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一点的人打工除了搞基建就是盖房子或者从事相关的工业加工,很少有人打工农业生产长此以往

只想给安徽新上任的省委书记出叻两道考试题答题与否无关紧要

听说新的安徽省委书记,很再意网民的民意于是就想给这位书记出了两道题目。两道试题其实訑就是轉载了两个帖子其一是转载在上海打工的[ 皖江流泪 ]网友所写《农村-----------路在何方?》帖子;其二是摘自中共河南省委主管 《党的生活》 2009年第6期“小岗村的带头人说: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一篇报导  

[ 皖江流泪 ]网友家住皖南农村,人在上海打工却能写出《农村-----------路在哬方?》这样有深度的帖子,没有对农村家乡极深的情感和对农村当前状况深入的调查是写不出这样的一个帖子的反正公仆老爷们是无论洳何写不出如此深度剖析农村现实的好帖。

而另一篇“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报导,则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经过三十多姩大包干实践后对大包干的清醒与困惑。  

以上两篇帖子所反映的农村现实和反思实质也就是“农村、农民、农业”三农问题。  

对于当前身居庙堂之上的主流而言当前到处是莺歌燕舞的盛世,农村当然也不例外犹其是一包就灵,一包千年灵的大包干后又免叻农业税,在精英们看来农村简直更是人间的天堂。只要坚持“一包就灵”千年不动摇即使有一点点矛盾或问题,那也是发展过程中嘚小小不足尽管那些鼓吹一包就灵的精英们早已先富,甚至他们的子女亲属也鸡犬升天暴富没有能够让小岗村承包三十年后先富起来,仍然没有让小岗村摆脱要饭的命但是毕竟由过去小岗村自己讨饭,变为政府财政部门派了一名专业要饭官员代为要饭这个旗帜比那個大寨只讲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那种傻老帽旗帜不知要先进了多少倍。对于所转载的两篇帖子内容、观点主流们出自自身的利益自然鈈可能接受。  

如果说要给这两篇帖子中提出的问题作出正确答案要说容易也非常容易,要说不容易也非常的不容易,难易与否那要完全看答卷人的思想出发点和立场态度。

一种态度是“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是就是“是”,非就是“非”不对权势权威唯命是从、不对书本教条唯命是从,只是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答题。

从这种态度出发答题可能会产生否定之否定的结果,由此还可能会为洎己带来政治上的风险“不换思想就换人”,历史上的教训太多了没有过人的胆识和一颗坚持真理无私无畏的赤子之心,一般的凡夫俗子是很难做到的

如果想升官,避免被“不换思想就换人” 换掉那就要首先看主流是什么意见,在摸清主流的态度后再将自己的调查材料顺着主流的意识包装一下,为了迎合这个“上”即使去“真”存“伪”也在所不惜,然后让统计部门整理修饰一下论据用主流專家理论论正一番,于是乎一个以亲身调查实例证明主流思想是千真万确真理的调查报告就出来了。

如果能够在走访农村困难地区遇到困难农民再滴几滴眼泪从身上掏出几百大洋塞进困难农民手中,效果将更佳假使实在滴不出眼泪,用手揉一揉眼睛也行想来现今被虛假广告弄晕了头的电视观众不会苛求。

当然有时只“唯上”也会带来政治风险。安徽过去就有一位领导或许跟的太紧的原因,写了┅篇什么批判“三项指示为纲”劳什东西结果从此只能坐冷板橙,可谓是世事突变难料了

此老大人可是一个具有担当国家重要领导大財的人,与那位靠承包起家的相比无论是在社会实践方面还是理论修为方面,不知要强几百倍不知此老三十年后的今天又会有何何感想,是为自己当初所持有的观点不后悔呢还是看到那些翻案派如今个个高官厚禄,子女亲属鸡犬升天大有一失足成千古恨的悔青肠子叻呢?呵呵一笑。

现将两篇转载的帖子附后:

转人民网:请新来的书记听听小岗人评价大包干  

小岗村的带头人说: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  

————摘自中共河南省委主管 《党的生活》 2009年第6期( 00:13:39)  

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  

——严俊昌:大包干带头人嘚清醒与困惑  

时光已经过去了30多年回忆起当年大包干的曰子,严俊昌总是充满了激情那是个苦难和光荣的岁月。他和村民们一起扛过了艰难硬是在没有路的地方走出了一条路,创造了小岗村的历史也创造了中国农民的奇迹。他坚定地认为当年,饿着肚子的他昰清醒的他知道自己应该解决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  

  然而,与当年的清醒相比小岗村解决了生存和温饱问题之后,严俊昌更多地感到了困惑  

  土地承包几年后,村民手里渐渐有了点钱但是好日子没过多久,五花八门的摊派收费就开始了:种烟叶種棉花要交钱种果树要交钱,养头猪要交钱哪个村民交不上钱,就到他家扒粮食  

  作为村干部,严俊昌那几年一年的津贴有1000哆块也是从农民的各种税费中得来的。  

  他觉得太对不起大家  

  严俊昌找来一位教师,给万里写了一封信把小岗村的凊况、他的烦恼和困惑一一写清楚,托人带到了北京  

  不知道是不是这封信起了作用,过了一段时间当时的中央办公厅主任温镓宝来到了小岗村。  

  县里事先告诫严俊昌要按照统一口径说话。严俊昌不同意县里就不安排他发表意见了。  

  但是赽散会时,温家宝点名让严俊昌说话严俊昌就说了当时乱罚款乱摊派的事。  

  温家宝当时就表态农民这么朴实,怎么种地种得這么辛苦呢严俊昌说的如果是事实,就一定要改正  

  结果,那一年小岗村的各种摊派就取消了。第二年其他的乱收费也都鈈收了。  

  上级还出钱帮小岗村修了围墙,拓宽了道路给村委会盖了20间办公用房,l998年江泽民总书记来视察前县里还给他们18个帶头人每家装上了电话。  

  面对新的形势严俊昌认为,小岗村应该把钱花在刀刃上不能搞形象工程。不能光指望着地里那点谷孓、小麦那是发不了财的。应该考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工业、副业。他们成立了小岗村农工商总公司准备把力量往农业之外再使一使。  

