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了解区块链看什么书?

这两年随着比特币的大涨,做为比特币底层技术的区块链也逐渐走进了大家的视野,今天就来带大家了解一下区块链。

区块链是一个去中心化并保证所有数据不能被篡改的分布式系统。

通俗的来说,可以把区块链看成是互联化的公开账本,一块一块的账本,每一块写满了交易记录,连在一起成了一条链就是区块链。

举个例子,A、B、C、D都有个账本,A和B之间发生交易并记录各自账本,同时也会告知C和D,并记录到他们的账本,如果有一天B跳出来说我没和A发生过这笔交易,这时候,C和D翻一下自己的账本,就知道真假了。

2008年9月,以雷曼兄弟的倒闭为开端,金融危机在美国爆发并向全世界蔓延,随之带来的是信任危机。2008年10月31日纽约时间下午2点10分中本聪通过电子邮件第一次提出了区块链的概念,同年11月16日,中本聪放出了比特币代码的先行版本。

2009年1月3日,中本聪在位于芬兰赫尔辛基的一个小型服务器上挖出了比特币的第一个区块——创世区块(Genesis Block),并获得了首矿”奖励——50个比特币。在创世区块中,中本聪写下这样永不可修改一句话:

当时正是英国的财政大臣达林被迫考虑第二次出手纾解银行危机的时刻,这句话是泰晤士报当天的头版文章标题。区块链的时间戳服务和存在证明,第一个区块链产生的时间和当时正发生的事件被永久性的保留了下来。

3、区块链和比特币的关系

比特币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应用,区块链还可以应用在其他地方,比如最近也很火的以太坊。

与中心化交易不同,区块链是去中心化的,即不需要权威的交易中心机构,点对点直接交易。

举个例子,到超市买东西使用非现金方式付款,实际上银行或者支付宝就是交易中心机构,所有的交易必须经过他们,同时为了交易的安全,很多与交易无关的信息也必须给交易中心机构。

而区块链并不需要交易中心,只要双方都声称完成这两笔交易就行了,无关的信息不需要。

去中心化是区块链技术的颠覆性特点,它无需中心化代理,实现了一种点对点的直接交互,使得高效率、大规模、无中心化代理的信息交互方式成为了现实。

传统交易要求一定是有信任,同时环境一定是安全。而区块链是去信任而且是放在一个非安全的环境,由于是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它并不要求所有节点(即使用者)都是安全和无恶意的。彼此之间无需信任也可以进行交易。

区块链是通过共识机制来实现的去信任,简单来说就是让众多参与者达成共识的机制,实现不信任才是最大的信任。

使用密码学哈希函数验证信息完整性,根据哈希函数的性质,没有人能够伪造出另一个消息具有同样的哈希值,也就是说篡改过的数据完全不可能通过哈希校验。

使用非对称加密来进行信息加解密和验证身份,非对称加密技术中的公钥是公开的,而私钥就是确定使用者信息了。

以数字签名为例,某个消息后面,发信人对这个消息做哈希运算,然后用私钥加密。接着收信人首先对消息进行哈希运算,接着用相应的公钥解密数字签名,再对比两个哈希值,如果相同,就代表这个消息是本人发出的而且没有被篡改过。

系统中每一个节点都拥有最新的完整数据库拷贝,修改单个节点的数据库是无效的,因为系统会自动比较,认为最多次出现的相同数据记录为真。同时数据的每一步记录都会被留存在区块链上,可以溯源每一步的往来信息。

传统中心化的运作如下:

1)A发起记账写入中心机构的账本;

2)B从中心机构的账本查询读出相关信息。

1)A向B发起新交易创建;

2)交易通过分布式网络传播;

3)系统通过共识机制进行交易验证;

4)验证结果通过分布式网络传播;

前面提到了比特币只是区块链的一个应用,其实就应用的层次而言,目前普遍的说法是:区块链1.0货币(数字货币,比如比特币)、区块链2.0合约(智能资产和智能合约这些非货币应用)、区块链3.0效率(超越货币、经济和市场的效率和协作应用)。例举几个应用场景:

