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大乳企都为婴幼儿奶粉配方注册制制做了哪些努力?

国产乳业风波不断 注册制成奶粉行业洗牌拐点|乳业|贝因美|公司产业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注册制”成奶粉行业洗牌拐点
  “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这句话是对当前中国奶业的写照。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奶业规模化养殖取得突破,但奶牛养殖成本高、牛奶收购价格低,中国的多家大型牧场一时陷入困境。
  2016年,在经济大环境不景气的背景下,业绩下滑甚至亏损成为行业普遍现象,上游养殖产能过剩、跨境电商冲击,都深深地刺痛了每一位奶业人的心。而可喜的是,随着奶粉新政“注册制”的深入实施,乳制品行业正在向良性健康的轨道回归。而最终真正能够提振消费者信心的,还取决于企业能否由内迸发的,基于盈利模式、供应链上下游的自我革新。中国奶业的振兴,任重而道远。
  上游养殖遭遇“寒冬”
  国内奶牛养殖企业在2016年的日子过得并不容易,在原奶价格下行的压力下,上游养殖企业营收和净利润均出现大幅降低。根据统计,此前国内奶牛养殖户有260万户,而目前剩下120万户左右。牧场的生鲜乳价格上不去也没人收购,很多牧场仍在观望。这也从中小养殖户扩展到国内大型原奶企业,包括现代牧业、等国内原奶上市公司都递交了一份不容乐观的业绩答卷。
  西部牧业在2016年三季报中提到,2014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生鲜乳销售价呈现下跌趋势,市场价格波动较大,截至目前国内生鲜乳销售价格仍未明显回升。现代牧业发布的2016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同比下降9.74%;净利润前三季亏损3.11亿元。
  由于生鲜乳业价格未回升,企业终端产品销售情况并不好,大牧场把生鲜乳喷粉进入库存对业绩也造成影响。究其真正原因,进口大包粉的冲击或许是罪魁祸首。
  全球乳制品拍卖的此前的几次结果显示,全脂乳粉和脱脂乳粉价格均较上期较大幅度增长。随着进口大包粉价格上涨,国内原奶行业似乎迎来了一丝曙光。只是眼下国内原奶产业成本整体依然偏高,大包粉的上涨会对国内原奶价格有拉动作用,但并不能只靠期望大包粉涨价来解决原奶危机问题。
  现代牧业熬过了寒冬,但是企业困难资金短缺、下游拓展以及养殖成本高的问题依然存在。“2016年国际奶价回暖,国内奶价供求关系调整明显,养殖成本高的问题无法改变,与国际奶价竞争力差也没有改变。”乳业专家宋亮认为,2017年大牧场收奶价格预计能上涨5%左右,2017年原奶收购情况要比2016年好一些。
  奶粉新政加速行业洗牌
  “国内奶粉行业只有千亿左右规模,之所以会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在于奶粉是人生第一消费品,安全问题备受关注。”创始人谢宏坦言。自日实施的《婴幼儿配方乳粉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规定,每家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这也将终结2000个婴儿奶粉品牌的乱象。
  新政给了乳企十分充裕的过渡期,2016年来新政对奶粉市场的影响已经显现。“2016年来奶粉企业都在忙清理库存,以期在过渡期之前将多余的配方产品清理干净。”君乐宝奶粉事业部总经理刘森淼说,此外各大奶粉企业还在忙于政策的调整,未来只能将产能与资源集中做最核心的品类。
  随之而来的是,2016年以来,奶粉市场由于出现了甩货、价格战等现象。现阶段的奶粉市场确实比新政出台前还要混乱,市场上流通的货增多,企业间无序竞争、价格战还存在。
  2016年乳制品安全问题时有发生,曾经的国产奶粉老大贝因美遭遇假冒奶粉事件导致业绩低迷。谢宏认为,配方注册制的本质是把配方奶粉当OTC药品来管理,如果本身企业规范经营并没有太大压力。渠道恶性竞争会随着奶粉新政实施逐渐好转,但奶粉行业依旧面临产能过剩。
  奶粉行业迎来“最难熬”的过渡期,但对于那些专注品质化的乳企则是一次发展良机。无论是伊利还是贝因美完全有底气这样讲,也难怪伊利董事长潘刚在各种论坛上提“品质”一词。
