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鹅卵石上佛法僧三个字是什么是佛法僧石头啊

小鹅卵石上佛法成三个字是什么昰佛法僧石头啊当然是不一般的石头了。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小老板时尚魔法阵三个字是什么是佛法僧石头啊小鹅卵石上佛法称三個字是什么是佛法僧什么是佛法僧石头石头啊应该是大力金钢石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鹅卵石上佛法僧三个字是什么是佛法僧石头这應该是无字史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小是小鹅卵石的佛法上的石头是具有一个新佛法的那个最深深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放到寺院詓吧,寺院僧人会处理的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

净空法师:什么是佛法僧是佛法僧三宝

恭录自《净土大经解演义》

「佛法僧声。佛法僧者三宝也。《小本》曰:闻是音者自然皆生念佛念法念僧之心」。念老这个哋方没有再批注了还是得要讲一讲。佛法僧这三个名相学佛的同学对它误会的还是很多。什么是佛法僧叫佛什么是佛法僧叫法?什麼是佛法僧叫僧为什么是佛法僧称它叫三宝?宝能帮我们解决很多问题我们有宝,就有了财富财富可以解决我们一切物质生活的问題,称它作宝而佛法僧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断烦恼的问题帮助我们解决六道轮回,甚至于十法界的问题这个宝就不是世间珍宝能够相比。所以诸佛菩萨没有不赞叹三宝的首先是佛,「佛」这个字梵语叫佛陀耶,中国人自古以来就喜欢簡单扼要往往把这些尾音都省掉,佛陀耶我们只称为「佛」,只用这一个字它的意思是觉悟,换句话说佛陀耶就是说我们的觉性。我们中国人常讲悟性印度人讲觉性讲得多,中国人讲悟性小时候在学校读书,老师与老师他们常常谈话当中我们在旁边听到,某┅个学生悟性很高也就是说他听课能听得懂老师所说的意思,甚至于他还有比别人更深入的体会这叫悟性。

实际上这悟性从哪里来嘚?当人自性当中本具的般若智慧在佛法里面也称为佛性。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单单讲这一分,叫佛性如果总说自性,一般就用法性总说这个自性,是遍法界虚空界一切万法的理体这些万法从哪来的?全是自性变现出来的所以自性能生能现。惠能大师开悟的时候说「何期自性,能生万法」能生万法的这个能,今天科学家讲的能量这个能,通常在大乘经里面被称之为法性诸位要晓得,法性跟佛性是一个性法性是从全面上说的,佛性是单单从法性里面般若智慧从这来讲的,都能称之为佛法性是佛,觉性也是佛是一鈈是二。一切众生都有自性不但有自性,一切众生都有觉性所以佛在大乘经上常说,「一切众生本来是佛」「一切众生本来成佛」,这个话讲得一点都不错我们现在为什么是佛法僧变成这个样子?《华严经》上佛说过了「但以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我们今天变荿凡夫变成愚昧,造业受这些苦报,这到底怎么回事情都是因为你有妄想、你有分别、你有执着。所以虽有佛性你不能证得。

我們的佛性有没有失掉没有,不但没有失掉它还在起作用。不过这个作用扭曲了、歪曲了用邪了、用偏了,不得起正用正用是觉了諸法,就是世出世间一切法通达明了这是正用。因为有妄想、有分别、有执着把正用扭曲了。扭曲了佛就用另外一个名词来称它,叫烦恼、叫习气许多同学也经常在经上看到过,佛在经上说「烦恼即菩提」菩提就是觉性。菩提跟烦恼是一桩事情用得正就叫菩提,用错了就叫烦恼换句话说,你用心这个心里夹杂着烦恼习气,这就叫凡夫烦恼有三大类,见思烦恼、尘沙烦恼、无明烦恼这前媔我们都学过。我们现在在日常生活当中实在讲不是菩提当家。如果是菩提当家你就不称凡夫,就称你作佛、菩萨用真心。我们现茬是妄想分别执着当家这就叫凡夫。所以圣凡这个称呼是这么来的佛菩萨觉而不迷,凡夫迷而不觉迷悟不二,是一种体起了两种作鼡觉的作用跟迷的作用。佛是圆满的大觉菩萨虽觉悟,没有圆满所以这是佛宝,佛宝真正的意思你要晓得是你自己的觉性,这是佛宝叫自性佛,就是自性觉

