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植物病毒没能和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什么和细菌病毒一样得到很好研究

既然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便不能生存为什么流感病毒会传染?~生物课本上讲:生物病毒离开宿主细胞便会死亡,那么随着感染病毒的人或动物的死亡失去了活的寄主细胞嘚病毒也会死亡,既然随着细胞一起死亡那么,病毒怎没会传染呢我希望得到详细而准确的答案,谢谢

是书本上的话吗? 病毒一旦離开宿主细胞它只是一个大化学分子,停止活动形成蛋白质结晶,成为一个非生命体而遇到易感宿主细胞,它会通过吸附进入、複制、装配、释放子代病毒,而显示其典型的生命体特征所以,也可以说病毒是介于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一种原始的生命体我认为以仩的说法是更为贴切的。 病毒通过一定的媒介从一个宿主细胞传染到另外一个宿主细胞病毒能与宿主细胞表面特异性结合(相当于抗原囷抗体的关系),即吸附通过吸附作用进入宿主细胞的。

病毒在离开了寄主细胞细胞后固然是不能生存但是我们要知道当病毒离开了寄主细胞后还是能够存活一段时间的,注意我这里说的是存活那么,我们知道流感病毒的传播主要是靠唾液传播的,在人的口腔头也Φ我们不可能完全说此时的流感病毒都是死亡的,有可能还具有一定活性当他,在一定合适环境下还是能够增殖。从而引起了病毒嘚传染

}

▲ 不同种类的病毒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來源/图虫·创意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已经肆虐两个多月了现在还没有对抗它的特效药和疫苗。随着疫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抗病毒巳经成为了...

▲ 不同种类的病毒。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图虫·创意
新型冠状病毒(COVID-19)已经肆虐两个多月了,现在还没有对抗它的特效药和疫苗隨着疫情继续在世界范围内蔓延,对抗病毒已经成为了一场全球性的防疫战争
这并不是人类第一次遭遇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但对抗冠狀病毒比我们想象中的要更加困难从SARS到MERS,历经数十年的尝试冠状病毒仍然是一个非常强大的敌人。
和病毒的斗争还在继续我便试着詓了解一下这些个烦人的家伙,却发现大部分病毒都远远没有我们想象中那么邪恶……

说到病毒,你可能会觉得它们带来的只有疾病和迉亡

但就像细菌里也有“益生菌”一样,其实感染人类的病毒只是极少数我们的身体内住着大量“好”的病毒噬菌体

你可能在中學课本里见过它,长得像艘飞船似的噬菌体,顾名思义就是细菌吞噬者。这是专门以细菌为寄主的一大类病毒一旦接触细菌,它们會把自己的 DNA 注入其中把宿主微生物变成制造更多噬菌体的工厂,最后再杀死它们

▲ 一种典型的噬菌体结构,瘦小的身体上长有一个“頭”这便是它的蛋白外壳,里面包裹着盘绕在一起的基因组;身体下面则是蜘蛛样的“脚”这是它用来吸附和识别寄主细胞表面相应受体的部位。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图虫·创意

据统计,平均每个人身上都有数百万亿个噬菌体它们最喜欢住在黏液里,比如口腔和肠道因為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能结合黏液的重要成分——粘蛋白(mucins)。

噬菌体把守在身体各个部位当细菌试图入侵我们的身体时,便给予它们致命一击而且噬菌体具有高度靶向性,只杀死特定的几种细菌并不会攻击人体细胞。生物学家罗威尔甚至认为噬菌体是人类最原始嘚免疫系统

与之相比抗生素的靶向性则较差,往往会不分青红皂白地杀死体内的益生菌群生物学家亨德里克森(Heather Hendrickson)说:“抗生素像昰进入人体的核弹,而噬菌体则像是训练有素的狙击手在精确射杀敌人的同时不会殃及友军。

滥用抗生素会让细菌产生抗药性甚至會“进化”出超级细菌。虽然科学家们正竭力研发着新的抗生素但一项新药的研发从实验室到上市,可能耗费超过十年的时间——在此期间演化的强大力量会让细菌产生新的抗性。

因此科学家们把抗细菌感染的治疗方向,又转投向了高度靶向性又种类丰富的噬菌体這便是如今正研究的噬菌体疗法

或许这正是回到了大自然里古老的共生关系人类、病毒和细菌之间那微妙的平衡

▲ 就像登月探测器著陆在月球上一样噬菌体落在了宿主细菌表面上。接着噬菌体会在细菌表面钻个洞,把自己的DNA喷射到细菌的细胞里最终,再以致命嘚方式从宿主中释放出来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VCG

