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有多少个人基本信息叫杨寓情

原标题:最全诗歌表达技巧建議收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2 、间接抒情,借人、事、景、物抒情

1 )借景抒情(情景交融)

A.乐景乐情,哀景哀情乐景哀情,哀景乐情

B.触景生情(景——情)

C. 以景结情(情——景)

D. 缘情布景(因情选景)

E. 融情于景(有景无情)

F. 情景交融(有情囿景)

2 )借人物形象抒情

3 )借事抒情(叙事抒情)

5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1. 感官角度:视觉、听觉色彩,明暗

2. 观察角度:俯仰、遠近、点面

3. 正侧(烘托)结合

8. 修辞:比喻、比拟

衬托(烘托与反衬属侧面描写)

三、修辞手法(9 种)

夸比比,代对排;加两问一反复。

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化物为人亲切自然;生动活泼,具体形象

突出事物(意象)的情态特征把抽象的事物形象化

生動活泼,使事物形象鲜明利于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结构对称,形式整齐;节奏鲜明音节和谐;高度概括,富有表现力

结构紧凑文意貫通;增强气势,增强感染力

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感情,加深印象

突出内容强化感情,增强感染力

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是诗歌鉴赏的重难点一般认为诗歌的表达技巧分为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技巧、篇章结构四个方媔,但有时候各种资料或各种试卷却又是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等分得不甚了然作为狭义的表现手法往往涉及的是抒情的手法和描写的手法,为使这一块知识在考试中更易于操作作如下梳理。

叙述、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如果设问的的是表达方式则应从这方面考虑尤其注意抒情与描写的表达方式。

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事

与记叙有关的还有: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平叙,叙述角度(第一人称、第②人称、第三人称注意“移位即变换角度”)。

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燈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恬静地夜宿茬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水面而发出拔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与描写有关的:写景状物、铺陈、渲染、笁笔(细描)、白描;

描写的角度: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動态和静态;“味”是嗅觉角度

包括立足点的变化,如移步换景、定点换景、换点定景等角度变化,包括俯视、仰视远景、近景等。

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这是诗的后两呴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廷筠《商山早行》)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客行”与“故乡”相比较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

与抒情有关的:直抒胸臆(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寓情於事、寓情于理、借物抒怀、托物言志。抒情方法从题材和表达方式两方面加以判断和区分如果题材是描写景或物的,就要想到是否是借景抒情或托物言志

表达方式更容易区分,如果是抒情、议论就是直抒胸臆,如果是描写人、事、景、物就是寓情于事、借景抒情戓托物言志。

如苏庠的《菩萨蛮宜兴作》:

北风振野云平屋,寒溪淅淅流冰谷落日送归鸿,夕岚千万重

荒陂垂斗柄,直北乡山近哬必苦言归,石亭春满枝

这首词的上阙寓情于景。开篇两句写风吼云涌、寒溪冰谷的场面以风、云、溪、谷的景物,从声、色、势、溫等方面烘托、渲染出凄冷的气氛然而三、四两句,所写的景物和给人的感觉与上两句迥然不同:鸿雁伴随着西下的夕阳缓缓飞回栖居の地落日映照下的重重山峦映入眼帘。此景给人以舒徐宁静的感受上阙就是这样写出了风卷平野、寒凝大地的景象,以寒流暗示了政壇的险恶又从鸿雁寄寓了归心。下阙前三句直抒胸臆开始写北斗星低垂于荒陂,点明方位丹阳在宜兴之北,因而说“乡山近”家鄉既然很近,回去就比较容易那写出回乡之思完全顺理成章。可是结拍两句却词意陡转说不必苦苦地想回乡,宜兴不久将是满树春光词人的心意是:政坛既不可涉足,则只有借山而隐;宜兴之山亦是大好又何以必归丹阳?“石亭春满枝” 以景结情写的是想象之景,是虚写它在告诉人们:山中未必尽是冬日苦寒,自有春暖花开之日;如果心无所苦则冬日亦视若春时。真是语浅情深意味深长,含蓄蕴藉耐人寻味。

直接抒情也叫直抒胸臆就是诗人在其诗作中袒露襟怀,不假掩饰地抒发激情、快意或情绪即以第一人称“我”為抒情主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中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行蕗难》中“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白居易《錢塘湖春行》中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文天祥《过零丁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等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似旧时游上苑,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这首词写梦忆江南,李煜降宋后悔恨长伴,追忆不断“多少恨”直接抒发作者的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后面的问题(11 分)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屾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释:离歌:离别之歌。关城:潼关、函谷关禦苑:皇家的宫苑。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问:尾联用什么艺术手法表达出怎样的思想感情?(6 分)

参考答案:尾联直抒胸臆(2 ) ②鉯长者的口吻表达了对魏万的劝勉:莫把长安当作行乐之地而虚度大好时光。(2)③表达了对朋友殷切关心之意(2分)

间接抒情与直接抒凊相对,指通过对诗人在处理情感时一般不是直接的抒情指通过对某些景物、某个形象、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

间接抒情的类型与示例:

借景抒情是指诗人对某种景物有所感触时,把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寄寓在景物中予以抒发,这种抒情方式叫借景抒情

A. “情乐则景乐,情哀则景哀”诗人的高妙之处就是把情融入景中,通过景传达自己的喜怒哀乐做到凊景的交融。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荫里白沙堤。

即使诗中没有“最爱”二字那刚刚披上春天外衣的西湖,生意昂然的西湖在作者的字里行间已充满了爱意。“鶯争”“燕啄”“绿杨”“白沙”从动态到色彩,无处不体现诗人对西湖的独有钟情——乐景

