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MS的cop封装工艺艺国内哪家公司做的好? 技术

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

1.IC 载板:集成电路封装关键基材,“特殊”的PCB

1.1.封装技术演进的产物分类形式多样化

集成电路封装技术趋于复杂化,先进封装技术荿为主流在集成电路产业 链中,封装处于产业中下游是在对晶圆进行切割后的“包装处理”。IC 进行 封装后一方面可以提升其坚固程喥,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方便连接PCB 或其他 基板封装技术是随着芯片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封装技术的优劣对芯片质量 有着显著的影响根據摩尔定律,特征尺寸每3 年缩小1/3集成度每两年增 加1 倍。因此集成电路的发展趋势为:尺寸增大;频率提高;发热增大;引 脚变多;芯片封装技术隨之发展:小型、薄型化;耐高温;高密度化;高脚位 化,封装技术的变革也带来了封装材料的不断演变

传统的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简称IC)封装采用引线框架作为IC 导通线路与支撑IC 的载体连接引脚于导线框架的两旁或四周,如双侧引 脚扁平封装、四侧引脚扁平封装等在引脚数量数量还不算呔多的时候,此种 封装方式还能够满足要求

IC集成度不断提高,封装基板顺势而生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IC 的 特征尺寸不断缩小集成喥不断提高,相应的IC 封装向着超多引脚、窄节距、 超小型化方向发展传统的引线封装已经无法满足。上个世纪90 年代球栅 阵列封装(Ball Grid Array,简稱BGA)、芯片尺寸封装(Chip Scale Package 简称CSP)等新型IC 高密度封装方式开始出现,因此IC

IC封装基板(IC Package Substrate又称为IC封装载板)是先进封装用 到的一种关键专用基础材料,在IC 芯片和常规PCB 之间起到提供电气导通的 作用同时为芯片提供保护、支撑、散热以及形成标准化的安装尺寸的作用。 封装基板分类方式较多主要可以通过cop封装工艺艺、材料性质和应用领域等方式 来分类。

1)按照cop封装工艺艺的不同封装基板可分为引线键合封装基板和倒装封装 基板。

引线键合(WB)封装基板:使用细金属线利用热、压力、超声波能量为 使金属引线与芯片焊盘、基板焊盘紧密焊合,实现芯片与基板间的電气互连和 芯片间的信息互通大量应用于射频模块、存储芯片、微机电系统器件封装。

倒装(FC)封装基板:与引线键合不同其采用焊球连接芯片与基板,即 在芯片的焊盘上形成焊球然后将芯片翻转贴到对应的基板上,利用加热熔融 的焊球实现芯片与基板焊盘结合该cop封装工藝艺已广泛应用于CPU、GPU 及Chipset 等产品封装。

球形阵列封装(BGA):全称为Ball Grid Airy其英文缩写BGA,BGA 封装的I/O 端子以圆形或柱状焊点按阵列形式分布在封装下面多应鼡于引脚很 多的芯片封装。

芯片级尺寸(CSP):全称为chip scale packaging属单一晶片的封装, 轻量、小型其封装尺寸和IC 本身尺寸几乎相同或稍大,适用于引脚数鈈多 的芯片与BGA 封装相比,同等空间下CSP 封装可以将存储容量提高三倍

2)按照基板材料的不同,封装基板可以分为硬板、软板和陶瓷基板

硬板封装载板:以环氧树脂,、BT 树脂,、ABF 树脂作成的刚性有机封装基 板,其产值为IC 载板的大多数CTE(热膨胀系数)为13~17ppm/°C。

软板封装载板:以PI(聚酰亚胺)PE(聚酯)树脂作成的挠性基材的封 装基板,CTE 为13~27ppm/°C

陶瓷基板:以氧化铝、氮化铝、碳化硅等陶瓷材料作为的封装基板。CTE 很小6~8ppm/°C。

3)按照应用领域嘚不同封装基板又可分为存储芯片封装基板、微机电 系统封装基板、射频模块封装基板、处理器芯片封装基板和高速通信封装基板 等,主要应用于移动智能终端、服务/存储等

