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财务指标预测价值指标定义

北京华商纵横信息咨询中心发布嘚《新经济形势下年中国电热膜市场前景展望及***战略分析报告》介绍了电热膜行业相关概述、中国电热膜产业运行环境、分析了中国电热膜行业的现状、中国电热膜行业竞争格局、对中国电热膜行业做了重点企业经营状况分析及中国电热膜产业发展前景与***预测您若想对电熱膜产业有个系统的了解或者想***电热膜行业,本报告是您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本报告由北京华商纵横信息咨询中心独立撰写完成,以严謹的内容、翔实的资料、直观的图表帮助企业准确把握行业发展动向、正确制定企业竞争战略和***策略资料来源于***统计局、***信息中心、协會等业内权威专业研究机构以及我中心的实地调研。本报告整合了多家权威机构的资料资源和***资源从众多资料中提炼出了精当、真正有價值的情报,并结合了行业所处的环境从理论到实践、宏观与微观等多个角度进行研究分析,其结论和观点力求达到前瞻性、实用性和鈳行性的统一是业内企业、相关***公司及科研部门准确把握行业发展趋势,洞悉行业竞争格局、规避经营和***风险、制定正确竞争和***战略的偅要决策依据之一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我中心撰写的年度研究或跨年度研究报告主要涉及分类有发展形势、市场预测、竞争对手调查、供需走势、消费调研、竞争态势、项目可行性、***前景、资料监测、***价值报告等。
客户可根据自己所需要的内容提出要求我们根据客户特殊需求,提供个性化报告定制服务涉及内容有:产品价格监测、区域市场跟踪分析、 竞争对手调查、 管道终端调查、 消费者需求调查、行业发展趋势、***咨询等订制服务。
根据客户的特定需求专门组织调研小组去完成个性化专项调研服务。主要服务内容有:市场宏观信息、管道调查与环境研究、竞争者调查、产品市场价格监测、终端消费者购买行为调查、企业市场份额调查、新产品市场测试调查等

浏陽:电热膜***前景预测报告-华商纵横出版
***章 电热膜行业概述
***节 电热膜行业定义
***节 电热膜行业市场特点分析
二、影响需求的关键因素
第三节 电熱膜行业发展历程及现阶段市场生命周期分析

***章 世界电热膜市场运行状况分析
***节 世界电热膜行业分析
一、世界电热膜行业特点
二、世界电熱膜发展状况
三、世界电热膜行业发展趋势
***节 世界电热膜市场分析
一、世界电热膜生产能及产量分析
二、世界电热膜消费区域分布
三、世堺电热膜市场规模及年规模预测

第三章 中国电热膜行业技术发展分析
***节 中国电热膜行业技术发展现状
***节 电热膜行业技术特点分析
第三节 电熱膜行业技术发展趋势分析

仅针对部分大型品牌开放,审核较为严格中小商家仅能通过 Instagram Shopping 功能链接到第三方平台上架商品,2)对于 KOL 来说

茬线视频行业作为泛娱乐平台经过多年发展,用户付费习惯及付费意愿养成付费用户渗透率提升迅速,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贴片类广告嘚曝光效果进而影响整体广告收入。

  挺好的很满意,值得购买服务态度很好很给力物流很快,里面东西写得挺全店家服务态喥很好。非常满意物流很快,质量不错服务态度好,描述符合……非常满意不错的卖家,好评非常好的很满意写的真好,很满意鈈错解决了我的问题很好。

第四章 中国电热膜行业运行现状分析
***节 中国电热膜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中国电热膜行业发展阶段
二、中国電热膜行业发展总体概况
三、中国电热膜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节 年电热膜行业发展现状
一、中国电热膜行业市场规模
二、中国电热膜行业发展分析
三、中国电热膜企业发展分析
第五章 中国电热膜市场供需形势分析
***节 中国电热膜行业产能及产量分析
一、年中国电热膜行业产能及產量分析
二、年中国电热膜行业产能预测
***节 中国电热膜市场规模分析及预测
一、中国电热膜市场规模分析
二、年中国电热膜规模预测
第三節 年中国电热膜行业需求情况
1、电热膜行业需求市场
2、电热膜行业客户结构
3、中国氨基酸类表明活性剂消费区域分布
三、年中国电热膜行業供需平衡分析
第四节 电热膜市场应用及需求预测
一、电热膜应用市场总体需求分析
1、电热膜应用市场需求特征
2、电热膜应用市场需求总規模

第六章 年中国电热膜所属行业数据监测分析
***节 年中国电热膜所属行业规模分析
四、年中国电热膜利润率变化趋势
***节 年中国电热膜所属荇业产值分析
第三节 年中国电热膜所属行业成本费用分析
第四节 年中国电热膜所属行业运营效益分析

成立于1981年主要职责包括:宣传贯彻囿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协助政府做好对商务广告活动的管理,制订行规行约和诚信规范加强行业自律,为会员单位提供相关政策法规咨询和信息服务②中国商务广告协会中国商务广告协会组织开展对广告组织对会员和作品的评选活动。

  首先要保证质量啊东覀不赖啊。不然就用别的话来评论了不知道这样子够不够85字。谢谢老板的认真检查东西特别好,我不是刷评论的我是觉得东西好我財买的,你会发现我每一家都是这么写的因为复制一下就好了。

第七章 我国电热膜行业产业链及价格分析
***节 电热膜行业产业链分析
二、主要环节的增值空间
三、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
***节 电热膜上游原材料分析
一、电热膜原材料发展现状
二、电热膜原材料市场价格分析
苐三节 电热膜下游客户分析
第四节 年电热膜市场价格分析及年价格预测

第八章 电热膜行业进出口结构及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节 电热膜行业进絀口市场分析
一、电热膜行业进出口综述
1、中国电热膜进出口的特点分析
2、中国电热膜进出口地区分布状况
3、中国电热膜进出口的贸易方式及经营企业分析
4、中国电热膜进出口政策与国际化经营
二、电热膜行业出口市场分析
1、年行业出口整体情况
2、年行业出口总额分析
3、年荇业出口产品结构
三、电热膜行业进口市场分析
1、年行业进口整体情况
2、年行业进口总额分析
3、年行业进口产品结构
***节 中国电热膜出口面臨的挑战及对策
一、中国电热膜出口面临的挑战
二、电热膜行业进出口前景
三、电热膜行业进出口发展建议

}

文化产业评价指数分析研究_文化產业园区发展研究:机理·评价·对策

文化产业园区建设是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国内已经出现了相当数量的文化产业园区,在全国囿影响的如北京798艺术区、杭州LOFT49、上海田子坊等随着各地积极实施文化产业战略,自上而下地建立诸多文化产业园区在获得文化产业园區快速成长所带来的产业增长提速的同时,文化产业园区的一些自然短板以及衍生的问题也被暴露出来如何客观评价各个地区、各种类型、各个层次、各种性质、各种规模的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开始成为政府部门关注的问题和专家学者的研究命题虽然目前能掌握嘚包括文化产业园区发展评价在内的文化产业发展评价的文献并不多,但对有限的相关文献进行研究梳理还是能掌握文化产业园区评价嘚目标与主流方法。

文化产业园区已然成为社会经济文化大变革时期城市文化与经济新一轮起航的强大引擎建立起一套与产业园区发展湔景相适应的测量标准,是顺应社会经济与文化要求的全球发展趋势和产业的必然选择以研究“创意城市”闻名的英国学者兰德利强调“文化产业的发展少不了评价指标,因为指标让人必须正视问题要求反思与不断思考”。

一、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意义

随着文化产业越來越被政府所重视文化产业园区建设也成为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工程,除了已经建成为数不少的文化产业园外各地文化产业“十②五”规划中都将文化产业园列入必须建设的支撑项目和重要的发展平台。从文化产业发展的实践来看文化产业园区也的确在较短的时間内有效地集聚了众多文化产业发展的要素,从而扩大了产业规模提升了产业品牌,强化了产业竞争力而且通过园区建设完善了文化產业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体系。但伴随着园区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建设的问题也不断浮现,如违背市场规律盲目建设总量失控且哃质化倾向严重,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有的地方甚至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建设几十个文化产业园区;缺乏对文化产业园区的正確认识,不顾当地的文化资源、人才资源、市场资源、资本资源和企业资源将文化产业园区作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呮顾建设不顾发展;文化产业园区内的企业“集而不群”园内企业之间的产业关联性不强,无法实现产业集群的协同效应等等由于文囮产业园区建设尚存在认识上的诸多误区和实践中的大量资源浪费,分析文化产业园的现状构筑科学的文化产业园评价体系,为不同的攵化产业园进行分类、分层指导和进一步完善文化产业园的相关政策提供依据就成为文化产业发展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了。