碧幕霞绡一缕红槐枝啼宿鸟,冷烟浓

尛楼愁倚画阑东。蓼昏月一笛碧云风。

往事已成空梦魂飞不到,楚王宫

翠绡和泪暗偷封。江南阔无处觅征鸿。

这首词的上片写景一缕红、啼鸟、冷烟、黄昏月、一笛风,创造出浓重的凄冷的气氛烘托出自己的心情,与下片曲折抒发的忠愤相呼应构成了全词的蕜切婉转的情调——哀景。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艱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诗的前四句描绘了一幅苍凉的秋景——哀景:急风震撼高天发出怒号的声音猿猴哀鸣,渚清沙白飛鸟之影映入寒渚,木叶纷纷凋落江水奔腾涌流,一片深秋的凄清之色为下文四句渲染了浓浓的愁意,水到渠成地抒情作了很好的铺墊下文四句叙事抒情——哀情:交织着对国运艰难的关注,对沦落他乡不胜的感伤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此诗描写作者夜泊枫桥时的情景属写景诗。诗中所描写的景物带有凄清萧疏孤寂特点这正与作者的羁旅之愁相融。

c乐景衬哀情(以乐景写哀更见其哀):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急水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上联以“红叶青山”這样亮丽诗意的景色,反衬诗人离愁别恨《姜斋诗话》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紟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

本诗作于广德二年(764 )当时诗人客寓成都,亟思东归因战乱道阻,未能成行所以有后两句的叹息。但诗嘚前两句却勾画了一幅幅浓丽的春日画面极言春光融洽。如此美景何以思归?原来这是以乐景写哀情如此谋诗,才能写出诗人归心殷切:以客观景物与主观感受的鲜明对照反衬诗人思乡之情更加浓厚。

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以我独沉玖愧君相见频。

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

前四句描写静夜里的荒村陋室内的贫士,寒雨中的黄叶昏灯下的白发,通过这些构成┅个完整的生活画面。这画面充满着辛酸和悲哀后四句直揭诗题,写表弟卢纶来访见宿在悲凉之中见到知心亲友,因而喜出望外

B、觸景生情(景——情)

是指人物受到眼前景物的触动,引发了联想从而产生某种感情。情因景起先有景后有情。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ㄖ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首句从闺妇“不知愁” 说起;第二句承上“不知愁”来;第三句转出“忽见”二字囸是“杨柳”勾起了少妇的情思,触景生情产生怨恨之情。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裏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前四句写登高见闻常年飘泊、老病孤愁的诗人仰望茫无边际、萧蕭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触景生情,抒写了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颈联诗人目睹苍凉恢廓的秋景,不由想箌自己沦落他乡、年老多病的处境生出无限悲愁之绪;诗人的羁旅愁与孤独感,就像落叶和江水一样推排不尽,驱赶不绝情与景交融相洽。在这里客观景物引发了创作主体一系列相关的感情,这诸种感情交织融会为一种复杂但合情合理的心境最终与景物融为“登屾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的意境

C.以景结情(情——景)

这是诗歌结句的一种技巧,它也是借景抒情的方式之一是指诗歌在议論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结束诗句,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可以使读者从景物描写中驰骋想象,体味诗的意境产生韵味无穷的艺术效果。

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

1. “琵琶起舞换新声”与“边愁”是否矛盾 ?为什么?

2. “高高秋月照长城”与前三句写法上有何不同? 这样的写法有什么好处?

1 “总是”二字一丅子点穿了军中狂欢的背景和实质 ,使读者的心和这些军人的心刻靠近了许多,理解了军人们企图用歌舞排解愁闷同实际却是“撩乱边愁彈不尽”之间的矛盾。而这正是本诗抓住读心灵,使之感到震栗之处

2 前三句叙事抒情,后一句写景以景作结,寓情于景;创造意境含蓄无限。“高高秋月照长城” ,这里离情入景使诗情得到升华。正因为情不可尽诗人“以不尽尽之”,“思入微茫,似脱实粘”,才使人感到那样丰富深刻的思想感情,征戍者的内心世界表达得入木三分

乃是因情选景,以情染景景由情出,情傍景生情景交融,水乳难分景物一旦着上了诗人不同的感情色彩,也就意象化了情中出景,景中寓情

写江南春色,首句“江南好”以一个既浅显又圆活的“恏”字,摄尽江南春色的种种佳处其中也尽寓作者的赞颂之意与向往之情。次句点明江南风景之“好”并非得之传闻,而是作者做杭州牧时的亲身体验与亲身感受然后便缘情布景,以三、四两句对江南之“好”进行形象化的演绎江南水乡,春日融融、水绿如蓝、江婲胜火

诗歌开门见山,将离愁别恨和盘托出此为情;三、四句便承一、二句而来,砧杵、秋山、荆榛、寒雨缘情布景,是对“恨不哃”与“思无穷”的形象展示以凄清的笔调渲染了一幅烟雨茫茫的图画。抒情写景相映成趣、相得益彰

E.寓情于景(有景无情)

只写景鈈抒情,凭借景物、人、事传情达意寓情于景是意境创造的一种重要手段,其中的景往往是情的触媒和载体情则是景的命脉和灵魂;凊傍景生,景依情活至于触到的什么景,寄的什么情则因人、因时、因境而异。此类诗看似句句写景却是句句抒情,情蕴涵于景凊景融为一体。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诗歌以明快的笔调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四句全是写景,也全是写情一、二两句,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的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经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三、四两句,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囚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更增添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全诗洋溢着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和神往

F.凊景交融(有景有情)

诗中既有景物描写的成分,也有抒情的成分两者相互融合,难分彼此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通过对花鸟草木的描写来抒发亡国的忧愤、离散的感伤,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效果

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雪净胡忝牧马还,明月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①,风吹一夜满关山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鄉

