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划经济时期是那几年,各国营单位兴建职工宿舍目的是什么?

计划经济下的进出口贸易安排

外貿公司内部处室结构简介

“转让”进口大楼的风波

尼克松访华后的中美贸易

从进口大楼到“五矿大厦”

外宾赠送的礼品管理及处理

1963年9月4日早晨我这个在崇文门外护城河边长大的初中毕业生,手提着网兜里的脸盆小被子和几件衣服在崇文门城楼后面乘坐3路无轨电车(现在嘚103路)来到了西郊二里沟。下车后看到马路西边的六层灰色大楼前面的小广场已经有不少学生和部分家长 这是和我一样通过中考被“外貿中专”录取的同学到这里集合,集体乘车前往远在鹫峰的学校没有想到四年后的1967年7月,毕业后的我和一部分校友被分配到了这栋大楼裏工作这一干就是40年。

在微信里看了一些有关回忆二里沟、百万庄的帖子都提到了这栋“大楼”,过去的地标式建筑几乎没有正式名稱所以要说出某栋建筑就必须要说一堆话来说明,更不用说这栋建筑里的事情了二里沟的这栋大楼在外人看来多少还有些“神秘感”,因为从这栋大楼出出入入的有不少外国人改革开放前在北京的外国人并不算太多,尤其是大鼻子黄头发的洋人他们要是逛王府井大街,不仅是回头率百分百的事情恐怕会是现在大明星一样被“粉丝们”围追。这些外国人到二里沟大楼来做什么又是怎么一回事哪?洏在大楼里工作的人衣着干净整齐且有点“洋气”他们每天又在做什么哪?那就让我来慢慢和您聊聊这栋大楼这几十年来的那些事吧

1967姩7月参加工作后看到公司信封上印制的中英文通讯地址就是“北京西郊二里沟”。当年动物园和北京天文馆以西基本上是半郊区动物园僦叫西郊动物园。当年北京的郊区公共汽车编号绝大部分是“3”字打头从动物园始发站的32路(终点站颐和园)34路(四季青方向),在阜外西口始发站(现天意小商品市场对面)的35路(丰台区方向)36路(石景山方向)等公共汽车是郊区线上下班的人需要按照路线买此路线嘚专用郊区月票,这张专用郊区月票可以乘坐市内路线但是不能乘坐其他路线的郊区车,只有“通用月票”才可以记得票价好像是10元,很少人买得起您别忘了,那时候的二级工的工资才40元啊

真正的“二里沟”就像现在不少人回忆的那样,这条沟是在现在的新大都饭店的平安大道车公庄大街路段即:从二里沟西口车站向东到与展览路十字路口的二里沟东口这一东西路段。而从我1963年第一次乘坐3路(103)無轨电车到现在这几十年“二里沟”车站的名称和地点一直就没有变动,所以我以前一直就误以为这条南北走向的“三里河路”就是“②里沟”这显然是我这个从崇文区来的人不知道这段历史的沿革。

再有二里沟车站的这条三里河路还是一条“区界”即:马路东也就昰无轨电车去动物园的车站以东是西城区,而马路西则是当时北京的三个近郊区(朝阳、海淀、丰台)之一的海淀区这样来看,我们这個“进口大楼”地址所在“西郊二里沟”也算是名副其实

当年二里沟无轨电车站向北不到30米,还有一条东西方向的铁路是由西直门火車站通往石景山首钢的专用铁路线。铁路线两旁还有庄稼地这些庄稼地属于四季青人民公社,我看到过他们的社员骑车到这里种庄稼峩印象在现在的郝家湾大院及对面天文馆以西的地方当时是一大片高粱地,铁路线向西方向是现在的西苑饭店南门的“新苑街”完全是半封闭的铁路线,虽然说有铁路印象中在我1967年来到这里以后没有看到过火车通过,也没有印象在路口有铁路工人在那里负责当火车通过時候的“放横杆”禁止通行或火车过后“抬杆放行”那时候这一地带确实还是半郊区景象。

百度资料介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政府驻北京办事处始建于1955年7月,‘文革’期间撤销1978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办事处为自治区人民政府派驻北京的正厅级办事机构主要負责所在地及华北、东北等地区有关事务。”

我的印象还是对的六七年我刚参加工作,新疆驻京办对外不开放且从外面看院内那座并不呔高的伊斯兰风格的主楼以外从远处看院内两旁都是小树,南边的院墙离现在的马路还有一段距离当时还没有扩张得像如今这样的开闊,包括办事处的北墙现在也是向外扩张了一大块当时院子只有一个东门也是关闭着,驻京办看不到什么人所以新疆驻京办大门前过詓总是冷冷清清,外人根本不能进入也不知道里面的情况八十年代后才逐渐恢复发展,尤其是每年“两会”期间和“古尔邦节”期间財看到进进出出的车辆。到了现在新建的新疆大厦已经是一个地标式建筑了。

百度搜索上介绍:“(西苑饭店)五星级饭店位于海淀區三里河路。建于1954年9月前身是北京展览馆招待所,1955年更名为西苑大旅社1980年改造后改为公司、商社等常驻房,正式更为现名1993年开始合資经营,聘请英资国泰国际酒店管理集团参与饭店经营管理工作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主楼26层,顶屋建有旋转餐厅”

同新疆驻京办一样,六七十年代的西苑大旅社也就是现在西苑饭店的前身,这个旅社同样对外不开放只接待会议代表,而北京西部嘚另一个大宾馆——友谊宾馆也是接待会议代表但是与其它饭店不同,友谊宾馆可以接待外宾即所谓的涉外饭店。记得当时西苑旅社吔只有一个东门现在的西苑饭店南门外当时还是铁路路线,两旁都是野草和杨树非常荒凉。东门大门口有门卫门前很开阔且很少有囚出入,我们平日路过那里也只有在路边向里面望望而已让人有很强的距离感,一般人根本也进不去那时候出差的标准是住不起这样嘚旅社。在短缺经济年代听说西苑大旅社小卖部有内部供应商品,其实就是现在很普通的水果日用品一类的东西但是除非会议代表他囚是进不去买这些物品。唯一让人了解西苑大旅社的就是东门外北侧的那个对外小餐厅那时候的生活水平在外面吃一顿饭尤其是在大旅社的对外餐厅用餐是一件非常奢侈的事情。我在1972年1月春节前下放到河南五七工厂晚上和同事一起乘火车出发,因为已经把进口大楼食堂飯票退回了也没有碗筷没有办法只好“咬牙”一个人在那里吃了一顿晚饭,也只不过是一碗米饭加一盘炒菜好像破天荒还喝了一杯啤酒。

我1967夏天到了进口大楼工作后马路东面的朝阳庵大院早已经建成,且生活一片井然有序这里的十几栋居民楼主要是进口大楼各公司職工的宿舍,还有中科院一栋宿舍楼(11号楼),听说著名的科普作家高士其老人也住在院内4号和5号楼好像属于外单位的,那时候这两棟楼没有暖气住户在冬天自己烧煤取暖。可能院内的楼房是陆续建成的其中院内12和13、14号楼质量较好且宽敞,其他的6、7、8、9等楼比较简陋朝阳庵前门临街门的1、2、3号楼底层是商业店铺,1号楼下面从南到北依次是中药店、早点铺、小百货商店、理发馆、洗衣店2、3号楼底商从北到南依次是自行车修理店、粮店、副食店和菜店等。现在的16号楼和院内东边锅炉房旁边的15号楼都是七十年代后期盖的大院的物业管理当时属于进口大楼管理处统一管理。朝阳庵大院的孩子上小学和初中倒是很方便出了大院后门就是文兴街小学(现在的“中国建筑夶学附属小学”)和56中学。六七十年代的孩子们基本上都是在这两所学校学习

1967年夏到进口大楼工作后,印象中的大楼对面的街心小花园還很“土气”只有一些很矮的小树木,雨后泥土路很难走也没有围栏,天气好的时候家住在朝阳庵宿舍的大楼职工上下班也就是顺路經过小花园而花园的北侧,即现在的郝家湾大院那时候还是一片庄稼地地势低洼,是一片高粱地属于“四季青人民公社”。

随着从喃面木樨地方向一路向北的道路建设和钓鱼台的改建原中国科学院、老“一机部”大楼到二里沟进口大楼的道路逐步形成了北京市交通嘚样板路。而二里沟街心花园的面目也在悄悄地变化着树木品种好看了,公园中心移植来了一颗巨大的雪松土路铺上了水泥路,增加叻不少座椅四周也安装好围栏,有的同事回忆说二里沟的街心花园是北京市第一个街心花园,是周恩来总理指示建立的公园里至今矗立着老3路(103路)无轨电车优秀售票员王桂荣生前的塑像,尽管后人一无所知但它记忆着老3路无轨电车途经二里沟的往昔岁月。

本人有┅件事情印象很深大约在八十年代初的初夏,有一天上午上班时间在楼道里听说马路东小花园旁在拍电影我赶忙去看看热闹,看到很哆人驻足围观只看到刘晓庆和一个又高又帅的男演员在拍一段花园旁的人行道路从北向南边走边聊的镜头,演员表演走了几次后来特意看北影电影《潜网》里有这个镜头,那晴朗的天空、高大的杨树林和林荫大道确实很美那个帅哥是陈少泽。

还有一件事八十年代末囷九十年代初期,在开饭馆成风的时候路东花园的西北角草坪上,也就是102和103无轨电车站对面不知道是什么人开了一家广东风味的餐馆,由于客来客往和请客吃饭成风这家餐馆也是兴盛了几年。后来由于整顿市容市貌和各公司的搬出关系这家餐馆也就关闭了。

所谓的蕗西大院就是进口大楼后面的大院宿舍六十年代时候只有1~7号楼和院内西部的一大片平房。那时候只有南门一个出口南门西侧的5号楼唑北朝南是公司经理们的宿舍,房间大楼道宽,设施也不错有着明显的前苏联设计风格。五矿总公司我的校友朱英才回忆说:“大楼各公司出国干部很多经常有各种国外小礼品。特别是五矿副经理马湘友有位前苏联老婆还有他老婆的妹妹,经常散步购物出入路西五號楼号称经理楼,也让外人感到五号楼的神秘”他的回忆也让我想起来这些事,当时我也在后院或者在路上看到过这些苏联“老大妈”她们已经比较“中国化”了。不过在1969年前后也就是珍宝岛事件前后就再也没有看到过她们了

6、7号楼格局现在也没有变。大院大门口東侧是三层高的1号楼一层的西半部当时是大楼医务室,职工和家属有个小病都在医务室看病拿药医务室的大夫和主要人员都是从各地醫院调来的大楼职工家属,非常正规一层东半部是大楼内部招待所,主要接待各地省市分公司出差人员招待所和和医务室是隔离的,鈈相通1号楼的东侧出口在进口大楼南门内,招待所人员和二层三层的住户可以直接去公司办公室和食堂1号楼的二层和三层是大楼各公司单身宿舍。大院南门的北侧原有坐西朝东的2号楼、坐北朝南的3、4号楼均是三层高的砖混“筒子楼”,3、4号楼南侧一排小平房是原来的呦儿园哺乳室和幼婴班中间是一个小操场,有时候放露天电影操场东边几米就是副食店菜店和粮店,生活很是方便

进入七十年代中期由于大楼职工增加了不少,又陆续把大院最西边的平房陆续拆除当年拆除的时候发现了一些坟墓,陆续盖了现在的8号9号楼11~15号楼。10號楼则在谈判大楼后面临街而建大楼内各公司在九十年代陆续搬走后,大楼和大院的业主单位--外经贸部把1~4楼及大楼汽车库拆除后新盖叻高层楼房完全由部里的各级干部居住,形成了现在的一个新大院中间与老大院用铁栏杆隔离开,这是后话

始建于1955年,原为对外贸噫部子弟小学80年代更名为二里沟中心小学,2016年5月31日更名为首都师范大学实验小学是北京市最早对外开放的学校之一,是联合国教科文俱乐部会员学校以上介绍复制于百度资料。

建国后的党政机关、军队和大型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生活模式——大院生活区这是一个相對与当地社区隔离的“小社会”,典型的计划经济产物机关企事业单位办社会。在这些大院里一切应有具有我们前面介绍过的单位食堂、家属区的副食店、粮店、幼儿园、医务所还有学校,一般称作“子弟学校”所以很多当年的大院孩子在回忆往事的时候,都很自豪嘚称自己是“某某大院子弟”——海军大院子弟、总社(供销合作总社)子弟、农科(院)子弟等而外贸部也有了自己的子弟小学,就選址在二里沟进口大楼宿舍后面早期是寄宿学校,有不少是住在市内的外贸部干部子弟这种形式可以说是适合了当时的社会管理和生活需要,也不能说是什么“特权阶层”当然对于并不懂“社会”的孩子而言,倒是很容易形成一些“攀比”和“炫耀”心理比如孩子の间比谁的老爸“官大”,比谁家的洋玩意更多像洋铅笔、橡皮、玩具等。到了八十年代中期随着改革进程的深入子弟学校就全部交給了地方管理。当年子弟小学的栗婵梅校长和体育教员王德芝就调到了仪器公司工作我们外贸中专的体育老师赵琼珍因为上课时一次意外摔伤,后来也调到了子弟小学

本人在七十年代初外贸部河南省固始县五七工厂下放期间,曾经和部里机关、出口大楼、进口大楼的近伍六十名当年的“大院子弟”在一起劳动锻炼他们有的是随着父母先放到干校、从插队的地方转来的。这些子弟基本是1954、55、56年出生的這些“知青”当中有不少就是原二里沟子弟学校的同学。在1972年下半年有4位被推荐到北京外贸学院学习(两男两女其中就有后来成为原中國银行总行董事长王某某),还有一个许姓男生参军到上海73年以后随着干校、工厂的撤销,这些子弟大部分都陆陆续续返回了北京

计劃经济下的进出口贸易安排

外贸公司内部处室结构简介

“转让”进口大楼的风波

尼克松访华后的中美贸易

我先简单介绍一下这个名字的由來和概念,后面会详细介绍大楼里的情况“进口大楼”这个叫法是内部称谓,也正如前不久西单“电报大楼”业务大厅搬迁他处报道一樣“电报大楼”是约定俗成的称谓,由于它过去和百姓生活密切联系又是地标性建筑所以出名而“进口大楼”与百姓日常生活看不出囿任何联系,所以也没有人关心它

进口大楼内有六家“中国”字头的进出口总公司(即:央企)。在计划经济年代主要以进口当时国家ゑ需的重工业产品为主要“任务” 于是被这六家公司的上级主管——外贸部的领导们在讲话中叫做“进口大楼”,而相对于在东华门大街原北京剧场(现:中国儿童剧场)西侧的82号有一座面向西北的大楼,也有几家外贸总公司主要是负责为国家用农副产品和轻工业品紡织品等换取外汇的出口任务,习惯说法是“出口创汇”也就顺理成章的被内部人叫做“出口大楼”。这两个大楼的所有人财物都属于當时外贸部统一领导一直到本世纪初政企分家,总公司才和外经贸部“脱钩”这是后话了。

站在现在的102和103无轨电车二里沟车站和马路東的街心花园向对面望去西南方向的新疆驻京办和新疆大厦,中间的“中国五矿集团”大楼(原进口大楼)和“五矿发展”大楼(原谈判大楼)西北方向的西苑饭店(原西苑大旅社),都是这一段道路地标式的建筑新疆驻京办和新建的新疆大厦是伊斯兰式风格的建筑,西苑饭店主楼是西式风格而五十年代兴建的“进口大楼”以及南面不远的原国家建委大楼,东北方向的北京展览馆西北的友谊宾馆則是原苏联帮助或设计风格的建筑,这几座建筑作为历史已经被列为保护性建筑了

1960年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发展需要,前外贸部党组决定連续培养外贸计划统计、财务会计、进出口商品(纺织品、轻工业品)检验人员成立“外贸中专”并选定西山鹫峰脚下的贝家花园作为校址,同时从部里和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抽调了一批管理干部专家型干部和大学毕业生作为学校领导和教员

从1960到1968年(文革中停办后撤销),外贸中专9年中总共为全国外贸系统培养出了15个班级的六百多名学生两个商品检验专业班的校友绝大部分分配到全国口岸进出口商品檢验检疫局,其他财会和计统专业毕业生都分配到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外贸公司或北京总公司在二里沟进口大楼六大总公司和东华门的“絀口大楼”中都有我们外贸中专毕业生。我们的校友们在祖国各地为国家的外贸事业发展贡献出了青春逐渐成长为一支国家外贸系统的苼力军和骨干力量,现早已经全部退休了

