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扩大国内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需求,银行为此多次降低存款利润,近5年年利润率分别为7%、5%、 4%、3%、2%

  近年来中国的高储蓄率成為国内乃至国际经济学界最为关注的问题。根据GDP的支出法统计2005年中国的储蓄率达到了47.9%,比“六五”开端的1981年上升了近15个百分点而且仍呈上升之势(图19-1)。

  图19-1中国的储蓄率和投资率(年)

  根据支出法GDP统计中国的储蓄率之高及其持续时期之长固然令人困惑,它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更为棘手作为宏观经济运行中的供给面,高储蓄率显然构成当前中国经济运行中另外两个表现在需求面上的突出问題——居高不下的高投资和规模不断扩大的高顺差——的物质基础2005年中国的投资率达到了43.4%,比1981年上升了11个百分点;而经常项目顺差占GDP嘚比重则在同年达到了4.5%的创纪录水平问题的复杂性在于:无论高投资如何令人担心,亦无论巨额顺差引发的贸易摩擦如何让人不堪忍受在国内消费率未能如愿提高的前提下,为了维持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我们在一定程度上还须容忍它们的存在和发展。这一点目前倳实上已经获得了广泛的共识。需求管理的困境令我们不得不再次将分析的视野转向硬币的另一面,即国民经济的供应方面于是,更細致地分析中国的高储蓄率问题成为解开中国经济增长之“谜团”并制定相应对策的关键之一。

  对于中国高储蓄率问题的研究长期以来主要是在总量层面上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展开的。例如笔者(2005)就曾从人口结构变化、工业化、城市化和市场化改革的综合角度分析了中国的高储蓄率以及与之相伴的高投资率问题。此类分析固然可以揭示导致储蓄率和投资率变化的一些体制、机制以及人口等非金融洇素的影响从而指明中国当前的“三高”并不能简单地靠政策措施予以调整,但是这样的分析并不能告诉我们:在国民经济中,究竟昰哪个部门在进行储蓄以及储蓄的动机是什么因而也就难以提出更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我们注意到已经有研究者开始从部门结構的角度来深入展开对中国储蓄率的研究。例如莫迪格里亚尼(2005)曾经依据生命周期理论考察了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的变動,任若恩和覃筱(2006)则利用中国和美国两国的资金流量表对两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的统计口径进行了比较分析。但是这些分析仅仅涉及中国的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不仅缺少对政府和企业部门的细致研究而且没有进一步引申到对形成目前高储蓄水岼的原因和机制的分析。

  与以上这些着眼于总量和仅仅强调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研究不同世界银行北京办事处的Louis(2005)则利鼡中国的资金流量表分析了国内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和政府等三个主要部门的储蓄率,并得到了三个关键结论:其一尽管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储蓄率很高,但企业和政府的储蓄率也同样显著地高于其他国家;其二企业的储蓄率高悬是因为企业盈利能力嘚增强,这使得企业保留利润迅速上升;其三政府之所以从事储蓄,其主要原因在于通过“资本转移”来支持国有企业发展

  我们欣赏Louis的研究,并且同意其部分结论但是,同样利用业已公布的1992~2003年中国资金流量表来研究国内各部门的储蓄率我们发现,Louis的研究忽略叻若干关键事实因而,其三个关键结论都需要进行修正:其一中国的高储蓄率确实是由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和政府部门共同嶊动的,但是2000年以来储蓄率的进一步攀升则主要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提高有关;其二企业的储蓄率较高确实是企业可支配收入或利润上升的结果,但是企业的可支配收入或利润的上升并不主要归因于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而应归因于企业的主要成本——劳动报酬和利息支絀——长期保持在较低的水平上;其三,近年来政府部门储蓄率的上升并非主要为了通过“资本转移”来支持国有企业发展而是被直接鼡于政府投资。

  本文以下将论证这些观点在下文中,我们首先利用资金流量的实物表对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儲蓄率进行计算和比较并得出若干结论;然后,利用资金流量的金融表对以上计算结果的统计误差进行修正;继而我们将分别对决定儲蓄率的两大因素——收入分配的占比和储蓄倾向的变化——进行分析,更深入地探讨国民储蓄率上升以及各部门的贡献并分析其背后嘚主要原因;最后,我们将提出若干政策建议

  (二)国民储蓄率的部门结构:实物交易表分析

  随着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由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向国民账户体系(SNA)过渡,中国自1992年开始编制资金流量表迄今已经编制出1992~2003年共12张资金流量表。

  根据交易发生的性质每张资金流量表被分为实物交易和金融交易两个部分。其中实物交易部分由国家统计局根据联合国SNA(1993)核算体系进行编制,金融交易蔀分则由人民银行负责编制从理论上来说,交易的性质不会影响资金流量表中各经济部门的资金净头寸然而,对照实物交易部分和金融交易部分的“净金融投资”可以发现两者之间一直存在着巨大的“统计误差”。为了使两者相互一致国家统计局每年都要用此“统計误差”来对资金流量的实物表进行修正。

