469&cl=2&lm=-1&st=&pn=7&rn=1&di=&ln=1997&fr=ala0&fm =ala0&fmq=5_R&ic=&s=&se=&sme=0&tab=&width=&height=&face=&is=&istype= #pn18&-1&di&objURLhttp%3A%2F%%2FF_2.jpg&fromURLhttp%3A%2F%%2Fshow%2F1%2F75%2F fc3df5c.html&W&T&TPjpg 3、学生感情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再次体会秦兵马俑的宏大规模。 4、师生交流 A、“已发掘的三个俑坑,总面积达 19120 平方米,足有两个半足球场那么大,坑内有兵马俑 近 8000 个。” 让学生联系学校操场与其对比大小理解宏大规模。 提问:此处,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比较法) B、“在三个俑坑中,一号坑最大,东西长 230 米,南北宽 62 米,总面积有 14260 平方米。 坑里的兵马俑也最多,共有 6000 多个。” 提问:此处,作者运用了什么写法?有什么好处?(数字说明法。真实可信,说服力强) C、“站在高处鸟瞰,坑里的兵俑、马俑相间,一行行,一列列,十分整齐,排成了一个巨大 的长方形军阵,看上去真像是秦始皇当年统率的一支南征北战、所向披靡的大军。” 让学生 欣赏兵马俑图片: 提问:读了这一段,你联想到了什么?(如电视剧;《秦始皇》、《大秦帝国》的相关片段) 读了这句话,你对秦兵马俑有什么感受?(气势恢宏、规模宏大)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些词语 特别能反映出这种恢宏的气势?指名让学生读一读,读出这种恢宏的气势! D、让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想这段话的作用是什么?(过渡句也是过渡段。作用:承上启下) (二)细读课文 4-10 自然段 过渡:我们刚才仔细研讨的第二自然段主要是写了秦兵马俑的规模宏大,在我们的眼前出现 的秦兵马俑规模是如此的宏大,是不是就凭这可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了呢?(不是的,秦兵 马俑除了规模宏大,它的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1、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请同学们自由读 4――9 自然段,说说文中 列举了哪些兵马俑类型?指名让学生交流文中列举的兵马俑类型。(将军俑、武士俑、骑兵 俑、车兵俑、弓弩手、马俑、) 2、师引导:这么多的兵马俑近 8000 个啊!竟找不到两个相同的,真是太奇妙了!我们一起 走近兵马俑,仔细端详这些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兵马俑及惟妙惟肖的模拟军阵排列,真让 人折服啊!有着无穷无尽智慧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太伟大了啊!出示大屏幕,让学生仔细观 察图片,具体看看这些兵俑都有哪些特点呢? (1)学生观看大屏幕图文. 兵马俑图片 世界第八奇迹――西安兵马俑(图文解说) 图片地址:.cn/viewthread-3699423.html (2)学生交流自己看到的兵马俑资料。- 15 - 1、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 4-9 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描写兵马俑外貌、神态、动作的词语、句子, 并把它给你带来的印象写在描写它的文字旁边,也可以和同桌交流交流。 2、交流后,请看大屏幕(出示将军俑),这是什么俑?你是怎么知道的?你喜欢他吗?为什 么?你能说课文里描写将军的威风的?读读相关词句 。 师生评议 3、课文就仅仅介绍了将军俑这一种俑吗?当然不是,它还介绍了五种俑,分别是什么?请看 图片(课件分别出示武士俑、骑兵俑、车兵俑、弓弩手和马俑),请说说他们的名称分别是 什么? 他们各有什么特点? 让学生分组交流谈论概括: 将军俑:身材魁梧、昂首挺胸、威风凛凛、神态自若、久经沙场、指挥若定。 请同学说说看了以后有什么感受? (作为一个久经沙场、肩负重任的高级将领,这个将军俑真是威风凛凛,神态自若。) 指名读课文,并请同学评价。 是啊!秦兵马俑中的将军俑威风凛凛、久经沙场、指挥若定,有大将之威风,他所带的 军队肯定是所向披靡。 那么,请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种兵马俑,用刚才学习第 4 自然段的方法重点学习,看看图, 读读课文,体会体会它们的个性特点。 让学生自学第 5 节 A 学习武士俑。图片地址链接: /i?ct=&z=&tn=baiduimagedetail&word=%C7%D8%B1%F8%C 2%ED%D9%B8%CE%E4%CA%BF%D9%B8&in=1682&cl=2&lm=-1&st=-1&pn=0&rn=1&di=&l n=1970&fr=ala0&fm=ala0&fmq=5_R&ic=0&s=0&se=1&sme=0&tab=&width=&heigh t=&face=0&is=&istype=2#pn0&-1&di&objURLhttp%3A%2F%2Fwww.china-%2Fd%2Ffile%2Fshaanxi%2Fshanxijingqu%2Fxian%2Fbingma%2Fjingquwenhua%2Fsmall e5fd2f14afbfdcd422a9d84f4d2ddaa7.jpg&fromURLhttp%3A%2F%2Fwww.% 2Fshaanxi%2Fshanxijingqu%2Fxian%2Fbingma%2Fjingquwenhua%2F1479_2.html%3F2&W450&H 450&T16052&S18&TPjpg B 谁来说说体会? (体格健壮、神态严峻、英勇无畏、整装待发) 再让学生交流其他兵马俑的特点: 第 6 节:骑兵俑(能骑善射、勇猛无比) 图片地址链接: /i?tn=baiduimage&ct=&lm=-1&cl=2&fr=ala0&word=%C6% EF%B1%F8%D9%B8#pn=0 第 7 节:车兵俑(分工明确) 图片地址链接: /a0_67_13_14367_jpg.html 第 8 节:弓弩手(张弓搭箭、勇猛善射) 第 9 节:马俑(形体健壮,肌肉丰满 、跃跃欲试、撒开四蹄、腾空而起、踏上征程)- 16 - 在此基础上,请同学们再用心地读读第四至第十自然段,会真正体会到:“每一件兵马俑都 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从而,由衷地热爱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历史,赞美古代劳动 人民的伟大智慧,深切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 (大屏幕呈现,图片附后) 4、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片,看作者抓住了神态展开联想,把它们不同的心理活动展示在我们 眼前。谁能把它们这不同的内心情感用读的方法,很好地表现出来呢?选择自己喜欢的一种 练习读一读。 5、点击大屏幕观看兵马俑的各种神态,让学生观察几种神态的兵马俑图像,请同学们认真观 察图片仿照课文写法,先写神态,然后展开想象,用“有的??好像??”来说。 6、看完后,老师深情地描述这么多的兵马俑,这么多的神态。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 艺术珍品,仔细端详,你就会发现它们神态各异:如: 他们“有的凝视远方,好像思念家乡的亲人??”这一句后有省略号,说明了什么?(说明兵 俑还有许多不同的神态。),通过观察图片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 (三)激发想象,感悟品味。 1、生齐读最后十一自然段。 2、师引导:同学们,读完后此时此刻你想说些什么呢?(兵马俑展示中华民族的强大力量和 英雄气概,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智慧,秦兵马俑真是古今中外举世无双的艺术珍 品,无不令每一个中国人都感到自豪,不愧是世界第八大奇迹。) 3、师生小结:本文作者对秦兵马俑具体、生动、形象地描写,仿佛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个威武 的将士拼死沙场的高大形象;仿佛让我们感受到那一个个远征的武士思念亲人的凄婉心声; 仿佛让我们感受到一个个兵马俑背后的血汗与辛酸史,让世人对此产生无限的遐想与感叹。 因此说,每一件兵马俑都是极为精美的艺术珍品,堪称是世界历史文化长廊里一颗璀璨的明 珠。 设计意图:.在读中关注对好词妙语的体悟品味以及学生对有关内容可能的质疑。 三、激情范读,总结课文 。 1、读了这篇课文后,我们被秦兵马俑这恢弘的气势所震撼;被古代劳动人民这伟大的智慧所 震撼,也真想亲眼看看这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秦兵马俑,亲身感受这让我们引 以为荣的中华民族的灿烂历史文化。(师生有感情地齐读最后一段,再次深化领悟美文) 设计意图:通过朗读,领悟课文的语言美 四、课外作业: 1、请你模拟做一次小导游,向游人介绍秦兵马俑。