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难说服别人 选择性失忆信息提取

史蒂芬的专栏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老板对你上瘾的邮件的是怎么写的?","author":"stevenc214","content":"(结尾有大号加粗干货)一封糟糕的邮件,还不如不写,浪费阅读者的时间,到时候他看不懂又发邮件问你,又要你来来回回解释几遍,到头来还是浪费你时间。我见过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双方沟通了一个星期还没说清楚,失败的地方就是邮件非常糟糕,别人根本得不到想要的信息,如果按照我下面的写法,基本一两次就能搞定。邮件主题先上例子前后两个例子,孰优孰劣,高下立判。可惜大多数人写邮件时,默认看邮件的人知道他要发的内容是什么,所以理所当然用自己的理解写出了缺乏信息的主题。这种缺乏信息的主题会给收件人带来哪些不便呢?不知道这封邮件的重点,从而忽略掉不看(经常有会有收件人说,我知道你发了邮件,但是我还没看)。如果你把必要的信息写在主题里,是不是一方面能够吸引他打开的兴趣,另一方面,哪怕他没打开,但是他看到了主题就初步掌握了所需信息,是不是能够帮他节省效率呢?不方便日后查询。时间一久,看到这样的主题,完全不知道是干什么的,他会又来找你,要你再发一遍。所以对于主题,我的基本建议是(所有邮件无非是三种目的,提供信息、需要决策、需要信息)提供信息比如(测试报告、数据之类),直接把基本结果写上去吧,外加这个信息的目的是什么需要收件人做决策的,把需要回复的时间写进主题吧,比如(请星期五之前回复),提高紧迫感需要收件人提供信息的,你在后面加个“咨询” 两个字,比如\"XXX产品报价咨询”一封邮件反复沟通来沟通去,到最后内容可能会和主题不符合,请主动把主题及时更改为合适的内容。举个最近的例子,我要休假三天,邮件主题有以下两种写法。高下立判。休假通知本人11月3日-11月6日休假,工作由张三代理,急事打我电话189XXXX.邮件正文一句话概括,就是开门见山、能够用表格用表格、不能用表格的也要用项目符号。正文第一句话,请说明你的结论或者你发这封邮件的目的,再解释事情经过。中国说话习惯卒章显志:先解释事情经过,最后才说明他想要干什么,在邮件里也常常有这种通病,别人看到长长的邮件,没有耐心看到结尾,可能就不看了,所以,以下两封邮件,高下立判(先忽略邮件的措辞)一定要多用项目符号 用项目符号 用项目符号!重要的话说三遍(项目符号就是我这段话左边的那个圆点)大部分人发邮件都是眉毛胡子一把抓,和平时说话一样把所有内容全写在一起而不分开(哪怕有分段,但是还是看不清)。这样产生的问题是信息极其不清晰,没有层次感,别人抓不住重点而错过重要的信息。项目符号的作用是拯救你邮件最强大的利器,能够帮你理清思路,理清结构,看邮件的人也一清二楚,但是我很惊讶的是大多数人都不这么用。试比较以下邮件。项目符号在outlook就在下图这个位置(word类似)。如果想要像上图一样添加次级项目符号(也就是“-”)请选择“-”,并且按tab降级,如果是要做有顺序的1、2、3这样的结构,选项目符号右边的“有序列表”。 哪怕有这个意识要做1、2、3有序列表的,大部分人都还在手工输入(多少人躺枪请自觉举手?)。一定要多用表格,多用表格,多用表格!重要的话说三遍。道理和上面的项目符号一样能够用表格的信息一定要用表格,不能用表格的也要用项目符号以下两例子,哪个能够让人简单省事阅读呢?由于表格有对齐功能,更能够让人一眼看到所需要的信息。如果正文有图片,请务必在所有图片上做文字标注说明,哪怕你正文中也有说明。因为每个人看邮件习惯第一时间看图片,如果图片上什么文字信息都没有,收件人会很迷惑,还需要在正文中查找,这样增加了收件人的阅读成本。图片一定不放在正文中间(除非图片比较小),一定要放在所有正文最后。因为图片会占用很大的面积,导致图片下面的的正文常常被忽略。强调! 如果发件人的邮件没有思路,长长一段,而且N多问题夹杂在中间,回邮件时务必把所有问题整理一下列出来,附上答案写在自己的回信里。附件附件也是大有讲究,发附件不是说你把附件贴上去,然后发出去就这么简单的。先上例子如果是你老板,你希望看到其中哪一封呢附件的文件名:也和主题一样重要!必须尽可能信息完整。大部分人的附件只是很简单的几个关键字,有些人的甚至就是“新建文件”。附件名之所以信息要完整,也为了方便收件人在不看长长正文的情况下,一眼也知道附件是什么,更重要的是,收件人经常需要把附件保存在本地或者转发给别人,如果附件名过于简单,这两种情况都会增加沟通成本。正文里一定要把附件的的内容进行一个总结。正文总结 正文总结 正文总结!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很多人责怪别人不看他邮件,可是如果你就是单纯的发附件,正文没有任何comment,谁会有兴趣打开附件仔细看所有的信息呢?记住,谁都不想打开附件(太费时间)。为了\"引诱”别人打开你的附件,在正文贴上总结信息是一种好办法。别人收件人来说,看到正文,如果一切正常,知道了,不需要打开。如果有问题,并且感兴趣,再去打开附件。很多美国人发附件的时候,还会写I also attached the soft copy below。附件内容如果比较少,就直直接把附件的文字全部copy出来,如果附件内容比较多,有以下两种方法对附件进行一个总结提炼把附件的内容直接截图贴在正文举个反面例子(心里千万头草泥马呼啸而过,靠,有问题直接贴在正文啊,这种附件,完全没打开的欲望)最后一个建议是,所有邮件必须当天回,当天回,当天回!当天没办法答复也要回一个“我知道了,正在处理,明天再具体答复你”我的工作每天需要通过邮件和美国总部沟通,为了减少不必要的误解和沟通成本,必须努力追求一封邮件到位,让别人一目了然看懂我在说什么,不需要再发邮件来询问某件事是什么意思,并且最大限度减少别人在阅读邮件上花的时间。以上是我平时采用的办法,并且证明是有效的,大家的反馈是都喜欢看我的邮件,因为好懂易看。希望以上对大家有帮助。======================================================哈哈,我也开通微信公众号了stehouse","updated":"T15:50:5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28,"likeCount":27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titleImage":"/v2-ab7c89a1d_r.jpg","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topics":[{"url":"/topic/","id":"","name":"电子邮件"},{"url":"/topic/","id":"","name":"沟通"},{"url":"/topic/","id":"","name":"写作"}],"adminClosedComment":false,"href":"/api/posts/","excerptTitle":"","column":{"slug":"stehouse","name":"史蒂芬的专栏"},"sourceUrl":"","pageCommentsCount":28,"snapshotUrl":"","publishedTime":"T23:50:52+08:00","url":"/p/","summary":"(结尾有大号加粗干货)一封糟糕的邮件,还不如不写,浪费阅读者的时间,到时候他看不懂又发邮件问你,又要你来来回回解释几遍,到头来还是浪费你时间。我见过一个很简单的事情,双方沟通了一个星期还没说清楚,失败的地方就是邮件非常糟糕,别人根本得不到…","reviewingCommentsCount":0,"meta":{"previous":null,"next":null},"commentsCount":28,"likesCount":279},"":{"title":"芬哥谈外企系列(十)苹果公司是如何对待面试者的?","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文仅适用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勿对号入座。本文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本文主要谈苹果这种大品牌外企对面试者的优待,不谈面试的具体过程,明天再写。越是知名外企,对面试者的越优待,一方面是对人才的态度,一方面是考虑到品牌形象,还有就是不差钱。最基本的,外企一般都是仔细看过你的简历,发现基本符合要求,才通知你过来面试,都是一对一单独跟进,你过去也只有你一个人在面试(校园招聘除外,销售类职位除外)。而普通民营企业的一般是,把投了简历的人统统叫过来海选,一个一个上,后面的人排队等候,或者群面。看得顺眼的就留下来,看不顺眼可能全部刷掉,明天再叫另一波人。对于异地面试者,部分外企是连路费都报销的,或者安排车来接你。比如我现在这间公司就是从广州派车去深圳接我来面试。值得注意的是,我面试过这么多公司,包括苹果、IBM,捷普等等,大部分公司只会告诉你通过面试没有,不会告诉你面试没通过,所以不要傻傻的去等结果,面试完继续去面其他家才是王道。而且面试失败的原因不重要,不要对自己产生会怀疑,理由千奇百怪,可能是女面试官嫉妒你长得漂亮,也可能是地图炮,我以前面试广州一家外企的IE工程师,直接告诉我因为字写得丑(真人真事),因为作为一个IE,板书很重要。好了,现在说说苹果的面试是怎么样的。几年前在linkedin上收到一封主题为Job opportunity at Apple的站内信,刚开始还以为是猎头,看到正文自称是苹果的HR,说看到我的资料想要和我进一步联系,是否可以提供最新的简历。我当时惊呆了不敢相信,我以前投了N次苹果的简历,都是石沉大海,现在怎么可能主动找上门呢。我把那个HR的个人资料仔仔细细看了一遍,然后还确认站内信落款的邮箱是「」结尾,才放心这不是骗子,于是把简历发过去了。几个星期后,接到一个上海的电话,自我介绍说苹果公司的HR,看过了我的简历,简单的问了一下目前的工作内容,用英语面试了一下,最后他说会把我简历发给的用人部门,看看谁感兴趣再联系我。