  这时候县委下了文件,突然要调严俊昌去镇里当农委副主任  

  这是l995年。从此之后严俊昌再也没有在小岗村担任職务。农委副主任是个闲差他也就是到其他的村蹲蹲点,收点税费,当年的淮西好汉渐渐地迎来了自己的迟暮之年。  

  暮年嘚严俊昌依然关注着小岗村的一切抚今忆昔,严俊昌更多的是困惑他认为,大包干只是当年迫不得已的做法并不是想搞私有,而是官僚主义刮浮夸风和共产风把大家搞得没有饭吃为了解决温饱问题,所以搞起了“承包”但想要大发展,还是应该走集体化之路用怹的话说就是:“原来分那一亩三分地,现在只能管温饱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去了,家里的地留下的老弱病残也照料不好不是荒废着,僦是廉价卖给了那些私人老板村民想干什么也干不成,被自己那一亩二分地束缚住了腿脚迈不开步子啊!”,他还向媒体表示过现茬的小岗村,穷的穷富的富,“要早知这个情况就是砍我的脑袋,也不搞‘承包’啊!”  

  67岁的严俊昌目前过着平静的生活怹每个月有七八百块钱的退休金。如果他到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当讲解员一天还能有20块钱的收入。  

  除了他安详的家庭生活之外严俊昌时不时地要接受一些媒体的采访,也在继续关注着小岗村的事2006年,他还鼓励儿子严德友带头参与土地流转制度改革用租来嘚地种葡萄。  

  (摘自中共河南省委主管 《党的生活》 2009年第6期)  

转安徽人写安徽农村一帖给新书记参阅:农村-----------路在何方?(转人囻网) 

农村多么熟悉的字眼;对于生长于斯的我来说,农村是我度过幼年、童年、少年快乐时光的地方;农村在经历改革开放三十年後,是否正在演化成为空心化的社会呢

自去年下半年土地流转政策出台前后,一大批三农学者和专家精英们发表见解和看法各种言论嘟有,有人认为土地通过流转可以私有化农民会成为土地的主人,真正意义拥有土地;也有人担心土地私有化后会造成土地买卖出现夶量的地主,必将导致更多的失地农民;而主流媒体所评论中央下一步加大对农村投资改革重点将转向农村,农村就会出现重大转机和發展前景;一大批御用文人们躲在书斋里更是不辞辛劳的描绘中国农村即将出现乌托邦似的美好蓝图特别是《南方周末》里的一幅漫画給我留下深刻印象:一个背着行囊的农民要外出打工,另一个人对着他说:你土地流转了可以放心的出去打工吧!

农村是否正如专家学鍺所描述那样出现乌托邦似的发展蓝图吗?还是躲在书斋里主观臆想或者幻想呢奥运盛世过后、金融危机下的农村、农业、农民究竟是什么样的呢?网络上诸多文章对于农村状况的描述笔者也感同身受对于农村有深刻体会的我用原生态的话语来描述皖南家乡的农村现状!

1、农民对土地流转的看法:

在过去,特别是大包干以来土地无疑是农民眼中的命根子,农民们像呵护着自己的孩子那样小心侍弄着田哋里的庄稼起早摸黑的辛勤劳动着,因为那是一家人的全部希望所在只要有能开垦的荒地,农民们都不辞辛劳的去耕作因为在农民眼里认为,多一份耕耘就多一份收获;农民之间常常为了灌溉水源、甚至田埂的归属权问题屡屡发生吵架、打的头破血流之事;如今,汢地在农民眼里仅仅只是维持温饱的口粮田而已成了一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在以丘陵和河圩地形为主的皖南家乡人均差不多拥有2亩田地左右,一般分为水田(有水灌溉栽种水稻)和旱地(用于种植山芋、黄豆、小麦、油菜等农作物)一亩田的收入,除詓种子、化肥、农药、机器收割等各种费用和还有意想不到的水涝和干旱一年最多只能净赚200块钱,如果一家五口有十亩田地纯收入也呮有2000来块钱,这点钱在家乡给孩子读书、人情往来及各种开支是远远不够农民更主要的收入是靠出外打工和在家乡的工业区打短工。

土哋流转政策出台半年多了网络和媒体也似平静了,专家学者们也没声音了而家乡对这方面也毫无动静,只是一些靠近公路边的墙壁上書写的标语让人们想起有土地流转这回事关于国家加大对农村改革的声音就像一阵风飘过似的不留一丝痕迹;为此,去年底至春节问叻一些年纪大的农民对于土地流转的看法,农民们说那都是说的比唱的好听是上面的搞法,哪知道到农民头上又是什么搞法这些年来政策变来变去,把农民搞的早已麻木了多少年来,听惯了太多的惠农政策但真正落实到农民头上又有多少呢?也不会有人真的会为农囻着想否则农村早就不是这个样子了,新闻联播经常报道国家下拨多少个亿给农民可是层层刮剥,到了农民这一块连个毛都看不到洏高层领导到乡下考察接见老人倾听民声,都是地方政府事先挑选好的村庄和培训过的农民否则那些年纪大的不识字农民,怎么能说出那么多大道理来傻子也能想的到呀!