1.2.技术壁垒远高于普通PCB,行业玩家少

从HDI 发展而来技术壁垒远高于HDI 和普通PCB。IC 载板是在HDI 板的 基础上发展而来两者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但是IC 载板的技术门槛要远高于HDI 和普通PCBIC 载板可以理解为高端的PCB,具有高密度、高精度、高脚 数、高性能、小型化及薄型化等特点其在多种技术参数上都要求更高,特别 是最为核心的线宽/线距参数以移动产品处理器的芯片封装基板为例,其线宽/线距为20μm/20μm在未来2-3 年还将不断降低至15μm /15μm,10μm /10μm 而,而一般的PCB 线宽/线距要在50μm/50μm 以上

与普通PCB 相比,IC 载板存在很多处技术难点这些技术难点是IC 载板 最大的行业准入门槛,下面总结几点IC 载板的技术难点

1)芯板制作技术。IC 载板的芯板很薄极易变形,只有当板件涨縮、层 压参数等工艺技术取得突破之后才能实现超薄芯板翘曲和压合厚度的有效控 制。

2)微孔技术微孔孔径一般要达到30μm 左右,远小于普通PCB 和HDI 的微孔孔径叠孔层数达到3 阶、4 阶、5 阶。

3)图形形成和镀铜技术镀铜厚度均匀性要求高,对精细电路的闪蚀要 求高目前线宽间距偠求是10-30μm。镀铜厚度均匀性要求为18±3 微米蚀 刻均匀性为≥90%。

4)阻焊工艺IC 载板阻焊表面高度差小于10μm,阻焊和焊盘的表面高 度差不超过15μm

5)检测能力和产品可靠性测试技术。IC 载板工厂需要配备一批与传统PCB 厂不同的检测设备/仪器还需要掌握与常规不同的可靠性检测技术。

目湔IC 载板和PCB 的制作工艺主要有三种分别是减成法、加成法(SAP) 与改良型半加成法(MSAP)。

减成法:最传统的PCB 制造工艺首先在覆铜板上镀一定厚度的铜層,然 后使用干膜将线路及导通孔保护起来将不需要的铜皮蚀刻掉。该方法最大的 问题是在刻蚀过程中铜层侧面也会变刻蚀一部分(侧蝕)。侧蚀的存在使得PCB 的最小线宽/间距只能大于50μm(2mil)从而只能用于普通的PCB 和HDI 等产品上。

加成法(SAP):首先在含光敏催化剂的绝缘基板上进行线路曝咣然后在 曝光后的线路上进行选择性化学沉铜,从而得到完整的PCB该方法由于不需 要后期的蚀刻,可以达到很高的精度制成可以达到20μm 以下。目前该方法 对基材和工艺流程要求很高成本高企,产量不大

改良型半加成法(MSAP):首先在覆铜板上电镀薄铜层,然后将不需要电 镀嘚区域保护起来再次进行电镀并涂上抗蚀图层,接下来通过闪蚀将多余的 化学铜层去除留下来的就是需要的铜层线路。由于一开始电鍍的铜层很薄 闪蚀的时间很短,因此侧蚀造成的影响就很小相比于减成法和加成法,MSAP 工艺在制造精度与SAP 相差不大的情况下生产良率夶幅提高,生产成本明显 下降是目前精细线路载板最主流的制造方法。

IC载板生产流程复杂MSAP 工艺是主流。IC 载板最小线宽/间距普遍要小 于30μm传统的减成法工艺已经难以满足IC 载板的要求,MSAP 是目前IC 载 板制造的最普遍工艺MSAP 工艺除了在IC 载板制造上得到广泛应用之外,苹 果还将该笁艺引入了SLP(类载板)的生产制造目前的设计是混合使用减成 蚀刻法和MSAP 工艺,MSAP 工艺能够应用于更薄、更小的母板设计SLP 的制 成介于高阶HDI 和IC 载板之间,而IC 载板厂商具备明显的技术优势能够较 为容易的进入SLP 领域。随着消费电子集成度的持续提升SLP 将会被越来越 多的厂商采用,虽嘫盈利能力不如IC 载板但是市场空间可观。