入佛门,老师首先就把这个传授给你这是修学佛法的总纲领、总目标、总的方向。学佛为什么是佛法僧学佛就是恢复自性,自性觉是佛宝自性正这是法宝,自性净就是僧宝不在外面,外面是假的不是真的真正的因是自性三宝。法這是个总代名词,自性所现像惠能大师所说的,能生万法「何期自性,能生万法」万事万物,大乘教里面通常用六个字全都包括叻。第一个是性就是自性,第二个是相相就是能生的万法,万法里面有事、有理、有因、有果所以「性相、理事、因果」,把遍法堺虚空界一切法统统包括了用一个名词来代表,就是法所以法是总代名词。三宝里面统统讲自性法是自性正,正知正见对于一切法你能够完全理解,你很清楚、很明了没有错误、没有偏邪,叫正知正见这叫法宝。如果说迷了迷了我们的知见就不正,就变成邪知邪见那就错了。

第三个是僧僧是和合的意思,和睦、和谐就是这个意思。清净就和谐自然和谐了,烦恼习气都没有了清净心僦现前。在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就是僧,平等就是法觉就是佛,所以经题上有三宝清净平等觉,就是佛法僧三宝是我们自性里头夲来具足的,现在迷了全迷了。学佛没有别的就是帮助我们破迷开悟,把三宝找回来三宝的功德无量无边,找回来之后真正是幸鍢圆满,得大自在僧是清净,净而不染染污就是烦恼,染污从哪里起的最初一个错误的观念,就是执着有我末那识里面我见,见僦是一个错误的概念有我,这边后面会讲到有我就跟着我一起起来了,我贪相宗末那识里面讲我爱,我爱就是贪我贪;我慢,就昰瞋恚、傲慢;我痴你看贪瞋痴,三毒烦恼是跟着我来的这个三毒烦恼是一切众生疾病生死的根源,如果这个三毒断掉不但你没有疒,生死也没有可是先决的条件,没有贪瞋痴得从无我才能达到。只要有我肯定就有贪瞋痴,麻烦在此地它是跟着我来的。

你看《金刚经》上一开头就告诉我们真话「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你要找我,真找不到我在哪里?找不到我所以要嫃正去修观。在我们这个身上你说头是我,那手脚就不是我我只有一个,不能有很多成佛将来你只能成一尊佛,不能成好多佛头荿个佛,脚也成个佛手也成个佛,你成那么多佛没这个道理,你只能成一个佛所以你在这个身体,头目脑髓、五脏六腑找不到,哪来的我我在哪里?小乘就用这个方法找来找去,知道真的没有我他就接受了,就能把身见破掉不再执着这个身是我,这身上找鈈到我身见破了就证须陀洹果,入圣人之流虽然没出六道轮回,永远不堕三恶道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就超越六道轮囙。所以我们修行头一关这一关是最难破的,这一关破了往后就容易多了。头一关就是破我见把我见破掉。

我见连带贪瞋痴都断尽那就是转末那识为平等性智。到这个时候你发现有个真我。真我是什么是佛法僧真我是遍法界虚空界万事万法统统都是我,宇宙万囿跟自己合成一体了大乘经的名词叫法身,你证得法身证得法身就是法身菩萨,法身菩萨把我找到了法性是我,是我的体;法相是峩是我的形相。三德秘藏证得了就是你找到了,法身、般若、解脱般若就是佛性,自性本觉解脱,那是起作用得大自在,《华嚴经》上讲的四种无碍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真解脱你看我的体、我的相、我的作用,真我找到了自性是体,般若是相解脱是用。有真我你要认真我,不要认假我真我,禅宗所说的「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那就是真我。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昰法性是法身。

学佛首先第一堂课老师传授你三皈依,就是把佛法终极的目标传授给你你学佛学什么是佛法僧?就是修的佛法僧佛法僧是印度话,换成中国意思就是修的觉正净,就是修的我们这个经题上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平等是法觉是佛,不是修别的清净平等觉你证得圆满了,恭喜你你成佛了;认真修学,确实契入境界而没有圆满这称之为菩萨。这佛法僧不能不知道没有迷信,這是大学问三宝全讲的是自性,自性觉、自性正、自性清净


【转帖即为法布施,功德无量】出处参考:

加载中请稍候......

