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上海、深圳、郑州市最低工资哪个地方房价相对来说最低?

天津、北京、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房价数据出炉
  看看天津、北京、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房价最有上涨动力  这五个城市房价数据出炉    近4年来人口的增加量和增长率两个指标来看,天津、北京、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不光人口增量大,而且增长率也高,是近年来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    今年以来,在去库存等一系列刺激政策的作用下,房地产市场大幅回暖。不过在普遍回暖的情况下,市场的分化依然十分明显。尤其是在一二线城市量价齐升的同时,大量的三四线城市表现比较平淡。    “政策刺激虽然可以改变短期市场格局,中长期的楼市走向依然取决于供求关系的基本面,归根结底体现的是经济发展和城市吸引力。”中原地产首席市场分析师张大伟分析,人口净流入是分析城市吸引力和未来房价走向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    那么哪些城市的人口吸引力更大?记者查阅了部分大中城市2015年的统计公报(其中成都、昆明、沈阳、济南为2014年数据),根据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数据,对各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及其占比情况进行梳理,进而分析各城市的人口变化和吸引力。        表1:重点城市人口净流入    珠三角城市外来人口最多    必须指出的是,这些城市主要是我国的一二线城市,在城镇化的过程中,这些城市是人口主要的流入地。但由于经济发展的形态和阶段不同,各个城市的人口流入量也存在着较大差异。由于部分重要城市的户籍人口或常住人口数据没有公布,在此不列入统计。    如表1所示,在列入统计的27个重点城市中,有10个城市的净流入人口超过了200万,主要位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只有成都和武汉位于中西部。8个沿海地区城市中,珠三角有4个,长三角2个,京津冀2个。    其中,上海以981.65万的净流入人口位列各大城市首位,成为外来常住人口最多的城市。首都北京的人口净流入数量达到822.6万,位居第二。深圳紧随北京,以782.9万的人口净流入位居第三。沪、京、深恰好是目前我国房价最高的三大一线城市。    在三大一线城市之后,“世界工厂”东莞的人口净流入达到630.4万,位居全国第四。第五是天津,外来人口达到了520万,比广州多出了20多万。由此看来,近年来天津经济总量在紧追广州的同时,常住人口也在不断增加,甚至已经超过了广州。    此外,制造业大市苏州和佛山的外来人口也不少,均超过了300万。    相比之下,人口净流入垫底的是西部的直辖市重庆。重庆去年人口净流入为-355.29万。这里面的主要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直辖市,重庆的总人口达3000多万,面积达8.24万平方公里,人口规模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其中主城区只有1000万左右,大量的人口分布在下辖区县,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区县人口除了一部分流向主城区外,有相当一部分流向了外省,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若以净流入人口占常住人口的比例来看,有10个城市的净流入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比重在30%以上,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这些城市的强大吸引力。其中,珠三角的几个城市遥遥领先,东莞以76.37%的占比位居各大城市榜首,外来人口是本地户籍人口的3倍多。邻近的一线城市深圳达到68.8%,外来人口是本地人口的2倍多。佛山以47.65%位列第三。    厦门则以45.3%的比例位居全国第四,外来人口也接近了户籍人口数量。上海以40.64%位居第五,这5个城市的外来人口占比均超过了40%。在上海之后,北京、苏州、广州分列6到8位,这三个城市的这一比例在35%到40%之间。    津京渝增量大 省会受青睐    如果说人口净流入量反映了一个城市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那么近年来常住人口的变化则反映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        表2:部分城市过去四年常住人口增长率   由于很多城市到近年来才有常住人口的数据,因此:以2011年数据为标杆,观察过去4年来主要城市的人口流动变化。需要说明的是,由于部分城市到2012年、2013年或2014年的统计公报中,才有常住人口的数据,因此这些城市的数据相对不具备可比性,但仍可以从中管窥近年来其人口变化的走势。    统计发现,过去4年间,常住人口增量绝对值的前三位分别是天津、北京和重庆三大直辖市。其中,天津过去4年间增加了192万常住人口,位居榜首。    从2006年开始,天津成为又一颗“耀眼的明星”。在一系列大项目、大投资下,天津从2007年后开始高速增长。据天津市统计公报,201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1354.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55.29万人,全市户籍人口996.44万人。