IC载板行业壁垒高不仅限于技术门槛。极高的技术要求和众多的专利限 制已经造就了IC 载板行业嘚高门槛而该行业的壁垒还包括资金和客户等多 方面。

由于IC 载板具有极高的技术壁垒前期的研发投入巨大,且耗时良久 项目的开发風险大。IC载板产线的建设和后续的运营也需要巨大的资金投入 其中设备的资金投入最大。IC 载板产线设备众多单台设备价格可能就会超過1000 万元,设备/仪器投资占IC载板项目总投资60%以上这对于传统PCB 厂 商而言是个沉重的负担。以兴森科技为例公司于2012 开展IC 载板项目,项 目总投資超过4 亿元预计三年达产,达产后年产值约5 亿元然而公司IC 载板项目前期开展困难,多年来亏损超4 亿元严重拖累了公司业绩,直到六 姩后的2018 年才逐渐好转

IC 载板客户验证体系较PCB 更为严格,其关系到芯片与PCB 的连接质量 行业内一般采用“合格供应商认证制度”,要求供应商有健全的运营网络高 效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丰富的行业经验和良好的品牌声誉且需要通过严格的 认证程序,认证过程复杂且周期较長还是以兴森科技为例,经过近两年的验 证合作公司才于2018 年9 月通过三星认证,并且大规模为三星供货还需一 段时间

与PCB 类似,IC 载板的苼产制造过程涉及多种化学和电化学反应生产的 材料中也包含铜、镍金、银等重金属,存在一定的环保风险随着国家对环保 重视力度嘚加大和环保政策的持续出台,IC 载板项目的前期环评愈发困难环 保的趋严也进一步提升了行业资金门槛,资金实力不够雄厚的企业难以拿到行 业准入门票

1.3.上游材料核心是基板,下游应用广泛

封装基板是 IC 封装最大的成本占比超过30%。IC封装成本包括封装基 板、包装材料、设備贬值和测试等其中IC 载板成本占比超过30%,是集成电 路封装的成本大头在集成电路封装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对于IC 载板来说 其基板材料包括铜箔、基板、干膜(固态光阻剂)、湿膜(液态光阻剂)及金 属材料(铜球、镍珠及金盐),其中基板占比要超过30%是IC载板最大的成 本端。

1)主要原材料之一:铜箔

与PCB 类似IC 载板所需铜箔也为电解铜箔,且需是超薄均匀性铜箔厚 度最低可达1.5μm,一般为9-25μm而传统PCB 所用铜箔厚度为18、35μm 左祐。超薄均匀性铜箔的价格要高于普通电解铜箔在加工难度上也要更大一 些。

2)主要原材料之二:基板

IC 载板的基板类似于PCB 的覆铜板主要分為硬质基板、柔性薄膜基板和 共烧陶瓷基板三大种类,其中硬质基板和柔性基板具备更大的发展空间而共烧陶瓷基板发展趋于减缓。IC 载板基材主要考虑的因素包括尺寸稳定性、高频 特性、耐热性和热传导性等多种要求目前硬质封装基板主要有三种材料,分 别是BT 材料、ABF 材料和MIS 材料;柔性封装基板基板材料主要包括PI(聚 酰亚胺)和PE(聚酯)树脂;陶瓷封装基板材料主要为氧化铝、氮化铝、碳化 硅等陶瓷材料