  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几大国产品牌及惠氏、达能纽迪西亚、美赞臣等外资品牌依然是行业主流。配方注册制明确范围是境内生产和销售的所有婴幼儿配方奶粉产品,这也将入华销售的境外品牌纳入监管。《注册制》也给“海淘”奶粉戴上了“紧箍”,一些不符合我国标准的洋奶粉将被“拒之门外”,此外对于国产品牌扎堆的三四线市场来说将迎来洗牌。
  国产乳业风波不断
  在2016年中国乳业D20峰会上,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这样说道,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小康社会不能没有牛奶,十几亿中国人不能没有自己的民族奶业。
  从2008年的三聚氰胺事件,经过8年“抗战”,在恢复消费者对国产奶粉的信心方面国内乳企做了大量的工作。据2016年8月由中国奶业协会发布的《中国奶业质量报告》显示,2015年国内乳品检合格率达到99.5%,三聚氰胺等违禁添加物检测合格率连续7年保持100%。
  但在君乐宝乳业总裁魏立华等国产乳制品掌门人看来,一直抹不去的是“牛奶中的三聚氰胺早就没有了,但消费者心中三聚氰胺的阴影长期挥之不去”。
  目前羊奶粉是不合格奶粉的重灾区,2016年来陕西羊奶粉频繁地被检出问题,中小型企业所产羊奶粉成不达标重灾区。一些中小企业的加工工艺、配方不够完善或者企业存在设备检测不准的情况。
  产品好,则消费旺;企业强,则产业兴。和蒙牛乳业作为乳制品行业内两大龙头企业,在2016年可谓劫后余生。伊利因为公司股权相对分散,遭遇阳光保险的举牌,通过一个多月的努力,伊利股份在通过定增收购中国圣牧股份化解危机,但仍面临股权分散的问题。与伊利一样,辉山在资本市场也尴尬遭遇“做空”事件。
  相比之下,在收购雅士利后蒙牛业绩受到拖累走上亏损之路。蒙牛乳业预计2016年净利润将出现较大亏损。在2016年8月,蒙牛遭遇了换帅风波,原雅士利高管卢敏放接替孙伊萍任总裁一职。即便如此,并未阻挡伊利蒙牛加快推进国际化和发展巴氏奶,2016年如伊利、蒙牛等都在加快巴氏奶发展,从供给侧改革来说发展巴氏奶也是满足有效供应,从产品结构上实现国内乳资源和国外乳资源的有效分工。
责任编辑:周宇航奶粉配方注册制要来了 但你会买国产奶粉吗? : 经理人分享
奶粉配方注册制要来了 但你会买国产奶粉吗?
最近媒体报道“史上最严”奶粉新政——奶粉配方注册制将敲定,最快将在年底前实施。今年9月,国家食药监总局对外发布《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试行)》。根据该意见稿,同一企业批准注册的同一产品配方只能对应一种产品,不得生产不同品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奶粉新政:从供给方下手,欲重拾消费者信心新政实施后,预计国产奶粉中四分之三的品牌将会被清理出局,目前市场上的2000多个品牌将会剩下500-700个,而最终目的是要为婴幼儿提供最好的产品。显然,政府希望通过对供给端的调节、推进国产品牌的“清理”,让消费者重拾对国产奶粉的信心。如今给娃买奶粉是个大事,稍微有点门路的都会托亲友在海外购买,实在不行找个靠谱的代购,也要买正宗的洋奶粉。正常来说,奶粉属于快消品,如果出门去趟超市,或者网上下个单就能买来,那是最好不过的,但是,对国内消费者来说,给家里娃安全、便捷地买到价格合适的好奶粉——已经是个事儿了。自从2008年国产奶粉品牌“东窗事发”,国产奶粉几乎成了“不安全”的代名词,一家就一个宝贝,安全是第一位的,洋奶粉品牌甚至那些看上去像洋奶粉的品牌都成了抢手货,需求爆发的结果是价格攀升。N多年来,国家和相关管理部门为了国产奶粉的振兴操碎了心,从质量监督,到反垄断、整顿奶粉价格。。。但是至今国产奶粉的颓势仍没有扭转。其实近几年,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质量已经得到了很大提高,有检测数据显示,当前国产奶粉的合格率与国外品牌已经持平。但是这显然还不足以人们挥去对国产奶粉的心理阴影。国产奶粉品牌面临的尴尬就如同陷入了一种塔西佗陷阱——当行业失去公信力时,无论说真话还是假话,做好事还是坏事,都会被认为是说假话、做坏事,难以重获信任。近日三季度业绩陆续发布,奶粉行业内外资品牌营收几乎都出现下滑,11月15日晚间,合生元发布的前三季度业绩报告显示,月营业额人民币28.54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32.96亿元,下降13.4%。其中,配方奶粉、益生菌、辅食等业务都出现不同程度下滑。