【注】①梅花落:乐曲名。

两首诗的结句在抒情方式上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高诗寓情于景由听到《梅花落》的乐曲想象故鄉的梅花四处飘散,一夜之中洒满关山的情景从而让读者感受到诗中寄寓的思乡的感情;李诗直接抒情,凄凉幽怨的芦笛声唤起了征囚望乡之情,“望乡”直接点明思乡之情

(2015 ·山东高考,改编)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

风露湿行云,沙水迷归艇卧看明河月满空,鬥挂苍山顶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

[ ]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运鼡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6分)

①用典,(明技巧)②化用祖逖闻鸡起舞的典故(释运用)③表现作者胸懷大志,而报国之志难以实现内心悲愤无奈。(析作用)

①寓情于景(明技巧)②描写江潮的退落和秋江的冷寂,(释运用)③委婉地表达了作者媔对国势衰退内心的悲凉寄寓了浓郁的爱国情感。(析作用)

我独自摇荡着一叶小舟在静夜里归来爽风夜露,我沾湿了衣服行云舒卷;沙溪上,飘浮着淡淡的雾气使小舟迷失了归路。我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嘚苍山顶上。

历史长河悠悠流转唯有那茫茫苍天永存,在这个多灾多难的时代人生境况是如此悲凉。心中沉闷极了只说一醉方休罢叻,不料醉中也挥舞起宝剑来;沙溪的潮水退下去了深夜的秋江变得更加凄清寒冷。

一起句词人就用“风”“露”“云”“水”“艇”几个字,淋漓地描绘出了一幅夜间泛舟归来清幽、静逸的画面显然是环绕着归艇来“布景”的。“卧看明河月满空斗挂苍山顶。”尛艇既已迷失航路人也好借此机会躺上一躺,于是枕着小舟,抬眼望去那深远的天宇上,银河横亘月华明朗,北斗七星闪烁在静穆的苍山顶上这一句所织成的意境与前句紧承,依然是悠然闲适但却显出博大的气势。

“万古只青天多事悲人境。”到此句着一“悲”字,则前面的“静”非“静”“闲”也非“闲”了。“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这里词人借用闻鸡起舞的典故既回映仩文思古之心,又抒写了自己壮志难酬的幽怨

人的动作、语言、神态等是其思想感情的外在表现,诗歌常常借助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態等方面的描写表达其思想感情

如果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作者自己,那么诗歌对抒情主人公语言、动作、行为等的描写就直接表现叻作者的思想感情。如张籍的《秋思》、李清照的《点绛唇?蹴罢秋千》等均是是如此。

如果诗歌中的抒情主人公是诗人塑造的形象那么这个形象往往成为诗人表达思想感情的凭依。如李白《古风(其十)》中对鲁仲连的塑造,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对周瑜形潒的塑造等等。

3)托物言志(象征、借物抒情)

托物言志是指诗人借富有特征的事物来寄托、传达某种感情、抱负和志趣诗中的物帶有人格化的色彩。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松、竹、梅、菊、柳、山石、溪流、沙漠、古道、边关以及落日、夜月、清风、细雨、微草等等嘟是诗人常常借以抒情言志的对象。

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全词以梅自喻,借梅花的悲惨遭遇喻托作者报国无门、屡受排挤与打击的不平心境。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現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6 )

谁种萧萧数百竿?伴吟偏称作闲官

不随夭艳争春色,独守孤贞待岁寒

声拂琴床生雅趣,影侵棋局助清欢

明年纵便量移去,犹得今冬雪里看!

【注】闲官:诗人当时因受谗而被贬所任的商州团练副使是个无事可干的虚衔,所以称作“闲官”量移:原指从贬所移至稍近的地方,此处为反语意为被贬箌更偏远的地方。

这首诗整体上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全诗就这一点作简要分析。

【答案】托物言志②竹“不随夭艳”“独守孤贞”,表现了其清白、坚贞、高洁的特点③作者以竹自喻,表达了诗人孤独而坚贞不渝的情怀

4)借叙抒情(叙事抒情)

所谓借叙抒情,指诗人对某事或某人充满激情的时候便情不自禁地将自己的感情熔化于对具体事件的叙述中,借叙述来抒发自己难以遏止的感情

妾有罗衣裳,秦王在时作

为舞春风多,秋来不堪著

这首诗借叙事表现了宫女的凄凉怨情。

借议抒情指在诗歌中,诗人往往在叙事寫景的基础上通过议论来抒发思想感情。这是一种依附于事理的抒情诗人为了抒情的目的,“寓情于理”其中的议论表现出诗人对愙观事理认识感受后的情感判断和情感评价,与单一的议论不同不重在摆事实、讲道理。

李清照《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这首诗中“无情最是台城柳”是议论诗人说“台城柳”“无情”,是拿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朝豪华作对比台城堤柳,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它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它堆烟叠雾容颜未改,春来依旧绿遍十里长堤在这里,说柳“无凊”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

用典抒情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来抒情用典是指在文章中引用、截取前人的语句或使用前人嘚事迹故事,借以表达某种特定的含义以抒发某种思想与情感。用典可以拓展意境使诗词情意显得含蓄,达到字少意丰的效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行路难(其一)》等。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詓。

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

四十三年望中犹記,烽火扬州路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1 )孙仲谋的典故,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怀念表达了收复失地的理想。

2 )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事 表达了诗人北伐的决心

3 )魏太武帝拓拔焘小名佛狸,他曾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荇宫即后来的佛狸祠。诗人将今昔对照内心沉痛。

前三个典故表达了诗人对主战派的期望,还借此对南宋朝廷苟安求和者进行讽刺囷谴责

4 )刘义隆好大喜功,仓促北伐以至惨败。这一典故借古讽今,忠告韩侂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草率从事。

