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菅商知道他人位置吗

第三方登录:您的位置&&&&
小松菜奈&菅田将晖主演漫改电影《溺水小刀
来源:互联网
小松菜奈&菅田将晖主演漫改电影《溺水小刀  腾讯娱乐讯 (文/东齐)曾在2004年到2013年年底连载的漫画《溺水小刀》确定改编成真人电影搬上大银幕,并决定由小松菜奈和菅田将晖主演…
原标题:小松菜奈&菅田将晖主演漫改电影《溺水小刀
  腾讯娱乐讯 (文/东齐)曾在2004年到2013年年底连载的漫画《溺水小刀》确定改编成真人电影搬上大银幕,并决定由小松菜奈和菅田将晖主演。
  原著《溺水小刀》从连载之初就受到粉丝的狂热追捧,之后发行成漫画单行本总共17卷销量超过了150万册,曾荣获2010年度&这本漫画很厉害!&女性篇第17名以及入围了第二届anan漫画大,是人气与实力兼备的漫画作品。作品通过讲述10多岁少年男女经历的挫折与,激励年轻人的梦想,常唯美的爱情故事。
  影片导演是是凭借2012年的《男女孩在海边跳舞》大银幕出道,曾执导过《童线入侵你的梦》等展现独特美学青春电影的新锐导演山户结希。
  小松菜奈扮演的主人公望月夏芽曾经是顶尖的青少年模特儿,但之后却搬到非常,邂逅了阿航于是经历了变化。小松菜奈自从2013年凭借《渴望》电影出道之后,演出过许多影视作品,这是她第一次领衔主演。
  和小松菜奈联袂主演的菅田将晖,在片中饰演神主一族继承人长谷川航一郎,他深刻感受到了夏芽的美并且从中发现到了和自己同样的力量,于是一面和她互不对盘一面又受到了强烈的吸引。这是菅田将晖首次主演爱情电影。
  合作的演员还包括喜欢夏芽的同学好青年大友胜利饰演者重冈大毅,他同时也因为夏芽和阿航的关系倍感受伤,很羡慕夏芽和阿航的同学松永佳奈扮演者上白石萌音。
  又一个星二代出道了。虽然关注度远远赶不上被&整个娱乐圈等待她长大&的窦靖童,但据说,早就有模特经纪公司看准了任达华的女儿任晴佳。因为她的腿真的&&长到没啊!!!年仅13岁的任晴佳身高已经突破一米七,腿长据说有1米1啊!!连本土娱乐在拍到她时,都忍不住配文:腿长过爹地!当然,作为父亲的任达华腿...
  3月10日是李宇春34岁的生日,李宇春工作室率先在微博晒出了一组李宇春的庆生照,并写道:&你在我身边,在我心里面,在这颗星球上,我和你最特别,let&s be together,for happy ever after,祝会长,生日快乐!&。随后鲜少更博的李宇春在微博晒一张庆生照,并感谢玉米们(李宇春歌迷)的祝福,对于一向低调的李宇春而...
  本文首发企鹅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必究!娱乐圈中被称作&不老&的女星有很多,温碧霞、赵雅芝还有后继的林依晨、谭松韵等等。其实还有一个女星也是不老,只是对她的名字你可能会感到陌生,但你一定看过她的戏,也许还是跟木子君一样看着她的戏长大的,她就是李倩。李倩出生于1984年,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但不幸...
  在这个&瘦&为的娱乐圈,明星们为了要在镜头前维持最好的状态,私下会用尽各种各样的方法保持身材,其中最健康的方式就是健身以及合理饮食了,即使是有年龄优势,明星们也丝毫不敢放松。3月11号凌晨,关晓彤就在社交晒出健身照,照片中,关晓彤素颜出镜,皮肤状态整体上非常好,美中不足的是,黑眼圈有点重,大概...
  最近,港媒爆出黎明新恋情,对方是小19岁的女助理阿Wing。狗仔拍到阿Wing随意出入黎明的豪宅,似乎已经同居。还扒出两人早在15年两人曾到马尔代夫游玩,疑似2015年就在一起了。据说为了恋情黎明先和朋友一同到迪拜玩,然后再带阿wing从迪拜到马尔代夫,也是很谨慎了。爆料中提到的女生叫阿wing,32岁,在黎明公司任职。...
  本文由刘艺侨Joe原创,未经允许任何商业不得转载46岁的&小帅虎&陈志朋用辣眼造型成功成为机场街头的一道风景线,当年风靡全国的小虎队,三人也是各有发展。陈志朋选择以这种方式回到大众视线,确实令人难以接受。近日陈志朋再一次放飞,不仅在大雪天穿上了短裤,还在机场脱了鞋子,他最近的行为已经不能用&辣眼睛&...
  3月10号晚,窦唯小女儿窦佳媛在社交晒出为姥爷庆生的组图,并留言为姥爷送上生日祝福:姥爷生日快乐呀!身体健康,长命百岁!图为窦佳媛与外公亲密合影,外公虽然已经头发花白,满脸皱纹,但状态还是不错的,粉色Polo衫搭配灰色马甲就能看出姥爷有一颗年轻的心!高原和窦佳媛准备了生日蛋糕,不奢华但满满都是爱!...
  无论漫威迷们有多不乐意,我们也得这样一个事实:特查拉这个&黑豹&角色在未来的漫威作品里可能会令人眼前一亮,但正在国内热映的电影《黑豹》却不得不说是一部平庸之作。它的平庸当然不是体现在它的场面以及特效之上,如你所见,在《黑豹》这部电影里,场面设计与特效制作仍然能让观众享受一番视觉盛宴。尽管在创意上...
  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做很多事,不是不怕寂寞,只是还没有遇到那个合适的人。在很多人眼中,自与乐基儿分开后,黎明的生活就一直处于这种状态,但在近日他却被港媒曝出:实际上早在2015年就结束了这种一个人的生活。而新晋天王嫂不是别人,正是近日频频被拍到与黎明同进同出、互动十分甜蜜的神...
  2018年就有很多综艺节目,为了收视率和人们的期待,也正式拉开了帷幕。 今天要说的就是《奔跑吧,兄弟》第六季的,在3月8号网上了一期,在节目现场的一组截图,我们可以看到,这期的主要嘉宾是由天王嫂昆凌和郑恺两个人,穿着最新的衣服组成一种满满cp感觉,让人吐槽这是要搞事情,《跑男...
  今天是3月10日,武侠小说泰斗金庸94岁大寿,先在这里祝金庸先生生日快乐!想必大家对金庸都不陌生,先不问有没有看过他的小说,改编他小说的影视剧肯定都看过,而且每隔几年都会翻拍一次,影响深远,不愧是武侠小说的奇才。今天是金庸94岁大寿,六小龄童早晨发文送祝福,还回忆起自己演金庸小说《连城诀》的经历,虽然是...
  前几天陈奕迅亲吻徐濠萦上了热搜,网友们再一次被喂了一把狗粮。在徐濠萦生日这天,陈奕迅夫妇和梁朝伟夫妇一起去日本滑雪庆生。连带着张震,陈奕迅加张震,感觉是打破了次元壁。看的出来大家玩的很开心,张震和歌神像是完全喝懵了。梁朝伟就算是有皱纹都那么帅气。为了逗老婆开心,陈奕迅买了大堆的烟花。雪地、烟花、亲吻...
  羊今天被一组照片炸出来了,真的绝了!发给大家品品。这是林允??很像某位女装大佬啊。没错,这就是林允,这是她给某品牌拍的一组广告片。很神奇了,每一个截图都能吃藕得不一样。终极辣眼之最来了,求您别笑,跪求!放允的硬照洗下眼,这满屏的粉红色让羊有点眼花。这个品牌可能有毒,林小宅也拍了他家的广告片,也&...
  迪丽热巴是杨幂的嘉行工作室旗下的一位签约艺人,早在热巴读书期间,她就被嘉行传媒看中签约。2017年是热巴腾飞的一年,之前她都是主演配角,去年《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热巴饰演的白凤九圈粉不少。然后热巴加入跑男收获国民度,又主演多部电视剧和电影,都是女一号,工作代言广告收获颇丰,可以说热巴的热度已经和杨幂差不多...
  一提到岳云鹏,很多人脑海里面一定会想到他那标志的贱兮兮的样子吧!小编我就特别喜欢看他那个样子,相信如果看过他的人都知道他那种胖嘟嘟的样子给人就是一种非常可爱的样子。可大家知道吗?就在昨天,岳云鹏发微博说自己又胖了,结果连佟丽娅都看不下去了,说他一直都很胖,这具体是什么情况呢?就在昨天10号的下午3点多...