多数文献認为从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潜力和空间的需要出发,将经济测评与文化测评相结合对其进行评价建立起文化产业园区多维度测评体系,是文化产业园区自身特征的要求[1]在采用科学的评价体系进行测评分析后,可以通过科学的量化标准来反映文化产业园区自身的发展水岼、发展需求和发展瓶颈从而进一步推进文化产业园区的健康持续发展。

同时文化产业园区评价对于提升产业发展水平,优化相关产業结构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从全球化背景分析,衡量文化产业园区需要一套国际规范以便为文化产业的竞争提供可以比较的平台,为其发展开拓更广阔的空间通过建立指数化的文化产业园区标准,可以找出我们的比较优势并分析存在的差距,从而有目标、有章法地將文化产业不断完善和升级

二、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目标

研究文化产业园区评价体系的目的是,尝试将产业对经济的贡献与文化对社会氛围及社会活力的贡献相结合来评定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同时也为政府发展文化产业以及制定发展规划提供政策与管悝的参考。从评价的多维度视角出发文化产业园区的评价不同于其他的产业指标甚至是传统的文化产业指标体系的组合,它需要将文化、产业、企业、社会以及创意人才、经营人才的创造性状况等有关文化产业区发展的软性和硬性支撑条件的描述结合起来总之,应通过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文化产业园区评价体系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科学评价,并在总体上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科学评价文化产业园区的綜合竞争力在有关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文献中,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评价是一个重点研究的方向较多的研究文献均对此领域有所涉及。在大多数定量评价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的研究中都将目标设定在建立规范的数量评价方法上,[2]期望通过大量的数据信息有效评价文化產业园区的综合竞争力清楚表明文化产业园区竞争力目前的水平与定位,找准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方向与目标一些文献在进一步的研究中,还探讨了设立标准的数据模型为持续跟踪评价文化产业园区产业能力、创意活力和发展空间提供标准与依据。

2.为文化产业园区設立与退出提供规范的标准文化产业园区的评价结果将为今后文化产业园区的进入与退出提供科学依据。为了能够科学指导文化产业园區的设立设置必要的文化产业园区准入门槛,同时考虑到文化产业园区的退出机制建立与完善的需要,以定性与定量方法测定文化产業园区的发展水平是园区评价的另一个重要目的因此,在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研究文献中所描述的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方法均为定性与萣量方法的结合。在定量评价上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注重测度变量的可测性,将影响因素指标与先行指标相结合为今后文化产业园区设竝申请的测量标准与评价指标,推动文化产业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基础;[3]在定性评价上引入专家评价可以增强客观性。定性与定量的科学結合提供了对文化产业园区持续发展的衡量工具可以有效评估文化产业园区经济及文化对社会的影响。

3.为文化产业园区管理提供依据在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目标描述中,研究者均认为文化产业园区评价不仅对文化产业园区的经营者、管理者以及园区中众多的文化企業有直接的帮助,对于政府的行业主管部门而言则能及时了解并掌握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水平、发展动向和发展需求,在确定应提供的政策环境方面提供参考和决策依据[4]对文化产业园区的评定形成一个比较完备的、普遍采用的科学体系,在实现文化产业园区测评这一目標的同时大量的数据信息和专家意见也为政府提供了测度依据。比如通过评价,可以找出园区的优劣势有助于掌握文化产业园区的朂新状况,提供政府制定及执行政策的数据和建议;可以为政府评定文化产业园区提供测评标准结合评价结果,将为数不少的文化产业園区划分成若干个等级协助建立评估成果及策略规划,帮助政府寻找最为合适的服务项目;根据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水平提升的预测条件嘚运算与判断发出预测信息,便于对文化产业园区实行动态管理;[5]最后有助于政府制定长期的社会发展规划,结合区域、产业特色為政府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协调区域发展提供参考,有助于政府进行统筹规划从而准确地选择最适合本地的文化产业园区发展模式。

目前世界上纯粹意义的文化产业指数尚无先例经过近年对文化产业发展的研究,人们发现对一国或一个地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的描述似乎并不难,难的是对文化产业的要素构成和运行机制的定量分析因为它将决定文化产业的竞争力。近年来有不少学者致力于创意指數的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创意指数是对一国或一个地区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现状的定量描述和分析比较工具此前,联合国和多国政府已纷纷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小组各种指标模型也应运而生。其中值得关注的研究有:联合国社会发展研究所和教科文组织的《针对文囮和发展的全球性报告:建立文化数据和指数》(1997年);贝克(Baeker)的《地区文化发展的衡量和指数》(2002年);理查德·佛罗里达(Richard Age)等等这些研究运用了众多的其他学科如人类学、社会学和经济学等等来建立其文化指数系统,诸如多样性、创造力、社区、全球化、参与和攵化产业等都是这些研究的重要指向。其中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佛罗里达和泰内格莉构建了“欧洲创意指数”(ECI)被国际尤其是亚洲國家普遍接受香港和上海也推出了各自的创意指数,开创了亚洲和国内的创意指数先河这些指数被认为是对各地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佷好的定量描述性工具。

2002年理查德·佛罗里达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中提出了一套完整的、用以评估创意经济的新架构。在这一先驱性的研究中佛罗里达揭示了创意经济的崛起及其阶层改变使1950—2000年间的美国社会发生了转型。他特别关注了在一些地区出现的创意阶层区域性集中的现象根据他的“创意中心理论”,创意阶层“更有可能成为经济优胜者”促进高端就业和经济增长,从而进一步增强区域優势他的理论阐述了区域性经济增长建立在“3Ts”的基础之上,即技术(Technology)、人才(Talent)及包容(Tolerance)创意群体偏爱具有“多样性、包容性囷对新兴概念具开放性”的地区,在这样的创意中心“必将有较高的创新、高科技产业阵容、就业机会以及经济增长”这样就确立了“歐洲创意指数”主要由三方面指标构成:欧洲人才指数(Euro-Talent

“3Ts”对经济发展的评估是通过一套指数来实现的,这些指数反映了高科技产业囷创意阶层在一个地区的相对集中度并体现了一个地区的开放性和多样性。“欧洲人才指数”是参照一个地区拥有大学本科以上学历人數占总人口的百分比来反映创意人力资源情况此外,从事创意产业相关工作的创意阶层人口数量也是评判的依据包括三方面:(1)创意阶层指数,即创意从业人数占整个从业人数的百分比比较而言,美国拥有最高比例的创意人员接近30%;比利时、荷兰、芬兰紧随其后,均超过28%;除上述各国外还有英国、爱尔兰和丹麦,这些国家的创意产业从业人数均超过蓝领工人数然而也并不是所有参与比较的国镓都已经成功转型为创意型经济或是以创意为主的就业结构,如意大利和葡萄牙创意人员的比例均低于15%。(2)人力资本指数即25—64岁人群中拥有学士及以上学位的人数比例。(3)科技人才指数即每千名工人所拥有的从事研究性工作的科学家与工程师的数量。一般而言創意阶层指数高的国家,人力资本指数和科技人才指数这两项也相应比较高

“欧洲技术指数”包括以下三方面:(1)研发指数,即研发支出占GDP比重(2)创新指数,选择了简单的指标(人均申请专利数)来反映人们的创新能力即每百万人拥有的专利申请量。(3)高科技創新指数即每百万人拥有的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制药以及航空等高科技领域的专利数。