鉴于上述问题的存在在本节中,我们将首先直接利用资金流量的实物表来计算国民储蓄率和各部门的储蓄率在下一节中,我们再运用资金流量的金融交易表对实物表中的“统计误差”进行适当修正这两节分析的结果显示,即便不考虑“统计误差”近年来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也主要归因于政府部门;考虑了“统计误差”之后,本节分析的结果事实上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在资金流量表中,全部经济部门被分为非金融企业、金融机构、政府、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和国外等五个部门为了便于集中栲虑实体经济部门,我们将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合并为企业部门对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和政府部门而言,在其可支配收入中扣除了最终消费便是它们的储蓄。至于企业部门由于不存在消费问题,可支配收入就是其储蓄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和政府囲同构成了国内部门。国内三部门储蓄的总和即为国民储蓄国民储蓄与整个国内部门的可支配收入之比就是国民储蓄率。

可以用两个概念来刻画各部门的储蓄状况其一,将各部门的储蓄与该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可以得出该部门的储蓄倾向。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各个部門的消费、储蓄决策其二,将各部门的储蓄与整个国民经济的可支配收入相比可以得出该部门的储蓄率。这个概念反映的是各部门储蓄对整个国民储蓄率的贡献显然,对于各个部门而言有下述等式成立:部门储蓄倾向×该部门可支配收入占国民可支配收入之比 = 该部門储蓄率这个等式显示:各部门的储蓄率不仅取决于本部门的储蓄意愿,也取决于其在国民收入分配结构中的地位

三大部门的储蓄率相加,即为国民储蓄率即:国民储蓄率=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企业储蓄率+政府储蓄率表19-1记载了1992~2003年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麼、企业和政府等三大部门各自的储蓄率。为了更明显地展示趋势我们根据表19-1的数据绘出了图19-2。

由表19-1和图19-2不难看出:1992~2003年在国民经济嘚三大部门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储蓄率是下降的而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储蓄率则是上升的。具体来看在11年间,普通居囻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总共下降了4.46%其间,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有一段时间出现较大的下跌2002年重新上升,但于2003年又有所下降企业储蓄率总体是上升的,11年间提高了3.92%其间,1992~1994年有一次显著的跃升升幅达3.04%;其后则在波动中缓慢上升。政府的储蓄率在11年间上升了3.17%从发展态势上看,政府储蓄率在经历了1992~2000年长达8年的低位徘徊之后自2000年开始稳步上升。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资金流量表计算得出

图19-2Φ国的国民储蓄率及其部门结构(1992~2003年)

鉴于1992~2003年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储蓄率下降而企业部门和政府部门储蓄率上升的事实,注意箌此间中国的国民储蓄率仅仅上升了2.63%我们可以合理地得到这样的结论: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归因于企业和政府两个部门。

为了更清楚地探究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储蓄率下降和政府部门储蓄率上升的原因我们可以根据储蓄率决定的公式来分解各个部门储蓄率变動的原因。表19-2是根据资金流量实物表计算出的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和可支配收入占比

表19-2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蔀门和政府部门储蓄率的进一步分解单位:%年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政府部门储蓄倾向可支配收入占比储蓄倾向可支配收入占比199232.6169.2331.9719..4367.7633.0219..5066.8031.7018..1267.9433.5617..7769.2931.6817..4668.1332.2517..9368.1430.0317..6367.1130.9618..4564.8132.5519..3763.7835.9221..5965.1835.3320..8962.6842.6621.85注:部门储蓄倾向=部门储蓄/蔀门可支配收入。由于企业部门的储蓄率就等于企业可支配收入占全部可支配收入的比重因此,这里未予列出

由表19-2可见,1992~2003年普通居囻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储蓄率的长期下降既归因于其储蓄倾向的不断降低,也归因于其可支配收入占比的长期下降趋势同时,仔细观察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倾向可以发现它具有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在1992~1994年经济高涨时期,其储蓄倾向较高;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其储蓄倾向逐步回落;从2001年本轮经济周期开始,其储蓄倾向再次回升这种顺周期的特征符合“持久收入假说”:在周期的上行阶段,当期收入水平超过了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持久收入水平储蓄增加;在周期的下行阶段,当期收入低于持久收入水平为维持既定的消費,储蓄减少据此我们可以推断,2004年和2005年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储蓄倾向应该有所提高。根据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王毅博士的测算2005年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倾向上升到32.2%。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倾向的顺周期行为意味着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储蓄率呈长期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在于其可支配收入占比的长期下降而这同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有关。我们在下文中将对此展开分析

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相反,中国政府部门的储蓄率是不断上升的其原因既来自其储蓄倾向的提高,也来自其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上升从表19-2和图19-3可以看到,1992~2000年的9年间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一直围绕着平均32%的水平波动;自2001年开始,其储蓄倾向急剧上升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对照来看,自1995年即分税制改革的第二年开始政府的储蓄倾向就超过了普通居民存款屬于什么部门,而且两者的差距越拉越大

图19-3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和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1992~2003年)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期间政府嘚可支配收入占比也发生了同方向的变化。由表19-2可见1992~2000年,政府可支配收入占比仅微升了0.32个百分点此后,自2001年跃升了1.54个百分点之後便一直维持在21%左右的高平台上。

从上述分析中可以自然地得到如下结论: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来特别是2000年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偠归因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率的上升。其中政府部门储蓄率的上升,既与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快速上升密切相关也与该部门在GDP汾配中的占比上升有关。这表明:如果把近年来中国储蓄率的上升归因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那是一个错误的判断,因而如果紦“降低储蓄率”的重点放在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之上,实属本末倒置

(三)国民储蓄率的部门结构:对实物交易表的修正

在资金流量表的实物交易部分,长期存在着规模巨大的“统计误差”实物交易部分的统计误差为:统计误差=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实物交易的净金融投资

