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太平洋伙伴协定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会对中国经济产生哪些影响

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中国弊大于利
转帖: 卢麒元& 11月12日
日,笔者在香港商报发表了一篇文章《中国应否参加TPP》。此文引起有关方面重视,中国政府在TPP问题上采取了冷静应对的策略。然而,此事并未结束,时隔一年,美国人卷土重来了。
新华网北京11月12日电(记者李洁),亚太经合组织(APEC)檀香山会议期间,美国积极推动在会议框架外开展所谓“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的谈判。尽管TPP不是APEC的正式议题,但由于美国的高调,TPP颇有一些“喧宾夺主”的效果。
美国为什麽要力推TPP? 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曾明确表示,把推动TPP作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重点。美国试图以TPP为突破口,建立以其为主导的横跨太平洋的亚太经济合作体系,并由此建立美国主导的“亚太自贸区”,进而赢得全球的战略优势。TPP谈判出现的背景是,亚太特别是亚洲区域经贸合作进展迅速。美国一方面不愿错过亚太经济发展的良机,同时也希望通过设置一定规范继续主导这一地区未来政治、经济等格局的变化。
笔者来解释一下美国人的战略企图。美国人非常清楚,中国现在不适合加入TPP。所以,美国意图利用TPP实现对APEC的切割。简单地说,就是在中国周边,通过TPP建立起来排斥中国的贸易壁垒。显而易见,美国想要在亚太区域搞经济冷战。
亚太区域经济冷战能否搞成呢?这取决于我国政府能否作出正确的反应。
笔者提请我国最高决策者注意新加坡和台湾。这一次,新加坡成为分裂APEC经济合作的领头羊,台湾成为了分裂APEC经济合作的主要帮凶。这两个地区公然在区域经济合作上挑战中国大陆的主导地位,实在是意味深长,值得我国领导人高度警觉。我们需要给这些见利忘义的家伙们一点儿颜色。非常遗憾,我们的厚爱与宽容,被这些家伙们理解成为了软弱可欺。既然如此,我们应该让他们“享受一下”追随美国的“好处”。新加坡和台湾,必须要给予严厉的警告。必要时,必须予以惩戒。严是爱,宽是害。
笔者提请我国最高决策层实施东亚怀柔策略。对于日本和南韩,我们一定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喻之以理,动之以情,晓之以利,力求东亚贸易关系的稳定。东亚搞经济冷战,东亚将重复愚不可及的战略失误。东亚经济一体化是亚洲发展的基础,也是中国经济稳定的基础,决不允许美国挑动东亚经济冷战,决不允许出现经济版的雅尔塔协议。实际上,日本和韩国的有识之士对此是清醒的,日本和韩国内部正在对此进行激烈的辩论。可惜,我国有关方面对此反应相当迟钝。在此,笔者再次提醒我国外交部和商务部,不要懵懵懂懂,不能无所作为,不可犯低级错误。
至于,APEC的其他国家,基本属于风派。我国只要显示出坚定的原则和立场,他们是知道如何自处的。恕笔者罗嗦,笔者仍然担心外交部和商务部犯低级错误。
另外,笔者注意到大陆和香港一些著名学者在积极推动中国政府参与TPP谈判,一些主流媒体正在推波助澜。请有关方面警惕,我国可以考虑参加TPP协商,但决不能进入到谈判阶段。这是一个陷阱,谈判一旦破裂,必然引发贸易保护主义的纷争。笔者提请主流学者和主流媒体,不要做违背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的事情,不要陷我国政府于不义。
看到美国人在亚太经合组织(APEC)檀香山会议中的表演,笔者想到了合纵连横的古老故事。国人千万不要轻看了TPP议题。此事稍有不慎,就会引发亚太区域贸易体系的裂变,就会演化为亚太区域的贸易战。特别要警惕,一些别有用心的地区充当排华的“反对派武装”,故意引发亚太地区贸易争端的典型事件。亚太区域如果出现经济冷战,美国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中国将成为最大的受害者。这与当年美国成为雅尔塔协议的最大受益者如出一辙。
笔者希望,最高决策者可以尽快读到此文。我们需要尽快做出正确的反应。
附:《中国应否加入TPP?》。
&&&&&&&&&&&&&&
中国应否加入TPP?
