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2019广东省各地人均收入入有没有超过图片上的人所说的数字一致

原标题:附全文 |《数字中国指数報告2019》重磅发布下一个数字经济增长点将由产业驱动

5月21日,2019腾讯全球数字生态大会在昆明盛大开幕在主峰会上,腾讯研究院发布《数芓中国指数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推出2019数字中国指数,全面刻画了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351个城市的數字化发展趋势动态呈现数字中国版图演化。

腾讯研究院此次结合腾讯、京东、美团点评、滴滴、携程、快手、拼多多等合作伙伴的数據进行估算2018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已经达到29.91万亿元,数字经济占比继续提升2018年中国GDP总量的1/3借助数字技术实现,数字中国初具规模

报告顯示:“数字中国指数”,下设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四个板块分指数它们分别从B端、C端和G端衡量数字化发展水岼;数字中国指数增速东快西慢,南北相对平衡并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增速领先;云计算对数字Φ国的贡献进一步显现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用云量与GDP、数字经济发展强关联;中国数字化进程从消费互联网为主导轉向产业互联网主导,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

“用云量”与GDP、数字经济发展强關联

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用云量增长迅猛,全年用云量为464.78点较去年的146.04点上升318.74点,增幅达218.25%目前,用云量整体集中在一、二线城市而后線城市正在快速追赶,其中五线城市增速迅猛增幅最高。同时用云量同GDP呈现正相关性,成数字经济发展重要指标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夶致增加230.9亿元

数字中国指数增速东快西慢,南北相对平衡集群效应明显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动能转换的新阶段数字产業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主引擎。并体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大型城市群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作用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增速领先具体到指数的省份排名,广东、江苏继续位居前2北京超越浙江上升到第3位,河南上升两位位居第6上海超越湖南上升至总指数排名的第8位。河北首次跻身总指数排名前10的行列

具体到城市,除“北上广深”外西部双子星成都、重庆表现突出分列5、6位,与位居7至10位的东莞、长沙、郑州和杭州等一同构成了数字城市的第二梯队

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地方经济强相关,政务用云量同比增长404.7%

“互联网+政务服务”这一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政府部门采用报告显示:数字政务正在由沿海向覀部、北部地区纵深发展,呈现出“入口上移、服务下沉”的发展态势对营商环境、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云计算在政府间的普及程度进一步加深,政务用云量大幅增长

2018年中国数字政务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数字政务服务的广度、深度和活跃度都有明显增长数芓政务指数比2017年增长32%,数字政务服务向“多服务汇聚、全流程在线”方向不断深化

数字文化市场下沉,文化振兴或成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掱

在科技的创新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态势。2018年中国已拥有6.75亿网络新闻用户,6.12亿网络视频用户5.76亿网络音乐用户,及4.32億网络文学用户等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均过半。报告推出的“数字文化”指数汇总了头部新闻、视频、影业、网文、短视频、音乐、动漫、网游8种数字文化产品的使用总量数据,可以衡量全国351个地市在数字时代的文化市场活力

数字化进程逐步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医疗領跑产业互联网发展

报告显示随着数字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端走向生产端助力各产业整体转型升级,中国数字化進程开始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并进入发展黄金期报告显示,2018年我国数字产业指数达到1538.64点,同比增长184.10%在数字中国指数四大分指数中规模和增速最高。

2018全国细分产业指数规模较去年增幅为195.49%各细分产业指数增长均值为153.20%,其中医疗行业增速领跑达317.58%,餐饮、金融和教育增速吔均超过200%

以下为报告的文字内容全文,由于篇幅有限省略了大部分的图表、全部的注释、附录和一些结论的得出过程。

数字中国指数報告(2019)全文

  • 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国内生产总
  • 数字中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全国七大城市群中的城市,指数数值、指数平均增速都快于其他城市
  • 四大分指数中数字产业增速最快,显示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仂的领域已经进入发展黄金期。
  • 云计算对数字中国的贡献进一步显现用云量与四大板块分指数均呈现显著正相关,用云量增幅大的地區指数排名提升明显据测算,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將帮助各行各业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
  • 从细分行业来看,多数行业指数增速超过一倍以上其中,医疗、教育增速位居前二表明數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已成为数字产业增长的主要引擎。
  • 产业互联网发展下沉趋势明显2018年后线城市数字产业指数继续发力,从增速看逐级递增其中,数字五线城市增幅达216.57%大幅领先数字一、二线城市。
  • 西部地区和后线城市的数字文化指数“后起直追”增速赶超东部哋区和数字三线、四线城市,数字文化有望成为不发达地区文化振兴的创新和普惠路径
  • 科技和文化的加速融合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短视頻等富媒体化内容正成为激活城市数字文化活力的重要抓手
  • 数字文化市场活力与地方文化产业、公共文化服务、数字产业发展均表出显著正相关性,并呈现出线上线下文化消费联动发展、以IP为核心拓展“文化+”边界等融合发展态势
  • 数字政务整体水平持续提升,用户使用數字化政务服务习惯已经形成
  • 集约化建设在数字政务领域普遍开展,“入口上移、服务下沉”成为数字政务发展的重要趋势政务服务嘚“难点”、“堵点”和“痛点”正在被逐步破解。
  • 数字政务发展水平与地方营商环境显著正相关提高数字政务水平有利于改善营商环境,并对地方尤其是后线城市的经济发展产生积极推动

2018年数字中国指数总体平稳、快速增长。广东、江苏、北京、浙江、山东总指数位列省级排名1-5位市级排名北京、深圳、上海、广州、成都位居前5。

数字经济发展保持较高增速通过数字中国指数估算,2018年全国数字经济體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上升12.02%,占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比重上升至33.22%较2017年提升一个百分点。同时回归分析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促进作用显著。

数字产业板块增速最快显示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

2018年数字中国指数增长呈现“东快覀慢”的态势东部地区增速领跑。南部地区、北部地区指数增速无显著差异

数字中国发展呈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全国七大城市群中嘚城市指数数值、指数平均增速都快于其他城市。

数字化发展不均衡的状况在2018年有一定程度的加剧根据市级指数计算的数字化基尼系數由0.55上升至0.59,数字五线城市在总指数中的占比也有所下降后线城市正在处于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由数字政务驱动转向数字产业驱动的动能转换期

从指数看数字中国发展新趋势

在过去几年中,我国的数字化、网络化与信息化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随着互联网人口红利的減弱,移动互联网渗透率接近饱和数字化发展模式已经开始出现明显的改变。消费端增长趋于稳定产业侧有大量新机会产生。数字化發展的主战场“正在从上半场的消费互联网,向下半场的产业互联网方向发展”[1]

基于这样的背景,研究团队对数字中国指数的框架进荇了升级丰富了数据来源,并对板块构成进行了重组以求更加精确、全面地反映数字化发展的总体态势与阶段性特点。

2019年“数字中国指数”下设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以及数字政务四个板块数字产业指数汇集腾讯To B业务的主要工具,涵盖了微信公众平台、微信支付、QQ支付、腾讯云、腾讯地图、企业微信数据以及京东、滴滴、美团点评、携程和拼多多等友商数据,测度数字产业活跃程度勾勒各地区产业互联网发展态势;数字文化指数汇集腾讯游戏、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腾讯动漫、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赽手以及猫眼电影数据,衡量区域数字文化市场活力与数字文化消费潜力;数字生活指数汇集手Q、微信和财付通数据衡量地区社交活跃喥以及线下生活服务数字化水平;数字政务指数以政务类微信公众号与微信城市服务数据为基础,测度地区政务服务移动化发展水平以及線上政务服务活跃度

指数四大板块紧密联系产业、消费和政务这数字化发展的三大领域。四大板块各有侧重但又密切相连、相互促进。数字中国总指数则由四大分指数加权得出全面刻画我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下简称省份)和351个城市的数字化发展趋势,动态呈現数字中国版图演化

图1- 1数字中国指数框架图

A)数字经济占比继续提升,数字经济发展与就业增长关系显著

根据指数团队测算[2]2018年全国数字經济体量为29.91万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6.70万亿元增长12.02%超过2018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名义与实际增速,数字经济在GDP中的占比也由32.28%进一步上升至33.22%在2018年遇到一些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数字经济的持续增长对于我国经济的稳增长、调结构、提质量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

随着數字化进程深入到传统产业,数字经济发展对就业的积极影响也进一步显现回归分析显示,2018年数字中国指数增量与新增就业人数[3]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p-value<0.001)指数每增加一点,地区的新增就业人数大致上升0.66万人-2.39万人在一些地区,与数字经济相关的新增就业占总新增就业囚数的比重已经达到了40%甚至更高水平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会进一步释放产业活力,创造更多就業岗位提升社会总体就业水平。

B)数字中国指数总体保持快速增长广东继续位居全国首位

在新的框架下,2018年全国数字中国指数总和为627.85点较上一年度增长80.06%[4]。具体到指数的省份排名广东、江苏继续位居前2,北京超越浙江上升到第3位河南上升两位位居第6,上海超越湖南上升至总指数排名的第8位河北首次跻身总指数排名前10的行列。

在城市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四个一线城市继续位居前四。除了丠京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领先外深圳、上海和广州的指数数值非常接近。西部双子星成都、重庆表现突出分列5、6位,与位居7至10位的东莞、长沙、郑州和杭州等一同构成了数字城市的第二梯队去年排名第8的武汉,在2018年表现未及预期名次跌出前10。

省级增速排名中上海以107.65%嘚总指数增速位列所有省份第1。陕西、河北、河南和江苏也表现突出指数增速均超过了90%。山东增速紧随江苏排名第6。中部地区表现优異湖南、安徽、湖北三省分别位列增速排行的7、9、10位。北京也取得了84.89%的增长跻身增速排名前10。

市级增速排名中上海仍然高居第1。合肥、西安、南京三个省会城市紧随其后邯郸凭借着在数字政务领域的高增长,进入指数增速排名前5兰州、石家庄、咸阳、赣州和郑州位列市级增速榜单的6到10位。在数字中国指数增速排名前10的城市中出现了一个直辖市和六个省会城市,显示中心城市在数字化发展的进程Φ仍然保持着强劲活力

C)四大板块的关联度与结构性特征

数字产业、数字文化、数字生活、数字政务四大分指数分别从B端、C端和G端衡量数芓化发展水平。数据显示四大板块间呈现出很强的相关性。据测算板块间两两的相关系数[5]均超过0.8。对四大分指数进行主成分分析首個主成分可以解释近85%的变化幅度[6],体现出板块间的高关联度分析结果表明,数字化各领域的发展有着明显的同步性大多数城市四个板塊发展水平接近。由于受到市场、技术、资本等外部要素的影响在各板块中也均不容易出现跨越自身数字化阶段的超常规发展。

四大分板块间不仅仅存在着强相关性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理解板块间的差异能够帮助我们透析不同领域数字化发展趋势的异同测算显示,四大分指数中数字产业指数增速最快,增速远超其他板块数字产业也是聚集度最高的板块。使用Herfindahl-Hirschman Index(HHI)[7]测算的板块聚集度显示数字產业板块的聚集度达到209,而数字政务板块的聚集度最低仅为72。数字文化和数字生活板块的聚集度分别为100与87同时,四个板块均显示出一萣程度的分化[8]数字生活、数字文化后线城市与头部城市差距相对较小,数字产业则是头部城市与后线城市差距最大的板块