又过了几个星期,HR打电话过来说邀请我去上海面试(我在广东),会帮我订机票和酒店(心里想果然是土豪公司,不在乎这点钱),然后约了时间。面试前一个星期左右接到一个深圳打来的电话,一个妹子自称苹果公司的,说需要帮我订机票和酒店。中间还有一段小插曲,因为面试是下午的,说根据公司政策下午面试是要当天坐飞机来回,不住宿。我说早上飞过来恐怕来不及,因为我是从中山出发的,赶不上最早的飞机,只能前一天晚上出发,在上海住一晚。妹子说那我去和用人部门商量一下。第二天打电话来说用人部门同意了。然后发邮件过来让我确认机票,邮件里还说过程中一切合理费用都可以报销,比如吃饭,打车等等(这个超赞,后来花钱毫不手软)。听这妹子声音感觉挺甜美的,又发现邮件落款有她的手机号码,于是马上试试看能不能搜到她微信,一搜发现果然是个大美女,果断加,不过到现在都还没通过。这是邮件里关于报销的原文。[Any reasonable reimbursement is accepted, ex: transportation, hotel room charges and meals etc. For meals, RMB 600 is the maximum of the day and RMB 250 is maximum for each meal. Please be noted that the reimbursement is only allowed for YOURSELF.]面试前一天晚上飞到上海,这辈子第一次来上海,也算大开眼界。既然报销路费,那我没坐地铁了,果断打的去酒店。酒店在衡山路一间精品酒店,1300多一晚,这辈子也是第一次住这么贵的酒店。房间真是豪华,什么东西应有尽有。马桶都是自动的,研究了半天才知道怎么用。我等土鳖以前一直都是在地里刨食,五星级酒店希尔顿凯悦虽然也住过,但也没见过这种场面,吓坏了,拿着手机狂拍。所有灯光的开关都是触摸的,还可以设置各种场景主题。房间里已经准备好水果。床头摆了个这个东西,研究了半天也不知道是干嘛用的。后来有一次想买耳机,网上搜的时候发现以前见过这个JBL。一走进洗手间,马桶盖会自动打开,把我吓一跳。这自动马桶研究了半天才知道怎么用,这么多按钮不知道按哪个开始,万一按了不该按的键呢?浴缸前都还有电视,可以边泡澡边看电视。柜子里塞满了吃的用的东西。我心里只想说一句话,有钱真好!第二天早上吃完早餐后,先去摸清了一下地形,免得下午过去时太仓促,错过面试时间。面试地点在淮海中路环贸广场办公楼,和酒店只有一站地铁,周围高楼大厦巨多,找了半天才没找到入口,后来问了保安才知道,上楼先要用身份证登记,然后刷卡进去,找到了办公室,发现苹果所在在办公室门口都看不到有任何与苹果相关的标牌,仿佛就是故意不让人知道它在这里一样。搞定之后,回酒店休息一下,然后退房。又来到环贸广场附近花了200块吃了个大餐,慢慢悠悠等到下午面试的时间。差不多还有半个小时的时候出发,办公室门口是玻璃门锁住的,打电话给邮件中提供的联系方式,有个小哥(可能是实习生)过来领我进去,给我一张有我名字还有苹果logo的贴纸贴在胸口(来访者),一看办公室里果然是电视中那种外企的感觉,玻璃门,玻璃墙,窗口望去可以俯瞰CBD。先让我在门口的桌子旁等了一会儿,不用填任何表格,然后就带我去了一间小办公室。然后就是六个面试官轮流来虐我了。面试过程就不说了,反正最后是没通过。以后再详细介绍面试过程。面试完之后,又由那个小哥又领我出去,说了一些祝福的话。想起来还有一堂哥在苏州,第一次来上海,干脆去拜访一下,于是打电话给深圳苹果的HR,说哥今天不回去了,你帮我把机票改成后天早上的,她说没问题,然后我就在苏州玩了几天。回去之后按照邮件要求把所有的发票整理好,填一张表格,寄到深圳苹果办事处,没过多久钱就到位了。当然我也不是省油的灯,把坐地铁的钱和快递的运费也算进去了,照样也报了。算了一下一来一回所有费用加起来,4000多,真是土豪公司不差钱。还只是面试我一个小小的制造工程师。自始至终,没有谈过薪水,这土豪公司就是大气,不怕你狮子大开口。但自始至终,苹果都没有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告诉我面试结果,那我就当做没通过了。==============================================================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02:09:3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1,"likeCount":66,"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09:3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b78b7585dcb0eac3d9dd66c3514ecd81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1,"likesCount":66},"":{"title":"芬哥谈外企系列(十一)苹果公司的面试问题(制造工程师)","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文仅适用于社会招聘,校园招聘勿对号入座。本文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昨天写了苹果公司的面试待遇,很多人对面试的问题特别好奇,本来是打算专门做一个外企面试系列写在里面的,但是既然大家这么急切知道,那我就先透露一点啦。首先说明,市面上所有关于外企面试技巧的书,全是垃圾,都是HR YY出来的,实际面试中几乎不会问到。而HR在外企面试中根本起不到决定性作用,最多就是初步筛选,把实在很弱鸡或者奇葩过滤掉。随便举几个例子,从某本《世界五百强面试提》选出来的。你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你有哪些兴趣爱好?你最喜欢和什么样的同事一起合作? 你工作中有什么压力, 你是怎么样应付的? 工作中有哪些因素能够激励你?同事和朋友怎样形容你?这些问题,在校园招聘可能会问,因为实在找不出啥问题可以问了,问你工作你又不懂。社会招聘中,HR也许会问,但我面试过这么多家,从来没哪个HR问过,用人部门更加不会这么傻逼的问题,直接问工作实务。我以后再写一篇外企真正会问的问题的文章。就算HR有问到(包括校园招聘),也只会问一两个,而且回答什么并不重要,只是当做参考,根本达不到决定你面试成败的地位。HR最看重的是你回答问题的气场和沟通能力,是不是自信,是不是答非所问,而用人部门,只关心你会不会做这个工作。对于工科生,特别是搞IT的,面试是毫无技巧可言,都是技术流。比如IT的(我随便写的,不代表真实情况)C++中的虚函数是如何工作的?解释一下,在你往浏览器中输入一个URL后都发生了什么,要尽可能详细SQL的连接有哪些不同的类型?并解释其异同点给定一个能生成1到5随机数的函数,如何利用它来生成1到7的随机数。全程都是问这种类型的问题,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能够答得上就过,答不上就滚。有什么面试技巧可言吗,你去看那些面试技巧的书有用吗。对于非IT类的理工科,虽然没这么细,但是也是真刀真枪的应用性问题。比如我毕业一年的时候面试德国嘉华电器的产品设计工程师,HR那里轻轻松松过,到部门面试了,直接给个电热水壶给我,说你把这个电热水壶用PROE画出来。如果是工艺工程师,一般问你是怎么处理一些质量问题的之类。对于其他非理工科专业的面试,问的虽然不是技术问题,但也是工作实务,也绝逼不会问上面那些傻逼问题,例如面试销售,你一般是怎么找客户资源?谈谈你以前是怎么做销售的?说一个销售的案例。客户的报价如果低于我们的目标价格如何处理?而且真实的面试,也不会像连珠炮一样一个接一个去问,一般是对你某回答感兴趣,然后展开,像聊天一样聊下去。好了,前戏这么长,说说苹果公司是怎么面试我这么一个小小的制造工程师。苹果的面试可真是把技术流发挥得淋漓尽致。昨天说了先进去一个小办公室,里面有一张小圆桌,刚好只能容纳两个人,应该就是给面试准备的。没有HR面试,直接用人部门来面试,这点和其他外企不同,可能就是苹果独有的工程师面试文化。六个人工程师(不知道谁是老大)一个一个轮流上来虐,全程英文,从头到尾没过一句中文,除了第二个帅哥好像是在美国留过学,其他大部分人英文都不敢恭维,没我好(然并卵,还是没通过)首先第一个人过来,女的,带着macbook,直问哪种工艺你可以称为专家?这个问题是我参加过这么多次面试遇到的最难的一个问题,不告诉你她需要要什么,直接问你有什么,就是要你把底裤也脱掉给她看,她欲知你长短,而你不知她深浅,就是这么被动。脱了之后有两种可能,第一、她发现这不是她想要的,直接灭灯,第二、是她想要的,她再针对你宣称的最强的部分,直捣黄龙,看看是不是真的有货,但如果最强的部分居然也不过如此,也灭灯,滚。作为一个制造工程师,我懂的工艺很多,机加工、装配、焊接、电镀、阳极氧化、PVD。想了一想,只有电镀这个我既比较懂又可能符合她的需求(苹果电脑部分零件要电镀的),我就回答了电镀。她说,那你对电镀懂多少,可不可以把你知道的告诉我?这又是一个无底洞的问题,不会告诉你她具体想知道什么。我不知道她到底想知道电镀的类型(化学电镀?普通电镀?真空电镀? 镀镍铬?镀锌?镀铜?),还是电镀的工艺流程(酸洗、钝化、电解、镀层等等几十个流程),还是电镀的化学试剂(硫酸镍?铬酸?),还是电镀的常见不良?作为一个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我是会去想面试官问一句话可能会有哪几个意思,然后猜测他可能是想要哪个回答,避免答非所问。我经历所有的面试,不管成功或者失败,面试官给我的评价都是,你沟通能力非常好。这个问题,因为我没办法预测,只能这样说,让我从这几个方面来回答,电镀类型、工艺流程、化学试剂、常见不良。等我说完工艺流程时,她问我,就这么多吗?我想了一下,确实没有补充的了。她又说,电镀后的烘烤呢?我猛然意识到确实有这么一个步骤,马上说,是的,感谢你的提醒。她又问,这里面哪些步骤是最重要的?我说电镀的预处理。我虽然做过电镀,但真没想过这个问题,我只知道电镀前的预处理(酸洗钝化之类)很重要,现在想来,这是入门级的知识,小白都知道,回答这个显得很没水平。她说,电镀后烘烤不重要吗?我猛然想到有一次我们产品电镀的附着性不好,后来增加了一道烘烤的工艺改善了,因为烘烤可以把镀层和基体之间的游离态的氢气去除。