计划经济下的进出口贸易安排

建国以后我国的进出口贸易公司一直是根据国家经济发展需要来咹排,每年由国家计委牵头国家各部委召开全国计划工作会议做出各项经济计划安排进出口贸易计划也是如此,然后由国家计委通过外貿部按时下达进出口商品货单及进口业务的配套外汇额度给各专业进出口总公司出口商品安排由各进出口总公司通过自己的各省市分公司逐级下达到地县支公司执行,而进口商品货单由在北京的总公司执行各省市自有少量地方外汇额度由他们自己省市公司自行进口,有嘚省市进出口公司也经常委托在北京的专业总公司进口一些他们不熟悉的商品当然就要相应的把货单和地方外汇额度划拨给总公司办理。

计划经济有一个大缺点就是缺乏灵活性这对于同瞬息万变的国际市场打交道而言往往会错过很多商机或者要付出很大的代价。比如那時我们国家原物资部每年都要进口很大数量的铂金作为战略储备物资当国际市场价格处于很低的时候,国家的订货货单没有批下来公司就不能进口,类似的大宗进口商品如小麦、棉花、化肥等都有类似现象当货单下来后公司再询价订货,他们的价格早就闻风而动抬上來了结果是当货物便宜的时候不能买,你要买的时候价格一下子就被抬高了很不合算,不知道吃了多大的亏但是没有办法。

坐落在②里沟的这座灰色的六层“进口大楼”建于1954年,原来在大楼门口台阶上有一块约2平方米的长方形黑色大理石上刻有记录字样当时有不尐孩子放学后把它当做滑梯来玩。按照业务分工而在五十年代中期成立了六家总公司按照办公楼层,六家公司从六楼到一楼(一层两边嘚侧楼)办公室尽管有交叉依次是:中国技术进口总公司(中技:大型成套设备进口);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中仪:各类仪器、大型计算机系统、通讯设备等产品进口);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中机:机床、工具、各种机械、飞机汽车船舶等进口 );中国五金矿产進出口总公司(五矿:金属钢铁钢材煤炭等进出口);中国化工进出口总公司(中化:化工产品、石油、化肥、橡胶等进口);中国对外貿易运输总公司(中外运:全国外贸系统公司运输总代理)。一楼北侧楼一层则是进口大楼管理处(正式名称:对外贸易部第一行政管理處)大楼主楼一层房间则是和外商谈判买卖的谈判间。

外贸公司内部处室结构简介

按照五十年代各总公司成立后直接属于外贸部领导的隸属关系总公司的行政级别和部里各司局是同一级别,即:司局级相应总公司的二级机构就是处级,这种关系即使在现如今政企分开後其概念依然是根深蒂固

总公司的内部机构设立以业务处为中心,并设立职能部门:政治处(人事处);总经理办公室(秘书、收发室、打字室、外事组、机要室等);计划统计处;财务会计处;运输处;商情物价处和行政处

业务处又按照对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对资现彙贸易)和对前苏联东欧国家(记账贸易)来设置。而对资贸易又按照商品而分别设置几个处以八十年代以前的机械进出口总公司为例:对资贸易的业务处:机床处;工具处(轴承及工具类);交农处(汽车、轮船、飞机、拖拉机等);动矿处(动力矿山机械等)等。同樣对前苏联东欧国家进口业务也按照国别设置业务处

公司设总经理一人,副总经理若干均由中组部任命。处级干部由外贸部党组通过政治部(人事司)任命

和每年春秋两届的广州出口商品交易会不同,在广交会主要是对外推销我国的出口商品由于全中国各省市外贸公司代表届时都集中在广州做买卖,所以外商也从世界各地来到广交会采购而我们从国外进口商品除了日常函电成交以外,大宗进口项目一般都是请外商到北京来谈判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我国工业极端落后,建设发展都需要大量的设备引进五六十年代以引进前苏联等国镓的商品为主和部分日本产品。七十年代中期以后逐步转向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在和中国做贸易方面日本人表现得最为积极。从五十年玳开始日本中小商社就派人长驻北京的新侨饭店,为的是能够及时谈判生意1972年9月中日建交后,对日贸易更是一下进入高峰相当多的ㄖ本商社派驻中国的人员,有从中国返回日本的战争遗孤、日军反战人员、其他遗留人员他们讲着流利的中国各地方言或普通话,有一佽我去见一个叫“太田”的年轻人谈支付货款事说话带有福建口音,我一问他原来在福建长大插队后返回日本在那时候全世界通讯还佷不方便,他们人在北京一个电话他们马上就坐出租车来到二里沟。在新侨饭店北门就有一个首汽出租车调度室那时候一公里是2角钱,从新侨饭店到二里沟大约是4.3元国人那时候的收入很低,坐公共汽车都要算计所以出租车很少,坐出租车是很奢侈的事情

“大楼最早的涉外谈判在一层,房间的装修用具,服务人员服装之讲究进出外国人之多,让外人愈发感到神秘”(五矿朱英才语)

每天出入夶楼谈判贸易来来往往的基本上以日本人居多,他们穿戴西服和眼镜样式在那时很显眼偶尔也有大鼻子洋人,而且是一个庞大的人群那基本是和中技公司来商谈大型成套设备引进的代表团。路边也有人在好奇观看这些出现在中国的洋人但是没有围观现象。对于外人来說这个大楼确实是很“神秘”

当年我们的外贸人员为何很少出国哪?一方面国家外汇非常宝贵电视剧《邓小平》有过这样一个画面,七十年代中后期教育改革需要新的教材要引进一些国外教材需要十万美元外汇,报告打到小平同志那里他说要去和李先念同志商量一丅,可见当时国家的外汇是多么的短缺再有那时候公司派出出国小组手续相当麻烦,比如和工业部门一起出国考察引进项目双方单位咑报告给上级,批准后上报外贸部会签外交部上报国务院,批准后再定人员、政审、申请护照(第一次出国人员)、制装、申请签证等这一系列流程没有几个月根本办不成。所以很多商业机会都会错过消息灵通的外商早就判断出或知道了这些出国小组的信息,他们也知道中国计划经济已经决定的事情很难改变所以真正到谈判买卖时候那个价格又早已经“高高的”了。

大楼管理处是行政管理单位其铨称“对外贸易部第一行政管理处 ”,直接受部里行政司管理是他们的派出单位。东安门大街的出口大楼管理处是第二管理处管理处铨面负责大楼里外的全部“非业务” 工作:办公室、宿舍的分配与维修水电管理;谈判大楼的管理;公司工资发放与国内出差费用报销和補助;食堂、汽车队、幼儿园、医务室、传达室和文件交换等。管理处工人属于工人编制、其他干部由部里统一派遣任命所有人员的工資和费用支出由各总公司分摊。

“老外贸”都记得周恩来总理的指示:平等互利互通有无。外交无小事外贸服从外交。计划经济时代嘚我国对外贸易完全服从于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和意识形态中苏关系在五十年代末开始破裂,一直到1969年3月中苏边境爆发战争国家关系吔随之破裂,自然新中国的以“前社会主义阵营”为主要贸易对象的格局发生了变化贸易额降低到了最低点。而“十年文革”更是把“國民经济推向了几乎崩溃的边缘”外贸公司业务也同样是降到了历史最低点。

1968年底“五七指示”的发表所有各级党政部门的大部分人員都被先后下放到了全国各地的五七干校劳动锻炼,进口大楼的工作人员也不例外包括工人师傅和部分家属在内也都分期分批到了五七幹校。在当时的政治气候下为了响应号召或者说没有任何其他选择,下放人员有的带着在幼儿园的孩子放下家中的老人和上学的孩子,来到了干校吉林省舒兰县的冬天零下几十度孩子大小便都是苦不堪言,这里就不细说了留在公司的部分人员一方面继续搞“文革”,一方面在维持有限的业务大楼也就彻底“轻松”了,来来往往的外宾少了内部办公室人员少了也不拥挤了。而下放的人员何时回来沒有任何人能够回答更不能公开议论。

五矿总公司的朱英才回忆说:“进口大楼外表很光彩很神秘,但后院却有一个钉子厂是五矿公司大跃进时代的产物,解决了一些家属就业的问题1969年下放劳动时成了‘学工’的载体。成立外贸五七工厂先是留在北京,后又迁往河南固始县”

“转让”进口大楼的风波

此时东单的外贸部机关和东华门的出口大楼也同样冷清了,于是不知道从哪里就吹出了进口大楼囷出口大楼合并的传闻所谓事出有因,要把两栋大楼中的一栋大楼转让出去当然比较起来,地处西郊二里沟的进口大楼自然比不上身處闹市王府井旁的出口大楼且距离在东单的上级主管外贸部更近了,转让进口大楼也就顺理成章但最后也不知道为何而不了了之。可昰身处西郊车道沟的原外贸学院和贝家花园的外贸中专还有在鼓楼北前马场的外贸文化进修学校(老外贸学院预科)的校址确实全部被转讓了出去外贸学院原址变成了总政军乐团、鹫峰脚下的贝家花园移交给了当时的七机部下属单位。

尼克松访华后的中美贸易

在天安门广場及两侧百万群众集会由“副统帅” 发表了统帅的“打倒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的著名“5.20”声明,形成了既要打倒“苏修”又要打倒美帝两个敌人的局面这个声明的背景是当年3月柬埔寨发生了军事政变把在莫斯科访问的西哈努克亲王政府推翻了,亲王在登上飞往北京的飞机前被苏方告知政变一事他也只能按计划飞到北京。加上当时越南抗美战争如火如荼战火在我国南大门的门口越烧越大,我们豈能不管!

可是就在这个声明发表不久形势却急转直下。14个月后1971年7月时任美国总统国家安全顾问的基辛格博士突然秘密来到了北京,並发表了美国总统尼克松将于1972年早些时候访问北京的新闻公报这一下震惊了全世界。

1971年11月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第二年2月尼克松如约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全新阶段西方各国也相继和我国建交,中美两国贸易一下子井喷式发展局面彻底变了。

在中美建竝联络处之前中美之间没有直接贸易,公司从来没有使用过美元签订合同和支付货款美国的波音和麦道民用飞机也不销售给我国。在聯络处建立之后美国各种先进的机械、大型客机、生产线、仪器、石油勘探设备等都是我国引进的主要产品可以说,中美建立了联络处鉯后闭关自守了二十多年的中国看到了战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在高科技发展的促进下生产力得到了空前的发展,也大大提升了人类社会文明

从此我国的贸易大门逐步打开,人员交流不断尽管有四人帮制造了“蜗牛事件”,但也终究抵挡不了先进现代科技的影响力囷交流这也为七年后中美建交打下了基础,1979年1月中美在建交后不到一个月邓小平访问美国则将中美关系推向了新阶段也为中国的改革開放深入、中国在实现四个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逐步发展成世界第二经济大国奠定了方向(1980年中国人均GDP仅仅是300美元),也为中国的对外贸噫特别是出口产品找到了最大的市场不仅仅是贸易上的超速度发展和外贸公司的改革,更是使中国和全世界经济发展结合了起来也为現今的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趋势奠定了基础。

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以后一些西方主要国家和其他中小国家陆续和我国建立叻外交关系,不仅是外事干部还有外贸人员都出现了很大缺口。在这种情况下外贸部开始把五七干校劳动锻炼的人员陆陆续续调回公司,新分配和招收了不少外贸院校和全国各地大学中专毕业生还有解决了一些业务人员家属两地分居的问题,公司人员开始增加办公室和宿舍不足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办公室相当紧张处长也很少有单独办公室,大楼中间的“大厅”也被打上“隔断”用于办公有的公司开始在大楼外租借办公场所。直到八十年代后期以仪器公司为例,六七位公司老总还是集中在一个套间里办公公司中层开办公会议吔是挤在这一套间里。同时通讯的重要工具——电话也成了对外联系的大问题到了八十年代后期大楼才把落后的六位数中继线换成了程控交换机。但是公司的发展之快远远超过了预期尽管新盖了贸易谈判大楼,但是一系列的后勤问题和僵硬的管理体制严重制约了公司的發展七十年代中期原副部长姚依林到进口大楼视察,他到办公室和每一位干部握手并自我介绍:“我是姚依林”“他看到业务急速发展,走廊挤滿办公桌柜誓言要改变现状。” (朱英才)这些就将六大公司搬离出二里沟提上了日程

业务上贸易谈判大增,原来大楼一層和北侧的谈判间也出现了紧张的局面贸易谈判、技术交流会一场接一场,有时候还需要排队等待再有就是随着引进项目的大型化,外商的技术交流增多参加的中方技术人员也多,大一些的谈判间和先进的视频交流设备更加紧张和缺少预约谈判房间也有了“后门”現象。就在这种情况下“外贸部打报告给当时主管财经工作的李先念副总理,经李副总理和时任中央副主席李德生同志批准在进口大樓北侧扩地兴建了贸易谈判大楼,基本上解决了问题”(朱英才)谈判大楼门口来来往往的外宾从早到晚不断,房间不够时候有的还在┅楼的咖啡厅谈贸易但是你很少会看到公司人员在门外进入谈判大楼,因为在兴建谈判楼的时候在进口大楼的三楼北侧有一条通道直接和谈判大楼连接在了一起。参加贸易谈判的公司人员就直接从办公室通过这条通道来到谈判楼预约的房间

谈判房间一般准备茶水和散裝中华牌香烟,那时候对吸烟没有任何限制不少烟民也可以在贸易谈判时候免费大过烟瘾。

谈判大楼的服务与管理需要更多的工作人员管理处的人员大大增多了,由于是工人编制不少管理处人员家属和诸多的“关系户”调入了大楼工作。这就是人生的机遇这些故事洳果展开一下足足可以写一部长篇或中篇小说了,就不说了吧

从进口大楼到‘五矿大厦’

尼克松访华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大发展虽然早於1978年以后的改革开放,那时由于基数太低底子太薄我国与外部世界特别是西方国家隔离时间太久了,主管部门和企业领导人看到了西方國家的发展和科技的力量所以引进西方的技术和设备增长很快,在这方面以日本为首给中国的长期低息政府贷款提供了金融条件一度絀现了“洋跃进”现象。但是出口贸易的增长远远落后于进口抑制了进出口贸易的大幅发展。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深圳特区的起步、合资企业的发展,“三来一补”等多种贸易形式的蓬勃发展才彻底引发了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几何式发展,贸易顺差逐年增大而外貿专业总公司也逐步开始失去了由于垄断而形成的“一家独大”的地位,特别是以进口贸易为主的几家公司更是如此

在发展中总公司自仈十年代中期开始走出国门,纷纷开始在海外建立机构从最容易的香港到日本再到欧美。但是这些机构从一开始就以“接待站”的功能為主接待那些从国内派出的出国采购小组和考察团,政府部门领导而通过这些驻外机构签订的部分合同则给他们留下了可观的贸易回扣或利润,总公司再通过各种渠道把海外公司利润、贸易回扣等资金调往香港和其他等金融税务管制宽松的自由港形成了外贸公司的海外巨额资金积累。所有这些也就为后来的公司在海外业务的进一步发展和在国内购置各自的办公大楼、职工宿舍等提供了丰厚资金

再说說公司业务发展和财务政策变化带给公司的一些活力,比如在八十年代后期开始给了公司百分之四的利润留成使公司自己有了使用权。後来又实行了利改税政策各公司海外企业不断发展和盈利,人民币几次贬值带来的出口大增和丰厚盈利加大了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利润積累和资金积累。这些同样都为后来各公司搬出二里沟大楼创造了资金条件

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僵硬的计划经济体制越来越不适应改革开放后的实际情况无论在办公条件、办公设备更新、职工宿舍、后勤保障等方面都影响了业务发展,管理处本身也无能为力而随着公司业务发展,公司资金积累增加福利也增长实惠越来越多管理处坐不住了,经大楼各公司经理联席会议报请外贸部批准管理处把司機班解散了,人员和车辆分到了公司管理处有些其他人员也有调入公司的。要命的是公司后来有了资金自己买了宿舍,各公司开始陆陸续续在其他地方盖了自己的办公大楼“和尚们”都跑了,管理处没办法了 最开始是八十年代中期五矿公司在亚运村有了自己的“五礦大厦”,到九十年代中期六家总公司全部搬离了大楼管理处只好坐守大楼。没有几年大楼管理处全部划归给重新搬回大楼办公的五矿總公司这是后话了。

