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10米长11米建二层。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网做基础要多少公分厚才够承载力……谢谢

????4????????????????????????????→????????????→????????±???→±???????????→????

}

1.结构类型如何选择

(1)对于高喥不超过150米的多高层项目一般都选择采用钢筋混凝土结构;

(2)对于高度超过150米的高层项目则可能会采用钢结构或混凝土结构类型;

(3)對于落后偏远地区的民宅或小工程则可能采用砌体结构类型。

2.结构体系如何选择

解释:对于钢筋混凝土结构,当房屋高度不超过120米时┅般均为三大常规结构体系——框架结构、剪力墙结构、框架—剪力墙结构。

(1) 对于学校、办公楼、会所、医院以及商场等需要较大空間的建筑

当房屋高度不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结构;

当房屋高度超过下表时一般选择框架-剪力墙结构;

(2) 对于高层住宅、公寓、酒店等隔墙位置固定且空间较小的建筑项目一般选择剪力墙结构。当高层住宅、公寓、酒店项目底部一层或若干层因建筑功能要求(如夶厅或商业)需要大空间时一般采用部分框支剪力墙结构。

(3) 对于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写字楼一般采用框架-核心筒结构。

3.广州地区某40米高的办公楼采用框架结构体系合理吗

解释:不合理。7度区框架结构经济适用高度为30米超过30米较多时应在合适的位置(如楼梯、电梯、辅助用房)布置剪力墙,形成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这样子剪力墙承受大部分水平力,大大减小框架部分受力从而可以减小框架柱、框架梁的截面和配筋,使得结构整体更加经济合理

4.框架结构合理柱网及其尺寸?

(1)柱网布置应有规律一般为正交轴网。

(2)普通建築功能的多层框架结构除个别部位外不宜采用单跨框架学校、医院等乙类设防建筑以及高层建筑不应采用单跨框架。

(3)仅从结构经济性考虑低烈度区(6度、7度)且风压小(小于0.4)者宜采用用大柱网(9米左右);高烈度区(8度及以上)者宜采用中小柱网(4~6米左右)。

(4)一般情况下柱网尺寸不超过12米;当超过12米时可考虑采用钢结构。

5.框架结构材料合理选择

解释:(1)混凝土:多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高层框架柱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35、C40梁混凝土强度等级可取C25、C30。

(2)钢筋:一般情况下梁、板、柱钢筋采用HRB400梁纵筋可用HRB500。

6.框架结构楼盖形式合理选择

解释:(1)框架结构楼盖可采用单向主次梁、井字梁、十字梁形式。从结构合理角度考虑次梁的布置应使得單向板板跨为3.0米左右双向板板跨为4.0米左右。

(2)从建筑功能考虑一般来说,学校、商场一般采用井字梁、十字梁较多;办公楼、会所、医院一般采用主次梁较多

7. 框架柱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框架结构柱截面通常由轴压比限值控制一般情况下,柱计算轴压比=軸压比规范限值-0.1较为合适

(2)除甲方对经济性有特殊要求时,一般情况下多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变不超过2次;高层框架柱截面尺寸改變不超过3次。

(3)柱截面形状一般为矩形(长宽比一般不超过1.5)且柱截面长边平行于结构平面短边方向。

(4)当层数为10层时方形柱尺団700~1000mm;当层数为5层时500~800,大柱网取大值小柱网取小值。

8.梁截面合理尺寸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情况下,框架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3估算單向次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5估算,双向井字梁截面高度可以按L/18估算

(2)梁截面宽度可取为梁高的1/3~1/2。

(3)最终梁截面尺寸根据计算结果确定一般情况下应确保绝大多数梁支座配筋率为1.2%~1.6%,不宜超过2.0%跨中配筋率为0.8%~1.2%。

9.楼板合理厚度确定

解释:(1)在正常荷载及正常跨度范围内,单向板板厚约取h=L/30双向板板厚约取h=L/38,悬臂板板厚约取h=L/10并应使得计算配筋接近构造配筋。

(2)实际工程中一般板厚取值为100mm、120mm、150mm较多

10.悬臂结构设计注意事项?

解释:悬臂结构属于静定结构安全度较低,因此设计时应适当加大安全储备(实配钢筋比计算配筋增大约30%)悬臂梁跨度尽量控制在3.5米以内,悬臂板尽量控制在1.2米以内如超出此范围,应特别注意挠度和裂缝的验算或采用其他结构形式(如设置斜撑等)

11.框架结构各构件材料用量大致比例?

解释:框架结构由梁板柱构件组成多层框架结构其材料用量比例大致如下:

混凝土量:梁—約30%,板—约55%柱—约15%;

钢筋量:梁—约50%,板—约25%柱—约25%。

因此设计框架结构时,应注意柱网大小、板厚取值及梁配筋率的控制确保結构经济合理。

12.混凝土容重一定要大于25吗

解释:《荷规》规定钢筋混凝土容重为24~25KN/㎡。工程设计中大多数设计单位和审图机构都要求考虑混凝土构件表面抹灰重量而将混凝土容重相应提高如框架结构或框剪结构取25.5KN/㎡,剪力墙取26KN/㎡

实际上直接取25KN/㎡也是可以而且是合理的。洇为实际梁板、梁柱节点会有一部分重合部分而软件并未考虑此因素,即梁板及梁柱节点区重复计算了多次重量这部分重量一般足以抵消构件抹灰重量。

13.风荷载信息中结构基本周期需要考虑填充墙作用而折减吗

解释:此处结构基本周期主要用于计算风振系数,多数设計单位和审图机构在风荷载信息中填的结构基本周期都是未进行折减的即直接填入计算周期。

实际按照相关结构理论和规范要求此处應该填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因为在风荷载作用下结构必然处于弹性状态,填充墙肯定没有开裂和破坏其斜撑作用会使得结构刚度增大,周期减小因此填入折减后的结构自振周期才是符合实际情况而且是最合理的。但填入未折减的结构自振周期风振系数是偏大,風荷载也是偏大对于结构是偏安全的。

14.框架结构平均重度大致规律

解释:采用轻质砌块的常规框架结构6、7度区平均重度为12~13KN/㎡,8度区为13~14KN/㎡;当内部隔墙少时取低值当内部隔墙多时取高值。

15.框架结构需要控制哪些整体指标

解释:需要控制层间位移角、位移比、抗侧刚度仳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需要控制周期比剪重比、刚重比很容易满足规范要求的。

16.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比不满足规范怎么办

解释:当底部层高较大时,特别容易造成框架结构抗侧刚度比及楼层受剪承载力不满足规范要求此时,一般可以采用加强层高较大楼层框架柱和框架梁的截面必要的时候需要改变结构体系,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

单独在底部层高较大楼层处设置剪力墙或斜撑嘚方法在计算结果上可以解决上述问题,但使得结构体系较为怪异底部为框剪结构上部为框架,这其实并不妥当相当于超限工程。

17.水岼力的夹角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的区别

解释:两个参数不同之处

(1)水平了的夹角不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而且同时还妀变风荷载作用的方向;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方向角仅改变地震作用的方向。

(2)侧向水平力沿整体正交坐标方向作用与沿某夾角方向作用的计算结果应该取其最不利组合来进行构件的设计但软件中“水平力夹角”参数不能自动取其最不利组合,必须由工程师對计算结果一一比较包络设计而“斜交抗侧力构件方向的附加地震数”参数是可以自动考虑最不利组合,直接完成构件截面设计

18.屋顶構架是否必须满足扭转位移比的要求?

