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还有“银监会和银保会”吗?银保是什么?谢谢大家

还没有账号?
银监会、保监会合并逻辑:银保业务已深度融合 监管理念规则相近
胡艳明 19:11
(图片来源:全景视觉)
经济观察网 记者 胡艳明 实习记者 顾志豪&3月13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第四次全体会议,听取国务委员王勇关于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的说明。
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显示,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职责整合,组建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作为国务院的直属事业单位。
若方案通过审议,中国金融监管体制将变成&一行两会&,即: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
对于银监会与保监会合并的合理性,全国政协委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会长楼继伟在3月13日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在资本充足率、偿付能力以及自身风险匹配能力方面,&保险&和&银行&有类似性,两者都管理自身的资本收益匹配、风险收益匹配和久期匹配。而证监会是管信息披露真实性,特别是管欺诈,属于投资消费者保护范畴,它对证券公司没有资本金要求。银保合并有相近性,而证监会不一样。
中国人民银行研究局局长徐忠在财新网撰文指出,银行与保险统一监管是顺应综合经营趋势的必然选择。&我国金融业综合经营已成趋势,银行与保险深度合作、融合发展的特征明显。一是银行与保险产品功能交叉趋同,寿险产品除了传统的保障功能外,发展出与银行存款类似的储蓄功能,成为&储蓄寿险&。二是银保合作不断深化,我国银行已成为保险销售的重要渠道,近年来业务发展迅猛,促进人身保险业保费规模、资产规模的快速增长。在此背景下,统一银行与保险监管是坚持金融业综合经营方向、顺应综合经营趋势、落实功能监管并加强综合监管的必然要求。&
徐忠表示,银行与保险统一监管有利于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发挥专业化优势。银行与保险在监管理念、规则、工具具有相似性,对监管资源和监管专业能力也有相近的要求。例如,保险业&中国第二代偿付能力监管制度体系&(&偿二代&)以风险为导向,制定不同风险业务的资本金要求,就类似于银行监管中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监管要求,因而&偿二代&又被视为保险业的&巴塞尔协议III&。在我国金融监管资源和专业人才&供不应求&的背景下,尤其是地方层面保险监管人才匮乏,统一监管有利于发挥协同效应,集中整合监管资源,充分发挥监管专业人才的专业能力,提高监管的质量和效率。
某股份制银行高管对记者表示,对于银保监管部门的合并,目前对于监管思路尚未明确,银行将按照监管要求合规开展业务。
经济观察报 金融市场部记者
主要关注上市公司、证券、银行领域
地址:北京理工大学国防科技园2号楼4层
邮编:100011 电话: 传真:86-10-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
举报邮箱:.cn
Copyright @ 经济观察网加入微博,记录点滴,分享感动,握手明星
核心提示:银监会向全国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对银保产品的销售进行规范。业内人士表示,通知将带来银保产品销售的大变革。新规定对银保业务有何影响?是否会引起中国寿险业格局的改变?银保误导之风能否由此刹住?
继11月初银监会下发“叫停银保驻点”的规定后,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中国保监会寿险监管部上周也以“特急”文件的形式向各保监局和保险公司下发了一份银保规范文件的征求意见稿,并在上周五完成意见收集
银监会新规:[]
最新进展:[] []
案例篇:“存款变保险”频现
本想去银行存款,最后却稀里糊涂买了保险,而且还是15年之后才能取出来的寿险。青岛市民马女士近日很郁闷,由于接听回访电话时未留心,已过了10天犹豫期,保险能不能退,成了压在她心口的一块大石 在银保渠道受误导的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居多。孙大妈担忧地说:“我们这些老年人手里的钱多是退休金、养老金,攒得不容易,现在让银行硬给弄成了保险,银行卖保险怎能这么糊弄老百姓!”
■我本来是给小孩存五年后<每年存>的大学学费。然而被银行的引导小姐非常“热情”地忽悠了,说什么“利息高”,“有保障”,“存五年可取”等等.并很快帮我填好单。由于工作繁忙没能即时阅读她给我的文件,在国庆假期中才拿出来一览,方知是一份保单,虽然存满五年可取,但本钱都不保。这叫什么银行?还有行规吗?
■我妈也是本来是去银行存一年定期的,被忽悠成了存五年的什么保险,回来后给我们一看才知道上当了,去退就只能退全额的30%了,所以就只有忍五年了,你想一个老人都七十岁了,这钱是每年拿来补贴生活费的,现在,那点退体金又不够!
