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理财p2p是骗局吗,

登录没有账号?
&登录超时,稍后再试
免注册 快速登录
P2P庞氏骗局不断 你都不知道自己的钱这么危险
&&&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P2P投资家。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导语 |在网贷行业成交量再创新高的情况下,P2P网贷行业贷款余额也随之走高。今天,有统计数据显示,P2P网贷行业今年累计成交量突破万亿元,是去年同等时间区间累计成交量的2.68倍。
&  我国P2P网贷行业呈现出一些与国外明显不同的特点:
  1、P2P网络借贷平台数量众多,地域分布广泛;
  2、市场交易规模巨大,远超其他国家更为成熟的P2P网贷市场;
  3、平台创始人大多在经营平台以前从事各种非正规金融业务或经营实体企业;
  4、大量平台成为模仿务的信用中介或存在自融现象;
  5、或金融科技多数平台业务更多依靠传统非正规金融的线下模式,并且由于客户质量低以及征信信息缺乏,P2P网贷成了典型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正是这些所谓的“中国特色”,使我们的网贷平台运营存在着很多风险,归结起来,主要有这三种:
  一是流动性风险。
  简单说,流动性风险容易导致资金链断裂,平台自融出现问题,资金周转失灵。实质就是P2P网络借贷平台没有办法及时以合理价位获得充足资金支付到期债务。
  二是借款违约风险。
  其中尤其需考虑的是P2P网络借贷问题平台的出现,将会导致一些融资项目出现违约。大数据分析技术以及合理的计量模型,则有助于确定P2P网络借贷平台上的借款违约风险溢价,从而促进P2P网络借贷平台健康发展。
  三是操作风险。
  由台数据获取主要是基于业务的交易数据,形成维度单一,再加上实际操作中还存在“刷信用”、“改评价”等行为,使得的大数据风险控制在操作中存在风险“有偏”隐患;
  这三种风险更多是由于平台建设不完善导致,不过真正爆发问题的平台则更多集中于诈骗模式的平台,骗局往往有这么几种模式:
  一是简单自融模式,大多采取高息、拆标的手法,利用投资者的逐利心理进行融资。 二是多平台自融自担保模式。 三是短期诈骗,多利用投资者赚快钱的心理。 四是“庞氏”骗局。
  具体是怎么是操作的呢?跟大家说下面这几个典型骗局,就明白了!
  骗局一:高额年化收益做诱饵
  由于目前民间投资渠道狭窄,银行利息又很低,很多P2P网贷往往以高额年化收益为诱饵,令投资者心动不已。
  “目前P2P平台年化收益率一般在10%~15%,也有P2P平台给出20%,甚至是30%的年化收益率。” 郑峰谈到行行贷南昌分公司给出的年化收益率,根据投资期限不同,基本在8%至14%。
  这是很多伪P2P网贷平台惯用伎俩,很多缺乏风险防范意识的投资人容易被高额年化收益所诱惑,忽略了年化利率越高,违约可能性越大。
  骗局二:前期准时付利息或红利
  目前众多的P2P网贷平台普遍都存在提现困难,借款逾期的现象。与此对应的是,银率网最新统计数据显示,截至7月15日,7月全国累计新增P2P问题平台62家。而新增问题平台中,失联36家、跑路3家,二者合计占比高达62.9%。而提现困难、终止运营的平台分别为19家、4家。
  很多失联的P2P网贷平台老板,一开始为取得投资者的信任,会按照协议准时付利息或红利给投资者,比如P2P平台行行贷在老板跑路前,也按时支付利息给投资者。