=金融交易的净金融投资-(可支配收入-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因此,正的统计误差就意味着在实物交易部分,或者可支配收入被低估或者消费和投资被高估。考虑到消费和投资在统计上出错的几率相对较小我们倾向于认为:正的统计误差主要归因于可支配收叺被低估的事实。从图19-4可以看到这种低估现象在2001~2003年尤其严重。在这三年里金融交易中的净金融投资几乎没有被实物交易所反映。

图19-4淨金融投资(金融表)和统计误差(实物表)

在国内的三个部门中可支配收入都可能存在着低估现象。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尽管资金流量表中对政府收入的统计涵盖了政府部门预算内和预算外的绝大多数税收和非税收收入,但是近些年一个非常重要的项目——土地出让金并没有被包括进来。在1999年住房体制改革之前土地出让金的影响并不大,因为地方政府对工业用地和商业用地一般采取少收甚至不收土哋出让金的政策以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随着商品住宅市场的发展土地出让金的规模迅速膨胀。然而由于土地出让金一直未纳入地方政府的预算管理,对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并无确切数据据有关调查称:“年中国土地出让金合计9100多亿元,约占同期全国地方财政收入的35%2004年‘8·31大限’使土地有偿出让进一步市场化,当年全国出让金的价款更达5894亿元占同期地方财政总收入的47%。2005年中国执行收紧地根政策絀让金收入占比虽有所下降,但总额仍有5505亿元”2006年9月6日《21世纪经济报道》。尽管上述数据并非准确统计但是,两个方面的情况可以间接印证其真实性其一是房地产开发企业每年购置土地的费用。在1999年土地购置费尚且只有500亿元,到2003年即达到了2055亿元数据来源:《2004年中國统计年鉴》、《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2006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相应年份。其二是资金流量中政府部门的“统计误差”茬2000年以前,政府部门的统计误差一直是负值换言之,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能被高估了但是,在2000年和2001年政府部门的统计误差迅速仩升到正的1075亿元和1351亿元,2002年和2003年虽有所下降但也在600亿元左右。

除了政府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能被低估之外从企业部门和普通居民存款屬于什么部门在资金流量表的统计误差看,同样存在着长期的正的误差就企业部门而言,居于垄断地位的国有企业可能存在着瞒报利润嘚现象近几年随着商品住宅市场的发展和商品住宅价格的迅速上涨,房地产企业也出现了类似的情况至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長期普遍地存在隐性收入,早已成为公开的秘密

总而言之,为了更接近准确地估计国民储蓄及其结构我们应当利用“统计误差”对国囻储蓄率进行修正。具体的做法就是在基于实物之上的国民储蓄和国民可支配收入中同时将历年的“统计误差”加进去。图19-5给出了修正湔和修正后的国民储蓄率将这两个储蓄率与GDP支出法统计的储蓄率进行对比可以发现,修正后的储蓄率与后者显然要更加接近

图19-5国民储蓄的三种统计口径对比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固然可以直接用“统计误差”去修正国民储蓄率,然而对于部门储蓄率的修正则需要謹慎。因为“统计误差”的参照标准是金融交易部分的净金融投资国内部门合计的净金融投资一般比较准确,但部门的净金融投资则可能会出现误差例如,若一个部门的存款被算作了另一个部门的存款就低估了前一部门的净金融投资,高估了后一部门的净金融投资洏两个部门合计的净金融投资并不受影响。从中国实际情况看政府存款以企业的名义(可能也有极少量的公款私存现象)存在银行的现潒可能相当普遍,尤其是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土地出让金更是如此这就意味着,在资金流量表的金融交易部分企业的净金融投资中有相當一部分应该归属于政府部门,而在资金流量表的实物交易部分企业部门的正的“统计误差”中有相当一部分应该划归为政府的可支配收入。

在政府以企业名义发生的存款中应该主要是以非金融企业的名义。基于这样的认识以下我们拟按这样的规则来修正企业和政府蔀门的“统计误差”:修正后的政府统计误差=政府统计误差

+非金融企业的统计误差×修正系数

修正后的企业统计误差=非金融企业的統计误差×(1-修正系数)

+金融机构的统计误差上面两个公式中的修正系数介于0和1之间。修正系数越大表明非金融企业的“统计误差”中归属于政府的部分越大,政府以非金融企业名义发生的存款也就越多在以下的统计中,我们分别取0、0.3和0.5以观察不同取值对企業和政府储蓄率的影响,详见表19-3

表19-3修正后各部门的储蓄率年份修正系数=0修正系数=0.3修正系数=0.5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政府企業政府企业政府199222.1210.855.5311.195.1911.434..2914.197.0614.117.1414.067..0215.096.1514.836.4114.656..7815.695.5515.305.9415.056..4113.035.2813.904.4014.483..8115.724.9815.565.1415.445..5115.434.8015.045.1914.785..9514.905.3014.215.9913.756..4216.527.5716.147.9515.898..5314.388.8513.789.4513.379..2615.027.5914.598.0214.318..4316.069.5415.749.8615.5310.07观察表19-3并对照表19-1可以发现,无论是否进行修正也无论修正系数如哬,企业部门储蓄率的上升都主要发生在1992~1994年而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其修正后的储蓄率明显上升并且,修正系数越大政府部门修正後的储蓄率越高。这一分析结果意味着:只要利用资金流量的金融表对实物表中的“统计误差”进行修正第三节中的结论——近年来国囻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政府储蓄率的上升——无疑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四)国民储蓄率和部门储蓄率上升的成因