恒河是印度人的圣河他们习惯于把死者的遗体投入河水中,这成了细菌繁殖的温床果不其嘫,19世纪末印度爆发了霍乱疫情。

一位叫厄内斯特·汉金(Ernest Hankin)的细菌学家前往调查奇怪的是,跟其他水源被污染爆发的严重疫情相比在飘满“浮尸”的恒河两岸,新的疫情爆发后很快就会结束而不是像野火一样迅速蔓延开来。

当时人类还连病毒是什么都不知道汉金推断,水中肯定有某种神秘物质能在病菌泛滥前就将其杀灭。100年后这个问题才有了答案。

人们曾普遍认为海里是几乎没有病毒的矗到上世纪80年代,利塔·普罗克特(Lita Proctor)用电子显微镜观察海水样本时发现一个惊人的病毒世界,大量病毒在海水中自由漂浮着另一些則埋伏在遭受感染的细菌体内。据这份样本估算每升海水中竟含有多达1000亿个病毒颗粒。

比如上文提到的霍乱是由一种能经水传播的细菌——霍乱弧菌所致。海洋中存在着大量的霍乱弧菌同时也有多种以它为宿主的宿主。当霍乱弧菌爆发并导致霍乱流行时噬菌体也跟著大肆繁殖。病毒迅猛增殖越来越快地杀死弧菌,直到超过了微生物繁殖的速度细菌阵营就溃败下来,霍乱的流行也因此平息

制止霍乱爆发,对于海洋病毒来说只是小菜一碟噬菌体在地球中无处不在,可以说哪里有微生物出现哪里就会伴有噬菌体的存在,海洋中嘚噬菌体至少有1000种

在短短1秒钟之内,它们能对各种微生物发起10万亿次进攻;每天它们都能杀死海洋中15%~40%的细菌,而宿主细菌的死亡就意味着更多噬菌体被释放出来每升海水每天能产生多达1000亿个新病毒,这些病毒马上就会投入战斗迅速感染新的宿主。

现在学界认为海洋中大约存在着10^31个病毒颗粒,这个数字实在太大了大到根本找不到一个例子来类比。海洋中病毒的数量是其他所有海洋居民加起来總量的15倍,总重量则相当于7500万头蓝鲸(整个地球上也只有不到1万头蓝鲸)

著名的海洋病毒学专家Suttle曾就这个庞大数量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 “如果将海洋中的病毒挨个儿排成一排,那么这个队列的长度将比地球附近60个星系的距离总和还要长。

当然在病毒的海洋里游泳,並不等于死路一条事实上,海洋病毒中只有极小部分会感染人类少量会感染鱼类和其他海洋动物。

▲ 在显微镜下观察海水时你会看箌一个令人惊讶的微生物世界。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VCG

随着研究越发深入,一个更巨大的病毒世界摆在了我们面前

海洋里有一种蓝藻,叫海洋聚球藻能完成全球四分之一的光合作用。光合作用中的重要一环就是吸收光能,海洋聚球藻里起作用的就是一种能捕捉光子的蛋白质

有趣的是,这种蛋白的基因正来自于病毒科学家们还在海里找到了这种携带光合作用基因的自由漂浮病毒。可以说是这种病毒把基洇“送”给了海洋聚球藻,后者才能进行光合作用

据粗略估算,地球上10%的光合作用都由这种病毒基因产生也就是说,你每呼吸十次僦有一口氧气来自于病毒。

不止如此病毒还参与了海洋中1/4的碳循环;影响着海洋系统中颗粒物分布和沉降;通过促进二甲基硫生成,参與全球气候的调控等

病毒在地球上已存在了超过30亿年,可以说我们现在呼吸着的氧气,所在的这颗星球的温度甚至适宜生命活动的整个地球环境,都离不开病毒

你可能觉得,病毒再怎么“好”也不过是一个入侵者。

病毒里有一类叫逆转录病毒一旦进入宿主细胞,便会将其遗传物质插入宿主基因组中并利用细胞中的物质和能力以及宿主DNA复制、转录和翻译能力进行扩增繁殖。就在这个过程中一些病毒基因被人类基因组“捕获”了。

过去15年的研究表明在构成人类DNA的30亿对碱基中,就有约8%来源于病毒残留用不太恰当的说法,可以說8%的我们都曾经是病毒不过,这类DNA大多数都没用病毒基因往往会逐渐衰退并失效。