}

诸法等性本基法界中自现圆满彡身游舞力,

离障本来怙主龙钦巴祈请无垢光尊常护我。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

发了菩提心之后,今天我们继續学习无著菩萨所著《入菩萨行论》的注释《善说海》在学习开始前,上师强调首先要安住于非常清净的发心,因为任何一件事情是否殊勝、是善是恶是通过发心来决定的如果最初的发心不善妙,事情本身就会受影响而变得不善妙;如果发心很清净、强大所做的善根不管是听法还是修行,因为发心的缘故就会成为殊胜的资粮。因非常强大的缘故果也会非常强大,这是佛法中因果之间的善妙缘起因此我们在做任何善事之前(包括听法),最好都能以清净的发心来摄持这非常重要。

上师在《讲记》中说并不是得到一个皈依证就成叻佛弟子。是不是真正的皈依关键要看内心有没有“宁舍身命,不舍三宝”的决心如果有了这种誓愿力,即便没有皈依证事实上也昰标准的佛弟子。皈依的本体就是了知佛法僧功德之后产生的殊胜信心。修皈依的时候信心就是核心我们要以修持皈依的方式,让自巳的信心不断地增长、坚固我们皈依佛,知道佛的功德产生了信心然后皈依法、皈依僧都是如此。

修持皈依到了境界很高的时候皈依的对境就从外在的三宝转移到内在的三宝,实际上每个众生的相续都圆满具足了佛法僧三宝的自性,但在初学的阶段,我们并没办法真囸地了知这点而进行皈依随着智慧的不断增长,我们对一切诸法的实相、对三宝的本体有所了知时就会发现我们的内心也具足殊妙三寶的自性。了知内在的三宝并安住它实际上就是自性的一种皈依。我们学习佛法到了后期时肯定要经历这个阶段。所以我们修皈依嘚时候,主要是具足信心外在的三宝我们通过信心来皈依,自心的三宝也要了知而皈依这两个方面都是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

大乘法在修持任何一个仪轨之前都要修持皈依为了一切众生而修持皈依非常重要。我们对所皈投、依靠之对境的功德了知之后自己所有的┅切完全依靠三宝或三宝的指示而行非常关键,这样才能有效地制止在修法过程中自己创造一些修法或者依靠分别念而行,修持皈依是對治这种分别念的一种很好的方式这在上师的《讲记》中也是再再强调的。

下面我们开始进入《入行论释·善说海》的学习。“入行论释·善说海”是标题;“入行论”即《入菩萨行论》的简称;“释”:指印度和藏地有很多《入菩萨行论》的注释《入行论》讲到了一切菩萨修行的方法、菩萨安住的境界,是一种比较高深的修法为了让后学者、初学者能够清楚无误地趣入《入菩萨行论》的所诠义,大德們造了很多注释

本注释是“善说海”,“善说”是指能够原原本本解释《入行论》的词义;“海”指包含很多教证、理证就像大海蕴藏很多的宝藏一样。我们通过“善说海”的名称就知道其中的内容有殊胜的教理,能原原本本地解释《入行论》让我们能够完全了知《入行论》的所诠义。有些翻译“善说”是妙解的意思即善妙的解释,与原本的解释完全相同

《善说海》的注释是无著菩萨所造。此處的无著菩萨不是印度的无著菩萨印度的无著菩萨与龙树菩萨齐名,受到弥勒菩萨的加持在人间弘扬大乘法要是印度“六庄严”之一。这里的无著菩萨是在藏地出生的原名叫功秋桑博,“无著菩萨”是别人送给他的美名因为有一次他很善巧地解答了一个难题,有人稱赞说:你的智慧这么圆满堪当“无著”第二!此后大家都叫他“无著菩萨”,有时也称为“无著贤”、“渥东无著”无著菩萨的智慧非常深广、菩提心非常圆满。在当时住世的大德中他和果仓巴尊者都非常精通《入菩萨行论》。别人劝请他造了《入菩萨行论》的注釋就是现在我们学习的《善说海》。藏地很多大德公认如果我们能够学习《善说海》的全部或部分内容,以此缘起之力相续中就能洎然而然产生殊胜的菩提心。以上介绍了《善说海》的作者无著菩萨

接下来讲顶礼句,这是指《善说海》的顶礼句为什么是佛法僧这樣讲呢?因为在一个论典中有时会多次出现顶礼句有论典或颂词本身的顶礼句,还有注释的顶礼句《善说海》的顶礼句与寂天菩萨造《入行论》的顶礼句有所不同。

〖顶礼圣者观自在菩萨!〗

这是无著菩萨对本尊或生起信心的对境——圣者观自在菩萨作殊胜的顶礼观洎在菩萨在显现上以菩萨形象度化众生,实际上早已圆满了佛果观自在菩萨在十方刹土中,有以佛身得度者就现佛身度化众生;有以菩萨身得度者,就以菩萨形象来利益众生等等。《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中讲了很多这方面的功德。菩萨会显现为佛、菩萨、圣者乃至一般凡夫及妙药、桥梁等一切形象只要对众生有益,菩萨都会循机随类显示度化一切众生,使其走上究竟证悟实相之道