到2015年,全市常住人口1546.9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30.14万人,年末全市户籍人口1026.91万人。    也就是说,数年间,天津常住人口年均增加50万人左右,其中大部分是外来人口;同期,户籍人口仅增约30万人。    在天津之后,首都北京以151.9万的增量紧随其后。位列三四位的分别是最大直辖市重庆和一线城市深圳,两城过去4年的人口增量在90万到100万之间。    上海和广州的增量也不小。上海以67.81万的增量位居第六,值得注意的是,去年上海的外来人口首次减少。上海市的统计公报显示,至2015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总数为2415.27万人。其中,户籍常住人口1433.62万人,同比增长0.3%,外来常住人口981.65万人,同比下降1.5%。相比万的外来常住人口,2015年上海外来常住人口减少近15万。    华南的一线城市广州虽然只有近两年的变化数据,但两年内增加了57.43万,增长量也不小。尤其是,去年一年广州就增加了41.61万人。    此外,几个人口大省的省会如郑州、武汉、石家庄近几年的增量都比较大,这也显示出在近年来快速城镇化的过程中,省会城市是重要的人口流入地。    以人口大省河南为例,早在2010年末,河南省的户籍人口就超过1亿人。尽管有1000多万人口流向了沿海发达地区,但本省常住人口还有9000万左右,城镇化还有很大的空间,这其中,郑州将可能吸引大量的人口进入。因此,郑州也成为近两年来房地产市场广为看好的二线城市。    厦门大学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表示,郑州、武汉等人口大省的省城近年来在承接产业转移方面效果十分明显,如郑州通过吸引富士康落户,一下子解决了大量的人口就业。这些省份的劳动力丰富,工资水平也不是很高,这也是他们吸引沿海一些大型企业转移落地的重要基础,“这些省份原来很多在沿海打工的人,现在都就近就业。”    如果以近4年的增长率来看,天津、乌鲁木齐、深圳、郑州、北京位居前五。天津无论是绝对值增加量还是增长率,都高居榜首。由于基数的关系,乌鲁木齐、厦门、海口等城市虽然增加的绝对量不算大,但由于自身人口基数本来就比较小,因此增幅也比较靠前。尤其像厦门、海口等南方海滨城市,城市环境十分不错,吸引了大量外来人口前来置业。    综合近4年来人口的增加量和增长率两个指标来看,天津、北京、深圳、郑州、武汉等城市,不光人口增量大,而且增长率也高,是近年来人口增速最快的城市。    哪些城市增长慢?    相比之下,一些城市近年来人口流入较为缓慢,甚至停滞。这些城市主要包括两个类型,一是像沈阳、太原等城市来自能源重化工业省份,近几年随着能源价格的走低,这些省份的经济受到很大影响。    而且,东北等地大多是计划经济色彩比较浓厚的地区,产业结构不太合理,重工业多、轻工业少,导致东北就业不足,人口南下。就业不足导致社会民生对财政的依赖度加大,经济发展难度加大。    另一部分人口增长较为缓慢的城市是东莞、常州、苏州、温州等传统的制造业城市。以东莞为例,2011年常住人口为825.48万,去年为825.41万,4年来略有减少。在邻近的两大副省级城市广深的人口都快速增长的情况下,东莞、佛山的增速更显缓慢。    最新房价数据出炉,看看一二线房价趋势如何    新建商品住宅(不含保障性住房)方面    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5个,上涨的城市有65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8%,最低为下降0.5%。其中,合肥环比上涨5.8%,位居第一,厦门5.3%、南京4.4%。    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3个,上涨的城市有46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63.4%,最低为下降3.2%。其中,深圳同比暴涨63.4%,其它同比涨幅超过10%的有:上海34.2%、南京22.6%、厦门21.7%、北京20.2%、广州17.6%、合肥17.6%、杭州14.8%、福州11.1%。            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0个,上涨的城市有51个,持平的城市有9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6.8%,最低为下降0.4%。其中,深圳环比微跌,合肥涨6.8%位列第一。    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2个,上涨的城市有47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6.1%,最低为下降7.2%。其中,深圳同比涨幅达56.1%,北京37.2%、上海30.2%、广州20.3%;合肥30.4%。    与上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10个,上涨的城市有51个,持平的城市有9个。环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6.8%,最低为下降0.4%。其中,深圳环比微跌,合肥涨6.8%位列第一。    与上年同月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下降的城市有22个,上涨的城市有47个,持平的城市有1个。4月份,同比价格变动中,最高涨幅为56.1%,最低为下降7.2%。其中,深圳同比涨幅达56.1%,北京37.2%、上海30.2%、广州20.3%;合肥30.4%。
发现资讯的价值
中研研究院
掌握产业最新情报
中研网是中国领先的综合经济门户,聚焦产业、科技、创新等研究领域,致力于为中高端人士提供最具权威性的产业资讯。每天对全球产业经济新闻进行及时追踪报道,并对热点行业专题探讨及深入评析。以独到的专业视角,全力打造中国权威的经济研究、决策支持平台!