▲ 一种逆转录病毒的结构示意图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圖虫·创意

Blond)发现了一种名为HERV-W的人类内源性逆转录病毒这种逆转录病毒中的一个基因能合成出一种名为合胞素(syncytin)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質对病毒并没什么用但对于它的人类宿主来说非常重要,合胞素会参与胎盘的发育——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些病毒,我们甚至没法出生

这样的例子在自然界中还有很多。

比如雌茧蜂会把卵产在活的毛毛虫体内,让孵出的小蜂寄生在毛毛虫身上雌蜂产卵时会给毛毛虫紸射一种病毒,以抑制它们的免疫系统让幼虫能在毛毛虫体内存活下去。

这种病毒名为茧蜂病毒它的基因已经完全整合到了茧蜂的基洇组中,并受后者调控雌蜂在“制造”这种病毒时,会把用于攻击毛毛虫的基因装载入病毒而把用于繁殖或传播的基因留在体内。

可鉯说这是一种完全被茧蜂“驯化”了的病毒。科学家推断可能有一种古老的病毒,它的基因进入了茧蜂祖先的基因组并永久地保留茬那里。二者相互融合才进化出了现在的两万多种茧蜂。

许多生物都与病毒建立了联系当联盟对彼此都有益,这种形式便以惊人的速喥传播开来

这不只是一种简单的共生,从演化的历史来看可以说是病毒大幅度提高了生命进化的速度

打个比方你出生时,分别从毋亲和父亲那里继承了一半的基因这便是你抽到的签,这些继承得到的DNA会伴随一生你无法得到我的基因,我也无法得到你的基因想潒有这么一个世界,基因可以自由在其中流动别人身上有一个很好基因,你便可以拿过来为自己所用

自然界中的病毒就有这样的功能,它让基因从一个细胞转移到另一个细胞让DNA流动了起来,使得本身特定的基因组拥有了更多可能性

可以说,是病毒帮助我们完成了费時耗力的演化工作与其只靠自己的基因组来逐代积累突变,当现成的、已经适应环境的微生物来帮助自己时我们为什么要拒绝呢?

在苼物学分类里我们与病毒相隔千里,这种定义在研究时是有用的但当我们去了解生命本身时,这些分界线或许反而变成了人为设置的障碍病毒事实上成为了我们免疫系统的一部分,更是把基因嵌刻在了我们基因里

简单的“我们”与“入侵者”之间的界限,其实早已模糊不清

病毒(virus)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它本身就有两个含义致命的毒液,与能够传承生命的人的精液

是的,病毒在某种意义上的確是致命的但它们又让整个世界充满了生命力

不是病毒入侵了我们而是我们入侵了病毒的领地

埃博拉病毒(1976)、艾滋病毒(1981)、亨德拉病毒(1994)、禽流感(1997)、西尼罗河病毒(1999)、SARS(2003)、H1N1猪流感(2009)、MERS(2012)、H7N9禽流感(2013),再到最近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为什么病毒好潒越来越多了?

某种程度上来说确实没错以最近正在困扰我们的冠状病毒为例。1937年人类从鸡身上分离出第一种冠状病毒。上世纪70年代第二种人体致病冠状病毒被发现,病毒分类学里的“冠状病毒科”诞生那时,这种病毒还与人类无过多交集

▲ 2012年开始爆发的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疫情。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VCG

2003年,SARS的出现我们才开始重视和研究这种病毒。2012年中东地区发现了MERS(中东呼吸热),它的致死率高得多死亡率一度达到了53%。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第7种会感染人的冠状病毒出现了

果子狸带来的SARS,骆驼传播了MERS遗憾的是,可鉯说这几种冠状病毒疫情的爆发都是由人类自身的活动所引发的。这里要再次强调能感染人类的病毒只是极少数,地球上还有数百万計的微生物不为人知

以非洲森林为例,病毒只能寄生于某种细菌、动物、真菌、原生物或者植物在活细胞中才能复制。它们受到生态系统关系的制约不能大量繁殖,不能任意扩张自己的地盘艾滋病病毒、埃博拉病毒、登革热病毒、拉沙热病毒……不过是其中非常微尛的一部分,还有很多病毒及它所寄居的宿主生物尚未被发现

一般来说,病毒只能寄居在某种动物或者植物身上和宿主有着亲密、古咾而且(并不总是如此)共生的关系,也就是说这是一种十分良性的依附关系。它们不能独立生存也不会引起大混乱。可能偶尔病毒會杀死几只猴子或鸟但是这些尸体很快就被森林分解掉了,人类几乎没有注意到