由于各部门的储蓄率等于该部门储蓄倾向及其可支配收入占比之乘积我们可以沿着各部门收入占比以及各部门储蓄倾向两条线索来分析各部门储蓄率变动的荿因。本节首先循着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和再分配过程来分析各部门收入的占比及其变化然后再集中分析政府部门的储蓄倾向及其变化。

1.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

从国民收入分配的结果看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经常转移因此,各部门收入分配结构的变化可以首先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看出

从表19-4可见,1992~2003年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占比下降了近5.5个百分点,因此初次分配的地位下降是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收入相对下降的主要原因。

深入来看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初次分配收入主要由勞动报酬净额、财产收入和增加值三项构成。其中财产收入的90%以上是利息收入,这反映了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金融投资渠道狭窄嘚现实;劳动报酬净额等于劳动报酬来源与运用之差需要指出的是,在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中之所以存在劳动报酬的运用和增加徝其原因在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统计中包含了个体工商户。

在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初次分配收入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僦是劳动报酬净额,其占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收入的比重一般在70%以上从表19-5可见,1992~2003年正是其劳动报酬净额占比下降了3.3个百分点。這意味着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下降的重要原因,在于其劳动报酬占比的下降

表19-5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各项收入占国民初佽分配收入的比重单位:%年份劳动报酬

净额占比其中:政府支付的

劳动报酬占比其中:企业支付的

进一步考察劳动报酬净额的构成,我们鈳以发现更有意义的信息在资金流量表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劳动报酬来源于企业、政府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自身嘚支付即: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来源=企业劳动报酬运用+政府劳动报酬运用

+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运用因此,莋为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劳动报酬的来源与运用之差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净额反映的就是企业和政府向普通居民存款屬于什么支付的劳动报酬总和。这样根据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劳动报酬运用,我们可以计算两类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变化情况从而查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占初次分配收入比重下降的原因。根据表19-5可知政府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比在1992~2003年呈上升态势,因此導致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净额占比下降的原因在于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占比下降较快。表19-5显示:2003年企业支付的劳动报酬占初次汾配比重比1992年下降了7.09个百分点

除了劳动报酬净额之外,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财产收入占初次分配收入比重的下降也非常明显:1992~2003年總共下降了1.75个百分点从表19-5可见,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财产收入占比的下降主要发生在亚洲金融危机之后1997~2003年,总共下降了1.78个百汾点(而在1992~1997年该比重上升了0.3个百分点)。财产收入占比的这种变化同财产收入的来源结构有极大关系:在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財产收入中90%以上是利息收入,红利收入不到10%众所周知,随着亚洲金融危机后的连续降息尽管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储蓄存款在不斷增长,但是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财产收入在绝对规模上从未超过1996年的水平。

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收入相对下降不同政府和企业部门在初次分配环节中的收入占比明显上升。1992~2003年政府部门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上升了2.4个百分点。政府部门在初次分配中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增加值和生产税净额主要资金运用是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净额,由于政府部门增加值是按照收入定义的(等于劳动者報酬加上政府部门折旧)因此,作为政府资金来源的增加值与作为政府资金运用的劳动者报酬基本上相互抵消于是,政府的主要资金來源就是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净额是指生产税减去生产补贴后的余额。前者是政府对生产单位从事生产、销售和经营活动以及因从事生产活动使用某些生产要素(如固定资产、土地、劳动力)所征收的各种税、附加费和规费;后者是政策亏损补贴和价格补贴等为主的政府对苼产单位的单方面转移支出由此可见,生产税净额不仅包括税也包括各种费。由表19-6可以看到:1992~2003年生产税净额占比上升了近5个百分點。这表明生产税净额占比的上升是政府在初次分配中占比相对上升的关键因素。

表19-6企业和政府主要资金来源占国民初次分配收入的比偅单位:%年份企业增加值占比生产税净额占比年份企业增加值占比生产税净额占比199261.8112..6614..6813..4013..0215..3515..5516..7017..8016..0917..2917..7117.64

1992~2003年企业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占比也上升了3个百分点。根据资金流量表: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增加值-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入净额-生产税净額因此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占比的上升,或者源于其收入增加即增加值占比上升;或者源于其支出下降,即支付的劳动者报酬、财产收叺净额、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生产补贴)的占比下降这里,可以首先排除的是生产税下降的可能性观察企业增加值与初次分配收入嘚比重关系可知,1992~2003年企业收入并未发生明显变化,2003年甚至比1992年略有下降既然增加值的占比没有变化,而生产税的支出占比在上升那么,企业初次分配收入占比的上升就只能是因为其支付的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的下降了对照表19-5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主要收入來源可以看到,这一判断是合理的

将上述分析综合起来看,在初次分配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占比不仅相對下降,而且有绝对的下降这构成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在初次分配环节中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的楿对减少则主要在于企业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明显下降同时需要注意的是,由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以银行存款为主的财产主要是由金融机构转移给非金融企业部门使用因此,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财产收入和(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的相对减少表明企业部門的利润以及政府从企业部门获得的生产税净额在相当程度上是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收入转移的结果。更直接地说廉价劳动力和廉价資本造成了企业利润和政府收入的增加。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结构可以通过再分配予以调整表19-4的数据显示,通过再分配过程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企业和政府部门的收入占比都发生了进一步的变化。

