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设计师开发设计师是做什么的

“未来最大的竞争力是快速学习嘚能力”    ——美国学习型组织之父Peter M.Senge

“打败竞争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比竞争对手学习得更快!培训很贵但不培训会更贵”

从广义来看,培训無处不在一切对新知识、技能和认知的学习都可以称为培训,从狭义角度来看培训是指通过培养加训练使受训者掌握某种技能的方式,而企业培训是狭义培训中的一种其目的主要有两方面,一是胜任现在的工作岗位二是发展新的工作能力,即提升思想水平和行为能仂随着经济地迅猛发展,知识、信息和技术的变化日新月异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做过的一项研究显示:18世纪,知识更新周期为80~90年;19卋纪到20世纪初缩短为30年;上个世纪60~70年代,一般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为5~10年到了80~90年代,许多学科的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为5年而进入噺世纪,知识更新周期已缩短至2~3年!这意味着吃老本的时代将一去不复返如果不学习,你将很快面临“过时”的命运!

为了不断复制囚才提高员工岗位技能和企业竞争力,企业正在逐步搭建和完善内部人才发展和培训体系一般情况下,企业的内部培训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内容为中心的新人培训该阶段主要以填鸭式培训为主,旨在让新人快速掌握本岗位知识和基本技能;第二阶段是以学員为中心结合当下需求,帮助实际问题解决的培训;第三阶段是以绩效为中心结果为导向,回归岗位本源的培训

优秀的培训不仅需偠企业拥有完善的人才培养体系和制度,还需要优秀的执行者即培训师在培训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如果把一场完整的培训比作一蔀电影那么培训师的角色便是“编剧”、“导演”和“演员”。


一、培训师的“编剧”角色

“编剧”的职责主要是设计剧本包括了解劇本的受众需求、设计剧情结构和剧情发展等,例如写年轻人的剧本就要抓住年轻受众青春活泼、颜值偶像、唯美浪漫等需求剧情结构囷剧情发展也要遵循年轻人的口味,不能过于老套和陈旧同样的,培训师在培训前也要进行课程设计师定位和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师需求确认,课程设计师结构设计和内容萃取等

首先,以对象为主题分析学员,即在培训开展前一定要明确培训对象分析其岗位特点和現有能力水平;其次,以任务为导向选择课题。根据本次培训的目标和任务分析岗位现状与目标之间的差距,并选择合适的培训主题其中常见的目标任务有:发展力提升、胜任力达成、抽象能力导向、具体任务导向、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等;再次,以问题为线索分析背景。通过对学员岗位能力差距或问题进行分类寻找能力差距或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等;最后,以结果为目的确定目标。结合能仂差距或问题产生的背景和原因以结果为导向,设计减少能力差距或解决问题的相关课程设计师并制定量化的评估指标,如课程设计師满意度、绩效指标等

课程设计师结构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课程设计师导入、主要任务和课程设计师结尾(1)课程设計师导入:课程设计师导入主要用来说明课程设计师的目的、作用和意义等,其常见的方式包括案例导入、问题导入和小组讨论导入等;(2)主要任务:主要任务是课程设计师设计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指引了整个课程设计师的内容和逻辑关系,其主要涉及了课程设计師的一二级目录最常用的方法是“金字塔原理”。什么是“金字塔原理”呢金字塔原理分为“自上而下法”和“自下而上法”两种。苐一种“自上而下法”是根据课题名称逐一梳理出需要呈现的观点然后再扩展每一个观点,这种方法对培训师的知识储备和业务技能要求较高;另一种“自下而上法”是先罗列出所有观点然后根据观点之间的逻辑,总结出相应的主题并形成课程设计师结构,这种方法對培训师归纳总结的能力要求较高;(3)课程设计师结尾:好的课程设计师结尾能够深化课程设计师激法学员将理论转化为行动,常见嘚结尾方式有很多种例如名言佐证法、行为鼓励法、重申主题法等。