(评选优秀小导游可在全班交流) 2、学习本文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篇游记或一处景物。 【作业设计】 1、请你模拟做一次小导游,向游人介绍秦兵马俑。(评选优秀小导游可在全班交流) 2、学习本文写法按方位顺序写一篇游记或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17 - 三个坑总面积 规模宏大 将军俑 武士俑 骑兵俑 车兵俑 弓弩手 马 俑 最大坑面积 神态自若 目光炯炯 随时准备 分工明确 张弓搭箭 跃跃欲试秦兵马俑 类型众多 个性鲜明惟妙惟肖 绝无仅有 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 智慧非凡的中华民族【课后反思】【课题】 【课型】【学习目标】语文园地五 练习(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3(正文内容均为小四号字) 1. 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 2.学写导游词,提高作文写作能力。 3.学习日积月累,积累对联知识,运用作比较的方法将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完成口语交际,完成习作 【教具准备】 课件 第 【学习目标】 1 课时以“保护文物”为题,提高口语交际能力,培养文物保护意识。【教学重难点】 在生活的基础上练习口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18 -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一、揭题 1.出示长城图片,让学生说说骄傲的一面。 2.教师引言: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中华民族的灵魂,是我们中华民族 的骄傲。然而,令人痛心的是长城正在遭受极大的破坏。出示相关报道以及相 关图片。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激发学生自豪感 二、激发思考 1.看图,说说心中的气愤与感慨。 2.读读书上的报道。谈谈自己的感慨。谈谈自己收集到的资料。 3.点题:保护文物。 设计意图:看图谈感受,激发思考。 三、畅谈保护方法 1.小组合作讨论,一人记下方法 2.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四、指导演小品- 19 - 1.每个小组排演一个小品。材料如下: (1)杭州岳飞墓前,跪着害死岳飞的秦桧与王氏的石像,人们经常用硬币 扔、石头砸、吐口水、破口大骂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愤怒。多少年过去了,秦 桧与王氏的石像破损不堪。请你选择角色来演演小品,你是管理员,如何阻止 他们的不文明的行动。 (2)仙岩风景区,瀑布的水流量越来越少,垃圾也越来越多,游客经常是 慕名而来,扫兴而去,为什么呢,每个景点垃圾遍布,大大破坏了景点的美观。 假如你是风景区管理员,你将如何阻止他们的不文明行为。 2.演员准备。 3.分组演戏。教师可创设以下情境,师生、生生自主选择进行模拟口语交际,如: 1、劝说游人不乱丢垃圾,不乱涂乱画。 2、向村民宣传保护长城的重要性和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3、向有关领导汇报少先队员的建议。 4、即兴演讲:“保护文物,人人有责。” 设计意图: 在模拟交际过程中,通过点拨、组织评议等方式引导学生把话说清楚、说具体些,做到言之有序、言之有理。五、自由畅谈其他地方甚至是外国的文物古迹情况 设计意图:培养搜集资料的能力- 20 - 【设计意图】 (温馨提示:在每一个大环节和你需要的地方写上设计意图)第 【学习目标】2课时1.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 2.背诵积累风景名胜对联, 并能拓展收集其他的风景名胜对联, 提高记忆力, 感受美景。【教学重难点】领悟并在习作中运用“比照”的写法【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一、我的发现 1.考考大家,我们说一个胖,总是喜欢拿这个人跟谁比?说一个人瘦,总是 喜欢跟谁比?说一个人黑,总是喜欢拿这个人跟谁比?这种方法叫“比较”。 其实,我们作文的一个重要法宝就是运用比较。有时这种比较也叫“比照”。 运用了比照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2.出示两个句子,自由朗读,发现。- 21 - 3.打开书,读读小林与小东的朗读发现。比照的方法:与人们熟悉的事物比 照。 4.仿写:瑞安飞云江大桥非常长,有 1721 米长,相当于 我们学校的操场差不多有 自己写一句: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发现悟一悟 二、日积月累 1.说说课文描写的景点的特点 长城――气魄雄伟 颐和园――美丽 秦兵马俑――规模宏大、个性鲜明、类型众多 2.这些风景名胜区都有各自的特点。 有人特聪明用一副对联将这个风景名胜 区的特点用对联的形式概括出来了 下面我们读读四副对联,看看这个风景名胜区有什么特点。 3.出示 4 副对联,自由朗读,读到差不多会背为止,才能停下来。 (1)指名读,小组读,集体诵读。 那么大。 。- 22 - (2)谈谈理解:竹阴花影之美。树影笼烟之美。荷花柳色之美。风月山水 之美。 (3)美美的读,读到会背为止。 (4)诵读展示。 设计意图:积累对联 三、宽带网 1.其实我们中国还有很多有个性的风景名胜区, 引导再次说说中国的世界遗 产,谁能一口气背出十个地方。 2.展示自己课外收集的著名风景区对联 3.还有谁收集到这个地方的图片、诗词、故事、传说。【设计意图】 :培养综合实践能力 第 【学习目标】 3 课时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提高书面与口头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 围绕一个意思写具体。【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1.教师模拟做导游。- 23 - 师:同学们,喜欢猜谜语吗?请听――“一张嘴,两条腿;走遍山山和水水。”谜底是 一种职业。(导游) 我们到一个地方去旅游,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个地方的风土人情,衣食住行,历史变迁, 就需要请一名高素质的导游为我们作讲解。今天老师就为大家请来了一位导游,想不想见见 她?请闭上眼睛,我数“一、二、三”,看,她来了(师戴上旅游帽,举上社旗,挂上导游 证,进行模拟导游。)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有一批外国游客,专门到中国游览“中国的世界遗产”,邀请咱 们班全体同学担任导游,我们成立 “导游团”,评选十佳小导游,大家愿意吗?激发交流兴趣。 “颐和园导游词”: 各位游客小朋友: 大家上午好。我是颐和园旅行社的导游员,我姓 X,名 XX。大家喜欢怎么称呼我?X 导 ――很正规的称呼;有没有想大胆的称呼我的――对,直呼其名,因为名字就是让人叫的啊。 今天就由我来带领大家游览颐和园,希望我的讲解能够让各位小朋友更多地了解颐和园 这一世界文化遗产。 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请看,这就是有名的长廊。它东起邀月门,西至石丈亭, 全长 728 米,共 273 间。长廊是我国园林中最长的游廊,也称画廊。因为在廊中有很多的彩 绘,小朋友猜猜,有多少幅?多达 14000 余幅,而且很少有重复。其中有关于西湖风光的 546 幅,是乾隆十五年建造长廊时,命人到杭州临摹后画上来的。人物画多采用我国的古典文学 名著,例如《西游记》《三国演义》《红楼梦》等,所设计的内容时间跨度很大,从三皇五 帝到清朝,这些画面可以说是我国文化史的一个缩影。这里被《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评为 全球画廊之冠。 好,下面可以选取你喜欢的背景拍照留念,请大家注意安全和公园卫生,自由活动十分 钟,之后我们就去万寿山了。2.你们想当导游吗?怎样才能当好小导游呢?- 24 - 3.读一读下面的导游词片段,重新出示“颐和园导游词”,请一名小朋友朗诵。引导大 家具体感知导游词的写作技巧。 4.师:请同学们四人小组交流交流,喜欢我给大家邀请的“X 导”(如过学生姓张,就 称呼“张导”) 吗?如果让我们也做导游,你发现“X 导”哪些地方值得你学习?(出示“颐 和园导游词”) (1.自我介绍,语言幽默。2.导游词根据游客需要,内容有特色有价值。3.提示游览 的注意事项) 5.师:同学们真不简单,短短时间里就发现了 X 导导游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学会欣赏别 人是一种美德。请同学们再看看朱导的导游词,你认为最应该具体写的是哪部分内容?(景 点介绍) 6.师:出示景点介绍部分(“颐和园导游词”画有曲线的部分)。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这 段话,看看朱导运用了哪些方法来介绍颐和园的长廊的? (过渡句、列数字、互动交流、举例子、引用历史故事传说等) 7.师小结:看来,要写好景点部分的导游词,就要掌握一定的资料,在这些资料中筛选 最有特色的内容向大家介绍,可以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引用历史故事传说诗文对联等方法 讲述景点,让游客真正游有所得。