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微信群有300人,微信在国外消费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快速选择适合你的多群直播方式

三分钟带你了解多群直播

第一弹:多群直播的优势

讲师只需在一个微信群中讲课,就可以让自己的课程内容,包括语音、图片、文字、视频、链接等同步到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微信群当中去,而且课程的质量音质和主讲人一模一样。

这种方式,课程的同步由转播机器人完成,大大提高了培训的覆盖面,极大的降低了社群组织者的运营成本,使社群组织者可以把精力更多的投入到课程研发和宣传上。

号外:买一台设备事小,耽误课程转播机会事大!
传统的直播服务商经常会有群满了的情况

所以拥有自己的直播机器很关键

随时随地组织直播,无需预约等待

一般的多群直播方案,要根据课程组织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如果您是刚接触多群直播,有一台自己的直播机器,可以多实践,多试错,早把多群直播的课程操作模式学会。如果您已经对多群直播很熟悉,打算批量操作,更应该有多台属于自己的设备,不管是降低成本,还是课程组织的可控性,都会让您心里更有底气!

杜绝盲目,了解各课程直播区别很关键!

人员杂乱,和微信无接口

很多培训公司老板或者微商行业领导人,看到别人的团队快速扩张时眼红,
自己了解到新技术的时候千万不能犹豫,互联网竞争越来越激烈
你不上,别人上,等别人把技术红利都操作一遍,你再去操作就没那么好效果
千万不要看不见,看不清,来不及
早拥有早成就商业梦想。

}

七月份,就有不少小道消息在传「微信下个版本能批量删除不常联系的好友」。几天前,微信的 iOS 版本更新,更新日志里写着「可批量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

一时热闹非凡,大家纷纷在找这个入口。一直到今天,该功能才真正出现在大部分人的微信当中。这篇文章主要想聊聊,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有没有意义?有什么意义?

功能介绍:筛选「不常联系的朋友」

可能你还不知道「不常联系的朋友」这个功能具体是个什么操作,我先介绍一下。截止本文发布的时候,还只有 iOS 版本的微信支持这个功能,你可以在 App Store 更新到最新版本(Wechat 6.5.13)来体验。通过以下入口访问:

我 - 设置 - 隐私 - 不常联系的朋友

可以看到,页面上有以下三个选项:

  •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这些选项,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筛选出的联系人既可以挨个查看,也可以批量进行操作,我逐一说明一下:

P.S. 本文写作的时候,我的微信账户共有 273 位联系人。

字面意思,你和某个用户半年内没有点对点的会话。不过我实际尝试了一下,发现筛选出来的联系人远比我想象的要多,足足有 200 人。我尝试删除了一个聊天会话,再次筛选,该数字变成了 201。

也就是说,「半年内无单聊」只是筛选你本地的单聊会话,和你的联系人列表比对。如果你在一台新设备上登录,不同步聊天记录,这个选项就形同虚设了。

群聊大家也不陌生了,3 个或更多人共同存在的会话就被成为「群」,这个功能会把你联系人中没有共同群聊的用户筛选出来。这个很好理解,添加联系人的一个主要方式:某个中间人把相熟的人拉在一个群里,然后添加联系人。不过「小群」怎么定义还不是很清楚,例如,同时存在一个百人以上的群里,算不算「小群」?

3. 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

这条可以说是大杀器了,会不会在朋友圈里互动非常能说明你和某位联系人的关系质量。这是一种平等或者向下关系的筛选,不管你们是朋友,还是你是他的粉丝,都大概率的会有回复。这个选项,也是我这里筛选出联系人最多的单选项,足足有 241 人,占比达到 89%。

