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门头沟区邮编农民政策统一吗?镇与镇的政策一样吗同一个区县

您现在的位置: &&&&&&
北京市门头沟区:小村里召开现场交流会
【字体:】
  “下苇甸村的废弃采石场要盘活,这事都上报纸了。”这两天,农村产权交易平台成了门头沟区的热门话题,产权交易中心也忙碌起来,从村、乡镇打来的咨询电话一个接一个。“农村产权怎样交易,具体怎么操作?”“通过这个平台招商引资,真能把废弃矿山利用起来吗?”……村民的电话中,有疑惑也有顾虑。
  日前,一个现场交流会在妙峰山镇下苇甸村召开。主办方就是想以采石场项目为例子,答疑解惑,让各乡各村更快地熟悉平台的作用。来自门头沟区9个乡镇的20多位相关负责人参会,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老师也到场接受咨询。
  会议一开始,大家就迫不及待地要求妙峰山镇经管站负责人张桂艳介绍下苇甸村项目的进展情况。
  “目前,这个项目经村民集体同意已经完成了土地流转、镇里会审等环节,下一步马上将报区里审核,准备登录市农村产权交易平台,寻找合适的买家。”
  听完张桂艳的介绍,大家都觉得眼前一亮,纷纷讨论起来。
  “这个平台不错!现在村民手里就这点儿地,如果不能公平、公正地用好了,损害的是村民的利益。”王平镇与会者首先发了言。“这个平台规范了村集体资产交易的流程,让土地流转在阳光下进行,保障村民利益。我们镇也是老矿区,下一步打算试试这种方式。”
  “山区小村,知名度低,合作机会少,几乎没有竞争力,买家拿地的价格都不高,农民指着土地致富挺难的。”来自雁翅镇的与会者说,“这平台全国联网,这样一来合作机会就多了,据说土地还能竞价?”
  “是的!”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的经理霍苗接过话头,“项目挂上后,20天挂牌期内如果只有一个意向受让方就可以直接谈判或签约了。如果出现了2个以上意向受让方,那么我们会规定一个时间段,请所有意向受让方通过网络竞价,决出胜负。”
  “下苇甸村采石场的项目审核完了,下一步就该挂平台了吧?”军庄镇与会者问。
  交易流程是普遍关心的问题,听到有人这样问,大家马上安静了下来。
  “还不行!”区经管站周菲解释,“下一步,妙峰山镇要按照《门头沟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规定,收集齐所需的8类材料,经区里审核通过后,10个工作日内发布到北京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上,就可以等待意向受让方了。”
  “还有一个顾虑。”张桂艳说,“村里想给未来的合作方限制点儿条件,又担心条件不符合要求,挂不上平台,影响交易,这方面有要求吗?”
  “这方面没有特别的具体规定。”霍苗说,“一般来说,不能违反国家法律,不能有明显歧视条款,结合各镇、村实际自己制定就可以。”
  听完她的解释,张桂艳继续道出了村里的担心,“现在市场上有些企业拿了地,囤着,不开发,不投入,那该怎么办?”
  “这个不用担心,我们可以设置附加条件,限制合作方的投资数额、投资速度、收益情况以及纳税情况,还可以设置违约条款,如果出现了您说的这种情况,就可以解除合同,把地再拿回来,保证村民利益。”听霍苗这样说,大家踏实了很多。
  “那整个交易流程大概需要多长时间?”
  “如果一切顺利,大约2个月左右吧!”周菲回答。
  “如果真能找到合适的,也不算太长!”大家边讨论边认真记录,盘算着各自镇里有多少土地、实物资产可以通过平台进行交易。
  最后,周菲还给大伙吃了颗“定心丸”:为了积极扶持和引导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门头沟区还建立了3000万元土地流转专项基金,为辖区贫困村开展土地流转提供资金支持,推动农村集体资产交易的顺利进行。同时,该区率先在全市出台了《门头沟区农村产权交易管理办法》,将辖区农村集体资产交易全部纳入农村产权交易平台管理,为实现该区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公开、公正、规范运行奠定基础。
北京市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办公室(北京市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
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技术支持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号-1
京公网安备07[特色小镇认知]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概念界定及相关政策解读
我的图书馆
[特色小镇认知]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概念界定及相关政策解读
引子日,《住房城乡建设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出台,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接下来在8月3日,根据培育工作通知的要求,《关于做好2016年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出台,引起了学界和各级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响应。特色小镇俨然成了近年来难得一见的明星,作为参与者,在欣喜的同时也进行着深刻而冷静的思考: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在何处?非大都市区周边和中西部产业薄弱地区该如何学习?近期的相关政策究竟可以为小城镇建设带来什么?带着这些问题我们走进近期规划行业的主角:特色小镇概念界定1特色小镇 浙江省省长李强在2014年10月首次公开提及“特色小镇”。目前在特色小镇的建设上,浙江省走在了全国的前列,参照其对于特色小镇界定的概念特征,可总结为:1.相对独立于市区,区别于行政区划单元和产业园 区,具有明确产业定位、文化内涵、旅游和一定社区功能的发展空间平台。2.特色小镇规划面积一般控制在3平方公里左右,而建设面积一般控制在1平方公里左右。3.特色小镇原则上3 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 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所有特色小镇要建设成为3A 级以上景区。以上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也指导了目前国家关于特色小镇的一般要求。2特色小城镇 顾名思义即为有特色的较小的城镇。一般是指城乡地域中地理位置重要、资源优势独特、经济规模较大、产业相对集中、建筑特色明显、地域特征突出、历史文化保存相对完整的乡镇。它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特色鲜明。特色小城镇的建设首先是加快新型城镇化的有效路径,同时也是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基本平台的有效举措。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归纳起来,不同的学科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除了狭义概念中所指的县城和建制镇外,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这一观点强调了小城镇发展的动态性和乡村性,是我国目前小城镇研究领域更为普遍的观点。相比于特色小镇的描绘,特色小城镇的概念主要针对我国中部较发达或西部欠发达地区,在这其中:中西部地区绝大部分小城镇目前缺乏产业支撑或产业体系单一零散。进而导致外出务工人员居多、难以聚集劳动力、生产总值普遍处于全国中下游。此类地区急需一批有特色,成规模的小城镇来起到模范带头作用。