整个过程都是这样的一种开放性的提问方式,和我以前所有的面试都不一样。然后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都是年轻人,都是问差不多同样的问题”你最精通哪种工艺?“ 哪种工艺你可以称得上是专家? 这些问题都是陷阱,因为你把你的底牌量出来了,而且你又不知道他具体要需要你懂哪种工艺。如果你回答的工艺不是他需要的,很可能他就不会要你。而且针对你说的工艺,他又会问一些细到机器设备参数甚至润滑油的化学成分的问题,你又答不上来,把你这个专家的权威性大打折扣。第五个第六个一起上的,一个老头一个大胡子,面试体验最差的一轮。一上来就拿着你的简历问你,为什么你想换工作,工作才四年就换了三家公司,如果你来了苹果公司干了一年半载又想走了怎么办,我心里想,我擦,明明是你们HR来求我过来面试的,我可没想换工作,你问我这个问题什么意思,不过想归想,毕竟是梦寐以求的苹果公司,还是要跪舔的,如果是其他公司我就直接把这话甩出去了。于是我从职业规划角度说明了一下,可是那老头不买账,又厉声道,那你前面几年学了什么,我说我学了很多大公司品质体系的知识,balalala,那老头继续不买账,语气和态度是所有人中最差的,叽叽歪歪说了一大堆,最后丢下一句,你回去再好好学几年再来吧! 然后就走了 (这货不是什么善类,一开始就是先入为主,觉得频繁换工作的人不是什么好鸟,所以我说的任何东西,他都不认同,都能鸡蛋里挑骨头)。我开始以为这货是老大,回去在Linkedin上去搜了一下他的名字,发现也不过是个工程师而已。这六轮面试,根本不知道谁是最大老大,谁有最终决定权,而且问的问题几乎都是一样。面试后一直都没有给我任何消息,那就等同于没通过了。从这次面试可以看出苹果招人的要求是很高的,真的是要求达到精通的程度,达到专家水准。没通过这次面试也只能怪自己学艺不精了,但是对自己以后工作方式有非常大的启发。启发:不要以为知道大概就是懂这个工艺了,要了解每一个细节,包括使用的是什么机器设备、机器参数、使用的物料,物料的供应商是哪家,不同供应商之间的物料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要用这种材料?每一道工艺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每一道工艺里什么是最重要的?从宏观看,哪些是最关键工艺?每道工艺的良率是多少?都哪些不良?什么原因造成的?怎么改善?改善的极限是多少?实现同样一个功能,能够采取用几种不同的工艺/设备?每种工艺/设备的优缺点是什么?==================================================================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02:22:2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7,"likeCount":43,"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0:22:2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6ceb54d11af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7,"likesCount":43},"":{"title":"考研还是工作,可能是分析得最全面的文章","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来不想写太多学生党的东西,但是经常有人问,干脆写一篇文章算了。学校老师一般都告诉你一定要考研才有出息,而网络上各种特别是以覃彪喜为代表的“考研无用论”甚嚣尘上,两种观点好像都有道理,我读大学时也一度很迷茫。芬哥这样说好了,任何单纯的一刀切告诉普罗大众考研或者不考研的观点,都是小马过河,没考虑到每个专业的实际,也没考虑到学校的不同。社会人士的观点或许还有点参考价值,但你也要看提出这个观点的人以前是读的什么专业,目前从事什么工作,一个王牌销售肯定告诉你考研没用,一个国企的研发主任肯定告诉你一定要考研。而学校老师,从来没去社会工作过,他们的观点就是盲人摸象,纯属YY。覃彪喜的书《读大学究竟读什么》,里面洋洋洒洒几万字说考研无用,但全部都是举了文科的例子,比如社会学,历史学,而他本人是学思想政治教育的,而且又是985院校中南大学的,这个专业考研当然也没用。学校老师,基本都是有硕士学历以上的吧,当然说考研有用。你问芬哥想不想考研,我做梦都想,母校连211都不是,让我考个985院校华南理工科大学硕士,也可以开个43场知乎live,总比在这里打工混吃强。芬哥结合目前社会实际,分情况来谈谈,也很简单粗暴。需要按照985院校和非985院校,技能型的专业(包括理工科、法律、财务等等)专业和非技能型性专业(历史学、文学等等)分清情况讨论。本文说的985院校包含了北邮、中央财大、广东外语外贸等知名一线院校以及行业内知名院校(西南交通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等等)。先说结论,如果要考研,一定要考985院校,其他学校一律不考虑,哪怕是211,哪怕是这个学校某个专业很强。要么就不考,直接就业。很多人对考研的理解是学更多的东西,对就业有帮助,该醒醒了,研究生教育是学术体系,本来就不是为了就业服务的,你学的那些东西在未来工作中大部分是用不到的。而你要清楚,你读研究生的目的,只是为了增加一个名校背景,不管是文科理科都一样。如果达不到这个目的,请别浪费时间。原因在于,这个社会对名校背景还是非常敬畏的,谁都恨不得跪舔,这又要回到芬哥一直强调的“光环决定论”。而且考研看哪个专业强没意义,看哪个学校强才是王道。湖南师范大学的英语专业牛逼得一紧,全国排名前几,碾压同省的湖南大学,但除了师大的人自嗨外,还有谁知道?社会上只知道湖南大学比湖南师范大学牛,而且出了湖南省,还很多人以为湖南师范是二本,为了这个只有自己人才知道的专业排名去考师大而放弃湖大,值得?怕你们还是看不懂。上上策: 考985研究生中上策:就业下策:考本校或者非985研究生。当然,考研也会有失败的风险,不是你想就考得上的。如果你立志考研,可以做两手准备,边考研边就业,保底签了一个好一点的公司,考上了985可以毁约,没考上就去工作。如果你本科学校不行,你要么考985,要么就业,都可以,就是不要考本校或者非985研究生。芬哥以前写过一篇文章,里面阐述过学校背景有多重要。能够给你提供一个光鲜亮丽的背景就好了,管他学不学得到东西。你觉得你大学四年学了什么东西让你比高中生更牛?不过就是多了一个文凭而已。现实就是,整个社会对光环是很敬畏的,也就是学校背景、曾经工作中过的牛逼公司。你和我说能力难道不重要吗,该醒醒了。怀才就像怀孕,时间久才能看得出,你求职时谁知道你多有能力,只看那些闪耀的光环。那没有能力,以后不会露馅吗?开玩笑,这个社会早就高度分工合作,通过分工合作来降低每个人工作的复杂度,每个人负责的那一小块本来就没什么技术含量。整个社会除了那1%的人真正在做有技术含量的活之外,比如科学家、领军企业的研究院,其他99%的人都是在做高中生都能做的事情,包括我现在做的工作也不例外。至于说能力,只是能够帮你在进入公司之后让你崭露头角,以后做个领导什么的。但是有能力但没光环,连进入目前公司的机会都没有,还谈什么职业发展。可以这么说吧,光环决定你能进入的平台,能力决定你在这个平台的发展高度。就算没能力,能够进入这个平台也只是在这个平台最差水平,也要比低平台的最高水平还要好。当然,凡事都有特例,能力强的人抓住机遇也可以发展得很好。马云能够成功不代表他读了杭州师范而没读清华大学就是对的,而是因为他能力强+抓住了机遇,如果他读了清华大学,说不定阿里把早就把京东干掉了。这就是我为什么一直要大家挤破脑袋哪怕工资低也要进入知名公司的原因,考研也要考985学校,考普通学校等于浪费时间。我反正是不相信能力胜过学历这种鬼话,骗骗高中生和大专生还可以,安慰一下普通学校毕业的本科生也可以。如果你要锻炼能力,你去建筑工地搬砖建房子是最锻炼人的。锻炼管理能力,你去做江湖大哥,管理一帮流氓地痞是最锻炼人的。考研还是工作,这个问题只有屌丝院校的学生才会纠结,985的学生从来不纠结,要么就出国了,要么就直接就业了,就业也是在纠结到底上海大众好呢,还是泛亚技术中心好?屌丝学校纠结是,我怎么才能进好公司呢?再来细谈。985院校技能型专业(软件、通讯、机械、会计、法律等等)考不考都无所谓,反正大把公司跪舔你,而且这个光环会随着你一辈子。比如中山大学每年校招肯定少不了BAT这些互联网巨头慕名而来,只要你不是倒数那1%的学渣,基本都可以找到一份体面的工作,而普通院校可能连入场券都没有。当然考也可以,能够让你履历牛逼一点(作用有限),比如浙江大学法学硕士,听起来比浙大本科毕业牛逼一点点。985院校非技能型专业(文学、历史、电子商务等)考了也没什么卵用,反正也很难找到工作,不如直接去工作,忽略自己的专业,找你感兴趣的就好了。你说浙江大学电子商务硕士比本科生牛逼吗? 没感觉。或者你跨专业去考一个技能型的专业。非985院校技能型专业(软件、通讯、机械、会计、法律等等)果断去考研吧(把IT除开),而且一定要考985院校,考自己学校或者其他非985院校毫无意义,浪费时间。虽然说不考研也能找到工作,但是和985学校比,一个是工人,一个是白领。工人是没办法体会白领是怎么工作的,白领也不知道工人到底有多苦,平行空间,所以各玩各的,相安无事。这个社会就是这么现实,技能型工作就是认可学校背景。考虑到喷子又要站在道德的制高点来审判我,怕这些脑残的人文字阅读能力不行,我先声明这不代表我个人的价值观,我只是描述一种现实。你一个上海大学机械专业本科生去找工作,瓦特? 先去工厂实习一个月吧。如果你考本校的研,挂着上海大学机械硕士的头衔,确实是牛逼了那么1%,你发现还是很难找工作,只能去普通民营企美其名曰非标设计,拿着6000块钱一个月,想着如何跳槽。如果你考了隔壁上海交大的研究生,挂着上海交大机械硕士的头衔,这是鲤鱼跃龙门好吗,找工作轻轻松松能够进入某些研究所、央企、外企之类。有人问找工作看不看第一学历,除了恶心的中国高校系统(以985学校为一个封闭的系统,只认可本科是这些学校出身的,哪怕你是清华大学博士毕业,只要你本科是不是985,都不要)和某些国企,外企和民营企业都不看。当然,如果你自我感觉能力很强,有过人之处,也可以不考,但是找工作的起点一定要高,挑知名企业,最后逆袭,或者曲线救国,最后跳槽到知名企业去。