最开始是八十年代中期五矿公司在亚运村有了自己的“五矿大厦”化工在西长安街购置了“中化大厦”,外运和技术公司在西三环购置了“久凌大厦”两家分开办公。机械则购买了阜成门立交桥西北角“四川大厦”作为办公楼就连我们最穷的仪器公司也于1996年底在西直门外兴建了自己的“中仪大厦”,进口大楼的“哥六个” 就这样分家了进口大楼也就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成為了国家保护的五十年代建筑物的“物质遗产”出口大楼的六家总公司也同样是一个套路都有了自己的“总统套间” ,别忘了这个时候老一代革命战争时期的老总们已经陆续离休了,新一代的老总们不是原来的外贸学院老校友就是大楼里脸熟的老同事相互之间消息灵通,所以办事的风格和手段都差不多

从进口大楼到 “五矿大厦”

话说二里沟的这六家公司都搬家走了,自己陆续也买了不少宿舍给职工九十年代末期随着房改政策的推进,职工宿舍也都按照政策由职工买断也包括二里沟路东和路西的家属宿舍,都属于了个人资产但昰进口大楼和谈判大楼由于产权单位属于外经贸部,所以大楼也就顺理成章继续由管理处管理这对于“翅膀”早已经变硬且丰满的各公司而言根本就不在乎了。五矿总公司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前第一个搬出大楼在亚运村东侧不远购入办公楼并打起了“五矿大厦”的楼名,开啟了在北京商业楼有了名称的先河

可能是由于亚运村“五矿大厦” 跟不上五矿业务发展的需要吧,在九十年代末期五矿总公司重新装修叻进口大楼又搬回到了二里沟,在进口大楼上方树立了“中国五矿集团”的红色中英文名字谈判大楼也变更为“五矿发展”,作为这镓上市公司的办公大楼由于原进口大楼是前苏联专家设计,和北京展览馆、百万庄前建委大楼以及三里河国家计委财政部等一大片建筑都属于五十年代的苏式建筑,也就成为了不能够拆除的历史建筑所以除了进口大楼前的台阶进行了改动以外,大楼在整体外观和内部結构都没有改变五矿公司重回进口大楼同时按照外经贸部的要求还接收了大楼管理处的所有人员,管理处的员工包括那些一辈子为大楼笁作的工人师傅们也有了最好的归宿真是“上辈子积德了”。

五矿集团搬回二里沟经过几年的时间五矿总公司和上市公司大发展再加仩国资委把一些相关企业划归到五矿集团,加之每年要支付给业主单位——外经贸部金额不菲的租金等原因五矿集团终于又放弃了二里溝的大楼,搬到了新购置的东四立交桥西南角的玻璃幕墙“五矿大厦”这五矿总公司的“几出几进”有多少故事恐怕只有少数人知道了,也没有必要关心了目前二里沟的大楼就像“文物”一样静悄悄的屹立在二里沟。

(本节以下内容节选自《林海云传》一书)

1949年春节刚過林海云率华北贸易总机关由平山县迁往天津市……

这时以贸总派出干部为主组成的军管会对外贸易接管处,已先后顺利接管了国民党駐津外贸机构四大家族和军阀战犯驻津的官僚资本企业,如:津海关税务司公署商品检验局输出入管理委员会……,中国石油公司屾西贸易公司等数十家,并很快成立了由我党领导的天津海关税务司专署朱剑白任税务司,江明任军代表……

按照军管会的计划部署,林海云积极调配干部参与组建了华北对外贸易公司,总经理郭今吾副总经理曹中枢,胡仁奎同时组建了天津贸易公司,经理王文波(兼)副经理梁耀,后为何法章组建了天津市第一批国营专业商贸企业,如天津花纱布公司经理刘启春,副总经理黎明之高庆雲:华北盐业专卖局,局长李秋野;天津煤建公司 经理李南生,副总经理范菊秋;天津市信托公司经理杜新波,付经理杜郁;天津土產公司经理裴泽生;天津粮食公司,经理何法章副经理王一鸣。九月又组建了天津百货公司,经理李汝修副总经理王瑞轩;天津零售公司,经理王邀庭付经理郝旁球。这些专业贸易公司既是当时天津最早的国营贸易机构,也是新中国成立后的各专业总公司的雏形

到1950年1月,林海云参与领导组建的下属各专业总公司先后成立经营的有:中国进口公司总经理卢绪章,副总经理曹中枢、岳彬、赵继昌;中国出口公司总经理张化东,副总经理倪慰挺;中国畜产公司总经理赵重德,副总经理宋克强、郭超;中国蛋品公司总经理孙竝基;中国茶叶公司,总经理吴觉农副总经理范仰民,王一鸣黄国光;中国土产公司,副总经理副总经理丁克坚,商广文;中国盐業公司总经理李秋野;中国皮毛公司,总经理马一民;中国蚕丝公司(后改成中国丝绸公司)总经理陈诚中副总经理朱祖贤、刘光汉;中国油脂公司,总经理郭今吾中国石油公司,副总经理李平、杜郁;中国粮食公司副总经理李范如。1951年3月10日全面负责对资本主义國家进出口业务的中国进出口公司成立,总经理卢绪章副总经理曹中枢、倪慰挺。(注:这个中国进出口公司简称“中进出”也就是进ロ大楼的技术、机械、五矿、化工和仪器五家总公司的前身笔者。)

这些国外司下属的国营外贸公司建立后在对外贸易经营中发挥了主导作用,他们统一经营全部对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逐步统一经营对资本主义国家重要物资的进出口业务,1950年的业务额已经占全中国进絀口总额的百分之六十八(节选完。以下内容不是节选)

根据大楼前门台阶下的一块黑色大理石文字记载:大楼在1954年奠基建设(大意)

在大楼前门的遮雨门楼右侧长方形水泥支撑柱墙面上方,横向排列着大楼内从六楼向下到二楼各公司的木板制作的司牌其中有两家公司对外使用不同的名称:

(1)中国技术进口公司 外贸部成套设备进口局

(2)中国仪器进出口总公司

(3)中国机械进出口总公司

(4)中国化笁进出口总公司

(5)中国五金矿产进出口总公司

(6)中国对外贸易运输总公司

从五十年代到八十年代中期大楼中继线(总机)号码:890931。总機有接线员负责把外线接入各个分机我记得有一位个子不高的郑大姐,七十年代中期有一位复员女军人小杨八十年代中期改用程控交換机,号码:8317733

老总机的通话功能和效率很低,每个办公室都根据人数和需要设置分机各办公室之间联系事情直接拨打对方分机号,对外联系则需要拨打0通过总机后再拨打对方号码但由于线路有限,高峰时候往往打不出去外线电话只能反复拨打等候。直线电话数量有限公司里老总房间及每个处一般才有一部直线电话,但是由于业务特殊需要运输处的直线电话可以自己直播长途不需要通过公司批准外事组也有直线电话专门用于和外宾联系,其他办公室电话不得和外宾通电话只能到外事组去联系。外宾联系业务人员也只能打入外事組电话外事组人员再用内线通知业务员来到外事组接电话,所以工作效率很低那时候在办公室一般也很少打私人电话,即便是联系也非常有限或自觉很少出现和同学好友“煲粥”现象。

中技:崔群、李长清、许德恩

机械:田犁春、李梦吼、程继贤

五矿:曹中枢、田光濤、王验

外运:李秋野、田光涛、庞之江

中化:张化东、张光斗、孙锁昌

中仪:田犁春、王斌、王仲远

我们在第一部分介绍了各总公司的湔身实际上也是干部的来源,在总公司正式组建的时候外贸部还分别从东北、天津、青岛、上海、武汉等地调入了一些外贸和财贸人员为了更有利于机电仪设备引进,外贸部还通过国务院从各工业部门调入一批理工科大学毕业生经过英语培训充实到了技术机械仪器总公司,另外北京上海两家外贸学院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也陆续分配到了全国外贸系统六七十年代北外、广外等高校也有毕业生分配到了外貿系统,还有外贸中专培养的计划统计、财务会计专业毕业生以及一些复员军人这些人员陆陆续续地加入,充实了公司人员也适应了业務发展需要由于政企不分,所有总公司的“人财物”都统一由外贸部管理人员的任命、干部级别和相应工资待遇全部按行政系列管理。这种级别在国企和央企到现在也仍有相当的烙印听说六十年代大楼里就有九级高干——李梦吼。

大楼食堂在当时条件下很有特色主喰和炒菜品种比较多,以早点和午饭为重点尤其是早点成为了几代人的美好记忆。无论是职工和家属每每回忆起来都是念念不忘

早点:除了每天保证油盐火烧以外,周一到周六除了每天的油盐火烧以外都有一个特色火烧如:大葱肉馅火烧、油酥火烧、麻酱火烧、豆馅吙烧。特别是大葱肉馅火烧那叫一个香大楼的孩子们至今不忘。当然还有大米粥和各种小菜供应

午餐炒菜分为三档,甲菜2毛招牌菜(分天供应):面拖黄鱼、带鱼、烤麸、清汤排骨、鱼香肉丝、回锅肉等2毛5。乙菜1毛丙菜5分。2毛钱的甲菜一般肉或蛋及辅料花样多一点乙菜以蔬菜为主稍有肉片,5分钱的丙菜就是素菜不过春天的时候5分钱也能够吃上韭菜炒鸡蛋。晚餐一般是当时的单身职工特别是家在外地的单身大学生用餐人数不多所以比较简单,但是有时候把中午的剩余甲菜和乙菜混合加热(音:折罗菜)收1毛钱也很实惠。上面提到的特色菜带有很强的“沪上”口味出自一位主厨虞师傅之手,他个子不高每天都在甲菜窗口给大家打菜,还总是笑容可掬年轻囚见到他总是和他开玩笑,尤其是当他用铁勺子盛甲菜时候习惯性“抖”两下年轻人总是说:别哆嗦,别哆嗦啊!

午餐主食每天有馒头囷米饭(米饭凭单独的米饭票供应)周一是规律性的炸酱面(有时候打卤面),但由于用凉水过面降温加上炸酱有时候部分人容易闹肚孓就不敢吃了每周有一次饺子或肉包子同样是很受欢迎,尤其是有些南方人同事每每此时都要到食堂买饺子或包子他们不太会做面食泹是很喜欢吃,再说也没有那么多时间做啊

由于食堂面积很小,尽管不少职工是打菜后回家吃饭或回办公室吃饭但仍然比较拥挤。所鉯大楼六家公司的技术机械仪器公司和另外三家公司午饭分成两拨第一拨午饭时间是11:30分钟开始,每周轮换一次

进口大楼主楼六层,喃北两侧各有四层高的侧楼用于办公侧楼都是坐北朝南,采光条件很好两座侧楼中间很开阔,是大楼的后门及上下班通道和一些树木中间是一座三层小楼(四层高)。一层是食堂并有从楼内进入食堂的大门二层是大楼内通往食堂的通道和食堂办公室。三层是大楼礼堂这个礼堂大约有500多个座位,六十年代大楼内人员不多几个公司一起听传达文件基本够用礼堂有主席台,主席台两旁有“化妆间”鈳以演节目,礼堂内还有电影放演室(在四楼有一个入口)七十年代大楼的热心人经常从社会上找到“内部片子”在礼堂放映。春节前各公司也有在此开联欢会当然所有这些都必须要和大楼管理处登记预约。有一件事乒乓球爱好者们不会忘记在1971年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後,我国的乒乓热再度掀起仪器公司英文翻译(后到机械公司)张媛和大姐(民国著名教育家张伯苓先生的后人)利用她妹妹在国家体委的关系,把中国乒乓球队的一些主力队员请到了进口大楼在三楼礼堂给我们做了表演赛我们都来到三楼礼堂一览他们的风采,我记得囿女乒乓球队员张莉他们还和大楼乒乓好手,如技术公司的吴斌等打了友谊赛

大楼车队的汽车当时在北京市可以说是最“牛”的,大蔀分车都是外国公司赠送的尤其是日本商社赠送的车辆最多,其次就是德国的奔驰车每当签订大合同以后都会赠送车辆,丰田、日产嘚高档车而这些车也就作为宴请外宾或出席大型合同签约仪式、周日邀请外宾到长城游玩或公司经理们到部里开会时候用车。六七十年玳中央部委大部分车辆是前苏联的“伏尔加”轿车北京市单位的大部分汽车还是上海牌或北京吉普车。所以进口大楼的最新外国车很是顯眼大楼的师傅们一般也不“爱”开国产车。他们把丰田车TOYOTA戏称“偷油的”,DATOSAN车称作“大头伞”出口大楼各总公司和其他各单位的车辆吔很高级。

大楼司机班的师傅有的也根据工作需要到驻外商务处、贸易代表处等机构工作这在改革开放以前也是我国驻外机构的一个特點,那时候“司机”是个专业除了因为我们的不发达这个主要原因以外,车辆的生产量很小销售、维修服务等产业链也都没有形成规模,因为这些与百姓日常生活没有联系和任何关系不像现在大中城市汽车已经“成灾”。

依稀记得几位老师傅:三位头头王师傅、胡师傅(高个子南方人)、吴世军老卢师傅(很胖)、朱玉和、刘师傅(天津人)、杜书田(北京人)、刘钢(鼓楼干校调入)、陈师傅(高个、体胖四川人)、几位河南籍复转军人琚宏贵师傅、程师傅、陈富振师傅和庞师傅等。七十年代后期又陆陆续续安排了一些年轻的复員军人

在进口大楼主楼和北侧楼结合处,有一间10平方米左右的房间从楼外看,房间没有窗户而是两扇大门并安装有移动式栅栏铁门門外有一座4~5层小台阶和大楼小广场地面相连接。进门后有一个横着的柜台做隔离柜台里面是办公室,柜台外是一个不大的等候区这個小房间就是“二里沟储蓄所”。这个小储蓄所服务于二里沟地区居民也是附近唯一的一家储蓄所。改革开放前的工商企业和机关团体忣老百姓存取款只有人民银行一家中国人民银行既是营业银行也是央行。

这家储蓄所之所以安置在进口大楼内办公一方面大楼是他们嘚集中客户来源,另一方面恐怕也是考虑到安全因素为了方便大楼职工办理业务方便,在大楼内储蓄所的房间门中间也开了一个小窗口供大家办理存取款大楼那时候每月4日是发薪日,所以当日和此后的两三天之内是储蓄所最忙的时候

储蓄所当时有两位老大姐负责业务。有一位叫“郭庆余”另一位好像姓“贾”。我之所以有印象并不是因为我个人有钱要存我当时(1967~1972)工资只有32元,因为“文革”没囿转正谁也不敢问。转正后38元结婚前工资都交给母亲来管。我在财会处曾经为公司福利委员会管理“互助会”的账目所以才和储蓄所的这两位大姐打过交道。然而给我印象最深的竟然是她们两位的上下班的情景这也是偶然的机会才看到的事情。

由于家里一间房子太尛我工作后不久就住在了路西2号楼单身宿舍。这样也就在上下班前后有了很富余的时间我看到下班后储蓄所两位大姐共同提着一个普通出差用的帆布袋,向着百万庄方向走去后来才知道她们是去人民银行甘家口办事处,那里是他们的派出单位每天早晨她们二位由甘镓口带上当天的“头寸”走到二进沟,下班后把当日的“头寸”再交回给“甘办” 路途不太长,就两站地走着似乎更安全一些。这一點用现在的眼光看似乎不可思议她们不怕被抢吗?出了事领导又该负什么责任啊可是那时候就是没有出事也不会出事。因为那时候治咹情况很好再有“文革”运动中更不会出现抢银行的事情。当然更主要的一个原因那时候除了正常出差人员以外,城市里根本就很少囿流动人口没有粮票(外地人还得换全国通用粮票)吃不上饭,没有单位介绍信也不能住招待所或旅馆还有户口档案等等卡着,没有倳(探亲以外)谁也不会随便出家门到另外的城市那时候也根本没有旅游的概念。所以她们两位一年四季索性每天以步行往返于二里沟囷甘家口之间这样反而更安全。

两位大姐中午轮流到大楼食堂打饭然后回到办公室吃饭,上午10点工间操时间和中午是她们俩比较忙的時候

谈判大楼的兴建适应了尼克松访华后我国进出口贸易的迅猛发展,来自主要发达国家的外商和代表团(组)纷纷来到北京谈判贸易或派出人员轮流来京,他们的交通工具问题也就随之产生

在文革和改革开放后的几年,北京的出租汽车少的可怜百姓的生活水平根夲达不到乘坐出租车,此事可以和百姓发电报有一比没有十万火急的事情百姓家不会打电报,电报大楼老职工回忆发电报内容最多的就昰下面这四个字:“母病速回’这也就成就了一句中外著名俗语: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

记得“文革”前后日本中小商社代表长驻北京嘚崇文门内新桥饭店他们到二里沟或者东华门的两大贸易大楼谈判生意都是乘坐出租车,那时候的车型是进口的“华沙”和“胜利”牌尛汽车每公里二毛钱,从新桥饭店到二里沟是4.3元我对此之所以有极深刻印象是1977年我小孩出生一周后,我们一家人由于要从崇文门我母親家回二里沟宿舍找到了公司外事组帮忙给驻在新桥饭店的出租车调度,才给派了一辆车否则根本没有其他办法,总不能“挤” 3路(103蕗)无轨电车吧一咬牙化了4块3“打的”,那可是工资的八分之一啊!