免责声明:本站所有信息均搜集自互联网,并不代表本站观点,本站不对其真实合法性负责。如有信息侵犯了您的权益,请告知,本站将立刻处理。联系QQ:
编辑:刘昆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
时间: 19:41:35
&&&&&&&&常见易读错的字归类(排列顺序为例字-应读-误读)&&&&&&&&逮捕哺育果脯讣告发酵麻痹包庇鄙视媲美蜷曲濒临绮丽戛然泊位糟粕血泊粳米熟稔角色觇视汲水妊娠折耗粗糙渊薮嗔怒缜密追溯嗾使吮血湍急鸟瞰殄灭鞭挞淙淙咱们女娲确凿斡旋噱头吁叹罹难戏谑&&&&&&&&bǔpǔbǔfǔfǔpǔfùpújiàoxiàobìpíbìpìbǐpǐpìbǐquánjuǎnb?npínqǐyǐjiágüb?pōp?b?pōb?j?ngg?ngr?nniǎnju?jiǎochünzhünjíxísh?nch?nsh?zh?cüozàosǒushùch?nzh?nzh?nzh?nsùshu?sǒusuōshǔnyǔntuünchuǎnkàngǎntiǎnzh?ntàdác?ngzōngzánzáwüwōzáozu?w?gànxu?jùxūyūlíw?ixu?n&&&&&&&&&&&&澹然dànchán恫吓d?ngt?ng霰雨xiànsán阴霾máilí呷茶xiüjiá藩篱fünpün怨艾yìài沸腾f?ifú笑靥y?yàn殷红yüny?n梦魇yǎnyàn箴言zh?njiün按捺nànài粗犷guǎngkuàng啁啾zhōujiu皈依gu?fǎn贮存zhùchǔ聒噪guōguǎ桎梏gùgào扁舟piünbiǎn绵亘g?ng?n肯綮qǐngqìng剖析pōupǒ稽首qǐj?悭吝qiünjiün祛疑qūqú巷道hàngxiàng俏然qiǎoqiüo僭越jiànzün隽永juànjùn浣沙huànwǎn佶屈聱牙jíji?稗官野史bàib?i心广体胖pánpàng便宜行事biànpián同仇敌忾kàiqì汗流浃背jiájiü如愿以偿chángshǎng敷衍塞责s?sài塞翁失马sàis?闭门塞听s?sài鹬蚌相争bàngb?ng抱关击柝tu?xiǔ被发文身p?b?i&&&&&&&&&&&&请君入瓮运筹帷幄日薄西山为虎作伥负隅顽抗箪食壶浆醍醐灌顶相形见绌咄咄逼人忧心忡忡戎马倥偬不肖子孙一差二错差强人意差可告慰以升量石怙恶不悛丢三落四万马齐喑揠苗助长莘莘学子不稂不莠良莠不分鹬蚌相争乳臭未干悬崖勒马身陷囹圄暴殄天物浑身解数不求甚解相濡以沫半身不遂奄奄一息质疑问难无可訾议宵衣旰食风光旖旎曲高和寡随声应和一唱百和一叶扁舟怙恶不悛大腹便便引吭高歌&&&&&&&&w?ngw?ngw?wùb?báochüngchàngyúǒusìshítíd?chùzhu?duōdu?chōngzhōngzǒngcōngxiàoxiüochàchüchüchüichüchüidànshíhùgǔlàlu?y?nànyàyànsh?nx?nglángliángyǒuy?uyùjùxiùch?ul?l?iyǔwútiǎnzh?nxi?ji?ji?xi?rúrùsuísuìyünyǎnnànnánzǐz?gàngünyǐqíh?h?h?h?h?h?piünbiǎnquünjùnpiünbiànhángkàng&&&&&&&&&&&&强词夺理qiǎngqiáng&&&&易错成语集锦下面各例均从易错字例中精选出来的,希望对你的备考复习有帮助。括号内为正确的字。出人投地(头)走头无路(投)装黄门面(璜)众口烁金(铄)中流抵柱(砥)直接了当(截)自曝自弃(暴)置若惘闻(罔)真知卓见(灼)张慌失措(皇)仗义直言(执)责无旁代(贷)再接再励(厉)运筹帷握(幄)欲盖弥张(彰)营私舞敝(弊)沓无音信(杳)同仇敌慨(忾)投机捣把(倒)图穷匕现(见)退化变质(蜕)文过是非(饰)无耻滥言(澜)相形见拙(绌)消声匿迹(销)心浮气燥(躁)形消骨立(销)修茸一新(葺)修养生息(休)宣宾夺主(喧)诩诩如生(栩)暇思迩想(遐)一张一驰(弛)一愁莫展(筹)言简意该(赅)挺而走险(铤)叹为观只(止)世外桃园(源)如法泡制(炮)磬竹难书(罄)轻歌漫舞(曼)前踞后恭(倨)迫不急待(及)破斧沉舟(釜)披星带月(戴)披肝历胆(沥)篷筚生辉(蓬)沤心沥血(呕)奴颜卑膝(婢)弄巧成绌(拙)暗然失色(黯)按步就班(部)白璧无暇(瑕)别出新裁(心)病入膏盲(肓)并行不背(悖)不加思索(假)草管人命(菅)层峦迭嶂(叠)缠绵悱测(恻)陈词烂调(滥)穿流不息(川)惮精竭虑(殚)耳儒目染(濡)飞扬拔扈(跋)愤发图强(奋)蜂涌而至(拥)斧底抽薪(釜)富丽堂黄(皇)肝脑途地(涂)感人肺腹(腑)膏梁子弟(粱)功亏一匮(篑)鬼计多端(诡)海角天崖(涯)汗流夹背(浃)好高鹜远(骛)和霭可亲(蔼)轰堂大笑(哄)怙恶不俊(悛)涣然一新(焕)积毁消骨(销)急流勇退(激)坚如盘石(磐)金榜提名(题)金壁辉煌(碧)精神焕散(涣)苦心孤旨(诣)口干舌躁(燥)烂竽充数(滥)离经判道(叛)礼上往来(尚)历兵秣马(厉)历精图治(励)缭原烈火(燎)留芳百世(流)流言非语(蜚)龙盘虎据(踞)录录无为(碌)落英宾纷(缤)貌和神离(合)美玉无暇(瑕)明辩是非(辨)名列前矛(茅)明火直仗(执)名记不忘(铭)摸糊不清(模)莫不关心(漠)默守成规(墨)目不交捷(睫)脑羞成怒(恼)凤冠霞佩(帔)振人心魄(震)民生凋弊(敝)不温不火(瘟)坐想其成(享)前扑后继(仆)兵慌马乱(荒)融汇贯通(会)巾国英雄(帼)日新月益(异)背景离乡(井)如洪气势(虹)空空如野(也)淋漓尽至(致)蛋丸之地(弹)怨天由人(尤)无可非异(议)洁然一身(孑)直言不诲(讳)锋芒必露(毕)故名思义(顾)相反相承(成)事得其反(适)劳役结合(逸)占了上峰(风)包罗万项(象)轻而一举(易)不可名壮(状)道貌暗然(岸)无精打彩(采)浮想联篇(翩)物及必反(极)无可质疑(置)及及可危(岌)人才倍出(辈)养尊处悠(优)受益非浅(匪)不求慎解(甚)出类拔粹(萃)自立更生(力)不可就药(救)忧心重重(忡)孩啼时代(提)争争日上(蒸)功不可抹(没)致关重要(至)应辨能力(变)珊珊来迟(姗)人至义尽(仁)义气用事(意)余勇可估(贾)永保青年(葆)举旗不定(棋)无则加免(勉)冒然行动(贸)哀声叹气(唉)针贬时弊(砭)当物之急(务)辛辛学子(莘)腆不知耻(恬)彼彼皆是(比)苇编三绝(韦)百孔千窗(疮)炉火纯清(青)自名得意(鸣)胜气凌人(盛)一本万历(利)势均利敌(力)悬梁刺骨(股)名思苦想(冥)珠丝马迹(蛛)全宜之计(权)老声常谈(生)一獗不振(蹶)立杆见影(竿)大气晚成(器)精兵减政(简)委屈求全(曲)棉里藏针(绵)合盘托出(和)举止安祥(详)大名顶顶(鼎)立案侦察(查)勾通南北(沟)纷至踏耒(沓)以老卖老(依)口密腹箭(剑)山青水秀(清)不及不离(即)一泄千里(泻)嘻笑怒骂(嬉)滥芋充数(竽)卑躬曲膝(屈)岂人忧天(杞)&&&&&&&&&&&&吊以轻心(掉)发聋震聩(振)惩前必后(毖)坐地分脏(赃)乌和之众(合)常用成语解释1.安步当车:古代称人能安贫守贱。现多用以表示不乘车而从容不迫地步行。安,安闲。2.安土重还:安于本乡本土,不愿轻易迁移。重,看得很重。3.杯水车薪:用一杯水去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无济于事。4.别无长(cháng)物:没有多余的东西。形容穷困或俭朴。5.不为(w?i)已甚:指对人的责备或处罚适可而止。已甚,过分。6.不即不离:不接近也不疏远。即,接近。7.不落窠臼:比喻有独创风格,不落旧套。8.不容置喙(huì):不容别人插嘴。喙,嘴。9.不塞(süi)不流,不止不行:比喻旧思想文化不予以破坏,新思想、新文化就不能树立起来。10.城下之盟:敌军到了城下,抵抗不了,跟敌人订的盟约。泛指被迫签订的条约。11.得陇望蜀:比喻贪得无厌,含贬义。12.登堂入室:比喻学识或技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逐步达到很高水平。13.豆蔻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的年纪。语出唐代杜牧诗。14.对簿bù公堂:簿,文状起诉书之类。对簿,受审问。指公堂上受审。15.耳提在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形容恳切教导。语出《诗经》。16.繁文缛(rù)节:不必要的仪式或礼节繁多。也比喻多余锁碎的手续。文,礼节,仪式;缛,繁多,烦琐。17.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的某一些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的错别字等很多。也说俯拾即是。18.狗尾续貂:比喻拿不好的东西接到好的东西后面,显得好坏不相称(多指文学作品)。19.故步自封:比喻安于现状,不求进步。故步,走老步子;封,限制住。故也作固。20.沆瀣(hàngxi?)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21.怙(hù)恶不悛(quün):坚持作恶,不肯悔改。怙,依靠,依仗;悛,悔改。22.涣然冰释:形容疑虑、误会、隔阂等完成消除。涣然,消散的样子;冰释,像水一样消融。23.集腋成裘:积少可以成多。24.间(jiün)不容发: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比喻情势危急到了极点。25.开门揖盗:比喻引进坏人,自招祸患。揖,作揖,表示欢迎。26.林林总总:形容繁多。27.鳞次栉(zhì)比:形容屋舍或船只等排列得很密,很整齐。28.屡试不爽:屡次试验都没有差错。爽,差错。29.买椟还珠:比喻没有眼光,取舍不当。椟,匣子。语出《韩非子》。30.满目疮痍:形容受到严重破坏的景况。疮痍,创伤。31.蓬荜(bì)增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非常光荣。蓬荜,蓬门荜户的省略。也说蓬荜生辉。32.披肝沥胆:比喻真心相见,倾吐心里话。披,揭开。33.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比喻事实(多指罪恶)很多,难以说完。罄,尽。34.如丧考妣(bǐ):像死了父母一样的伤心和着急,含贬义。考妣,(死去的)父亲和母亲。35.色厉内荏(r?n):外表强硬,内心空虚。荏,软弱。36.尸位素餐:空占着职位,不做事而白吃饭。&&&&&&&&&&&&37.拾人牙慧:拾取人家只言片语当做自己的话。38.桃李不言,下自成蹊(x?):比喻只要为人真诚、忠实,就能感动别人。蹊,路。39.醍醐灌顶:比喻灌输智慧,使人彻底醒悟。醍醐,旧指从牛奶中提炼出来的精华,佛教比喻最高的佛法。40.未雨绸缪:天还没下雨,就先修好门窗。比喻事先做好准备。41.蔚为大观:丰富多彩,成为盛大的景象。多指文物等。42.五风十雨:五天刮一次风,十天下一次雨。形容风调雨顺。43.喜结金兰:高兴地成为结拜兄弟姐妹。44.相濡以沫:泉水干涸,鱼靠在一起以唾沫相湿润(语见《庄子》)。后比喻同处困境,相互救助。45.宵衣旰(gàn)食:天不亮就穿衣起来,天黑了才吃饭。形容勤于政务。46.虚与委蛇(w?iyí):对人虚情假义,敷衍应酬。虚,假意;委蛇,敷衍。47.以邻为壑:拿领国当作排洪水的沟壑。比喻把自己的困难或灾害转嫁群众给别人。48.意兴阑珊:形容兴致将尽。49.饮鸩止渴:喝毒酒解渴。比喻采取极有害的方法来解决眼前困难,不顾后果。鸩,一种毒鸟。50.振聋发聩(kuì):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使人们清醒过来。聩,耳聋。51.空穴来风;空穴是来风的条件,既能来风,必有空穴,传闻有一定根据。大多用来表示毫无根据,完全用反了。52.三人成虎:传言有虎的人很多,大家便相信了。多误解为团结合作力量大。53.美轮美奂:只能形容房屋高大美丽。媒体上凡形容美好事物皆用此语,错。54.炙手可热:形容人很有权势,含贬义。媒体扩大其使用范围,形容一切吃香的事物,完全背离其本义。55.