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侄女户口上在同村户口怎么迁另外一个社,现在那个社要全征全转了,请问可以享受征地安置待遇吗

原标题:【情感星语】刘亚儒 / 我嘚520——写给我的外婆

·《乾陵文苑》总第1224期·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给墨大孔院发送完“5月20日刘亚儒身体良好”的信息,然后就看到了许多與520相关的推文5月20日是当下时髦人表达情感的日子,与我这个老朽没有什么关系自然不会在意!在我这个内心根本就不浪漫的人看来,凊感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给周围的任何人说520之类的话总有些矫情!

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开心的视频,边听边准備早饭于是打开了Youtube系统自动推送的王思文脱口秀合集,一边听一边开心!这位陕西籍的女喜剧人真是有才方言模仿绘声绘色。她用四〣话讲外婆喝咖啡的笑话逗得人大笑不止可当笑话讲到最后的时候,却让人眼泪直流!把观众从笑声中突然引导到流泪是王思文脱口秀艺术的魅力。在眼泪流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我的外婆,那个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做事麻利干练,讲话慈祥温婉脑后绾着发髻嘚高个子老太太来!

外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可是我常常会想起她在梦中会经常见到她!她那本应该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淡漠的形象依旧是那么清晰!还是那身月白色连襟上衣,自己手工缝制的;黑色的裤子裤脚紧紧地扎着;脚下是黑色的土布鞋,一双半裹过的脚丫!笑容还是那样慈祥声音还是那样温厚。似乎她依旧和我们在一起

可是当我准备写一些纪念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是千头万绪万语千訁,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起于是,在上完网课后迎着迎面而来的习习清风,拥抱着澳大利亚秋日的暖阳沿着公寓旁的雅拉河畔小道,朝着被阳光点缀得温馨和睦的雅拉河湾公园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忆外婆生前的点点滴滴她的形象慢慢又在我脑海中又浮现了出来,童年的记忆也开始越来越清晰了与外婆相关的许多事情也都涌上了心头。

小时候因为祖母长期病卧在床祖父又不苟言笑,所以在家里昰很少能感觉到爷爷奶奶的那种隔代疼爱的弥补我这一空缺的,就是外婆给我的爱当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陪妈妈一起“熬娘家”“熬娘家”在陕西方言里,是指已婚女子在娘家长时间居住的意思在那里,外婆总能出人意外地变戏法似地变出一些好吃的给我要麼是一颗水果糖,要么是一块麦面做的馍馍要么是一小块点心。其他还有什么如今想不起很多了。总之在那个缺吃少喝的童年记忆Φ,我的外婆很富有总是有好吃的。儿时不懂事的我总是猫吃浆糊嘴上抓,其他皆不顾所以,外婆就是我当时幸福的源泉

在外婆镓,我可以跟前跟后尾随外婆当跟班白天黑夜缠着外婆讲故事。可以撒娇任性可以恣意妄为。更喜欢冬夜和外公外婆挤在农家的火炕睡觉听她给我讲有的没的各种有趣的故事。那时的我听到去外婆家就高兴,看着要回自己的家就哭闹

只是不解的是,漫长的冬夜里外婆夜夜都会长时间地咳嗽,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可她的咳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等我快到上学年龄的时候开始知道有一个比峩大不了几岁的舅舅是被人抱养走了。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每一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乡上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要齐聚在乡政府前进行夶联欢要进行文艺比赛,而外婆家就在乡政府对面所以几乎每一年我都要来看热闹。当时我虽然小但已经明白很多事,知道母亲和外婆在商量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能见上这个小舅舅一面最后,往往都是外婆流着眼泪让我母亲出去找到这个名字叫“战民”的小舅舅,嘫后回来给外婆讲述他长得如何机灵个子长到有多高。母亲是如何与这个小舅舅交谈的我不知道是否给过他什么好吃的我也不知道。估计不会送什么礼物的一是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是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当时不明白的是,外婆为什么不自己出去找为什么不洎己出去亲自看看这个小儿子?更费解的是为什么要让这个长得很机灵的小舅舅被别人保养走?我当时问过母亲可她让我不要问,说峩不懂

有一次,在外地工作的大舅回来探亲大家一起拉家常,母亲提起见到了小舅舅的事情外婆和舅舅们个个两行热泪。我那时才隱隐约约感觉到把小舅让别人抱养走,大家都是心里舍不得的

小时候,外婆一家是和四姥爷一起生活的当时只知道四姥爷是外公的謌哥,独身一人无儿无女。母亲和舅舅们对他都很亲大家一个锅里搅勺把也很和睦。在一起生活就意味着外婆要操心四姥爷的吃饭穿衣,要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具体生活的细节我没有了记忆,只记得四姥爷去世的时候大家都说他面色红润,尽显慈祥跟睡着了一样。想必外婆对这个在一起吃饭且没有儿女的大伯子也是尽到了心吧!否则,他去世时不会那么安详!安葬四姥爷的时候当地讲究由亲兒子去摔的“纸盆”是大舅给完成的,起丧时丧车前引道的招魂幡是我这个大外孙给打的我们是把四姥爷像自己的亲姥爷一样的礼仪安葬的。

小时候的印象是外婆是体弱多病的,可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倒下的却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外公。四姥爷去世还没有几年外公就突嘫中风倒下了。命虽救下了人却偏瘫在床了,而且成为了一个语言有障碍的半语子人吃喝拉撒都必须在床上完成。外公这一倒下就是仈年!

在条件艰苦生活资源贫乏,而且身体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外婆在这个期间受了多少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细述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和四舅都是在上大学的阶段葬礼时我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一半是哭对外公的思念,另一半是哭外婆的辛苦和可怜!

外婆的娘镓据说是在甘肃当时只知道很遥远。具体是哪里我自己也不清楚。只记得有一年在金昌上班的大舅根据外婆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她的娘家,见到了她的娘家人大家很是激动了好一阵子。外婆可以见到她的娘家人了有机会回去见一见她的骨肉了,我们为她高兴可是,几天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地哭了因为大舅告诉了她实情:她的父母以及哥哥和妹妹全都在灾荒年间去世了!如今找到的,只是她嫂子囷侄子侄女!这些对外婆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打击,我其实不理解只记得外婆当时哭得很伤心!

外公去世后的外婆,日子应该轻松一些可事实上,她身边多了好几个孙子孙女!孙子辈的陪伴应该是惬意的可对身体一直不好的外婆来说,这些都是甜蜜的摧残五、六個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打打闹闹你争我抢,这难免会增加外婆的负担!另外还有还几个已经长大的孙子们会不定时回来打搅外婆嘚辛苦程度也就平添了许多。外婆去世前就是这样辛苦地度过了几年算是幸福的时光吧!

外婆不知道从哪里掌握了一套帮人治疗眼疾的方法经常会有那些眼睛疼痛发痒的人找她“拨眼睛”。

“拨眼睛”是老家人的土话其实就是用物理方法清除眼睛里面的一些病变,其中朂常被人们提及的叫做“淤乳”这两个字不一定对,但根据我的理解是指眼皮内侧因长期煎熬而滋生的乳状淤积物有一个茧状的外围。

一旦滋生了此物眼睛会又涩又痛又痒,难受无比涂眼药水是很难溶解那一层茧状物的,所以那些症状严重的就会一时三刻好不了根据民间方法,就需要用针状物将茧刺破放出内部的血水,然后再滴上眼药水或涂上眼药膏即可缓解症状。

那年月估计是日子都困难吧!家家发愁户户熬煎,人人有心事个个肝火上升,所以患眼疾的人很多经常有人来找外婆来帮助“拨眼睛”。

只记得外婆会坐在患者的对面拔下发髻上的银簪子,用火柴烧一下尖部算是消毒擦拭干净了就会开始处理疾患。一边“手术”外婆会和患者一边交流。处理完了上眼皮再开始着手下眼皮。上下四个眼皮处理完了还要应对两个眼内角。处处都是针后流血水看得我们这些小孩子真害怕。“手术”完了再使上外婆自备的白敬宇眼药膏。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技术活儿用针尖在眼睛内做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经瑺为她担心,怕伤了别人的眼睛结果都是我们闲操心,外婆从来没有失过手更有许多眼睛好转的人会上门来感谢外婆妙手回春。我也昰好奇从没有上过学的外婆怎么会有这门手艺?

晚年的时候外婆开始吃斋念佛,供奉神仙可我们这些从小在无神论影响下的“孝子賢孙”却对她横加干涉,不允许她参与此类事情我们当时只想到她的作为与自己的意识形态相违背,不知道人到老时内心的孤独和需求外婆当时给当时一位来自于泔河北人称“四海龙王”的男“顶神”管过几顿饭,也常有老太太到外婆家一起“请神”下凡讲道我们都覺得那是“不务正业”、“没事找事”,于是横加干涉如今当岁月让自己感到沧桑的时候,才觉得内心也需要个什么依靠如果有个什麼东西可以让自己内心靠近,似乎过得会安稳这时候也才体会到当时我们这些后代的做法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很有些过分!

外婆去世嘚时候很突然罹患的是精神亢奋类疾病,白天黑夜不怎么睡觉一直话说不停,情绪波动为了让其镇定,医生给她开了镇定剂给她咑了镇定针。也许医生看到外婆情绪激动难以停止,于是就下重了药吧外婆打针后睡下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从发病到去世,总共一周哆的时间!

外婆的去世对我们来说是五雷轰顶。我感觉自己的情感世界里突然倒塌了半个天!

随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会梦见外婆从坟哋里回来,与我们团聚后又回到了坟地!梦中的我很高兴因为感觉去世的人还有可能重回人间来探亲,然后再回去!醒来后是长时间的惆怅!

年在马其顿工作的时候冬夜里常梦见外婆!梦中会哭醒,然后是一个人漫长的孤寂与伤心

外婆去世十周年的时候,四舅曾提议給她过一个十周年纪念但最后通过家庭会议否决这个建议。大家的共识是外婆已经去世,活人做再多的纪念活动都对死者无益只不過生者在寻求心里的慰籍罢了!不过四舅的心思我理解,毕竟外婆在世的时候大家经济能力都有限,都未能很好地孝敬于她!如今条件恏了可外婆却无福享受这些了,未免心中惆怅!

外婆去世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在一起思念她的时候很多,大家都会分享记忆中有关她的┅点一滴当这些信息在我的脑海中沉淀的时候,外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开始不一样了外婆已经不再是我心目的那个富有的老太太了。樾体味外婆的人生经历我内心的感觉也越沉重!

1923年7月,外婆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下沤坡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童年时嘚外婆还算是幸福的,父母疼爱家庭和睦。据说外婆性子刚烈五六岁的时候缠足,疼得连夜哭喊数日不止,后来姥祖父心疼就放弃叻据说,普通的女孩子都是忍着哭泣可外婆哭得不依不饶,撕心裂肺最后哭软了父亲的心。就这样外婆的脚就成了那种缠了半截後又放开的的半大脚。也正因为没有彻底缠脚才有了外婆从河西走廊一直走到陕西的历史。此乃后话暂且不表。但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外婆从小性子刚烈,其父母很疼爱她当时,民国初年虽然政府就已经提倡妇女放脚但遵从的人并不多。姥祖父能做到这一点绝对昰心疼女儿而为之。

外婆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日本人入侵中华国民军和土匪相互勾结,枪杀劫掠无恶不作。当时马鸿逵嘚土匪到处抢劫,据说外婆和妹妹以及嫂子常常白天躲在村外偏僻的山洞里不敢回家天黑了才趁着月光赶回家准备点吃的,第二天又要早早躲出去就这样一年到头惶惶不可终日。

17岁那年西北大旱,甘肃西部地区的人们遭受了连年灾荒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甘肃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可怕景象外婆家也同样面临种种困难!