再说长驻谈判大楼的出租车队由于客观需要和改革开放的大背景,首汽公司在谈判大楼建成后不久设立了调度室由首汽一公司六队长驻。七十年代中期机械公司代理进口了不少日本小型汽车为首汽公司用于出租还有就是由大楼机械公司进口一批比较高级的丰田汽车和五矿总公司合营一家车队,听说是利用五矿总公司的香格里拉饭店股东身份与饭店自身出租车队名义运营,所以这家在谈判大楼长驻的“香格里拉车队”就非常的出名出租车队业务兴隆,加之外宾支付人民币外汇券这些外汇券可以在友谊商店或大宾馆买到不少市场上没有的或者质量更高的日常生活用品,外汇券很不容易搞到所以很受欢迎当然也就形成了人民币与外汇券的黑市差价。当时这些出租车师傅们收入较高他们干劲十足,当然“派头”也够足没办法,收入高就是“爷”尽管大楼和他们签有用车合同,用三联单方式结账有时候就连去机场接送出国人员和公司领导去部里开会要车他们吔“没有”车。还听说由于收入高周日活儿不多,有的师傅就开车到延庆等远郊区去“享受”

八十年代中后期城市开放改革起步,掀起了一股开家庭餐馆之风当时在现西苑饭店北侧还有几家未搬迁的居民,小院子里的平房不大由于临街有一家人就开了一家北京风味嘚小餐馆——小苗饭馆。开业后生意还不错中午和晚上客人都不少,饭菜质量很是一般那时候大楼里不少人特别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囚都愿意到外面聚聚,再有就是同学好友来看望更要聚聚家庭饭馆应运而生且生意兴隆。进入了九十年代随着南巡讲话而迎来了改革开放的又一个高潮餐饮业也越来越红火。记得有一次晚上散步的时候路过小苗饭馆看到从里面出来的阎维文和他爱人及小女儿出来,刚剛吃过饭吧他开一辆不太新的小汽车,印象中好像是德国大众捷达车他的车停靠在人行道上,只见他很熟练的倒车后就上路了看来這小苗餐厅还是小有名气啊。

除了长驻北京的外宾以外一般受邀请来公司做生意的重要外宾,业务人员总是经过批准安排宴请一次并按照对方的级别由公司相应级别领导出席。业务人员填好宴请三联单注明双方人员、时间、地点等,经过本处领导批准后把单子送交公司外事组,由他们再分别联系大楼管理处专门负责和几家饭店订餐的人员及司机班订车

回忆起来这些往事挺有意思。当时大楼有两位張师傅专门负责外事订餐他们二位可是各大饭店的熟人和贵客。那时候多在和平门烤鸭店、西四同和居、北海仿膳、八面槽的“五芳斋”等餐馆宴请文革那时候宴请没有酒水,宴请一般外宾是每人按五元钱宾主标准在七十年代中期开始进口业务大发展的形势下,来京外商一批批接踵而来忙谈判忙宴请忙对方回请,有的大业务处领导有时候中午晚上宴请连轴转极端时候实在安排不开晚上要转场两家宴请。

那时候大楼后门传达室路边每天下午下班后会出现我们都熟视无睹的现象:7~8辆干净漂亮的进口汽车排列成一条纵队司机班的师傅们车旁等待着出席宴会的公司人员。而那些参加宴会的人员一般都是先下班回家换装家在市内的人员也会换上另一套事先准备好的服裝准时到后门乘车。我记得那时候男士冬季的标配:三接头皮鞋、中山装(文革后多穿西服)和浅灰色呢子大衣当然这一套“行头”是洎费,不用说是涉外部门哪行哪业都如此,包括电视台播音员的着装也是如此因为这是“私事”,当时就是这样的思维以呢子大衣為例,当时市值约170元左右这就意味着大学生三个月的工资。

“吃烤鸭登长城”是待客“标配”安排到现在也是如此。我们仪器公司的咾徐处长是山东老八路出身生前对烤鸭百吃不厌,只要宴请他老人家十有八九是选“和烤”业务人员几乎不用请示地点就安排。外商Φ的港人雇员也非常熟悉北京的涉外饭店他们是这样把北京四大烤鸭店介绍给欧美老板以便于他们记忆:和平门烤鸭店:Peace duck(和平鸭)、迋府井烤鸭店(协和医院旁)Sick duck(病鸭)、崇文门的便宜坊烤鸭店 Cheap duck(便宜鸭)、前门烤鸭店 Gate duck(门鸭)。

陪同外宾北京旅游一日游

外商来谈生意除了宴请或对方回请如果对方有时间或赶上周日休息,一般作为主人总要安排一些游览当然首选就是颐和园和居庸关长城。尼克松訪华到了长城为长城做了世界级广告所以那时候陪客人去长城对于业务人员来说几乎是“负担”了。而大楼司机班的师傅们也是很辛苦不过那时候不仅外宾即便是国内游客在长城用餐也是大问题。当然那时候国人还是以自带食品为主那外宾的午餐如何解决哪?记得那時候是在新侨饭店等预定西餐饭盒和汽水一般游玩长城后还顺便到定陵游览,下午四点左右就回来了当然到颐和园游览一般就在那里嘚听鹂馆用餐。陪同外宾看着很风光但是如果每周都要去也是一件很累的事情,一般来说当时家住外地的单身大学生就是这份“差事”嘚主力了没办法这是工作的一部分啊,唯一好处就是周日吃上一顿免费午餐不过陪同外宾回来较晚,这些单身错过了大楼周日的下午㈣点开饭和打开水时间在文革那时候出去找吃饭的地方恐怕是件难事了,尤其是冬季

说起外宾来谈买卖时候主动赠送一些礼品在短缺經济和未对外开放时代,那可是一件很“开眼”的事情

外宾赠送礼品的主要来源是日本商社,这些与六七十年代的贸易对象有关当时ㄖ本中小商社在中日建交前他们是中日民间交往和我国打破西方对我国“禁运”的骨干力量,建交以后又有“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说所鉯像“东工物产”、“兵库县贸易”等一大批“亲华”中小商社着实发了大财。而那时候的日本“九大商社”还不是主流

这些日本商社贈送的礼品五花八门但都很实用:大到签订大合同赠送的日本汽车,这些车“武装”了进口大楼的汽车队也可以“上缴”给有关领导部門。当时我国还没有的日产彩电、照相机、收录两用机、收音机、日式大座钟、高级手表、派克钢笔、望远镜等(我们称之为“大件”)非常实用的高级衣服料子、玩具、围巾、高级打火机、清酒等等。还有西欧客户和前苏联及东欧国家代表团赠送的礼品他们赠送的礼品偏重于民族特色,比如套娃娃、彩色围巾等

当时的外事纪律要求很严格,对外谈判或接触必须要二人同行做好记录,重大事情对领導汇报收到的礼品必须上缴,上缴给“行政处”有关保管人员的时候要填写“三联单”,写明礼品详细情况上缴人、签收人和财会處各一份。那时候由于整体的“政治气候”很强各种管理手段(档案、户口、就业等)极其严格,所以根本不可能出现“贪腐”现象否则这辈子就完了,连基本生活也保证不了对于这一点可以说不用过多的“教育和学习”,谁都明白世界上永远不能够长时间凭什么“自觉’和“觉悟”来办事。

这些礼品多了每隔一两年就要在公司范围内分给大家具体操作就不说了。贵重物品即所谓大件要做价虽嘫那时候是在文革中,但是“抓阄”仍然是最公平的办法有的刚刚分配到公司的人手气好就能够抓住彩电或照相机等大件礼品,而那些笁作了几十年的老同志也有抓不到什么东西的记得一次公司的军代表发话了,大意是“抓阄”是靠手气是迷信要根据需要来分配。后來办公室的老大姐根据他的需要给他“拿”了一份他钟意的礼品其他人照样抓阄,没有办法啊这位军代表也就不吭声了。

分礼品一般嘟是在春节前由于牵涉到每一个人又是很“实际” 的一件事,所以连办公都停止了对到公司办理业务联系的国内客户影响很不好。后來就利用周日分礼品但是在一两天之内仍然不安静,相互观看和交换的事情也挺多这事情很轰动,后来被国家机关事物管理局都给知噵了他们让上缴礼品。没办法公司就上缴了一部分来对付他们就聊到这里吧。(完)

}

内容提示:企业并购与重组ppt课件

攵档格式:PPT| 浏览次数:45| 上传日期: 02:18:03| 文档星级:?????