3两者概念的异同辨析 在特色小镇如火如荼发展的今天,我们选取东部地区特色小镇先行者浙江省和经济发展排头兵的广东省与西部地区各具特色的陕西省,贵州省,云南省来进行比较。进而总结出不同称呼下的小镇概念上的异同关系。通过对于五省关于地方措施、提出背景、重点建设内容、建设规模、经济效益及意义以及操作方式的逐项解读后,对于不同特色小镇的概念进行辨析。从提出背景来看,广州与浙江在拥有一定城市化基础的的条件下提出建立特色小镇。而陕云贵三省则以加快城镇化为前提进行概念的提出,相比较之下更符合特色小城镇的概念。从建设内容上来看,东西两方均注重对于特色产业的培育。相比较之下西部更注重城镇功能以及基础设施的建设。从建设规模来看,由于东部城镇化率较高,基础条件好,因而需要对于面积予以控制。更符合特色小镇的概念,而西部一般建立在镇区镇域范围内,更符合特色小城镇的概念。从效益意义来看,东部重经济与投资收益,西部更注重城镇化提升。从运作方式来看,东部更侧重于投资融资,西部则现状更依赖于政府的财政帮扶。小结从行政区划角度来看:特色小镇的概念更多的是基于目前浙江省的先行经验提出来的。而由于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的背景,导致打造有别于行政区划上“镇”的概念的片区型特色小镇目前仅能够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才能够实现落地生根,而在经济基础和发达程度尚欠缺的地区,同样也有一批产业、生态、文化特色很鲜明的小镇,它们的特色小镇之路首先应基于行政区划中“镇”的概念来进行塑造,因而更加符合特色小城镇的区划概念。从小镇内涵的角度来看: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的着力点都在于“特色”,特别是本地特色资源的打造,具体来说指发扬小镇的经济、生态、文化方面的特色,杜绝“千镇一面”。从长远发展来看,基于地方特色而塑造的特色小镇,小城镇将成为更符合新型城镇化要求的主题空间和促进就地城镇化的主战场。因此,无论是特色小镇还是特色小城镇,从内涵上出发点相一致,均是为地区风貌建设、经济发展、特色强化、人民乐业起到标杆作用的基础点。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无论特色小镇还是特色小城镇,在经济上均是各个地区的当下的重点投资对象,具体的数额差异是由于地区的特定情况以及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所导致的,但从本质上来说两者均是其所在地区的特色产业中心和人口集中点。无论对于发达地区的产业进一步升级优化,还是欠发达地区的产业联动和深入发展来说,均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平台。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基于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为背景所提出的特色小镇的概念主要的着力点在于优化产业链构成并完成产业链升级,进一步扩大外延提升效益。而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特色小镇(经济基础与东部相对等则应称之为特色小城镇)打造上则以优化产业链结构,打造完整的产业链体系,提供合适的就业机会留住大量流失的劳动力为主。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特色小镇和特色小城镇均以挖掘地方的独特文化,并加以保护和利用,形成独具特色的文化名片,最终融入地区产业链,实现共同发展。综上所述,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在概念上大同小异,差异主要来自于国家非均衡发展战略下所造成的经济和产业发展差距。但从内涵上并不影响地域特色的塑造和人民安居乐业、以人为本的初衷。政策解读1特色小镇政策背景 “ 特色小镇是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结合自身特质,找准产业定位,科学进行规划,挖掘产业特色、人文底蕴和生态禀赋,形成“产城人文”四位一体有机结合的重要功能平台。2国家层面相关政策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2016年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其第三十二章第三节中重点指出: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而早在2015年11月的十三五规划建议中也指出:发展特色县域经济,加快培育中小城市和特色小城镇,促进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服务业发展,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完善农民收入增长支持政策体系,增强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同年,《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出台,其中第四节第十三条指出:加快特色镇发展。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创新机制,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推动小城镇发展与疏解大城市中心城区功能相结合、与特色产业发展相结合、与服务“三农”相结合。以上的全国性纲领文件对于打造特色小镇提出了方向性的要求,明确了特色小镇的塑造着力点。
《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有关情况》2016年5月国家发改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新型城镇化和特色小镇建设有关情况该次发布会首要明确了《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的执行重点以及实施方式。此外会议特别提到特色小镇的建设,提出浙江与贵州的案例(代表东西部不同地区)。浙江省提出“特色小镇是浙江省的一个‘大战略’,也是浙江创新的一个‘大亮点’。其中省发改委副主任、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常务副主任翁建荣重点明确了:特色小镇产业定位“一镇一业”,突出“特而强”。在新的一年中,浙江特色小镇将更加注重特色打造、更加注重有效投资、更加注重示范引领、更加注重改革创新。贵州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规划师、贵州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美钧结合贵州省特殊的地理以及人口,城镇化现状,指出:贵州的城镇化尤其是小城镇建设绝不能走“摊大饼”的老路,只能立足于贵州山地的实际,体现“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走“蒸小笼、串珍珠”的组团式发展的新路。协调推进、精心演绎城乡统筹发展的二重唱。按照“以镇带村、以村促镇”的发展思路,形成了一个小城镇带动多个美丽乡村建设的镇村联动的发展模式。此次发布会本质上不属于政策范畴,但从内容和实质上明确了国家下一步打造特色小镇的大方向,具体任务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并通过浙江和贵州两个差异性较大的省份的特色小镇建设的模式和实际案例来指出东西部特色小镇发展模式和方法的差异性以及目标的异同。