此處之所以“顶礼圣者观自在菩萨”,一是因为无著菩萨对观自在菩萨的信心非常圆满他的本尊就是观自在菩萨;二是还有一种说法:无著菩萨本人就是观自在菩萨的化身。因有这些必要的缘故作者在论典开头首先顶礼了观自在菩萨。通过顶礼圣者观自在菩萨加持自己的相續能让所造论典利益众生,无著菩萨心中有这样的愿望和祈求实际上他所造的论典对众生的相续的确起到了无与伦比的加持作用。《善说海》的确能帮助众生了解《入行论》能让众生生起菩提心。

在无著菩萨所造的《佛子行三十七颂》中顶礼句也是顶礼观自在菩萨,回向也是愿众生成就观自在菩萨的果位都是在祈祷圣者观自在菩萨引导众生的心趣向于解脱。观自在菩萨是一切诸佛大悲心的总集岼时我们顶礼、念诵、祈祷观自在菩萨,现实的灾难都能够遣除内心也会逐渐产生利益众生的大悲心。因为观自在菩萨是诸佛慈悲总集嘚缘故所以经常忆念、祈祷、修持,通过缘起的无欺之力内心一定能产生殊胜的大悲心。

前面是总顶礼圣者观自在菩萨接下来是分頂礼,分别对释迦牟尼佛、观自在菩萨、文殊菩萨、寂天菩萨做顶礼之后是造论的立誓句。这四个颂词是对从佛陀乃至传承上师作顶礼我们学习的佛法完全来源于释迦牟尼佛的恩德,所以最初顶礼释迦牟尼佛顶礼句宣说了释迦牟尼佛从发心到成道之间宣讲正法、利益眾生的事业,从这几方面凸显了释迦佛的功德以了知这些功德的方式,对佛陀作顶礼顶礼句有时是对所顶礼对境的法、报、化三身作頂礼;有时是以名号作顶礼;有时是从不同的阶段作顶礼。现在我们从不同的阶段来顶礼释迦牟尼佛:

〖慈爱无余众生搅拌发心二资海中現

 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云层层极密布,

 普降离无我等四边戏论妙法甘露雨

  熄众惑火开利乐花净饭王子前顶礼。〗

此处所顶礼的是净饭迋子净饭王子是释迦牟尼佛出家之前的名字,代指本师释迦牟尼佛这里使用了比喻和意义对照的方式进行宣讲。颂词中的比喻首先是“大海”搅拌大海出现层层“乌云”,第一句中有搅拌海的意思第二句中有“妙云”,通过搅拌大海出现了层层“妙云”有了大云の后会降下瓢泼大雨,所以第三句有普降“雨”的意义第四句“雨”降下之后,可以熄灭地上的野火或者失火房屋的大火可以令大地盛开鲜花,让众生得到快乐通过这几个阶段比喻佛陀教化众生的不同阶段,安立佛陀的殊妙功德

“慈爱无余众生”:佛陀最初发心时,对一切众生生起了想要利益的心趋入佛果的最初就是慈爱众生,为了利益众生而发心对众生产生无余的大悲心。现在我们发誓要像釋迦牟尼佛那样成就无上佛果第一步也要发起慈爱众生的大慈大悲心。这是佛陀成佛的次第也是我们修行成佛的次第。所以“慈爱无餘众生”是趣入佛道的第一步

“搅拌发心二资海中现”:仙人搅拌大海,然后从大海中出现密云、日月等等这是印度诗学中的一种修辭法。从气象情况来看大风(如龙卷风)搅拌大海时出现大浪和水汽,水汽形成云,云又降下雨与此相似,首先佛陀发了利益众生的心如搅拌大海一样。“发心二资海”比喻发心和二资粮(即福德资粮和智慧资粮)就像大海一样深广然后在菩提心和福德、智慧两种资糧中出现了殊胜的果位。首先是发心中间是积累资粮,资粮圆满之后一定会现前殊胜的佛果

第二句“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妙云”,因为朂初发了心中间圆满了二资粮,因缘和合之后一定会成就殊胜佛果那么所成就的殊胜佛果是什么是佛法僧?即不住涅槃自性的三身佛陀具有三身即法身、报身和化身,按照《经庄严论》和很多经论的讲法法身是指佛陀自己受用的、种种离戏的本体智慧;报身是在登哋以上菩萨面前显现的报身自性;化身是在一般的声闻缘觉、凡夫、外道等面前所显现的一种形象,比如释迦牟尼佛在南瞻部洲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度化了很多声闻缘觉、凡夫和外道。显现在人间的佛是三身中的化身因为报身是一地菩萨以上的境界,法身是佛自己的境堺所以降临在人间的是佛陀的化身。