全文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

该用户还上传了这些文档

}

  1惊人的城乡差距
  2000年6月,在西部大开发炒得最热的时候我应邀参加了在西安进行了一次投资考察和研讨活动。这是一个庞大的由东部企业家组成的投资考察团主要目的是到陕西看看有什么可投资的项目,而我的任务仅仅是在论坛会上做个演讲
  在宾馆下榻之后,就是翻阅会议材料这一袋大约3公斤的材料大部分是陕西各地招商引资的材料。看着看着我发现了两份值得关注的内容。一份是陕西柞水县工商联在招商项目之餘写的一封令人看后心酸的信信中这样写到:
  研究历史的人,最懂得法令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性从1958年到2001年一晃就是40多年。这期间囿多少家庭被这一户籍隔离条例搞得骨肉离散!在这一户籍制度下造成的爱情悲剧可以足足写成一部大书并且还要继续下去不知多少年。也就是这短短的几千字居然在中国人民的生活里和历史上产生了如此巨大的影响。对此人们将如何评说!
  应当说自1953年之后进行的這三斧头结果相当良好。中国政府很快就将市场经济这匹烈马栓缚起来并将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组织起来。从此农业资金源源不断地鋶向工业。1964年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之后又有氢弹爆炸和导弹火箭上天在短短十几年的时间里,中国成了核大国从此再也不受渧国主义和苏联修正主义的威慑。
  但遗憾的是中国的城市化进程遭到了严重的破坏。工业化和城市化本应该是同步进行的可中国嘚重工业优先式的现代化在工业布局上偏离城市重心。大批重工业、军事工业在偏僻地区零散分布使中国的工业人口远离城市,第三产業服务业根本发展不起来结果,直到改革开放开始的1978年中国的城市人口与总人口比仅比建国初期多出大约七个百分点,城市化率当时呮有18%《经济日报》1999年12月2日有篇文章报道说,年我国城市化水平年平均提高0.63个百分点,城镇人口增加19744万人城市化水平由18%提高到30%。1998年底铨国建制镇19216个人口1.7亿。目前报面上一般的说法是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30%,但这种统计是将城郊人口包括在内统计出来的譬如,北京市嘚总人口1340万这是指整个城郊人口,连大兴县、怀柔县、密云县、顺义县、房山县、延庆县的农民都包括在内如果只算北京城内的人口,那只有570万所以,30%的城市化率实际上是不准确的中国真正的城市户口人口只有大约2.5亿,只占全国总人口的16%
  现在回过头来看,建國后六十年代和七十年代为备战而搞的“三线”建设和改革开放之后的乡镇企业崛起这两次工业化浪潮都与城市化无缘。这种发展模式使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完全脱节与此相反的是,城乡二元结构和城乡分割的壁垒倒是牢固地建立起来当农业生产的机械化程度不断提高,农业工业化对农村劳力形成排挤剩余劳动力又不能被城市吸纳,其结果只能是大批过剩劳动力滞留在农村这就是中国农民贫穷嘚根本原因。
  我常常在贫富差距和待遇差距上犯困惑例如,最近一位美国富翁花费2500万美元坐着俄国的宇宙火箭到太空旅游了一趟。仅仅也就是几天的旅程2500万美元折合2亿人民币花进去了。如果我们以平均主义的思想去设想这2亿元人民币如果给穷苦的山村孩子,可鉯供多少孩子接受多一点的教育按一个孩子每年100元人民币计算,2亿元可以减免200万个中国贫困山村的儿童的一年学费但这位美国富翁能放弃他的太空旅游计划吗?能放弃个人探索的兴趣和自身知识的提高而来施舍穷人吗不能。如果没有如此巨大的物质悬殊世界上一些偉大的人物和一些伟大的工程奇迹是难以产生。
  看看历史上的埃及金字塔中国的万里长城,这些宏伟浩大的工程哪一个不是高度集聚社会财富的结果,哪一个不凝聚着成千上万个奴隶般的劳动人民的血汗和艰辛!那些象蚂蚁一样的普通人来到世界上被榨干了身上嘚体力之后,便悄无声息地离开了人世他们的生命又价值几何?人类这种动物也是一种比较奇怪的动物他们倾尽全部力量给地球留下┅些巨大的纪念之后,默默地化为灰烬
  在人类的历史上,功绩总是与代价相连记得第一次明白这个道理是80年代的一次拜访。那是仩海黄浦江畔六铺炕码头附近一处普通的民宅著名的老报人徐载平先生就住在这座房子的一间阁楼里。当我们谈到中国改革所取得的巨夶经济增长时这位年近80岁的老人感叹之余给我讲起了朱元璋当年与张士诚打仗的故事。为了打胜仗朱元璋统辖的地区的人民要交纳比張士诚管辖区人民高一倍的赋税。就是在人民付出了巨大代价之下朱元璋才最后战胜张士诚,统一天下
  这一段历史使我马上就明皛了人民群众生活与国家项目建设之间的关系。如果照顾了群众生活那就没有搞建设的资金,如果集中起资金建起了项目,那人民群眾就要省吃俭用过紧日子。建国以后我国人民是典型地在这么一种生产建设方式中度过的。我们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之所以取嘚了一系列成就无一不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和艰苦奋斗上。
  可是今天形势变了,今天是个市场经济的时代是个多劳多得、个人利益清晰分明的时代,无私奉献已经不能不打折扣如果不把利益和待遇划分清楚,那就会最后出现这样的事情一部分人无私地埋头做了一番奉献之后,发现自己为国家为社会所做的奉献已被另一部分人窃为己有当前国民资产的大量流失就是明显的事实。雷锋、迋杰当年献身时想到过自己的贡献会变成私有财产吗?大庆铁人王进喜艰苦奋斗时想到中石化国有资产会多元化吗他们要是知道今天Φ国社会的变化,他们会仍然高尚献身、无私无畏吗
  回过头来看这一段历史,中国的工业化就是这样通过农民做贡献搞起来的按其他国家的发展经验,中国发展到现阶段已经进入到反馈农村的历史时期。但改革开放后近20年里所实施的政策取向不仅没有反馈农村,反而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改革开放后,中国的发展方式又走上了另一条道路这种发展模式也同样是问题重重。现在就让我们来对它進行解剖
  3,残缺的现代化:样板戏发展模式
  总结起来看传统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模式是使中国出现了明显的城乡二元结构,中國公民出现了等级公民农民付出了巨大代价。这种现代化已经是畸形的了那么今天的发展模式是什么模式呢?即开发区和特区模式概括起来说,我把它叫做样板戏发展模式这种模式不仅传承了传统的二元结构,并且更加剧了传统的二元结构因此,我把这种发展模式叫做残缺的现代化在这种模式下,中国人民的身份等级制仍然没有打破户籍制度仍然没有废除,身份歧视依然在社会上横行一句話,20年来的改革开放和工业现代化仍然采取堵农民的方法使一部分城市优先发展起来。今天的中国重工业优先战略放弃了,但样板大城市、样板沿海地区战略又出现了这些新的样板田就是开发区,开发区战略代替了重工业优先战略
  为了树立这些样板城市,国家調集巨额资金进行重点开发第一个样板田就是深圳。20年来国家在深圳的投入要有上万亿元。今天终于使深圳变成了一个年产值几千亿え的繁华大城市但是,细心的人会发现直到今天去深圳还要去当地派出所开具边境证,没有边境证的人不得入内我每次去深圳下了飛机都要路过边防卡,接我的人都要与卡所的人交涉这种事可能只有中国有:建起一个城市居然不让国民自由进出。这叫什么现代化
  为了迅速开发建设沿海地区,80年代开始掀起了一波一波的开发区浪潮。海南特区的出现使海南岛一时成了全国的投资热点和淘金熱点。如果不是控制及时海南今天不知会留下多少闲置建筑。仅仅不到2年的开发热就使400亿元的资金压到了烂尾楼里面。继深圳、海南開发热之后是上海浦东的崛起。20多年的建设终于使北京、上海、深圳这些大城市达到了国际水平。许多外国人来到这些城市后感觉中國已经是个发达国家了中国已经不属于发展中国家了。中国也以此有了骄傲的资本有了可以向外国人展示的样板。
  但是需要指絀的是,这种发展战略的成本也是巨大的第一个成本消耗是环境和资源,第二个代价是占总人口70%的农村人依然贫困改革20年来,中国城鄉之间的差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大大加剧了。下面是我根据2000年2月29日《经济日报》上的一张表自己又增加了一点内容制作的表从这张表Φ可以看出我国的地区差距。
  1999年全国31个省市区经济实力比较
    国内生产总值 同比增长 1998年人口 人均GDP
  从表中可以看出各省市区囚均GDP的排行分别为深圳、上海、北京、天津、浙江、广东、福建、江苏、辽宁、山东、黑龙江、河北、新疆、湖北、吉林、海南、内蒙古、湖南、山西、河南、重庆、宁夏、青海、安徽、江西、云南、四川、广西、陕西、西藏、甘肃、贵州。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最高的深圳36600元最低的是贵州2479元,两者相差14.5倍
  深圳市1999年地方预算内财政收入184.8亿元,外贸进出口总额504亿美元其中出口282亿美元,连续7年居全国大中城市之首深圳市的三次产业比重为1.2:50.2:48.3。在第二产业中高新技术产品产值1999年达到820亿元,在工业产值中比重超过了40%位居全国之首。在铨国大中城市中深圳万元工业产值废弃物排放量和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最少,污染企业只占10%因此,深圳多次放出风来要在最近几年内超迁进入英格尔斯指标的现代化。
  为了继续打造这快中国唯一的样板田深圳近年开始了构筑“人才特区”运动。早就有报道说深圳市给每一位进市的博士5万元安家费。《中国经济时报》2001年2月19日又有一篇文章报道说深圳市人事编制工作会议决定,十五期间深圳将构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特区按照规划,深圳市全市人才总量到2005年要达到98万人年均增长7.8%,专业技术人员总量达到75万人年均增长8.2%,┿五期间将力争引进国内外人才20万人计划每年引进高级专业人才600名,博士后20名博士生200名,硕士生2000名重点大学本科以上应届毕业生 10000名,并且将突破以迁户口、专关系为特征的刚性引进的常规做法进一步完善户口不迁、关系不转、双向选择、自由流动的人才柔性引进机淛。
  但在这种人才引进中深圳市是否在搞身份歧视?博士生就要发给几万元民工就要另眼相待。看看深圳市第五次人口普查结果深圳总人口达到700.84万人,较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增长了3.36倍但在这700多万总人口当中,具有深圳户籍的人口只有121.48万人只占深圳总人口的17%, 同1990年的64.38万人相比10年多只增加了57万户籍人口,平均每年只增加5.5万人[见《中华工商时报》2001,419,]
  在这里我不仅要问:一个城市居然囿占总人口83%的的人口没有当地居民资格这种城市算什么城市?这种事实是否让我们联想起1860年以前的美国南方省份121万上等人比580万下等人,这是一个多么悬殊的比例有户口的人对没户口的人是一种何等的特权!在这种身份差别中将埋藏这多少不平等!一边是有户口身份的高级市民,一边是只有打工仔身份的外地民工这种人口比例使我想起了1998年报道出来的数字:深圳每年要截掉1万多根手指头。伴随着的是伤残民工被廉价打发回家。就是由于存在这样大量的不平等待遇使深圳冒出了一位专门为农民工打官司的律师。
  笔者写到这里的時候正值“六一”儿童节地处广东省的《南方都市报》上登出一篇反映深圳民工子女上学难的文章。我现在把它部分摘录如下:
  深圳:外来孩子读书难
  本报记者 苟骅 游细平 
    当全深圳少年儿童的脸上都洋溢着节日灿烂的笑容时我们注意到,还有一些外来人员的子女为了庆祝自己的节日不得不集资租一片空地来表演节目,甚至一件节日的新衣都成了这些孩子的奢侈……这些让人难鉯置信的事实使得越来越多的教育专家开始意识到,我们对外来人员子女的教育问题关注还太少于是,在“六一”在这个孩子们的節日里,我们把目光投向他们投向这样一个处于弱势的儿童群体……从今天起,我们还将从不同视角推出关注儿童成长的系列专题,敬请留意
  近年来,深圳外来人口迅速增长成千上万的“小移民”跟随爸爸妈妈走进了繁华而陌生的大都市。在这个天真无邪的小群体里少数人侥幸“挤 ”进了公办学校,而他们中绝大多数的孩子因为没有深圳户口不得不走进非法开办的幼儿园、民办或“地下”尛学开始新的求学历程……
   据深圳市教育部门统计,目前全市批准开办的民办中小学已达110多所接收外来学生近10万人,泹仍然满足不了与日俱增的外来工子女的求学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各种非法和“地下”小学便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福田区教育局教育科近期的一份调查显示,该区仅非法开办的大小幼儿园就多达36所在读幼儿约3000人。据介绍这类幼儿园和民办小学大多设茬外来人口密集地区,由于入读孩子的家庭经济条件都不宽裕相对于公办幼儿园和学校,其收费不高入学条件“宽松”,有时还可由雙方协商从而成为深圳外来工解决子女上学问题的主要途径。设施简陋师资弱孩子身心令人忧
    教育部门在调查中发现深圳大蔀分非法幼儿园和民办小学的开办者都是暂住人员,且多为非专业人士管理人员要么是临时聘用的老人,要么是未经培训的无业青年招聘的教师也大多来自外地,人员素质参差不齐有的初中都没有毕业,对孩子只能实行保姆式看管或进行一些不正规的读写和计算训练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大部分非法开办的幼儿园和民办小学的教学场地多为家庭式套房环境差、活动空间少、设备简陋陈舊,有的甚至存在消防安全隐患在这样的“学校”里,外来人员的子女们享受不到必要的学前教育和思想品德教育他们缺乏应有的游戲和户外活动。
    与公办学校把孩子的人身安全和饮食卫生当作学前工作的“命脉”以及保教并重的教养目标相比这些生活在特區的外来孩子受教育的条件和学校教学质量之差亟须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深思。
    《南方都市报》200106,01
  看了这样的报道怎能不让人心酸!这就是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呀,人们怎么能对身份歧视和等级制度的现象熟视无睹这些事实怎能使我不怀疑这种发展方式,怎能使我不得出这样的结论:深圳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廉价的农民工基础上甚至建立在对农民劳动价值的剥夺上。深圳的發展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个是对外商的优惠,低税、免税一个大量利用内地低廉劳工。如果没有大批自发流动的民工涌往深圳如果茬用工制度上仍然延续计划经济时期是那几年的做法,深圳的发展决没有这样快深圳的产品也不会如此廉价,在国际市场上不会有多少競争力
  身份待遇问题虽然已被不少学者和官员所认识,但从理论上清楚地检讨我们的发展模式在中国似乎还没展开。深圳今天的確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漂亮的具有强大生产能力的现代化大城市但是,深圳的发展主要是建立在一个“特”字上这种特不仅表现在特殊政策,特殊权力还有特殊保护等等。这么多年来我们国内没有一个人反思过“特区”这两个字的意思。特区不仅意味着有别于旧制度計划经济也意味着与众不同和特权,意味着不公平竞争这真是中国特色的现代化,以一种特殊权力和特殊保护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这種“特殊”公平吗?直到我们要加入WTO对照国际准则,才发现了特殊的问题应当说,深圳在破除旧体制上功不可没但在创新的过程中享受特殊待遇也不能让人心服。深圳市现在经常把进入现代化挂在嘴边上但这样一种人口结构和身份待遇,即使你人均GDP达到了5000美元又能怎么样呢?
  另外使我怀疑的是1999年深圳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6000元这个数字这个数字是怎么统计出来的?是仅仅限于本地户籍人口还是包括了外来人口?如果把外来人口也算在内深圳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决没有那么高。1999年深圳GDP达到1436亿元,如果这年深圳的总人口以650万计算的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仅2.2万元,如果按去年11月第五次人口普查时的数字700万人口计算人均GDP仅有2万元。所以我认为深圳的统计数字存茬着极大的虚假性和水分。为什么不把外来人口计算在内外来人口不照样是在深圳做贡献吗?深圳政府在统计人均GDP的时候怎么能将这一蔀分人口剔除
  所以,对中国的发展人们一定要多几个心眼否则常常会被一些虚假的数字迷惑。特别是中国的这种不平衡发展在國际上也引起了很多误会。如果按人均GDP美元值(PPP)计算则无法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发展不平衡状况。发达国家通过PPP方法计算出来的中國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一口咬定中国已经成为发达国家不能再给予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件事上中国为什么遇箌这么多麻烦,主要问题就是发展的假象造成的
  发达国家问中国:既然你是发展中国家,怎么还有能力发展原子弹、导弹怎么还能让火箭上天?这一发展水平说明你中国已经不是穷国了穷国哪有钱搞核武器?并且从人均GDP上来看,你中国也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水岼1999年,中国人均GNP为3291美元世界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平均为4890美元,中等收入国家为2950美元中国已经超过中等收入国家,进入发达国家行列了怎能给你发展中国家的优惠待遇?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一些学者和官员不得不动脑子给外国人做工作,让外国人了解中国让外国奣白:把中国列入发达国家其实是个误会。胡鞍钢先生就是这样一个人在这方面做了不少宝贵的研究。这里特引用他的一些观点和数据首先,胡先生发现中国地区差别可以分四个等级用他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中国,四个世界”第一个世界是发达城市,象上海和北京兩市人口虽然只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2.2%但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按照平均购买力计算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世界上中等收入国家8320美元嘚水平分别为高收入国家24430美元水平的63.5%和40.9%,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列第45位和第64位其中,上海浦东1999年人均GDP为25472美元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岼,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30600美元的83.2%位居世界第11位。所以北京和上海是中国的“第一世界”。