  “平台用这种‘小甜头’的方式,让投资者们放松心理戒备,从而对投资者实现放长线钓大鱼。”郑峰指出,这样做的目的,就是让投资者吃下受骗“定心丸”。
  骗局三:发布虚假投资项目“秒标”
  所谓P2P网贷平台,一般是网贷公司提供平台,借贷双方自由竞价,撮合成交。“你有钱,他要钱,我搭个台来撮合”,这就是对P2P网贷平台最通俗的描述。
  按理P2P网贷平台的收益,应该来自“撮合”的佣金,但是现在一些P2P网贷平台的收益不在于此,而是虚构一些热门标的(投资项目),一上线就被“秒抢”,行业话叫“秒标”,忽悠很多投资者进行投资,然后骗取投资人资金,用于自己融资与敛财,进行经营其他项目。
  “秒标”都是跑路平台自编自导的骗术,以“秒标”的火热和紧迫性给投资者造成项目很有投资价值、收益高、客户多的错觉。
  “其实很多都是平台自己造的假标,或者是自己发标自己投,这是一种骗术。”,跑路平台为招揽人气,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故意发放众多短期项目“秒标”,制造假象骗取更多的投资者上当受骗。
  骗局四:拆东补西制造赚钱假象
  庞氏骗局其实就是“拆东墙补西墙”。郑峰介绍,收益并不是通过公司的业务来赚钱,而是利用新投资人的钱来向老投资者支付利息和短期回报,以制造赚钱的假象,进而骗取更多的投资。
  “e租宝”就是这种玩法,而此次出事的行行贷,其董事长跑路也有此类迹象,主要是由于温州与台州兑付很凶,导致资金链断裂。
  “这种手法,通常是在短时间内,投资者能获得回报,但随着更多人加入,资金流入不足,最下线的投资者便会蒙受金钱损失。”这样的网贷平台幕后老板,把钱用在了别处,比如还银行的欠债,投资股票,满足自己的生活消费等,承诺给投资者的利益都是用后来投资者的钱去返还前期投资者的利息和本金,拆东墙补西墙,一旦资金链断了,最后只能跑路。
  中国的貌似一直走不出一个怪圈,那就是玩着玩着就主动或被动地玩成了借新还旧的旁氏游戏。
  轰轰烈烈地开了4000多家网贷平台,现在已经轰轰烈烈地倒掉了一半。倒掉的平台小部分是因为诈骗,大部分是因为资金池没玩好。
  为什么我们的金融行业总是每几年就来一次大崩盘呢?
  第一, 宏观上看,我们的金融行业还处在青春期之前
  大家知道,在有几十万家中小银行,而中国的银行数量目前也就一千多家。无论是基础设施、还是、人才、监管等软性条件都不够成熟,金融从业者和金融消费者也处在初级水平。所以民间金融就经常进入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怪圈。
  第二, 机构目光短浅,为了眼前的虚假繁荣而恶性竞争
  理财市场是很容易陷入劣币驱逐良币的市场。尤其是众多门外汉参与其中的时候。利率补贴,红包,券,各种羊毛一块上,搜索竞价火力全开,各种协会开会领奖,所有这些运营成本一路高涨,貌似一片红火,实际上都在大量亏钱,而最终亏的是谁的钱答案不言自明。
  第三, 金融基础设施的落后,让金融交易成本奇高
  这里的金融基础设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司法环境,征信设施,监管体系。
  所谓好是司法体系就是违法必究,但现实情况是,N多涉嫌诈骗的平台老板并没有受到法律的制裁,其他进入者也就没有受到相应的警示,违法成本太低。
  相对于平台老板的违法成本低,还有一个就是借款人的违约成本低,征信设施的不完善让开发优质债权资产变的很难,或者说识别优质资产需要摊销劣质资产的成本,让整体的交易成本高企,好人坏人都要承受高的融资成本。
