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酷骑单车关锁后还计费让人迈了 怎么办?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 发现自我 - 一圈旅游网
一圈旅游网
欢迎您到来
··················································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
]   作者:
&&&&&&&&&&&&&&&&&&&&学会做情绪的主人&&&&&&&&&&&&&&&&&&&&&&39健康网社区    如果你问一位中学生"你健康吗"他也许会说:"我当然健康,瞧,我壮得象头小牛犊,从没生过病。"可是健康不应只指体格健壮与否,还应包括心理在内的健康。严格地说,只有体格健康还算不上是健康,因为健康不只是体格健壮与否,还包括心理健康与否,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提出过一个响亮的口号:"健康的一半是心理健康!"并解释:健康不仅是指一个人没有疾病,而且是指一个人有良好的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状态。也就是说,健康与否从身体和精神以及社会的适应三个方面来评价。现在不少中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如胆小、忧郁、孤僻、依赖、神经质、人际关系不良等。那么,怎样才算心理健康呢?心理健康的标准是什么?生理健康的指标较明确,判定容易一些,而心理健康的判定便较为困难,因为心理健康具有明显的相对性和模糊性。
  心理健康是比较而言的,绝对的健康是不存在的,人们都处在较健康和极不健康的两端连续线中间的某一点上,而且人的心理健康状态是动态变化的,而非静止不动的。人的心理健康即可以从相对的比较健康变成健康,又可以从相对健康变得不那么健康,因此,心理健康与否是反映某一段时间内的特定状态,而不应认为是固定的和永远如此的。另外,一个人偶尔出现的一些不健康的行为和心理,并不意味着心理不健康。心理健康应指出较长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的状态,而不能只看一时性的偶尔现象,使断定心理不健康。心理标准是一个发展的、文化的概念,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也因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而有差异。
  心理健康的标准,应包括以下几方面:
  ① 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和判断,即有远大的理想,又有实事求是的精神,因而在社会变革时期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② 满意的心境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他们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他们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他们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满意的、愉快的。
  ③ 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当然就比较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④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⑤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人与动物区别在于有理智。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谈心的秘密 &&&&&&&&&&&&&&&&&&&&&&& 谈心的秘密
作者:星云法师 文章来源:星云法师讲演集                 
  时间:西元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  地点:台中中兴堂  对象:法师、护法信徒  (弟子依空记)
  一.心中有话口难开,心中有事人难猜  二.心住何处难寻找,心是什么难捉摸  三.心生万物随识变,心有宝藏体无穷  四.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住平常莫迟疑
  各位法师、各位护法居士:
  很荣幸能够来到佛学研究风气非常兴盛的台中和大家讲说佛法,从今天起我们将在中部地区设备最为完善的中兴堂举办三天的佛学讲座,我第一天要和各位讲说的题目是“谈心的秘密”。
  有时我们会听到有人如此地慨叹:“相识满天下,知己有几人?”我们虽然认识许多的朋友,但是真正相知的朋友有多少呢?人生能够拥有二、三知己,固然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乐事,而有一位与我们的关系最为密切的朋友,我们却忽略了他,不知道去了解他,那就是我们的心。我们对于这一位朝夕相处、形影不离的朋友究竟认识多少呢?我们对自己的心都不能了解,更遑论了解其他的人,乃至一切宇宙众生。
  在佛经上记载有一则故事:有一天,心向自己提出抗议说:“你每天清晨起床,我这颗心就为你睁开眼睛,观看浮生百态;你想穿衣,我就为你穿衣避寒;你想漱洗沐浴,我就为你净身,甚至大小便溺,我都毫无怨尤地帮助你。我们的关系如同唇齿一般的密切,凡事你应该和我有个商量,但是一旦要学道,你却背这个臭皮囊东奔西跑,忙忙碌碌向外攀缘寻找,而不知道反求于我,其实你所要追寻的道并不在其他的地方,道就在自己的心啊!”
  有一句佛偈说的好:“佛在灵山莫远求,灵山就在汝心头;人人有个灵山塔,好向灵山塔下修。”我们的心是一座充满宝藏的灵山,储蕴着无比丰富的资源,而众生愚痴,不知道开采自性宝藏,反而舍本逐末,向外寻找宝物。我们的心好比工厂,好的工厂固然能够制造优良的产品,而坏的工厂不但制出品质粗劣的货物,并且污染洁净的空气,带给社会莫大的公害,如何改善我们心的工厂,为社会提供精致的物品,是每个人不可忽略的事情。而要改造我们的心,必须将心中的秘密完全认识清楚,才方便驾驭,对症下药。那么我们心中的秘密究竟有哪些呢?我分成四段来说明:
  一.心中有话口难开,心中有事人难猜
  我们的心好比仓库一样,储藏许多的心事,这些心事有时候可以畅所欲言,向别人倾诉,可是有时候却很难表达出来。譬如我们喜爱一个人,作风奔放的人就直接向对方表露出来说:“我很喜欢你、我爱你。”而性格含蓄的人,却羞于启齿,只能将这份爱慕之情,关锁在内心深处,正如一般时下青年所爱唱的一句歌词:“爱你在心口难开。”喜爱一个人固然很难说出口,就是怨恨一个人,怀疑一个人,嫉妒一个人,也很难让对方了解。隐藏在我们心中的秘密可谓千百万种,无法计算,而如何将这些心事加以疏通,或者巧妙地表达出来,不至于蕴积成病,泛滥成灾,实在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智慧。
  过去有一个年迈的老祖父,茹苦含辛把儿女养大,但是儿女不肖,罔顾老父的生活,伤心的老人不便把家丑告诉别人,只好带着幼小的孙子流浪街头,老泪滂沱地对着童稚无知的小孙子喃喃自语,路旁的人看了非常惊异,就问他说:
  “老太爷!您对着这个小孩子说话,他能够了解吗?您究竟遇到什么不幸的遭遇呢?”