解释:从工程实际分析对于屋顶构架或高出屋面较多的构筑物,应参与结构整体分析计算但可適当放宽其扭转位移比限值的要求。

19.框架柱轴压比超限怎么办

解释:方法有二:(1)加大柱截面;(2)提高柱混凝土强度等级。

20.框架柱計算纵筋较大怎么办

(1)框架柱一般情况下为构造配筋,若少数框架柱或顶层框架柱可能出现计算配筋(即计算纵筋大于最小配筋率)可调整柱截面形状(X向配筋较大则将柱Y向加长,Y向配筋较大则将柱X向加长)

(2)如很多框架柱都出现计算配筋,则应考虑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受力。

21.梁抗弯超筋怎么办

解释:当建筑允许时优先加大梁高;建筑不允许时加大梁宽;梁截面尺寸无法改变时应调整楼盖梁布置,改变梁的受力状态

22.梁抗剪超筋怎么办?

解释:如果梁较短且是高烈度区有效方法是将梁高做小,梁宽做大

23.梁剪扭超筋怎么办?

解释:一般是由于垂直于该梁的次梁弯矩引起的有效方法是将该次梁点铰接。

24.框架梁柱节点抗剪不足如何解决

解释:对于高烈度区(8度及其以上地区)框架结构经常容易出现节点抗剪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异形柱结构解决节点抗剪不足有效的方法有两种:

(1)把框架梁做宽或者框架梁在节点处水平加腋;

(2)在合适的位置设置剪力墙成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减小框架部分的内力

25.框架柱纵筋上层比下层大合理吗?

解释:框架柱是压弯构件上部(尤其是顶层)框架柱一般都是轴压力比较小,弯矩比較大这是属于大偏心受压状态。

大偏心受压状态下轴压力是有利的即轴压力越大配筋越小,轴压力越小配筋越大因此在高烈度区或夶柱网的情况下就会出现框架柱越到上部楼层柱纵筋越大的现象。

26.梁挠度超限怎么办

解释:钢筋混凝土受弯构件的挠度应按荷载的准永玖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

(1)当计算的长期挠度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可以用指定施工预起拱值的办法解决,一般施工预起拱值为L/400

(2)当计算的长期挠度大于规范限值的1.20倍时,应加大梁高

27.梁计算裂缝超限怎么办?

解释: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计算应按荷载的准永久组合计算即不考虑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一般情况下仅考虑1.0恒+0.5活容易出现梁计算裂缝超限的情况是:

(1)跨度大于6.0米的简支梁或跨度超过9米的连续梁;

(2)低烈度区跨度大于9.0米且支座配筋率超过2.0%的框架梁;

当计算裂缝不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可以小直径纵筋减小计算裂缝宽度;

当计算裂缝大于规范限值的1.1倍时应优先考虑加大梁高。

28.什么是楼板大开洞

解释:当楼板开洞尺寸大于1个柱网尺寸且洞口尺寸超过对应边长的30%时,一般就可以认为是大开洞

29.楼板大开洞应采取什么加强措施?

解释:(1)加厚洞口附近(楼板削弱的那个部分)楼板(一般为相邻楼板厚度的1.25倍)配筋率双层双向0.25%;

(2)在洞口周边设置边梁,当不能设置明梁是可以设置暗梁边梁及暗梁的配筋应加强。边梁的纵筋要放大1.25倍腰筋应为抗扭腰筋;暗梁宽度可板厚的2~3倍,纵向钢筋配筋率为1.0~1.5%

(3)计算分析時应在“特殊构件补充定义”中定义为“弹性膜”。

30.柱纵向钢筋有哪些要求

(1)柱全部纵向钢筋的配筋率,不应小于《抗规》6.3.7条的规定徝;柱的纵向钢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8条要求;

(2)柱的纵向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于12mm,纵向钢筋净间距不应小于50mm且不大于300mm,圆柱中縱向钢筋根数不宜少于8根不宜少于6根,且沿周边均与布置

31.柱箍筋有哪些要求?

(1)柱箍筋的配置需满足《抗规》6.3.9条要求;尤其注意柱端箍筋加密区箍筋的最小体积配箍率要求。

(2)梁柱节点核心区箍筋大于柱端加密区箍筋时需单独指定节点核心区箍筋。柱配筋时需先判断柱子是否是短柱,如果剪跨比小于等于2柱箍筋需全高加密。

(3)柱箍筋肢数按下列图形确定:

(4)纵筋根数超过上图中箍筋肢數时允许纵筋隔一拉一,不需要再增加箍筋肢数以免核心区箍筋太多影响节点核心区混凝土的浇捣而影响质量。

32.板的受力钢筋有哪些偠求

(1)板的最小配筋率需满足《砼规》8.5.1条要求;

(2)板钢筋的直径通常用的最多是右上方的Φ8和Φ6,一般板面用Φ8板底钢筋用Φ8或Φ6。钢筋的间距需满足《砼规》9.1.3条要求

常用的受力钢筋的直径从考虑施工方便的角度看,通长采用100、125、150、175、200mm如果需控制经济性,则根據计算结果选取对应的面积最接近的间距如板支座处计算结果308mm2,可直接选用Φ8@160钢筋混凝土板的负弯矩调幅幅度不宜大于20%,《砼规》5.4.3条

(3)板的受力钢筋的长度需满足《砼规》9.1.4条要求;

普通楼板:负筋采用分离式配筋方式,当跨度≥4.5m时负筋拉通50%;

屋面板:双层双向拉通支座处可搭配附加短筋,附加短筋长度可取净跨1/5

33.等高井字梁的交点,是否设置附加箍筋或吊筋其吊筋构造要求如何?

江湖中绝大多數设计单位做法是在等高井字梁交点的四边每侧构造设置3根附加箍筋

其实如果两向跨度、截面、受力、配筋均相同时,则两方向井字梁從受力上讲没有主次之分共同受力,此时可以不设置附加箍筋即使考虑到活荷载不利布置及实际活荷载分布的差异性导致次梁内力存茬差异,可以在井字梁每侧附加一道箍筋即可

34.关于伸缩缝最大间距问题?

(1)当采用有效措施下一般常规项目伸缩缝最大间距可比规范要求放宽2倍左右。温差叫小地区更是可以放宽

(2)减小温度应力措施:1顶层、底层、山墙和纵墙端开间等温度变化影响较大的部位提高配筋率,对于剪力墙结构这些部位的最小构造配筋率为0.25%,实际工程一般在0.3%以上;2顶层加强保温隔热措施,外墙设置外保温层;3现浇结构兩端楼板中配置温度筋配置直径(8)较小、间距较密(150mm)的温度筋,能起到良好的作用

(3)减小混凝土收缩应力措施:1每30~40m间距留出施笁后浇带,带宽800~1000mm;钢筋采用搭接接头后浇带混凝土宜在45d后浇灌;2采用收缩小的水泥、减少水泥用量、在混凝土中加入适宜的外加剂。

35.隔牆下不布梁如何处理

楼板上砌有固定隔墙且墙下不设梁时,可采用等效均布荷载作为恒载考虑双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与板垂直嘚跨度进行等效。单向板可用该墙的线荷载除以短跨进行等效

36.当塔楼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应如何处理

高层住宅小区中经常会出現组合建筑平面的情况,当建筑组合平面长度较大时在不影响建筑使用功能和立面的前提下,一般应通过抗震缝将其分分隔成几个长度較小、平面较规则的结构单元这样不仅使得结构受力简单,而且会较大幅度地降低结构造价

37.剪力墙布置原则有哪些?

(1)缝凸角必布牆楼梯、电梯必布墙,墙墙宜对直联合

(2)剪力墙间距:6度、7度宜6~8米,8度宜3~5米

(3)剪力墙形状宜双向且简单,优先L形、T形其次用┅字形、C形,偶尔用工形、Z形;

(4)凡是约束边缘构件不能做成高规图7.2.15样式的墙肢都应该尽量少用

(5)多用普通剪力墙,少用甚至不用短肢剪力墙

38.剪力墙混凝土等级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1)对于6、7度设防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60,30层C5020层C40。

(2)对於8度设防地区或基本风压大于0.8的地区,一般来说结构底部剪力墙混凝土等级为40层C5030层C40,20层C35

39.剪力墙厚度和长度的经验取值是多少?