(相机板书:列数字、举例子、引用) 8.师:除了这些方法,同学们认为还可以有些什么方法,能吸引游客?(比喻、拟人、 丰富的词汇等) 9.师:导游词最主要的部分会写了,还要有个引人入胜的开头,让游客喜欢你。导游词 要有始有终,别忘了有礼貌地向游客道别。大家读一读开头和结尾,说说自己理解到好处。 (学生先读后说) 10.根据我们根据这次的习作内容,请大家“量体裁衣”,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经验和自 己收集的资料来写写这次导游词,如果你觉得你自己的家乡的景色也非常美,你也可以为你 的家乡做一个免费的广告,让老师与同学好好羡慕一下,下次有机会真的让你当导游去游览 一番。- 25 - 【设计意图】虽然,用了整整两节课来进行作文教学,但我觉得值得,在孩子下笔前进行指 导,有助于学生养成下笔三思的作文习惯。 【作业设计】 学写介绍“世界遗产”的导游词。 【板书设计】 介绍“世界遗产” 清楚,具体 抓住特点 句子通顺 相关链接:/ztxl/xxzwjx/xxzwjx.htm 【课后反思】【课题】20、 【课型】【学习目标】古诗两首 讲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2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做好对课文的预习。第1- 26 -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 5 个生字,会写 7 个生字。能正确理解“西辞” “烟花三月” “尽” “唯”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鉴赏能力。【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激情导入】 1.师:这节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故事,同学们静静的听。 (出示课件,配乐) 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 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 孟浩然,抢上一步说: “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 ” 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 ”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 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 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 千古名诗诞生了?? 【板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设计意图:在音乐伴奏下,引出故事,激发学习兴趣。 【常识学习】 【教师活动】展示学习目标及其重难点。 (1)走进作者 (2)诵读古诗 (3)了解诗意 熟读古诗,理解诗意。 (一)引导自学 1、师:同学们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名诗,我想大家一定迫不及待地想读一读了,那谁来给大 家读一读呢?(出示课件) 指名读。 (其他同学注意倾听,只有认真听,你才能发现别人读的闪光点和不足,你才能进步。 ) 再指名读。 3、师:看的出来,同学们的预习非常认真。那么大家平时都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呢?想知道老 师是怎样学习古诗的吗? (出示课件)我们学习古诗可以从这五方面入手:解诗题。知诗人。明诗意。会诗情。享诗 境。 (二)解诗题- 27 - 1、师:请同学们借助文中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题目的意思。 从他的回答中,我们知道李白要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去广陵。 2、师:黄鹤楼知道吗?(板书:黄鹤楼)说说看。百闻不如一见,这就是黄鹤楼(课件出 示图片) 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历代文人墨客到此游览,留下不少脍炙 人口的诗篇,使黄鹤楼名声大振。 3、师:广陵是哪?(板书:广陵) 4、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在我国的第一大河长江流域。 (出示地图)从黄鹤楼顺流 而下就能到达扬州。 5、师:同学们一定会对课题有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带着理解再读课题。齐读课题。 (三)知诗人。 1、师: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来说说你了解的李白?(出示)我们看看唐代的另一位大诗人杜 甫是怎样来写李白的?《饮中八仙歌》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对李白的评价是非常高的,他还有许多赞美李白的古诗,感兴趣的同 学课下可以搜集搜集。 (四)明诗意。 师: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下面请同桌互读,注意纠正字音。 (出示课件) 1.指名读。 (他读得节奏感非常好,谁再来读读?) 2.指名读。 (读得非常有感情。 ) 3.四人小组自主学习诗意。 设计意图:教给学习方法,为自主读书打下基础。 【合作探究】 师:现在小组合作,谈谈你对古诗的理解,尤其是对重点词语的理解。每位同学都要发表自 己的想法。 (五、 )悟诗情,享诗境。 1.过渡:下面我们一起通过了解诗意来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 师: 黄鹤楼在西,扬州在东,所以诗人说故人――― (出示课件) 孟浩然从黄鹤楼去扬州要顺流而下,所以诗人说烟花三月-----------(出示课件) 2. 师:烟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时节。老师特地为大家准备了烟花 三月的图片咱们一起 来欣赏, (出示课件)你们想用什么样的词来描绘这里的三月呢? 指名说(繁花似锦,杨柳如烟,五彩缤纷、繁花锦簇??) 师: (同学们真了不起,积累了这么多优美的词语) 师:烟花三月的景美,老师相信你们的语言会更美,齐读这两句诗。 (出示课件) 师:你们的朗读让我仿佛置身于烟花三月的美景之中,带着感受再来读这两句。 3. 师:在这诗情画意的季节,诗人却却无心赏景,那是因为―― (生 :他的好友孟浩然要走了。 ) 师:孟浩然走了。可李白还在黄鹤楼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望什么啊?(出示课件)指名 说:船。几只?生:一只。师:诗人称这只孤孤单单的船为?生:孤帆。 师: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长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应该有许许多多来往的船,为什么李- 28 - 白只看见孟浩然的孤帆呢? 生:因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 师: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为李白的心里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 然的――孤帆。诗人一心只送孟浩然。这是多么深厚的友谊啊!谁来再读读,指名读。 (出示 诗句) (你的眼里有孤帆了。 谁再来读?眼中只有孤帆了, ) 能不能读出心里只有孤帆的感觉? 你再试试。齐读。 4.孟浩然的孤帆渐渐远去,渐渐消失了。 (师板画。 )李白还在望什么啊?生:江水。哪句诗 告诉我们?生:唯见长江天际流。 (出示诗句)一起读一读。唯见是什么意思?只看见。对, 只能看见江水了,为什么李白还不离开啊?生:舍不得。这又是怎样的情啊?生:依依惜别、 难分难舍。 (师板书:依依惜别)是啊,怎样才能读出难分难舍的感情?自己读看看。指名读。 师: 帆尽了可情未尽啊, 碧空和天际流了下来, 延长来读就更有味道了。 (课件出示两句古诗) 一二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组读。 师:我仿佛看到了那如长江水般绵绵不断的厚谊。男同学让我们一起送孟浩然。 (生读)这是 豪壮的相送。 师:女同学你们也来送送他。 (生读)这是柔情的相送。 4. 导读:我的眼前是那一双双饱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个个翘首东望的李白, 帆 没了可情未了啊!此时,李白一定有千言万语想对孟浩然说。 (出示课件)故人的船已渐渐远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说: (预设)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么希望你不要走。