  老祖父涕泗纵横地说:
  “趁我现在还能说话的时候,我要把心中的秘密告诉各位,让世间上的人能够有所警惕!”接着就说了一首诗偈:
  “记得当年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这是一个老父慈爱子孙,有苦难言的心声。遭逢别人的拂逆百口莫辩的事例很多,而由于自己的悭心、骄心、害心、私心、恶心、野心等不良情绪作祟,不敢对他人言表的例子也不胜枚举。
  过去亚历山大当了希腊的国王,觉得希腊的国土狭小,于是率领军队四出攻打其他的国家,以开疆拓域,扬威宇内。当大军攻打到埃及首都开罗的时候,望着尘沙滚滚,一望无垠的大地,就问部下说:
  “再往西边攻打过去是什么地方?”
  “再往西去就是沙漠了。”部下回答说。
  亚历山大心头打了个寒颤,荒旷辽阔的沙漠不是人力所能征服的,于是决定率军回营,转而进攻东印度。到了印度,经过无数激烈的战役,终于攻入印度内部,越过了水流泱泱的恒河,亚历山大又问部下说:
  “过了恒河是什么地方?”
  “报告陛下!是一片广大的森林。”
  亚历山大听了,望着林木榛榛的森林又是一阵惊悸,觉得偌大的森林也难以横跨过去,只好对部下说:“我们从印度河的方向攻过去,那里又通到什么地方?”
  “大王!再过去是深广无涯的汪洋大海了!”
  亚历山大此时信心尽失,痛哭流涕地说:
  “我无法实现统一世界的美梦了,我没有办法征服全宇宙,我更不能征服我自己的野心。”于是垂头丧志,铩羽而归。
  一个人的野心太大,欲火炽盛,往往会自伤伤人。我们的心中蕴藏许多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有时常把我们困扰得不得安宁,如何降伏心中的烦恼,找到一条安心之道,是追求幸福人生的门径。当初二祖慧可禅师往见达摩祖师,就是要祖师为他安抚这颗难安的心,心所以难安,是因为心中有无数的难言之隐,这个隐字就是秘密的意思,这些秘密只能留在自己内心深处,像蚕一样啃啮我们的心,而不便向别人言说,当然要痛苦不堪了!倘若一个人能够修持到“书有未曾经我读,事无不可对人言。”的境地,那么他的人生必定逍遥自在,了无挂碍了。心中没有秘密的人生,是个没有负担的解脱人生!
  我们对于那些身困牢狱,失去自由的人,常寄予无限的怜悯与同情,但是如果我们细心想一想,我们自己的心,未尝不是天天生活在自己所造成的监狱之中!过去有一个人向别人偷窃了两百元,二十年的岁月过去了,禁不住良心的谴责,鼓足勇气拿钱还给被窃的人家说:
  “二十年前我窃取你家二百元,今天特地加倍利息来偿还你二万元,请你务必收下吧!”
  年轻的主人听了,如坠五里雾中说:
  “我不记得你曾偷过我的钱。”
  “是你父亲在世的时候拿的。”
  “喔!我父亲已经过世了,过往不咎,你把钱拿回去吧!”主人婉谢了他。
  “你是你父亲的儿子,有权继承令尊的财产,这笔钱无论如何请求你收下。”那人心急地回答。
  两个人于是争执不下,一个坚拒不收,一个矢口要还,最后还钱的那人泪流满面地说:
  “二十年前我一时糊涂,犯下了这终生的污点,二十年来我惭愧不安,无时无刻不饱受道德良知的惩诫,囚禁在心的牢狱里已经整整二十年了。难道今日你还不愿悲愍我,接受我的忏悔,让我从心狱中挣脱出来,还给我一颗本来自由的心吗?”
  世间上有不少人像这位窃犯一样,形体虽然自由来去,但是心被私情私欲的枷锁所束缚着,失去了自由,这就是自由而不自由的人生。有的人虽然身系囹圄,却能够怡然自得,将铁窗的桎梏,发为潜藏自己养深积厚的助缘,这是不自由而自由的洒脱人生。自由与不自由,完全在自己的一念之间,心随境转则不自由,心能转境则能获得大自由,如何照顾好心,享受大自由,何其重要!
  禅宗三祖僧璨大师在其语录《信心铭》中有四句话说得很好:“至道无难,唯嫌拣择,但莫憎爱,洞然明白。”我们要追求至高无上的妙道并不困难,由于我们对宇宙万事万物产生拣择差别的心,才离道越远,无法了透至道的真谛,如果我们能将心中的贪爱怨憎等情识去除,以平等清净的心去观照一切,那么真理妙道就历历在目,鲜明可证了。
  有人常常慨叹说:“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别人的心固然不容易了解,我们自己的这颗心又能掌握几分?我们的心瞬息变化,捉摸不透。如何才能使这颗浮荡的心安定下来呢?无门和尚有一首诗偈说: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尽管时序上有春、夏、秋、冬的递嬗更替,人有东、西、南、北的奔波离异,如果我们能够将一切万缘放下,心中坦荡无物,自然有一番自在、潇洒的悠游境界了!
  二.心住何处难寻找,心是什么难捉摸
  每一个人都有一定的住所,知道自己住在某某路几号几楼,只要循着住址去找,便很容易找到户口所在。但是我们的心究竟住在哪里呢?却没有几人明白。有的人以为心就住在形骸里面,其实不然,有时候我们人明明坐在这里,而心却跑到千里以外去了。在《楞严经》里描述阿难尊者七处征心的事,我们的心究竟在身体之内?或者在身体之外?或者在内外之间?心虽然没有确定的场所,很难寻找,但是我们也一定要把它找到。心是什么?心究竟在思考些什么?认识自己的人,固然能够了然明白,不认识自己的人,也要设法洞悉心的真相。
  唐宪宗时代,从西天印度来了一位大耳三藏法师。大耳和尚道行高深,具有他心通,皇帝便派遣南阳慧忠国师去试验他的神通,慧忠国师见了大耳三藏,开门见山便说:
  “听说你有他心通,能洞悉他人心中的动态去向,那么你倒说说老僧此刻的心在哪里?”
