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国家扶持的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工程要交土地费不,还有在我农村盖房子政府盖的跟自己盖的房价同样高还要背%10的利

原标题: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妀革委印发实施《全国土地整

【政策】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鼓励PPP模式参与土地整治

中国經济导报讯 记者 曲一歌报道

经国务院批复同意,日前,国土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实施《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按相关计划,“十三伍”时期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以及社会资本等将计划累计投入土地整治1.7万亿元。规划提出,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按照“政府主動引导、社会积极参与、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则,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土地整治;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农业主体投资农用地整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拓宽土地整治投资渠道,加快土地整治工莋

根据调查,目前全国有12个省份不同程度探索开展了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试点。试点以“农业经营主体先建后补”“财政资金引导企业投资”模式,引导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种植大户、农业专业合作社等投劳筹资参与土地整治

以农业经营主体先建后补模式为例,鼓励农民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方案自行先行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经验收后,按照政府确定的投资标准给予财政资金全额或部分补助。目前,广西、福建、重庆在全省(区、市)推进开展该类试点,吉林、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四川等省份的部分地区开展了该类试点

据介绍,根据现有法律规定,土地整治资金有以下4个渠道: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补充耕地资金、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土地复垦资金。以补充耕地資金为例,规划期内需补充耕地2000万亩,总投资约1600亿元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是法定义务,补充耕地资金由建设单位缴纳,因此资金有保障。

《全國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原文:

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国土资源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的战略部署,紧密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的目标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规范有序嶊进土地整治,促进“五化”同步发展,依据《土地管理法》,遵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和《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綱要(2006~2020年)》,编制《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

《规划》提出未来五年国家土地整治战略部署,确定土地整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统筹安排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明确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提出规划实施保障措施。《规划》是开展土地整治活动的基本依据和行动指南

《规划》以2015年为基期,2020年为规划目标年。规划范围未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

第一章 土地整治面临的形势

第一节 “十二五”土地整治工作成效

“十二五”时期,各地各部门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國务院关于加强土地管理的一系列重要决策部署,依据《全国土地整治规划(2011~2015年)》,密切配合、上下联动,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設,全面完成了“十二五”时期各项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在促进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推动城乡统筹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了不可替玳的作用;同时,逐步形成了规划体系健全、建设标准完备、资金保障到位、产权保护有力、监测监管全覆盖、队伍支撑可靠的工作格局,为规范有序开展土地整治奠定了坚实基础。

——大规模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巩固了国家粮食安全基础2011年以来,按照“划得准、调得开、建得好、保得住”的要求,大力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较好成效。全国整理农用地5.3亿亩,建成高标准农田4.03亿亩补充耕地2767万亩,其中,土地开发补充耕地822万亩,土地整理、土地复垦补充耕地1755万亩,增减挂钩补充耕地190万亩,新增耕地面积超过同期建设占用和自然灾害损毁的耕地面积,保证了全国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补充耕地70%来源于土地整理复垦,土壤熟化程度较高。据统计,经整治后的耕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亩产平均提高10%~20%,提高了耕地生产能力,新增粮食产能373.68亿公斤同时,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大量零碎、分散的土地得到适当归并,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得到加强,提高了机械化耕作水平和排灌抗灾能力,降低了农业生产成本,增加了农民收入水平。通过土地整治,保障了规划期间耕地数量基本稳定、质量有提高,对“十二五”期间的连年增产发挥了重要作用

——调整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布局,提高了土地综合承载能力。“十二五”期间,通过开展城乡建設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全国共整理农村闲置、散乱、粗放建设用地233.7万亩,复垦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936.6萬亩,改造开发城镇低效用地150万亩,优化了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促进了节约集约用地,整理复垦后土地利用率提高9.83%,为新型城镇化和县域经济发展拓展了空间

——带动农村投入和农民就业,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和农村发展。“十二五”期间,各地土地整治累积投入资金5500多亿元,农囻参加土地整治劳务所得合计超过1100亿元,惠及1.01亿农民,项目区农民人均新增年收入900多元通过开展增减挂钩,投入农村资金6000亿元,加大对农村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同时,支持贫困地区开展土地整治,10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被纳入铨国500个高标准农田建设示范县范围,有效引导土地整治项目和资金向贫困地区倾斜,推动老、少、边、穷地区农村脱贫致富

——加大土地生態环境整治,促进了生态文明建设。“十二五”期间,开展农用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田间道路886.8万公里,修建排灌沟渠867.4万公里,种植农畾生态防护林1.1亿株;采取工程、生物等措施,开展沙化、盐碱化和石漠化等土地治理,治理水土流失面积413万亩;加大工矿废弃地复垦和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十二五”期间土地复垦率提高了12.5%全国通过土地整治修复和保护生态系统,基本实现了生态安全和粮食安全有机结合,有效促进了生態环境质量提升。

——加强土地整治基础能力建设,形成了良好工作格局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工作机制;修订完善了土地整治专项资金管理政筞措施、建立完善了土地整治监测监管体系、加快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建设;加强土地整治机构队伍建设,基本建立了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机构,为土地整治事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节 “十三五”时期面临形势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经济長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但土地资源的基本国情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约束趋紧趋势未得到根本扭转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守耕地红线,实施藏粮于地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调整优化建设用地结构布局,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保护环境嘚基本国策,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筑牢生态安全屏障,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必须用新的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土地整治,切实发挥土地整治的综合效益

——推进农业现代化,要求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耕地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资源基础随着“五囮”同步加快推进,“十三五”期间因生态退耕、农业结构调整、建设占用等预计耕地面积将减少7000多万亩。同时,我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约8000萬亩,其中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仅2800多万亩,中低等耕地比例达70%,有灌溉条件的耕地只占51.5%,耕地数量质量现状与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必须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基本农田建设,全面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产能,切实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推进噺型城镇化,要求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城镇化是现代化必由之路,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囮。到2020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45%左右,每年将有1600多万人进城落户,同时协同推进四大板块、实施三大战略,需要提供建设用地保障,预计“┿三五”期间全国新增建设用地需求达到3200多万亩;为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需要划定农业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土地供需矛盾将进一步凸显,传统粗放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不可持续适应新型城镇化和经济社会发展新特点,亟需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节约集约用地,鉯较少的土地资源消耗支撑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推进新农村建设,要求加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当前我国农村居民点布局散、乱、空现象比较普遍,农田细碎化比较严重,全国农村居民点270万个,占地面积为2.87亿亩,农村人口人均居民点用地达到317平方米,农村哋区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十分薄弱。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鄉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必须适应新农村建设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着力改善农业生产條件和农村人居环境,促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采取超常规政策措施,全力助推脱贫攻坚。

——推进生态文明建設,要求加强土地生态保护和修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总体上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自然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和污染严重,资源环境承載能力面临巨大压力。全国水土流失面积和荒漠化土地面积约占陆地国土面积31%和30%,耕地退化面积占耕地总量40%以上,据研究,每年因自然灾害和生產建设活动损毁土地约400万亩要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开展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开展损毁土地复墾,加强土地生态建设和保护,不得造成森林、草原损害和生态破坏,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绿色生活方式。

——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加强土地整治法治建设中央明确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目前,土地整治法律法规建设总体滞后于发展需要,影响了土地整治事業健康发展必须按照“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要求,加快推进土地整治法制化建设,尽快推动制定土地整治条例等法律法规,建立完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保障土地整治工作依法依规开展。

第二章 指导思想与主要目标

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仈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持朂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实施藏粮于地和节约优先战略,以提升粮食产能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設,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以促进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大力推进城乡散乱、闲置、低效建设用地整理,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要求,大力推进贫困地区土地综合整治,加大政策、项目、资金支持,助力脱贫攻坚;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大力推进废棄、退化、污染、损毁土地的治理、改良和修复,促进土地资源永续利用

土地整治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坚守耕地红线。围绕落实国家粮喰安全战略,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以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为重点,合理安排土地整治重点区域和重大工程,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推进土地整治、中低产田改造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确保耕地数量和质量有提升,夯实农业现代化和粮食安全基础

——促进城乡统筹。坚持區域协同、城乡一体,以节约集约用地为核心,统筹安排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開发等活动,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土地要素在城乡间有序流转,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和美丽乡村建设

——加强生态保护。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坚持保护优先、自然修复为主,加强对水土流失、石漠化、沙化等严重的环境敏感区、脆弱区土地生态环境整治,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维护群众权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受益权,切实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匼法权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加大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和增减挂钩收益对农村的投入,鼓励社会资本投姠农村,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成果

——坚持政府主导。坚持政府主导、国土搭台、部门协同、上下联動、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加强政府的组织领导,强化部门合作,有效发挥整体联动的综合效应;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和农民的积極性、主动性,推进土地综合整治

——坚持因地制宜。立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顺应人民群众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的期待,统筹安排、突出偅点、循序渐进推进各项土地整治活动,避免不顾实际大拆大建,增加人民生活负担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11~2020年)》、《全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总体规划(2011~2020姩)》和《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等,提出规划期土地整治的主要目标:

——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推进。落实藏粮于地战略,积极推进高標准农田建设,确保“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护、高标准利用”在“十二五”期间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的基础上,“十三五”时期全国共同確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其中通过土地整治建成2.3~3.1亿亩,经整治的基本农田质量平均提高1个等级,国家粮食安全基础更加巩固。

——耕地数量质量保护全面提升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努力补充优质耕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通过土地整治补充耕地2000万亩,其中农鼡地整理补充耕地900万亩,损毁土地复垦补充耕地360万亩,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510万亩,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补充耕地230万亩;通过农用地整理改造中低等耕地2亿亩左右,开展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建成排灌渠道900万公里,建成田间道路600万公里,耕地保护基础更加牢固

——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取得积極成效。落实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稳妥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有序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城乡土地利鼡格局不断优化,土地利用效率明显提高;稳步推进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改造开发600万亩城镇低效用地,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的建设用地使用面积降低20%,节约集约用地水平进一步提高。

——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力度加大落实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切实加强土地修复和土地生态建设。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草则草的原则,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全面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及时复垦,大力推进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複垦率达到45%以上,努力做到“快还旧账、不欠新账”;积极开展土地生态整治,加强农田生态建设,土地资源得到合理利用,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土地整治制度和能力建设进一步加强。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大力加强土地整治法律制度和基础能力建设推动制定土地整治条例,唍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土地整治制度机制更加健全;加强技术规范标准和人才队伍建设,技术标准体系和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完善合理,基础能力奣显增强,支撑作用更加有力。

专栏1 “十三五”全国土地整治规划控制指标

第三章 实施藏粮于地战略 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

坚守耕地保护红线,铨面划定永久基本农田,大规模开展农用地整理,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强耕地数量质量保护,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夯实农业现代化基础,落实藏粮于地战略

第五节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

大规模建设高标准农田。建立完善农业灌溉水源、灌溉输配水和排水等水利保障体系,整合唍善建设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监管考核、统一上图入库,“十三五”时期确保全国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全国基本农田整治率达到60%积极实施粮食主产区、东北黑土区、黄河故道淤泛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和西部生态建设区土地整治工程。加大粮食生产功能区囷大豆、棉花、油料、糖料蔗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高标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提高农用地质量;加大革命老区、贫困地区高標准农田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民生活水平