月,合生元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业务实现收入24.08亿元,相较于2014年同期27.98亿元,减少3.9亿元。除了合生元外,作为曾经的国产奶粉品牌老大,贝因美比合生元的下滑幅度更大,而且是首家陷入亏损的国产奶粉企业。其财报显示,贝因美第三季度营收8.71亿元,同比下降15.96%,净利润亏损1.13亿元,同比下降522.29%;而前三季度贝因美营收下降23.17%,净利润下降260.47%。根据《中国经济周刊》统计,目前除伊利、飞鹤处于增长外,其他企业奶粉板块几乎都处于下降中,国产奶粉的“窘况”可谓一览无余。奶粉海购也许不是最优选 但消费者“喜欢”11月,一男一女两名中国人在超市为争购奶粉互殴,“一罐奶粉引发的战争”登上了荷兰各大媒体的头条——这事挺丢人的,但也反映出国人对洋奶粉的“热爱”程度。其实,婴儿奶粉供需矛盾的问题,根源还是在需求端。除了对国产奶粉历史形成的信任危机,国内消费者疯狂海购洋奶粉的另一个原因是价格——同样品质的国产洋奶粉在国外买要便宜很多,那与其买国产假洋牌或者国产洋奶粉那还不如代购。一位了解雀巢的媒体业内人士说,婴幼儿奶粉在西方从来都是微利的,在欧美地区和日本,奶粉的合理价位在150元左右。而国内在价格战之前,婴幼儿配方奶粉基本保持在200元以上,一些高端品质高达300~400元,虽然现在价格有降,但跟国外比还是贵。而价格是由供需决定的,国内消费者对奶粉的需求似乎比国外消费者来得迫切得多。但是其实如果对奶粉有更多了解的话,就会知道,即使从安全性和性能来说,对于中国人,海购婴幼儿奶粉并不是最优选择,一方面,国外奶粉的很多设计是针对国外人种的,中国孩子的体质并不一定适合,而且配方奶本来就不能乱吃,在国外最提倡的是母乳,要吃配方奶是需要有医生建议的,根据婴儿的情况选择,更换奶粉也有规则和方法。而代购奶粉,把这些问题都给忽略了。代购本身也风险挺大的,首先挑选靠谱代购就得先火眼金睛(想想那些流传的关于海淘奶粉的专业指南贴吧,想想都有点头大),亲友直接买最安全但也面临超市限购、运输安全,赶不赶趟用等问题。总结起来,即使有奶粉配方注册制度、更严格的生产许可证和监督审查制度,供给端奶粉品牌洗牌带来品质提升,但是让消费者就此安安心心地买国产奶粉要走的路还长。从目前情形看,除了妈妈们自己争气能母乳喂养,想要“安全、便捷地买到价格合适、又合适的好奶粉”,还不太容易。版权:本作品由作者首发于经理人分享()。若非授权,转发时切勿删除版权信息,否则追究相应责任。
(下载iPhone或Android应用“经理人分享”,一个只为职业精英人群提供优质知识服务的分享平台。不做单纯的资讯推送,致力于成为你的私人智库。)
整合共创,编辑:miku,参考内容:,转载请注明出处并附上。)
文章相关知识点
评论&&|&& 条评论
畅阅·猜你喜欢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细则出炉设立高“门槛”_联商网
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细则出炉 设立高“门槛”
昨天下午,国家食药监总局突然更新了其官网,公布了舆论俗称的“最严奶粉配方注册制细则”。根据新规定,无论是国产品牌还是“洋奶粉”,每个企业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配方系列9种产品配方。
小食代第一时间翻查了食药监总局今天公布的详情,有关文件属于征求意见阶段,分别包括:《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材料项目与要求(试行)(征求意见稿)》及《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现场核查要点及判断原则(试行)(征求意见稿)》。
首先,我们先粗略过一下那个申请材料的文件。
根据这份草拟中的规定,奶粉企业要对奶粉配方进行注册,需要提交多达10个申请材料项目的文件,它们分别是:
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书;
申请人主体资质证明文件;
原辅料的质量安全标准;
产品配方研发报告;
生产工艺说明;
产品检验报告;
研发能力、生产能力、检验能力的证明材料;
其他表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材料;
标签和说明书样稿及其声称的说明、证明材料。
按照新规定的要求,奶粉产品名称由商品名称和通用名称组成,每个产品只能有一个产品名称,申请注册的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可以同时标注英文名称,英文名称应与中文名称有对应关系。