“欧洲包容性指数”是依据“综合多样性指數”并结合了“同性恋指数”“波西米亚指数”和“人口混杂指数”制定出来的。“同性恋指数”即通过统计同性恋人口来作为一项间接反映一个地区的社会开放性和包容性的依据“波西米亚指数”是统计地区内从事艺术创作的人口,旨在提供该地区文化和艺术财富创慥者规模的直接依据并且,预先假定这一人群是生活方式丰富、创意活动活跃的代表“人口混杂指数”是统计一个地区外来人口的相對比重。这一指数同时也反映了该地区对外来人员及移民的开放度这些人口的到来可以被视为经济增长的新的驱动力。“欧洲包容性指數”总体包括:(1)态度指数即主动或被动宽容的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2)价值指数即一个国家将传统视为反现代的或世俗价值观嘚程度,这类指数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得出其中包括对上帝、宗教、民族、权威、家庭、妇女地位、离婚、堕胎等的态度。(3)自我体现指数即代表一个民族对待个人权利和自我体现的重视程度,该指数也通过一系列的提问得出包括对自我体现、生活质量、民主、科技、休闲、环境、信任、政治异议、移民、同性恋等的态度。

理查德·佛罗里达和泰内格莉将“3Ts”架构应用于欧洲地区并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一书分析架构的基础上对中欧、北欧的14个国家与美国进行了比较,提出了“欧洲创意指数(ECI)”尽管在对欧洲国家的“3Ts”研究中所运用的指标与在《创意阶层的崛起》中的有所不同,但研究宗旨始终不变即一个国家的竞争力取决于其吸引、保留和发展创意人口的能力。

作为一项开创性的工程“欧洲创意指数”无疑对研究创意生产力、经济增长和国家竞争力之间的动态关系贡献巨大,对全球创意仳较研究也有着指导作用和深远意义但“欧洲创意指数”的指标体系在中国的运用存在适用性的问题,因为“欧洲创意指数”建立在美國文化产业发展背景之下美国的文化产业主要是依托其高度发达的版权产业,这与我国国家规定以及各地正在实践的文化产业内涵有着顯著的差异此外,有些二级指标等细化指标明显不适合我国的国情如衡量“包容性(Tolerance)”的“综合多样性指数”,就选择了同性恋指數这在目前的中国是很难被接受的。

二、欧洲创新记分牌(创新联盟记分牌)

欧盟理事会每年会发表“欧洲创新记分牌(European Innovation ScoreboardEIS)”,用来衡量各国的创新表现从投入和产出两个角度,分创新驱动力、知识创造、企业创新、技术应用和知识产权五个方面进行评价共包括29个指标。2011年欧盟EIS进行了改造,并更名为“创新联盟记分牌(Innovation Union ScoreboardIUS)”,发布时间更改为两年发布一次IUS 将EIS的29个指标缩减为25个,以便更好地将國家的研究和创新系统作为一个整体来衡量其绩效25个指标可以分为三大类:动力、企业活动和输出,包括人力资源、金融和支持、企业投入、联系和企业家精神、生产能力、创新和经济效益七个小类该评估体系涵盖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外加克罗地亚、塞尔维亚、土耳其、冰岛、前南斯拉夫马其顿共和国、挪威和瑞士其目的是为了监测各国“欧洲2020战略”的实施情况。

欧盟理事会发表的2006年“欧洲创新记分牌”中增加了一个“全球创新记分牌(Global Innovation ScoreboardGIS)”部分,包括创新驱动力、知识创造、传播、应用和智力财产五项相比于EIS的25个具体指标,GIS减尐至12项

该报告比较了欧盟25个国家与其他R&D支出表现较好(R&D支出占全球总量的0.1%以上的国家)的国家和地区:中国(2.12%),韩国(1.98%)加拿大(1.97%),巴西(0.86%)澳大利亚(0.83%),以色列(0.80%)印度(0.53%),俄罗斯联邦(0.49%)墨西哥(0.32%),新加坡(0.27%)香港哋区(0.14%),阿根廷(0.13%)南非(0.13%),新西兰(0.09%)此外,美国及日本的创新绩效GIS指数分别为0.67、0.70受数据采集的限制,GIS没有采鼡和EIS相同的指标体系而是根据世界银行、OECD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有关数据,建立了主要创新方面(维度)基本与EIS相同但具体指标不同嘚评价指标体系。就欧盟国家而言采用两种评价结果的数值进行相关分析,两者高度相关(相关系数为0.948接近完全相同时的系数1)。[7]

表4-1 欧洲创新记分牌(EIS)

IndexGII)由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联合国大学合作在2007年首次推出,每年发布一次不同于传统的创新指标,该指數主要通过评估制度和政策、基础设施、商业和市场的成熟度以及人力技能来衡量一个经济体广泛的经济创新能力2011年,GII根据区域创新能仂的定义对125个国家或地区的创新现状进行了比较。研究人员以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两个方面来衡量创新活动两个次级指数的平均值构荿全球创新指数,两者间的比率则构成创新效率指数其中五个创新投入次级指数为:(1)制度,包括政治环境、管理环境和商业环境等;(2)人力资本和研究包括教育和研发等;(3)基础设施,包括信息(通信)技术、能源和一般性基础设备等;(4)市场成熟度包括信贷、投资和贸易竞争等;(5)企业成熟度,包括知识型工人、创新链和知识吸收等两个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为:(1)知识和技术输出,包括知识创新、知识影响和知识扩散等;(2)创新输出包括无形资产创造力、创新产品和服务以及在线创新。共计84个最终指标每次报告均根据创新指数得分与各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相比,划分为创新领导者(Innovation

香港特区政府认为现有的用于评价香港乃至世界经济地位的大嘟还是传统方法所采用的指数有GDP、年度经济增长、公共的开支、外汇储备、生活开支、失业率,或在世界城市中香港的经济竞争力而僅有这些,已远不能显现香港经济日益依赖于知识、信息和创意的变化特征为适应香港经济日趋复杂的发展,应该设计一个能够抓住基夲经济发展特征的概念性工具2004年,香港特区政府委托香港大学文化政策研究中心为香港创意指数设计一个框架2004年11月,有关成果以《香港创意指数研究》(A Study On HongKong Creativity Index)为题发表香港创意指数的最大亮点是最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5C”模型。即创意的成果、结构及制度资本、人力资夲、社会资本、文化资本

表4-2 香港创意指数

1.创意的成果不仅仅是以业绩指标(如GDP增加值、贸易额等)来衡量的经济效益,还在于在囚们之间产生了可以彼此分享和传达的创意成果衡量创意成果有“经济贡献”“经济领域的创意活动”和“非经济收益”等指标。在该框架中所选择的指标涵盖了以下广泛的领域:

(1)创意产业的经济贡献;

(2)创意产业的就业人数;

(3)创意产业的交易额;

(4)中小型企业的企业精神;

(5)电子商务的经济贡献;

(6)商业领域的创造能力;

(7)与专利申请相关的创新活动;

(8)创意部门和文化艺术领域嘚创新活动(非经济指标)

2.香港创意指数框架界定了6种社会条件——“法律制度”“言论自由”“国际上对于文化发展的投入”“信息和交流技术的基础建设”“社会和文化基础架构”和“企业精神和金融结构”。这些条件为一个社会产生创意活动提供了背景条件更為重要的是,它们也决定着其他资本形式的使用和分配环境

3.人力资源对于文化创意经济发展至关重要。香港创意指数中的“人力资本”指标体系把文化发展和研究支出、发展和研究人员数量以及高学历人口数量作为表现社区创意投资和人力资本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此外,指数还另外增加了一些指标以反映“人力资本”的多个层面其中之一是参加“终生学习”的工作人口的数量。这个指标给我们衡量笁作人口为持续发展技能所进行的投资提供了全新的尺度同时还设置了一系列关于人口流动的指标。人力资本的流动性就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较高的人口流动性会促进文化交流、技能和知识的传播以及新概念的普及,有助于涌现出更多更好的创意成果

4.香港创意指数通過社会网络和社会参与形式等方面来衡量香港人的价值和规范,尤其收集、建立了九个方面的数据和指数:(1)概括性信任;(2)制度性信任;(3)互惠意识;(4)功效意识;(5)合作;(6)对少数民族的态度;(7)对新观念的支持度;(8)自我表达;(9)社会活动的参与喥包括志愿者工作、参与社会活动的障碍、俱乐部和组织成员以及社会人际接触强度等。

5.香港创意指数首先通过衡量文化领域中的公囲支出和企业捐赠来检测公共部门、企业支持艺术和文化发展的资源;其次因为目前尚无法掌握个人可处置的艺术和文化收入的情况,馫港创意指数使用“用于文化产物及服务的家庭开支占整体家庭开支的百分比”作为替代品来反映社区在艺术和文化上的投资;此外,對于文化规范和价值的衡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人们对于创意的态度以及对艺术、艺术教育和人权保护方面的重视程度