  监管体系总是犹抱琵琶半遮面,总是隔三差五放出一些不真不假的消息,然后是市场各种解读,最后大部分不了了之。
  第四, 金融从业者的不成熟,利率给的再高也是垃圾资产
  说句得罪人的话,很多平台老板对金融的理解都不透彻就进入了这个行业,太多的门外汉冒险家进入的互联网金融行业。
  金融的本质是资源配置,是决定社会财富要进入哪些生产领域,而金融的具体工作是风险定价,金融的核心竞争力也是风险定价,什么样的资产配资什么样的利率,通俗的说也就是风控。
  金融是一个高大上的行业,参与者水平不够,导致风险定价机制失灵,注定卖出的资产和其收益不能匹配,出资者遭受损失已经注定。
  第五, 金融消费者的不合格,钱多人傻速来
  这里的不合格主要是指对风险的认识不到位。
  一边是激进的民间企业家进入互联网+金融行业,另一边患有“理财饥渴症”的用户终于找到了一个可以方便操作的投资标的。
  这个投资标的利率竟然是银行存款的10倍以上,而且大多数平台承诺保本保息。简直就是一个百年不遇的投资机会。殊不知所有的“保本保息”都是一个美丽的谎言,出借风险没有了,但是平台风险更可怕,不出问题则已,一出问题就是血本无归。
  这种“影子银行”的操作手法早已超出了借贷的范畴,风险不是由兑而变小,反而是由于刚兑而变大,投资者却无法认清这个事实。
  第六, 资金池,都想玩但是都玩不起
  资金池的特点就是外在表象无法判断内在的盈亏。“资金池”和“庞氏骗局”这两个概念的界限非常模糊。
  可以这样说,银行是合法的资金池,极端点,也可以说银行是合法的庞氏骗局,虽然现在银行业利润还非常高,但即使银行出现大量坏账也不会影响游戏的进行,因为总有人存款,呆坏帐大润也不影响体系的运转。
  没有强监管,资金池几乎100%会成为旁氏游戏,民间机构借助P2P的概念玩起的资金池就是这样一种情况。玩的不好的,已经暴雷、失联、清盘、甚至牢狱之灾,玩的好的,风投、评级、资金聚集、成为明日之星。但需要悲观的是,不要看排名靠前的平台风生水起,规模越大风险越大是金融的一个属性,将来大平台爆大雷基本也是可以预期的。
  可以这样说,国内大部分民间金融玩家,潜意识中玩金融就是玩资金池,先把钱忽悠进来,整个机器转动起来,有进有出,嫣然一个成功的大企业,至于运营成本,从池子里舀一瓢就够了,但是舀着舀着,发现池子里的水大部分被运营成本舀干了,哪一天资金端一收紧,立马嗝屁。
  第七, 金融创新,我们总是高估它
  互联网科技不仅没有改变金融的本质,事实上所有事物的本质都是无法改变的。纵观金融危机的根源都是来自于给了太多不具备还款能力的人太多的贷款和向大量不具备风险承受能力的吸收太多的资金。这恰恰就是所谓这一百年来金融创新一直在做的核心,绝大部分金融创新很大程度上就是想挣脱监管。
  近10年以来,国内P2P产业的所谓创新,都和“金融脱媒”无关,本质上都是绕过了监管,圆了一把民间资本开银行的梦想,殊不知,开银行需要多高的水准,以及要冒多大的风险。总是保守的金融机构能活下来,也总是最保守的投资者最后能保证正收益。对于监管层的启示就是,一个新的金融业态出现之后,以保守的眼光进行观察,看清本质,归口监管之后再从国家层面鼓励发展也不迟。
  对于一种金融创新来说,不能因为包容创新就采取自由放任的监管态度;相反也不能因为出现问题就“一棍子打死”,而是应该在更加良性的基础环境支撑和外部监管约束下,使其从“躁动、叛逆且偶尔有恶行的青少年”,转变为“成熟、理性、有益社会且自身可持续的中青年”。
  点击“”查看:
  10年后,你的房子将变成这样,难以置信!