我们可以一起在这天下名楼饮酒作诗,吟诗 作画。师:那是多么惬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虽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扬州但我的心早已随你去了。我们的友谊就 像这滚滚长江东水。师:情深意长永不停息。 (3) 孟浩然啊孟浩然没有你相伴我怎么能开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时光是那么美好又那么 的短暂。师: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忧愁。 师: (板书)这深深的情,这浓浓的意化作了这首千古名诗。老师情不自禁想吟诵。师范读。 生齐读。 【设计意图】在反复朗读中体验诗的意境,并锻炼学生的鉴赏能力。第 【学习目标】2课时1、巩固已认识的 5 个生字,会写的 7 个生字。正确理解“更” “阳关”等词语。 2、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 3、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 学生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 4、继续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29 - 【教学重难点】 比较课文中的两首送别诗和收集到的其他送别诗,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 外主动积累诗歌的好习惯。理解诗句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意。【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课前交流,师生谈话: 喜欢音乐吗?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二、创设情境,由曲入诗 1.师:刚才我们聊了一个关于音乐的话题。今天我们的课就从音乐欣赏开始,老师给大家 带来了一首很特别的乐曲(出示《阳关三叠》).请大家静静地欣赏,看看它给你带来了什么样 的感受。(播放古琴曲《阳关三叠》) 2.师:《阳关三叠》是唐代最流行的音乐之一,它之所以流行,不仅因为它的旋律古朴优 雅,更重要的是它是根据唐代著名诗人王维的一首著名的诗谱曲而成的。 3.幻灯片出示古诗。 4、范读全诗:请大家大声地读读整首诗,注意把生字读准。指名读。强调停顿。 5、指名读题。从这个题目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个人姓元,排行第二,作者的朋友。听我来把 这个课题读一遍。送――元二――使――安西。 理解“使”(出使);解读“安西”(唐朝的安西都护府,在现在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库车 县。谁去过新疆?) 6、找一找这首诗里还有哪些地方名?解读“渭城”:陕西省咸阳市东北,“阳关”:汉朝 设置的边关名,在甘肃省敦煌县西南,在古代是出塞必经的关口。(课件出示地图明确地点) 那你知道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吗? 师:大约有 3000 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 设计意图:情景引入,解读主题 三、知诗人,配画面,领会诗意,体味别意 1、 古代交通不便, 离别容易相见难。 所以友人元二将要远赴安西, 王维特意赶到渭城来送行。 关于诗人王维你知道一些什么?(课件显示王维简介)- 30 - 2、过渡:王维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同时也是非常有名的画家。如果你就是王维,你要给 自己的这首诗,配上一幅画,会画上一些什么景物呢?需要强调些什么,并说说根据。(小 组讨论──交流──点拨。) (1)雨:什么时候的雨?怎样的雨?(朝:早晨;牛菏螅┌迨椋河 (2)客舍(旅店)。板书:客舍 (3)柳:怎样的柳?(清新的、绿绿的??) “柳”是“留”的谐音。古人有折柳赠别的 风 俗。板书:柳 3、这些景物你是从诗的哪几句看到的?(一、二两句)我们来读一读诗中的这幅画:“渭城 朝雨徘岢荆蜕崆嗲嗔隆! 4、师:王维和元二是什么关系?从诗歌哪个词中直接可以看出?(板书:故人) 5、师:诗中哪几句能让你感受到元二和王维确实是好朋友?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里读出他们是好朋友。)(板书:酒) 那么, “劝君更尽一杯酒” 这杯酒只是一杯普普通通的酒吗?你觉得这是一杯怎么样的酒? , “酒逢知己千杯少”的酒是连心的酒,“为此春酒,以介眉寿”的酒是祝福的酒,“何以解 忧,惟有杜康”的酒是浇愁的酒,那,“劝君更尽一杯酒”,是一杯怎样的酒?(离别的酒, 友谊的酒,祝福的酒,连心的酒??) 引读“这是一杯( )的酒”──生接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师:“劝君更尽一杯酒”,两个好朋友是否只喝了一杯酒吗?(不是)你从哪一个词知道 的?(更)是啊,一杯喝完再来一杯。记不清喝了多少杯酒,也记不清说了多少遍祝福的话。 此次分别,不知何时相见。安西有多远?从渭城经阳关到安西,有多远?(课件显示地图。) (大约有3000多公里,横穿了大半个中国。若是元二用当时最好的交通工具马车,也要 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安西。而且阳关以西,千里迢迢,人烟荒芜。) 师:自古人生重离别。古代社会由于种种原因,人们是重视定居而难得远行的,因为前途和 生命安全都很难预料。而此次朋友远离故人,奉命出使千里之外,此一去,固然也能得胜回 朝,衣锦还乡,然而长途跋涉,其艰难痛苦,何以想象?况且古人说:安知千里外,不有雨 兼风?(切换到幻灯片) 师:也许渭城这儿春雨绵绵,安西那儿却――黄沙满天。 也许渭城这儿生机勃勃,安西那儿却――满目荒凉。 渭城这儿有饮不尽的故乡水,听不完浓浓的家乡话,安西那儿――举目无亲,乡音不再有。 7、(切换到古诗课件。)师:想到朋友即将远赴荒凉的安西,举目无亲,孤身漂泊,王维情 不自禁地对元二说(生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师: 送君千里, 终须一别, 门外的马车就要起程了, 王维情不自禁地对元二说 (生读) “劝 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先写景,再写情,是借景抒情。} 9、师顺势解释这两句诗的意思:“王维无限深情地对元二说??”(课件出示) 老朋友啊, 请再喝完这杯醇香的美酒吧,等你西行出了阳 关之后,就再也没有一个交情深厚的老朋友了! 元二说:?? ?? 此时此刻,元二会说什么呢?请你写下来。写后交流。- 31 - 10、师:根据史料记载:王维在元二离开的几年后就去逝了,此次的告别竟成了永别。让我 们一起朗诵这首古诗,铭记这一段以酒相送的千古佳话吧! 11、 同学们, 我们学了送元二使安西, 你有没有送过你的朋友啊?你有没有送过你的亲人哪? 有吗?(一生举手)你来。你送过谁呀?千万别忘了你远方的亲人,千万别忘了你远方的朋 友,他们想念着你,你也同样想念着??【设计意图】在读中体验诗人离别之情【作业设计】 1、生背诵课前收集的送别诗。 2、比较阅读李白的送别诗。 3、选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学自己喜欢的古诗。 【板书设计】 李白送孟浩然 黄鹤楼● ●扬州依依惜别 【课后反思】【课题】21、 【课型】【学习目标】 (正文内容均为小四号字)搭石 讲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2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 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 感染、熏陶。- 32 - 3.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是怎样通过平凡的事物让我们感受到美的【教具准备】 课件 第 【学习目标】 1.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正确读写“山洪暴发、间隔、懒惰、俗语、平衡、清 波漾漾、理所当然、联结”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品搭石。 【教学重难点】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初品搭石。 1 课时【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谈话,并课件出示: (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师:同学们,我们的家乡重庆,有着数不胜数的风景名胜,你认为什么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 景? 2、师生交流。 3、在作家刘章的家乡――河北承德,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教师板书课题:搭石) 4、学生质疑:看了这个课题,你联想到了什么?