侃侃而谈:侃侃本为刚直之意。谈得理直气壮才叫侃侃而谈。人们大多用此语形容聊天,属误用。56.首当其冲:首先受到攻击,一般作谓语。常被人误用为定语,代替首先。57.不瘟不火:指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常被人用来表示商品销售不够火爆,且写作不温不火,真是不伦不类。58.首鼠两端:迟疑不决。常误解为言行前后不一致。59.不负众望:没辜负大家的期望,褒义。60.不孚众望:未符合大家的期望,贬义。这两个成语常被混用。61.不可理喻:不能用道理使之明白,形容态度蛮横或愚昧无知。容易误解为不可理解。62.差强人意:大体上使人满意。多误解为不能使人满意。63.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64.风声鹤唳:惊慌疑惧,常与草木皆兵连用。有人用杀得风声鹤唳来形容战斗激烈,错。65.侧目而视:不满而又惧怕地看着。常误解为目光轻蔑地看。66.明日黄花:过时的新闻报道或事物.不能写作昨日黄花。67.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不能表示气势宏伟。68.无可厚非:不必作过严厉的批评,与无可非议程度不同。69.茕茕孑立:孑然一身,处境孤单,无依无靠,指一生,而不指某时。70.因人成事:依靠别人把事情办好,只能表贬义或自谦。71.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72.耸人听闻:故意夸张使人震惊,强调主观目的。&&&&&&&&&&&&73.74.75.76.&&&&&&&&骇人听闻:多指社会上发生的坏事使人听了吃惊,强调客观效果。处心积虑:贬义,褒义用“殚精竭虑”。火中取栗:比喻冒险为别人出力而不知上当。忍俊不禁:不能说“忍俊不禁地笑起来”。忍俊:含笑。不禁:不能自制。忍不住要笑出声。77.危言危行:讲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褒义。78.汗牛充栋:只形容藏书很多,不用于其他事物。79.改弦更张:比喻改革制度或变更方法。80.苦心孤诣:苦心钻研或经营,达刭了很高造诣,常误当作苦口婆心。81.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82.光怪陆离:色彩纷繁,现象奇异,中性,不要误认为贬义。83.目无全牛:技艺十分纯熟,常误解为没有全局观念。84.不刊之论:不可删改或修订的言论。形容言论或文章的精当,无懈可击。85.不易之论:易,更改。完全正确,不可更改的言论。86.高屋建瓴:从高屋上用瓶子向下倒水。形容居高临下的不可阻挡之势。87.趋之如鹜:像鸭子一样成群的争先恐后的跑去。比喻成群的人争着去,多含贬义。88.数典忘祖:指古代的礼制、历史。比喻忘本,现也用来比喻对本国历史的无知。89.捉襟见肘:原指衣服破烂,生活穷困。后来也比喻顾此失彼,无法应付。90.韦编三绝:现用来形容勤奋刻苦的精神。91.莘莘学子:一批学子。92.文不加点: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了。不能理解为“文章不加标点”。93.门可罗雀:大门前面可张网捕雀。形容宾客很少,家里很安静,或社会交往很少。94.暗渡陈仓:指称作战时在正面迷惑敌人,在侧面突然袭击的策略;还用以比喻暗中进行的活动(多指男女间不正常的行径)。95.稗官野史:稗官,古代的小官,专给帝王述说街谈巷议、风俗故事,后来称小说为稗官;野史,古代私家编撰的史书。泛称记载逸闻琐事的作品为稗官野史。96.暴虎冯河:暴虎,徒手搏虎;冯河,徒步过河。比喻有勇无谋,冒险行事。97.暴戾恣睢:暴戾,凶狠残暴;恣睢,放纵,任意干坏事。(注意读音)98.暴殄天物:暴,损害糟蹋;殄,灭绝;天物,指草木、鸟兽等。原来指灭绝各种自然生物,后来泛指任意损害、糟蹋物品。99.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百尺竿头,百尺高的竿子,佛教用以比喻道行修养到极高的境界。后来泛用以鼓励人们不要满足于取得的成就,还要继续努力,不断前进。100.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意思是要学得切实。现在多用于形容言辞或文章的道理很深刻、透彻。101.筚路蓝缕:筚路,柴车;蓝缕,破衣服。驾着柴车,穿着破衣服。后来形容创业的艰辛。102.表里山河:内有高山,外有大河。比喻地势险要。103.不齿于人类:齿,并列。104.不经之谈:经,通常的道理;不经,不合道理。形容荒唐无根据的话。105.不足为训:训,法则。不值得作为遵循或效法的法则。106.不稂不莠:稂,狼尾草;莠,狗尾草。稂莠都是同谷子很相似的野草。比喻不成材或没有出息。107.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不用于水平、成绩等。&&&&&&&&&&&&108.草菅人命:草菅,野草。把人命看得跟野草一样。指反动统治阶级轻视人命,任意杀戮。109.出类拔萃:出,超过;类,同类;拔,超出,萃,草丛生的样子。形容品德、才能超出一般的人。110.从善如登:表示做好事很不容易。111.充耳不闻:充,堵塞。塞住耳朵不听。形容存心不听别人的话。112.抽薪止沸:抽去锅下的柴草来停止锅里开水的沸腾,比喻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釜底抽薪(扬汤止沸:比喻方法不彻底。)113.春风化雨:能长养万物的风和雨。后用来指良好教育的普遍深入。也常用来称颂师长的教诲。114.蹉跎岁月:蹉跎,时间白白过去。形容虚度光阴。115.错彩镂金:错,涂饰;镂,刻。涂绘五彩,雕刻金银,装饰的十分工丽。形容文学作品词汇绚烂。116.大方之家:大方,大道理,引申为见识广博。指学识渊博或专精于某种技艺的人。117.待价而沽:沽,出卖。等待高价出售。旧时比喻某些人等待时机出来作官。118.戴月披星:形容早出晚归,也形容不分昼夜地走路或在野外辛勤的劳作。119.箪食壶浆:箪,古代盛饭的竹器;食,食物。古时候老百姓用箪盛饭,用壶盛汤老欢迎他们所拥护的军队。后来用此形容军队受欢迎的情况。120.洞若观火:形容观察事物极其分明,透彻深刻,就像看火一样。121.东施效颦:比喻不知道别人好在哪里,自己又没有条件而胡乱去学。122.耳濡目染:濡,沾湿;染,浸渍。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指不知不觉中受到影响。123.耳提面命:不但当面指教,而且揪着耳朵叮嘱,希望他永不忘记。形容教诲殷切。124.发聋振聩:聩,耳聋。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也作振聋发聩。125.方兴未艾:方,正在;兴,兴起;艾,停止。事物正在发展,没有停止。多形容形势或事物正在蓬勃发展。126.防微杜渐:微,细小,指事物的苗头;杜,杜绝,堵塞;渐,事物的开端。在坏思想、坏事物刚冒头的时候就加以制止,不使其发展。127.凤毛麟角:凤凰的毛、麒麟的角。比喻罕见而珍贵的人才或事物。128.飞扬跋扈:飞扬,放纵;跋扈,蛮横。多指蛮横放肆,目中无人。129.放浪形骸:放浪,放纵,不受拘束;形骸,形体。行动没有拘检。旧指不受世俗礼法的束缚。130.焚膏继晷:焚,烧;膏,油脂,灯炷;晷,日光。点着灯炷接替日光来照明。形容夜以继日的工作或学习。131.风雨如晦:晦,夜晚,昏暗。又是刮风,又是下雨,天色昏暗得像夜晚一样。比喻动乱或黑暗的年代。132.奉为圭臬:圭臬,比喻事物的准则。把某些事物、言论奉为准则。133.浮光掠影:浮光,水面上的反光;掠,轻轻擦过,闪过。水面的反光,一闪而过的影子。比喻观察不细致,学习不深入,印象不深刻。134.俯仰之间:在头一低一抬的时间里。形容时间极短。135.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雷电交加。比喻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136.瓜田李下:“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原诗字面的意思是:在瓜地里,不要弯腰提鞋;在结着李子的树下,不要举手整地帽子。意思是让人们要注意自己所处的地位,避免嫌疑。而瓜田李下就是指容易发生嫌疑的地方。137.鬼斧神工:形容建筑、雕塑等技艺高超,不像人工所制成。138.含英咀华:口中含着花慢慢地咀嚼。比喻细细地玩味和体会文章的精华。139.祸起萧墙:祸乱就发生在内部。萧墙,宫室内的照壁,比喻内部。140.疾首蹙额:疾首,头疼;蹙额,皱眉头。形容厌恶、痛恨的样子。141.吉光片羽:古代神话中的神马名;片羽,一种羽毛。比喻残余仅存的古代文物。142.积重难返:积重,积习深重;返,回头。长时间形成的习惯,不易改变。多指恶习、弊端发展到难以革除的地步。143.胶柱鼓瑟:瑟,一种古乐器;柱,瑟上调音的短木。用胶把柱粘住,音就不能调整。比喻拘泥固执,不知变通。144.洛阳纸贵:比喻著作风行一时145.沐猴而冠:沐猴,猕猴;冠,戴帽子。比喻本质不好,而装扮得很像样。146.皮里阳(春)秋:形容表面不批评别人而心中自有褒贬。147.趋之若骛:像鸭子一样,成群地跑过去。多比喻许多人争着去追逐不好的事物。148.曲突徙薪:突:烟囱。把烟囱改建成弯的、搬开灶旁的柴禾,避免发生火灾。比喻事先预防,以免发生危险。149.穷而后工:旧时认为文人处境困穷,诗就写得好。工:巧妙。150.巧言令色:指用花言巧语和假装和善来讨好别人(令:美好)。151.鹊巢鸠占:喜鹊的巢被斑鸠所占住。比喻坏人强占别人的住处。152.人浮于事:工作人员的数目超过工作的需要;事少人多。153.望其项背:可以赶上。只用否定形式。不少人用“只能望其项背”表示“赶不上”,错。154.人满为患:强调人多的坏处,贬义。错用于表示人很多的情景,如“柜台前人满为患”之类。155.弹冠相庆:贬义。常被误解为中性的互相庆贺。156.耳提面命: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成语误用的几种类型一、望文生义①古人写文章都是文不加点。今天的人读起来很吃力。②此城四郊多垒,固若金汤,不宜强攻。分析:①中的“文不加点”是指文章一气写成。无须修改。形容思维敏捷,写作技巧纯熟。如:“他略加思索,便提起笔来,文不加点地写下去。”①句作者显然是望文生义,以为“点”就是指标点符号,因而造成误用。其实“点”在这里表示涂改。②中的“四郊多垒”与“固若金汤”并提。显然是指此城的城防工事坚固。与“四郊多垒”的意思正好相反,“四郊多垒”的意思是指四郊都有敌人的营垒。后用来形容敌人四面进击,形容危急。二、近义混用①我收到一封国外来信,上面的邮票不胫而走,不知被哪个集邮迷撕去了。②她父亲思想开明,对女儿和儿子等量齐观,并无重男轻女的思想。分析:例①中“不胫而走”应为“不翼而飞”。“不胫而走”是指没有腿而能行走,“不翼而飞”是指没有翅膀却能飞走。“不胫而走”侧重指事情、消息等用不着刻意宣传,就迅速流传开来,而“不翼而飞”则着重指什么东西突然不见了。&&&&&&&&&&&&例②中的“等量齐观”应改为“一视同仁”。这两个成语虽说都有“同样看待”的意思,但“等量齐观”一般用于生命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因为他是把贫富、贵贱、智愚、贤不肖、是非、大小,都一律等量齐观的”。而“一视同仁”着重强调的是对人或动物的态度是平等的,不分厚薄亲疏,如:“是故圣人一视而同仁,笃近而举远。”三、褒贬失当①李明见别人在下棋、不免倍增心喜、蠢蠢欲动。(跃跃欲试)②姐姐性格孤僻,卓尔不群,平时很少参加社交活动。分析:①中的“蠢蠢欲动”原是形容虫子蠕动的样子,现多用来形容敌人准备进犯或坏人准备捣乱,明显带有贬义。如“据点里的敌人又蠢蠢欲动”。