《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开展特色小镇培育工作的通知》全文及关键条款解读:“一个优先”:特色小镇原则上为建制镇(县城关镇除外),优先选择全国重点镇强调要原则上选取建制镇,同时也是强调成功案例浙江特色小镇规模界定的特殊性,不可盲目照抄浙江特色小镇的3平方公里规划面积;优先选取全国重点镇,与特色小镇培育目标相匹配,引领带动全国小城镇建设,不断提高建设水平和发展质量。“三大原则” :坚持突出特色;坚持市场主导;坚持深化改革特色小镇培育坚持突出特色,更为注重”质“的发展,更多追求内涵式的、质量上的增长,更多要和当地文化、自然山水结合起来;&坚持市场主导,一方面充分发挥市场主体作用,明确政府作用重在搭建平台、提供服务;另一方面强调以产业发展为重点,依据产业发展确定建设规模,防止盲目造镇,避免盲目扩张;&坚持深化改革,要求特色小镇培育要在发展、建设、管理各层面全方位创新,打造创新创业新平台。“五项要求”: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和谐宜居的美丽环境;彰显特色的传统文化;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充满活力的体制机制产城人文“四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激发内生动力。3地方层面相关政策
1.浙江省浙江省的特色小镇培育提出较早,从发展情况来说走在全国各省的前列。其小镇培育的相关政策也较为完善,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其中包括:产业定位方面:涵盖信息经济、环保、健康、旅游、时尚、金融、高端装备制造等七大产业,以及茶叶、丝绸、黄酒、中药、青瓷、木雕、根雕、石雕、文房等历史经典产业。土地利用方面:制定年度小镇发展指标,完成指标任务的进行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对3年内未达到规划目标任务的,加倍倒扣省奖励的用地指标。经济鼓励方面:对于特色小镇的起步阶段进行税收减免和减半等方式的优惠(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产业基金及区域基金要积极与相关市县合作设立专项子基金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
2.陕西省2016年,陕西省发出《关于进一步推进全省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街区)建设的通知》,《关于上报2016年特色小镇申报材料的通知》以及《关于做好特色小镇推荐工作的通知》并从省重点示范镇和文化旅游名镇中依照三部委要求推荐6个进入特色小镇培育名单。陕西将争取在2020年前打造100个特色小镇,现有的重点示范镇、文化旅游名镇将根据能上能下的淘汰机制,推动“两镇”建设。其中包括:产业定位方面:特色小镇推荐通知中对于产业的大方向是战略新兴产业、传统产业、现代农业,并要求充分发掘传统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土地利用方面:依照重点镇文化旅游镇通知要求,分批次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1000亩、文化旅游名镇200亩城乡建设增减挂钩用地指标、新增建设用地指标。 成效显著的市级重点镇奖励600万元和600亩用地指标。&经济鼓励方面:依照重点镇文化旅游镇通知要求,从2016年到2020年,省财政给予每个省级重点示范镇每年10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每个省级文化旅游名镇每年500万元专项资金支持。
3.甘肃省2016年8月甘肃省发布《甘肃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做好2016年全国特色小镇申报工作的通知》其中包括:产业定位方面:以特色产业的提升发展为核心,注重聚焦旅游、文化、生态、健康、现代服务等五大产业和中药材、民俗风情、特色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产业,着力培育建设特色产业集群,推动产业向特色小镇集聚,形成具有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的特色小镇。土地利用方面: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特色小镇建设用地指标,加大特色小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把特色小镇的用地纳入城镇建设用地指标范围。经济鼓励方面:省级财政采取整合部门资金的办法对特色小镇建设给予支持。同时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对按期完成任务,通过考评验收的特色小镇给予一定的奖补资金。特色小镇所在县级政府要将特色小镇建设用地的租赁收入以及小城镇基础设施配套费等资金,专项用于特色小镇基础设施建设。小结结合特色小镇全国先行者浙江省的政策体系以及甘陕两省近期所颁布的特色小镇推荐通知和指导办法可进行如下的认知:从产业定位方面来看:特色小镇产业发展应基于地方的优势特色进行打造,并且发挥特色小镇在产业链中的带头作用,尤其对于欠发达地区,应起到以镇带乡,为区域内部的劳动力带来工作的机会和发展的空间。从土地利用方面来看:特色小镇的土地利用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各地方政府的优惠保障,这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小镇空间迅速优化提升的可能。但同时也应看到,作为最应该重视土地利用的城镇化薄弱地区,应更明晰土地利用的奖惩制度,同时应正视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的城镇化率偏低的客观事实,从结合地情制定人性化规则的角度驱使特色小镇快速,正确的向前发展。从经济鼓励方面来看:经济发达地区论的特色小镇主要需进行合理的融资和地方财政的适当政策照顾。欠发达地区则需要地方财政的细致扶持以及结合当地特色产业进行产业链完善后所带来的资金支持,对此,欠发达地区的地方政府所需下的功夫更大,心力更多,引导特色小镇健康发展的同时合理详尽的制定相关的经济照顾政策。综上所述,特色小镇能够突出地域特色的塑造,促使百姓安居乐业、产业健康发展、土地集约使用以及资金合理流动,有利于形成地方政府和一方百姓双赢的局面。启示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在概念上是有着诸如空间限定,目标导向,建设期望方面的差异的,但其内涵却又都以打造一方特色土地为目标,都是为实现以人为本的国家基本战略而衍生的。因此,特色小镇与特色小城镇在概念上有差异却在内涵上有着共同的追求。各项国家与地方的相关政策:对于特色小镇的打造和我国东西部的差异性做出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和认识。明确了各地特色小镇应起到在产业、经济、文化、风貌上以点带面的示范作用。各地方政策正以国家政策而为指导,逐步制定更为落地的的特色小镇发展意见和蓝图。对于规划人,我们作为将一份份指导文件落地的执行者,应怀揣着对于地方特色的清楚认知,地区实情的理解尊重,一方百姓的关注爱护,去脚踏实地一步步打造属于百姓内心中真正能够安居乐业的特色小镇。时值2016仲夏时分,特色小镇申报工作激战正酣,也望各类特色小镇中间毋藏滥竽充数者,更盼为规划人的我们能全力为特色小镇的建设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TA的最新馆藏当前位置:&&&&&&
政府工作报告
—日在北京市门头沟区第十四届
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
北京市门头沟区代区长刘云广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门头沟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过去三年的工作回顾
门头沟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以来,在市委、市政府和区委的领导下,全区人民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的各项方针政策,全面落实市委、市政府的重要工作部署,围绕功能定位,紧抓机遇、开拓进取、加快发展,圆满完成了“十五”计划和届初确定的各项任务,全区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成绩。