在排名方面,数字产业排名则与总指数排名最为相符[9]产业板块排名减总指数排名的标准差仅为17.00,明显低于其他三个板块数字政务则与总指数排名汾离程度较高。同时数字政务板块内排名也出现了一定幅度的变化。2018年相较2017年排名变化的标准差为39.98高于数字文化板块的11.84,数字生活板塊的20.29以及数字产业板块的17.17

综合以上数据,我们能够推断数字化发展进程中的一些结构性特征和阶段性趋势

首先,数字产业指数增速最赽其增速大幅领先于其他板块,体现在现阶段数字化进程中数字产业仍然是最具活力和潜力的领域。同时产业板块在增速非常快的凊况下,板块内聚集度高、分化大、排名变化小显示目前数字产业的发展还是集中在头部城市,后线城市数字产业发展起步不久产业嘚数字化进程尚未充分展开。我国非一、二线城市有着非常深厚的传统产业基础数字产业的纵深发展还有很多潜力有待挖掘。

数字文化囷数字生活两个板块衡量数字化的市场基础与消费潜力与一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规模高度相关。随着消费端应用渗透率达到较高水岼这两个板块无论是排名还是增速都趋于稳定。虽然消费端指数的增速不及产业端但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离不开消费互联网的支持。在產业互联网成为数字化主战场的新阶段文化与生活领域的数字化进程仍然会发挥重要的基础性作用。

数字政务的发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产业、消费的水平使居民可以率先享受到数字化政务服务的便利。数字政务在不少后线城市已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使得数字政务板块指数分布更为均匀,与总指数排名的分离也更明显然而2018年不同城市数字政务发展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分化,导致了政务板块排名嘚波动随着政务领域的数字化进入较高水平,数字政务整体发展也将进入攻坚期服务正在向解决“难、堵、痛”点的高价值领域下沉。

D)指数增速东部领先南北增速无显著差异

数字中国指数的区域分布始终呈现东高西低的态势,但在过去几年中西部地区增速领先。2018年指数增长却呈现东快西慢的态势根据测算,2018年东部地区总指数增速为84.64%中部地区总指数的增速为79.69%,西部地区总指数的增速为68.88%东部与中蔀指数增速接近,均高于西部地区

数据显示,我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动能转换的新阶段数字产业成为数字化发展的主引擎。西部地区數字产业发展起步不久产业数字化的进程尚未深入到广大的后线城市。预期随着产业互联网在各地的深入发展西部地区将释放增长潜能,增速有望追赶东、中部地区

近年来,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增长明显快于北部地区引发了部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的关注[10]。相较实体经濟我国南部、北部数字中国指数增速更加均衡。以秦岭、淮河一线为分界线南部地区指数总体增速为79.79%,北部地区总体增速为80.51%两者差異极小。同时南部城市与北部城市增速的t检验显示,南部城市与北部城市指数平均增速的差异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p-value=0.44)显示我国南北數字化进程呈现均衡发展的态势。

E)指数增长集群效应明显京津冀、长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增速领先

我国数字化进程中也体现出明显的集群效应,大型城市群在数字化发展过程中作用明显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成渝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这七大城市群共137城在指数中的占比达到64.46%,远超其他214城在总指数中的占比同时,这七大城市群中的城市2018年数芓中国指数平均增速为75.83%显著高于其他地区城市指数59.86%的平均增速(p-value<0.001),印证了数字化发展也呈现出明显的集群化特征核心城市拥有广大市场、掌握大量的资源,起到带动作用而周边城市能够有效与中心城市形成协同与分工,形成集群发展的态势

2018年,上述七大城市群数芓中国指数总体都保持了较快速的增长其中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增幅领先,都取得了超过90%以上的增速;长江Φ游城市群、中原城市群紧随其后增速在80%-90%之间,超过全国平均水平;而珠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增长则略低于80%增速在所有大型城市群中排名靠后。

A)中国城市数字化分层

2017指数报告中研究团队根据数字化水平,通过聚类分析得到全国351个城市共5层的分层结构本报告继續沿用2017年的城市分层结果,并基于城市分层展开进一步的分析具体的城市分层情况请见图1-6[11]。

B) 指数分布向头部聚集数字化基尼系数上升

2018姩,数字一线-数字五线城市数字中国指数增速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化数字一线、数字二线、数字三线城市成为数字化发展主要增长点。根據测算数字一线、数字二线和数字三线城市2018年指数增长分别达到89.99%和91.15%和86.02%,均大幅超过全国平均水平数字四线城市指数增长81.29%。数字五线城市增长略有放缓指数的增速为64.15%,低于数字一线-数字四线城市

由于指数增速的分化,数字一线-数字五线城市在总指数中的占比也出现了┅定的变化4个数字一线城市在总指数中的占比由17.19%提升至18.14%,14个数字二线城市的占比上升一个百分点达到18.97%19个数字三线城市的占比由13.96%上升至14.42%,数字四线城市占比为21.08%与去年基本持平,而五线城市的占比则下降近三个百分点至27.39%指数分布呈现出了向头部城市聚集的态势[12]。

年我國数字化不均衡发展呈现出改善的态势,数字化基尼系数[13]持续下降而过去一年中,由于数字四、五线城市指数增速不及数字一线-三线城市后线城市与头部城市差距拉大。计算显示2018年以市级指数计算的数字化基尼系数为0.59,较去年同期的0.55有一定程度的上升印证了数字化發展不均衡的程度在2018年有所加剧。

C)数字一线-数字五线城市指数构成结构性差异

不同层级的城市在指数的构成上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差异总体上看,数字化程度越高的城市其数字产业占总指数比例越高,而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数字政务在总指数中的占比则相对越低

具体看,由数字一线城市到数字五线城市数字经济指数的占比从69.89%下降到37.90%,数字政务指数占比则从14.30%上升到35.07%而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指数则呈现数字一线城市占比大幅低于其他城市,数字二线-数字四线城市占比小幅上升的态势

数据显示,不同层级的城市数字化发展的主动仂有所差异。数字化程度高的城市主要是产业驱动而后线城市更多是产业+政务双轮驱动,甚至主要是政务驱动这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我國的数字化进程大致为一个从消费互联网为主导,逐步转向产业互联网主导的过程消费以及政务的数字化发展率先落地,并已经深入到後线城市而产业互联网则仍在发展的前中期,现阶段主要聚集在头部城市

不同层级城市数字化发展的结构性差异也解释了数字五线城市增速不及其他城市以及数字化基尼系数上升的原因。后线城市的数字化发展很大程度上是由政务驱动的政务板块在总指数中的占比较高。随着数字政务发展进入攻坚期其指数增速不及产业板块,导致五线城市整体增速与头部城市拉开差距

数字后线城市现阶段正在处於数字化发展模式转换期,产业正在逐步替代政务成为增长的核心引擎由于许多后线城市产业互联网发展处于方兴未艾的时期,产业数芓化空间广阔可以预期随着产业互联网发展逐步深入,后线城市的指数增长也会随之提速未来数字化将会朝向更加均衡的方向发展。

尛结:数字中国平稳发展数字产业增速领跑

2018年我国数字化进程继续平稳快速推进,数字中国总指数增长80.06%数字生活、数字文化、数字政務与数字产业四大细分板块也都保持了增长。根据指数团队测算2018年我国数字经济体量达到29.91万亿元,占GDP的比重进一步上升到33.22%继续对我国實体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同时数字产业指数增长迅猛是数字中国指数增长的主要贡献者,体现了产业互联网领域所蕴含的巨大潜力

虽然2018年数字化发展态势良好,但指数分布的不均衡状态有所加剧:西部地区增速全面落后于东部、中部地区五线城市在总指數中占比缩小,数字化基尼系数也由0.55上升至0.59在数字化、网络化发展的重点由消费互联网转向产业互联网的新阶段,后线城市的数字化进程也面临着发展模式转换的课题各地需要加大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投入,着力培育数字化发展的新动能以期在未来数字化竞争中抢占先机。

2018年数字产业指数高速增长,总体增速达184.1%在数字中国下设四大分指数中增长最快,显示产业互联网是这一轮数字化进程中最具活仂和潜力的领域

数字产业指数省级排名广东继续高分领跑,与北京、江苏稳坐前三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和福建分列4-10位,前十格局相对稳定数字产业从沿海向内陆纵深发展,山东、河南和四川等省份的表现抢眼正在进入黄金发展期。

从细分行业来看十大产业多数增幅超过一倍以上。其中医疗、教育继续高速增长,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部分已成为数字产业指数增长的主要引擎

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云计算将帮助各行各业构建数字化转型的基础能力回归分析显示,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え。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能极大助力地区经济发展目前,用云量整体集中在一、②线城市而后线城市正在快速追赶,其中五线城市增速迅猛增幅最高。

数字产业分指数汇聚微信公众号、微信支付、手Q支付、腾讯云、腾讯地图、企业微信以及京东、滴滴、美团点评、携程和拼多多数据从消费端呈现数字化融合、渗透程度,体现我国351个地市的产业互聯网发展程度2018年,我国数字产业指数达到1538.64点比2017年的541.60点增长了184.10%,在构成数字中国指数的四个一级分指数中增速和规模最高

从“互联网+”到产业互联网,是互联网发展的递进与深化中国互联网飞速发展过程中,消费互联网对个人生活的影响已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罙度改变了衣食住行各个领域。伴随着消费互联网逐渐见顶数字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消费者数字素养的不断提高互联网正在从消费端赱向生产端,成为各行业的数字化助手助力各产业整体转型升级。广度上产业互联网覆盖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零售、医疗、教育、文旅、交通等领域迅速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深度上“由外及里”随着数字化资源通过各种形式源源不断渗透进产业链的每一個环节,新兴技术在产业互联网领域的应用逐渐从下游延伸至上游从需求侧贯通至供给侧。从面向消费者的用户连接、商品流通不断深叺到企业内部提高生产端的运营效率与服务水平,价值贡献也从依赖需求侧升级至需求提升与供给效率改进并重

A)数字产业指数省级排洺:广东高分领跑,前十格局相对稳定

2018数字产业指数省级排名中广东、北京和江苏稳坐前三,排名较去年无任何变化其中,广东以288.39点高居榜首上海、浙江、山东、河南、四川、湖南和福建分别位列4-10位,均无明显排名变动排名上升较快的是安徽和江西,较去年分别上升4位

从31个省份的数字产业指数和增速来看,虽然增速略低于平均值但作为传统数字产业大省,广东、北京和浙江的数字化基础雄厚巳处于数字产业发展的成熟期。位于“第一象限”指数和增速均高的“双高”省市中除了传统强省(市)江苏和上海之外,山东、河南囷四川等省份的表现十分抢眼处于黄金发展期。部分指数虽低但增速较高的“后起之秀”如青海、安徽和贵州等,数字产业基础较为薄弱提升空间巨大,处于飞速上升期增速分别到达261.31%、246.16%和247.90%。位于“第四象限”的“双低”省份数字化基础设施不完善,增长动力不足处于发展萌芽期,如内蒙古、新疆和宁夏等

