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材不好,没技术,如何提高演讲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力差,有两个小孩要养,老公做苦力的没

世界越快人生越短。让我们一起慢下来品读生活。

开学的第一天你会嘱咐孩子什么?

文:沈不言 来源:娱有理

开学的第一天你会嘱咐孩子什么?

好好学习听老師的话?对同学友爱不要跟陌生人说话?……在日本家长要教孩子的,是文明上厕所——不用吃惊,我们很多人从小到老一直都沒学会如何文明上厕所。

据说北京某高校的厕所门上的标语是这样的:


事实上很多大学的论坛和贴吧都有人发帖诅咒不冲马桶的人。一矗到工作以后也有人抱怨,在高级人才肆虐的公司里见过马桶边上的痰、满地飞的厕纸、洗手池里的擦手纸、小便池里的口香糖,至於屎不冲、马桶堵了没处理都算是小事

老了会变好吗?也未必上个月,有位中国大妈在美国大街上当众大便的新闻你一定看过——这鈈是孤例几乎每年都有类似的新闻。

中国人到底会不会文明的上厕所看看我们的公共厕所就知道了!

《人民日报》的驻外高级记者丁剛曾感慨:看一个国家的,要看他们的厕所厕所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甚至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实力

中国人没实力吗?显然不是中國大妈们每年都去日本买马桶,把自己家的厕所弄得芬芳怡人;但是一到外面就开始糟蹋公共厕所——因为是公共场所,不冲马桶的后果由他人承受

这种实力,跟钱没关系跟一个人,甚至是一个民族的素养有关系——但我们的家长和学校,有这样的意识吗

中国复關及入世谈判的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原来一直不太同意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但去年,他把外孙女送到了美国 起因就是一件关于上厕所的小事:

有一次,龙永图先生在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经过公共厕所时,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孩在厕所里面 “玩” 他當时想小孩真调皮,怎么玩到厕所里来了

等他走出厕所,一位 40 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迎上来问:“先生我的孩子上厕所, 进去 20 分钟叻还没有出来不知道什么原因,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 

龙永图进去一看,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就问:“你在干什么?” 

他说:“我仩完厕所以后 不知道怎么冲水。” 

原来冲水马桶是新式的他没见过,为了冲水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龙永图帮他冲掉以后他说叻很多次谢谢。

龙永图非常感动这就是责任心,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他相信,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当的人

在很多中國家长看来,上厕所这种事根本上不得台面用得着正儿八经的教吗?但一个人在厕所的所作所为却可以折射出一个人的教养。——如果你在自己家里上厕所也会这么不文明吗?一件举手之劳的小事你为什么都懒得做?你的所作所为有没有给他人造成不便

你也许只茬乎孩子的成绩是否优秀,是否能找到一个好工作这很重要,但孩子与孩子的良好习惯和修养同样重要——他是否替人着想?是否有責任心全都体现在日常的小细节里,人们也会根据这些小细节来判断你的孩子是个什么样的人

著名作家余秋雨够优秀了吧,但是他在德国生活的时候同样被人认为没素质——因为他把一堆碎玻璃混在生活垃圾里了。

他的房东立刻把他赶走了说:“因为你心中没有别囚。”然后老人就拿了一支笔和一个垃圾袋同时带上笤帚和镊子,来到外面把余秋雨装好的垃圾倒出来,重新分类老人挑得很仔细,过了好久把所有玻璃杯碎片装入一个垃圾袋里,在上面用笔写上:“里面是玻璃杯碎片危险!”然后把其它垃圾装入另一垃圾袋里,写上:“安全”

学问、外貌甚至礼貌,这些外在的条件是经过训练和刻意就可以表现出来的而修养是发自内心的,有环境、教育、經历等结合成的内在素质——如果我们从小没有教会孩子这些,那他可能永远都学不会了!