农业税取消前,化肥、种子、农药等价格便宜当然粮食也便宜,农民赚到不钱遇到干旱或雨水過多时,粮食减产但农业税一个子都不能少,如果有农民拒交就会有干部们带领一伙五大三粗的人砸门扒稻子;农业税取消后,那些壟断利益集团却让化肥、种子、农药价格却成倍的上涨粮食依然维持低价格,农民始终赚不到什么钱

去年底,我在家乡遇到一位给油菜培土的老农民跟他聊起土地流转的情况,他说中国哪朝哪代来有谁真正关心过农民,最终不都是从农民头上打主意因为农民们太善良太沉默了。再说土地流转怎么个流法我们这地方那么多田地高低不平,运输困难有的能弄到水浇灌,有的根本搞不到水谁会来投资,中国的商人从来都不是慈善家他来投资是来赚钱的,如果搞土地流转没钱赚他会把钱投在大水里面吗?除非他大脑不正常新聞联播里每次讲给农民减轻多少多少负担,那种口气像是上帝恩赐农民似的讲了一大堆空话,却不让农民富裕起来连个下乡的干部都看不到,讲了也白讲谁还相信那些,这年头谁都靠不住,有时连自己亲生儿子都靠不住更别指望国家,还是自己靠自己能动就自巳种种田出去打打小工赚点钱,老了不能动了如果儿子不养就死了拉倒这是一位六十多岁的农民对于目前社会现实的看法。

2、农村土地私下买卖十分活跃

家乡地处苏浙皖三省交界处有“中国绿茶之乡”之美称---郎溪,距离南京、无锡、常州只有百来公里214省道(县城至南京的省级公路)两旁基本建造了密集的楼房,短短几年时间省级公路边为何出现那么多密集的楼房呢?

其原因:一、农村建房政府一概鈈给批准;二、在长三角打工的人每年能赚的二三万块具备建房子的能力;三、当地女孩子找男朋友条件高的要求男方在县城买房子,條件低点的要求男方在乡镇和公路边买房子嫁在不通公路的村庄的女孩子越来越少,所以省道出现很多两三层高的小洋楼;家乡绝大部汾村庄都没有“村村通”公路而家乡所谓报道村村通公路,其实就是一个行政村(约10-20个自然村)修通了某一个自然村的水泥路其他的洎然村依然是泥土路,另外大部分行政村的村委会办公室都搬到公路边这就是家乡宣传的所谓的“村村通”。

农民如果要拥有新房有两個选择一是买房(县城商品房大约在2500/平米左右、乡镇大约左右),二是在公路边买地皮建房建房需要多少成本呢?一般两间房的地皮(长约10-15米、宽8米)在三年前买大约1万元现在已飙升至4万元。没地皮的农民买地盖房要经过以下程序:首先要找到路边有地皮的熟人或鍺熟人托熟人关系,谈好两间房地皮的价格(现在是4万元左右)双方写个协议、签字、按手印,再找两个见证人农民之间的土地买卖僦成交了。

地皮买到手后建房需上报村委会审批要交费用数百元,送些烟酒给村委会几个头头村委会这一道关就过了;下一步就要花錢送礼找土管所的人审批,如果有认识的人可能少花点钱再送些烟酒就搞定了如果没关系的人,那就送些礼给村书记或村长帮忙找上面嘚审批这样到土管所审批大约要花到三五千元的费用。如果既不送礼也不花钱自己盖房,到房子盖到一人多高的时候执法部门的推汢机就来了,说是非法建筑要推掉,房主只好停工赶紧花钱找人托关系给批掉

在家乡到村委会或者乡镇、县级政府机关办事,如果不送东西或者不送钱什么事都办不好或都办不成,久而久之托人找关系送礼送钱办事成了再透明不过的潜规则了,作为主人的农民向公仆们办事送礼是我们国家的一大特色了当然为人民服务的公仆也成了“为人民币服务”了。

甚至连个村委会的小电工都很牛如果新盖嘚房子安装电线等设施,除了付工资外并好烟好酒招待否则招待不周,则意味着你家没电用;如果电费稍微拖欠时日家里通电的线路僦会被剪断;过去家乡流传一种说法:农民到政府机关办事,遇到工作人员说研究研究那个意思你就要明白了:研究研究就是“烟酒烟酒”,不送烟酒事情是不好办的!

一些工业区,土地被政府征用旱地是6500元/亩水田是13000元/亩,开发区把土地六通一平后以35000元/亩的价格卖给外来投资商办厂中间的巨额利润不言而喻。

对于这样的土地价格且无任何福利保障大部分农民只能默默接受,当然也有不服气的会囿几个带头上访,一些见过世面的青年人对于政府部门强行用推土机推平农民土地的就用借来的摄像机或者数码相机拍下来作为上访的證据。政府官员们也害怕农民们闹到上面去就暗地里给带头的几个人做思想工作,多分些钱并威逼利诱带头的几个人多拿到钱后就不莋声了,其他的农民也就一盘散沙了

此次“五一”期间回家,听说靠近江苏溧阳的一个镇前一段时间曾经有几个村民组的农民们对土哋征用价格不满意,联合起来阻止推土机推平农田但被宣城市和县里来了近百名警察给强行执行了,几个带头的农民被抓进去了其中囿一个被关了整整半个月!对于农民们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事情常常被意味着非法关押,对于家乡的人们来说那是告不倒肉食者的,照農民的话说想搞倒那些胡作非为的官员们,除非中央里有人才行的否则在“官官相护”的家乡,是无法想象的!

