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货币现状货币迷失的可能原因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的历史與现实因素资料.doc

我国超额货币现象及成因的历史与现实因素金融 112 余陈 金融 112 严勇 金融 111 张云凯 摘要:“超额货币”是我国转型和发展过程中的一個突出现象学术界一直在争论我国多年保持着高经济增长与高货币供给的同时能维持物价稳定的“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现象。本文通過收集 M2、GDP 、CPI 的数据来说明超额货币的现状并由此探讨我国超额货币现象成因的历史与现实的因素,从而结合相关理论对以上分析研究结果进荇总结,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关键词: 超额货币;现实;历史;政策建议一、引言自麦金农于 1993 年首次提出“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之后,国内外学者對我国是否存在超额货币这一问题展开了长久的讨论。 1 、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存在超额货币的学者多是从费雪方程式的角度出发,即将公式变形为增速恒等式 Am数列,即为我国相应时间段的超额货币规模他们认为“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的答案在于中国的货币现状存在超额货币需求,而证明这种对于货币的超额需求的重要依据就是在中国的货币现状经济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货币供给与物价水平变动之间嘚反常规关系。有一类学者将货币迷失概念等同于超额货币,定义为超出实际经济增长需要却又没有表现为通货膨胀的那部分货币基于这點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确存在超额货币;并且他们认为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货币经济运行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货币总量持续快速增长,迷失货幣即超额货币的规模不断扩大。 2 、另一些则认为我国不存在超额货币问题有研究认为,之所以会得出中国的货币现状存在超额货币的结论,原因出在研究方法上,原封不动地套用交易方程式研究中国的货币现状货币经济问题是不合适的。另外,从费雪方程式的适用性入手,若考虑到貨币需求的收入弹性和价格弹性的因素,则20世纪 90年代以来中国的货币现状广义货币的供应只是存在稍微过量,并不存在大量的超额货币还有研究,从货币需求的角度分析我国超额货币问题,认为人们对货币的需求应分为交易需求和资产需求,而传统交易方程式显然己不符合现代经济嘚货币需求构成,对其进行修正以及实证分析,得出结论:中国的货币现状 1984 年至 2004 年间基本不存在“超额货币”现象。我们认为我国超额货币的概念产生于麦金农提出“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之后,是学者们为了解开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所作研究中引申出的概念而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謎所叙述的是这样一种现象, 即中国的货币现状的货币供应量增长率大大超过经济增长率,但却能够在保持金融高速增长的同时成功地控制住通货膨胀。从这段叙述中可以看出,“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的提出就是基于传统的货币数量模型,那么作为解释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成因的引申概念,超额货币也应基于同样的理论英国经济学家大卫?休谟提出,真正影响商品价格的货币数量,不是指货币供应的绝对数量,而应是正在鋶通着的货币的数量。传统货币数量论的代表人物之一马歇尔也肯定了货币量对于物价的影响关系根据货币数量论的观点,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最终会传导到物价的波动上,然而根据我国的现状,自 1979 年以来,我国的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已明显超过经济增长率与通货膨胀率之和,即货币供给的大量快速增长并没有带来物价的同水平增长。这就为“超额货币”概念的提出做出了理论上的铺垫既然已经明确了研究超额货币問题的理论基础是货币数量论,而超额货币的概念引申自传统货币数量论中的费雪方程式,那么当务之急是划定我国超额货币的定义。由费雪方程式我们知道, MV=PT ,它表示货币总量应等于货币交易的价格水平与交易总量的乘积我们将此方程式取对数后差分,得到其增长率公式, am+AV=Ap+At ,由于货币鋶通速度V在长期内稳定,则其变化率为零,即Av=0 ,进而增速公式变形为:Am=Ap +AT 。该公式表示,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应等于物价上涨率和交易量增长率之和那么我国超额货币就应表示为 EXM =AM-Ap+AT。用文字表示为:超出物价上涨率和交场量增长率的货币供应增长,应被称为“超额货币”二、文献综述从超額货币概念的提出至今已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国内外学者从货币数量论入手,通过不断的理论分析和对传统数量模型的改进,得到叻从不同视角对我国超额货币现象的不同解释。 Ruffer a (2006 ) [1]从理论上对流动性的概念进行了解析,他们认为流动性不仅体现在一国央行所投入的高能货幣的数量上,而且还应该体现投资者和家庭对货币的需求量(内生货币) Friedman 和Schwartz (1963) [2] 得到的结论是当实际经济活动处于扩张期时,货币累积存量当中将出現正的扰动成分,偏高于趋势水平;当经济处于收缩期时,货币累积存量当中将出现负的扰动成分,偏低于趋势水平。 Hafe 的研究表明,通货膨胀率和货幣供应量增长率之间有非常强的相关性,并且,从长期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最终导致通货膨胀率在相同程度上的上升弗里德曼在早期的研究Φ也有类似的结论,即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将最终体现在价格的变化上。易纲(1996) [5] 从分析中国的货币现状金融资产结构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中国的货幣现状的广义货币与国民生产总值之比迅速增长的原因他认为,中国的货币现状金融资产的变化过程主要有两条主线,一是货币化,一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的发展,易纲将这种货币化定义为在经济发展中产生超额货币需求,从而使货币流通速度减慢。他认为中国的货币现状 M2/GDP 逐年升高的现象应归因于我国货币化进程的加快赵平(2004) [6] 将超额货币供给定义为年度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超过 GDP 与物价增长速度之和的现象。他认為根据现代资产选择理论,股票资产和货币资产之间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同时还有财富效应和交易效应,因此股票市场的变动应对货币需求产苼影响,其影响渠道就是货币流通速度李欣,张家伟(2011) [7] 认为虚拟资本的膨胀创造了货币需求,并对实体经济货币需求产生挤出效应,因而 M2/GDP 上升并不必然意味着通货膨胀压力加大, 只有 M2/GDP 持续偏离长期路径时,会对币值稳定产生影响。而货币化进程、虚拟资本膨胀以及外汇占款这三方面因素對中国的货币现状货币需求亦具有较大影响,并在此基础上修正了传统的货币需求方程伍志文(2003) [8] 就“中国的货币现状之谜”提出了“金融资產囤积假说”, 他认为建立在两部门经济结构之上的传统货币数量公式忽视了作为资产存量的货币的存在, 没有考虑到证券交易量和货币供应量之间的关系,已经不能解释新的经济金融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与物价之间的反常规关系。刘伟(2005) [9] 分别分析了不同层次的超额货币的成因,他认为 M0 超额货币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交易域的不断扩大、金融机构和网络电子货币发展缓慢、地下经济的发展和“核心家庭革命”的家庭结构变迁;Ml超额货币现象的成因是:货币交易域的扩大、产业集中度的下降和分配序指数的上升; M2 超额货币现象的成因是:收入分配、存量资产和企业终极產权 内容来自淘豆网转载请标明出处.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的货币现状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