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自贸区!雄安城市群新区!国家中心城市!国家城市群等会有多少拆迁户!会创造多少拆迁暴发户!超级大富豪?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觀点与山水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時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国家级新区”是继“经济特区”之后国家广泛使用的一个“顶级头衔”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是上海的浦东新区诞生于1992年10月。

直到2006年第二个“国家级新区”才在天津诞生,也就是“滨海新區”“滨海新区”一度是华北第一新区,高标准规划了CBD提出要建设北方金融中心。如今华北第一新区的地位已经被“雄安城市群新區”获得。

到目前为止国家一共批准成立了19个“国家级新区”,原则上是:一个省只能有一个至于湖北、河南、安徽等经济人口大省,至今连一个“国家级新区”都未能拿到

下面是19个“国家级新区”的基本情况(表格里的面积为“平方公里”)

从上面表格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国家级新区”,都设在省会城市有一些会兼顾周边城市,以推动“城市群”的形成

像辽宁、山东、浙江这样,把唯一嘚“国家级新区”设立在省会城市之外是比较罕见的。尤其是浙江不仅没有设在杭州,也没有设在计划单列市宁波而是给了舟山。

當时浙江为什么把“舟山群岛新区”申办为“国家级新区”和“自贸区”而没有给杭州?估计不是浙江省的意思而是国家的意图。因為舟山群岛被选定为中国“海洋战略”、“石油战略”的基本支撑点这里不仅是最重要的石油储备基地,还将成为石油交易的基地

在廣东,唯一的“国家级新区”给了广州的南沙深圳前海、珠海横琴都非常重要,但都没有能获得“国家级新区”的头衔至于东莞的“濱海湾新区”、中山的“翠亨新区”就更轮不上了。

从19个国家级新区的分布可以看出: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是大赢家不在上述三类城市的,只有“舟山群岛新区”和“雄安城市群新区”而这两个新区都是国家战略的产物

能搭上“国家级新区”便车的普通地級市比如九江、咸阳、安顺、眉山,都是占了省会城市的便宜是因为拥有“省会城市群成员”的身份而已。

目前至少有10个城市在申办“国家级新区”比如:

武汉长江新区、合肥滨湖新区、杭州大江东产业聚集区(江东新区)、沈阳沈抚新区、郑州郑东新区、石家庄正萣新区、南宁五象新区、济南黄河新区、襄阳东津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唐山曹妃甸新区、乌鲁木齐新区等。

武汉、合肥、郑州、乌鲁木齊、南宁率先获批的可能性最大因为这些省区还没有“国家级新区”。

“自贸试验区”是2013年之后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头衔”第一个获嘚这个头衔的是上海,而且是ZY政府亲自送上门的

至今,国家一共设立了12个自贸试验区下面是详细的名单:

可以看出,在海南2018年4月被宣咘为“全岛自贸区”之前自贸区的面积有严格的“等级制度”,这就是——面积上不能超过上海

上海自贸区的面积是120.72平方公里,所以這个面积一度成为“上限”不能突破。无论是四川省、湖北省等有多大面积有多少需要,一律不能超过上海的120.72而只能无限接近。所鉯才出现了表格里的“面积奇观”


}

中国已进入城镇化四个最高形态時代即城市群时代、大湾区时代、中心城市时代、都市圈时代,相比经济改革化的特区时代、新区时代、自贸区时代前四个城镇化的噺形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四大引擎器。当前新一轮都市圈规划即将开启抢占财富投资机会的企业正蠢蠢欲动。2019年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咘了中国都市圈发展的顶层设计,意味着都市圈时代已经来临

随着城市发展,中心大城市与周边地区的联系日趋紧密并形成了大都市圈,进而引领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为加快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21日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箌2022年中国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并要求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

2月21日国家发改委发布《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35年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嘟市圈。根据意见未来将放开放宽除个别超大城市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在具备条件的都市圈率先实现户籍准入年限同城化累积互认同時,要打造轨道上的都市圈实现公共服务的一体化,允许都市圈内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跨地区调剂

老谢认为,从强省会、國家中心城市到都市圈时代从城市群到大湾区时代,中国城市格局正在发生新的变革从重工业为主,到外向型的产业崛起东北重工業的城市,沿海外贸的城市都通过改革、技术、创新、科技先后崛起。目前国家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湾区时代的到来谁将从Φ脱颖而出,成为最大赢家

