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员工激励机制的无形化,体验后的评价和分享机制对服务商进行约束吗

互联网行业的虚假数据 /O2O
我的图书馆
互联网行业的虚假数据 /O2O
O2O虚幻的数据繁荣:业绩粉饰造假成潜规则
日 00:56来源:
&&&&&& 在资本大潮的裹挟中,本应艰辛励志的创业故事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数据造假和各种谎言在互联网行业接连上演。腾讯科技此前曾报道,夸大融资金额正在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引起行业热议,事实上,除了融资金额,一些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用户数、订单数、市场份额等数据也充满水分。
  在资本大潮的裹挟中,本应艰辛励志的创业故事开始变得浮躁起来,数据造假和各种谎言在互联网行业接连上演。
  腾讯科技此前曾报道,夸大融资金额正在成为创投圈公开的潜规则,引起行业热议,事实上,除了融资金额,一些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用户数、订单数、市场份额等数据也充满水分。
  这种现象由来已久,早前便有电商网站在后台更改页面前端显示数据来“提升销量”,现如今,数据造假或粉饰的行为又蔓延到了时下正火的O2O领域,造假手法也更加多样化。
  跟踪调查发现,外卖O2O存在刷单乱象,创业公司以此冲业绩,商家以此骗补贴,除了外卖行业,一些房产、二手车、上门维修、按摩等O2O领域的创业公司都存在通过冲量、切单、订单倒手等方法给自己的数据“加码”,或者以“峰值”的说法粉饰业绩,以便得到投资者的青睐,给竞争对手施压。
  成熟的市场机制完善,数据可信度相对较高,但对于O2O这个刚刚发展起来的新兴市场来说,竞争混乱,也缺乏监督,存在作弊空间。在调查过程中,多位创业者向腾讯科技坦言,上述粉饰业绩的做法已经成为业内通用手法,但他们并不愿提供更为详实的数据和凭证。
  “数据存在水分很正常,任何公司都需要营销,我们也没有义务向外界公开真实数据。”一位创业者对腾讯科技直言。
  一些创业公司对外公布的数据,到底是否真实反映了该公司的运营状况,外界无从知晓,即便是投资人也只能是“逼近”真相。
  有投资人告诉腾讯科技,投资机构想了解到一家公司真实运营状况非常困难,在投资前期会做多轮尽职调查,为的就是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对其中存在的市场风险、管理风险、资金风险等做全面的审核。“投资机构通常要在这个过程中花费很大成本。”上述投资人强调。
  不过,随着近期全球资本市场持续动荡,风险正在向那些用光鲜数据过度粉饰自己的创业公司逼近,同时,行业对数据造假行为的警惕和批判也在加强,呼吁健康创业环境的声音逐渐高涨。
  上门服务O2O:地推冲量,二次转化率低
  在这个美好数据构建的虚幻盛宴中,上门服务类的O2O公司首当其冲。
  多位创业者对腾讯科技表示,O2O企业在起步阶段依靠自发传播其实很难,补贴甚至倒贴成为成功获取首批用户、冲量的利器,但二次消费转化率却并不高。
  我们看到的是,资本大量涌入的O2O行业正在渗透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渗透简单直白地体现在街头巷尾的“扫码”中。北京的热门区域随处可见举着“一元体验”、“免费享受”字眼的地推人员。甚至在望京有一条路被称为“扫码一条街”,这段不超过百米的人行道,往往聚集数十家不同行业的公司。以至于有人调侃称,“在这儿扫上一圈,吃喝用都有,靠着各种赠品就能妥妥过一天。”
  金沙江创投合伙人朱啸虎曾公开讲过这样一个案例:上海有一个企业,两个月就做了3000单,数字是很漂亮,但客单价20块,发红包也是20块钱,订单几乎是免费的,这种恶性补贴是没有价值的。朱啸虎认为,要关注订单是不是健康,就要看在没有补贴的情况下是不是能持续下去。
  除了刷订单,各家常用的方法还包括秀峰值订单,业内人士称,这也是企业公关的一种手段,单日峰值根本没有意义,随便办一场活动就能把订单量搞上去。
  另外一种新玩法就是“2B2C”,对于获客能力弱的创业项目也越来越多采取这种方式。
  美丽加创始人马晓光对腾讯科技表示,以上门按摩为例,一些创业公司会直接向大企业员工提供推拿按摩的福利,一送就是几十单、上百单,企业员工可以非常低的价格享受到服务。这些公司希望享受过服务的员工将这种体验带回生活中,但企业买单和个人买单是不一样的场景和需求,转化率往往不高。
  “然后还会拆单,实际上有多少真实需求没人知道。一旦停止补贴,高成本获得的用户很可能就会流失。”马晓光说。
  拆单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把一定金额的订单拆成多个,比如100块钱的订单可以拆成10个10块的,这样一来,订单量就会显著提升。但实际交易额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看订单量意义不大,还是得看交易额。不过有时交易额的意义也有限,专业刷单公司也可以刷上去,不过就是过下账,非常简单,还能有补贴。” 马晓光告诉腾讯科技。
  二手车O2O:倒手订单粉饰业绩
  二手车O2O领域的创业公司相关数据便存在大量水分。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二手车从业人士对腾讯科技称,某家二手车电商平台对外公布去年一整年的成交量是15万台车,但实际上可能只有6~7万台。
  据了解,二手车电商中存在大量订单的重复计算。上述人士称,真实的订单交易路径为卖家到买家,重复计算指的是在卖家和买家中添加多个经销商,也就是俗称的“倒手”。
  如此一来,原本卖家到买家的计算路径,就变为了卖家到经销商A、经销商B、经销商C、买家,中间全部为重复计算。“这样一来,1单就能繁殖出无数单来,交易量超生夺冠,是指日可待的事。”该二手车从业人士形容。
  腾讯科技向多位从事二手车电商的行业人士求证,均表示的确有这种现象存在。
  “甚至有一些公司在融资前会把每单倒手6到7次,最后给投资人展示的数据可能比真实情况夸大将近10倍。”对于这种订单多次倒手的情况,前创新工场创始人赖晓凌对腾讯科技表示非常常见,他还强调,这种现象通常伴随着筹备融资周期性发生,往往发生在融资前几个月。
  在接触了多家汽车领域的创业公司后,赖晓凌发现,从数据上来看,很多公司在融资前三个月订单量增长会非常凶猛,融资之后就会发现订单有所回落。“当然,这里面涉及很多层面,有的可能是公司自己对数据的粉饰,有的可能是员工为了牟利动了手脚,如果是后一种情况,那么很有可能连创始人自己都不知道。”
  优车诚品创始人丛林还对腾讯科技透露,除了上述重复计算的方法,还有另外一种常见现象,就是车商自己成交的车辆算成是平台的,而平台会给车商一定金额的信息费,“说白了就是买交易数据。”
  房产O2O:向竞争对手切单
  2015年以来,一股房产O2O创业潮暗流涌动,包括爱屋吉屋、链家旗下丁丁租房、房呀、火炬租房在内的去房产中介化互联网公司试图以低佣金、轻资产模式颠覆传统房产中介。
  除了创业者,各大信息分类网站也在加码布局房产这个垂直领域。今年3月,58并购租售服务平台安居客,并成立房产事业群;4月,赶集与房多多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房产中介企业链家也与德祐地产宣布合并,共同打造新品牌“新链家”,声称从传统服务模式向房产O2O转型。可以说,房产O2O市场激战正酣。
  公开资料显示,其中一些互联网创业公司的业绩令人咋舌。据上海房产交易中心数据显示,某家房产O2O公司2015年的二手房交易成绩单是,4月674套、5月1223套、6月1302套、7月1385套。其中,5月到7月,连续三个月取得二手房交易的第三名;在北京市场,据北京住建委数据显示,4月114套、5月216套、6月494套、7月856套,甚至在6月、7月位列北京第四,稳居第一阵营。
  而有业内人士对腾讯科技透露,该家公司的真实成交数据可能只有50~60%,其余订单则为切单所得。所谓切单,指的是把订单从竞争对手手上拿过来。
  以爱屋吉屋为例,有用户曾表示,在其与爱屋吉屋沟通过程中,爱屋吉屋经纪人直接向其提议先去链家、我爱我家等房源多的房产经纪公司看房,等确定房源后再找该公司签约,费用可以在官网规定的1%中介费基础上减半,也就是只要0.5%中介费。同时期,链家二手房交易中介费是2.7%,我爱我家做司庆时中介费为2%。通俗地讲,就是买房人在链家看中的房源去爱屋吉屋签约,最高可省2.2%中介费,一套300万总价的二手房可省近7万元中介费。
  此前调查发现,在互联网新生力量正在大刀阔斧地对传统房产租赁行业进行改造时,过快的发展速度也让这个领域乱象频发,比如假房源和飞单事件。
  相比于假房源和飞单,切单的做法则可以美化成交数据,“证明”公司的实力。
  O2O是个万亿级的市场,代表着互联网的风向与未来。然而,证明自己的从来都不是那些掺了水分的数字,而是一步一个脚印的稳扎稳打。事实证明,伴随着股市震荡,不少创业者明显感觉到融钱变得更加困难。烧钱难以为继,虚幻的繁荣数据也只是一种“心理安慰”,唯有真正提供创新和价值的创业公司才有机会走的更加长远。
大众点评陷离职潮 仍加码IPO
日 07:44来源:
  现在再说大众点评的离职潮,颇有冷饭热炒之嫌。但作为成立一个长达12年的老牌公司,也曾是行业内的一枝独秀,商业脉络至今还在搭建,尤其是鄙人所工作的公司,最近有几名前点评的员工陆续加入,其中不乏点评城市站的管理层。听完他们分享点评的工作经验时,也解答了我的一些疑问。
  有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行业的离职率一般达25%,但是点评还不止——曾经在点评工作四年的朋友表示,离职率具体说不上,但内部自己戏谑调侃过:包括张涛总在内,按照目前的离职率计算,日之前公司就该没人了。
  点评离职潮原因之一:上下大换血政策
  在2014年之前,大众点评给人们留下的固有印象就是“慢”,似乎这种“慢”是与生俱来的。可这一切从马化腾的腾讯入股后开始转变:2014年2月,腾讯宣布以4亿美元战略投资大众点评,获得其20%的股份,点评随后就开始启动大换血:强力推行“高层腾讯化、中层外来化、基层新人化”的换血政策。
