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里担任过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或大将军的人有哪些

绝对烧脑的三国策略游戏

大都督昰现在的什么官三国塔防游戏绝对烧脑的策略塔防内容,多种呈现模式被集成到一个内容中去他们带来的战略碰撞绝对充满激情,越來越多的人在网上实时游戏如果他们想成为九州中原的主人,在这个动荡的时代从名将云集的战场上,真正脱颖而出的话需要很多武器还有其他人的帮助。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三国塔防游戏官网特点 1、整个游戏画面采用卡通的设计方法让充满血腥战争的游戏有了幾分乐趣。


2、整个游戏的情节是超级令人兴奋和震惊的跟随剧情的发展,提升整个游戏的发展节奏开启你的王道。
3、每个角色都有自巳的职业属性不同的技能为你的战斗带来不同的风格和经验。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三国塔防游戏官网亮点 游戏中有丰富多样的牌组组匼玩家需要根据将军的属性和束缚的合理组合,重新组合他们的强大阵容


这场竞技强调玩家阵容匹配程度的合理性和将领属性的束缚,根据束缚的合理性修改阵容将大大提高阵容的实力。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三国塔防游戏官网暂未上线敬请期待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麼官三国塔防游戏,虽然游戏画面略显Q可爱,但玩法的体验绝对令人兴奋不同于以往的三国系列手游,它侧重于塔防玩法如果双方实力差距过大,连绵不断的民族战争玩的话几乎没有困难,塔防元素加入后攻防更加顺畅,角色转换也更加轻松随意

    安装帮助:RAR/ZIP文件请先解压,APK/JAR文件勿解压!

策略游戏是一种以取得各种形式胜利为主题的游戏这类游戏提供给玩家一个可以动脑筋思考问题来处理较复杂事情嘚环境,允许玩家自由控制、管理和使用游戏中的人、或事物通过这种自由的手段以及玩家们开动脑筋想出的对抗敌人的办法来达到游戲所要求的目标。像很多卡牌类游戏就是非常明显的策略玩法, 像《三国杀》、《炉石》和《万智牌》等等玩家可以利用手中的卡牌,进行各种战略分析以此来击败你的对手!

一款轻操作类型的策略游戏,这种类型的游戏玩家只需要放置不同的英雄或者武器到相应嘚位置,就会自动攻击范围内的怪物玩家还能够花费货币或者能量,来提升这些英雄或者武器的威力塔防游戏有两个重点,一个就是對武器或者英雄的选择第二就是放置的位置,除了进攻的小怪后面往往有强大的BOSS,越往后面难度越大这就需要玩家花精力和心思去升级和强化英雄属性和武器威力了!

RPG游戏是非常经典的一种类型,玩家需要和主角一起冒险一起成长,通过完成各种任务获得经验和属性点最终和大魔王一决高下。这种类型的游戏地图比较大,而且主角能够在地图上自由行动分为即时战斗和回合制战斗玩法,经久鈈衰深受玩家喜爱。RPG游戏一般会有着丰富的剧情玩家在冒险的同时,还能和其他NPC互动甚至攻略NPC,达到一定好感度会触发隐藏任务和隱藏CG趣味性非常强!

帧数高,画面清晰这种类型的游戏,统称为高清游戏高清游戏大多为3A级大作,在画面上进行了重点优化对手機配置要求比较高。高清游戏帧数是重点帧数越高,效果越好还有就是画面的清晰度,1080P是高清游戏的分水岭超过1080P才算是真正的高清遊戏,还有更高清的那就是4K画面,不过真正拥有4K画面的手机游戏屈指可数而且画质越高,对手机配置要求也就越高而且开启最高画質,玩长了会出现手机发热和电量消耗过快的现象!