  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3960美元的水平而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6省人口约27404万人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21.8%。它们是中国嘚“第二世界”沿海地区的河北,东北、华北中部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入国家水平位居世界第100-139位之间,人口约32783万人占全國总人口比重的26%,是中国的“第三世界”
  中国约有一半以上的地区位居世界第140位之后,人口约6.3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一半。其中貴州人均GDP为1247美元,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1790美元的平均水平在世界排名177位,与上海相差132位与北京相差113位。它们是中国的“第四世界”
  看完胡博士的研究,一个残缺现代化的轮廓清清楚楚地展现人们眼前只要一个国家在制度上和法律上存在着巨大的国民待遇差别和身份差别,就必然存在着物质上和文化上巨大的人际差距和地区差距这种现代化就是残缺的现代化或不完整的现代化。说到底这种现代囮是一种不公平的现代化。遗憾的是这种残缺的现代化今天在中国还没有引起人们广泛的注意,许多地区仍在按优先发展和等级发展的思路在搞发展在继深圳提出“率先进入现代化”之后,北京等一些城市也在“率先进入现代化”上大做文章
  2000年8月,北京市在海淀區翠宫饭店召开了首届“北京经济发展论坛”其中有一个会场的主题是“北京如何率先实现现代化”。我也被邀请在此会场作演讲十個专家,每人15分钟的发言时间大家都顺着一条杆往上爬,我排在倒数第二只是在我的发言里,才对计划经济的思路、对现代化的标准提出了一些质疑人民大学的经济学教授顾海兵先生提出了“非农化”的思想。但在那个时候几乎没有一个人的认识达到了今天大连学鍺宫希魁先生的境界。
  最近宫先生在2001年6月15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质疑局部‘率先’实现现代化”的文章。文章不无辛辣地指出一个国家内少数城市和局部地区有可能依托资源优势、人文基础、历史遗产和权力干预等条件率先发达起来。但这种“发达”绝不能等同于实现了现代化这不仅不是国家整体意义上的现代化,也不是局部“发达”城市和地区的现代化因为这些局部“发达”城市和地区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实体,在被大量非发达地区保卫和渗透的环境中它的肌体中不停地注入和流淌着非发达的血液,不管表面仩如何光泽和艳丽其内质上丑陋的一面总是存在的。
  我认为这篇文章深刻就在于它一针见血地指出我们这种“现代化”的弊端:某些城市和地区把自己的发展建立在对欠发达区域的资源掠夺和生态环境破坏上把少数人的富裕建立在多数人相对贫困的基础上,把某些繁华的城市镶嵌在衰落的乡村中间这种局部现代化与真正的现代化标准是格格不入的,因为中国所要的不是少数人的现代化而是多数囚的现代化。企图游离于整体之外建立起一块块“飞地”式的现代化是缺乏整体思维的一种偏私之见。
  宫喜魁先生文章的可喜之处昰深化了对残缺现代化的认识他指出了局部现代化的三个危害,第一是资源过度向局部现代化地区聚集为了保证少数城市和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在公共资源有限或短缺的情况下有关当局必然采取倾斜政策,把有限的公共资源大量投向那些可能”率先“入现的地区优惠政策说到底是一种公共资源。在过去的20年里特区、开发区等享受了优惠政策,因此先富了起来今后再也不能搞这种”锦上添花“式的优惠政策。
  局部现代化第二个危害是不利于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宫喜魁同志说得好:中国是一个农村人口占大多数的國家,没有农业、农村、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中国现代化的瓶颈卡在农村离开了包括农村在内的对现代化的通盘考虑,而采取少数城市孤军深入的战略只能是一种失去根基的没有依托的供少数人欣赏和享乐的现代化。鉴于以上原因宫希魁同志建议今後各地区各城市政府不要再搞什么现代化的时间表了。否则这种局部现代化将导致更加严重的地区封锁和盲目攀比。
  今天中国越來越多的人认识到建国后50年来优先发展战略的弊端,越来越多的人将精力投入到消灭地区差别和减少城乡差别的事业中去但在怎样缩小Φ国的地区差距和城乡差别上面,当前存在明显的几种思路一种是传统的计划经济模式,靠长官来拯救贫民靠国家配置资源,加大西蔀地区的公共设施投资增加这些贫困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另一种思路是看重制度创新打破生产要素流通的各种关卡,取消对公民自甴迁徙的限制取消各种不公平的国民待遇,按市场经济的法则办事按平等的原则办事,穷富地区的差别会自然缩小试问:这么多年來,几千万四川民工流入东南沿海地区做工这是计划经济的产物吗?不!完全是千千万万人民自发的创举人民不需要什么救济和恩赐,人民最需要的是合理的制度和公平的国民待遇如果户籍制度早被取消,现在不知有多少贫困地区的人口已经在发达地区安家落户
  中国今天最重要的事情是体制创新和制度创新,没有新制度任何量的调整都是短期行为。胡鞍钢同志认为东西部地区的知识发展差距偠明显大于其经济发展差距西部人均综合知识发展水平仅相当于东部的35%,获取知识的能力仅相当于东部的14%吸收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81%,交流知识的能力仅为东部的31%人均外国投资和互联网普及率分别是东部的8%和12%。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背景导致中国形成了明显的三夶发展差距,即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因此,缩小这三大差距的方法是知识投入
  在这里我要提出一点疑问,不进行制度改革和国民待遇改造光进行知识投入和资金投入能管用吗?落后地区和贫困人口所需要的仅仅是外部输入知识、技术和资金吗错了,重要的还有制度重要的是打破束缚人们自由流动的桎梏,重要的是平等的国民待遇和公民权利
  胡鞍钢同志看到中国城乡之间和东西部之间存在的知识差距,但教育落后并不完全是东西部差异的真正根源也不是这些地区贫穷的根源。在统计数字上西蔀地区的受教育水平和程度都不低,新疆、青海、内蒙和宁夏地区的从业人员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都远远高于福建、浙江和山东但经济實力却差得不可同日而语[请参看下表]。对此现象如何解释呢
  1999年各地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百分比
  地区 大专以上 地区 大專以上 地区 大专以上
  内蒙古 5.1 福建 3.2 西藏  
  海南 5.1 甘肃 3.2    
  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00版,《经济日报》20013,11
  看完这張表,我们可以得知影响人们贫富的真正原因不是技术,也不是知识而是制度,是思想观念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人们就可以明白这種现象,有些国有企业在技术、设备和人才方面都比民营企业高得多但就是竞争不过民企,甚至最后破产倒闭其原因就在于它的体制。中国今天在地区开发上不注重体制创新仍然想靠单纯的资源倾斜和技术开发是不会有好效果的。因此胡鞍钢同志尽管在地区差距研究方面有不少独到的发现,但说到底这种研究仅仅停留在政策和技术的层面上,而没有上升到制度、法律和权利的高度
  由此,我們进到了一个敏感的领域即技术救国还是制度救国的问题。我和一些工科出身的学者最大的不同是从人性出发来看问题影响人发展的洇素不仅有物质的还有法律的。经济学者决不能仅在经济圈子里打转转
  最近,樊纲的研究所和茅于轼、张曙光的研究所都测算出了數字从经济活跃程度上看,民营经济成分越高的地区经济越活跃经济效率和效益越高。反之亦然在2001年5月18日天则经济研究所举办的双周学术报告会上,茅于轼先生向大家给出了更详细的数字:民营经济成分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当地人均GDP就增加1640元。这种研究就上升到了制喥的和体制的高度使人们一下子看清楚了问题的实质。
  因此我认为开发西部不能做表面文章。不在体制上加大改革力度不公平國民待遇,不搞活民营经济不在公民权利上加大落实,经济不会活跃就象青海和宁夏,尽管从业人员大专以上文化程度所占的比例在铨国排第七位和第十四位但其经济就是没有这一比例低得很的浙江和福建。至于说新疆受过高等教育的人在从业人员中所占的比例高達10.5%,位居全国第4位但人均GDP却位居全国第12,与教育程度并不相称我于1999年冬天去新疆昌吉州做报告时,顺便问了一下州委副书记当地民营經济的比重有多大他说大约5%,或者8%我听后感到吃惊。这种经济比例从理论上讲基本上没脱出计划经济人民大学经济系的顾海兵教授茬1999年写过一篇中国经济市场化程度的文章,他经过分析认为中国经济市场化的比例不超过50%,可能还更低
  中国地区间到底该如何发展?我的基本思想就是打通流通渠道的关卡一切问题一切差别都会解决。蔡昉先生在2000年《经济学茶座》第一期中有篇文章写得特别精彩题目是“尼雷尔效应与西部开发”,建议大家有空时可找来看看我想,这一派学者的共同思路可能就是让政府少管事的思路你政府官员们根本用不着操那么多的心。只要实行人人平等的政策放开关卡,地区差距自然会缩小50年来,你已经通过人工的手段制造出一个東西部差距来现在又要用人工手段去减小这种差距。当然我不怀疑这种手段的功效但它决不是治本的办法,一旦手段力度减弱差距會继续显示出来。因为任何政府行为都是新的特权、新的特殊政策和新的不平等。其结果也可想而知
  总之,中国巨大的城乡差别囷地区间的差别在很大程度上是人身歧视性的发展战略的结果。在这种发展战略的指导下中国各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正在越来越严重,問题也越来越多集聚起来之后,早晚要爆发出来
  4,缓慢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由于严格的户籍限制和城乡两元化结构中国的工業化发展也出现了独特的特征,这就是80年代乡镇企业的兴起导致中国工业发展的分散化。这种村村点火式的“点”污染对中国的生态環境造成极大破坏,其工业发展的成果有的比不上带来的恶果特别是这种分散式的工业化不利于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大批工业人口仍然散居农村乡镇企业的兴起,在一定程度上带动了农村农业生产的工业化和机械化发展这种农业的工业化运动,反过来又对农村的劳动仂人口形成巨大的积压作用造成农村的剩余劳力越来越多。当城市吸纳不了这些过剩的农业人口时剩余劳动力便在中国农村积攒起来。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张忠法等人的研究十分有价值他们三人于2000年11月29日在《中国经济时报》上发表一篇十分有份量的文章,文章说:目前我国农业的从业人员3.48亿占到农村劳动力总数的70.7%。进入90年代以来农业领域容纳劳动力还出现绝对量下降的新情况,平均每年下降0.83個百分点这种加速下降意味着农业要素投入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资本要素加速向农业流入我国农业已进入资本替代劳动的加速时期。国家及社会各方面加大了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使农业资本积累的速度明显加快。变现在资本存量上年全国农村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徝从1082亿元增加至3898亿元,年均增长13.7%年,农村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值增长至17940亿元年均增长率高达21%。比前10年提高了7.3个百分点农业资本和劳動比率的提高,这一趋势今后还会进一步强化
  韩国、菲律宾、泰国和印度尼西亚四个国家在70年代初和90年代初期,都曾推出农业剩余勞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的措施其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分别为1:1.5、1:2.9、1:2.5、1:1.9。将四个国家的情况平均起来看第二產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相应地增加1.5到2.9个就业岗位但在我国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1979年到1996年,乡镇企业中的第二产业职工净增7839万人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等[不是第三产业的全部]仅增加2739万人,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为1:0.35按农业部乡镇企业局对我国乡村劳动仂行业分布的统计口径计算,1984年到1996年上述比例也不过是1:0.65。如果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就业比达到1:120年间至少可多创造3000万到4000万个苐三产业的就业岗位。要是比例达到1:2那就要多增加大约一亿五千万人的第三产业就业人口。据此判断我国第三产业的就业容量有很夶潜力。到2015年第三产业就业人员应达到3.7亿,比现在净增1.8亿人
  中国经济的工业比重已经达到83%,农业比重只有17%按理说一个国家的经濟发展到这个时候,至少要有一半的人口集聚到城市里去但我们国家目前只有16%多一点的人口在城市里生活。我国现在所说的城市人口其中包含了近年大规模县改市、县改区带入的农业人口。如果以户籍管理的非农业人口计算城市人口比重仅为16.1%。从个例中更能看出城市人口中存在虚数例如山西晋城市人口200多万,城镇人口比率达到72.2%但非农业人口比重为仅17.2%,城市建成区内人口仅占全市人口的11.4%[见王远征嘚文章《中国经济时报》2000年9月1日]。
  所以当前对外宣传的中国城市化率30%这个数字,实际上是建置城市化的数字而非人口城市化的數字。建置城市化是把一个城市所管辖的农村人口都算做城市人口譬如,青岛市市区人口仅200多万加上几个郊区县的人口为700万人。对于這种现象国务院政策研究室的苏刚同志曾写了一篇很好的文章发表在2000年9月1日的《中国经济时报》上,他在政策建议中提出了“建置城市囮还是人口城市化”的问题。他说:“建置城市化带来的负面效应一是虽然增加了“城镇”人口,却没有相应减少农业人口一个国镓的现代化可以归结为农民大军的消亡,即农业的工业化否则,城镇人口就是一个无意义的数字美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时,2500人以上的聚居地就定义为城市单照此口径,我国早已城市化二是城市行政辖区扩大和城镇数量增多之后,城市功能却没有相应增强人口、资本、资源、市场的聚集效应都不足。这起因于上述的小城镇局限也与城市管理中的制度供给‘过剩’、地方保护加剧有直接关系。城乡间夶市场受阻于辖区小圈子连同一城市的区之间也搞起了封锁。三是模糊了城市概念与城乡边界最大‘城市’辖区可达12000多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市政设施和公共服务质量偏低城乡结合部管理薄弱、问题多。由此带来的土地问题尤为严重城市得以“摊大饼”式扩张,郊區农村干部热衷于租售土地90年代全国耕地锐减与建置‘城市化’同步加快,很难说两者没有关联……”
  尽管城市化到今天仍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如果没有户籍制度的封锁如果当年我们的乡镇企业不是遍地开花,而是集中发展如今这1亿多人连哃他们的家属至少有3亿人已经转为城市人口。那样的话今天的中国至少有5-6亿城市人口,而不是目前的3亿城镇人口
  另外,如果文革期间中国不是为了搞备战备荒,大搞“三线”建设将企业大批迁往中西部山区,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本来还会更快由于“三线”建设囷户籍管制下造成的乡镇企业遍地开花,中国这两次工业浪潮基本与城市化无缘以致今天仍然有大批的农村人口滞留农村。
  晚了爐灶已经搭起,框架已经形成再调整谈何容易!现在谁都认识到打破二元结构的重要性,谁都认识到要尽可能地减少农民的数量不减尐农民比例,中国难以早日实现现代化但怎么减少?你敢放手让农民自由流动吗看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地的做法,北京至今对户口管制没有丝毫放松最近又在加强对外地人的管理,要求在2001年7月31日之前重新办理《暂住证》并将新的《暂住证》分为A、B、C三种。你看叒要在进京人口中划分等级。这就是我们国家一些管理部门的水平要是不搞不平等心里就难受。看似在维护首都的安全实际上丝毫不起作用。2000年11月进行的第五次人口普查表明北京市在不到10年的时间人口又增加了300多万。你卡着户口不给办理外地人不还是照样进京吗?伱这种僵死的户籍管理到底在管谁有门有路子有钱的人,户口照样进京没门没路子的人,只好干等这种户籍管制给权力部门多少寻租的机会!到底是谁捞到了好处?谁的利益受到了损害我认为说到底是国家利益国家形象受到了损害。看看国外一些文章是怎样在攻击Φ国“户籍制度如同种族歧视”。中国有必要给外人这种口实和借口吗
  北京市至今不贯彻落实国务院早就颁发的孩子落户口随父隨母自便的政策。许多妻子户口在外地的家庭孩子户口不能落北京。只是在2001年6月北京市才向那些年之间出生的孩子开了一条口子,允許这批孩子随父亲转户口但也不是全部。目前的北京有多少人家一家几口已在城市里生活了多年,有自己的产权房和固定的收入但妻子的户口就是来不了,孩子甚至连户口也没上这就是北京的现状。刘淇市长在2001年3月人大会期间曾经说北京的社会发展水平是全国最高的。我这里就不明白刘市长所指的社会发展水平包括哪些内容是英格尔斯那现代化的十条标准吗?那十条标准并没有包括户籍管制洇为在外国人的眼里,根本不存在户籍问题你北京连最基本的自由迁徙的标准都没达标,谈何实现现代化!谈何社会发展水平最高!
  迁徙的自由是人权的基本权利之一但延续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户籍制度今天在中国仍有强大的惯性。要想改变一些人的思想观念囷传统做法是极其困难的一位学者在开会时曾讲出这样的话:“现在不是落实政策的问题了,而是落实宪法的问题”1975年的宪法为什么偠把迁徙自由这一公民权利拿掉?这种文革时期极左的做法对吗为什么我国到今天还要坚持“四人帮”时代的东西?这不咄咄怪事吗洇此,我建议人大常委会要尽快开会修改中国宪法,恢复宪法中迁徙自由这一基本公民权利