②中的“卓尔不群”是指高高直立,超出一般,形容道德、学问的成就超乎寻常,与众不同。例句中将“卓尔不群”和“性格孤僻”并列,显然作者以为“不群”就是“不合群”,这与原意大相径庭,应当将“卓尔不群”改为“落落寡合”或“郁郁寡欢”。四、顾此失彼①这些具有穿云裂石之功的大力士一上场,就把观众的目光吸引了过去。②这次演出比较成功,只是个别动作有点装腔作势,不自然。分析:①用“穿云裂石”形容大力士的功力令人费解,“穿云”指冲上云霄,“裂石”指使石头裂开。大力士可以使石头裂开,但他们如何冲上云霄呢?冲上云霄仅靠人体的力量是不够的。②中的“装腔作势”除褒贬失当外,也犯了顾此失彼的错误。“装腔作势”是指故意装出一种腔调和姿态,形容做作。例句是针对“个别动作”而言,很显然,动作只能“作势”,不能“装腔”。五、前后矛盾①二嫂喃喃地说:“这是命中注定的,只能怨天尤人罢了。”②杂志社的来稿虽多,可是不刊之论、有份量的稿子太少了。分析:①中的“怨天尤人”是形容对不如意的事一味强调客观或埋怨他人,而该句前面说二嫂已经认命,这样句意前后矛盾,造成表达上的混乱。②中的“不刊之论”是指不必修改或不能更改的言论或著作,即非常出色的或经典性的著作。而后面又说这样的稿子没有份量,显然是因为不理解“不刊之论”的含义而造成了语意的前后矛盾。六、误用词性①我们必须打破老一套的墨守陈规。②历史上也曾有那么几位文韬武略的英雄人物,想统一天下,但是未曾实现自己的抱负。分析:①除了“老一套”与“成规”语意重复外,还犯了词性误用的错误。“墨守成规”是个动词性短语。作者却让它带上了“老一套”以个定语。显然是把它当成名词性短语看待了,可将“老一套”去掉,并将“墨守成规”改成“陈规陋习”。②作者是把“文韬武略”当成形容词或动词短语看待了,其实“文韬武略”是个并列关系的名词短语。如果要让它作“英雄人物”的定语,必须在之前加上“具有”之类的词。七、不合逻辑①庞涓对部下笑道:“我早知道齐兵劫弱,果然被我追得‘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了。”②荆轲对太子丹说:“臣闻‘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分析:上述两句中,庞涓、荆轲都是战国人,而加点的两个成语分别出自《晋书·谢玄传》和清代吴研人的《痛史》,“前人”不可能说出“后人”的话,所以不合逻辑。八、堆砌成语①在辩论会上,它的观点被驳得体无完肤,一无是处,面目全非。&&&&&&&&&&&&分析:在这个例句中,加点的三个成语语意相近,重复使用,表面上似乎很有说服力,实则罗嗦,不如任意删去两个。常见标点差错举隅1.非疑问句用问号“我不知道这条路谁能走通?但我一定要坚定不移地走下去。”“这条路谁能走通”,虽然有疑问词,但它是“不知道”的宾语,整个句子是一个动宾结构的陈述句,故不能用问号。2.倒装句中间号前置“到底去还是不去?我的小姑奶奶。”这是一个倒装句,“我的小姑奶奶”是全句的主语。凡是倒装问句,问号应置于句末,才能准确表达出疑问或反问的语气。不能一看到发问便加问号。3.分句之间用顿号“浦东展开了翅膀,她是那样欢快、昂扬、奋发、正在向辉煌的明天飞去。”这里实际上有三个分句,在第二个分句和第三个分句之间,应用逗号而不是顿号。“欢快、昂扬、奋发”是联合词组。凡是联合词组,最后一个成分后面,不能用顿号。4.联合词组不同层次的词语之间用顿号“上海的越剧、沪剧、淮剧、安徽的黄梅戏、河南的豫剧,在这次会演中,都带来了新剧目。”“越剧、沪剧、淮剧”是一个层次;它和安徽黄梅戏、河南豫剧组成联合词组,又是一个层次。不同层次之间都用顿号,必然脉络不清。第二层次应改用逗号。5.连词前面用顿号“观众长时间地等待,只为一睹她的风采、或签上一个名。”“或”是连词。在不表并列关系的连词前面,无论是“或”,是“和”,是“及”,是“与”,均不能用顿号。可根据不同句子的情况,或者删去顿号,或者改用逗号。6.概数用顿号“看上去十七、八岁,一副瘦骨伶订的样子。”“十七八岁”,是邻近两个数字连用,表示大概年龄。既然是概数,便不能加顿号。因为概数无须停顿;一加顿号便成了“十七”和“八”并列了。这不符合表述原意。7.集合词语用顿号“这次‘严打’的成功,和广大公安干、警的努力是分不开的,和公安干、警家属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公安干警”,是集合词语,“干”,指干部,“警”,指警察。集合词语是紧密结构,不能用顿号分隔开来。“中、小学生”,“大、专院校”,“指、战员”,“司、乘人员”,这些词语中的顿号都是不该用的。8.句中没有逗号径直用分号“打好这一仗的关键是:一要发动群众;二要找准目标;三要速战速决。”顿号、逗号、分号、冒号,虽同为句内点号,但停顿的时间有长短之分。应先用停顿短的逗号,再用停顿长的分号,不能乱了秩序。只有在分行列举的各项之间,才能直接用分号。9.句中已用句号再用分号“一、学习贵在自觉。要有笨鸟先飞的精神,自我加压;二、学习贵在刻苦。要有模而不舍的精神,持之以恒;......”句号是句末点号,分号是句内点号。既然已经用了句号,表明整个句子已结束,再用分号,便显得不伦不类。或者句号改为逗号,或者分号改为句号。10.冒号后面揭示范围不清&&&&&&&&&&&&“毛泽东有两句诗:‘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我从中感受到了共产党人的大无畏精神。”从表面上看,冒号后面的内容,全是提示的范围。其实不然。这里提示的,只是两句诗。或者将冒号改为逗号,或者将逗号改为引号内句号。11.句中短暂停顿用冒号“本市文坛三位女杰: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在一起谈笑风生。”“三位女杰”和“王安忆、王小鹰、程乃珊”是同位词组,中间只需短暂停顿,不必用标点符号。如果一定要用,只宜用破折号,让王、王、程作为三位女杰的说明词语。12.同一句中用两个冒号“晚上开大会,张书记宣布:厂里要实行两项改革措施:一是持证上岗,二是脱产培训。”“宣布”后面是冒号,“措施”,后面又是冒号,这是不符合标点符号使用习惯的。在同一个句子中,冒号一般只能用一个,否则便会面目不清。两个冒号中应有一个改为逗号。13.引语中“某某说”,后用冒号“大桥就要通车了”,他环视了一下会场说:“请大家咬紧牙关,作最后的冲刺。”凡是在一段引语的中间插“某某说”,这“某某说”,后面只能用逗号,不能用冒号。冒号在这里的作用是提示下文。用了冒号,前面的话便没有着落了。14.引语中句末点号误置“李白的诗多豪迈:‘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为了子孙后代,为了中华民族,他们成了‘盗火的普罗米修斯。”用了引号后,句末点号究竟是在引号内还是在引号外,关键是看引用部分是独立成句的,还是从属于引用者的。上句李白诗是完整的两句,句末点号应放在引号内;下句“盗火的普罗米修斯”,只是句中的宾语部分,句末点号则应放在引号外。一般来说,凡前面用了冒号,便是提示下面的引文是独立成句的。15.直排引号用于横排“一石激起千层浪,人们纷纷伸出援助之手,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引号有直排和横排之分。不能横竖不分,乱用一气。有些广告设计者误以为直排引号古色古香,身价高横排符号一头,这种想法是要不得的。16.不是书名用书名号“《丽达公寓》即日发售,.......”书名号用于书名、篇名、报纸名、刊物名。“丽达公寓”是商品房的名称,是不能用书名号的。不能为了突出某一表述对象,便滥用书名号。病句分类辨析病句分析是综合了语法、逻辑、修辞、标点符号等方面知识的一项必考内容,近几年多用单选题考查病句的辨认,也考查了病因判断、病句修改等,并多将病句和语意明确揉和考查。复习时。要认真弄清用词错误、语法错误、逻辑错误、修辞不当、歧义等方面的各种病因。还要掌握辨认病句的基本且有效的方法。能够根据表达的需要修改病句,并在多练、形成有效语感的基础上。感悟快速且准确判断的思路、方法等。争取具有较高的解题能力,并较好在语言交际中避免病句。各种语病概述:〔解析〕造成语病的原因主要是词语错用、语法错误、逻辑错误、重复罗嗦、修辞不当、歧义六个方面,每个方面又有多种情况,将例述如下:一词语错用(一)词性误用1名词误用&&&&&&&&&&&&例1:李大夫总是耐心地指导她把病历写得完整、清晰、条理。(“条理”本是名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与“完整、清晰”并列。可改为“有条理”)例2:你这种行为就不中国了。(“中国”是名词,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不是中国人的行为。”)2动词误用例1:这是一个多么感动的场面啊!(“感动”是一个动词,在此使用为形容词。可改为“感人”)例2:思维这个词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使用。(“使用”是动词,此处使用显得繁冗,可去掉)3形容词误用例1:他简简单单的两句话,顿时使我心中有一种无可名状的沉重。(“沉重”是形容词,此处误用为名词,可改为“沉重感”)例2:这本书。精装本与普及本的定价悬殊一半多。(“悬殊”本是形容词。在此使用为动词。可改为“相差”。)4数量词误用例1:上午。他吃了二个馒头和一碗粥。(“二”应改为“俩”)例2:在先进工作者代表大会上,他们二个人又在一起交流经验。(“二”应改为“俩”)例3:收音机的价格一降再降,有的甚至下降了一倍。(将“一倍”改为50%等)例4:赵家坡这个小山庄,自力更生建起了一座蓄水近十万多立方米的水库。(“近”与“多”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5:经过刻苦努力,期末考试他六门功课平均都在90分以上。(“平均”和“以上”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6:我们外科的治愈率已由80%增加了93%。(“了”应改为“到”)例7:他那身汗溃的劳动布单帽和半新的家做黄布褂都早已湿透了。(量词“身”可修饰“黄布褂”,但不能修饰“单帽”,应将“身”改为“顶”,并在“半新”前加“那件”)5代词指代不明例1:在三年的高中生活中,我的进步很大。因为老师对自己都是严格要求的。(“自己”究竟指老师,还是指“我”不明。根据语境可将“自己”改为“我”)例2:在老校友聚会的那天,张青和王捷一见面,他就说:“你还认识他吗?”(“他”究指张青呢还是王捷呢?可将其改为“张青”)6副词误用例1:新的政委和老政委一样,更会体贴战士。(“更”与语境不符,应删去)例2:他在工作中犯了这么大的错误不是偶尔的。(“偶尔”是副词,不能作谓语,此处将其误用为形容词,应改为“偶然”)7介词不当例1:为什么对于这种浪费人才的现象至今没有引起有关部门重视呢?(“对于”误用,应去掉)例2:我关于美学很感兴趣。(“关于”误用,应改为“对”或“对于”)例3:有的人在看问题的方法上是错误的。(“在”和“上”多余,并导致了语法错误。应删去)8助词误用例l:广东农村正在掀起了科学种田的新高潮。(“正”和“了”矛盾,应酌情删去一个)&&&&&&&&&&&&例2:连用的词语,在内容上前后不能重复,否则。将会犯了画蛇添足的毛病。(“将”和“了”矛盾。应删去“了”)例3:我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发射的首枚运载火箭圆满成功。(因多用“的”字,使本为主谓短语作主语变为名词性偏正短语作主语,与谓语部分不能配对,应删掉“的”)9连词误用例l:他的话明确和有力。(“和”应改为“而”)例2:大家主动地批判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和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和”使本不为并列关系的词语变为了并列关系,应改为“等”)例3:欣逢这个伟大的日子,我谨代表我国政府、人民和我本人向阁下及通过阁下向贵国政府及人民致以热烈的祝贺。