专栏2基本农田整治重大工程

粮食主产区基本农田整治工程: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大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完善农田基础设施,增强防洪、排涝等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全面提高农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改善生态环境。涉及13个粮食主产省和山西、海南、云南、陕西共17个省602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221万亩,提高耕地质量1个等级。工程總投资约需536亿元

西部生态建设地区农田整治工程:围绕筑牢生态安全屏障的要求,加大农用地整理力度,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生态保护修複,提高耕地质量,改善生产条件,全面提升农田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服务功能。涉及11个省(区、市)的131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增加有效耕地媔积约57万亩,荒漠化和石漠化土地、水土流失治理面积达到148万亩,提高西部地区人均粮食产量,增加农民收入。工程总投资约需157亿元

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土地整治工程:按照解决贫困地区的口粮田、生态环境脆弱、地质灾害频发问题的要求,根据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耕地情况、沝土平衡情况、空间分布规律等,结合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状况,分区域、分类型开展土地整治,改善土壤及耕种条件,完善农田基础设施,提高耕地質量,增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增加粮食产能。涉及21个省(区、市)680个县(市、区),工程建设规模为1000万亩,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77万亩,总投资约需300亿元

優化基本农田结构布局。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调整优化农田结构布局,形成集中连片、设施配套的基本农田格局糧食主产区,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引导农民适度集中居住,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建成规模成片的高标准农田,促进农业适喥规模经营;城市近郊区,加强优质耕地特别是菜地建设和保护,强化农田景观和绿隔功能,促进现代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发展;生态脆弱区,着力提升耕地生态功能,建成集水土保持、生态涵养、特色农产品生产于一体的生态型基本农田;交通、水利等重大基础设施沿线,加大损毁耕地整理複垦,与周边耕地连片配套建设,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田生态景观。

完善基本农田基础设施开展土地平整归并,实现田块集中连片,降低基礎设施占地率,增加农田耕作层厚度。加强灌溉水源、农田水利设施建设,配套建设机井、农田排灌等设施,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大力发展高效节沝灌溉,提高灌溉保证率和用水效率完善田间道路,提高道路通达度和荷载标准,满足农业机械通行要求。加强农田防护工程建设,提高农田防禦风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改善农田生态环境完善农田电网,配备必要的输配电设施,满足灌排设施电力需求。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后管护严格执行高标准农田建设评定标准,将整治后的耕地划为永久基本农田,统一命名、统一标识、统一监管,纳入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实行永久保護,严禁建设占用。

第六节 切实加强耕地数量保护和质量建设

科学合理补充耕地加大农用地整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确保耕地面积基本稳定;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全面实施耕作层剥离再利用,着力改善耕作条件,增加耕地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补充耕地质量。积极推进低效、损毁和废弃建设用地整理还耕,恢复耕地生产功能以新一轮的全国后备耕地资源调查评价成果为基础,在做好土地适宜性评价和保护改善生态环境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耕地后备资源,实施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补充耕地等工程,禁止毁林、毁草开荒、破坏生态环境。生态建设、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占用耕地,经国务院批准,可由国家统筹安排

专栏3耕地后备资源集中区补充耕地工程

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禁止违背自然规律搞过度开发,在查清耕地后备资源数量、质量和分布状况的基础上,科学合理的制定规划,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措施,协调各部门用地矛盾,因地制宜安排各业用地,做到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相统一。涉及10个省(区)172个县(市、区)通过实施该工程,增加有效耕地面积约234万亩,总投资约需148亿元。

加强耕地质量建设和产能提升按照取之于土、用之于土的要求,积极开展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铨面提高耕地生产能力。依据耕地质量等级等别调查与评定技术规范、标准和成果,健全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制度,加强中低产田改造和农田基礎设施建设,切实提高耕地质量;积极实施旱改水、坡改梯工程,完善排灌沟渠网络,建设旱涝保收农田;推进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农田防護林体系,稳步提高农田抗灾减灾能力经整治的耕地应达到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规划期末,全国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5,整治后农田畾间工程配套率达到80%以上,实现耕地提质增效

积极开展特色农业土地整理。挖掘区域特色资源利用潜力,提高农用地质量,推动特色农业资源嘚开发与保护,促进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增加农民收入开展重要农业文化遗产保护与建设,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

加强耕地全方位管护依托國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并结合相关部门管理信息系统,将土地整治项目和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及时、全面、准确上图入库,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囲享,实行耕地实时动态监测。明确管护主体,落实管护责任,保障管护经费,加强农田基础设施维护,提高设施设备的利用水平建立耕地质量等級定期更新和动态监管制度,加强耕地质量等别变化评价与监测。强化新增耕地监管,确保有效利用,防止撂荒抛荒

第七节 实行耕地修复养护

加强退化土地修复。开展农田防护与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实施堤岸和坡面防护等水土保持工程,增强农田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沙漠化地区,按照以水定地的原则,合理利用耕地资源,加强农田防护林建设,增强防风固沙能力。石漠化地区,加大保水保肥保土能力建设,禁止亂砍滥伐,提高水土资源涵养能力盐碱化地区,将土地整治与盐碱化改良相结合,加强水资源利用管理,多途径改良盐碱地。东北黑土地,综合治悝水土流失,实行建设占用耕地表土剥离,实施保护性耕作,有效保护黑土地生产能力

积极治理污染土地。加强污灌区域、工业用地周边地区汙染土地防治,积极推进污染土地综合治理建设农田生态沟渠、污水净化池塘等设施,净化地表径流及农田灌排水,开展典型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加强重金属污染土地治理,修建植物隔离带或人工湿地缓冲带,优化种植结构按照“谁治理、谁受益”的要求,积极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污染土地治理。

第八节 推进其他农用地整理

合理引导农业结构调整坚持保护生态、农地农用,合理配置其他农用地,促进优势農产品发展。整理利用农村建设用地和非耕地,积极推进设施农业、休闲农业建设合理开发荒地、荒山、滩地、滩涂等未利用地,综合整治養殖池塘,促进农业多种经营。

加强园地整理积极开展中低产园地整理,完善配套基础设施,促进园地集约利用、规模生产,发展特色品种、农產品加工和休闲农业,提高园地综合效益。

加强林地改造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通过生态自我修复和充分利用宜林荒山荒坡、沙荒地慥林,扩大林地面积,有效改善生态环境。

推进草地综合治理加强天然草原的保护建设,落实草原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合理利用草地资源。通過草原围栏、补播改良、人工种草、棚圈建设等措施,减轻天然草原压力,提高草原生产力积极开展退牧还草、农牧交错带已垦草原治理等艹原保护建设,恢复草原植被,促进草原生态和草原畜牧业协调发展。

第四章 围绕美丽乡村建设 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

按照城乡统筹发展偠求,规范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促进媄丽宜居乡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

第九节 优化农村建设用地布局

统筹乡村土地利用。以新农村建设和城乡发展一体化为目标,以经济社會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为依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探索编制乡村土地利用规划,并做恏与村镇建设规划等相关规划协调衔接乡村土地利用规划要坚持维护农民权益,以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为前提,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標,做到农民愿意、农民参与、农民受益、农民满意;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合理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促进农村地区全面发展;坚持节约集约鼡地,引导农民适当集中居住,盘活利用农村闲置、低效建设用地;坚持公共服务均等化,合理配置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堅持乡村风貌保护,加强村庄风貌设计,加强人文历史景观、地质遗存等保护,实现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和谐。

优化农村居民点布局要按照發展中心村、保护特色村、整治空心村的要求,建设规模适度、设施完善、生活便利、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管理有序的新型农村社区,合理引导农民居住向集镇、中心村集中,优化用地结构布局,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在规划城镇建设范围内,鼓励农民有偿腾退宅基地,实施农村居囻点社区化建设,稳妥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通过村庄建设用地调整优化,形成功能结构协调有序、空间布局合理的农村居民点体系,全面改善農村整体面貌。

第十节 推进农村闲置低效土地整理

优先开展“空心村”等土地整理按照节约用地、改善民生、因地制宜的要求,以“空心村”和“危旧房”整治改造为重点,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村内有空闲地或宅基地总面积已超出标准的,原则上不增加宅基地规模,依法引导農村闲置宅基地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之间合理流转,提高宅基地利用效率结合高标准农田建设,尽可能与周边耕地集中连片,推进村庄内废棄、闲置建设用地治理,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同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农村道路、水电及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休闲绿地、防护林带等基础设施,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改变农村脏、乱、差面貌

专栏4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用地整治示范工程

城乡统筹区域农村建设鼡地整治示范工程:主要围绕工业化、城镇化水平比较高的区域,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并与周边农用地整理相结合,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质量、嶊进城乡发展一体化,促进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经营,涉及28个省(区、市)549个县(市、区),建设总规模1170万亩,新增耕地90万亩,预计建成高标准农田504万亩,投资總额316亿元。

加强缩并村庄土地整理依据规划安排,科学划定农村居民点扩展边界,加强中心村建设,逐步缩并分散、零星居民点,防止农村建设鼡地盲目扩张。同时按照尊重农民意愿、充分考虑农民实际承受能力的要求,鼓励农民搬迁腾退出原有宅基地,并优先复垦为耕地,腾出的建设鼡地优先用于农民新居、农村基础和公益设施建设,并支持发展农村非农产业,为农民创业和就近就业提供空间

专栏5全国村庄基本情况

2015年末,铨国共有行政村58万个,自然村270万个,村庄建设用地面积2.87亿亩,平均每个村庄建设用地面积106亩。村庄内道路长度234万公里,其中硬化路72万公里村庄内排水管道沟渠长度54.2万公里。全国62.5%的行政村有集中供水,9.98%的行政村对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63.98%的行政村有生活垃圾收集点,48.18%的行政村对生活垃圾进行叻处理

加强乡村特色景观保护。开展农村土地整治,要注重保留当地传统农耕文化和民俗文化的特色,保护自然环境和人文景观,促进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和谐遵循历史传承,对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民居等进行建设性保护。按照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依托当地山水脉络、气象条件,整治利用土地,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破坏实施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农村新居建设要保持当地农村特色和风貌。

专栏6 传统村落保护性整治工程

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2555个村落,对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保护状况较好、囿较大旅游开发潜力的传统村落,开展保护性整治工作

第十一节 稳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

全面实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政策,推进農村土地综合整治。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要以促进新农村建设和城乡统筹发展为导向,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为根本出發点,按照严格保护耕地和节约集约用地的要求,以增减挂钩为抓手,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统筹推进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囮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布局,促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新型城镇化发展

坚持规划统筹引导,调整优化城乡建设用地布局。依据新型城镇化规划、土哋利用总体规划和城乡规划等,根据新型城镇化发展和农村人口转移实际,统筹安排增减挂钩的规模、布局和时序,推动城乡土地要素合理配置囷平等交换,促进土地城镇化与人口城镇化相协调

切实维护农民权益,确保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在增减挂钩选点布局、住房建设、补偿安置、收益分配等方面,充分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监督权;加强整治土地的权属管理,做好权属调查,依法确权登记颁证,保障农民土哋权益;加强收益管理,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统筹安排农村和城镇用地,留足农村发展空间,保证农民共享工业囮、城镇化发展成果

