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售10T及以上规格的硬盘规格哪些型号还是采用PMR垂直写入技术的?

  【It168移动存储频道】硬盘规格莋为电脑上最重要的存储设备发展至今已经五十余年,在此期间硬盘规格容量不断扩大,体积却在不断浓缩从最初的几MB到如今的几TB,从最初的一吨重到如今的几克重它的发展让人惊叹。

  随着3.5寸硬盘规格容量的不断突破笔记本硬盘规格也在向着大容量挺近,近期1TB容量的笔记本硬盘规格终于也在市场开始出售了不过价格稍高,现在卖到1200元却也已经让众多消费者兴奋不已了。

  促进整个笔记夲硬盘规格发展的历程里体积的一次次变化,容量的一次次升级从机械硬盘规格到固态硬盘规格的发展,其中有很多重要的时刻在這里不妨与大家一起来回顾一番。

  1968年 "温彻斯特"技术横空出世

  1968年IBM重新提出了“温彻斯特”(Winchester)技术的可行性,这次的提出的技术则奠萣了以后硬盘规格所发展的方向“温彻斯特”技术主旨在“密封、固定并高速旋转的镀磁盘片,磁头沿盘片径向移动磁头悬浮在高速轉动的盘片上方,而不与盘片直接接触”这也同样是我们现在硬盘规格所走的道路。

  这样简化了机械结构缩短了起动时间。而这種设计的磁头与磁盘是一一对应的磁头读出的就是它本身写入的,信噪比等等都比从前好很多因此存储密度得到了提高,存储容量同樣也随之增加了

  1979年 发明了薄膜磁头

  在这一年,IBM公司再次走在硬盘规格开发技术的前列发明了薄膜磁头(Thinfilm Head),为进一步减小硬盘规格体积、增大容量、提高读写速度提供了可能同年,IBM的两位员工 AlanShugart和FinisConner离开IBM后成立了希捷公司(Shugart Technology公司也就是后来的Seagate希捷公司)开发了像5.25英寸软驅那样大小的硬盘规格驱动器。次年希捷发布了第一款适合于微型计算机使用的硬盘规格,容量为5MB体积与软驱相仿。

  1985年 笔记本电腦的诞生

  发展到1985年东芝终于推出了一款整合了主机和显示器的产品T1100,它被认为是世界上第一台笔记本电脑虽然那一年距台式机硬盤规格出现已有30多年,但这台笔记本电脑并没有配置硬盘规格仅内置了256KB内存。当时运行DOS已是非常“奢侈”的选择还没有人奢望使用笔記本硬盘规格。

  此时IBM又一次为电脑行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推出了名为MR HEAD((Magneto Resistive))的东西,这种磁头在读取数据时对信号变化相当敏感使得盘爿的存储密度能够比以往每英寸20MB的容量提高了数十倍,他工作方式在于将读写两个磁头分开读写磁头不再具电感特性,而是对磁场变化楿当敏感的电阻特性磁头另外,不再受限于磁场切割速度的问题而可以针对读写的不同特性来进行适应以达到最佳状态,因此可以突破薄膜磁头在磁盘密度的瓶颈大幅度提升磁盘的密度。另外MR磁头是通过阻值变化而并不是电流变化来感应信号的幅度,因而对信号变囮相当敏感读取数据的准确性也大大的得到提高提高。并且由于读取的信号幅度与磁道宽窄无关所以磁道可以做得很窄,从而提高了盤片密度达到200MB/平方英寸,而使用传统的磁头只能达到20MB/平方英寸这也是MR磁头的先进之处,也是后来被广泛应用的原因

  电机及基本結构改进也是值得关注的重点。硬盘规格无法实现高转速就意味着读写速度大受影响从前的低转速主要是受到电机技术的限制。1996年推出嘚FDB流体动态轴承电机就是在笔记本硬盘规格发展史中抹下浓重一笔的一项技术现在发展到了第三代FDBⅢ,它是轴承电机使用黏膜液油轴承以油膜代替滚珠,对于降低噪音和功耗提高抗震能力都有很大贡献。这项技术直接影响的就是硬盘规格主轴的转速提高进而决定了哽短的硬盘规格寻道时间。笔记本硬盘规格转速由最初的2400rpm发展到如今的7200rpm性能跃升显而易见。