有望将金融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推向更加接近金融本质的层面—信用。理论上,在技术识别能力足够的情况下,它能让交易双方无需借助第三方信用中介开展经济活动,极大地降低交易成本。在支付清算、数字票据、权益证明、征信等方面都可以很好的应用。

区块链技术最具普遍应用性的方面之一就是它使得交易更加安全,监管更加透明。简单来说,供应链就是一系列交易节点,它连接着产品从供应端到销售端或终端的全过程。从生产到销售,产品历经了供应链的多个环节,有了区块链技术,交易就会被永久性、去中心化地记录,这降低了时间延误、成本和人工错误。

证券交易市场也是区块链非常适合的应用领域,两者之间的契合度非常高,传统的证券交易,需要经过中央结算机构、银行、证券公司和交易所这四大机构的协调工作,才能完成股票的交易,效率低了,成本倒是高的可以,而区块链系统就可以独立地完成一条龙式服务。

在全世界的保险公司里面,10家保险公司里面有4家是互助式保险公司,互助式保险在国外有几百年的历史,而中国这个才刚刚开始,同时中国的保险渗透率低,将信息全部都记录在区块链上面,并把这些信息全部都公开化,信任传递的范围会由于区块链的支持形成更大的人群规模,并且智能合约可以自动扣账补充自动交易。

区块链凭借主体对等、公开透明、安全通信、难以篡改和多方共识等特性,对物联网将产生重要的影响,多中心、弱中心化的特质将降低中心化架构的高额运维成本,信息加密、安全通信的特质将有助于保护隐私,身份权限管理和多方共识有助于识别非法节点,及时阻止恶意节点的接入和作恶,依托链式的结构有助于构建可证可溯的电子证据存证,分布式架构和主体对等的特点有助于打破物联网现存的多个信息孤岛桎梏,促进信息的横向流动和多方协作。

以上只是例举了几个应用场景,还有很多场景也可以应用。

五、还有几点想让你知道

做为区块链2.0标志的智能合约是指一个在计算机系统上,当一定条件被满足的情况下,可以被自动执行的合约。

因为区块链不可篡改,才不需要担心合约内容会被更改;去中心化,带来全网备份,不担心合约问题。营造去信任的环境即我们不需要去相信签订合约的对方,只需要相信区块链系统会把事情完成,让智能合约派上用场。

简单的举个例子,在交易之前我们通过智能合约设定一个条件,在交易过程中当特定的条件满足时,程序就会释放和转移资金。

2、未来经济:可编程的经济

可编程的经济:数字化新环境下资产交换协议和行为的货币化。

通俗的说,就不再是人和人之间进行交易,而是人和机器,机器和机器之间进行交易。

区块链数字化引发的根本性变革导致可编程的经济业务协议的生成,将物理、模拟和数字化环境之间的关系情境化,使得机器能够自动的执行(结合上面说到的智能合约联想一下就明白了)。

看似未来主义,实际上正在发生。韩国三星生产了一种洗衣机,如果洗衣机零部件坏了,洗衣机可以自己拨打检修电话;还有一种冰箱,里面储藏的牛奶没有了,冰箱可以自己去订购(目前唯一缺失的是把这些信息活动货币化)。

3、区块链带来了一种新的互联网体系

个人认为区块链去中心化和去信任是对传统的一次重大变革,去中心化避免了对中心化组织机构的依赖,进一步实现了连接;而去信任,利用技术的力量降低信用创造成本,让不信任才是最大的信任,重建社会信任体系。

新的变革将会驱动业务变革和创新,诞生新的商业模式诞生。

4、不要为了区块链而区块链

目前什么热,就会有一大堆蜂拥而上的,比如共享经济。实际上区块链也存在这个问题,不少用区块链的公司和产品都有为了加这个概念而用之嫌。个人觉得技术还是用来解决实际问题,符合自己需求的才是最好。当然区块链也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内容,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继续深入了解一下。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了解区块链看什么书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