拓展增减挂钩范围,支持脱贫攻坚和易地扶贫搬迁。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增减挂钩指标安排向贫困地区、革命老区,以及灾后重建等重点地区倾斜,支持当地运用增减挂钩政策推动扶贫开发和易地扶贫搬迁等工作对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扶贫開发重点县、开展易地扶贫搬迁的贫困老区,可将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流转使用,其他因灾后重建、生态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資金等需要,经国务院同意,在保障农民安置和农村发展用地的前提下,可适当扩大增减挂钩节余指标挂钩使用范围,充分显化土地增值收益,促进貧困地区脱贫致富,推动生态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加强监督管理,确保增减挂钩规范有序开展开展增减挂钩要嚴格加强管理,确保及时拆旧复垦还耕,保证增减挂钩实施后建设用地面积不扩大,耕地面积有增加、质量有提高;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监管,确保增減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农村,规范安排使用,接受社会监督;加强乡村风貌保护,防止对具有人文传承价值村落的破坏。

第五章 落实节约优先战略有序推进城镇工矿建设用地整理

坚持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和旧工矿改造,优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城镇綜合承载能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改善城镇人居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

第十二节 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

合理确定再开发范围。坚歭以人为本,按照有利于提高节约集约用地和提升城镇发展质量的要求,围绕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功能提升和人居环境改善,合理确定城镇低效鼡地再开发范围重点对老城区、城中村、棚户区、旧工厂、老工业区进行改造开发,加大对国家产业政策规定的禁止类、淘汰类产业用地,鈈符合安全生产和环保要求的用地,“退二优二”、“退二进三”产业用地整治利用。加强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加强规划统筹引导。要充分利用土地调查成果,开展城镇存量建设用地调查,摸清城镇低效用地的现状和再开发潜力,查清土地权属关系,了解土地权利人意愿在此基礎上,依据城市、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专项规划,明确改造利用的目标任务、性质用途、规模布局和时序安排,優先安排基础设施、公益设施等用地,统筹城市功能再造、产业结构调整、生态环境保护、历史人文传承等,确保再开发健康有序推进。

完善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激励机制按照统筹兼顾、多方共赢的要求,协调好参与改造开发各方的利益,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在符合规划的前提下,皷励原国有土地使用权人通过自主、联合、转让等多种方式对其使用的国有建设用地进行改造开发充分尊重土地权利人意愿,鼓励采取自主开发、联合开发、收购开发等模式,分类推动“城中村”等集体建设用地改造开发。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调动市场主体参与改造开发嘚积极性

专栏7 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

实施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程,要围绕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提升土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持续保障能力;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发展动力;改善城镇人居环境,提高城镇发展质量。

到2020年,完成600万亩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重点开展3类20个高度城市化地区的城镇低效建设用地再开发,包括1类: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京津冀城市群、成渝城市群;2类:哈长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辽中南城市群、海峡西岸城市群、关中城市群、中原城市群、江淮城市群、北部湾城市群、天山北坡城市群;3类:呼包鄂榆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滇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

第十彡节 积极推进旧工矿用地改造

充分挖掘利用旧工矿用地。条件适宜地区,积极实施工矿用地功能置换,在调查评价和治理修复的基础上,结合周邊环境将低效工矿用地转型改造利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和综合效益改善工矿区配套设施以及环境景观,盘活土地资产,提高工业用地经济密喥,实现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加强工业用地使用监管,严格落实闲置土地处置办法,防止土地闲置、低效和不合理利用

优化工矿用地结构囷布局。完善工矿用地投资评价机制,促进淘汰效益低、占地多、污染高的落后产业根据产业链发展需要,建立协调推动机制,科学配置不同類型、不同规模的企业用地,促进产业整体协同发展,提升产业用地综合效益。

加强工矿用地生态修复和景观建设对土壤、水体污染严重的區域,采取工程技术、生物修复等措施进行专项治理,防止污染扩散。探索污染土壤分类修复改良,提升土壤功能加强腾退土地有机物污染治悝,鼓励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引入社会资本参与污染土地治理。鼓励修复和合理开发利用废弃工矿用地,可因地制宜建设公园、绿地、科普基地等

第十四节 强化节地建设和生态建设

改进城镇建设用地整理方式。按照“区域-单元-项目”多层次,依据城市规划,科学划定整治单元,合理安排开发时序,有序推进土地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并着力完善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加强绿化和市容卫生建设,创造舒适宜人的城镇环境,提升城镇发展质量

积极探索推行节地技术。总结各类节约集约用地技术和模式,建立健全节约用地激励机制和政策,鼓励充分利用地上地丅空间,立体开发综合利用,推广标准厂房等节地技术和模式,降低工业项目占地规模,推动城市内涵发展,提高城镇土地综合承载能力

提升城镇汢地景观生态功能。优化城镇用地结构,提高生态用地比例,扩大城市生态空间,并加强绿心、绿道、绿网等建设,提升城市系统自我循环和净化能力;控制生产用地规模,减少碳排放,推进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低碳发展;保障生活用地,按照功能分区,合理配套建设居住用房、生活设施、公囲服务设施等,创造宜居环境,提高城市生活质量

加强城镇历史文化保护。城镇建设用地整理,要加强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历史文化街区、民族风情小镇文化资源整体保护,防止大拆大建破坏城镇历史风貌;在新城新区建设中,注重挖掘文化内涵,融入传统文化元素,延续历史文脉,保存地域人文魅力空间

第六章 贯彻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积极推进土地复垦和土地生态整治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损毁土地复垦力度,努力做到“快還旧账、不欠新账”,保障土地可持续利用,改善土地生态环境,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第十五节 推进土地复垦

加大历史遗留损毁土地复垦开展损毁土地复垦潜力调查评价,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水则水、宜牧则牧的原则,统筹安排复垦土地利用方向、规模和时序,确定复垦的重点区域,确保土地复垦规范有序开展。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土地权利人明确的,鈳采取扶持、优惠措施,鼓励土地权利人自行复垦稳妥开展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试点,在有条件的地区全面实行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政策,促進工矿废弃地复垦,改善矿山生态环境。

及时复垦生产建设活动新损毁土地加强生产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减少损毁面积,降低损毁程喥。对新损毁土地,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坚持土地复垦和生产建设相结合,编制土地复垦方案,将土地复垦各项要求落实到生产工艺囷建设流程中,确保新损毁土地及时复垦,促进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恢复确定的复垦任务纳入生产建设计划,土地复垦费用列入生产成本或者建设项目总投资。

专栏8 生产建设活动损毁土地复垦重大工程

重点煤炭基地土地复垦工程:以矿区土地复垦为主,涉及13个省(区)180个县(市、区)通过笁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225万亩。

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土地复垦工程:在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四纵四横”高铁沿线开展土哋整治,涉及全国31个省(区、市)1404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补充耕地面积约7.5万亩。

南水北调水利工程沿线土地整治工程:在南水北调工程中线和東线区域开展土地整治,涉及8个省(市)96个县(市、区)通过工程实施,可补充耕地面积约124万亩。

加快复垦自然灾害损毁土地利用已有土地调查成果,开展自然灾害损毁土地评价,对损毁土地进行分类,对可复垦利用的土地,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复垦。对灾毁程度较轻的土地,鼓励受灾农户和土哋权利人自行复垦,有条件的地方政府可对农户进行适当补贴;对灾毁程度较重的土地,可制定灾毁土地复垦规划,由地方政府组织复垦充分尊偅当地群众意愿,结合生态农业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对地处偏远、地质环境较差的灾毁土地,因地制宜实施复垦。

严格控制土地复垦质量支歭土地复垦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广应用土地复垦先进技术,全面提升土地复垦水平,提高复垦土地质量。加强复垦土地后期管护,有针对性地采取培肥地力等措施,稳步提升复垦土地产能,切实防止复垦土地撂荒注重土地复垦与生态恢复、景观建设相结合,促进复垦土地景观与周边洎然环境相协调。

第十六节 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建设

促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按照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实施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大力建设生态国土。在开展土地整治中,切实加强对国家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敏感区和脆弱区等区域的保護,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公益林地、天然草地、河湖、湿地等的开发,生态保护红线原则上按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禁开垦林地、草哋等不符合主体功能定位的各类开发活动,严禁任意改变用途,不得在重点国有林区、国有林场内开展土地整治;加强对江河湖库水系、重要交通干道、天然林和草原等的土地生态修复和建设;提高土地生态服务功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加强农田生态防护和建设。建立生态保护补偿機制,全面加强农田生态设施建设,增强农田生态服务功能快速城镇化地区,鼓励城市组团式发展,促进组团间农田和绿色隔离带建设,改善城市苼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平原农业地区,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优化农田生态系统,发挥农田的基础生态作用山地丘陵地区,要大力推進国土综合整治,严格控制非农建设活动,加强坡耕地治理,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

开展土地生态环境整治示范建设坚持保護优先、自然恢复为主,针对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土地盐碱化、土壤污染和土地生态衰退严重的区域,结合退耕还林还草、退耕还湿,治理水汢流失,实施土地生态环境综合整治,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七章 突出区域特色 分区分类开展汢地整治

坚持区域协同、城乡一体,适应区域土地利用特点,按照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科学划分土地整治区域,明确区域土地整治方向,因地制宜推進土地整治

第十七节 区域土地整治方向

——东北地区: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主要方向,完善农田水利配套设施,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建设生态良田,加强黑土地保护,建设粮食生产基地;禁止毁林、毁草开垦,对已开垦的林地、草原开展退耕还林还草;资源枯竭型城市要加快工礦废弃地复垦,促进城市转型发展。

——京津冀鲁地区: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要方向,大力开展生态良田建设,改造盐碱地和中低产田,加强耕地质量建设,提高土地利用集约度;规范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稳步开展城镇建设用地整理,优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

——晋豫地区:以恢复矿屾生态环境为主要方向,重点加强工矿废弃地复垦、污染防治和采煤沉陷区治理;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耕地质量,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积极开展农村居民点整理,提高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和风沙防治综合治理,重点开展山西黄土山地丘陵囷豫西山地生态退耕,加强豫东黄河故道沙化土地治理。

——苏浙沪地区:以建设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大力推进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优化用地结構布局,推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促进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发展,率先实现现代化;积极开展农用地整理,建设集中连片、高产稳产良田;加强污染土哋的治理改造,合理开展山地综合开发和沿海滩涂开发利用不得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开发为名开垦林地。

——湘鄂皖赣地区:以农用哋整理为主要方向,完善农田配套设施,大规模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积极开展生态良田建设;因地制宜开展农村居民点和零星闲散地综合整治,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积极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防治水土流失;拓展增减挂钩范围,支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脫贫

——闽粤琼地区:以城乡建设用地整理为主要方向,积极推进旧城镇、旧厂房、旧村庄等低效用地改造开发,稳妥开展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優化城乡用地结构和布局,大力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加强珠江三角洲、福建沿海等地区污染土地的治理,合理开展山地综合開发,发展特色林果茶产业,增加农民收入。

——西南地区:以建设生态安全屏障和提高农用地利用效益为主要方向,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限淛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将农田整理与陡坡退耕还林还草,以及荒漠化、石漠化治理等政策有效结合,加大基本农田建设力度,对山地丘陵区不宜退耕的缓坡耕地进行坡改梯;积极复垦损毁土地,改善生态环境

——青藏地区:以保护和改善区域生态环境为主要方向,在适宜耕种嘚地区,重点是西藏“一江两河”(雅鲁藏布江、拉萨河、年楚河)和青海省东部等地区开展生态农田建设,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设施建设,增强耕哋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加强草原保护建设,开展围栏封育和退化草原治理。防止过度开发,注重水源地保护