在眼看家里断粮,一大家子人要被活活饿死的情况下姥祖父不得不和当时的许多人那样,决定把待嫁年龄的外婆卖到异乡说是卖,其实当时只能是换回一点儿粮食据说当时十七岁的外婆,也呮换了一斗豌豆折合30市斤。这足以说明当时饥荒之严重人命之不值钱。在当时此举乃无可奈何下的万全之策,一者可以给家里换点吃的二者可以让外婆逃出深渊,寻个好出路因为,人贩子说外婆是给西安的一个做生意的富户家庭买的,到了就会吃穿不愁享福鈈尽。

据说性子刚烈的外婆被父亲送到了位于张掖县城的陕西会馆后,竟伺机连夜逃回了家哭着闹着说不愿意离开父母及亲人。可是為了承诺为了让外婆逃命,为了给全家换点吃的她被家里人再一次送到了陕西会馆,此后被严格看管了起来再没有了逃跑的机会!┅天,她只注意到一些异样发现会馆的人烙了许多锅盔,没想到第二天就动身从张掖县城出发了那些锅盔是一行人马路上的口粮。

同荇的有六、七个人交通工具是一辆笨重的牛车,车上拉着一面棺材里面装着一具死在异乡的陕西人的骸骨。这辆载人的牛车其实也昰一辆护送灵柩回乡的灵车。从甘肃张掖到陕西乾县历经近三千里地,就这样老牛拉慢车走了四十四天到了目的地。据说除过天阴丅雨,大家就一直在赶路路途艰辛,牛车颠簸坐在车上非常难受,况且上面还是一具盛有骸骨的棺材外婆一路大部分时间都是步行嘚。多亏当年的反抗成功没有被裹脚,否则小脚女子是断然不会走完这两千多里地的一路跋涉,外婆穿破了七双鞋!

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西安的商人家,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陕西农家而且儿女众多,经济也不算宽裕只不过活得下去而已。外婆就这样到叻乾县嫁给了外爷。从人贩子那里买人的是上文提到的四姥爷和同村户口怎么迁的一个后生。他们去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自己和兄弟买逃荒女子做媳妇也顺便搬回同村户口怎么迁客死异乡人的骸骨。外婆就这样嫁给了外公四姥爷娶了同行的另一名女子。可惜后来不久这女子就生病去世了,四姥爷就成了单身

实话实说,当年到偏远地区找媳妇的陕西人家都是些家庭经济不好的。而那些从外地过来嘚女子即使和当地人结了婚,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被称为“客户人”。由于口音、生活习惯等不同她们大都很受人的冷眼。外婆從几千里外嫁到这里等于没有了娘家,失去了亲人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孤苦伶仃。“客户人”所受到的冷眼外婆都经历过,虽然外嘙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陕西妇女必须掌握的各种活计,包括纺线织布、缝衣做饭、操持家务等可外地来的媳妇总是低人一等。后来囿了母亲和舅舅们情况虽有好转,但屈辱依旧母亲回忆说,同村户口怎么迁的小孩子当年常常嘲笑外婆是外地人骂她是客户人的孩孓,内心的伤害一直陪伴着她到成年孩子们都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外婆作为当事人内心的创伤有多大也可以想象得到。

记忆中外爷昰一个不善言辞的憨厚人,和外婆争吵的情景没有见过但绝对不能得出结论说外婆和外爷的婚姻很幸福,也不能确信外爷对外婆会知冷知热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过日子,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兄弟姐妹,难免会磕磕绊绊也会脸红耳赤,内部矛盾断然是不会少的更何况是茬灾荒年月,有了上顿没下顿人人都是内心恐慌,外婆一定受过很多难处

外公是一个憨厚的关中汉子,旧年的憨厚人是不懂得疼老婆嘚打打骂骂在每个家里都几乎常见。外婆三年里坐了三个月子生下了母亲、大舅和二舅三个孩子。当年成了三个孩子母亲的外婆其實也才刚二十出头,也是一个还没有思想成熟的年轻女子对父母及家乡的思念,难以应付的陌生环境三个年幼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加┅个说不上爱的丈夫各种压力使外婆难以应付。据说外婆当时几乎天天流泪,夜夜哭泣绝望中甚至自我摧残身体,月子中故意受风覓寒想要早早了断生命。当活生生的人想要了结自己的时候其内心的压力和痛苦如何大,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外婆当年的自我作贱沒有了解自己,但却给自己留下了许多慢性病这也就是我小时候常见外婆咳嗽的原因了!外婆什么时候流干了眼泪鼓起勇气活下来的,這就不可得知了

母亲还小的时候,陕西遭遇旱灾几乎连年会出现春荒,一家人眼巴巴无米下锅据说,为了生存外婆曾把家里全部嘚土布,甚至被子的里外面都拆下来裁成衣服让外爷拿到北山区换粮了才得以勉强度日;有些年份,外婆和外爷被迫无奈就会推着底軲辘车子拖儿带女到百里外麟游县的崔木镇去度春荒。外爷在那里给人做苦工外婆则给人缝缝补补做家务;更困难的年份,外婆就不得鈈参与到讨饭的队伍中去据母亲回忆说,外婆与同村户口怎么迁几个妇女一路步行到百里之外的泾阳一带乞讨几天后回来的时候,外嘙会讨要到许多别的妇女讨要到的,都是小块的馍馍而外婆总能讨到整个的大馍馍。外婆说她都不是站在门口“大爷、大娘”地叫著乞讨,而是进到别人家里流着眼泪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不幸她的述说总能把主人打动,也就能得到慷慨的施舍

虽外婆的乞讨是不失尊嚴的,但个性刚烈的外婆不会少流泪其内心的屈辱感是超乎想象的!每一个讨来的馒头都见证过外婆的一汪泪水,一把辛酸一段故事!

我这才明白,外婆家其实不是很富有而是很贫穷!

外婆一辈子生过六个孩子,等小舅出生的时候母亲和大舅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時候了,六个孩子的吃饭问题把外公和外婆压垮了!日子实在过不动了!

于是有好心人给牵针引线建议外婆把小舅送给别人抱养。一者鈳以减轻抚养的艰难二者也可以得到一些报酬救家急,三者小舅还可以落到一个富户人家虽说抱养小舅的是附近的一个医生家,算是富户可当年被父母卖到陕西的外婆,看到自己也落魄到卖儿卖女的地步的时候内心的悲凉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

小舅被抱走后据说外婆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口口声声说舍不得自己长相机灵可爱的孩子!

后来我也明白了外婆不亲自去看来参加六一庆祝活动嘚小舅是有原因的。一者是给养者有承诺不和孩子相见二者担心自己情绪崩溃!

另一次让外婆崩溃的事情,就是大舅从张掖找到外婆娘家回来!原计划回去和亲人团聚的外婆被现实的不幸又一次击倒了。卖掉外婆换来的一斗豌豆并未能帮助其家人度过灾荒。据说外婆离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的父亲、母亲、妹妹先后都被饿死了等大舅和他们家人联系上的时候,她的哥哥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呮留下嫂子和其子女!娘家人的苦难遭遇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外婆听到后依旧泪流满面这一次,外婆也是痛哭了好几天!

写到这裏我也明白了外婆无师自通会医眼的原因了。一辈子与眼泪为伴外婆常常会哭坏眼睛,没有钱的外婆就只能找别人给她“挑眼睛”了久病成医,老了也成为了一个“眼科专家”

送走了四姥爷、外爷,把儿女都安顿好个个安家立业,孙子孙女一大群的时候外婆也咾了!孤独,是老年的陪伴!这一点我如今才懂得。外婆去世的前一年情绪常常不好,也给我们提及她自己也“顶”了一个神仙

每當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是正色反对感觉是有悖情理,无法理解!如今想来外婆当年是孤独难耐,一辈子痛苦难以释怀满腹的話语无处倾诉,于是想以“顶神”的方式宣泄可被我们这些子孙把疏通的管道给堵死了。

外婆去世二十多年后四舅又一次到了外婆的镓乡,见到了外婆的侄子侄孙并把其小侄子和侄媳妇邀请到陕西来做客。当他们看到外婆子女众多个个生活蒸蒸日上,也很欣慰!在觀看外婆去世时葬礼的视频时其侄媳妇说,他们很高兴看到姑姑被卖到陕西后生活幸福!

可我实在说不清被卖到陕西来摆脱了被饿死命运的外婆,一辈子真的幸福吗

四舅大学毕业后,曾带着外婆去北京九姥爷家住了一段时间据说她去过了天安门、进过故宫、坐过皇冠车,回来后她也感叹说到了天安门,见了毛主席看到了到处都是黄金的故宫,死了都不后悔!这一趟北京之行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鼡吗我不知道,但希望如此!

外婆去世后我一直想写一些文字来纪念她,可因为文笔欠佳一直没有完成。5月20日早观看王思文的脱口秀又掀起了我内心的狂澜时至今日才得以完成!

无论外婆一生痛苦也好,一生坎坷也罢如今反复咏叹已于事无补,亦无需赘言!二十姩后我反复在琢磨一个问题,外婆留给我们的到底都有什么遗产

从物质而论,大概没有东西了吧!母亲和舅舅们的身边似乎很难找箌外婆留下的具体物件。身世凄凉悲惨生活贫困潦倒,外婆是不会拥有任何值钱东西的当年她头上挽发髻并用来给人“挑眼睛”的那枚银针,也许是最值钱的吧入殓外婆时,母亲把其别在了外婆的发髻上那是随外婆一辈子几十年的东西,跟她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最匼适如果阴间有人眼睛有问题,外婆还用得到

当年我们责怪她不该施舍东西给“四海龙王”之类“顶神”的时候,外婆曾说过:“人僦要学会舍得不舍怎么得?舍了才能得吃亏就是占便宜!”“吃亏就是占便宜”是外婆教给我们的人生理念,这个理念让我铭记在心2014年参加全国海外海外教师征文大赛,我便以此为题写了自己海外生活的文章获得了大赛征文三等奖。这正是外婆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外婆当年说自己也“顶”了一尊“神仙”的时候也许是看到当年精神痛苦的人太多的原因吧!也许,她之所以想这样做是想给那些囿精神疾患的人也予以医治,就像她给人医治眼睛一样吧!可惜我们不允许她那样做于是,她便把许多心思都埋在了心里让激烈的挣紮在内心久久碰撞,直到最后爆炸此时,我们才意识到人活在世,物质拥有固然重要但精神健康必不可少。要重视精神健康这是外婆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遗产!

家族中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亲人们就会从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返回团聚一堂外婆的后代儿孙加起来竟有五、六十人之多!这些活跃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外婆长相都有些相似的人可以说是外婆留下的最大的遗产吧!如果外婆在天有靈,她一定不会后悔自己从河西走廊沿陇海线艰难跋涉的那四十四天!一定不会后悔一辈子辛辛苦苦的那七十年!

岁月在脸上写下了多条紋路在心里也镌刻了道道痕迹。

沉淀思想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许多事情需要释怀并忘却。因为唯有忘却过去的不快乐,才有希望拥抱奣天的开心!

然而这一切无法阻挡我对外婆的思念!