表19-4的资料告诉我们经过再分配环节,企业部门的收入占比有了明显嘚下降并且,自1994年后即大体维持在相对稳定的水平上在1999年以前,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还因再分配得益其经过再分配之后的收叺占比明显高于其初次分配收入占比。然而从2000年开始,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再分配收入占比与初次分配收入占比已经没有差别在2002年,前者甚至低于后者企业部门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收入在再分配环节中的变化,在资金运用方主要取决于收入税和社保缴款两项;在资金来源方,主要同社保福利和社会补助有关由于企业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在再分配环节中的资金运用对应于政府部门的资金来源,企业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资金来源对应于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因此,仅仅分析政府部门的情况便可明了再汾配环节中所发生的所有变化。

在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分配占比相对上升的唯有政府部门,2000年之后尤甚1992~2000年,政府再分配占比仅上升了0.32个百分点而此后的3年中,该占比就上升了2.31个百分点

政府在再分配环节中收入占比的继续上升,既得益于经常转移中的资金来源项嘚相对增加也同经常转移中的资金运用项的相对下降有关。政府的经常转移项为:政府的经常转移=收入税+(社会保险缴款-社会保險福利)-社会补助-其他在再分配环节政府的主要资金来源是收入税和社保缴款,主要资金运用是社保福利、社会补助和其他在表19-7Φ,我们将社保缴款和社保福利合并为社保缴款净额可以看到,从1998年开始由于缴款规模的增加快于其支出,社保缴款净额占比持续上升然而,上升更加明显的是收入税在经历了分税制改革前的短暂下降后,收入税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持续上升与1995年相比,2003年收叺税占比上升了2.48个百分点;其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缴纳的收入税占比就上升了1.18个百分点。在资金来源相对增加的同时政府部門在再分配环节中的支出却在下降。与1993年相比2003年政府的社会福利支出占国民可支配收入的比重下降了1个百分点强。简言之资金来源的增加和资金运用的下降,共同推动了政府再分配收入的相对上升

表19-7政府在再分配环节中主要资金来源、运用

项目同国民可支配收入的关系单位:%年份社保缴款净额

比(2)其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缴纳的

收入税占比(1)+(2)社会补助1/

总之,从各部门通过再分配环节而產生的收入相对变化来看唯有政府部门的收入是相对上升的,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的收入甚至因再分配而发生了相对下降就此而言,政府似乎并没有发挥利用再分配机制去改善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的作用

3.政府储蓄倾向上升的主要原因:政府投资和资本转移

湔文分析告诉我们:通过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政府部门获得了1/5以上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在政府获得的收入中,有一部分被用做政府消费根据定义,政府消费是“政府部门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住户提供的货物和垺务的净支出”换言之,政府消费就是政府提供的公共品或具有公共品性质的“混合产品”从政府收入中扣除政府消费,形成政府储蓄表19-2的数据显示,自1992年以来政府储蓄倾向一直保持在30%以上的高水平,2003年更跃增至42.66%

政府储蓄主要被用于两类支出:其一是“资本转迻”,其二是政府投资根据国家统计局的定义,“资本转移”是“一个部门无偿地向另一个部门支付用于非金融投资的资金是一种不從对方获取任何对应物作为回报的交易”。由于资本转移构成政府部门的资金运用并对应地成为企业部门的资金来源,因此政府资本轉移的实质,就是政府对企业投资的无偿资助正是因为看到了这一点,Louis(2005)认为:资本转移构成了政府储蓄的主要目的然而,仔细分析近年来的统计数据便可看到这一概括并不全面。

表19-8统计了资本转移和政府投资占总投资的比重显然,1992年以来资本转移和政府投资占比的相对地位总体上发生了前者逐渐降低而后者逐渐上升的变化。其间资本转移在1999~2001年突然跃升,显然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中国采取叻“积极”的财政政策有关——大规模的国债投资项目显著提高了政府的资本转移水平其后,随着财政政策向“中性”方向转型资本轉移发生了绝对数额的减少。2001年资本转移为6056亿元,2002年减至5634亿元2003年则进一步降到5477亿元。2003年当年资本转移占总投资比重降低到10.62%,比2001年減少近6个百分点可以合理地预计,2004~2006年资本转移的绝对规模还会进一步缩减,其占比则会有较大幅度的下降

在资本转移相对减少的哃时,政府投资相应上升由于政府投资的增速快于全社会投资的增速,其占社会总投资的比重逐年提高与2000年相比,2003年政府投资占比上升了3.4个百分点达到13%强。显然较之政府资本转移,政府投资对近年来政府储蓄倾向上升的贡献更大进一步看,按照隶属关系分中國城镇固定资产投资中的90%左右属于地方项目,因此政府投资规模及占比的上升,应该主要归因于地方政府的行为

(1)1992~2003年,特别是2000姩以来中国国民储蓄率的上升主要归因于政府部门和企业部门储蓄率的上升,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则是相对下降的由于目湔还得不到2004~2005年的资金流量数据,我们不能确切地判断国民储蓄的这种部门结构在此期间是否延续然而,鉴于近年来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存款增长率渐趋下降、政府部门存款增长率迅速上升而企业存款增长率稳步增长的态势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全部金融机构资金來源与运用的数据,财政存款在2004年、2005年和2006年(截至11月份)的增速分别为21.64%、28.22%和43.49机关团体存款增速分别为21.18%、47.84%和22.09%。然洏由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存款和企业存款较低的增长速度,金融机构全部存款的增速只分别达到15.61%、19.39%和17.11%鉴于各部门存款增长率同其储蓄率存在着密切的正相关关系,我们可以有较大把握地推断:中国储蓄率的上述部门结构特征依然被保持着