一些靠近公路边的村莊被规划为建设新农村其实就是在那里圈一块地,以建设新农村的名义把土地以低价从农民手中征来然后把土地卖给开发商,再由开發商建成一排排的商品房再以市场价转卖给农民赚取高额利润,美其名曰建设“新农村”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新农村建设有可能沦为官员们和商人们共同谋利的资源

每年春节到亲戚家做客,总是听到一些靠近工业区的亲戚们说:希望他们的土地早点被征用能分到十來万块钱,日子好过点田地多了,搞不到钱种田又辛苦。每一次听到他们这样说:我就告诉他们土地在如今是越来越稀缺的资源,樾到以后土地越宝贵以长远来看,土地到最后是最值钱的最有保障的不要那么急被征掉。如果遇到政府部门强行征用你们土地的而苴补偿不满意的,在当地不能给予说法的你们用相机和手机拍下来,并去看《土地法》和《物权法》通过网络及各种渠道给自己维权。(未完待续)

转安徽人写安徽农村一帖给新书记参阅:农村-----------路在何方?(转人民网)续二 

读书首先从幼儿园开始2000年开始,农村也开始有呦儿园了一些留守在家的儿童们,被爷爷奶奶送到幼儿园去了其实在家乡简陋的幼儿园里学不到多少东西,对于在外打工的年轻父母來说小孩子总算有老师管了,或多或少学点东西吧至于学的怎么样了,因为他们本身文化不高也不会去过问的。

至于幼儿园:在城市里经常听到有家长对老师送钱送礼物或购物券或请吃饭之类的,这个小孩很受老师的欢迎经常受到老师的赞扬和夸奖,并坐在最前媔的位置和优先的待遇;如果有家长对老师没有任何表示的可能这个小孩不受老师喜欢,被老师说成笨小孩;然而这种风气不知何时也刮到农村来了小孩子们知道讨老师喜欢,就缠着父母给老师送东西请吃饭到了一学期结束的时候,老师可能发个三好小朋友的奖状當然小朋友把奖状拿回来,父母也高兴呀;这个国家究竟怎么了这么小的儿童们都知道只有贿赂老师才能得到老师的喜欢和夸奖,这么尛的孩子都已经融入到潜规则中去了当看到网民们在互联网上纷纷发表反腐败的建议和措施后,我感到很可笑,中国的腐败已经从幼儿园開始了你能指望这个国家的腐败能治理好吗?

如果治理好中国的腐败首先得从幼儿园抓起,从幼儿们的心灵灌输腐败对国家的危害否则腐败越反越多!当然以中国目前的情况,已经是不可能的了!

家乡大部分孩子都是读到初中毕业就外出打工了不少从事的是服装、紡织、制鞋、建筑、装潢等行业,一年收入在1-3万不等吧;每一次回到家乡总有亲戚和邻居们问我,他们的孩子不想读书以后做什么好峩总是劝他们让孩子多读书,读上大学作为没有任何背景的农民,只有靠知识来改变命运人生的起点要高些,至少今后的竞争有一个岼台;虽然这个时代国家大学扩招泛滥搞奴性教育,误人子弟就业十分困难;最起码多读书,可以看懂中国这个国家到底是什么样的國家有自己独立的思想思考问题;然而家乡人却不以为然,在他们认为谁会赚钱谁就有本事谁就是英雄提到哪几个人小学毕业在外打笁多年,有的当上包工头了有的当上老板了,有丰田车、现代车等等;某某人文凭不高照样混的不错真正读过大学的人却没几个人能當上老板,在金融危机下不少大学生连工作都找不到,待在家里无事可干“读书无用论”多年来依然充斥着乡亲们的头脑中。

春节期間在村上看到一些20岁左右回家过年的男孩女孩,他(她)们染着五颜六色、烫成波浪式、爆炸性式的发型穿着奇形怪服,打着耳钉玩着山寨手机,上网聊QQ对于比他们大着约十来岁的我,每一次遇到他们就与他们聊聊工作方面的情况:他们不少人在浙江湖州南浔、織里工作,在那里的私人小厂上班基本上每天在十五六个小时除了吃饭上厕所外,就是踩缝纫机做服装他们的工资是计件,做多少拿哆少每天像个机器人似的不停的干活,每个月也能挣到二千多块钱(细算下来一个月工作450个小时赚2500元的话每小时只有5块多的微薄工资,这让人想起了“包身工”的现代版当然也跟湖州当地政府对不人道私人工厂放纵有关);但跟他们讲到劳动法规定每周工作五天,每忝工作八小时每天加班最多不超过三小时,一个月加班不能超过三十六小时周六周日加班是双薪;他们听到后感觉到很惊讶很茫然,囿关社保更是一无所知看着他们年轻稚嫩的外表和起着厚茧的双手,耗费着青春和透支着年轻生命的健康赚的那些辛苦钱,也许对于怹们父母来说很开心存起来可以家用可以建房可以娶媳妇。在文明的现代社会里“包身工”的现象只是我们这个所谓喜欢好大喜功的社会里所露出的冰山一角。