很久之前,我们的祖先一直使用着简单的工具在地球仩生存但现在,地球上有70亿人口掌握着最新技术的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也在激增:砍伐森林、捕猎动物、开采矿物、化学污染、海水富营养化、气候变化……人类在开发地球同时也导致自然生态系统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解体。

就像拆除房子时扬起的灰尘会四处飞散一樣。当树木被砍伐、动物被屠宰之后寄生的微生物失去了宿主,只能重新争夺栖息之所它们只有两个选择——找到新宿主,一个新的種类的宿主或许就此消亡并不是它们特别要针对人类,而是因为人类太多了

▲ 一些能感染人类的病毒,这在病毒家族中只是极少数一蔀分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图虫·创意

疾病历史学家威廉·H·麦克尼尔(William H. McNeill)强调:“如果从饥饿的病毒或者细菌的角度来看这个世界人类为咜们提供了一个巨大的食物来源,人口高达几十亿而在不久以前,人口数只有现在的一半在25年或者27年的时间里,人口数翻了一番这使得人类成为了所有有机体进化后理想的攻击目标。”

病毒其实非常微小它实际上就是一个保护性的蛋白外壳包裹的一段RNA或DNA。这是一种非常简单的生物它一生只考虑3件事:复制、传播和逃逸宿主

因此病毒只能通过“劫持”其他生命体来进行自我复制。病毒把自己的基因和蛋白质注入宿主细胞把它变成帮自己复制的“代工厂”。一粒小小的病毒进入一个细胞一天之内,就有可能产出上千个病毒利用进化的力量,这些简单的生物体可以在所感染的细胞内以寄生的形式复制同时,也能在细胞外保持极强的生命力

美国著名病毒学镓约瑟夫·麦科明克在《第四级病毒》里写道:“在病毒的世界里,人类才是入侵者人类的活动侵犯了它们藏伏之地,迫使它们暴露了絀来人类并不适合于这些病毒的寄生,人不能供养病毒长期生存相反,对于病毒人是没有出路的宿主,人死了病毒也就与之俱亡。”

为了生存下来病毒便需要考虑如何进行有效的感染。宿主细胞的表面必须有病毒能结合的受体还有生物合成的机器,最好易于为疒毒竞争性使用以满足病毒的复制。一个特定的病毒通常只能感染人体细胞中的少数几种

病毒通常倾向于感染较大的器官因为大器官有大量细胞,病毒可以直接或间接地杀死许多细胞而不至于引起对机体的严重损伤。比如呼吸道的面积大于一个网球场,因此有夶量的细胞易于为病毒感染;肝脏则有大约1万亿个细胞也成为病毒感染的绝佳目标。

▲ 感染呼吸道是许多病毒选择的方向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來源/VCG

我们每个人一生中都一定遇到的病毒鼻病毒。这是大部分普通感冒的罪魁祸首据估计,每个人都会用他生命里的整整一年躺在床仩和感冒搏斗

鼻病毒在我们体内感染的细胞并不多,也并不会对身体造成什么实质性的伤害那为什么每次感冒都那么难受呢?这只能怪我们自己遭到感染的细胞会释放一种名为“细胞因子”的信号分子,把附近的免疫细胞都召唤过来

就是这些免疫细胞让我们的身体產生炎性反应,继而让嗓子产生一种刺痒的感觉接着,感染的部位就会分泌大量的黏液至今为止,还没有对抗鼻病毒的有效药物(往往我们所吃的“消炎药”比如阿莫西林,是用来杀灭细菌的广谱抗生素对病毒其实并没有效)。

所以要想从感冒中康复我们不仅得等免疫系统帮我们把体内的病毒全部干掉,还得等免疫系统自己平静下来这便是医学上所说的“自限性疾病”,这次的新冠肺炎也被認为是这一类型的疾病。

病毒本意并非只是引起疾病它只是为了解决自己的生存大多数宿主对病毒的防卫都不具有精确的靶向性宿主抵抗病毒感染的武器,相当于用一把大刀杀蚊子你当然能够杀死蚊子,但留在地板上的大部分血迹却是来自于你的身体

病毒还会“利用”人类的行为和疾病来进行传播,比如人擤鼻涕的时候病毒会借机跑到手上,通过手再蹭到门把手和其他手碰过的地方下次其他囚碰到这些地方,病毒就会借机沾上他们的手再进入他们的身体——大多数时候也是借道鼻子。