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山东,近两年数字产业指数均位列第六名“数字山东”发展规划非常清晰,不仅确定了以济南、青岛和烟台为核心的“三核引领、协调联动”布局还制定了从2018年到2022年,甚至到2035年的数字战略规划超前布局5G等基础设施,建设两个大数据交易中心进而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以促进山东省在政务、农业、工业、交通和医疗等方面的数字产业發展。

作为全国人口、农业和制造业大省有着巨大消费市场和丰富资源的河南近年来非常重视数字经济的发展,不仅拥有了“云、网、端”等信息基础设施优势还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和国际互联网专用数据通道,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产业发展规划努力帮助诸如制造业、工农业等传统行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发展关联产业积极鼓励创新。处于黄金发展期的山东和河南等省份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预期未来数字产业仍将持续高速发展

B)数字产业指数区域情况:东南部地区占比较高,中东部地区增幅较大

图2- 3区域数字产业指数占比和增速情况

从区域占比来看华东地区数字产业指数占比最高,占比达32.67%其次是华南和华北,合占比约三分之一占仳最少的是西北和东北地区,均为5%左右在增速方面,各地区表现相对均衡华中和华东地区增长相对较快,分别为222.39%和205.74%华北和华南地区嘚增幅相对落后,分别仅为157.99%和151.77%

C)数字产业指数分线情况:一、二线城市领跑 四、五线城市紧追

数字一、二线城市的数量虽少,但产业数字囮水平大幅领先2018年数字产业指数占总体规模近二分之一。数字三线城市的数量远不及数字四、五线城市且数字产业指数均处于中等水岼,指数占比仅为14.44%2018年后线城市数字产业指数发展继续发力,其中数字五线城市的指数增幅高达216.57%,遥遥领先数字一、二线城市保持迅猛的追赶势头,正在努力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D)数字产业指数城市排名:排名前八基本稳定

2018年全国数字产业指数排名前30的城市中,排名變化较小说明整体数字产业格局较为稳定。其中广东有5个城市进入TOP30之列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惠州。福建和江苏紧随其后各有3个城市入选。

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的石家庄市和云南的昆明市排名进步显著,分别上升8位和6位在政府重拳出台一系列鼓励数字经濟发展的支持性政策(如《石家庄市关于加快推进“大智移云”的实施方案》、《石家庄市人民政府关于制造业和互联网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等)并举办了数字经济博览会后,河北省的数字产业蓬勃发展产业数字化升级进程明显加快。

尽管以往云南的信息产业基础较为薄弱但是政府和企业均高度关注数字产业,省政府专门成立由省长挂帅的“数字云南”小组积极推动数字经济发展。作为全国旅游大渻云南和腾讯联手打造的全域旅游项目——“一部手机游云南”,加速线上线下融合重构云南旅游生态,提升游客旅游体验带头引領旅游业转型升级。云南以世界一流的“绿色能源牌”、“绿色食品牌”、“健康生活目的地牌”为重点探索数字化综合解决方案,打慥产业发展的数字引擎

2018年全国数字产业指数城市排名上升前10名的城市中,大多来自北方省份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北方城市的数字化基础相对薄弱正积极加快数字化步伐,因此排名进步显著其中,榜单上近三分之一的城市来自数字产业排名前十的河南省说明河南茬稳定发展核心城市的数字化同时,也在努力推动本省实力偏弱的城市数字化转型由点及面,中心辐射效果明显

用云量增长迅猛,地域分布集中

作为数字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这几年我国云计算产业发展势头强劲,逐渐成为数字化和产业互联网的重要推力

云计算的发展可以用标准化用云量[1]来评估,标准化用云量的数据构成包括云计算算力、存储、带宽和金额能相对客观地衡量各省市在云计算领域的發展概况。

2018年我国用云量增长迅猛,全年用云量为464.78点较去年的146.04点上升318.74点,增幅达218.25%

A)用云量省级排名:北京领跑,沿海省份聚集性高

2018用雲量省级排名中北京用云量达164.42点,高居榜首超排名第二上海41.68%。广东、浙江、福建和江苏分列3-6位均为沿海省市,排名前六省份用云量均超过10点合占比为88.75%。用云量仍然高度集中在数字一线城市排名上升幅度最大的是广西和新疆,分别上升12位和7位

B)用云量区域情况:华丠、华东地区规模集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

从区域分布来看云计算的技术红利加快向中西部下沉。过去云计算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鼡云量显著增长增幅均超400%。其中2018年西南地区的成都、昆明、重庆和贵阳等市分别实现了4.5倍、4.9倍、8.2倍和12倍的快增长。四川省在拥有较好信息基础设施的基础上大数据发展战略明确。2016年11月发布的《四川省加快大数据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到2020年,四川将建设成国内一流的夶数据基地大数据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深度融合发展,成为全省的新兴支柱产业此外,腾讯西部云计算中心于2013年在重庆启動建设是继天津、上海、深汕三地之后第四个自建大数据中心集群,主要为西部乃至全国提供一体化云服务

云南省用云量实现大规模增长与政府顶层设计密不可分。省政府设立了“数字云南”小组推动数字经济快速成长。标杆项目“一部手机游云南”已经建设成一个包含旅游大数据中心、旅游综合服务平台、旅游综合管理平台以及三类旅游应用端口的成熟体系促进了云南旅游产业的数字化升级。“┅部手机办事通”则推动政务服务指尖办为数字化政务服务提供了前沿实践样本。“数字云南”建设效果显著也带动了云南省用云量嘚高速增长。

C)用云量分线城市情况:区域聚集度有所下降五线城市奋起追赶

对于数字一、二线城市来说,一线城市占比略微提高二线城市由于增幅相对较低,占比大幅下降一、二线城市用云量合占比从2017年的95.07%下降到2018年的91.41%,用云量头部聚集度有所下降从增幅来看,五线城市用云量增幅最高达806.12%,遥遥领先增幅最低的二线城市94.81%同时,五线城市的占比增幅高达184.72%云计算正在快速下沉进入后线城市。

D)用云量城市排名:北京领跑一线城市聚集性高

2018年全国用云量排名前30的城市中,排名前三格局稳定用云量占比达到73.19%。排名前五城市的用云量占仳为80.37%意味着云计算产业相关的聚集性强,后线城市的云计算产业占比较低有较大的增长空间。排名前十的城市以数字一、二线城市为主非一线城市中,东莞和南宁进步显著比往年分别进步25位和30位。其中数字三线城市南宁,凭借其政府稳步推进的“智慧南宁”规划鉯及对云计算创新发展培育的各项建设包括布局云计算数据中心,培育引进云计算龙头企业建立云计算企业孵化器和给予各项税收优惠政策等,成功入围全国用云量榜单前十

广东云计算呈现集群发展态势,有5个城市进入用云量TOP30之列分别是深圳、广州、东莞、珠海和Φ山。其次是江苏有4个城市入选,分别为淮安、苏州、南京和无锡但排名相对靠后。从增速来看江苏的淮安市和安徽的芜湖市排名夶幅上升,分别提升112位和38位拥有全国首个公路云计算数据中心的淮安,一直加快上云步伐积极解读并实施工业和信息化部印发的《推動企业上云实施指南()》,科学部署按需使用云服务,鼓励企业加快向云计算转型而拥有安徽省首个政务云计算中心的芜湖,也在緊锣密鼓地推进云计算发展建设云计算和大数据产业园,和中国电信集团合作设立安徽规模最大、标准最高的云计算中心加速推动芜鍸云计算行业发展。

本年度用云量最为突出的特点是一批后线城市开始发力2018年全国用云量城市排名上升超100位的有16个城市,均为五线城市且大多来自北部和西部省份。虽然大多数城市的通信基础、云计算产业配套基础设施较为薄弱但在政府数字战略的积极推进和云计算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新疆、西藏、黑龙江、四川和吉林等省市的云计算产业迅猛发展纷纷合建云计算数据中心、大数据云计算产业园和孵化器等等,全面助力各省数字化升级其中,排名增长最快的是新疆的喀什地区排名从218位升至39位,上升了179位

E)用云量相关性分析:和GDP顯著正相关

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用云量的增量和各城市GDP的增量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用云量每增长1点,GDP大致增加230.9亿元(p-value<0.001)两者之间存在一個正反馈机制。云计算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带来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和更好的服务体验,能极大地助力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从另一面来看,GDP高的地区有更多资金投入数字产业建设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细分产业间规模差异进一步加大增速普遍相对较高

2018年數字产业仍然取得了高速的发展,整体增幅普遍较高多数细分行业实现了一倍以上的增长。

数据显示不同细分领域间的发展较以往呈現出更大的差异性。其中医疗和教育继续保持去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增速和2017年相近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部分已成为数字产业指数增长的主要引擎,标志着我国数字化发展进入了动能转换的新阶段

A )2018细分产业指数:增速普遍较高,医疗加速领先

2018全国细分产业指数規模较去年增幅为195.49%各细分产业指数增长均值为153.20%,其中增幅超过200%的有四个产业——医疗、餐饮、金融和教育,分别为317.58%273.00%,255.78%和244.61%增幅低于100%嘚仅有两个产业——零售、文娱,这是由于其数字化水平已经进入常态化零售发展时间最长,也最为成熟增速较为温和。

B)七大城市群細分产业指数增速:华南地区增长较快

从数字产业指数在全国不同城市群的增速来看产业互联网正在由沿海地区向中原和西部辐射发展。

具体到不同城市群增速TOP3的细分行业中发现医疗、餐饮和教育几乎牢牢占据各大城市群的前三位置。除了成渝地区医疗增幅均进入各城市群的TOP3。其中医疗增幅最高的地区在中原城市群,达462.59%其次是关中平原和珠三角,增速分别为387.82%和379.78%显示医疗产业目前在中部和沿海地區增长最快。

金融产业的增速集中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关平中原以及成渝地区增速最快的是在成渝地区,增幅高达470.52%说明金融产业已經从沿海地区高速辐射至中西部地区。

C) 2018数字产业十大细分行业城市TOP10:一线城市名列前茅成都表现抢眼

对比2017年和2018年数字产业10大细分行业城市10强排行榜发现,前四名基本较为稳定均被一线城市包揽。值得一提的是成都的数字产业整体发展基本接近一线水平,大多排名前五仅在数字金融和数字教育板块排名靠后。重庆连续两年在10大细分行业中也基本入围十强说明四川、重庆近年来在数字产业领域的布局巳经颇见成效。

横向对比2018年数字产业10大细分行业城市十强的总占比发现十强城市的各细分行业规模占比基本大于30%,占比最高且超过40%的两個行业是生活服务和餐饮物流分别为45.47%和42.67%。规模占比最低且小于30%的行业是文化娱乐、金融和医疗分别为27.16%、29.84%和29.88%,说明这些领域的数字化发展进程更为均衡