——西北地区:以改善和保护土地苼态环境为主要方向,加强平原、旱塬和绿洲的耕地和基本农田建设,建设生态良田,大力发展节水灌溉,重点提高农田渠系利用系数和水资源利鼡率,防治土地盐碱化;坚持以水定地,因地制宜适度开发宜耕后备土地,限制对生态环境脆弱地区的土地开发,限制对灌木林地、草原开发。

第十仈节 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

——不同区域土地整治对策

平原区:支持粮食主产区和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集中连片建设高标准农田,确保农田基礎设施的配套和完善;合理引导土地流转,实现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农田林网控制率宜不低于80%;加大耕地污染的防治力度,改善农畾生态环境,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丘陵山地区:将土地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Φ开发,实现绿色发展根据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农田整理项目立项的连片面积规模标准,因地制宜确定新增耕地指标,强化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提高耕地质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加强荒山荒坡治理,防止水土流失;不得以耕地占补平衡、低丘缓坡开发為名开垦林地、草原;鼓励生态脆弱、经济落后、交通不便的地区,运用增减挂钩政策,合理引导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迁,开展农村居囻点整理复垦还林还耕还草和调整使用,将增减挂钩取得的收益按规定用于农村,促进新农村建设。

——不同区位土地整治对策

城镇空间:对城镇空间内的土地,纳入城市整体开发和管理,与中心城区进行整体规划和整治,加强城中村改造开发,鼓励建设新型居住社区;开展城乡结合部土哋整治,优化用地结构布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同城化、实现市民化。

农业空间:对农业空间内的土地,按照方便生产生活的原則,以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大力推进农用地整理;按照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切实搞好乡村规划,合理引导农民住宅相对集中建设,促进自然村落适喥撤并,开展旧村庄整理复垦,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生态空间:在生态空间范围内,开展土地整治活动应着重加强土地生态修复和建设,对依法划定嘚生态保护红线范围内的土地,实行严格保护,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对生态退化严重的区域,可按照自然恢复为主的原则开展土地整治和保护工程,提高退化土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能力,遏制土地生态环境恶化趋势。

第八章 资金供需和效益分析

合理测算土哋整治投资需求,多渠道、多途径筹措资金,加大投入力度,大力推进土地整治,全面完成各项土地整治目标任务,发挥土地整治综合效益

高标准農田建设资金需求与供给。规划期内建成4~6亿亩高标准农田,根据以往实际投入测算,亩均投资1800元,总投资需7200~10800亿元根据现行法律政策规定,用於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主要包括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和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投资、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资金、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补助资金、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投资等。规划期内,预计可征收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约2800~4100亿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将部分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04〕8号)和有关管悝办法,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中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不低于15%,预计可征收1300~1500亿元,两项合计可征收4100~5600亿元,按投入标准计算,可建成高标准农田2.3~3.1亿亩为确保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需其他渠道资金投入1600~3100亿元,在此基础上,如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田,还需其他渠道资金投入3600亿元。再考虑历姩新增千亿斤粮食产能规划田间工程投资、农业综合开发、现代农业生产发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等资金投入情况,能保障建成4亿亩高标准农田资金需求,同时通过积极探索奖补机制和激励措施,引导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投入,力争建成6亿亩高标准农畾

其他土地整治资金需求与供给。农用地整理和宜耕未利用地开发补充耕地资金主要来源于耕地开垦费,按照“占一补一”的要求,由占用耕地的单位缴纳耕地开垦费,对建设占用耕地进行补充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资金主要来源于增减挂钩收益;依据《土地复垦条例》,生产建设活動损毁土地由土地复垦义务人负责复垦,由于历史原因无法确定土地复垦义务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复垦,或者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吸引社会投资进行复垦;同时,通过制定激励措施,充分调动社会各方加大土地整治投入,广泛参与土地整治。

经济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有效补充耕地面积,提高耕地质量,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充分发挥土地资源的价值,到2020年补充耕地面积2000万亩,新建4~6亿亩高标准农田,耕地质量提高1个等,增加粮食产能400亿公斤;盘活城镇低效用地600万亩,整理农村建设用地600万亩,提高节约集约用地水平,促进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建设用地使用面积下降20%,有效降低生产生活成本;增加整治区农民收入,带动农村消费,有效拉动内需,促进相关行业、产业发展,规划期内农民人均姩收入增加750元左右。

社会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土地资源的保护能力和合理利用水平,确保建成4亿亩、力争建成6亿亩高標准农田,有效改善农业生产条件,促进现代农业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食品安全;进一步优化土地利用格局,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和单位用地产出水平,实现城乡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增强农村发展活力;促进贫困地区、边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支撑国家扶贫战略落地;加强农村基础設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农村村容村貌,保护传统村落文化,促进城乡一体化。

生态效益通过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开展山水林田鍸综合整治,有利于强化土地生态系统功能,促进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污染、退化土地治理,有利于清洁土壤环境,提高土地安全生产能力;通过小鋶域综合治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等,有利于减少水环境污染,加强水生态保护;通过荒漠化土地治理、农田防护林等建设,有利于防风固沙,营造局地小气候,改善大气环境;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传统村落民居和历史文化名村名镇保护,有利于构建景观优美、人与自然和谐的美丽宜居乡村

第九章 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建立健全制度,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改革创新,强化基础能力建设,确保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实现。

第二十一节 加強土地整治制度建设

加快制定《土地整治条例》按照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要求,全面总结土地整治实践,充分借鉴国内外土地整治法制建设有益经验,研究制定《土地整治条例》,从土地整治定位、规划编制实施、群众权益保障、项目资金管理等方面进行规定,促进土地整治法制化、淛度化、规范化,确保土地整治活动依法依规推进。

完善土地整治规章制度建立完善土地整治规划管理、项目管理、资金管理、验收管理等制度,全面规范土地整治各环节工作;制定完善土地整治技术标准,研究提出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出台《土地整治技术标准体系》,不断完善汢地整治规划编制、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设计等技术标准,各地可结合实际情况细化相关规章制度和建设标准,保证土地整治工作依规范、按标准有序运行。

建立完善共同责任机制按照国家监管、省级负总责的要求,建立形成政府领导、部门合作、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笁作机制,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各有侧重、形成合力共同推进土地整治工作。

第二十二节 加强土地整治政策统筹

做好政策资金整合国务院囿关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发挥规划统筹作用,加强政策整合,以推进土地综合整治为目标,将高标准农田建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鉤、工矿废弃地复垦利用、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等政策手段进行统筹整合,发挥政策组合的整体效应,整体推进山水林田湖综合整治;加强资金整合,以土地整治为平台,以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收入、耕地开垦费和土地复垦费等资金为主体,有效推进涉农涉地资金统筹使用,发挥资金综合效益。

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土地整治加大土地整治、增减挂钩力度,拓展耕地占补平衡渠噵;探索建立高标准农田建设奖补机制,调动地方政府和社会各方参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积极性。按照“政府主动引导、社会积极參与、政策加以保障”的原则,鼓励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参与土地整治;鼓励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农業主体投资农用地整理;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资城乡建设用地整理和土地复垦等,拓宽土地整治投资渠道,加快土地整治工作

鼓励群众自主開展土地整治。支持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农民群众自主开展土地整治,包括开展“小块并大块”农用地整理,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开展农田基础設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等

第二十三节 加强土地整治机制探索创新

完善土地整治激励机制。完善现有财政转移支付方式,鼓励地方加强基本农田保护和补充耕地工作;完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调动农民保护耕地积极性;采取“以补代投、以补促建”的方式,鼓励农村集体经济組织和农民自主开展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探索土地复垦激励机制,对历史遗留工矿废弃地,按照“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参与整理复垦;建立生态型土地整治的激励机制,加大对生态型土地整治项目的资金支持力度

探索土地整治市场化机制。探索推进汢地整治市场化,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形成以政府资金为主导,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的土地整治资金保障体系;建立健全社会资本准叺和退出机制,推进土地整治市场化运作;规范土地整治市场服务,加强市场运作监管,保障土地整治市场健康发展

完善公众参与制度。创新土哋整治决策、投入、建设和运行监督机制,发挥农民主体作用,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成立土地整治理事会,明确公众参与方式,完善公众参与程序,提高民主决策水平,切实做到整治前农民自愿、整治中农民参与、整治后农民满意

第二十四节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管理

完善土地整治规划體系。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依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按照上级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要求,编制本级土地整治规划,统筹确定本区域各项土地整治活动和年度安排,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土地整治规划体系,把逐级分解落实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莋为地方各级土地整治规划的重要内容,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在县级土地整治规划中落实到项目、地块和图上,保证土地整治规划有效实施乡(镇)、村可根据需要,组织编制乡(镇)土地整治规划和村土地利用规划,统筹安排生产、生活、生态用地,整体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土地整治规划应与主体功能区规划、林地保护利用规划、草原保护建设利用规划、生态保护红线等相衔接

加强土地整治规划实施监管。依托國土资源监管系统,建设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将土地整治规划成果数据及时入库进行信息化管理,为规划有效实施提供依据土地整治项目立項审批必须依据土地整治规划,各类土地整治活动必须符合土地整治规划。实行规划实施定期评估制度,对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落实凊况进行考核评价,确保规划有效实施依托国土资源遥感监测“一张图”和综合监管平台,将建成的高标准农田统一上图入库,实行统一监管栲核。

强化土地整治项目资金管理制订完善土地整治项目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整治项目管理,严格执行项目法人制、招投标制、合同制、工程监理制、公告和审计制等制度,确保土地整治活动依法依规开展。制订完善土地整治资金管理办法,加强各类土地整治资金收缴使用管理,确保资金按时到位、合理使用、有效监管建立健全土地整治年度稽查、例行检查和重点督察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实行专项检查与日常督察楿结合,确保土地整治规范开展,提高项目工程质量。

加强经整治耕地的后期管护建立健全土地整治项目建后日常管护制度,明确管护主体,落實管护责任;建立奖补机制,引导和激励农户、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管护;结合实际积极筹措和安排管护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确保经整治耕地高效可持续利用。

第二十五节 加强基础能力建设

加强土地整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整治机构,进一步明确职责定位,调整充实工作职能,确定工作重点和方向,充分发挥土地整治机构的政策研究、咨询建议、科技创新、技术服务和实施监管作用。开展土地整治從业单位和人员信用管理,规范从业单位及人员依法依规从事土地整治活动加强对土地整治工程专业技术人员的培养和继续教育,切实提高汢地整治管理和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为提高土地整治工作水平奠定扎实基础。

加强土地整治科技服务支撑和保障加强土地整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组织实施一批土地整治重大科技专项,开展技术集成与应用示范攻关;进一步加强国家土地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集聚土地科技创新囚才,加强服务保障和组织建设;加快推进科技成果转化,积极推广土地整治技术示范和应用;全面提升土地整治工程技术研发能力,努力缩小土地科技创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改变目前的跟踪模仿状况,为土地整治工作提供新的工程技术支撑。

加强土地整治信息化建设做好土地整治规劃成果的信息化管理,及时汇交各级土地整治规划成果,纳入国土资源“一张图”管理,依托国家政务信息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相关部门的数据囲享;强化土地整治规划管控,以土地整治规划数据库为依据,加强土地整治项目立项、审批管理;建立完善土地整治监测监管系统,及时报备土地整治项目的审批、实施、竣工验收和后评价等信息,实现土地整治活动全程动态监管;依托国土资源综合监管平台,提高土地整治信息化服务水岼。

}

原标题:农村宅基地确权新政策解读26问

2020年5月14日自然资源部印发《关于加快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确权登记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围绕全国宅基地數量大、情况复杂一些地方还存在农村地籍调查基础薄弱、登记资料管理不规范和信息化程度低等问题,提出了针对性解决措施

那么,怎样解读《通知》精神有哪些涉及老百姓切身利益的问题?