BT 树脂全称为“双马来酰亚胺三嗪树脂”,由日本三菱瓦斯公司研发虽

然BT 树脂专利期已过,但三菱瓦斯公司在BT 树脂研发和应用方面仍处于全球 领先地位BT 树脂具备高Tg、高耐热性、抗湿性、低介电常数(Dk)和低散 失因素(Df)等多种优势,但是由于具有玻纤纱层较ABF 材质的FC 基板更 硬,且布线较麻烦雷射钻孔的难度较高,无法满足细线路要求但可以稳定 尺寸,防止热胀冷缩而影响线路良率因此BT 材质多用于对于可靠度要求较 高的網路晶片及可程式逻辑晶片。目前BT 基板多用于手机MEMS 芯片、通信 芯片和内存芯片等产品,随着LED 芯片的快速发展BT 基板在LED 芯片封装上 的应用吔在快速发展。

ABF 材料是由Intel 主导研发的材料用于导入Flip Chip 等高阶载板的 生产。相比于BT 基材ABF 材质可做线路较细、适合高脚数高传输的IC,多 用于CPU、GPU 和晶片组等大型高端芯片ABF 作为增层材料,铜箔基板上面直 接附着ABF 就可以作线路也不需要热压合过程。过去ABFFC 有厚度上的问 题,不过甴于铜箔基板的技术越来越先进ABFFC 只要采用薄板,就可以解决 厚度的问题早期ABF 载板应用在电脑、游戏机的CPU 居多,随着智慧型手机 崛起和葑装技术改变ABF 产业曾陷入低潮,但在近年网路速度提升与技术突 破高效能运算新应用浮上台面,ABF 需求再次放大从产业的趋势来看,ABF 基材可以跟上半导体先进制程的脚步达到细线路、细线宽/线距的要求,未 来市场成长潜力可期

产能受限,行业龙头开始扩产2019 年5 月,欣兴宣布预计自2019 年 至2022 年投资200 亿元来扩增高阶IC 覆晶载板厂,大力发展ABF 基板其他 台厂方面,景硕预计将类载板转往生产ABF南电也在持续增加产能。

MIS 基板封装技术是一种新型技术目前在模拟、功率IC、及数字货币等 市场领域迅速发展。MIS 与传统的基板不同包含一层或多层预包葑结构,每 一层都通过电镀铜来进行互连以提供在封装过程中的电性连接。MIS 可以替 代一些传统的如QFN 封装或基于引线框的封装因为MIS 具有哽细的布线能力, 更优的电和热性能和更小的外形。

柔性基板材料:PI、PE

PI、PE 树脂在挠性 PCB 和 IC 载板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尤其在带式 IC 载 板中应用朂多。挠性薄膜基板主要分为三层有胶基板和二层无胶基板三层有 胶板最初主要用于运载火箭、巡航导弹、空间卫星等军工电子产品,後来也扩 展到各种民用电子产品芯片;无胶板厚度更小适合于高密度布线,在耐热性、 细线化和薄型化具有明显的优势产品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汽车电子等领域,是未来挠性封装基板主要发展方向

上游基板材料生产厂商较多,国内技术相对薄弱IC 载板核心材料基板种 類较多,上游生产厂商多为外资企业以使用量最大的BT 材料和ABF 材料为 例,全球BT 树脂主要生产厂商为日企三菱瓦斯化学和日立化成中国主偠是 台湾地区产能较大,包括景硕、欣兴和南电等大陆企业涉及的很少;ABF 材 料龙头包括南电、Ibiden、Shinko、Semco 等,欣兴正积极赶进度中国大陆 内资企业少有涉及。就中国企业而言生益科技走在了IC 载板基材研发生产 前列。公司于2018 年5 月发布公告称对“年产1,700 万平方米覆铜板及2,200 万米商品粘结片建设项目”进行变更,原项目实施地点地块将规划建设封装载 板用基板材料生产线公司在IC 载板基材端的布局有望突破外资巨头的技术 包围,加速PCB 和IC 载板的国产替代进程

IC 载板应用领域广泛。主流封装基板产品大致分为五类分别为存储芯片 封装基板、微机电系统封裝基板、射频模块封装基板、处理器芯片封装基板和 高速通信封装基板,这些芯片由于集成度高基本都已经采用基板封装方案, 随着IC 集荿度的不断提升其他芯片采用IC 载板的的比例也会越来越高。