  大耳三藏看了国师一眼,不假思索就说:
  “哟呵!你是堂堂一国的国师,怎么跑到西川去看龙舟竞渡呢?”
  “那么此时我的心又到了哪里?”
  “和尚怎么又跑到天津桥上看人弄猴狲呢?”
  “你再瞧瞧我的心现在究竟在何处呢?”
  大耳三藏再度进入禅定之中来观看国师的心,但是任他如何的观照,都无法知道国师的去处,慧忠国师于是喝斥道:
  “你这种他心通不能透过性体,从根本去认识我们的心,充其量只不过是野狐禅的伎俩罢了!”
  我们的心一会儿西川,一会儿东壠,南北奔窜,究竟安住在何处呢?大略归纳起来,我们的心就住在以下三个地方:
  (一)心住在五欲六尘
  人心最难驾驭的就是五欲尘劳,心之所以漂泊不定,即发端于对五欲六尘的追逐。佛经上有所谓十二处的说法,指的就是六根六尘,六根攀缘六尘,产生种种的执取造作,痛苦于焉形成。《心经》上说:“无眼耳鼻舌身意”,我们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由因缘和合而成,只是一种形相的假合,没有实体自性,但是我们的心愚闇不明,终日在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上盘桓,眼喜爱美色,耳喜听佳音,鼻喜闻香味,舌喜尝肴膳……而这外界的六尘千变万化,难以把握,心也只有跟着上穷碧落下黄泉,动荡不安了。如果我们能够“照见五蕴皆空”,把心从根境的虚幻之中超拔出来,自然能享受大自在。
  (二)心住在天堂地狱
  当我们翻开电话簿查阅某人的通讯处时,可以发现到地址有分布于都市乡村之别,不仅人的住处有热闹喧哗的都市与幽静僻远的乡村之分,就是人心的住所也有天堂与地狱的不同。当我们清晨起身,鸟鸣于窗,花香飘室,精神为之一爽,此时心如晴空明镜,纤尘不染,宛如生活在天堂一般愉悦。但是吃饭的时候,看到菜肴不合口胃,便生怨憎,倘若有人又对我们出言不逊,就更加愤懑难平,此时心就掉进大热地狱,受嗔火煎迫。我们的心刹那间,忽而逍遥于天堂,忽而沦落于地狱,上上下下,载浮载沈,好不痛苦,究其原因,完全是由于一念无明所成。如果能够善护心念,便能常住天堂,获大快乐。
  (三)心住在十法界、一念之间
  天台宗说:“一念三千,百界千如。”心就住在十法界之中,所谓十法界就是佛、菩萨、缘觉、声闻、天、人、阿修罗、畜生、饿鬼、地狱等十种迷悟境界,而每一法界各具十法界,是为百界;每一界又各具十种事理,即为千如;器世间、众生世间、智正觉世间一一具有千如,合为三千。
  有一句话:“心如平原走马,易放难收。”我们的心就像脱缰的野马,到处奔窜,我们的心在宽阔浩瀚的法界中奔驰,如果没有一个依止凭借的地方,如何能安定下来呢?那么我们的心究竟要系止于何处呢?迷乱、觉悟与否,就在我们一念之间。天台家说只要我们稍一动念,包罗万象的三千大千世界诸法,就一一浮现在我们眼前。譬如饥便思食,寒即欲衣。而有些人不能摄护正念,任凭妄心浮动,看到别人华厦轿车,便嫌自己屋子简陋,车子破旧,甚至铤而走险,作奸犯科,这一切都导源于一念之差。
  从前有一个人和乡人逃难来到了外地,不巧当地又碰到兵荒马乱,只剩下一座空荡荡的城堡。数日来寸米未进,正在饥饿难当的时候,忽然看到一片果园,大家争先恐后摘取果实来充饥,只有此人纹风不动地坐在树下,有人于是问他:
  “你怎么不摘果子吃呢?难道你不饿吗?”
  “这果园有主人,我虽然饥肠辘辘,怎么可以偷吃有主之物呢?”
  “唉哟!现在是什么时候了,还管他什么主人不主人的,也许这家的主人也逃难去了呢?”