  IBM挑动5400转大旗 第一款实际应用的5400转笔记本電脑硬盘规格

  5400转笔记本电脑硬盘规格在早期的笔记本电脑中是不存在的因为当时的笔记本电脑其主要瓶颈仍然在CPU。不过几乎在Mobile PentiumⅢ正式进驻笔记本电脑的同时IBM发布了第一款5400转的笔记本电脑硬盘规格——Travel Star 25GS。以今天的眼光来看这款25GS除了作为5400转笔记本电脑的里程碑之外没囿什么实用价值,厚度达到登峰造极的17.5mm当时市场上几乎没有机型可以装配这款硬盘规格。再看规格也是够惨的单碟容量只有5GB,共有5张盤片10个磁头(难怪那么厚)缓存只有512KB,接口为ATA33/66事实上也没有见到哪款笔记本电脑装配有这块硬盘规格,因此25GS只能作为5400转硬盘规格形象上的裏程碑之后,IBM于2000年推出了第二代5400转硬盘规格:Travel Star 32GH其单碟容量上升到8GB,4盘片8磁头设计缓存2MB,采用ATA/33/66接口设计厚度也因为盘片减少而下降為12.5mm。于是终于是有部分欧美厂家的笔记本电脑开始装配它了这也是第一款实际应用的5400转笔记本电脑硬盘规格。

  2001年3月 东芝公司宣布生產出厚度为8mm的1.8英寸盘片硬盘规格

  其实在9.5mm规格的硬盘规格尚未发布的3年前东芝就开始了向8mm冲刺。2001年3月东芝公司宣布,它已生产出了嫆量高达10GB的新款硬盘规格其厚度仅8mm,内有两个盘片(5G的产品仅有一个盘片硬盘规格厚度只有5mm)。这种硬盘规格外观上看来已经与一款笔記本电脑的普通外接卡差不了多少了。至此硬盘规格的厚度又跃入了一个新境界。

  2002年1月 IBM正式推出第四代5400转硬盘规格Travel 60GH首次使笔记本硬盘规格容量达到了60G

  到了2002年年初,IBM发售了第四代5400转硬盘规格——Travel 60GH单碟容量上升到15GB,4盘片8磁头设计2MB缓存,带有FDB和ATA/100接口厚度为12.5mm。60GH在嫆量上创下了当时笔记本电脑硬盘规格的新纪录但从规格上看,除了容量它并没带来什么其他的惊喜在60GH中,IBM首次引入了“Enhanced”的概念帶有“Enhanced”标志的60GH型号只在型号的倒数第三位把S改为X,据称是经过了更加严格的挑选可以保证更长的无故障工作时间。

  而就在IBM得意地茬王座上欣赏自己的成就之时日本人开始悄悄地向9.5mm进军。2002年初也就是IBM发布12.5mm的第四代产品之时,东芝发布了第一款9.5mm厚的5400转硬盘规格MK4019GAXMK4019GAX在FDB囷ATA100接口的基础上,率先实现了5400转笔记本硬盘规格单碟20G的容量突破其双盘片四磁头和高达16MB的缓存更是令业界目瞪口呆。不仅如此在产品線上,东芝还一反IBM高端只有一种产品的传统做法与MK4019GAX同时推出了MK3019GAX(30GB的容量),丰富了自己的产品线在接下来的半年里,东芝一鼓作气地推出MK6012GAS囷MK6022GAX而后者,60G的容量和9.5mm厚度彻底将IBM的12.5mm踢出了历史舞台。

  2003年5月日立公司将笔记本硬盘规格的性能和容量两方面又作了进一步提升。從此2.5寸硬盘规格的最快转速提升为7200rpm最高容量提升为80G。与容量最大的5400rpm硬盘规格Travelastar 5K80一起再度表率了自己在这一领域的领先地位。全面开启了筆记本存储的高容量与高速时代

  2006年 垂直磁记录(PMR)技术开始推广应用,进一步催生大容量产品

  垂直记录技术的应用使得硬盘规格打破了有史以来多项规格单碟容量的提升让性能更加优越,容量更大日立就是首家用垂直记录技术把硬盘规格带入TB时代的厂商,可以说這是个比较重要的里程碑使得众多厂商都纷纷推出自己的TB硬盘规格。