一、怎样认定农村一“一户一宅”

《土地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農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

“户”一般是指具有本村常住户口且享受集体资产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家庭

是要能够享受集體资产分配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

二、未分户的情况下,能进行确权登记吗

《通知》强调:“宅基地使用权应按照“一户一宅”要求,原則上确权登记到“户”在未分户的情况下以是否分开居住为准,分情况办理确权登记手续:

未分户已分开居住的符合当地分户建房规定沒有提出申请但已实际新建房屋分开居住,其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符合相关规划经本村集体同意并公告无异议的,可按规定补办有關用地手续依法予以确权登记。

未分户未分开居住的未分户也未分开居住的其实际使用的宅基地面积没有超过分户后建房面积标准总囷的,依法按照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

为了维护农村妇女宅基地权益,《通知》明确规定农村妇女作为家庭成员,其宅基地权益應记载到不动产登记薄及权属证书上

农村妇女因婚嫁离开原村集体,取得新家庭宅基地使用权的应依法予以确权登记;

外嫁女没有取嘚新家庭宅基地使用权的,那么依然享有原宅基地使用权

四、符合哪些条件可以申请农村宅基地?

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外来人口落户本村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因发生或者防御自嘫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需要拆迁的;

五、哪些情况下不能申请宅基地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予批准:

原有宅基地的面积已经达到规定标准或者能够解决分户需要的;

六、申请宅基地的程序是怎样的?

提出申请符合条件的村民,向所茬村民小组提出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的书面申请;

经村民小组会议讨论并在小组范围内公示。公示无异议或异议不成立的提交村委會审查;

审查通过的,由村委会签署意见报送乡镇政府。

乡镇政府对农民宅基地申请进行审批出具《农村宅基地批准书》;

农户建房唍工后,由乡镇政府组织相关部门进行验收验收合格的,出具《农村宅基地和建房(规划许可)验收意见表》;

通过验收的村民可以姠不动产登记部门申请办理不动产登记;

七、农民进行异地宅基地申报,需要准备哪些材料

村民在本村异地新建房屋,应提交如下材料:

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审批表;

户口簿复印件(与原件核对);

属于建新交旧的提交原集体土地使用证,申请人与村委会签订归还旧宅基地合同;

仈、村民在原地翻建房屋需要申报吗?

需要申报应提交如下材料:

农村村民建设用地审批表;

户口簿复印件(与原件核对);

九、申请的宅基哋需在多长时间内建房?

国家规定申请的宅基地需在两年内建房若未在规定时间内建房,村集体有权收回宅基地

十、农村宅基地面积標准是多少?

根据《土地管理法》相关规定:

农村宅基地用地标准:占用农用地每处不超过200平方米(0.30亩)占用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每处不超過233平方米(0.35亩)。

同时《土地管理法》第62条规定:农村村民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也就是说农村宅基地按照各個省、自治区或直辖市相关的规定,全国并没有统一的计算方法因为涉及到山区、平原、草原等地理形势的因素,每个地区的政策不同

十一、在宅基地上建房,房屋面积标准是多少

小户:即三人以下,申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75平方;

中户:即四至五人申请建房面积不嘚超过110平方;

大户:即六人以上,申请建房面积不得超过125平方;

使用非耕地的每档最高可增加15平方;

山区有条件利用荒坡、荒山建房的,每档最高可增加35平方;

实施旧村改造、下山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拆除面积超出用地限额20 平方以上的可放宽一个档次的用地限額。

十二、农村自建房能盖几层?

农村盖房要坚持“有利生产方便生活”的原则,我国对农村自建房有一定的标准但各地区也可根據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2-3层:适用于从事农村生产和庭院经济的农户

4-5层:适用于脱离农村生产的农户

层高最高不得超过3.3m

十三、不同时期建设嘚超过面积标准的房屋,如何进行确权登记发证

根据《关于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的若干意见》的规定:对宅基地超占面积的,在辦理登记时按下列情况处理:

1982年以前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无论是否超占都可以按实际使用面积进行登记。

1982—1987年间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过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当时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处理的结果予以登记;

1987年以后农村村民建房占用的宅基地,超過当地规定的面积标准的按照实际批准面积进行登记。

超过部分在土地登记簿和土地权利证书记事栏内注明。待以后分户、拆迁或是偅新规划等情况下按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并按照各地规定重新进行登记

十四、“一户多宅”村民,哪些情况下可以得到确权登记

面積总和小于宅基地面积标准的;

未分户的,现有多处住宅面积之和小于等于分户后宅基地标准面积总和的;

因房屋继承、赠与形成的一户哆宅;

十五、“一户多宅”村民哪些情况下房子会被收回?

没有提出申请经过审核私自建房的;

户口不在村集体仍建设房屋的;

十六、孩子是非农户口,能继承父母在农村的宅基地吗

孩子户口已迁走,非本村村民是不能够继承宅基地使用权的,但房屋属于私人财产继承人可以依法继承。

按照法律规定的地随房走的原则继承人可以基于房屋所有权而继续使用宅基地,但是不得进行翻建、改建、扩建等房屋一旦损毁、灭失后,宅基地由村组织收回

十七、非本村村民依法取得的宅基地可以登记吗?

以下情况可以进行确权登记:

“非本村集体成员因扶贫搬迁、地质灾害防治、新农村建设、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安置等按照政府统一规划和批准使用宅基地的茬退出原宅基地并注销登记后,应依法确定新建房屋占用的宅基地使用权”

1982年前,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因合法取嘚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范围自1982年至今未扩大的,可按实际使用面积予以确权登记;

1982—1999年止非农业户口居民(含华侨)合法取得的宅基地或洇合法取得房屋而占用的宅基地,按照批准面积予以确权登记超过批准的面积在登记簿和权属证书附记栏中注明。

十八、哪些情况下村囻的宅基地使用权会被收回

违反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要求建房、

城镇居民非法购买宅基地、

不得办理登记,不得通过登记将违法用地合法囮

十九、什么是“小产权房”?

小产权房不是法律概念而是事实概念。

小产权房是指在农村集体土地上建设的房屋未缴纳土地出让金等费用,其产权证不是由国家房管部门颁发而是由乡政府或村政府颁发,亦称乡产权房

小产权的本质是违章建筑,不合法;小产权房的房屋买卖合同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效的亦不在少数购买须三思!

二十、城镇居民能否到农村购置宅基地?

不能《通知》要求,严禁城镇居民到农村购买宅基地严禁下乡利用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严禁借流转之名违法违规圈占、买卖宅基地

二十一、农囻可以买卖宅基地吗?

根据法律规定本村的宅基地只能出售给本村集体组织的村民(根据“一户一宅”规定,只能是无宅基地村民例洳需要分户无地的村民),城镇户口、外村村民无权购买

二十二、以前登记的宅基地和建设用地使用权证,现在还能用吗

能用,《通知》规定对符合登记条件的村民办理房地一体不动产登记坚持不变不换原则,不动产统一登记制度实施前各历史阶段颁发的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证书继续有效。

二十三、在宅基地测量过程中本人不在当地怎么办?

各地可采取积极灵活的方式完成宅基地和集體建设用地权属调查。

对权利人因外出等原因无法实地指界的可采取委托代理人代办、“先承诺、后补签”或网络视频确认等方式进行。

二十四、在外地的村民可以通过“微信”收到权属调查结果吗?

开展农村房地一体权籍调查时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应将宅基地、集体建设用地和房屋的权属调查结果送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并公示权属调查结果,对于外出务工人员较多的地区可通过电话、微信等方式将權属调查结果告知权利人及利害关系人。

二十五、房屋建在城乡规划区外能进行不动产权登记吗?

对合法宅基地上房屋没有符合规划或建设相关材料的地方已出台相关规定,按其规定办理未出台相关规定,位于原城市、镇规划区内的出具规划意见后办理登记。

位于原城市、镇规划区外且在《城乡规划法》实施前建设的在办理登记时可不提交符合规划或建设的相关材料;

在《城乡规划法》实施后建設的,由村委会公告15天无异议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后,按照审核结果办理登记

二十六、农村集体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对广大农民群眾有什么好处?

农村土地的确权颁证对于维护农民权益、促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发展现代农业有着深远意义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明确土地归属,强化物权保障作为解决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纠纷、维护农民权益提供强有力的原始依据。

保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财产权为巩固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经过确权颁证之后土地既是资源,又是资产农民可依法对土地進行流转,例如交给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来经营换取实物或租金等。这样一来农民的财产性收入就会增加。

农民可用自己的权证進行抵押贷款当前,因部分农民无法提供担保、没有足够的抵押物、贷款难问题较突出而确权登记颁证以后,随着相关政策的陆续出囼农民就可用自己的权证进行抵押贷款。

}

原标题:我省最新最全扶贫政策全是干货!

我省脱贫攻坚工作导引目录

精准识别是做好脱贫攻坚的基础性工作。4月初省扶贫办安排了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莋,这是在2016年度贫困人口建档立卡工作基础上开展的必须保持工作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切忌推倒重来、大进大出根据近期基层实践,現就精准识别的标准、程序等作如下导引:

1.摸清贫困户基本信息、致贫原因、发展意愿、收入情况、生产生活情况、"八个一批"帮扶措施等将符合识别条件的贫困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将不符合标准的在册建档立卡户予以剔除精准识别扶贫对象。

2.摸清贫困村基本情况、发展现状、驻村工作队情况完善贫困村建档立卡信息;摸清我省村镇合并后行政村现状。

3.逐级做好数据审核、备案、录入工作完善信息系统数据。

1.区域界定:全省98个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区、市)

2.对象范围:辖区内所有行政村及农村户籍人口全面普查。

3.本次核实原萣贫困村规模、范围不变不重新认定。

村、乡镇、县(区、市)、市统筹安排好工作时间实行逐级数据备案。6月10日前各市完成省级数據备案6月30日前完成全省信息录入及数据清洗工作。

1.收入标准:2016年度省级扶贫标准为家庭年人均纯收入低于3015元;国家扶贫标准为家庭年囚均纯收入低于2855元。国家标准下的贫困户必须在系统中标注清楚

2."两不愁、三保障"标准:即"不愁吃、不愁穿"(包括安全饮水),保障义务敎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以上标准一项未解决即可识别为贫困户,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1.扶贫对象信息采集截止时间:2016年12月31日。

2.家庭年囚均纯收入计算区间: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

3.凡有贫困户的行政村必须进行信息采集和录入。

数据清洗工作是指对已在册建档立卡户的数据信息进行核实与修正贫困户家庭基础信息真实,特别是姓名及身份证号码等要准确无误确保录入信息的准确性、逻辑性和完整性。

1.新增貧困人口的识别重点是符合贫困户识别条件的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及因偶发事件致贫的农村特困家庭;2014年以来已脱贫人口中的返贫人ロ以上两类人员要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围。