  if ("" == 1 &&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_content')) document.getElementById('js_content').addEventListener("selectstart",div&
&&&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P2P投资家
(责任编辑:邓益伟 HN006)
和讯网今天刊登了《P2P庞氏骗局不断 你都不知道自己的钱这么危险》一文,关于此事的更多报道,请在和讯财经客户端上阅读。
提 交还可输入500字
你可能会喜欢
热门新闻排行榜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与和讯网无关。和讯网站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传真:010- 邮箱:yhts@ 本站郑重声明:和讯信息科技有限公司系政府批准的证券投资咨询机构[ZX0005]。所载文章、数据仅供参考,投资有风险,选择需谨慎。只有P2P骗子多?投了这些理财领域才要真当心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文章内容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和讯网立场。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请自担。
理财行业骗子一向猖狂,今年以来各类金融诈骗案例也是屡发不止,不同领域骗子的活跃度也各不相同,投资者的损失情况差别也很大。融360理财分析师盘点了各大理财领域的骗子出没排行榜,希望给投资人带来一定警示。  第一名:网上、炒黄金、炒白银、炒油软件  如果你在网上看到各类理财软件,比如炒股、炒黄金、炒白银、炒原油,宣称获利巨大或是稳赚不赔,那么要注意了,很负责的告诉你,十个里面没有一个是真的!  这些骗局通常具有以下特点:  没有政府批文的山寨投资理财软件;  幕后推手都是一些没有专业技能的犯罪团伙;  涉及的都是高风险高杠杆率的行业;  编造各种成功案例吸引投资人;  没有签订与银行之间的第三方托管协议;  先让投资人小赚一笔尝到甜头,加大投入后通过幕后操作让其产生巨额亏损。  也就是说,表面上你看到这些理财软件赚钱很厉害,实际上都是犯罪分子编造出来的,无论你怎么操作,最后的结局都是亏损,而且是亏得很大。建议大家炒股、炒贵金属、炒油要选择正规的交易平台,不要轻易相信一夜暴富的说法,理财不是赌博,太容易赚钱往往意味着太容易被骗。  第二名:线下理财  今年以来,全国各地爆发了数起非法集资诈骗案例,其中大部分都是线下理财公司,涉及的金额非常巨大,百亿级以上很常见,投资者损失惨重,而且往往是亲朋好友全都中招。线下理财公司遍布全国大江南北,有很多都是当地的“地头蛇”,且隐蔽性很强,过去数年一直游走在及监管的灰色地带。不过近年来由于金融形势恶化、监管查处力度加强,这些线下理财公司不断浮出水面。  一般来说,线下理财骗局有以下特点:  理财公司的业务范围大多集中在本地区或是周边地区;  理财公司信息披露非常不完善,投资人无法得知自己的钱投到哪里去了;  单个投资者涉及金额较大,其中老年人中招比例很高,很多人把养老钱都砸进去了;  杀熟比例很高,理财公司招聘当地德高望重的人,骗取投资者的信任;  投资者的钱大多被投向股市、房产等高风险领域。  中国的线下理财机构非常混乱,资质也是层次不齐,其中很少能做到完全合法合规,奉劝广大投资者,珍爱生命,远离线下理财。  第三名:P2P网贷  P2P网贷行业从开始发展至今都被认为是一个高风险行业,过去几年来爆发的负面案例确实不少,平台跑路、倒闭、提现困难等现象从来就没有断过,因此很多人是“闻P2P色变”。之所以P2P会出这么多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行业进入门槛太低、发展太快并且监管严重缺失,导致大批投机分子钻了进来。不过融360理财分析师认为,未来P2P行业将进入一个良性发展阶段,风险也将得到有效控制。  2015年应该算上是P2P行业的监管元年,尤其是年底的“网贷监管意见稿”对P2P平台提出了非常具体并严格的要求,各个地方政府也在逐渐收紧P2P的准入门槛,在严格的监管之下,以后还想在行业内浑水摸鱼是越来越难了。