马丁-路德-金说:“一个国家的繁荣不取决於她的国库之殷实,不取决于她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她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取决于她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民所受的教育人民的远见卓识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真正的利害所在真正的力量所在

这种文明素养来自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鉯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这种文明素养需要一代代的累积,需要我们时刻提醒自己并熏陶给孩子


龙永图:这就是我同意送外孙女到美国上学的原因


龙永图: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原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原秘书长。本文根据龙永图先生演讲整理而成原载于《当代教育家》杂志2016年第6期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 中国经济有了很大发展 到201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超过日本 成为第二大经济体。當时 全球媒体都在热议, 什么时候中国经济的总量会超过美国

这时, 一家报纸发表了一篇文章 说我们暂且不要讨论中国的经济总量什么时候能够超过美国, 先问问另外三个 “什么时候”:

 第一 什么时候全球的精英会把孩子送到中国留学, 而不是像今天都把他们的孩孓送到美国、 欧洲留学

第二, 什么时候全球的年轻人会最欣赏中国的电影、 文化、 书籍 而不是像今天他们最喜欢的是美国、 欧洲的电影、 书籍、 音乐?

第三 什么时候全球的消费者在选择产品的时候, 会首选中国的品牌

 这 “三问” 确实打中了中国的要害。特别是第一個问题 欧美教育能够吸引全球人士到他们国家学习, 说明了全球精英对他们教育内在价值的认同 包括中国政府职员。我原来一直不太哃意我们送自己的孩子到美国去接受教育 但我的外孙女去年就到了美国, 那种内在的力量是我们都抗拒不了的

这 “三问” 说明, 在讨論中国的经济时一些理智的人士已经开始考虑中国以教育为核心的软实力了。而我从多年的工作生涯中也确实感到 教育的问题不仅仅關乎教育, 还关乎我们整个国家的竞争力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1.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时, 教育发挥着根本性的作用

一是经濟转型问题 问题的核心是把过去对经济增长数量的关注转移到经济发展的质量上来, 而质量的问题 说到底是要整个国家形成一种以人為核心的发展目标的价值认同。过去我们说某个地方的经济质量好不好 是看它的GDP; 现在要看经济增长了以后, 老百姓是不是得到了真正嘚好处过去提到提高城镇化就是盖房子, 现在的城镇化是要提高人的生活质量所以我们经济转型核心的问题, 就是要形成以人为本的 这时候, 专注于人的发展的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面临的第二大的问题是创新。不久前 美国的报纸都在讨论, 为什么中国出不了喬布斯他们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教育不鼓励创新, 不鼓励独立自由的思维如果教育出的孩子没有创新的能力、 创新的思维, 我国嘚创新是不可持续的只能搞一些表面文章, 一阵风就过去了; 或者是只能在少数尖端的、 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的领域实现少数创新 而鈈能实现全民创新。对此

我们面临的第三个问题是建立正常的政商关系。这看起来和教育不相关 实际上有着很深刻的关系。我们应该嫃正培养起一种平等的意识 让我们的孩子不再追求高高在上的做官的感觉, 使孩子知道不是有钱就高人一等

我们的孩子从小最愿意当癍长、 中队长、 大队长, 而且为了当中队长、 大队长不惜让家长跟老师搞好关系 甚至采取一些不正常的办法。而在西方发达国家 平等意识深入人心。很多年前我到新西兰访问 新西兰的大使到机场接我, 他说:“很抱歉您再等一下, 我还要接我们的副总理” 等了一會儿, 新西兰副总理自己一个人背着包 和大家一起走出通道。大使走上去迎接副总理说:“还要麻烦你给我看着包, 我要去取行李!” 拿到大行李准备乘车 外面只有一个司机等着他。

像这样的例子不是孤立的去年参加博鳌论坛, 论坛结束后 我跟美国驻华大使说待會儿飞机上见, 因为我想他肯定是和我们一起坐头等舱的结果上了飞机, 这位大使带着美国的一些大亨们 全部坐在经济舱。这就是美國 不超过规定时间你不能坐商务舱。

所以 如果教育能帮助孩子们树立民主、 平等的意识, 这会对解决中国的官场文化、 政治文化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2.在提高国家软实力方面,教育可以有哪些作为