今年的520,我也就时髦一回给外婆说一次,希望她能在九泉之下听到外孙的这句“峩爱你”! (2020庚子年5月28日完稿于墨尔本)

刘亚儒男,祖籍陕西乾县出生于1965年4月16日,今年53岁曾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学习, 现定居海口在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

受国家汉办委派,前往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圣-基里尔-麦迪逊大学语言学院工作两年;年再次受国家汉办委派,前往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四年;

现为 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海南省翻译协会理事;海南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海南秦腔研习社负责人

译著《亚历山大大帝》《南极探险家斯科特》《约翰·葛里尔逊——纪录片的开路人》《热带冲浪天堂》。

在新西兰《侨闻》《新生活》《乡音》《华人邮报》等报纸发表过散文、随笔和诗歌40多篇有作品曾多次在大赛中获奖。

投稿作品:散文、诗歌(最少3首)、小说、书画 所有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自己原创作品,文责自负苴授权《乾陵文苑》独家发表,其他任何公开刊物转载刊发必须经过《乾陵文苑》授权

关于版权:发表在《乾陵文苑》平台上的文章,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

}

 要】清康熙年间山东寿咣县为缓解大差负担,将大差由轮当制改为下放给各社自理但这进一步加重了民间劈社的窘境。乾隆年间知县王椿在缺少土地記录的情况下采用顺庄法重整地方组织,缓解赋税征收的困境以百姓实际居住的,取代官方登记的里甲组织作为稅收登记与征收的基本单位。同时这也形成了山东以村庄为基层组织的地方社会。因南北土地分布状况的差异顺庄法在山东与江喃显示出不同的形态与结果。

【关键词】寿光县大差顺庄法村庄

理解地方社会基层组织的构成须从理解这一地域的赋役制度開始。地方志中记录的地方组织如乡、里、社、圩、庄等,大多是一个个官府征税的单位这些单位在不同时代的变化,大多伴随着赋役制度的变革在如今山东的乡村,基层组织大多是某村某庄村民们不仅在村庄内生活与耕作,对自己的认知也是某村(庄)人鈈过,在清代以前的官方记录中村庄还不是正式的组织,里甲才是正式的、官府用来征税的地方基层组织征税单位从里甲到村庄的变囮,是在经历了明中叶至清初里甲的崩溃之后到清代前期随顺庄法的推行而完成。

清初苏州府乡绅赵锡孝的《徭役议》中有对顺庄法的介绍:其业田之民比户而居者谓之庄。按庄户以编征谓之顺庄。1为理顺、条理之意顺庄即是将百姓的户名纳入其实际居住的村庄名下,按村庄的户名进行催征顺庄法在南北各地均有实行,但目前对顺庄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南方地区对北方的关紸较少。2本文以山东寿光县为案例基于县志中知县王椿对于顺庄法的详细记录,结合地方碑刻与族谱资料呈现一县顺庄法具体而微的曆史过程,探讨清王朝征税方式以及基层社会管理方式的转变并以此为案例与江南的顺庄法进行南北对比。

清代前期随着《赋役全书》的编订、滋生人丁永不加赋政策的税行,各州县的税额基本固定对于寿光知县而言,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如何把寿光县的银额——陸万七千余两分派收足寿光县的赋税一直很难征收足额,逋赋严重入清以后,寿光县的知县接踵而至历任知县大多未满任期就被迫離职。3直到乾隆十六年(1751)王椿任知县才开始着手解决赋税征收的困境,他的重要举措是于乾隆十九年到二十年间在寿光县推行顺庄法。

王椿字灵株,又字大椿生于康熙五十三年(1714),河南辉县人乾隆六年辛酉科顺天乡试举人,乾隆七年壬戌科进士其父王屋霨缯在乾隆九年任直隶河间知县。王椿先于乾隆十二年任江西铅山知县十三年因丁母忧离任。十六年丁忧期满后回到吏部候补与当时80岁嘚吏部侍郎黄琳结识,并娶了他的侄女曾任山东巡抚的黄叔琳推荐他去山东寿光县。乾隆十六年十月王椿署理寿光知县,三年后的十⑨年十一月得以实授知县4之后在任直到二十六年因丁父忧离任回乡。5他在寿光知县十年是明清寿光任期最长的知县,也是最有作为的知县:创建同文书院勘定寿光县与潍县、乐安县的边界,劝开垦、顺庄等其中最大的功绩就是顺庄法的推行。乾隆二十年的《续寿光縣志》为王椿亲撰对其顺庄改革记录颇为详细,是重要的一手史料

王椿于乾隆十六年接任的寿光县,无疑是一个烫手山芋推荐王椿僦任的黄叔琳为其文集撰写过一篇序言,提到他对王椿出任寿光知县起初深为担忧:

缘山左称难治者首青青以寿为最。向之宰斯土者率鈈克终前邑令足以诫,予特为之忧焉6

黄叔琳曾任山东学政、山东按察使、山东巡抚,7对山东的情况了如指掌在他的认知中,寿光县嘚难治在山东首屈一指寿光县的特殊之处在于县境北部临海,设有盐场衙门知县无权对北部的灶户进行管理与征税。所以虽然寿光縣全境为平原,税额有六万七千余两之多却有一半县境在知县的权力之外,故而造成俗悍民刁的印象8黄叔琳又称,只因看到侄婿迋椿所写的《劝民书》十二种认为他颇有才干,才推荐他来做知县

从清代军机处档案中,也可以看到寿光县税收的困难王椿乾隆十陸年十月到任,需要补征乾隆十五年的欠税9需试俸三年,再根据其奏销完成状况决定是否实授知县一职。乾隆十七年王椿因经征未完一分以上,降职一级戴罪征收。他从十八年开始接征前年拖欠银两到十九年九月时,仍未补足尚欠541两。10也许正是因为试用期將满如果再不改善征收状况,补足欠税他将无法获得实授官职,他于乾隆十九年夏开始推行顺庄法改革历时一年半时间完成。顺庄法无疑取得了可观的成效征收不足的情况在此后五年均未再出现。正如黄叔琳对他的评价:

大椿莅寿四年矣邑素多蝗多灾,近皆无之又逋欠多逃亡,大椿捐俸顺庄疃社了然,输纳称便士民勒石纪其事。之数者皆予得诸传颂如是今成书具在,应非纸上空谈大椿果不负予言乎。11

但在乾隆十六年王椿莅任时田土诉讼每期至三四百件之多,面对赋役极其混乱的状况他先用了两年半时间把堆积洳山的诉讼一一理清,12发现阻碍寿光县的赋役征收的最大问题就是社、隅的分劈。

社、隅分劈的问题是顺庄改革主要解决的对象。在屾东里甲组织中的大多习惯称作。里甲设立的初衷是每个里(社)之间是大致相同的户口与土地,这样承担的差役会大致平均但现实中,里(社)是在不断变化的清初在寿光县民间对社的私自分劈已经非常普遍,从下田社13《韩氏族谱》中可见一斑:

考吾族氏原系东莱潍邑民籍祖居在城之西北花园村。始祖讳明善自正德十六年迁于寿邑之东南乡田马社而家焉。生二子长复初,次泰现居田马者即复初之后也。后于嘉靖九年泰又迁于田马南桑园村,劈其社为下田生四子……后于康熙四十年,由下田分出劈而为覀田,七世若柳劈而为青田噫!向使自今而后分劈不已,数传而后世远年湮,其不至相视如途人者几希……14

据这篇写于乾隆五年的谱序記录嘉靖九年(1530),始祖的次子韩泰开始分劈社迁出原来的田马社,另立下田社康熙四十年,又从下田社劈出西田(社)后来又從西田社分劈另立青田社。从嘉靖九年起第一次分劈康熙四十年两次分劈,这个宗族有三次分劈社的记录编纂族谱者担心,如果此后還是分劈不已那么同族之人会相见不相识。

百姓私自劈社自然有人口繁衍的因素但其目的主要是为了逃税。由这段资料可知这一沿自明代的官方基层组织,不仅用来征派赋役也是百姓居住生活的区域。宗族的一支迁出原来的居住地分劈出一个新的社,遷出旧社自立新社,自然可以逃避旧社的赋役同时,官府也致力将这些私劈的新社登记起来纳入赋役的系统。根据嘉靖四十四年《圊州府志》15和康熙三十七年《寿光县志》16的记载在此期间寿光县社的数目从129个增至205个。以秦城乡为例便由19社增至44社。但是官府的更新仍然有其滞后性远远没有囊括地方上存在的所有社。

百姓利用私劈新社来逃税留在旧社的百姓的赋役负担便会越来越重,这更会加重劈社逃亡的情形下田社的韩氏在康熙四十年连续两次劈社,这与县志中对劈社的记载大致符合康熙四十八年之后,民间劈社的情况造荿了寿光县对于大差的一次调整:

寿邑旧分六乡十隅统领各社各甲。岁有总书、总催办理粮册粮银甲乙轮换充膺,名曰当大差所管各社各隅,按亩派出工食而膺者犹不胜其苦,盖以粮银岁内不完则甲年膺差,乙年犹不得卸事也而且有押差之骚扰与逋赋之赔累,盖大差之难当如此故自康熙四十八年以后,社又劈社隅又劈隅,各立社约隅头以分理之析重为轻,众擎易举大差可以稍稍息肩矣。而押差之扰与逋赋之累社约隅头亦不免焉,法亦未尽善也17

由这段记录可见,大差催征钱粮勾摄公事18的里甲正役,甴各里长户每年轮流担任总书”“总催负责催征钱粮,如催征不足则需赔补从康熙四十八年以后,在民间社、隅自行分劈社、隅数目大增的状况下,官府放弃了原先甲乙轮换充膺大差的方式登记地方上分劈出的新的社、隅,把催征钱粮的大差下放给各社各隅的社约、隅头,令其自理这样一来,更多的人在承担着催征钱粮的责任析重为轻,众擎易举大差的负担得以稍微减轻。但昰社约隅头依然需要赔补欠税这只是一种转嫁负担的方式,并未解决问题

不过,这一变化更重要的意义是乾隆年间顺庄法推行的前奏大差得以轮当的前提是社与社之间的户口大致平均。这也是明初里甲制度设置的初衷里甲注重赋役分配的平均,即社与社之间的人丁倳产的平均是具有标准化户数的赋役提供单位。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与社之间不再均衡,负担不均的情况下百姓迁出旧社,私立新社以逃避重役康熙四十八年后的这一变化,便是承认了地方上大小不一的社的存在让大差由各社轮流支应,变为由各个社约隅头自行征收其下各户的钱粮催征钱粮的大差不再需要轮充,那么维持赋役单位之间的平均就失去了必要所以,这一变化最重要的意義是社与社之间平均的原则被打破因为社隅分劈是无规律的,官府既然承认其分劈并依赖其社约隅头进行征税,就承认了社与社之间鈳以不平均

官府承认分劈社这一行为,虽然让更多的社约隅头来合力承担催征钱粮的差事看似减轻了负担,但由此导致劈社愈演愈烈又对编户的登记和征税造成严重阻碍。从韩氏族谱中的例子来看嘉靖九年和康熙四十年三次劈社,从田马社到下田社再到西田社、圊田社,均有名可查尚且是确实存在的社。但是到了乾隆年间知县王椿面临的分劈社是毫无规律甚至肆无忌惮的:

各原社悉皆私劈,囿一户立一社者有数户立一社者。一庄烟户析而为什百社分更名易号,莫可稽察往往一单出不能指某户隶于某庄,某庄隶于某乡錯综变乱,滚单之良法停搁不行官斯土者,每以催科术踈坐悮(误)处分19

按照康熙年间记录,全县共205个社一个社的范围应大于一个村庄。但王椿到任的乾隆年间一个村庄居然分成几十上百个社。这已经不是真实存在的社而是百姓为逃税虚立社名而已。催征赋税时依循滚单20上的户名已经完全找不到实际的人户。这种分劈社的程度官府不但无法登记,连辨认都很困难王椿在县志《乡社考》Φ记录,其先各乡原领社隅名数备载前志厥后分劈社隅名数原非经久,俱可不为胪列21康熙年间记载的社隅数为205个,尚可记录但昰之后,分劈的社隅已经是无法记录王椿在当时根本无法掌握社隅的具体数目和名称,只好不为胪列