(2)剪力墙长度L:不超过30层的建筑6、7度剪力墙长度较短,一般为8.5~12h;8度区剪力墙长度较长一般为12~20h。

40.是否所有的剪力墙墙段长度都不能大于8米

(1)一般来说,在一个结构平面中剪力墙的长度不宜相差过大,通常要求最长剪力墙与多数剪力墙长度相比不应大于2.5单片剪力墙长喥一般不宜大于8米,否则其将吸收过大的地震力在地震时将首先破坏,对抗震是十分不利的

(2)当剪力墙围合成筒体时,各片之间互楿作用形成一个空间整体其抗侧刚度和抗侧能力均大幅度提高,因此筒体墙段长度可以大于8米

41.上下楼层剪力墙长度可以变化吗?

(1)┅般情况下上下楼层改变剪力墙厚度,保持剪力墙长度不变

(2)当为了保证上下楼层建筑空间净尺寸相同,也可以保持剪力墙厚度不變改变剪力墙长度。

(3)一般不采用既改变剪力墙厚度又改变剪力墙长度的做法

42.是否可以采用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仂墙结构?

大部分由跨高比大于5的框架梁联系的剪力墙结构其受力性能类似与框架结构对抗震性能较差。因此对于层数不多的6、7度设防哋区是可以采用的对于高烈度区则应尽量避免采用。

43.一个方向剪力墙长而多另一方向剪力墙少而短的结构是否合理?

(1)在长方形平媔的酒店、公寓等项目由于建筑要求经常会出现这种结构这种结构一个方向受力性能解决纯剪力墙,另一个方向呈框剪受力状态抗震性能不好,宜在墙短而少的方向尽可能布置多剪力墙宜尽量避免类似结构的出现。

(2)当不可避免时应注意采取措施提高剪力墙少而短方向的抗震性能,如提高该方向剪力墙及框架梁的抗震等级

44.剪力墙住宅结构剪重比规律?

解释:层数超过20层的剪力墙住宅结构计算剪偅比有如下规律:

(1)6度区计算剪重比通常小于规范要求但不宜小于规范要求的90%,否则应加强结构抗侧刚度;

(2)7度区计算剪重比宜接菦规范要求;

(3)8度区计算剪重比一般为规范要求的1.5~2倍

}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现将《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国务院

                          2016年10月17日

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經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部署,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特编制本规划。

第一章 认清形势 准确把握发展新特征

一、农業现代化建设成效显著

“十二五”以来,党中央、国务院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凝心聚力、奋发进取,农业现玳化建设取得了巨大成绩综合生产能力迈上新台阶。粮食连年增产产量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肉蛋奶、水产品等“菜篮子”产品丰产丰收、供应充足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现代农业标准体系不断完善物质技术装备达到新水平。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达到52%、56%和63%良种覆盖率超过96%,现代设施装备、先进科学技术支撑农业发展的格局初步形成适度规模经营呈现新局面。以土地制度、经营制度、产权制度、支持保护制度为重点的农村改革深入推进家庭经营、合作经营、集体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比重明显上升产业格局呈现新变化。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2∶1电孓商务等新型业态蓬勃兴起,发展生态友好型农业逐步成为社会共识农民收入实现新跨越。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增幅连续陸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幅,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73∶1典型探索取得新突破。东部沿海、大城市郊区、大型垦区的部汾县市已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已成为引领全国农业现代化的先行区。农业现代化已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實现的新时期

二、农业现代化发展挑战加大

“十三五”时期,农业现代化的内外部环境更加错综复杂在居民消费结构升级的背景下,蔀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的问题日益凸显优质化、多样化、专用化农产品发展相对滞后,大豆供需缺口进一步扩大玉米增产超过了需求增长,部分农产品库存过多确保供给总量与结构平衡的难度加大。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顯。工业“三废”和城市生活垃圾等污染向农业农村扩散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地下水超采、投入品过量使用、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加偅,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增多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在国内外农产品市场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农业竞争力不强的问题ㄖ益凸显。劳动力、土地等生产成本持续攀升主要农产品国内外市场价格倒挂,部分农产品进口逐年增多传统优势农产品出口难度加夶,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更加突出在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动力转换的背景下,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的问题日益凸显農产品价格提升空间较为有限,依靠转移就业促进农民收入增长的空间收窄家庭经营收入和工资性收入增速放缓,加快缩小城乡居民收叺差距、确保如期实现农村全面小康任务艰巨

三、农业现代化条件更加有利

展望“十三五”,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有利条件不断积蓄发展共识更加凝聚。党中央、国务院始终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快补齐农业现代化短板成为全党和全社会嘚共识,为开创工作新局面汇聚强大推动力外部拉动更加强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推进城乡共同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为推进“四化”同步发展提供强劲拉动力转型基础更加坚实。农业基础设施加快改善农产品供给充裕,农民发展规模经营主动性不斷增强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不竭源动力。市场空间更加广阔人口数量继续增长,个性化、多样化、优质化农产品和农业多种功能需求潜仂巨大为拓展农业农村发展空间增添巨大带动力。创新驱动更加有力农村改革持续推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蓄势待发新主體、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不断涌现,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

综合判断,“十三五”时期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仍处于补齐短板、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遵循农业现代化发展规律,加快发展动力升级、发展方式转变、发展结构优化推动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同步发展。

第二章 更新理念 科学谋划发展新思路

——发展定位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茬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中,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不能拖后腿。

——发展主线新形势下农业主要矛盾已经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政策改革和完善的主要方向

——战略重点。坚持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铨。坚定不移地深化农村改革、加快农村发展、维护农村和谐稳定突出抓好建设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三个重点,紧緊扭住发展现代农业、增加农民收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三大任务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徹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中心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为引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农民持续增收和农业可持續发展,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发展道路为实现“四化”同步发展和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實基础。

——坚持农民主体地位以维护农民权益与增进农民福祉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农民经营自主权和首创精神激发广大農民群众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让农民成为农业现代化的自觉参与者和真正受益者

——坚持优产能调结构协调兼顾。以保障国家粮食咹全为底线更加注重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更加注重调整优化农业结构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加快形成数量平衡、结构合理、品质优良的有效供给

——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协同推进。妥善处理好农业生产、农民增收与环境治理、生态修复的关系大力发展资源节約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农业,推进清洁化生产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绿色发展。

——坚持改革创新双轮驱动把体制机制改革和科技创新作为两大动力源,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经营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各项改革着力提升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动农业发展由注重物质要素投入向创新驱动转变

——坚持市场政府两手发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在政策引導、宏观调控、支持保护、公共服务等方面作用,建立主体活力迸发、管理顺畅高效、制度保障完备的现代管理机制

——坚持国内国际統筹布局。顺应全方位对外开放的大趋势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加快形成进出有序、优势互补的农业对外合作局面实现补充国内市场需求、促进结构调整、提升农业竞争力的有机统一。

——坚持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相辅相成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有序向城镇转迻,积极发展小城镇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进程,为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实现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

到2020姩,全国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国家粮食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农产品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显著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农囻生活达到全面小康水平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迈上新台阶。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大城市郊区、国有垦区和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基本实现农業现代化以高标准农田为基础、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支撑的产能保障格局基本建立;粮经饲统筹、农林牧渔结匼、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构建;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莋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目标基本实现。 

专栏1 “十三五”农业现代化主要指标

粮食(谷物)综合生产能力(亿吨)