  一方面中高层从从、BAT等互联网巨头引入优秀人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先是拥有丰富技术产品经验的腾讯副总裁郑志昊在入股点评后便兼任总裁一职,后有前阿里副总裁吕广渝出任点评首席运营官(COO)一职,而更有意思的是:老对手美团早在2011年底就挖来同有阿里副总裁背景的干嘉伟担任COO,点评此举颇有誓与对决之意;其次,在大众点评各地甚至在总部上海,中层管理团队中也出现了老对手美团员工的身影:比如一个美团的业务拓展经理,跳槽到点评可以直接出任区域经理。
  另一方面,基层员工方面则不断补充新鲜血液,2014年下半年之后,席卷全国的大众点评疯狂招聘浪潮至今记忆犹新。而新人入职后都有量身定制的成长计划:除了企业文化、团队等培训之外,每个新人都有专属的老师,朋友说点评的新员工很幸福的,举个例子“前一个月的中饭基本不用花钱,因为部门里的老员工轮流来请”。如果某老员工不愿意多教新人,甚至业绩平平,那直接后果就是:借工作事由,抽剥优质客户资源或将你从中心城区调离至县郊工作,这些做法都指向一个目的:逼你自行离开。
  点评离职潮原因之二:突施狼性化管理
  对于大众点评来说,外界一致认定:狼性缺失是其发展缓慢的最大症结,也是将三四线城市的团购市场拱手让给美团的主要原因。历来崇尚快速变革的腾讯入股后,再也不会容许“可能延误微信布局O2O战机”的事情发生:出任总裁后的郑志昊采用非常激进的“互联网公司的方式”进行内部改革,在上下大换血的基础上,打造团队狼性、“刮骨疗伤”:大到研发、管理、小到销售、客服,所有员工都被开始注入“狼性”的血液。
  销售一线出身的朋友对此感触最大的就是收入的“腰斩”。点评以前的员工绩效,是由城市经理报上去,郑志昊团队开始接手绩效管理,大幅削减员工的薪酬福利,朋友跟我举了个例子:比如在以交易金额为绩效参考的过程中,如有奖金超标迹象,就马上调整为以门店数为准,员工提出质疑,上面回答:要么接受,要么走人。这样强势的态度,对习惯喝着啤酒放着音乐加班的“小资”老员工们来说,实在难以适应。
  狼性的打造在日常的业务中也比较明显。以朋友所在的城市为例,此前一周五天工作制是雷打不动的,而这两年下来朋友就没有休息过,也不敢休年假,因为几天的休息换来的结果就是:上班之后累残你。就连一线的商家拜访都已精细到“8521”制度,即8家拜访5家上门2家意向1家签约,如发现有虚假汇报,一次罚款500,三次直接开除。点评的商家资源管理还有个明文规定:每天23:00将待释放的客户由公海导入个人私海。换句话说,销售即使不加班到深夜,也要一直抱着手机或者守着电脑,以便能及时将优质的商家抢到个人私海。
  加码IPO大众点评上市脚步全面提速
  大刀阔斧的改革之后,点评焕然一新。据数据显示,2014年,公司内部研发、销售和客服的工作效率全面翻番;业绩方面,单月团购交易额超20亿,一二线城市团购业务继续保持优势之外,新开拓的三四线城市已有近20城逆袭美团;前不久获得第六轮包括小米、腾讯、万达集在内的五家8.5亿美元融资。似是而非的跨国公司范儿不再,俨然全面冲击上市之貌。
  无故事,不股市,张涛和大众点评“独立上市”的理想依旧深刻心中。虽然目前时间还不得而知,但其商业故事脉络已愈发清晰。自腾讯入股之后,大众点评也开始大幅斥资眼神自己:8000万美金入股外卖O2O平台“饿了么”,5000万元投资自助点菜应用“大嘴巴”等,牵手“美味不用等”嵌入自身模块……大众点评在餐饮业务上可以形成点评、订座、点菜、下单、结账、团购、外卖的完整闭环。毫无疑问,这一切举动的目的都是在为IPO加码,而点评的上市故事从过去的“点评+团购”,已变成 “Yelp+Groupon+OpenTable+Tripadvisor+Grubhub+……”的概念。
  就其与老对手美团而言,不大可能出现一家将另一家打倒的局面。千团大战至今,美团与大众点评的优势领域已经逐渐错开,而两者业务模式也不完全相同:前者是以信息(点评)为基础,经过十年发展逐渐成为生活消费的决策入口,尤其是在餐饮行业优势明显;而美团从一开始就是交易,所以在经营业绩上优势较大,尤其旗下的猫眼,在电影票市场基本上一家独大。 个人预计,两家公司应该都会选择独立上市,在速度上,美团应该会先一步,但上市后的大众点评的市值应该更高。
英媒:中国电商风生水起 传统购物中心举步维艰
  参考消息网9月27日报道 外媒称,赵金平(音)边喝奶茶边打量自己空空荡荡的店面。他开的店位于上海徐家汇百脑汇的一层,过去卖手机和电子产品。现在店面已经关门歇业。空空的货架用黄色的胶带围了起来,一块提示牌提醒来买东西的人,这家店的租金尚未支付。
  据英国《卫报》网站9月17日报道,赵金平叹气说:“去年的生意每况愈下。现在大家都是在网上买东西,竞争实在太激烈了。”
  文章称,这座6层高的商场曾是最红火的电子商品集散地,汇聚了众多商家。但是最近10年来,中国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取得的成功让像赵金平这样的零售商在市场上立足越来越困难。百脑汇里到处是空荡荡的店面、堆积如山的纸盒和废弃的电线。
  大型购物中心在中国相对来说仍然是新鲜事物。随着国民变得越来越富裕,消费得到了鼓励,但是一窝蜂地购买意味着需求很快超过了供应。2008年,中国每百万人拥有大约416家商店,相比之下,美国每百万人拥有3620家。
  随着大型购物中心开始出现,城市居民越来越喜欢在闲暇时去购物,甚至为此还造了一个新词——逛街。
  文章称,最近10年来,中国一些城市的零售额增长了将近5倍。但是随着中国经济出现疲软,零售额的增长开始放慢,顾客也开始控制花销。零售商将关注的重点从扩大规模转为合理化布局。像玛莎百货这样的零售商主动关闭了一些店面;而 Topshop在去年进入中国市场时,就是首先登陆尚品网这家购物网站。
  根据美国世邦魏理仕地产咨询服务公司的统计,最近一年来,全球新建的大型购物中心有44%建在中国。但是随着零售商租用的空间越来越小,有些购物中心已经举步维艰。
  文章称,在有着“中国硅谷”之称的北京中关村地区,e世界今年2月停业,据说已经变成了办公楼。旁边的两家商城因业主需要考虑如何改善经营状况,此前就已经临时关门。
  然而,建设活动仍在继续。根据一些估计数字,中国在2025年之前会新开7000家大型购物中心。全世界零售业发展最为活跃的五大城市——全部在中国——各自计划新开20多家购物中心。在供应如此惊人的情况下,新老购物中心都面临着要吸引零售商和顾客的巨大挑战。
  文章称,但这只是复杂的市场的一个侧面。就在大批购物中心在崩溃的边缘挣扎的时候,一些创业型公司正在描画未来购物中心的蓝图:智能化、连通式大型购物中心,这里的商家提供力度很大的折扣,收银台成了多余的东西,实时地图会将你的移动路线绘制出来。
  世界各地的零售商都在努力避开互联网所带来的挑战。不过在中国,零售市场与电子商务并行发展,互联网所构成的威胁看起来与其他地方截然不同。
  肯辛顿资产管理公司的总裁梅拉妮·阿尔沙说:“让中国在'智能’商城的发展上具有优势的一个根本的驱动力量是,中国购物中心行业的奠基人如今依然健在。他们是企业家、梦想家,当所有这些走向数字化的时候,他们一直都在。这是一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方式;用一砖一瓦建设购物中心与点击鼠标之间并无障碍。全都是购物。”
  文章称,中国的智能手机用户跳过了个人电脑的时代,许多人用这类设备购物:2014年,中国移动支付总额达到9650亿美元。电子商务巨头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说:“在美国,电子商务只是网上购物。在中国,电子商务是一种生活方式。”
  但是网上购物如何重振实体商场?在一家室内导航技术公司工作的扬内·哈韦里宁说:“中国消费者更愿意将移动技术与实实在在的购物行为相结合。大多数中国消费者通过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软件第一次体验了线上服务。这让通过技术来促使顾客到实体店消费的线上到线下(O2O)商务蕴含着巨大的商机。”
  在搜索引擎巨头百度公司设在北京北部的总部,成千上万的人在关注这一商机。这处办公地点占地广阔,里面有乒乓球台、健身房,中心区还有一座湖。这家充满朝气的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26岁)已经利用自身具备的强大的导航和搜索功能,快速向O2O的方向迈进。它的应用软件“百度直达号”通过数字手段将用户与实体店联系起来,而它的团购服务“百度糯米”也将数字领域的促销活动拓展到了线下。这意味这在中国巨大的购物中心里找到自己的准确位置,让零售商有了新的方式与顾客建立联系,通过手机在餐厅排队或是预订电影票。
  文章称,当前,数字服务正在中国各地的200个商场展开,让百度可以获得关于每天访问购物网站的8000万顾客购物习惯的精准信息。在未来的数字时代,掌握信息者为王。
  百度在发展O2O业务的同时,还与中国传统的房地产集团联手。这家科技巨头2014年宣布与房地产开发商万科集团建立合作关系,共同打造20家新的数字智能商城。
  百度负责商业开发事务的丹尼尔·孙预计:“未来,购物不需要带钱包。你一去,商场就能通过你的手机立刻认出你来。你不用等待,不用停下来,也不用交停车费,你喜欢的商店会有针对你推出的折扣。非常方便,非常个性化。这不是要么这样、要么那样的情况;线上的部分让线下的体验变得便捷了许多。”
  大多数顾客来商场的第一目的是就餐,其次为娱乐,然后是购物,了解这一情况的中国一些成功的购物中心已经开始转型。许多大型商场将一半的空间划为就餐、看电影、溜冰、打保龄球、水疗、娱乐区域,甚至还开办了语言学校。中国许多城市的公共设施不足,购物中心自然而然地成为人们见面的地点,或者全家出游的场所,从这个意义上讲,购物中心永远都会提供电子商务所不能提供的东西。
  为了迎合对于娱乐的需求,购物中心越来越细分化。香港和上海的K11“艺术购物中心”举行展览和演出活动;K11举办的莫奈画展大受欢迎,吸引了35万人参观,这些人会继续在购物中心里吃饭购物。在画展举办期间,购物中心的销售额增加了1/5。阿尔沙说:“经营不善的商场现在真的无力去竞争。标准已经比过去提高了许多。”
  必然会有一些企业借助O2O取得迅猛发展,而另外一些企业则变得远比过去不堪一击。
  回到上海百脑汇,陈惠斌(音)开的店与赵金平的店挨着,他去年的生意也是日渐萧条。于是陈惠斌开通了自己的网站,并通过社交媒体让顾客看他的货品并在网上议价和订购,然后上门取货。
  他说:“顾客还是喜欢在付款之前看到电子产品。他们想看看、感受一下,检查是不是假货。许多人仍然不相信在网上也能买到质量好的东西。”
  文章称,中国的零售市场绝对不适合不愿承担风险的人。赵金平在关了门的店里喝完了茶,琢磨着将来怎么把生意做下去。他考虑新开一个微博账号,另寻一个合作伙伴,开通网站,再找一个新址开店。他的生意并没有彻底失败;只是现在正处于不断变化的阶段。
O2O被唱衰的寒冬里 投资人和创业者都怎么看?