&&&&&&&&&&&&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夥伴协定(Trans-Pacific Strategic Economic Partnership
Agreement,
TPP),是一个区域性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其主旨在於降低关税壁垒,全面开放市场。TPP不同於一般性区域性自由贸易协定,其协定内容涉及范围广、开放程度高、互补性强,该协定大幅度加快了协定国之间经济一体化的进程。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参与TPP协商。但是,中国在2015年之前,不宜加入TPP或类似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理由如下:
  第一,中国主粮价格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取消关税壁垒后,农业将有可能遭受毁灭性冲击。农业关乎国计民生,不能退让。
  第二,中国金融不具备国际竞争优势,放松资本管制后,金融业将有可能失去控制。金融关乎国家命脉,不能松动。
  第三,中国在改善环境问题和改善劳工问题上都需要一定的时间,仓促接受协定约束,将使加工工业快速萎缩,可能带来严重的就业问题。
  第四,中国的高科技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仍然处於培育期,需要适当地予以政策保护,不适合立刻全面开放。
  事实上,中国正处於经济转型的关键时刻,诸多矛盾和问题纠结在一起,至少需要5年时间的调整期,不宜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的步伐。
  笔者认为,中国应该在保障自身利益的前提下,积极推动与各国双边贸易协定的签署,特别是与互补性较强的国家签署双边贸易协定。例如,中国与俄罗斯、巴西、委内瑞拉、印尼等双边贸易协定。双边贸易协定可以使双方利益最大化,同时又不触动第三方利益,避免不必要的贸易冲突。
  中国应慎重处理多国多边贸易协定。美国积极参与TPP谈判,政治意图明显大於经济需求。美国不愿意看到亚太地区政治经济一体化的趋势,尤其是不愿意看到由中国主导的区域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美国借壳(TTP)进入亚太地区,并力图主导游戏规则的制订,意在削弱中国在此区域的影响力。
  中国拥有巨大的国内市场发展潜力,这与美国正在萎缩的国内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在亚太区域的贸易问题上,中国拥有独特的潜在发展优势。因此,中国拥有经贸谈判的主动权,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主导区域游戏规则的制订。所以,在策略上,中国应该奉行独立自主的原则,你玩你的,我玩我的,既不妥协,也不冲突。
  中国反制美国贸易摩擦的最佳方式不在贸易本身,而在货币问题上。中国应加大与贸易夥伴的货币互换协定的规模,迅速降低亚太地区贸易过程中对美元的依赖程度,应该加强与日本和韩国的政策协调,争取建立东北亚地区的财政与货币的合作机制。
  总之,在区域经贸合作问题上,中国应坚持以我为主、积极参与、绝不退让的基本原则。中国不加入TPP不会有什麽大问题,TPP没有中国倒是一个大问题。中国当务之急是经济结构转型,其他事情慢慢来,不必急。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是什么让日本首相之前一再推迟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又是什么?它对于亚太经济又有何影响?著名财经专家李克在日本为您一一解读。
  李克:TPP最近一段时间在日本讨论得非常热烈,TPP的全称是叫跨太平洋、或者叫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它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这种形式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TPP的产生其实时间不长,是在2005年左右,而当时最早的发起的国家也是影响力比较弱的,包括新西兰、智利、文莱和新加坡,美国是在2008年加入了,之后还有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和马来西亚加入,现在一共是9个成员国。到目前为止,美国从今年(2011年)开始,在强力推动日本和韩国的加入。
  首先大家可能会比较迷糊,TPP到底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从原来在APEC框架之内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变成了现在似乎想要凌驾于APEC之上的一种自由贸易情况?它的背景到底在什么地方?