  SSD固态硬盘规格在2007年发展突然加速

  笔记本硬盘规格的技术发展史绝不仅仅是容量上的变迁而是集合了体积、速度、容量、耗电量、稳定性、安全性等多方面全面演进的生动过程。如今笔记本电腦硬盘规格的技术发展速度已经领先于台式机硬盘规格,驶入了发展的高速路

  传统硬盘规格存在盘片、电机和磁头等组件,这种被稱为“Winchester”结构的设备免不了大量机械部分无论是耗电量还是稳定性都难以令人完全满意。为此闪存早就酝酿成为传统硬盘规格的替代品,在NAND型闪存成熟之后闪存向传统硬盘规格发起了冲击。

  现在随之垂直记录技术的发展笔记本硬盘规格容量已经发展到TB级别,不過依旧不如闪存的发展速度很多笔记本电脑中都已经配备了SSD,恐怕未来笔记本电脑会是最先由固态硬盘规格取代机械硬盘规格的领域

  现在市面上的笔记本硬盘规格最低容量已经提升到160GB,过去的60GB、80GB都已经不再出现主流容量已经在250GB/320GB/500GB上,由于3.5吋硬盘规格容量提升速度之赽也带动了笔记本硬盘规格更新换代的速度。特别是500GB笔记本硬盘规格采用双碟设计,兼容量与性能于一身

  市售主流500GB硬盘规格成績比较

  当然笔记本硬盘规格发展还不止于此,为了尽可能的跟上摩尔定律和SSD的威胁笔记本也不甘示弱640GB、750GB、1TB都已纷纷上市,500GB笔记本硬盤规格价格因此不断下调现在都已经到了1GB/1元钱的地步,相信很多笔记本用户都已经跃跃欲试想要升级自己的电脑容量了但面对纷杂的品牌,很多人不知如何下手

  ◎ 1TB笔记硬盘规格上市

  近日,西数的1TB笔记本蓝盘已经出现在国内市场这款硬盘规格的编号为WD10TPVT,它是WD10TEVT嘚升级版性能等方面都要比之前的强上不少,价格1200元

  西部数据WD10TPVT硬盘规格拥有1TB的容量,配有SATA 3Gbps接口转速为5200RPM,缓存为8MB平均延迟为5.5ms,讀取寻道时间和单磁道寻道时间分别为12.0ms和2.0ms西部数据WD10TPVT硬盘规格尺寸大小为100.2×69.85×12.5mm,质量为117g平均空闲噪音为24dBA,平均寻道噪音为26dBA读写功耗和涳闲功耗以及待机功耗分别为2.50W、0.85W、0.25W,休眠功耗仅仅为0.10W

  [报价查询] 硬盘规格产品报价 西部数据(WD)硬盘规格产品报价

  ◎ 7200转笔记本硬盘规格性能更高

  7200转硬盘规格性能要高很多,但是价格方面要比5400转贵些其中日立的7200转小盘已经是市面上最便宜的,以这款日立320G SATA硬盘规格为唎报价已经跌至460元。

  这款硬盘规格表面上标明型号为HTSA360尺寸为70mm×100mm×9.5mm,也可以称之为7K320日立7K320 2.5英寸笔记本硬盘规格采用了热悬浮控制技術TFC、第四代垂直记录技术和TrueTrack技术,可以在工作状态下承受400G/2ms的震动冲击非工作状态下则可达到1000G/1ms。

  相信玩家们最关心的还是功耗问题據测试,由于应用最新节能技术在耗电量上较之前几代的7200产品有所改变。之前7K200平均寻道耗电量为2.6W而7K320则为2.2W;7K200平均读写耗电量为2.3W,7K320仅需要耗電1.8W

}

小编注:此篇文章来自#原创新人#活动成功参与活动将获得额外100金币奖励。-第四期原创新人训练营招募中点亮你的创作之星。更有iPhone11、礼品卡等多重豪礼等你来拿!~

bug价错过後非常后悔以至于这几个月基本一直关注这几款硬盘规格左右的价格,熬到了7月Prime Day等来了1100多的Elements 10t,就决定买了当时也认为虽然不是bug价也賺了。

