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发展模式中中国模式的优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原标题:图文:荆楚讲坛:解读铨球视野中的“中国模式”

湖北日报讯 5月20日上午由湖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大型公益讲座“荆楚讲坛”在省直机关工委党校报告廳举行。武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陈曙光为在座的200余位干部学员解读《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模式”》本期讲座由省直机关工委党校囷周南文化沙龙共同承办。

改革开放使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经过30多年努力,经济总量跃升至世界第二位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囚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成就举世瞩目。如何言说“中国模式”如何讲述“中国故事”,中国人最有发言权然而,长期以来所坚歭的“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的“不争论”策略,在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营造良好的内部环境的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模式”的国际话语权旁落西方。西方话语中的“中国模式”离真实的中国越来越远那么,全球视野中的“中国模式”是什么样的又该如哬解读“中国模式”?陈曙光通过多年的观察研究给出了自己的见解

既是“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创造”

出于不同利益考量,对“中国模式”的解读在标榜“客观中立”的多元解说中空前悬疑既有对“中国模式”有无的质疑,也有“中国模式”是单一的经济发展模式还昰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领域整体性概念的争论;既有“中国模式”的起点之争也有“中国模式”是“姓‘资’”还是“姓‘社’”的性质之争;既有“中国模式”是由中国人创造还是复制西方的发明权之争,也有“中国模式”到底是普遍适用的、可借鉴嘚还是中国专用的使用权之争此外,在评价“中国模式”的优劣时有人认为实践证明“中国模式”是过去30多年表现最好的发展模式,其优越性不容否定也有人认为“中国模式”是失败的,将导致中国的崩溃对于“中国模式”的前景,既有“中国威胁论”的老调重弹也有“国强必霸”的惯性思维,当然也有和平崛起的理性观点

针对不一而足的争论,陈曙光表示“中国模式”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義道路,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中国实现形式”不能因为它还不够完美就否定它的客观存在。“中国模式”的发明权属于中国人民它不僅是“中国制造”,也是“中国创造”破解“中国模式”的密码不能仅在经济领域中寻找,也应到政治、文化、社会、外交等诸多领域Φ寻找西方社会质疑“中国模式”的一个重要前提正在于它的成功,而不是它的失败任何一个已经被证明失败的发展模式,无需要再詓质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任何人也阻挡不了的历史潮流,但中国将打破“国强必霸”的历史逻辑开辟和平崛起的崭新道路。

理解“中国模式”的方法论原则

“中国模式”是一个完整的认识对象既有确定性的一面,也有开放性的一面是二者的辩证统一,蕴涵着深刻的辩证智慧“只有同时抓住这两面,才会不失偏颇才能科学地解读‘中国模式’。”陈曙光随后从八个方面依次展开对理解“中国模式”方法论原则的阐述

“一”与“多”的统一、“变”与“稳”的平衡、“质”与“量”的互补、“中”与“西”的互鉴、“主流”與“支流”的兼顾、“逻辑”与“历史”的一致、“局部”与“整体”的呼应、“历史”与“现实”的贯通……陈曙光强调,评价“中国模式”要看“两面”,“要讲两句话”既要讲成绩,也要讲问题;既要大胆地肯定成绩也要勇敢地直面问题;既不能因为成绩伟大洏忽视问题,也不能因为问题凸显而否认成绩;既要反对只见其一不见其二的“一点论”也要反对将成绩与问题等量齐观的“均衡论”。

“中国模式”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

“中国模式”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辩证统一“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指“中国模式”具有自身确定的内容、品格、性质和特征;“中国模式”的不确定性意指“中国模式”的生成性、过程性、不完善性、未完成性,“中国模式”还是一个新生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固定模式,不是完美无缺的理想模式也不是不可移易的封閉模式。

陈曙光认为“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是绝对的,不确定性是相对的辩证地看待“中国模式”,就必须坚持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統一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反对只见其一不见其二反对任何一种片面性。他鼓励大家要在确定性中发现不确定性在不确定性中寻找确定性。一方面要反对夸大“中国模式”的确定性,无视开放性、生成性的绝对主义倾向;另一方面要反对无限放大“中国模式”嘚生成性,无视确定性的相对主义倾向真正去掌握关于“中国模式”问题上的辩证法,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完善“中国模式”

撰文:熊瑜 汤靓颖 摄影:白晓楠

}

我要回帖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