日 05:44来源:
  9月23日,在亿欧网举办的O2O创业创新大会上,众多O2O行业的投资者和知名公司都公开表达了自己对O2O行业的看法。随着资本市场逐渐对互联网项目冷静下来,作为资本热捧的O2O行业也开始放缓。加上经过这一段时间里O2O行业的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尘埃落定,那么在O2O领域还有没有创业创新的机会?现存的O2O创业公司应该如何保障自己不被泡沫吞噬?
  创业邦在此汇编整理了O2O行业代表性公司所分享的自己在现阶段转型发展的具体做法,还有投资人对这一行业的投资看法,供创业者参考:
  投资人怎么看O2O行业的发展
  真顺基金:O2O和B2B结合成功率更高
  真顺基金创始合伙人孔毅在谈到O2O将来的走向时表示,他更看好O2O与B2B的结合。首先B2B业务是离不开O2O的,只有O2O才能帮服务B端的客户更好的落地,其次,相比前几年,2B的创业公司已经更加受到资本的青睐。另外,O2O企业的地域性比较强,如果一个公司要做大的话就需要更大的资本支撑,开拓全国市场。
  君联资本:体育O2O领域更看好大众健身
  君联资本投资副总裁熊昊认为,体育O2O的频次低,现在还处于初期。但是体育O2O更偏重线下,比如体育培训、健身房等,这就导致体育O2O必须要做重。另外体育O2O的投资有两个方向,一是竞技体育,二是大众健身。竞技体育的线比较长,涉及俱乐部、媒体、比赛等,在这个领域相对适合大型的投资项目,阿里、万达的体育项目。而大众健身的赛道比较多,跟教育类似,不会出现大型的综合平台,更看重垂直细分领域。
  钟鼎创投:社区O2O的下一块地是生鲜
  钟鼎创投合伙人汤涛表示,社区O2O频次最高的商品是生鲜,未来社区O2O的爆点也将在生鲜领域。电商已经形成很多大体量的公司,但是他们对于社区和O2O方面渗透都没有形成,所以这块存在很大的空间。
  O2O行业代表公司策略转变
  大众点评:用“闪惠”淘汰团购
  大众点评在团购领域与美团的竞争一直处于焦灼的状态,怎样在这样一种状态下弯道超车?大众点评首席战略官兼高级副总裁姜跃平给出的答案是“闪惠”。姜跃平表示,大众点评一直在追求可持续的盈利模式,而大众点评的闪惠买单通过商家自由发布优惠、直接买单的方式就可以帮点评做到可持续,将来甚至可以代替团购。从今年开始力推闪惠买单开始,闪惠的交易额已经占到了大众点评总交易额的50%。此外,大众点评也在布局非餐饮行业的投资,集中在商家服务的提供商。
  点我吧:力推点我达即时物流
  餐饮O2O平台点我吧日前刚刚完成C轮融资,并开始力推旗下即时物流平台点我达。点我吧创始人赵剑锋表示,点我吧现在已经开始进行餐饮O2O业务之外的拓展,点我达项目拥有自己的配送团队,包括自有团队和众包模式两种,商家可以通过点我达进行甩单、配送,从而提升餐饮O2O的服务效率。这也是传统的餐饮O2O在发展转型中一种很好的尝试,不过仍然面临第三方服务商的竞争。
  燃健身:补贴是万恶之源
  O2O烧钱已经是大家默认的规则,这样投资人和创业者承担了更多的成本。燃健身的创始人大熊表示,今后将逐步取消对商家的补贴。在O2O项目的启动阶段,是需要补贴来调动商家的积极性,然而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培养好商家的习惯之后,就是应该取消补贴的时候了。
  叮当快药: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叮当快药是今天2月份的时候上线的,做的是半小时极速送药。叮当快药的COO俞雷表示,在细分行业要成为龙头就一定要快速做大做强,叮当快药基于自己的传统医药资源,与仁和集团的合作,合作了32万家药店和医疗机构,通过1.8万名销售人员,迅速覆盖了自己的目标市场。
上半年O2O市场规模超3000亿 同比增8成
日 06:31作者:张雯来源: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
  《意见》指出,技术驱动下的商业模式创新层出不穷,线上线下互动成为最具活力的经济形态之一,成为促进消费的新途径和商贸流通创新发展的新亮点。
  根据《意见》,将推进零售业改革,鼓励零售企业转变经营方式,支持受线上模式冲击的实体店调整重组,提高自营商品比例,加大自主品牌、定制化商品比重,深入发展连锁经营。
  商务部电子商务司相关负责人在解读《意见》时表示,今年上半年,O2O市场规模已达3049.4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
  目前,O2O几乎强势插进各个传统行业内。中国连锁经营协会统计显示,2014年中国特许连锁100强企业销售规模达4280亿元,其中97%的百强企业已开始发展O2O业务。旅游、餐饮、外卖、招聘、家政、洗车、美甲、养老、洗衣、停车等生活服务业相关领域移动电商创新性应用、创新性企业也开始大量涌现,但普遍面临盈利难题,O2O企业大量涌现的同时也出现了大量倒闭的现象。
  而另一方面,O2O快速创造出新的商业模式,进而给政府监管带来冲击,如此前持续引发关注的“专车”现象。
  根据《意见》,共有18条政策被提出以激发“线上线下”的热情。
  对于快速发展的O2O电子商务,《意见》以鼓励其创新发展为基本出发点,围绕“互联网+”行动计划在传统流通、服务业等领域实施的主要任务,鼓励线上线下互动创新,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服务业,支持传统企业主动利用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实现转型升级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
  对于O2O电商快速发展所面临的制度障碍,《意见》强调“包容和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各地方、各部门一律不得增设线上线下互动企业市场准入行政审批事项。”
O2O行业获国务院“大红包”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日 01:32来源:
  O2O行业获国务院“大红包” 支持企业上市融资
  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企业可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有关优惠
  9月29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推进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出台18项举措来推进线上线下(O2O)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在金融领域方面,《意见》特别提出要支持线上线下互动企业引入天使投资、创业投资、私募股权投资,发行企业债券、公司债券、资产支持证券,支持不同发展阶段和特点的线上线下互动企业上市融资。
  《意见》支持金融机构和互联网企业依法合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加快发展互联网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股权众筹融资、供应链金融等业务。完善支付服务市场法律制度,建立非支付机构常态化退出机制,促进优胜劣汰和资源整合。健全互联网金融征信体系。
  上海金融学院国际金融研究院副教授肖本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金融方面的支持一方面有利于实体店的商业模式创新,另一方面有利于从事新商业模式的企业创业,这些都有利于利用互联网将线上线下服务结合起来。
  《意见》也加大了O2O财税支持力度。营造线上线下企业公平竞争的税收环境。线上线下互动发展企业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或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的,可按现行税收政策规定享受有关优惠。
  中投顾问高级顾问刘建修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简政放权可以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开放水平,放开商贸物流的限制。同时,加快构建完善贸易流通体系,建立健全的流通规制体系。
  刘建修表示,可以从两个方面促进外贸的线上线下融合。一方面,各地方、部门都不能够增设线上线下相关市场准入审批事项,同时简化市场主体的经营场所登记手续,让连锁企业、网络零售企业以及快递企业享受便利的登记注册服务。另一方面,将管理规范秩序和保护权益相结合,创新管理理念和体制,促进线上与线下的互动。
透过演化进程看未来:O2O将进入大数据与智能时代
日 04:53来源:
  O2O,从人人追捧突然间变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并非是一种正常现象。资本的过度虚高,创业者的过度神化,造成了今日大批O2O倒闭的悲剧。其实99%的O2O倒闭只是一种正常现象,他们也注定会倒下,如果创业都那么好创,岂不人人都能成企业家?不能因为大批创业者的倒下而否定了整个行业的价值,只能说烧钱模式的O2O并不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面对今天无数的O2O走向死亡,以及其所引发的O2O资本寒冬,刘旷认为O2O们必须要深刻反省,探寻一种新的出路。古人云:“鉴古而知今。”也就是说,要想知道O2O未来的出路到底在哪里,我们就必须先要了解O2O的过去,那么我们就先来看看O2O的演化历程。
  O2O 1.0时代,团购时代
  提到O2O,其实就是把传统的线下与线上结合起来,团购作为商家的一种促销手段,虽然那个时候还没有O2O的概念,但是通过线上的促销活动作为线下消费的引子,不可否认团购最早开启了O2O时代的到来。
  首先,我们从消费者的消费习惯来看,在团购之前,很少有消费者在进行线下消费之前会先到线上平台去提前预定,他们往往都是直接到线下实体店进行消费。团购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都会先打开团购网站,寻找附近有什么好吃好玩的,然后线上团购好之后再去线下店消费,用户的O2O消费习惯无形之中就被团购培养出来了。
  其次,我们从商家的角度来看,对于很多商家来说,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很多传统的线下商家都想着要急切转型互联网,但是对于互联网的空白与经验缺乏让传统商家们都陷入了困境,团购的到来给了线下传统商家搭上互联网这艘快船的机会。借助团购,很多商家通过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实现了品牌的免费宣传与积累,在商家门店空闲时期也引入了更多的客流量。