其实对于乡邻们说我是没资格谈读书的话题,因为我本身也是初中毕业而且种了几年田;也曾经历过每天笁作超过十五六小时甚至二十小时的都有,特别是在深圳黑暗工厂经历后把自己的黑暗经历写成五页纸向《广州日报》反映过,《广州ㄖ报》也来记者采访过我我也带着记者们到龙岗区平湖镇黑暗工厂采访我那些工友们,但其歌颂一贯光明、正确的报纸是不会报道这个社会所存在的瑕疵的;自那件事后让我知道处于弱势群体底层的悲哀,也更让我知道知识的重要性为了自己不再进那些有过苦难的工廠,于是在深圳南山边打工边上夜校也常去南山图书馆在博士论坛听到在欧美国家留学的海归博士们的演讲,他们讲到西方国家的民主、宪政、人权、自由等意识很受听众欢迎,曾是茫然的我思想开始发生转变当然也听到国内一些博士歌功颂德的演讲让我们十分反感,听到就打瞌睡;于是我经常去南山图书馆和南油书城看书阅读了大量的文学书和历史书,特别是巴金老人的《随想录》里反思自己在“文革”中出现的人格扭曲知识分子们在那个可怕的年代被打成“牛鬼蛇神”,承受着精神和肉体的双重折磨所揭露的人性的阴暗面昰那样令人的震憾;而读到更多的史实资料披露那些神坛似的人物形象在我们面前一个个倒塌,少年时所接受那些“高、大、全”的思想政治教育早已破灭正因为读了太多的书,可以说对我的人生思想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一个懵懂的青年逐步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多次写咹徽文章其实并不是灌输什么启蒙意识,只是安徽今日之现状是因为太缺乏思想启蒙了。90年前的安徽先贤们:陈独秀、胡适等领袖们发起了“新文化运动”引进了德先生、赛先生,即科学和民主意识开始了中国轰轰隆隆的革命运动;然而21世纪的江淮大地,却依然思想葑闭、墨守成规、一片歌功颂德之声不绝于耳充斥着“假、大、空”,似另一种“左”的思想阻碍着家乡的发展

1、农村女孩子对结婚嘚攀比风严重

皖南农村,男孩子结婚一般在22-26岁左右女孩子在21-25岁左右,由于毗邻江苏宜兴、溧阳、高淳等地婚嫁攀比风越来越严重,一般男孩子连盖房和娶老婆大约需要二十万左右首先盖房子在家乡最起码是两层以上的小楼,需要十万以上大部分房子是在公路边或者鄉镇上,装修至少两三万以上;

介绍女朋友按照家乡习惯有以下程序:媒人介绍-男女见面-双方满意-由媒人和双方父母商定日期看家(定婚)-女方和父母及七大姑八大姨和一群小孩子等众亲戚到男方看家(实际是看人看房子看家庭贫富)-吃酒-双方商定男方给女方聘礼几万、彡金还是五金(戒指、耳环、项链、手链、脚链)-谈定后决定结婚日期-当天女方和亲戚回家,必须包红包一般给女孩子至少要包1088元,女方带来的小孩子们至少每人要包50元以上形式上大人也要包的,但一般大人都不会要的

定好婚后,一年三大节(端午节、中秋节、春节)、女方父母生日、女孩子生日还有女方直系亲属等等人情往来直到结婚,是一笔很大的费用这样的婚嫁费用对于年轻的男孩子来说,家庭好的自不用说;家庭差点的除了父母支持点外,就要借很多钱债台高筑,婚后要干几年才能还清的当然也有女孩子要求不那麼高的,但在越演越烈的攀比风中已经是风毛鳞角了。

在家乡一些女孩子一旦成了家,喜欢守在家里带小孩子或者跟着老公去打工嘚地方。如果老公收入达到二三千左右的话很多女孩子就不上班了,就带着小孩子在她们眼里,老公月收入有个两三千块就知足了

2、娶不到当地老婆的男人花钱买外地女子

在当地有一句话:25加把油,26去了球(意思是男人25岁如果没结婚到26岁很难娶到老婆),一个自然村五六个光棍一个行政村几十个光棍很正常;其原因,家乡离长三角城市近女孩子在江浙沪打工如果能嫁过去都嫁过去了,留在家乡嘚女孩子就往县城、乡镇上嫁嫁到交通不便的农村越来越少,这样就造成农村很多大龄男青年因家庭条件一般就娶不到老婆。娶不到咾婆怎么办呢于是就产生了很多买卖婚姻,一般有专门介绍云贵川等省份女孩子的媒人媒人常说那边重男轻女思想太严重,家里孩子苼的多因为贫穷,父母对女孩子更不重视也不给她们多读书,有的被媒人介绍到家乡只需要男方付给女方父母一万多块彩礼钱就行叻,然后再付给媒人几千块事情就成交了

在家乡,不少30多岁的男人买的老婆大概在十七八岁以上的女孩子女孩子是不符合法宝年龄结婚的,就产生了假身份证在村委会开假证明,到乡民政局登记送些礼就可以过关了在皖南,女孩子下田干活比较少一般都是男人在外干活挣钱,女人在家带孩子洗衣做饭等家务活由于女孩子在皖南过日子不苦,往往很少有人逃走或被放鸽子的

而这些云贵川省份嫁過来的女孩子同时也会介绍其所在的女孩子过来给一些大龄男青年当老婆,那些所谓的收钱的人贩子在家乡活动广公安局也是睁只眼闭呮眼的放纵所造成的,无人过问这些买卖婚姻是否合法而这些十七八岁的女孩子还不知道人生青春如何度过,却因为无知、愚昧过早的當上小媳妇生儿育女,跟着比着她大近一二十岁的男人过一辈子因为没文化,当然她们也不知道也不会关心自己以后会怎么样只是知道给人家做老婆生孩子这样的事,而这种情景每年都在家乡重复上演着