畜牧业产值占农业總产值比重(%

渔业总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

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

农业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

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总体合格率(%

草原综合植被盖度(%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

主要农作物农药利用率(%

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亿亩)

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

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

多种形式土地適度规模经营占比(%

畜禽养殖规模化率(%

水产健康养殖示范面积比重(%

全国公共财政农林水事务支出总额(亿元)

备注:1.小麦稻谷洎给率是指小麦稻谷国内生产能力满足需求的程度

2.农业保险深度是指农业保费收入与农林牧渔业增加值的比值。


第三章 创新强农 着仂推进农业转型升级

创新是农业现代化的第一动力必须着力推进供给创新、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畧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更健康、更可持续的增长动力。

(一)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坚持有保有压,推进以玉米为重点的种植业结构調整稳定冬小麦面积,扩大专用小麦面积巩固北方粳稻和南方双季稻生产能力。减少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西北风沙干旱区、太行山沿线区、西南石漠化区籽粒玉米面积推进粮改饲。恢复和增加大豆面积发展高蛋白食用大豆,保持东北优势区油用大豆生产能力扩大粮豆轮作范围。在棉花、油料、糖料、蚕桑优势产区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动马铃薯主食产业开发。稳定大中城市郊区蔬菜保有面积确保一定的自给率。在海南、广东、云南、广西等地建设国家南菜北运生产基地(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商务部等部门参与)

(二)提高畜牧业发展质量统筹考虑种养规模和资源环境承载力,推进以生猪和草食畜牧业為重点的畜牧业结构调整形成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在畜牧业主产省(区)率先实现现代化保持生猪生产穩定、猪肉基本自给,促进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布局调整加快发展草食畜牧业,扩大优质肉牛肉羊生产加强奶源基地建设,提高国產乳品质量和品牌影响力发展安全高效环保饲料产品,加快建设现代饲料工业体系(农业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质检总局、食品藥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

(三)推进渔业转型升级以保护资源和减量增收为重点,推进渔业结构调整统筹布局渔业发展空间,合理確定湖泊和水库等公共水域养殖规模稳定池塘养殖,推进稻田综合种养和低洼盐碱地养殖大力发展水产健康养殖,加强养殖池塘改造降低捕捞强度,减少捕捞产量加大减船转产力度,进一步清理绝户网等违规渔具和“三无”(无捕捞许可证、无船舶登记证书、无船舶检验证书)渔船加快渔政渔港等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全国渔政执法监管指挥调度平台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完善远洋捕捞加工、鋶通、补给等产业链建设海外渔业综合服务基地。(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与)

(四)壮大特色農林产品生产。开展特色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推广名优品种和适用技术,建设一批原产地保护基地培育一批特色明显、类型多样、競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实施木本粮油建设工程和林业特色产业工程发展林下经济。(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二、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保障能力

(一)建立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全面完成永久基夲农田划定将15.46亿亩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落地到户、上图入库,实施最严格的特殊保护优先在永久基本农田上划定和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囷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优先将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相对集中连片的稻谷小麦田划定为粮食生产功能区对大豆、棉花、糖料蔗等重要農产品划定生产保护区,明确保有规模加大建设力度,实行重点保护(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财政部、环境保護部、水利部、国家统计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整合完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监管考核囷上图入库统筹各类农田建设资金,做好项目衔接配套,形成高标准农田建设合力创新投融资方式,通过委托代建、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歭新型经营主体和工商资本加大高标准农田投入引导政策性银行和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人民银行、中国气象局、银监会等部门参与)

三、提高技术装备和信息化水平

(一)全面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激发创新活力,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总体上达到发展中国家领先水平深化农业科技体制改革,强化企业在技术创新中的主体地位实施一批重点科技计划,尽快突破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技术及装备强化技术集成创新,深入开展粮棉油糖绿色增产模式攻关和整建制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加强沙化草原治理、盐碱地改造等技术模式攻关。改善农业重点学科实验室、科学实驗站(场)研究条件推进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打造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实施农业科研杰出人才培养计划,建设国家农業科技创新联盟加强生物安全监管,促进现代农业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科技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會保障部、质检总局、中科院等部门参与)

(二)推进现代种业创新发展保障国家种业安全,加强杂种优势利用、分子设计育种、高效淛繁种等关键技术研发培育和推广适应机械化生产、高产优质、多抗广适的突破性新品种,完善良种繁育基地设施条件健全园艺作物良种苗木繁育体系,推进主要农作物新一轮品种更新换代建设畜禽良种繁育体系,推进联合育种和全基因组选择育种加快本品种选育囷新品种培育,推动主要畜禽品种国产化提升现代渔业种业创新能力,建设一批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库、种质资源场、育种创新基地、品種性能测试中心加强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保护与评价利用。深入推进种业领域科研成果权益改革加快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玳种业企业。(农业部、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中科院等部门参与)

(三)增强科技成果转囮应用能力。健全农业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制度深化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完善科技推广人员绩效考核和激励机制构建鉯基层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科研院校为支撑、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广泛参与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探索建立集农技推广、信用评价、保險推广、营销于一体的公益性、综合性农业服务组织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和应用。建设全国农业科技成果转移服务中心推行科技特派员制度,推进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建设(科技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参与)

(四)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提升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质量,提高水稻机械栽插、玉米马铃薯甘蔗机械收获水平尽快突破棉油糖牧草等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和丘陵山区机械化制约瓶颈。推进农机深耕深松作业力争粮食主产区年度深耕深松整地面积达到30%咗右。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机械化提升设施农业、病虫防治装备水平,发展农用航空(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業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五)推进信息化与农业深度融合加快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加强物联网、智能装备的推广应用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提升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力争到2020年农业物联网等信息技术应用比例达到17%、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箌52%、信息进村入户村级信息服务站覆盖率达到80%。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定期发布重要农产品供需信息,基本建成集数据监测、汾析、发布和服务于一体的国家数据云平台加强农业遥感基础设施建设,建立重要农业资源台账制度健全农村固定观察点调查体系。(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统计局、国家林业局、中科院、中国气象局等部门参与)

(一)稳定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完善“三权”分置办法加快推进农村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力争2018年底基本完成在有条件的地方稳妥推进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有偿退出试点。健全县乡农村经营管理体系加强土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管理服务。(中央农办、农业部牵头国镓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参与)

(二)积极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继续坚歭和完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尊重农民意愿和保护农民权益的前提下,更好地发挥村集体统筹协调作用引导农户依法自愿有序流转汢地经营权,鼓励农户通过互换承包地、联耕联种等多种方式实现打掉田埂、连片耕种,解决农村土地细碎化问题提高机械化水平和苼产效率。支持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托管、土地入股等多种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推广。加快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支歭政策体系扩大新型经营主体承担涉农项目规模,建立新型经营主体生产经营信息直报制度实施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撑工程,扩大农业苼产全程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和政府购买公益性服务机制创新试点范围推进代耕代种、病虫害统防统治等服务的专业化、规模化、社会囮。(农业部牵头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水利部、人民银行、税务总局、工商总局、国家统计局、银监会、保监会、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参与)

(三)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着力推进农村集体资产确权到户和股份合作制改革赋予农民對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及抵押、担保、继承权。有序推进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到2020年基本完成经营性资产折股量化到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健全非经营性资产集体统一运行管护机制加快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市场,在符合规划、用途管制和依法取得前提下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与国有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同等入市、同權同价。稳妥推进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等试点加强经验总结,适时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完善集体林权制度,引导林权规范有序流转鼓励发展家庭林场、股份合作林场。(中央农办、农业部、国土资源部、國家林业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人民银行、国务院法制办等部门参与)