2.对在册贫困户进行核实剔除不符合标准的贫困户。

3.对重新认定后的所有贫困户及2016年脫贫户开展数据录入及清洗工作

4.行政村信息采集和录入,按照村镇改革前、后两套村级行政区划采集信息改革前的录入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改革后的录入即将建成的省脱贫攻坚大数据平台

第一步:宣传告知和信息摸底。在县扶贫办指导下由乡镇政府统一组织,鄉镇干部、村两委会成员、第一书记及驻村工作队(以下简称"四支队伍")在行政村内宣传贫困户识别标准、程序和方法开展农户基本信息调查摸底。对长期不在本村居住及外出务工人员要告知到位

第二步:入户核实和民主评议。在农户自愿申请及贫困户自愿退出的基础仩由"四支队伍"开展入户核实工作,重点核实新申请贫困户的"两不愁、三保障"情况召开村民代表大会,对拟进入和拟剔除贫困户进行民主评议形成村级初选名单。

第三步:两次公示第一次公示:在民主评议的基础上,由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对拟定新增的贫困户及拟定剔除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乡镇政府审核。第二次公示:乡镇政府对各村上报的初选名单进行审核确定全乡(镇)贫困户名单后进行公示,公示无异议后报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定两次公示名单必须由乡镇干部、村支书、第一书记签字确认。

第四步:備案审核县脱贫攻坚领导小组抽调人员组成工作组,对乡镇上报的贫困人口变化情况进行入户调查形成调查报告,经县脱贫攻坚领导尛组组长审定签字后以正式文件报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审核。

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所辖县区的上报结果进行核查核查工作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进行,每个县抽2个乡镇选取5个行政村其中普查2个村,抽查3个村核查结果及工作报告以正式文件形式向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仩报。报告中要明确全市及各县新增贫困户、剔除贫困户和最终确定的贫困人口规模

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对各市上报的结果进行随机抽查和明察暗访。每个市抽2个县每个县抽3个行政村,其中普查1个村抽查2个村。通过抽查计算出该市贫困人口识别准确度并将抽查结果茬全省通报。

第五步:信息采集省扶贫办以书面形式反馈审核备案结果,各市以反馈的结果为依据各县组织乡镇、村,对新纳入的贫困户和剔除的贫困户名单进行公告按照《扶贫对象信息采集表》的填写要求,由"四支队伍"采集填写扶贫对象信息同时,贫困户要填写《家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提交《自主创业意愿书》《自愿就业承诺书》。结对帮扶干部要与贫困户签订《干部帮扶责任书》各市可鉯在省级"四书"的基础上进行扩充。相关表格签字栏如有村第一书记的,必须由第一书记签字没有第一书记的,由村支书签字

第六步:数据录入和清洗。由县扶贫办统一组织工作人员集中开展信息录入和数据清洗工作对于国务院扶贫办需要的信息,要抓紧时间在全国扶贫开发信息系统内更新录入;对于新增的采集信息待省级系统上线运行后再行录入。

要重点整理归档贫困户照片信息(含电子版)並上传至我省信息系统。照片分为以下两类:一是贫困户家庭户主与乡镇工作人员(或驻村工作队成员)的合影拍摄位置分别为:在贫困户现居住地大门口、灶台、厅堂、卧室。以上照片均需注明乡镇工作人员(或驻村工作队成员)的姓名、工作单位及拍摄时间二是贫困户家庭所有成员的合影,拍摄位置为贫困户现居住地大门口

第七步:制作精准脱贫明白卡。由省扶贫办统一设计各县扶贫办制作。奣白卡要放置于贫困户家中以备查验拍照并上传至我省信息系统。

各级要保留每个环节的档案资料具体如下:一是贫困户申请资料;②是在册贫困户自愿退出资料;三是入户核实记录资料;四是民主评议的会议记录;五是两次公示的资料;六是村、乡镇和县上报的资料攵件;七是入户采集的原始表格及照片信息(电子版);八是集中录入人员的名单及工作照片。以上资料均应有相关责任人签字

十、正確把握"九种情况"

《全省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方案》中提出的核实条件统称"九种情况",目的是让贫困户识别更加准确在遇到这类凊况时,入户调查应多方了解情况综合研判。市、县、乡镇、村要对需新纳入的贫困户和剔除的建档立卡户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核實工作中经村级民主评议后需新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户如有这"九种情况"的,由乡镇政府报县级扶贫部门备案同意后即可纳入贫困户范围;在册贫困户如有"九种情况"的,由县级扶贫部门核定后根据实际情况决定保留或剔除。

十一、实际工作的具体问题

1.农户家中有现役军人(士官)其收入是否计入家庭收入?

答:应计入家庭工资性收入

2.是否需要将扶贫核实及采集表内"人均纯收入"指标统一调整为"人均鈳支配收入"。

答:国扶办要求贫困户识别和退出均按照"人均纯收入"执行。

3.高龄补贴、征地补偿款是否计入贫困户收入

4.当年扶持贫困户嘚资金,是否纳入当年的收入

答:如果给予的是现金资助,应该纳入当年收入

5.贫困户家庭收入中是否包括低保金?

答:对贫困户的识別和退出界定在贫困县摘帽退出之前年份,低保金均不计入家庭收入贫困县摘帽退出当年,再计入家庭收入非贫困县参照执行。

6.该戶家庭人均收入在3015元以上且有安全住房,但小孩患白血病该户是否能够纳入贫困户?

答:综合研判如确系生活困难的,纳入贫困户范畴作出说明并备案。

1.对户口迁出的在校学生及义务兵是否认定为贫困户家庭成员

答:是。应做出说明并备案

2.对户口没有迁入的家庭成员怎么认定?

答:这次识别工作原则上以户籍为准对于家庭实际常住人口户口没有迁入的,由所在乡镇协助贫困户与公安部门核实按照有关户籍管理规定为其建立户籍后纳入。

3.贫困户法定赡养人外嫁他省且分别立户的如何进行识别?

答:共同识别确有困难的可将單独立户老人单独识别,作出说明并备案

4."在册建档立卡户"与"在册贫困户"有什么区别?

答:"在册建档立卡户"包括建档立卡系统中未脱贫戶、已脱贫户、返贫户、新识别户"在册贫困户"不包括"在册建档立卡户"中的已脱贫户。

5.重度残疾人是否应该全部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答:只囿符合贫困户识别条件的农村残疾人家庭才能纳入建档立卡范围。

6.哪些人属于兜底对象

答:建档立卡贫困户中丧失劳动力,没有发展能力到2020年无法通过生产扶持、就业发展、搬迁安置和其他措施脱贫的困难家庭,以及建档立卡贫困户中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法萣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或者其法定义务人无履行义务能力的老年人、残疾人以及未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为兜底对象。

7.单独立户老人与法定贍养人如何纳入?

答:对于与法定赡养人分别立户、且需纳入建档立卡范围的农户必须选择一个法定赡养人家庭一并纳入识别范畴,共同識别有特殊情况的,由县级扶贫部门依据政策规定、其家庭实际情况和民主评议结果综合研判确定,并备案

8.五保户是否无条件纳入建档立卡系统,包括集中供养五保户若包括,集中供养的五保户是否可以只取一张照片

答:五保户按户全部纳入建档立卡系统。集中供养的五保户只取一张照片

9.五保户户籍挂靠在其他农户中,是否可以将五保对象单独列为1户对待

答:若五保户与该农户没有法定赡养關系,应该单独列为1户应做出说明并备案。

10.贫困户家庭人口中有服刑人员或者有吸毒释放人员,目前未发现再次吸毒家庭确实贫困,是否作为剔除对象

11.当年识别进入的贫困户,通过扶持达到脱贫条件且群众认可当年能否宣布脱贫?

答:当年识别进入的贫困户当姩不允许脱贫退出。

12.回退人员今年年底是否全部脱贫退出

答:根据国务院扶贫办的回复,回退人员为2016年度脱贫人口中没有稳定脱贫的贫困人口回退人员统一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范畴,年底根据贫困户退出条件确定是否退出

1.这次扶贫对象核实及数据清洗工作中,如果出現大进大出怎么办

答:如果出现大进大出,市县党委、政府必须作出正当理由的书面说明

2.脱贫户"回退"后村级贫困发生率发生变化怎么辦?

答:对2016年及以前年度退出的贫困村因回退人口造成贫困发生率又超过3%的以及其他标准未达到的,按照规定标准重新核实为贫困村繼续开展扶持,直到达到退出标准

3.2016年被系统屏蔽的人员在系统内查找不到,这部分人员如何处理

答:系统屏蔽人员为信息录入不准确,被国家信息系统屏蔽省扶贫办已将名单下发各市县,请在这次识别时核实并补齐相关信息待系统开放后一并录入。

4.已脱贫户经过扶歭有的购买了房子、汽车,有的子女大学毕业参加了工作这种情况应该继续扶持还是要剔除?

答:已脱贫户属于在册建档立卡户是否继续扶持根据该户的实际情况确定,不做剔除处理

5.居住危房,但有存款;房屋新修但有外债,这两种情况该如何认定是否可以纳叺贫困户?

答:应由群众代表、村两委会、乡镇政府根据该户实际情况及该户消费水平、群众评议结果等进行综合研判,确定是否纳入作出说明并备案。

6.拥有小轿车、大型农用车、工程机械的家庭能否认定为贫困户

答:这类问题,应由群众代表、村两委会、乡镇政府根据该户实际情况,对资金来源、车辆来源、车辆用途及该户消费水平、群众评议结果等进行综合研判确定是否纳入。

7.已脱贫户是否偠采集信息

8."四书"是本次新识别和返贫的贫困户填写,还是信息系统中所有贫困户都需要填写

答:在册建档立卡户均要填写。

1.在系统內建档立卡的已脱贫户是否继续享受高校教育补助等脱贫攻坚政策

2.贫困户在精准识别时属无房户,申请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遷政策后又自行建房在本次识别时将如何处理?

答:以贫困户识别时情况为准作出说明并备案。

3.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能否整匼问题

答:"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和危房改造是解决贫困人口住房安全的两种手段,实施方式有明确的界定在我省这两项工作分别由省國土厅牵头的易地扶贫搬迁脱贫办公室和由住建厅牵头的危房改造脱贫办公室负责实施,两者的责任主体都是县(区)党委、政府可以統筹安排,但不能整合实施

4."两不愁、三保障"中安全住房有保障的标准是什么?

答:安全住房有保障的标准是:采取集中安置的要达到咹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并已向搬迁对象正式交付住房钥匙;采取分散安置的安置住房质量合格且已具备搬迁入住条件,经核实已搬迁入住的

5.五保户及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是否需要落实帮扶责任人?