广告、内容合作请点这里:
热点图文分析
【版权及免责声明】凡注明"转载来源"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的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中研网倡导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如发现本站文章存在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
烦请联系:、8,我们将及时沟通与处理。
行业研究院
钢纤维研究报告对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行全面的阐述和
欧美国家汽车维修和配件市场中再制造产品所占比例高达50
通信机房智能监控系统研究报告对行业研究的内容和方法进您现在的位置:
郑州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今年二线城市房价将冷热不均 武汉郑
  郑州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今年二线城市房价将冷热不均 武汉郑州成都西安被看好  南方财富网为大家介绍郑州2017房价走势最新消息,具体如下:
  经过房改后近20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全面普涨&阶段进入&分化明显&阶段,突出表现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持续攀升、供需格局偏紧的同时,部分二线城市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却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剖析房地产市场分化的原因,发现房屋供需和土地价格是房地产各区域产生分化的根本原因,而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资金寻求安全增值资产是分化的关键推力。
  从目前趋势看,预计今年很难再现去年之前的普涨行情,各城市间会延续分化态势。其中:一线城市房价预计小幅盘整;二线城市房价将冷热不均。而天津、武汉、郑州、成都、西安等二线城市仍被看好;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任重道远,但长三角、珠三角、成渝(临近成都)和长江中游(临近武汉)城市群中距离城市较近的中小城市将仍有不俗表现。
  □王小娥
  经过房改后近20年的发展,我国房地产市场已经由&全面普涨&阶段进入&分化明显&阶段,突出表现在一线和热点二线城市房价持续攀升、供需格局偏紧的同时,部分二线城市和绝大部分三四线城市却面临较大的去库存压力。那么,这种明显的分化态势是由于什么原因造成的?未来房地产市场会怎么发展?哪些城市属于潜力区域?哪些城市房价出现调整的可能性较大?上述问题是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现状
  1.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值总体呈现阶梯下降态势,一线城市已跻身国际高房价城市行列
  从房价值来看,一线城市房价明显高于二线城市,二线城市房价则明显高于三四线城市。
  单纯从房价值来看,一线城市中深圳、北京、上海已跻身国际高房价城市行列。2016年12月,深圳、北京、上海二手房均价分别为4.73、5.92、5.32万元人民币/平方米,三个城市的房屋均价均高过日本首都圈(东京及附近地区),而三个城市的高价区房价也已超过韩国首尔,北京高房价地区已超过纽约贵的地区曼哈顿。
  2.与房价值一致,一二三线城市房价增速也呈现阶梯下降的态势
  房地产市场的分化从各线城市房价增速上也可见一斑。近年来房价增速总体上呈现出&一线城市房价增速高于二线,二线城市高于三四线&的态势。2005年7月至2016年11月,一线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年均增速为7.32%,二线城市年均增速为3.12%,三四线城市为2.33%。
  值得关注的是,2016年以来,二线城市内部出现了明显分化,二线城市中合肥、厦门、南京等城市价格快速上涨,而呼和浩特等城市出现负增长。
  3.商办库存尤其是商业库存压力整体大于住宅,商品住宅库存压力主要表现在部分二线及多数三四线城市