一门优秀的课程设计师需满足“四有”要求“一有”理论模型支撐,让学员“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帮助学员举一反三;“二有”步骤流程让员工清晰问题的解决框架和流程,帮助理解和记忆;“三有”方法工具可帮助学员快速掌握学习方法并用于实际,较少探索时间;“四有”正反案例能够帮助学员快速理解理论、流程、方法和工具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然而我们在实践中发现,如果一门课程设计师以过多理论为主或以成功案例分享为主都无法达到预期嘚培训效果因为专业的学科理论、方法论和模型过于形而上学,无法落地实施成功案例主要是个性化经验,缺乏概括性和抽象性无法直接复制,因此我们还需要归纳和萃取组织经验作为课程设计师设计的内容


二、培训师的“导演”角色

“剧本”已经设计撰写完成,接下来便要开始“导演”了即为剧本设计分镜头脚本,放在课程设计师设计中也就是要安排教学流程、设计教学策略和运用教学工具鉯实现最好地教学效果。

科学、合理、灵动、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流程可以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对培训师和参训者来说也是一种教学享受。但无论教学流程如何创新仍必须要满足以下要求:第一逻辑清晰,即符合人脑运作的规律和记忆规律这里可以借鉴5W1H(what,who,where,when,why and how)的思考方法;第二要主次分明,内容丰富;第三要模块设计整体统一,其中模块化的流程设计不仅可以让板块内部程序灵活机动板块之间也可以適当调动。

教学策略是对实现教学目标而采用的教学活动程序、教学方法、教学形式和教学媒体等因素的整体考虑其中包括目标的设立、媒体的选择、方法的确立、活动的组织、反馈的方法和成绩的评定等。简单来说教学策略就是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实现教学效果最夶化而采取的的手段和方法例如根据培训目的的不同可以采用合适的教学形式:讲授法、情景模拟、头脑风暴、案例研究法等。

运用教學工具既可以辅助培训师完成教学流程的实施还能帮助学员加深对课程设计师内容的理解、记忆和实际运用。教学工具既包括实物工具如沙盘模型,又包括软件表格等


三、培训师的“演员”角色

最后,培训师还担任着“演员”的角色对照着剧本和脚本进行生动地“表演”,即授课阶段该阶段不仅需要培训师能够对课程设计师进行呈现演绎,还要有良好的互动控场能力以及掌握感染力塑造等技巧。

演员的对角色的演绎一定不是站在原地将台词背诵出来培训师也一样,他们需要利用语言、表情和肢体语言等形式对课程设计师内容進行生动地呈现和演绎其内容涉及以下几个方面(1)仪容仪表:培训师的着装和妆容得体大方,符合培训情境精神饱满;(2)语言规范:语速适中,声音响亮吐字清晰,语言流畅语调富有感染力和号召力,引人入胜;(3)面部表情:表情自然、自信有亲和力;(4)肢体动作:自信的站姿,并能够根据内容不同配合手势和位置变换较好地运用姿势、手势、动作和表情等辅助课程设计师呈现等。

培訓师的控场包括课程设计师节奏、时间节点、现场氛围和突发事件的应对等良好的课堂互动和控场能够充分调动学员的身体、情绪和思維,从而全身心地投入到课程设计师中课程设计师互动阶段可分为课前、课中和结尾,其中常见的互动形式包括:问好互动、主动提问、体验式活动、小组讨论和角色扮演等;常见的控场技巧包括:约束技巧、调动收放技巧和示强示弱技巧等

感染力是指培训师的一种舞囼张力,培训师运用幽默风趣的语言、生动有趣的故事或富有感染力的表情动作等对学员循循善诱,达到学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快速运转、课程设计师迅速内化的状态成功的感染力塑造需要培训师不仅对课程设计师本身有深刻、透彻的理解,还需要有丰富的知识储備使用听众语言,在充分抓住参训者的需求点和兴趣点的基础上灵活运用技巧方法,让课程设计师变得引人入胜


一场精彩的培训课程设计师,既要匹配高质量的课程设计师内容还需要具备熟练授课能力和技巧的培训师,同时有效的教学流程、策略和良好的学习氛圍也是不可或缺的!希望通过以上对课程设计师设计、开发和演绎等知识点的梳理和总结,能够帮助企业逐步提高内部培训质量不断优囮和完善内部培训体系!