■我曾经在03年,到银行去存钱,结果被银行小姐介绍叫我买5年期的,也不说是保险,结果我买了三万元。说是每年会送他们财务报表,结果根本没有送过。
<div id="question_、你会通过银行渠道购买保险产品吗? (必选)
<div id="question_、你认为存款被骗变成保单应由谁负责任? (必选)
保险公司负责
客户自己负责
<div id="question_、银监会要求银保销售人员必须是持证的银行销售人员,你认为有哪些影响 (必选)
减少银保销售误导,保护消费者利益
规范保险公司销售行为,保险买的放心
保险公司交的中介费增加,保险产品提价
影响商业银行中间业务收入
中小保险公司面临冲击
支招篇:防范“存款变保险”
●陷阱一:高收益,所谓“理财产品”其实是保险●陷阱二:存款送保险,其实是客户自己花钱买的保险●陷阱三:不说是保险,说是储蓄,就像零存整取一样●陷阱四:混淆身份,销售人员除银行人员外还有保险人员 ●误区一:银保产品是银行理财产品 ●误区二:银行该对银保产品负责 ●误区三:只比较产品收益率
●买保险后悔 并非只有退保一条路●犹豫期退保 最多损失10元工本费●临时缺钱 可申请保单质压贷款●经济暂时困难 有三条路可走
●不要盲目依赖宣传资料和介绍 ●要理性认识保险产品的预期收益 ●投资型险种宜作为长期性投资 ●实事求是回答保险公司的回访提问
影响篇:剑指“存款变保险”
保险公司银保部负责人证实,目前四川各大保险公司的驻点人员规模累计至少在数千人,“大的公司一般是七八百人的队伍,小公司少的也有100~200人。这些人除负责销售外,也负责一些后续服务,一旦人员撤回来,担心售后服务将无法开展。” 由于多数银行的合作保险公司远不止3家,个别银行甚至同时和七八家保险公司合作,因此,这一规定让一些银行负责中间业务的人士有些担忧。“肯定影响不小!”该规定可能导致银行减少部分代理保费收入,而这部分收入对于银行的中间业务来说是较为丰厚的
●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产品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
  ●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销售合作公司的保险产品,如超过3家,应坚持审慎经营,并向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商业银行应明确告知客户代理保险业务中商业银行与保险公司法律责任的界定,尤其是告知客户保险业务出现问题时应当与保险公司进行沟通,做好风险提示与投资者教育。图据《重庆晚报》
&&&&在银行销售保险产品,是一件保险公司及银行两相情愿的美差。对保险公司来说,产品摆在银行可以取得市民的信任;对银行来说,可以赚取高额的代理费用。但银保产品在销售中投诉频繁,而且存款变保险的新闻屡见不鲜。针对这种情况 ,银监会近日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通知要求,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保险产品不得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对银保产品的销售进行规范。业内人士表示,通知将带来银保产品销售的大变革。
A 银监会叫停银保驻点
&&&&日前,银监会以“特急”文件形式,向各地银监局和全国商业银行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通知明文禁止银保驻点销售,要求“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通过商业银行网点直接向客户销售保险产品的人员,应当是持有保险代理从业人员资格证书的银行销售人员”;要求商业银行总行“制定统一的准入、退出和持续性合作的相关规定,并且对保险公司的合规经营与售后服务等进行定期评估。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合作,如超过3家,应坚持审慎经营,并向当地银监会派出机构报告。”
&&&&在防止销售误导方面,通知规定“银行不得将保险产品与储蓄存款、基金、银行理财产品等混淆销售,不得将保险产品收益与上述产品简单类比,不得夸大保险产品收益。不得以抽奖、送实物送保险方式进行误导销售。投连险等复杂品种应当严格限制在理财专属区域内销售,禁止直接在柜台向客户推介。”
&&&&据了解,银保目前是保险销售第一大渠道,今年前三季度,银保销售占据了寿险销售50%的份额,而寿险是保险业务中最大的一块。
B 青岛尚未接到通知
&&&&记者咨询了浦发银行 、招商银行及中国人寿保险公司,青岛相关负责人纷纷表示,目前还没接到这方面的通知。对于此规定的实施,有业内人士认为,银保合作方式的调整,将给保险公司带来短期内销售及培训成本的增加,保费收入及中间代理收入将下滑。
&&&&“通知里面的内容,保监会等部门以前也有过类似要求,只是没有正式下过文件或通过银行严格执行。这次如果开始调整,一段时间内对业务还是有一定影响,由于人员调整等原因,可能会造成银保产品销量下降,不管是银行还是保险公司业务都会受到一些损失,但经过两三个月的适应期应该会恢复正常。”一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说。
&&&&而中国人寿青岛分公司工作人员表示,该公司过去一直对合作银行网点柜员和大堂经理进行相关培训,基本上都有保险销售资质,而且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去银行驻点的原本就不是很多。“像我们公司,银保产品每年销售额七八个亿,而部门员工只有100多人,大部分还是银行内部人员完成的。我们会给银行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合格了才能上岗。”
&&&&但也有业内人士表示,有些银行的银保产品的销售人员确实都是保险公司的,“有家小型保险公司,有300多个网点,300多名保险公司工作人员逐店进驻,基本上一一对应”。
版权稿件,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热门推荐 |&股票/基金&
&个人门户&
保监会将与银监会商讨出台银保合作规范指引
银保加深合作 保险业获利几何?