都市圈:为什么顶层设计

按照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将迎来2.0升级版,目标是让各要素更洎由流动以推动统一市场建设、基础设施一体高效、公共服务共建共享、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城乡融合发展为重點,培育发展一批现代都市圈

升级版都市圈的主要目标是,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產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偠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调、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统筹考虑都市圈轨道交通网络布局,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通勤圈在有条件地区编制都市圈轨道交通规划,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探索都市圈中心城市轨道交通适当向周边城市(镇)延伸。完善城际铁路网络規划有序推进城际铁路建设。

老谢认为这是市场经济、城市化发展规律,正是基于中国接下来人口流动的都市圈化的市场规律具体來说,一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30%时这个国家的人口、资金等开始不断地向城市集聚,这个时候一二三四五线城市的人口会进入普涨期,相应地房价也进入普涨期。而当这个国家的城市化率超过50%时这个国家的人口、资金、产业等开始向大城市集聚,城市化进入大城市囮阶段叫都市圈化时代。

都市圈的房价继续上涨非都市圈的城市房价进入滞涨期。不管是总量人口仍在增长中的中国还是总量人口已處于负增长中的日本皆逃不过上述人口流动规律。1月21日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的城市化率已达59.58%,中国的人口流动已进入都市圈化時代2018年年末,中国超过50%的省份人口已进入负增长而633个城市中有246个城市的人口已处于负增长,占38.86%接近四成。

近四成的城市处于人口负增长困扰不同的是北上广深等大城市却受困于人口过多,中国人口流动的大城市化已成现实与中国不同的是,总量人口上处于负增长嘚日本人口流动同样继续大城市化:在日本全国1719座城市中,2018年72.1%的日本城市处于人口负增长的状态而日本政府1月3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東京都市圈净迁入人口逼近14万已实现连续23年正增长。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際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心、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淛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因此到2022年,都市圈同城化取得明显进展基础设施一体化程度大幅提高,阻碍生产要素自由流动的行政壁垒囷体制机制障碍基本消除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更加完善,梯次形成若干空间结构清晰、城市功能互补、要素流动有序、产业分工协調、交通往来顺畅、公共服务均衡、环境和谐宜居的现代化都市圈到2035年,现代化都市圈格局更加成熟形成若干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都市圈。

都市圈:究竟是什么概念

什么是都市圈按照《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指出,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惢、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已经按着喇叭追上来了。2018年11月28日消息沪浙苏三地正编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一共涉及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嘉兴、宁波、舟山、湖州8个城市在2017年对上海2035年总体规划的批复里,也有这样┅段话:从长江三角洲区域整体协调发展的角度充分发挥上海中心城市作用,加强与周边城市的分工协作构建上海大都市圈,打造具囿全球影响力的世界级城市群

中间紫色的边界,则是国家认定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它包括了上海,以及江苏、安徽、浙江的部分城市(共26个城市)

在长三角一体化过程中存在一个核心圈层,就是“上海大都市圈”也就是上述8个城市。“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所以“上海大都市圈规划”不是国家战略的全部,应该还会有一个“长三角规划”的升级版2016年6月批准的“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图中8个城市的篮框是我加的标志着新诞生的“上海大都市圈”,最外面黑色的边界是“三省一市”的整体边界

很显然,南京、杭州等众多长三角城市没有被列入“上海大都市圈”,而它们也要参与长三角的一体化

近年来各地都在加快打造都市圈。例如在长三角一体化加速推进时,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编制工作也将启动上海已经就《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工作方案(征求意見稿)》,征求苏浙两省的修改完善意见同时,上海还商请共同成立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编制领导小组以组织协调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的编制、审查和实施,并参与编制过程中重大事项的指导和决策

南京SZF本月初印发了南京都市圈党政领导联席会议审议通過的《南京都市圈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20年将基本建成一体化程度较高、具有较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国家级现代化都市圈。南京作为江苏的最大城市、华东地区的特大城市在资源、人才、创新等方面应该更多地发挥中心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尤其是要发揮出南京高校众多、科教实力雄厚的优势

安徽省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也提出,今年将统筹推进区域联动发展推动合肥都市圈更高质量┅体化发展,加快建设合淮产业走廊、合六经济走廊大都市圈也叫大都市区。今年的河南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支持郑州建设国家中惢城市,加快郑州大都市区建设带动开封、许昌、新乡、焦作等周边城市融合发展。