香港创意指数为研究城市尤其是亚洲城市的创意发展提供了一个统计性框架,在这套香港创意指数体系中大部分指数是完全可以量化的,而有些指数看上詓难以量化如果应用的话,或许也可以量化不过其结果可能要么是“勉为其难”,要么是“差强人意”可操作性值得商榷,因此在處理这种指数时应该考虑到创意业或者创意产品的非量化特征,进行适当的定性分析或可通过在一项指标里划分等级、强弱进行衡量

伍、上海创意指数功能与架构

上海充分借鉴美国、欧洲及香港创意指数的成功经验,从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特点根据《上海创意产业发展重点指南》确定的创意产业内涵与分类,利用《上海统计年鉴》中的统计资料在中国内地首次建立了城市创意指数[8]。其特点表现为三個方面:一是在指数框架结构上借鉴香港创意指数的框架结构的核心理念,采用了类似香港“5C”创意指数模型的结构使上海创意指数哽具有国际化的价值;二是在统计指标上,选取了影响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因素作为评价指标;三是在数据来源上各项数据取自政府统計部门,确保了数据的正确性从而保证了上海创意指数的权威性和可靠性。上海创意指数不仅可以准确、动态地反映上海创意产业发展嘚进程和不足也能较好地实现上海创意指数与香港创意指数的比较。

上海创意指数的框架包含以下五个部分:

1.产业规模包括创意产業的增加值占全市增加值的百分比和人均GDP两个指标。

2.科技研发共有6项指标,主要有研究与发展经费支出占GDP比重、每10万人发明专利数、市级以上企业技术中心数、每10万人专利申请数等等。

3.文化环境包括9项指标,分别有公共图书馆每百万人拥有数、人均报纸数量、人均期刊数量、举办国际展览会项目等等。

4.人力资源由7项指标组成,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因私出境人数、外省市来沪旅游人数等等。

5.社会环境由全社会劳动生产率、社会安全指数、每千人国际互联网用户数、宽带接入用户数等9项指标组成。

上海创意指数的各项權重由如下方法决定:对影响上海创意产业发展的五大因素即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环境,根据各个因素的偅要程度分别规定了相应的权重,产业规模指数为30%科技研发指数为20%,文化环境指数为20%人力资源指数为15%,社会环境指数为15%对每项因素中所包括的多个具体指标,按照具体指标的个数平均分配权重

表4-3 上海城市创意指数

六、“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

“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实质是通过测定创意对义乌文化小商品的影响来反映义乌创意经济和创意城市的发展状况。因此该指数的指标体系构建应与国际和国内主要创意指数基本保持一致,同时体现义乌作为文化小商品生产流通高地的特色著重通过文化小商品这一载体来反映义乌文化产业的发展进程以及创意对文化小商品升级换代的巨大推动作用。[9]其指标体系的设计除了科學性、客观性、权威性外还应把握以下几点:一是导向性原则,“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确定的是义乌的创意基础、创意资源、创意机构、创意机制、创意环境、创意产出以及创意对文化小商品的影响这一整套定量的衡量标准将在一段时期内引领蘊含在义乌文化小商品中创意活动和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导向的作用二是可比性原则,在完整、准确体现义乌文化产业和文化小商品生產流通业的基本特点和现实具体情况的基础上尽可能采用通用的指标,使“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能够实现多层次的比较,包括国际比较和国内比较,与发达国家比较和发展中国家的比较,以及自我的纵向比较,等等。三是典型性原则,影响义乌文化产业和文化小商品生产流通业的因素和相关数据纷繁复杂,必须合理区分个别的、次要的、分散的或者是短暂的影响因素,紧紧抓住具有代表性和全面性的关键典型指标作为“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的主要评价指标[10]同时,由于文化产业在中国尚處于发展之中对文化产业的内涵和产业特性的理解也在逐步深入,因此文化产业的评价体系也必定是一个日臻完善的过程

据此,“义烏·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的结构框架组成如表4-4所示

表4-4 “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体系

“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为一定基指数,编制时将2008年设定为基准年产业规模、科技研发、文化环境、人力资源和社会环境等各项因素的权重参考香港创意指数编制方法,采取平均赋值的方法各项因素的权重相等,均为20%每项因素中所包括的多个具體指标,参考上海创意指数的决定方法按照具体指标的个数平均分配权重。计算时先计算各三级指数,然后根据以下公式计算出各二級指数:

其中为各二级指数为各三级指数。

最后“义乌·文化小商品创意指数”(义乌创意指数)为:

分别以“文化产业园区”“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国内外关于文化产业园区或文化产业集群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设计的直接研究鈈多相关文献数量较少,其中有部分是从集群评价模型、文化产业园区评价指标直接研究等方面进行的归纳这些成果可为文化产业园區的评价研究提供借鉴。()

文化产业园区是产业集聚的一种空间组织形式与产业集群有类似之处,因而研究产业集群评价的模型也同样被應用于文化产业园区评价常见的有两个评价模型,一个是波特的钻石模型一个是在钻石模型基础上发展起来的GEM模型。

1.钻石模型迈克尔·波特首先提出集群的概念,[11]将其定义为在特定区域中,同时具有竞争与合作关系有交互关联性的企业、专业化供应商、服务供应商、金融机构、相关产业的厂商及其他相关机构等群体在地理上的集中。在他的定义中地域上的集中是最核心的要素。

在此基础上波特构建了国家竞争优势的钻石模型。他认为决定一个国家的某种产业竞争力有四个因素:生产要素需求条件、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的表現,企业的战略、结构竞争对手的表现。四个要素两两之间具有双向作用形成钻石体系。在四大要素之外还存在两大变数:政府与机會机会是无法控制的,政府政策对国家竞争力的影响不容小觑尽管波特的钻石模型最初用来研究国家竞争优势,然而也可应用于区域競争力(Regional Competitiveness)分析国内也有些学者运用波特的钻石模型来分析产业集群竞争力。

2.GEM模型Padmore和Gibson对钻石模型进行了改进,提出了GEM模型认为影響产业集群竞争力的因素分为六个,分别为“资源”“设施”“供应商和辅助产业”“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本地市场”和“外地市场”这六个因素又构成三对:“资源”和“设施”组合成为基础条件,“供应商和辅助产业”与“企业的结构、战略和竞争”合并为企业因素“本地市场”和“外部市场”合并为市场因素。正是这三对因素的不同构成影响着产业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

我国学者也分別将GEM模型用于不同产业集群研究近两年来有学者用该模型分析文化产业集群的竞争力,如孙俊辉(2010)等人对上海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荇了分析[12]王蕾茵(2011)则对杭州文化产业集群进行了分析。[13]

二、文化产业区域竞争力研究

国外对区域竞争力研究较多(如Huggins2003),[14]区域可以昰一个城市也可以是城市的部分地区,有些情况下文化产业集群也可看作是一个区域但区域竞争力并不代表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关研究中较多提到需要通过产业集群来提高竞争力,本文选取对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有关的研究进行分析

Florida(2002)认为一个区域的竞争力可以從该区域促进创新的能力、吸引人才的能力以保持适宜环境的能力三个方面反映出来。同时他认为创意经济的增长是基于智力、技术和環境容忍度的,因此对创意经济的评价也应该从这三个方面进行但他并未给出详细的指标。[15]Maskell(2001)针对以知识为基础的群聚归纳出三个群聚成长的因素:(1)集群内的组织活动向外扩展的程度;(2)群聚知识的多元性;(3)群聚内大型组织的数量规模如果满足这三个条件,则集群效应会更好[16]Gwynne(1993)提出群聚可以借由厂商们共同分摊建设成本产生效益,因而在评价区域竞争力时需要考虑平均成本这一指标[17]Ke(2010)的研究结果也显示,人力资源与城市内部的交通运输基础对群聚而言是很重要的因子因此在评价集群效应时必须考虑这两项因素。[18]

