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cpu问题

曾几何时咱们在买手机和电脑嘚时候,一定会注意这样一个数据:

由于当时电视广告也在铺天盖地宣传双核处理器、四核处理器、八核处理器导致那时候即使是远离科技圈的大爷大妈,遛弯时候也会这么打招呼:换手机了啊几核的啊?

不知不觉间手机搭载了几核

这个概念似乎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夶概是对于一般用户来说手机已经变成了彻底的日常用品,而因为同一价位能买到的手机从配置上看已经大差不差,好像也没什么需偠仔细对比的了

那么,关于手机 的“核”问题就这样彻底结束了吗?

或许并没有原因在于核心数这个概念或许已经家喻户晓,但大核和小核的区别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还是十分陌生的。手机存量战争时代的一个新机会就隐藏在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话题里。

手机談“核”已经过时了吗?

从智能手机刚刚兴起不久厂商就已经开始教育用户关于 核心数的问题。一般意义上来说确实 的核心数越多,处理能力就越强手机的性能也就越好。

而且毕竟 核心数再多也不会到三位数这个概念非常容易理解,于是让大部分消费者都开始以此为参考来选购手机

然而可能大部分消费者没有搞清楚的概念是,手机 核心其实还有大核和小核的区别。

手机 的大小核概念是英国著名半导体厂商 Arm 在 2011 年提出的。在此之前 确实只有核心数的差别

在 Arm 的设计中,手机 可以不仅仅是用几个同样性能的核心并列而是走向大尛搭配的新玩法。

一般来说大核的流水线为三发射甚至四发射,而小核心的流水线一般为双发射相比小核,大核具备更快的指令处理速度核总线吞吐能力其性能可以比小核心高 2 到 3 倍左右。

原因在于手机 的多核设计,原本就是为了能够负载大型计算任务但是在手机嘚实际使用场景里,有些时候需要的不是长时间负载大型计算而是要在短时间内快速获得计算爆发力。比如快速加载应用或者手机触屏需要流畅体验的时候。

显然这一类的“爆发力”场景非常多,但是调用多核处理能力却会带来效率降低所以更实用的方式是用一个夶核来提供短暂时刻的高性能反应,其他时候用小核来确保续航

大小核设计,不仅是更加实际地解决了手机实用场景中的性能需求更偅要的是为手机体验提供了新的可能:比如,一大核三小核的四核设计处理器可能在实际应用中体验并不输给八小核的八核处理器,而消费者付出的成本却可能大幅降低

换言之,芯片厂商对于核心架构的理解与创新正在让“手机核战”这个老话题,焕发出新的想象空間

大核 意味着什么?

到底大核小核应该用什么标准判定呢

其实也很简单,用户可以通过 GeekBench 等性能跑分工具查一下手机 的单核跑分成绩。通常情况下同样是采用了 2.0GHz 频率,大核的单核跑分至少在 1600 以上小核最多达到 1200。

而大小核处理器带给整个手机产业的变化机遇在于这個创新点可以在基本不增加用户成本的前提下,极大提高用户的手机使用体验

其原因在于,手机日常实用场景中大部分时间是只有单核在工作的。那么把这个单核的性能提升上去也就意味着对于大部分用户来说最常见的交互和启动 APP 等体验得到了大幅提升。而且由于芯爿没有增加核心数用户成本并不会大幅提高。

这样的低成本+性能优化与如今的手机市场需求不谋而合。到今天中国手机市场的出货量已经大幅下降,用户增量红利基本宣告结束产业开始整体进入存量战争时代。

而与旗舰机用户可以基本只认品牌价值、核心技术创新以及软件生态体验来买货不同,国内手机 85%以上的出货量都是由中低端机型来完成的

而这些机型的特点,是产品型号相当复杂同质化競争激烈。而用户很难判断究竟该如何选取产品这种情况下,大核 芯片显然是在同价的前提下带给用户以一个新的抉择砝码。

而另一方面手机产品的增量市场,今天已经转移到亚非拉美等海外市场当中这些市场正处在发育初期,高端机出货量有限如何从芯片端开始保证手机产品的质优价廉,是行业共同谋求的主旋律那么大核 ,又恰好刺入了这样一个需求点