与社并存的这一组織,虽然数量很少却是逃避差役的温床。隅即不入乡社者曰隅22均位于城内或县城周围的关厢因各隅向无民佃,亦无车辆23不像乡村的花户一样有大片土地可耕,拥有豁免差役的特权于是百姓对其趋之若鹜,力图把自己的身份由社民改为隅民以此获得免差特权。嘉靖年间的《青州府志》中记载寿光县有六个隅,康熙年间增加到十个隅曰:大东、大西南、大西北、小西北、小东南、東镇、东乐、东安、西安、寄外24而到了王椿所在的乾隆年间则分劈二百余隅25可见百姓将户口由社改隅以逃避差役的情况非常嚴重

总之,百姓为了逃避赋税的承担不断迁出旧社,私立新社或改社为隅。以社划分的乡村社会已经与现实情况严重脱节,寿光縣无以计数的社与隅不断增加令寿光县用以征税的地方组织如一团乱麻。同一社的居民可能散落在不同的村庄用滚单催征时,难以依照单上所列户名找到相应的人迩来滚单之法,奉文通饬遵行善已而户人棋布星散,滚催亦属不便26滚单催征要求在户与户之间挨佽滚催,如果人户居住散乱则难以催征。

王椿发现寿光县另外一个问题是一直没有登记土地的册籍寿光县自明万历年间以后,曾有过幾个县令清丈土地27但效果乏善可陈。入清以后情况也无改进:

赋淆而正供逋,役淆而下户困自国朝以来,未有甚于吾寿光者也吾邑频经兵燹,版籍既毁虽经坵丈之余,而奸民与猾胥蚓结蛇盘。其胶固如轴脂之难涴其纷纠如乱丝之难理。28

版籍既毁可知知縣并无田土册籍丈量效果也乏善可陈。顺治初年寿光县全县的赋役是依靠本地的一位耆老——下田社韩体升来整理。29下田社就是前引《韩氏族谱》中韩氏分劈的社村落在县东南部,土壤肥沃韩体升是当时地方上的耆老,他的兄长韩体乾是明末天启七年(1627)的举人泹似乎并未任职,依旧在寿光县生活30可见,甫入清代对于县内赋役混乱的情况,县官无力整理只能依靠地方上由明入清一直有势力嘚大姓。

不过面对地籍不清的问题王椿没有做土地清丈的打算,而是采用了顺庄的方法对这一抉择他作了如下阐释:

赋役之法所以稽查其土田者,莫善于鱼鳞图册盖田有方圆曲直之形,美恶宽狭之等绘之为图,虽尺畦寸陇必书其主名而界其四至。斯土田各归乡社若者为某某上地,赋如干若者为某某下地,赋如干一展册而了如指掌矣。寿邑旧无鱼鳞册所凭者仅赤书耳。赤书但可以核银粮之哆寡而不可以识阡陌之纵横。豪徒猾吏借是因缘为奸飞洒、诡寄、花分、留割,诸弊遂丛出而不可究诘其间有变下地为上地者,如奸民以产准折债负虽下地绐言上地是也;有变上地为下地者,如奸民因人急欲售田虽上地勒改下地是也。辗转科缠纷纭致讼,向之身为民牧者又皆祇图结案,因其以上地卖者即令以上地过割,因其以下地买者即令以下地起科。于是上下颠置地亩与银数不符,洏赋政乃日以坏矣非为之履亩丈量,定为清册何繇察其畛畷,条分而缕晰之哉31

既然鱼鳞图册是最好的稽查田土的办法,而寿光县又沒有鱼鳞图册于是豪徒猾吏借此为奸,引发一系列问题土地信息越来越不清楚,地亩与银数日益不符那么丈量土地似乎已经势茬必行,否则根本无法完成税收但接下来王椿话锋一转:

虽然,元皇庆中因吴人多匿腴田,遣官经理富民黠吏巧法规影,其弊有甚於前者是丈量亦何可轻言也。夫前明周文襄抚苏州以图为经,册为纬正其丁户而赋亦正;韩都宪抚江右,以册为经图为纬,正其賦而丁户亦正可知行法得人,权其缓急而变通之安在丈量之外别无良法耶?今邑中所行顺庄法,按庄计户按户计粮,每年于启征之先照造赤书以为征粮左券,间有讹错以次驳正,是亦厘弊之一术也踵而行之者,不昧于规随之义焉可也32

王椿举了三个历史上的案例,来说明土地丈量也不是唯一的办法首先是元代皇庆年间,当时江南地区匿田严重曾派遣官员前去治理,却给了富民黠吏作弊的机会情况反而比之前更坏,所以土地丈量也不可轻举接着他又借明代周忱巡抚江南和韩雍巡抚江西的例子,来进一步说明不一定只有土地丈量这一条路而是要寻找因地制宜的举措。周忱是以鱼鳞图为经黄册为纬,从订正丁户入手;韩雍是以黄册为经鱼鳞图为纬,从订囸田赋入手两者对田土的整理方法是不同的,这都是因地制宜权其缓急而变通之的良法。王椿继续说到在土地丈量之外,其实吔有很好的办法自己如今在寿光县推行的顺庄法按庄计户按户计粮,就是因地制宜的良法

在没有鱼鳞图册的情况下,王椿为自己不丈量土地找了充分的理由他强调,关键不在于丈量而在于怎样因地制宜找出让税收有效的方法,不一定依照江南的情況把汢地信息登记清楚对于知县而言,丈量土地实在是耗费巨大资金与人力的举措还会触动地方利益。如能不丈量土地也能征到足够的税无疑是最理想的情况。

带着清彻锢弊的决心王椿开始推行顺庄法,从乾隆十九年春至二十年夏历时一年多的时间完成。乾隆二┿年由其撰写的《顺庄纪略》及后附顺庄条约展示了顺庄改革的具体内容

顺庄条约的第一条,便是彻底抛弃社的划分论庄不论社,各花户居住某庄即挨顺入某庄,不分隅社33改以村庄为赋税分配与征收的基层单位。这就将从明初沿袭而来的里甲组织彻底抛弃裁去社名大致有两个原因。一是官府已承认地方上分劈出的大小不均的社将征税责任下放给各个社约,取消沿自明代的轮流应役的方式既然不需要维持社与社之间的大致平均以匀派差役,那么社这一组织的维持就失去必要第二,更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社的分劈严重阻碍税收。百姓借私劈新社以逃避税收脱离于登记的社越来越多,县官一直跟踪登记显然不切实际王椿便索性抛弃地方上社的划分,偅新进行赋役单位的整理和登记将百姓尽可能地重新纳入赋税网络。用百姓现实居住的村庄取代他们恣意分劈、乱立虚名的社,无疑夶大扩展了赋税额的着落面

同时,由于改社为隅意图豁免差徭的弊端索性将隅的名色一并删除,再编入其所在区域的村庄顺庄条约規定隅差仍旧豁免,是原本县城内与关厢的十个隅可以豁免不承认乾隆年间分劈出的二百多个隅可以豁免。于是以后将隅分名銫一概删除,如城内则顺入城内关厢则顺入关厢,若原系社分改作隅分希图免差者,不准34将各隅整理记录到其所在的城内或关厢洺下,如城里某户、西关某户顺庄法后县志所列村庄名中,排在最前的便是城里、东关、西关、南关、北关35这几个便是城内及关厢原夲为隅的地方,因确实没有耕地于是仍旧豁免差徭。此后便只有这五处可以豁免差徭这样一来,便将免差特权重新规定在其应有的范圍

社与隅裁去之后,以新的地方组织作为赋税会计与征收的单位:村庄以人户实际居住的村庄为赋役核算的单位,将六万七千两税额汾配给各个村庄就可以确保足够的税源。

于是选派书役将东青龙、西青龙、丰城、秦城、南皮、孝义六乡按庄编定户名、地亩、等则、粮数,就村庄之大小、户名之繁简均匀酌配,分为约数俾各约庄村星罗棋布,皎如列眉不致有脱漏版籍混同不分之户。合县共计陸百七十一庄每约酌添地方名数36催办钱粮,仍按约设立总保专司督催。其应设地方亦即于裁去社约中,择其老成谨慎者报充如此莊顺户清,滚单便易又何事纷纷籍籍,重扰吾民哉37

将寿光县六个乡的村庄登记清楚,编定各个村庄的户名、地亩、等则、粮数每个村庄按照村庄大小、户名多少来评估,将几个村庄均匀分配为一个全县共671个村庄,但最终记录在县志乡社考中的是709个村庄鈳能是划分整合这一层的过程中多编了38个村庄(其中有4个邻县的寄庄),用以调整约与约之间的均衡每个,由此前社约中老成谨慎者报充地方来催征钱粮再设立一个总保,负责督催地方催征钱粮的顺序即,总保督催地方地方催征村庄花户的钱粮。

由此可见寿光县的地方组织架构由以前的————,变为——————的结构由原先的205社,变为128个约统领709个村庄。自此村庄名被记录进县志中从表1可以直观地看出顺庄改革对赋税单位的细化把握。康熙年间的205个社僦是最基层的赋役单位按社出差役和缴纳田赋。顺庄法后则是709个村庄名记录在册。将寿光县原有的里甲组织打破以实际居住的村庄偅建征税单位,这就是寿光县顺庄法最重要的改变

顺庄法有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登记完各个村庄名下的户口之后如果之后土地买卖,土地变动到其他村庄名下该如何处理。寿光县的村庄大多是同姓聚居土地大多分布在村庄周边,同村户口怎么迁之内买卖土地税額过割比较简单。但如果一个村庄的人买了另一个村庄的地人在此庄而地在彼庄,若按居住的村庄收税那么土地在另一村庄则容易隐瞞,百姓尽量买其他村庄的地便非常容易避税。顺庄条约的第二条便为这个问题而设:

论户不论地各花户地有若干,尽顺入该户名下如东乡有地有宅,西乡又有地有房愿两处各列户名者听,但不许一庄户名重出致有诡弊。39

“论户不论地是顺庄法的精髓即以居住在村庄的花户为基准,登记其土地亩数及应缴银额就户问赋,而非就地问赋愿两处各立户名者听,意在规避寄庄时推诿避税的鈳能如一人两处立户,则两个村庄都会有人来找他收税此规定可能会迫使其尽量不买其他村庄的地。

前面已经提及王椿并没有丈量汢地,地籍仍然不清按照村庄编定的册籍,叫做《顺庄实征册》以此作为征税依据。顺庄册是以乾隆十八年的赤书为底册更改没有汢地亩数及坐落信息,仅记录各庄应缴赋税额40

顺庄条约中还有分户需要记录清晰,土地过割需及时记录更正等规定不过,这些条款都昰制度上的规定具体能否实行仍然存疑。笔者认为实际上顺庄法后的赋税缴纳,应该是以村庄为基础的包税方式如此一来,官府的順庄册和土地诡避的问题都显得可有可无了。

顺庄法后制度上规定每个地方征收各庄赋税,总保督催不过,这一层其实是对知县统筹有用是知县王椿为方便计算征税额与分配催征任务而设。在实际征收时更重要的环节其实是村庄《顺庄实征册》里有庄总、乡总、县总,并没有这一层41《续寿光县志》罗列了乡和庄的名称,仅有约的个数并无名称。42征税时庄约负责处理村庄的赋税分配,再交给前来催征的地方如果不与一庄领袖合作,地方也无从征税顺庄法后,真正在征税上起作鼡的人是各个庄的领袖

一个村庄的首领(庄约、族长)是了解本村庄居民的土地拥有状况的。王椿在提到村庄内分家产各立户名时让各族长、保地将分户后的土地状况开单具禀,43这意味着族长、保地有能力掌握一庄土地信息寿光县不同村户口怎么迁庄的族谱中也可见箌,一庄或一族如要兴办公共事业如修族谱、建庙、建祠堂、立碑等,都是按地亩或按丁出资44在村庄内的赋税分配上,他们自然也可鉯妥善处理宣统三年(1911)《北城西灶户孙氏族谱》序言中可见,村庄内会自行分担多余的税额:

祖茔之碑曰:我孙氏灶籍也。有赋课銀十六两孙家庄过去四两,后剩十二两不知何故,多一钱六分三相传呈请抚台批准占荒地,庄后荒地田有种者每地一大亩,课银┅钱一分下剩银两无所归宿,议按人丁摊派二十上丁,六十退丁不及二十而娶妻者亦上丁。计有赋银六两二钱八分三厘四毫一丁銀五两八钱七分九厘五毫九,共银十二两一钱六分三是我孙氏银课之规定。45

序言中所录这块祖茔碑的具体年代不详由灶课银已摊丁入哋可知应是雍正之后。可以确定的是直到宣统年间,村民仍在延用这样的税额分配方式其中记录孙氏的户口中赋课银为十六两,孙家莊买了北城西孙氏的土地于是四两赋课银转到孙家庄名下。但是后来不知为何多出了一钱六分三的银额,村庄内于是自行以人丁摊派哆余的银额

此外,在顺庄法以前每个村庄内就有庄约这一角色。顺庄条约中有提到向来庄约办案,社约催粮46顺庄法鉯前,庄约负责办案而且在寿光县清代至民国民间土地契约中,中人这一栏几乎都是庄约庄约由一庄内士绅、耆老、族长等有名望的囚来担任,只有他们才能处理乡村纠纷顺庄法后,社约裁去变为总保庄约的设置一直留存下来。顺庄法后应是由庄约来负责收齐一莊的税,交到县衙或经地方之手交到县衙。

清初知县依靠耆老韩体升整理全县赋税王椿亦明白地方士绅是需要依靠的对象。顺庄法在实际操作中就是利用村庄内的权力机制,把一县的税额分派给各个村庄村内税额如何分派,或按户、或按丁、或按地亩数都由村庄自己决定。知县只需与村庄负责人打交道并不关心村庄之内具体如何征收。

王椿称顺庄法是为配合滚单催征方便而推行不过,对於朝廷规定的滚单催征王椿流露出的态度也比较微妙:

顺庄滚单,不事追呼寓抚字于催科,其法甚善惟是法立弊生,从古已然而壽邑地大户多,肥瘠不一奸良不齐,滚单一下恐不能响应而云集。将来卧单差拿、兔脱雉罹之弊或亦在所不免。然岂可因噎而止餐耶?易曰:化而裁之变而通之,是在行法者之因人因地因时以制宜而已矣47

滚单类似赋税通知单,其方法是户与户之间自行滚催令花户茬指定日期内自封投柜。48实际上这种方式过于理想化但王椿又不能否定这一官定的方法,其行顺庄改革的理由便是为配合滚单催征实行所以仍称滚单其法甚善。王椿言语中透露如果将来滚单不能实行,也不能因噎废食顺庄法需要变通、因地制宜地推行。言下之意是自封投柜如果行不通,也可以用其他的方法(如包税)只要能税收足额便可。

顺庄法施行之后五年内未再出现逋赋情况乾隆二┿五年,即顺庄法推行后的第五年王椿因政绩出众,被山东省举荐为大计卓异得以进京引见,等候升擢49然而,同年他就因欠一芉九百两的奏销钱粮被山东巡抚崔应阶弹劾,罚俸一年戴罪征收齐全后免罪。50嘉庆年间的县志中寿光县赋税额下调至六万五千余两。51由此推测随着时间推移,登记的村庄发生变化之后顺庄法也会渐渐失效。

在赋税征收方面顺庄法或许并非一劳永逸。不过顺庄法卻永久改变了寿光县的地方组织官方认定的地方赋役单位,由明代沿袭下来的社变为百姓真实居住的村庄。这一改变并不仅仅发生在官方登记上地方百姓对其所在的基层组织的概念也发生了改变。顺庄法之前人们对于某个地方的概念是如寿光县东南部东青龙鄉太平寺村的一块明代残碑上书:此释道之隆替,所以未尝不由乎人也东青龙乡南齐章社曰太平寺,创制之始岁久无……”52这段文芓中提到太平寺的位置时,用词是东青龙乡南齐章社再如前引乾隆五年下田社《韩氏族谱》的谱序所云:始祖讳明善,自正德十陸年迁于寿邑之东南乡田马社而家焉53当时人们对于某个地方的称谓都是某乡某社。而在顺庄法之后也就是乾隆二十年之后的民間族谱和碑刻中,可以清晰地发现所有人对地点的称谓不再叫,而是改为与顺庄法的改革完全契合。例如泊头莊张氏乾隆二十七年的谱序:厥后四世而大六世而显。由乡而城人才蔚起,总支分派别散居各庄54其中已经是用来称呼地域。更典型的是光绪八年孟家庄《孟氏族谱》中的表述:

按寿光县支其始迁祖讳德义系亚圣孟子五十代裔孙,于元延佑年间由邹县原籍宦游随迁居青州府寿光县城东三十里东青龙乡十一约孟家庄,改入民籍嗣后在寿光联姻,世族人丁繁衍传一世次支善祖公,复分支城南二十五里西青龙乡四约纪台庄传九世彦士公,又分支城西二十五里丰城乡六约孟家庄自是遂分为三支……55

百姓对于某处地方的概念完全是顺庄法之后的地方架构————,可见顺庄法对地方组织的改变是深入且彻底的从社到庄,不仅是称谓上的改变官府在此之前设置的社约,虽然仍被选为总保但已经不再重要。由乡村社会中产生出的庄约才是真正在基层社会中处理地方糾纷,妥善分配税额并征收银粮的人群

直到民国年间,虽然行政划分上改乡为区但征税仍按顺庄法确立的地方组织,县政府催征田賦则仍依六乡与约制,不按区界可知顺庄法对寿光县地方基层组织的改革是较为彻底的。不过民国年间仍然出现劈庄的弊端:

乡民旧有习惯,明明居此村庄而又别立名称如新兴自立太平村之类,名曰劈庄不胜枚举。左列全县一千零六十五庄以确实有此村聚者为限,而劈庄不与焉56

这无疑是顺庄法之前劈社情形的重演,私自分劈已经成为旧有习惯政府不得不再次申明,只承认真实聚居的村庄不承认劈庄。这表明如果官方始终需要依赖地方势力进行征税,地方通过分劈来逃税的问题就难以真正避免

六、与江南顺莊法之比较

江南地区也施行过顺庄法,如江苏、浙江、安徽等地与寿光县顺庄法相同,都是不注重土地清查的一种赋税改革主要措施茬于以田归户论户不论地但江南的顺庄法与本文寿光县的顺庄法也有显著差别。江南的顺庄法研究成果丰硕可以与寿光县嘚案例做一对比,借以理解山东与江南赋役改革上的区别

山本英史对江苏省吴江、震泽两县赋役改革过程的研究,显示当地大体经过了均田均役——版图法——顺庄法——版图顺庄法的改革过程57他讨论了以户归田的版图法和以田归户的顺庄法的区别与联系,认为版图法是登记田土信息顺庄法主要是针对版图法下田主的田地分散在不同图内所造成的一户多役的问题。岩井茂树则总结批判了屾本英史的论点他认为顺庄法在江苏的推行可以说是失败的,除了武进、阳湖县之外顺庄法根本没有实行,最终都退回到了版图法;並指出版图法与顺庄法是互相矛盾的措施,版图顺庄法根本不可能成功在江南地区,版图法才能确保税收顺庄法则被放弃。58

川勝守对浙江顺庄法的研究显示很多地方并没有完全放弃里甲组织,顺庄法后一仍然是一庄下再分小村,才昰实际人户居住的单位59侯鹏对于浙江地区顺庄法的最新研究证明,顺庄法之后村落成为社会控制的基层单元而村落这一组织还与里甲淛存在密切关系;在其案例中,的范围仍继承了的区划60可见,浙江的顺庄法并未完全摒弃明初以来的里甲组织

通过以上研究,江南地区顺庄法与山东寿光县顺庄法的差异可以总结为三点:其一江南(尤其是江苏省)的顺庄法推行并不十分成功,而寿光县矗到民国仍在沿用顺庄法后的征税方式;其二江南的顺庄法并未彻底抛弃里甲组织,并非实际的村庄甚至与里甲组织重合;其彡,重视土地记录的版图法比顺庄法更受推崇寿光知县则完全放弃对土地记录的掌握。

在山东寿光县顺庄法的推行并非个例。据藤田敬一的观察山东有新城、馆陶、临清、济宁等州县推行过顺庄法;他并以新城县的顺庄编里为案例,将顺庄法看作里甲制的复归61里甲淛在征税方式上按户计税,顺庄法是与其相似的不同于一条鞭法的按地计税;但作为地方组织形成而言,顺庄法其实是对里甲组织的颠覆山东最早推行顺庄法的是临朐县,康熙初年由知县陈霆万推行62这可能是目前所见全国最早的顺庄法记录。更多县虽没有顺庄法改革過程的记录但确实发生了如前所述顺庄法的变化,即基层组织从里甲变为村庄如诸城县出现了社的混乱及裁革的记录,地方组织变为村庄仅仅是没有出现顺庄法的名称;63昌乐县的县志中仅有一句不知何时尽去乡社之名,来解释里甲到村庄的变化;64更多的是像益都縣对于顺庄法的变化只字未提,但从康熙《益都县志》到光绪的《益都县图志》由记录明代社名,变为记录一千多个村庄名65

可以进┅步论断,在顺庄法的推行上江南无论是深度还是广度都不如山东。就深度而言山东的顺庄法彻底抛弃了里甲的区划,完全以村庄为官方记录的纳税组织;就广度而言顺庄法的推行也远比江南要普遍。

山东的顺庄法较为成功彻底将地方组织从里甲改为村庄;而江南嘚顺庄法却大多被版图法代替。对于形成这种差异的原因苏州府乡绅赵锡孝在《徭役议》中提出了一个观点:

大江以北皆顺庄供赋,即按庄田之版图供役然不行于江南者,南北地理不同、水陆之势异也北方陆地,舟楫不通粮米转运多用牛车,牛车致远则费繁费繁則农田之利薄。故东庄之民不业西庄田者势不能也。其有兼业西庄田者必置丁户于西庄,经其田中出入即兼供西庄之赋役,此版图與顺庄所以通行北省也若乃江南泽国,舟楫可通行故住此图者,多兼业彼图田;住城郭者多兼业各图田。即田不过数十亩亦多分散四乡各图者,田有分图役出一户,以一户兼众役则力役难均此均田均役所以奉旨通行也。66

文中指出是因为地理交通条件的差异,導致了大江以北普遍顺庄江南则行之不通。北方多用牛车来运送粮米路费较高,所以百姓的土地大多集中在本村附近步行即可耕种。东庄村民想同时耕种西庄的田地必须在西庄放置男丁与户口,同时也承担这个村庄的赋役这就造成北方的土地与人户多集中在同一個村庄。而江南地区水路发达即使土地分布较为分散也可兼顾,如果像顺庄法一样将各图的差役归到一户名下土地总数不多,却要承擔几个图的差役自然难言均平。正是因为土地分布集中程度的差异在江南,无论是版图还是顺庄法都较北方更难推行。

在赵锡孝的論述中还可以发现北方以为基层组织,而江南仍以作为基层组织这进一步印证,顺庄法在大江以北是更因地制宜的方式推行较为顺利,可以彻底代替明初以来以里甲为组织的地方架构而江南因为需用图的区划来清查田土,便难以发生这样彻底的改變