(第一个“及”误用,应改为“并”)例4:怎么?他到现在还没拿定主义学历史或者学地理。(“或者”应改为“还是”)(二)词义不当1词义误解例:这种鼓吹有钱便是万能的说法简直是不刊之论。(“不刊之论”是不更改、磨灭的言论,可改为“极端错误”等)2词义轻重不当例1:小王经过三年的艰苦拼搏。高考取得了优异的成就。(“成就”词义过重。应改为“成绩”)例2:对于这种严重扰乱社会治安的犯罪分子,我们必须很好批评。(“批评”词义太轻。应改为“斗争”等)3词义范围不当例l:社会主义建设时候需要大批杰出的科学家。“时候”(范围太小,应改为“时期”)例2:我们应很好控制改革开放的场面。(“场面”范围大小,应改为“局面”)例3:我们班上今天发生了不好的事变。(“事变”一词范围太大。应改为“事件”或“事情”)(三)色彩不当例l:我军经过多次的冲锋。终于打退了敌人的顽强进攻。(“顽强”是褒义词在,在此使用为贬义词,应改为“顽固”)例2:要想大家都有高昂的斗志,我们应该做仔细的煽动工作。(“煽动”是贬义词,在此误为褒义词,应改为“鼓动”)例3:老大娘虽然一字不识,但她一进屋便敏锐地感觉到:屋里弥漫着一氧化碳。“一(氧化碳”是专业术语,用于一字不识的老大娘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煤气”)例4:我们在全世界再次郑重地说明“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说明”用于此不合庄重严肃语境,应改为“声明”)(四)关联词语误用1错用关联词语例l:尽管遇到多大困难,我也要完成任务。(“尽管”是转折联词,此分句间是条件关系,使用它不恰当,应改为“不管”)例2:宁可千日无灾,不可一日不防。(“宁可也”是选择中表取舍关系的关联词,此分句间应是让步假设关系,此用它不能正确地显现分句间的关系,应改为“即使也”)2滥用关联词语例l:这幅画我一直非常喜欢,可是对它的领悟,却是不久前的事,(“却”与“可是”重复,应删去“却”或“可是”)&&&&&&&&&&&&例2:有的同学由于对语文不感兴趣。所以对数学很喜欢。(“由于所以”表因果关系,而分句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去掉)3缺少关联词语例1:新加坡的竹节虫不仅体色几乎和竹子一样,体形在安静时完全像一根树枝。(分句间是递进关系,前面已用“不仅”,而后一分句缺少与之相呼应的“而且”等,应在“体形”前加“而且”)例2:这次学术会,收获很大,时间并不长。(此处两个分句间明显是有转折关系,应加上“虽然但是”这一对关联词)4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例l:鸟的翅膀不管多么完美,如果不凭借空气,鸟就永远不能飞到高空。(“不管”应移到句首)例2:小玉不但会唱歌,而且小李也会唱歌。(因两个分句的主语不同。“不但”应移至句首)例3:农民一方面向化肥厂提出合理的要求和建议,另一方面化肥厂积极改进技术,提高质量,保证化肥的供应。(应将第一个“一方面”移至句首)例4:不等大家到齐,就他一个干起来了(两个分句主语相同,只不过第一个分句后省主语,所以“就”应移到“他”与“一个”间)5关联词语配套使用不当例l:只有好好听课,好好完成作业,学习成绩就能大幅度提高。(“只有”和“就”不是同套关联词,不能配搭使用,应将“就”改为“才”,不能将“只有”改为“只要”,因为分句间是必要条件关系而不是充分条件关系)例2:既然你来了,我也该走了。(“既然”和“也”不属同套关联词语。不能配套使用,应将“也”改为“就”)二语法错误常见的语法错误有五种:成分残缺、成分多余、配搭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杂糅。(一)成分残缺成份残缺是指必须具备的功法成份残缺不全,影响了语意表达,不指根据语境省略了某一成份或某些成份而语意表达不受影响的现象。1缺主语例l: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使我很快有了进步。(因多用介词或介宾结构使原来的主语变为状语,全句缺主语情况是主语残缺的主要表现。此句应去掉“在”和“下”,或去掉“使”)例2:《王老虎抢亲》中江南才子周文宾男扮女装,被王老虎抢回家,把他送到妹妹王秀英房中。(由于句子较长,暗中更换主语也是造成缺主语的重要方面。此句前半部分的主语是“周文宾”,而后半部分转换为“王老虎”,应在末句加上“王老虎”这一主语)例3:学校的教育教学成绩显著。多次受到省市教委的表扬。(因误把偏正短语中偏的部分理解为中心语而后面句子缺主语的情况也值得高度重视。此句的前一分句主语是“成绩”,而后分句误解为第一个分句主语的是“学校”,故错误地承前省略,应在第二个分句前加主语“学校”)2缺谓语例1:南堡人民经过一个冬天的苦战,一道四米高、七百米长的拦河大坝魏然屹立在天边。(因句子较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忘记前边结构,后面没有与之相呼应的谓语,应在“一道”前加上“使”等)&&&&&&&&&&&&例2:商业部门积极响应政府的号召。大张旗鼓地向群众宣传教育。出售产品的重要意义,(应在“出售”前加“讲清”)例3: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深入开展人生意义在于奉献的讨论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学校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应在第二个“学校”前。加“使”等)例4:旧社会,劳动人民吃不饱,穿不暖的生活。(或去掉“的生活”,或在“吃”前加“过着”)3缺宾语例l:校党委讨论了发动全校师生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句子稍长而说或写到后面忽略了与前面成分呼应,是造成宾语残缺的重要原因。此例末没有与谓语“讨论”相呼应的宾语中心词。应在其末加上“的问题”等)例2:《创业史》是描写我国农村社会主义革命的长篇小说。课文写的是当时互助组刚成立,梁生宝为实现稻麦两熟计划去郭县购新稻种。(应在其末加“的故事”,与“写”这一谓语呼应)例3:他们胸怀祖国,放眼世界,大力发扬了敢拼敢搏。终于夺得了冠军。(应在“敢博”后,加“的精神”,与谓语“发扬”相呼应)4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例1:要想取得优异成绩,必须付出劳动。(缺少必要的附加成分就会造成表意不严密等情况。此例仅“付出劳动”是不能“取得优异成绩”的。应在“劳动”前加“艰苦且有效的”限制语)例2:一开春,小麦就长得很好,获得了可喜的收获。(应在“获得”加“秋后”以限制时间)(二)成分多余1主语多余例l: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我没有按老师的要求仔细审题。(“原因”与后“因为”重复,或去掉“的原因”或“因为”)例2:老舍的写作风格总是和人民同甘共苦、风雨同舟的。(应去掉“风格”)2谓语多余例l:上次从你院借来的讲义,正在进行打印,上课前可以发到学生手中。(“进行”多余,应去掉)例2:篮球场上十位队员正在激烈地打比赛。(“打”多余应删去)3宾语多余例1.法国著名小说家巴尔扎克以毕生的精力完成了小说总集《人间悲剧》的编写。(“的编写”多余,应去掉)例2.今天,我来到扬州瘦西湖的地方,游览了白塔、钓鱼台和五亭桥等风景点。“的(地方”多余,应去掉)4附加成份多余例l:那里有肥沃的土地,有丰富的各种矿藏。有布满无数珍宝的山村。(“的各种”多余。应删掉)例2:开学前,我们搞了一次军训,负责军训的教练是连队的大胡子和小眼睛。(“负责军训”多余,应删掉)例3:判断是肯定或否定某一事物是否具有某种性质的思维形式。(“是否”多余,应删掉)例4:漫山遍野到处都是水果:梨呀、苹果、柿子(“漫山遍野”与“到处”重复。最好删掉“到处”因“漫山遍野”更有强调意味)&&&&&&&&&&&&例5:为精简字数,不得不略加删改一些,(“一些”与前“略加”重复。可其删掉)(三)配搭不当1主谓搭配不当例1:他的革命精神时刻浮现在我眼前。(“精神”与“浮现”,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可将“精神”改为“形象”)例2:沙沙的浪声和银光闪闪的海面构成一幅多么好看的画面。(“浪声”和“海面”均为主语,其中“浪声”不能与谓语“构成”形成主谓关系,应去掉“沙沙的浪声”或另构成主谓关系)例3:这个县的水稻生产。由于合理密植,加强管理,一般长势良好。(“生产”与“长势良好”不能构成主谓关系,应将“生产”删掉)例4:每当回忆起和他朝夕相处的一段生活,他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循循善绣的教导,又重新出现在我面前。(“教导”和“出现”构成主谓关系不当,可去掉“循循善诱的教导”。最好可再加“又在我耳边响起”,与之构成主谓关系)2动宾搭配不当例l:《青春之歌》这部小说出色地塑造了共产党员卢嘉川。江华、林红等人的英雄事迹。(“塑造”与“事迹”不能构谓宾关系,可将“事迹”改为“形象”。)例2:战士们冒着涝沱的大雨和泥泞的小路快速前进。(“冒着”与“小路”不能构成谓宾关系)例3: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注视着和倾听着这位老山英雄的报告。(联合谓语中“注视”不能和宾语“报告”相配,可予删去)3附加成分与中心语搭配不当例1:早晨五六点钟,在通往机场的大街两旁便站满了数万名欢送的人群。(“人群”是在整体性名词,前面不能再用“数万名”予以限制。可将“人群”改为“人”)例2:我们严肃地研究了职工们的建议。又虚心地征求了专家们的意见。(严肃作状语,不能修饰限制研究,可改为认真、慎重等)例3:同学们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干干净净”可以补充说明扫的程度。而“整整齐齐”则不能与“打扫”配搭。可在其前加上“把桌凳安放得”。也可删去)4主语和宾语意义上搭配不当例l:规规矩短的两条平行线始终是两条可望而不可及的端点。(判断句中主宾意义不属同一范畴造成了主宾意义上搭配不当。此例中“两条平行线是端点”明显地配搭不当。可将“端点”改为“直线”等)例2:我们坚信,有这么一天,中国的工业和农业会成为发达的国家。(此句宾语是由一个主谓短语充当的,但这个主谓短活的主干是“工业和农业成为国家”。主宾意义明显不当,可将“国家”改为“行业”等)例3:秋天的北京是美丽的季节。(这是因为语序不当而造成主宾意义不当,应将“秋天的北京”改为“北京的秋天”)(四)语序不当不同的语序可能表达不同的意义。这是汉语的一大待点。语序如果不当将会使表意不明等。语序不当主要有四种:词序不当、主客体颠倒、句子成份顺序不当、分句位置不当。1词序不当例l:我们认真研究听取了大家的意见。(词语可能反映承接先后、轻重主次等语意。词语的顺序则必须符合这一客观要求。此例中“研究听取”,颠倒了承接的先后关系。应改为“听取研究”)例2:学生、领导、老师都参加了开学典礼。(应改为“领导、老师、学生”)&&&&&&&&&&&&例3:试看山花烂漫开遍了原野。(应将“山花烂漫”改为“烂漫山花”才能与后面“开”配搭)2主客体颠倒例1:数学对于我不感兴趣。(此句中主体是“我”,客体是“数学”,应改为“我对于数学”)例2:奥斯特洛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于中国青年是不陌生的。(可改为“中国青年对奥斯特描夫斯基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是不陌生的”)3句子成分顺序不当句子成份的顺序不当可能造成不同的限制关系,引起表意的差异,有的虽不引起表意差异,但也不符合句子成分的排列规律。