此处讲到佛陀具足三身三身是什么是佛法僧样的本体?即不住涅槃自性一方面已经超越了小乘嘚涅槃,另一方面也超越了凡夫人三有的自性因为一般众生耽著三有,声闻缘觉耽著涅槃而佛陀既不住三有也不住涅槃。此处通过不住涅槃也间接说明了不会住三有因为连涅槃都已经超越了,怎么可能再住于三有呢佛陀在这种殊胜的自性中显现化身做度化有情的殊勝事业。

不住涅槃的自性是第三个阶段讲佛陀的果通过修持佛陀的自利得以圆满。就好像搅拌大海出现了层层乌云佛陀三身自性犹如密云一样非常深广,就像乌云中饱含着雨水在佛陀的三身自性中也饱含了一切功德法。

下一个阶段是“普降离无我等四边戏论妙法甘露雨”云很厚就会降下大雨,所以在饱含一切殊胜功德法的三身自性中也会降下妙法的甘露雨降下的妙法甘露雨,就是佛陀出现在世间宣讲的最殊妙、最精华的正法——远离一切戏论的大空性

此处说“离无我等四边戏论”,什么是佛法僧是四边戏论四边戏论就是有边、无边、亦有亦无边、非有非无边,以后我们学习智慧品会着重学习离四边戏论大空性的含义一般来讲,学空性经常会提到要离开“我”等实有执著但这里为什么是佛法僧说“离无我等”?我们在学习最了义正法的时候不单要离开“我、有”等等有边的执著,而且像無我、空性这些无边的执著也要离开从要离开无我也间接说明:无我都离开了,怎么可能还有我的执著存在呢所以人我、法我有边的洎性,无我这样无边的自性亦有亦无、非有非无四边的戏论都要远离,实际上我们的分别心能够执取的也就是四边离开四边的意思就昰要我们息灭内心中的分别念。

讲到空性方面的含义初学者不一定能够了知得很清楚,但是随着学习佛法的深入总会接触到殊胜大空性的观点,而且这种殊胜大空性的观点就是佛法中核心的内容所以我们必须要发愿尽快接触、通达空性的教义,这对我们学习正法非常必要

第二句讲到的是佛果,第三句讲到的是佛所传的殊胜妙法第四句进一步讲“熄众惑火开利乐花”,这是传法之后的作用

佛的事業是怎么体现的?传法之后的作用是怎样的可以“熄众惑火”。因为众生相续中具足了各式各样的烦恼像火一样恒常炙烤着众生,使眾生无法得到安宁清凉如果听闻正法之后息灭了贪心、嗔心、无明烦恼等,我们就可以体会到实相和清净的快乐所以佛说的妙法具有“熄众惑火”的作用。

如前面所讲大雨降下来后可以把野火浇灭,可以让地上的植物开花结果同样的道理:学习甘露妙法之后,我们內心的烦恼因听闻殊胜妙法的缘故而得以息灭就会“开利乐花”。“利”指暂时的利益比如得到人身、得到快乐的资具等等。“乐”指究竟的快乐所以“利”和“乐”放在一起指暂时的利益和究竟的快乐。“开利乐花”指因为修持了妙法的缘故众生能够得到暂时和究竟的快乐,得到善妙的结果

这里有五个阶段:首先是佛陀最初发心慈爱众生;中间是积累资粮,“发心二资海中现”;第三个阶段是佛陀成就无上佛果即“不住涅槃自性三身”,因为佛陀最初发心就是为了利益众生而开始修持佛道的所以成佛之后一定要利益众生;苐四个阶段是佛陀讲法,“普降离无我等四边戏论妙法甘露雨”;最后第五个阶段是成熟众生即“熄众惑火开利乐花”。通过这五个阶段来表示释迦牟尼佛对我们的恩德非常大而且把佛陀最初如何发心,如何究竟利益众生讲得很清楚我们也要经由这样的修行方式,最後达到利益众生的阶段

“净饭王子前顶礼”。净饭王子就是释迦牟尼佛出家前称为净饭王子,成佛之后叫释迦牟尼佛此处是以佛因哋的名称来表示释迦牟尼佛,二者本体是无二无别的还可能有一个原因,因为《入菩萨行论》是讲菩萨的行为按照大乘的共同讲法,淨饭王子在印度金刚座示现成佛之前是十地菩萨的身份为了表示菩萨行的缘故,就在“净饭王子前顶礼”后面顶礼的观世音、文殊、寂天也是菩萨,暗合了《入行论》中“入菩萨行”的妙意佛果的来源是菩萨位,菩萨位修行圆满之后肯定会获得佛的果位所以,或许昰有必要契合《入菩萨行论》的意义此处没有顶礼释迦牟尼佛而是顶礼净饭王子。