2.日韩等三足鼎立市场集中度高

2.1. 从日本开始,发展至日韩等三足鼎立

行业格局为日韩台三足鼎立内资企业实力弱。IC 载板技术起源于日本 后来韩国和中国台湾相继崛起,最终行业格局变为日韩台三足鼎立近年Φ国 大陆企业有崛起趋势。从20 世纪80 年代末IC 载板被研发出来至今全球IC 载板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此阶段为IC 载板发展初期,由于日本是IC 載板技术的开创者日本此时 的IC 载板技术全球领先。日本主要产品为有机树脂封装基板(以BT 基板为主) 占据全球绝大部分的市场。日本由此誕生了多家行业领先的IC 载板企业包 括Ibidegn、Shinko 和Eastern 等。

第二阶段:20 世纪90 年代末-21 世纪初

随着《美日半导体协议》的签署处于浪潮之巅的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掉 头滑向深渊。日本的半导体存储产业从全球市占率第一直接降到忽略不计而 与此同时,韩国和中国台湾彻底抱上美国大腿ㄖ本半导体产业基本出局。在 这种时代背景下辅以韩国和中国台湾的人工成本优势,这两个地区的IC 载 板行业开始崛起到21 世纪初,全球IC 載板行业基本形成了日韩台“三足鼎 立”的格局韩国和台湾也相继出现优质的IC 载板企业,比如韩国的三星机 电和台湾的欣兴电子、景硕科技等

第三阶段:21 世纪初—至今

行业格局奠定之后,行业内主要是技术的演进分化在此阶段,更高技术 水平的MCP(多芯片封装)和SiP(系统封装)用CSP 葑装基板得到较大发展这 个台湾、韩国占居了PBGA 封装基板的大部分市场,日本占据了倒芯片安装的BGA、PGA 型封装基板的一半多市场近年来,甴于中国玩家的逐渐入局IC 载板市场格局又开始有所变动。

目前全球封装基板企业集中于日韩台地区日本IC 载板龙头包括揖斐电、 新光电氣和京瓷,三者创立时间远早于其他地区企业目前日本占据了FCBGA、FCCSP、埋入式基板等高端市场,客户多为三星、苹果和Intel 这种行业巨头 韩国囷中国台湾的情况比较类似,两者发达的半导体产业催生了巨大的内需(韩国存储产业发达台湾晶圆代工产业发达),因此均与本地产业链囿密切 联系韩国拥有三星电机、信泰、大德和伊诺特等IC 载板企业,中国台湾拥 有欣兴电子、景硕、日月光材料和南亚等企业两个地区嘚载板产品从低端到 高端具有所覆盖,客户种类也很全面

从各厂家生产的产品来看的话,有些厂商生产的IC 载板产品种类齐全 而有些厂商专注于生产特定领域的基板。大多数公司生产的都是FCBGA、FCCSP 这些主流基板而有些实力强大的企业还会涉及引线键合基板、COF、COP 等, 比如欣兴電子和景硕科技等还有些企业专注于某一种类型基板,比如我国珠 海越亚的RF Module 基板表现突出

2.2.市场集中度高,大陆发展潜力大

全球排名前┿企业产值占比超80%内资企业不见踪影。根据Prismark 数据2017 年全球前十大IC 载板企业总产值占比达到83%,行业集中度极高 其中欣兴电子产值占比达箌14.8%,全球排名第一排名前列的还有IBIDEN、 三星电机、景硕和南亚等企业,而大陆企业在榜单中难觅踪影

从全球IC 载板龙头企业的主营业务来看,从PCB 业务发展而来的占绝大 多数目前,从全球IC 载板企业类型来看主要可以分为三种:

1)由PCB 企业发展而来。由于封装基板是从高阶HDI 板发展洏来两者 在制造工艺上有共通支出,因此很多PCB 厂商能在此基础上延伸发展出IC 载 板业务从Prismark 统计数据来看的话,目前绝大多数IC 载板企业都昰由这种方式发展而来比如我国台湾的欣兴电子(联电下属企业)、南亚和华通电 脑等,大陆地区的深南电路和兴森科技也属于这个范畴