  城市之间商品住宅库存明显分化。2016年9月末,一线城市平均库存消化时间为9.3个月;二线城市平均库存消化时间为8.4个月,但合肥、南京降至2个月以下,库存严重不足;三线城市平均库存消化时间为12.8个月。
  可以看出,一线及部分热点二线城市需求强劲,无库存压力,部分二线及多数三四线城市库存压力显著。如呼和浩特库存消化时间超过3年,多数三四线城市库存消化时间有所下降,但仍在15个月以上。这部分城市未来一段时间仍将以去库存为主基调。
  商品住宅在同一城市的不同区域也出现明显分化。很多城市城区需求旺盛,无库存压力,而部分非主城区县需求不足导致市场去库存消化缓慢,库存压力较大。以成都为例,成都城区无库存压力,而新津县、彭州市等郊区(县市)去化压力较大,政策方面也呈现分化,成都针对主城区实施限购限贷政策,郊区(县市)仍以去库存为主。
  各线城市商办用房平均库存压力高于住宅,其中商业库存压力更为突出。从商办待售面积去库存消化时间(以近6个月月均销售速度计算)来看,一线城市商业库存去库存消化需两年半时间,上海、深圳商办库存压力相对较大;二线城市商办去库存消化压力显著,商业库存去库存消化时间高达6年以上,办公去库存消化时间也超过4年,成都、南京、天津、长沙等城市商办去库存消化压力尤为明显;三四线城市商业库存去库存消化需6年半,办公需近5年时间。
  从城市内部结构来看,城市区域间商业布局不均,存在结构性问题。如成都商业库存压力较大,且商业布局严重不均衡,目前库存压力主要集中在市和城南的金融城、大源等板块,城北也有大量的专业市场库存,而其他区域大型商业还相对不足。
  我国房地产市场区域分化原因何在
  1.房屋供需和土地价格是房地产各区域产生分化的根本原因
  地方政府土地规模控制是影响房屋供给的主要因素,需求尽管无法精确统计和计算,但长期来讲和各城市人口数密切相关,因此,衡量各城市住宅的供需情况,大体上可以用推出拍卖的住宅用地面积和常住人口之间的比例(平均土地供给比例)这一指标来衡量。
  比较年一二三线城市的平均土地供给比例,一线城市的平均土地供给比例仅为1.97,二线城市为5.3,三线城市为4.1。可以看出一线城市的住宅供需相对紧缺,而二三线城市的供给相对宽裕。其中,三线城市房地产的供需状况并不比二线城市更为宽松,我们认为主要原因是很多三四线城市没有公布拍卖土地面积导致样本不全面,即主要是由于样本受限导致数据不能完全反映三四线城市的实际库存情况。
  二三线城市住宅价格的分化不能完全由供需解释,进一步比较各城市土地拍卖价格,可以发现房价与土地拍卖价格高度相关。如三线城市中的舟山,尽管供需相对宽松,但其土地价格偏高,也推动其房价相对高企。
  2.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资金寻求安全增值资产是分化的关键推力
  近年来中国市场中流通的货币量增速很快。截至2016年11月末,M2余额约153万亿元,比1979年底M2(1339亿元),增长了1000多倍。从M2/GDP来看,该比例逐年攀升,1996年突破1,2015年突破2,达2.03。因此,不容忽视的是,中国近年来的流动性非常充裕,但对大量资金而言,可配置的高收益安全资产非常有限。
  于是,大量资金转战多年来只涨不跌的一线城市房地产市场。近十年来,一线楼市的平均租金上涨约1-1.5倍,而房价涨幅超过5倍,租售比从5%一路下降到不到2%,也就是说房价的涨幅是房租涨幅的2-3倍。可见,资金的资产配置需求是一线房价持续暴涨的重要推力,否则的话,一线城市的租金水平也应该与房价同幅度上涨。当一线城市再次因房价上涨而限购时,这种需求接着就溢出到部分二线城市,这是2016年部分二线城市房价快速上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流动性充裕背景下,资产配置动机促使资金去发掘供需相对紧张、未来更有上涨潜力的城市,进一步加剧了各城市间房地产市场的分化。
  不同区域未来房价会呈现怎样的走势
  1.预计2017年房地产市场难再现2016年的普涨行情,但也不会出现普跌
  未来可能引起房价普跌的变数在于会引起市场风险偏好变化的事件。对比国际和我国住房市场生态差异以及其房价下跌的教训,下列三种情况有可能引发房价普跌。
  一是货币政策大幅收紧。结合日本和美国的经验教训,货币政策如果较大幅度收紧,可能就会改变楼市继续上涨的预期。2016年出现的房价上涨,一个重要原因是央行为了配合供给侧改革稳经济而实施了宽松的货币环境,未来一旦货币政策收紧,随着货币环境变化,房市预期也将发生改变。