第二段颂词是顶礼观世音怙主:

〖仅以圣尊名号光傳入何者耳畔中,

  亦能遣除心暗者观音怙主前顶礼。〗

此处说“仅以圣尊名号光”顶礼观世音菩萨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通过菩萨的发愿仂、证悟以及殊胜的大悲心在世间流传非常广,在汉地即便是很多不学习佛法的人也知道观音菩萨、观音娘娘民间也流传着很多观世音菩萨的故事。众生即便只是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也会在内心种下究竟得度的因缘,这是因为观世音菩萨有殊胜功德的缘故

学到《入荇论》第八品时也会讲,观世音菩萨为了遣除众生的怖畏专门加持了自己的名号救度众生脱离苦难,所以这个名号和一般人的名字完全鈈一样它是通过大悲心和功德做回向、加持之后显现的。“圣者名号光”:名号也是一种光明光明有多种体现的方式,我们理解的光奣是电灯光、阳光这种形式的光但有时智慧也称光明,此处功德也叫光明

所以依靠圣者名号的光明,不论是“传入何者耳畔中”都有利益不管是人或者动物,还是我们看不到的很多非人、中阴身等等如果我们大声地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它们听到之后都能得到很夶的利益有一种殊胜的说法:如果在旁生的耳边念诵观世音菩萨名号或者六字大明咒,通过名号功德力加持的缘故它们就不会堕恶趣。如果旁生听闻的利益都如此大人通过信心念诵观世音菩萨圣号更能得到强大的加持力。

“亦能遣除心暗者”:仅是听到观世音菩萨的洺号也能遣除内心的痴暗当然,遣除的层次有所不同关键在于听者的根性。有些众生的根性即将要成熟了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一丅子就获得了证悟;有些众生堕在恶趣中,听到观世音菩萨的名号马上从恶趣中解脱;有些众生正受到地震、洪水等伤害听到或念诵观卋音菩萨的名号就从灾难中解脱;有时内心很烦乱,通过念诵观世音菩萨的名号使心得以安宁;有时内心的烦恼很强盛念诵观世音菩萨洺号就让自己的烦恼息灭。有些人即生马上得到感应有些人在今生不一定马上感受利益,但是因为听闻观世音菩萨名号的缘故在后世戓再再后世中,听闻名号的种子一定会生根发芽他的心逐渐会变得智慧和慈悲,开始要去修道、度化众生慢慢地就像我们一样遇到了《入菩萨行论》,开始学习《入菩萨行论》的教义心开始逐渐转变成菩萨的心,行为也逐渐转变成菩萨行了我们要真正去掉凡夫的身份,变成殊胜的圣者菩萨、最后成佛有一个远因是非常重要的,没有这个远因和根本因我们不知道什么是佛法僧时候才能遇到殊胜的佛法、得到殊胜的果位。

此处主要是说观世音菩萨的名号功德实际上听到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和其他佛菩萨的名号都有殊胜的功用。茬了知了观世音菩萨名号的功德之后我们在怙主观世音菩萨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第三段颂词是顶礼文殊菩萨:

〖开示寂灭我与无我戏論胜义之法理

已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遣诸愚见暗,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萨前顶礼。〗

文殊菩萨昰诸佛菩萨智慧的显现和总集文殊菩萨显现在世间中一方面是帮助释迦牟尼佛度化众生,另一方面其实文殊菩萨早已成佛只不过是以菩萨的形象度化有缘。

此处通过什么是佛法僧样的方式顶礼呢首先是“开示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之法理”。佛陀的正法分为二谛(世俗谛和胜义谛)通过二谛的方式趣入究竟实相。其中之一是胜义谛的法理胜义的“胜”字就是殊胜、第一的意思,所以有时叫第一义諦有时叫胜义谛,都是最究竟的含义不跟随我们的所见所闻安立。眼根、耳根的境界都不是胜义在佛法中叫做名言、世俗或者观现卋量,是暂时的、表象的意思相对于暂时的表象,还有一个究竟的实相一切万法在显现的当下,它的本体到底是怎样的一种自性呢通过佛陀智慧的照见,在胜义和究竟的本性中它是寂灭一切的。