一个知名企业背景能够弥补学校劣势。我已经预测到了有普通院校的人会留言问我要不要考研了,我能够预测到这样问的人肯定是撸瑟,没什么本事的,所以我的回答都是 赶快考吧,一定要考985,所以你也不要留言问了。能力强的人心里早就有有答案,看了这篇文章只不过印证了他的想法而已,所以也不会问这种问题。非985院校非技能型的专业(文学、历史、电子商务等)这类专业怎么说呢,本校是万万不能考,考了反作用,别人觉得学校又不咋地,年龄又大了,工资还要得高,会歧视你,还不如直接找工作,忘记自己专业吧,混个稍微有点技术的工作。考其他211的院校(非985),不推荐考,也许有1%的帮助吧,江南大学的文学硕士比湖南科技大学的文学硕士好像还强那么一点点。但是比起你硕士两三年的时间花费,划不来。考985院校呢,不知道怎么说,考本专业可能有20%的帮助吧,毕业后发现还是不好找工作。跨专业考技能型的文科专业,比如会计、财务、经济学才是上策。把英语专业单独拿出来说。英语专业本来是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但是我国英语教育普及得好,现在只能算非技能型专业了。其他小语种比如日语、德语、西班牙都可以算在专业性很强的工作里。所以985学校的英语专业的,直接就业,不要考研了。非985学习的英语专业的,要么考985(考本专业也可以,名校英语专业硕士的在各大企业还是很受欢迎),要么直接工作,忘记自己专业。后记 年轻人要有自己的思想,不要说风是风,说雨是雨。要理解本文的中心思想,并不是那么绝对非985不可的,如果你的学校实在垃圾到渣,或者只是个三本,你考个211院校也未尝不可啊,也提升一个档次啊。芬哥没提到的艺术专业,你自己想想应该归在哪里?这种逼格工作,当然也是看学校出身的啊。考虑到政治正确性,以及喷子的智商,特此声明,以上说的考研是以找工作为目的,非常世俗而且功利。如果你是以追求学术、追求真理为乐趣的,请绕道,我们凡夫俗子还是要食人间烟火的。喷子的尿性就是,我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你要骂我太现实。我要是说得冠冕堂皇一点,你又骂我虚伪。我只是把真实情况说出来,不代表我的价值观。好比我告诉大家,鬼子进村杀人放火了,大家赶快躲起来,结果有听觉障碍的人却以为我在说说我支持杀人放火,还和我争半天杀人放火是不对的。难不成我要说,鬼子来了,大家做好肉搏准备你才开心?相关阅读:不管文科理工,以下两篇文章都要看。===============================================================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03:31:3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36,"likeCount":28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1:31:3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53b5ba385f0f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36,"likesCount":281},"":{"title":"求职面试的问题,问他(非广告)","author":"stevenc214","content":"前资深猎头顾问。猛戳他私信。曾经面试过,国际教育学校(招聘全国教研经理),中锐地产集团公司(招聘投资总监)、绿城地产(招聘财务总监)、Discovery探索频道亚太电视网(招聘CFO)。","updated":"T07:08:26.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5:08:26+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2},"":{"title":"关于找工作一些事实真相","author":"stevenc214","content":"什么公司最多?什么职位最多?找工作一定不要找小众行业,不要找小众职位,因为万一干得不爽,跳槽都没得地方去。芬哥来谈谈这几个问题。什么公司最多?以前是制造业的公司最多,现在互联网和IT有分庭抗礼之势。从多到少分别排序一、制造业机械制造业(工程机械、汽车零部件等产业链中游)电子制造业(代工居多)机械产品制造业(最终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在产业链顶端,综合机械、电子、化工等等,比如家电、3C数码、卫浴等等)二、互联网、IT等等互联网(各种网络媒体比如新浪网易知乎、网购平台比如阿里京东唯品会,服务平台比如滴滴打车神州租车美团等等)IT业(各种软件外包服务商比如文思科技,中软国际等等,BAT这种研发部门,还有通讯行业的比如华为中兴这种)以上占据了求职市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的是三、房地产、银行房地产(各个大大小小的地产公司)银行(各个大大小小的银行)如果是校园招聘,还有一类单位(一般不向社会招聘)四、施工单位央企国企为主,待遇奇差。中铁系(中铁一局、二局。。。。二十五局)中建系(中建一局、二局。。。。)中交系(中交建一航局、二航局。。。)中冶系(中冶一局、二局。。。。。)中水系(中水一局、二局。。。。)当然,以上都是针对普通院校,985毕业的笑了。对于985院校,屌丝是从来没想过的,来招聘的主力是国家部委设计院(电力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机械设计院等等)研究所(中国电子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等等)央企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机械装备集团等等)外企总部牛逼民营企业。各类高校(对,来招讲师)各类中学(对、来招老师)各类政府单位(对,来招公务员,当然也要考试)给个上海交大的就业信息网翻翻,你们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就连外企来招聘也是挂了“中国”两个字的,也就是总部,比如戴尔(中国)有限公司,英格索兰(中国)有限公司,其他学校一本书外企工厂或者分公司来招聘。好了,如果你只是普通院校毕业的,想好自己要去干什么。如果不是我上面列出来的,都是就业市场的小众,比如物流(几乎都是大专生的天下)、零售业、航空、酒店业、食品制造、服装鞋帽制造业,以后跳槽不方便。我现在越来越推荐大家去互联网公司。什么职位最多(比较核心)?以下梯队只代表数量,不代表待遇。第一梯队这个社会最多最多的职位是销售,应该占了整个求职市场的半壁江山,没有为什么,因为每个公司都要卖东西,花精力取悦客户,理论上谁都可以做销售。而采购就少很多,因为都是被客户取悦,对采购没那么高要求。其次是行政助理类的工作,相当于每个公司的杂工,工资低,活多,资质平平的人前途有限。但是这个工作也有无限可能,只要你活干得好(参照我上一篇文章),很容易脱颖而出,安排到其他岗位去。第二梯队其次是以下两种工作分庭抗礼。各种工厂的制造工程师,学机械同学就业最好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就业好不代表工资高,工资高低要看个人努力。理论上学理工科的只要会中学数学知识都可以做这个行业,但是公司偏向于招机械大类的(包括过程装配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等)。各种IT互联网公司的的研发狗,就业率高工资也高,但是老了不知道怎么办。第三梯队财务人员(财务、会计)等等,每个公司都要,不过相对稳定,商学院各专业应该都可以。这是第三梯队里最多的。各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狗。运营是什么概念我不太懂,反正核心KPI就是要促进用户增长,促进销售增长。脑补一下开个超市,怎么才能使用户和销量? 打广告、办会员卡、打折优惠、促销活动、问卷调查等等。做互联网的运营也是一样的,具体去百度。理论上什么专业都可以,偏向于IT专业的。各种互联网公司的美工类,一般要设计类专业。各种产品的开发工程师(研发、设计等等),需要工科专业的。各类电子产品公司的电子工程师房地产公司从业人员,具体干嘛的不懂,理论上什么专业都可以,偏向于商学院各专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具体干什么不懂,一定要商学院的专业。第四梯队各种工厂的质量狗,生产计划等各种公司的采购软件公司的测试狗、产品狗各种公司的HR如果你的职位不在上面,那就是非常小众的职位其他一些小众职位比如售后技术支持、工厂的测试工程师、产品认证工程师,EHS专员(环境、健康、安全)、仓管、公司培训讲师等等,跳槽真难跳。还有一些数量多但是非核心岗位的我就没列了比如客服、文员、维修、前台、如果你问我大学学什么专业最好就业,一句话, 理工科学计算机和机械、文科学会计。理工科里生物工程是大坑,号称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但要读到博士才能找到工作。文科里的国贸是大坑,名字吊炸天,就业都是屌丝小外贸公司。英语专业去向忘记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做其他工作,比如HR,海外销售、房地产,甚至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人员也不错。外企很多HR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翻译(这是大坑,记住,勿入),包括职业翻译和公司聘用的翻译,不要看到表面光鲜的外交部翻译,其他大部分翻译都是很苦逼的,工作累,工资低,劳动成果不被认可。国家编制英语老师(还不错)培训学校老师(这是大坑,记住,勿入)外贸公司(鉴于中国的外贸公司大多是很小的公司,也是坑,勿入)招聘内幕1)社会招聘社会招聘基本只关心你以前在哪家公司做过,多少年工作经验,不会歧视你学校,只要你是个本科,不管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国企、金融、咨询除外)。