相比前两项,筛选朋友圈的行为数据看来工作量比较大,需要一定的耗时,甚至建议你一会儿再来看。这也是该功能上线的时候,没有立刻开放给所有人的原因。

4. 多个条件同时作用

你可能会说,上面的条件都不能说明什么。「我和某个人没有单聊,但是我们在一个群里呀!」或者「我们虽然不直接对话,但是朋友圈互动很热烈啊」,所以你可以同时选中多个选项,两两组合甚至三个同时选中。多个选项产生的结果会取交集,如下图示意:

功能介绍: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

通过 3 个选项,至多 7 个维度,我们筛选出了「不常联系的朋友」,然后呢?我们可以在选中联系人以后,对他(们)进行以下 3 个操作:

  • 不让他(她)看我的朋友圈

例如,你筛选出了那些「半年内没有回复过他(她)的朋友圈」的联系人,很有可能你对他们的朋友圈根本就不感兴趣,你就可以「不看他(她)的朋友圈」。在往常,我们可能要进入某个联系人的页面,或是在朋友圈里长按它的头像,一个接一个的关闭他(她)查看你朋友圈的权限。

不过,你只能在这个功能选项里批量操作,不能在发布朋友圈内容的时候来设置。你不能发张照片,然后选择「不常联系的朋友」,还是得用你预设好的那些标签。

如果你只想了解新功能,看到这里就可以了,下面有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为什么会有「不常联系的朋友」?

几天前,我爱人在微信上加了一个外卖平台的商家。因为她订的外卖中有一件商品售罄了,但不影响其他商品的配送。商家打电话联系她加微信退款,理由是加微信转账比走平台更方便,于是她就加了。

事后我问她,有没有从通讯录删除这个人,她说没有。我相信这不是个例,有无数的「好友」不经意间就进入了我们的通讯录;至于这个「好友」会在通讯录里面躺多久,就只有天知道了。

微信的通讯录,对于绝大部分中国人来说,早已取代了手机自带的通讯录。但其严肃程度,远不如后者。因为添加微信联系人的成本,相比以前留名片留电话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他人可以通过以下任意方式触达你:

  • 名片(由你的好友分享给他人)

这些方式可以在「设置 - 隐私 - 添加我的方式」里查看并管理,但是默认是全部打开的。在这种低成本的情况下,大部分人的通讯录只进不出,根本没有打理自己通讯录的意识。据调查, 2016年微信用户平均联系人数量达 194 人, 是两年前的近 2.4 倍。

其中,联系人数量超过 100 人的占比达到了 75%;联系人数量在 200 人以上的占比 45%,联系人数量 500 人以上的占比是 13.5%。

其实在移动电话有了通讯录功能以后的时代,大部分人也没有打理的意识。不过因为以下 3 个原因,大部分人的通讯录没有变成负担:

  1. 因为记录联系人信息不方便,只有必要的才会记,所以增速慢;
  2. 在主动联系的时候,你不容易把人搞混搞错,因为都是真实姓名;
  3. 传统的通讯录其实没有把你和联系人连在一起,双方产生接触是有成本的(电话、短信费用),多人同时接触成本更高。

但是,上面 3 个问题在微信里出现了,收到的好友申请大半你事先是不知道的、随时有可能被拉进一个群聊之中、有时还会把一些许久不联系的人弄混。而这些问题其它大体量的通讯应用里也都不同程度的出现了。

同样是腾讯旗下,已经存在近 20 年的QQ,早就走过这一遭了。我注册并使用 QQ 至今 16 年了,历史上添加过的联系人不计其数,即便我有意识的删了又删,也还是有数百人之巨。2012 年前后,我后知后觉的用起了电子邮件,终于意识到,大部分有「效率」的沟通,不是即时通讯带来的。

后来微信流行了起来,我的好友关系也转移其上。QQ 只在公司电脑上打开,平时碰也不碰。已经不是那个找不着人聊天的「蛮荒时代」了,信息早已过载又过载,通讯录也早已经「超负荷」。毕竟是电子通讯录,不会真的超负荷,但是作为人类,能有效维持的社交关系其实非常有限。我对于「把社交关系转移到微信」这件事情的解读,是人们在QQ互联时代积累了巨大联系人列表以后,不堪重负的出逃。