  其实不得不说,美国在这里面有很大的作用和推动原因。大家也知道从08年以后,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美国来说,国内经济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根本好转的迹象,国内消费市场也非常的弱势,所以目前美国把出口作为未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领域,大家在谈论它。奥巴马总统甚至提出来,要在五年之内让美国出口能够翻一番。大家现在环顾一下世界,欧洲债务危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改善迹象,周边的其他地区要么就是因为经济总量不够,市场容量不够,或者经济发展本身比较弱势。目前唯一大家比较期待的就是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原来APEC的运作形式是以协商和自主行动的原则来进行工作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成员国之间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或者说必须也同步发布的这样的一些规定。虽然APEC在最近几年,也在讨论亚太自由贸易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或者初步的讨论和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希望在未来对于美国对外出口能够更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最近几年在极力的推动TPP的发展,特别是今年,极力想把日本和韩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来。
  TPP本身其实不仅仅是纯粹的FTI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它同时也涵盖了对于成员国之间关于市场金融监管一些市场竞争政策,包括经济立法、经济透明度、反贪污、金融改造还有产品标准一致化这样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美国在这很多领域很有优势,或者说已经是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如果说在TPP的领域能够尽快展开的话,那么对于美国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在周边亚太地区的成员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方面,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和促进作用的。
  目前来讲,美国非常希望韩国和日本能够尽快加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来,这个问题现在对于日本来说也变成一个热烈讨论的事情。作为野田首相政府的话,它跟美国政府走得比较近,对于美国的一些要求他们也是尽可能的在满足或者是顺应;但是作为大多数日本政界、工商界和学界来讲,觉得日本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作充分论证和讨论的情况之下,盲目的加入TPP或者加入TPP的谈判,那是显得过于草率了,这也是使得野田首相在前些天反复的推迟宣布加入TPP计划的原因。
  中国目前是在TPP的成员国的考虑范围之外的,
2000年之后曾经有一轮东亚一体化包括东盟加3计划当中,中国其实当时也有对地区一体化方面的很多讨论,也曾经参与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最近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走得不是很顺利,但是我是觉得在目前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的格局之下,我们除了要参与一些活动之外,在某些方面我们还要有一些前瞻性的考虑。不能很被动的去接受别人给你遗留下的结果,或者是一些选择,而要主动的去前瞻性的考虑,甚至主动涉及一些关于地区一体化的模式,或者一些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或者影响力的地区一体化模式。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来,供大家作一个参考。
  [李克简介]李克,国际著名经济学家、日本大学终身教授、日中管理学院院长、《亚太经济评论》主编,亚洲开发银行研究员,常年深入研究亚太经济、企业管理,对中国和日本经济有独到见解。
中广网北京11月13日消息
据经济之声《交易实况》报道,是什么让日本首相之前一再推迟宣布加入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TPP),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又是什么?它对于亚太经济又有何影响?著名财经专家李克在日本为您一一解读。