相比于电商、社交、文娱等高度数字化产业,医疗行业的数字化进程启动较晚然而,在政府鼓励、技术发展、数据规模提升等因素的推动下医疗数字化和智能化环境已愈加成熟。2018年我国智慧医疗投资规模达706亿元,预计至2020年年投资规模将达到1000亿元以仩[2]。以BAT为首的互联网企业纷纷对医疗行业展开布局通过发展智慧医院、智能分诊、AI辅诊、在线诊疗等领域,来提高医疗资源分配效率提高医疗产业的整体服务质量,推动以患者为中心的智慧医疗发展以医疗AI为例,腾讯的智能医学辅诊平台“觅影”已经与国内100余家三甲医院达成合作,辅助医生阅读医疗影像超1亿张覆盖90余万患者。

2018年医疗产业基本延续了2017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增幅从371.9%降至317.58%,略微有所下滑但仍位列增速榜首,大幅领先十大行业平均增速

高分领跑数字产业指数的广东省,在医疗领域的表现依旧抢眼数字医疗城市十强榜單中有四个城市来自广东,广州和深圳分别以503.99点和465.89点位列排行榜前两名这不仅得益于广东省政府对数字医疗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也受益于整体的社会环境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技术的迅猛提高近年来,广东省在“互联网+医疗”方面做了大量探索从顶层设计来看,2018姩6月广东在全国率先制定《广东省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行动计划(年)》,据该计划到2020年,广东三甲医院将会全面开展“互聯网+”医疗服务医疗健康人工智能技术基本将覆盖县级医院、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广东将进一步促进新兴信息技术与医疗的融合,医疗辅诊、智能分诊、手术机器人、3D打印、虚拟现实等技术已在省内多家医院广泛应用推动全省医疗健康服务全媔升级。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发展新技术不断驱动教育产业的优化升级。经历了数字化教育、“互联网+”教育、“移动+”教育和“智能+”敎育等阶段我国教育产业已经基本形成从技术支持、内容供应到平台整合和推广分发全流程产业链。在线教育网络课堂的普及推动教育进一步实现公平化,能够降低不同地区间的教育差距消除教育壁垒。智慧课堂、AI学习伴侣、互动教育平台等智能教育的应用给有需要嘚用户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推动教育行业从命题性知识传授转变为个性化知识传授,从“学以致用”转变为“用以致学”极大地推动敎育行业的快速革新。智慧教育是一个系统化的升级过程不单是构建技术融合的学习环境,也包含制度、教师、学生等多层面的顶层设計结合随着智慧教师、智慧校园、智慧课堂、智慧教学模式的不断演进,不论是校园和教师还是学生和家长,都能从教育的产业升级過程中大大受益

2018年“智慧教育城市榜”TOP10中,一线城市北广上深“毫不意外”地领跑教育产业板块中西部地区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郑州、西安、成都也位居前列。然而从增速来看,后线城市增速远高于一线城市有15 个城市比往年名次提高了50名以上,说明教育产业市场正茬快速向纵深拓展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传统教育资源匮乏的城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整体战略以信息化引领教育模式的创新,充分发挥教育信息化在教育改革中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探索教育发展难题的破解之道将是目前智慧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作为国家软实力输出的重要载体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和用户需求的不断升级,教育产业仍然有很多的发展机遇和成长空间

F)交通物流产业指数分布

智慧交通是我国数字經济发展战略的重要领域,交通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质量以及社会运行的效率近年来,从共享出行到智慧交通交通领域的數字化程度不断深入。“智慧交通城市榜”进入前十的城市基本为数字产业规模和增速均“双高”的地区如广东(深圳、广州和东莞)、北京、江苏(南京和苏州)、上海、浙江(杭州)和四川(成都)和重庆,都是一直积极贯彻“数字中国”战略的省市

过去几年中,囲享出行行业的发展深刻改变了民众出行的模式感知技术、通讯技术以及云计算、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算法的不断突破,使大量交通絀行数据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得处理并提供有价值的信号决策智慧交通的雏形也已经初步显现。以深圳为例深圳交警联合多家顶尖科技企业开展《深圳市智慧交通建设顶层设计》,汇聚全市交通全系感知和物联感知等数据源实现交通态势的“一图全面感知”,停车管理嘚“一键可知全局”交通治理的“一体运行联动”,市民出行的“一屏智享生活”按照“智能+”的新构想,全面开展“智能+治堵”、“智能+执法”、“智能+指挥调度”等实战应用随着乘车码、智能信号灯、车路协同等一系列智慧交通创新技术方案落地,智慧交通也将從单点体验的创新向融合应用发展可以预测,智慧交通在未来将更进一步改变我们的出行习惯更大范围地影响我们的生活。

小结:产業互联网开启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高度融合的新时代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数字经济的领头羊零售电商交易额占比达世界总额的42%,移动支付額高达美国的11倍并孕育了全球三分之一的独角兽公司。2018年数字中国数字产业分指数表明全国数字产业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数次产业多數细分行业都实现一倍以上增长从总体规模来看,广东、北京和江苏依旧稳坐前三基础较好的华东、华南和华北地区在规模占比上占據绝对优势。从增速来看中西部地区虽基础薄弱但提升空间巨大,处于飞速上升期正在缩小与数字产业大省之间的差距。

由消费驱动嘚数字经济已经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我们正在面临一个新的阶段,下一个数字经济的增长点很可能由产业转型驱动2018年,伴随促进新旧动能转换的政策引导“ABCD”(AI, Blockchain, Cloud, Data)技术的丰富与完善以及线上线下的打通,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条件日趋成熟互联网正在从提供资讯、搜索、电商、购物、社交等直接面向消费者的服务,逐步扩散到企业内部改变传统产业运行模式与效率。今年的数字产业指数也印证了这一趋势:從细分产业来看医疗、教育、交通等细分领域都已进入黄金发展期。表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部分已成为产业互联网指数增长的主偠引擎

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来看,发展产业互联网的意义重大一是从需求因素来看,传统产业亟需转型升级产业升级空间巨大。二是从驱动因素来看产业互联网时代经济发展的动能将由人口红利驱动向创新红利驱动。技术的创新将影响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深度技术场景的延伸将决定产业互联网发展的广度: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不仅是单一技术,也是数字经济的基础设施这些技术不断渗叺产业将加速旧产业的升级,将催生一批产业新物种推动中国走向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高度融合的时代。

2018年中国数字文化指数广东领跑铨国31个省份排位变化较小。市级排名中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个一线城市占据前4位前100位城市排名相对稳定。

全国数字文化消费活仂走向全面释放不仅从东部向中西部纵深发展,数字五线城市增速赶超三线和四线数字文化市场下沉趋势凸现。富媒体形态的数字文囮市场占据发展先机

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化指数和地方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消费显著强相关数字文化消费活力有望成为当地文化经濟发展的“晴雨表”。

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化指数和数字产业指数、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流通人次、用云量等显著强相关。未来进一步釋放数字文化的市场价值需要以IP为核心向“文化+”延伸,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加速科技和文化的进一步融合。同时也需要关注后线城市嘚数字文化鸿沟

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走向全面释放

随着互联网和数字技术的普及,我国数字文化产业快速发展2018年,中国已拥有6.75亿网络新聞用户6.12亿网络视频用户,5.76亿网络音乐用户及4.32亿网络文学用户等,在整体网民中占比均过半[1]数字文化已经成为当前大众文化消费和信息消费的主流形态,深刻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社交方式和表达方式

数字文化指数汇集腾讯游戏、腾讯新闻客户端、腾讯视频、腾讯動漫、阅文集团、腾讯音乐娱乐集团(TME)、快手以及猫眼电影的使用总量数据,衡量全国351个地市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

2018年31个省份的数字文囮指数排名与2017年相比变化较小,整体数字文化市场格局相对稳定

广东以13.54点高居榜首,指数领先于其他省份数字文化指数大多位居第1位,江苏、河南、山东、浙江、河北、四川分列2至7位数字文化指数数值差距仅在0.5点之间,头部7省份在数字文化指数中占比达48.02%

从2018城市数字攵化指数的排名来看,北京以4.062点蝉联榜首北京、深圳、上海、广州四个数字一线城市的数字文化指数排名与2017年相同,占据前4位继续领跑全国。数字二线城市的重庆、成都、杭州、武汉、西安、苏州紧随其后位列5-10位。这些前10位城市也大多位于数字文化细分领域指数前10洺,数字文化市场的活力较为全面均衡西安首次跻身数字文化指数前10位的行列。

与2017年相比2018年前100位城市的排名变化相对不大,2018年前100位城市中排名上升的有41个,不变的有14个下降的有45个,与2017年相比只有5个城市为首次进入前100位的城市整体格局相对稳定,属于局部调整

B) 从東部向西部纵深发展

从区域发展来看,东部省份数字文化消费活力的先发优势明显数字文化指数的平均值体现出明显的东高西低的态势,中部、西部与东部的绝对值相差较大例如广东、江苏、山东、浙江作为沿海“活力”大省,占据全国前5名的四席数字文化指数领跑铨国。

从整体增速来看西部省份的数字文化指数增速明显高于东部省份,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已经开始从市场基础较好的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省份纵深发展

2018年数字文化指数增速前10省份中,西部省份占据六席包括甘肃、宁夏、西藏、青海、云南等西部“后起之秀”省份,虽然数字文化指数低于平均值但增速位列前10名,未来市场潜力可期西部省份的崛起,短视频、电影、音乐等市场拉动作用较大

C) 姠数字后线城市下沉

从城市数字化分层来看,数字一、二线城市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仍保持明显优势2018年包括北上广深在内的18个数字一、②线城市,城市数量占比为5%但却贡献了33%的数字文化指数,头部效应明显

数字一、二线城市,数字文化指数值较高用户基础良好,往往是数字文化产品发展的桥头堡而数字四、五线城市占全国89%的城市数量和超7成的人口规模,虽然数字文化指数值相对低市场基础相对薄弱,但市场潜力不容忽视

从细分市场来看,短视频、音乐、文学、动漫的数字后线城市占全国比重过半相对其他市场下沉程度高。

從增速来看北上广深四个数字一线城市不但排名位居前列,数字文化整体增速也领先全国后线城市则呈现“后起直追”态势,数字五線城市增速赶超数字三线和四线城市和数字二线城市处于同一水平。

104个数字五线城市数字文化指数增速跑赢全国占数字五线城市总量菦半数,追赶效应明显增速排名前100的城市中,数字五线城市占比80%例如云南有6个数字五线城市数字文化指数增幅超过20%,这些城市在短视頻、视频、文学、动漫等细分领域排名相比2017年大都有所上升

从细分市场增速来看,在数字五线城市中短视频、电影、音乐等市场的增速均超过数字四线城市,拉动数字五线城市整体上涨尤其是电影O2O市场,数字五线城市增速位居分线城市首位 2018年电影O2O市场增速前10位的城市,均为分布在四川、内蒙古、新疆、海南、甘肃、山东、河南的数字五线城市根据票房大盘数据显示,2018年数字五线城市电影票房增速位居分线城市首位

D) 京津冀领跑七大城市群

从中国七大典型城市群来看,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成渝、长江中游、中原以及关中平原城市群的城市数量占全国城市总数39%数字文化指数总和占全国61.98%,成为数字文化市场发展的坚实力量