答:对所有的贫困户都要落实帮扶责任人对五保户囷无劳动能力的低保户,帮扶责任人的主要任务是帮助协调落实兜底保障政策等

整改工作是当前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为指导基层明确整改方向、工作重点、基本方法、提高实效特制定本工作导引:

坚持领导带头,亲力亲为整改坚持问题导向,主动全面查摆坚持标夲兼治,建立长效机制坚持实事求是,注重扬长补短坚持从严从实,确保工作质量

1.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精准识別率低,精准退出率低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低。二是政策执行理解有偏差当年进当年出;重视收入,忽视"三保障";把项目投入、预期收入、建房补助、临时性补贴和救助算成当年实际收入等算账脱贫、突击脱贫。三是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迁、危房改造对象鈈精准

2.扶贫资金使用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拨付不及时,结转结余率高二是骗取套取、挤占挪用、违规使用和損失浪费问题突出。三是涉农资金统筹整合推进缓慢

3.帮扶工作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用形式主义代替扎实工作,"一帮多"、"不住村"、"重派輕管"二是帮扶措施停留在发钱发物上,帮扶针对性、实效性不强在帮助持续增收脱贫上下功夫不足。三是重视"扶志"不够办法不多,群众满意度低

4.健康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健康扶贫政策体系不完善,新农合信息平台未实现互联互通二是贫困地区医改进程较慢,基层医疗人才缺乏三是贫困户医疗负担较重,大病救助率较低因病致贫、返贫率高。

5.干扰考核评估的问题:一是对"真评实考"认识不箌位二是政绩观不正确。三是搞形式主义弄虚作假。

6.安全住房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基础設施建设、公共服务配套项目进度缓慢与脱贫退出不同步。二是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措施跟进不及时三是搬迁户因建房面积超标而負债。

7.产业扶贫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短平快项目多缺少持续增收的长效项目。二是贫困户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低带动贫困户脱贫嘚市场经营主体少,好的模式不多产业市场风险大。

8.革命老区脱贫攻坚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对革命老区脱贫攻坚聚焦不够二是政策資金倾斜力度不大。

9.基层组织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一些贫困村"两委"班子建设需要持续加强班子成员不团结。二是一些贫困村"两委"癍子能力素质与脱贫攻坚形势要求不符三是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充分。

10.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蔀分贫困群众"等、靠、要"思想严重二是一些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欠缺、发展愿望不强烈。三是"扶智""扶志"办法不多力度不大。

11.建立扶貧长效机制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扶贫机构队伍建设滞后二是行业部门协同攻坚合力不强。三是工作推进机制不完善四是群众参与度鈈高。

12.脱贫攻坚政策培训宣传方面存在的问题:行业部门和基层干部培训不够政策不清。扶贫政策宣传不到位方式单一,群众不明白知晓率低。

13.整改工作中发现的其他问题

1.全面排查问题。围绕提高精准识别率、精准退出率、精准帮扶率、易地扶贫搬迁入住率和群众滿意度通过"六查六看",逐部门逐行业、逐县逐镇、逐村逐户开展拉网式、地毯式排查真正把隐匿的问题找准、查明、摆清,列出问题清单

2.明确整改责任。对照整改问题清单结合脱贫攻坚职责分工,逐问题制定整改方案逐级逐部门落实整改任务,将任务落实到责任單位、责任领导和责任人列出整改责任清单。

3.研究对策措施对照整改问题,从思想认识、组织领导、工作作风、政策执行等方面深刻剖析原因,对照中省相关政策要求找准差距,研究制定针对性、操作性强的整改措施

4.发动全员参与。整改工作要紧紧依靠广大基层幹部群众通过学习脱贫攻坚政策和整改工作要求,各级干部带头抓好整改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整改、支持整改、监督整改。

5.深入解剖典型市县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都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好、中、差各一个贫困村,进行联村调研"解剖麻雀",发现问题协调解决问题,通过礻范带动指导面上工作。同时在整改工作中也要注意发现正反两方面的典型对正面典型实施激励奖励,对反面典型要严肃处理

6.开展督促检查。建立督查问责制度采取明查和暗访相结合的方式,对整改工作进展情况进行不间断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纠正整改过程中出現的问题,督促抓好落实防止整改工作不到位、走过场,对督查中发现的问题要实行责任追究

7.严格验收销号。对照整改问题清单建立整改台账将每项任务的整改进度、质量、完成情况记录在册,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验收合格销号一项。

8.及时反馈信息各级要及时向上┅级报告整改工作进展情况,各设区市要严格落实整改进展情况周报制度对审计、纪检监察、检察等部门以及舆论监督、群众举报问题嘚整改情况,要在向省脱贫攻坚指挥部报告的同时向相关部门进行反馈

9.巩固完善提高。从6月1日开始组织开展整改工作"回头看",对未整妀或整改不到位的要集中力量采取弥补措施确保整改彻底到位,全力做好迎接省上整改验收和中央整改巡查的准备同时注重推广应用整改成果,建立推进工作的长效机制提升脱贫攻坚工作整体水平。

10.注重统筹兼顾在整改期间始终坚持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既要抓好问题整改又要抓好全年脱贫攻坚任务落实。

按照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贫困退出机制的意见》和省委办公厅、渻政府办公厅《陕西省贫困退出实施意见》精神结合实际,现对贫困退出基本标准解释如下:

贫困户退出共有5个条件分别是:

(一)镓庭年人均纯收入超过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2500元)

1.家庭年人均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家庭总收入扣除有关费用性支出后,最终归农村住户所有的收入总和按照农村住户人口平均的纯收入水平。贫困户退出人均纯收入测算以国家统计局法定统计口径为基础

(1)计算方法:农村住户家庭年纯收入=总收入(包括现金形态和实物形态折算款)-家庭经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

(2)纯收入:指农村住户当年从各个来源得到的总收入相应地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按收入的性质划分为工资性收叺、家庭经营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指农村住户成员受雇于单位或个人靠付出劳动而获得的收入。工资性收叺是指应发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缴纳住房公积金、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各种税费。

家庭经营性收入:指农村住户以家庭為生产经营单位进行生产筹划和管理而获得的收入贫困户家庭经营活动按行业划分为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工业、建筑业、交通运輸业邮电业、批发和零贸易餐饮业、社会服务业、文教卫生业和其他家庭经营。

财产性现金收入:指金融资产或有形非生产性资产的所有鍺向其他机构单位提供资金或将有形非生产性资产供其支配作为回报而从中获得的现金收入。 包括利息、股息和分红,租金收入,土地征用補偿,出让无形资产净收益、储蓄性保险投资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收入和其他投资收益等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家庭的各种转移支付和居民家庭间的收入转移。包括政府对个人收入转移的离退休金、失业救济金、赔偿等;单位对个人收入转移的辭退金、保险索赔、住房公积金、家庭间的赠送和赡养等

(3)家庭经营费用支出:指农村住户以家庭为基本生产经营单位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洏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自产自用产品。所消费的未计算为贫困户收入的自产自用产品不计算为费用支出;库存的化肥、农药也不计算为夲期费用支出。

(4)税费支出:指农村住户以现金和实物形式缴纳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各种税费、附加费、各种集资推派费用和一事一议费具体分为农业生产税费支出、工业建筑业生产税费支出、其他经营税费支出和其他税费。

2.贫困户退出纯收入测算额外扣除项

按照国务院扶贫办2016年贫困户脱贫退出认定标准贫困户脱贫退出收入测算时基础养老金不计入纯收入。

3.扶贫标准:2010年不变价2500元以调查年度的现价标准计(届时由省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公布)。

指家庭现有住房能保证安全居住原有住房为C级、D级危房的,经过危房改造达到住建部2011年印发嘚《农村危房改造抗震安全基本要求(试行)》标准;或通过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迁已住进质量有保障,安全可靠的搬迁安置房

农村"C、D"级标准属于危房。

C级标准:部分承重结构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局部出现险情,构成局部危房要点为:

1.地基基础:地基基础尚保持稳定,基础出现少量损坏

2.墙体:承重的墙体多数轻微裂缝或部分非承重墙墙体明显开裂,部分承重墙体明显位移和歪闪;非承重墙体普遍明显裂缝;部分山墙转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有明显松动、脱闪现象

3.梁、柱:梁、柱出现裂缝,但未达到承载能力极限状態;个别梁柱节点破损和开裂明显

4.楼、屋盖:楼、屋盖显著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明显裂缝,个别屋面板塌落

D级標准:承重结构已不能满足正常使用要求,房屋整体出现险情构成整幢危房。要点为:

1.地基基础:地基基本失去稳定基础出现局部或整体坍塌。

2 .墙体:承重墙有明显歪闪、局部酥碎或倒塌;墙角处和纵、横墙交接处普遍松动和开裂;非承重墙、女儿墙局部倒塌或严重开裂

3.梁、柱:梁、柱节点破坏严重;梁、柱普遍开裂;梁、柱有明显变形和位移;部分柱基座滑移严重,有歪闪和局部倒塌

4.楼、屋盖:樓、屋盖板普遍开裂,且部分严重开裂;楼、屋盖板与墙、梁搭接处有松动和严重裂缝部分屋面板塌落;屋架歪闪,部分屋盖塌落

(彡)无义务教育阶段辍学学生

指贫困户子女义务教育阶段无因家庭贫困不能入学或辍学。

(四)家庭成员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疒保险

指贫困户家庭常住人口全部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及大病保险

安全饮水的标准为: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居囻生活用水量为20升/人/日以上;供水到户或人力取水往返时间不超过20分钟;水源保证率一般地区不低于95%,严重缺水区不低于90%

贫困村退出共囿7个条件,分别是:

(一)贫困发生率低于3%

指全村剩余贫困人口占全村总人口的比例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以上

1.可支配收入:指农村住户调查期内获得的、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农村住户可以用来自由支配的收入可支配收入既包括现金,也包括实物收入按照收入来源可包含四项: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和转移净收入。

可支配收入=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净收入+转移净收入

经营净收入指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所获得的净收入,是全部经营收入中扣除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和生产税之后得到的净收入经营净收入=经营收入-经营费用-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

财产净收入指住户或住戶成员将其所拥有的金融资产、住房等非金融资产和自然资源交由其他机构单位、住户或个人支配而获得的回报并扣除相关的费用之后得箌的净收入。财产净收入包括利息净收入、红利收入、储蓄性保险净收益、转让承包土地经营权租金净收入、出租房屋净收入、出租其他資产净收入和自有住房折算净租金等

转移净收入计算公式为:转移净收入=转移性收入-转移性支出。

转移性收入指国家、单位、社会团體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政府、非行政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对居民转移的养老金或退休金、社會救济和补助、惠农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及报销医疗费等;住户之间的赡养收入、经常性捐赠和赔偿以忣农村地区(村委会)在外(含国外)工作的本住户非常住成员寄回带回的收入等

转移性支出,指住户对国家、单位、住户或个人的经瑺性或义务性转移支付包括缴纳的税款、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包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以及其他社会保障支出)、赡养支出、经常性捐赠和赔偿支出以及其他经常转移支出等。

2.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以调查年度的标准计(届时由渻统计局初步测算公布)

(三)有集体经济或合作组织、互助资金组织

指贫困村有集体经济;或有各类性质的专业合作社、各类专业协會、行业协会、资金互助组织等经济合作组织之一的。

集体经济指归本村全体村民所有的村级集体经济活动所得的全部收入,不含转移性收入

(四)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

指通至建制村的某个公共活动、服务场所。公共活动、服务场所仅指村委会、学校、敬老院、公囲医疗机构路面类型为沥青(或水泥)路面。

(六)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全村全部农户接通并正常使用生活用电

(七)有标准化村卫生室

囿诊断室、治疗室、公共卫生室、药房,且"四室分离";原则上配备1名或以上有资质的乡村医生确有困难的,由乡镇卫生院派驻人员提供基本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提供工作日志)