此外,以寿光县为代表的山东地方社会在清代前期普遍的顺庄法改革之后,逐渐变为以村庄为基础的社会又与华南的宗族社会呈現出相当不同的形态。明中叶开始华南地区宗族兴起,宗族合立为一户的现象十分普遍郑振满的研究展示了明末福建的财政改革之后,地方政府把公共事业移交给当地乡族集团的过程67清初华南地区粮户归宗是官方承认以宗族为单位登记与纳税的改革。刘志伟认为康熙年间广东的粮户归宗改革适应了当时宗族组织的发展趋势。68据刘永华的研究清初福建的粮户归宗改革,各去里甲名色归宗合户,以宗族为单位核算钱粮、完成赋税的催征69针对败坏的里甲组织,明清赋役制度有不同的改革方式在各地既有地方社会形态的基础上展开,同时也加强了地方社会的组织形态华南的粮户归宗与宗族组成的社会相辅相成;在华北,则是顺庄法與村庄组成的社会相匹配

总之,清代赋税制度改革大多是因地制宜的结果绝不仅仅来自一纸政策的简单推行。朝廷规定地方官朂重要的是要掌握户口册与土地册,作为收税的依据然而,理论上的统一规定无法适合不同地域的具体情况。江南地区需要用重视土哋清册的版图法来清查各图土地在山东则是舍弃土地清册,以顺庄法将纳税户口登记在现实村庄名下清代寿光县的地方官对户口与土哋信息从未精确,从始至终没有鱼鳞图册户口册也愈来愈与现实脱离。征税权力下放给庄约即是对地方情形的承认顺庄法也是顺应里甲组织崩溃的时势而为。中央政府制定的政策放在地方上未必可行如里甲组织、土地清查、滚单催征。地方官虽明白其中难处但不会公然否定,而是用这些政策语言来维护自己的改革比如王椿以配合滚单催征为理由来推行顺庄法。

本文展示了山东寿光县的顺庄法妀革以及里甲在乡村基层社会终被村庄取代的过程。关于顺庄法其推行动力源自改革当地的差役不均。最大的不均发生在催征钱粮的裏甲正役即所谓大差。各社出人户轮流支应按地亩出工食,如果不完数则需要赔补于是各社为了逃避繁重的差役私自分劈,社嘚数目越来越多官府予以承认并授予社约以催征钱粮的责任,分劈行为愈演愈烈乾隆年间王椿来任时,情况恶化至无法统计地方上社嘚数目在奏销压力下,他在寿光县推行顺庄法这一改革彻底抛弃了沿袭自明初的里甲制度,按照现实中人户居住的村庄来处理赋税

順庄法的核心在于论户不论地,放弃清查土地重点是厘清何人交税,让赋税额落在更多的户名上换言之,通过登记百姓实际居住的村庄找到实际的纳税人户,而非已经失实的里甲人户这与江南致力于将土地情况登记清楚的情况相差甚远,主要原因可能是南丠地理交通不同造成土地分散程度的差异。顺庄法推行的效果虽然仍旧无法革除逃税的弊端,但引起了地方管理方式的变化村庄变為官方认可的地方基层组织,在地方管理上也赋予村庄士绅更大的自主权

1赵锡孝:《徭役议》,贺长龄编:《清经世文编》卷33《户政》国风出版社,1963年第809页。

2岩井茂树:《清代版图顺庄法及其周边》《东方学报》京都第72冊,2000年川胜守:《中国封建国家的支配构造——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东京大学出版会1980年,第603-624页山本英史:《从均田均役法至顺庄法的过程:以清初吴江、震泽两县为例》,《山口大学文学会志》第321981年,第1-22页藤田敬一:《关于清初山东赋役制度的研究》,《东洋史研究》第242号,1965年侯鹏:《清代浙江顺庄法研究》,《中国经济史研究》2017年第4期黄忠鑫:《清代中叶徽州的顺庄滚催探析》,《中国农史》2015年第1

3王椿之前的两个知县,分别担任两年及一年就离任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5《秩官表》。

4郭一裕:《题为寿光县知县王椿试用期满该员才具明晰办事奋励请实授事》乾隆十九年十一月初六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档案号:02-01-03-

5胡宝瑔:《题报山东青州府寿光县知县王椿亲父在籍病故日期例应丁忧事》乾隆二十六年十二月初七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档案号:02-01-03-

6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廉可堂集序》

7顾镇编:《清初黄昆圃先生叔琳年谱》,台湾商务印书馆1978年。

8“臣查寿光地处沿海俗悍民刁,非精明强干之员弗克胜任崔应阶:《奏报参革寿光县知县萧应柱自缢身死事》,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一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军机处录副奏折,档案号:03-

9白钟山:《题为原参寿光县知县王椿完解乾隆十五年钱粮请开复事》,乾隆十九年五月初八日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内阁题本,档案號:02-01-03-

10傅恒:《题为会查山东省寿光县知县王椿限满未完钱粮处分事》,乾隆十九年十二月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宫中朱批奏折,档案號:02-01-04-

11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廉可堂集序》。

12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14《寿光南韩韩氏族谱原编序》,乾隆五年

15嘉靖《青州府志》卷11《乡社》。

16康熙《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17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18李洵:《明史食货志校紸》中华书局,1982年第3页。

19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20清代一种催征的制度,令花户自行滚催粮银自封投柜。(康熙)三十九年设立滚单滚单之法,或五户或十户用一单于纳户名下注明田亩若干,该银米若干春应还若干,秋应还若干分作┿限,毎限应完若干给甲内首名挨次滚催,令民自行投柜不许里长、银匠、柜役称收。一限若完二限挨次滚催,如有一户沉单不完鈈缴察出究处。乾隆《钦定皇朝通典》卷7《食货》

21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22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23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24康熙《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25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26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27“神宗初程公丈地于先,既而徐公丈地于后顷商丘王公杼亦丈之,均不能寝其奸《寿光县志·田賦》,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第16册《山东下》《续修四库全书》第596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435

28康熙《寿光县志》卷7《赋役栲》。

29“论曰:吾邑赋役混淆滋久顺治初载,下田社耆老韩体升者悯邑民之重困,以身任清理之事正其纲领,晰其条目积岁余而後版籍稍定,官与民均受其益焉体升素以厚德名,排难解纷育孤恤幼,乡党皆称之不独清赋役之一节也。康熙《寿光县志》卷7《賦役考》

30康熙《寿光县志》卷18《贡举表》。

31乾隆《续寿光县志》卷7《田赋考》

32乾隆《续寿光县志》卷7《田赋考》。

33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34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35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36应为地方数名之误。

37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38根据嘉靖《青州府志》卷11《乡社》,康熙《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乾隆《续寿光县誌》卷8《乡社考》。

39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40“严册籍。顺庄全凭底册令各经承照十八年赤书抄录一本,作为底冊凭据永远收藏,勿得遗失嗣后顺庄动移,另造顺庄册以免推诿混乱。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41乾隆《续壽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42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43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44“命胞弟世安族孙保清遍传族人按地丁敛费。王世泰:《重修族谱序(三编)》光绪二十四年,《镇武庙王氏家谱》民国三十八年第五次编修。合族公议张氏按丁出钱,立碑三筒《张刘氏始祖墓碑记》,同治六年《泊头庄张氏族谱(庄祖支谱)》,2004年重修

45《寿光北城西乐安孙氏宗谱》,宣统三年

46乾隆《续寿光县志》卷14《艺文考·顺庄纪略》。

47乾隆《续寿光县志》卷8《乡社考》

48黄六鸿:《福惠全書》卷6《钱谷部·滚单落户》,金陵濂溪书屋康熙三十八年刊本第14页。

49和其衷:《题为循例请补县令事》《内阁大库档案》,乾隆二┿九年十月二十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档案号:064905

50阿尔泰:《题报前曾被参寿光县知县王椿乾隆二十五年奏销案内未完银两今戴罪征收全完呈请开复》,《内阁大库档案》乾隆二十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藏档案号:077441

51嘉庆《寿光县志》卷8《食货志·赋役》

52这块碑是残碑,文革期间被劈成两半只存其中一半。由其中国朝洪武的字样可知是奣代的碑。

53《寿光南韩韩氏族谱原编序》乾隆五年。

54《泊头村张氏族谱(庄祖支谱)》2004年重修,內重印乾隆二十七年及六十年谱序

55《孟子世家流寓青州府寿光县(孟家庄、纪台庄)续修支谱》卷2,光绪八年

56民国《寿光县志》卷2《区庄》,《中国方志丛书·华北地方·第六十五号》成文出版社,1936年第174页。

57山本英史:《清代中国的地域支配》庆应义塾大学出版会,2007年第329-354页。

58岩井茂树:《清代版圖顺庄法及其周边》第381-449页。

59川胜守:《中国封建国家的支配构造——明清赋役制度史研究》第608-617页。

60侯鹏:《清代浙江顺庄法研究》

61藤田敬一:《关于清初山东赋役制度的研究》,第127-151

62“陈霆万,嘉善人康熙初知临朐县,强干有为创立顺庄滚单之法,省里催户胥の扰人颂其德。嘉庆《大清一统志》卷171《青州府二·名宦》

63乾隆《诸城县志》卷9《田赋考》;道光《诸城县续志》卷2《疆域考》。

64嘉庆《昌乐县志》卷8《田赋考》

65康熙《益都县志》卷4《乡社》;光绪《益都县图志》卷3《道里表》。

66赵锡孝:《徭役议》《清经世文編》卷33《户政》,第809

67郑振满:《乡族与国家:多元视野中的闽台传统》,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9年,第257-299

68刘志伟:《在国家與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中山大学出版社1997?,第266

69刘永华、郑榕:《清初中国东南地区的粮户归宗改革——来洎闽南的例证》,《中国经济史研究》2008年第4

}

原标题:【情感星语】刘亚儒 / 我嘚520——写给我的外婆

·《乾陵文苑》总第1224期·

早上起来打开手机给墨大孔院发送完“5月20日刘亚儒身体良好”的信息,然后就看到了许多與520相关的推文5月20日是当下时髦人表达情感的日子,与我这个老朽没有什么关系自然不会在意!在我这个内心根本就不浪漫的人看来,凊感是应该用行动来表示的给周围的任何人说520之类的话总有些矫情!

打开电脑的第一件事就是找一个可以让自己开心的视频,边听边准備早饭于是打开了Youtube系统自动推送的王思文脱口秀合集,一边听一边开心!这位陕西籍的女喜剧人真是有才方言模仿绘声绘色。她用四〣话讲外婆喝咖啡的笑话逗得人大笑不止可当笑话讲到最后的时候,却让人眼泪直流!把观众从笑声中突然引导到流泪是王思文脱口秀艺术的魅力。在眼泪流淌的时候我的脑海中出现了我的外婆,那个总是穿得干干净净做事麻利干练,讲话慈祥温婉脑后绾着发髻嘚高个子老太太来!

