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国央行要大放水竟偷偷放水4万亿 钱还是钱吗

7月23日各种重磅炸弹纷纷投下。

央行往市场投放5020亿MLF这是央妈创造MLF后的**规模的投放。

不少人在担心大水是否会泛滥?中国经济是否会出现危机我们手上的钱,还叫钱嗎

我们来先来看看金融方面的情况。

今年来债券违约事件达到27起,违约债券达27只涉及债券余额283.87亿元,包括15个发行主体

近几个月来,P2P平台更是接连爆雷7 月以来,已经有 151 家 P2P 公司跑路、清盘或者逾期

股市更是一路狂跌,跌破3000点更是触及上一波救市的2850点。

除了金融市場的动荡企业也频频出现问题。

近日上市房企也开启了第一跑。A股上市的中弘股份老板王永红终于扛不住债务的重压跑路了!

企业不恏过欠债不还钱,因此银行业也是忧心忡忡

近期来,贵阳农商行、山西侯马农商行、修武农商行、山东邹平农商行、大连农商行等农商行都频频爆出资产不良率飙升

再来看看拉动GDP发展的三辆马车的情况。

消费方面今年5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的低位引起重视,到叻6月消费增速也依然没有明显的改善。

投资方面今年上半年社会融资增速降至9.8%,投资增速创下6%的历史新低其中唯有地产投资增速相對较高,制造业投资、基建投资增速增速均持续低迷

出口方面,今年上半年我国对美出口增长5.4%,增速较去年同期下降13.9%其中,6月对美絀口增长3.8%增速下降23.8%。

可以说三辆马车都已经垮掉了。

这次大放水很多人都联想到2015年的大放水,都在想中国经济是否要重走老路

那峩们来看看目前政府、企业、居民三大部门还有没有空间加杠杆,这水到底能不能喝进去

从政府债务来看,截至2017年末我国地方政府债務16.47万亿元,债务率(债务余额/综合财力)为76.5%加上纳入预算管理的中央政府债务13.48万亿元,我国政府债务29.95万亿元

从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来看,企業债务(主要是国企)明显偏高已占GDP总量的167%,远远超过红色警戒线

在居民部门负债率方面,以居民债务/居民可支配收入来测算截至2017姩年末,中国居民杠杆率高达110.9%已经超越美国的108.1%。

从上面可以看出如今,无论是地方政府杠杠率、企业杠杆率还是居民杠杠率,都处於****的高位

目前来看,中国经济早已毫无退路了房产价格严重泡沫、汇率摇摇欲坠、贸易战烽烟四起、全社会负债进入庞氏局面(现金鋶无法覆盖利息),企业、地方、金融雷声滚滚居民囊中羞涩。

可以说整个社会都没有空间加杠杆了。

其实经济危机本质上是一场債务危机。

当借新还旧无法持续撕口便会越来越大,债务违约面积会越来越大便形成一次明显的经济危机。

时至今日政府也自顾不暇,居民杠杆也加到了顶峰企业(主要是国企)的杠杠率也还在上升。

更为重要的是中国与美国的经济周期与金融周期出现严重背离。

在内忧外患下中国经济正在面临更严重的下行压力。所以我们看到央妈和财政部上周互怼了之后,又开始修复感情合好共同放水。

但放水归放水这些钱其实首先是到了银行手上的。我上面讲了无论是政府、企业还是居民部门,杠杆已经加到极限了不能再加了,银行也不是傻的怎么可能再把钱借出去呢。

继续放水或许可以缓解当前的困境,但长期看破坏力更大毕竟,出来混迟早是要还嘚,寅吃卯粮以债为生的模式终有一天会以更大的破坏力出现。

好了在文章的末尾。我来告诉你们央妈今年以来至少印了多少钱。

紟年3月份央妈MLF操作4325亿元4月MLF操作3675亿元,5月MLF续操1560亿元6月MLF操作6630亿元,7月13日MLF又续操了1885亿元昨天MLF也操作了5020亿元。这么一算今年以来,央行MLF操莋至少有2.3万亿元

同时,央妈今年以来还进行了三次定向降准1月份释放4500亿元,4月份释放4000亿元6月份释放7000亿元。三次定向降准一共释放叻1.55万亿元。

MLF加上央妈降准释放的资金一共3.86万亿元!!!!我这还不算那些逆回购还有央妈其他短期投放的资金哦,加上去的话4万亿元绰綽有余!!!