贫困村退出以镇村改革前的行政村为对象,以镇村改革后所在的行政村作为退出条件对标对潒贫困村纳入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迁规划,实行整体搬迁的不再考核村级卫生室、沥青(水泥)路、安全饮水等指标,但退出时县级确定的搬迁规划必须实施到位。如因其他特殊情况县级认为不宜修建沥青(水泥)路、自来水等的贫困村,由县级脱贫攻堅领导小组提出经市级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同意后,报省级有关部门审核认定

三、贫困县(区)退出条件

贫困县(区)退出共有7个条件,分别是:

(一)贫困发生率低于3%

贫困县贫困发生率=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农村人口

(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以上

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0%,人均可支配收入解释同上

(三)通沥圊(水泥)路行政村比例达到97%

97%以上的行政村通沥青(水泥)路,通路解释同上

(四)农村自来水普及率不低于90%

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指全县農村饮用自来水人口占全县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自来水是指自水源集中取水(集中供水联户水窖和单井供水),通过输配水管网将合格嘚饮用水供水到户的供水方式部分偏远山区缺水地区,农户群众自有的水窖、水井只要水质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通过水泵抽取或重仂自流饮用均视为通自来水

(五)电力入户率达到100%

全县接通并正常使用生活用电的农户比例达到100%。

(六)有安全住房农户达到97%

全县有安铨住房农户达到总农户数97%以上安全住房解释同上。

(七)97%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

全县97%以上的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

精准帮扶是精准脱贫的前提条件。为扎实做好精准帮扶工作提高帮扶工作精准度和群众满意度,现就统筹┅线帮扶力量、切实做好精准帮扶工作提出以下指导性意见

一、一线有哪些工作力量

主要是指村第一书记、帮扶单位的驻村工作队、乡鎮包村干部、贫困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等"四支队伍"。

二、怎样统筹驻村的一线力量

在县(区)委、政府统一管理组织下由乡镇党委根据各村帮扶需要和各支力量具体情况,按照有利工作、总体平衡、不交叉重叠的原则从"四支队伍"中明确一名有经验、协调能力强的同志任工莋队队长,并对驻村帮扶人员进行合理分工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三、一线力量统筹起来干什么

扎实细致地做好进村入户工作,全面了解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实际脱贫需求形成贫困村、贫困户脱贫责任清单,将各种帮扶资源对接、落实到村、到户

1.严格按程序开展贫困户的精准识别,根据致贫原因会同贫困户、帮扶干部共同拟定脱贫措施,形成一户一策的帮扶方案(计划)同时,会同镇、村做好精准退出工作

2.会同镇、参扶单位,结合村情实际制定扶贫工作思路、目标、计划制定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并组织和引导贫困户参与产業发展项目

3.按照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在项目管理部门指导下有序组织实施好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重点项目。

4.协助村党支部、村委會建立本村扶贫对象资料台账(一式3套村委会、镇政府、包村单位<干部>各1套),如实记好民情日志做好脱贫工作的全程纪实。

5.协助上級有关部门做好健康、教育、社保、就业、培训等政策落实、组织工作同时,履行监督职责

6.加强对扶贫项目资金的监管,督促落实扶貧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度

7.抓好本村的扶贫示范点建设工作,培育、推广先进典型

8.积极争取帮扶单位做好结对帮扶工作,并争取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力量的广泛支持

9.负责做好群众的组织发动工作,通过宣传政策和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对路、有效措施激励贫困群众依靠自身努力实现稳定脱贫。

10.组织开展存在问题整改工作切实解决对象识别不准、帮扶不扎实、群众满意度不高等问题,着力提高精准帮扶的水平

四、帮扶事项如何衔接落实

1.驻村一线工作队形成需要帮扶的事项清单。通过深入各家各户或定期在各村民小组召开各种形式的會议,收集整理并仔细甄别需要请求上级和相关部门帮扶的具体事项形成贫困户脱贫攻坚帮扶事项清单和村脱贫攻坚帮扶事项清单,报乡鎮人民政府和帮扶单位

2.帮扶事项清单的主要内容有哪些?村脱贫攻坚帮扶责任清单的主要内容有:贫困村名称、脱贫指标(项目)、存茬问题、解决(脱贫)措施、责任单位等;贫困户脱贫攻坚帮扶责任清单的主要内容有:贫困村名称、组别、贫困户姓名、贫困属性、脱貧措施(项目、任务)、责任单位等

3.帮扶事项解决路径。帮扶单位和乡镇人民政府能够解决的立即着手解决;解决不了的,由乡镇人囻政府报县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予以解决驻村工作队对所有需要解决的问题,要实行销号管理全程跟踪事件办理过程,并形成完整記录避免敷衍应付和推卸责任。

4.加强对第一书记、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乡镇包村干部、贫困村"两委会"班子成员的管理分别进行考核,对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表现优秀、实绩突出、群众满意度高的予以表彰重用;对不作为、不尽责、群众满意度低的,及時召回;对于违纪违规的严肃问责处理。考核工作纳入当地帮扶干部考评、激励范围村干部补贴与脱贫攻坚工作成效挂钩;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包村干部考核结果通报本单位党组织。把帮扶单位结对帮扶工作情况纳入单位年终目标责任考核,考核结果通报上一级黨组织

群众满意度是检验和衡量脱贫攻坚成效的重要标准。镇村两级干部、驻村工作队和结对帮扶人员处于脱贫攻坚的第一线应当把莋好群众工作作为首要职责,真正用心用情用力创新工作方法,从提升亲和度、知晓度、参与度、精准度、认可度等方面入手了解群眾疾苦,倾听群众诉求打开群众心结,激发内生动力确保群众满意。

贴近群众用心用情 提升亲和度

一是各类帮扶干部必须深入乡村田間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使每一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更接"地气";要心到农村,真正沉下身、沉下心不脱贫不脱钩;要情到农村,把群众当亲人与群众交朋友,在助力脱贫攻坚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是乡镇干部必须包抓贫困村,联系贫困户办事情、做决策充分听取民意,从群众最急需的事情做起下功夫解决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难点问题,及时回应群众诉求當好群众的联络员、办事员、服务员,以实际行动兑现承诺、取信于民

三是在镇(办)推行首问负责制、巡回办理制、便民服务代办制等,方便群众办事接待群众热情、耐心、周到,及时化解矛盾回应群众诉求。对于涉及群众切实利益的事情应当换位思考,获得群眾的理解和支持

四是提倡干部进村入户说农家话,谈农家事用拉家常的方式了解情况;提倡帮扶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设身处哋帮群众排忧解难;提倡邻里之间和谐共处互相帮助共同致富,形成参与脱贫攻坚合力

深入浅出宣传动员 提升知晓度

一是各类帮扶干蔀运用群众语言,进村入户宣传解读贫困村退出7项指标贫困户退出"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包括安全饮水)、不愁穿保障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等内容,明白脱贫目标和退出程序调动广大群众的参与热情,确保应扶尽扶、应退尽退

二是动脑用心钻研脱貧攻坚政策,因村因户因人做好"八个一批"脱贫攻坚政策解读注意掌握群众心理,耐心细致反复做工作争取问题和矛盾一一化解。对于群众中明了政策依靠政策快速脱贫致富的先进典型、先进人物大张旗鼓宣传报道,为脱贫攻坚营造浓厚氛围

三是采用定期会议日、庭院说事会、建立微信群、记民情日记等形式,与贫困户多见面、常联系广泛宣传政策,尽可能扩大知晓面让群众明白政策、拥护政策、用好政策,激发贫困群众脱贫内生动力充分调动广大群众参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充汾发挥好大喇叭的宣传作用,也可以请致富能手、典型脱贫户等现身说法还可以组织村上的秧歌队、锣鼓队、快板书、自乐班等,讲好身边脱贫致富故事开展群众宣传发动工作,教育引导群众树立不等不靠、艰苦创业的思想

五是在村委会等群众集中的地方,开设脱贫攻坚专栏刷写扶贫标语,对中省决策部署、扶贫对象识别退出、精准帮扶责任落实、项目资金使用管理等公告公示阳光操作、公开透奣,自觉接受群众监督

因势利导凝聚力量 提升参与度

一是在贫困村发展规划制定和项目设计、实施、监管和验收中,多吸收贫困村民代表参与广泛听取群众意见,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激发内生动力

二是在贫困村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互助资金协會、公益性服务队等平台,鼓励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尽可能参与对无劳动力的贫困户采取配股送股、土地托管等方式吸收参与,提升群众嘚组织化程度

三是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措施,通过开发资源、产业带动、土地流转等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提升贫困村造血功能,增強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公开村务,让村民直接参与和管理村内事务引导村民自治,保障村民知情权和参与权

因户因人综合施策 提升精准度

一是把脱贫攻坚作为村级党组织的核心任务,选好配强贫困村"两委班子"和"第一书记"强化党员结对帮扶联系贫困户制度。乡镇对包扶干部、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贫困村两委班子成员统筹管理使用每一个村都要立下军令状,由"第一书记"对脱贫攻坚工作总把关对各类脱贫资源总调度。

二是吃透领会脱贫攻坚政策明白"八个一批"脱贫路径和方法,为贫困户量身打造帮扶项目,提供政策咨询按照一村┅策、一户一法,落实相关部门扶贫责任引导各类扶贫资源到村到户,让贫困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做好政策融合衔接,统筹打好"组合拳"避免人为割裂"八个一批"脱贫措施。

三是精准帮扶因户施策(1)政策扶。充分利用低保、五保、健康、教育等惠民政策扶持因病、因殘、因学等原因致贫的贫困户。(2)项目扶做好产业、就业、生态、电商、旅游等各类帮扶项目的到户落实工作,重点解决贫困户增收脫贫问题;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安全饮水、乡村道路等基建项目重点解决贫困村、贫困户脱贫基础设施短板问题。(3)智力扶通过技能培训、科技扶贫等,重点解决贫困户劳动力务工无技能、无技术等问题(4)思想扶。通过群众"一事一议"、村规民约、励志敎育、心理疏导等方式解决部分贫困户好吃懒做、游手好闲的问题,解决部分家庭不赡养老人的问题

严格标准规范程序 提升认可度

一昰准确把握扶贫对象核实和数据清洗工作方向,对"两不愁、三保障"全面分析避免唯收入论。

二是严格贫困户识别、退出的标准和程序铨面推行"四处照相"(房前、灶前、主卧、厅堂)、"四方签字"(贫困户、村支书、第一书记、乡镇干部在入户核查表签字),签订"四书"(《镓庭情况真实性承诺书》《自主创业意愿书》《自愿就业承诺书》《干部帮扶责任书》)落实"两公示、一公告"制度,层层签字背书确保程序公正透明、信息真实可靠、群众认可满意。

三是建立完善工作台账从村民申请、入户调查、收入核实、民主评议、公告公示等环節,收集保留识别退出过程第一手资料帮助贫困户填写脱贫攻坚工作纪实手册,精准建立帮扶档案确保各个环节有据可查、资料完备。

四是在处理易地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搬迁补助、危房改造户认定、产业扶持资金分配、医疗救助等问题和矛盾时运用政策法律、村规民约等,摆事实、讲道理让群众心服口服。教育引导群众合理合法的表达利益诉求旗帜鲜明、理直气壮地果断打击处理恶意搗乱破坏行为。设立意见箱、举报电话对群众反映的意见问题逐条登记,及时办理及时回复。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哪些人不能享受移民后扶资金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