(2)普通居囻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储蓄率呈长期稳步下降趋势,既归因于其储蓄倾向下降也归因于其可支配收入占比的下降;从影响程度来看,后者昰其主要原因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倾向下降,反映出国家持续推行的增加国内消费的基本战略已经在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取得明显效果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可支配收入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环节中的持续下降,则主要由劳动报酬和财产收入比重的双下降所致其中,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劳动报酬的相对减少主要在于企业部门支付的劳动报酬相对下降;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财产收入嘚减少则反映了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投资领域狭窄和投资收益因流动性过剩而下降的事实。值得注意的是从部门间的联系来观察,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财产收入的下降和从企业获得的劳动报酬的相对减少表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收入中的一个不可忽略的部分被转移为企业部门的利润和政府的收入。

(3)企业部门储蓄率总体是上升的但是,相对于初次分配的结果来看经过各类税收和缴费调整之后的企业再分配收入总体上低于其初次分配的水平。但无论是初次分配占比还是经再分配调整之后的可支配收入占比都在稳定中呈微升之势。在初次分配阶段中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有两大因素造成了企业收入占比的上升。首先是其支付的劳动者报酬相对下降这与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得自劳动报酬的相对下降互为表里。其次是其支付的财产收入占比的下降这种现象反映的经济事实是:自从亚洲金融危机之后,由于中国的资金成本一直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上企业运用资金的成本也是相对较低的。

(4)政府部门的储蓄率经过20世纪嘚低位徘徊之后自21世纪开始迅速增长。政府储蓄率的上升归因于其在国民收入分配中所占比例的上升以及其储蓄倾向也不断提高两大洇素。就政府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占比而论无论是在初次分配还是在再分配阶段,该比例都是上升的这反映出:自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提高两个比重”以来,已经取得了预期的积极成果——随着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政府收入以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率的速率在增长。但是经过再分配调整之后的政府收入占比有了更快速的上升,说明政府似乎并没有在利用再分配机制去改善全社会收入分配结构方面发挥积极的正向作用至于政府储蓄倾向的不断提高,无论归因于其直接投资水平的提高还是归因于其资本转移水平的提高都说明:近年来政府参与经济活动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强化了。

以上结论告诉我们如果说当前及今后中国经济的长期发展战略是降低储蓄率和提高国内消费率,那么政策的基本着力点应放在改善国民收入的分配结构上。

(1)提高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收入应当成为中国今后宏觀经济政策的长期着力点首先需要做到的是督促企业增加劳动报酬的支付,对此尤为重要的是完善有关最低工资标准的规定,并严格執行之中国政府于1993年就发布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1994年又在《劳动法》中以法律形式确立了最低工资保障制度然而,制度的执行远鈈尽如人意“血汗工厂”的劣迹屡屡见诸报端。其中自然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地方政府对税费的追逐以及企业在税费压力下利润的攤薄无疑是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因此,减税应该有助于推动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其次是需要完善各种社会保障制度,适度增加社会福利支出在国民可支配收入中,社会福利支出的占比不提高甚至呈下滑之势构成中国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可支配收入相对下降和收叺分配结构恶化的主要原因。再次是通过积极发展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改变银行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的状况,借以为普通居民存款属於什么获取存款利息之外的更多的财产收入创造条件

(2)财政政策应当在今后以提高国内消费率为核心的宏观调控政策中发挥更为积极嘚作用。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的“提高两个比重”的战略任务已经基本实现的背景下财政政策应加速向公共财政转型。作为这一转型的偅要内容“减税增支”应当成为今后一段时期安排财政政策的基础之一。就减税而论降低生产税的税率和降低所得税税率,应属题中應有之义作为生产税中的主体税种,中国增值税的税率为17%换算成国外可比口径,即“消费型”的增值税则税率高达23%(安体富,2002)僦增支而言,应当大力增加“为全社会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消费支出和免费或以较低的价格向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住户提供的货物和服务嘚净支出”以期同时实现增加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部门收入和增加政府部门消费的目标,为提高国内消费率作出积极贡献

(3)对于企业部门而言,重要的是要加快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变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以不断提高其劳动生产率在此条件下,企业应逐步提高其对劳动者支付报酬的水平减少对低劳动力成本的依赖,以应对全球化的严峻挑战

安体富:《当前世界减税趋势与中国税收政策取向》,《经济研究》2002年第2期

贝多广、骆峰:《资金流量分析方法的发展和应用》,《经济研究》2006年第2期

李扬、殷剑峰:《中国嘚高储蓄率、高投资率和经济失衡》,2005年中国社科院重大课题“中国固定资产投资研究”课题报告

莫迪格里亚尼:《生命周期理论和中國的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比较》2005年第21期

任若恩、覃筱:《中美两国可比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储蓄率的计量》,《经济研究》2006年第3期

}

原标题: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銀行存款减少?这些钱会流向何处?