  李克:TPP最近一段时间在日本讨论得非常热烈,TPP的全称是叫跨太平洋、或者叫泛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关系,它是作为一个自由贸易协定这种形式的一种经济组织形式。TPP的产生其实时间不长,是在2005年左右,而当时最早的发起的国家也是影响力比较弱的,包括新西兰、智利、文莱和新加坡,美国是在2008年加入了,之后还有澳大利亚、秘鲁、越南和马来西亚加入,现在一共是9个成员国。到目前为止,美国从今年(2011年)开始,在强力推动日本和韩国的加入。
美国东部时间11月12日(北京时间11月13日),奥巴马在APEC夏威夷会议上宣布美国与其它八个亚太国家就亚太贸易初步协议大纲达成一致,争取在明年缔结一项自由贸易协议以刺激经济增长。
  本周六,奥巴马在檀香山召开的亚太经济合作首脑会议上表示,美国和其他八个APEC国家就泛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TPP)的贸易大纲达成一致,将以亚洲为重点刺激经济的增长。这八个国家包括澳大利亚、智利、秘鲁、新加坡、马来西亚、新西兰、越南和文莱。
  奥巴马表示,达成泛太平洋经济战略伙伴关系打开国外市场,利于美国对外出口,有助于创造就业机会。他表示,“我们将有近5亿的消费者,可以让我们一起做很多事情。”同时,奥巴马表达了在亚太地区扩大美国影响的愿景,他表示美国的参与重申了亚太地区的重要性。
  今天,日本表达了参与TPP洽谈的兴趣。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在与奥巴马的会见中指出,他已决定开始与TPP的成员进行磋商,并正在考虑加入TPP洽谈。奥巴马对此表示欢迎,认为消除美日贸易壁垒为深化两国经济关系提供了一个历史性机会。
  中国作为第二大经济体,目前尚未参与TPP谈判。此前,TPP协定被广泛认为“针对并遏制中国”,
路透社7日评论称“TPP将几乎涵盖亚洲核心经济圈,是美国对抗中国崛起的策略”。
  奥巴马表示,美国可能与中国之间存在友好和建设性的竞争,但中国必须允许人民币升值来平衡贸易、尊重知识产权,并允许美国公司在中国境内公平地竞争。
  今天下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美国工商界代表,胡锦涛指出,中美两国企业在合作中也会有竞争,良性、公平的竞争有利于从根本上推动中美两国企业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双方应坚持平等协商,遵循市场规律和世贸组织规则妥善处理经贸摩擦,不应把经贸问题政治化,不应搞保护主义。
  同时,胡锦涛强调,中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决心坚定不移,愿同美方加强对话和交流,共同促进知识产权保护。中国将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层次上推进对外开放,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
  首先大家可能会比较迷糊,TPP到底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从原来在APEC框架之内的多边自由贸易协定,变成了现在似乎想要凌驾于APEC之上的一种自由贸易情况?它的背景到底在什么地方?
  其实不得不说,美国在这里面有很大的作用和推动原因。大家也知道从08年以后,整个世界经济出现了大幅度的动荡,在这种情况之下作为美国来说,国内经济到目前为止一直没有根本好转的迹象,国内消费市场也非常的弱势,所以目前美国把出口作为未来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和领域,大家在谈论它。奥巴马总统甚至提出来,要在五年之内让美国出口能够翻一番。大家现在环顾一下世界,欧洲债务危机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一个很明确的改善迹象,周边的其他地区要么就是因为经济总量不够,市场容量不够,或者经济发展本身比较弱势。目前唯一大家比较期待的就是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地区。
  原来APEC的运作形式是以协商和自主行动的原则来进行工作的,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对于成员国之间并没有强制性的要求,或者说必须也同步发布的这样的一些规定。虽然APEC在最近几年,也在讨论亚太自由贸易区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是,还是一种比较松散的或者初步的讨论和阶段。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美国希望在未来对于美国对外出口能够更有实质性的帮助,所以最近几年在极力的推动TPP的发展,特别是今年,极力想把日本和韩国纳入这个体系当中来。