经济发展健康平稳,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三年来,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递增13%。 200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由2003年的3.66亿元增加到7.23亿元,年均递增25.5%;农村经济总收入由48.6亿元增加到70.9亿元,年均递增13.4%。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50元,年均递增17.1%;农民人均纯收入8349元,年均递增11.5%。三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5.9亿元,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39.4亿元。万元GDP能耗下降2%。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数达到58%。
认真落实功能定位,结构调整稳步推进。按照北京市《关于区县功能定位及评价指标的指导意见》,科学划分空间布局,明确了各区域的功能和发展方向。发挥科技示范作用,启动国家生态区创建工作。三年来,实施城镇周边、国道两侧、景区沿线范围内的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等生态修复2907亩;完成京津风沙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240平方公里,到2006年林木覆盖率达到79.2%,比2003年提高1.8个百分点;建成7条生态清洁小流域,整理土地7594亩;完成永定河综合治理一期工程;治理砂石坑780亩。三年间,全区用于生态建设的投入累计达1.6亿元。
围绕“一城带四区”的经济结构调整思路,按照国家和北京市的有关政策,关闭和调整了96.8%的煤矿和72.4%的非煤矿山,39家砂石企业和28家石灰土窑均已关闭,区属资源开采企业产值明显下降。制定了支持农村结构调整的政策,引导资金和项目向矿山关闭较多的地区转移。建立生态林补偿机制,5190名农民走上了养山就业的道路。对57家国有集体企业进行了改制,实现了京西旅游上市公司重组。调整石龙经济开发区定位,规范招商引资政策,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在开发区落户。实施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传统商业服务业升级改造步伐明显加快。编制旅游业发展规划,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引入市场机制,开发建设了一批景区景点,民俗旅游接待户由2003年的525户增加到723户。预计2006年接待游客29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9亿元,比2003年分别增长47%和50%。
加大城乡统筹力度,新农村建设扎实开展。制定了推进新农村建设实施意见,84项折子工程进展顺利。落实“221”行动计划,调整种养业结构。扩大特色林果业种植规模,恢复和培育了一批唯一性农产品,建成特色果品基地8.9万亩;黄芩、食用菌等特色种植业初具规模;养鸡业快速发展,肉鸡年出栏能力达到500万只。新建30个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25个生态农业观光园区,扶持发展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推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全面落实各项防控措施,有效防止了禽流感等动植物疫病的发生。
认真编制村庄规划,抓好新农村试点村建设。完成76个村85万平方米街坊路建设,全区所有行政村实现“村村通”油路。建成斋堂和潭柘寺镇集中供水设施,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73个村3.9万人饮水困难得到缓解。搬迁安置险村险户15个村1057户,樱桃沟等村旧村改造进展顺利。启动了“亮起来、暖起来、循环起来”三项工程。治理整顿国道两侧、景区周边和村镇环境,新改建农村公厕39座,6235户农民用上清洁卫生厕所,初步建立了区、镇、村三级生活垃圾收集处理新模式,59个村荣获“北京市卫生村”称号,斋堂镇、潭柘寺镇和妙峰山镇被评为“北京市环境优美镇”。
扎实开展冯村、洪水口村等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全面完成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工作。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免征了农业税。累计发放良种、农机具补贴和粮食、综合直补197.6万元。鼓励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
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编制了《门城新城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12项控制性规划。三年累计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 20.7亿元,投资规模和建设总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完成莲花池西路门头沟段、新桥大街、水担路等14条30公里城市道路改造和综合管网建设工程,道路等级和路网密度明显提高。建成石门营110千伏变电站、垃圾填埋场等市政设施。中门寺路一期等一批重点工程正在抓紧实施,为加快城市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抓住北京筹办奥运的机遇,以“三区联创”为载体,新改建滨河公园、黑山公园等一批城市绿地,绿化总面积达到186万平方米,创建花园式单位66家,门城新城成为“园林式卫星城”。完成156项环境整治项目,治理了黑河沟等4条污水沟,拆除违法建设17万平方米,新改造公厕226座,建设垃圾楼4座,门城新城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提升到60%,130个单位和社区达到市级卫生标准,顺利通过北京市创建国家卫生区评估验收,群众对环境建设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和谐社会基础更加稳固。调整教育结构和布局,启动“名校建分校”和首都10所高校对口支援工程。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完善贫困生就读保障机制,流动人口子女全部纳入公办学校就读。推进“三教统筹”,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养计划,165名村民接受高等教育。加强公共卫生机制体制建设,完善应急救援和传染病防控网络。制定社区卫生服务三年行动计划,新改建5个农村卫生院、18个卫生服务站和12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社区医疗服务覆盖率达到95%。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0.2%。推广使用了特色果品开发、生态修复技术等69项科研成果。京西古幡乐和太平鼓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川底下村、灵水村被评为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完成戒台寺等文物抢险修缮工程,获得“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区”称号。