或者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刘章?(预设归纳学 生的话题: 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用?为什么刘章认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设计意图:以自己家乡引入课题,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二、初读课文,随文解词,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明确目标:用自己喜欢方式,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 默读课文, 标出自然段序号, 划出生字新词和难读的词语, 并思考刚才同学们提出的问题。 3、检查反馈: (1)课件出示:谴责 懒惰 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理所当然 师:看得同学们读得入情入境的样子,一定是成竹在胸,看看这些词语,谁能读正确。 (2)理解“脱鞋绾裤” 。 师:还有一个词,虽然不是生字词,但是它比较难读,请大家看老师写这个词。 (师板书:脱- 33 - 鞋绾裤,并把“绾”字突出) 指名读,查字典了解“绾”的意思,再创设情景理解“脱鞋绾裤”的意思。 读着这个词的时候,我们是否可以看到刘章所描述的情景:没有搭石时,人们出工、收工需 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访友需要――(生:脱鞋绾裤) ,来来去去,需要――(生: 脱鞋绾裤) ;有了搭石后,人们出工、收工不再需要――(生:脱鞋绾裤) ,赶集访友、来来 去去,都不需要――(生:脱鞋绾裤) 。 师:也许正因为如此, (手指课件,引读)搭石――构成了家乡一道风景。 (3)学法迁移,理解其它重点词语。 师: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屏幕上的这些词语,还有哪些词语让你似乎看到了一道家乡的风景。 结合理解运用:协调有序 轻波漾漾 人影绰绰 把这些词带入中心句“ ( )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朗读。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评价。 设计意图:初步了解搭石 三、初品“搭石” ,小结本课,引发深思 1、思考:什么是搭石?搭石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由阅读第一个自然段,划出相应的记号。 2、出示句子:进入秋天,天气转凉,家乡的人们??这就是搭石。 (1)指名朗读。相机评价。 (2)自由朗读,质疑:你读懂了什么?(解决学生之前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感悟:正是因 为有了人们的 “搭” 两岸普通的石头才能构成家乡的一道风景――搭石, , 它们构成一条 “路” , 架起了一座“桥” ,联结了两岸的小村庄,也联结了乡亲们的生活。 ) (3)小结本课,引出下节课要讨论的话题。 师:这节课,我们不仅读通了课文,还初步了解了什么是搭石,它有什么作用,那么,为什 么作者刘章深情地说――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那又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呢?我们下 节课再来学习。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 四、学习写“惰” ,规范书写 (1)课件演示“惰”的写法,介绍与“惰”字相关的文化,观察字形,并得出要点。 (2)学生书写。 (3)点评。【设计意图】把写字教学落到实处第 【学习目标】2- 34 -课时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 染、熏陶。 2.学习作者仔细观察、生动描写的方法,培养留心观察、用心感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亲们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感染、 熏陶。【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复习导入,构建阅读背景。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随作家刘章一起认识了搭石,我们反复咏叹了这句话――出 示: (搭石) ,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指名朗读) 。 2、课文哪几自然段写出了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道风景?(2―4 自然段) 3、自由朗读课文 2―4 自然段,思考、出示: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 )的风景?你 是从哪句子读出来的,把这些句子画下来。 设计意图:温故知新 二、精读课文,体会意境,想象拓展 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灵活进行三个板块的学习。 预设 1:出示“上了点年岁的人??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 1、指名朗读,质疑:读着读着,哪些词语最让你感动?(相机板书:善良) 2、理解“踏” 。 师:你现在就是这位大叔,您今年高寿啊?您这么急着赶路,一定有什么急事吧?我看到您 刚才已经从搭石上过去了,怎么又回来了呢?我还发现您在这块搭石上踏了几个来回,您这 是―― 师(质疑) :你们觉得这是怎样的踏? 师(朗读指导) :是啊!正是这个小心的踏,踏了几个来回的踏,踏了又踏的踏,踏出这位老 人的善良,你还能把这种形象读出来吗? 3、体会淳朴乡风,丰满人物形象 师(引述) :看见上了年岁的老人还如此善良,你觉得中年人会怎样做呢?青年人呢?那,像 我们这样大的孩子呢?(更换主语,引读句子,例:一身风霜的中年人,无论怎样急着赶路, 只要发现哪块搭石不平稳,一定会放下带的东西,找来合适的石头搭上,再在上边踏上几个 来回,直到满意了才肯离去。 )这真是――淳朴乡风,代代相传啊!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写满善良的风 景。 预设 2:出示“每当上工、下工??给人画一般的美感。 ” 1、指名朗读。- 35 - 2、理解“协调有序”(板书:协调有序) 。 师(质疑) :这几句话描述了一个怎样的情景?(一行人走搭石的情景。 ) 师(引述) :作者写得如此生动,使我们如同身临其境,现在让我们走到那一行人当中去吧。 师:前面的――(生:抬起脚来) ,后面的――(生:紧跟上去) ;我――(生:抬起脚来) , 你呢――(生:紧跟上去) ;你――(生:抬起脚来) ,他――(生:紧跟上去) ;我们――(生: 抬起脚来) ,你们――(生:紧跟上去)??这就是――(生:协调有序) 3、想象画面,体会意境。 师:这样协调有序的画面,真是让我们久久沉醉,请大家闭上眼睛(播放音乐,范读) ,你似 乎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又想到了什么?(相机体会两个比喻: “像轻快的音乐”“画一 、 般的美感” ) 4、美读佳句,背诵积累。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布满和谐的风 景。 预设 3:出示“如果有两个人面对面同时走到溪边??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 1、指名朗读。 2、师(质疑) :你从这段话中感受到了什么?(板书:谦让、尊老、理所当然) 3、此情此景,多么感人,让我们情不自禁地要表达自己的赞美,如果你当时正站在岸边,你 准备用怎样美好的语言来赞美他们呢? (生交流) 。看样子,你还真不是刘章的老乡啊,他们是不会这样说的,从这段话中找出一个 词来证明。 4、理解“理所当然” 。 师(质疑) :说说你对这个词语的理解。 (生交流)这里的人把什么看作是理所当然的事? 5、先扶后放,写话训练。 师:是的,家乡人把尊敬老人、互相谦让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他们不把许许多多美好的行为 与看成理所当然的事,你能不能仿照课文中的句子,写几句话。 课件出示: 假如遇到孩子来走搭石,大人总要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总要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们把这看成理所当然的事。 生写话,稍后交流。 师:所以作者深情地写道――(生:搭石,构成了家乡的一道风景。 )这是一道画满谦让、尊 老的风景。 设计意图:通过不同句子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同时进行理解句子的训练。 三、总结全文,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1、师(小结) :今天,我们走进了作者刘章的家乡,和他一起欣赏了搭石构成的美丽风景。 