“寂灭我与无我戏论”:“戏论”有时候叫做边执、执著种种的分别念都叫戏论,戏论是分别心不住于本来无我或究竟的实相而往外攀求比如执著“我”是一种戏论,执著“无我”也是一种戏论“我”囷“无我”二者比较,“我”就是一切轮回的因和根本有了我执会造很多的业;“无我”是观待于“我”来讲的,无我算是暂时的一种勝义但是无我毕竟也是用分别心去修持的,本体是分别心的缘故所以无我也不是究竟的实相。在究竟的实相中必须对“我”和“无峩”的执著都要息灭,息灭之后才叫究竟的胜义谛文殊菩萨善于开示寂灭“我”和“无我”戏论的胜义法理,因为菩萨已彻见了万法的夲性因此能够教导后学者善巧安住于离开“我”和“无我”的胜义本性中。以上是文殊菩萨开示的胜义法理

下面文殊菩萨开示世俗的法理:“已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遣诸愚见暗”。“已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讲到了世俗中的本性世俗中的本性是怎样的呢?胜义中虽然┅切万法都是空性的但是在世俗当中一切万法仍然有显现。所以在离开一切戏论的当下如果因缘没有完全寂灭,在因缘和合的过程中仍然会显现因果法“已造积业为我所等”的意思,就是在世俗中有因果的显现、也有因果的作用如果我们造了业、积累了业,就会去承受果报前面我们在学习《亲友书》的时候也讲过业的自性,讲到了“未做不遇、已做不失、业的自性增长广大”等等这里都是可以包括的。胜义中一切万法离开戏论世俗中因果不虚而显现,所以“已造积业为我所等”就是世俗的法理

“遣诸愚见暗”:通过宣讲胜義和世俗的法理来遣除一切众生愚痴见解的黑暗。如果我们对于胜义谛、世俗谛的自性都能够了知就能够遣除一切愚痴黑暗,如果不了知我们就会处在愚痴黑暗中。对真实义有愚痴就不知道胜义谛的法理是怎样的;对世俗谛愚痴,就会对业果产生错误的理解所以,茬离戏空性的当下假如我们没有离开世俗的显现,当然会有世俗的作用因此世俗中因果是存在的。虽然胜义中离开一切戏论但世俗Φ因果是不欺存在的,所以我们在世俗中必须随顺因果而行这是文殊菩萨开示的胜义和世俗两大法理,能帮助众生遣除愚痴黑暗建立朂圆满的正见。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除了宣讲二谛自性的本体之外也善说利他的菩萨行。善说了什么是佛法僧呢“抛弃自乐”。因为《入行论》宣讲了要成为一个标准的菩萨必须抛弃自乐、自利的心然后把执著自利的心转为成办他利的心,而且在此心态的基础上要做殊胜、清净、善妙的利他净行文殊菩萨也善说这样的法理。

“究竟自他二利”:文殊菩萨的自利和他利都已经圆满叻“究竟自他二利法王文殊菩萨前顶礼”:一方面文殊菩萨是法王子,从另一个角度讲文殊菩萨显现上是菩萨但实际上是佛,所以法迋这个名称当之无愧作者在文殊菩萨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从《入菩萨行论》显现的缘起来看修菩提心有两大传统:一大传统是释迦牟尼佛传给弥勒菩萨,弥勒菩萨再传给无著菩萨、世亲菩萨然后辗转传到金洲大师,再传到阿底峡尊者这个修心法要叫七重因果教授;还有一支是佛陀传给文殊菩萨,文殊菩萨直接传给寂天菩萨就是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中宣讲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等修法。

“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此法理”:寂天菩萨在文殊师利菩萨面前直接听闻佛法文殊菩萨把胜义中离戏的道理、世俗中因果的道悝,以及如何修持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道理完全传给了寂天菩萨寂天菩萨在《入行论》第九品智慧品讲到了“寂灭我与无我戏论胜义の法理”;在其余诸品中宣讲了“已造积业为我所等世俗”的世俗中的道理;第八品中主要宣讲“善说抛弃自乐成办利他净行”的自他平等、自他相换的修法。所以《入行论》中全是文殊菩萨传给寂天菩萨的教言寂天菩萨在《入行论》也中完全体现了这些教言,这也是传承的体现

第四段颂词是顶礼寂天菩萨:

弘扬佛陀教法者,寂天菩萨前顶礼〗

寂天菩萨在出家之前是一个王子,释迦牟尼佛、《中观庄嚴论》的作者静命论师、阿底峡尊者等很多大德以前都是王子的身份他们为了弘扬佛法,纷纷“尽舍国政”给后世示现必须要从极度嘚享受当中出离修习正法才有益,寂天菩萨也是如此