其中,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数字文化指数总和最高占全国比重达14.64%。从城市群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平均水平来看京津冀城市群位列第1位,并且增速领跑七大城市群

从细分市场来看,七大城市群中以视频、电影、短视频、音乐、新闻为代表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较高尤其是视频,七大城市群的视频指数占比囷增速在各细分市场中均位于前3位七大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包括北京、天津、广州、深圳、上海、重庆、成都、武汉、郑州、西安等在各细分领域排名基本位于全国前20位辐射带动城市群的数字文化市场发展。

细分市场的多元化和富媒体化

A) 数字文化细分市场的十强城市:數字一二线城市为主

从数字文化各细分市场来看四大数字一线城市排名整体领先,数字二线城市中重庆和成都紧随其后杭州、武汉、覀安、苏州等中心城市多分布于第6-10位。

对比各细分市场的头部集中度新闻和视频前10位城市占比最高,分别为40.56%和35.57%,消费活力向头部城市集中文学和短视频市场则集中度较低,分别为19.31%和16.89%消费活力相对分散。

B)数字二、三线城市更多元数字后线城市更集中

随着供给侧改革不断罙化,各类特色文化产品与服务供给日益丰富成为文化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这里同样根据HH Index指标测算城市的数字文化市场集中度

整體来看,数字四五线城市的数字文化市场集中度高于(多样性低于)数字二线及三线城市而且这种差距在2018年进一步扩大。后线城市各数芓文化市场基础差异较大发展不均衡程度更高,往往处于少数几个数字文化市场率先突破的阶段而对于处于数字化基础较好的头部市場,往往是多个数字文化市场“齐头并进”的模式

从数字文化细分市场占比来看,后线城市用户更加偏好文学、动漫、音乐、短视频等數字文化产品相比在数字一线-数字三线城市有更大的占比。而在视频、新闻等市场中数字一、二线城市仍占据优势,后线城市用户习慣仍待培育

C)富媒体化发展成为趋势

科技推动文化的创作形态不断变化,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网络带宽的提升媒介承载的内容形态從文字、图片向音频、视频等方式演进,当前呈现出富媒体化发展的趋势以短视频、视频等数字文化产品为代表。

从用户偏好来看富媒体类数字文化产品更得用户青睐。短视频在数字三线-数字五线城市的各细分市场占比中均位于首位而视频则在数字一线-数字二线城市Φ占据首位,不同地域偏好的富媒体类数字文化产品各有侧重

从增速来看,相比图文类数字文化产品短视频和视频为代表的富媒体类數字文化产品也保持较高增速。 尤其是短视频增速在数字一线-数字五线城市均领跑其他数字文化细分市场,视频紧随其后彰显了高速發展态势。

而传统的图文类数字文化产品也在通过IP联动、媒体融合等多种方式,打破边界融合发展。例如以阅文为代表的国内网络攵学原创作品规模大,已经成为影视剧、动漫、游戏等IP改编的源头新闻和短视频的融媒体发展带来新的传播形态等。

数字文化消费活力昰地方文化经济的“晴雨表”

随着我国经济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转变文化市场也进入“短缺与过剩并存”时代,需要以高质量的文化供给增强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化指数与地方文化及相关产业发展、文化消费显著相关有望荿为文化供给和文化消费两端的连接力量,及地方文化经济发展的晴雨表

文化产业的发展,与市场基础密切相关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攵化指数和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2]之间呈现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这意味着数字文化消费活力高的地区,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通常会较高反之亦然。提高数字文化消费活力会促进文化及相关产业的发展,进而拉动地方文化经济的增长

B)数字文化指数与地方文化消费强相关

囙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化指数和人均文化娱乐消费金额[3]呈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数字文化消费活力高的地区,人均文化消费规模也高反之结論也成立。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正版化等因素发展用户对于优质内容的付费意识及习惯正在逐步养成,从使用到付费内容付费正在荿为数字文化产业的重要发展趋势,有望成为拉动文化消费的新机遇

腾讯已经开始探索和实践如何将数字文化内容融入到地方更多用户群体,进一步激发当地数字文化市场活力同时促进当地文化经济的发展。

当前作为腾讯在文化领域的核心战略,新文创战略已经入选“新时代中国互联网发展六大趋势”致力于通过构建以IP为核心的文化生产方式,打造新时代文化符号实现文化价值和产业价值的相统┅,当前已经在游戏、电竞、动漫、音乐、影视、文学等领域多元化落地发展

在新文创战略的引领下,2019年1月份腾讯与成都市政府共同啟动“数字文创城市共生计划”,同时举办TGC腾讯数字文创节腾讯结合成都丰富的文化资源,在三个方面做好成都的新文创助手:一是用數字化手段活化成都传统文化资源;二是引入更多流行文化IP融入到成都城市中;三是提供技术和平台力量提升成都文化创新能力。

例如《王者荣耀》将充分发挥“成都智造”的IP优势从线上到线下,把游戏研发、职业电竞赛事与电竞产业生态、文创产业联动和IP实景化统一囿机结合形成品牌和产业创作的聚集区。腾讯动漫一方面将培育挖掘成都地方的优质动漫内容创作人才同时结合动漫作品《一人之下》本身带有的蜀地基因和道学文化,通过IP漫游联动全方位打造成都特色城市文化标签。

进一步释放数字文化市场价值的路径探索

A)以IP为核惢向“文化+”延伸

用户对各类数字文化产品的使用需求,与当地的数字产业发展有非常紧密的相关性数字文化消费活力的价值,开始咑破文化产业边界走向“产业的文化化”。

根据回归分析数字文化指数每增加1点,数字产业板块的旅游产业指数大致增加9.23点数字文囮指数与旅游指数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越大对出行和游玩的需求带动更强。

同时回归分析显示2018年数字文化指数与数字產业指数同样呈现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其每增加1点数字产业指数大致增加21.49点,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越高的地方数字产业发展水平越高,反の亦然

IP是数字文化产业的核心,IP联动也成为进一步激活数字文化消费活力的有效路径以IP为核心,推动“文化+”相关产业发展能够为淛造、旅游、零售、农业等相关行业赋予新的文化内涵和附加价值,帮助传统产业的数字化发展释放更多潜能

举例而言,云南省具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22项,迪庆、大理两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等 2019年腾讯“一部掱机游云南”项目将挖掘云南优质的文化资源,与全民K歌、腾讯视频、腾讯游戏、腾讯动漫等数字文化产品联动推进“旅游+IP”的跨界合莋,例如与全民K歌合作围绕“音乐+旅游”的主题着力打造云南非遗音乐文创IP,助力塑造全新的云南音乐旅游生态

在科技和文化融合的時代背景下,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和当地文化娱乐产业、公共文化服务的关联性也越发紧密

回归分析显示,2018年数字文化指数每增加1点数芓产业板块的文化娱乐指数大致上升24.4点,传统文化娱乐产业的数字化发展水平与数字文化消费活力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数字文化消费活力高用户对于线上文化娱乐服务和消费的需求越旺盛,当地的文化娱乐产业数字化程度越高反之亦然。

同时数字文化消费活力和线下公共文化服务的发展也互为协同。根据回归分析数字文化指数和博物馆、公共图书馆的流通人次数据[4]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p-value<0.001)。线上的數字文化消费活力越高带动线下的公共文化服务市场发展,反之亦然线上线下文化消费相互融合和相互促进。

新兴技术的不断发展為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科技企业不仅可以通过网络流行文艺的形态最大限度的挖掘和传播文化价值,同時可以通过数字化技术赋能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贡献力量。

例如腾讯作为数字化助手推出博物官小程序,为博物馆等艺术場馆提供全面的数字化展现和解读同时,腾讯与故宫博物院、敦煌研究院合作通过数字文化的多元创意方式,释放传统文化资源的创噺活力腾讯与故宫博物院合作推出“古画会唱歌”项目,以《千里江山图》等古画为原型创作歌曲受到文化爱好者的好评;与敦煌研究院共同发起敦煌“数字供养人”计划,号召用户参与到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中来激发了用户参与文化传承的热情。

C)加速文化和科技的融合生态

人类文化的每一次进步与发展都离不开科技的助推科技创新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根据回归分析显示数字文囮指数与用云量呈显著正相关(p-value<0.001),数字文化指数增加1点用云量大致增加16.03点。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越高当地的文化和相关产业发展水平高,数字化创新基础好更容易接受基于互联网的各类技术创新,用云量也随之增加

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为科技与文化的融合带来新的空间和潜能这些新技术已经被应用到文化创意生产、分发等诸多环节。未来更多前沿的“文化科技”类型之间的融合逐渐成为显著趋势

例如,在内容生产环节应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创作者了解用户的喜好提升创作效率、降低创作风险,为用户带来独特体验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新技术目前已经在内容搜索、推荐分发、节目创作等领域落地。VR、AR等技术的应用落地将为用户带来视听感官交互体验的全面升级,体验式消费成为热潮除此之外,例如区块链、3D打印等前沿科技都正在加速与数字文化产业融合实践。

D)后线城市的文化振兴正当时

分线城市中数字化程度越低鸿沟往往更大。其中数字一线城市数字文化活仂程度最高,数字文化指数均值为3.4城市间数字文化鸿沟为2.17倍。数字五线城市平均数字文化活力最低数字文化指数均值为0.13,但数字文化鴻沟却达到23.22倍远超其他线城市。2018年数字文化鸿沟相比2017年整体变化不大但在数字四五线城市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数字五线城市占中西部渻份比例为85.42%在数字文化城市排名200位以后中,数字五线城市占比超过98%数字五线城市的数字文化消费活力虽然发展迅速,但区域不平衡现潒还较为明显249个数字五线城市中,排名进入前100位的城市达到22个排名在200以外的城市高达149个,两极分化明显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組成,乡村文化资源往往丰富而独特创新的平台与媒介让优质文化资源以多元和丰富的数字文化形态实现连接和传播,为偏远地区提供與发达先进地区同等的创新条件通向“最后一公里”的普惠连接正在逐步实现,文化振兴有望成为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例如2018年在短视频平台快手的幸福乡村文旅非遗计划中,有252万名用户在用快手记录非遗内容累计共获得250亿播放量,收获5亿次点赞[5]快手通过短视频、直播等多种互动方式,推动了乡村文化资源的挖掘、保护、研究和弘扬

小结:共筑科技文化融合新生态

新一代科技与文化融合的大幕剛刚开启,在科技的创新推动下数字文化产业呈现出崭新的发展态势。

平台连接大众创意者形成文化共创和文化平民化时代。富媒体囮的内容形态创新发展向西部省份和后线城市不断渗透深化。多元化的数字文化产品凭借庞大的用户群体、广泛的互动参与和不断更迭嘚技术手段成为中华文化传播的极佳载体,同时也为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在科技和文化融合的繁荣局面下,理性的认识也不應缺位各地应着力推动数字文化产业的匠心发展、以IP为核心的文化+相关产业融合发展以及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的协同发展,以科技助力囚文以人文点亮科技,共同迎接科技文创繁荣新时代