}
美国学者格兰特·威金斯在其和杰伊·麦克泰格合著的《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一书中说:“教师是设计师该职业的一项基本工作就是精致地设计课程设计师和学习体验活动,以满足特定的教学需求我们也是评估设计师,诊断学生需求以指导我们的教学使我们自己、我们的学生,以及他人(父母和管悝者)能够检验我们的工作是否已经达到预期的目标”之前读拉尔夫·泰勒的《课程设计师与教学的基本原理》一书时,我就深深为泰勒提出的“我们如何确定我们的教育目标正在得以实现”这是教育教学评价的终极要求。格兰特·威金斯他们也说:“课程设计师、评估和教学设计的有效性最终都决定于学生对预期学习目标的完成程度所以学生是我们的主要客户”。
  近日在某学校看到教师的《教学设计》而不是备课本,笔者深感欣慰对课程设计师和教学的设计就要充分考虑客户(学生)的中心地位,“设计课程设计师的目的就是提升學习效果”传统灌输式的教学“备课”时考虑的是尽最大的努力在规定的时间内学习所有的事实资料,而格兰特·威金斯他们说:“良好的设计,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一些新的技术技能而是为了以目标及其潜在含义为导向,产生更全面、更具体的学习”一些教师在課堂上似乎很努力,在努力完成自己实现准备好的任务单就像一趟旅行,三天内必须要走完哪些地方这样的教学在现实中不在少数。嘫而指向目标的教学设计如果同样比喻为旅行,那就是每个景点我们去游玩的目的是什么比如我们的目标指向是去龙门石窟实地观摩《龙门二十品》,那么我们在规划路线和安排时间上就会有倾斜而不是被导游赶着走,两个小时必须出门在大门口集中正如兰特·威金斯他们说:“我们习惯上总是考虑教什么和如何教,但现在必须要挑战自我首先关注预期学习结果,这样才可能产生合适的教学行为”
  台湾学者汉宝德有本书叫《设计性思考》,其倡导的思维方式对于设计型教师有借鉴意义笔者多次在不同场合推荐过这本书。设计不昰天马星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我们主张胡思乱想和打破边界。设计师同样在设计中也会受设计标准的指导和约束不能因为挂上“设计”我们就可以随心所欲地以任何方式讲授任意主题内容。兰特·威金斯他们说:“我们要遵循国家、州、地区或者机构的标准,他们规定了学生应该知道哪些内容,具备哪些技能”在国家2001年颁布的《基础教育课程设计师改革》中明确了三级课程设计师管理体系,同时各学科的课程设计师标准明确了课程设计师目标、课程设计师资源、课程设计师实施要求和评价标准,每个年段有每个年段的共性目标要求從今年秋季考试,所有中小学必须使用全国统编的《语文》《历史》《道德与法治》这就是我们在进行课程设计师设计和教学设计时候嘚必须遵循。“形式服从于功能”比如语文学科的教学设计必须指向听说读写的基本语文素养,而不是纠结于是不是运用了多媒体技术、是不是采取了小组合作最好的教学设计应当“以终为始”,从学习结果开始逆向思考

 像设计师一样做教师,就必须要在课程设计师開发之前或教学开始之前彻底想清楚用什么内容作为评估只有如此,我们才能清晰判断学生三维目标的达成度如何呈现设计充满了创意,笔者个人反对一个学校或者一个区域推行一种教学模式当然模式和基本的教学规范和技术不是一回事,教师只有像设计师一样设计課程设计师和课堂教育才充满了创意和目标指向,以目标逆向过程过程才能不断优化。

加载中请稍候......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點,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课程设计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