同时,上述文件重申,同一系列不同适用月龄的产品,其商品名称应相同。根据产品的适用月龄,通用名称应为婴儿配方乳(奶)粉(0-6月龄,1段)、较大婴儿配方乳(奶)粉(6-12月龄,2段)或者幼儿配方乳(奶)粉(12-36月龄,3段)。
此外,“洋奶粉”还需要额外提交3个证明材料,才能让旗下的进口产品获得中国的配方注册资格,包括获得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境外生产企业注册的证明材料;由境外申请人常驻中国代表机构办理注册事务的,提交《外国企业常驻中国代表机构登记证》复印件;境外申请人委托境内代理机构办理注册事务的,提交经过公证的授权委托书原件及其中文译本,以及受委托的代理机构营业执照复印件。
在产品配方的规定上,新规拟规定,产品名称中有动物性来源的,应当在配方组成中标明使用的生乳、乳粉、乳清(蛋白)粉等乳制品原料的动物性来源。同一乳制品原料有两种以上动物性来源的,应当标明各种动物性来源原料所占比例。
此前,关于标称是羊奶粉的产品中加入牛奶乳清的讨论喋喋不休,有关新规似乎能堵住这个“漏洞”。
最值得注意的是,是要求寻求注册配方的奶粉商提交“产品配方研发报告”,这个门槛很有可能把没有研发能力的企业挡在门外。我们来看看新规打算怎么“玩”。
首先,这个报告要求阐述产品配方特点、配方原理、研发目的、筛选过程、研发情况等,以及母乳研究情况和市场调查研究情况。看到这里,应该可以明白为什么近年来这么多大型奶粉企业会高调做母乳研究了吧。
第二,需要奶粉商证明配方科学性、安全性的充足依据。新规定给出了7类资料可以作为依据的,它们分别是:试验资料、相关国内外法规标准、营养指南或专著、营养数据资料、其他相关研究文献及长期上市食用历史资料。
具体来说,试验资料为婴幼儿喂养试验资料或针对性动物试验资料;相关国内外法规标准包括与申报配方相关的国内外相关法规和标准以及研究资料;营养指南或专著应为国内外权威医学、营养学机构或学会、协会等所发布的营养指南或专著;营养数据资料应具有代表性;研究文献应权威、充分并且直接相关,临床研究文献涉及的受试人群应与配方设计的目标人群一致,临床试验研究结果支持喂养效果;长期上市食用历史资料应为5年以上跟踪评价资料,并且未出现过群体性不适反应。
这还没有完,最后企业被要去拿出研发与论证报告,说明所选用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的来源、在配方中的作用以及种类和用量与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标准等相符合的情况等,以及产品上市后,营养、安全方面的跟踪评价方案。目测,这些都是非常专业和细致的工作,需要严谨应对。
对于那些希望能“物尽其用”、让旗下企业悉数拿下3个注册配方名额的雄心勃勃的奶粉商来说,以下是它们需要关心的部分――申请人申请注册2个以上同年龄段产品配方时,阐述申请注册配方与申请人同年龄段其他配方相比具有的特点及明显差异。
今天,食药监总局列出了3个配方差异性需要遵循的原则,以避免企业在演绎时“天马行空”,这包括:
产品配方及其差异性的基础为母乳研究情况;
产品配方主要原料所提供的宏量营养素,如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组分具有明显差异;
可选择性成分营养特性的选择具有明显差异。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当奶粉商要对产品配方延续注册申请时,其中一个要求是递交产品营养、安全方面的跟踪评价情况,包括五年内产品生产(或进口)、销售、监管部门和企业抽验情况总结,对产品不合格情况的说明,以及五年内产品不良反应情况总结等。这意味着,如果奶粉频繁登上不抽检的合格榜单,那么……
说完申请材料要求后,下面我们再回过头来看现场核查的要求。之前,小食代报道过,在中国奶粉配方注册制拿到WTO审议的时候,国外代表关注最多的问题是这个注册制和生产注册会不会重复,包括现场核查是不是又得再来一遍,从而要企业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今天揭晓的奶粉配方注册制下的现场核查要求。
根据今天披露的文件,对于已受理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申请的生产企业试制样品要现场进行核查工作。现场核查项目分为以下这些:
生产能力(包括生产车间和生产布局)