  其三,我们从整个行业的角度来看,如果说电子商务掀起了贸易的新时代,那么团购则开启了消费商业的新篇章。可以说,团购对整个全行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促进作用,未来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传统借助团购快速步入移动互联网时代。
  无论是从消费者还是从商家,亦或是从整个消费行业来看,团购都具有一定的促进意义。团购会成为线下商家借助线上平台进行促销宣传的一种营销策略而永远存在,但是团购模式本身存在的一些弊端,也决定了团购无法成为O2O的终极方向。
  弊端一:任何事情都是利弊相生的,对于商家来说,团购用好了是一种非常好的品牌宣传与营销手段,但是如果没用好,对于商家来说也会是一种损失。有很多消费者本来一直也在该线下门店进行消费,但是当该消费者知道有团购之后,他们就会经常性的团购消费,这无形之中降低了商家的利润来源。
  弊端二:消费者选择团购消费,除了电影等少数服务区别不是很大的行业,用户在大多数的消费领域消费体验上也会打折扣,这是很多消费者都会遇到的感受。O2O要做的是提升线下体验,而不是让线下体验打折扣,团购在这点上也会存在不足。
  弊端三:从模式上来看,团购靠的是低价来吸引用户,而不是依靠真正的用户体验,这样也很难培养用户的忠诚度。对于很多用户来说,往往都是团购在哪里,折扣在哪里,他们就会流向哪里,长期以往容易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O2O 2.0时代,烧钱时代
  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O2O开始全面爆发,各种上门服务也开始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不管是传统行业的从业者还是互联网的创业者,他们都纷纷涌进如O2O领域,在O2O的风潮下,全民创业开始掀起,随着竞争的逐渐加剧,O2O也正式进入了2.0时代——疯狂的烧钱补贴时代。其实O2O 2.0时代与1.0时代的团购有着很多相同点,不同的是,O2O 1.0时代的团购模式,团购的折扣是由商家来补贴,而到了O2O 2.0时代,折扣则是由平台来补贴。
  一方面,与团购一样,O2O 2.0时代的烧钱模式同样也培养了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尤其是各种上门服务。过去,对于很多家庭用户来说,上门洗车、上门推拿、上门做饭等都是不太能接受的事情,但是在烧钱模式的补贴下,很多消费者的习惯也逐渐被培养起来,这是烧钱模式的功劳。
  另一方面,对于商家来说,烧钱模式也同样帮助商家们拓展了新的市场,同时也有部分商家借助O2O平台的补贴培养了一批忠实的会员。反正这些补贴都是由平台来补,商家也就更乐意合作。
  可以说,有很多O2O平台的烧钱补贴不仅让消费者尝到了好处,同时也为商家创造更多的效益。但是烧钱模式的O2O不可持续几乎成为了一种共识,同时它也加速了行业的洗牌速度,越来越多的O2O平台纷纷倒下,以至于很多投资家都开始不看好O2O。无论从何角度来看,烧钱模式的O2O都不可能成为永久模式。
  第一,烧钱模式带来了更为严重的同质化竞争。几乎所有的O2O平台在抢夺市场都是依赖烧钱补贴,而并没有想到去依靠技术与服务创新提升用户体验来抢夺市场。很多O2O创业者一开始可能还想通过提升技术水平、提升用户体验来拓展市场,但是当竞争对手通过补贴已经夺走了市场份额,他们自然也就开始按耐不住,最终加入到这场烧钱大战中来,在没有新的资金涌入进来时,平台也就难以继续支撑下去。
  第二,对于大多数的投资人或者投资机构来说,他们更多关注的是投资回报。很多O2O平台只是一味地烧钱,却并没有给投资人带来任何回报,一个月两个月投资人还能接受,但是一年两年,很多投资人就会想办法套现。若平台的效益不好,投资人很可能就会撤资,更别谈继续跟投了。
  第三,烧钱模式对于整个行业的发展并没有实质性的意义,至少它没有真正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也没有提升行业的运营效率,烧钱模式甚至让O2O歪曲了其本身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O2O 3.0时代,大数据与智能时代
  经过团购时期的粗放式发展,以及烧钱模式时的爆发性增长,O2O如何健康稳定发展引来了众多行业人士的深深反思。伴随着一些企业的不断探索,O2O也正在从2.0时代大步迈向大数据与智能主导的3.0时代,他们正在成为未来O2O行业的领导者。
  从加快O2O行业运行效率来看,通过平台多年的数据积累,借助准确的大数据分析,O2O平台能够精准地清楚了解到平台上消费者的潜在消费需求,从而实现智能推送。比如用户在某个时间段需要什么消费的时候,O2O平台就能够实现提前推送。
  从提升消费者的用户体验来看,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送也能够节约用户的时间成本,同时提升用户消费体验。比如拼车、打车等各类出行O2O,如何有效匹配最近的司机提供服务给消费者,节省消费者的等车时间,这些就需要大数据的分析,消费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里接到司机,服务体验必然会提升。
  从帮助线下商家转型的角度来看,烧钱O2O模式以及团购模式只能是作为商家的一种临时性的促销策略,而不能作为商家借助互联网转型的长期战略。但通过借助大数据分析与智能推送,能够让商家的用户消费体验大幅提升,帮助商家借助互联网培养一批长期稳定的忠实用户,并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不过大数据分析、智能推送等技术的应用在整个O2O行业还不是特别广泛,虽然很多O2O平台也正在开始提升平台的大数据和智能技术,但是没有数据的积累,何来大数据分析?没有大数据分析这个基础,智能推送也就无法做到精确。对于整个O2O行业来说,大数据与智能技术的应用要实现普及还需要一段漫长的时间。
  综上所述,刘旷认为O2O寒冬正在悄然逝去,O2O正在迎来一个美好的时代,烧钱模式并不可持续,而团购将会长期成为O2O的一种表现形式之一,并不会成为O2O的终极方向。打造最真实的用户消费体验,最深度的地方商家融合,大数据与智能才是O2O的未来所在。
大众点评美团网牵手 BAT幕后O2O竞合战升级
日 07:17来源:
  针对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的市场传闻,10月7日晚间《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向投资圈不止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可靠消息人士处确认了消息。两家公司合并确有其事,双方将按照5比5换股,大众点评CEO张涛和美团CEO王兴将担任联席CEO,官方消息很快就会宣布。
  对等合并!该交易中的核心事实之一已经得到本报记者确认。
  合并之前,大众点评和美团的估值存在差异,而据上述可靠消息人士确认,双方此次将按照5比5换股,市场传言的7比4比例“属信口胡说”。在未来的新公司中,张涛和王兴将共同担任联席CEO、联席董事会主席,甚至双方在董事会中的席位都是一致的。不难看出,两家在O2O领域厮杀多年的老对手,在以一个体面的方式保证对等的话语权。
  合并之后,双方将实施北京、上海双总部战略,并保留各自品牌独立对外。至于业务层面的组织架构如何针对性地调整,记者并未得到更为详细的确认消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众点评不会放弃高频的到店业务。
  在多年的竞争中,大众点评与美团在业务层面逐渐呈现差异化发展,团购起家的美团以交易属性著称,多年来通过不断融资进行横向扩张,逐渐渗透到电影票、外卖、酒店等业务上;而大众点评以类似淘宝的广告导流模式著称,从餐饮领域创新出婚庆、上门服务等新业务,张涛多次在公众场合表达了“传统团购不可持续,损害商户利益”的观点,点评首创的闪惠被给予颠覆团购的角色。
  “高频、低客单价业务(比如团购)将是美团和点评合并后的业务交集。”上述消息人士对记者说,双方希望在这类业务上形成内部良性竞争,有点类似于腾讯内部微信和QQ之间的关系。
  此前,大众点评正在经历拆除VIE结构,从纳斯达克回国内A股等待战略新兴板的过程,而美团的赴美上市道路伴随着新一轮融资的不确定性而迟迟不见动静。双方此次合并后是否会加速A股上市步伐?上述消息人士并未给出明确消息,只称“很可能会推动这个进程”。言外之意,合并后上市将是目标。至于市场传言的新公司将迎来一轮20亿~30亿美元融资,记者并未得到确认消息。
  可以肯定的是,O2O行业格局必将被改写,合并背后BAT的身影和能量将越发凸显。
  双方合并后面临的主要竞争对手是号称3年砸出200亿的百度糯米,而点评的股东腾讯、美团的股东阿里,在继滴滴快的合并之后,又一次走到了一起,而百度似乎将在该领域举起糯米大旗孤军奋战。
  在双方投资人促成此次合并交易的市场传言中,另有说法称是阿里和腾讯撮合了此次交易。但一位阿里内部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这事不是阿里巴巴撮合的,从动机上看也不可能。”
  阿里巴巴早在2011年下半年就领投了美团的5000万美元B轮融资,但从双方后续业务合作中看,并没有体现出像战略合作者那种亲密关系。此前手机淘宝在三八节促销时,整合了天猫、淘宝、拉手、窝窝的各种资源,却不见阿里系的美团的身影。
  更有意思的是,据《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了解到,在阿里巴巴集团与蚂蚁金服集团合资成立的O2O平台新口碑内部,其在餐饮到店业务的商业拓展上也是将美团作为竞争对手,口碑公司高层在谈市场格局时动辄提到对标美团。
  而另一边,百度在最新一轮财报中首次披露了O2O交易数据(主要是糯米、百度外卖和去哪儿数据),李彦宏将O2O视为百度未来发展的核心之一。腾讯的微信则扮演了在线下领域和支付宝抢食的强力对手角色。接下来,BAT、点评美团之间的O2O竞合之战将升级。
  相关报道&&&
美团和大众点评联合发布声明 正式宣布合并
日 12:43来源:
  大众点评网与美团网今天联合发布声明,宣布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已共同成立一家新公司。本交易得到阿里巴巴、腾讯、红杉等双方股东的大力支持,华兴资本担任本次交易双方的独家财务顾问。
  新公司将实施Co-CEO制度,美团CEO王兴和大众点评CEO张涛将同时担任联席CEO和联席董事长,重大决策将在联席CEO和董事会层面完成。
  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高频到店业务,同时将加强优势互补和战略协同,推动行业升级。
  大众点评CEO张涛表示:“过去这些年两家公司有竞争也有差异化,帮助1000万商家服务好10亿消费者,是两个团队共同的追求,合作是大势所趋,是两个团队的共同选择。O2O行业前景无比巨大,合作后大家将会发挥各自优势,加快产品创新、深化服务和行业拓展的步伐,给消费者和商家创造更多价值,促进O2O生态圈的建设,促进行业发展。”