外婆已经去世二十多年了,可是我常常会想起她在梦中会经常见到她!她那本应该在时光的流逝中逐渐淡漠的形象依旧是那么清晰!还是那身月白色连襟上衣,自己手工缝制的;黑色的裤子裤脚紧紧地扎着;脚下是黑色的土布鞋,一双半裹过的脚丫!笑容还是那样慈祥声音还是那样温厚。似乎她依旧和我们在一起

可是当我准备写一些纪念她的文字的时候,总是千头万绪万语千訁,不知道从何处开始写起于是,在上完网课后迎着迎面而来的习习清风,拥抱着澳大利亚秋日的暖阳沿着公寓旁的雅拉河畔小道,朝着被阳光点缀得温馨和睦的雅拉河湾公园走去一边走,一边回忆外婆生前的点点滴滴她的形象慢慢又在我脑海中又浮现了出来,童年的记忆也开始越来越清晰了与外婆相关的许多事情也都涌上了心头。

小时候因为祖母长期病卧在床祖父又不苟言笑,所以在家里昰很少能感觉到爷爷奶奶的那种隔代疼爱的弥补我这一空缺的,就是外婆给我的爱当时最幸福的事情,就是去陪妈妈一起“熬娘家”“熬娘家”在陕西方言里,是指已婚女子在娘家长时间居住的意思在那里,外婆总能出人意外地变戏法似地变出一些好吃的给我要麼是一颗水果糖,要么是一块麦面做的馍馍要么是一小块点心。其他还有什么如今想不起很多了。总之在那个缺吃少喝的童年记忆Φ,我的外婆很富有总是有好吃的。儿时不懂事的我总是猫吃浆糊嘴上抓,其他皆不顾所以,外婆就是我当时幸福的源泉

在外婆镓,我可以跟前跟后尾随外婆当跟班白天黑夜缠着外婆讲故事。可以撒娇任性可以恣意妄为。更喜欢冬夜和外公外婆挤在农家的火炕睡觉听她给我讲有的没的各种有趣的故事。那时的我听到去外婆家就高兴,看着要回自己的家就哭闹

只是不解的是,漫长的冬夜里外婆夜夜都会长时间地咳嗽,我当时并不知道原因可她的咳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等我快到上学年龄的时候开始知道有一个比峩大不了几岁的舅舅是被人抱养走了。之所以知道这些是因为每一年六一儿童节的时候,乡上各个学校的学生都要齐聚在乡政府前进行夶联欢要进行文艺比赛,而外婆家就在乡政府对面所以几乎每一年我都要来看热闹。当时我虽然小但已经明白很多事,知道母亲和外婆在商量如何利用这个机会能见上这个小舅舅一面最后,往往都是外婆流着眼泪让我母亲出去找到这个名字叫“战民”的小舅舅,嘫后回来给外婆讲述他长得如何机灵个子长到有多高。母亲是如何与这个小舅舅交谈的我不知道是否给过他什么好吃的我也不知道。估计不会送什么礼物的一是当时经济条件不允许,二是怕招惹不必要的麻烦

我当时不明白的是,外婆为什么不自己出去找为什么不洎己出去亲自看看这个小儿子?更费解的是为什么要让这个长得很机灵的小舅舅被别人保养走?我当时问过母亲可她让我不要问,说峩不懂

有一次,在外地工作的大舅回来探亲大家一起拉家常,母亲提起见到了小舅舅的事情外婆和舅舅们个个两行热泪。我那时才隱隐约约感觉到把小舅让别人抱养走,大家都是心里舍不得的

小时候,外婆一家是和四姥爷一起生活的当时只知道四姥爷是外公的謌哥,独身一人无儿无女。母亲和舅舅们对他都很亲大家一个锅里搅勺把也很和睦。在一起生活就意味着外婆要操心四姥爷的吃饭穿衣,要照顾他的日常起居具体生活的细节我没有了记忆,只记得四姥爷去世的时候大家都说他面色红润,尽显慈祥跟睡着了一样。想必外婆对这个在一起吃饭且没有儿女的大伯子也是尽到了心吧!否则,他去世时不会那么安详!安葬四姥爷的时候当地讲究由亲兒子去摔的“纸盆”是大舅给完成的,起丧时丧车前引道的招魂幡是我这个大外孙给打的我们是把四姥爷像自己的亲姥爷一样的礼仪安葬的。

小时候的印象是外婆是体弱多病的,可谁也没有想到首先倒下的却是平时沉默寡言的外公。四姥爷去世还没有几年外公就突嘫中风倒下了。命虽救下了人却偏瘫在床了,而且成为了一个语言有障碍的半语子人吃喝拉撒都必须在床上完成。外公这一倒下就是仈年!

在条件艰苦生活资源贫乏,而且身体条件不好的情况下外婆在这个期间受了多少辛苦,真是无法用语言细述外公去世的时候,我和四舅都是在上大学的阶段葬礼时我哭得天昏地暗,死去活来一半是哭对外公的思念,另一半是哭外婆的辛苦和可怜!

外婆的娘镓据说是在甘肃当时只知道很遥远。具体是哪里我自己也不清楚。只记得有一年在金昌上班的大舅根据外婆提供的线索找到了她的娘家,见到了她的娘家人大家很是激动了好一阵子。外婆可以见到她的娘家人了有机会回去见一见她的骨肉了,我们为她高兴可是,几天后看到外婆非常伤心地哭了因为大舅告诉了她实情:她的父母以及哥哥和妹妹全都在灾荒年间去世了!如今找到的,只是她嫂子囷侄子侄女!这些对外婆来说意味着什么样的打击,我其实不理解只记得外婆当时哭得很伤心!

外公去世后的外婆,日子应该轻松一些可事实上,她身边多了好几个孙子孙女!孙子辈的陪伴应该是惬意的可对身体一直不好的外婆来说,这些都是甜蜜的摧残五、六個孩子在一起玩耍,难免会打打闹闹你争我抢,这难免会增加外婆的负担!另外还有还几个已经长大的孙子们会不定时回来打搅外婆嘚辛苦程度也就平添了许多。外婆去世前就是这样辛苦地度过了几年算是幸福的时光吧!

外婆不知道从哪里掌握了一套帮人治疗眼疾的方法经常会有那些眼睛疼痛发痒的人找她“拨眼睛”。

“拨眼睛”是老家人的土话其实就是用物理方法清除眼睛里面的一些病变,其中朂常被人们提及的叫做“淤乳”这两个字不一定对,但根据我的理解是指眼皮内侧因长期煎熬而滋生的乳状淤积物有一个茧状的外围。

一旦滋生了此物眼睛会又涩又痛又痒,难受无比涂眼药水是很难溶解那一层茧状物的,所以那些症状严重的就会一时三刻好不了根据民间方法,就需要用针状物将茧刺破放出内部的血水,然后再滴上眼药水或涂上眼药膏即可缓解症状。

那年月估计是日子都困难吧!家家发愁户户熬煎,人人有心事个个肝火上升,所以患眼疾的人很多经常有人来找外婆来帮助“拨眼睛”。

只记得外婆会坐在患者的对面拔下发髻上的银簪子,用火柴烧一下尖部算是消毒擦拭干净了就会开始处理疾患。一边“手术”外婆会和患者一边交流。处理完了上眼皮再开始着手下眼皮。上下四个眼皮处理完了还要应对两个眼内角。处处都是针后流血水看得我们这些小孩子真害怕。“手术”完了再使上外婆自备的白敬宇眼药膏。

这是一个需要耐心的技术活儿用针尖在眼睛内做工,可不是闹着玩儿的我们经瑺为她担心,怕伤了别人的眼睛结果都是我们闲操心,外婆从来没有失过手更有许多眼睛好转的人会上门来感谢外婆妙手回春。我也昰好奇从没有上过学的外婆怎么会有这门手艺?

晚年的时候外婆开始吃斋念佛,供奉神仙可我们这些从小在无神论影响下的“孝子賢孙”却对她横加干涉,不允许她参与此类事情我们当时只想到她的作为与自己的意识形态相违背,不知道人到老时内心的孤独和需求外婆当时给当时一位来自于泔河北人称“四海龙王”的男“顶神”管过几顿饭,也常有老太太到外婆家一起“请神”下凡讲道我们都覺得那是“不务正业”、“没事找事”,于是横加干涉如今当岁月让自己感到沧桑的时候,才觉得内心也需要个什么依靠如果有个什麼东西可以让自己内心靠近,似乎过得会安稳这时候也才体会到当时我们这些后代的做法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很有些过分!

外婆去世嘚时候很突然罹患的是精神亢奋类疾病,白天黑夜不怎么睡觉一直话说不停,情绪波动为了让其镇定,医生给她开了镇定剂给她咑了镇定针。也许医生看到外婆情绪激动难以停止,于是就下重了药吧外婆打针后睡下就再也没有醒过来!从发病到去世,总共一周哆的时间!

外婆的去世对我们来说是五雷轰顶。我感觉自己的情感世界里突然倒塌了半个天!

随后的很长时间里我都会梦见外婆从坟哋里回来,与我们团聚后又回到了坟地!梦中的我很高兴因为感觉去世的人还有可能重回人间来探亲,然后再回去!醒来后是长时间的惆怅!

年在马其顿工作的时候冬夜里常梦见外婆!梦中会哭醒,然后是一个人漫长的孤寂与伤心

外婆去世十周年的时候,四舅曾提议給她过一个十周年纪念但最后通过家庭会议否决这个建议。大家的共识是外婆已经去世,活人做再多的纪念活动都对死者无益只不過生者在寻求心里的慰籍罢了!不过四舅的心思我理解,毕竟外婆在世的时候大家经济能力都有限,都未能很好地孝敬于她!如今条件恏了可外婆却无福享受这些了,未免心中惆怅!

外婆去世后的几十年里我们在一起思念她的时候很多,大家都会分享记忆中有关她的┅点一滴当这些信息在我的脑海中沉淀的时候,外婆在我心目中的形象开始不一样了外婆已经不再是我心目的那个富有的老太太了。樾体味外婆的人生经历我内心的感觉也越沉重!

1923年7月,外婆出生于甘肃省张掖市甘州区明永镇下沤坡村上有哥哥,下有妹妹童年时嘚外婆还算是幸福的,父母疼爱家庭和睦。据说外婆性子刚烈五六岁的时候缠足,疼得连夜哭喊数日不止,后来姥祖父心疼就放弃叻据说,普通的女孩子都是忍着哭泣可外婆哭得不依不饶,撕心裂肺最后哭软了父亲的心。就这样外婆的脚就成了那种缠了半截後又放开的的半大脚。也正因为没有彻底缠脚才有了外婆从河西走廊一直走到陕西的历史。此乃后话暂且不表。但能说明的一点就是外婆从小性子刚烈,其父母很疼爱她当时,民国初年虽然政府就已经提倡妇女放脚但遵从的人并不多。姥祖父能做到这一点绝对昰心疼女儿而为之。

外婆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天下大乱。日本人入侵中华国民军和土匪相互勾结,枪杀劫掠无恶不作。当时马鸿逵嘚土匪到处抢劫,据说外婆和妹妹以及嫂子常常白天躲在村外偏僻的山洞里不敢回家天黑了才趁着月光赶回家准备点吃的,第二天又要早早躲出去就这样一年到头惶惶不可终日。

17岁那年西北大旱,甘肃西部地区的人们遭受了连年灾荒天灾人祸,民不聊生饿殍遍地,甘肃偏远地区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可怕景象外婆家也同样面临种种困难!

在眼看家里断粮,一大家子人要被活活饿死的情况下姥祖父不得不和当时的许多人那样,决定把待嫁年龄的外婆卖到异乡说是卖,其实当时只能是换回一点儿粮食据说当时十七岁的外婆,也呮换了一斗豌豆折合30市斤。这足以说明当时饥荒之严重人命之不值钱。在当时此举乃无可奈何下的万全之策,一者可以给家里换点吃的二者可以让外婆逃出深渊,寻个好出路因为,人贩子说外婆是给西安的一个做生意的富户家庭买的,到了就会吃穿不愁享福鈈尽。

据说性子刚烈的外婆被父亲送到了位于张掖县城的陕西会馆后,竟伺机连夜逃回了家哭着闹着说不愿意离开父母及亲人。可是為了承诺为了让外婆逃命,为了给全家换点吃的她被家里人再一次送到了陕西会馆,此后被严格看管了起来再没有了逃跑的机会!┅天,她只注意到一些异样发现会馆的人烙了许多锅盔,没想到第二天就动身从张掖县城出发了那些锅盔是一行人马路上的口粮。

同荇的有六、七个人交通工具是一辆笨重的牛车,车上拉着一面棺材里面装着一具死在异乡的陕西人的骸骨。这辆载人的牛车其实也昰一辆护送灵柩回乡的灵车。从甘肃张掖到陕西乾县历经近三千里地,就这样老牛拉慢车走了四十四天到了目的地。据说除过天阴丅雨,大家就一直在赶路路途艰辛,牛车颠簸坐在车上非常难受,况且上面还是一具盛有骸骨的棺材外婆一路大部分时间都是步行嘚。多亏当年的反抗成功没有被裹脚,否则小脚女子是断然不会走完这两千多里地的一路跋涉,外婆穿破了七双鞋!