微信绝不只是 QQ 的替代品,你可能像我一样上班用 QQ,下班用微信;也可能和班上同学用 QQ 联系,和亲朋好友用微信联系。就像我们一般认为即时通讯里的社交关系,比微博、豆瓣上的要更近一些。我们确实有能力把生活和工作、兴趣切分开来,但不使用微信,恐怕难以做到。

我们能从手机通讯录或是 QQ 迁移到微信之上,因为它具备替代前两者的能力。不止是功能上的,而是在过去的那个时间点,人们正打算从「过去」走出来,需要一个地方接收他们,因为微信最快的聚集了足够多的人,之后的人就慢慢被吸进去了。

并且在可见的一段时间里,微信都会在那里,直到下一个「庇护所」出现。

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有没有意义?

联系人一多,很可能就会通过分组 / 标签来管理。上过学吗?——「大学同学」、「高中同学」、「小学同学」;上过班吗?——「同事」;跳过槽吗?——「前同事」;玩过某款游戏是不是添加了不少同好——「王者荣耀」「英雄联盟」…

当你脱离了某个圈子(比如不再玩某款游戏了),或者脱离了一个人生阶段(比如大学毕业了)以后,大概只剩下好友二三人,其余大部分都变回了路人甲乙丙丁。这些还是有明确标签的,更多的联系人大概是以「其它」或者无标签的身份存在于你的联系人之中的。隔一段时间后,你再看到这样的用户昵称:

你分得清谁是谁吗?还可以点开朋友圈判断一下,那你看看这些呢:

如果你发朋友圈的时候希望展示给部分人,或是屏蔽部分人,你得先知道谁在里边。这时候,你就在管理你的联系人了。至于不常用的联系人,如果你一次又一次的对某(几)个联系人产生犹豫,应该删除他们,反正我先删为敬了。

所以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到底有没有意义?这是一个因人而异的问题,网上也不乏各种观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三类:

  1. 太有意义了,早就想删掉那些久不联系的人了;
  2. 没什么意义,想删的我早就删掉了,剩下的都没法删;
  3. 没什么意义, 放在那里又不会怎么样,何必删。

对于第三类用户,他们要么联系人数量不多,要么真的不会因为联系人变多而焦虑。甚至有些人,就是需要大量的好友(数字)充斥他们的通讯录才会开心。

前两种人其实都想管理自己的通讯录,区别只不过是有没有动手而已。所以这个功能的提供,极大的减少人们管理好友的工作量。通过不同的选项及组合方式,筛选出一个不常联系的列表,再从其中摘出那些不再需要联系的人,屏蔽之、删除之,悉听尊便。

有些人担心自己「被删除」,可能通讯录里有自己的男神女神、一些小有名气的偶像之类的,几乎说不上话,但是你还能默默的「视奸」他(她)。他们觉得,该功能一出,自己就要被扫地出门了,所以纷纷吐槽。对于这种情况,我只能说,让你早点断了念想也好,更何况,你还可以去微博关注嘛。

我们很容易因为自己用不上某个功能,就认为它没有意义。我们来做个简单的计算:微信目前的月度活跃超过了 9 亿;前面也说了,微信联系人数量在 200 人以上的占比 45%,联系人数量 500 人以上的占比是 13.5%。,我们十分保守的估计,有 5% 的微信用户想要管理一下他们的好友。那就是 4500 万人需要,有意义吗?

在中國,「多麼小的問題,只要乘以十三億,就是很大的問題。」

微信为什么推出这个功能?