  去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其是要&稳&:既抑制房地产泡沫,又防止出现大起大落。因此,尽管随着美联储宣布加息推动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基本结束,中国货币政策也更加强调&稳健&,预计我国货币政策不会主动进行大幅度转向,即使在汇率贬值、跨境资金流出压力下,货币政策也会尽量避免对房市产生过大影响。
  二是房产税正式推出。日美韩各国有房产税、遗产税、赠与税等,持有成本要远高于中国。所以,受房产税和遗产税等影响,当前日本人和美国人希望通过投资房产增值的积极性不高。我国一旦明确开征房产税等增加房屋持有成本的政策,预计住房有效需求将明显减少,难保不会导致房价向下逆转。但从当前实际情况来看,房产税的推出基础条件还不成熟,预计2017年推出房产税的可能性很小。
  三是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从日美等国的经验可以看出,经济增速超预期下行将从整体上引致房价进入下跌通道。从我国经济运行情况来看,尽管当前经济下行压力依然较大,但超预期下行的可能性也比较小。综上,我们认为至少在2017年不会出现房价普跌现象。
  但美联储加息意味着全球流动性宽松周期基本结束,过去一年的宽松货币信贷环境难以持续,且房市调控政策在收紧,房市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决定了2017年房地产市场很难再现2016年的普涨行情。
  2.今年各城市间的房价分化会更加明显
  (1)预计一线城市房价可能小幅盘整,全年总体上仍会小幅上涨
  由于一线城市在创造就业和医疗、教育等方面的优势仍在继续吸引人口流入,一线城市住房的消费性需求依然坚挺。综合今年政策收紧对一线城市房价的影响,预计一线城市房价可能会小幅盘整,全年总体上仍会小幅上涨,其中,深圳和广州作为第二梯队,房市总体表现要弱于京沪。
  (2)预计二线城市房价将冷热不均
  不同于一线城市相对更为整齐划一,二线城市之间情况差异较大,房价冷热不均情况将会出现。未来二线各城市房地产走势主要取决于各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对流动人口的吸引力,同时也要考虑前期房价上涨对各城市房价的透支情况。
  房价走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从长周期来看,住房价值仍主要体现在其居住属性,支撑房地产发展的要素在于人口,无论是资源的凝聚还是产业的发展,终都将体现为人口的聚集,人口规模决定了城市住房需求的总量,因此房价走势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对人口的吸引力。
  从年主要一二线城市新增常住人口数量可以看出,天津、北京、合肥、重庆、上海和深圳在过去五年是全国人口流入多的城市,人口竞争优势突出。可以看出,天津已超越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近五年人口增长多的城市。这主要源于天津仍处于城市扩张期,同时受益于京、津、冀城市群规划的利好。合肥则由于近年来大力投入第三产业建设,交通设施也不断完善,商业、娱乐区也在逐步成型,推动合肥常住居民数量陡增。
  另一个发生显著变化的城市是重庆,重庆常住人口由年年均增长3.6万上升至近五年年均增长26.3万,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产业转移导致中西部人口出现回流现象。而郑州、武汉、广州、苏州、成都、石家庄处于第二梯队,年均新增常住人口在10-20万之间。这12个城市是目前全国人口增长快的地区,城市竞争力正在不断增强。
  城市发展潜力从根本上决定了一个城市的房价走势。考虑城市发展,要放在国家对城市的规划框架下来进行。因此,未来城市群的发展方向值得关注。国务院提出将在&十三五&期间建设19个城市群,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北部湾、晋中、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山北坡城市群。
  仅从城市发展潜力来看,我们重点看好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山东半岛、海峡西岸、长江中游、成渝地区、中原地区、北部湾和关中平原十大城市群的首位城市,包括上海、广州、深圳、北京、济南、青岛、福州、武汉和长沙、成都、重庆、郑州、南宁、西安。另外,长三角、珠三角城市群中距离首位城市较近且交通便利的城市,尤其是本轮上涨中&漏掉&的涨幅较小的城市,可以优先分享到首位城市的溢出效应,未来的房地产有进一步升值的空间。