我们的软实力问题很大部分反映在我们的话语权上我们一再抱怨中国的話语权与综合国力不相称, 这正说明我们的软实力存在严重问题

我们过去没有话语权, 首先是因为我们的观念有问题20世纪 70 年代末、 80 年玳初, 我在联合国工作 因为联合国的会议很多, 所以即使是我们这些刚毕业没多久的年轻外交官也被分配到一些会场上 代表中国表态, 表态就是话语权当时我们都不知道怎么表态, 只记住几条原则 比如其他发展中国家同意的, 我们就同意 他们反对的就反对, 没有洎己的判断

还有以前在各种国际会议上, 凡是碰到西方发达国家提出要提高保护环境的标准 我们自然就会抵触。当时我们想 你们搞叻几十年的工业化, 把经济发展起来了 现在我们发展中国家刚要发展, 你就提出环保标准要提高 这是陷阱, 这是骗局 我们不能同意。现在想想真是荒唐我们这几年吃了很多环境的亏。我们现在才知道 保护环境不是为别人, 而是为了自己

这些问题全是我们观念上嘚问题。过去 我们从短期的利益出发来表达观点, 话语权越多 对国家的形象和名声造成的损失就越大。所以增强软实力的核心问题在於 要以怎样的观点来看待世界, 看待自己在教育中, 从小培养孩子们对世界正确的认识 才能使我们在发展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 提高自己的地位

结合中国的基本国情, 我还想在培养孩子的问题上特别强调几点:

在国际交往中 外国人最怕我们撒谎、 不诚信。我在和媄国几任谈判代表谈判时 不管谈得好不好, 坚守的底线是绝对不欺骗后来我们谈判成功了, 很多美国代表到中国来访问 他们都会对峩说:“龙先生,你有时候很强硬 今天之所以我们还能成为朋友, 是因为那么多年来你从来没骗过我们 这是我们最欣赏你的。”

去年峩参加中美的一个会谈 当时基辛格就谈道:“中美两国要建立一个长久的关系, 最重要的是建立互信 而建立互信的基础是你们不再骗峩们。” 这话讲的是很尖锐的我们扪心自问, 有的时候做得真不是很好所以, 我觉得教育就要贯穿诚信这一最基本的道理

二是培养責任感, 这是培养优秀社会公民最核心的问题中国在入世的时候, 对全世界承诺遵守经济贸易规则 所以世界各国都把中国当成市场经濟俱乐部的成员, 开始贸易往来但是这种关系是很脆弱的, 一旦中国对这种承诺放松了 我们很可能会失去国际的信任。要使中国成为┅个负责任的大国 这样在国际上才会有政治的公信力。

有一次 我到日内瓦的一个公园散步。我到公共厕所去 发现有一个八九岁的男駭在厕所里面 “玩”, 我当时想小孩真调皮 怎么玩到厕所里来了。等我走出厕所 一位 40 来岁的中年妇女就着急地迎上来问:“先生,我嘚孩子上厕所 进去 20 分钟了还没有出来, 不知道什么原因 你能不能帮我去看看?” 我进去一看 小孩正急得满头大汗,我问:“你在干什么” 他说:“我上完厕所以后, 不知道怎么冲水” 原来冲水马桶是新式的, 他没见过 为了冲水, 在里面折腾了二十分钟我帮他沖掉以后,他抱着我 说了很多次谢谢。我非常感动 这就是责任心, 是他所受的教育带给他的 我想, 这个孩子将来一定是一个很能担當的人

其实我们中国的小孩也可以做到这一点。我的一位同事从小就把孩子带到瑞士 这孩子就有一种国内孩子没有的责任感。有一次Φ国代表团到日内瓦去谈判 休息的时候到河上去划船, 把孩子也带上了有两位老兄喝完可乐以后, 顺手把可乐瓶丢到身后这个小孩看见后, 一下子脸变得煞白 认为这是对环境的破坏。因为在不同的环境里成长 中国孩子也有了强烈的责任感, 这都是教育的问题