如果你也赞同我的简单计算,我们再换个立场来看看这个问题:

大量的 QQ 用户,在数年使用之后,纷纷转向了微信,这事情也就发生在几年前。作为 QQ 团队来说,那段时间肯定谈不上愉快。毕竟,用户觉得产品使用麻烦没那么要命,但是用户因为麻烦而逃离就有大问题了。QQ 在后来的两三年里,积极调整团队和产品的方向,很好的度过这一关,这里就不展开了。

大规模逃离目前还不会发生在微信身上,毕竟关系链很紧密。但是很多不相关的人(比如外卖商家),和你关系亲密的人混杂在一个列表里的时候,慢慢就感觉不太好了。所以帮助用户快速的筛出那些真正的「好友」,既是缓解了用户的焦虑,也是帮助微信自身做好防御。

不可否认的是,大部分交流迁移到微信以后,也有效的降低了电话、短信诈骗的发生概率。但是当你的通讯录里,不明人士越来越多的时候,这种风险又开始增加。对于微信团队,或者说腾讯公司来说,他们要承担的风险在几何级数的增加,原先由电信运营商承担的风险,有一部分被转移到了他们身上。所以从保护商业声誉的角度,他们也有十足的动机帮助用户减少通讯录中的噪声。不管这些噪声是刺耳的(比如微商)还是白噪音(沉默的那些)。

还可以看看国外的产品,根据披露的数据,Facebook 用户在 2009 年时,人均好友数量为 120 人;到了 2013 年的时候,人均好友数量达到了 338 人!其中,好友人数超过 200 人的占比约为 50%,是不是和微信的数据挺像的?这个过程中,其他社交平台的市场确实在被挤压,但也一直有新的社交平台诞生并发展,例如前阵子登顶了美区 App Store 总榜的匿名社交应用

所以从产品角度来说,强社交关系的应用(包含本文探讨的即时通讯类型),都有比较强的动机来避免用户出逃。今年以来,微信就有多次更新,希望尽量消除那些噪声:

  • 仅允许好友查看三天 / 半年内的朋友圈(6.5.3)
  • 群主可在群成员信息页中,了解对方是如何加入群聊的。(6.5.8)
  • 可以设置某条朋友圈的互动不再通知(6.5.10)
  • 批量管理不常联系的朋友(6.5.13)

P.S. 以上版本号以 iOS 版本为准。

尽管微信将该功能成为「不常联系的朋友」,但你可以看到我在行文中坚持将他们成为「联系人」,因为「联系人」才是通讯录里那些人与我们关系的实质,亲人、朋友都只是它的子集。当你把他们当做联系人的时候,不联系、不常联系就移除,下手可能就没那么困难了。




}

当下购物刷信用卡也成了普遍现象,不过大多数人的信用卡透支额度并不高,使得消费很受拘束。最近,在巨鹿县的一些微信群中,经常出现办li信用卡之类的信息。

面对这些信息,大家可要小心了。11月5日,新疆昌吉市居民谭某报警称:其在微信上被人骗了10万元。经初查,谭某在微信里加了一个“客服”的微信,对方自称能办理大额信用卡,当时谭某刚好想要办个信用卡,然后对方以办理信用卡需缴纳流水费为由骗取谭某10万元。

行骗途径:在网上发布可以代办高透支额信用卡的广告,吸引受害者实施诈骗

针对对象:想办理信用卡的群体

1、高透支额:骗子会在网站、论坛、QQ群、微信发布代办信用卡广告,一般都声称其代办的信用卡有高透支额。

2、个人信息:一旦有人上钩后,骗子会要求受害人提供身份证、银行流水等资料,来获取受害人的信息。

3、流程费、保证金、手续费:最后一步,就是以收取流程费、保证金、手续费等的名义,要受害人转账汇款。

首先,要提高防范意识,办理信用卡要到正规的银行办理,切勿轻易将自己的资料透漏给陌生人。

其次,在办理各种消费卡时,应特别关注身份证号码、私人电话及住址类信息,必须确认证件及信息的用途与去向。

最后,在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办理信用卡时,要强化风险意识,不断增强自己抵御信用卡犯罪的能力。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微信在国外消费需要办理什么手续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