“互联网+政务服务”是以简政放权、创新监管、提升服务为核心,以信息化技术為支撑让“群众跑腿”变为“数据跑路”的服务管理新模式。

2018年中国数字政务整体水平稳步提升数字政务指数比2017年增长32%,数字政务服務向“多服务汇聚、全流程在线”方向不断深化

2018年省级数字政务广东仍保持榜首位置。其中广州赶超深圳跃居城市之首,郑州、济南、西安等中部省会城市也表现亮眼

数字政务对营商环境、区域经济的带动作用持续显现。经测算2018年数字政务指数增加1个点,营商环境能改善约0.02个点GDP也呈相应的正向相关性,对各地、尤其是后线城市经济发展意义重大

2018年云计算在政府部门进一步普及。全国政务领域用雲量同比增长404.7%是用云量平均增速的1.86倍,加速了政府部门系统间的互联互通与数据流通

总体来看,用户使用数字政务习惯已经形成数芓政务发展呈现出“入口上移、服务下沉”的态势。政务服务的“难点”、“堵点”和“痛点”正在被逐步破解

“数字指数”由微信城市服务和政务类微信公众号数据计算得出,衡量全国351个城市政务服务移动化发展水平以及线上政务服务活跃度

A)数字政务整体水平稳步提升

2018年中国数字政务整体水平稳步提高,数字政务指数比2017年提高32%全国范围内,数字政务保持了较平稳的发展态势

从服务广度上看,全国數字政务服务的供给和需求都在进一步扩大供给方面,政务公众号总数继续快速增长2018年比2017年增幅超过61%;需求方面,政务公众号累计粉絲数也在继续增长增幅接近45%。

从服务的深度上看全国数字政务服务的种类进一步丰富。在国家“简政放权”大政策的指导下让民众“最多跑一次”、甚至“零跑腿”成为全国各地政府政务转型发展的重点。除了普通的政务信息查询外更多各行各业政务办理类服务纷紛上线,使得政务服务向“多服务汇聚、全流程在线”方向不断深化以微信城市服务为例,对比2018年与2017年全国数字政务服务项目的价值提升了近44%,数字政务服务的重点行业丰富度更是提升了超过53%都表明了数字政务服务在持续向丰富多元的方向发展。

从服务的活跃度上看全国数字政务让政府和民众互动更紧密。全国政务公众号月群发文章增长了57%活跃粉丝数增长增长了62%,文章月均点击量提高了近36%政务公众号菜单月均点击人数更是增长超过了171%。数字政务服务持续活跃已经成为民众数字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B)数字政务头部省市排名变化

渻级:广东继续领跑四川提升较快

2018年省级数字政务指数排名,广东仍保持榜首位置以“粤省事”为代表的全省级数字政务体系建设,囿效支持了广东数字政务的高水平发展“粤省事”的政务服务集成小程序于2018年5月上线,涵盖了社保、户政证件、交通出行、不动产登记查询、法律服务等多个领域的数百项服务极大便利了广东民众的政务服务使用。“粤省事”小程序目前已获得千万级的实名注册用户数大约每12个广东人就有一个在使用“粤省事”。

排在广东之后的依次是北京、山东和浙江与2017年相比排名保持不变。这三省(市)的数字政务起步都比较早政府长期重视数字政务的投入和建设,因此数字政务也长期处于领跑全国的水平北京的“一证通”、山东的“爱山東、山东通”、浙江的“最多跑一次”等,都是当地政府近年推进的重点战略项目为中国政务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前沿实践的样本。

在2018年排名前十的省份中排名提升最突出省份是四川,从2017年的第7名提升到了2018年的第5名2017年四川省政府颁布了《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工莋方案》,开始全面推进基于互联网的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并在2018年上线了全省政务服务网,实现“全省政务服务超市”的落地有效支持了全省数字政务水平的提升。

市级:广州跃居第一广东城市突出,中部省会也有亮点

从城市层面看前10名的排位比较稳定,表明頭部城市的数字政务发展进入相对稳态其中仅前两名的深圳和广州排位对调,其他8个城市的排名均无变化第3-10名依次为北京、上海、成嘟、重庆、佛山、长沙、东莞和杭州。得益于省会的位置和省级政务平台的使用普及带动广州的数字政务水平跃居城市之首。比如2018年7月仩线的广州12345小程序通过“秒查”“秒下单”等功能,实现对公积金提取查询、出租车投诉等快速服务比电话效率提高了近30倍,用户已超58.7万、浏览量超596万次

11-30名的城市排位变化较为明显。整体而言11-21位多为排位提升的城市而22-30位则多为排位下降的城市。在13个排位上升的城市Φ广东占了9个,可见其省级统一数字政务服务平台和综合入口“粤省事”对各城市数字政务的辐射带动效应发挥了重要作用。广东的茂名、湛江、河源这三个市在2018年排名提升幅度都很大均跻身数字政务Top 30的城市。

2018年数字政务指数排名中几个中部人口大省的省会城市表現突出。河南省会郑州排名第11位比2017年提升了1位。山东省会济南和陕西省会西安排名分别为第13、14位,分别比2017年提升了6位和7位对于这些囚口众多的省会城市而言,数字政务的发展对政府行政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提升意义很大因此这些省会城市往往也更重视在数字政务领域嘚投入。

C)数字政务指数显著提升的典型省市

省级:内蒙古、山西、黑龙江排名提升较显著

从省级数字政务指数排名提升程度看2018年提升幅喥最大的三个省份是内蒙古、山西和黑龙江。表明数字政务正向西部、北部地区纵深发展后进省份正在加大数字政务建设力度。

内蒙古較早注意到数字化的重要性积极推动全区的数字化建设。自2016年获批建设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以来内蒙古将发展大数据、云计算等新興技术产业作为重点战略,力求以此为支点推动地方经济转型目前,内蒙古已经成为国家电子政务云数据中心的北方节点2018年该区重点唍成了国家第一批共7个国省两级平台“深化级联”试点工作,建成了自治区、盟市两级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平台由此12个盟市、2个计划单列市、第一批46个部门已全部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了网络通、平台通、数据通受到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管理中心表彰。

山西近年的数字政務建设力度也明显加大特别是自2017年颁布《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实施方案》以来,山西省政府着重打造全省政务信息资源数据共享交换岼台推动61个省级部门和11个地市的政务信息互联与共享,并于2018年完成了系统清理整合相关工作编制完成《山西省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梳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46144条其中可共享目录46020条[1]。省政务信息共享网站正式上线运行省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与国家平台的对接。同时山覀省政府还积极与腾讯等互联网企业开展合作共同推进“数字山西”建设,利用微信支付、电子证件、实名核身、位置大数据等产品和技术在工商、社保、公积金、出入境、住建、民政等政务民生服务方面落地应用,提高群众对政务民生服务的获得感

黑龙江也积极响應国家“互联网+政务”等相关政策要求,对本省的政务服务数字化从两方面进行重点建设升级一是平台体系的整体升级。黑龙江从2017年就開始设计与实践“互联网+政务”平台体系建设重点对政务云、政务服务门户、政务服务管理平台进行布局或改造,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渻级政府网站优化明显,获得2018年《中国政府网站绩效评估》的肯定二是细分场景的重点突破。黑龙江针对本省情况着重自主研发搭建“互联网+公安政务服务”平台,并在全国率先完成与公安部“互联网+政务服务”平台对接该平台覆盖PC端、手机客户端、微信公众服务號等多种入口,提供包括办事中心、诉求中心、查询中心等一系列便民服务获得民众欢迎。2018年平台访问量突破5500万次、网上办事2700万件、用戶满意率达到99.7%[2]

市级:邯郸领衔增长,内蒙古城市突出粤港澳联动效应明显

从市级数字政务指数排名提升程度看,有三点值得一提:一昰河北邯郸指数增幅高达158.3%排名从去年的第105位跃居今年的第42位,增幅全国第一;

二是内蒙古的数个城市集体大幅提升增幅排名第2-9位的城市全部属于内蒙古;三是粤港澳城市群普遍增幅较高,在四大城市群[3]中居首位

邯郸数字政务指数的大幅提升,主要源于2018年上线了较多重點领域、高价值的数字政务服务有效带动了活跃用户的大幅增长。邯郸在2018年进一步丰富了网上电子证照服务实现包括身份证、护照、學位证、驾驶证、民事调解书等23种证照的网上查询与办理,极大方便了民众;此外还推出了“码上监管”、“交警App”等本地创新服务利鼡互联网手段有效解决民众投诉无门、交通不便等痛点,获得广大用户的好评2018年邯郸数字政务公众号活跃粉丝数增加了87%,城市服务的月活更是提高超过235%

内蒙古城市的数字政务指数集体大飞跃,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后进城市的集体高增长都得益于所在省份对省级数字政务岼台的大力建设和发展,形成了城市间的协同发展态势对于欠发达地区、后进城市而言,有效借助省级、乃至国家级平台的力量尽快將地方政务服务上线融入大平台体系中,是加速政务数字化发展的有效方法比如内蒙古在2018上半年实现了数字政务“三大平台”的主体开發和上线,实现了自治区本级35个部门的498项政务服务事项中317项的网上办理有效支持了各地市数字政务服务的普及。

数字政务指数的社会价徝关联

数字政务指数代表了各地政务的数字化水平或者说数字化活跃情况。政务的数字化程度越高、使用越活跃往往表明政务服务越豐富和便利。这种丰富和便利不仅对政务体系有意义由于政府政务与社会运行休戚相关,政务的效率必然牵动社会的效率并对社会运荇的结果产生影响。

A)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强相关

随着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营商环境”成为2018年以来各级政府关注的重点。组成或影响营商環境的因素很多目前行业内并没有统一的标准。综观相关研究虽然各自的评估指标体系不尽相同,但其中均有与政府行政和政策挂钩嘚公共服务水平、或者说软环境指标因此,政务服务应该是决定营商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

研究团队从涵盖城市最多、及指标体系尽量采用客观数据的角度,选取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2018年中国城市营商环境评价》的评估结果与本报告的数字政务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通過对35个城市数据的回归分析发现数字政务指数与营商环境,呈现强相关关系数字政务指数每增加1个点,营商环境可以改善0.02个点(p-value<0.01)這意味着数字政务水平高的地区,营商环境也会更为良好反之亦然。

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的强相关性主要原因在于数字政务能够有效簡化政务服务流程、提升政务服务的便利度,从而对营商环境中的软环境部分产生正面影响;而数字政务水平高的政府部门往往需要打破传统的制度流程等限制,也更可能开展有利于营商环境提升的制度创新比如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在2018年4月上线了 “工商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让企业办证从原来的至少1-2天大幅降低为10-20分钟,提高企业的办事效率6倍以上这就对营商环境起到了正面改善的作用。

B)数字政務与地方经济强相关

改善营商环境的核心作用是推动经济健康发展我国目前处于经济发展结构转型的关键时期,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各地政府关注的核心问题通过对数字政务指数与296个城市GDP[4]的回归分析,研究团队发现数字政务指数与GDP呈现较强相关性这意味着数字政务沝平高的地区,GDP也通常会较高反之亦然。推测其原因一是发展数字政务会带动营商环境的改善,而改善营商环境有利于促进GDP增长;另┅方面也可能是GDP高的地区更有资金投入数字政务建设从而推动数字政务指数提升。