银监会拟叫停银保驻点销售银行 银行险企急寻对策
银保整改:保险人员全部撤出银行网点
?目前有保险公司在银行设置的销售渠道,存在客户存款变成保险等问题,11月6日,保监会主席助理陈文辉在北京的一个国际金融论坛上表示“我们准备跟银监会合作,洽谈出台一个关于银保合作规范的一个指引,共同整顿治理银保市场。”
?此前有消息称,银监会已向各地银监局和银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商业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合规销售与风险管理的通知》,叫停银保驻点销售,每个银行的保险销售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的产品。
  近期银保新规的出台,令不少保险公司开始谋划转型,包括大举进攻电销等渠道。根据11月下发的“银保新规”,商业银行不得允许保险公司人员派驻银行网点。[]
  今年以来,银保业务开始迅猛发展,占据了寿险的半壁江山,甚至成为一些公司的主要销售渠道来源。就在各家都在摩拳擦掌的时候,11月初,银监会叫停了保险公司银行驻点。[]
(12-27 03:06)
(12-06 06:22)
(12-06 00:11)
(12-01 09:42)
(12-01 09:32)
(12-01 09:26)
(12-01 09:05)
(12-01 06:09)(12-01 02:37)
(12-01 01:38)
(12-01 01:21)
(11-30 10:42)
(11-30 01:59)
(11-30 01:55)
(11-29 10:55)
(11-29 07:19)
(11-29 03:06)
(11-26 05:36)
(11-25 07:43)
(11-25 02:08)
(11-24 09:19)
(11-24 07:26)
(11-24 02:10)
(11-10 08:23)
(11-10 08:05)(11-10 07:23)
(11-10 07:20)
(11-10 05:56)
(11-09 06:32)
(11-09 06:31)
(11-09 03:29)
(11-09 02:29)
(11-09 02:29)
(11-09 01:46)
(11-09 01:35)
(11-08 23:32)
(11-08 20:37)
(11-08 17:38)
(11-08 17:18)
(11-08 13:33)
(11-08 10:19)
(11-08 09:56)
(11-08 09:11)
(11-06 01:59)
(11-05 11:17)
(11-05 03:34)
1.您如何看待银监会叫停银保驻点销售?
很好,免得消费者被忽悠
不太好,对险企银保渠道收入会有一定程度的影响
2.您觉得叫停银保驻点销售能否有效保障投保人的利益
制作人:陈保龙联系方式:010-
保监会将与银监会商讨出台银保合作规范指引
   一份涉及多项银保业务规范的文件,近日由银监会下发至各地银监局和银行,并于昨日流转至各保监局和保险公司。其中,叫停银保驻点销售、每个网点只能代理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产品等明文规定,在银行及保险公司内部引发一阵热议。
规范银保业务
&&&&险企出产品,银行借柜台,如此单一的合作模式,成为银行和保险公司近年来一大增收渠道。一家寿险公司相关人士直言,业内俗称此为“驻点销售”模式,即由保险公司派银保专管员在银行网点营业大厅进行营销活动。[]
&&&&除叫停驻点销售外,对“1对3”合作模式的要求,也引起业内的广泛讨论。根据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银保合作。[]
&&&&银保渠道今年迅速扩大,今年前三季度寿险全行业50%以上的原保费收入由银保渠道贡献,整改对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及保险公司都将带来不利影响。险企出产品,银行借柜台,这种银行和保险公司近年来的一大增收渠道,将面临全面整改。
&&&&据透露,银保渠道是目前保险销售的第一大渠道。今年前三季度,银保销售占据了寿险销售的50%的份额,而寿险是保险业务中最大的一块。该负责人表示,银保合作方式的调整,将给保险公司带来短期内销售及培训成本的增加、保费收入及中间代理收入的下滑。
市场混乱是“动刀”的原因
乱象一:存款一不留神“变”保险
&&&&目前市面上很多银保产品的销售,大多利用人们对银行的信任,只以高收益诱导客户购买,对产品本身的条款却解释得不够充分。而向客户推销保险产品的人,大多并非银行员工,实际是保险公司派驻的营销人员。