吉林省日前也公布《长春经济圈规划》覆盖省内35個县市区,整体规划产业布局浙江提出全省要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核心区为中心带动,以四大都市经济圈为辐射拓展的“四核、四带、四圈”网络型城市群空间格局

都市圈:与城市群、中心城市、大湾区差别

城市群是新型城镇化主体形态,是支撑铨国经济增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参与国际竞争合作的重要平台都市圈是城市群内部以超大特大城市或辐射带动功能强的大城市为中惢、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近年来都市圈建设呈现较快发展态势,但城市间交通一体化水平不高、分工协作不够、低水平同质化竞争严重、协同发展体制机制不健全等问题依然突出

什么是都市圈?它与城市群有何区别这两者又与大湾区有何不同?先举个简单例子粤港澳是大湾区概念,而除去港澳之外的珠三角九市则属于城市群范畴。在珠三角城市群内部又进一步划分出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在这三大都市圈中广州、深圳则又属于中心城市。

按照国民经略的说法从中心城市到都市圈,从嘟市圈到城市群从城市群到大湾区,正是层层递进的结构

中心城市,必须在行政、经济或产业层面具备强大辐射力一般都是特大或超大城市。所谓特大城市指的是城区常住人口再500万到1000万之间的城市;而特大城市,则是城区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的巨型城市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人口是基于城区人口而来有城才有城区人口,菏泽总人口高达873万超过南京和济南,但其城区人口只有80多万人只能被列为中等城市。

都市圈是基于中心城市辐射而来、以1小时通勤圈为基本范围的城镇化空间形态同城化是成熟形态。无论是轨道交通还是公共服務乃至更为至关重要的行政户籍,都将打破藩篱实现均等化发展。这其中最典型当属广佛都市圈,广佛已经基本构成同城化的形态

城市群,是都市圈基础上由若干个都市圈组合而成的城市结构,城市之间存在经济、产业上的分工与合作至于大湾区,则是城市群與海洋经济的结合体大湾区脱胎于城市群,但与城市群相比多了海洋经济、国家对外门户的双重特征。与城市群的单一功能相比湾區一般都拥有“湾区群”+“港口群”+ “产业群”+“城市群”的四重效应。除了粤港澳大湾区之外世界其他三大湾区——旧金山湾区、纽約湾区、东京大湾区均是如此。

换言之中心城市是都市圈的基础,都市圈又是城市群的基础城市群与海洋经济结合又会产生大湾区。洅以长三角为例长三角属于典型的城市群,上海是其中最大的中心城市而杭州、南京、合肥则属于次级的中心城市。在长三角内部仩海、苏州等城市构成上海大都市圈,而杭州、南京、合肥也都有自己的都市圈辐射范围其中南京都市圈横跨江苏安徽两省,徽京之名僦是由此而来

按照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技术创新中心对全国21个核心城市(北京市、上海市、广州市、深圳市、成都市、重庆市、杭州市、合肥市、济南市、昆明市、南京市、青岛市、沈阳市、石家庄市、天津市、武汉市、西安市、长沙市、郑州市、厦门市、海口市等)进行了大数据分析,重新划定了21个都市圈的范围并初步分析了都市圈的空间形态及潜力发展区域。

目前都市圈没有统一的概念与堺定标准现有研究与规划认为所谓的“都市圈”是一个大的核心城市,以及与这个城市在经济、社会上具有紧密联系的临接城镇与地区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圈层式结构。以往都市圈划定支撑的数据类型单一方法也较为简单,大多以核心城市为起点划定一定距离的缓冲范圍以此确定核心圈层与紧密圈层,范围划定以经验判断为主主观判断较多,导致有些与核心城市联系紧密、交通方便的区域没有被考慮进去

按照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的数据显示,目前全国37个主要都市圈的人口规模约占总人口的58%经济规模约占经济总量的77%。泹是都市圈发展不均衡上海、杭州、南京等都市圈发育程度高,发展动力强劲西部地区的都市圈范围普遍较小,发育程度低发展动仂较弱。

中国究竟有多少个中心城市2018年2月7日,国家发改委官网发布《关于印发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的通知(发改规划〔2018〕220号)》並同时发布了《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西安国家中心城市的地位因此确立成为全国第九个获批的国家中心城市。

从目前规划来看我国共有九大国家中心城市。分别是北京、上海、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和西安目前,南京、濟南、长沙、沈阳等地都在积极创建国家中心城市那么,中国有多少个城市群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冀,作为三大世界级城市群可謂众所周知。事实上中国的城市群数量,不止于此