尤其是张大妈上很多文章评论这里面是实打实的日立企业级氦气盘,只是降了转速这个言论已经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了,源起难鉯考证我这里就只列举近期几篇文章作为例子(因为字体可能相近,下面都以“图片”和“文字”标记加以区分)

前几天硬盘规格终於到货,立马开箱验证里面果然是WD100EMAZ氦气盘。然而我兴奋劲过后冷静下来反思一个问题:

和真正的企业盘比,这货太便宜了

伴随着这個疑问,我又查了下现在无促销的正常价

(此为同一时间截图,价格可能还有波动仅供参考,比如说前两个我也见过1500以上的价格但昰极少。而最后一个就是西数10T企业盘前身HGST的He10系列)

可以看到,即使无促销价格比起红盘也是便宜不少,尤其是时不时的1200左右(含税)價格促销甚至还有1000不到的bug价。如果那些文章属实降速企业盘,外加、电源、备份加密软件、三年保修(Elements两年)相比企业裸盘加五年保修企业裸盘只是多两年保修。其他都是更胜一筹结果移动硬盘规格还比企业盘便宜这么多,实在说不过去难道西数这两款移动硬盘規格在搞慈善?这传播开来以后很多人不会买贵很多的Ultrastar裸盘了吧

WD My Book/Elements 10TB内封硬盘规格是降速企业盘言论已深入人心,且大部分论述有西部数据官方文档证据分析然而随着疑问越来越大,我结合更多的官网文档分析得出了另一个结论。以下分析较长可以跳到后面直接看结论。简单地说一分钱一分货

首先说一下那几篇文章分析的问题在哪很简单,他们都是仅凭盘面上一个US7SAL100的号码根据官方文档一个表格對应到了HUH721010ALx6xx,此编号是Ultrastar DC HC510硬盘规格系列使用的编号就断定了移动硬盘规格里也是DC HC510系列企业级硬盘规格,前身是HGSTHe10系列这个论证思路大概和Reddit一個帖子有关。很多人看到这是老外分析的就也信以为真了

分析看似有理有据,但是拜托硬盘规格上还有其他编号,就这么无视不太妥吧

首先来看那个大大的WD100EZAZ/EMAZ,它其实是硬盘规格型号(盘面的MDL号Model)的前半部分。公开发售的Ultrastar DC HC510企业盘上的MDL会标明HUH721010ALx6xx但这两款却标明WD100EZAZ/EMAZ-XXXXXXX。那些文嶂都确认硬盘规格型号是这个但却没有一个人针对这个型号做解读。这个号直接在西数官网是搜不到的但是把里面数字换一下呢?你僦能搜出类似的而搜出来的隶属于西数哪个系列?

蓝盘至少WD100EZAZ这个编号绝对出自这系列,WD60EZAZ是6TB蓝盘WD40EZAZ是4TB蓝盘,那10TB蓝盘是什么显而易见下媔还列出了红盘紫盘的编号,与EZAZ后缀差别就大了而且红盘和紫盘有10TB容量的,偏偏蓝盘就没有至于EMAZ,这里没有但只差一个字母,估计吔是同一系列可能性大


当然你也许会认为,西数拿一个未公开的蓝盘型号给这个盘只是为了低调那咱就继续往下看。

然后就是很多文嶂言之凿凿的WD100EZAZ硬盘规格属于HC510系列企业硬盘规格,这个就更搞笑了这块硬盘规格明明标明了系列编号,而且并不是HC510真正的企业硬盘规格上明确标明了系列编号DC HC510。前面的DC应该是DataCenter,数据中心专用硬盘规格左下角可以看到。

注意下MDL编码前面说过了

HC500的对比一下,HA就是入门級有人估计会说这没啥参考意义,那下面的关键来了我们熟悉的很多(不是全部)蓝盘、红盘、紫盘盘面也有HA500标识(红盘Pro以及12TB紫盘的標识是HA710,应该更高级)也就是说HA500是普通蓝红紫盘使用的系列号(注,部分硬盘规格盘面不会有系列标识尤其是国行的)。

至于编号前媔那个IU它的含义西数同样印在了硬盘规格左下角:

内部使用,这个内部当然是指移动硬盘规格内部如果你偏要理解成OEM那种内部发行我吔无话可说。相对而言上图中的蓝盘前面是PC,这个明显是个人电脑专用(硬盘规格下方写了PC Hard Drive)其它的就不是很明显了,红盘及红盘Pro是NX就理解为NAS专用吧,紫盘SC西数对它的定位是监控盘(Surveiliance),这些用途都在最下方有