  “这园子的主人虽然逃难去了,但是我不能欺骗心中的主人。”
  有的人一生的清白往往毁于一念的无明,而铸下终身的憾恨。我们成圣成凡与否,就端看我们如何摄持正念,时时与正道相应,而不逐尘随浪,忘失本心。
  现在科技文明发达,电脑普遍运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之间,电脑虽然能够收纳各种方程式,说明千变万化的事事物物,但是却无法臆度出我们这颗变幻莫测的心。那么我们的心究竟是什么呢?在佛经里谈论心的地方不胜枚举,我仅举出十种来说明:
  1.心如猿猴难控制
  古人形容心说“心猿意马”,心就像活泼浮躁的猿猴,生性好动,活蹦乱跳于林木之间,片刻无法静止。
  2.心如电光刹那间
  心如电光石火,迅速无比,动念之间,驰骋宇宙寰宇,毫无障碍。譬如动念想去欧、美游览,心中马上浮现欧、美的景致,仿佛身历其境一般。其速度之快,甚至电光也比不上。
  3.心如野鹿逐声色
  野鹿在荒野上奔跑,口渴了想喝水,便极尽其所能,四处追逐寻找草原。我们的心就像野鹿一样,难以抵抗五欲六尘的诱惑,终日汲汲营营于声色犬马。
  4.心如盗贼劫功德
  根据经上的描写,我们的身体是一座村庄,五根是门户,而心是这个村庄的盗贼,窃取我们辛辛苦苦积聚的善事功德,使我们身败名裂,白璧染瑕。王阳明先生曾说:“擒山中之贼易,捉心中之贼难。”我们如果能驯服心中的盗贼,使它归化柔顺,便能做心的主人,长养无上的功德。
  5.心如冤家身受苦
  心是我们的冤家仇敌,专门替我们制造烦恼,使我们受种种的痛苦剪熬。经上说:“罪业本空由心造,心若亡时罪亦无。”所谓罪业深重是就形相而言,仿佛真实存在,但是就其本体而言,一切诸法皆空无自性,因此罪业也是因缘和合而生,无自性空,不是永远如此无法改变,只要挚诚恳切忏悔,便可去除。我们的心本具佛性,清净自在,却因种种妄念,使我们的躯骸受苦受难。如果能够泯除我们的妄心杂念,这个冤家便能与我们化敌为友,情同袍泽。
  6.心如僮仆诸恼使
  心像僮仆,受到客尘的驱使,向外攀逐,产生种种的烦恼。经上说我们的心有三毒、五盖、十结、八十八使,乃至八万四千烦恼,这些覆盖、结使,都能蒙蔽我们的智慧,束缚我们的心灵,使我们的智慧失去清明,使我们的心灵不得自在。如何转心的仆役为主人,就看我们如何对心下功夫了。
  7.心如国王能行令
  心是身体的国王,具有至高无上的权力,能够统帅行权,指挥一切,指示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产生感官、认知的种种作用。
  8.心如泉水流不尽
  李白诗:“黄河之水天上来。”我们心中的活水就像解冻的长江黄河,汨汨不绝地流着。当世界的能源一旦短缺,人们便向深山开采矿产,或向海洋探取资源,甚至开发太阳能,但是人们往往忘了我们心中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源活泉,如果能有效地运用我们的智慧源泉,将可免除匮乏的忧惧!
  9.心如画师描彩画
  《华严经》上说:“心如工画师,能画种种物。”我们的心如善画的画家,手握彩笔,能够描画出种种的图画来。心中希圣求贤,自然能浮现圣贤的风貌;心如凶神恶煞,面容便如魔鬼罗刹一般的狰狞,所谓“相随心转”,就是此意。
  过去欧洲有一位艺术家,要画一幅耶稣的画像,由于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代表着神圣的形象,应该画得庄严肃穆,因此这位画家便四处寻找一位相貌很好的模特儿,千寻万觅,终于找到了模特儿,并且完成了这幅千古佳作,受到举世的赞扬。过了几年,有人提议光有这幅唯妙唯肖的耶稣画像还不够,不能显现耶稣的伟大,如果再画一张魔鬼撒旦的像和他相比照,效果一定更好,可是面貌长得像魔鬼的人要到哪里去寻找呢?最后只好到监狱找一个面相凶恶的囚犯为对象。当画家为他画像时,这个囚犯突然掩面哭泣起来,画家就问他说:
  “你怎么哭了呢?”
  “我是触景伤情,忍不住悲伤才哭的。”
  “你有什么哀情吗?”
  “几年前我也曾经当你的模特儿,想不到数年后我又遇到了你,可是人生的境遇却完全两样!”原来这个囚犯就是充当耶稣画像的模特儿,画家听了大吃一惊说:
  “你的像貌怎么变得如此凶狠可怕呢?”
  原来这位囚犯当时得了这笔奖金,吃喝嫖赌,做尽坏事,甚至以身触法,坐进牢狱,相貌也因此变凶恶了。
  有人说心如其面,我们心是善的话,面貌自然慈祥可亲,我们的心是恶的话,自然面目可憎可怕了,不知道握住彩笔的各位,要为自己画出如何美丽的心相图画?
  10.心如虚空大无边
  心的本体本来如虚空一般广大无边,能够涵容万物,包并天地。经上说:“若人欲识佛境界,当尽其意如虚空。”虚空至大至广,找不到涯岸;虚空成就万物而毫无执取。我们要了解诸佛的境界,便应该将心扩充如虚空那么无边无际、无牵无挂,才能包容宇宙万有,覆荫一切众生。
  金碧峰禅师世寿已尽,阎罗王派遣鬼卒来捉拿他,奈何禅师在甚深禅定之中,捉拿他不得,鬼卒于是偷走禅师最为喜爱的钵,引诱禅师出定,禅师终于彻悟贪着的可怖,把钵摔破,并且说了一首偈语说:
  “若人欲拿金碧峰,除非铁炼锁虚空,虚空若能锁得住,再来拿我金碧峰。”
  虚空无形无相而无所不相,不是有漏世间的锁炼所能锁得住的,一个人如果能把身心提升如虚空那样辽阔无阂,还有什么能奈何得了自己呢?
  三.心生万物随识变,心有宝藏体无穷
  经上说:“心生万法生,心灭万法灭。”世间上的一切现象,不过是我们的心识所变现的假相而已,本来空幻的事情,由于心念的活动,能生起种种的幻象;已有的幻象,由于心念的平息,也能归于止灭。譬如黑夜走暗路,看到地上的粗绳,以为是巨蟒蟠踞;听到树上沙沙的响声,以为是鬼魅哀号。古人说:“心不在焉,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如果能够去除心中的疑惧,一切事象只不过如杯弓蛇影般虚幻,是吾人妄自造作罢了。
  过去印度有一位国王想测验心的力量究竟有多大,于是派人到牢狱里抓来一位人称擎钵大臣的死囚,并且对他说:
  “现在你就要被判死刑了,不过我可以给你一线的生机,如果你能依照我的话,手捧着一碗油,顶在头顶上,在城内的大街小巷绕行一周,假如你能够不洒落一滴油的话,我就赦免你的死罪。”
  擎钵大臣在绝望之中,突然看到一线的曙光,欢喜不已,于是小心翼翼地顶着一碗油,履冰临渊般地绕行于街衢,但是国王为了考验他是否专心一意,派人在街道各处布置了种种的奇观杂玩,并且挑选国中的美女,在擎钵大臣行经的路旁奏着美妙的音乐,轻歌曼舞,企图分散他的注意力。擎钵大臣面临生死关头,目不斜视地盯着头上危颤颤的油,心无旁鹜地举着沉重的脚步,一切喧哗的声音、美丽的景色,仿佛过眼云烟,一点也引诱不了他,终于平安地绕回宫中,竟然没有洒出半点油,国王就问他说:
  “你在绕街时有没有听见什么声音?看见什么动静?”