为112个基层文化室配备设施,所有行政村接通有线电视。改造了区体育馆,新增全民健身设施90处。基本实现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两个转变,被评为“北京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示范区”。老龄、妇女儿童、残疾人、民族宗教等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认真落实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折子工程。理顺街道办事处与专业管理部门的关系,调整社区规模,强化了街道统筹辖区公共事务的职能,顺利完成了第六届村(居)委员会换届选举。制定了深化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的工作意见,被授予 “全国村民自治模范区”称号。完成“四五”普法任务,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基层法律服务和社区矫正工作得到加强。深入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被评为“首都文明区”。潭柘寺镇、永定镇冯村、光荣院、邮政局跨入全国文明单位先进行列。广泛开展“迎奥运、讲文明、树新风”活动,强化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组织开展夏日文化广场、农民艺术节等大众文化活动。实施农村电影“2131”工程,累计放映电影1.4万场。北京国际百公里山地纵走大赛、全民健身表演等群众性体育活动深入开展。加强国防建设,开展双拥共建活动,连续四年荣获“北京市征兵工作先进单位”称号,连续三次被评为“北京市双拥模范区”。
高度重视安全稳定工作,成立区应急委员会,制定了突发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14个专项预案。排查并消除各类安全隐患,加强了生产、交通等安全管理。依法查处超限超载和非法营运,清理整顿非法储煤场所,严厉打击私挖盗采行为。完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加大了食品市场监管力度。做好消防和森林防火工作,荣获“全国护林防火先进区”称号。认真贯彻《信访条例》,坚持区级领导信访接待和包案制度,健全社会矛盾排查调处机制,妥善解决了一批信访问题。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严厉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坚决与“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斗争,有力地维护了社会稳定。
广泛征求基层意见,建立健全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三年累计投入1.9亿元,为民办实事153件,解决了一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累计开发置换社区就业岗位12553个,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9925人次。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确保了2万余名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商业服务和药品连锁店覆盖全区城乡。新建一批无障碍设施。改扩建清真寺。新建儿童福利园。建成8个新型住宅小区,城镇居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8.7平方米。
不断深化各项改革,政府自身建设得到加强。建立国有资产监管框架,完成国有控股企业清产核资,行政机关与所办企业全部脱钩。初步形成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政府采购相结合的财政支出管理体系,48家预算单位和街道办事处实行“零余额”帐户管理。分离政府采购监管职能和执行职能,扩大政府采购规模。加大社区和村级公益事业专项补助力度,镇街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逐步规范。认真落实《公务员法》,公务员教育管理得到加强。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和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试点初显成效。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完成42项信息化建设任务。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行政审批事项由184项减少到72项。不断拓宽政务公开的领域和范围,在全区59家行政机关和窗口行业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为企业和群众提供了便捷服务。
认真贯彻国务院和市政府廉政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以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为主题的教育活动,落实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和各项整改措施。严格执行基本建设工程“十公开、十不准”制度,全面推行“阳光工程”,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强化对支农、教育等专项资金的审计与监督。制定重大项目稽察办法和政府投资规定,政府投资项目全部纳入代建管理。加大查处违纪案件和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进一步提高了行政效能。
坚决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支持区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职能,广泛听取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三年累计办理人大代表建议、批评、意见287件,政协委员提案336件,办复率均达到100%。
各位代表,过去三年,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的成就,是深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结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顽强拼搏、锐意进取的结果,也是驻区各单位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大力支持的结果。在此,我谨代表区政府向奋战在全区各条战线上的广大人民群众,向给予区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向驻区部队官兵和中央、市属单位的干部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参与、关心和支持门头沟区建设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在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生态建设的任务十分繁重;支撑地区经济发展的新型替代产业尚未形成,增长方式亟待转变;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有待进一步改善;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城乡管理的长效机制还不健全;结构性失业矛盾比较突出,就业压力较大;安全生产形势不容乐观,构建和谐社会的任务还很艰巨;政府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和工作质量有待改善和提高,政府职能需要进一步转变。我们要高度重视这些问题,并在改革和发展中逐步加以解决。