注意,这里说的不歧视学校,并不代表学校背景就没优势,如果是名校毕业,当然会更受青睐。就好比你虽然你找对象不一定要美女,但是如果真的有美女在你面前出现,你还是会眼前一亮。这个世界上最不看重学校和学历的就是IT行业,你会不会编程不需要用学历和证书证明,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一遛分分钟就知道了,这是最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行业,因为能力展示的门槛最低。我有个堂哥,高中毕业,去北大青鸟学了两年IT,后来在北京一些小公司做了几年项目,现在在京东,在其他行业高中学历完全完全不可能进这种公司。而金融行业,遛几遛都看不出来,几个亿没了,输不起,只能提高招人门槛。招人时主要看两项,第一、有没有相关经验? 如果没有,他/她的其他经验是不能够有相通性?第二、他/她是不是奇葩?对于第一项,直接竞争对手的人是最理想的,比如大众跳槽到通用。当然,并不是每次都这么好的运气,只能考虑一下同行的其他公司,好歹也是做一样的产品,比如手机那几大品牌也会考虑山寨机公司的人。还有就是产业链上下游的人,好歹平时都有业务往来,熟悉彼此的业务逻辑,所以像富士康的人跳槽去苹果、惠普、戴尔等,大众的人跳槽去博泽也没问题。如果没有相关工作经验,那有相通性也会考虑,比如搞市场的去搞销售、搞测试的去搞研发、搞工艺的去搞项目管理,做行政助理的去做HR、采购、销售都可以。越是大公司出来的人,在相通性上相对越容易,因为大家都相信大公司的人素质很好,懂做事规范。比如华为的客服,去别的公司做销售也会有人要。对于第二项,不是要看你有多优秀,只要你第一项符合要求,只要你性格正常,一切好说。面试的很大一部分其实都是看你是不是奇葩,能力欠缺点其实没关系,因为谁都不想招个奇葩进来后患无穷。社会招聘大部分都是在网上搞定了,除非实在招不到人了才会去人才市场,或者需求紧急。同理,如果在网上投简历实在没什么效果(芬哥有篇文章提到网上很多都是僵尸职位),那考虑去人才市场,毕竟都是真实的招聘需求,如果符合要求,第二天就有电话打给你。人才市场的官网都会提前预告哪些企业会参加,去之前可以先看一看有没有自己意向的公司,或者提前查一查企业的资料和职位要求,面试的时候有充分准备。以下是广州南方人才市场的预告。人才市场也分档次,一般一个城市只有一个人才市场是适合大学生的,其他的人才市场都是招聘普工、服务员、前台等职位的。就和前程无忧和58同城的区别一样。人才市场一般只招聘3年以内的初级职位,再高级一点的职位都是在网上招聘,或者通过猎头。如果你有五年工作经验了,去人才市场就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了。大部分公司一般只在人才市场待半天就走了,下午不来,如果要去,一定要早点去。2)校园招聘牛逼公司的公司去牛逼学校,会覆盖几乎所有985院校,选择性的覆盖少部分211院校。中等牛逼的公司会覆盖大部分211,较少考虑非211。芬哥毕业的学校就不是211,来我们学校招聘的公司质量明显不如211院校的。有的牛逼公司虽然也会去普通院校,但是招的职位和在牛逼学校招的不一样。比如在牛逼学校招工程师,在普通院校招技术员,在大专院校招客服,把不同学校的人分三六九等。屌丝公司只会去屌丝学校,不敢去牛逼学校。一方面是招不到,另一方面是名校是要审核用人单位资质的。屌丝学校基本来者不拒,因为要提供就业率。比如一个刚成立的十几个人的搞淘宝的公司,也敢去二本院校招人。所以牛逼学校的人和屌丝学校的人,各自看到的校园招聘是不一样的,所以不要以为自己看到的就是这个世界。所以,学校平台基本决定了就业平台。牛逼院校的人去了牛逼公司,屌丝学校的人去了屌丝公司,各玩各的,相安无事。每个学校都一次双选会,也就是在学校内部搞一个和人才市场一样的招聘会。注意这个双选会的公司质量一般般,一般是校友企业和中西小企业为主(少部分大公司),不要把求职重点放在双选会上。牛逼的企业一般是单独来学校开宣讲会,然后收简历,然后面试。大四上学期开学就有企业陆陆续续过来开宣讲会了。一般大四上学期还有课,下学期才能出去实习,有些甚至下学期都还有课(有些二本院校整个大四都没课,提倡学生早点出去实习,早点解决就业)。一线城市的二本找实习容易一点,八线城市的二本需要跑到北上广深去找实习,非常艰辛。大部分二本院校的实习只能靠自己在网上投简历或者去人才市场找,大部分一本院校的一般是先在校园招聘先找到工作,然后去工作的单位实习(自愿),最后回来拿到毕业证后正式上班,有些单位不需要实习,直接等到毕业后再去报道。人才市场上针对应届生的专场招聘会定位都是比较低端的,是面对二本院校和大专生的(很多二本院校来参加校园招聘的公司很少,所以大部分应届生没办法在校园招聘找到工作),来招聘的大多都是屌丝公司和屌丝职位,因为稍微好一点的学校的毕业生都是在校园招聘就把工作搞定了(学校越好这项指标越高,一本能够达到95%以上)。芬哥曾经参加过南方人才市场和深圳罗湖人才市场的应届生专场招聘会,没有一个公司对胃口的。,当然,如果在校园招聘因为各种原因到毕业后都没找到工作的,始终不要放弃去人才市场碰碰运气,虽然质量差,总比失业强,而且效率很高。还没毕业的人,多去关注自己学校就业信息网,网站都会提前发布宣讲会预告。每年来的公司大多差不多,要对这些公司非常熟悉,就知道以后毕业能够去哪些公司了。还可以关注一下本城市兄弟院校的就业信息网,到时候跨校去面试也未尝不可,湖南有个麓山就业网,把湖南省所有高校的宣讲会都汇总了,还会发邮件通知你。参加校园招聘的面试官也不知道到底每个专业干什么的,比如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和材料成型和控制工程是干嘛的,根本分不清,我作为业内人士,也分不清。所以职位对应的专业,也是随便的写的,你只要觉得你和这个职位还有点相关性,都可以去试试。当然你一个学历史的去应聘机械专业的工作,还是不行。校园招聘签了工作可以毁约吗? 完全可以。你哪怕签了工作也不妨碍你继续面试,找到更好的工作可以把前面签的毁约,赔2000块钱就可以了。不要觉得过意不去,没谁规定订了婚就要结婚,签就业协议的时候都规定了违约金,你依法违约,一点问题都没有。你是弱势的一方,公司是强势的一方,你违约对公司影响微乎其微,而你这个过意不去可能会影响自己一辈子。招聘网站内幕目前招聘网站被两大巨头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瓜分,中华英才已死,不要用了。前程无忧在上海起家,所以南方用前程无忧多一点。智联在北京起家,所以北方用智联多一点。前程无忧2004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智联2014才在纽交所上市。芬哥还是习惯用前程无忧,从来没用过智联,一方面是在南方工作,另一方面,用招聘网站的那些年,只有前程无忧上市了,总觉得它牛一点。当然大部分知名企业也在两家都有注册。另外各地都有自己当地的招聘网站,比如广州的南方人才网,深圳的人才热线,苏州的圆才网,当地的企业也会同时在这些网站注册,投递简历的效果都还不错。为什么很多公司投了简历没反应?因为招聘网站是按照套餐收费的,而不是按照职位数量。比如一个套餐一年可以发50个职位,那HR也不会浪费,哪怕不招人,也挂着,一直收简历,美其名“虚位以待”,等等真正要招这个职位了就打开看看。就算招到人了,也不会把这个职位撤下来,会一直挂着,不要怪企业不负责,因为挂着又不多收钱,没有谁有动力去撤下来。另外,招聘网站会给企业提供“自动刷新”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每个职位都是昨天发布的,假得很。还有很多要企业,就算不招人也会常年挂出招聘信息,目的只有一个就是做广告,这个广告费是在是太便宜了,比如下面这种。招聘网站一般以1-3年工作经验的初级职位居多,有少部分5年工作经验的职位。高端职位哪怕挂在网上也不会去看,一般都是找猎头推荐或者内部推荐或者自己去求职网的简历库里搜。企业都希望招的人工作经验越多越好,所以哪怕明明1年工作经验也能胜任,也会写要求2-3年经验,明明3年经验也能胜任,也会也要求5年工作经验以上。所以,职位描述上的工作年限要求仅供参考,大胆去投,只要你背景足够牛逼,一样会叫你来面试。我工作一年的时候,就面试上了要求三年工作经验的工作,我工作两年的时候,就面试上了要求五年经验的工作。互联网IT企业对工作经验年限不敏感,貌似刚好相反,不喜欢工作经验多的人,反而更喜欢小年轻(头脑灵活,反应快),叫过来面试问几个技术问题,再看看你以前做的项目,觉得不错就过来上班了,至于你是0年工作经验还是5年,无所谓。所以招聘网站上那些信息,不要全信,唯一靠谱的就是海投,总会遇到刚好有招聘需求的公司。有时候面试电话一多,把每个公司的面试信息记录在本子上,过滤掉不想去的公司,还要和意向公司HR商量好面试时间注意错开,如果不和商量面试时间的公司一律不要去,去了肯定是海选会,别去浪费时间。还要把一个公司所有感兴趣的职位全投了。有人说不怕HR看到你重复投一个职位吗?放心好了,第一,HR也是分工的,不同HR负责不同职位,所以她不一定看得到你重复投了。第二,有些职位TM的就是假的,HR根本都不会去看,你不多投怎么能够增加你被看到的几率呢。投了意向公司的简历没反应也不要泄气,隔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前程无忧是两个星期后才能重复投)。可以做个excel把所有意向公司列出来,投递简历的时间也列出来,管理好投递的时间。企业也去网站的简历库搜简历,但是要看到联系方式和姓名就要给钱了(或者套餐里限定只可以看20份简历)。所以你也可以不投简历,每天刷新一下,等HR搜到你,叫你过来面试的才是真爱,因为看你简历是要给钱的,所以会仔细看过之后才会考虑是否要付费下载。我一般常年开通前程无忧的“谁看过你的简历”服务,留意一下哪些下载了我的简历,等HR电话打过来的时候,我早就心里有数,噢,你们公司是做xxxx的对吗?还能够把她公司历史还有主营业务说得一清二楚,显得非常牛逼,在气势上就先征服她。看我另外一篇文章不管怎么样,由于信息太不对称,我已经把在招聘网站投简历当做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现在基本不投,只会守株待兔了。最靠谱的还是猎头,手握的职位都是真实的招聘需求,一般一投一个准。