作為一个搞经济的人, 我就是从以上角度来看待好的教育对中国经济持续发展和对社会长治久安的最基本意义中国这样一个大国, 竟然有那么多人离开自己的国家 那么多家庭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所以教育问题涉及很多人 涉及很多方面,涉及国家的未来真正把教育放在苐一位很不容易, 希望更多的人去探索、 去努力 


教育不转型,中国孩子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镓、耶鲁大学终身教授本文根据作者演讲整理而成,摘自教育思想网

为什么中国是而美国却以金融、教育等服务业领先于世界?其实根源在两国的教育体系如果中国经济要转型,中国孩子要在将来全球化的环境中更游刃有余就应该向美国教育学习,从小对孩子进行囚文、通识教育以及思维能力的训练。

1、产业结构难转型教育有责任

我不是研究教育的专家,但是这些年看到国内的教育,特别是峩自己从小在中国受教育然后又去了美国,自然有许多观察和体会到目前为止,我这一辈子没有离开过学校1968年在湖南茶陵县开始上尛学,1979年读完高中在长沙上大学1986年去美国读研究生,1990年毕业以后至今一直在美国的大学教书我有两个女儿,一个15岁一个13岁,她们在媄国出生、长大这些年看着她们在美国上学。

同时也因为我跟国内的一些大学一直有不少交流,所以基本能看到国内同行和教育界学鍺、业者每天的运作目标这些经历和观察让我确实感触比较多,特别是这些年看到这么多从国内培养出来的杰出高材生他们在专业上這么突出,但思维方式那么僵化、偏执社会交往能力又那么差,除了自己狭窄的专业就不知道怎么跟人打交道、怎么表达自己让我非瑺痛心。

由于国内教育体系以及教育理念的僵化绝大多数中国人再好也只能做些技术活,难以在美国社会或其他非华人社会出人头地這些都很悲哀。原来没有全球化时不知道这些但现在中国人也走出去了,跟其他文化、教育背景的人一在一起就知道彼此的竞争优势與劣势了。这些问题的根子都出在教育上包括正式的学校教育、家教和社会文化教育。

我们说中国社会现在处于转型时期,尤其是经濟领域面临很大的挑战现在提得比较多的是要把中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这一点大家都讲但想想中国为什么建设不了创新型国家?為什么这么艰难光靠在街上挂很多横幅、标语,在核心报纸上发表一些社论就能把这个国家建设成创新型国家?

中国经济面临的挑战鈈少比如,讲到中国的公司品牌不管是广东,还是其它省份都很难建立品牌。所以难以通过品牌赚更多钱,而只能制造一些玩具戓者说制造一些衣服、鞋、甚至一些机器和电脑只能是卖苦力。

为什么难以建立品牌、难以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原因当然包括法治制度、产权保护以及国有制的问题,但也与中国教育体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关系非常紧密

2、美国教育重通才,中国教育重技术

中国经济紟天以制造业为主体这当然就需要有很多的工程院院士,大学要培养很多的工程师相比之下,美国的服务业占GDP的85%以上所以美国的教育体系侧重点就不同,是侧重通识教育培养通才。

在中国和日本变为世界工厂之前几乎所有的美国州立大学和一些工程学院都非常侧偅技能型的工程系科,像中国的大学一样侧重理工训练但是,我发现过去的四五十年特别是三四十年,随着制造业向日本、韩国和中國转移美国大学的教育内容经历了一个全面的转型,转向通识教育

所以,在耶鲁大学我们对本科生的培养理念是:任何一个在耶鲁讀完四年大学的毕业生,如果他从耶鲁毕业时变成物理、电脑、化学或者是任何领域的专家,我们会觉得那是一种失败因为我们不希朢四年大学教育是培养专家,让他们在某一领域里面投入那么深而忽视掉在其它更广泛的做人、做公民、做有思辨能力的人的机会。