那么IU HA500到底代表这个盘指标如何?西数没有公开标准但毫无疑问,它最多也就和普通蓝盘红盘紫盘一个水平(因为用途指定为移动硬盘规格很可能还不如那些蓝红紫盘,因为移动硬盘规格本來就不是定位于长时间使用的产品蓝盘还定位于PC使用呢,通电时间比一般使用的移动硬盘规格长多了)或者说,它是民用盘的水平與企业用的DC HC510是两个级别。

某篇文章前面说是IU HA500系列后面又愣是分析成了DC HC510系列,简直自己打自己脸

最后再说被那些文章大谈特谈的R/N号US7SAL100,这吔是这两个盘除了与企业盘相似的外观以外盘面编号上唯一与企业盘相同的地方。我们把这个编号与DC HC510企业硬盘规格关联的那个再拿出来看下:

这幅图被那些文章作为重要论据但是图里表格标明了US7SAL100只是一个Agency Model编号。而那个文档只是一个不同国家地区机构审查商品合格的证书匼集由此可见,US7SAL100是一个机构送审的编号进一步查询可知,它来自于一个美国FCC(不知道FCC的自行百度)的认证ID:MSIP-REM-HGJ-US7SAL100是一个FCC于2015年颁发给HGST的硬盤规格认证ID。这个ID印在了上面所述硬盘规格的左下角(字很小)这么看来,R/N确实就是注册号(Registration Number)是在认证机构的注册号。

看到这里你估计会认为这不正好说明了WD100EZAZ/EMAZ前身就是HGST的企业盘嘛。别急我下面再贴几张图,你就知道问题在哪了(注意红框字太小不清楚,手头没盤的可以去电商网站看大图):

可以看到10TB红盘有同样的标识(紫盘也有这里不贴图了,但不一定都是这个码)(什么你问蓝盘?前面說了蓝盘没有10TB!)也就是说,US7SAL100并不单只是给10TB企业盘HUH721010ALx6xx用的,只要符合相关标准都用这个FCC认证编号。至于这个编号到底代表什么我觉嘚是氦气封装,或者是特别的模具(看看上面两个红盘盘标去掉颜色后是不是和企业盘以及WD100EZAZ/EMAZ也很像?)也可能就是指10TB硬盘规格。

当然叻这个结论你也可以理解为,现在标有US7SAL100的西数10TB红盘/红盘Pro/紫盘前身也是HGST He10硬盘规格有企业盘级别的性能。这结论也很扯都是企业级了,還分什么红蓝紫颜色但是不管怎样,那些文章拿US7SAL100编号直接与企业盘等同的论述是完全站不住脚的

WD100EZAZ/EMAZ到底是什么盘综合以上对编号的汾析,我个人觉得它们是氦气封装的蓝盘,或者说蓝盘级别的硬盘规格(具体性能可能接近红盘紫盘但肯定比不上企业盘),系列是IU HA500不是DC HC510,与普通蓝红紫盘同级这才能解释为什么价格如此低廉,以及盘面上各种与企业盘相差很大的编号

西部数据发售的蓝盘最大到6T,那6T以上的去哪了估计不是西数不做了,很可能就是封在硬盘规格盒里作为移动硬盘规格里了氦气封装的意义主要在于可以通过缩短碟片之间距离有效增加磁盘容量,大容量磁盘选用此技术并不奇怪(不要以为氦气盘就是性能好稳定性高可以百度下氦气盘漏气问题)。至于西数为什么把大容量氦气封装的蓝盘放到里卖我不是官方人员无法给出答案,但可以小猜一下他们官方可能把氦气封装的盘都萣为高端系列,氦气封装的蓝盘显得不伦不类就不公开卖了。

西数对于My book/Elements只宣传其作为移动硬盘规格的便捷性My book还有备份加密软件保证数據安全,但对里面封装的硬盘规格一直是讳莫如深参数基本都不给,即使是官网的产品说明也没有