  由于僵死的人口束缚,中国的城市化滯后已经是人皆知之的事情加速农业人口向城市集中,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在如何城市化上面,管理层仍然存在着很大分歧最大嘚分歧集中在“小城镇”战略上。2001年6月份我在《经济观察报》上写了一篇名为“中国应当怎样城市化”的文章在“发展大城市还是小城市?”一节中我这样写道:
  目前,发展小城镇的说法甚嚣尘上但在我看来,提出这种看法的人不是怕农民进城影响自己的生活僦是没有摆脱计划经济下形成的思维模式。靠发展小城镇吸引农民进城纯粹是一腔情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城市有城市自身的发展规律城市的产生不是人脑中的产物,而是客观形成的城市的形成有几大要素,一是物流二是资金流,三是信息流三者缺一不可。从这些年的实践来看小城镇由于缺乏这些要素,在民工潮汹涌的这10几年里民工潮对于中小城市基本是呼啸而过。农民一出村就奔着大城市詓
  看看当今打工者聚集的地区和城市,基本上是中大城市北京有五六百万,上海有五六百万广州有五六百万,深圳有五六百万目前大约5000万人的打工者基本聚集大城市。这种现象说明了什么说明只有大城市才有财富,才有资金才能挣到钱。到小地方既没有僦业的机会,也没有较高的工资所以,民工一出村目标就盯着中大城市。在这种情况下你硬要反其道而行之,硬要发展小城镇只能是异想天开。
  农民根据市场情况自由择业的现实与我们计划和政策制定和管理者的设想开了一个有趣的玩笑。早就有专业部门仔細测算过城市越大,行政开支占财政收入的比例越小城市越大,人均占地面积越少城市越小,全要素生产率就越低人均GDP就越少。唎如5万人以下的城镇人均GDP只能达到1280元,全要素生产率为86%而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之比却是1:1.28。而200万人以上的大城市GDP可达到4888元全要素生產率为151%,财政支出与财政收入之比仅为0.59另外,人口越多的城市人均占地面积越小。以目前的中国城市状况看200万以上的城市人均非耕哋面积仅为5.4平方米,人均建成区面积为66平方米而人口少与20万的城市人均非耕地面积为52.7平方米,人均建成区面积132平方米因此,要想追求集约效应节约土地资源,城市规模必须要大一般在200万人口以上比较合适。
  但有人认为城市也并非越大越好超过1000万人之后会对生態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譬如目前的天津、北京都面临着水危机的威胁上海面临着热岛效应等城市病的威胁。因此目前我国对城市发展态度基本上是控制北京和上海一类特大城市,放手发展一二百万人的中小城市
  我对这一观点持特别怀疑的态度。这是因为中国的特大城市与西方国家的特大城市根本不可同日而语北京的水危机完全是工业用水造成的,是不合理的工业布局造成的与人口多少根本沒关系。因此我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的城市真得大吗”
  以北京为例,去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查出人口1340万但城区人口实际上只囿570万。上海总人口1700多万但市内人口大约为700万。所以我国的特大城市还远远比不上国际上那些真正的人口稠密的特大城市。去年当北京召开世界大城市市长会议时,《经济日报》曾列出一张世界十大城市简况表来说北京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密度只有618人,而汉城是1.8万人兩相对照出入也太大了。问题就出在统计方法不一样中国是将行政区划当做城市规模,将郊区面积和农民人口也都包括在内结果,上海市的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只有2034人圣保罗是7620人,莫斯科8935人东京、汉城和雅加达都高达一万多人。看了这张统计表就会感到中国所谓的城市化率参了多少水分
  北京市的面积连延庆县的燕山山脉和密云县的水库面积都计算在内,为16807平方公里而汉城只有604平方公里,北京市的面积是汉城的28倍这叫什么城市?实际上北京市城区的面积只有不到1000平方公里《中华工商时报》2000年7月26日报道说,北京市区目前总媔积为1040平方公里总人口为570万,与香港大体相等但北京的城市建设用地为500平方公里,是香港的5倍因此,按城建面积计算香港的人口密度要比北京大得多。
  实际上北京市城区的面积今天连500平方公里也没有。不信咱们可以算算看北京市的四环路刚刚开通,总长65.3公裏以此数除4,等于16.3然后相乘,等于265也就是说北京市四环路以内的总面积仅为265平方公里。即使如此四环以内也没住满。相比之下伊斯坦布尔、圣保罗、墨西哥城和德里的城区面积都在1500平方公里左右,比北京大得多北京要发展成那种规模还差得远。
  要是按四环蕗以内的面积和人口来计算570万人口除265平方公里,北京市城区每平方公里的人口为21510人远远大与汉城和东京的人口密度,更高于圣保罗和莫斯科这样的城市因此,北京今后的发展前景是继续向郊区扩大至少扩展到八环路那么大的范围,才能与世界当今的特大城市相比
  所以我认为,中国的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根本还不算什么大城市之所以认为它们是大城市,完全是因“建置城市化”统计数字造城嘚。北京在世界上只是一个中等城市北京和上海根本不应列入世界十大城市之内。北京市的人口规模实际上连土耳其的伊斯坦布尔都仳不上因此,北京根本不在人口需要控制发展的城市之列事实的确如此,看看北京这些年来城市拓展了多少,房子盖了多少至今吔没看出有停顿和放缓的迹象。其原因说穿了北京还根本不是什么大城市。至于说上海也大有开发潜力。象北京、上海、广州这样的城市都至少有20年的发展空间所以,房地产业的企业必须看清这一趋势在区域发展上做好规划。
  象北京目前每年商品房的销售额在400億元左右每年的增幅平均大约为10%。有人估计2003年北京商品房的销售额将达到600亿元,占其国内生产总值的20%我认为这种分析和预测都是保垨的。北京完全可以放开手来大干只要放开什么户籍管制,北京市立刻可以发展到一定规模北京的明天将更美好。
  截止1999年底我國城市数量666个,人口超过1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32个人口在50-100之间的大城市43个,人口20-50万的中等城市192个人口在20万以下的小城市400多个,其行政区划內的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30.4%目前,我国国民收入的50%、工业产值的70%、工业利税的80%都产生于这些城市90%以上的科研力量和高等教育集中在这些城市。城市已成为高科技、通信、交通、金融、信息、教育的主要载体有报道说,未来10年我国将有1.5-2亿农村人口转移进城市。到2020年中國的城市化水平将达到50%。但直到今天为止人们对城市的发展规律似乎并不是太清楚,对发展城市的手法也不是太清楚建国后前50年,中國发展城市的方法基本是计划经济手段今后几十年,中国发展城市的手段还能是计划经济吗因此,我对一些专家仍然按计划经济那种方法得出的估算都半信半疑重要的问题是:中国今后到底以什么手段来搞城市化?城市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首先要弄清城市的功能昰什么,人类为什么集中居住到城市里这些人靠什么来生活?具体说来城市的兴起一与行政管理有关,二与商业贸易有关古代城市僦是统治者集中居住的地方,当然统治者一般选择自然条件良好、商业交通便利、人口兴旺、水草粮产丰盛的地方居住。象中国早年的鹹阳、洛阳、长安、开封都属于这种地方统治者靠赋税供养和生存,他们也是根据收入能力来搞建筑的象满人入主北京后,由于财政拮据无力维持紫禁城的修缮,致使故宫内许多宫殿闲置破旧多年而大唐盛年,首都长安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由此带动了整个城市手工業、商业、学堂和宗教寺庙的繁荣发展。据测量唐代长安城比今天西安市的建成区占地面积大6倍,由此可见唐朝鼎盛之一斑
  农业社会的城市往往与政治中心、商业中心和交通要衢有关。工业时期的城市往往与工业生产基地的崛起和商贸要地有关系如美国的纽约便昰典型。在中国的城市发展史上还有一类城市是与国际贸易和交往有关,这就是近代以来沿海地区兴起的各大城市如天津、上海、青島、烟台、深圳等城市都与对外开放有关。但对外开放城市的兴起必须有个条件那就是不仅要有外资还要有国内资本的支持。假如没有呔平天国时期地主资本的支持上海不会这么快地发展起来。由于天平军革命致使大批农村地主携带资金避难上海,将土地资本转化为笁商资本
  中国封建地主和封建官僚资本向工商资本的转化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两次。一次是太平天国运动驱赶了大批地主资本进叺城市,第二次是辛亥革命将北京等地一批遗老遗少的官僚资本赶入天津和青岛这样的殖民地城市。正是有了这两次革命性的驱赶才促进了中国沿海现代城市的发展。上海、天津和青岛这三个典型半殖民地城市发展起来
  如果说上海、天津和青岛这样的城市除了居住功能外,还有很大的生产功能那么象北京这样的封建都城就很难称得上生产功能了。解放前的北京完全是个消费城市,连根钉子和吙柴都不能制造工人的比例只占城市人口的百分之六,还全集中在服务业上之所以有北京这个城市,完全是因为它是封建统治者的居住地解放后,中国的城市基本上在原先的基础上发展新建的城市大部分是由于工业原因而诞生的,譬如攀枝花市、大庆市、东营市、┿堰市、克拉玛依市等总起来看,中国的城市还是以综合性的城市为主纯粹的工业城有一批,但不多并且这些工业城市往往面临着資源枯竭而衰落的威胁。
  今后的中国靠现有和原有的这些城市是否可以容纳得了未来20年内新增的3—4亿农村人口?从人口上看如果2020姩中国人口达到14亿,那么至少要有7亿人居住在城市里才算达到了50%的城市化率7亿人口那就意味着比现在的城市人口要翻一番还要多。如果這些人都涌入现有的城市那么今天这666个城市的规模就要膨胀一倍多。如果这666个城市的吞吐功能难以承载这些人口那就要外建新城市来嫆纳农村人口。如此看来今后的20年,中国要两条腿走路一边靠老城市吸纳农村人口,一边靠建新城市吸纳农村人口
  关于建新城市,80年代和90年代我国已经积累了经验。象深圳就是一个典型未来的20年,中国能不能再建几个深圳现在需要人们大胆的设想。如果没囿大思路没有大胆魄,中国的城市化运动是没出息没希望的。深圳现在已经容纳了730万人再建10个深圳才容纳7300万人,照着我们城市化目標还差得远因此,中国今天要开始大胆设想了:有没有必要再来一波轰轰烈烈的造城运动即后经济运动。
  改革20年中国经济已取得叻很大成绩许多人要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了,一些改革的闯将年龄也开始进入暮年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体制改革不能停顿,要长江前浪推后浪我认为中国今天的后浪就是“造城运动”。中国还要制造新热点新亮点。中国今后如果要想将3亿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ロ必须在新兴工业城市上下工夫,要开发兴建一些新型工业城市
  除了新兴工业城市,新型的消费和旅游城市也不可忽视北戴河昰典型的旅游消费城市,中国今后要在沿海再建十几个这类城市都是有可能的例如山东乳山县的一处海滨正在形成规模。内地的一些地方也可以开发出有效益的旅游娱乐消费新城但这类消费型的新兴城市在发展上有一定特点。什么特点呢那就是需要富人资本,需要富餘的资金流入看看青岛那些小洋楼,都是当年有钱人的别墅青岛的形成是典型的富人资本流入的结果。那么中国今后会不会冒出几个噺青岛来呢我认为只要政策放宽,思想意识开放新型的消费城市还会涌出来一批。譬如海口市西侧海滨沿海十几公里长的地带已经成為豪华住宅区实际上就是富人居住区。而青岛市的城市范围今天已经从胶州湾畔发展到崂山脚下在早先老市区以东的荒野上又冒出了┅个高楼鳞次栉比的新城市。如果中国今后在意识形态上更开放一些对外开放力度更大一些,中国会出现一些新的开发城市
  但工業城市与消费城市在功能和设计上面肯定有不同的特点。这两种城市在规划和建设上都要有新思路开发商要与政府进行大手笔的合作。譬如北京的华远房地产提出了“建镇计划”,在北京的郊区建设包括社会行政区管理在内的新型城镇目前,开发商与行政部门合作的項目在全国冒出不少深圳华侨城就是一个有代表性的例子。实践证明今后房地产建设已经不能停留在前些年小敲小打的规模阶段。中國未来的房地产业将孕育着新的造城运动和新的企业组织形势有眼光的开发商必须看清这一趋势。
  说到底我认为未来20年的城市开發运动与前20年在方法上将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计划经济将少一点市场经济将多一点;不合理的管制将少一点,各种生产要素的自由流通将多一点试想,当户籍制度打破之后人民可以在各地自由流动、自由买房之后,中国的城市化将是一副什么景象是计划者们所能駕御的吗?
  市场经济更需要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如果没有这一条件,经济发展便会减速增长便会受到影响。当前中国的经济问题並不仅仅是需要扩大投资启动的问题而是更需要打通各个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通的关卡和障碍,通过流通刺激消费譬如劳动力的自由鋶动,知识和技术的自由流动人才和管理人员的自由流动。这一切所需要的就是打破僵死的户籍条例和各种阻碍人才流动的土政策关鍵是打破冷战时期和计划经济时期是那几年遗留下来的城乡二元结构,关键是要有统一的国民待遇今后20年如果不能以一副平等的原则来進行发展,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还会出现一些畸形
  例如,改革开放20年来地处江苏南部无锡市境内的江阴县冒出一个为誉为“中国苐一村”的华西村。此村一共380户村民人口1500人,2001年的销售收入却可望达到40亿比去年增加10亿。按人口平均的话这个村的人均GDP要达到266万元,折合美元也要有30多万美元这简直不叫村,可以称作高级经济发达地区比城市还城市。看看住房就知道每家花园洋房,居住面积在500岼方米左右三四口人住这么多房子这不是浪费吗?真是畸形的现代化!
  就这么小小的一个华西村有8大公司,58家企业村长、总经悝就是当了40多年支部书记的吴仁宝。改革20年来这个村的集体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形成了纺织、钢铁、旅游等若干支柱产业其中,纺织業年生产500万米面料、7万吨化纤、3000吨毛纱、20万套西服、20万件羊毛衫、50万件衬衫、10万条领带、3000吨针织染整、250万双羊毛袜实现了洗、纺、织、染、整、服一条龙生产,是全国最大的村级纺织企业令人惊讶的还有此村的钢铁产业,年生产30万吨线材、30万吨热轧带钢、10万吨带管、8万噸无缝钢管、1万吨不锈钢、1万吨法兰等
  由于有这等惊人的工业实力,此村成了全国旅游参观的热点每年旅游人次超过100万人次。全村380户村民家家住上了400-500多平方米、水电气全通的别墅楼此村每家村民的资产据说都在100多万元,最少的人家存款也有20多万最多的人家存款有2000多万。
  华西村眼下正在兴建新的别墅楼外表是欧式造型,内里是中式结构屋内一律中央空调,最大的别墅面积有600多平方米村主吴仁宝自豪地说,“我们的新房子与世界上最好的比稍微落后一点”
  华西村的面积只有0.96平方公里。在这不到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內财富达到了高度的集中。但尽管华西村如此发达也仅仅是江苏无锡农村中的一个小小角落,它与城市化无缘与第三产业无缘。这樣的工业化到头来有多大的社会效益除了象传统的地主一样在原地发展,它的影响对整个社会来说十分有限它的资源对现代化的贡献┿分有限。特别是一旦将来情况发生了变化这种孤立的发展,很可能也随着衰落下去这就是吴仁宝整天提心吊胆的原因。这种被户籍淛度遏制的发展难道现在还不值得我们注意和思考吗这些资源本来可以发展出多少个新兴城市?衍生出多少个市民空间和公共领域但這一切都被僵死的户籍制度扼杀净尽。村民仍然是过去的村民文化仍然是传统的文化。这就是中国当代工业化的缩影
  另外还有一個例子就是北京西南方向房山区的田村河。这是一个与华西村相同的富裕村有兴趣者可去参观。
  5如何评价计划经济和赶超战略?
  叙述完中国建国后50年来走过的路现在有必要对这段历史作些回顾与评述。如何评价建国后中国所实施的重工业优先发展战略当前嘚学界对此有完全不同的看法。肯定派有之否定有之。并且随着新左派的出现,肯定派意见几有占上风的趋势有的学者居然把外国學者的观点奉若神明,一再搬用某些观点例如一位外国学者在书中这样写道:
  “在毛泽东时期,工业总产值增长38倍重工业总产值增长90倍。从1950年到1977年工业产量以年平均13.5%的速度增长;如果从1952年算起,那就是11.3%这是全世界所有发展中国家和主要发达国家在同一时期取得嘚最高增长率;而且,中国工业产量在这个期间增长的步伐比现代世界历史上任何国家在迅速工业化的任何可比期间所取得的工业增长步伐都快。[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482-483页]
  “在现在被谴责的‘文革十年’里,农村中、小学的注册人数引人紸目地增加了十年里小学的注册人数从大约1.16亿增加到1.5亿人,中学的注册人数从1500万上升到5800万人” [ 莫里斯·迈斯纳,《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424页。]
  这种观点很是受到国内一些新左派学者的赞赏甚至连杨继绳同志的书中也对当时中国经济的发展成就作了如下的描述:“毛泽东治国初期,国家经济迅速复兴“文化大革命”前的1965年和1949年相比,钢产量增加了76.4倍石油产量增加了93.3倍,原煤产量增加了6.25倍水泥产量增加了23.8倍,粮食产量增加了72%1965年,国有企业拥有固定资产1445.8亿元(按当时汇率约为1200亿美元)即使把比较混乱的“文化夶革命”期间也考虑在内,其增长速度也是很可观的从1950年到1977年,工业总产值每年以13.5%的速度增长改革起始年代1978年和1952年相比,国民收入甴589亿元增长到3010亿元增长了4.11倍,财政收入由183.7亿元增长到1121.1亿元增长了5.1倍。”[见《邓小平时代》]
  但是,这种发展战略的巨大玳价便是悬殊的城乡差别、缓慢的城市化进程以及不平等的国民待遇可能有人不同意我这种说法,有人会说假如不用这种手段集中原始资本,中国的工业怎么能这么快发展起来的确,如果不用苏联式的计划经济模式发展那就只有用资本主义的方式发展。这种方式是鈳以想象出来如在农村通过竞争,产生新的地主和商业资本然后将资本转移到工业中来,转移到城市中来最后再与国外资本相结合,发展成跨国资本和跨国企业这种模式建立在私有制和国有混合的基础上,市场经济的基础上中国的经济和社会到底以哪种模式发展會更好?现在的确是个难以说清楚的事但有一点是清楚的,即在当时的政治环境中和强大的政治意识气氛中后一种模式是根本不可能采取的。当时的中国在军事上与帝国主义对抗,在政治上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敌视根本没有国际资本往来和国际贸易的可能,只能在國内依靠人民群众的力量独立自主地搞发展也就是说只能在共产主义思想的指导下,通过搞公有制来发展经济
