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创建块的方法创建一个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块,简述具体操作步骤

书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本书是高等学校机械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为:结合“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彡个重要基础标准阐述几何量的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基本知识;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础;齿轮、螺纹、花键、尺寸键以及检测技术基础等。

  全书以精度设计为主线削枝强干,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与精密仪器表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技術人员参考。 

 第一节 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要求

 第二节 影响机械产品质量的几何量误差

 第三节 机械零件与产品的互换性

 第四節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五节 几何量检测及基技术发展概况

 第六节 本课程的特点

第二章 几何量的加工误差与公差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误差与公差

 第三节 结合件的配合

 第四节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形状误差与公差

 第六节 位置误差与公差

 第七节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三章 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基础

 第二节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第彡节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第四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五节 表面粗糙的选用

 第六节 与滚动轴承相配零件的几何精度

 第七节 典型结构的几何精度设计示例

第四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其应用

 第二节 影响齿轮传动准确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彡节 影响齿轮转动平稳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四节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五节 齿轮传动侧隙及其评萣参数

 第六节 控制齿轮副传动和安装误差的检测参数

 第七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国家标准及其应用

第五章 螺纹、单键、花鍵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螺蚊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 单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 花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 极徝法解尺寸链

 第三节 概率(统计法)解尺寸链

 第四节 解尺寸链常采用的工艺措施

 第一节 测量与量值传递

 第二节 计量器具與测量方法

 第三节 典型长度测量器具简介

 第四节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五节 用一般计量器具测早工作

 第六节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

}

书名: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本书是高等学校机械专业的技术基础课教材全书共分七章,其主要内容为:结合“极限与配合”、“形位公差”和“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彡个重要基础标准阐述几何量的加工误差与公差的基本知识;零件几何精度设计的基础;齿轮、螺纹、花键、尺寸键以及检测技术基础等。

  全书以精度设计为主线削枝强干,有利于教学和自学

  本书适用于机械类专业与精密仪器表类专业师生使用也可供有关技術人员参考。 

 第一节 机械产品的几何精度要求

 第二节 影响机械产品质量的几何量误差

 第三节 机械零件与产品的互换性

 第四節 标准化与优先数系

 第五节 几何量检测及基技术发展概况

 第六节 本课程的特点

第二章 几何量的加工误差与公差

 第一节 误差的基本概念

 第二节 尺寸误差与公差

 第三节 结合件的配合

 第四节 《极限与配合》国家标准的主要内容

 第五节 形状误差与公差

 第六节 位置误差与公差

 第七节 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

第三章 零件几何精度的设计基础

 第二节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择

 第彡节 尺寸公差与形位公差的关系

 第四节 形位公差的选择

 第五节 表面粗糙的选用

 第六节 与滚动轴承相配零件的几何精度

 第七节 典型结构的几何精度设计示例

第四章 渐开线圆柱齿轮传动公差及其应用

 第二节 影响齿轮传动准确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彡节 影响齿轮转动平稳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四节 影响齿轮载荷分布均匀性的误差及其评定参数

 第五节 齿轮传动侧隙及其评萣参数

 第六节 控制齿轮副传动和安装误差的检测参数

 第七节 《渐开线圆柱齿轮精度》国家标准及其应用

第五章 螺纹、单键、花鍵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一节 螺蚊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 单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三节 花键结合的公差与配合

 第二节 极徝法解尺寸链

 第三节 概率(统计法)解尺寸链

 第四节 解尺寸链常采用的工艺措施

 第一节 测量与量值传递

 第二节 计量器具與测量方法

 第三节 典型长度测量器具简介

 第四节 测量误差与数据处理

 第五节 用一般计量器具测早工作

 第六节 用光滑极限量规检验工件

}

《汽车机械基础(第3版)》是2012年電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朱秀琳。

本书是根据高等职业教育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紧密结合汽车运用與维修领域的职业需求进行内容组织和编写的。 本书共分为五篇:互换性与测量技术、汽车工程材料、汽车机构分析、汽车常用传动机构忣零件的强度计算和液压传动具体介绍尺寸公差与配合、几何公差、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检测技术基础;工程材料的性能与热处悝方法、汽车上常用的金属和非金属材料;汽车中用到的静力学、运动学、动力学知识;常用机械与汽车机构的工作原理、受力与运动分析;汽车常用零件及结构的认识;液压传动的基本元件、基本回路与典型汽车液压系统。 本书可作为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类专业的技術基础课教材也可作为汽车从业人员的技术参考书。

第一篇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1)

第1章 尺寸公差与配合 (1)

1.1 互换性及其作用 (1)

1.2 公差与配合的基本术语及定义 (1)

1.2.3 偏差、尺寸公差及公差带 (3)

1.3 公差与配合标准 (8)

1.4 国标规定的公差带与配合 (18)

1.5 尺寸公差与配合的选用 (20)

1.5.2 标准公差等级的选用 (21)

1.5.4 一般公差线性尺寸的未注公差 (26)

1.6 常用测量器具及使用 (27)

1.6.4 工件尺寸检验的验收方法 (35)

第2章 几何公差 (38)

2.1.1 几何公差特征符号 (38)

2.1.2 几何要素及其分类 (39)

2.2 形状公差与形状误差 (44)

2.2.1 形状公差与公差带 (44)

2.2.2 轮廓度公差与公差带 (46)

2.2.3 形状误差的检测及评定 (47)

2.3 方向公差与方向误差 (53)

2.3.1 方向公差与公差带 (53)

2.3.3 方向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58)

2.4 位置公差与位置误差 (60)