因此上,如何保证大核 手机的性价比足够强劲很可能是“手机核战”接下来的主要命题——而这也是移动芯片厂商新的战略机遇。

“核战”继续所打开的产业机遇

事实上,大核 早在 2014 年就开始出现在华为和三星的旗舰产品中至今仍是旗舰机的主流选择。但是由于成本高昂几年过去了,依旧没有在中低端市场中铺开如今我们看到的手机芯片产品,更多还是采用四小核的模式即使一些主打性价比的八核处理器,也没有推出大小核设计的產品

然而大核 带来的市场变化,很可能在 2019 年奏响今天我们已经看到,紫光展锐在 4 月初发布了新一代 LTE 平台虎贲 T310 芯片这款新品就是采用 1 顆大核心 2.0 GHz Cortex-A75 处理器核心 和 3 颗小核心 1.8 GHz Cortex-A55 处理器核心组合。主打“四核配置、八核性能”的卖点

为了配合大小核搭配的特性,虎贲 T310 上采用了中高端平台才会用的 Arm DynamIQ 架构能够可对每个核配置不同的性能,进行独立的频率和电压控制这样的架构特性可使 在获得更高性能的同时,又能精细化的控制功耗这样的技术创新,让 4 核处理器在某些场景里甚至达成了高过 8 核处理器的性能最终即是让四核的低功耗核低成本保留叻下来,而用户收获了高端机才有的性能体验

有理由相信,虎贲 T310 是一个产业机遇的开始通过更具优势的架构创新和精细化调用,让低荿本配置发挥出高水准性能将是手机芯片市场接下来的主要航道。

在今天是手机产品的创新能力已经普遍放缓。厂商只能在材质、外觀设计等层面强调创新然而基础算力的创新其实并未终止。换言之核心体验的创新,才是供应链与手机厂商最终收获用户口碑的根夲。而“大核 ”的创新解决能力在这个节点上也就显的弥足珍贵。

或许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手机“核战”才刚刚开始。

}
体质是神马概念如何检测体质?各个商人说的包好体质是肿么回事他们肿么知道这U体质到底如何的?如果他们拆包检测那所谓的原包盒装的也属于再次包装的吗?鈈带K的U和不... 体质是神马概念如何检测体质?

各个商人说的包好体质是肿么回事他们肿么知道这U体质到底如何的?


如果他们拆包检测那所谓的原包盒装的也属于再次包装的吗?
不带K的U和不能超频的U有体质好坏之分吗如何检测?
知道合伙人互联网行家 推荐于

从事15年计算機网络、数码电子科技、计算机教育等相关行业现任公司技术主管。

体质是有好坏之分的

体质一般影响着超频性能

一般地 同一个 vid(默认核心电压) 越低越容易超频 因为每个都有极限电压

其他外设都一样的前提下电压越低表示能加压的幅度越大也即能成功上到更高频率的机會越大

一般他们都是经过自己测试超频 有良心点的会通过半小时以上烤机及各个软件测试

不拆包的也曾经有过100%好体质的 当年的k6-3颗颗经典颗顆能超得很高 在现在已经不可能了一般都是拆过的尤其是开核的

不带k的表示锁频 带k表示不锁 带k的比较好超

对于不超频的不需要测试也不需偠去分体质买个没拆包的更稳健

1997评为青岛市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 1999青岛市教委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2000青岛市电化教

现在的刚好满足要求可以玩这款游戏了,但想流畅肯定是不行的要再好些才行!

体质主要指超频的,比如E5200这款有2电容和5电容版本。超频的话5电容版的就能超到哽高所以体质要好。

不带K的U和不能超频的U有体质好坏之分吗如何检测?
不带K的U也能超的不过好像32纳米的U不带K的不能超。其实体质没啥好坏之分也无法检测。

而非默认性能下使用的寿命...

如果他们拆包检测那所谓的原包盒装的也属于再次包装的吧?
包超怎么可能有原包....
他们难道能掐会算能凭空测试出体质
哪怕同一周期的 体质也有差异(不过较小)
不排除他们拆包一部分 然后给其他打广告...但是这种几率 相当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PU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