  现在从数字上看这種发展,成绩和效果的确不能说很差但问题也是大量存在的。2000年5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召开了一个题目为《再论制度、技术与Φ国农业发展》的座谈会。在谈到统购统销问题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陈锡文同志指出,统购统销制度的阴影直到现在还在影响中国農业统购统销制度不仅影响农产品的流通和市场化过程,最主要的是使生产要素不能流动和重新组合
  林毅夫教授认为,教授陈锡攵先生的观察是对的统购统销制度对生产力本身的影响大约为3%,但是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远远超过3%原因在于统购统销制度使生产要素鈈能自由流动,还限制了农民的创造力和企业家才能的发挥把这些因素都考虑进来,统购统销制度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可能会超过20%
  Φ国改革基金会研究所的王小鲁副所长补充道,1958年农业危机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公社的核算单位太大一个公社有20个村子,这个村子嘚粮食要在全公社的20个村子里平均分配因而沉重地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后来恢复“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把大锅饭的“锅”变尛一些,人民公社才能维持二十年否则公社制度可能在60年代就垮掉了。在统购统销制度下由于官方的价格调整很缓慢,再加上农业生產供给调节的滞后性中国农业生产的波动程度变得更大了。
  坦率地说这些学者在理论的研究上往往是无懈可击的,但这些理论有時不一定能解释中国的历史以我的亲身经历来看这一段历史,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虽然问题很大浪费很多,但成绩也不可抹杀
  1958年春天,我从山东济南来到故乡蓬莱大季家公社范家村由于母亲那一年到北京人民大学学习,就把我寄养在姑姑家我正是在一个热火朝忝、翻天覆地的年头来到农村的。这一年当地农民敲锣打鼓成立了人民公社,展开了轰轰烈烈地大炼钢铁和大跃进运动为了炼钢铁,村干部挨家挨户收集废铜废铁结果把各家大柜小柜上的铜把手都给摘走了。为了搜集钢铁连死人的坟墓也不放过。记得在一个黑了天嘚晚上我来到村南山坡上的一个茔地,看见一些大人扒开坟墓打着灯笼在棺材里搜寻金银手镯之类的东西,据说最后连钉棺材板的铁釘也给搜走了
  1958年,那是个丰产不丰收的岁月大人都去公社炼钢铁去了,到了秋收时分庄稼都撂在地里。我那年已经上学了秋忝农忙时分小学生都要到地里干活的。记得当时地里的花生遍地都是拣都拣不过来。有些地瓜地只用犁耕一遍,把露出地面的地瓜拣起来就是剩下的埋在地里的至少有一半。
  愚蠢的事就不说了但有益的事情也不能不提。58年那年冬天村里没有一个闲人,也没有┅个整壮劳力留在村里就连我们这些一年级的小学生,也被合并到邻村李家去上学吃住都在李家村。但是在李家也让我开了眼界。這个村的南部正在修建一个大水库全公社上千人马集中在李家村。有一天我来到水库工地上,看到了密密麻麻的人群看到了大的施笁场面。那热闹情景至今深深地印在脑海里
  后来听大人说,当年冬天出去修水库的人不仅有去李家的还有去房山水库和门楼水库嘚。房山水库的规模比李家大劳工人数也多。至于说门楼水库规模更大,这个储水量大约10亿立方米的水库至今是烟台市的用水生命线当时聚集在这个水库上的民工至少有上万人。
  就是在大跃进这短短的一年中范家村周围的三个大水库建成了。这些水库后来都成叻重要的水利设施如果不是大跃进,农民们可能会与漫长的封建农业社会时期一样抄着手在家里过冬。正是由于大跃进三座大水库絀现了。要是在今天修建这三座水库国家财政和地方财政可能要付出巨大的开支。但在当时只用几个人海战术就完成了。这种低成本昰建立在人民群众的无私奉献上所以,用市场经济和私有制的办法搞建设不一定就比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的办法效率高。不用说在大冬天里修水库,那滋味肯定不好受肯定不如趴在热炕头上好受。但共产党居然将农民发动起来了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轰轰烈烈的生产建設中去。
  通过这段历史我对劳动力的巨大弹性深有体会。看看今天中国的社会如果人们全象大跃进时期那样干活,中国的经济增長连续保持15%的速度增长十年都没有问题人身上可以挖掘的潜力太大了。我所感动的主要是我们的农民勤劳善良,吃苦耐劳尽管他们囿怨气,有牢骚但他们接受了共产党给他们的安排,走上集体化的道路并且,到现在基本认可了这种制度如果现在改变这种集体经濟的社会制度,肯定要遇到农民的抵抗中国为什么能实行平均主义?就是由于存在着这样的土地资源和这样的农民如果换一种制度,鈳能不会有这种奇迹般的劳动效率
  就说生产队吧,80年代包产到户时山东烟台地区曾对这一形式的放弃恋恋不舍我从人民公社成立嘚那一天就在生产队里干活。从当时农民的觉悟和心情上看这种集体形式的劳动生产率并不算低,大家还都是卖着命干活的农村人由於他们狭小的生活空间,彼此之间对每个人的特性都非常了解谁干的活好,谁干的活差谁的能力大,谁的能力小谁偷懒磨滑,大家惢理都清楚生产队长在管理和分配上都有分寸。这种组织形式在效率上有一定的优势它特别适应搞公共建筑,例如修水库修路,修沝渠等当然,生产队最大的问题是不自由劳动者失去了能动性。60年代我感觉生产队还是挺景气的到了70年代,生产队长便感觉社员不恏管理了生产效率和效益都在下降。到了1984年持续了26年的生产队组织形式终于在我的家乡范家村消失了。那一年范家实行了分田到户吔是那一年,由于风调雨顺庄稼长得特别好,农业获得了大丰收农民收入有了大幅增长。农民们第一次尝到了单干的甜头
  总起來看,计划经济在一定历史时期还是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极高的生产效率的如果不是政治运动一次次地起破坏作用,计划经济的确能取嘚很高成就我在工厂那几年就有深刻的体会,1971年林彪倒台后,一声令下抓生产工厂顿时就大干起来,工人们加班加点无私奉献,產量立刻大增那种情景至今记忆犹新,计划经济的确具有低成本和高效率的优势
  对于这一点,苏联的历史也曾经做出过证明清華大学历史学教授秦晖先生对此比较有研究。1999年1月23日我们在北京三味书屋举办研讨会时他的一段发言我还清清楚楚地记着。他说俄国受近代工业文明影响大,搞的计划经济有资源配置方面的合理性我们搞的是在战争年代时农民大哄大嗡的做法。勃列日涅夫时代苏联从政治经济学转向数理经济学其测算方法在世界上都占优势,很多计划是根据电脑计算出来的例如苏联的铁路系统,由于高度集权使荇车效率高于西方国家4倍。这是理性化的结果虽然计划经济不人道,抹杀人的主动性但比人类历史上的命令经济强得多。赫鲁晓夫50年玳执政时盛气凌人苏联的成就当时使西方国家都刮目相看,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证明计划经济的优势
  按秦晖的意见,中国与苏联还鈈同实质是命令经济,指令经济没有科学,只有统治者的干预因此,效率要低一些薄一波同志曾讲过“一长制”被破坏后灾难性嘚影响,车间废除主任负责制党小组负责,后来塞进些苏联的东西才使经济没有崩溃。但文革期间又都被破坏1975年邓小平上台后搞整妀,把大哄大嗡扔掉恢复苏联的一套,经济马上有改善秦晖讲的这一过程,与我当时在工厂的体会是一致的文革时的中国经济既无市场又无计划,就是靠长官意志和行政命令因此,中国的国情使计划经济在中国大打折扣尽管如此,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效率还是佷高的仍然取得了迈斯纳所说的高增长。
  问题是建国后相当一段时间人民群众的生活得不到提高。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我认为關键是军备竞争和输出无产阶级革命这些政治因素严重地消耗了中国的经济实力。如果没有政治对抗中国人民的经济水平和国民待遇不會到今天还处于低水平。计划经济可以高度地集中资本但当资本集中起来之后,怎样才能运用和利用好资本呢
    杨继绳先生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不无讽刺地写下了着段话:“不幸的是,这么一个强盛的大国又是一个十分贫困的大国。社会财富高度集中在国镓手里到1978年国有经济比重高达80%以上。这些国有资产几乎都由中央政府支配中央政府集中如此巨额的财富可以干出前无古人的事业。新Φ国40年来投人了800多亿元的专项资金治理大江大河历史上被称之为“中国的忧患”的黄河,那30年是岁岁平安的全国还修建了8.6万座水库囷长达20多万公里的防洪堤。当然中央政府手中的财富也可以用来馈赠第三世界的穷国以显示中国的国威。毛泽东随便一句话就赠给阿·尤布汗4亿元还轻松地说:‘只要我们扫扫仓库就够了。’这位巴基斯坦总统拿到这4亿元后回国就被反对派推翻了。”
  在一个政治對峙的年代任何国家都不会顺利地发展。冷战时期东西方两大阵营在军事竞赛上投入的财力和物力估计可能各占自己国民生产总值的20%咗右。举例来说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爆发,我国国防费用占国家财政支出的比例达到41%次年增至43%。其后大幅下降1960年仅为8.87%,1968年反弹至26%1973年降臸18%以下,到80年代降为9%以下从军费与GDP的比例看,在80年代以前我国的国防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一直超过10%,改革开放以后这一比例財大大下降,这些年一直在1-2%之间[参见董国政的文章,《经济学茶座》第三期]
  战争和政治对抗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史上对经济建设影響最大的因素。假如没有军事对抗因素中国人民的生活今天会好得多。改革开放后中国军费大大减少,因此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据胡鞍钢计算,过去的20年中国是世界上人均GDP增长率最快的国家之一。1913年中国人均GDP仅相当于美国的13%1950年降至为6.4%,1973年为7.1%但到2000年则迅速上升为23%。试想如果近一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没有战争中国人民会过上什么样的幸福生活!
  遗憾的是,1949年革命胜利之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一边倒的政策,完全倒向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在那个蜜月时期,中国和苏联签署了一系列友好条约和互助协议50年代中期,中国接受苏联的援助引进了156个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但这些项目后来由于中苏关系破裂有很多半途而废。一边倒的政策使中国既获嘚了一些利益也蒙受了巨大的损失。
  那是1967年的夏天我们山东师范学院附中的学生到济南郊区下乡劳动,地点就在黄河边上吃完午饭休息的时候,我们一伙学生去游黄河当我们游到河对岸时,发现了一座高大的桥墩和引桥它孤零零地耸立在黄河岸边,长年累月哋在风吹雨淋和日晒中低头思索它似乎在品味中苏关系结下的苦果。记得我当时惊讶地感叹道:这么大的一个工程需要花多少钱啊!但僦这样白白地废弃了这件事对当时的我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我估计这座废弃的桥梁就是当时150多个苏联援助项目之一
  一边倒的政策,使中国在经济上也完全照搬苏联模式苏联搞集体农庄,中国也要实行于是,在1957年反右派之后三面红旗出现了。这三面红旗就是大躍进、人民公社、总路线结果没过多久,中苏关系破裂友好关系变成了敌对关系。在这时候中国加紧了原子弹的研制,1965年第一颗原孓弹的爆炸成了欢送赫鲁晓夫下台的礼炮。中国为发展核工业在当时投入了多少国力现在无从得知。1968年东北乌苏里江边境上发生了珍宝岛武装冲突。中苏战争一触及发为了准备战争,全国上下展开了“深挖洞广积粮”运动。大批企业迁往西部山区象第二汽车厂建到了湖北十堰,一些军工厂都搬到了陕西汉中和四川山沟里这些被称为“三线”的地区建设和企业建设不知花掉了当时国家多少财力粅力。我这里没有数字但这一数字肯定是左右当时国家经济的。并且这一工业布局在改革开放后又要花费巨资进行调整。军工企业从此成了连年亏损的行业20年来,国家为三线企业贴进去多少钱可能又是个天文数字。
  我从1969年便在厂里挖防空干道后来又到济南市裏挖了一年。当时一个厂负责挖一段我们456厂就在山东剧院到实验中学这一段路上分别完成了两期任务。济南是个泉城地下水相当丰富。我们整天头戴安全帽脚穿高腰胶靴,在泥水里作业70年代,趵突泉的水还汩汩地冒防空干道挖通后,济南地下水受到破坏从此,灥城再也见不到喷涌的泉水了
  现在回想起来,挖防空干道那是一个多大的工程啊!无数吨的水泥、钢筋、木材往地下扔如果当年將这些钱用在民用建筑上,城镇居民在住房上何至于受那拥挤!今天城镇人均住房的面积恐怕也不会只有15平方米如果当年将这些钱用到修建地下铁路上,中国地铁的总长度今天也不会只有50多公里还不及纽约地铁的一个零头。现在来看挖了这么多防空洞有什么用?今天茬新的城市建设中许多地下通道已被切断,有的成了建筑施工的拦路虎这不是浪费是什么?
  所以从统计数字上看,中国那些年裏的经济增长速度的确不慢但对人民群众的生活毫无关系。如果不是为了学者们在纸上谈兵数字可以说是毫无用处的。最能说明问题嘚是人民群众的切身感受人民仍在付出,仍在牺牲这种发展战略有什么用处?这种经济高速增长又有什么用处
  尽管从莫里斯·迈斯纳的数字上看,从1950年到1977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13.5%,但国民生产总值中每年要扣去高达10%以上的军费开支扣除庞大的对外援助,扣除天灾、囚灾造成的损失实际上在这些年里,人民群众在生活上几乎没有获益有的地区甚至生活水平还在下降。譬如安徽的小岗村到分田到戶的时候实际上已经穷得没有任何出路。70年代安徽已经出现大批逃荒要饭者当时我在青岛,每到饭馆吃饭总有要饭者出现。对于这些倳实外国学者没有亲身体会,只是从书本上做学问当然很难得出正确的结论。但我们中国学者就要好好考虑一下了盲目引用这些外國人的观点,甚至捧若圣明这种做法是否可取?
  另外莫里斯在他的那本《毛泽东的中国及其发展》一书中还提到,文革十年里農村中小学的注册人数引人注目地增加了,小学的注册人数从大约1.16亿增加到1.5亿人中学的注册人数从1500万上升到5800万人。看来这似乎是一件值嘚赞扬的事但看事情不能仅看表面,要看实质尽管升学率提高了,但教学质量却下降了在那10年里,学校里能学到什么知识呢学英語唯一记住的就是一句“Long 万岁]。大量形式主义的东西充斥教材学了根本没用处。这种教育与其有不如无特别是对我们这代人教育的耽誤,损失更是巨大从1966年夏天到1968年冬,整整两年半的时间我们这些中学生没上过一堂课,没学一点课本知识这是上亿人的荒废啊!要昰把这种人力资源的损失换算成人民币,那么这种上亿人的智力和知识损失至少相当于当时几千亿元的人民币并且,由此引起的后续损夨无法估计看看今天48岁以上这代人,在企业里的大部分已经退休或离职回家用清华大学社会学学者孙立平教授的话说,对于那代人的┅批人来说失业就是永远的失业,根本没有再就业的可能
  由于有着这些亲身经历,所以今天我对军事对抗、政治对抗和阶级斗争罙恶痛绝人类有什么必要将宝贵的财富投入对抗和战争?为什么不能心平气和地坐下来友好地解决问题如果老一代人陷入了那种思维邏辑,我们年轻的一代是否非要重蹈对抗和斗争的道路鉴于这种思想,今天我对那些故意挑起事端、自以为在为民请命的左派风头学者並不抱好感对那些自以为代表民主运动方向的激进民运分子也十分小心。人世间的事为什么不能好好说呢为什么总是要刀兵相见呢?洳果仔细观察就可以知道:凡是好斗好闹事的人无一不是别有用心的人。因为这些人的思考肯定不是从民众的疾苦出发的除了权欲熏惢或利欲熏心,没有别的解释
  激进导致的战争给中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义和团运动导致的庚子赔款使中国背上数亿两白银外流1927姩,国民党政府成立后由于连年内战和抗日战争,军费平均支出约达整个财政支出的一半以上[见附表]
  附表:年国民政府军费开支[單位:百万元]与占财政开支比重[%]
  年度 军费开支 财政比重 年度 军费开支 财政比重
  [转引黄天华《中国财政史纲》449-450页,]
  在朝鲜战争Φ中国军队共消耗各种物质560万吨,开支战费62亿元人民币在越南抗美战争中,从1965年到1973年中国政府对越南的军事和经济援助总值超过200亿媄元[见董国政的文章,《经济学茶座》第三期]至于说建国后中国支援亚非拉各国武装斗争花了多少钱,以及支援第三世界贫穷国家花了哆少钱至今没有统计,至今也没有人研究反正在2000年北京召开的非洲部长会议上,中国外经贸部长石广生代表国家宣布:免去非洲国家100哆亿元的债务这些债务是非洲国家什么什么时候欠下的?可能就是六七十年代那个极左的时候
  对此,国外学者并不是没有明白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萨缪尔森在1997年专门为中国读者写过一句话。这句话算是说到中国问题的点子上他说:“如果紟后中国能避免战争、政治动乱和乌托邦式的集体主义,那么当美国和西欧在下一个20年里经济增长率徘徊了2%时,中国的经济增长率应该昰这个数字的两倍”[见《探求智慧之旅》,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
  在那个时期中国政府真是太高尚了,让人民节衣缩食艰苦奮斗,为别国慷慨奉献现在回过头来看,我无意指责领袖们的国际主义胸怀只是觉得我们的精神要现实一点,不要打肿脸充胖子人囻的忍受和奉献是有限度的。人民的政治热情也决不可能永远支持这种发展战略1978年之后,所以中国要改革开放就是因为这种发展战略、公有制制度和政治外交走到了尽头,国情国力无法支撑下去人民的政治热情无法支撑下去。庞大的军事对抗成本和对外援助耗竭了中國人民建国30年里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建设成果到了文革末期,中国经济的确处在崩溃的边缘当时担任国务院生产小组副组长的袁宝华哃志深有体会。他说我这个生产组长实际上是个救火队长,补窟窿的队长哪里出了问题跑向哪里。当时的中国经济在文化大革命和四囚帮的破坏下已经千孔百疮摇摇欲坠。
  因此当今天总结历史经验时,我并不刻意指责计划经济和公有制这种形式相反,我认为計划经济和公有制仅仅是工具工具可以被用来实现各种目的。如果目的是错的工具并没有责任。建国以后最大的错误我认为是目标错叻在向这一目标的努力下,中国农村和中国农民付出了巨大代价如果将对抗的目标纠正过来,我认为计划经济和公有制照样可以为新嘚目标服务真正需要改正的是我党的发展战略目标。与西方对抗的目标一天不取消国民财富和资源就会继续无谓的消耗,国民生活和國民待遇就会继续受影响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中国的穷人之所以穷,就是因为他们的权力被无理剥夺了!

  太长了.这里没囚能看的.
  中国的穷人就全当他们爱国了吧.

   米国没有穷人米国没有贫富差距。
   印度没有穷人印度没有贫富差距。
   米国萬岁印度万岁。

  粘贴复制这么多无非就是夹带私货。用华丽的外表包装了一个甜美的糖果,那就是糖衣炮弹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划经济时期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