二、2007年工作建议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我区处在经济结构调整期、城市建设加速期、新农村建设实施期和体制转型期,经济社会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加快落实新功能、培育新产业、建设新农村、打造新城市,努力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的奋斗目标。面对新形势和新任务,今后五年政府工作的总要求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认真贯彻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区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努力推动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
各位代表,2007年是新一届政府的届首之年,是北京筹办奥运的关键之年,我们要紧抓机遇,围绕落实“十一五”规划纲要,加快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培育主导产业;大力推进城乡建设,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协调发展社会事业,着力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奠定坚实基础。
2007年全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完成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8%;万元GDP能耗下降3%;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完成市政府下达的空气质量二级和好于二级天数的指标。
为实现上述目标,建议下届政府在2007年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紧抓迎奥运机遇,大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举全区之力,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按照北京市迎奥运环境建设的总要求,充分发挥“2008”环境建设指挥部的组织协调作用,全面落实迎奥运环境建设任务。依照城市景观规划和设计标准,改造新桥大街、双峪路等重点大街景观,清洗粉饰重点地区建筑物外立面,规范户外广告。绿化美化城乡环境,完成砂石坑、龙口水库、水担路二期等一批绿化工程。全力推进创建国家卫生区工作,大力拆除违法建设,升级改造有形市场,集中整治主要街区、老旧社区、小街小巷和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新改建公厕205座、垃圾楼5座,改造污水处理厂,努力实现污水处理达标排放,创建40个市级卫生社区和卫生村,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0%。全面改善国道两侧、景区周边环境,拆除私搭乱建,清理乱堆乱放,美化村庄街巷,以整洁、优美、和谐、有序的城乡面貌迎接奥运会的召开。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认真落实创建国家生态示范区三年规划,编制生态修复总体规划。制定鼓励扶持政策,吸引社会资本投资生态建设。继续对城镇周边、国道两侧、景区沿线范围内的废弃矿山、裸露山体等实施生态修复。完成京津风沙源、水土保持等生态治理工程89平方公里。按照“统一规划、综合治理、有序开发”的要求,建设生态清洁小流域3条,土地整理1270亩。抓好永定河三家店至沿河城段水质改善工程,治理沿岸25个村水污染源。细化分解市政府第十三阶段大气污染治理各项措施,以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为重点,大力推进天然气入户工程,实施联片供暖规划,减少煤烟型污染,严格控制道路和施工扬尘,进一步改善大气质量。
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实施规划一路等城市道路和综合管网建设工程。启动潭王路、清千路等山区道路建设。抓好增北路、黑山大街改造等续建工程。抓紧办理再生水厂、东山变电站等工程的前期手续。配合市有关部门做好西六环等市级重点工程建设。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完善代建办职能,强化部门协调机制,定期研究解决重点工程建设中的难点问题。加大土地储备工作力度,确保城乡建设顺利进行。
(二)继续抓好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积极推进增长方式转变。研究符合城市综合服务中心功能的产业政策。严格落实煤矿和非煤矿山关闭调整方案,推动资源开采型产业逐步退出。制定都市型工业发展规划和扶持企业发展的配套措施。调整石龙经济开发区发展模式和经营方式,鼓励发展总部型、会展型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培育现代服务业,发展文化创意等新产业。抓好商业服务业迎奥运三年行动计划,升级改造商业服务业设施,提高零售、餐饮等传统服务业水平,努力探索一条符合我区实际的创新型城市发展道路。
大力发展旅游业。完善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建立发展旅游业协调机制和资金投入机制,制定支持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鼓励和吸引各类投资主体参与旅游开发经营。加快门城新城和斋堂旅游集散中心建设,抓好道路交通、旅游标识、景区公厕等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建设。加强旅游市场监管,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保护好旅游资源。加大旅游宣传促销力度,提高旅游信息咨询、接待等服务水平,逐步把旅游业培育为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
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制定促进资源节约的政策。做好再生水使用和雨洪利用工作。实行用水定额管理,创建6个工业节水单位。实施门城部分平房地区水电一户一表改造。研究解决农村能源替代问题,推广太阳能、沼气、吊炕等新能源和节能新技术,让农村亮起来、农民暖起来、农业资源循环起来。努力建设节约型机关,规范相关制度和标准,实行量化考核,机关能耗下降8%。加强宣传教育,倡导节约型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在全社会树立节约意识。
(三)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切实保障农民利益
发展壮大农村经济。全面贯彻北京市山区工作会议精神,按照“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集、资源整合”的要求,把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落实 “221”行动计划,以休闲旅游和农副产品深加工为重点,推动一产向二、三产延伸。扶持发展都市型现代农业,实施生态观光园建设等一批农业结构调整项目,重点发展特色林果业、特色养殖业和绿色畜产品,鼓励发展种养联动的循环农业,培育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积极发展餐饮、民居住宿、农产品销售等民俗特色项目,加快发展休闲旅游和民俗旅游专业村、专业户,使更多的农民成为旅游从业人员。认真落实新型农民培养三年行动计划,努力提高农民增收致富的本领。