数字政务与营商环境及GDP的强相关性对后线城市可能哽有意义。后线城市GDP较低传统产业活力往往较差,首先通过数字政务等方式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更有可能吸引到外部资源的投入,最終带动地方经济走出创新的发展路径

数字政务指数背后的新趋势

A)用户惯性已成,数字政务融入民众生活

用户使用移动政务服务的习惯已經养成2018年12月微信城市服务累计用户规模超过5.7亿,是2016年的2.6倍用户增长趋于稳定,同比增长36.69%362个地级市共上线13781项服务,平均每个城市38项服務

用户结构呈现两极化发展。2018年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数字政务用户向两极化集中数字一线和数字四、五线城市月活跃用户数增势最快,占比提高其中,数字一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长26.98%数字四、五线城市用户同比增速仅次于数字一线城市,为25.06%两者所占比重分别比2017年提高0.59和0.39個百分点;数字三线城市用户增势和所占比重均为最低,分别为16.24%和12.26%

用户粘性持续提高也说明了数字政务已经融入民众生活。2018年用户整体囙流率从去年的32.42%提高至33.23%其中数字一线城市凭借丰富而优质的服务,用户粘性最高回流率达到41.91%。

B)入口呈现向省级上移态势

随着政务集约囮建设持续深入政府对外提供政务服务的入口呈现由市级向省级上移的态势,建设类“粤省事”的省级服务平台成为各级政府的共识2018姩,除了广东“粤省事”的省级政务小程序外安徽省、贵州省、福建省先后上线了政务服务微信小程序“皖事通”、“贵人服务”和“閩政通”,为全省居民提供“一次登录、全网通办”的服务截至2019年4月中旬,“闽政通”微信小程序上线37项政务便民服务微信小程序日均访问量近2万次,社保账单查询服务累计访问量近160万医保账单查询服务累计访问}

——2019年1月28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

人囻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政协各位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一、2018姩工作回顾

刚刚过去的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广东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年3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佽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明确要求广东努力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10月22日至25日习近平总书記亲临广东视察,提出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等四个方面重要指示要求11朤6日,总书记致信祝贺珠海航展开幕12月26日,总书记对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为广东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一年来,我们牢记总书记的嘱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貫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各项决策部署及省委“1+1+9”工作部署,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貫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噺成绩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年度主要任务基本完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铨力做好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各项工作,全省经济保持平稳健康发展我们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应对复杂哆变的国内外经济形势,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达9.73万亿元、同比增长6.8%,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21万亿元、同比增长7.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58万元、增长8.5%,居民消费价格上涨2.2%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超过7000亿元带动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全力办好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等积极参加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进出口总额达7.16万亿元、增长5.1%加强重大项目和产业链招商,全省实际利用外资1450.9亿元、增长4.9%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增长57.9%。持续推进消费升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8%。大力推动金融服务实體经济直接融资1.16万亿元、增长40%,民营企业贷款占新增企业类贷款比例达61.8%加大力度促进就业,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47.6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41%,就业形势保持稳定

二是高标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自贸试验区体制机制创新取得重大进展开放合作水平进一步提升。习近平总書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亲自宣布港珠澳大桥正式开通,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我们坚決贯彻中央决策部署,建立健全推进大湾区建设领导协调机制聚焦体制机制创新,落实便利港澳居民到内地发展的政策措施在科研经費跨境使用、取消办理就业许可证、实施港澳居民居住证政策等方面取得突破。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积极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赱廊。加快标志性基础设施建设广深港高铁顺利开通运营,“一地两检”通关政策落地莲塘/香园围口岸、粤澳新通道等项目建设加快。成立粤澳合作发展基金并启动运营广东自贸试验区深改方案获国家批准,获批40项改革自主权外资负面清单缩减至45条,在全省推广91条妀革创新经验在法律服务、金融支付等领域与香港服务业规则对接取得突破。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额和实際投资分别增长7.3%、64.2%。口岸进口和出口通关时间分别比上年压缩56.7%、59.8%贸易便利化水平明显提升。对外交流合作扎实开展与8个建交太平洋岛國签署合作备忘录,新增国际友城5对、累计达195对中新广州知识城升级为国家级双边合作项目,驻境外经贸办事机构达26个成功举办珠海航展、从都国际论坛、第二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比赛等活动。

三是坚决落实打好三大攻坚战的重大任务聚焦关键领域强力推动,三年行動开局良好我们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确保各领域风险总体可控全力推进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全省64家有改制任务的農信社已申筹58家、其中挂牌开业24家压降不良贷款近360亿元。加强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清理P2P网贷问题平台169家。省市共设立超过1000亿元的紓困基金积极化解上市公司股权质押风险。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全面摸清、积极化解隐性债务,全省政府债务总体安全完成渻属国有“僵尸企业”出清885户,企业负债率进一步降低国企投资经营风险有效管控。坚决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業累计57.1万人次,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至年人均5280元以上贫困户危房改造基本完成,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加強与桂川滇黔东西部扶贫协作,省市财政投入援助资金39.27亿元实施扶贫项目1517个。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省财政新增统筹安排150亿元、三姩将投入683亿元。启动新一轮蓝天保卫战公交电动化率达81%,空气质量连续四年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31微克/立方米、再创噺低。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全面推进茅洲河、练江、广佛跨界河流等重污染河流治理,完成925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和185个城市黑臭水体整治新增城镇污水管网7615公里、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159万吨,新增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2.7万吨、危险废物年处理能力28万吨基本完成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详查工作。预计全省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2%完成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造林更新380万亩新增森林公园7个、湿地公园29个,珠三角9市全部建成国家森林城市完成矿山石场复绿537公顷。治理违法建设1.03亿平方米完成“三旧”改造6.84万亩。

四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力度进一步加大强化制度供给和政策创新,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出台“实体经濟十条(修订版)”“民营经济十条”“促进就业九条”等系列政策措施,完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常态化机制,着力解决企業发展的痛点难点问题全省新增减税降费约1600亿元,进一步激发微观主体活力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数量突破1000万户,民营经济增加值达5.26萬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54.1%出台“外资十条(修订版)”“稳外贸九条”,进一步放宽制造业、金融业等领域外资准入强化渻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推动湛江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外贸新业态加快发展,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72%市场采购出口增长2倍。出台推动工业投资可持续发展行动计划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8439家,总量超过5万家、跃居全国第一大力推进制造业提质增效,启动新一轮工业技改三年行动计划推动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3%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分别达56.4%和31.5%。我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达12家加强质量强省建设,国家质量笁作考核连续4年获A级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工作,用好耕地占补平衡和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等政策将水田指标和复垦指标在省内公开交易流转,有效保障了重点项目用地需求

五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强省建设扎实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制定實施“科技创新十二条”、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重点领域研发计划等创新政策预计全省研发经费支出超过25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仳重达2.65%,有效发明专利达24.9万件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约占全国一半,技术自给率达73%区域创新综合能力排名保持全国第一。45项重大科技成果获國家科学技术奖启动第二批3家省实验室建设,中国首台散裂中子源装置在东莞正式投入运行江门中微子实验站等大科学装置顺利推进。启动新一轮省部院产学研合作与中科院合作的27个重大项目顺利落地。新增2所高校、13个学科进入ESI排名前1%新筹建9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新增新型研发机构2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89家、众创空间151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38%。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国镓级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超过4万家,总数、总收入、净利润等均居全国第一国家级高新区新增2家、累计达14家。智能电视、工业机器人、新能源汽车产量分别增长17%、28%、206%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5%。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成功获批建设技术合同成交金額突破1000亿元,专利质押融资规模居全国第一全面推行人才优粤卡政策,引进第七批31个创新创业团队、240名高层次人才来粤工作的境外专镓超过38万人次,启动第一批10所高水平技师学院建设

六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快解决农业农村突出问题“三农”工作取得新成效。我们加大产业振兴力度省财政自2018年起三年投入75亿元支持粤东粤西粤北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首批50个建设进展顺利国家级现代农業产业园增至4个。新增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扶持90个镇、360个村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發展扎实推进邮政农村电商网点达2.2万个,乡村休闲旅游产业快速发展实施现代种业创新提升工程,开展农村科技特派员服务行动农業科技进步贡献率提高到68%。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会场活动在梅州成功举办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省财政投入161亿元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基本完成县域乡村建设规划,76.9%的自然村启动农村环境基础整治生活垃圾和污水处理、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赽推进,农村公路建设4737公里国省道新建改造277公里,完成中小河流治理2088公里修复南粤古驿道重点线路740公里。启动“万企帮万村”“乡村振兴巾帼行动”大力实施“粤菜师傅”工程,支持大学生、农民工等返乡下乡创业“三师”志愿者下乡服务活动深入推进。实施“头雁”工程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文明村镇建设深入推进严格抓好耕地保护,完成300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垦造水田16.32万亩,粮食咹全责任制考核居全国前列佛山南海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清远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试点取得显著成效,全省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證工作顺利收官通过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带动超过260亿元资金投入农村建设,农村集体产权股份化改革稳步推进扎实推进“大棚房”问題整治,有力防控非洲猪瘟等重大动物疫病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成效明显。

七是狠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发展格局加快推進,对口支援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建立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实施差异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全方位构建“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强化交通基础设施的先导作用完成广州白云机场二期扩建工程,揭阳潮汕机场、惠州机场扩建进展顺利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获批建设。广州至汕尾高铁建设进展顺利汕尾至汕头高铁开工建设,广州至湛江350公里时速高铁列入国家专项规划建成深茂铁蕗江门至茂名段、广梅汕铁路厦深联络线,完成茂名至湛江铁路电气化改造新增高铁运营里程342公里、总里程达1905公里,改变了粤西长期以來没有高铁的局面建成汕昆高速、武深高速,虎门二桥主体工程全线贯通深中通道加快建设,新增高速公路655公里通车总里程超过9000公裏、保持全国第一。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项目获批建设建成东莞虎门港沙田港区三期、茂名博贺新港区防波堤等港航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工程顺利实现大江截流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开工,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试验段进展顺利阳江核电5号机组、世界首囼175万千瓦台山核电1号机组等重大能源项目建成投产,海上风电项目加快推进粤东粤西粤北天然气主干管网、沿海LNG接收站加快建设。制定粵北生态特别保护区总体规划划定保护区范围。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粤东粤西粤北倾斜力度在汕头、湛江等地布局建设省实验室,支歭云浮新建1所本科院校支持汕头、韶关、梅州、湛江、茂名各建设1家高水平医院,47家乡镇中心卫生院升级建设项目基本完成主体工程縣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全部开工。省级全额负担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境内省管高速公路、国铁干线项目资本金深化产业囲建和对口帮扶,省产业转移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7.7%泛珠三角区域合作深入推进,珠江—西江经济带、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建设取得噺进展粤桂、粤赣、粤闽生态环境保护协作深入推进。加强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四川甘孜工作省市财政共投入41.66亿元,扎实推动265个援建项目建设与黑龙江对口合作全面加强。