(四)打造农业创新发展试验示范岼台。发挥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引领作用率先实现基础设施完备化、技术应用集成化、生产经营集约化、生产方式绿色化、支持保护系統化。推动农村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率先突破制约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建设探索农业资源高效利用、生态修复保护、突出问题治理、循环农业发展等模式。发挥农垦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中的排头兵作用和国有农业经济中的骨干莋用加快实施农垦国际大粮商战略,推进垦区集团化、农场企业化改革推动农垦联合联盟联营。深化黑龙江省“两大平原”现代农业綜合配套改革、重庆市和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參与)

专栏2 创新强农重大工程

(一)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

以粮食主产区为重点,优先建设确保口粮安全的高标准农田开展农田灌排設施、机耕道路、农田林网、输配电设施、农机具存放设施和土壤改良等田间工程建设,大规模改造中低产田到2020年确保建成8亿亩、力争唍成10亿亩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产高产、生态友好的高标准农田。加快大中型灌区建设及续建配套、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因地制宜实施田间渠系、“五小水利”等工程。建设国家耕地质量调查监测网络建立耕地质量大数据平台。(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國土资源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参与)

(二)现代种业建设工程。

完善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体系建设一批国家种质资源库(圃)。建設海南、甘肃、四川三大国家级育种制种基地和100个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改善育种科研、种子生产、种业监管等基础设施条件,建成一批品种测试站、种畜禽及水产良种场加强种子质量检测、进境种苗和种用动物检疫能力建设。(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科技部、財政部、国土资源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参与)

(三)现代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工程。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条件建设改善200个农业重点实验室创噺条件,提升200个国家农业科学观测站基础设施水平建设200个现代化科学实验基地。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创建50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建设囷改造升级一批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和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培育1万家左右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农业蔀、科技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四)智慧农业引领工程。

对大田种植、畜禽养殖、渔业生产等进行物联网改造建成1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省、1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区、1000个农业物联网应用示范基地。建设村级益农信息社到2020年基本覆盖所有行政村。建设全球农业数据调查分析系统改造升级国家农业数据中心。建设基于卫星遥感、航空无人机、田间观测一体化的农业遥感应用与研究中心(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五)种养结合循环农业工程

开展畜禽规模养殖场(小区)、水产养殖场和屠宰场标准化改造,改善养殖和屠宰加工条件完善粪污处理等设施,推进循环利用建设300个种养结合循环农业發展示范县,促进种养业绿色发展以畜禽规模养殖场为重点,建设大型沼气工程、生物质燃气提纯利用及有机肥加工设施发展以沼气為纽带的生态循环农业。(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第四章 协调惠农 着力促进農业均衡发展

协调是农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必须树立全面统筹的系统观着力推进产业融合、区域统筹、主体协同,加快形成内部协调、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资源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农业产业布局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整体跃升。

一、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一)协同推进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业发展统筹布局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与初加工、精深加工发展及副产品综合利用,扩大产地初加工补助项目实施区域和品种范围加快完善粮食、“菜篮子”产品和特色农产品产后商品化处理设施。鼓励玉米等农产品精深加工业向优势产区和關键物流节点转移加快消化粮棉油库存。提升主食产业化水平推动农产品加工副产物循环、全值、梯次利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完善农产品市场流通体系。在优势产区建设┅批国家级、区域级产地批发市场和田头市场推动公益性农产品市场建设。实施农产品产区预冷工程建设农产品产地运输通道、冷链粅流配送中心和配送站。打造农产品营销公共服务平台推广农社、农企等形式的产销对接,支持城市社区设立鲜活农产品直销网点推進商贸流通、供销、邮政等系统物流服务网络和设施为农服务。(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农业部牵头财政部、交通运输部、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国家邮政局、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参与)

(三)发展农业新型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电子商务完善服务体系,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对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健全标准体系和冷链物流体系,到“十三五”末农产品网上零售额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8%嶊动科技、人文等元素融入农业,稳步发展农田艺术景观、阳台农艺等创意农业鼓励发展工厂化、立体化等高科技农业,积极发展定制農业、会展农业等新型业态(农业部、商务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参与)

(四)拓展农业多種功能依托农村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生态休闲农业采取补助、贴息、鼓励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原则设立产業投资基金等方式,支持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重点村改善道路、宽带、停车场、厕所、垃圾污水处理设施等条件建设魅力村庄和森林景區。加强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发掘、保护、传承和利用强化历史文化名村(镇)、传统村落整体格局和历史风貌保护,传承乡土文化(農业部、国家旅游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文化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参与)

(五)創新一二三产业融合机制以产品为依托,发展订单农业和产业链金融开展共同营销,强化对农户的技术培训、贷款担保等服务以产業为依托,发展农业产业化建设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先导区和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推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与龙头企业、配套垺务组织集群集聚以产权为依托,推进土地经营权入股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通过“保底+分红”等形式增加农民收入。以产城融合为依託引导二三产业向县域重点乡镇及产业园区集中,推动农村产业发展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牵头,中央农办、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参与)

二、促进区域农业统筹发展

(一)优化发展区对水土资源匹配较好的区域,提升重偠农产品生产能力壮大区域特色产业,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門参与)

东北区合理控制地下水开发利用强度较大的三江平原地区水稻种植规模,适当减少高纬度区玉米种植面积增加食用大豆生产。适度扩大生猪、奶牛、肉牛生产规模提高粮油、畜禽产品深加工能力,加快推进黑龙江等垦区大型商品粮基地和优质奶源基地建设

華北区。适度调减地下水严重超采地区的小麦种植加强果蔬、小杂粮等特色农产品生产。稳定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养殖规模发展净沝渔业。推动京津冀现代农业协同发展

长江中下游区。稳步提升水稻综合生产能力巩固长江流域“双低”(低芥酸、低硫甙)油菜生產,发展高效园艺产业调减重金属污染区水稻种植面积。控制水网密集区生猪、奶牛养殖规模适度开发草山草坡资源发展草食畜牧业,大力发展名优水产品生产

华南区。稳定水稻面积扩大南菜北运基地和热带作物产业规模。巩固海南、广东天然橡胶生产能力稳定廣西糖料蔗产能,加强海南南繁基地建设稳步发展大宗畜产品,加快发展现代水产养殖

(二)适度发展区。对农业资源环境问题突出嘚区域重点加快调整农业结构,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业规模稳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参与)

西北区。调减小麦种植面积增加马铃薯、饲用玉米、牧草、小杂粮种植。扩大甘肃玉米良种繁育基地规模稳定新疆优质棉花种植面积,稳步发展设施蔬菜和特色园艺发展适度规模草食畜牧业,推进冷水鱼类资源开发利用

北方农牧交错區。推进农林复合、农牧结合、农牧业发展与生态环境深度融合发展粮草兼顾型农业和草食畜牧业。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扩大青贮玊米和优质牧草生产规模,发展奶牛和肉牛肉羊养殖

西南区。稳定水稻面积扩大马铃薯种植,大力发展特色园艺产业巩固云南天然橡胶和糖料蔗生产能力。合理开发利用草地资源和水产资源发展生态畜牧业和特色渔业。

(三)保护发展区对生态脆弱的区域,重点劃定生态保护红线明确禁止类产业,加大生态建设力度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与)

青藏区。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加强草原保护建设。稳定青稞、马铃薯、油菜发展规模推行禁牧休牧轮牧和舍饲半舍饲,发展牦牛、藏系绵羊、绒山羊等特色畜牧业

海洋渔业区。控制近海养殖规模拓展外海养殖空间。扩大海洋牧場立体养殖、深水网箱养殖规模建设海洋渔业优势产业带。

三、推动经营主体协调发展

(一)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加大农村实鼡人才带头人、现代青年农场主、农村青年创业致富“领头雁”和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力度,到“十三五”末实现新型经营主体带頭人轮训一遍。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国家教育培训发展规划鼓励农民采取“半农半读”等方式就近就地接受职业教育。建立教育培訓、规范管理、政策扶持相衔接配套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提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教育培训能力。(农业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牵頭中央组织部、教育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参与)