Chapain(2010)等人从知名度、集群内部创新、信息共享与合作、与其他经济的联系几个方面对英国的四个集群(威科姆区的软件集群、苏荷区的电影类、加的夫的媒体产物类和曼彻斯特的广告类)进行了比较包括内部R&D、软件购买、硬件购买、占30%以上营业额用来投入创新的企业数量、超过30%雇员从事需要高科技知识的工作、与客户的邻近性、与供应商的邻近性、劳动力供应源、区域内的企业集群、社会网络的邻近性、与其他企业的合作、竞争者、自由职业者、市场信息的获取、技术信息的获取等。由于是以访谈形式获取资料因而还包括一些私人方媔的问题,如与区域内朋友的联系、与前同事的联系、在培训过程中与其他企业的联系、正式的社交会议等[19]该报告详细比较了四个集群,但并未总结出明确的指标体系也无法延伸至其他集群。

三、国内对文化产业集群评价指标的研究

目前国内关于文化产业园评价体系的研究呈现多元化其中从经济学、管理学的学科背景出发,针对文化产业园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有对文化产业园的动力机制、文化产业园嘚学习机制、文化产业园的网络建设等方面进行评价如马军显、韩仙琴(2007)认为文化产业企业聚集能够促进信息、文化交流,加速创意商品化可从产业集聚和辐射能力两个维度对文化产业园进行评价;[20]李崟、潘瑾(2007)从知识溢出角度研究文化产业园区,并根据环境、溢絀源和溢出途径三方面的因素构建了文化产业园评价系统;[21]陈祝平、黄艳麟(2006)从产业竞争模型、产业创新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出发对文囮局产业园建设与产业竞争力的关系予以评价得出文化产业园区具有外部性、规模经济优势、创新和节约交易成本四个方面的显著优势;[22]陈秋玲、吴艳(2006)以上海18个文化产业园为分析对象,建立了文化产业园区的共生模型并对文化产业园区的形成与产业集聚能力提升进荇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互利共生关系是文化产业园区形成的逻辑点互利共生关系越贴近于对称互利共生关系,则文化产业园的集群效應越好从而越有利于文化产业集群的形成和稳定发展。在文化产业园区与文化产业竞争力提高的耦合关系研究中[23]康小明认为文化产业園是一种高效的产业组织形式,这种独特的产业组织形式在成本、人力资源、市场规模扩张、品牌竞争和技术创新方面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勢[24]从而构筑起一个包括低成本优势、人力资源市场共享优势、规模扩张优势、区域性品牌竞争优势和技术创新优势五个方面的园区评价體系,并进行了实证分析由于文化产业园系通过集群化发展,集群中的各个成员之间会发生交互作用与协同创新寻找新的增长点,推動文化发展与经济发展文化企业或机构与网络中其他行为主体的关系链条的建构是文化产业集群形成的基础,网络水平的高低与文化产業园的效用有着密切关系因此可通过园区网络的建设水平来衡量园区发展水平。盈利(2008)对文化产业园区内的集群网络结构与传统产业集群网络结构存在的差别进行了研究并试图以数量模型对文化产业园的网络水平进行测定来判定文化产业园发展状态。[25]从文化产业园区評价的具体的指标而言可以借鉴的成果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梁宏(2005)提出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體系由经济竞争力、集聚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构成他分别从显性竞争力、隐性竞争力及环境条件3个方面对产业集群竞争力进行衡量,同時设置了生产竞争力等8个二级指标和产业总产值等38个三级指标[26]刘爱雄等(2006)结合产业集群竞争力的特性,并参考国际竞争力研究所建立嘚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模型[27]从3个层次来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第一层次有显性竞争力和隐性竞争力两个指标,第二层次有规模竞争力等9个指标第三层次由42个指标组成。李琳、兰婷(2006)认为应该从技术创新竞争、产业集群竞争力、环境支撑竞争力、政府作用竞争力和可歭续发展竞争力5个方面对高新技术园区竞争力进行评价[28]魏后凯(2003)考察了集群与竞争力的关系,认为地理集中(集聚经济)、灵活专业囮(社会网络)、创新环境、合作竞争和路径依赖是产业集群竞争力的主要来源[29]孙玮(2007)认为可以通过规模竞争力、市场影响力、经济效益力、科技创新力和可持续发展力这5个方面来评价产业集群竞争力水平。[30]

2.对文化产业集群竞争力评价指标的研究高长春(2011)等人对仩海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的4个方面——服务环境、经济效益、管理创新和社会影响并发现社会影响力对園区竞争力影响最大。这四个方面共包含基础条件、综合服务能力、经营规模、运营能力、发展能力、管理能级、创新能力、资源汇聚能仂和社会效应9个二级指标和36个三级指标[31]马宁(2010)结合上海文化产业园区的特性,构建了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从规模指标、非财务指标效益指标和管理创新能力指标3个方面评价文化产业园区的方法,并对上海的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评价[32]倪蔚颖(2011)从基礎保障、规模和效益3个方面来衡量杭州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状况,并设置了12个二级指标[33]谭娜(2012)构建了文化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18家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分级结合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分析各项能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據绩效能力差别对这18家文化产业园区进行了分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其绩效提升的建议[34]

王志成、陈继祥、姜晖(2008)等人通过实证研究发现,教育水平、经营环境水平和媒体平台3个因素对城市创意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并由此提出了城市文化产业发展支点的概念化模型。[35]该研究使用了《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中的部分指标作为二级指标如教育水平包括国际社科论文发表数量、城市具备的国际專利数量、城市公共教育投入水平和人口知识层次,以贸易自由度、法制水平指数、政府规模指数、城市贫困率和经济环境指数测度城市經营环境以城市基础设施指数、信息披露程度指数、电子设施水平和媒体曝光频率测度城市媒体平台发达程度。

蒋三庚等人(2010)提出应該从3个方面衡量文化产业集群[36]其中一个方面是将P.Haggett提出并运用于区位分析中的区位商(Location Quotient)用来衡量某一产业的某一方面在一特定区域的楿对集中程度。计算公式为:

其中产值也可以用产量、就业人数或固定资产等代替,分别表示产值集中度、产量集中度、劳动力集中度囷固定资产集中度若区位商大于1,则说明该地区的A产业集群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3.台湾地区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研究。台湾文化产业發展较早形式也较多样,文化产业园区遍布各城市因而相关方面研究可以为后来者提供借鉴。

李孟训和许雅琪(2008)以休闲农场为研究對象运用平衡计分卡四大构面,建构出休闲农场经营绩效成功因素之初步架构并针对这些因素研究出提升休闲农场经营绩效之策略蓝圖。[37]姜尚礼(2010)以台北客家文化园区为例利用平衡计分卡了解其经营策略和优缺点,并运用深度访谈建构“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经营绩效评估指标”问卷再依层级分析计算出“台北县客家文化园区经营绩效评估指标相对权重体系”。[38]他的研究表明:在客家文化园区的评價上顾客面向是最重要的指标,其次是学习与成长、内部运营与非财务指标这4个一级指标又可细分为16个二级指标,包括客家专业人才、非财务指标最佳化、提高提高园区品质、客家电视主题馆等吴文梅(2011)用德尔菲法建构出两蒋文化园区评估指标,应用层级分析法得絀两蒋文化园区评估指标相对权重[39]通过两次反复实施,作者提出两蒋文化园区经营绩效评估指标由非财务指标、顾客、内部营运和学习荿长4个一级指标构成其中非财务指标包括规划与预算分配最佳化、委外经营或认养经营、开拓财源提升游客入园消费和销售主题商品及形象产品4个指标;顾客包括提升园区游客服务设施、环境品质及餐饮服务、增加交通便利之措施、提高游园区之顾客满意度、“总统”历史文物巡礼、举办园区主题活动及创新行销7个方面;内部营运包括园区环境具有优质性、独特性,经营管理执行有效率、即时的游客服务提供多样活动、促进地方经济活络与带动地方观光,园区发展业务推广和执行绩效4个方面;学习成长包括人力组织与地方之配合解说導游人员素质的提升及培养,配合政府政策举办各项文化活动服务人员间资源及知识分享4项指标。其中权重最大的是顾客层面,占46%;其次是非财务指标、内部营运和学习成长李斌、谢玮莉、谢旻儒在《应用模糊分析层级程序法于闲置空间再利用为文化园区之经营成功關键因素分析》一文中运用模糊分析层级程序法,提出文化园区的关键成功因素由5个层面构成:永续经营、非财务指标控制、行销组合、涳间规划和营运管理[40]其中,永续经营包括文化资源的传承、观光资源多元性、内容创新度、地方社群支持和权属取得;非财务指标控制包括健全的非财务指标制度、资金筹措能力、风险管理和非财务指标人员专业能力;行销组合包括经营团队本身知名度、内容产物吸引力、异业结盟、价格合理和宣传活动;空间规划包括表演场地设计、展示内容丰富性、互动式教学区、餐饮设施和参观路线明确性;营运管悝包括解说导览制度、组织愿景、人力资源配置、组织效能和应变能力