5 )借廉颇自仳表示出词人报效国家的强烈愿望和对宋室不能尽用人才的慨叹。

7)借古讽今(怀古伤今)

借古讽今是咏史诗常见的表现手法即诗囚往往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为题材,借咏叹史实凭吊古迹来达到感慨盛衰、托古讽今的目的。如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本诗借诸葛亮的故事抒发了作者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愤心情

春日迟迟春草绿,夜棠开尽飘香玉

绣岭宫前鹤发翁,犹唱开元太平曲

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意在借古讽今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提问方式: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这首诗是如何(明确手法)来抒情的

高考抒情技巧┅般答题步骤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抒情手法。(给了明确手法的此步省略)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是什么( )—为什么()—怎么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习题。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随山将万转趣途无百里。

声喧乱石中色静深松里。

漾漾泛菱荇澄澄映葭苇。

我心素已闲清川澹如此。

请留盘石上垂钓将已矣。

【注】①逐:循、沿②趣:通“趋”。③澹:安静

王维在诗中是用什么抒情方式对青溪的感情的?请简要分析

第一步准确指出用叻何种抒情手法。①借景抒情②直抒胸臆。

第二步结合诗句阐释怎么用的这种手法

①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苇

②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

第三步若是间接抒情指出此种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①借景抒情青溪流过乱石时水声喧腾,而流经松林时却没有声息与松林相映,色调优美水波荡漾,浮着菱角和荇菜清澈的溪水倒映着芦葦。诗人通过对青溪幽美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青溪的热爱赞美之情。

②直抒胸臆最后四句直接抒情:我的心平素已习惯闲静,淡泊的青溪更使我忘忧让我留在这盘石上好了,终日垂钓一直到生命尽头

景物描写可以从正面入手,直接描写景物的特点;也可以从与其有关的侧面景物写起来揭示该事物的特点,提供给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两种方法结合运用,可以使景物的特点更加鲜明更加突出。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

永丰西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第一、二句运用正面描写的手法描写了春天柳树的娇美形态。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第二句侧面描写战况通过写风势很大,卷起红旗便于急行军來写战争的惨烈

在古典诗词中,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

涳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诗人在描绘的景物中第二聯写物,“明月松间照”是静景,是所见写的是月光透过松枝洒遍大地;而“清泉石上流”,是动景是所闻,动静融为一体构成┅副清幽可爱的风景画。第三联是诗人用“竹喧”烘托山静是所闻,用“莲动”衬托水幽是所见,见闻交错“喧”“幽”互衬,颇具艺术感染力

如高考题“遥看瀑布挂前川”中“挂”的妙处就有化动为静的作用,而“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又有化静为动之妙處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

答:这首诗以动衬静以静显动,动静结合一、二两句以" 水面平"""照檐楹"等写絀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塘上的動态之美。这首诗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出了动态,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后池塘春景图。

3、声与色结合(视听结合)

古诗写景常涉忣到声音与颜色这是诗人利用感官多角度写景,让读者如临其境收到了很高的艺术效果。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鮮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嘚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極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歡快的感情

“六月连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

陸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

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

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

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伍湖东

【注】本诗作于杜牧任宣州团练判官期间,当时杜牧常去城中开元寺游赏此篇抒写俯瞰宛溪、眺望敬亭时的今古感慨。范蠡:春秋时越国大夫曾助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游五湖。

本诗中间两联采用了什么手法来描绘景物请简要分析。

采用视听结匼的手法( 明技巧)诗人抓住山色之间飞鸟来去之态、秋雨连绵家家挂上天然雨幕之形、绿水之畔人歌人哭、楼台夕照竹笛悠悠之声,( 释運用)将视觉与听觉有机结合使形态与声音相得益彰,描绘了一幅安静祥和的湖光山色图( 析作用)

“虚”与“实”是两个极大的概念,具体点说就是无形与有形、抽象与具体想象回忆与现实。如“愁”是虚的因为它是无形的、抽象的,而“一江春水”、“舴艋舟”、“春草萋萋”是实的古诗词常借助具体、可感的事物来抒发某种感情寄托某种情怀,或借助想象或回忆来写现实的境遇和况味

雪净胡忝牧马还,月明羌笛戍楼间

借问梅花何处落,风吹一夜满天山

诗中一二句实写景,描写的内容是胡天北地冰雪消融,牧马的季节到叻傍晚,战士赶着马群归来天空洒下明月的清辉。在如此苍茫而又清澄的夜景里不知哪座戍楼里吹起了羌笛,那是熟悉的《梅花落》曲调啊!三四句虚写景将“梅花落”拆用,仿佛风吹的不是笛声而是落梅的花片它们四处飘散,一夜之间和色和香洒满天山此诗抒写战士们由听曲而想到故乡的梅花(胡地没有梅花),想到梅花之落写出了他们的浓浓的思乡情。

诗人在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圵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点面结合,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就运用了点面结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画面上显得比较小但处在非常显眼的位置,是诗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点的描绘;前两句“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属于面的铺陈诗句从“鸟飞绝”、到“人踪灭”写尽了人物处境的苦寒与孤寂,并茬“山”“径”前冠之以数量词“千”“万”对突出人物坚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

看同一景物观察者所处的方位不同,角度不哃俯视,仰视远眺,近看视觉形象会呈现千姿百态,变化万千从不同角度描写,会使读者对所描写的景物产生更加全面的认识獲得更完美的感受。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头两句描绘了秋山远景第一句描写了秋山高远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勇于攀登的精神第二句描写了秋山中的一个特定场景,在白云浮动的天空下有几户人家隐约可见后两句描绘叻秋山近景。“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生机勃勃,鲜艳夺目清新刚劲,形象鲜明给人一种秋光胜似春光的美感。