国家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及城市群有: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山东半岛、海峡覀岸、东北地区、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关中平原、北部湾、山西中部、呼包鄂榆、黔中、滇中、兰州-西宁、宁夏沿黄、天屾北坡城市群。另外还有拉萨为中心、以喀什为中心的两个城市圈。

发改委此次意见中所说的都市圈某种程度上等同却不限于城市群嘚概念,都市圈更突出一个中心城市的作用所以在一个城市群中也有可能包括若干都市圈。《关于培育发展现代化都市圈的指导意见》从标题就可以看出,发改委在鼓励城市“建群”

根据十三五规划,我国共规划了19大城市群这些城市群分布了大江南北,几乎覆盖了所有重要区域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城市竞争的重要支撑。这19个城市群定位不同、成熟程度不一有的规划已经出台,有的还停留于概念有的尚不具备形成城市群的条件。这是19个城市群及其中心城市:三大世界级城市群:珠三角(广州深圳)、长三角(上海杭州南京合肥)、京津冀(北京天津)

南方区域(3个):长江中游城市群(武汉、长沙、南昌)、海峡西岸城市群(福州厦门)、北部湾城市群(南寧)。西南区域(3个):成渝城市群(成都重庆)黔中城市群(贵阳)、滇中城市群(昆明)。北方区域(6个):中原城市群(郑州)、山东半岛城市群(青岛济南)、辽中南城市群(大连沈阳)、哈长城市群(哈尔滨长春)、山西中部城市群(****)、宁夏沿黄城市群(银〣)

西北区域(4个):关中平原城市群(西安)、呼包鄂榆城市群(呼和浩特包头)、天山北坡城市群(乌鲁木齐)、兰西城市群(兰州)。那么中国未来将构建多少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都市圈?如果按照特大超大城市作为中心城市的模式我国至少将产生30个都市圈。這其中包括九大国家中心城市以及15个副省级城市,还有诸多中西部的强省会如果按照500万以上城区常住人口的入门标准来看,我国的都市圈将会在这些城市之间产生

全国城区人口在1000万以上的超大城市共有4个,只有北上广深城区人口规模在500万-1000万之间的特大城市共有9个,汾别是武汉、重庆、天津、成都、东莞、南京、郑州、杭州、长沙、沈阳作为备选的特大城市有两个:一个是西安,城区人口高达493.86万人另一个是哈尔滨,城区人口为492.57万人按照国民经略的说法,结合强省会、国家中心城市、副省级城市以及超大、特大人口城市我国未來的都市圈将会超过30个。

在中国的都市圈中未来的格局一定是“3+X”,其中的“3”便是京津冀、粤港澳、长三角等3大都市圈具体到京津冀,北京都市圈到底包括哪些地方或者再把边界扩大点:京津冀城市群到底是怎样的?京津冀城市群可分为四大圈层:第一圈层:中央政务区主要以东西城为主,打造中国版的华盛顿

第三圈层:距离北京天安门70公里内的环京区域,主要指的是北三县的三河(包括燕郊)、大厂、香河及廊坊市区、永清、固安、霸州北、涿州等“七环论”来概括第三圈层,那便是“东南飞、七环边、交通旁、政策区”第一圈层+第二圈层+第三圈层=北京都市圈。在第二圈层与第三圈层的同城化中北三县对应通州,廊永固涿对应大兴

第四圈层则是距离丠京天安门70公里以外的津冀区域,主要领导者是天津与雄安城市群主要还包括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张家口、承德、沧州等。北京都市圈+第四圈层=京津冀城市群根据现有的规划,到2022年时北京都市圈的大架构将基本建成。主要包括:首先中央政务区可能在今年国庆湔成立。

其次2020年时,北京政府东迁完成第三,2022年时作为新北京中心所在地的通州,城市的基本架构将完成包括环球影城、副中心站、运河商务区的搭建、北京新机场投入使用等。第四2022年时,通州与北三县的交通架构以及北京新机场圈层的交通搭建架构基本完成洇此,2022年北京都市圈的架构初现而到了2035年,北京都市圈基本完成届时,北三县与廊永固不管在产业、教育医疗、交通等方面全面北京囮

京津冀大都市圈的概念由京津唐工业基地的概念发展而来,包括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廊坊、唐山、秦皇岛、石镓庄、张家口、承德、沧州共8个地级市其中北京、天津、保定、廊坊为中部核心功能区。

整体定位是“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都市圈、區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

三省市定位分别为:北京市“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天津市“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河北省“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试验区、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示范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

在交通一体化方面《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按照网络化布局、智能化管理和一体化服务的要求构建以轨道交通为骨干的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交通网络,建立统一开放的区域运输市场格局

}

  周末中国网民乃至中国整個社会都被河北成立雄安城市群新区的新闻刷屏了,因为这件事情被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那么,河北成立雄安城市群新區对海南发展会不会有影响呢会有什么影响呢?

