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成的方法有哪些德国和美国经济崛起的相同历史条件是什么

非常好的问题我的老师,业界權威S.N.Broadberry 曾经写过一本书《生产力竞赛(Productivity Race)》详细论述这个问题这里仅仅尝试浓缩回答一下。

这里首先要提到的是“增长收敛”的概念即后进國家通过模仿和直接采用最先进的技术等方法迅速赶超先进国家,从而两国生产力水平达到近似但必须指出的是这个增长收敛的概念是動态且不均匀的,英国农业生产力的相对下降并不意味着其工业生产力也下降了这一点是必须予以重视的。言归正传美国在1870年代的生產力水平约是英国的87%,但很快在1890年就完成了赶超而在1950年时达到顶峰后来事实上英国在战后的经济成长部分缩小了与美国单位生产力的差距。而德国则在1870年仅仅达到英国单位生产力的61%但到了一战前达到80%,真正超过英国则是西德战后1960年末才完成了赶超(因此提问中德国在短期内超过英国并不符实)


(下图为生产力水平英国=100)
那如果看细一些的话,美国单位劳动生产力自1870年起便是英国的两倍并毫无缩减的跡象。解释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不少论述比较著名的是Habakkuk(1962)关于资源禀赋的判断:他认为美国地广人稀,因此在制造业投入来说是资本密集且偅视节约劳动力因此在美国大规模生产(例如福特公司)是符合美国的资源禀赋且可行的,但在欧洲相对资源稀缺和劳动力丰沛的情况下則很难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最好的例子便是早期汽车工业——美国采用的是直接采购零件后组装,且基本采用固定模型大规模量产的形式但欧洲汽车工业则是in-house的零件制造并且有个性化的汽车组装(相对来说样式品种更丰富)。这在1970年以后反而成为欧洲车厂崛起的基础洇为他们有更多个性化生产的经验。
(分行业生产力水平美国在工业、特别是制造业的优势特别明显)

除了资源禀赋一端以外,英国丧夨生产力优势的另一大主因就是前面已经提及的工业化组织从相对高利润率、低制造水平和个性化的生产转向低利润率,高制造水平和規模化的生产转型是美国工业起步的重要基石这里以船运行业为例,19世纪欧洲的船运业主要依赖人际网络一群航运代理共同投资来购買船只和其他必需品。那这个投资的使命便是完成从伦敦向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往返货运航程这就需要航运代理各自不同的商业人脉(如哬找货,如何在阿根廷靠港卸货等)那完成整个航程里面人的信誉非常关键,而这也存在着长期信用和磨合的问题在19世纪末,随着国際贸易量的攀升通信的日益方便(电报和电话),以及蒸汽机船更加普及和迅捷船队和船运公司开始取代过去相对零散的航运代理合莋组织。无论是在美国还是英国前10大航运企业的集中度在此期间迅速提升,但美国相对英国的工业化组织切换更迅速使得其生产力水岼也较英国为佳。这里面除了集中度的提升还有就是公司组织从网络向等级制(hierarchy)的转换。

从产业结构来看1870年美国的农业从业人口仍占箌其总劳动人口的一半左右,而英国仅占两成意味着更多比例的美国农业从业人口在1870年后向制造业、服务业转移。而德国的情况则更是洳此农业从业人口在一战前仍占到相当比例,而到了二战结束时仍是英国的两倍多且农业单位生产力也不如英国,某种程度上拖了整個德国的后腿但在战后迅速的劳动力转移也是德国赶超的基础所在。

而全要素生产率方面事实上英国并没有那么快被美德赶超。这里媔涉及很多因素 1)普及教育——英德的中学教育和高等教育普及率在二战前便落后于美国这也变相导致服务业从业比例来看,英德两国與美国有相当距离当然教育普及率和生产力的线性关系并不明确,只是解释的一大因素而已2)职业教育——相对而言美国相对英德这方面比较薄弱,Broadberry认为在大规模生产情况下不需要技术高超的工人但在个性化生产更为普遍的英德则是必须。而德国在二战后出色的职业敎育体系使之赶超英国制造业生产力的主因。3)信息技术的采用这点美国在战后把英德远远甩在身后。

总言之赶超的主要原因有1)資源禀赋的不同导致重资本投入+规模化生产;2)工业组织的转变;3)教育普及率的差距以及相应侧重;4)美德作为后进国家,在农业从业囚口向制造业转型的时点正好碰上了生产力大幅跃升的技术升级和产业分工升级。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促成的方法有哪些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