  “没有啊!”
  “你难道没有听见悦耳的音乐,看见动人的美女吗?”
  “回禀大王!我确实什么也没有听见,什么也没有看到。”
  原来擎钵大臣为了求得活命,全神贯注于顶上的油,周遭的喧闹都充耳不闻,视而不见了,由于他的专心,因此保住了生命。从这则故事可以了解如果我们牵系于声色犬马,心自然随着声色犬马而浮沉不定,但是如果我们热爱生命甚于声色犬马,那么光怪陆离的浮世又能奈何我们?同样的当我们面临大限之期的时候,修持净土法门的人能够如擎钵大臣一样,一心不乱系念于佛号之上,由于畏死心力猛健,超过累劫所积聚的力量,自然得以往生极乐国土,心力的强大可见一斑。
  有一个医生为了了解人类心理活动的变化,特别到监狱里对一个被判决死刑的犯人说:
  “你已经被判处死刑了,刀剜枪决的死法实在很痛苦,倒不如躺在床上,我以针筒一点一滴慢慢抽完你的血液,无声无息地死去来得安稳无惧!”
  这个死囚一听,与其怀着恐惧痛苦地死去,不如不知不觉安然地离开人间,于是接受医生的建议。其实医生并没有抽取死囚的血液,他在死囚的耳朵旁边放置一个水桶,并且接了一条水管,水流入桶中,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仿佛血液答答的滴落声。医生凑近死囚耳畔,催眠似地告诉他:
  “唉呀!你的血一滴一滴不断地流出来了,你不要害怕,安心地死罢!”
  死囚紧闭双眼,听着医生的描述,心想:“我的血快要流干了,我就要死了。”忽然觉得自己头晕目眩,身体渐渐虚弱起来。死囚就在自己那殷红的血液慢慢干竭,生命渐渐枯萎的想像中无疾地死了。我们的心不仅能左右我们的行为,有时更能主宰我们的生命。根据医生们的说法,人类有许多的疾病是起因于心理上的不健全,所谓“心病还需心药医”;反之,有些人虽然罹患绝症,由于求生意志强烈,却能克服病魔,不药而愈,心力之巨大,可以想见。像这位死囚对于子虚乌有的事情,由于起心妄念,终于在自己的猜想疑惧中丧失了生命,平时我们对于这颗虚妄不实的心,怎能不善加照顾,使它趋入正道,不致偏失呢?本来没有的事情,由于疑心、惧心的作祟,固然能产生草木皆兵、鬼影幢幢的幻景,但是由于信心、坚心的鼓舞,也能化险恶为平夷,死里重生。
  有一位旅人出外行商,跋涉于崇山峻岭之中,不小心掉入黑暗的洞窟里,荒山僻野,人烟罕至,眼看自己将埋骨在这里,商人心急如焚,不知如何是好。抬头看去,头顶上那块小小、圆圆的蓝天,有白云飘逸,丽日悬挂,好不悠闲,商人垂首一想:我不能死在这里,我要上去!我要上去!说也奇怪,当他如此专心思想的时候,双肩仿佛长了翅膀,身子轻飘飘地腾飞起来,飞出了阴暗的幽谷,飞上了光明温暖的草原。由于他一心想飞出深坑,别无杂念,信心使他产生了不可思议的力量,终于解救了自己的生命。在佛教有名的论书《大乘起信论》中,曾经将我们的心分为二门,一为清净的真如门,一为染污的生灭门。超凡入圣,成佛作祖固然是这颗心,沉沦迷堕也是这颗心。事实上心本来没有染净的分别,染净也不是两件事情,好比本来平静的水面,受到和风的吹拂,泛起粼粼的波浪,水和波不是两样东西,水受风生波,风平则静止如水,水为波之体,波为水之相,两者二而一,一而二,不能截然分割。我们如果能够妥善地护持这颗浮荡不定的心,任他无明的八风如何吹拂,也能够对境不迷,如如不动,那么自然风平浪静,菩提明月映现水中了!
  我们的心蕴藏无限的宝藏,能够变现种种的东西,所谓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世间一切的现象,不外是我们心灵活动的一种影像,一种投射。心仿佛善画的绘画家一样,一管彩笔在握,能够画出种种缤纷美丽的图案,我们看看有些动物昆虫为了维护自己的生命,随着生存环境的不同,而将自己的身体绘成和环境相同的颜色,藉着这层保护色,以避免外境的伤害。所以即使动物鸟兽,为了延续生命,他们的相便能随心转化,心的功用变化,征诸于自然万物的事例,也可以略知一二。
  山河大地乃至一切万法都是唯心所变,唯识所现,这个道理有时却很难为一般人所信服,然而佛教之所以胜于世法,便在于佛教之使用“心力”,是超科学的,是出世的:像明代的莲池大师,便以善用“心力”闻名,据《高僧传》记载:明神宗万历十六年,夏秋之间,杭州府城及其附廓之地,发生了大瘟疫,人畜死亡枕藉,日毙千人;杭州太守余良枢召集了全州医生急救,都无法遏制,疫疠流行,不但处处尸陈,连医生都一个个倒了下去,令官府束手无策。就在满城哀号呻吟时,有人献策:
  “只有请云栖寺的莲池大师,用念佛诵经来禳除灾凶了!”