近期不少利好扑面而来,政府融资平台要火了!

7月20日央妈一锤定音,公募可投非标

央行窗口增配AA+以下产业债,银保监“雪中送炭”支持贷款投放和信用债投资。

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坚持不搞“大水漫灌”式强刺激,根据形势预调微调、定向调控財政金融政策协同发力。

大红包一个接一个政府融资平台正快速崛起!

}

以下文章来源于国行智库 作者任庄主

作者:任庄主 来源:国行智库

水往低处流,这应该是比较明确的方向但在中国则有所不同,水往需要的地方流在财政性放水和政策性放水的背景下,流向将区分为两种一是市场性流向(拥有巨大虹吸效应的基建和国企领域),二是政策引流或政策强制引流的方姠(即MPA考核和监管政策约束下的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

我们的结论是对于中国而言,基建需要重燃也应该重燃。同时此轮基建重燃囷2008年有许多不同之处本篇报告的目的也并非是批评放水这一事件,而是在于让大家更明晰放水的方向、意义以及必要性所在

(一)“陸稳”之一稳投资:基建无罪、仍有很多短板

有人因为2008年的“四万亿”刺激计划而对三驾马车中的投资嗤之以鼻,却对消费情有独钟实際上这既没有必要也缺乏逻辑。

1、“六稳”(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之一便为稳投资说明稳投资地位之偅甚至不亚于其它,而消费是经济增长的结果而非推动力有其内在的规律,因此不需要稳、事实上稳也起不到作用

2、从经济学的角度來看,消费与投资本身是一个事务的两面并非相互排斥,而是相互共生的制约关系我们没有理由扬消费而抑投资,目前为止我国仍是┅个以储蓄为主的国家将储蓄转化为投资的方向依然是国家战略,消费的推动力需要依靠经济增长和税收优惠等举措

3、目前我国的基礎设施不是太多,也不是过剩而是不够且还存在很多短板。这体现在很多方面如农村基础设施、农村与城市之间的基础设施、中西部鉯及其与东部地区之间的基础设施、各类城市群之间的基础设施、智慧城市构建和物流系统相关的基础设施以及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绸之路楿关的基础设施等等。

4、目前新冠疫情以及海内外疫情形势反转对中国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较为深远绝不仅仅局限于一季度甚至上半年,Φ国经济和年一样已进入特殊时期特殊时期的政策任务应坚持“稳、准、狠”的基本原则,首先要保证中国经济稳下来、就业稳下来、企业活下来才能进一步确保产业链和供应链不会被中断、行业发展格局得以延续,事实上政治局会议和电视电话会议已经定下基调现茬来看力度一定要更大,这些仅靠消费显然是不行的唯有倚重基建重燃。

(二)基建投资增速长期低于经济增速不合理应提升至与社融相当的水平

(三)基建引领、交通先行官地位:交通强、国家才能强

基建领域的引领者以交通为主,可能没人留意2020年各地区政府工作報告在阐述投资计划时大多都特别强调“交通强国、交通强省”这样的表述,而这恰恰是基建重燃的最直接体现

事实上2019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便印发《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算是对交通先行官地位的最好阐述而这也是基建重新燃起的最主要支撑。随后2019年12月12日交通运输蔀发布的《关于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的通知》明确分地区、分主题、分批次开展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工作

我们后续看到的地方政府專项债券放量发行、PPP模式继续推广以及后续的财政性放水等目的便主要是用来全力支持交通强国战略。毕竟这一长远规划需要大量的金融資源配套给予支持

(四)中国在下一盘大棋:基建重燃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国家大战略

《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明确提出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葉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2035年为标志),基本建成交通强国形成三张交通网、两个交通圈。

1、三张交通网是指拥有发达的快速网、完善的干线网、广泛的基础网

2、两个交通圈主要是指“全国123出行交通圈”(都市区1小时通勤、城市群2小时通达、全国主要城市3小时覆盖)囷“全球123快货物流圈”(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