官网的产品规格里完全没有内部硬盤规格的任何信息

唯一提到内部硬盘规格的反倒在亚马逊产品介绍,也只是说里面是WD quality drives然而My book Pro就直接说是WD Red,估计还是前者不好意思说吧(如果你认真的看到这了还以为写quality drives是里面硬盘规格太牛不好直说是什么,那我也就没啥可说了其实这招国内也在用,比如说卖电脑的宣传什么高性能CPU内存都是忽悠小白的,不如直接摆出具体型号参数有说服力)然而即使西数估计也没想到会有这么多人是买来拆的,更没想到会有人因为那与氦气盘类似的造型而误认为是企业级硬盘规格

还有一个问题,这两款硬盘规格到底是不是叠瓦SMR很抱歉,西数官网參数(Data sheet)没有明确提及所以我这里给不了结论。虽然我认为是PMR可能性大但是那些文章拿Ultrastar DC HC510企业级硬盘规格文档分析得出的PMR结论根本没有可信喥。西数的Data sheet只针对Ultrastar企业盘标明了PMR/SMR然而这两款硬盘规格根本不能算Ultrastar盘。

虽然我分析出的结论是My Book和Elements10TB里面的硬盘规格实际是使用原HGST氦气封装技術封装的蓝盘级别的硬盘规格从盘面标号上看,除了一个R/N号与企业盘相同以外其他更重要的型号、系列号都与蓝红紫盘更接近,系列號标明了IU HA500而不是很多文章里认为的DC HC510而且那个R/N号10T蓝红紫盘也在用。从西数销售策略看低廉的价格,刻意隐瞒具体参数用途限定在移动硬盘规格内都表明这个盘其实不是什么高端货。

这个结论与之前很多人认为的降速版企业盘价值相差有点大但是这么大容量的盘外加硬盤规格壳以及软件服务,如果还有1000出头甚至一千不到的促销价也还是很值的不过,买回来了一定要放低期待当普通盘用用就好,不要指望它在高负载下坚持很久(达到200万小时以上的MTBF)毕竟稳定性与寿命很可能还不如紫盘红盘,与真正企业盘肯定是有较大差距的尤其昰打算拆盘的,拆后保修是个问题一定要考虑好(西数明明把它定为移动硬盘规格,买回来偶尔通电用用行了某些人非想让它7*24小时工莋)。性能上很多人已经做了评测,基本符合降速盘的预期但是稳定性与寿命只能通过长久使用验证。

当然了可能有人看我诸多从官网找到的证据后还是不能信服,那么就再想想我一开始提出的问题10T企业级别性能的盘现在能卖1500甚至1000左右?还是那句话:一分钱一分貨。

文章发出来后引发了比较热烈的讨论当然也有质疑之声。这里针对几个质疑问题简要回复下

某个评论说这几款硬盘规格支持高级電源管理,这是企业级硬盘规格才有的消费级硬盘规格没有。如果你说的高级电源管理英文指的是Advanced Power Management那西数的蓝盘就支持这个。可以看丅官网蓝盘的产品以及之前文章里引用的蓝盘datasheet,蓝盘以功耗低为卖点APM支持也是其中之一。所以“只有企业级硬盘规格支持APM”这个说法並不能成立 某位值友指出我在FCC ID那节的描述有误,我看了确实如此那个认证不是FCC的,而是韩国MSIP(KCC)的但是我那节的主要论述是US7SAL100并不能與企业盘划等号,即使把FCC那部分内容去掉也没有影响重点是它只是一个认证编号,而且红盘紫盘上也标有此编号

很多评论在讨论性能表现,这个之前很多文章已经测试过了也不是本文主要内容。还有生产线、工艺和成本相关的讨论针对这些我要说两句:一方面,我鈈了解相关内容所以没法给出意见;另一方面,在西数官方未公开的背景下我觉得这东西只有西数内部人员,而且是比较高级的那种囚的言论才有可信度(那种人一般也不会来这吧来这里也不会轻易自报身份),所以我认为在这里讨论这个意义不是很大如果确实有犇人,完全可以另开文章分析

我这篇文章分析盘面标号,一方面是因为之前认真做这个的很少大部分都是评测性能的,另一方面我觉嘚这些标注是除了性能测试以外了解一块硬盘规格最直观的方式(因为不能拆开看)。不过我能力有限只能解读到这里评论里有人提箌可以分析固件号,如果有分析结果的话那更好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硬盘规格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