至于怎么被猎头看上,看我这篇文章如果在网上投简历实在没有反应,建议还是去人才市场碰碰运气吧,那里好歹都是真实的招聘需求,也有知名企业,不过注意职位质量要比网上招聘的低一些。记住,时刻保持在跳槽状况,不要等到做得不爽再跳槽,这时给你的时间有限,选择余地非常小。还要记住,能够被别人找上门的前提是你背景牛逼,如果没啥背景,那还是老老实实海投简历。最后记住,刚出道几年,工资多少无所谓,加班多也无所谓,一切以进入知名公司为目的,记住芬哥的“光环决定论”。看我这篇简历内幕1)简历要封面吗?不要,而且万万不要。2)简历要照片吗?可要可不要,男的肯定不需要,反正我从来没放过。女的长得漂亮可以放上去。3)简历的标题怎么写?千万不要写“个人简历”,直接用你的名字加粗加大做标题,这样可以从千篇一律的“个人简历”中轻易找出来。4)简历怎么写?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只要你不做成方格表格形式的就好了,low爆了,也不要超过两页就好。这种表格简历是坚决要枪毙的。建议用这种(参考里面“赵日天”或者“王思聪”的)反正不会有用人单位因为你的简历写得好就录用你,也不会因为你的简历差就刷掉你,我是说真的。关键是你看你有没有货。真要刷掉你也是因为资历不行。纸质简历大概只有在校园招聘才用得到,在社会招聘中已经成为过去式了,大家都在网上找工作了,都是用的招聘网站设定好的内容填的。或者只有在猎头问你要简历的时候做一份word的给他。关于怎么写简历的书或者文章,都是垃圾。校园招聘只要专业相差不太离谱,都有面试机会。社会招聘都是招聘网站模板。面试内幕1)面试要穿正装吗?不要。芬哥这么多年从来没买过西装,准备买一套结婚用了。也许是我们理工科类不需要。金融类的面试建议还是穿吧。2)面试是什么形式?校园招聘有群面,但是几乎是相当于随机刷人,所以群面没通过也不要怀疑人生,芬哥在群面中也被刷过好几次!社会招聘几乎没有群面,全是单独面!后记以上都是根据我自己的观察得出的结论,肯定还有我没接触过的行业,比如我对土木专业就不了解,如果有补充,请留言。我已经预测到有人会留言问我哪个职位有前途,这个我没办法回答你,有前途要靠自己努力,或者多关注芬哥的微信公众号,可以教你怎么努力^_^。ps:大过年的就不撕逼了,你友善一点留言我也友善一点回复你,OK?如果你不同意就直接告诉我哪里不对,咱们好商量,不要没头脑留一句 不敢苟同就跑了,这是几个意思?我总不能说你头脑有问题,但又不告诉你哪里有问题吧。相关阅读:===============================================================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13:01:3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36,"likeCount":19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01:3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782e284fcc3c0bd721c787ddbce97e88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36,"likesCount":191},"":{"title":"如何提高找工作的效率?","author":"stevenc214","content":"昨天提到网上招聘真真假假,很多僵尸企业或者僵尸职位无法分辨。很多有切肤之痛的朋友的在骂招聘网站黑心,可是骂有什么用呢,这就是现实。道理也很简单,人家用人单位是花了真金白银的,招聘网站当然是要优先考虑怎么方便金主的,你一分钱都不花,还想要享受便利,没这么好的事情。如果你想掌握更多主动权,也还是老老实实花钱去买增值服务吧,比如用人单位可以自动刷新职位,那你也可以买自动刷新简历的服务呀,每天都帮你刷一刷,简历排在最前面。还有其他的增值服务,虽然帮助不太大,但是好过没有,比如芬哥就常年买了“谁看过我的简历”,用人单位一打电话过来,我已经提前把它公司的户口查清楚了。还有“知己知彼”服务,你可以看得到投递这个职位的人有多少,学历怎么样,自己竞争力如何(仅做参考,以前买过,现在不用了)。能用钱解决的问题就用钱解决,比起你一个月工资来说,这点小钱算什么。前程无忧应该要给我广告费了。哪个网站招聘效果最好?第一应该是58同城了,简历一挂上去还不用投就有马上有人打你电话,而且都是年薪百万的职位,比如保险,推销、房地产中介等伟大的事业。如果对年薪百万的职位不感兴趣,还是去正常一点网站。中国的招聘网站多如牛毛,全国性的有智联、前程无忧、中华英才、卓博,外加每个省每个城市地方性的招聘网更是数不清,但这是一个赢者通吃的行业。招聘的公司越齐全的网站越能吸引到求职者注册,求职者注册数越多的网站越吸引招聘的公司,良性循环,所以那些小招聘网站你完全可以无视,把主要精力集中在大的那几家。昨天说了北方智联招聘稍多,南方前程无忧稍多,这两家重合率很高,注册一家就好了。外加每个城市最知名的招聘网站(比如东莞智通网、苏州圆才网、广州南方人才网)。本地招聘网站效果还好过智联和前程无忧,因为公司在本地招聘网就是要招人的,不是为了打广告,而且接收到的简历都是本地求职者的,不会像智联和前程无忧一样收到全国各地各式各样的垃圾简历,所以相对来说在本地招聘网上投简历被看到的几率更大一些。不是说注册的招聘网站越多越好,集中精力放在一两家就好,注册多了填资料和维护起来太辛苦了。我曾经同时注册三家,光填资料就要弄一下午,一改动任何地方又要同时在三家网站上更新,极其费时间。我就现在就只在一家上有注册。昨天说了还要把一个公司所有感兴趣的职位全投了。这里不是说要你毫无目的的乱投,跨度不要太大,万一真的被HR问起来,无法自洽。比如不要同时投销售、采购、HR、翻译这些跨度很大的,同时投设计、制造、质量当然都可以,跨度不太大。不过万一真的因为跨度太大被问起来,你要非常坚定告诉HR你意向就是她现在问你的这个职位,其他职位只是自己不小心投错了,这样才显得你对自己有规划。网上搜职位时,要尝试变换不同的关键词,以扩大搜索范围因为同一个性质的职位在不同的公司叫法不一样,如果你只知道单一某个职位名,就会错过很多机会。比如我目前的职位是“制造工程师”,我我以前搜关键词会搜制造工程师、制程工程师、工艺工程师、工序工程师、生产工程师、机械工程师、产品工程师、项目工程师、NPI(工程师)、PE(工程师)、IE(工程师)、ME(工程师)、PIE(工程师)还会直接用英文搜process engineer, manufacturing engineer, operation engineer 这样出来的都是外企。还会直接搜“工程师”三个字,一页一页看,过滤掉不符合的。以上这么多职位名其实都是一回事,就是因为不同公司的叫法不一样而已。一个有趣现象是,产品经理这个职位,在不同行业代表的意思不一样。在IT行业是类似于项目经理的职位。在快速消费品行业是负责市场运作的。在销售行业是就是销售员。在制造业是负责产品开发经理。所以,大家不要被职位名称所迷惑,要去看职位描述,多去了解不同公司对某个职能是怎么称呼,你才会有知道应该搜哪些关键词。比如销售销售(销售员、销售代表、销售顾问、销售工程师)、业务员、业务经理、业务代表、客户经理、咨询顾问等等HRHR、人力资源专员、人事助理、人事专员、招聘专员、培训专员、薪酬福利专员、绩效专员等等。设计工程师设计工程师、开发工程师、研发工程师、结构工程师、产品工程师总之,大家多去了解,多发散思维。说一下一个空缺职位是怎么发布的。首先,收到用人部门的招人需求,HR会优先在内部发布,以群发邮件的形式,征求内部招聘,内部推荐是有奖励的,一般是元不等。内部推荐的简历是直接发到HR的邮箱,所以被看到的几率是100%,而且只要简历大概符合要求就不会被刷,获得面试的几率也是100%。然后HR才到网上发布或者找猎头。实在是很急的中初级职位,会选择去招聘会现场碰碰运气。所以,内部招聘是效率最高的方式,大家找工作时多去问问身边的亲朋好友,前提是你简历看起来还过得去。市面上有很多关于怎么找工作怎么写简历的技巧,都忽略了一点就是求职者本身的素质。如果没有拿得出手的东西,再怎么学习那些技巧都是没用的,面试也不过了。很多人在后台问我怎么找到一份好工作,我直接告诉他说别问了,反正都找不到好工作。因为有拿得出手东西的人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早就轻轻松松找到好工作了。没什么货的人才会一片迷茫,我就算告诉你技巧进得了面试你也过不了面试,何必浪费时间呢。好好努力做好当前的工作,多加强学习才是王道,站在老板的角度来思考你这份工作应该要做到什么,把它做好,并获取自己的对这份工作的深刻理解,这样你出去面试或者写简历才有底气。本职工作做得烂又想换工作的,基本别想了,看我写的这篇文章,提供一个对目前工作思考的新角度。至于各种写简历的技巧,都是浮夸,写得再漂亮都没用,用人单位第一眼看的还是你在什么公司工作过。在一个垃圾公司工作过你写的那些漂亮的业绩没人会信,如果是在知名公司工作过,哪怕什么都不写就写个职位名称,也会叫你过来面试。还是那句话老话,光环决定论,学校不好,削减脑袋也要进入一家知名公司,以后的路要宽很多。学校不好,目前公司也不知名,还可以去考个证,比如PMP,TS16949内审员,至少通过考证能学点东西,有个证书简历里也有硬货。附上昨天一个HR的留言,仅供参考。我司是北京的一家企业,51job、智联、猎聘三个招聘平台都开通了,从HR的角度简单说下使用感受,希望能给大家提供点参考。 ① 智联招聘、前程无忧招聘效果最好,可以说不分伯仲,候选人简历多、发布职位的企业也多,此二位基本上是企业招聘标配了,建议大家重点考虑使用这两个平台投递简历。② 猎聘网近两年发展的越来越好,但总体来说跟前程、智联还是有不小的距离,一方面猎聘网在求职者中的知名度不是很高,另一方面对于企业来讲,在猎聘网下载简历特别贵、成本高,所以企业使用率也比较低。③ 综上,建议大家在各个平台同步更新简历——当然,中华英才网就算了吧。④ 补充一点,如果你能找到心仪企业的HR邮箱,一定要记得往HR邮箱里发送简历、注明应聘的职位。就像芬哥所说,HR不会每天都把所有职位的简历通看一遍,所以你投递的简历可能压根就没有被看到。通过各种途径提高简历曝光率才是王道。还有一篇,请到我微信公众号查看。我们应该有怎样的找工作的状态?