乱象二:银保产品再现“高息”揽客陷阱
&&&&记者在建设银行某支行存钱,偶遇一银保产品推销人员,上述说辞着实让人“很心动”。但算来算去,“高收益”只是“迷惑”客户的幌子,就算付出时间的“代价”,也鲜有天上掉馅饼的事。
银保销售业务现状
10年规模增100倍 银保成寿险销售主战场
&&&&银保已经成为国内寿险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数据显示,从2001年到2009年,国内银行保险保费收入从50亿元涨至近5000亿元,增长近一百倍。2010年一季度,全国人身险保费收入3547亿元,其中银行保险保费收入达1800亿元,已经超过半壁江山。
&&&&突如其来的加息不但让业界感到惊讶,同时也打乱了老百姓的生活。加息意味着房贷压力将增大;加息意味着通胀压力继续加大,生活成本加大;同时,加息也意味着资产组合需要调整……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都在为自己的钱袋子计算着。
&&&&随着银信合作监管趋严,下半年银信合作理财产品给银行带来的中间业务收入面临下滑,为此,银行在银保业务创收方面悄然发力,一些银行代销保险的手续费率已高达20%。
险企受影响不可避免
新规或令保险公司调整销售渠道
  “险企出产品,银行借柜台。”近年来,依靠这种单一的营销模式,银保产品销售成为保险公司的一大增收渠道。南京一家寿险公司的相关人士说,经纪人、网络、银行已成为保险产品营销的三大渠道,通过银行销售的保险产品,至少为寿险企业贡献了1/3的保费收入,一旦银保驻点销售被全面叫停,保险公司将不得不去开拓其他的营销渠道。
银保销售变身“1+3” 寿险业洗牌在即
  新政的最大变化一是叫停银保驻点销售,二是银保销售“一对多”的合作模式被局限在3家以内,商业银行每个网点原则上只能与不超过3家保险公司开展合作。  保险公司要积极建立紧密血缘型的银行关系,同时加快直销队伍建设。
短期内银保收入下滑
&&&&目前驻点销售支撑着一些保险公司银保业务大部分保费,若保险公司人员全部撤离网点,对银行人员来说独立营销保险产品将变得较为困难。
对产品结构亦有影响
&&&&一旦银行拒绝保险公司驻点,银保转型可能会再次回到销售趸缴产品、简单产品上来,不利于银保业务的转型和长期发展。
队伍稳定及转型面临考验
&&&&保险公司有不少业务员是驻点的,一旦不允许驻点,这部分队伍的稳定将是一个问题。
规范银保业务经营是出路
一、事前做好销售规范
首先,保险公司要加强对银保业务管理人员和银行柜面人员的教育培训,使其牢固树立诚实守信的销售理念,掌握银保产品基本特征,明确银保产品目标客户。其次,保险公司和银行要在银保业务经营场所加大产品宣传力度。
二、事中做好客户信息管理
保险公司应加强与银行之间的沟通,确保获取真实完整的客户投保信息。
三、事后做好客户回访
保险公司应做到在犹豫期内对全部客户进行回访,使客户能够明明白白买保险,踏踏实实得保障。
四、保险监管机构应加强与银行监管机构的合作
首先,应切实提高保险公司和银行对于银保业务经营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控及处置能力。其次,应通过协同监管等方式,加大查处银保业务违规行为的力度。现场!银监会就银保合并事宜召开大会
  每经记者&袁园&摄影报道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从相关渠道获悉,21日下午银监会和保监会就银保合并事宜召开大会,记者在银监会现场看到有工作人员在维持秩序并表示,下午3点有大会,禁止拍照。值得注意的是,在现场,记者看到不断有人进入银监会,其中,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秘书长曹德云的背影也出现在了画面里。  曹德云出现在银监会
责任编辑:hpf
禁止发表不文明、攻击性、及法律禁止言语
请发表您的意见(游客无法发送评论,请
还可以输入 140 个字符
热门评论网友评论只代表同花顺网友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同花顺金融服务网观点。
以下为热门自选股
代码|股票名称
同花顺财经官方微信号
手机同花顺财经
专业炒股利器
同花顺爱基金}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银保客户经理心得体会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