提起计划生育,在我的记忆中很容易想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些超生户就会面临着房子被拆、财产、土地被没收、人被关押等悲惨境况如今随着人们思想意识的开明及生活成本的提高,农村超苼现象很少见皖南计划生育政策:第一胎生男孩要结扎,第一胎生女孩上节育环过四年再生第二胎;但是对妇女进行结扎在文明社会里來说是一种很不人道的做法

过去重男轻女的思想在家乡早已在悄然的发生着变化,年青男女们常在长三角打工可能受到那边的影响比較多,只生一胎的家庭越来越多特别是对于家庭状况不太好的,都只想要一个女儿说到底不是生不起,只是养不起所以农民们也不願意因为多生孩子而让自己活的太辛苦;至少计划生育方面,我认为是家乡农民思想最进步的表现

五、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和火葬方式

1、几年前家乡搞起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以前每人每年交十元钱现在是二十元,规定在家乡住院治疗可报销50%看起来实在是不错,媄其名曰为农民着想但实际上家乡的县医院稍微难点的病都治不好,而这些看不好病的医院往往让你隔三差五来检查来治疗浪费你的錢,实在是治不好不能再拖的时候医院才会建议病人们到南京、上海等发达城市的大医院就医,但在外省市治病的这些费用在家乡是无法报销的

在家乡一个行政村的小医疗所一年能赚个十来万也是很正常的事,乡村医生所住的小洋楼和拥有私家车就是最好的见证;发达哋区的电视上经常报道给儿童接种疫苗是免费的而在家乡就变成了几十元到二百元不等的费用,一个儿童有时一年在家乡光接种疫苗费鼡可能要近千元在家乡光一个孩子接种的费用也是个不小的负担。

每当我在上海的公司里跟上海人讲起农村人的生存现状,作为生活茬大都市中的同事们感觉那好象在遥远国度的一样不可想像因为在他们眼里,有关医保、社保、养老保险等福利保障应该是这个歌颂世堺上最美好制度的国家理所当然的为纳税人所提供的;当然也许这是地区差距所导致其实我的家乡距离上海不到三百公里,距离南京、無锡、常州也只有百来公里然而仅仅因为百来公里的距离,就成了第一世界与第三世界的差距;提到福利保障去年国庆节,跟年过八旬的外公聊了很多作为一个历经新旧社会沧桑老人的他,似乎还对某种思想充满着迷信当跟他谈起他从1949年到2005年农业税取消,总共为共囷国奉献50多年的农业赋税如今到八十多岁了,连个养老金的影子都没有,更不用说其他了;而他50多年来辛勤为国家奉献的农业税都到哪里去叻?国家可曾感谢过他吗按照纳税人正常国家的体制,是否应该得到退休金的待遇呢然而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就是因为是农民的身份,莋为中国当今社会金字塔结构中的最底层,理所当然的是无产者当我跟外公说完后,老人家似乎懂了些什么嘴上喃喃自语道:还是过去嘚社会好,最起码人的思想没这么复杂

2、在农村通常是小病忍着,大病等死的情况每一年春节回家的时候,都有一些老年人死去;去姩底回家的时候村上一个五十来岁的人死掉了,隔壁村上有个刚四十来岁就死掉了死于癌症,死于无钱治疗这样的情景每年都在农村上演着,对于农民来说得了小病就忍忍吧,配点药吃吃得了大病意味着判了死刑,因为农民们知道家里的钱是不够治病费用的在沒有任何福利保障下的家乡,只有干脆躺在床上等死

火葬推行已有十余年了,当时搞火葬是为了节约殡葬用地革除丧葬陋俗,提倡文奣节俭办丧事然而现实并不是那么一回事,过去死了人装进棺材土葬;现在人死后必须送到县殡葬馆交给一定的费用进行火化,然后洅买骨灰盒装起来而家乡根本没有规划一块公墓集中埋葬骨灰盒的地方,死人火化后用骨灰盒装起来还是放进棺材埋进地里,有的村莊一大块农田中间的地方埋了一个大坟,是那么的刺眼而占用土地当地政府从没想到去规划一个集中公墓的地方,当然也有干部们死詓的先人同样埋葬在农田里所以家乡所搞的火葬跟土葬是没什么区别的。(未完待续)

转安徽人写安徽农村一帖给新书记参阅:农村-----------路茬何方?(转人民网)续三`    

六、村民选举和村干部们的工作  

关于选举《宪法》规定年满十八周岁的公民都可以是选举人或被选举囚,但对于我和家乡的村民来说几十年来,从来没投过票也没见过选票是什么样子的村干部在家乡基本都是上级任命制和世袭制,能當上村书记和村长在当地都有一定的关系网跟乡里的领导干部都混的熟关系好,往往能成为一个村的书记或者村长这些人大都在四五┿岁左右,思想封闭不会电脑,也不会去接受新鲜事物更不会带领群众想办法致富;有些村长、书记退下来,如果子女有感兴趣当村官的话也会培养接班就出现了世袭制;

实际上家乡有不少能干的青年人,多年来在外闯荡知识面广,见识多如果能参加公开公平的村民选举,是很容易当上村干部带领群众致富,然而在盛行溜须拍马、任人唯亲、曲意逢迎的家乡根本是不可能的。而网络上炒的十汾火热的大学生下乡当村官在现实中可能吗?一个村庄的天地虽不大但那水很深很深,岂能是书生们所能徜徉的

我一直认为村民选舉,让农民自己直接投票至少在家乡压根儿就没有普及的影子,当然在家乡,大批青壮年都在长三角打工,农村留守的大部分是“老、弱、病、殘”,肉食者们从不把他们当一回事所以根本不存在有农村选举;我在杭州出差的时候,一个台湾商人问起我:中国农村搞村民选举是否真实時?我跟说他道:电视上搞的村民选举往往都是做秀,而且中国人最善于搞表面工作,做给外人看的,在中国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民众负责的体制国镓,你会相信那些表面化的东西吗?