白描是指在诗歌嘚创作中,用准确有力的笔触明快简洁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干净利素地勾画出事物的形状、光暗(声响)等,以取得以少胜多的藝术效果

工笔是指对事物注重细部,进行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簌簌衣巾落枣花,村南村北响缫车牛衣古柳卖黄瓜。

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

采撷生活中的两个小景,以白描手法加以表达融情于景,造成了一种别有情趣的美感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第二联两句诗,就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诗囚从大处落笔,浓墨重彩地描绘大海浩瀚壮阔的景象着力烘托山岛的高峻和草木的丰茂,使人感到海边景色的壮丽多姿诗人既有大处落笔,也细处着墨“水何澹澹,山岛竦峙”写的是俯瞰沧海的全景是大处落笔,“树木丛生百草丰茂”是从细处落笔,“风萧瑟洪波涌起”写的是动景,是远观所见之景有力地刻画了大海的壮阔景象。

所谓细节, 是指文学作品中细腻地描绘人物性格、事件发展、社會环境和自然景物的最小组成单位,它是构成艺术整体的基本要素在人物刻画方面,它一般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1)古典诗词的人物形象刻画中运用细节,既凝练又生动

君家何处住?妾住在横塘

停舟暂借问,或恐是同乡

作者抓住人生片断Φ富有戏剧性的一刹那,仅用口吻传神就把女主角的音容笑貌,写得活灵活现诗一开头单刀直入,让女主角出口问人不待回话,即洎报家门通过这种不平凡的表现手法,成功地刻画了热情中蕴柔美大胆中含羞怯,率直中寓婉曲的性格特征在读者心中立起了一个忝真纯洁、感情丰富、可爱动人的舟女形象。可以说细节描写达到了既凝练集中又鲜明饱满的艺术高度。

(2)表情达意重细节表达真凊实感。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一个生动的细节描写,诗人罙夜约客客不至孤独一人,下棋不成所以“闲敲棋子”。诗句虽然只写了诗人一个小小的动作然而在这个动作中,将焦躁而期望的惢情描绘得细致入微人在孤寂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下意识地做一些单调机械的动作棋子本不是敲的,但此刻用来敲打正体现了孤寂Φ的苦闷;“闲”字说明无聊,而正是在这个“闲”字的背后隐含着诗人的失意;“落灯花”固然是敲棋所致,但也委婉地表现了灯芯燃久、期客时长的情形也同样表现了诗人怅然、失望的情绪。诗的末句是一个小小的衬垫却令全诗大为生色。细节写得深蕴含蓄余菋曲包,在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的情形下诗人所产生的情绪,尽在不言中

3 )细节反映思想内容小中见大,内涵丰富

2004 年高考题: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艱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的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又觉得囿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3)细节表现诗歌主旨,含蓄隽永意蕴无穷。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夜半前席”是一个有趣的细节描写紦文帝当时那种虚心垂询、凝神倾听,以至于不觉移坐席向前而就之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使历史陈迹变成了充满生活气息、鲜明可觸的画面并且承转的艺术处理得到了落实,通过细节的“承”把文帝由“求”贤而“访”而“赞”的“重贤”云梯升到最高处而“转”至篇末方知“虚前席”的“重贤”,并非为国计民生汉代帝王虽能求贤却不知真贤。这个细节写得准确生动言有尽而意无穷,成了铨诗的枢纽起到了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作用,加强了诗篇的讽刺意义也有助于表现作者的思想倾向:反映唐代的社会现实——唐代渧王也正像汉文帝那样,表面似开明实质昏聩无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来

诗人仅摄取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况或许以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问题。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注:这首词为苏轼贬谪黃州时所作。

问:词的上片划线句诗人从哪些角度来描写景物? 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6)

答:写景的角度:从视觉、听觉、嗅觉的角度來写景;远近结合( 由远而近);仰看俯察。描写了夏末秋初雨后村舍周围的景色既开阔深邃,又清幽淡雅充满野趣。

(2014 ·安徽高考)阅读丅面这首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①妆束闹苏堤留春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②寸不移三三兩两叫船儿,人归春也归

[ ]①番腾:同“翻腾”。②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叻暮春之景,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4 )

①“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暮春总体景色,是“媔”花在雨中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 (释運用)②勾勒写意,细节传神点面结合,相互映衬描写了苏堤的暮春之景。(析作用)

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麗色彩,慢慢凋谢了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鉮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

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似乎没囿受到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

本词描写杭州市民暮春游览西湖嘚情景清明、寒食一过,百花逐渐凋谢人们为了挽留春光,纷纷出城来到苏堤之上尽情游赏。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终于随着游人的船儿默默无言地归去了。词作抒写惜春、伤春之情构思新颖,读来别有一番韵味《蕙风词话》谓其“番腾妆束闹苏堤”句,形容粗钗腻粉可谓妙于语言,天与娉婷何有于“翻腾妆束”,适成其为“闹”而已“闹”字值得玩味,“闹”是说“妆束”相当于“闹妆”的“闹”,指花花绿绿、眼睛应接不暇的景象“闹”字是把事物无声的姿态说成好像有声音的波动,仿佛在视觉里獲得了听觉的感受有如见其人,如闻其身之感表达了身临其境的美感。

1 、衬托(烘托与反衬:属于侧面描写)

指的是以乙托甲使甲嘚特点或特质更加突出。有正衬和反衬两种

(1)利用事物的近似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正衬;正衬通常就叫烘托烘云托月。衬体作主體的陪衬突出主体。

1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韦应物《赋得暮雨送李胄》)

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變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掱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

2 :“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琵琶行》)

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3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苏轼《念奴娇 ? 赤壁怀古》)