在2016年的问题平台中,主动停业的平台数量超过了跑路平台数量,可以看出,以后选择良性退出的P2P平台会越来越多。  总的来看,涉嫌违法违规的P2P平台通常有以下行为:  自融或设立资金池;  拆标或发放大量超短期标;  项目信息披露太少,有可能发的是假标;  收益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比如超过20%;  没有银行资金托管;  公司背景造假,与工商系统的信息不符。  大家今后在投资P2P平台的时候,要尽量选择背景实力较强的平台。  第四名:保险  公司在中国(,)心中的形象一直欠佳,主动去购买保险产品的人并不是很多。实际上,在国外保险被居民看的非常重要,很多人在年轻时期就主动购买了多种保险。那为什么中国会出现这样情况呢?原因很简单,都是保险公司自己作的。  在中国,买保险可能面临以下难题:  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误导销售,夸大保障范围或是实际功效;  投保人出事了之后理赔的程序非常繁琐,且要求非常严苛,很多情况下难以获得理想的赔偿;  保险公司夸大保险理财产品的收益,或是不提产品可能存在的风险,导致投资人出现亏损;  保险公司未对投保人进行足够提醒,投保人中断缴费导致保单失效。  建议大家在购买保险或是保险理财产品的时候,要有自己的判断能力,不能光听工作人员的说法,仔细查看说明书中的每一款条例非常重要。  第五名:银行  银行之所以会进入这个榜单内,其实是与银行客户的超大量级有关。近两年银行爆发的各类负面事件也不少,导致银行在老百姓心中的形象越来越差,实际上混迹在的骗子比例并不大,只不过中国的银行数量太多了,在金融领域中银行的客户也最多,因此诈骗案例的总量就上去了。此外,过去银行在大家心中是非常“靠谱”的,一旦银行爆发出负面新闻,总能引起社会公众的关注。  在银行内投资者可能遇到的骗局包括以下两种:  贴息存款,也就是除了银行公示的利率之外,银行还承诺给予储户额外的利率,储户需要记住的是,贴息存款已经被银监会明令禁止,所有的贴息存款都是不合法的;  理财飞单,明明购买的是银行理财,事后却发现买的是基金或保险,投资者一定要区分银行自营和代销理财产品的区别。  实际上,与其它金融领域相比,银行还算是相对安全的,只要大家不贪图高息,购买理财产品的时候多长点心眼,一般情况下出问题的概率不大。  文章来源:微信公众号融360财秘
(责任编辑:赵然 HZ002)
05/10 09:3405/11 08:0805/11 08:0305/10 10:2405/10 08:4205/10 08:2405/10 08:1105/10 08:03
理财精品推荐
特色栏目:
精品栏目:
每日要闻推荐
社区精华推荐
精彩焦点图鉴
  【独家稿件声明】凡注明“和讯”来源之作品(文字、图片、图表),未经和讯网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者部分转载。如需转载,请与010-联系;经许可后转载务必请注明出处,并添加源链接,违者本网将依法追究责任。  生活中的骗局屡见不鲜,台台记得前阵子看到一篇有关六十多岁老太网恋被骗60万对方竟是亲女婿的新闻,新闻中的老太既被骗了感情还被骗了钱。  台台就纳闷了,人真有那么容易被骗?后来跑到网上搜索了一下他人被骗感情和钱的经历发现,这和某些P2P平台的欺骗手段和被害人心理都大同小异。  台台发现,网贷的骗局主体大致分为P2P平台自坑、互联网传销、网贷中介诈骗等。  P2P平台自坑:不用多说,就是自身平台有问题,利用虚假标的非法集资,用集资的钱拆东补西,妥妥的庞氏骗局。  网贷中介诈骗:网络上随便遇到的一个承诺没啥门槛就能贷款的中介人/代理人,得到借款人的身份证等隐私信息和收取服务费后,立马消失,并且事后,借款人莫名收到贷款催收的短信。  互联网传销:就是传销的网络版,借助互联网推销虚、实产品,发展下线。这些骗局现象,都伴随着一些“甜言蜜语”,让人深信不疑。投资人究竟拥有什么样的心理,才那么容易被骗呢?  由于非理性客观行为更常见 因此投资人容易被骗  这段时间,台台在看一本书,书内提到心理学家实验雄辩地证明了更常见的人类行为不是理性客观的。  那么延伸到P2P行业,投资人更常见的行为也不会是理性客观的。  台台认为,理性就是先拒绝(否定),然后分析(怀疑),最后再选择要不要接纳。若反推一下投资人更常见的非理性客观行为,那么就会是接受与盲从。  