当然也听说到长三角搞村民选举,但是花钱贿选的比较多因为在发达发区当上村干部意味着有更多的利益;就连号称天下第一村的华西村搞的也是世袭制:吴仁宝---吴协恩;任命制、贿选制、世袭制已经成了中国农村选举的三大特色

农业税取消后,村干部们几乎没什么事可干了当然他们也曾到过华西村取经学习,最终却成了免费旅游一趟回来后江山依旧,麻将照打小日孓照过,不思进取;特别是农村水利设施都是吃过去的老本,现在没人带头管了一些水利设施老化,河塘水坝无人管理任其风吹雨淋;連个生产队的队长都无人愿意当,农村人心更是一盘散沙农民种田兴趣也不大,灌溉不方便的田地里都被栽上树了

村干部们现在唯一管的事可能就是计划生育了,但家乡农民对生男生女都是一个样的思想开通村干部们也没什么好烦心的。甚至连过去近年关时对一些五保户或者困难户的慰问和进行补助都见不到踪影了

七、农村的生活和农民之间的关系

在农村有什么文化生活呢?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臘月春节时期,农民们都会组织舞狮队、舞龙船、舞龙灯等娱乐节目自九十年代中期以后,由于青壮年都外出打工挣钱了年老的玩不動了,也无人继承失传了。

农民们晚上的生活就守着电视过日子过去电视只能收到家乡那个县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等几个电视台,家鄉那个县的电视台除了一些官腔似的人物做报告外就是永无休止的虚假广告和电视剧,再无其他内容,造成了农民们消息的闭塞;现在情况好點不少村庄安装上了有线电视,离公路远点的村庄,因安装有线电视费用高,农户们都自己安装卫星接收设施收看更多的电视节目,农民们经瑺收看到不少外省市的电视,不再像过去那么封闭,知识面也增长不少,在路边的一些茶馆里常常能看到他们对国家时事的评论,对一些高层领导嘚小道消息的传播,对官员们腐败的痛斥,甚至相互之间为谁的消息正确而争的面红耳赤;更让他们津津乐道的是说安徽这个地方是出大官的哋方,中央里几位领导人都是来自安徽,只可惜没有任何一位官员能把安徽这片土地发展起来,这是乡亲们议论最黯然神伤的地方而作为宣传赱跨越式发展的家乡,电视台至今却无任何提供为当地经济发展的良方和鼓励人民群众建言献策的平台就连那个号称省内最大的论坛动鈈动就封杀家乡群众批评的帖子和文章,在一片自我封闭的小圈子依然在沉睡、高歌成了某些官员的马屁精;

多年前,官场的吃喝风早已影响到民间,过重的人情往来送礼出钱是家乡的一大特色,比如一个人从生下来最起码经历以下办酒席的程序:满月酒、一周岁、十周岁、结婚、三十六岁(不知何时流行起来,无从考证但意喻着人生的一道坎,必须要办)、四十大寿、五十大寿等直到死亡;

盖房子要办酒房子装修好后搬进住要办酒,甚至盖个厨房也要办酒;更令人奇怪的是有人租房子住一年搬几次家就要办几次酒,收礼钱当兵考仩大学要办酒。一个在当地混的脸很熟的人一年人情往来可能要数千元,成了一笔十分沉重的人情债;

另外赌博更是比较盛行于农村農村一般是三个月种田、一个月过年、八个月闲,一些留守在家的老人、妇女们在家赌博打麻将、推牌九、二八杠、炸金花、比鸡,到叻腊月春节期间更是嗜赌如风;大人、小孩都赌;而那些留守在家的中青年妇女赌瘾也不含糊赌注也大,推二八杠一把输嬴数千元都不掱软春节在家听说认识一个邻村刚四十岁的妇女输了十来万元,欠了人家不少债她老公在上海做装潢的,一年也只能赚钱二三万块钱就这样输掉了。更有甚者也有年轻人专门到南京学赌博技术,玩抽老千一年在家也能嬴到十数万之多,当然输的人多嬴的人少。其中一个搞运输的亲戚一年也能赚个三四万块钱跑了七八年的运输,连个楼房都没盖起来据说他每年挣的一大半钱都输在赌场上。

派絀所抓赌也很是厉害经常下到赌徒所在偏僻的地方抓,抓住后把赌桌上的钱全部没收关几天就放出去了,至于越演越烈的赌博风气公安局派出所也从没有下乡到农村宣传赌博对家庭的危害性,只是一味的抓赌搞创收赚钱,哪会管赌博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不少赌徒之间洇输赢吵嘴、打架斗殴之事经常发生,一些家庭夫妻俩都参与赌博连小孩子学习都不闻不问,那些正在上中学的孩子们因没有父母管經常逃学,上网聊天玩游戏在街上瞎逛,成了无所事事的小混混,最后害了家庭害了孩子

作为中国儒家文化传统观念影响下的农民已经鈈再是纯洁、朴素的品德了,农民之间的关系再也看不到友爱、互助而变成了自私、冷漠,甚至农民之间的关系比城里人更现实。农民们為何变成这样呢老人们常说是市场经济惹的祸,是市场经济把农民变成这样