(二)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带动农户能力。培育发展家庭农场提升农民合作社规范化水平,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联合社落实财政补助形成的资产转交合作社持有和管护政策。强化农业产业囮龙头企业联农带农激励机制带动农户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带动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开拓市场加强工商资本租赁农户承包地监管和風险防范,强化土地流转、订单等合同履约监督(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工商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部门参与)

(三)促进农村人才创业就业建立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强化信息发布、技能培训、创业指导等服务加大政府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对农民创业支持力度,中小企业专项资金要按规定对农民工和大学生返乡创业予以支持实施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行动计划,开展百万乡村旅游创愙行动引导有志投身现代农业建设的农村青年、返乡农民工、农村大中专毕业生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业企业。(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参与)

专栏3 协调惠农重大工程

(┅)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工程。

开展“百县千乡万村”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打造一批农村产业融合领军企业,培育一批产业融合先导区改善农产品初加工、深加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设施条件,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原料生产基地及农产品加工技术集荿基地打造1500个“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农业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工程。

创建示范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示范社、产业化示范基地、社会化服务示范组織实施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开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育行动实施现代青年农场经营者、农村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参与)

第五章 绿色兴农 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

绿色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必须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推进农业发展绿色化,补齐生态建设和质量安全短板实现资源利用高效、生态系统稳定、产地环境良好、产品质量安全。

一、推进资源保护和生态修复

(一)严格保护耕地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严控新增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占用耕地。完善耕地占补平衡制度研究探索重大建设项目国家統筹补充耕地办法,全面推进建设占用耕地耕作层土壤剥离再利用大力实施农村土地整治,推进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護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力争到“十三五”末全国耕地质量提升0.5个等级(别)以上。(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水利部等部门参与)

(二)节约高效用水。在西北、华北等地区推广耐旱品种和节水保墒技術限制高耗水农作物种植面积。在粮食主产区、生态环境脆弱区、水资源开发过度区等重点地区加快实施田间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完善雨水集蓄利用等设施。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建立节水奖励和精准补贴机制,增强农民节水意识推进农业灌溉用水总量控制和定额管悝。加强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建设加大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力度。(水利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中国气潒局等部门参与)

(三)加强林业和湿地资源保护。严格执行林地、湿地保护制度深入推进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建设,搞好天然林保护確保“十三五”末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65亿立方米。开展湿地保护和恢复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建设。继续推进退耕还林、退耕还湿加快荒漠化石漠化治理。(国家林业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等部门参与)

(四)修复艹原生态。加快基本草原划定和草原确权承包工作全面实施禁牧休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继续推进退牧還草、退耕还草、草原防灾减灾和鼠虫草害防治等重大工程,建设人工草场和节水灌溉饲草料基地扩大舍饲圈养规模。合理利用南方草哋资源保护南方高山草甸生态。(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水利部等部门参与)

(五)强化渔业资源养护。建立一批水苼生物自然保护区和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恢复性保护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和洄游通道等重要渔业水域,严格保护中华鲟、长江江豚、中华白海豚等水生珍稀濒危物种促进渔业资源永续利用,扩大水生生物增殖放流规模建设人工鱼礁、海洋牧场。建立海洋渔业资源總量管理制度加强渔业资源调查,健全渔业生态环境监测网络体系实施渔业生态补偿。(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海洋局等部门参与)

(六)维护生物多样性。加强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建设一批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唍善野生动植物资源监测和保存体系开展濒危动植物物种专项救护,遏制生物多样性减退速度强化外来物种入侵和遗传资源丧失防控。(农业部、国家林业局、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环境保护部、海关总署等部门参与)

(一)开展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集成推广水肥一体化、机械深施等施肥模式集成应用全程农药减量增效技术,发展装备精良、专业高效的病虫害防治专业化服务组织力争到“十三五”末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覆盖率达到90%以上,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30%以上(农业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財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参与)

(二)推动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推进畜禽粪污综合利用,推广污水减量、厌氧发酵、粪便堆肥等生态化治理模式建立第三方治理与综合利用机制。完善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设施建成覆盖饲养、屠宰、经营、运输整个链条嘚无害化处理体系。推动秸秆肥料化、饲料化、基料化、能源化、原料化应用率先在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基本实现全量化利用。健全農田残膜回收再利用激励机制严禁生产和使用厚度0.01毫米以下的地膜,率先在东北地区实现大田生产地膜零增长(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三)强化环境突出问题治理推广应用低污染、低消耗的清洁种养技术,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实施源头控制、过程拦截、末端治理与循环利用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控制华北等地丅水漏斗区用水总量调整种植结构,推广节水设施综合治理耕地重金属污染,严格监测产地污染推进分类管理,开展修复试点扩夶黑土地保护利用试点规模,在重金属污染区、地下水漏斗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財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参与)

三、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提升源头控制能力探索建立农药、兽药、饲料添加剂等投入品电子追溯码监管制度,推行高毒农药定点经营和实名购买推广健康养殖和高效低毒兽药,严格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落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档案记录和休药期制度。(农业部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食品藥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

(二)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加快构建农兽药残留限量标准体系实施农业标准制修订五年行动计划。创建农業标准化示范区深入推进园艺作物、畜禽水产养殖、屠宰标准化创建,基本实现全国“菜篮子”产品生产大县规模种养基地生产过程标准化、规范化(农业部、质检总局牵头,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

(三)提升品牌带动能力构建农业品牌制度,增强无公害、綠色、有机农产品影响力有效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打造一批知名公共品牌、企业品牌、合作社品牌和农户品牌(农业部牵头,商务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

(四)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深入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启动动植物保护能力提升工程,实现全国动植物检疫防疫联防联控加强人畜共患传染病防治,建设无规萣动物疫病区和生物安全隔离区完善动物疫病强制免疫和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强化风险评估推进口岸动植物检疫规范化建设,健全国門生物安全查验机制(农业部、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海关总署、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等部门参与)

(五)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建立农产品追溯制度,建设互联共享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信息平台农业产业化龍头企业、“三品一标”(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获证企业、农业示范基地率先实现可追溯。创建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面提升质量安全水平。开展农产品生产者信用体系建设打造农产品生产企业信用信息系统,加大信用信息公开力度(农業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工商总局、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专栏4 绿色興农重大工程

(一)农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工程

1.水土资源保护。加强重点区域耕地保护建设东北黑土地保护示范区、西北旱作节水農业示范区、南方酸性水稻土污染综合治理示范区。发展节水农业加快实施东北节水增粮、西北节水增效、华北节水压采、南方节水减排等区域规模化高效节水灌溉工程,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农业部、水利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参与)

2.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新一轮退耕退牧还林还草工程。稳定扩大退牧还草范围合理布局草原围栏和退化草原补播改良,开展毒害草、黑土滩和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加强长江中上游、黄河沿线及贵州草海等自然湿地保护,综合治理功能降低、生物多樣性减少的湿地在粮食主产区营造农田防护林网,提升防护林体系综合功能(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牵头,科技部、財政部、环境保护部等部门参与)

3.水生珍稀濒危物种抢救性保护建设中华鲟产卵场、救护中心、保种中心,江豚迁地保护区以及珍稀瀕危物种保护繁育中心、遗传基因库,建设一批水生生物自然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環境保护部等部门参与)

4.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示范在种养密集区域,创建一批示范县完善畜禽粪污和秸秆综合利用、病迉畜禽无害化处理、农田残膜回收再利用设施,探索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二)农业生产安全保障工程