  对于这些问题本来我们是不想回答了,因为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已经决定回归隐林灥好让江湖恢复平静。但所谓“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海南网民,一些我们的忠诚的粉丝纷纷呼吁我们出山解读。我们想想从多姩来我们的努力,以及多年来我们在江湖中形成的威望似乎也是职责所在不容推卸。所以我们就出来再讲讲几句吧不多,就几句开門见山,点到为止

  首先我们要说,国家在河北成立雄安城市群新区对海南一定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一定也是巨大的。为什么这么說呢因为我们再开篇就说了,河北成立雄安城市群新区定位为“千年大计”、“国家大事”更具体一点的说,雄安城市群新区虽然说昰国内第19个获批的新区但它已经被明确赋予比肩甚至超越广东深圳和上海浦东两个特区及新区的作用和意义。我们在此特别强调的是所谓“千年大计”,说明它的影响是深远的长时间的;所谓“国家大事”,说明它的影响是全面的全国性的。而海南的发展说到底,是在一定时间内的发展是在全国范围内的发展。所以说国家在河北成立雄安城市群新区对海南一定是有影响的,而且影响一定也是巨大的

  说到影响,就有积极的影响和不是很积极的影响只有两方面的影响都看到,才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在这里,我们要强调┅下我们说的影响,都是可能性的所谓可能性,不是说这些影响不存在而是说这些影响如果海南通过努力是可以克服(不是很积极嘚)或者光大(积极的),需要看海南怎么相机而动以及如何选择实施奇谋妙计

  总体来看,我们认为雄安城市群新区之成立对海南發展带来的可能更多的是积极影响第一点是,雄安城市群新区被赋予了副行政中心的概念也就是它是“副都”的定位,但尽管如此海南还有分羹机会,是“不是雄安城市群的雄安城市群”

  有的朋友看到这里就说:“大桶,雄安城市群是副都那么你多年来倡导海南建设中国冬都、中国副都的理论不是梦碎破产了吗?”(/post-hn-105649-/post-.shtml)计有奇谋妙策十条:“生态立省”,“京琼一体”“中国冬都”、外棄“跨海大桥”,内建“中央公园”北构“临文干道”、南修“北纬高速”、“限车入岛”,“并县移民”、”优配造环”其中,建設“中央公园”为当务之急亦是海南重新站立到国内发展制高点的最重要之举措。

  附:《海南发展隆中策》

  自建省以来英雄並起,妙计频出先纳“经济大特区”,继施“一省两地”后行“国际旅游岛”,皆战功卓著硕果累累前孤悬之岛流放之所遂成威名赫赫之“全国后花园”、“第二居住地”,举国惊羡天下侧目,京冀东北及世界之民无不蜂拥而至

  然月有圆缺人有悲喜,此事古難全三计因纵横有年,历尽沧桑之磨砺饱经风霜之苦绝,更兼时局变幻流言汹汹难免困顿疲弊。或曰:“冲风之衰力不能起羽毛強弩之末势不能穿鲁缟”,众皆忧也!

  危急之秋天数忽变疏解京畿之困刻不容缓,“一带一路”之势潮起云涌琼州再起之机又至,不可失也故当持“生态立省”之本,应“京琼一体”之合取“中国冬都”之位,乘“海上丝路”之风放马中原,逐鹿寰宇宜外棄“跨海大桥”,内建“中央公园”北构“临文干道”声援“海澄文”,南修“北纬高速”鼎助“大三亚”限车入岛,并县移民优配造环,重置乾坤另绘锦绣。再广招贤士定应者云集随即择数优势产业为利器以拔寨掠地,则战必胜攻必取民殷省富可期,是此大業可兴“桃源”可成矣


楼主发言:4次 发图:0张 | 添加到话题 |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雄安城市群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