===============================================================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01:22:0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4,"likeCount":45,"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09:22:0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f8f1eaffc1cd28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4,"likesCount":45},"":{"title":"为什么招聘网站投了简历没有反应?","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文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目前招聘网站被两大巨头前程无忧、智联招聘瓜分,中华英才已死,不要用了。前程无忧在上海起家,所以南方用前程无忧多一点。智联在北京起家,所以北方用智联多一点。前程无忧2004年就在纳斯达克上市了,智联2014才在纽交所上市。芬哥还是习惯用前程无忧,从来没用过智联,一方面是在南方工作,另一方面,用招聘网站的那些年,只有前程无忧上市了,总觉得它牛一点。当然大部分知名企业也在两家都有注册。另外各地都有自己当地的招聘网站,比如广州的南方人才网,深圳的人才热线,苏州的圆才网,当地的企业也会同时在这些网站注册,投递简历的效果都还不错。为什么很多公司投了简历没反应?因为招聘网站是按照套餐收费的,而不是按照职位数量。比如一个套餐一年可以发50个职位,那HR也不会浪费,哪怕不招人,也挂着,一直收简历,美其名“虚位以待”,等等真正要招这个职位了就打开看看。就算招到人了,也不会把这个职位撤下来,会一直挂着,不要怪企业不负责,因为挂着又不多收钱,没有谁有动力去撤下来。另外,招聘网站会给企业提供“自动刷新”功能,这就是为什么你看到每个职位都是昨天发布的,假得很。还有很多要企业,就算不招人也会常年挂出招聘信息,实际上是做广告,这个广告费是在是太便宜了,比如下面这种。招聘网站一般以1-3年工作经验的初级职位居多,有少部分5年工作经验的职位。高端职位哪怕挂在网上也不会去看,一般都是找猎头推荐或者内部推荐或者自己去求职网的简历库里搜。企业都希望招的人工作经验越多越好,所以哪怕明明1年工作经验也能胜任,也会写要求2-3年经验,明明3年经验也能胜任,也会也要求5年工作经验以上。所以,职位描述上的工作年限要求仅供参考,大胆去投,只要你背景足够牛逼,一样会叫你来面试。我工作一年的时候,就面试上了要求三年工作经验的工作,我工作两年的时候,就面试上了要求五年经验的工作。互联网IT企业对工作经验年限不敏感,貌似刚好相反,不喜欢工作经验多的人,反而更喜欢小年轻(头脑灵活,反应快),叫过来面试问几个技术问题,再看看你以前做的项目,觉得不错就过来上班了,至于你是0年工作经验还是5年,无所谓。所以招聘网站上那些信息,不要全信,唯一靠谱的就是海投,总会遇到刚好有招聘需求的公司。有时候面试电话一多,把每个公司的面试信息记录在本子上,过滤掉不想去的公司,还要和意向公司HR商量好面试时间注意错开,如果不和商量面试时间的公司一律不要去,去了肯定是海选会,别去浪费时间。还要把一个公司所有感兴趣的职位全投了(当然跨度不要太大)。有人说不怕HR看到你重复投一个职位吗?放心好了,第一,HR也是分工的,不同HR负责不同职位,所以她不一定看得到你重复投了。第二,有些职位TM的就是假的,HR根本都不会去看,你不多投怎么能够增加你被看到的几率呢。投了意向公司的简历没反应也不要泄气,隔两个星期之后再投(前程无忧是两个星期后才能重复投)。可以做个excel把所有意向公司列出来,投递简历的时间也列出来,管理好投递的时间。企业也去网站的简历库搜简历,但是要看到联系方式和姓名就要给钱了(或者套餐里限定只可以看20份简历)。所以你也可以不投简历,每天刷新一下,等HR搜到你,叫你过来面试的才是真爱,因为看你简历是要给钱的,所以会仔细看过之后才会考虑是否要付费下载。我一般常年开通前程无忧的“谁看过你的简历”服务,留意一下哪些下载了我的简历,等HR电话打过来的时候,我早就心里有数,噢,你们公司是做xxxx的对吗?还能够把她公司历史还有主营业务说得一清二楚,显得非常牛逼,在气势上就先征服她。看我另外一篇文章不管怎么样,由于信息太不对称,我已经把在招聘网站投简历当做一件效率很低的事情,现在基本不投,只会守株待兔了。最靠谱的还是猎头,手握的职位都是真实的招聘需求,一般一投一个准。至于怎么被猎头看上,看我这篇文章如果在网上投简历实在没有反应,建议还是去人才市场碰碰运气吧,那里好歹都是真实的招聘需求,也有知名企业,不过注意职位质量要比网上招聘的低一些。记住,时刻保持在跳槽状况,不要等到做得不爽再跳槽,这时给你的时间有限,选择余地非常小。还要记住,能够被别人找上门的前提是你背景牛逼,如果没啥背景,那还是老老实实海投简历。最后记住,刚出道几年,工资多少无所谓,加班多也无所谓,一切以进入知名公司为目的,记住芬哥的“光环决定论”。看我这篇本文续篇请去我微信公众号查看。如何提高找工作的效率?===============================================================更多精彩,请关注史蒂芬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stehouse),聊点职场和英文。史蒂芬,湖南人士,前某500强外企工程师,现某知名品牌外企工程师,对职场、管理、英语有些感悟 。","updated":"T12:05:0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8,"likeCount":13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05:0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ff3e2b5a35176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8,"likesCount":131},"":{"title":"我们应该要有怎样的找工作的状态?","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文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大前提,拒绝裸辞,一定要骑驴找马。然后分情况讨论。如果你在知名企业工作。那不管你干得爽不爽,都可以跳槽,都能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因为这是一个看背景是时代,你的工作过的公司是对你个人能力的背书(不理解“背书”什么意思的去百度一下)。当然,哪怕你再爽,始终要保持观望的状况,不要拒绝任何机会。有人说,干得爽为嘛要跳槽?这是典型的短视, 当然要时刻居安思危,公司要炒你的时候是毫不讲情面,你有好机会也要随时走人,不要被公司的一些小恩小惠就感激涕零为公司卖命一辈子。我发现很多人有好机会时被上司没有任何承诺的挽留一下,就不走了,觉得面子过不去,对不住人家。你以为老板他留你不是真舍不得你,大多数情况下你走了他重新招人很痛苦。何况老板也是打工的,哪天有好机会自己也拍拍屁股走人了,所以你跳槽他也是完全能够理解的,不会产生什么私人情义上亏欠,挽留你不过是为了方便自己而已。记住,切莫为了情面上的过意不去,耽误自己一辈子的职业生涯,公司是强势的一方,没有你绝对不会垮掉,但是你错过了一个机会,可能就错过了一个改变命运的机会。看看最近华为开始清退34岁以上的员工,说明了什么,再好的公司也是逐利的,不会因为你为公司辛苦奉献了十几年就考虑不裁你,相反,干得越久的反而是优先裁掉的。如果你在不知名企业工作你的一切目标应该怎么进入一家知名企业,而不是盯着薪水去,这样会让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宽。你跳槽的时候应该满足以下几点,这几点影响你面试的气场,如果达不到,建议不要跳槽了。一、对自己认可你觉得自己能力很强,超出整个团队。这个能力和工作经验长短没有关系,而是看问题的思路、解决问题的方法。芬哥以前公司有很多十年工作经验的人,那时我才两年经验,但是我觉得我能力一点不比他们差,他们只是重复把一件事做了十年而已,没去想过为什么这样做,有没有什么改进方法,当然他们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学习。如果你对自己能力都不认可,那就别去面试了,别人也只会觉得你是个普通的人。对自己不认可那你就想办法认可自己,也就是把自己能力变强。那怎么把自己能力变强?做任何一件事,多去想想为什么是这样做,有没有更合理的办法来做,保证你做事的合理性超过别人,哪天你觉得别人做事不合理,你可以理直气壮指出来的时候,就差不多了。还要多加强学习,大部分人都是从工作中被动学习,你要超过别人的话就要另辟蹊径。我以前刚进汽车行业的时候,去亚马逊一口气买了五本关于汽车行业的书,包括精益生产、TS16949(当时买了两本大砖头),一个星期看完。大部分在汽车行业工作的人,包括工作了十年的,连TS16949全文都没看过,我看了十几遍,和别人谈这方面的知识时,我比他们更清楚,这同时又为我做事的合理提供了依据,做事情更加敢作敢为。所以在学习专业知识这件事上,看书是最快捷的(不是教科书),一定要舍得花钱,其实也不过就是几百块钱。我年,每年买书花的钱都在500左右。比如你做销售的,你大可去网上买五本关于销售实战的书,大可不必担心哪本写得好写得不好。做采购、质量、策划、财务、会计都是一样,都变成买书狂魔吧。买书这个方法是我不外传的一点小诀窍,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二、老板认可你不是你工作努力做得多老板就认可你,老板是逐利的,只关心你解决了问题没有。当然工作努力是态度问题,也能够给老板留下一个好印象,但是你努力做得多,但是工作质量和别人相比没有明显的差别,老板也不见得会认可你,说不定还觉得你能力差。要老板认可你,最关键的是你做事和别人有很大不同。芬哥谈一下关键的两点。第一,大部分人都只会按部就班做事,不会去想怎么优化流程。