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抓紧编制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和村庄体系规划。积极推进新农村示范村建设。搬迁安置险村险户275户。完成50个村40万平方米街坊路和供水、通信等配套设施建设。实施安全饮用水工程,缓解28个村9000余人饮水困难。启动王平、妙峰山等镇集中供水工程。新改建农村公厕90座,户厕改造4000户。建设斋堂垃圾填埋场和一批垃圾消纳处理设施,全面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处理新模式。
深化农村各项改革。探索公共财政支持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加大政策性金融支农力度。深入推进农村集体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引导农民依法、自愿、有偿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落实农村水务管理新机制。组建村庄公共服务设施和环境管护队伍。完善动植物防疫体系,建立新型兽医管理体制。做好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工作。
(四)全面加强社会管理,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协调发展社会各项事业。认真贯彻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抓好基础教育。加强农村及基础薄弱校建设,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首师大附中永定分校和北京实验二小永定分校。改建2所幼儿园,缓解幼儿入园难问题。加大“三教统筹”力度,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推进卫生事业发展。启动区医院门诊综合楼工程,建设区疾控中心。落实市政府关于加快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意见,建立综合医院和社区医疗卫生机构双向转诊制度,形成“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医疗卫生服务格局,逐步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建立科技成果推广体系,鼓励科技创新。实施新能源开发利用、生态修复等科技示范工程,支持各类农科教机构和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服务。开展科普宣传教育活动,不断提升公众科学素养。积极发展文化体育事业。新建奥运文化广场,实施农村广播电视“户户通”工程,为各镇配备数字电影流动放映设备,逐步实现文化资源共享。制定古村落和古民居保护管理办法,建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做好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更新42处全民健身设施,改造区体育场。深化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两个转变”,稳定低生育水平。高度重视老龄工作。发展残疾人事业。支持工青妇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认真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抓好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加大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政策扶持力度,设立小额贷款担保基金,鼓励群众自主创业。落实北京市第二期“三年百万”职业技能培训计划,强化劳动保障工作站功能,开发置换社区就业岗位2500个,安置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500人次,将劳务派遣等促进就业政策向农村延伸。逐步建立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相衔接的社会保障体系,确保城乡困难群众基本生活。鼓励和引导农民参保,扩大农村养老保险覆盖面,年内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85%以上。建立健全专项救助制度,发展以扶老、助残、救孤、济困为重点的社会福利事业,支持慈善事业发展。
加大和谐社区、和谐村镇建设力度。建立街道地区管理委员会和民主监督、评议委员会,健全社区居民协商议事制度,畅通收集反馈社情民意的渠道,依法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积极支持社区群众性自助和互助服务,开展和谐社区、和谐家庭创建活动。深化村务公开,加强民主管理,依法搞好第七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开展“五五”普法宣传教育,做好法律援助和社区矫正工作。办好惠及群众的实事。稳步推进旧城改造,启动廉租住房建设,加快建设经济适用房,逐步解决城镇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巩固和扩大首都文明区创建成果,为争创全国文明区打好基础。落实“人文奥运”行动计划。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规范,形成“知荣辱、讲正气、促和谐” 的社会风尚,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完善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未成年人教育网络,营造全社会关心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加强国防建设,落实优抚安置政策,开展双拥共建活动,争创“全国双拥模范区”。
全力维护社会安全稳定。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应急管理工作的意见》,健全应急指挥体系,搭建应急指挥平台,开展综合应急演练。完善安全监管网络,规范重大危险源管理,做好生产、交通、消防、森林防火等安全工作,严厉打击非法开采行为,排除各类安全隐患,从源头上预防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全面贯彻《信访条例》,学习推广怀柔区矛盾排查化解工作经验,发挥区、镇街社会矛盾调处中心和基层“连民心恳谈室”、信息员队伍的作用,及时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深入研究群体性事件发生的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解决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完善出租房屋管理和暂住证制度。实施“平安奥运”建设工程,创建“首都平安区”。健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不懈地与“法轮功”邪教组织进行斗争,坚决打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保持社会安定有序。
(五)深入推进各项改革,全面优化发展环境