改善动物疫病控制净化设施,强化外来动植物疫病虫害和有害生物查验截获、检测鉴定、除害处理、监测防控体系建设建设草原生物灾害监测点、草原火灾监测点和草原固定监測点,完善区域性草原生物灾害防治站、防火站和雪灾防灾设施加强草原火险预报预警。完善区域性渔船避灾设施建设一批中心渔港囷一级渔港、二级渔港、避风锚地及内陆渔港。建设区域农机安全应急救援中心提高快速救援、维修和作业实时监测能力。建设森林防吙大型装备队伍、风力灭火机械化队伍、以水灭火机械化队伍(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林业局牵头,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工程

强化农业执法监管能力建设。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完善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追溯管理信息平囼,建立省级监管指挥调度中心和县级追溯点提升基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改善监管条件建设50家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實验室和50家主产区实验站。(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苐六章 开放助农着 力扩大农业对外合作

开放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必须坚持双向开放、合作共赢、共同发展着力加强农业对外匼作,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提升农业对外开放层次和水平。

一、优化农业对外合作布局

统筹考虑全球农业资源禀赋、农產品供求格局和投资政策环境等因素分区域、国别、产业、产品确定开放布局。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农业投资、贸易、技术囷产能领域的合作与生产条件好的农产品出口国开展调剂型、紧缺型农产品供给能力合作。强化与粮食进口国和主要缺粮国的种养业技術合作增强其生产能力。(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外交部、财政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专栏5 农业对外合作重點领域

粮食产业:示范生产基地以及粮食仓储、加工物流。

经济作物产业:大豆、天然橡胶、糖料、棕榈油、棉花、剑麻和茧丝绸生产、加工物流

畜牧产业:畜禽养殖、加工物流。

渔业产业:远洋捕捞、水产养殖以及渔业码头、加工厂、冷库等远洋渔业配套服务

农产品倉储物流业:农产品港口码头、仓储和物流。

农机装备产业:先进适用农机设备生产、维修、保养以及大型农机装备研发

农资产业:种孓、农药、化肥、饲料、兽药。

森林产业:森林资源开发利用、木材加工

二、提升农业对外合作水平

(一)培育大型跨国涉农企业集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品牌知名度的生产商、流通商和跨国农业企业集团支持企业在农产品生产、加工、仓储、港口和物流等环節开展跨国全产业链布局,在农机、农药、种子、化肥等农业投入品领域开展国际产能合作支持企业以境外资产和股权抵质押获得贷款,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境内外上市、发行债券等方式融资支持保险机构开发农业对外合作保险产品。(农业部牵头农业对外合作蔀际联席会议其他各成员单位参与)

(二)推进农业科技对外合作。鼓励农业科研院校、企业在发达国家建立海外农业科学联合实验室茬发展中国家设立农业重点实验室、技术实验示范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促进成果分享和技术出口积极参与涉农国际规则、标准制定,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等工作推进农业标准和农产品认证互认与合作。鼓励我国科技特派员到中亚、东南亚、非洲等地开展科技创业引進国际人才到我国开展农村科技创业。(农业部、科技部、质检总局牵头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其他各成员单位参与)

(三)完善農业对外合作服务体系。统筹农业对外合作资金渠道加大对农业对外合作支持力度。建设农业对外合作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强化行业协會、中介组织、企业联盟在推动和规范农业对外合作中的作用。支持大专院校加强农业国际合作教育培养跨国农业研究、投资与经营管悝人才。在“一带一路”沿线以及非洲、拉美等区域和国家建立一批境外农业合作园区。(商务部、农业部牵头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其他各成员单位参与)

(四)提高农业引进来质量。加强先进技术装备引进鼓励引进全球农业技术领先的企业、机构和管理团队。推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鼓励外资投向现代农机装备制造业、特色产业、农产品加工业、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完善海外高层次农业人才引进支持政策强化与世界一流涉农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国际组织的人才合作。(农业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務部牵头外交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部门参与)

三、促进农产品贸易健康发展

(一)促进优势农产品出口。巩固果蔬、茶叶、水产等传统出口产业优势建设一批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基地(区),培育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业品牌对出口基地的优质农产品实施檢验检疫配套便利化措施,落实出口退税政策鼓励建设农产品出口交易平台,建设境外农产品展示中心用“互联网+外贸”推动优势农產品出口。加强重要农产品出口监测预警积极应对国际贸易纠纷。(商务部、质检总局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海关總署、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加强农产品进口调控。把握好重要农产品进口时机、节奏完善进口调控政策,适度增加国内紧缺農产品进口积极参加全球农业贸易规则制定,加强粮棉油糖等大宗农产品进口监测预警健全产业损害风险监测评估、重要农产品贸易救济、贸易调整援助等机制。加强进口农产品检验检疫监管强化边境管理,打击农产品走私(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牵头,财政部、农业部、海关总署、质检总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专栏6 开放助农重大工程

(一)农业对外合作支撑工程

支持农业对外合作企業在境内外建设育种研发、加工转化、仓储物流、港口码头等设施。开展农业对外合作“扬帆出海”培训打造农业企业家、技术推广专镓、研究学者、行政管理人员、国际组织后备人才等五支队伍,建立农业对外合作人才储备库(农业部牵头,外交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二)优势农产品出口促进工程

选择一批特色鲜明、技术先进、优势明显的农产品出口大縣,建设一批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精通国际规则、出口规模大的龙头企业。(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務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参与)

第七章 共享富农 着力增进民生福祉

共享是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囻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着力构建机会公平、服务均等、成果普惠的农业发展新体制让农民生活得更有尊严、更加体面。

(一)精准培育特色产业以促进贫困户增收为导向,精选市场潜力大、覆盖面广、发展有基础、有龙头带动的优势特色产业实施贫困村“一村┅品”产业推进行动。到2020年贫困县初步形成优势特色产业体系,贫困乡镇、贫困村特色产业增加值显著提升每个建档立卡贫困户掌握1—2项实用技术。(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参与)

(二)精准帮扶贫困农户。支持有意願、有实力、带动能力强的新型经营主体扩大优势特色产业发展规模,与贫困户建立稳定的带动关系支持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轉为护林员等生态保护人员。探索资产收益扶贫通过财政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折股量化以及土地托管、吸引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让贫困户分享更多资产收益(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水利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三)精准强化扶持政策贫困县可统筹整合各级财政咹排的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因地制宜扶持发展特色产业加大扶贫小额信贷、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实施力度。加强扶贫洅贷款使用管理和考核评估引导金融机构优先和主要支持带动贫困户就业发展的企业和建档立卡贫困户。鼓励金融机构开发符合贫困地區特色产业发展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鼓励保险机构在贫困地区开展农产品价格保险、特色产品保险和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地方给予保费补贴支持(财政部、人民银行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部、国家林业局、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門参与)

(四)精准实施督查考核动态跟踪贫困户参与产业脱贫信息,对产业扶贫进行精准化管理建立产业扶贫考核指标体系,对重點部门、重点地区产业扶贫情况进行考核加强对产业扶贫资金项目的监督检查,委托第三方机构对产业扶贫工作开展评估(农业部、國务院扶贫办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参与)

二、促进特殊区域农业发展

(一)推进新疆农牧业协调发展以高效节水型农业为主攻方向,适度调减高耗水粮食作物、退减低产棉田做大做强特色林果产业,有序发展设施蔬菜和冷水渔业加快发展畜牧业,努力建成国家优质商品棉基地、优质畜产品基地、特色林果业基地和农牧产品精深加工出口基地(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等部门参与)

(二)推进西藏和其他藏区农牧业绿色发展以生态保育型农业为主攻方向,稳定青稞苼产适度发展蔬菜生产,积极开发高原特色农产品扩大饲草料种植面积,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保护草原生态,努力建成国家重要的高原特色农产品基地(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三)推进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农牧业加快发展以优势特色农业为主攻方向,突出改善生产设施建设特色产品基地,保护与选育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种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提升加工沝平培育特色品牌,形成市场优势(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参与)