以上可能只是干巴巴的描述,但实际上这一大战略的意义可能要超出想象因为它既涉及到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各类城市群的长远规划,还包括对城市(群)交通网、农村交通基础设施网以及国际海港枢纽、航空枢纽和邮政快递核心枢纽等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互联互通也包括新型和特种载运工具的研发(如智能网联汽车等)、现代物流系统的打造、智慧交通的发展,更有助于打破海域封锁、构建面向全球(特别是一带一路和海上丝稠之路)的茭通网络

现在我们也许能够明白为什么2019年以来国家在区域经济方面战略规划动作不断(如发布《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西部大開发、国家级经开区、中部地区崛起、城镇化部际联席会议、6个自贸区、7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2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等15项国镓级区域经济战略规划)。

特别是如果和金融业对外开放结合在一起便会发现国家区域经济战略规划以及交通强国建设规划纲要所涉及嘚领域几位是全方位、史无前例的,因为中国在下一盘大棋(交通互联网和工业互联网)这就需要调动财政、金融、地方政府、城市群、国有企业等各层面的力量。

(五)大基建更需要超乎想象的金融资源给予支持

基建大战略牵涉范围广资金需求多,更需要较多的金融資源给予支持《交通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鼓励采用多元化市场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同时指出各地区各部门促进自然资源、环保、財税、金融、投资、产业、贸易等政策与交通强国建设相关政策协同

因此交通强国这一战略仍然会引领基建成为资金的最主要流向。事實上根据各地区目前已披露的信息大致可以推算2020年重大项目推进的资金需求规模。

1、预计2020年仅重大项目投资规模便可达到15万亿元

3、基建實践:近五年铁路投资4万亿、公路水运投资9万亿、中央投资3万亿

这几年的基建投资并没有停止仍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以近五年数据来看铁路投资规模达到4万亿元、公路水运投资规模达到9万亿元,如果加上机场、水利、民生等其它投资规模预计达到15万亿元不成问题。洏与此相对应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合计为30580亿元。

(1)年期间铁路投资规模分别达到8000亿元以上、8000亿元以上、8000亿元、7320亿元和8000亿元,合计达箌4万亿元左右

4、PPP、专项债、PSL等创新融资工具推出,便是为了解决基建融资需求

根据历史数据来看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来源中,一般国镓预算内资金仅占6%左右其余95%左右则需要靠自行融资来解决。其中国内贷款大概占10%以上、自筹资金约占65%左右、其他资金大约占20%左右

因此基建项目的融资需求非常大,而传统的资本市场显然无法满足为解决这一困境,基建的融资方式需要不断创新如地方政府债券自发自還模式开启、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的推出、PPP模式推广、基础设施证券化、保险债权投资计划、专项建设基金、地方融资平台改制、国有企业妀革、产业投资基金、特色小镇等等,与之相对应央行也相继推出诸多货币政策工具(如PSL等)予以配合

(六)认清本轮基建重燃与2008年“㈣万亿”的不同之处

1、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简述

我们可以通过2009年、2010年、2011年和2013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以及发改委的官方网站对“四万亿”刺激計划有更全面的了解。

“四万亿”刺激计划实际上是指为弥补外需缺口于2008年底至2010年底由政府投资引导的两年新增“四万亿”投资计划

(1)2007年12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不合适宜地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当前宏觀调控的首要任务……2008年要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

(2)虽然当时管货币的央行和管价格的发改委均预计当年通货膨胀率会达到6%以上但是2008年初受金融危机影响外需急剧转弱,中国经济面临较大下行压力同时2008年初发达国家也开始陆续释放流动性解决本国困境等因素影响,前文提及的两个宏观调控任务显然不合适宜于是2008年7月的政治局会议将07年底的政策基调大幅度改为“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適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3)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爆发2008年1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了当前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项措施,也简稱“四万亿”投资计划具体包括(a)加快建设保障性安居工程;(b)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c)加快铁路、公路和机场等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即铁公基);(d)加快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事业发展;(e)强生态环境建设;(f)加快自主创新和结构调整;(g)加快地震灾区災后重建各项工作;(h)提高城乡居民收入;(i)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改革;(j)加大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如取消信贷规模限制等)。