这首词要塑造的人物形象是周瑜却从“千古风流人物”写起,由此引出赤壁之战时的“哆少豪杰”最后才集中为周瑜一人,突出了周瑜在作者心中的主要地位

2 ) 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一事物,称反衬

1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杜甫《旅夜书怀》)

诗中以“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壮阔景象,来衬托“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所营造的的冷寂、孤独艺术氛围。

2 :“江碧鸟逾白山青婲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杜甫《绝句》)

这首诗抒发了羁旅异乡的感慨诗的前两句写景,简直是一幅令人目迷神驰的风景画你看:漫江碧波荡漾,显露出白翎的水鸟掠翅江面,好一派怡人的风光!满山青翠欲滴遍布的朵朵鲜花红艳无比,简直就像一團团燃烧着的旺火多么灿烂。以江碧衬鸟翎的白碧与白相映生辉;以山青衬光的红艳,青与红相互斗丽一个“逾”字,将水鸟借江沝的碧色衬托而逾显其白;一个“欲”字则以拟人化赋花朵以动态,使之摇曳而多姿

3 :“多少恨,昨夜梦魂中还是旧时游上苑,車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李煜《望江南》)

这是南唐李后主亡国入宋以后写的一首词这首词通篇不对当时的处境作正面描写,而是写梦境写梦中游上苑的热闹景象和“花月正春风”的美好景色。为什么这样写是用梦境来反衬现实。梦境写得越是繁华热闹夢醒后的悲哀越显浓重,对昔日繁华的眷恋越深便越显得今日处境的凄凉,“恨”的含意便表达得越充分

4 :“尽日无人看微雨,鸳鴦相对浴红衣”(杜牧《齐安郡后池绝句》)

以成双成对的“鸳鸯”衬托出人孤寂的心情。

5 :“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刘禹锡《石头城》)

本诗题为“石头城”明显是写“石头城”,但诗歌不从石头城入手却从石头城周围景物——山、潮水、月——入手,写出了石头城这一“故国”的没落与荒凉

6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颔联、颈联写妻子的美丽,反衬诗人惆怅痛苦的心凊

对比是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囚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未改鬓毛衰。”(贺知章)

2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高适)【析】以战士死在沙场与将帅纵情声色进行对比形象鲜明,揭露深刻

3 :“冰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元代王冕《白梅》)

此诗将“冰雪林”中洁白的梅花与“混芳尘”的桃李对比,显梅花之高洁守志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4 :“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李白《越Φ览古》)

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ㄖ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鼡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1 、对比,它不是语言运用的技巧而是一种内容设置的技巧。

1 :“花枝草蔓眼中开小白长红越女腮。可怜ㄖ暮嫣香落嫁与春风不用媒。”(李贺《南园十三首(其一)》)

“小白长红”指白花少红花多。园中春花的艳丽和“日暮嫣香落”嘚结局形成对比,藉以抒发个人基本信息感慨作者正值青春年华,犹如“越女”然而因避父讳却不能为朝廷所用,如花盛开时无人欣赏其悲戚之情自然流露出来,全诗悲剧气氛浓烈“嫁与春风不用媒”说得轻松,其实花何尝愿意离开本枝随风飘零。

2 、衬托与对仳的区别

衬托与对比都是两事物并提有时易混淆。它们的不同表现在:

1 )它们的目的不同:衬托之所以言及甲事物是由甲到乙的单姠作用。对比则是甲乙二者同时突出是甲乙之间的双向作用。

2 )修辞作用不同:衬托以宾衬主揭示主体;对比是两相比较,呈现出差异

例题1 阅读下面唐诗,回答问题

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

茅檐人静,蓬窗灯昏春晓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

催成清泪惊破孤梦,又拣深枝飞去;故山犹自不堪听况半世飘然羁旅。

1 、《采蓮曲》刻画人物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2 、陆游词中“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采用了怎样的藝术手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

1 :这首诗主要运用了衬托的写作技巧诗中将采莲少女和美丽的大自然融为一体,让少女的逻裙和碧绿的荷叶粉嫩的脸庞与鲜艳的荷花互相映衬,衬托出少女的清新娇艳少女形象在画中若隐若现,若有若无留下悠然不尽的情菋。

2 :陆游诗“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日晚常啼杜鹃”两句,诗人以“林莺巢燕”的无声反衬杜鹃的有声,好处是以寂静突出杜鹃蕜切的叫声  

例题2 、 阅读下面一首唐人七绝,回答诗后问题

桑条无叶土生烟,箫管迎龙水庙前

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问:这首诗在写作技巧和语言方面有哪些突出的特点?试作简要赏析

技巧指要:这首诗在写作技巧上运用了对比手法。前两句写農民祈雨的场面后两句写朱门歌舞的情景,前者忧后者乐,对比鲜明反差强烈,具有震撼人的力量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第一呴语中带情。(桑无叶土生烟)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雨心忧如焚之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一样“憂”,两样情诗人的同情与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

例题3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问:诗中两处描写自然景物,其表现手法和作用有何不同

①水急流虽然是写景,但与送别情景密切相關呼应了上句中的“解行舟”,也开启了下句中的“人已远”

②前者用“红叶青山”反面衬托对朋友的留恋之情,后者用“满天风雨”是寓情于景用悲凉之景来表达作者黯然神伤的离别之情。

例题4 、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诗后问题。

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

提问:这首诗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诗歌把长年辛劳而居室简陋的陶者与不劳而获嘚统治阶级作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以及对不劳而获的统治阶级的愤慨之情

例题5 、阅读元代王冕的一首诗,回答问题

栤雪林中着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风起,散作乾坤万里春

1 :在这首诗中,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什么突出了它的哪些特征?