例1:故宫博物院最近展出了两千多年前新出土的文物。“文物”究竟什么时候(这“出土的”,按原句表述,则为“两千多年前”,实际上不是,这就因语序不当前导致了表意的错误,应将“新出土的”移至“展出了”后。)例2:广大农村青年表现了无比的学科学学文化的积极性。(“无比的”放在“表现了”后与放在“积极性”前没有什么表意差异,但应放在“积极性”前才符合句子成份的排列规则。)4分句位置不当例1:这个村很好执行了党的富民政策。现在不但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而且还不吃国家救济了。(递进关系不当,应改为“不但不吃国家救济粮了,而且还向国家交售了六万斤公粮”)例2: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寻找着,他们在思考着。(应改为“对于自己的路,他们在思考着,他们在判断着,他们在探索着,他们在寻找着”)(五)结构杂糅表达时因既想用这种句式,又想用那种句式,结果造成将两种句式放在一起说,半截转向的现象,即结构杂糅。例1: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党的领导干部,办事、想问题,都要从党和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后半截是“从出发”和“以为出发点”两句式的杂糅。)例2:古往今来,谁也不否认有伟大成就的天才,都是具有刻苦勤奋的精神。(谓语部分是判断句和陈述句杂糅。可在句末加“的”形成,“是的”强调型结构,也可去掉“是”)例3: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生存》,作者是一位蛰居海外二十多年的加拿大籍华裔作者之手。(是主谓谓语句和动词谓语句杂糅而成,可去掉句末的“作者”)三逻辑错误逻辑错误指不合事理、不合生活逻辑,不合客观事物联系等错误。(一)不符合客观事实例1: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么有儿千条胳膊呢?应将“几千条”改为“千多条”)例2:他发愤苦读,用三年时间就学完了大学所有课程。(“大学所有课程”浩翰之极。“仅用三年时间”学完是不客观的,可去掉“所有”)(二)前后矛盾例1:当你伫立岸边。放眼无边的大海,眼前会涌现出一幅我们的祖先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壮丽图画。(既然“放眼大海”,后面所呈现的图画应是大海上的情景,此句表述所看到的是土地上的情景,前后矛盾。)例2:今年,我校有百分之九十的同学都参加了“志愿者突击队”。(“都”表所有,而前已限定为“百分之九十”,前后矛盾,应去掉“都”)&&&&&&&&&&&&(三)分类列举不当例1:出席这次铁路职工代表大会的有青年工人、老工人和妇女。(“青年工人”和“老工人”是同一标准划分,而“妇女”是不同标准,不能与前二者构成并列关系,可去掉“妇女”)例2:全体共青团员特别是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特别”一词加以强调的对象应是前面所提概念的部分,与前面形成范围的大小关系,而“中学生”与“共青团员”只能是交叉关系。应将“中学生”改为“中学生团员”。)例3:我上街买了牙膏、牙刷和日用品。(“牙膏”、“牙刷”、“日用品”间不是并列关系,是从属关系,不能并列表述,应将“和”改为“等”)(四)前后不一致例1:电子工业能否迅速发展。并广泛渗透到各行各业中,关键在于要加速造就一批专门人才。(前面用“能否”是两个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要”改为“能否”)例2:青年男女不再以财产多寡和门第高低为条件,而以能劳动、有科学文化知识的标准去选择自己的伴侣。(前面是“多寡”“高低”关涉两面,而后面只兼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将“能”改为“能否”,“有”改为“有没有”)例3:学习成绩的好坏是三好生的重要条件,(前面是“好坏”关涉两方面,后面只有肯定一面,前后不一致,可在“三好生”前加上“能否成为”)(五)否定失当例1: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不否认”即“承认”,“承认”的是“长江不是向东流的”明显不符合客观事实,“否认”“承认”也可去掉第二个,可将改为,“不”)例2:难道你能否认你不应该刻苦学习吗?(反问句的答案在句意的反面。此句如不用反问句,否定是恰当的,但用了反问句。语意恰好相反,可将“不”去掉)例3:几年来,他无时无刻不忘搜集、整理民歌,积累了大量的资料。(“无时无刻不”即“任何时候都”句子表述刚好相反。可将“忘”改为“在”)四重复罗嗦例1:应聘的外国专家正式工资一般应高于或维持试用期工资而不能低于试用期工资。(已有“高于或维持”来限定,明白地排除了“低于”的情况,再用“低于试用期工资”是重复,应删掉)例2:五星啤酒厂决定给陈新瑶等二人留厂察看两年处分,受处分期间每月发生活费,并免发奖金。(第二个句子前面己说明“只发生活费”己排除了发放奖金。“免发奖金”再说。重复罗嗦,应删掉)例3:雪莲牌衬衫,无论在款式上、质量上。还是包装上,都可以堪称全国一流。“堪”(本是“可以”之意,前面再用“可以”,重复罗嗦,应去掉“可以”)句子毛病及其修改(一)搭配不当的病因及其修改搭配不当主要是主谓搭配与动宾搭配不当。据统计,考病句一般都会涉及搭配不当的试题,可见弄懂搭配不当,是辨析、修改病句的关键。而实际上,如果想准确判断是否搭配不当,就要紧紧抓住句子的主干。分清主谓宾,通过语感能力来感性认识,其次要仔细琢磨用词是否主谓对应得当。1.主谓搭配问题(1)主语和谓语的选词应当正确。&&&&&&&&&&&&如果主语和谓语都只有一个词,那么,两个词的选择必须恰当;如果主语、谓语都是短语、那么短语的中心词一定要选用得当。请看下边一个例子:他的许多作品曾在全国美术家展览会上播出。这句话里的主语中心词“作品”,与谓语中心词“播出”词意不搭配,应该将“播出”改为“展出”。出现这种病句。往往是因为主语和谓语中的修饰限制语较多所造成的。改正的方法是先划分主语、谓语,再提出中心词,搭配的词语就很容易选择了。(2)主语、谓语如果是并列短语,双方在语义方面必须能全面配合。并列短语可以充当主语,也可以充当谓语。有时,一个句子的主语和谓语或者有一方是并列短语,或者双方都是并列短语。凡是有并列短语作主语或谓语的,双方就必须能全面搭配,决不能有一个词同另一方搭配不了。否则,就会产生主谓不搭配的问题。例如: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和工期都十分沉重而紧张。这句话的主语和谓语,双方都是并列短语而又都不能全面搭配。“任务和工期”可以用“紧张”来陈述,但不能用“沉重”来陈述,”沉重”只能说明其中的“任务”,不能说明“工期”。这一病句可以这样改:挖土方开始了,我们的任务沉重,工期紧张。(3)主语和谓语不能部分重复,部分重复会造成主谓搭配不当。主语和谓语一部分重复,是指主语中提到的事,在谓语中又提到,但不是指主语和谓语中绝对不能有两个相同的词。比方说,“这个孩子是个好孩子”,主语谓语中都有“孩子”一词,但主谓并不重复。我们讲的是那些主谓部分重复而造成搭配不当的情况。看下边几个病句:①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不是一下子就燃烧完的。②历史的发展不是按照某些人的愿望而发展的。③人类的发声,是由空气通过咽喉部的声带引起振动而发声的。①句的主语是“星际物质在大气中的燃烧”,中心词是“燃烧”,谓语就该说这种燃烧是怎样进行的,可是,后边谓语中又说“燃烧”,就语义重复而不能说明问题了。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燃烧”。②句的情况也类似。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发展”;让“历史”作主语。③句主谓语当中都有“发声”,二者不能配合。改正办法:删去主语中的“的发声”让“人类”作主语。2.动宾搭配问题要做到动词与宾语互相配合得当,首先要注意动词和宾语双方的选词恰当,所选的动词得能支配宾语,宾语也确实能接受动词的支配。比如,我们选用“节省”这一动词,同它搭配作宾语的词是很多的,诸如“精力”、“经费”、“开支”、“资金”、“费用”、“物力”等;但同“原则”、“敌人”、“亲人”、“道德”不能搭配。因此,选词正确,不超过动词的支配范围,动词和宾语才能产生应有的语义关系,彼此才能配合得当。其次,要注意让动词和宾语的中心语相照应,同整个宾语相配。看下面这个句子:我们一边剥麻,一边改进剥麻的速度。这个例句的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改进”不能支配“速度”,能支配“速度”的是“增加”、“放慢”、“改变”或“加快”。根据语境,这里应将“改进”改为“加快”。再次,注意不要改变固定的动宾搭配格式。人们在长期的遣词造句实践中。对动宾搭配逐渐形成了一些固定格式,“起作用”如“达到目的”“作出决定”“实现愿望”等。这些固定的格式,是不能任意改变的,否则就容易造成动宾搭配不当的语病。例如:在教代会上,老校长提出了“师生齐努力,共创文明校”的决定。&&&&&&&&&&&&“提出”这一动词,与之搭配适宜的宾语有:“要求”、“问题”、“建议”、“议案”。这里恰当的应是“议案”。(二)歧义与排除歧义歧义句,是经常考查的一个项目。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遇到一些歧义句,受时间、场合、停顿等方面的不同而不同。歧义指表达的意思不确定,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不好断定。歧义影响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例如:①县里的通知说,让赵乡长本月15日前去汇报。这句话,可以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也可理解为“本月15日前”去汇报,到底是什么时候去汇报,句意不明确,这就造成麻烦。在合同、协议、条约等文件中的句子有歧义,会造成有关各方的争执,甚至使某方蒙受重大损失。比如,清朝政府曾向德国借钱修筑胶济铁路,作为代价之一,1898年签订的《胶澳租界条约》,其中有一句写道:“沿铁路三十里之煤铁等矿,德国有权开采。”当时议定的是铁路左右共三十里,后来德国硬说是左右各三十里,结果软弱腐败的清政府只好听任多付出一倍之地的采矿权。②这饭不热了。这句可以理解为“这饭已经凉了”,也可以理解为“这饭不加热了”。这两种不同的意思是由多义词“热”引起的。“热”既可以表示“温度高”,与“冷”相对,也可以表示“加热”。要排除“热”的歧义,可将“不热”改为“凉”,或将“热”说为“加热”。再举几个例子:③这个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可能是施事者,理解为“这个人不认识谁”;也可能是受事者,理解为“谁都不认识这个人”,施受不清造成歧义。④我校图书馆收藏了鲁迅的书。“鲁迅的书”可指鲁迅拥有的书,也可指鲁迅著作的书,有歧义。和以上两种情况类似的例子,如:⑤关心的是他的母亲。⑥最喜欢的是她弟弟。⑦这孩子,连他妈妈都不认识了。⑧他的发理得好。例⑤可理解为“所关心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是受事者;也可理解为“关心人的是他的母亲”,母亲是施事者。