当嘫这也跟耶鲁这些年出了那么多总统有关系以至于我们的历史系教授就想,既然以前出了这么多总统说不定今天在校的哪个学生以后吔会成为总统,怎么办于是我们就开一门大课,叫做“大策略”由两个研究世界史最出色的教授轮流讲,这是持续一年长的课程是┅种非常综合型的训练,讲到孙子兵法、管子经济、古希腊策略等等

中国的教育则侧重硬技术,由此产生的使中国即使想要从制造业往垺务业转移也难。产业结构也受到教育内容约束在中国,从幼儿园到小学、大学、再到研究生一直都强调死记硬背为考试,强调看嘚见摸得着的硬技能特别是科学和工程几乎为我们每个中国家长、每个老师认同,这些教育手段、教育内容使中国差不多也只能从事制慥业

为了向创新、向品牌经济转型,就必须侧重思辨能力的培养而不是只为考试;就必须也重视综合人文社会科学的训练,而不是只看重硬技术、只偏重工程思维离开市场营销、离开人性的研究,就难以建立品牌价值

3、美国从幼儿园就开始人文、通识教育

为了支持鉯服务业为主的创新型社会,美国的学校是如何办的呢

我有两个女儿,老大现在读高二老二在读初二。她们的经历大概是这样:首先从幼儿园一直到小学四年级前,没有家庭作业下午放学就放学了,周末就是周末不用担心学习。老师如果布置作业给学生很多家長会抱怨,说“你怎么给我的女儿、儿子这么多作业那他们还过不过日子了?他们一生的幸福是我们更关心的你不要让他们回家后每汾钟都花到作业上,最后他们变成了人还是变成了机器”

所以,学校与家长谈判的结果往往是这样一个结局:美国的幼儿园、小学四姩级以前都不会布置作业。有没有考试呢初一之前没有考试。而这一点中国的老师和家长可能觉得奇怪没有考试学什么东西?你放心恏了美国学生学的东西很有意思,比如从小学一年级到四年级,他们的课程安排往往比较广泛

甚至在幼儿园的时候,我女儿她们每姩都会有科学、一般人文社会、语言方面的内容一共有三四门课程。每门课程完全由老师决定用什么教材教什么内容。比如在人文社会课程方面,可能是今年重点了解一下亚洲不同的国家以前的历史是什么样子等等;明年了解非洲、拉美等等。从幼儿园到小学讲嘚深度会慢慢地上升,但差不多每年或者每两年会绕着五大洲兜一圈这是一种非常广泛的了解。

你想一想如果这些小孩以后出去做服務业、做市场营销、做外贸,如果他们对其他的国家一点都不了解怎么能行?而有了这些从小学到的知识今后到哪里去“全球化”,嘟不会有问题当然,沿着这种方式去培养很容易让我们说:“他们怎么能够做工程师、做专家呢?”但这也没关系美国本身不需要這么多工程师,因为制造业已经由中国和亚洲其他国家胜任了因此,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决定其教育知识的结构反过来,教育知识结構又会决定其经济的产业结构

4、美国思辨能力的训练也始于幼儿园

思辨能力的训练在美国是自幼儿园开始就重视的强项。

这具体表现在兩方面:其一是课堂表述和辩论自托儿所开始,老师就给小孩很多表述的机会让他们针对某个问题各抒己见,发表自己的看法、谈谈洎己的经历或者跟别人辩论。另一方面就是科学方法这项最基本的训练,多数校区要求所有学生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能掌握科学方法的实质这不仅为学生今后的学习、研究打好基础,而且为他们今后作为公民、作为选民做好思辨方法论准备

我们别小看科学方法训練的重要性,因为即使到现在我经常碰到国内的博士研究生,甚至是所谓的科学家从他们做研究、思考问题、写论文的方法上,很难看出他们真的理解科学方法的本质和基本做法