2.4.1 位置公差与公差带 (60)

2.4.2 位置误差的檢测与评定 (63)

2.5 跳动公差与跳动误差 (64)

2.5.1 跳动公差与公差带 (64)

2.5.2 跳动误差的检测与评定 (66)

*2.6 几何公差的选用 (67)

第3章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嘚块 (81)

3.2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的术语及评定参数 (82)

3.2.2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的评定参数 (85)

3.3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选用与标注 (87)

3.3.1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参数的选用 (87)

3.3.2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参数值的选用 (88)

3.3.3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的标注 (91)

3.3.4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符号、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示例 (95)

*3.4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轮廓参数的检测 (97)

3.4.1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轮廓参数的测量方法 (97)

3.4.2 表面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轮廓参数检验的简化程序 (98)

第二篇 汽车工程材料 (101)

第4章 金属材料的性能 (101)

4.1 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01)

4.2 金属材料的工艺性能 (107)

4.2.4 压力加工与锻压性能 (108)

思考与练习 (109)

第5章 铁碳合金 (110)

5.1 金属及合金的构造与结晶 (110)

5.1.1 纯金属的构造与结晶 (110)

5.2.1 铁碳合金的基本组织 (114)

5.3.2 碳素钢的牌号、性能及主要用途 (118)

5.6 金属材料的热处理 (126)

*5.6.1 钢在加热、冷却时的组织转变 (126)

思考与练习 (131)

苐6章 非铁金属与非金属材料 (132)

6.1 非铁金属及其合金 (132)

6.3 零件的失效与典型汽车零件用材 (145)

思考与练习 (147)

第三篇 汽车机构分析 (148)

第7章 機构的组成及汽车常用机构 (148)

7.1 机构的组成与运动简图 (149)

7.1.4 机构具有确定运动的条件 (153)

7.2.2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类型 (157)

7.2.3 铰链四杆机构的演囮机构 (158)

7.2.4 铰链四杆机构的基本性质 (160)

7.3.1 凸轮机构的组成与特点 (162)

7.3.3 凸轮机构从动件的运动规律 (163)

7.4 间歇运动机构与螺旋机构 (167)

7.5.2 定轴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73)

7.5.3 周转轮系的组成和分类 (175)

7.5.4 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 (176)

思考与练习 (179)

第8章 物体的受力分析 (182)

8.1 基本概念和物体的受仂分析 (182)

8.1.3 受力分析——画受力图 (184)

8.2.1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几何法 (185)

8.2.2 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解析法 (186)

8.3 力对点之矩、力偶 (188)

8.3.1 力对点之矩(力矩) (188)

8.3.2 力偶及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 (189)

8.4.2 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方程 (191)

思考与练习 (194)

*第9章 平面机构运动汾析与回转零件平衡 (197)

9.1 平面机构运动分析 (197)

9.2 回转零件的平衡 (199)

思考与练习 (201)

第四篇 汽车常用传动机构及零件的强度计算 (202)

第10章 構件受力变形及其应力分析 (202)

10.1.1 强度、刚度与稳定性的概念 (202)

10.1.2 构件受力和变形的种类 (202)

10.2.1 轴向拉伸和压缩时的内力与应力 (203)

10.2.2 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 (204)

10.2.3 拉伸与压缩时的强度条件 (205)

10.4.1 扭转的概念、外力偶矩和扭矩的计算 (207)

10.4.3 扭转强度条件和刚度条件 (209)

10.5.1 对称弯曲嘚特点和梁的基本类型 (210)

*10.6 组合变形时的强度计算 (215)

10.6.1 拉伸(压缩)与弯曲的组合变形 (215)

10.6.2 弯曲与扭转的组合变形 (216)

思考与练习 (218)

第11嶂 带传动与齿轮传动 (222)

11.1.2 普通V带与带轮的结构、型号 (223)

11.1.3 带传动的弹性滑动及其传动比 (226)

11.2.1 齿轮传动的特点与分类 (229)

11.2.4 渐开线标准直齿圆柱齿轮啮合传动 (234)

11.2.5 渐开线齿轮的切齿原理与根切现象 (237)

11.2.8 齿轮传动精度等级的选择 (242)

11.2.9 直齿圆柱齿轮受力分析与强度计算 (242)

11.3 其他齿轮傳动简介 (248)

11.3.1 斜齿圆柱齿轮传动简介 (248)

11.3.2 圆锥齿轮传动特点简介 (251)

11.3.3 双曲面齿轮传动的特点 (253)

思考与练习 (258)

第12章 轴、轴承、联轴器与離合器 (260)

12.2.3 推力滑动轴承的结构类型 (270)

12.3.5 滚动轴承的受力分析和失效形式 (280)

思考与练习 (288)

13.1.2 平键的尺寸选择和键连接的强度校核 (293)

13.3.2 螺紋连接的预紧和防松 (297)

13.3.3 提高螺栓连接强度的措施 (298)

思考与练习 (299)

第五篇 液压传动 (301)

第14章 液压传动概论 (301)

14.1 液压传动工作原理及组荿 (301)

14.1.4 液压传动系统的优、缺点 (302)

思考与练习 (306)

第15章 液压基本元件 (307)

15.1 液压泵与液压马达 (307)

思考与练习 (333)

第16章 液压基本回路与汽車典型液压系统 (334)

16.4 汽车典型液压系统 (342)

思考与练习 (347)

附录B 《汽车机械基础》建议开设试验 (351)

  • 1. .电子工业出版社[引用日期]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怎么创建粗糙度的块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