  美团CEO王兴表示:“非常高兴能跟大众点评合作,这让我们能在O2O领域有更多的精力给消费者和商家提供更好的服务,也有更多精力开辟新业务和进行产品创新。合作符合双方团队以及投资人的期望,合作后将产生化学反应,我对共同开创美好未来充满信心。”
  大众点评历次融资,共F轮:
  2006年红杉资本的首轮100万美元投资;
  2007年Google投资400万美元;
  2011年4月挚信资本、红杉资本、启明创投和光速创投联合1亿美元的投资;
  2012年第四轮融资6000万美元;
  2014年腾讯4亿美元战略投资大众点评,获得20%股份;
  2015年获得包括腾讯、淡马锡控股、万达集团和复星集团的8.5亿美元融资。
  美团历次融资,共D轮:
  2010年3月,获得天使投资人王江的种子投资;
  2010年8月,获得了红杉资本1200万美元A轮投资;
  2011 年7月,拿到阿里巴巴和红杉资本5000万美元的B轮融资;
  2014年5月,美团宣布获得3亿美元C轮融资,领投机构为泛资本,红杉资本和阿里巴巴跟投,估值达40亿美元;
  2015年1月,美团网完成D轮总额7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70亿美元。
  相关报道&&&
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O2O是大势所趋 失败也值
  新浪科技讯 10月16日下午消息,由中国·海宁潮国际博览会组委会与新浪共同主办的“2015中国O2O潮流人物”颁奖典礼今天开幕。新浪网副总裁邓庆旭致辞,他指出,从未来发展前景看,O2O是大势所趋。只要真的能提升体验,提升消费路径,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会大浪淘沙,良币驱逐劣币,剩下的会成为行业的领头,成为企业的王者。
  邓庆旭指出,生活变得更简单了,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搞定一切,通过O2O安排我们一天的生活,新的消费习惯,新的购买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在邓庆旭看来,从未来发展前景看,O2O是大势所趋,所以今年我们的潮流人物聚焦在O2O,聚焦在人与服务的连接速度和广度上。有人说,O2O创业就像是庞氏骗局,99%都将面临失败。在硅谷有一句话,我们庆贺失败。这里用的不是包容,不是尊敬,而是庆贺。也为我们庆贺失败,即使失败了,但证明我们尝试过了。
  “O2O这条路虽然已经十分拥堵,耗费的资金也十分庞大,但只要看你是不是有行动力,是不是有速度,是不是可以把梦想变成真。真的能提升体验,提升消费路径,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会大浪淘沙,良币驱逐劣币,剩下的会成为行业的领头成为企业的王者。”邓庆旭总结道。
  以下为邓庆旭发言全文:
  邓庆旭:尊敬的戴市长,各位嘉宾、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今年我们潮流人物颁奖已经是第三个年头,看到我们之前评选的潮流人物,如今在各自行业依然能够勇立潮头,成为标杆,我觉得我们这个颁奖特别有意义。因为聚集了一批正在创新、敢于打破常规,颠覆传统的潮流人物。
  我们在经历一个怎样的时代呢?每天你都会发现各种新兴事物层出不穷,紧盯着变换都有点力不从心。你还会发现2015年O2O相关的重量级新闻非常多,从打车到团购,从定拍到家政,从电商到支付,从洗车到美容,几乎每一个细分领域的O2O项目都像雨后春笋般的冒出来。这些O2O的背后,给我们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便利。早上起来拼个顺风车去上班,路上叫个外卖吃早餐,饭后想吃个水果,喝杯咖啡,十分钟之后就送来。忙了一会儿了突然想起车该洗了,于是预约洗车。师傅一小时之后发来信息,说车已经洗好了,附上洗车的照片。这时候想起家里衣服该洗了,屋子该收拾了,于是预约阿姨明天上门打扫,叫人上门来取脏衣服。想到家人好久没有旅行了,由于自己工作忙没时间查攻略,但是你只要输入关键词,精确匹配你想要去的适合的路线,已经摆在你眼前了。
  生活变得更简单了,我们可以足不出户就搞定一切,通过O2O安排我们一天的生活,新的消费习惯,新的购买习惯,新的生活方式正在形成。
  从未来发展前景看,O2O是大势所趋,所以今年我们的潮流人物聚焦在O2O,聚焦在人与服务的连接速度和广度上。有人说,O2O创业就像是庞氏骗局,99%都将面临失败。在硅谷有一句话,我们庆贺失败。这里用的不是包容,不是尊敬,而是庆贺。也为我们庆贺失败,即使失败了,但也证明我们尝试过了。所以说这条路虽然已经十分拥堵,耗费的资金也十分庞大,但只要看你是不是有行动力,是不是有速度,是不是可以把梦想变成真,真的能提升体验,提升消费路径,提高服务水平,最终会大浪淘沙,良币驱逐劣币,剩下的会成为行业的领头,成为企业的王者。在这里我们向O2O的创业者致敬,因为他们正站在时代的前沿。
  今天,我们要感谢海宁的林书记、戴市长和海宁官员的支持,你们是这个创意的最好的最强大的执行者。因为有你们,我们才有了第三届,因为有了你们才有了今天O2O得奖的人在这里闪亮的绽放。最后我们要感谢新浪浙江,新浪财经科技事业部的工作人员的辛勤付出,感谢今年的潮流人物们,感谢到场的嘉宾,希望大家在海宁拥有难忘美好的回忆。谢谢大家。
O2O龙头企业合并高潮背后 资本或施压停止烧钱
日&00:17 &
  O2O巨头合并背后 资本的魔力与尴尬
  梁嘉琳 祝旸彤 张虹蕾
  这是孙飞峰(化名)第三次参与并购案了。2006年,他作为创始团队一员的校内网(今人人网)被千橡国际收购了;2009年,他回国创业做了个房产交易平台,又卖给了某家互联网上市公司;2010年,他再度加盟了校内网创始人王兴创办的美团。2015年,国庆期间,美团和大众点评宣布合并了。
  这次合并案给整个互联网界的震撼显然比前两次大得多——宣布之后,腾讯紧随阿里巴巴成为新公司的股东之一,而砸钱数百亿投资O2O(线上线下融合)的百度被视为最受威胁的一家。
  与前两次合并案更大的背景不同的是,美国中概股近期暴跌并引发阿里巴巴、百度市值大幅缩水,几十亿美金以上估值的互联网公司已经很难在一级市场找到能够接盘的投资人。上市不值,融资不利,“屯粮过冬”成为投资人给互联网公司的最新要求——停止烧钱,止损盈利,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体量相当的“双寡头”而言,最快的办法,就是合并。
  因此,今年以来,互联网龙头企业的合并案不断掀起高潮。3月,快的打车、滴滴打车宣布合并,在原快的打车CEO低调淡出的情况下,如今的滴滴出行估值超过165亿美元;4月,58同城网、赶集网宣布合并,且两者至今独立运营,联合CEO模式延续至今。投资人的“白手套”如何促成竞争双方合并?投资人与创始团队的利益如何平衡?哪些成功或失败案例可供后来者借鉴?
  两个寒冬,资本不同
  这几天,整个美团创始团队疲于奔命。历经四轮融资,美团总共也才七八家投资人,而大众点评投资人有20多家,如果再加上美团新一轮融资,要见的投资人达到70多个——每个投资人虽然不干预业务,但对知情权要求很高。
  投资人最关心的,无疑是美团的盈利状况。
  2012年,美团凭借团购业务的全国领先地位,一度实现盈利。2012年-2013年,美团的年增长大概是180%。在当时投资人的追捧下,美团迅速将业务线从团购拓展到电影票、酒店、外卖、机票,等等。随后,美团进入了长达3年的亏损期。
  如果说,美团上一次盈利,凭借的是在团购的资本寒冬,凭借自身资本实力,“碾压”国内近千家团购网站。那么,这次“冬天”到来,美团让投资人产生了警觉。
  熊猫资本合伙人李论提到,根据合并前夕的审计报告,美团每个月要烧掉6亿人民币,其中团购烧掉3亿,外卖1.5亿,电影票5000万,酒店业务5000万,其他还有些差不多加起来5000万。“这个合并案金额这么大,投资人必然要求查看每个月的月度报告,资本市场不好的时候,烧不动了。”李论认为,这是资本推动合并的一个主要原因——合在一起,可以停止烧钱,还能联手开拓新市场。
  首先,潜在投资人已经很难担当大公司的“接盘侠”。在前几轮融资中,美团先后在前4轮融资中,分别获得由红杉资本、阿里巴巴、泛(7.88)资本(D轮投资方未公布)的1000万美元、5000万美元、3亿美元、7亿美元融资,融资额水涨船高。清科分析师陈嘉君表示,外卖、团购都是千亿级市场,市场份额每提高1个百分点,资金消耗量极大,一轮轮融资下来,国内一级市场的互联网投资人中,能够动辄领投数亿元的投资人已经越来越少。
  其次,美国的中概股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下挫,国内A股也刚经历股灾。依托美元VIE架构建立的大众点评、美团两家公司,由于体量过大,拆VIE上市的所需的谈判成本和过桥贷款过大,理性选择是在纳斯达克上市,但互联网海外上市公司可供参考的股价均不理想:上市近一年,阿里巴巴在纽交所的市值蒸发上千亿美元,低于香港上市的腾讯公司;百度、京东股价也在近期出现大跌。
  再次,一、二级市场的投资人难以支撑美团、大众点评继续实施烧钱计划,但两家公司又处于业务成长期,都难以在短期内完胜对方。“两家的手头上还剩一大把现金,你打我一下,我市场份额变少了,我再打你一下,市场份额又补回来——互相都灭不了对方。”陈嘉君认为,这种消耗战难以结束。
  攻守同盟,是攒钱活下去的最佳选择;最高级的同盟,就是合并。
  启明创投投资经理黄宇解释说,两家公司宣布合并后,已经停止价格战了。未来还有可能缩小折扣率,联手提价——这对投资人相当有吸引力。合并之后,两家的市场份额将高达80%以上。以团购业务为例,双方可以把向商家收取的营销费率从4%提高到6%-8%,再加上不再需要打广告,“瞬间就可以赚钱”,而盈利积累也为IPO奠定基础。
  资本两头施压
  一位接近大众点评高管的投资人告诉经济观察报,这次合并,双方一开始并没有强烈欲望,估计是双方投资人一起给双方施压:一方面,告诉估值较小的大众点评(40多亿美金),让它向估值较大的美团(100亿美金左右)让步;另一方面,告诉烧钱更厉害的美团,让它向业务模式更健康的大众点评妥协。
  实际上,美团和大众点评原有独立上市的冲动。美团CEO王兴曾提出,在2020年之前,美团的交易总额(GMV)要达到1万亿元。百亿美金估值的美团,成为继滴滴快的、小米之后,中国估值排名第三的未上市互联网公司(据《华尔街日报》),也是中国估值最高的O2O公司。一位美团高管曾在7月告诉经济观察报,美团的长期目标仍然是独立上市。
  至于大众点评,钟鼎创投合伙人汤涛透露,中间有一段时间,听说大众点评要拆VIE结构,回国上市——上海市政府点名,要大众点评作为战略新兴板的第一批申报企业。这一提议,曾得到大众点评CEO张涛的认可。美团、大众点评高管均婉拒了经济观察报的采访需求。
  在资本寒冬,投资人不可能让两家公司放任自流。上述接近大众点评高管的投资人披露,这位高管明确表露过,对合并有一些无奈。在大众点评看来,即便团购业务打不过美团,传统商家的信息服务费仍是一个流量变现的渠道。也就是说,即便在资本寒冬融不到资,只要大众点评能再挺一下,也能挺到把美团耗死。