再把这种心理放在骗局中来看,整场骗局,骗子不外乎是“我一定要在你身上薅到我想要的利益”这种想法,而很多投资人则是趋利、大意、轻信,为了高息而以身犯险。这时候骗子只需要加持语言技巧并点亮“甜言蜜语”技能为投资人画张大饼就可以进行诈骗了。  这时,如果骗子道行浅,骗术手段只是对投资人干巴巴的硬宣传,比如鼓吹平台背景、融资情况、交易额、央媒广告等,这些硬宣传一般能骗到的就是外行人了。尤其是分辨能力稍弱的中老年人,大部分都容易被夸大的吹嘘欺骗。这时候,这类的投资人的心理是盲从并接受的。  投资人一定是趋利的,很容易被高息标的吸引,而那些对行业一点都不了解的投资人,最容易被骗子所设的骗局套住,并且执迷不悟、深信不疑。  而道行高深的骗子,会利用逻辑来包装一个虚假的大饼,一旦你被他带入这个逻辑里面,投资人很可能就会忘记去考证其他问题,并且深受对方逻辑的影响,并且特别认可对方。比如骗子会逐步主动帮助投资人分析如何理财合适,如何规避风险,一直以“为你分析、帮你解决”的模式给投资人下套,在投资人被骗钱的过程中,还一直以特别镇定的语气说话,再辅以红线内的高息。  上述情况,一般受骗的投资人是大概了解行业,却了解不细致的人。只知道利息在合规范围内,标的利息又在行业平均线之上,又有第三方支付或宣传自身平台正在存管进行时,而投资人往往被这种小饼诱惑,心甘情愿的掏出钱来。结果人家套到了钱,存管大限前薅到钱就跑路,投资人想追回资金也追不了。  台台认为,由于投资人被认知结构所桎梏,在被骗局套住时,更容易出现“非理性坚持”的情况,投资人因为信任和自我分辨的局限性而丢掉了理性。投资人一旦被影响、被套逻辑,“理性”往往就不存在了。  说简单点,骗子的骗术其实大部分取决于被骗者,你好骗,再低劣的骗术都能骗到你,你不好骗(拒绝),再高的骗术都拿你无辙。希望各位投资人形成自己的投资套路,善于发现问题的本质。  理性:遇到宣传先拒绝 没确定的都别碰  现在来说说什么人是不好骗的人,台台认为就是先拒绝却不顽固的人。  台台强调的是,拒绝业务员对投资人吹嘘的信息,由投资人自己私下去考证真伪。投资人有一种心理,就是:我被你鼓吹投钱,平台跑路,钱没了,我被你骗了,我怪你,责任在你。  投资人在被骗后是不会认为自己也是有责任的,往往都会把责任全部归结于骗局。而在骗局中,理性对待的投资人,就算结果还是被骗钱,这种投资人更会将原因归结到自身,会懊恼自己为何没有看到骗局中的漏洞。  在骗局中,没有人是无辜的,只能说责任多或少罢了,被骗固然委屈,但更多是学会吃一堑长一智,学会理性(拒绝)。  许多投资人会先迷恋平台的背景、宣传、团队情况、明星代言等,当投资人在这些上面吃亏后,才会进一步用合作机构、交易额、担保方式、业务模式、存管、风控等指标作为参考。  台台之前写过的文章已说过如何考证平台的安全性,那现在就科普一下如何杜绝骗局。  一、互联网传销就不用多说了,现在说说P2P平台方面:  1  从业务员开始  部分投资人一般不具备网贷行业的相关知识,这个时候骗子平台的业务员从天而降向投资人吹嘘得天花乱坠。不管对方给投资人说的内容是否真实,投资人当下是分不清楚真伪的,这个时候,请先拒绝对方。若投资人有兴趣投资,那么请记住他吹嘘的关键词,不要拒绝事后自行去考证对方宣传的真实性。  台台相信,可靠的平台不怕被拒绝,不怕被考证。  2  在客服结束  除了平台的业务员之外,客服就是投资人有能力接触到的第二个岗位人员,投资人可以准备好要提的问题,进入平台官网,打客服电话。若对方答非所问、支支吾吾,那么可以挂电话了。  答非所问和支支吾吾,只能代表客服专业素质不高业务不熟而已,而平台将不熟业务的客服投放服务,这是对投资人的不负责。  还有一个关键点,在投资人提问客服时,关于资金安全的关键问题上,比如存管,若对方回答的永远都是“正在做”、“正在进行”的话,投资人最好暂时不要考虑选择投资这家平台。  台台提醒各位,在银行存管大限之前,不法平台很有可能会伸出薅毛之手,再薅一次投资人的羊毛,这时候,不论是不是不法平台,只要是没存管或者存管进行时的,都暂时别碰。因为某些不法平台或许会打着正在存管的旗号吸引投资人。  二、在网贷中介诈骗方面:  台台只有一个建议,就是拒绝!拒绝!拒绝!  不要轻信你从网络上认识的任何一个中介,尤其是无门槛只需要你私人信息就能贷款的那种中介,不是高利贷就是骗你的信息去贷款。还有要你给手续费的,请记住,只要是非要你先付钱才能贷款的,都是骗子。
责任编辑:zyk
净额(亿)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您有什么问题想要告诉我们?