在台湾,有些文化产业园区存在这样的管理模式即政府将本应該自己管理的业务,以委托的方式交由民间机构来经营通过民间参与,引进民间资金与经营效率称为委外经营。政府对委外经营的年終绩效进行评估以确定下一届是否仍由该机构进行管理。吴淑惠(2012)对文化园区委外经营的评估做出了总结[41]评估包括5个项目——履约管理、文创产业收益、非财务指标营运、场地与设施维护和场地使用者与游客满意度,并细分为33个次级指标由于是对委外经营情况进行評估,因而更加注重是否履行合同约定对于华山1914文化创意产业园区的评价,周凌霄(2012)提出评估程序应包括民间机构自评、初评小组初評、评估委员复评[42]还应包括一些硬性规定,如每年至少12场户外展演活动等作者认为其群聚效应体现在吸引厂商入驻、跨界作品(展览、艺术作品等)呈现、华山品牌、人才培育与交流、知识外溢等方面。

在国外研究中较少专门针对文化产业园区的评价指标研究,这可能是与国外文化产业园区较多是自下而上形成政府主导的较少,完全市场化竞争不需要从政策上进行评价有关,因而国外研究较多集Φ在对城市或区域的评价上各类创意指数、指标大致可以分为投入、产出、环境等方面,而对城市或区域的评价框架中大部分可以迁迻用来对文化产业园区进行评价。而国内现阶段的研究中较少能够形成统一的指标体系,依据自己地区的具体情况各成一派或直接将國外钻石模型、GEM模型照搬过来,没有考虑文化产业园区的独特性台湾的文化产业园区评价研究较成熟,能够更好地反映园区的运营状况不过台湾文化产业园区较大陆的园区功能更加单一,如有的文化产业园区其主导产业实际上就是比较单一的旅游业

目前文化产业园评價体系的研究成果没有形成系统,研究的宽度与深度均有待提高从内容上,不仅缺乏对文化产业园的环境因素、文化产业园的创意能力、文化产业园的品牌、文化产业园的竞争力、文化产业园的政策体系等方面的研究更是少见对文化产业园的综合评价体系方面高水平的攵献;从研究方法论上,由于缺乏科学的理论体系支撑研究方法与研究工具选择较为随意与凌乱,造成整体研究水平不高无法从理论嘚高度对文化产业园的发展与政策制定提供更多的帮助。总体上文化产业园区评价体系的研究还处于比较薄弱的状态,未来需要更加深叺、更加具体的研究

}

在移动互联网、电商等风险投资嘚重点领域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有一套清晰而有共识的数据指标来评价产品的好坏:从DAU、MAU、GMV等量级指标到日均使用时长、打開次数、下单次数等活跃指标,到获客成本ARPU值等拉新变现指标,再到次日留存、30日留存、6月留存这样的留存指标

作为创业者,每个上述的指标在自己公司的战略中的排序都很清楚每个指标也都有相应的部门在负责与优化。作为投资人也有多年积累的行业标准,根据數据对不同公司业务好坏的判断,一目了然

但中国的市场处于刚起步的阶段,我们作为GGV的企业服务投资团队每周都要见很多这个领域的创业公司,但我们也发现对于衡量公司发展的指标,市场还没有一个明确的认知

今年,GGV所投资的企业服务公司里也有Slack和WPS两家上市最近几年,有大量像这样的企业服务公司步入二级市场整个二级市场已经形成了明确的指标共识,这些共识都清晰地显示在了这些上市公司的市值上

这篇文章,我们将站在投资人角度理论化地讲讲如何来给企业服务公司估值以及告诉创业者,哪些指标会影响公司上市的表现

首先,会介绍目前美股二级市场的估值体系以及核心关注指标

其次,会结合中国市场自己的特点分析这些指标之所以重要嘚原因,挖出一些影响公司发展的更本质的因素

作为一家全球风险投资机构,GGV一直在寻找收入符合可预期强、质量高、增长快速的企业垺务公司我们怎么判断它们的价值?

一个公司的价值等于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这是金融教课书上最标准的定义可是,在实际估值时特别是在多变的科技行业,预测一个公司的未来现金流实在需要太多的假设。所以大家往往用“估值除以盈利”作为指标,來横向对比公司也是常说的P/E。

对于企业服务(特别是SaaS)公司来说由于收到的现金会摊销到未来12个月记为收入,而市场和研发成本都记錄在当月所以很少在非财务指标上盈利,而且处于高速增长期时销售和研发费用都在不断加强,所以现金流也会亏损

在这样的情况丅,整个二级市场是以“公司价值除以公司收入”来评估公司的最常用的指标是“公司价值除以公司未来一年的收入预期” (EV / NTM Revenue Multiple),这一倍数最近的市场中位数在8x左右

下面是GGV纪源资本管理合伙人Jeff Richards在GGV Evolving Enterprise活动上展示的一张图,是Morgan Stanley对上市的企业软件公司的市值的分析:横坐标是公司的收入增速纵坐标是公司的价值/2020年收入的倍数,可以看到公司收入增速与估值成非常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我们也将美股数十家上市企业服务公司的数据进行了对比如下:

首先,收入增速这一指标与市值的倍数成正相关

其次,收入留存Net Dollar Retention这个更重要的指标也与公司嘚市值紧密相关。比如一家收入留存在130%以上的公司,可以获得高达20x的估值溢价而收入留存在110%以下的公司,估值往往在10x以下

传统互联網公司的估值往往直接受盈利能力影响,如阿里、腾讯等公司但是在企业服务行业,公司的盈利能力和公司估值的相关性并不明显一些净利润率很低的公司,也获得了较高的估值溢价同样,自由现金流率对公司市值的影响也不大因为,在这个高速增长的市场哪怕昰几十亿美金市值的上市公司,投资人也依然希望公司将收入的现金大力投入新增获客与产品研发但同时也需要注意到,虽然这些公司嘚非财务指标利润大多为负但现金流层面其实都已经开始盈利了。

当然影响公司市值的还有很多重要因素,如团队、技术路线股东結构、竞争对手等等。这些因素比较难量化但往往也都随时间体现在了上述几个指标之中。

曾有做对冲基金的朋友半开玩笑地讲投资這些SaaS公司甚至都不大需要理解公司的业务,把这些指标拿过来横向一对比然后去买里面势头不错但估值相对较低的公司,保证赚得盆满缽盈

可预期性强、质量高、增长快速的收入

对于中国的创业公司和一级市场投资人,以上观察为什么值得我们思考GGV如何在中国投资企業服务公司并判断它们的价值?

一句话总结我们是在寻找其收入符合可预期性强、质量高、增长快速的公司。

收入之于企业服务公司的偅要性相当于DAU之于社交媒体,GMV对于电商

单个客户的收入可以清晰显示出:客户方出现的问题是否重要,产品是否能真正解决这一问题解决的效果是否可以清晰量化。

我们看公司时会着重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客群客户付给A产品和付给B产品的钱不一样?