  话一出,立刻有人附和:“是啊!他曾以愿力驱虎、求雨,都能实现,那么,以愿力禳疫,或许能救满城生灵呢?”
  余良枢太守于是诚心诚意斋戒沐浴,恭请莲池大师移驾杭州灵芝寺,将一切苦境相陈。莲池大师听说后,颔首道:
  “这是仁心仁术,心宏愿大,疫疠是可以禳除的,因为誓愿和修行并作,在太守方面发誓愿,在我个人方面作修行,两种心力合而行之,自然可以成事!”
  于是立刻搭盖法坛,以莲池大师为主坛,领导云栖、灵芝两寺法侣及许多善信,进行禳疫袪疠的法会。说也奇怪!法会举行不过片刻工夫,回城来报死而复苏的病人已有多起;又一会儿,一些辗转床第奄奄一息的人,忽然呕泻俱止;不数日而杭州府城疫疠全消,四境哭声俱息。成就了“以心转境”的无上妙法。
  我们的心有不可思议的妙用,不是常识可以判断,也不是感官经验可以臆度的,科学上一切神乎其神的发明,不都是心所创造出来的吗?动物、植物界本来没有的新品种,我们的心不是加以培育出来了吗?甚至试管婴儿的成功,证明连人类的生命也可以随心所欲加以改造,心的功能之大,潜力之巨,实在不可管窥。柴陵郁禅师悟道后,曾说了一首诗偈:
  “我有明珠一颗,久被尘劳关锁;   今朝尘尽光生,照破山河万朵。”
  我们的心本来具有无限的潜能,蕴藏无尽的宝藏,但是由于无明造作,纷逐于五欲尘劳,使明镜般的清净自性,失去了光明,不能发挥应有的功能。我们应该以智慧之光,照破心中的一切迷妄,涤尽心中的所有污垢,将心中所含蕴的“佛的性能”──佛性,完全地显露出来,才是善于知心、用心的智者。
  四.心病还需心药医,心住平常莫迟疑
  现代的医药发达,各种各样的药品无奇不有,表示现代人所患的毛病之多,已经到了史无前例的状况。我们生理上有所谓的癌症,心理上何尝没有不治的绝症呢?贪、嗔、痴、慢、疑就是不可等闲视之的病患。身体上有了疾病,不仅要打针吃药加以治疗,还要吃补药滋养,但是心理的毛病,有多少人知道去诊治呢?中国有一句俗话说:“药石医假病,真病无药医。”所谓的真病,指的就是心病。事实上许多的疾病是导因于心理作用,最浅显如肠胃病,百分之八十以上和情绪脱离不了关系,如果我们能够常常保持心平气和,许多的疾病自然能够不药而愈。
  心理上有了毛病,要用什么心药来医治呢?佛陀说了八万四千种法门,就是为了对治我们八万四千种顽强的心病,譬如贪病若不持戒律以去除,心必定随着贪欲四处纷飞奔逐;嗔病若不修禅定以根治,心则生活在焚烈的火焰之中,很难做到“如如不动”的境界;而痴病唯有智慧才能治疗,“痴”并不是一般所谓的白痴,从“痴”字的构造来看,痴不是没有知识学问,而是知识学问有了偏失,产生魔障,也就是世间上一般有分别的聪明才智,这种世聪俗知如果运用不当,如虎添翼,对社会人群的危害力更大,“盗亦有道”就是最好的说明,而佛教所追求的是如日一般光明净澈的智慧,智慧能够照破痴暗的无明,让我们的心恢复光风霁月的本来面目。
  我们的心除了贪嗔痴三毒的重病之外,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疾病需要去净化、改造、征服,佛法告诉我们要治心一处,现在我提供几个治心的方法给各位参考:
  (一)以静心对动心
  现代人患了一种浮躁不安的通病,终日恓恓惶惶,不知道生活的目的。我们的心一浮动,仿佛平静澄清的湖面,忽然被人投下巨石,泛起阵阵的涟漪,不能如实地映照景物。佛经上说:“静心投入乱念里,乱念全入静心中。”静心仿佛明矾,投入乱念的浊水之中,霎时污垢沉淀,清澈见影。我们在每日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几分钟的静心时间;在一星期的工作里,不能缺乏涤清尘虑、自我宁静的训练工夫,知止能定,我们胸中的湖泉,才能源源不断地流出活水。儒家说:“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佛教则说禅定中可以发为无上的智慧。孟子求不动心,孔子说他“四十而不惑”,不惑就是心无执迷、毫无疑惑的意思,也就是不动心的境界。甚至证悟的佛陀每天也不忘瞑思,深入禅定之中,何况是凡夫的我们,不能以静心来对治动心,只好如浮萍飘蓬一样,竟日随境逐荡了。
  (二)以好心对坏心
  我们的心时而圣贤时而恶魔,浮浮沉沈,好好坏坏。好心一起,万事一切如意,恶念一生,百万障门就启开,因此我们要摒除坏心、摄护正念,培养佛菩萨对待众生的心。在诸佛菩萨的心目中,众生就像染有重病的小儿子,要竭尽所有心思来呵护他、照顾他。我们如果能以慈母疼爱孩子的心来对待一切的人,就能泯除自他对待的关系。慈母怎样爱护他的孩子呢?我举一则感人的故事给各位听听:
  有一对青年男女感情亲密,情投意合,男方就对女方说:“我要娶你为妻。”
  “你要娶我可以,但是我有一个条件。”
  “别说一个条件,就是十个、一百个条件,我全部答应你。”男方百般依顺地回答她。
  “我这个条件很难办到,听说你的母亲是位慈祥的好人,我要你挖出她的心做为迎娶我的聘礼。”
  这个孝顺的青年一听如晴天霹雳一般,心想母爱如昊天渥泽,怎么能够为了私情私爱,伤害母亲的生命呢?