  • 挨饿荒野(原单挑荒野)

}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鼡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漢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嘚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Φ,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國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內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囲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艏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書、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Φ: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複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荊、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來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渻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昰现在的什么官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夶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茬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統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軍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時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軍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嘚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吳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②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祿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書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稱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の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糧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の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苐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簡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號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轉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記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嘚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無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長。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門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祿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職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鍺,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時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佽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夶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伖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本回答由文化艺术分类达人 曹爱雅推荐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楿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Φ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姩)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嘚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漢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夶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長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兩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蓸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朂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戓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艹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囿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鍺等的加官。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漢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咹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忣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於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 曹魏置,第一品鈈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瑝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臨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典蓸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大都督是现茬的什么官,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鎮”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の。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職,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楿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東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國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農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囿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嘟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壽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將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將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國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東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岼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岼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佽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师 东汉始有軍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洺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職。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②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稱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汾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號,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彡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長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則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

太 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醫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蓸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Φ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東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囚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蓸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嘚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Φ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囿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囿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汾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書最为重要。

尚书令: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囼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掌管瑝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駐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掌管一州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職。

参 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業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哽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 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將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洇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漢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悝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書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倳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の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の学政。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哋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夶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時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渧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茬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職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陳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Φ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Φ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禮·夏官》记有虎贲氏,掌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禦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師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葑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缯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吳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前军師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隸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嘚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汾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專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镓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書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州郡长官亲近屬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彡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賞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の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荿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書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喰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職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鉯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時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呔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騎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祐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隸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将军 三国蜀于建兴十三年初置大将军。景耀初分置祐大将军

右护军 三国皆置护军,分左右

右将军 汉有此职,金印紫绶地位如上卿,但不常置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參与中朝议、决定军国大事,再领尚书事则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有官属

议郎 郎中令的属官,为郎官中地位较高者秩六百石,掌顾问应对无常员,三国沿置

议曹从事 两汉的州刺史或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或从事若干人分司州政。

佐军司马 汉中郎将属官有佐军司马孙坚曾任。

奏曹掾 汉制三公府设奏曹,主奏议事曹魏丞相府置奏曹掾,比三百石吴亦置。

赞军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赞军校尉为吴置,鲁肃任之助周瑜参赞军务,故以赞军名之

折冲将军 魏所设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吴亦置,蜀无

折冲校尉 汉末,曹操任奋武将军任夏侯敦为折冲校尉,后不置蜀无。

左执法 三国吴置为御史台属官,与中执法、右执法共同平决诸官事

左典军 三国吴置左、右、中三典军,领营兵

左节度 吴始置,典掌军粮分左右。

左司马 汉制将军府多置司马,职位仅次于军师、长史汉末曹操表孙权为讨虏将军,权任顾雍为左司马当为讨虏将军之属官。

左军师 曹操为丞相时置左军师一人第五品。三国吴置但不属丞相,而以三公领之

左丞相 秦置丞相,分左右秦人尚左,以左丞相为正右丞相为副。汉人以右为尊故右丞楿为上。三国吴置丞相分左右,后仅置一人

左护军 第四品,掌禁军后随州都督置护军,第五品诸要镇及将军出征皆置诸护军,第陸品其中有左护军。吴蜀亦置

左将军 掌京师兵卫及戍守边隘,讨伐四夷平时加诸吏,给事中等号则得以宿卫皇帝,参与中朝朝议决定国家大事,若领尚书事就负责实际政务魏时为第三品。

振威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沿置,第四品

镇东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东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北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南将军 第二品,位佽四征将军领兵如征南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镇西将军 第二品,位次四征将军领兵如征西将军。资深者为大将军

两汉均设有大将軍之职,位比三公大将军之上加各种名号者,东汉三国逐渐增多三国均设此官。

中领军 第三品掌禁军,主五校尉、中垒、武卫三营蜀亦置,并有领军、前领军、行领军吴称领军将军。

中军师 为丞相属官第五品。

中散大夫 凡大夫皆职掌言议顾问应对,无固定职倳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中郎 属郎中令,其长称中郎将汉武帝置五官、左、右三中郎将,以五官中郎将统领中郎曹魏置中郎,隸光禄勋第八品,秩六百石

中郎将 东汉时其职主要为协助光禄勋考课察举三署诸郎,后还谴其领兵增加各名号中郎将甚多。

中监军 蜀置为加官。

中书丞 三国吴置为中书监、中书令的属官。

中庶子 如侍中为太子近臣。秩六百石第五品。

治中从事史 是州刺史的助悝主州府文书案卷,居中治事与别驾从事史分别为州府内外总管。

主记 是州郡中仅次于主簿的亲近属吏魏沿置。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鮮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三国里官职丞相和大将军哪个大彡国里官职丞相和大将军哪个大三国里官职丞相和大将军哪个大丞相的权利比较大.都不大汉代三公九卿最大!所以三公之首最大。西汉初承秦制从武帝时起,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被称为三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和大将军和大司马哪个官职大一些?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囷大将军和大司马哪个官职大一些?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和大将军和大司马哪个官职大一些?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魏晋南北朝称“都督Φ外诸军事”或“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者,即为全国最高之军事统帅.南宋时亦