例⑧可能是说别人最喜欢她弟弟,弟弟是受事者;也可理解为“她弟弟最喜欢某人或某样东西”,弟弟是施事者。例⑦可解释为“这孩子不认识他的妈妈了”;也可解释为“他的妈妈不认识这孩子了。”例⑧可以理解为“他理发理得好”,也可理解为“他的头发理得好”。排除这些歧义,可按不同的意思表达。有时指代不明也会造成歧义句。⑨张主任和技术员正在谈话,他告诉他说:“攻下这道难关,就可以试制了。”⑩搜集史料不容易,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的功力用在这方面。(11)老人在原始森林里遇见一位30来岁的年轻人,了解到年轻人的许多动人的事迹。他一直战斗在这里,作出了许多贡献。例⑨中究竟谁告诉了谁,不清楚,会造成不同的理解,可将第一个“他”指明前面两个人中的一个,避免歧义。例⑩的“这”指什么,没交代明白,可能指“搜集史料”,也可能指“鉴定、整理和运用史料”,有歧义。这里可具体指明某方面。例(11)的“他”,指代的多半可能是“年轻人”,但也不排除替代“老人”的可能,还是指明为好。&&&&&&&&&&&&(三)重复多余及其修改重复多余罗嗦。有时单独考查,有时与其他语病综合考查。重复有的是字面上的重复,有的是语意上的重复,有的是修饰语的重复,有的是句子的重复。1.虚词多余是误用的一种表现。①这部电视剧是根据曹禺的剧本《雷雨》而改编的。②随着农村经济形势的好转,使农民的购买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③教育局已责成了学校处理这个问题。例①的“而”字,是套用文言格式,在现代汉语里,这种场合不需要什么连接,这里的“而”字应删去。例②的“使”字是滥用,不仅赘余,而且使句子没有主语,应删去。例(3)的“了”表示某一动作已经完成,而“责成”本身就含有动作结束的意思,它后面的“了”字完全没有必要,应删去,再说“了”与前面的“已”,在意思上也有重复。2.定语的多余是堆砌的表现。①收回香港主权的那一天是我们全民族最为高兴愉快的一天&&&&。②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都是龙的传人,共同的理想和事业把我们的心连结在一起。③来到上海,我看到了一幢幢既高大又巍峨的楼房。例①中“高兴”和”愉快”是意思相近的词语,连在一起,意思重复,应删去一个。例②中“中华民族”与“炎黄”意思重复。“炎黄”、“华夏”、“神州”、“九州”都是“中华民族”的别称,不要堆砌使用。例③中“巍峨”即高大雄伟的样子,“高大”“巍峨”这对近义词应去掉一个。3.状语的多余是重复的表现。在状语的位置上使用同义或近义的词语,两个状语在意义上没什么区别,造成状语重复。(11)夜深了,张老师仍然还在伏案读书。(12)他极其详尽细致地讲述了一个动人的故事。例(11)中“仍然”和“还”是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副词,两者连用,造成状语多余的毛病,应删去一个。例(12)中“详尽”和“细致”区别不大,删去一个。4.其它重复形式。①这个礼堂最多可坐一千人之多。②我这是第一次读巴尔扎克的作品。因此读得特别细心仔细。例①中“坐”的前面已有状语“最多”,又用“之多”作补语,出现补语与状语重复的现象,应删去“之多”,例②中“细心”和“仔细”,意思相同,应删去一个。③领导干部应当深入群众。和群众一起讨论、研究生产中的各种问题。④学校新盖的教学大楼,非常美观、漂亮,好看极了。例③中的“讨论”、“研究”本身的意义相近。用在这里,它们的意义没有什么不同,保留一个就行了。例④中“美观”、“漂亮”、“好看”,意思一佯、三者保留一个。把一句话变个样子再说一次,造成赘余信息。如:⑤我们取得了这样好的学习成绩,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是老师们辛勤工作的结果。⑥同学们这次前往清华大学参观,结果相当圆满,是有其一定的收获的。⑦我们常在国外的同志们,往往能理解原文,但缺乏语汇,常有语言不够用的感觉,找不出好的中文来表达它,总觉语言不够丰富。例⑤中可删去“同老师们的辛勤劳动分不开”例⑥中最后两个分句重复,。只能用一个。例⑦中“常有感觉”跟最后一个分句重复,可删去。语句衔接题的设置类型及解题思路&&&&&&&&&&&&“语言的运用简明、连贯、得体”是语言表达的基本要求。所谓“简明”,就是语言表达简单明白,即语言表达成分不赘余;所谓“连贯”,就是连接贯通,即语言表达思维不断路;所谓“得体”,就是语言表达得当、恰如其分,即话语适合特定的语境。衔接题的设置类型1.排列句序目的是通过语段结构关系的客观规定性考查考生语言理解能力、语言组合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同时考查考生的思维判断能力。语段内部的句子排列次序是句子根据语意的需要进行的正确组合,这种组合具有不可随意更改的逻辑性,所以句序安排也有一定的规律:或以空间先后为序;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或以时间先后为序;或以事物发展前后为序;或以人们的认识规律为序,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或以主次轻重为序。2.语句复位语句复位能较好地测试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维的条理性、语言表达连贯性。是考试题常采用的题型。句子复位主要有二种类型:一是“定位选句”,即句子的位置已确定,要求选择合适的句子,这种类型是近几年考查的主要类型。二是“定句选位”,即句子内容确定,要求从文章、段落中找出合适的位置复位。语句衔接题的解题思路语句衔接的测试形式是灵活多样的,在解题时,应该根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明确解题思路,以提高自己的解题能力。解答这类题目,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陈述对象的一致,话题的统一。2、合理、正确排列顺序,符合或时间或空间或逻辑等关系。3、保持情境(语境)统一、和谐,列举对应,句式协调。4、保持叙述角度一致、词语照应。下面以年的高考题为例做简要的分析说明。1.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上下文衔接较好的一项是()(1995年)①远处看,山顶上明显地有座宝塔。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②远处看,宝塔明显地坐落在山顶上。可是,走近一看才发现,宝塔并不在山顶上。③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这些活,连见也没见过。④他们在工厂里向工人学习排版、印刷、装订等技术活。这些活他们过去不但没有干过,连见也没见过。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答案:D这道试题,①②句要从话题和陈述对象考虑。①②的话题是“宝塔”在什么地方。②句是以“宝塔”为陈述对象,两个句子的主语是“宝塔”,前后一致,表述连贯。③④句要从语意的连贯考虑。④句中的第2句以第1句的宾语为主语,在语意上衔接更紧密。2.将下列四句话填在下面的横线上,顺序最恰当的一组是(1996年)①就像勇猛的战士一样,②不顾一天行军的疲劳,③马上扔下背包,④听到大雨即将来临的广播,某校师生野营训练来到村里,__和村民们一道投入抢收战斗。A.②④①③B.①④②③C.④②③①D.④①②③答案:C这道试题所提供的材料是叙述“某校师生”关心集体,忘我地“和村民们一道”冒雨“投入抢收战斗”。我们知道,叙述一件事,语言的先后顺序要正确体现一定的逻辑关系。④句&&&&&&&&&&&&是写师生听到广播,即得到信息。②句是写师生此时的一种心理,即得到信息后所产生的心理。③句是描写师生的具体动作,即在心理知道下的动作。①句是对师生投入抢收战斗的形象描写。所以,答案应该选择C。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两句话,与上下文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1997年)泰山的南天门又叫三天门,创建于元代,至今已有六百余年。__为“门辟九霄仰步三天胜迹,阶崇万级俯临千嶂奇观。”A.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侧。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B.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C.元代石刻“天门铭”在门外西。门两旁有石刻对联一副,D.门外西侧有元代石刻“天门铭”。一副石刻对联在门的两旁,答案:B这道题要从叙述角度一致考虑。本段文字是以“南天门”为中心来叙述的,所以承接上文应该先说“门外”,然后再说“门两旁”。联系下文的语意来看,前面的语意最好是“对联一副”,这样才能够衔接紧密。所以应该选择答案B。4、下列各句括号内的两种表述分别编为四组,表述全都恰当的一组是(1998年)①鲁大海--四凤的哥哥,鲁贵的半子,他身体魁伟,(a.粗黑的眉毛,b.眉毛粗而黑,)两颊微微陷下去。②天山连绵几千里,(a.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湖泊,不论森林、溪流,b.不论高山、深谷,不论草原、森林,不论溪流、湖泊,)处处有丰饶的物产。A、①a②aB、①a②bC、①b②aD、①b②b答案:D这道题第1句要从保持句式协调考虑。1句中要求选择的句子的前后两个句子都是主第谓句,保持句式协调,选择的句子也应该是主谓句而不是偏正短语,所以选择b;这道题的第2句中对景物分类的角度要符合事理逻辑,将“高山”与“深谷”、“草原”与“森林”、“溪流”与“湖泊”分别并列在一起,这种分类才符合事理逻辑,所以应该选择b。5、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几句话,排列恰当的一项是(1998年)国务院早就要求沿淮企业必须限期停止向淮河排放污水,可这个工厂的领导却一直置若罔闻、拖延推诿,__。A、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B、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环保工作没人管C、既不传达上级指示,也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D、既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也不传达上级指示,以致环保工作没人管,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答案:C这道题要从表述的先后顺序考虑,这里的先后顺序应该是逻辑顺序。“不传达上级指示”这一统一思想认识的工作应该放在“不购置污水处理设备”这种具体实践操作的工作前面,而不落实这两项工作的直接后果是“环保工作没人管”,最终的结果便是“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所以C选项排列恰当。6.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1999年)去年夏天,我在杭州一所疗养院里休养。__江岸后面是起伏的山峦和绵延不断的树林。①这儿的景色真是美极了!②那儿的景色真美!&&&&&&&&&&&&③六和塔静静地矗立在钱塘江边,④六和塔在钱塘江边静静地矗立着,⑤帆影点点的江面上碧波粼粼,⑥江面上帆影点点,碧波粼粼,A.