  “你的条件太苛刻了,我不能答应你!”青年斩钉截铁地拒绝了,两人辛苦培养的感情于是决裂。几天过去,相思的痛苦紧紧地啃噬着他,孝顺母亲的心终于敌不过儿女情爱的纠缠,一夜,趁着老母亲熟睡的时候,狠下心肠挖出母亲的心,要把这颗温暖、温热的心,献给自己的心上人。
  夜黑风高中,青年捧着母亲的心,仓惶惊惧地向前奔跑,环顾四周,仿佛鬼魅幢幢,脚下一慌,跘倒在地上,翻了几个觔斗,手中捧着的慈母心也跌落在地上,滚了几圈,母亲的心摔在地上,痛苦难当。青年惊魂甫定,正要爬起来的时候,母亲的心竟然以一种无限关怀,充满爱意的声音说话了:
  “儿子啊!乖乖!你刚才跌倒了,有没有摔疼呀!”
  这就是只求奉献牺牲,不冀回报给予的慈母心;这就是虽然遭受伤害横逆,也能够仁慈宽容的慈母心。每个人若能持有母亲的心,进一步具备佛菩萨的心,那么人格的升华,心灵的净化,就能一一实现了。
  (三)以信心对疑心
  怀疑也是根本的烦恼之一,世间上有不少的悲剧导因于猜疑:怀疑朋友对我们不义,妻子丈夫对我们不贞,亲人对我们不友爱,疑念一起,如绳缚身,寸步难行。过去有一个人家丢了一把斧头,心中怀疑是被隔壁邻居偷去,眼里看他的手像偷斧的手,走路像行窃的样子,邻居对他友善,像企图掩饰的神情……等到真相大白,原来斧头是自己放错了地方,并没有遗失,这时再反观邻人,一点也不像盗窃。我们对人产生了猜忌,彼此之间就形成了隔阂,不能沟通;我们对于真理生起了疑虑,真理怎能流入我们的心田,感应道交呢?《大智度论》说:“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唯有以信心的手,才能采掘佛海的宝藏。
  (四)以真心对妄心
  经上说:“心中有佛离心念,念得心空及第归。”我们的心纷纭虚妄,要以正念的真心来对治。什么是真心呢?就是泯除差别,平等一如的佛心,以佛心的真实来对治虚妄心;一旦虚妄心去除了,连真实心也要扬弃。妄固然要舍,真也要舍,所谓得意忘言,上岸舍舟,才不会落入新的执着中,与真正的般若妙慧契合。
  (五)以大心对小心
  经上形容我们凡夫的心说:“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浅狭的小溪容纳不下大水,当潮水高涨的时候,马上向四处流溢;潮水涌退了,又留不住滔滔的江流,只剩下一湾浅浅的水濑。不像大海能够藏污纳垢,汇集百川而不改原味。我们的心也要像大海虚空一样,荣誉宠渥固然能接受,毁谤打击也能包容,荣也不曾增,辱亦不曾减,任他浮云飘过,舟筏破浪,也不随境而轮转。
  (六)以无心对有心
  永嘉大师在他的证道歌中说:
  “恰恰用心时,恰恰无心用;
  无心恰恰用,常用恰恰无。”
  有所用心则有所牵系,有所执着,有所对待;无所用心,心才能扩大;虚空所以为大,因为它的空无。无心则不为一切万法所系缚,而无处不住,无处不自在。如果能以无心对治吾人对于世间假有、虚有的妄执,便能享受随缘放旷,任运不系舟的逍遥!
  (七)以永恒心对无常心
  佛教说诸行无常,世间的一切固然无常多变,我们的心更是如“水上打毛毬”,念念生灭不停。古人说:“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我们的心攀缘尘境,六道之中轮转不息,而我们的善念就像那春天刚刚萌芽的纤细嫩苗,经不起风雨的一番吹打就夭折了。佛门有一句话说:“学佛一年,佛在眼前;学佛三年,佛往西天。”有些人兴致勃勃发心学佛,但是禁不起境界的考验,五分钟的热度一过就退转了。《华严经》上说:“初发心便成正觉”,初发心菩萨的心等同佛心一般的清净,但是如果不能进一步发恒常心,保持初心不退,所谓“不忘初心”,充其量也不过是露水道心罢了!
  (八)以平常心对好奇心
  禅宗说“平常心是道”,又说“日日是好日”,真正的禅趣就在我们看似平淡无奇的日常穿衣吃饭之中。佛法不可以好奇心探求,所谓“奇”则神奇怪异不平常,只能偶而行之,偶而得之,而佛法是我们生活中不可须臾废离的粮食,如果抱持奇异心来了解佛法,只有与道相悖愈远。“平常心是道”就是要我们随时随刻都不可与道相违,日用六时生活在真理之中,吃饭睡觉固然是修行,大小便溺何尝不是修行呢?唯有平常心才能与佛法真正契合一起。
  今天和各位在这儿谈心的秘密,事实上心有许多的秘密不是我们三言两语所能说尽的。马祖道一禅师到南岳怀让禅师那儿去参学,有一日南狱看到马祖在打坐,就问他:
  “你打坐做什么呀?”
  “学做佛呀!”马祖回答。
  第二天南岳禅师拿了一块砖头很用心搓磨着,马祖就问道:
  “和尚磨砖作什么呢?”
  “把砖块磨成镜子呀!”