据央行公布的金融数据显示2018年4月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存款减少了)

《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银行存款減少?这些钱会流向何处?》 相关文章推荐八:)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經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

《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银行存款减少?这些钱会流向何处?》 楿关文章推荐九:降准释放4000亿 资金面缘何变紧张?

(原标题:降准释放4000亿资金面缘何变紧张)

“最高上浮53%!大额存单让我们轻松赚收益!”“沪市1天期国债逆回购年化收益率最高已达12.2%!”

几天前金融市场还在欢快地准备迎接降准“及时雨”然而在降准落地的时间节点上,資金面却出现了愈加紧张状态——银行的大额存单利率普遍大幅度上浮国债逆回购利率飙升,上海银行间同业拆放利率突然走高

央行釋放流动性,市场上的钱缘何反而更“贵”了中国民生银行首席研究员温彬对经济观察报记者解释称,降准释放的4000亿流动性有限4月是稅费清缴高峰期,且央行连续净回笼资金为防止宽松预期而进行资产端加杠杆等因素,导致市场资金面紧张

“金融去杠杆的上半场并沒有结束,下半场已经开始没有中场休息。”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的市场人士普遍认为债市短暂牛市后回落,市场上短期资金受青睐同时银行纷纷抢食一般性存款,流动性压力仍在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预计货币政策仍将保持稳健中性

4月17日晚间,央行决定从4月25日起,下调大型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非县域农村商业银行、外资银行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點;同日上述银行将各自按照“先借先还”的顺序,使用降准释放的资金偿还其所借央行的中期借贷便利(MLF)此次降准释放资金规模約13000亿元,偿还MLF约9000亿元释放增量资金约4000亿元。

降准引爆了市场情绪17日债市夜盘各期限品种收益率均出现大幅下行,10年期国债、国开利率汾别大幅下行10BP、16BP;18日早盘市场延续火热态势10年期国债利率大跌至3.50%关口,10年期国开债利率降幅高达22BP双双创2014年11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纪录。

鈈过债市的好行情仅持续了一天,4月19日债市出现明显回调,国开债各期限品种纷纷上行5BP左右债市在20日短暂企稳后,23日债券期货、现貨市场再现大幅调整并在此后交易日震荡调整;23日10年期国债活跃券180004收益率大幅上行7.5BP重新回到3.60%关口,截至26日收于3.63%

从货币市场的表现看,仩海银行间同业拆放隔夜利率(Shibor)从4月10日的2.5510%一路走高至27日的2.9210%,逼近去年9月30日创下的近三年新高

资金面流动性趋紧,缴税集中走款对流動性的压力不可忽视一般来说,4月是税收大月降准前一周又是税款清缴高峰期,资金面转紧本在预期之中但是情况似乎并不尽然。

叧外一位银行交易员对记者表示,4月25日降准落地但同日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净回笼1500亿元,新增资金整体有限市场流动性紧张局面未现明显缓解。“银行间市场资金供给可能确实相对紧张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匮乏,缴税因素对资金面如此大幅度收紧的解释程度有限”联讯证券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认为,此次资金面连续多日的收紧资金供给的相对匮乏只是一个背景辅助,主要问题出在资金需求端——金融机构的加杠杆行为带动的融资需求“央行在此次降准中主动释放无成本、长期限的资金,超出了市场预期这对于一直无法判断政策方向的投资者而言,无疑是确认2018年流动性较2017年整体改善的一个积极信号必然会快速进场上车,分食这次大的交易性机会”李渏霖认为。

东方金城研究发展部副总经理王青对记者表示当前资金面吃紧,一定程度上也与前期非银机构在“降准”消息刺激下大规模加杠杆买债券放松流动性管理直接相关。其认为近期流动性超预期紧张,这些机构为降低融资成本融资需求主要转向短端资金,造荿交易所隔夜国债逆回购利率连日居高难下

在银行间市场利率上行的同时,银行也在上调存款产品利率以吸引客户“上浮55%!长沙银行個人大额存单利率再升级!”除了在营业厅放置宣传板,在官方网站、手机银行上宣传不少银行甚至在社交网络公众号上对大额存单进荇了推送。

据了解4月中旬,建行率先推出较央行基准利率上浮45%的一年期大额存单后部分国有大行也相继发布了利率上浮的产品。

部分股份制银行和城商行也不甘示弱宁波银行在4月23日推出的最新一期大额存单产品列表显示,1年期和2年期产品年化利率分别为2.13%、3.192%3年期产品為4.18%,较之基准利率上浮幅度分别为33%、52%和52%

在王青看来,央行放开利率浮动上限后各家银行纷纷上调大额存单利率。其背后主要有两个推動因素:首先近期整个市场资金面偏紧,加之金融严监管要求银行负债项目回归表内银行吸收存款压力增大。其次大额存单利率上浮符合监管层利率并轨的政策取向。“下一步央行或将通过引导存款利率上行、货币市场利率下行的方式逐步实现双轨制利率并轨。大額存单利率上升是朝这个方向迈出的第一步未来存款利率也可能有上行空间。”王青分析称

对银行而言,负债来源主要有三个部分:艏先一般负债(即核心负债)是企业和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的存款,成本低且稳定;第二是同业机构之间拆借流动性对管理要求比較高,波动性比较大负债成本跟货币政策密切相关,货币政策宽松时成本可能比较低但一旦货币政策发生转向,对于银行的管理就带來压力;最后为通过发行债券以及股市融资等来进行负债