收叺有很多的口径但创业者应该清晰地知道,现金收入>非财务指标收入>合同收入

美国的SaaS公司如此受追捧,绝大多数是因为先预收了一年收入现金

刚才提到的图表里的上市公司的收入,都指的是非财务指标收入(即通过会计准则记入企业非财务指标报表的收入)在我们岼时对公司的判断中,也都非常重视非财务指标收入而非合同收入也非常重视现金收入的到账时间。我们看到的合同收入有时候会按會计准则摊到未来的非财务指标收入去评价,而没有收上现金的合同收入这种情况下,我们对这个收入的考虑会打一个折扣

概念讲解:假设某SaaS公司在2019年1月签下了一个2年的合同,共计240万每月10万,每年年初付款则数据会体现为,2019年1月这家公司的合同收入为240万现金收入為120万(其中110万属于预付),非财务指标收入为10万

在中国的传统软件服务市场,合同与真正实现的业务之间会有一定差距常常可能会出現销售签下了大合同,而后续执行无法跟上客户不验收,这就无法记为非财务指标收入又或者软件交付完成之后,拖欠半年甚至一年財能拿到现金回款甚至可能还拿不到。

所以还在选择行业的企业服务早期创业者尽量去找能先收上现金的客户行业或产品功能,避免洎己陷于“空有表面业绩努力干活却收不上钱”的陷阱。

如果创业者已经身处账期很长的行业也应该下大功夫,去管理合同交付和回款的速度我们见过很多认为手上有很多大合同就可以“高枕无忧”的公司,一年或两年后的非财务指标收入远低于当年预期或苦苦陷於这些大合同的服务中无法开展新业务。

概念讲解:假设公司新签了一个150万的合同其中30万是一次性的项目实施费用,120万是软件使用年费那么公司的ARR就会新增120万,MRR会新增10万如果把公司所有的合同都计算汇总,就能得出在每个时间点的ARR和MRR (ARR / 12)

每个月新签的合同可能有波动和季节性,如果按新签的合同收入来记为非财务指标收入统计显示在报表上会让投资人难以看出规律,但通过平摊成MRR记为非财务指标收入就可以非常清楚地帮助投资人看出这个增长趋势,也可以帮助创始人来设立目标、管理公司

可预期性是我们最看重的因素

刚才提到过,二级市场非常重视收入留存Net Dollar Retention这个指标是未来收入可预期性的最重要指标。

其计算方法为存量客户在新一年产生的所有收入(包括原囿模块的续费与增购,新模块的增购)作为分子这批客户在前一年产生的所有收入作为分母,两者相除

对于收入为可持续收入的公司,如2018年到2019年的Net Dollar Retention财报里的计算方法为2018年12月所有在付费的客户的ARR总和为分母,19年12月同一批客户(即除去19年新获的客)的ARR总和为分子

分子 = 客群在此刻的ARR

分母 = 客群在12个月前当时的ARR

(附:Slack上市招股说明书)

还有另一种算法,是针对一级市场公司常用的类似于C端APP对用户留存的计算,即把用户按获客时间分为不同的组然后按月或按季度计算,得出半年留存一年留存,两年留存等指标如下图展示的例子,是我们假设一个不错的中国SaaS创业公司可能有的留存图在Q5大概有80-100%的收入留存。

为什么收入留存Net Dollar Retention这个指标如此重要用通俗的话来理解其背后对于創业者的意义,即:

在一年的开始Net Dollar Retention乘以去年收入,即是今年全年保底的来自存量客户的收入也就是哪怕公司砍掉销售团队不再获取新愙,今年也能保持的这部分收入

收入留存Net Dollar Retention这个指标是整个企业软件行业最大的魅力。在To C市场只有极少真正有防守壁垒的产品(如网络效应明显的微信,或双边平台效应明显的淘宝或数据算法积累明显的头条)。即使是像打车平台这样的刚需高频的双边平台稍不留神消费者就切换到竞品了。所以就算今年公司有了百亿收入明年都必须全力以赴去留住客户。

可在To B软件市场企业用户一旦用了一个产品,在平台上积累了数据与工作流切换难度非常大。所以一个企业软件产品只要切入了客户如果真正产生了价值,就会有极好的留存洏且随着客户公司自身的增长,公司向同一个客户内部销售更多的模块单个客户的付费会持续增加,所以能在大量企业服务公司里看到這个大于100%的Net Dollar Retention的指标

好的留存能产生什么效果呢?Slack上市招股说明书里公布的的这张图可以看出来:

每个颜色代表的是每一年获取的用户所產生的收入可以清晰看到,作为一个有好的Net Dollar Retention的企业软件产品其增长极大程度由老客户来推动,每年新客的获客压力很小

每家企业服務公司,都应该把自己的这些指标列出来来评价自己的公司。在中国要达到170%或者140%这个指标暂时还太遥远,创业者可以先把目标定在大於100%即每一批客户的收入在未来不会流失,已经非常优秀了

我们可以回到这个计算公式再仔细看一下,特别是分子部分:

分子 = 12个月前在付费的所有客户在此刻的ARR

分母 = 12个月前在付费的所有客户在当时(即12个月前)的ARR

再细致看一点我们可以把12个月前在付费的客户分为留存的愙户和流失的客户。

分子 = 留存客户原有模块的续费ARR + 留存客户原有模块的增购ARR + 留存客户新模块的增购ARR

其中留存客户原有模块的续费ARR = 分母 – 鋶失客户的ARR – 留存客户原有模块的减购

对于投资人来说,对公司估值的核心是收入的可预期性

从结果看,以上每个变量都会影响新一年嘚收入但流失客户和留存用户的比例、留存客户原有模块的续费收入,都比较稳定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和产品是否真正解决了客户现囿场景的问题相关)。

但原有模块的增购则充满了不确定,特别是涉及到客户内部跨部门的增购新模块的增购,就更加不确定了

所鉯,保持一个好的收入留存Net Dollar Retention的基础是保持高的留存客户比例,加上高的原有模块续费

对于创业者来说,保持高的留存客户比例是战畧和产品的重中之重。

客户流失无外乎三种原因:客户公司倒闭、客户切换到了其他产品、客户放弃使用这个类型的产品

如果客户倒闭率高,那创业者该在战略上思考是否选择错了客户行业和客户规模;如果客户切换到了竞品创业者该不断加紧迭代产品;如果客户直接放弃使用这个类型的产品,那创业者该思考自己的赛道是不是空想出来的需求是不是没有product-market fit?

不要被新增的销售额蒙蔽很多时候,一个優秀的销售团队哪怕产品再烂再没用,都能让用户初次购买产品;但只有真正有价值有竞争力的产品才能产生好的留存。

在中国市场我们已经看到了一些Net Dollar Retention非常优秀的创业公司出现(超过110%),他们选择了一个好的行业产品真正解决了客户的问题,客户持续购买、增购

这些公司,公司收入增长可预期性强就算面对市场波动,也能保持很好的收入增长这样的公司,用更短时间做到了更高收入当然,他们也在资本市场获得了更高的估值溢价

但是,我们也要认识到中国的国情:大部分大型企业的软件预算还是传统的项目制所以服務大型企业的创业公司,大多数都只有很差的收入留存第一年的项目可以记为收入,之后的每年就只有15%的维保费用了

有些特别好的产品,每年都有合同会有一期二期三期,所以从结果上来看公司的Net Dollar Retention会不错,但是我们也要深刻的意识到这个只是原有模块的增购,而巳经卖出的模块就不再产生可持续收入了这样的模式,如果有一天客户突然不增购了也继续在使用公司的产品,但可能不会给公司带來一分钱收入

作为投资人,怎么来看这样的公司呢投资人的打分都会体现在估值里。收入预期性越强的公司估值就会越高。

在二级市场这项指标已经跟估值倍数强烈相关。而在中国的一级市场我们其实还看到了很多不合理的情况,例如:一个全部收入都只是一次性项目、未来增长全部要靠新获客的公司还获得了过高的估值。但我们相信随着这些公司收入规模做大,走向二级市场估值一定会囙被打回原型,而此时以20x30x收入投资这样的公司的投资人,是很难获得回报的

量化一下, Net Dollar Retention对估值的具体影响会有多大呢我们的硅谷同荇BVP统计过。

我们GGV也做了一个DCF (Discounted Cash Flow) 模型假设公司收入为1亿美金,每年新客收入5000万美金其他假设都按行业中位数进行取值,得出了以下的两个圖

作为创业者,又该怎么做

中国企业服务领域的创业者大多都极为优秀,有多年的行业经验技术、销售、管理等综合能力都很强,泹是什么让有的公司脱颖而出超越同行呢其实大多数情况下是战略,而非执行来决定的一个执行力极强的创业者能把Net Dollar Retention从70%提到80%,但是公司面对的客户行业、大小产品的核心价值等战略问题,才是决定这个指标的因素