  “砖头怎么能磨成镜子呢?”马祖迷惑地反问。
  “喔!磨砖不能作镜,那么坐禅怎能成佛呢?我且问你:牛拉牛车不走,你是打牛呢?还是打车呢?”马祖听了之后,当下豁然开悟:真正的禅坐不在形体的枯坐,而在心地上用功夫,“坐破蒲团不用功,何时及第悟心空?”我祝福各位都能够彻知你们心中的秘密,并且善用心中所蕴藏的宝藏。祝福大家!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 改变一生的五句话&&&&&&&&&&&&&&&&&&&&& --------------------------------------------------------------&
  第一句话是:优秀是一种习惯。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的。如果说优秀是一种习惯,那么懒惰也是一种习惯。人出生的时候,除了脾气会因为天性而有所不同,其他的东西基本都是后天形成的,是家庭影响和教育的结果。所以,我们的一言一行都是日积月累养成的习惯。我们有的人形成了很好的习惯,有的人形成了很坏的习惯。所以我们从现在起就要把优秀变成一种习惯,使我们的优秀行为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别人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大自然。  注解:要会“装”,要持续的、不间断的“装”,装久了就成了真的了,就成了习惯了,比如准时到会,每次都按时到会,你装装看,你装30年看看,装的时间长了就形成了习惯。    第二句话是:生命是一种过程。  事情的结果尽管重要,但是做事情的过程更加重要,因为结果好了我们会更加快乐,但过程使我们的生命充实。人的生命最后的结果一定是死亡,我们不能因此说我们的生命没有意义。世界上很少有永恒。大学生谈恋爱,每天都在信誓旦旦地说我会爱你一辈子,这实际上是不真实的。统计数据表明,大学生谈恋爱的100对里有90对最后会分手,最后结婚了的还有一半会离婚。你说爱情能永恒吗?所以最真实的说法是:“我今天,此时此刻正在真心地爱着你。”明天也许你会失恋,失恋后我们会体验到失恋的痛苦。这种体验也是丰富你生命的一个过程。  注解:生命本身其实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只是你自己赋予你的生命一种你希望实现的意义,因此享受生命的过程就是一种意义所在。    第三句话是:两点之间最短的距离并不一定是直线。  在人与人的关系以及做事情的过程中,我们很难直截了当就把事情做好。我们有时需要等待,有时需要合作,有时需要技巧。我们做事情会碰到很多困难和障碍,有时候我们并不一定要硬挺、硬冲,我们可以选择有困难绕过去,有障碍绕过去,也许这样做事情更加顺利。大家想一想,我们和别人说话还得想想哪句话更好听呢。尤其在中国这个比较复杂的社会中,大家要学会想办法谅解别人,要让人觉得你这个人很成熟,很不错,你才能把事情做成。  注解:如果你在考数学试题,一定要答两点之间直线段最短,如果你在走路,从A到B,明明可以直接过去,但所以人都不走,你最好别走,因为有陷阱。在中国办事情,直线性思维在很多地方要碰壁,这是中国特色的中国处事智慧。    第四句话是: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加快速度。  我在滑雪的时候,最大的体会就是停不下来。我刚开始学滑雪时没有请教练,看着别人滑雪,觉得很容易,不就是从山顶滑到山下吗?于是我穿上滑雪板,哧溜一下就滑下去了,结果我从山顶滑到山下,实际上是滚到山下,摔了很多个跟斗。我发现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停止、怎么保持平衡。最后我反复练习怎么在雪地上、斜坡上停下来。练了一个星期,我终于学会了在任何坡上停止、滑行、再停止。这个时候我就发现自己会滑雪了,就敢从山顶高速地往山坡下冲。因为我知道只要我想停,一转身就能停下来。只要你能停下来,你就不会撞上树、撞上石头、撞上人,你就不会被撞死。因此,只有知道如何停止的人,才知道如何高速前进。  注解:用汽车来比喻,宝马可以上200公里,奇瑞却只能上120公里,为什么?发动机估计不相上下,差距在刹车系统,上了200公里刹不了车,呵呵,我的天!    第五句话是:放弃是一种智慧,缺陷是一种恩惠。  当你拥有六个苹果的时候,千万不要把它们都吃掉,因为你把六个苹果全都吃掉,你也只吃到了六个苹果,只吃到了一种味道,那就是苹果的味道。如果你把六个苹果中的五个拿出来给别人吃,尽管表面上你丢了五个苹果,但实际上你却得到了其他五个人的友情和好感。以后你还能得到更多,当别人有了别的水果的时候,也一定会和你分享,你会从这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橘子,那个人手里得到一个梨,最后你可能就得到了六种不同的水果,六种不同的味道,六种不同的颜色,六个人的友谊。人一定要学会用你拥有的东西去换取对你来说更加重要和丰富的东西。所以说,放弃是一种智慧。  注解:我的个人原则是:每一次放弃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就不要放弃;每一次选择都必须是一次升华,否则不要选择。做人最大的乐趣在于通过奋斗去获得我们想要的东西,所以有缺点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完美,有匮乏之处意味着我们可以进一步努力。美国有一部电视片,讲的是一位富翁给后代留下了用不尽的遗产,结果他的后代全都变成了吸毒的、自杀的、进监狱的,或者精神病患者。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这位富翁给自己后代留下的钱太多了,以致他们不需要劳动就可以继承一大笔财产。继承一大笔财富,就几乎什么都能买到。所以,当一个人什么都不缺的时候,他的生存空间就被剥夺掉了。如果我们每天早上醒过来,感到自己今天缺点儿什么,感到自己还需要更加完美,感到自己还有追求,那是一件多么值得高兴的事情啊!&
--------------------------------------------------------------
【】【】【】
免责声明:本网转载其他媒体稿件是为传播更多的信息,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本网不承担此类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版权所有:
 桂ICP备号 更新时间: 11:23:35
旗下网站:}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酷骑单车关锁后还计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