  TPP本身其实不仅仅是纯粹的FTI自由贸易区的概念,它同时也涵盖了对于成员国之间关于市场金融监管一些市场竞争政策,包括经济立法、经济透明度、反贪污、金融改造还有产品标准一致化这样一系列的要求和规定。美国在这很多领域很有优势,或者说已经是处于领导地位,所以如果说在TPP的领域能够尽快展开的话,那么对于美国无论是出口方面,还是在周边亚太地区的成员国的影响力和控制力方面,会有非常大的作用和促进作用的。
  目前来讲,美国非常希望韩国和日本能够尽快加入到这个体系当中来,这个问题现在对于日本来说也变成一个热烈讨论的事情。作为野田首相政府的话,它跟美国政府走得比较近,对于美国的一些要求他们也是尽可能的在满足或者是顺应;但是作为大多数日本政界、工商界和学界来讲,觉得日本目前这个阶段还没有作充分论证和讨论的情况之下,盲目的加入TPP或者加入TPP的谈判,那是显得过于草率了,这也是使得野田首相在前些天反复的推迟宣布加入TPP计划的原因。
  中国目前是在TPP的成员国的考虑范围之外的,
2000年之后曾经有一轮东亚一体化包括东盟加3计划当中,中国其实当时也有对地区一体化方面的很多讨论,也曾经参与了很多这方面的工作。最近在东亚一体化的进程,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走得不是很顺利,但是我是觉得在目前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大的格局之下,我们除了要参与一些活动之外,在某些方面我们还要有一些前瞻性的考虑。不能很被动的去接受别人给你遗留下的结果,或者是一些选择,而要主动的去前瞻性的考虑,甚至主动涉及一些关于地区一体化的模式,或者一些中国能够发挥更大的主动性或者影响力的地区一体化模式。这个问题给大家提出来,供大家作一个参考。
  [李克简介]李克,国际著名经济学家、日本大学终身教授、日中管理学院院长、《亚太经济评论》主编,亚洲开发银行研究员,常年深入研究亚太经济、企业管理,对中国和日本经济有独到见解。
附录: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涉及三个主要问题:第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管理。
第一,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能够跨越国界,在境外流通,成为国际上普遍认可的计价、结算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目前已国际化的货币有美元、欧元、日元等重要经济体的货币。笔者给予人民币国际化的定义更为简约:人民币国际化,是指人民币跨越中华人民共和国边界流通的过程。
第二,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笔者给予的答案是,取消本国以及外国对于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所设置的法律壁垒,并对采取人民币作为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的行为予以必要的政府保障(包括军事手段)。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在于尽早解决法律障碍,在于尽早建立政府保障。笔者认为,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问题,是涉及国家现有金融资产安危的重大问题,绝对不能继续任由境外金融机构诠释和操纵。
第三,人民币国际化的管理。笔者一直无法理解,作为主权货币的人民币,其立法权应完全归属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并接受中国宪法和现行法律的约束,为什么竟然会出现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样违法甚至违宪的荒唐举措?另外,货币发行,涉及通货膨胀问题,必然严重影响国家财政正常运行,任何国家(欧盟例外)的货币管理必然受到财政当局严厉监管,何以中国人民银行可以平行于财政部,并脱离财政部行政管辖范畴?笔者想说的是,人民币脱离法律约束和财政约束是极其危险的行为!老实说,笔者非但没有看到人民币的国际化,笔者倒是看到了人民币的美元化。
笔者收集了一批国内外学者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言论。笔者注意到,国内外专家学者和管理层,一直将焦点锁定在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之上。例如,关于建立人民币离岸交易中心这样荒谬的思路;再例如,关于推进国际特别提款权(SDR)这样荒诞的逻辑。请原谅笔者的愤慨,笔者除了使用“骗局”一词外,实在无法对上述思路和逻辑进行解释了。简直是疯了,人民币在岸无法正常交易(外汇管制),离岸却可以正常交易了(逃脱法律约束),你们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货币管理主权置于何地啊?离岸交易是一个价格,在岸交易又是一个价格,谁能代表市场价格?当然是离岸价格!这不是自己给自己的政府扇耳光吗?最不可思议的是,既然你认为人民币可以国际化,你为什么要推SDR?这不是等于说,你相信SDR是高于人民币信用的最佳选择吗?有这样侮辱自己的主权货币的央行行长吗!这群专家学者和管理层玩的很有智商吗?当然,笔者并不认为,我国的学术精英和行政精英会集体白痴。笔者认为,真正白痴的是我亲爱的十三亿同胞!