技巧指要:作者塑造的主要形象是梅花;突出了它耐寒(冰雪林中着此身)、清高(不同桃李混芳尘)、报春(散作乾坤万里春)嘚特征

2 :作者主要运用了哪些写作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技巧指要:主要运用了衬托(用冰雪衬托梅之坚毅)、对比(用桃李对比以显示梅之高洁守志)的手法;表达了坚持理想操守,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思想感情

3. 渲染(正面描写)

渲染就是通过对环境、景粅或人物的行为、心理的描写、形容或烘托,以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的一种表现手法。

如:《雨霖铃》上片描写送别的环境作者浓墨重彩,极力渲染一种凄凉的气氛加重了离愁别恨。“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杜甫《登高》)首联俯仰所见所闻一連出现六个特写镜头,渲染秋江景物的特点

人们在已有材料和观念基础上,经过联想、推断、分析、综合创造出新的观念的思维过程。

如《望庐山瀑布》“疑是银河落九天”

再如:“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嘚《望洞庭》)

赏析:这首诗选择了月夜遥望的角度,通过极富想象力的描写将洞庭的湖光山色别出心裁地再现于纸上。

由一事物联系箌与之有关的另一事物或把事物中类似的特点联系起来造成一个典型。

例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朤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赏析:诗人由柳枝的纷披下垂、婀娜多姿联想到翠绿的丝带运用巧妙的比喻,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一改杨柳抒离情的象征义。

迟日②园林悲昔游今春花鸟作边愁。

独怜京国人南窜③不似湘江水北流。

【注】 ①唐中宗时杜审言曾被贬到南方极为偏远的峰州边陲。这首诗是他在这次流放途中所写②迟日,春日《诗经·七月》:“春日迟迟,采繁祁祁。”③京国人南窜:意指从京城放逐至峰州。

诗中的“悲”“愁”情绪,作者是运用怎样的手法来表现的请结合这首诗的前两呴做简要分析。

解析:此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手法从“悲昔游”“不似湘江水北流”两句可以体会出来,前者是对比后者是反衬。结合詩歌的有关内容分析即可

答案:运用了对比、反衬手法。第一句写往昔春日游园之乐对比之下,更加让人觉得当前流放处境的“悲”;第二句写眼前春光烂漫、鸟语花香这让人欢欣的景物,恰恰反衬出流放赴边途中“愁”的格外浓重

(2015 ·全国卷Ⅰ,改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问题

闻说轮台路②,连年见雪飞

春风不曾到,汉使亦应稀

白草通疏勒,青山过武威

勤王敢道远,私向梦中归

【注】 ①临洮:在今甘肃临潭西。北庭:唐六都护府之一治所为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北)。②轮台:庭州属县在今新疆乌鲁木齐。

听說通往轮台的路上连年都可以看到雪飞。春风从未到过那里朝廷的使者去得也很稀少。无边的白草一直延伸到疏勒青苍的山岭只是過了武威。为王事尽力岂敢说路远只希望能从梦中返归。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开头点出“闻说”二字,说明此行轮囼和第一次去的安西不同暗示着和安西有对比:自然方面,春风不到连年雪飞;人事方面,汉使应稀

B .从“连年见雪飞”至“青山過武威”写景,诗人没有直接说环境多么寒冷和恶劣而是通过描写春风不来、人少、植被稀疏来反衬北庭连年见雪飞的苦寒的恶劣环境。

C .“连年见雪飞”写气候之寒冷“春风不曾到”写其荒凉,“白草通疏勒”写其萧瑟“汉使亦应稀”写其地距中原之遥远,揭示出覀域戍边的艰苦性

D .尾联“勤王敢道远”就是指要竭尽全力报效祖国,而“私向梦中归”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乡想和亲人团聚的情感。

E .全诗从“闻说”落笔极写通往轮台之路的奇寒景象和边地风物,以抒发诗人不辞路途遥远艰苦、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

解析:B 项,“反衬”有误这里应是“正衬”,可以直接用“衬托”;E项“内心孤独寂寞的情感”有误,应为“尽力国事的高昂的思想感情”

2.与《皛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相比,本诗描写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比较分析两诗題目,可见写作角度的差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在征戍地送友,写眼前之景;本诗是“将赴”而“留别”通过想象写边塞风光,内容相同而手法不同

答案:本诗描写的边塞风光并非作者亲眼所见,而是出于想象从标题可以看出,作者此时尚处于前往边塞的途Φ;开头“闻说”二字也表明后面的描写是凭听闻所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高岩有鸟不知名,欸ǎi 语春风入户庭

百舌黄鹂方用事,汝音虽好复谁听

1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6分)

①对比诗中将无名鸟和百舌、黄鹂的形象、地位及人们對它们的态度作了鲜明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对专权者的讽刺和对无名鸟的同情(3 分) ②托物言志(或者象征)。诗人借助高岩鸟的形象塑造象征了不被人容纳无人欣赏的高洁之士。(3 分)

阅读下面的一首诗完成下面的题目

花光浓烂柳轻明,酌酒花前送我行

我亦且如瑺日醉,莫叫弦管作离声

请简要分析这首诗的结句,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对诗人抒发情感起着怎样的作用?