  那么,是谁在合并背后暗暗使力?“不大可能是红杉、高瓴等早期投资人。”上述匿名投资人给出一种判断,因为,到了后面几轮,公司的体量很大,红杉已经不可能继续领投了。而最后一轮进来的投资人,买入价已经很高,如果这家公司的账面估值出现下降,即便行使反歧视条款,把股权的差额全部补给新投资人,新投资人年化的投资收益率(IR)就会很难看,引起它的有限合伙人(LP)的不满。
  似乎若有所指,红杉资本中国基金也在给经济观察报的书面回复中强调:“红杉资本对于大众点评和美团的投资均始于A轮融资。”“在两家企业发展随后的几乎每轮融资中,我们都积极参与其中助力企业发展。”
  另一个可能的推动方则是腾讯,汤涛说,腾讯一直想做交易型电商业务,但易迅打不过阿里,只能卖给京东;腾讯和Groupon建立的高朋团购,也拼不过美团。如今,腾讯更多的是战略布局。在此之前,腾讯在京东、大众点评、58同城都有股份,却一直没能成为美团的投资,此次大众点评、美团成立新公司,腾讯也成为美团股东,肯定是乐见其成的。
  功能合并or实体合并
  截至发稿时止,美团、大众点评高管和双方投资人,仍在就新公司架构、股权比例持续讨论中。虽然双方CEO都将身兼联合CEO、联合董事长,但汤涛提出,如果合并后的新公司是双核的,还不如不合;如果新公司是单核的,即便设置了联合CEO,其中一方CEO仍然可能慢慢淡出,“当老二其实意义并不大”。
  汤涛特地提到滴滴打车、快的打车合并的例子。当时,滴滴打车CEO程维、原快的打车CEO吕传伟均担任联合CEO,但吕传伟慢慢淡出,且公司高层人事并未出现纷争,市场份额也迅速提升到80%以上。
  不过,经济观察报从更早前的滴滴、快的合并案知情人士了解到,巨头合并案是否顺利,取决于创始人、中间人、业务模式等多重因素。
  作为多起互联网B轮、C轮融资的财务顾问,华兴资本花了几个月,才让双方高管、投资人坐下来谈,但真正达成一致是在深圳一家酒店,才花了一天时间。这对已经在不同公开和私下场合接触长达一年的创始人,已经不需要过多铺垫。然而,由于利益分配、人员安排,以及阿里、腾讯等投资人获益一直没谈好,导致迟迟没有合并。
  这时,柳青发挥了作用。作为柳传志之女,柳青早在高盛工作期间就对中美汽车共享有深入研究。知情人士透露,高盛最终选择投资优步(Uber),柳青也和滴滴CEO程维成了朋友。她最终加盟了滴滴,花了很大精力说服两家公司合并。由于柳青是女性、前投资人,又没经历两个公司前期的厮杀恩怨,她对双方都具备说服力。
  参与或见证过多次并购案的陈嘉君把上述案例成为实体合并,但他认为,美团和大众点评无疑可以另一种方案——功能合并。按照双方声明:两家公司在人员架构上保持不变,并将保留各自的品牌和业务独立运营,包括以团购和闪惠为主体的高频到店业务。
  陈嘉君预计,可能不会出现一家整合双方资产的母公司或者外部公司,只是在功能上实现协同而已,比如大众点评不再扩张与美团构成竞争的外卖业务,专注于第三方消费点评的导流功能;美团的外卖、电影票业务的市场份额国内第一,应该还会继续保留。具体到某个城市,5000个商家里中,有4000个商家是彼此重合的,而不重合的1000个商家仍可由双方各施所长。
  之所以选择实体合并与功能合并的不同方案,投资人有对于O2O(线上线下互动)不同的产业逻辑。在出行市场,无论是专车、快车还是顺风车,不同城市之间产品的标准化程度高,背后基于同一套计算机算法,同一个驾驶员和车辆准入门槛,而且滴滴打车、原快的打车的产品非常同质化——两家最后只能活一家。
  而在生活服务O2O市场,无论是团购、外卖还是电影票、酒店预订,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用户需求需要一个一个城市分析,客户需要一家一家谈,市场扩张的边际成本(尤其是线下地推、运维成本)远大于出行市场。如果说,美团占据绝对优势的团购业务领先于三四线市场,而大众点评占据绝对优势的第三方消费评价业务则领先于一二线市场,双方存在的互补性多于同质性——两家得以在各归其位后,各专其事,各谋其利。
女子用滴滴刷单获利3万被批捕
  京华时报讯(记者常鑫通讯员韩志泰)近日,海淀检察院以涉嫌诈骗罪批准逮捕了全国首例通过“滴滴打车”软件进行刷单套现案件的嫌疑人。该犯罪嫌疑人常某使用作弊软件,通过虚构打车交易事实,非法获取滴滴公司钱款3万余元,符合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犯罪的相关规定。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常某的丈夫唐某是一名出租车司机,其在运营拉客过程中得知可通过领取滴滴打车优惠券方式刷单赚钱。常某得知后花钱向他人购买了刷单软件并学习刷单技术。随后,常某在滴滴打车平台上注册司机账户领取平台发放的打车优惠券,然后通过虚构打车交易事实,再将领取的优惠券向其注册的司机账户支付,最后提现完成套现过程。常某供述,其在短短几个月内就通过刷单非法获利3万余元。
  办案检察官介绍,对于互联网背景下的新型化犯罪行为,全国范围内入罪先例并不多。本案是全国首例以诈骗罪对刷单行为人进行入罪定性的案件。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常某使用作弊软件,通过虚构打车交易的事实,非法获取滴滴公司钱款,数额较大,符合我国刑法对于诈骗罪犯罪的相关规定。近期,常某因涉嫌犯诈骗罪,已被海淀检察院批准逮捕。目前,本案正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刷单行为呈现区域化
  记者在网络搜索“刷单软件”“刷单教程”时发现,不少网页提供相关软件的下载,有的网页直接贴出刷单教程,教授刷单步骤。
  通过检察官向滴滴公司调研得知,刷单作弊行为呈区域化特点,据该公司后台数据显示,长春、铁岭、淄博等市县刷单情况较为严重,团伙性教授刷单技巧、进行刷单操作现象普遍。这些人或通过教授刷单技巧、或是出售刷单软件、或直接通过刷单谋取大量非法利益。
  据滴滴公司初步调查,网上为刷单提供前期便利条件,如提供注册手机号、注册账户的商家众多,这些商家通过出售手机号等方式直接为批量刷单作弊提供条件。
  多因素助长刷单套现
  据检察官介绍,除滴滴打车外,像Uber、饿了么、美团外卖等公司客户普遍存在刷单现象。互联网时代,O2O行业竞争激烈,大量O2O公司采取补贴用户烧钱的经营模式,以此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这就给刷单行为提供了前提条件,行为人可通过注册账户等方式很容易获得交易补贴。
  另外,因O2O行业竞争压力大,有些公司虽知发放的补贴可能被职业刷单人“刷走”,但因刷单可帮公司获取更高交易数据,有利于公司进一步融资,因此这种刷单行为也被默许。
  除此之外,O2O行业对线下交易管控存在难度,公司只能通过后台数据,对线上操作进行监管,但对客户线下行为,仍鞭长莫及。
  滴滴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公司反作弊团队去年为公司挽回经济损失6000余万元。但该负责人坦言,对于刷单行为除对可能存在刷单的账号进行监管、直至封号之外,其他监管、惩罚性手段十分匮乏,无更好防范措施,无法从根本上对刷单行为进行有效震慑。
2015年 10月14日 01:40
&一丁集团破产:副总撰文警示O2O创业忌盲目烧钱 日 10:56
作为一家成立15年、员工人数超2000人的老牌企业,一丁获得过各种荣誉。然而在转型O2O之后,一丁集团花费10来年修筑的“帝国”轰然倒塌。   新浪科技&刘璨  几天前,一则破产消息在福州当地引起轩然大波。当地知名IT企业一丁集团宣布破产,一丁董事长吴建荣失联。  作为一家成立15年、员工人数超2000人的老牌企业,一丁获得过各种荣誉: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中国软件百强企业和2013年中国最具价值成长企业50强等等。  然而在转型O2O之后,一丁集团花费10来年修筑的“帝国”轰然倒塌。  资料显示,在2000年初的PC时代下,一丁凭借组装电脑业务快速起家,并在2008年获得销售代理权。  不过一丁的线下门店扩展过于迅速,2012年全国已达391家,其中多家门店处于不盈利状态。  在今年转型做O2O之后,一丁集团上线了一丁网,旗下包括一丁到家、创客空间、全球购、智能生活四块业务,意图打造国内领先的IT服务O2O平台。同时一丁集团还斥巨资在全国十几个城市落地Easmart智能生活馆。  按照一丁集团的规划,2016年起三年内O2O年销售收入至少达到100亿元人民币。然而时至今日一丁集团宣告破产,其在全国的数百家分店已经关闭,公司老板吴建荣目前处于失联状态。  一丁集团副总裁林德志在破产后发表了一封长达四千多字的公开信,不仅讲述了公司过度扩张背后的深层原因,还警示O2O领域的创业者要考虑好“烧钱”的问题。  对于一丁不断加大的资金投入,林德志称让他深陷漩涡是银行和厂商:“银行说,你生意做那么好,我给你贷款吧,没事,多贷点;厂商说,你生意做那么好,我给你授信吧,一个亿够不够,给你三个亿吧。就这样,一个靠借贷维持运转的资金链条形成了。”  林德志称自己曾与吴建荣提起过这个问题,“其实我刚到集团工作时曾和老板聊到这个话题,我说大哥,咱们能不能不要布这么庞大的局,只专心做其中的一块业务好不好?那是BAT要干的活。后来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来,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讲出大的故事,才会有银行和厂商继续支持他这个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体系。”  林德志认为所有靠烧钱维持运转的O2O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是:“究竟是先把规模做大,还是先把赢利问题解决好?潮水退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  最后他还提到,吴建荣在跑路前反思了3点: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  以下为林德志公开信全文:  我们愿意付出代价为错误埋单!  当我敲下这个键盘的时候,时间是23:56分,还是2015年的11月30日。尽管这个冬天不太冷,一丁还是没能熬过去。  就在今天,一丁宣布破产。  在这之前,一丁已经走过了15年。  今天,一丁刷爆了朋友圈:有人怀念,有人伤感,有人同情,也有人,幸灾乐祸。。。而我们,伤感的同时是感到一阵轻松。是的,你没有看错,是轻松。背负这么大的压力前行,企业太累,老板太累,员工也太累。如今,解脱了。  从今天下午开始,接了上百个电话,到现在耳朵还是烫的。有来自朋友的关心,有来自同行的同情,还有来自媒体的采访。在这之前,我从来都没觉得一丁竟然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但是原谅我,后面的电话实在是不想接了,同样的话说了百来遍,你试试看?而且,事实就如我在前面的微信里所说的,我所知道的,也并不比你们多。  