留下您的联系方式,以便我们向您反馈结果
提交成功,感谢您的支持!
收益宝·活期
7日年化收益率
理财宝·短期
7日年化收益率  【导读】最近一段时间,关于P2P的新闻、争论和政策法规一直层出不穷。她的财蜜们也一直关注各P2P平台,财蜜在仔细研究各家理论年化收益率后发现,这里面的猫腻很大。比方说:各平台项目上的收益宣扬8%、12%,真的有这么高么?如果年化收益12%,就有财蜜发现“为什么我投1000元一年之后本息合计不是1120元而是1066.19元?”那就来看她理财财蜜xmumu为你揭秘,P2P平台的年化收益率骗局!
  她理财财蜜xmumu仔细研究各家理论年化收益率后,发现猫腻很大:其实我们投资后能拿到的真实收益远低于平台宣扬的。
  原因在于: 大部分平台都采用的是等额本息还款法。
  那么他们的实际收益率究竟是多少呢?她理财来为财蜜们计算一下:
  如果借款人想以15%的利息借10,000元人民币,为期12个月。采用等额本息还款方式,年化收益率是15%不假。
  但是由于每个月都还给了投资人一部分本金,下个月借款人占用的本金就减少了,那么利息也就逐月减少,此时一年合计收到的实际利息只有8%左右。
  简单说,就是,每个月你会收回一些本金还有本月利息,下个月你借出的本金就减少了,所以下个月你收回的利息也就少了,依此类推,逐月递减。
  那么,1年后,项目到期,一算,实际收益当然远远小于宣扬的15%了。
  具体收益,请财蜜们见下表:
  【疑问1】财蜜提问:现在的年化收益率不到12%,还没有表里的15%高,那么是不是实际收益还不到8%呢?
  她理财答:完全正确,按照上面的思路计算,12%对应的实际收益是6%多一点。或者,再仔细点说,某些机构宣扬的8.6%,实际收益也就不到5%。
  【疑问2】财蜜提问:每月有收益返还,我可以再去投资,这样可以提高实际收益?
  她理财答:没错。但是,如果是想申购宝宝类,你要每个月都要倒腾现金出来再申购; 这还不算财蜜中间耽误的几天时间,要是赶上周末或者放假呢?白白浪费几天利息。
  如果想继续投资平台上其他项目,首先有投资门槛吧?再有是不是能抢到也是回事儿吧?还要保证月月不拉。再说,理财本身就是个放长线掉大鱼的过程,这来来回回浪费时间、浪费精力的,实际真的能够拉高多少投资收益么?
  所以,她理财给财蜜们结论和忠告是:不要 让P2P平台的年化收益率给骗了!
(责任编辑:廖廖)
&&&&&&</div
主演:黄晓明/陈乔恩/乔任梁/谢君豪/吕佳容/戚迹
主演:陈晓/陈妍希/张馨予/杨明娜/毛晓彤/孙耀琦
主演:陈键锋/李依晓/张迪/郑亦桐/张明明/何彦霓
主演:尚格?云顿/乔?弗拉尼甘/Bianca Bree
主演:艾斯?库珀/ 查宁?塔图姆/ 乔纳?希尔
baby14岁写真曝光
李冰冰向成龙撒娇争宠
李湘遭闺蜜曝光旧爱
美女模特教老板走秀
曝搬砖男神奇葩择偶观
柳岩被迫成赚钱工具
大屁小P虐心恋
匆匆那年大结局
乔杉遭粉丝骚扰
男闺蜜的尴尬初夜
客服热线:86-10-
客服邮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p2p骗局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