同学们,现在你们觉得这搭石还是普通的石头吗?它是什么? 2、 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 这普普通通的搭石就像善良淳朴的乡亲, 就让我们饱含着赞美之情, 齐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36 - 3、 罗丹说道: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作者从不起眼的搭石发现了美, ” 我想,我们的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平凡的事物,你发现了哪些蕴含着美的事物? 4、总结全文:同学们,一块搭石,就是一曲善良的歌,曲调优美;一块搭石,就是一段谐调 的舞,姿态婀娜;一块搭石,就是一首谦让的诗,娓娓动听;一块搭石,就是一幅尊老的画, 赏心悦目。然而,这些美好的行为,在乡亲们的眼里,是那么的――(生:理所当然) ,而在 我们眼里,却构成了最美的风景,这就是――(生齐:搭石) 。 设计意图:升华课文人文内涵 【板书设计】 搭石 = 风景 理所当然 善良 协调 谦让 尊老(圆圈可以画成搭石的样子,文字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调整。 )【作业设计】 1. 摘抄课文中感动你的句子。 2. 写下你的感受。【课后反思】【课题】22、 【课型】【学习目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讲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2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2 个生词。 2、读懂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通过理解骨髓移植对小钱的重要,台湾青年在余震中捐献骨髓的危险,以及两岸医 护人员的奔波劳累,体会“跨越海峡生命桥”的含义。- 37 - 【教具准备】 课件,中国地图 第 【学习目标】 1、认识生字,会写生词,理解词语的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 课时【教学重难点】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谈话导入新课 《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发生在杭州的故事,因为真实,因为就在 我们身边,我在读这个故事的时候,格外感动,我想你们也一样,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故事, 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动着我们。 设计意图:激发兴趣 (二)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借助工具书,学会生字,弄懂不理解的词。 ) (三)学生汇报自学情况。 1、从这篇课文里,你认识了那些生词(播放课件) 杭州、患病、凋零、含苞、骨髓、绽放、辗转、步履匆匆、袭击、空旷、暂时、身躯 2、用手指书写容易写错的字 桂(注意右边) 湾 暂(注意下边) 3、理解词语 白血病、骨髓移植、突如其来、期待、海峡(出示中国地图,学生从地图上寻找台湾、海峡、 大陆) 设计意图:扫除学文中的障碍 (四)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标自然段,思考课文讲的什么内容。 (7 个自然段。课文讲的是大陆青年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台湾同胞冒着生命危险,用爱心 挽救了小钱的生命,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的感人故事。)- 38 - 2、课文讲了几个不同场景,分别是什么? (两个场景:1 是在杭州的某医院病床上,躺着生命垂危的小钱,他在静静地期待着来自海 峡彼岸的救命骨髓 2 是在台湾花莲的慈济医院,李博士正在余震的危险中抽取台湾青年的骨 髓,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做着一次又一次的努力,直到青年的骨髓涓涓流出。 )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五)课堂练习(播放课件) 1、字注音并组词 间还 脉 2、在()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脸、 ( )的花朵、 ( )地流淌、 ( 的阳光、 ( )地流出 3、给句子选择合适的词语 (1)他知道有一位青年正满怀着(盼望 渴望 希望)(期望 , (2)李博士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走 奔波) ,感到了杭州。 )的香气、 ( )期待)着他的骨髓。【设计意图】将基础知识训练落实。第 【学习目标】2课时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教学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两岸骨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感受生命的珍贵和爱心。【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从朗读入手,理解感悟 1、自读其中一个场景,画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句子或段落。 2、小组交流令自己感动的句子以及感动的原因。 设计意图:抓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二)全班交流补充,深入理解课文 1、生朗读:小钱患了严重的白血病,生命就像即将凋零的含苞的花朵,唯有骨髓移植,才能- 39 - 使这朵生命之花绽放。 师:你能从这句话中找到一组反义词吗? 生:“凋零”和“绽放”,凋零就是凋谢,绽放就是开放。 师:设想小钱得知自己得了绝症后会想到什么?有什么样的神态? 当他知道找到合适的骨髓时又有什么想法?什么心情? 2、生朗读:在这场灾难中,病床上的青年没有受伤,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还不清楚。但 是,他知道,在海峡的另一边,有一位青年正在满怀着希望,期待着他的骨髓。 师:说说你的感动。 生:青年人不顾家人的安危捐献骨髓,我很感动。 3、生朗读:针头向皮肤刺去,一震突如其来的余震,使针头从肌肤里脱落了-------经过一 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动暂停的间隔-------终于从身躯里涓涓流出 -------师: “突如其来”说明什么?你想到什么? 生:说明地震不知何时就会突然到来,是大是小都不知道。这更说明危险随时都可能到来, 危机他们的生命,在这种情况下这位青年和李博士还在一次次努力,是拯救别人生命的想法 支撑着他们,他们无私的行为令我们感动。 4、生朗读:小钱得救了。两岸骨肉同胞用爱心架起了一座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师:读了这句话,你有什么感受? 生:小钱得救,这真是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正是因为台湾青年、李博士、和众多的医护人 员的共同努力才使小钱的生命得以延续,我很受感动。 5、品读你最受感动的语句,读出自己心中的感动。 (三)深入阅读课文,拓展思路,加深体会 1、师:小钱得救了,他的身体会慢慢康复,他苍白的脸会慢慢红润起来,他的心中一定会充 满了感激,你想他会感激谁呢? 生:感谢台湾青年,余震中,青年把自己安危置之度外,坚持捐献了骨髓。 生:感谢李博士,在余震中,冒着生命危险抽取骨髓并经过十几个小时的奔波赶到杭 州,连夜为他做手术。 生:感谢医护人员, 、亲人、朋友,同学------给予了鼓励,给予了帮助。 生:感谢所有关心他,帮助他的人们。 2、师:让我们一起深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生:(朗读)“小钱得救了??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再深情地读一读最后一句话。 生:(朗读)“那血脉亲情,如同生命的火种,必将一代一代传下去。” 师: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师点拨:台湾与大陆虽被海峡割断,但两岸同胞的血脉亲情是无法隔断的,两岸骨肉同胞 心与心相连,共同用爱心架起了一座生命桥,它一定会永远屹立在两岸同胞的心中;两岸骨 肉同胞的血脉亲情是生命的火种,比将愈染愈烈,经久不息,世代相传。) 设计意图:锻炼学生自读文章的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拓展训练,小练笔- 40 - 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 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讨论,练笔) 设计意图:培养表达能力。 