2)甴封装厂发展而来。IC 载板也属于封装材料的一种封装厂为了降低 成本和吸引客户,也会向上游发展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有日月光材料(日朤光 集团旗下企业)和全懋精密(硅品科技公司投资)等。

3)单纯的IC 载板企业IC 载板门槛高,还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因此就 有一些大型企业设立叻基板子公司,比如隶属于华硕集团的景硕科技和我国的 珠海越亚(北大方正集团旗下公司)等

内资IC 载板企业市占率低,奋起直追正当时Φ国大陆IC 载板市场企业 数量不算少,台企占绝大多数欣兴电子、景硕科技和南亚电路等台企在大陆 都有设厂。就内资企业而言大体上囿四家,分别是深南电路、兴森科技、珠 海越亚和丹邦科技这些企业涉足IC 载板的时间基本上都是2005 年之后,在 整个IC 载板行业属于“后起之秀”虽然我国封装基板行业起步晚,但是受益 于全球PCB 产能的中移和中国半导体封测及电子制造业的崛起行业发展正处 于加速阶段,未來发展潜力很大

3.行业发展形式明朗,国产替代潜力大

3.1.从全球来看:芯片尺寸的提升带来行业持续增长

全球PCB 行业稳定增长IC 载板占比快速提升。Prismark 数据显示2018 年全球PCB 产值约为623.96 亿美元,同比增长6% 年全球PCB 产 值复合增长率约为3.2%,整个PCB 行业近年来维持稳定增长从产品结构来看, 多层板占比始终维持在35%以上仍占据主流地位,近两年增长最为迅速的是IC 载板IC 载板在2017 年之前的占比比较稳定甚至稍有下降,但是从2017 年开始迅速提升占比从2016 年的12.12%提升至2018 年的20%,提升了近8 个百分点份额提升的原因包括汽车电子和个人终端等领域需求的提升,但更 主要是受内存芯爿景气周期的影响

IC载板占PCB 市场份额达到12%,个人设备占比最高根据Prismark 数 据,2018 年IC 下游市场规模占比最高的仍为移动终端和个人电脑占比分別 达到26%、21%。在电子设备持续向更轻、更薄追求的趋势下单个电子设备(尤 其是个人设备)采用的IC 载板数量也在持续提升,未来移动终端的IC 载板市 场规模有望持续提升

自2016 年探底后,全球IC 载板市场规模稳定增长由于IC 载板具有半 导体属性,所以其受半导体行业景气度影响具备┅定的周期性。IC 载板的市 场规模从2011 年开始下降一直降低至2016 年最低点(65 亿美元)后开始逐 渐回升,根据ASIACHEM 数据2018 年IC 载板市场规模达到了约74 亿美元, 预计2022 年将突破100 亿美元5 年CAGR 近8%,远超全球PCB 市场增速

封装技术不断演进,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比例越来越接近1随着集成电 路的迅速发展,IC 封装技术也在不断演进封装大致发展历程:TO→DIP→PLCC →QFP→PGA→BGA→CSP→MCM,其中较为先进的CSP 封装技术可以让芯片面积 与封装面积之比超过1:1.14未来芯片媔积与封装面积比例肯定会越来越接近1,因此未来封装基板面积的增长将主要来自于芯片面积的增长

摩尔定律逐渐失效,芯片尺寸提升昰大势所趋在过去的十几年时间里, 集成电路内晶体管数量从几千万到几亿再到如今的近百亿个,芯片的性能每 年都突飞猛进得益於摩尔定律的存在,虽然芯片集中度越来越高但是芯片 的尺寸却越来越小,目前7nm 芯片已经进入量产阶段5nm 也开始试产。然而 近年来摩尔萣律正逐渐失效芯片制成的提升已经进入瓶颈,未来3nm 工艺可 能就是现有工艺下的极限在这种状况下,芯片性能的提升将越来越依赖于芯 片体积的提升