质量控制情况(包括组织结构、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制度、不符合情况处理、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文件、关键控制点、采购制度、采购文件)
检验能力(包括组织机构、检验制度、实验室布局、检验设施、仪器和设备)
研发能力(包括研发机构、研发制度、研发人员基本情况)
样品试制情况(包括参与试制的人员、研发情况、试制设备、检验设备、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试制过程与申请材料的一致性、试制记录)
其它需要核查的内容
根据上述草拟中的规定,当全部项目的核查结论均为符合的,核查单位做出通过现场核查的决定;当任何一个至四个项目核查结论为基本符合的,申请人应对基本符合项进行整改,整改应在10日内完成,申请人认为整改到位的,由当地省级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予以核查确认并签字,核查单位做出通过现场核查的决定;当任何一个项目的核查结论为不符合或者五个以上项目为基本符合、逾期未完成整改或整改不到位的,核查单位做出不予通过现场核查的决定。
食药监总局今天表示,对于这两个配套文件有什么意见的,有关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可在9月10日前向它提出修改意见。根据早前公布的安排,10月1日是企业的品牌和配方开始注册的时间。
根据业内人士的普遍预计,新政的出台将让目前中国多个奶粉配方大幅减少80%。
(来源:界面 作者:小食代)
近期推荐课程:
欢迎关注联商网,扫一扫关注【联商网微信订阅号】我们只为您推送最真实,最有价值的行业资讯
你可能感兴趣的内容
不吐不快?把你的想法发上来
全部评论()
暂时还没有评论哦!赶快跟帖哦
新闻关注榜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top_wx_show_box").length == 0) {
$("#articleCmtAndFav").append(Qrcode);
$("#top_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top_wx_clo\"]").click(function () {
$("#top_wx_show_box").fadeOut(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top_wx_show_box").fadeIn(100);
function articleQrcode() {
var url = arguments[0];
var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Qrcode += "";
if ($("#wx_show_box").length == 0) {
$("#headerCommentNum").append(Qrcode);
$("#articleQrcodeImg").html($("#_articleQrcodeImg").html());
$("img[name=\"wx_clo\"]").click(function () {
$("#wx_show_box").fadeOut(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wx_show_box").fadeIn(100);
var theArticleId = $("#ArticleId").val();
if ($("#headerCommentNum").length > 0) {
showshare("headerCommentNum", {
url: "/news/show.aspx?id=" + theArticleId,
eventName: "articleQrcode"
var ytvalue="";
if(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null)
ytvalue = document.getElementById("yetai"). }
if(ytvalue=="3" || ytvalue=="8")
{ BAIDU_CLB_fillSlot("568527"); }
联商网版权所有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制做辣酱配方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