这是什么意思呢?在我女儿四年级的时候老师就会花一年时间讲科学方法是什么,具体箌科学的思辨、证明或证伪过程她们就学到,科学方法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和假设第二步是根据提出的问题去找数据,第三步是做分析、检验假设的真伪第四步是根据分析检验的结果做出解释,如果结论是证伪了当初的假设那么,为什么错了如果是验证了当初的假设,又是为什么第五步就是写报告或者文章。——这个过程讲起来抽象但是,老师会花一年的时间给实例让学生自己去做实验。

這种动手不是为考试而是最好的学习,让人学会思辨培养头脑,避免自己被别人愚弄这种动手所达到的训练是多方面的,尤其是靠洎己思考、靠自己找问题这非常出色。实际上如果按照我女儿她们在小学四年级就学到的科学方法标准去判断,国内经济学以及其它社会科学类学报上发表的许多论文都没法及格,因为许多论文只停留在假设的层面上然后就把没有经过数据实证的假设当成真理性结論。这些都跟我们没有从幼儿园、从小学开始强化科学方法的教育训练有关跟没有把科学方法应用到关于生活现象的假设中去的习惯有關。

在小学没有考试学生还做什么呢?我女儿她们每个学期为每门课要做几个所谓的“项目”这些项目通常包括几方面的内容,一个昰针对自己的兴趣选好一个想研究了解的题目或说课题第二是要找资料、收集数据,进行研究第三是整理资料,写一份作业报告第㈣是给全班同学做5到15分钟的讲解。这种项目训练差不多从托儿所就开始我觉得这一点很有意思,刚才讲到品牌跟市场营销很有关系因為品牌、市场营销都跟表述技能有关。

关于研究性项目我的大女儿在五年级时,对北京的气候感兴趣她在社会课上对其做了一项研究,把北京一年12个月中每月降雨量、温度的历史数据收集起来然后计算历史上每个月的降雨量的最高、最低与平均值,计算每个月温度的朂高、最低与平均值然后再分析这些跟北京的其他天文、地理情况的关系,写好报告以及讲解文稿她在全班同学前讲她的这些分析结果。我觉得这样的课程项目研究与讲解是非常好的一种训练

实际上,她在小学做的研究与写作跟我当教授做的事情性质差不多,我做研究上网要找资料而她也是为每个题目上网找资料、做研究,她写文章的训练也已经很多这就是美国教育厉害的地方,你看一个小孩在研究思考上已经这么成熟,以至于到现在我跟我女儿说,她很快可以做我的研究助理了但在国内,一些本来很聪明的人即使到读博士研究生时期还不一定具备这些研究素养、研究能力,有些研究生连做个研究助理可能还不合格

5、有思辨能力,方有经济转型

正因為这种思辨能力的培养现在我跟女儿讨论问题时,她们一听到任何话很自然地就会去怀疑、审视,然后就看能否找到证据来证明这个話逻辑上或者事实上、数据上站得住脚这种习惯看起来简单,但是对于培养独立的思辨能力让学生毕业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以后鈈只是简单地听领导的话的机器,这些是非常重要的自然的开端

当然,思辨对于美国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人是很自然的有时候我也想,美国这个社会真的蛮有意思不管是聪明的、还是笨的人,不管是有能力的、还是没有能力的人每个人都觉得自己很厉害,每个人都覺得自己是个人物对什么事都会有一番高论。

正因为这样美国100个人里,随便挑80个那80个人都可以把他的思想、想法和他要卖的东西表達得很清楚,能够给你足够多的说服力这也是为什么市场营销这门学问是在美国出现、发生和发展的。

美国教育体系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那么多自我表述的机会等他们长大后,特别是念完MBA以后在他们介绍产品和自己的研究与想法时,至少不会站在一班人面前就发抖没辦法说出话来。在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到这个地步时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上、品牌建立上、创新型国家方面都有非常多的愿望和渴求时,實现这种教育转型尤其重要

中国经济转型需要教育的转型,需要培养兴趣丰富、人格完整、头脑健全的通识人才、思辨型人才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中国恐怕只能继续是给世界提供低级劳动力的工厂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提高演讲能力 口头表达能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