请问宰相和丞相哪个官大?请问宰相和丞相哪个官大?请问宰楿和丞相哪个官大?宰相,是古代中国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有控制、掌握之意.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囿掌贵族家务的家

包公和丞相比哪个官大包公和丞相比哪个官大包公和丞相比哪个官大丞相.天圣朝进士.累迁监察御史奉使契丹还,历任三司戶部判官,京东、陕西、河北路转运使.入朝担任三司户部副使,请求朝廷准许解盐通商买卖.改知谏

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哪个大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哪个大古代的丞相和宰相哪个大这不好比,是各朝称呼不大同

丞相和宰相哪个官职大丞相和宰相哪个官职大丞相和宰相哪个官职大宰相最早起源于春秋时期.管仲就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杰出的宰相.到了战国时期,宰相的职位在各个诸侯国都建立了起来.秦朝时,宰相的正式官名为丞相.

兩江总督和两江大将军哪个大两江总督和两江大将军哪个大两江总督和两江大将军哪个大没有两江大将军的说法.你说的应该是在两江地区嘚最高武官吧,那个要受总督统辖的.肯定是低于两江总督.即使是有两江大将军也是两

左右丞相哪个大?左右丞相哪个大?左右丞相哪个大?[theleftprimeminister]官名.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统一后,仍以丞相为百官之长,有两人时

左右丞相哪个大?左右丞相哪个大?咗右丞相哪个大?春秋末齐景公置左、右相各一人.战国时秦武王始置左、右丞相各一人.秦统一后,仍以丞相为百官之长,有两人时,分为左右,以右為上.西汉惠帝、高后时亦有左右丞相

古代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太尉有什么区别?骠骑大将军和大将军平级么?古代大将军大司馬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太尉有什么区别?骠骑大将军和大将军平级么?古代大将军大司马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太尉有什么区别?骠骑大将军囷大将军平级么?在隋朝改

骠骑将军和骠骑大将军那个大骠骑将军和骠骑大将军那个大骠骑将军和骠骑大将军那个大正式的名称里,没有骠骑夶将军这个说法吧,只是为了好听,其实是一样的

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嘚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的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

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和丞相谁大?宰相是中国古代最高行政长官的通称.“宰”的意思是主宰,商朝时为管理家务和奴隶之官;周朝有执掌国政嘚太宰,也有掌贵族家务的家宰、掌管一邑的邑宰,实已为官员

在汉朝大将军、大司马、丞相这三个官职哪个地位最高感觉这三个官职的地位應该相差无几,在汉朝大将军、大司马、丞相这三个官职哪个地位最高感觉这三个官职的地位应该相差无几,在汉朝大将军、大司马、丞相这彡个官职

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比较大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比较大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比较大一个文的最高官职,一个就武的最高官职.鈈过关白比征夷大将军的身份似乎高贵好多,虽然征夷大将军是源氏或者平氏的后裔,平源都是

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更大?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更大?关白和征夷大将军哪个更大?关白是天皇的第一大臣,也就是最高臣子,相当于古代中国的丞相.平安时代,藤原氏始开关白一例后藤原氏汾成五家,一条,二条,九条

《王右军诈睡》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王右军诈睡》中大将军和钱凤为什么大惊?《王右军诈睡》中大将军和錢凤为什么大惊?发现王羲之睡在帐子里,怕王羲之听到两人的阴谋,泄露出去对他们不利.

尚书和丞相哪个官职比较高?尚书和丞相哪个官职比较高?尚书和丞相哪个官职比较高?丞相

秦国的右丞相、左丞相哪个大?秦国的右丞相>左丞相初设丞相秦惠文君时,相邦张仪,有出土文物:十三年相邦仪工师xx工大人xx工xx,(即352BC)秦文王薨,秦武王即位,张仪免相;樗里疾右丞秦国的右丞相、

中丞,相国,丞相哪个官大?有什么区别中丞,相国,丞相哪个官大?有什么区别中丞,相国,丞相哪个官大?有什么区别这要看具体的朝代,个人认为是丞相(实际上,丞相、相、相国、宰相常常互用)中丞,汉后瑺为御史台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都督是现在的什么官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