我知道的就是今天要宣布企业破产,比正式公布提前几天知道,仅此而已。写此文之前,我本来是和几个小伙伴在KTV唱歌,我不想回应社会上的各种传说,因为随着政府及司法机关介入调查,真相自会大白于天下。而且,我确实不知道太多的情况。而且我不想接受采访,我自己干了15年媒体,言多必失,许多时候背黑锅的都是新闻发言人,你懂的。  但是后面,网络上的一些不实传闻持续发酵,也有些人话说得刻薄难听,我觉得我的所知尽管有限,但还是应该告诉大家,或许有一定的主观色彩,或许也是片面的,但毕竟身临其境,比起外面的无端臆测要真实些。  其实这几天作为我们高管是很痛苦的,我已经连续几天没睡好了。已经知道公司不得不宣布破产,一切努力可能都无济于事,你的员工每天兢兢业业地上班向你汇报今天要做的事,而你还要装做什么都没发生一样地去鼓励或者指导他们。此外,还要面对最近几天在公司转悠的有黑道背景的债权人。我觉得,没有北影表演系的功底,是很难处理好这种情绪的。当然,大部分一丁的员工,真的非常可敬可爱,尽管有些部门已经收到通知,这两天公司闲杂人多不安全,但他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  今天的局面有些失控。民间债权人都收到风声,数十名社会上的小混混强行进入公司,把所有能搬走的东西都搬空了,大到复印机、电视机、电脑,小到椅子、排插,洗劫一空。这也就是为什么不提前跟员工知会一声,就是怕出现债权人无序冲击导致员工出现意外伤害。而下午宣布之前,已经跟员工打好了招呼,让大家有所准备。  关于老板跑路这事,或许真有其事。我们目前确实联系不上。但我觉得老板暂时消失是明智的选择。因为那些民间债权人,一旦知道钱拿不回来的时候,谁能保证他们不做出危害人身安全的举动?老板之前说过他绝不跑路,他说他犯下的错他自己来承担。按我的理解,等债权人情绪稳定下来,政府和司法机关正式介入之后,老板应该就会出现。他曾经推心置腹地跟我说过,从经商的第一天起,就做好了进监狱的心理准备。因为在他看来,中国的企业家不可能没有原罪。这是中国企业家的悲哀,更是我整个中国的悲哀。  顺便说说老板这个人。出身于草根,几乎是白手起家,从一家20平米的小店,发展为资产十亿,年销售额56亿,最高峰时员工逾2000人的集团公司,靠的是什么?除了他个人的聪明才智和全体员工的努力外,还有就是今天让他深陷漩涡的银行和厂商。银行说,你生意做那么好,我给你贷款吧,没事,多贷点;厂商说,你生意做那么好,我给你授信吧,一个亿够不够,给你三个亿吧。就这样,一个靠借贷维持运转的资金链条形成了。野心越来越大,流水越做越多,业务越铺越广,然并卵,传统的电脑手机业务并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不赚钱的业务越做越大,离死期也就越来越近了。当有一天,哪个环节的货款收不回来,资金链条出现裂痕的时候,你就死定了。这年头,经济大环境不好,都是三角债,无论多小的一家企业倒闭,都会引起多米诺骨牌的崩塌。  当然,我并不是说,一丁的破产全是银行和厂商的错。老板个人的盲目扩张,对一些新业态的超前布局或许是更重要的原因。有时候,领先一步半步成为先驱,领先两步三步就成为先烈。老板个人是很有格局很有追求的企业家,他不抽不喝不嫖不养小三,也不怎么陪老婆孩子,平均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周末的时候想到什么问题也随时把所有高管喊过来开会的变态工作狂人,我经常感叹的一点是,光他这精力,就非常人所能及,所以他不成功真是没有天理。但是他的心太大了,他要改变零售的业态,一口气在全国开十几家智能生活体验馆,每家投入及亏损额度惊人。在做一丁网的时候,意图打造一个包罗未来物联网社会所有方面的网站,要做中国最大最专业的IT技术上门O2O,提前三年布局,为传说中2018年会全面到来的物联网社会做准备。可是一丁网的业务也是烧钱的,一丁网是为了2018而布局,然而他没有钱坚持到那一天,银行和厂商也不会等到那一天。所以,靠借贷维持运转的一丁,其破产的命运是不可避免的。其实我刚到集团工作时曾和老板聊到这个话题,我说大哥,咱们能不能不要布这么庞大的局,只专心做其中的一块业务好不好?那是BAT要干的活。后来我知道他也有苦衷:他根本停不下来,只有大的布局,才能讲出大的故事,才会有银行和厂商继续支持他这个不赚钱、靠借贷维持的体系。  最近这几天,他形容憔悴,而又感觉如释重负。他说,破产也好,“进去”也好,终于可以解脱了。每年一个多亿的利息,一个不赢利的企业,几百上千号的员工。每天他醒过来第一件事,就是要考虑今天银行的利息在哪里?明天员工的工资怎么办?后天给厂商的货款能否及时到位?他活得很累,又要强行给自己打鸡血;他知道公司资金链随时可能断裂又要考虑给新的项目找钱;他放弃了与家人欢聚的时光,只为了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我相信他说解脱了是真心话,表面光鲜的全国“双百强”企业的掌门人,其实是一个随时可能进监狱的“负翁”,这是他的不幸,也是所有靠烧钱维持运转的O2O企业需要思考的问题:究竟是先把规模做大,还是先把赢利问题解决好?潮水退去,终会知道谁在裸泳。  他解脱了,这一天越早到来,他就越早解脱。每年一个多亿的利息,放在哪个企业身上,都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何况是一个不赢利的民营企业。他知道这一天迟早会到来,也做好了为这一切埋单的准备,正如他自己所说的,我要为自己的错误负责,哪怕是“进去”,总比现在强撑着这么一大摊子要强。所以,当陆续有债权人上门的时候,他尽力配合。只是后面的局势失控了,出于人身安全的考虑,他不得已“跑路”了。跑路之前,他反思了三点:第一,永远不要跟银行借钱;第二,永远不要向民间借贷;第三,量力而行。他说,以后牢记这三点,我们一定还会东山再起。  他用整个集团的破产重组换来了这三点认识,也许还要用牺牲几年自由的代价来换取另一个自由。尽管代价沉重,但他正在为他的错误埋单。许多人走过的弯路,他也走了。这一跤,摔得有点惨,以致于成为这么大的一个集团无法承受之痛。今天他失败了,不等于他对整个互联网发展的认识是错的。方向对了,时机错了。后果就是一地鸡毛。但我相信,他会回来。我相信,他会东山再起。十五年前,刚走出大学校门、一无所有满脸青涩的吴建荣,一手创办了一丁集团,今天,有经验、有人脉、有能力,也有过惨痛教训的吴建荣,有什么理由不会东山再起?  不当老板,不知道当老板的苦。你只看到他成功的一面,你只看到他光鲜的一面,你只看到他上头条的一面,其实每人心中都有一本难念的经。一丁倒了你可以去二丁,二丁倒了去三丁,无非是换一份工作换一个老板而已,每月领完薪水大体上吃喝生活是不愁的。对你来说,只是一份工作而已。而对企业家来说,企业是他的全部,没错,尽管他剥削你的一部分劳动收入,但他承担了全部的风险。他要为他的失误甚至你的失误付出代价。有时候,这个代价甚至直至付出生命。一个群友说的好,企业家以一已之力,创造产品,创造价值,创造工作岗位,而自己承担起了全部的风险。他失败了,说说风凉话可以,落井下石,唯恐天下不乱真的有必要吗?  再说说我自己。非常感谢朋友们的关心,患难见真情,当然也可以看得出来不少人挺八卦。奚落一下别人的失误,消费一下别人的失败,再八卦一下网络上亦真亦假的消息,越发显现得出来自己的消息灵通英明果敢不同凡响。许多人都这样,我也理解,只是消费别人的失败,也不见得能让自己更成功。  很多朋友关心我怎么样,从事发到现在,接了一两百个电话,还有无数微信上的问候。不同的人,同样的事,同样的内容,我回答了无数遍,还是那句话:我很好,我没事。真的,我没事。老板的资金问题虽然让几个人受到牵连,但并未牵扯到我本人。因为我不管财务,不管供应链,也不管集团和老板的自持物业。简单说,我分管的是花钱的部分而非收钱的部分。所以不管是银行还是“黑社会”,找我都没用。所以我真的没事。  我一样有解脱的感觉。我从今年六月担任集团副总裁,分管营销事业部和一丁创客咖啡,到现在时间不过半年。刚到集团不久,就感觉老板布局太过宏大,不是我们的资源和能力所能做的事情,也跟老板提过,但他就是停不下来。所以后面这一两个月其实是一直想离职,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成。再到后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集团出了这样的状况,反而要坚持到最后。所以昨天最后一天上班,跟我的同事们做了一个交待,然后收拾东西回家。  然后就和小伙伴约了去唱歌。这段时间里电话就没断过,后来我就没接了,因为答案是一样的,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很感谢媒体的朋友们,从我到一丁集团上班起,你们就一直关心着我这个同行老同志,许多朋友不请自来,对我们一丁集团和一丁创客咖啡做了大量的正面报道。也很对不起媒体的朋友们,许多有经营任务的朋友来找我谈广告,我只能请喝咖啡,以“呵呵”来应对,现在你们知道了,我们确实没钱投广告,又不能告诉你我们没钱,所以只能这样了。还有昨天,许多记者打电话找我,让我谈什么呢?我知道的你全知道,我不知道的集团欠款的数据,还是你从网络上帮我找来的。所以我只能说抱歉。  还有要说抱歉的是一些从事广告设计行业的朋友,他们为我们拍了视频、做了物料,结果因为货款结算的不及时,现在还拿不到钱,到时只能等破产清算了。虽然不多,但都是小本生意,出了这个事,我心难安。所以我想说的是,我会尽力帮助大家看看能否获得优先的清算。如果实在不行的话,只能由我个人慢慢还了。  如果还有一个群体要说对不起的,那就是营销事业部和一丁创客咖啡的同事们。他们对于集团的状况并非完全不知,但是一直坚持到了最后,营销事业部的小伙伴们,昨天下午也全体都在。有个刚来一个月的小姑娘,已经知道唯一的这个月工资有可能要拖很久,今天上午还坚持报了自媒体的选题。我的助理小许,晚上唱歌时,还在讨论之前答应阳光学院的一件事,12月份让创客讲堂进高校。一丁创客咖啡的帅哥美女咖啡师,一直如常营业到晚上十点!我们就象大战风车的唐吉诃德,也象推着巨石上山的西西弗斯,明知做了没什么用还是努力去做,坚持到了最后一刻。这就是我们的职业素养和职业操守!我可以自豪地说,我们这个团队非常棒,只要这种职业素养和敬业精神在,即便放到哪个城市或是哪个公司,我们也豪不输人。心若在,梦就在,一切只不过是从头再来。  所以说我虽然没事,但如果说有牵挂的,那目前就是老板的安危和这般小伙伴的出路。老板的安危估计不由我左右,但员工的出路我还是要想想办法,毕竟年底了,有些人有家有小的。所以我特别感谢一些朋友,从消息传出到现在,有十几位老板愿意接受我们的团队成员,有意向的现在基本上安排得差不多了。我只能说,你们太有眼光了,毕竟一丁的团队是经过市场的锤练,在血与火的战斗中成长起来的。相信我,他们不会让你们失望。  让我感动的是,许多朋友对这场劫难抱以深切的同情,并提了很多好的建议。尤其是一丁创客咖啡,创办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热切关注,一关了之确实令许多人不舍。有些朋友希望一丁创客讲堂能易地举行,还有不少朋友表达了通过众筹方式让一丁创客咖啡继续运营的想法。还有不少朋友希望我本人去上班,或者通过某种方式与我的团队合作。在这里,我一并感谢你们,相信我,即使一丁不在了,稍作休整之后,我们的梦想还会继续生根发芽。  这就算是我对一丁破产事件的个人回应和个人看法,不代表任何人。媒体的朋友们,如果想喝咖啡,换个地方我请你,如果想采访,那我只能说抱歉,确实我所知道的就这么多,或许还不全对。  还有,请允许我,一个曾经的文青,卖弄一点已经过时的骚情: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你可以更加看清自己  前行的路上再无畏惧  即使面对  再多的风雨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可以了解世事如棋  每走一步都要小心翼翼  错了一次  就要输掉全局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懂得人心可期  只要我们都尚存一息  暂时别离  定会等来更好的相聚  伤痛让你如此美丽  让你明白活着就会有转机  我们的事业还会继续  风雨过后  等着你东山再起  最后,套用一句《魔鬼终结者》里的台词:I’ll be back!&短短一年O2O从极盛到极衰 日 10:08