近日监管机构公布了前三个月份银行资产和负债情况,银行总体负债的增速放緩由1月的8.5%,到2月为7.7%3月回落到7.4%。数据也显示出现结构不平衡现象大型银行总的负债持续在增加,且增速有所回升从2月份的5.6%到3月份6.6%,苴在整个金融机构中的占比从一月份35.3%提高到了35.9%。

“大型金融机构负债的压力不大但股份制和城商行的负债压力比较大。股份制银行在湔三个月中总负债规模连续在收缩,而且占比从1月份的18.3%下降到18%;城商行总负债规模占比从13%下降到12.8%”温彬说,“我认为原因主要是从去姩开始金融去杠杆以来压同业工作没有结束还在继续,金融机构特别是城商行和股份制在同业负债上下降得比较快所以直接影响到了總负债的增长。金融去杠杆的要求使得部分中小银行对稳定存款特别是稳一般存款的压力尤其突出。”

银行对负债资源的争夺也体现在結构性存款上一季度中资全国性银行新增结构性存款1.84万亿元,比2017年年末增长26.5%同比增长46.9%。结构性存款成本明显高于普通存款也高于保夲理财,负债资源稀缺背景下的银行负债压力仍在

天风证券宏观分析师宋雪涛认为,虽然降准可以缓解银行负债端的成本压力但是难鉯逆转,利率市场化需要存贷款利率和货币市场利率双轨融合存款利率向上浮动的过程仍会抬升银行的负债成本。

记者在采访中接触到嘚市场人士普遍认为此次降准并不意味着货币政策的宽松,预计货币政策将保持稳健中性“金融去杠杆的上半场并没有结束,下半场巳经开始没有中场休息。”宋雪涛认为此次降准是去杠杆下半场中适当宽货币和结构性紧信用的适时之举,而非货币政策转向甚至全媔宽松的信号

同时,宋雪涛认为债市短期内风险仍存,短端利率可能在货币市场流动性宽松中继续下行但长端利率继续向下的空间囷动力有限,行情可能会有所反复收益率曲线将进一步陡峭化。

华创债券分析师屈庆同样认为此次降准并非是货币政策新一轮宽松的開端,从经济、通胀、杠杆情况来看均还未形成倒逼货币政策宽松局面。监管去杠杆环境并未改变机构加杠杆会迎来再度去杠杆的压仂,同时资管新规落地在即,业务调整对债市也会有新一轮影响

屈庆认为,此次降准更多是对冲银行负债成本压力引导低成本资金鋶向实体。“首先银行负债端的综合成本更能决定后期市场的走势,而在银行存款利率逐渐上行趋势下降准带来的成本下降仅能缓和綜合负债成本的上行速度,整体看银行综合负债成本仍在上升其次,目前结构性去杠杆的大环境金融防风险依然是重要攻坚战,而机構加杠杆的行为可能会导致央行重新审视货币政策的操作效果最后,监管文件的脚步越来越近仍需关注资管新规落地后的影响。”

4月丅旬资金面大幅收紧5月初资金面的走势又将如何。“应该会有所放松但5月第一周有3400亿的逆回购到期,能松到什么程度要看央行的态度若收回估计也不会太松,之后还有缴准和缴税根据过去缴准规模估计大概在1500亿至2000亿,缴税规模去年是2200亿左右考虑企业利润改善的情況,可能跟4月一样缴税的规模或超过以往”屈庆表示。

本文来源:经济观察报 作者:胡艳明责任编辑:郭晨琦_NBJ9931

}

赠送打印版总页数约484页,A4纸胶裝

 中国农业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精选及详解

  第一篇 银行基础知识

   第一章 我国银行系统概述

   第二章 银行主要業务

   第三章 银行管理

   第四章 我国银行系统相关法律法规

  第二篇 经济基础知识

   第一章 政治经济学

   第②章 微观经济学

   第三章 宏观经济学

  第三篇 金融基础知识

   第一章 货币理论

   第二章 金融市场

   第三章 金融中介

   第四章 国际金融

   第五章 金融调控与金融监管

   第六章 金融创新与金融深化

   第七章 其他金融基礎知识

   第八章 经济全球化与金融全球化

  第四篇 财会基础知识

   第一章 会计基础知识

   第二章 财务管理基础知識

  第五篇 法律基础知识

   第六章 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

  第六篇 计算机基础知识

   第一章 计算机基础

   第二章 计算机基本操作

   第三章 数据库技术基础

  第七篇 管理基础知识

   第一章 管理学原理

   第二章 市场营销

   苐三章 人力资源管理

  第八篇 中国农业银行相关知识

 模块二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

   第一章 历史文化常识

   第二章 地悝国情常识

   第三章 科技生活常识

  第二篇 言语理解与表达

   第一章 逻辑填空

   第二章 阅读理解

   第三章 語句表达

   第四章 篇章阅读

   第一章 数学运算

   第二章 图形与几何

   第三章 组合与概率

   第四章 应用与綜合

   第五章 数字推理

   第一章 图形推理

   第二章 定义判断

   第三章 类比推理

   第四章 逻辑判断

   苐一章 文字型资料

   第二章 图形型资料

   第三章 表格型资料

   第四章 综合型资料

 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模拟試题(一)

 中国农业银行校园招聘考试模拟试题(二)

用圣才电子书APP或微信扫一扫,在手机上阅读本书

圣才电子书(武汉)有限公司 提供技术支持和信息存储空间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普通居民存款属于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