寂天菩萨“尽舍国政”有两种说法。第一种在传记中也有就是寂天菩萨在即将登基的前晚做了个梦,梦见上师文殊菩萨坐在他即将登基的宝座上他觉得有点奇怪,文殊菩萨告诉他说:儿子!这是我的宝座你和我坐茬一个宝座上是不合适的。他醒来之后就想这个梦是什么是佛法僧意思领悟到应该是自己不适合继承王位,应该出家

第二种说法是他茬登基之前梦见度母用热水给他灌顶,当时他就问水怎么这么烫度母说:这个水不算烫,你登基时用来灌顶的水更烫暗指他登上王位の后会造业堕地狱,于是他就下决心舍弃了王位当然菩萨从小的善根和利他行都是很圆满的,所以因缘成熟之后就“尽舍国政”开始出镓修行

“善开显”是指菩萨在那烂陀寺诵经大会上善于“开显稀奇佛子行之理”。当时他坐在高座上身体越升越高以非常传奇的方式為人们留下了《入菩萨行论》,已经善巧地开显了非常稀奇的、趣入佛子行的殊胜法理

“弘扬佛陀教法者”,是说寂天菩萨弘扬了殊胜菩提心的修法他对于胜义菩提心、世俗菩提心、怎么样安住菩提心等菩萨的修法,作了非常详尽的开显所以他是弘扬佛陀教法的人。夲论作者在寂天菩萨这样一位大菩萨面前恭恭敬敬地顶礼

我们要学习、精通、实践《入菩萨行论》,对作者产生清净的信心非常重要洳果对于造论者有很清净的信心,我们就不会怀疑词句、意义有没有错误等如果有信心,在学习过程中也可以用这个顶礼句经常顶礼寂忝菩萨:“尽舍国政善开显稀奇佛子行之理,弘扬佛陀教法者寂天菩萨前顶礼。”在学习之前自己念诵三遍乃至多遍祈祷寂天菩萨,通过清净的信心祈祷寂天菩萨的加持也会逐渐融入到我们的相续中。如果寂天菩萨摄受了我们他的加持融入我们心中,我们学《入荇论》就会非常顺利而且在实践菩萨行、生起菩提心方面也会非常顺利,这也是我们学习佛法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外缘、助缘

在学习佛法的过程中,尤其是趣入到非常深广的大乘法义的时候内外的违缘很容易现前:有时自己生病、有时家人出事情、有时心情不好等等,僅仅依靠自己的力量很难学习圆满或者很难获得应该获得的殊胜受用。如果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一方面自己认认真真地学习,一方面哆祈祷传承上师、寂天菩萨、莲花生大士、大恩上师等等通过自己信心的力量和大德的加持力也可以使学习圆满。虽然大德们的加持力昰恒时周遍的但是没有信心就没办法获得加持。就如手机是可以恒时接收外界信号的但不开机就没办法接收到信号。如果我们有信心洅加上佛菩萨的智慧周遍一切二者相合就能得到很明显的加持。

如果得到了加持我们就会发现:在学习《入行论》的过程中,分别心嘚障碍、外在的障碍、疾病和烦心事都会很少我们能够相对顺利地学习和实践菩萨行。所以经常祈祷寂天菩萨、文殊菩萨、观音菩萨、釋迦牟尼佛等等对我们来讲是非常关键的。

以上四个颂词讲了顶礼句最后是立誓句。立誓造论在藏传佛教的论典中是非常重要的立誓句一方面要立下誓愿,一方面要说明造这个论典的殊胜必要性下面学习立誓句:

〖从彼教言莲苑中,畅饮善说蜂蜜已

为利持佛子行眾,我当于此释本论〗

“彼”指《入行论》或者寂天菩萨的教言。首先造释者无著菩萨把自己比喻成蜜蜂,从寂天菩萨所造《入行论》如莲花苑般的教言中畅饮《入行论》所宣讲的“善说蜂蜜”之后,通达了《入行论》的含义为了利益能够守持佛子行的后代众生,峩在这里开始解释《入行论》的颂词立誓一定把这部论造圆满。

第二造论的必要性是什么是佛法僧呢?——“为利持佛子行众”我慥论不是为了名声,也不是为了钱财或者其它世间的事情而是为了利益想守持佛子行的后学者,为了让他们通达《入菩萨行论》的缘故我在这里开始解释本论。立誓句说明了作者造论是为了利益众生是在菩提心、善心的推动下来造这个论典,根本不是为了世间的妙欲、名声等等

所南德义檀嘉热巴涅  此福已得一切智

托内尼波札南潘协将  摧伏一切过患敌

杰嘎纳其瓦隆彻巴耶  生老病死犹波涛

哲波措利卓瓦卓瓦效  愿度有海诸有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什么是佛法僧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