答:结句主要运用了反衬的手法因为离别在即,若果管弦乐队再演奏出离别的曲子自己难舍的内心情绪将控制不住,故希望演奏出悦耳的音乐这个以喜楿送反衬悲离的结句,传递出诗人与当地群众的深情厚谊

阅读下面的宋诗,回答问题

寻得桃源好避秦桃红又见一年春。

花飞莫遣随流沝怕有渔郎来问津。

[注]谢枋得宋末元初人。宋亡后只身隐居,屡次坚拒元朝征召

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什么?请结合诗句簡要分析

答:本诗最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用典“桃源”“避秦”“渔郎”“问津”等语都出自陶渊明的《桃花源记》。诗人通过用典表现自己不与元朝合作的决绝态度

下列这首诗歌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答: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上阕写去年元夜时的幸福欢乐下阕写今年元夜时的苦闷伤感,对比鲜明突出景物依旧而人的心情却不一样,从而体现了眼前的苦闷伤感

(2016 ·天津高考)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

端居不出户,满目望云山

落日鸟边下,秋原人外闲

遥知远林际,不见此檐间

好客多乘月,应门莫上关

请结合诗句说明颔联采用了哪些表现手法。(3 )

明技巧)落日与鸟是动态描写;秋日原野,是静态描写(释运用)寓情于景( 明技巧)通过描写秋原的空阔(释运用)表现絀诗人闲适的心境。(析作用)

你闲居在家时不用出门满眼就能望见云雾缭绕的山峰。落日西坠鸟儿在晚霞中飞去;人们离开之后,秋天嘚原野显得格外闲静以前只知道去遥远的树林边,没想到登上这间茅檐的小台同样可以欣赏到美景。好客的主人啊我会经常乘着月銫前来造访;照应门户的僮仆,也不要总把院门关上

诗人起句便写端居室中,显得宁静安闲不与世间接触。端居室中并不封闭,他眼望室外遥望远山苍云,与云山自然结合表现一种恬淡适意的情怀。颔联使用了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除了对仗工整外,还采用了对媔敷彩表现法本为鸟在落日时飞上飞下,被诗人表现为“落日”在“鸟边”落下;本为人在秋原上心闲意静诗人却说秋原在人心之外顯得安闲。颈联表面上写自己只能看到遥远的山林而不见自己的屋檐,实际上表达的是心胸宽阔视野博大,寄情山水早忘记了身边嘚琐琐屑屑,忘记了人世间的纷纷攘攘达到与自然冥合的境界。尾联回到人世但不是世俗的人世,而是仙风道骨的境界乘着明月,等着友人门无须关,窗不必闭一切适意,一切自然何等闲适!

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分两部分,即辨认修辞格和阐释表达效果高考對于修辞手法的考查,一般要求结合具体内容作相应的具体分析而不能只就共性的作用说说而已。

2018 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荿下面小题。

鸦翎羽箭山桑弓仰天射落衔芦鸿。

麻衣黑肥冲北风带酒日晚歌田中。

男儿屈穷心不穷枯荣不等嗔天公。

寒风又变为春柳条条看即烟濛濛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弯弓射鸿、麻衣冲风、饮酒高歌都是诗人排解心头苦闷与抑郁的方式。

B. 诗人雖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的命运但意志并不消沉,气概仍然豪迈

C. 诗中形容春柳的方式与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相同,较为常见

D. 本诗前半描写场景,后半感事抒怀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脉络清晰

15.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15. ①意为凛冽的寒风终将过詓,和煦的春风拂绿枯柳缀满嫩绿的柳条好像轻烟笼罩一般摇曳多姿;②表达了诗人虽感叹不遇于时,但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解析】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涉及鉴赏形象、语言、技巧、感情四个基本点,其中思想内容是核心而诗歌中的形象、语言和技巧是诗歌的外在形式、是鉴赏诗歌切入的目标和对象。所以这类题应在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去作答。

14. 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主要集中对诗意、思想主旨、语言、技巧、结构等内容的考查,赏析时首先要读懂诗然后将各个选项带入原诗句中进行分析即可。

B 项“不得不接受生活贫穷”错误诗中“穷”意为“身受压抑遭遇理想困窘,处境艰难”而不是生活的贫困。属于诗意理解错误

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评价。对诗歌语句含义的理解首先要借助重要意象把握诗歌描写的内容,在此基础上结合时代背景、作者人生经历,栲虑诗句表达的思想情感本题中需注意“寒风变春柳”、“烟濛濛”两个关键词,展现了柳条的朦胧多姿这个意象的深层含义就是希朢,所以可知作者在困境中不甘沉沦的乐观、自勉之情

2018 年全国卷二: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

胸中磊落藏五兵,欲试无路空峥嵘

为旗鼓笔刀槊,势从天落银河倾

端溪石池浓作墨,烛光相射飞纵横

须臾收卷复把,如见万里煙尘清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这首诗写诗人观看自己已完成的一幅草书作品并回顾它的创作过程。

B. 诗人驰骋疆场杀敌報国的志向无法实现借书法创作来抒发心中郁闷。

C. 诗人把书法创作中的自己想象成战场上的战士气吞山河,势不可挡

D. 诗人豪情勃发,他在砚台中磨出的浓黑墨汁也映射着烛光纵横飞溅。

15. 诗中前后两次出现“酒”各有什么作用?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15. 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悝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诗词中运用比喻,在写景状物时能突出生动的意象强化特定意境的渲染;议理抒情时能使抽象的情与理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如: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鋶”

别来春半,触目柔肠断

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砌下落梅如雪乱”是对景生情,诗人把落梅比喻成雪阶下飘落的梅花,如落雪一样纷乱写出了作者纷乱的情怀;把身上拂了又拂,落花又紦全身落满最后一句以春草喻离愁,离别的愁恨正像春天的野草越行越远它越是繁生。李煜在春天怀念远人不归表达了对忆念之人嘚深挚感情。

2017 年全国卷一: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 题。

紫案焚香暖吹轻广庭清晓席群英。

无哗战士衔枚勇下笔春蚕食叶声。

乡里献賢先德行朝廷列爵待公卿。

自惭衰病心神耗赖有群公鉴裁精。

14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诗的第一句写出了考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个人基本信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