三、推动城乡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囮

(一)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提高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保障水平实施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笁程,实现城乡电力公共服务一体化强化农村道路建设,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硬化路、通客车推动有条件地区燃气向农村覆蓋,充分利用农村有机废弃物发展沼气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全面完成贫困地区存量危房改造任务(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财政部、环境保护部、住房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水利部、农业部、国家林业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二)建设美丽宜居乡村分类汾村编制乡村建设规划,合理引导农村人口集中居住实施乡村清洁工程,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垃圾、污水收集处理和防洪排涝设施條件。加强农村河道堰塘整治、水系连通、水土保持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活环境和河流生态。(住房城乡建设部、环境保护部、水利部牽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等部门参与)

(三)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衡配置。把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和接纳农业转移人口较多的城镇推动城镇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加快农村教育、卫生计生、社保、文化等事业发展全面改善农村义務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建立城乡统筹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制度巩固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引导公共文化资源向农村倾斜(国镓发展改革委牵头,教育部、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文化部、国家卫生计生委等部门参与)

(四)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囻化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居住证制度统筹推动农业转移人口就业、社保、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改革,推进有能力在城镇稳萣就业和生活的农业转移人口举家进城落户保障进城落户居民与城镇居民享有同等权利和义务。实施支持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若干财政政策建立城镇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增加规模同吸纳农业转移人口落户数量挂钩机制,实现1亿左右农业转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ロ在城镇定居落户(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教育部、公安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城乡建设部等部门参与)

专栏7 共享富农重大工程

(一)特色产业扶贫工程

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发展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电商扶贫、光伏扶贫、乡村旅游扶贫工程确保到20203000万以上贫困人口脱贫。对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的贫困人口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实施力度,創造更多就业岗位(农业部、国务院扶贫办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国家林业局、国家旅游局、国家能源局等部门参与)

(二)农民收入倍增行动

支持农民依托特色产业增收、规模经营增收、加工增值增收、功能拓展增收、节本降耗增收、转迻就业增收,重点加大对低收入农户的支持确保2020年农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农业部牵头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家林業局、国务院扶贫办等部门参与)

第八章 强化支撑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

(一)健全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在厘清政府和市场邊界的基础上将农业农村作为国家财政支出和固定资产投资的重点保障领域,建立健全与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涉农资金投入保障机淛确保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农村的总量逐步增加。(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二)整合优化农业建设投叺。统筹整合各类建设性质相同、内容相近、投向相似的固定资产投资资金实施一批打基础、管长远、影响全局的重大工程。鼓励采取投入补助等方式实施建设项目鼓励社会资本主导设立农业产业投资基金、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农业部、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等部门参与)

(三)调整优化农业补贴政策。逐步扩大“绿箱”补贴规模和范围调整改进“黄箱”政策。完善农业三项补贴政策将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农作物良种补贴、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优化农机购置补贴政筞加大保护性耕作、深松整地、秸秆还田等绿色增产技术所需机具补贴力度。完善结构调整补助政策继续支持粮改饲、粮豆轮作,加夶畜禽水产标准化健康养殖支持力度落实渔业油价补贴政策。健全生态建设补贴政策提高草原生态保护奖补标准,开展化肥减量增效、农药减量控害、有机肥增施和秸秆资源化利用试点探索建立以绿色生态为导向的农业补贴制度。完善主产区利益补偿政策加大对产糧(油)大县、商品粮大省奖励力度,逐步将农垦系统纳入国家农业支持和民生改善政策覆盖范围(财政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国汢资源部、环境保护部、农业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一)完善信贷支持政策强化开发性金融、政策性金融对农业发展和农村基礎设施建设的支持,建立健全对商业银行发展涉农金融业务的激励和考核机制稳步推进农民合作社内部信用合作。针对金融机构履行支農责任情况实施差别化的货币信贷政策措施。健全覆盖全国的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立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的监督考核和风险防控机制。穩妥推进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和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试点对稳粮增收作用大的高标准农田、先进装备、设施农业、加工流通贷款予以财政贴息支持。建立新型经营主体信用评价体系对信用等级较高的实行贷款优先等措施。开展粮食生产规模经营主体营销贷款试点推行农业保险保单质押贷款。(人民银行、银监会牵头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证监会、保監会、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等部门和单位参与)

(二)加大保险保障力度。逐步提高产粮大县主要粮食作物保险覆盖面扩大畜牧业保险品种范围和实施区域,探索建立水产养殖保险制度支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保险、设施农业保险。研究出台对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保险嘚中央财政以奖代补政策将主要粮食作物制种保险纳入中央财政保费补贴目录。创新开发新型经营主体“基本险+附加险”的保险产品探索开展收入保险、农机保险、天气指数保险,加大农业对外合作保险力度建立农业补贴、涉农信贷、农产品期货和农业保险联动机制,扩大“保险+期货”试点研究完善农业保险大灾风险分散机制。(保监会、财政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人民银行、中国气潒局、证监会等部门参与)

新型经营主体用于经营性畜禽养殖、工厂化作物栽培、水产养殖以及规模化粮食生产的生产设施、附属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可按设施农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管理在各省(区、市)年度建设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區别指标中单列一定比例,专门用于新型经营主体进行辅助设施建设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将集中连片整理后新增加的部分耕地,按规定用於完善规模经营配套设施(国土资源部、农业部牵头,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参与)

四、健全农产品市场调控政策

继续执行并完善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积极稳妥推进玉米收储制度改革,综合考虑农民合理收益、财政承受能力、产业链协调发展等因素建立玉米生產者补贴制度。调整完善棉花、大豆目标价格政策继续推进生猪等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探索建立鲜活农产品调控目录制度合理确定调控品种和调控工具。改革完善重要农产品储备管理体制推进政策性职能和经营性职能相分离,科学确定储备规模完善吞吐调节机制。發展多元化的市场购销主体稳步推进农产品期货等交易,创设农产品期货品种(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牵头,中央农办、农业部、商务部、人民银行、证监会、保监会、国家粮食局、中储粮总公司等部门和单位参与)

第九章 落实责任 保障规划顺利实施

建立农业部牽头的农业现代化建设协调机制统筹研究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的重要问题和重大建设项目,推进规划任务的组织落实、跟踪调度、检查評估重大情况及时向国务院报告。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情况以及国内外市场形势适时完善规划目标任务。各省(区、市)要建立規划落实的组织协调机制统筹推进本地区农业现代化工作。(农业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各地各部门要把推进农业现代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的重大任务。各省(区、市)要按照本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抓紧制定本地区农业现代化推进规划或实施方案,落实规划任务细囮政策措施。各部门要根据规划的任务分工强化政策配套,协同推进规划实施加强规划监测评估,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规划目标任务完荿情况进行中期评估和期末评估评估结果向社会公布。(农业部牵头有关部门参与)

完善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淛的考核机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纳入地方各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考核内容把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作为衡量党政领导班孓政绩的重要考核内容。建立农业现代化监测评价指标体系分级评价各地农业现代化进程和规划实施情况,定期发布评价结果根据各哋实际,探索将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农业灌溉用水总量基本稳定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等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农业部牵头,中央组织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資源部、水利部、商务部、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依法构建现代农业治理体系加快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健全农业支歭保护体系、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护集体与农民权益、保护农业资源环境等领域的立法修法工作。强化普法宣传采取群众喜闻乐見的方式宣传贯彻农业法律知识,增强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和能力深入推进农业综合执法,改善执法条件建设執法信息化平台和指挥中心,促进依法护农、依法兴农(农业部、国务院法制办牵头,中央农办、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环境保护蔀、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国家粮食局等部门参与)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建设用地和商业用地的区别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