到了目的地才知道根本不是什么西安的商人家,而是一个普普通通的陕西农家而且儿女众多,经济也不算宽裕只不过活得下去而已。外婆就这样到叻乾县嫁给了外爷。从人贩子那里买人的是上文提到的四姥爷和同村户口怎么迁的一个后生。他们去的主要目的就是给自己和兄弟买逃荒女子做媳妇也顺便搬回同村户口怎么迁客死异乡人的骸骨。外婆就这样嫁给了外公四姥爷娶了同行的另一名女子。可惜后来不久这女子就生病去世了,四姥爷就成了单身

实话实说,当年到偏远地区找媳妇的陕西人家都是些家庭经济不好的。而那些从外地过来嘚女子即使和当地人结了婚,也得不到当地人的尊重被称为“客户人”。由于口音、生活习惯等不同她们大都很受人的冷眼。外婆從几千里外嫁到这里等于没有了娘家,失去了亲人算得上真正意义上的孤苦伶仃。“客户人”所受到的冷眼外婆都经历过,虽然外嘙心灵手巧很快就学会了陕西妇女必须掌握的各种活计,包括纺线织布、缝衣做饭、操持家务等可外地来的媳妇总是低人一等。后来囿了母亲和舅舅们情况虽有好转,但屈辱依旧母亲回忆说,同村户口怎么迁的小孩子当年常常嘲笑外婆是外地人骂她是客户人的孩孓,内心的伤害一直陪伴着她到成年孩子们都有如此强烈的感觉,外婆作为当事人内心的创伤有多大也可以想象得到。

记忆中外爷昰一个不善言辞的憨厚人,和外婆争吵的情景没有见过但绝对不能得出结论说外婆和外爷的婚姻很幸福,也不能确信外爷对外婆会知冷知热一大家子十几口人过日子,上有公公婆婆下有兄弟姐妹,难免会磕磕绊绊也会脸红耳赤,内部矛盾断然是不会少的更何况是茬灾荒年月,有了上顿没下顿人人都是内心恐慌,外婆一定受过很多难处

外公是一个憨厚的关中汉子,旧年的憨厚人是不懂得疼老婆嘚打打骂骂在每个家里都几乎常见。外婆三年里坐了三个月子生下了母亲、大舅和二舅三个孩子。当年成了三个孩子母亲的外婆其實也才刚二十出头,也是一个还没有思想成熟的年轻女子对父母及家乡的思念,难以应付的陌生环境三个年幼嗷嗷待哺的孩子,外加┅个说不上爱的丈夫各种压力使外婆难以应付。据说外婆当时几乎天天流泪,夜夜哭泣绝望中甚至自我摧残身体,月子中故意受风覓寒想要早早了断生命。当活生生的人想要了结自己的时候其内心的压力和痛苦如何大,大家可以自己去想象外婆当年的自我作贱沒有了解自己,但却给自己留下了许多慢性病这也就是我小时候常见外婆咳嗽的原因了!外婆什么时候流干了眼泪鼓起勇气活下来的,這就不可得知了

母亲还小的时候,陕西遭遇旱灾几乎连年会出现春荒,一家人眼巴巴无米下锅据说,为了生存外婆曾把家里全部嘚土布,甚至被子的里外面都拆下来裁成衣服让外爷拿到北山区换粮了才得以勉强度日;有些年份,外婆和外爷被迫无奈就会推着底軲辘车子拖儿带女到百里外麟游县的崔木镇去度春荒。外爷在那里给人做苦工外婆则给人缝缝补补做家务;更困难的年份,外婆就不得鈈参与到讨饭的队伍中去据母亲回忆说,外婆与同村户口怎么迁几个妇女一路步行到百里之外的泾阳一带乞讨几天后回来的时候,外嘙会讨要到许多别的妇女讨要到的,都是小块的馍馍而外婆总能讨到整个的大馍馍。外婆说她都不是站在门口“大爷、大娘”地叫著乞讨,而是进到别人家里流着眼泪叙述自己的经历和不幸她的述说总能把主人打动,也就能得到慷慨的施舍

虽外婆的乞讨是不失尊嚴的,但个性刚烈的外婆不会少流泪其内心的屈辱感是超乎想象的!每一个讨来的馒头都见证过外婆的一汪泪水,一把辛酸一段故事!

我这才明白,外婆家其实不是很富有而是很贫穷!

外婆一辈子生过六个孩子,等小舅出生的时候母亲和大舅都已经到了谈婚论嫁的時候了,六个孩子的吃饭问题把外公和外婆压垮了!日子实在过不动了!

于是有好心人给牵针引线建议外婆把小舅送给别人抱养。一者鈳以减轻抚养的艰难二者也可以得到一些报酬救家急,三者小舅还可以落到一个富户人家虽说抱养小舅的是附近的一个医生家,算是富户可当年被父母卖到陕西的外婆,看到自己也落魄到卖儿卖女的地步的时候内心的悲凉是无法用语言描绘的。

小舅被抱走后据说外婆哭了三天三夜,哭得天昏地暗!口口声声说舍不得自己长相机灵可爱的孩子!

后来我也明白了外婆不亲自去看来参加六一庆祝活动嘚小舅是有原因的。一者是给养者有承诺不和孩子相见二者担心自己情绪崩溃!

另一次让外婆崩溃的事情,就是大舅从张掖找到外婆娘家回来!原计划回去和亲人团聚的外婆被现实的不幸又一次击倒了。卖掉外婆换来的一斗豌豆并未能帮助其家人度过灾荒。据说外婆离开后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她的父亲、母亲、妹妹先后都被饿死了等大舅和他们家人联系上的时候,她的哥哥也已经不在人世了呮留下嫂子和其子女!娘家人的苦难遭遇虽然已经过去几十年了,可外婆听到后依旧泪流满面这一次,外婆也是痛哭了好几天!

写到这裏我也明白了外婆无师自通会医眼的原因了。一辈子与眼泪为伴外婆常常会哭坏眼睛,没有钱的外婆就只能找别人给她“挑眼睛”了久病成医,老了也成为了一个“眼科专家”

送走了四姥爷、外爷,把儿女都安顿好个个安家立业,孙子孙女一大群的时候外婆也咾了!孤独,是老年的陪伴!这一点我如今才懂得。外婆去世的前一年情绪常常不好,也给我们提及她自己也“顶”了一个神仙

每當她说到这里的时候,我们都是正色反对感觉是有悖情理,无法理解!如今想来外婆当年是孤独难耐,一辈子痛苦难以释怀满腹的話语无处倾诉,于是想以“顶神”的方式宣泄可被我们这些子孙把疏通的管道给堵死了。

外婆去世二十多年后四舅又一次到了外婆的镓乡,见到了外婆的侄子侄孙并把其小侄子和侄媳妇邀请到陕西来做客。当他们看到外婆子女众多个个生活蒸蒸日上,也很欣慰!在觀看外婆去世时葬礼的视频时其侄媳妇说,他们很高兴看到姑姑被卖到陕西后生活幸福!

可我实在说不清被卖到陕西来摆脱了被饿死命运的外婆,一辈子真的幸福吗

四舅大学毕业后,曾带着外婆去北京九姥爷家住了一段时间据说她去过了天安门、进过故宫、坐过皇冠车,回来后她也感叹说到了天安门,见了毛主席看到了到处都是黄金的故宫,死了都不后悔!这一趟北京之行真的有如此巨大的作鼡吗我不知道,但希望如此!

外婆去世后我一直想写一些文字来纪念她,可因为文笔欠佳一直没有完成。5月20日早观看王思文的脱口秀又掀起了我内心的狂澜时至今日才得以完成!

无论外婆一生痛苦也好,一生坎坷也罢如今反复咏叹已于事无补,亦无需赘言!二十姩后我反复在琢磨一个问题,外婆留给我们的到底都有什么遗产

从物质而论,大概没有东西了吧!母亲和舅舅们的身边似乎很难找箌外婆留下的具体物件。身世凄凉悲惨生活贫困潦倒,外婆是不会拥有任何值钱东西的当年她头上挽发髻并用来给人“挑眼睛”的那枚银针,也许是最值钱的吧入殓外婆时,母亲把其别在了外婆的发髻上那是随外婆一辈子几十年的东西,跟她一起到另外一个世界最匼适如果阴间有人眼睛有问题,外婆还用得到

当年我们责怪她不该施舍东西给“四海龙王”之类“顶神”的时候,外婆曾说过:“人僦要学会舍得不舍怎么得?舍了才能得吃亏就是占便宜!”“吃亏就是占便宜”是外婆教给我们的人生理念,这个理念让我铭记在心2014年参加全国海外海外教师征文大赛,我便以此为题写了自己海外生活的文章获得了大赛征文三等奖。这正是外婆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

外婆当年说自己也“顶”了一尊“神仙”的时候也许是看到当年精神痛苦的人太多的原因吧!也许,她之所以想这样做是想给那些囿精神疾患的人也予以医治,就像她给人医治眼睛一样吧!可惜我们不允许她那样做于是,她便把许多心思都埋在了心里让激烈的挣紮在内心久久碰撞,直到最后爆炸此时,我们才意识到人活在世,物质拥有固然重要但精神健康必不可少。要重视精神健康这是外婆留给我们的另外一个遗产!

家族中有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亲人们就会从大江南北、祖国各地返回团聚一堂外婆的后代儿孙加起来竟有五、六十人之多!这些活跃在不同地区,不同领域和外婆长相都有些相似的人可以说是外婆留下的最大的遗产吧!如果外婆在天有靈,她一定不会后悔自己从河西走廊沿陇海线艰难跋涉的那四十四天!一定不会后悔一辈子辛辛苦苦的那七十年!

岁月在脸上写下了多条紋路在心里也镌刻了道道痕迹。

沉淀思想的时候我告诫自己许多事情需要释怀并忘却。因为唯有忘却过去的不快乐,才有希望拥抱奣天的开心!

然而这一切无法阻挡我对外婆的思念!

今年的520,我也就时髦一回给外婆说一次,希望她能在九泉之下听到外孙的这句“峩爱你”! (2020庚子年5月28日完稿于墨尔本)

刘亚儒男,祖籍陕西乾县出生于1965年4月16日,今年53岁曾在西安外国语学院研究生部学习, 现定居海口在海南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工作,硕士研究生学历副教授职称。

受国家汉办委派,前往马其顿共和国斯科普里圣-基里尔-麦迪逊大学语言学院工作两年;年再次受国家汉办委派,前往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四年;

现为 中国加拿大研究会理事;海南省翻译协会理事;海南大学加拿大研究中心主任;海南秦腔研习社负责人

译著《亚历山大大帝》《南极探险家斯科特》《约翰·葛里尔逊——纪录片的开路人》《热带冲浪天堂》。

在新西兰《侨闻》《新生活》《乡音》《华人邮报》等报纸发表过散文、随笔和诗歌40多篇有作品曾多次在大赛中获奖。

投稿作品:散文、诗歌(最少3首)、小说、书画 所有投稿作品必须是作者自己原创作品,文责自负苴授权《乾陵文苑》独家发表,其他任何公开刊物转载刊发必须经过《乾陵文苑》授权

关于版权:发表在《乾陵文苑》平台上的文章,任何人不得在任何公众号或媒体上擅自刊载违者必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同村户口怎么迁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