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关于10bits关于H I V的描述正确的是在H.265标准中的什么位置?

上:介绍码率控制的初始化部分

艏先码率控制的作用是在有限的带宽下尽可能地提高整体视频的性能并保证比特分配的准确性,其中HEVC中的带宽用比特率(Bitrate)来表示了解码率控制应从一份提案入手,即JCTVC-K0103 这篇文章奠定了码率控制的整体框架。之后的JCTVC-M0036、JCTVC-M0257在JCTVC-K0103的基础上进行扩展和改进但总体的框架不变。码率控制的整体流程大致如下
  1. 对码率控制进行初始化。(主要分为序列级别GOP级别,frame级别LCU级别)
  2. 对上述4个级别分别进行比特的分配。
  3. 将各个单元分配的比特数根据R-lambda和lambda-QP模型求出各个单元的最佳QP并应用于编码中。

接下来就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解读并加入一些我自己对各个模塊的理解。

转到m_cRateCtrl.init()的定义之中这里删除了部分else语句以提升代码的阅读性。

Access的示例图(图有点丑见谅。。)图中的1~8表示一个GOP中的8幀,在I帧(0)编码完成之后首先进行编码的是第8帧,之后0和8共同作为第4帧的参考帧再由0和4共同决定2、0和2共同决定1的编码。这样就仿佛昰一个层次结构一层一层进行编码,也就有了layer这个标识符以标志各帧所属的层而GOPID2Level 也就是所谓的layer,其中GOPID2Level[0]代表第8帧GOPID2Level[1]代表第4帧,GOPID2Level[2]代表第2帧GOPID2Level[3]代表第1和第3帧,以此类推

1.2.在TEncTop::encode() 中,对GOP级别内容进行初始化主要内容是对一个GOP中的各帧进行计算。

进入m_pcRateCtrl->initRCPic()函数在里面的m_encRCPic->create()函数中可以看到對frame中参数的定义,包括各项基本信息如下。(这一块不难参照对应变量即可了解其含义)

以上部分就是所有RC中初始化参数的设定。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关于H I V的描述正确的是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