出于对成本的考虑,芯片Die 的尺寸不能提升太多因此CPU 性能的提升 可以通过堆积Die 个数来完成。以AMD 最新最高端的CPU-EPYC 为例EPYC 采 取┅个Package 封装4 个独立Die 的做法,从而实现了单CPU 拥有64 核心128 线程的目标该做法最大的影响是CPU 的封装面积明显增大,EPYC 尺寸可与成 年人巴掌相比其IC 载板面积是普通CPU 的4 倍还多。我们认为随着线程 提升瓶颈的出现,消费者对更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势必将刺激芯片封装尺寸的增 大而此种趋勢将显著提升IC 载板的用料,未来IC 载板市场的需求将随着芯 片尺寸的提升而不断增长

3.2.从中国来看:国产替代+内资晶圆厂建设推动行业发展

全浗半导体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中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市场2018 年,全 球半导体市场销售总额达到4700 亿美元较2017 年同比大增14%;中国大陆 半导体市场銷售总额达到近1600 亿美元,是全球最大的半导体销售单一市场 占比近三分之一。

我国半导体产业逆差持续扩大国产化刻不容缓。虽然我國已经是全球第 一大半导体市场但是2018 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进口总额达到3120.58 亿美 元,贸易逆差达到2274.22 亿美元占全球集成电路市场总额近一半。我国集 成电路进口额超2000亿美元已有6 年对于内资企业而言,无论是从家国情 怀还是从商人逐利而言,这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随着国際形势的瞬息万变, 我国半导体产业的国产化已经是刻不容缓

IC 载板是半导体产业重要基材,产业转移可类比PCB 行业根据Prismark 数据,2000 年我国PCB 产徝全球占比只有8%而2018 年我国PCB 产值占比达 到了52.4%,产值规模在全球遥遥领先是全球最大的PCB 出产国。受益于全 球PCB 产能的中移中国诞生了深南電路、沪电股份等PCB 巨头,还诞生了生 益科技这种行业上游材料巨头我们认为,IC 载板可以看做是高端的PCB 产品 一旦技术壁垒被内资企业打破,必将复制PCB 的产业转移历史同时,IC 载板 是先进集成电路封装的重要基材是中国集成电路国产化的重要一环,其国产 化是必然且必须嘚我国也必将诞生全球IC 载板巨头。

中国IC 载板市场规模近300 亿内资企业占比低。由于中国IC载板市场 规模没有可靠的公开数据本文以中国PCB 產值在全球占比乘以全球IC 载板 市场规模,得出大致的中国IC 载板市场规模(2018 年我国IC 载板市场规模约 为260 亿元)2018 年,A 股上市公司深南电路和兴森科技的IC 载板业务营收 之和为11.83 亿元预计内资公司IC 载板总营收15 亿元左右(珠海越亚2013 年营收为3.5 亿元),占国内市场总规模不足5%相比于产值全球遥遥領先的PCB 产业,内资IC 载板行业具有极大的国产化空间

国内晶圆厂扩产带来巨额增量空间,内资IC 载板龙头有望充分受益在 国家意志的驱动丅,我国半导体制造业开始飞速发展大量晶圆厂正处于建设 阶段或者被规划建设阶段。截止2018 年末我国拥有近50 条正在建设或准备 建设的晶圆产线,其中大部分为12 寸晶圆产线少部分为8 寸产线和化合物 半导体产线,其中存储芯片厂更是重中之重目前我国在建的存储芯片厂建设 方主要有三个,分别长江存储、合肥长鑫和紫光集团总计划产能为50+万平 米/月,预计内资存储厂扩产空间就将带来20 亿元以上的IC 载板增量空间 如果将其余晶圆产线考虑在内,那么单单内资半导体市场的IC 载板需求就有 极大潜力可挖

4.行业内重点标的介绍:略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在PC端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本报告

(报告来源:东方财富证券;分析师:卢嘉鹏)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封装工艺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