【作业设计】 跨越海峡的骨髓,给了小钱生命的希望,他从中也受到极大的鼓励。出院后,小钱满怀感慨, 提笔写下了感谢信。他会感激谁?感激的原因什么?你能试着写下来吗?(讨论,练笔) 【板书设计】22、跨越海峡的生命桥 杭州、台湾 骨髓 小钱----------年轻人 给【课后反思】【课题】23、 【课型】【学习目标】卡罗纳 略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11、认识 5 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3、读懂课文内容,激发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情感。【教学重难点】 引导学生了解大家在卡罗纳遭到不幸时是怎么做的,并交流各自的阅读体会和感受。【教具准备】 课件- 41 -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故事导入,激发情感。 1、师:一个只读小学 3 年级的孩子,在他母亲生日那天,献给了母亲一封长达八页纸的信, 来深深表达自己对母亲的热爱,信的四周还画上了漂亮的花边。可是半年后,无限疼爱的母 亲竟然生病去世了,他遭到了巨大的不幸,他面容灰白,眼睛哭红了,连两腿也站不稳,好 象他自己也大病了一场似的。他万分伤心。 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A 看得出来你是一个富有同情心的孩子。B 是啊,世界上最伟大 的就是母爱,可是他却失去了母亲。 ) 这个可怜的孩子叫?? 点击课件,出示课题:卡罗纳 2、师生问好。 设计意图: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走进卡罗纳,走进包含深情的字里行间,按照自己的阅读习惯读课文,把生字读准,把句子 读通。明白吗?(生阅读,师巡视) 看到同学们读得这样认真,这样投入,说明同学们被这篇课文感动了,让我们先来看看这篇 课文的生字词吧。 (出示生词课件) 这些生字词大家都会读了吗?谁来读一读。生(控制在 2-3 人)读,师点评。 (A、你读得真 好,普通话很标准。B、准确,响亮,请坐!C、你读得声音很响亮,这个词语试着再读一遍, 好吗?D、你的声音真美!希望能经常听到你的声音。 ) 都能写准确了吗?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 三、研读第一自然段 1、 可怜的卡罗纳就要来学校上学了, 昨天上午, 我们刚走进教室, 老师就对大家说: “??” 引读第一自然段老师的话。 2、自己再读老师的这段话,读着读着,哪些地方让你特别感动?画上一些记号。深入到每一 个字词,甚至每一个标点中去。板书:庄重严肃热情 3、 老师怀着对卡罗纳的无限同情与热爱, 怀着对我们的热切希望说: “生齐读老师的话??” 四、围绕第一自然段研读课文 1、今天上午,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你是从哪些句子中感受到的?细细地读课文,用心灵去感受,划出这些句子,圈出你认 为重要的字词。找了以后,在 4 人小组里交流讨论。 生讨论,师巡视,点拨引导。 2、刚才大家学习、研究得很投入、很专心,可见大家是多么具有钻研精神。接下去我们来汇 报,按照这样的规则:我们是(??)对待卡罗纳,我的根据是(读一读课文中的材料) ;然 后再具体地说说我是怎么根据这个材料想到的。 点拨,随学生的反馈,出示相关课文段落。 A、 (1)为什么大家都没有没有说话,都屏息凝神地望着卡罗纳? (为卡罗纳失去母亲而感到同情。 )- 42 - (2)朗读体会。 B、哪几个动作最能反映我对卡罗纳的同情与关心? 朗读体会,止到“只是把他的手放在我的手上。 ” 从我的一个放,一个贴,一句卡罗纳别哭了,让卡罗纳深切感受到同学对他的同情与关切。 C、朗读体会。 D、 (1)为什么卡罗纳的目光中充满着无法形容的悲哀,为什么卡罗纳的神情仿佛在说:“你 可以拥抱妈妈,我却再也不能了。”他此时想起了什么? (2)为什么这么肯定? (3)朗读:看到我的母亲在等我,看到我扑进母亲的怀抱,卡罗纳的目光里?? ??.我恍然大悟??.和他一块儿回家去。 这也是母亲把我推开,目不转睛地望着卡罗纳的用意。 3、小结 4 分钟 当可怜的卡罗纳来到了学校。我们又是怎样对待失去母亲的同学卡罗纳的? 庄重严肃热情 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卡罗纳的??? 这庄重严肃,热情是老师对我们的希望,也是我母亲对我的希望,也是我们的希望,也一定 是我们班每一位同学的希望。这庄重严肃,热情包含了我们对失去母亲的卡罗纳深深的爱! (板书:爱) 出示课件,齐读: 关爱他人是一种美德,她能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她能融化一颗冰冷的心。我们相信, 卡罗纳在这么多爱的笼罩下,心头的悲伤会渐渐消退的。 爱,让人间充满温馨。 设计意图:充分挖掘课文情感因素,激活学生思维 五、内化拓展 1、写信 A 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 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 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3、出示《爱的教育》 ,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 设计意图:了解书信格式,学写书信。 【作业设计】 1、写信 A 请您给卡罗纳写一封信,给他以春天般的温暖,让他心头的悲伤早日消退。 B 请您代表卡罗纳,向关爱他的人(选取其中的一个)写一封信,感谢他对卡罗纳的无限关爱- 43 - 和帮助。 学生选择写信,交流。 2、出示《爱的教育》 ,课外阅读《爱的教育》 。【板书设计】卡罗纳 庄重 严肃 热情 爱!【课后反思】【课题】24、 【课型】【学习目标】给予是快乐的 略读(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1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炫耀”“懂得”造句。 、 3、 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 能联系全文、 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获得“给予是快乐”的真切感受,激发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的 思想情操。【教学重难点】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意思。能联系全文、掌握表现中心思想的句子的含义。【教具准备】 课件【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44 - 一、齐读课题。 出示:课文中讲了谁把给予送给谁? 请大家再读课文,看谁找到的答案多? 二、交流、讨论以上问题 老师把握好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写到黑板上 1、保罗的哥哥把新轿车给予保罗 2、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弟弟 3、保罗把自己的欢乐给予小男孩和他的弟弟 设计意图:以学生为主体,重点着眼于学习方法――自读自悟。 三、再读课文。课文中重点讲了哪些内容呢? 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弟。 你是从哪些地方看出来的 1、先看保罗和小男孩在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你认为哪句话写出了小男孩要把欢乐给予小弟 弟? “我希望我将来也能像你哥哥那样。 ”读这句话,想什么意思。 请你说说小男孩说这句话的目的是什么? 板书:给予 保罗听了这句话为什么很吃惊? 读文中内容,知道保罗开始以为是小男孩希望有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可现在知道了 他并不是想要一个能给予他新车的哥哥,而是想要有能力帮助别人,做一个能给予别人帮 助的人,他的思想是多么的高尚啊,所以十分惊讶。 理解“不由自主” 这是保罗对小男孩由敬而生爱,所以想到了要带他坐车出去玩玩。 齐读课文第 1 到 7 节,读出保罗和小男孩看车时的一段对话,体会小男孩“一心希望给予 别人快乐”的高尚的思想。 2、在乘车出去的路上又发生了什么事情呢? 从小男孩的哪句话中可以看出他想把欢乐给予他的小弟弟。 “弟弟,看那新车,是不是跟我刚才告诉你的一样?这是他哥哥送给他的圣诞礼物。你等 着,有一天我也会送你一辆新车。到那时候,你就可以坐在车里,亲眼看一看圣诞节橱窗里 那些好东西了! ”读这句话,想想这句话的意思。 (1)小男孩在说这句话时心里在想什么? 要把快乐给予弟弟 (2)保罗在没听到这句话时,是怎样想的? 认为这个小男孩想在邻居面前炫耀一下:他是坐新车回家的。 3)听了这句话后保罗知道了什么? 他不是想要在邻居面前炫耀,而是要让他那脚有残疾的小弟弟看一看保罗的哥哥送给保 罗的新车,并且告诉自己的弟弟,今后他也要送给弟弟一辆这样的新车,让他坐在新车里看 圣诞节橱窗里的好东西。- 45 - (4)保罗知道了这个小男孩的想法,现在会怎么做呢? 读课文第 12 节,用笔圈出写保罗动作的词。 ( 下了车抱进了) (5)圣诞夜的夜晚流光异彩、熠熠生辉,美丽的圣诞树上挂满了一份份美好的祝愿,圣诞音 乐在每个人耳边尽情流淌,欢声笑语充满了整个街道。