  2016年房价上涨幅度过高的城市房价空间可能已被透支。梳理2016年前11月各城市二手住宅价格增速,深圳、合肥、北京名列前三,同比增速在30%以上;上海、厦门、南京、广州紧随其后,同比增速在20%以上;天津、杭州、郑州、武汉、石家庄同比增速也超过了10%。可以看出,二线城市中,合肥、厦门和南京房价涨幅均超过20%,这几个城市的共同特点是人口持续流入,尤其是近几年小学在校生人数快速增长,领先全国。
  同时,这几个城市均位于中国经济发达的长、珠三角地区,过去几年价格被低估也造就了此类城市在2016年楼市的火热,成为房企争相布局的城市。我们认为,2016年房价的快速上涨一方面源于城市基本面向好,而更重要的是宽松的货币环境,但2017年政策收紧成为必然,因此房价快速上涨动力已然不足,而房企过去一年在热点城市销售业绩突出,在惯性的驱使下,拿地投资大概率将保持高位运行。这些城市价格过快上涨透支了大量需求并且超出当地居民的购买力,市场积聚了一定风险,预计2017年如果房地产出现量价调整,这几个城市也将先于其他城市出现。
  综合考虑上述因素,未来看好二线城市中的以下城市。
  类,天津。天津人口已超1500万,且是近五年中国人口流入多的城市,看好天津不仅是因为京津冀战略地位显著,更是因为天津截至目前人均住房建筑面积远低于多数二线城市,未来仍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第二类,武汉、郑州。武汉和郑州人口规模均达,也同属人口流入第二梯队,大量的人口带来大规模住房需求。另外,其分别是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的城市,在省内具有优势地位,此类城市是继沿海发达城市之后,产业和人口增长具潜力的地区。日,国家发改委印发《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十三五&规划》,其中明确提出支持武汉、郑州建设国家城市,城市地位再次升级。而且,这三个城市2016年房价涨幅虽然也实现了明显上涨,但上涨幅度明显小于合肥、厦门等城市。
  第三类,成都、西安。西部节点型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阶段,房价尚属相对洼地。成都、西安等西部城市在2016年的上涨周期中房价涨幅均未超过10%,由于西部经济发展水平与东部发达地区仍有差距,土地供应相对充足,因此近年来住宅市场表现相对平稳。未来随着西部城市不断承接产业转移和人口回流,城市发展有望进入新的阶段,成渝城市群是西部具发展潜力和增长活力的地区,成都作为成渝城市群城市,人力、财力优势已不仅限于省内及周边,对整个西南地区的辐射作用也在日益加强,而西安在西北地区的地位也,此类西部节点型城市房价尚处于。
  第四类:杭州、济南和青岛等旅游城市,空气质量较好,属于较为典型的消费型城市,其中杭州背靠长三角城市群,在就业方面也存在较强的竞争力。济南和青岛是山东半岛的首位城市。
  (3)三四线城市去库存仍是主要任务
  关于我国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市场的库存压力,并不能简单地根据70大中城市、百城数据去推断其库存。这是因为我国有293个地级市、361个县级市,还有1381个县,目前公布的数据并不能真正完全覆盖到三四线城市的库存状况。一句话说,三四线城市的实际库存可能远高于统计数据。即便在农民工市民化和公共服务方面得到政策扶持。去库存依然任重道远。
  但在三四线城市内部,&分化&将同样存在。重点看好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中距离首位城市/区域较近的中小城市,这两大城市群的经济基础好,未来有望进一步吸纳人口进入。其次看好成渝(临近成都)和长江中游(临近武汉)城市群中距离首位城市较近的中小城市,一方面这些城市群本身有一定的经济基础,首位城市是区域,周边腹地广阔,地理条件较好,存在大量的待转移农业人口,另一方面地处中西部,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政策倾斜。
  南方财富网微信号:南财
南方财富网声明:股市资讯来源于合作媒体及机构,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48小时排行}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郑州最低工资标准2017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