&&&&&&&&&&&& &&&&& 2015年对于整个O2O行业来说,可以说是风云变幻、大喜大悲的一年。上半年资本市场对于O2O行业还非常看好,同时无数的O2O创业者也拿到了融资;然而到了下半年,大批的O2O平台开始倒闭,即便是行业里的一些垂直巨头也纷纷开始抱团取暖,资本市场对于O2O也开始冷淡,O2O甚至成为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  短短一年,一兴一叹,O2O从极盛走向了极衰。难道O2O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剩下来的O2O们在2016年该怎么走?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要想知道2016年O2O该怎么走,我们就必须看清楚2015年的中国O2O江湖,并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为此,笔者从以下六大行业现象来总结2015年的O2O。  一、政策:大环境利好和“红线”  1、大环境利好  在今年的3月5日,李克强总理首次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把以互联网为载体、线上线下互动的新兴消费搞得红红火火”正式将整个互联网+以及O2O推向了高峰。随后即便是在O2O遭遇寒冬之际,国务院再次发文支持O2O,明确鼓励生活服务类O2O,指出应大力推动吃住行及旅游、娱乐等生活服务业在线化,促进线上交易和线下服务相结合,提供个性化、便利化服务。  从整个大环境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国家正在通过互联网+来引导经济转型。也就是说未来中国的经济火车头要靠互联网+为主导的消费型经济来拉动,同时也带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传统行业的全面升级。那么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会不会有痛?当然会有;会不会有失败的企业?有,而且有很多。但是从整个互联网+的长远发展来看,痛只是短暂的,创业失败再所难免,但最终整个国内经济却会涌现大批优秀的O2O平台。而从这一届的乌镇互联网大会我们可以看出,国家对于整个互联网+可谓是史无前例的支持,各种与互联网+相关的讨论大会也是非常激烈。  2、不可触碰的红线  交通运输部于日发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和《关于深化改革进一步推动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既给予了网约专车合法地位,但同时也明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即专车)经营者,应承担承运人责任,应取得出租汽车经营许可,并按有关规定经考核合格后,取得相应的从业资格,不得以私人小客车合乘(拼车、顺风车)名义提供运营服务。  那么也就是说这个政策一出台,很多兼职做司机的私家车主,恐怕都将退出专车平台,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是要保障乘客的安全,但是这一政策也引来了众多司机和专车平台的意见。其中滴滴出行就提出专车平台通过对汽车、乘客资源的灵活匹配,不但让出行安全、便捷、舒适和高效,也让数百万司机获得了工作机会和劳动报酬,而这还只是中国共享经济的开始,我们期待文件修改能够顺应和推动中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大潮。  从交通部的这个政策我们可以看出,政策对于O2O平台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旦不允许私家车用作专车,必然会导致滴滴出行等出行O2O平台面临生存 危险。我们也可以看到,政府不会由着O2O行业任性发展,相关红线政策的出台,对于部分企业而言将迎来阵痛期。  二、 上市:O2O企业钟情新三板  提到上市,我们会发现这么一个现象:O2O企业都特别钟情于上新三板。日前旅游O2O驴妈妈、医药服务O2O康之家等O2O平台又纷纷涌向了新三板,还有一大堆O2O的创业公司在等着排队进入新三板。也许很多人都会有疑问:为什么O2O企业都喜欢上新三板?  1、对于挂牌新三板,大家的首要目的几乎都是一致的。如今VC创投市场不好混了,O2O难以融到更多的资金,那么登陆新三板就可以马上解决融资难的问题。通过新三板,直接建立了融资渠道。不过并不是所有的新三板上市企业都那么幸运能够融到资,很多新三板企业的股票成交量少得可怜。  2、还有一部分的O2O企业想要挂牌新三板,是为了能够得到政府丰厚的补贴政策,基本上每个地方政府对于当地挂牌上新三板的企业都有不同的优惠政策和补贴。比如海南,针对于企业成功在新三板挂牌最少可获得一次性奖励60万元,还会针对在不同的股权交易市场挂牌企业给予不同奖励。这个奖励对于很多初创企业来说,也是一笔不小的资金了。  3、挂牌上新三板还有一个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借助股权激励的方式把核心员工留住,让企业的骨干以股东的身份参与到企业的经营,与自己同进退,大家绑在一起更容易把事情做起来。  当然这只是大多数O2O公司选择上市的几个主要原因,每家想要上新三板的O2O企业还会有着自己的战略考虑。对于很多O2O来说,上新三板也许是他们应对资本寒冬期一条不错的出路。  三、合并:整个行业合并频现  说到整合,今年O2O领域的最大四个整合案例莫过于滴滴快的、58赶集、美团点评、之间的合并。对于行业垂直细分的老大老二们纷纷选择合并,很多人也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那么从整个O2O行业的现象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呢?  其一,资本驱动。今天很多天使投资、投资机构在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不只会投资一个平台,他们会同时投资几家平台,然后只要其中有一家平台能够胜出他们就能成为赢家。就拿大家比较熟悉的美团点评合并案例,其背后的红杉资本即是美团的投资方,同时也是大众点评的投资方,2010年红杉资本A轮投资2000万美元,是美团第一轮到第四轮的投资者;2003年就成立的大众点评,2006年获得红杉资本100万美元投资,随后的C轮、D轮红杉资本都有跟投。也就是说,对于红杉资本来说,与其看到自己的两个孩子打得死去活来,损害的都是自己的利益,不如让他们和好成为真正的一家人。  其二,抱团取暖。说到抱团取暖,最为明显的是美团,在不断扩充产品线、进军O2O之后,美团去年以来的激进式发展,导致了美团的烧钱速度大幅加快。而尽管如此,美团团购的市场份额在大众点评与糯米的双重挤压下也开始不断缩水。与此同时,美团的竞争对手也变成了拥有背景的大众点评、百度背景的糯米以及背景的口碑,美团的融资也遇到些许困难,于是美团不得不选择抱团取暖的战略方式。其实在整个O2O资本寒冬期,不仅仅只是垂直巨头们会抱团取暖,还有一些行业内较小的O2O平台也会抱团取暖。  其三,称霸市场。不论是滴滴快的,还是58赶集,他们的最终目的都是为了称霸整个市场,最为典型的当属滴滴快的,一个背后是腾讯,一个背后是阿里,两家通过不断烧钱,最后把众多的竞争对手都给烧死了,只剩下滴滴和快的两家公司,最后彼此之间你干不掉我,我也整不死你,大家合并成为一家人称霸整个市场岂不快哉?这也说明了互联网行业的特性,最终每一个细分行业都很难同时容纳多家公司共同生存。  其四,BAT幕后竞争推动。说到这四大合并案例,其实都脱不了与BAT之间的关联。尤其是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当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之后,百度糯米自然而然就面临了一个更强大的对手,为了不输给竞争对手,百度于是推动了携程与去哪儿之间的合并,为自己的O2O大战赢得一枚关键的棋子。  四、反目:两大典型反目现象  反目成仇在任何一个充满竞争的领域都会存在这种现象,O2O行业同样如此。不过纵观整个2015年O2O的发展历程,有两大反目现象比较典型。  一个比较明显的现象是58到家与美甲师的剑拔弩张。最开始吸引美甲师安心依附58美甲的是薪资政策,而现在却因为频繁调整让美甲师们无法拥有安全感,一场美甲师与58到家的对峙就这样发生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笔者认为是以下三个原因造成的。  一个是重模式的原因导致。大家都知道,重模式相较于轻模式而言,不同的就是重模式需要付出更高的成本,58到家的美甲师都是采取平台招聘,而不是与美甲院达成合作的轻模式,无形之中成本也就越来越高。再加上58到家在招聘开始时承诺给予员工过高的薪资,最后又无法兑现。  另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的过度补贴所导致。因为58到家对市场的过度补贴,导致了的利润大大缩减,在利润大减的情况下,58到家想要的自然是缩减成本。此外,由于补贴所带来的用户量增长只是短暂现象,并没有培养出忠诚的用户,最终也导致了平台的订单量没有实际增多,58到家自然也就会解约一些美甲师。  还有一个原因则是58到家树敌过多。美甲O2O是一个竞争相当激烈的市场,河狸家、秀美甲等美业O2O对于58到家美甲业务构成了极大的冲突;此外在家政、搬家等领域的O2O平台也对58到家造成一定的竞争压力,无形之中就导致了58到家的战线过于分散。  2、阿里美团反目  众所周知,美团发展之初阿里巴巴就成为了美团的股东,并}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互联网 邀请机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