②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①④⑥答案:A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最有创意的题目,解答此题要多角度考虑,一是注意空间关系,二是保持叙述角度一致,三是保持句式协调。从叙事的时间看,“我”现在不在杭州,应用“那”来远指;从叙述角度看,叙述的对象是“钱塘江”,所以应以“钱塘江”为中心来描写景物;从句式协调角度看,应该与最后一句用相同的句式。由此看来A选项最恰当。7.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2000年春季)公安干警及时赶赴现场侦察,中午12时,__。A.在家里犯罪嫌疑人被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B.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全部赃物和赃款也同时起获C.犯罪嫌疑人在家里被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D、在犯罪嫌疑人家里将其抓获,并起获了全部赃物和赃款答案:D这道题可以说是近几年考查得最简单的题目,从保持陈述对象一致考虑。后两个分句的主语应该是“公安干警”。所以D选项衔接最恰当易混淆的修辞格[借喻和借代]借喻和借代两种修辞格因为它们都有“借”字,也往往分不清。怎样区别一个修辞格是借喻还是借代呢?一个最常用的方法是还原法。借喻是一种省略了本体和比喻词的比喻,完全可以根据具体语境把本体找出来,再加一个“像”字将借喻还原成明喻的形式。比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燕雀”和“鸿鹄”都是借喻,我们把它们还原成明喻形式:那些目光短浅的人好象渺小的燕雀;自己好象翱翔万里的鸿鹄。借代是用甲事物来代替乙事物,甲乙两事物之间的联系是有某些相关之处。比如:那边来了个红领巾。“红领巾”是借代,是用少先队员的标志来代替少先队员。不能说少年队员象红领巾。再比如:枪杆子里面出政权。“枪杆子”是借代,用“枪杆子”来代替“武装斗争”。因为“武装斗争”必须得用枪杆子,二者之间有联系。不能说武装斗争像枪杆子。[比喻和比拟]比喻和比拟是两种常见的修辞格,使用的时候,往往分不清楚。怎么样才能分清呢?关键是明确概念。比喻是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类似的地方,借一事物来说明另一事物。比拟是把物当做人或把人当做物,或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比喻是打比方,凭借本事物和喻事物的相似点联系起来。比拟是描写,是凭人的联想和想象联系起来。一个完整的比喻包括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三部分。如:“共产党像太阳。”“共产党”是本体,“太阳”是喻体,“像”是比喻词。本体和喻体之间靠的是二者都能给人以光明和温暖这一相似点联系在一起的。而比拟是按着人的想象和联想直接把本事物当拟事物来写。比如:鸟儿歌唱,花儿欢笑。“鸟”和“花”本来不会象人那样“歌唱”和“欢笑”,但是人可以想象它们会歌唱、会欢笑。比拟没有联系词,就直接来描写。比喻和比拟的区别:(一)比喻与比拟的性质不同、作用不同。比喻是用与本体事物有相似点的另一事物作比‘也就是打比方;一定得有相似点,通过相似点使本体同喻体联系起来,唤起人们的联想,使人更具体地惑知事物。比拟即模拟,它是用乙事物具有的特性(包括称渭、动作、行为等)&&&&&&&&&&&&写甲事物,或者说是把乙事物的特性“强加于甲事物。乙事物—般是有生命力的,能活动,有感情的;它比甲事物具体实在,于是本来较抽象、不太实在的事物变得具体实在了,当然就增添了语言的生动性。由此可见,比喻强调的是甲乙两物的相似性,而比拟却是利用它们之间的不同特性,使两体融为一体,这是区别比喻和比拟最重要的标志。(二)比喻与比拟的句式结构不同。比喻句由本体、喻体和喻词三部分组成。借喻虽然不出现喻词和本体,但可以变换为有喻词和本体的明喻、暗喻。不管是哪一种比喻,始终都有喻体;比拟句主要是借助想象,将本体模拟为人的或物的某种行为、动作或情态,不论是拟人,还是拟物,始终都无拟体。例如“东西长安街成了喧腾的大诲”(袁鹰《十月长安街》)。这是暗喻、由本体(长安街)、喻体(大海)、喻词(成)构成,又如“我们之闻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鲁迅(故乡))。这是借喻,借“厚障壁”比喻“我”与闰土之间形成的隔阂。它把本体和喻词都隐去了,只用喻体代替本体。另如“波浪一边歌唱一边冲向高空去迎接那雷声”(高尔基《海燕》)。这却是拟人句,将“波浪”当作人描写,赋予它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比喻和比拟虽然是两种党见而又容易混淆的修辞格,但只要我们把握了区分两者的要领,就会一目了然。[托与对比的区别]衬托,尤其是其中的反衬,有人往往将它与对比混为一谈,其实衬托与对比的界定与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的《中学教学全书·语文卷》里这样论述:“对照是把两种相互对应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关的两面并联列在一起,加以比照的修辞方式,也叫对比。”“映衬是用乙事物来作甲事物的陪衬,以突出事物的修辞方式。映衬可分正反衬两类。”可见,从修辞的角度讲,对比与衬托是不同的。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里也曾明确写道:“衬托有主次之分,陪衬事物是说明被陪衬事物的;是用来突出被陪衬事物的。对比表明是对立现象的,两种对立的事物并无主次之分,而是相互依存的。因此,不可把这两种修辞混为一谈。”事实也确实如此。例如《纳谏与止谤》一文,把虚稀纳谏之利和止谤之害,两者并无主次之分,即写此而意亦此。而《天山景物记》一文,写天然湖的景色,“在这幽静的湖上,唯一活动的东西是天鹅,天鹅的洁白增添了湖水的明净,天鹅的叫声增添了湖面的幽静。”以天鹅的洁白衬托湖水的明净,以天鹅的叫声衬托湖面的幽静,两者显然有主次之分,即写此而意指彼。可见,衬托,就是为了使某事物的特色更加突出,用别的东西来陪衬和对照的修辞手法。衬托,若就衬体与主体的性质与关系而言,可分为正衬与反衬这两种。正衬,即是用一与本体事物一致的观点或景物,从正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如“古人尚能”头悬梁,锥刺股“孜孜不倦的学习,你们为了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一定会天加专心致志,废寝忘食,刻苦攻关。(郭沫若《科学的春天》)该例拿古人“头悬梁,锥刺股”的劲头,来衬托今天有理想的青年会更加“刻苦攻关”的钻研精神。这是“正衬”。反衬,即是把一种与本体事物相反或对立的观点、事物从反面去陪衬烘托本体事物的格式。例如“当你下马坐在一块岩石上吸烟体息时,虽然林外是阳光灿烂,而在这遮住了天日的密林中却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以作者骑马进入天山原始森林能看到闪着烟头的红火光,突出森林成长茂密、林子阴暗,这是“反衬”。常言道:“红花虽好,也要靠绿叶扶持。”这句话很能说明衬托的道理。写文章亦如此,&&&&&&&&&&&&运用衬托这一技巧,会把所描写的对象表现得更加鲜明突出。而衬托在其体运用中,主要又有两种类型。以景衬情,即通过具体生动的景物的描写,来烘托渲染人物的感情或人物的性格。例如:①时候既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中,呜呜的响,从缝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鲁迅《故乡》)这段文字描写了故乡荒凉、冷落、窒息的景象,衬托了“我”的悲凉心情。这里是以景衬情。②这女人编着席。不久,在她的身子下面就编成了一大片,她像坐在一片洁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洁白的云彩上。她有时望望淀里,淀里也是一片银白世界。水面笼起一层薄薄透明的雾,风吹过来,带着新鲜的荷叶荷花香。(孙犁《荷花淀》)该例通过对水生嫂编织芦席的景物描写,渲染了一种清新宁静的氛围,烘托了水生嫂勤劳纯朴、温顺善良的形象,这里是以景衬人。以动衬静,即通过具体的声音或行动的描写,来烘托渲染幽静的自然环境或恬静的内心世界。①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在岩石上漫流的水的声音,更增添了密林的幽静。(碧野《天山景物记》)该例用骑马穿行林间能听到蹄溅起的水声,来衬托天山森林处人迹罕至、幽深僻静。②在北平即使不出门去吧就是在皇城人海之中,租人家一橼破屋来住着,早晨走来,泡一碗浓茶,向院子一坐,你也能看到很高很高的碧绿的天色,听得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郁达夫《故都的秋》)以秋天坐在院子里能听到青天下驯鸽的飞声,来衬托出周围环境的宁静及作者悲凉的心境。此外,衬托的方法还可以举出一些,如以小衬大、以美衬美、以反衬正、以虚衬实、以宾衬主、以恶衬善、以正衬正等。对比是把互相矛盾对立的事物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格。对比可以截取两件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的方面,两相比较,使形象美丑显得更加鲜明,双方特点比得更加显著,正反道理说得天加深刻,矛盾问题揭得更加尖锐。对比,从内容分,有两体对比、一体两面对比两种。两体对比,就是把相反、相对的两种人物、两种事物放在一起,进行对照、比较。①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②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不过是苍蝇。(鲁迅《战士和苍蝇》)这两例,是两种人物的对比。例①,通过对照、比较,更显得鲁迅先生的伟大,反动统治者的渺小,更能湟起我们爱憎的感情。例②,通过对照、比较,肯定、赞扬了坚持真理的革命战士,否定、斥责了诬蔑革命的反动奴才。又如:③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④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绡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白居易《卖炭翁》)这两例,是两种事物的对比。例③通过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统治者穷奢极欲的愤怒,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它使我们看到了封建社会尖锐的阶级矛盾、对立。例④,“一车炭,千余斤”,说明物质之多,“半匹红绡一丈绫”,说明价值之少,两相比较,揭露了宫市的掠夺性质,表现了诗人对人民疾苦的同情。两面对比,就是把一种事物的相反或相对的两面放在一起,进}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侠客风云传神鱼位置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