深化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强化国资委监管职能,规范国有资产运营公司经营行为。推进国有资产经营预算试点。继续采取调、改、剥、破等多种形式,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规范国有企业改制和产权转让程序,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抓好企业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和薪酬管理,逐步扩大实施范围。加强非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建立产权清晰、使用合理、处置规范、监督公正的管理新模式。
深化财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使更多的财政资金投向公共服务领域。完善部门预算定额标准,提高预算的准确性和规范化管理水平。深化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扩大二级预算单位“零余额”帐户管理试点范围。按照“责、权、利”相统一的原则,健全镇街财政管理体制。抓好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试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制度,理顺办事程序,强化后续监管。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完善政府投资项目库,建立健全政府投资公示、后评价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入研究投融资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按照全市统一部署,开展政事分开、管办剥离的改革试点,推动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积极研究城乡结合部交叉管理的薄弱环节,探索城市管理的新模式。引入市场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基本公共服务,提高公用设施管理和养护水平。配套推进镇机构改革,努力增强镇政府为“三农”服务的能力。
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强化行政服务中心职能,探索实现集中全程办事代理的途径和方式。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行政务公开的意见》,完善公开目录,健全公开制度。积极发展电子政务,推进网上审批。制定扶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措施,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优化引进企业结构,做好后续服务。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不合格产品实行强制退市。以生产和销售环节为重点,加大食品安全管理力度。整顿和规范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市场秩序,坚决打击商业欺诈等违法行为,营造公正、公平、公开的市场环境。
(六)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树立政府良好形象
切实转变政府职能,进一步规范行政权力。转变经济管理方式,不干预企业投资决策和正常生产经营活动,把政府的主要精力引导到为各类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加强对已取消行政审批事项的监管,规范和简化审批程序。按照权责一致的要求,狠抓责任落实,重点解决责任意识淡漠、推诿扯皮等问题。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寓管理于服务之中,改进公共服务方式,着力解决群众关心的就业、上学、看病、社会保障、社会治安、环境保护等问题,努力为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服务。
深入开展反腐倡廉,确保权力不被滥用。坚持教育、制度、监督并重,加大反腐败工作力度。深入开展廉政教育,不断增强政府工作人员“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责任感、使命感。进一步推进制度建设,健全工程建设招投标、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离任审计等制度,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完善监督机制,主动接受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自觉接受区政协的民主监督,高度重视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努力将权力运行的每个部位、每个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之下,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以工程建设、土地出让、医药购销、政府采购、资源开发等领域为重点,扎实开展治理商业贿赂专项工作。加大纠正部门、行业不正之风的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案件。严格规范公务接待行为,禁止铺张浪费,勤俭办一切事业。
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的执行力和公信力。认真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坚决执行区委、区人大及其常委会的决议,确保政令畅通。健全重大事项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听证等制度,认真听取区政协及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广泛征集人民建议,促进政府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坚持依法行政,严格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强化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维护社会公正。大力推行行政问责制,把行政问责与行政监察、审计监督结合起来,有责必问,有错必究。不断完善绩效评估制度,科学确定政府绩效评估的内容和指标体系,充分发挥绩效评估的导向和激励约束作用。进一步加强基础工作,扩大政府部门目标管理和ISO9001质量管理认证试点范围。深入贯彻《公务员法》,强化对公务员的教育管理,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效能政府,提高群众对政府的满意度和信任度。
各位代表,今后五年,新一届政府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使命。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区委提出的各项工作要求,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再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业绩,为建设现代化生态新区而努力奋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市门头沟区地图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