GGV Evolving Enterprise大会上,Boss直聘的CEO赵鹏做出了非常好的总结:做产品为叻发展做项目为了生存。

为了公司生存为了打入特定行业,为了赢得标杆客户为了占领市场打掉竞争对手,为了赚取眼前的现金佷多一次性的项目制收入是需要去赚的。但是从战略上,一定不要自满于这样一单单签下来的项目收入一定要去寻找愿意源源不断贡獻收入的客群,才能迎来更快速的增长也能迎来未来在二级市场更高的估值。

收入的可预期性体现在上面提到的Net Dollar Retention上而收入的质量和可擴张性会非常清晰地体现在毛利上。下图是Morgan Stanley做过的一个统计可以看到毛利为80%左右是一个合理水平。

从业务上来理解会比理解这个非财務指标数字更重要。

非财务指标的毛利可以通过一些会计方法去提高但创业者应该清楚知道,自己的收入是靠什么挣来的:收入是公司苼产的软件产生的还是公司的员工提供服务而产生的。软件的成本只有带宽和服务器人的成本是高昂的工资;软件的服务质量是标准洏可控的,人的服务水平是千差万别、难以管理的

最理想的状况,当然是全部收入都由软件产生

比如Google,虽然大家不会把它当做企业服務公司但其大部分的收入都来自于企业的广告预算。Google不需要对客户进行任何服务企业客户就会登陆其广告平台后台进行投放,终端用戶每点击一次广告Google就能收到钱。Google的软件代码就像印钞机一样源源不断带来收入

但绝大部分的情况是,无论这家公司在世界哪里面对夶企业客户,为了赚取软件收入提供特定的人工咨询、实施服务都是必须的。SaaS上市公司服务收入占总收入比例在5-10%之间我们觉得在特定市场提高到20-30%都是合理的。

但区分好公司和差公司的标准就是提供完这些服务后,客户是否还在源源不断为软件付费如果服务的人一走,客户就不付钱了那可以理解为公司本质上还是在提供人力服务。这样的公司收入翻倍的背后,需要的是人数翻倍规模大了之后难鉯管理。

在中国市场大部分行业的企业客户可能确实还没有完全认识到软件的价值,在人工服务之外的付费意愿很低面对这样的市场,创业者可以尝试通过切入交易环节通过提成的方式来赚取收入,但核心是减少人工服务占总收入的比例

高质量的收入,是高毛利和高留存的收入背后的原因,是公司用软件产品真正提供了价值是真正找到了客户痛点,让客户持续付费

快速是个相对的概念。要知噵企业服务领域是个增长比较慢的市场我们曾对美股二级上市的部分企业服务公司收入增长做过一个统计:

可以看到,收入在成立第七姩时超过2亿美金以上的公司也不多哪怕成立第十年,也只有Salesforce和Workday年收入超过了10亿美金

在中国市场,我们也对上市的几个头部企业软件公司进行了对比同时,我们也加入了上图中处于中等水平的Zendesk进行了对比起点是1亿美金收入,可以看到软件行业的龙头公司用友,也用叻十多年才从1亿美金收入涨到10亿美金收入。在这之前他们从0收入达到1亿美金收入,用的时间更是超过十年

那对于早期公司,什么样嘚收入增速是快什么样是慢?在硅谷有个2T3D (triple, triple, double, double, double) 的规则,即从1-200万美金ARR开始通过2年,每年翻3倍达到1-2000万美金,再通过3年每年翻2倍达到1-1.5亿美金公司将会成为一个10-30亿美金估值的上市公司。

当然有增速最快的Slack,公司产品上线4年就达到了4亿美金的年收入。

在中国的To C市场有很多增长不逊色、甚至远远超过对标美国公司的创业公司,哪怕有人民币汇率差从已经上市的拼多多,美团到还未上市的字节跳动,快手都是国际超一流的增长速度。

但在中国的To B市场收入的增速还是明显有瓶颈,只有极少数公司能用5年时间涨到1亿人民币收入

我们也统計过,作为更早期的公司从创立到有稳定产品收入,一般经过1-2年;而年化收入ARR从100万涨到5000万人民币最一流的公司大概需要两年。如果你嘚公司达到了这个增速请迅速联系我们(文末附有联系方式)。

增速是看到的结果但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是上面提到的收入留存和收入质量

有高留存的产品,同样的增长速度需要花的功夫就少很多高质量的收入是软件、非人力服务来产生的,所以公司在提高收入嘚过程中就不需要线性地去增加服务规模。大量的服务人员会导致管理难度加大

GGV所投资的WPS、Boss直聘、酷家乐、Moka等公司,也都在实际业绩Φ体现出来了飞速增长。

当然在中国市场,我们也看到一些商业模式传统、人力服务比例大的企业服务公司却在能力极强的创始人帶领下,做出了一流的品牌建设、人才招募以及销售能力也做出了让人佩服的收入增长和收入规模,在一级市场也获得了资本的青睐

這些创业公司,在未来走向二级市场的时候特别是面向以上述指标为核心考察体系的美股市场,会有什么样的市值表现是会面对类似於WeWork的估值调整,还是能说服二级市场投资人以SaaS标准来定价我们同样期待看到它们的表现。

影响收入增速还有一个重要的点是销售效率現在美国投资人同行的衡量算法是Magic Number,叫这个名字是因为没有明确的理论基础,但是在实践中能实实在在地区分出好公司

公式:(公司某季度收入 – 公司前一季度收入)* 4 / 公司该季度市场销售成本

这个数字大概的意思是,公司一个季度的销售成本是否能在一年内回本如果計算出来大于一,则公司的获新客能力很健康如果小于一,则公司的销售效率是有问题的

在中国,客单价和销售人员的工资都跟美国市场不一样所以无法严格去照搬这个公式来评价公司。但其背后的核心思想值得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思考

可以理解,对于早期公司這一数据可能不会很好看,可能会有较高的销售成本但当公司收入超过2000万人民币时,销售效率就会变得很重要中国的To B领域,曾出现过夶力烧钱扩张销售团队的时代但肯定是以极差的magic number,换来了收入增长

保持超高速的增长,应该是以极高的留存+极高的销售效率+极少的服務

最后以一个例子来作为总结,对比下面两家公司他们2018年的确认非财务指标收入都为1亿美金。

-A:面对现金回款较慢、账期较长的大客戶收入是项目制的软件交付,销售周期、单个项目咨询实施周期需要6个月客户有新的项目但还需要继续谈。

-B:面对先付现金的互联网愙户收入是订阅制产品,销售周期3个月会有“客户成功团队”会进行后续服务,2017到2018年Net Dollar Retention为120%

首先两家都是非常优秀的公司。在中国市场能做到1亿美金的年收入绝对是非常优秀的创业者,给各自的客户提供了真正抓住痛点的产品和服务

但面对2019年2亿美金的确认非财务指标收入目标,A公司需要3亿的新合同需要两倍于过去的实施交付团队人员,需要更多的现金垫资(因为收款还要等很久);而B公司直接能拿到1.2亿来自去年的客户,销售团队只需要获得8000万的新收入而且现金收入可提前拿到。

作为两个同样优秀的公司对比它们的指标,估值倍数应该是非常不同的

我们想特别补充的是,这些提到的指标只是GGV在面对企业服务公司投资中的一部分可量化的标准

中国企业服务市場环境与欧美东南亚都极为不同,根据产品来照搬已上市的国外SaaS公司的模式很难行得通中国公司的发展路径会有自己的特色。创业者必須根据中国各行业客户的真实需求去提供相应的产品和服务模式。

虽然“企业服务元年”的风口已经吹了很久但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國企业服务公司,仍然需要耐心成长当然,我们也实实在在见到、投资了极个别高速成长的企业服务公司它们分散在不同行业和领域,也很符合这些量化数据的判断标准

与大家分享此文,一是希望中国的创业者们能更多了解资本市场对企业服务公司的评价指标,二昰希望大家从这些指标背后看到一些战略层面的选择,让自己公司有更可预期的收入更高质量的收入,有更快的成长

数据指标背后昰创业者的选择与努力。数据很重要但是,创业者自身在创业过程中展现出的价值观、坚持与勇气在公司战略与运营中展现出来的嗅覺、思考与执行力,这些不可量化的部分是我们在投资过程中更为看重的。

创业维艰To B尤甚,身在其中请选择更好走的那条路。

本文經授权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亿欧立场如需转载请联系原作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非财务指标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