看着车窗外的一切,车内的男孩、弟 弟、保罗会想些什么呢?选择其中的一个说说。(交流) (6) “接下去他们去了哪?”请大家发挥想象。 他们三个人一起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小弟弟 小男孩 保罗 小弟弟是第一次这样乘车亲眼看到圣诞之夜的风光而难忘 小男孩是为让弟弟得到了一次意外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是由于感受到帮助别人的欢乐而难忘 保罗得到了一辆新车,遇到了一个小男孩。你认为什么更使他高兴?为什么? 因为他遇到了小男孩,懂得了“给予是快乐的” 3、让我们通过朗读再一次目睹这感人的一幕,为小弟弟高兴,为小男孩、为保罗感动。(指 导朗读:指名读、男女生读。指导读出小男孩的自信、自强及对弟弟的关爱之情,读出保罗 的情感变化。) 设计意图:让学生亲历阅读过程,感悟作者心灵,体验人文情怀。 三、学了这篇文章你懂得了什么 谁的话让你感动了。 (小男孩) 那么你现在有什么话要对小男孩说呢?请大家准备一下,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解疑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四、总结 小结:是啊,分享是快乐的。爱可以启迪爱,快乐能够繁衍快乐;乐于奉献,人生才会美好 充实。──(出示、齐读)“这个夜晚,保罗从内心里感受到,给予是令人快乐的”。(点 题) 当堂检测点: 1、拼音填汉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作业设计】 巩固拓展练习设计: (分层设计)- 46 - 必做:完成练习册 选作:1、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2、把你最想对小男孩说的话写下来。【板书设计】20 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 惊讶 又借了 小男孩 不是获得而是给予 不是炫耀而是关爱 一辆新车【课后反思】【课题】 【课型】【学习目标】语文园地六 练习(填写四号字) 【几课时完成】 31. 学会向别人表示感谢,能安慰别人。 2. 能看图写一件由图想到的事,或是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 3. 学会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相结合的方法理解词语。 4. 积累古诗和成语。【教学重难点】 5. 能看图写一件由图想到的事,或是写一件生活中的真实的事。【教具准备】- 47 - 课件 第 【学习目标】 1、让学生对生活中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或对需要安慰的人进行安慰。 2、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 3、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体验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关爱他人、帮助他人的快乐。 【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激趣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 有哪些人曾经帮助过自己?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怎样帮助自己的?当时 自己的心情如何?遇到过需要安慰的人吗?他遇到了怎样的挫折与不幸?你打算怎样安慰 他? 二、交流 1 在小组内互相交流,互相启发感染。学生练习安慰别人时,可以引导他们回忆卡罗纳的老 师在安慰他时的语气、态度。 2、学生充分练说的基础上,在全班进行交流、评议。评议时应引导学生评价语言表达、思想 内容等。 设计意图:在充分练说的基础上交流。 三、模拟表演 1、自由找合作伙伴,共同设计对话内容,进行模拟练习。 2、选择几组到台前表演,师生共同评议。 评议时应关注表演者的语调语气、动作表情等方面。 再现课文情境,模拟对话 1、假如有一天,小钱跟那位台湾青年相遇,他们会说什么呢? a、分角色模拟对话。 b.指名上台对话,引导评议。 2、假如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想怎么安慰他?(方法同上) 3、师小结:生活不可能总是那么一帆刚匝的,难免会碰到困难、烦恼的事,我们希望得到别 人的帮助与安慰;别人碰到了困难,送去一句安慰的话,伸出援助之手,是多么温暖人心呀! 模拟生活情境,引导交际 1、课前收集或拍摄学生有关的生活情境,如: (情景 1):下午放学回家,我发现钥匙忘记带出来,只好坐在家门口等,可爸爸、妈妈今天 偏偏迟迟不回家。这时,邻居的阿姨回来?? (情景 2):放学了,天气突变,狂风骤雨,我站在校门内的大厅里,冷得瑟瑟发抖,焦急地 望着天。这时,爸爸顶着风,冒着雨为我送来了雨伞和外套??- 48 -1课时 (情景 3):下课了,同学们都跑出去玩,只有莉莉坐在位子上,趴在书桌上,闷闷不乐。原 来这次语文单元测试,她考得极不理想,正难过呢! (情景 4):我和同学约好一起去踢足球,兴高采烈走在路上,住同一条街的张婆婆双手提着 菜呀、肉、鱼,远远走来,走一步,歇一步,十分艰难?? 2、四人小组合作:两个同学配合选择其中一个情境进行口语交际,另外两个认真听,听后进 行评议。 3、派代表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当好评委。 4、小结:平时我们肯定碰到过不少类似的事情,现在我们进入“心灵沟通室”,也来讲述发 生在我们身边的故事。 心灵沟通,感受真情 课件出示:“心灵沟通室”字样,播放轻音乐。 1、四人小组介绍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故事。 2、分角色模拟对话,其他两个当听众进行评议。 3、在同学老师中自由选择交谈对象,向他(她)表示感谢或安慰,倾诉情感。 4、指名表演对话情景。 小结:人间处处有真情,真情时时暖人心。让我们学会感谢,感谢我们的亲人,感谢关心、 帮助过我们的人;让我们学会关心,多一些安慰和奉献。【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对话兴趣。第 【学习目标】2课时1、“我的发现”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 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 2、积累诗中优美的诗句,鼓励学生多读书、勤积累。【教学重难点】 掌握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方法,使学生在探究和发现中学会学习,提高语文能力。【教学过程】 (温馨提示:横排拉通写,不分学生和教师活动) 一、我的发现 1、让学生读读小林和小东的话,看看他们有什么新发现,是怎样发现的。 小林的方法是先查字典,知道词语在字典里的意思之后,再结合上下文,体会它在具体语言 环境中的含义;小东的方法是先结合上下文体会词语的大概意思,再查字典加以验证、补充, 从而对课文中的词语有更深的感受。- 49 - 2、点:这些都是理解词语的好方法。 3、举例说说自己在读书时的类似体会。 4、扩展开去,说说自己发现的理解词语的其他好方法。 设计意图:自读自悟。 二、日积月累 1、激情导人。 我们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向来以助人为乐,乐善好施为高尚美德,古代许多贤人学士 写了许多这方面的警句,劝勉世人做个善良的有道德的人。我们一起来学习吧! 2、练读名言。 a.学生练读,及时正音。 b.尝试理解:学生交流对这些名言警句的大致理解。 c、学生质疑,组织解疑。 3、背诵名言。 4、励学导行。 a.尝试运用:老师描述情景,让学生选用这些名言加以运用。 b.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作为自己的座右铭,用毛笔或钢笔写下来,或制作一张贺 卡,送给朋友共勉。 5、扩充积累。 摘抄、背诵颂扬高尚情操的其他名言。 1、先读一读──通过自由读、指名读、范读,纠正字音,指导停顿; 2、再讲一讲──教师简要讲一讲大概的诗意,以利于学生理解记忆,读出感情,但是不要求 所有学生知晓诗意; 3、最后背一背──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背诵,教师通过背诵竞赛、相互检查、全班抽查等 方式予以落实。 相关链接。 黍:黄米。郭:外城墙。轩:窗户。圃:菜园。话桑麻:谈论关于庄稼的事。诗中写道, 老友准备了丰盛的饭菜,邀我到他的田舍作客。幽美的村庄,四周绿树环抱,一座青山在城 郭外隐隐横斜。推开窗子,面对着打谷场和菜圃,共饮美酒,闲谈农务。告别时就又盼望着 快到重阳佳节,那时我还要来品尝美酒,观赏菊花。 诗中描写了山村风光,以及朋友的欢聚场面,表现了诗人恬淡闲适的心境和在农村生活 的情趣。此诗可称是孟浩然的代表作,全诗用平淡之语写平淡之事,恬淡之中见亲切。青山 绿树、鸡黍桑麻,好一派田园风光;场圃、老友、淡酒,真好}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飓风艾尔玛破坏力强劲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