其实,功夫在诗外。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路径恰恰在中国的本土。笔者反复强调,只要能够建强大的人民币在岸交易市场,人民币的国际化就会水到渠成的。人民币在岸交易的基础,是人民币本币计价的债券市场,其核心为人民币国债的债券交易市场。大凡了解世界金融史的人,都应该知道英镑和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历史过程。没有强大的本币在岸交易市场,就不存在本币国际化的基础,甚至根本不存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基础,何谈本币的国际化?如此浅显的道理,是不需要复杂的金融知识的。
那么,为什么所谓的学者和专家齐心协力反对中国建立在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呢?这才是真正致命的要害所在!如果,中国存在人民币在岸交易中心,任何外国政府进行主权债务融资,就应该到中国来,发行以人民币计价的主权或非主权债券。例如,希腊完全可以到中国发行人民币计价的希腊主权债券,用于解决本国政府面临的经济困难。当然,这对于那些拥有国际货币发行权的国家而言,未来必需通过创造价值来偿还对中国政府的欠债。也就是说,西方国家意图通过本币贬值,来抹去亏欠中国巨额债务的逻辑基础和技术条件将彻底丧失了。请想一想,美国、欧盟成员国、英国甚至日本,均以他们自己可以印刷的货币计价,向愚蠢透顶的中国政府借钱,他们将来只需要印刷足够的数额就可以偿还了。这是何等无耻的交易!这是怎样悲哀的逻辑!请原谅笔者的愤怒!我甚至无法使用文明的语言了!
今日所谓的“人民币国际化”,完全是有心人预设的骗局。古今中外,本币的国际化,是不需要哪个牛人刻意来“化”的。这是本币强大并必然进化出来的历史结果。有境内外学者欺骗我国领导人,一方面,他们用秦始皇统一中国货币来形容人民币国际化的意义;另一方面,他们误导我国领导人去购买他国本币计价的主权债券,他们将这种愚蠢透顶的行为美化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这种欺诈并陷害的勾当,已经得逞,并仍然在继续深化。尤为令人愤慨的是,那些吃里爬外的家伙们,非但没有被国人所唾弃,甚至如明星般被幼稚的年轻人所推崇。我国的媒体,不以之为耻,反以之为荣,竟然将我国购买他国货币计价的主权债务的愚蠢行为溢美为“强大”。楚国风气若此,想不亡国难矣!
笔者很费解,我国最高决策层真的无法识破这个骗局吗?哎,钱走了,人也走了。真的,包括领土主权和金融主权,一切都“国际化”了。是啊,除了我那被当成白痴的十三亿同胞,都他妈的“国际化”了!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TPP协定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_网易财经
TPP协定对中国经济将产生什么影响?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关于TPP 你需要知道的事
美国贸易代表迈克尔·弗罗曼5日宣布,美国、日本、澳大利亚等12个国家成功结束“跨战略经济伙伴协定”()谈判,达成TPP贸易协定。
那么,TPP协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谈判结束后,还面临哪些挑战?这项协定对将产生什么影响?
什么是TPP?涉及哪些国家?