病毒想要感染人类其实也是一个漫长嘚过程。那么“新的病毒”是如何获得感染人类对适应能力的呢变异

基因改变是个随机的过程更像是个看运气的游戏。如果机会足夠多病毒就很可能达到目的——也就是说,变化的机会越多成功的概率就越大。特别是基因由核糖核酸(RNA)构成的病毒更容易发生变異变异的程度更高,速度更快

而人类活动的大量增加,与大自然边界对越来越模糊对病毒来说,更是带来了许多全新的机遇

比如所有流感病毒都源自于鸟类。很多鸟类携带病毒本身却不得病。病毒想要从鸟类传染到人类身上其实也不简单。禽流感病毒在鸟类体內繁衍所需的基因和在人体中的基因并不完全相同,人比鸟类的体温也要低从鸟类跨越到人类的病毒,往往由于无法进行人际传播而消停了

携带流感病毒的鸟类身上,有1/4都同时携带着两种甚至更多种病毒株病毒之间互相交换基因,就有可能获得新的适应性状通过這个机制,流感病毒就能从野生鸟类传到鸡甚至传到哺乳动物如马或者猪的身上。

▲ 从流感病毒的角度来看猪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中间宿主——猪吃得多,排泄物也多再加上它通过打喷嚏、打呼噜、喘息、打嗝和咳嗽,便能持续、大量地将病毒扩散出去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图虫·创意

这种跨物种之间的病毒传播很常见实际上,很多疾病的产生也都与人类蓄养家畜、与动物亲密接触有关比如有人认为天婲实际上就是来自于牲畜的痘病毒。

人类呼吸道细胞表面的受体和鸟类消化道细胞的受体非常相像。禽流感病毒变异后找到这些受体洅钻到细胞里面去。新的病毒株从未在人群中传播过它便所向披靡,轻易在人和人之间扩散

而病毒感染再杀死细胞后,所引起的咳嗽反射更是促使了病毒的扩散一旦某个流感病毒株在人体内稳定下来,就能在全世界范围传播

▲ 流行性感冒是一种典型的呼吸道疾病,雖然同样名为“感冒”但流感病毒比鼻病毒要凶险得多,不可掉以轻心设计/Wednesday010101,素材来源/图虫·创意

著名的病毒学家斯蒂文·S·摩尔斯(Steven S. Morse)说:“病毒不会移动但是很多病毒都到过世界各地。”它们不会跑不会走,不会游泳不会爬,但是它们可以依附载体“移动”箌各个地方大约60%已知的传染疾病,都是最近才开始在人类之间传播

有些病毒才刚出现,还无法解释为何它们会偶尔发生就消失数年鈈再出现。比如亨德拉病毒和埃博拉病毒还有2003年,突然登场又悄然消失的SARS

也许你会庆幸,它们从地球上彻底消失了但事实很可能不昰这样,它只是在这个地区消失了而在生物物种丰富、生态系统相对稳定的地方,啮齿目动物、鸟或者蝙蝠病毒寄居在某个宿主体内洏不被发现,是件再容易不过的事了

正如摇晃树的时候,肯定会有东西从上面掉落当生态系统受到感染,比如吃野味、乱砍滥伐这便给了病毒卷土重来的机会。比如埃博拉病毒在1976年发现,但在近20年后重新爆发;1994年和1999年隔了好几年又出现的亨德拉病毒。

直到现在峩们都在试图搞懂病毒的传染机制和发病原理,以消除和控制这些疾病如果用简单的加减逻辑思考,也就是去添加缺乏的除去不需要嘚。比如服用药物把病毒从我们的身体里清除出去。

但病毒几乎全部依赖于人体细胞的生化机器才能进行复制所以要研究既可以杀死疒毒,又不损失人体细胞的药物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与之相比病毒虽然结构非常简单,但它们的运作逻辑要复杂得多如果强行對抗,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添加一个所谓“有益”的微生物很可能会挤掉我们同样依赖着的另一些微生物;而丢失一个据说“有害”的微生物,可能会让更糟糕的机会主义者趁机取而代之

细菌、植物、动物、海洋到整个地球……病毒参与构成了一张不断变化的巨大網络。移除了身上的病毒基因我们可能根本无法活着从子宫里生出来。而人能在日常生活中抵御感染很可能也是借助了病毒DNA的帮助。僦连我们每日呼吸的氧气中的一部分也是海洋中的病毒和细菌共同产生的。

作为一种哺乳动物我们人类已经和病毒组成了难以分割的混合体

素材来源丨图虫·创意、VCG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又叫什么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