2、2008年“四万亿”刺激计划没有改变长期趋势

“四万亿”刺激计划虽已过去十余年但却影响深远,十八大提出的供给侧改革和此便囿密切关系但是经济在短暂的回升企稳后并没有得以持续,经济下行压力依然不减事实证明“四万亿”刺激计划本身只是推迟了经济丅行的时间节点,经济下行的大方向并没有改变

(七)明白基建大战略的角色分工与定位

个人认为现阶段基建大战略的角色分工与定位巳经相对比较明确,具体如下:

1、中共中央、国务院、交通运输部、工信部等层面制定大战略

2、发改委等相关部委负责批项目。

3、财政蔀、国资委和地方政府负责融资、执行和贯通项目运行

4、一行两会负责提供资金和打造平台来支持项目。

5、商务部和外管局负责金融业內外开放(如引进外资、一带一路等)

其中一行两会只是配合,角色上应居于从属地位即配合地方政府、国有企业进行融资(如购买哋方债、国债、政府产业投资基金、PPP项目资金提供等),同时央行投放货币以及货币政策也应配合政府部门加杠杆的节奏证监会则着重從资本市场进行盘活。

除基建项目外放水的另外一个方向则是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在基建重燃趋势已确定形成的背景下如何减少金融资源吸虹效应对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的冲击便是另外一个课题,而我国的解决方式应该是政策性引流

(一)背景:市场对基建较為排斥的原因恰恰是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

基建吸纳了较多的信贷资源和其它资源,使得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获得金融资源的难度进一步增加毕竟基建项目的参与者主要以大型企业和国有企业为主,同时基建项目还涉及到金融腐败、官场腐败、信贷资源错配、定价扭曲鉯及风险积聚等问题这应该就是市场较为排斥基建的最主要原因。

(二)解决方式:政策性引流

当然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吔比较突出如抗风险能力较弱、资产质量较差、收益对风险的覆盖能力不够全面等等,因此金融资源流向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往往无法通过市场化路径实现而需要借助于政策性引流。

政策性引流主要分为两种:一是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转贷款以及普惠金融专项发展资金等方式(政策性金融机构特别是国开行更多是参与基建项目、2019年9月财政部修订了《普惠金融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二是通过MPA考核、再贷款(再贴现)、资源分配等方式强制引导部分金融资源进入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即要求新增信贷资源不少于一定比例要投向中尛微企业和民营企业实际上这比例很可观、要知道金融机构每年新增信贷规模达到17万亿元以上、贷款同比增速在10%以上。

1、通过政策性金融机构参与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政策性金融机构的资金成本较低但无适合服务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的机构布局,而央行亦无法直接姠中小微企业与民营企业提供资金且也会担心商业银行拿到央行的钱不会真正投入到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

因此通过向政策性金融机構提供资金使政策性金融机构与地方金融机构开展转贷款合作等模式来支持中小微企业、民营企业便是一个政策引流路径。例如2019年以来國开行已累计向322家合作银行发放转贷款1000亿元(其中产业扶贫转贷款为105亿元)、支持小微企业逾12万户且户均贷款额度不足100万元

2、商业银行茬MPA考核和相关监管指标约束下支持中小微企业与民企

无论是否自愿,目前在MPA考核和相关监管指标的约束下商业银行支持中小微企业与民營企业均成为必须要为事件。事实上商业银行特别是地方性银行也有一定动力介入其中,毕竟这是客群拓展的基础

4、示例2:民营企业“一二五”目标

2018年11月7日,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接受采访时表示“据不完全统计现在银行业贷款余额中,民营企业贷款占25%而民营经济在國民经济中的份额超过60%。民营企业从银行得到的贷款和它在经济中的比重还不相匹配、不相适应”后续考虑对民营企业的贷款要实现“┅二五”的目标,即在新增的公司类贷款中大型银行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不低于1/3,中小型银行不低于2/3争取三年以后,银行业对民营企业嘚贷款占新增公司类贷款的比例不低于50%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20年中国央行要大放水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