“跨太平洋战略经济伙伴协定”(TPP)最初由智利、新加坡、新西兰、文莱于2005年发起,其最重要的特点是相互取消关税。由于最初参与方经济体量较小,这一协定原本少人关注。2008年美国宣布加入,提出要创建一个高标准、更广泛的地区合作协定,此后热度渐高。澳大利亚、秘鲁、越南、日本等国在此后几年陆续加入。
此次达成TPP协定的共有12个国家: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越南、新西兰、智利、墨西哥和秘鲁,其经济规模占全球经济总量的40%。
TPP协定包含大量法律条款,包括投资、服务、电子商务、政府采购、知识产权、劳工、环境等30个章节,其中农产品市场准入、汽车业原产地规则、制药业知识产权保护是此前多轮谈判的主要焦点。经过激烈博弈,各方最终达成妥协,成功结束TPP谈判。依据协定,相关国家间约1.8万种商品的关税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内逐步减少或完全取消。
TPP协定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与现有一些多边自贸安排相比,TPP谈判的重点在于标准和规则的制定,并希望以此为样本重塑亚太乃至全球贸易规则,因此追求“全覆盖”和“高标准”是其显著特征。
首先,TPP追求“全覆盖”。以往大多数自贸协定主要限于降低商品关税、促进服务贸易,而TPP不仅规定取消或降低商品关税,还涵盖投资、竞争政策、技术贸易壁垒、食品安全、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绿色增长和劳工保护等,覆盖领域之广远超一般的自贸协定。
其次,TPP在开放程度上明确指向“高标准”。例如,TPP在环保、劳工、原产地和政府采购等方面包含了诸多高标准的条款。专家指出,这些高标准或许体现了国际贸易未来的某种趋势,但是考虑到TPP所包含的国家还包括一些发展中国家,这些条款实际上超过了部分国家的现实情况和承受能力。
协定达成后,还面临哪些挑战?
首先是“批准关”。TPP协定需完成各国的立法或批准程序后方能生效。12个国家政情各异,审议这份协定将面临政党之间、利益团体之间复杂的政治博弈。
以美国国会为例,不少民主党议员批评这项协定将使美国丧失更多就业机会,损害消费者利益,削弱环保意愿。包括参议院财政委员会主席奥林·哈奇在内的一些共和党议员则对协定内容感到失望,认为美国政府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作出过多妥协。美国一些劳工组织和环保组织也对TPP持明确反对态度,多次抗议示威。按照程序,美国国会要到2016年才会开始审议这项协定,整个过程也要数月时间。此外,加拿大本月中旬将举行联邦议会选举,届时产生的新政府是否认可现有谈判成果也还未知。
第二,TPP协定可能造成新的不平衡和不确定性。在TPP谈判参与国中,既有美国、加拿大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有文莱、越南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不少专家指出,TPP要求显著地减少贸易保护,限制对外国投资者的监管,对政府采购采取所谓机会均等原则,并对金融自由化设立高标准,超越了不少发展中国家所处的发展阶段,也很可能超出了它们本国企业所能承受的范围。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斯蒂格利茨、罗斯福研究所经济学家亚当·赫什近日也联合撰文指出,TPP协定的谈判过程有很多大型商业游说集团的身影。从专利药品垄断权、投资者-东道国争端解决机制等内容来看,美国主导的TPP协定实际上已与“自由”贸易无关,而更多是关于“人为操作”的贸易——由主要受益者挑选有利可图的公司和产业。
中国如何看待TPP?协定达成对中国有何影响?
TPP谈判结束后,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表示,这份协定是当前亚太地区重要的自贸协定之一。中方对符合世界贸易组织规则、有助于促进亚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制度建设均持开放态度,希望协定与本地区其他自由贸易安排相互促进,共同为亚太地区的贸易投资和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目前中国尚未加入该协定,但未来不排除中国在适宜的时候提出加入。从短期看,该协定或对中国的对外贸易形成某种程度的冲击,但从长期看,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一个多边贸易安排都无法将非协定国家和地区排除于国际贸易体系之外,否则其自身发展将大为受限。
近年来,随着中瑞、中韩、中澳自贸协定签署,中美、中欧投资协定谈判加快推进,等试点不断发展,“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谈判和亚太自贸区建设稳步前行,以及“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国呈现出深层次、高水平、全方位的对外贸易开放格局。不少专家指出,TPP协定达成对中国的预期影响有限。
从世界贸易演进看,全球贸易格局始终处于动态之中,有其自身规律可循。当今,双边和区域自由贸易安排发展迅猛,成为经济全球化深度发展的重要推手。中国将继续致力于达成高水平的双边和区域自贸安排,不断完善开放型经济新机制,为产业升级、结构调整和创新发展注入持续动力。(参与记者:韩墨、刘云非、杜静、康逸、高攀)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跨太平洋贸易伙伴协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