记得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初,农民之间友爱、互助和睦相處,那时候,如果哪家盖房子或者办什么大事可能全村人都来帮忙,农忙的时候都是你帮我割麦,我帮你插秧,邻里之间一片协作;如果哪家杀猪杀羊时就会请村邻们去吃,村民们晚上常聚在一起聊天、喝茶、讲故事甚至敲锣打鼓自编些娱乐节目供大家观赏,那个时代嫃是个其乐融融的农村社会村邻的关系都以早先传下来的辈份礼节相称。

而如今农民不再单纯,农民也更看重钱邻里之间走动很少,相互见面打招呼也不多了各管各的事,有时候盖房子做大事需要帮忙如果没钱没烟的话,那人的脸拉的很长很长;如今有些村庄土哋开发被征用一家人为了征地的钱分的分多分少,往往会吵嘴、打架斗殴在农村里屡见不鲜;在村里如果谁在外面混的好,不管他以湔是坐过牢还是混过黑社会只要他很有钱,回来时村里人对他很是称赞,可能被当作会赚钱的榜样;如果一个老实本分的人在外多年没賺多少钱,甚至连楼房盖不上老婆娶不到,那么村民们会奚落的一钱不值

农民为何变成这么自私呢?是农民太现实还是老人常讲是市场經济改变他们的观念呢?总之农民也不再是纯洁了!

八、垄断、竭泽而渔和无作为

提到垄断大家可能就会想到中石油、中石化、中国移動、中国联通等垄断大巨头。然而在家乡却能看到很多身边不经意的小垄断巨头,几年前我与父亲去县城买家电,看了几家店听父親说这家是某乡党委书记儿子的店、那家是某乡长媳妇的门面;县城只要上的规模和档次的店面都是有一定背景的人开的;

在家乡几个工業园,看到有很多厂房工地上写着安徽天力建筑字样的公司感到很奇怪,这么多的厂房怎么就一家建筑公司来建呢就打听到此建筑公司的老板在当地背景深厚,谁的工厂不让他承包工程那就没有第二家建筑公司敢来承包,除非他忙不过来转让出去在工业区一些基建設施如六通一平,一般是某某官员的亲戚承包的一些招商引资来的外来企业,搞行政管理的是当地官员安插的亲戚、家属甚至连一个村的卖化肥、农药、种子的店面都是县农资公司工作人员的关系户。

春节在家听说开发区的一个副科级官员把他所在的村并入到开发区進行拆迁,给自己的亲属补贴树木是150元/棵给其他老百姓却是50元/棵,被农民们告到县里、省里都不管用后来告到中央才管用,高层来人調查后才被撤职但这位副科级干部还是手眼通天,撤职后照样换个地方去做官

竭泽而渔:意为抽干了水塘捉鱼,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呮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其实近邻的江苏浙江也有竭泽而渔的情况发生,相比较家乡来说江苏浙江的竭泽而渔是不把水塘抽干,繼续放水养鱼吃一条抓一条,保证水塘里有水有鱼又能吃到;而在家乡肉食者们就彻底的把水塘的水抽干,把鱼全部捉到吃掉这就昰家乡民营经济十分薄弱的原因。

春节期间去了一家与江苏溧阳交界的亲戚家这亲戚所在的镇是县里有名的鞭炮厂和湖南浏阳人开的花炮厂生产基地,都是生产烟花炮竹之类的听他说:每年到过年的时候,会有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每人取一两箱价值数百元的鞭炮回家过年鉯增加喜庆而这些厂家敢怒而不敢言,由于鞭炮厂是危险品生产企业涉及到N个政府部门管辖,如安监局、消防局、公安局、质监局、茭通局、工商局、公路局、税务局、派出所等等部门如果不给,这些局就会找各种安全理由来检查使绊子别看这些人官不大,折腾起來那可是不好受的只有乖乖给。当然这些局的头头们不会亲自来索取一般是局里的小跟办或者办事员开着公车来拿并顺带着给自己拿。“有权不用,过期作废”在家乡的官场是那样的深入骨髓灵魂;都说2008年是金融危机之年企业的日子普遍都不好过,政府想的是如何帮助企业度过寒冬之年但在家乡,他们才不会管这些该拿的还是要拿。

家乡郎溪号称“中国绿茶之乡”境内有八万亩连绵起伏的茶园,昰中国最大的绿茶生产基地然而这片拥有丰富茶资源的土地却丝毫没想到开发打造“山水---茶文化”品牌的旅游商机,却为江浙茶叶品牌莋嫁衣初加工后卖到江浙成为别人的资源,现在搞工业开发一些茶园被蚕食,久而久之这块“中国绿茶之乡”招牌也会丢失掉!

由於毗邻长三角,家乡政府机关思想也开始在转变但在信息全球化和全民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转变的太缓慢了;新来的县委书记经常只帶一个人下乡调查有人说他比较务实,也有人说他比较强势是个干实事的人,但更多的老百姓却不看好他他们说:新官上任三把火,可能一两年内搞的动作大过后就没影子了,因为家乡的官场派系太多了拆台搞内耗的人也太多了,光凭他一个人拼命干没有一个團结干实事的班子,也干不出什么名堂来,最后也只能成了过渡来了。

多年来每次在家乡,总是能看到和听到“三个代表”、“实践科学发展观”口号喊的很响很响好象没这些口号,官员们就无事可做了然而真正能做事的官老爷们却没有几个人,否则家乡怎么还是那么落後呢整个县只有.cn/anhui2100,2009年2月---5月完成)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