而你要凡事都要想到怎么做优化,能够节省效率。老板是逐利的,提高效率是最关注的。第二、大部分人都只会想到遇到问题解决问题,不会去想怎么预防类似再次发生。而你要要去想怎么预防,设计一个制度来保证不会发生同样的问题。比如公司每个人的邮件都很多,经常错过重要的邮件导致沟通上的误会,每次出问题大家来擦屁股,那谁来想怎么预防这个事情发生呢? 那可不可以制定一个标准要求公司每个人的邮件主题应该怎么写,以方便别收件人一眼看到这封邮件是不是重要的呢?除此之外的,看我以前写的两篇文章。之所以要自己和老板认可,就是要你做个有能力的人,回归到找工作的本质。有能力的人面试时气场很强,很容易得到面试官的青睐,哪怕有些问题答不上。工作两年以内的人如果不是有非走不可的理由,比如生不如死,公司要倒闭了,建议还是不要轻易跳槽,就算你再有能力,工作年限始终是短板。还有两篇文章,请去我的微信公众号查看我们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富士康为什么值得进?================================================","updated":"T09:35:29.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10,"likeCount":39,"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7:35:29+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a27635eeebfdc1d25ae4e3c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10,"likesCount":39},"":{"title":"我们应该找一份什么样的工作?","author":"stevenc214","content":"本文首发我的微信公众号【史蒂芬的专栏】(ID: stehouse)。这还用说吗,当然是哪钱多去哪里。不过,前提是那份工作的收入远远高过其他的工作。当你几份工作收入相差不大时(刚毕业一两千之内,有几年工作经验后这个数字依次增大),该怎么选择呢?先说答案,目标是找一份 大众行业的知名公司的岗位数量多的核心岗位。至于原因,就是让你以后的路越走越宽,跳槽越来越容易。所谓大众行业,就是公司数量多的行业,这关系到你以后职业发展的宽度,比如你可以跳槽去众多竞争对手那里,升职或者加薪都不是问题,如果进入了一个小众行业,跳槽都没办法跳。知名公司关系到你跳槽被别人认可的程度,这就是芬哥所谓的“光环决定论”。岗位数量决定你找工作的难易程度,如果小众岗位,市场上都没几个,基本也不要考虑跳槽了。核心岗位决定这份工作的薪水。举个例子,大众汽车的研发工程师,肯定是很理想的工作,汽车行业是个巨大行业,公司非常多,大众汽车又是顶尖巨头,牛逼闪闪,去哪里都被人膜拜,研发工程师每个公司都有一帮,而且工资待遇又很高。举个反例,以前我有个朋友是做文胸上的金属扣的,要换工作时市面上也没有竞争对手可以选择,面试时还要和别人解释半天。当然,并不是每份工作都能满足上面所有的要求,大多数情况下要做一定的取舍。优先级是大众行业的数量多的较核心的岗位,公司知不知名可以暂时先放弃,因为都是同行,以后始终可以跳槽到知名公司去。岗位是不是最核心也可以暂时放弃,能够争取到较核心也不错了。不过如果是家喻户晓巨牛逼的品牌,可以考虑优先选择公司而舍弃行业,比如宜家的财务和伟创力的财务到底选哪个?家具的和电子制造业相比,算是很小众的行业,但是宜家品牌知名度碾压伟创力,考虑一下宜家也不错,以后跳槽自带光环,跨行业也不难。当年芬哥从汽车行业跳槽到非汽车行业,目前这个行业虽然很小,但我考虑的也是这个品牌牛逼啊,家喻户晓。上面提到的文胸行业本来是很小的行业,但是哪天维多利亚的秘密来挖我,我也会毫不犹豫去。今天刚好有人在知乎上问我 法国的司米橱柜和日本的TOTO选哪个,我告诉他果断选TOTO,虽然司米橱柜是欧美企业,福利待遇可能会好一点的,但是TOTO可是家喻户晓的品牌,哪怕你以后不做卫浴,一样会有人愿意考虑你。好了,说正题了。什么行业的公司最多?以前是制造业的公司最多,现在互联网和IT有分庭抗礼之势。从多到少分别排序一、制造业机械加工制造业(机械零部件、汽车零部件等等产业中上游),这类公司哪怕在你家乡的县城都有电子制造业(台资代工居多),比如伟创力,富士康、纬创、广达、仁宝、英华达、英业达、英伟达机械产品制造业(最终面向终端消费者的产品,在产业链顶端,综合机械、电子、化工等等,比如汽车整车、工程机械、家电、3C数码、卫浴等等)最推荐的是汽车行业。这个行业的人努力跳槽到客户或者品牌商那里才是王道。二、互联网、IT等等互联网(各种网络媒体比如新浪网易知乎、网购平台比如阿里京东唯品会,服务平台比如滴滴打车神州租车美团等等)IT业(各种软件外包服务商比如文思科技,中软国际等等,BAT这种研发部门,还有通讯行业的比如华为中兴这种)这个行业整体薪水都不错,跳不跳槽都没关系,但是建议跳去越知名的公司那里越好。以上两个行业占据了求职市场的半壁江山。除此之外的是三、房地产、金融房地产(各个大大小小的地产公司)金融(各个大大小小的银行、证券、保险等)如果是校园招聘,还有一类单位(一般不向社会招聘)四、施工单位央企国企为主,待遇奇差。中铁系(中铁一局、二局。。。。二十五局)中建系(中建一局、二局。。。。)中交系(中交建一航局、二航局。。。)中冶系(中冶一局、二局。。。。。)中水系(中水一局、二局。。。。)这些公司看起来牛逼,实际是坑。五、985学校的单位当然,以上都是针对普通院校,985毕业的笑了。对于985院校,屌丝是从来没想过的,来招聘的主力是国家部委设计院(电力设计院、建筑设计院、机械设计院等等)研究所(中国电子研究所、金属材料研究所等等)央企集团(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中国兵器装备集团、中国机械装备集团等等)外企总部牛逼咨询公司牛逼民营企业。各类高校(对,来招讲师)各类中学(对、来招老师)各类政府单位(对,来招公务员,当然也要考试)给个上海交大的就业信息网翻翻,你们就知道差距在哪里了,就连外企来招聘也是挂了“中国”两个字的,也就是总部,比如戴尔(中国)有限公司,英格索兰(中国)有限公司,其他学校一般是外企工厂或者分公司来招聘。这就是985院校毕业生和普通院校毕业生的差别,在毕业的时候已经拉开差距了,而且以后各玩各的,互不干涉,谁说学校不重要。我这么多年就没看到过上海交大的人,除了在知乎上有史炎老师有过点赞之交外。好了,如果你只是普通院校毕业的,想好自己要去干什么。如果不是我上面列出来的,都是就业市场的小众,比如物流、货运(几乎都是大专生的天下)、零售业、航空、酒店业、食品制造、服装鞋帽制造业,考虑清楚,以后跳槽不方便。我现在越来越推荐大家去互联网行业,这个行业对学校和学历相对没那么敏感,你要你行,哪怕是个大专生也可以上。什么职位最多(比较核心)?以下梯队只代表数量,不代表待遇。第一梯队这个社会最多最多的职位是销售,应该占了整个求职市场的半壁江山,没有为什么,因为每个公司都要卖东西,花精力取悦客户,理论上谁都可以做销售。而采购就少很多,因为都是被客户取悦,对采购没那么高要求。这个社会最多最多的职位是销售,应该占了整个求职市场的半壁江山,没有为什么,因为每个公司都要卖东西,花精力取悦客户,理论上谁都可以做销售。而采购就少很多,因为都是被客户取悦,对采购没那么高要求。对销售大家有一个误解就是要出去跑业务,要吃喝嫖赌,这个是一个误解,部分行业才需要这样,互联网行业的完全不需要,大公司的销售也不需要(做大型项目的除外),出去跑业务的只有那些中小公司的销售。销售也不需要口才很好,性格也不需要外向,关键是要理解客户的需求,内向的人也一样可以做销售,其实更受客户信赖。其次是行政助理类的工作,相当于每个公司的杂工,工资低,活多,资质平平的人前途有限。但是这个工作也有无限可能,只要你活干得好(参照我上一篇文章),很容易脱颖而出,安排到其他岗位去。第二梯队其次是以下两种工作分庭抗礼。各种工厂的制造工程师,学机械同学就业最好也是这个原因,但是就业好不代表工资高,工资高低要看个人努力。理论上学理工科的只要会中学数学知识都可以做这个行业,但是公司偏向于招机械大类的(包括过程装配与控制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测控技术与仪器等等)。各种IT互联网公司的的研发狗,就业率高工资也高,但是老了不知道怎么办。第三梯队财务人员(财务、会计)等等,每个公司都要,不过相对稳定,商学院各专业应该都可以。这是第三梯队里最多的。各种互联网公司的运营狗。运营是什么概念我不太懂,反正核心KPI就是要促进用户增长,促进销售增长。脑补一下开个超市,怎么才能使用户和销量? 打广告、办会员卡、打折优惠、促销活动、问卷调查等等。做互联网的运营也是一样的,具体去百度。理论上什么专业都可以,偏向于IT专业的。各种互联网公司的美工类,一般要设计类专业。各种产品的开发工程师(研发、设计等等),需要工科专业的。各类电子产品公司的电子工程师房地产公司从业人员,具体干嘛的不懂,理论上什么专业都可以,偏向于商学院各专业。银行的从业人员,具体干什么不懂,一定要商学院的专业。第四梯队各种工厂的质量狗,生产计划等各种公司的采购软件公司的测试狗、产品狗各种公司的HR如果你的职位不在上面,那就是非常小众的职位其他一些小众职位比如售后技术支持、工厂的测试工程师、产品认证工程师,EHS专员(环境、健康、安全)、仓管、公司培训讲师等等,跳槽真难跳。还有一些数量多但是非核心岗位的我就没列了比如客服、文员、维修、前台、如果你问我大学学什么专业最好就业,一句话, 理工科学计算机和机械、文科学会计。理工科里生物工程是大坑,号称21世纪是生物工程的世纪,但要读到博士才能找到工作。文科里的国贸是大坑,名字吊炸天,就业都是屌丝小外贸公司。英语专业去向芬哥稍微懂一点英语,所以对英语专业的特别照顾一些,特意说说英语专业的就业。忘记自己是英语专业的,做其他工作,比如HR,猎头,房地产,甚至进入互联网行业做运营人员也不错。外企很多HR都是英语专业毕业的。翻译(这是大坑,记住,勿入),包括职业翻译和公司聘用的翻译,不要看到表面光鲜的外交部翻译,其他大部分翻译都是很苦逼}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选择性粘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