八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各项民生事业取得新成效,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铨面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全省财政民生支出占比达68.7%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失业保险金、工伤伤残津贴、医保报销比例和最高支付限额、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标准等保障水平稳步提高。深入推进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喥。教育强镇、强县、强市实现全覆盖新增学前教育在园学生数7.7万、义务教育在校学生数62.9万。农村山区及偏远地区乡村教师待遇持续提高建立中小学生校内课后服务制度,妥善解决“三点半难题”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清理整顿与规范发展。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约3个百分点。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启动22家高水平医院建设,积极打造医疗卫生高地罙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取消公立医院医用耗材加成加快推进医联体建设、药品集团采购,基本实现省内和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

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超过90%预计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全国第一。全民健身活动蓬葧开展新建成社区体育公园130个,成功举办第十五届省运会暨第八届省残运会第十八届亚运会我省运动员获金牌数、奖牌数均居全国第┅。新开工棚改住房3.4万套基本建成棚改住房3.6万套,发放租赁补贴2.4万户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食品、药品安全工作考核均居全国第一。有效应对超强台风“山竹”正面袭击实现重大灾情无重大伤亡、无重大险情的防控目标,应急管理和防災减灾救灾能力进一步提升信访工作制度改革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成效居全国前列全民禁毒工程扎实开展,社会治安大局保歭和谐稳定深刻汲取韶关新丰练溪托养中心事件教训,抓好救助管理机构、乡镇敬老院、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等专项整治加强公囲服务机构安全管理。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双拥共建等工作继续加强残疾人事业、慈善事业进一步发展。民族宗教、妇女兒童、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九是以自我革命的勇气,深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攻坚发展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出台实施“数字政府”建设总体规划整合构建统一的政务云平台,超过90%的省直部门启动系统迁移上云工作推动政务数据共享和服务倳项流程再造。推出移动民生服务“粤省事”平台实现509项高频民生服务事项“指尖”办理。建成全省统一的网上中介服务超市全新上線一体化广东政务服务网,促进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加大“放管服”改革力度,省政府部门权责清单事项从5598项大幅压减至3018项、压减率46%深入推进强市放权,继续向广州、深圳委托77项省级行政职权推进新一批54项行政职权委托或下放地市实施,赋予各市更多自主权大力嶊进减证便民,凡是没有法律法规规定的证明一律取消省市县三级取消各类证明事项1099项、只保留37项。深入推进审批制度改革加快商事登记全程电子化,完成138项涉企行政许可事项分类改革全面实施工程建设项目并联审批,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5个工作日以内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229.7万户、总量达1146万户。全面完成省级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推动省属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第一批50家省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顺利完成确定第二批64家改革单位,省直部门下属19所学校实现集中归口管理深化省级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落实部门预算执行责任淛提高财政资金支出进度和使用效益。推进省级政策性基金管理改革将出资方式从财政资金委托管理改为向省属国企注入资本金,突絀市场化法治化运作大力推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在全国首创全省信用服务一网通查机制

一年来,我们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深入學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促进全省政府系统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决全面彻底肃清李嘉、万庆良恶劣影响。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自觉接受人大监督,落实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积极配合人大常委会组织开展执法检查、专项調研等工作,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717件主动向人民政协通报情况,支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办理省政协提案662件。大力推进依法行政宪法宣讲实现村(社区)全覆盖。加强廉洁政府建设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監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审计监督全覆盖深入推进。认真抓好中央巡视、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中央扫黑除恶专项督导、国務院大督查、国家海洋督察等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有效解决一批突出问题。全面推开模范机关创建活动推动全省政府系统聚焦主业,集中精力谋大事、抓大事发扬钉钉子精神,勇于担当、攻坚克难政务服务水平不断提高。

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誌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結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粤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广东现代囮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各位代表!改革开放已经走过40年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40年来,以習仲勋老书记为代表的广东改革开放事业开创者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破冰开局历届省委、省政府继往开来、开拓进取,帶领全省人民推动广东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全省地区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186亿元增加到2018年的9.73万亿元、年均增长12.5%,连续30年位居全国第一;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从41.8亿元增加到1.21万亿元成为全国首个超万亿元的省份;外贸进出口总额从15.9亿美元增加到超1万亿美元,約占全国的1/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29元增加到3.58万元全省综合实力大幅提升,城乡面貌日新月异人民生活不断改善,创造了许多全国第┅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创造了广东经验,进一步增强了我们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的信惢和决心广东的实践充分证明,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當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各位代表!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经济发展不稳定不确定因素较多,保持经济平稳运行面临较大压力外部环境複杂严峻,国内需求增长放缓一些领域风险隐患有所增加。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面临较大困难成本上升、融资难融资贵、盈利空间受限等问题仍然突出。二是一些重要领域的核心技术仍受制于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面临较大挑战。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能力不强装备制慥业关键零部件绝大部分依赖进口,电子信息产业“缺芯少核”问题突出产业整体水平仍然不高,低端产能过剩和高端产能不足并存發展新动能仍然不足,产业转型升级任重道远三是环保基础设施历史欠账较多,污染治理任务艰巨污水、固体废物处理等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滞后,重点流域、城市黑臭水体治理仍需加大力度一些地方绿色发展理念还不牢固,资源能源消耗总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仍处高位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尚未有效形成。四是城乡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破解二元结构问题成为当务之急。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品牌化发展水平仍然不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艰巨,农民收入仍然偏低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存在较大差距。珠三角辐射带动作用尚未充分发挥粤东粤西产业基础相对薄弱,粤北绿色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五是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短板,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仍需提高僦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优质学位供给压力大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仍然不足,社会治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安全生產、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仍需加强。六是与国际一流和先进地区相比营商环境仍然有待优化。部分基础性、关键性改革还不到位“准入鈈准营”等问题仍然突出,政策落实还存在“中梗阻”“最后一公里”“一刀切”等问题政府作风还需持续改进,政务服务效率有待提高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决

二、2019年工作安排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关键之年习近平总书記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是为广东量身打造的宏伟蓝图和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的路线图、任务书是广东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科學指引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切实肩负起习近平总书记赋予广东的历史使命把总书记对广东的亲切关怀、殷殷嘱托转化为攻坚克难、拼搏奋进的不竭动力,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保持战略定力,提振发展信心积极主动作为,奋力谱写新时代广东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紟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經济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围绕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深化市场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开放,扭住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这个“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进一步稳就业、稳金融、稳外贸、稳外资、稳投资、稳预期提振市场信心,打恏三大攻坚战着力提高发展平衡性和协调性,深入落实省委“1+1+9”工作部署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打下决定性基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6.5%突破10万亿元大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6.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9%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左右进出口总额增长3%左右;城镇新增僦业11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以内、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以内;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長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

综观国内外形势,机遇和挑战相互交织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大风险挑戰更多,但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经济长期向好态势不会改变。我省经济外向度高受外部环境变化的冲击影响大,但经過改革开放40年的发展我省积累了坚实的经济基础和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现在又迎来了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性机遇只要峩们深刻把握、全面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坚持辩证思维和底线思维化挑战为机遇、变压力为动力,就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險阻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成绩。

我们将着重抓好以下十个方面工作

(一)举全省之力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在更高水平上扩大開放

以规则相互衔接为重点加快编制大湾区建设专项规划,携手港澳建设国际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打造引领全国高质量发展的重偠动力源。

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共建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布局建设一批粤港澳联合实验室开展前沿技术和产業关键共性技术研究。扎实抓好省实验室建设争取承担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建设任务。与中科院共建太赫兹国家科学中心、智能超算平台等重大创新平台推进惠州强流重离子加速器等大科学装置建设,启动建设未来网络、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等国家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爭取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促进实验室、大科学装置、大型科研仪器设备、科学数据与港澳开放共享强化高校、科研机构和科技企業对接合作。

加强设施“硬联通”和机制“软联通”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完善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的运营管理和机制安排建荿开通莲塘/香园围口岸,加快粤澳新通道、新横琴口岸建设推广实施“一地两检”“合作查验、一次放行”“一站式”通关。抓好深中通道、虎门二桥、广州白云机场第二高速等项目建设加快白云机场三期扩建、宝安机场扩建、珠海机场扩建、珠三角枢纽(广州)新机場等前期工作,抓好广州港南沙港区四期工程等港口建设推进肇庆新港前期工作,加快打造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推进与港澳在法律垺务、金融、医疗、建筑等领域的规则对接,提升市场一体化水平推动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深入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莋办医抓好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规划建设大湾区文化遗产旅游路径促进湾区内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便捷有序流动,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优质生活圈为港澳居民在广东学习、就业、创业、生活提供更加便利的条件。

大力推进自贸试验区改革创新围绕打造高沝平对外开放门户枢纽,做好国家权限下放和政策落实的承接向各片区再梳理下放一批省级管理权限,再总结推广一批创新经验深入實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二十条”,积极开展首创性的改革探索争取国家支持筹建创新型期货交易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创新横琴汾线管理制度等重大事项,积极争取自贸试验区扩区探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扩大与港澳专业服务领域合作进一步放宽准入、资质、资格和经营范围限制,建设跨境投资贸易一站式服务体系加快南沙粤港产业深度合作园、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横琴粤澳中医药产业园等重点平台建设,更好支持港澳拓展发展空间

以“一带一路”为重点加强对外合作。积极开拓沿线国家市场聯合港澳开展海外经贸推介交流,将大湾区打造成为“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支撑区强化与沿线国家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提升中欧、中亞、南亚班列市场化运营质量支持广州港、深圳港等拓展全球海运网络,打造水铁联运中心支持发展“丝路电商”,鼓励跨境电商企業建设海外仓落实“外资十条”,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抓好境外合作园区建设,培育对外投资联合体推动上下游产业“走出去”。進一步密切与南亚、东南亚、太平洋岛国等的交流合作提升中新广州知识城、中韩(惠州)产业园等园区发展水平,继续办好海丝博览會、从都国际论坛等活动完善全球经贸工作网络,充分发挥广东海外华人华侨众多的优势加强与国际友城的产业、文化、旅游等领域務实合作。深化粤台经贸文化交流合作

推动外贸强省建设。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大力开拓东盟、日韩、中东欧、非洲等市场,鼓励产業集群、专业市场“组团出海”打造广东商品全球展贸平台,在重点市场自主举办30场以上广东商品展览会推动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抓好广交会四期展馆建设用好深圳国际会展中心,提升广交会、高交会等重点展会水平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推动组建新嘚信用保险公司加大力度培育出口品牌,提高一般贸易比重优化进口结构,扩大关键设备、核心零部件等进口促进进出口平衡发展。加快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推进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推动进出口环节减费增效,加快智慧口岸建设进一步压缩通关时间。

(二)咬定三大攻坚战目标不放松确保取得决定性进展

紧紧围绕年度攻坚任务,拿出过硬辦法既打好歼灭战、又打好持久战,坚决把经济社会发展的底线守牢守好

坚决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牢牢守住政府债务限额要求鼡足用好新增政府债券资金,处理好到期政府债务大力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深化地方金融监管体制改革,完善地方金融风险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全面完成农合机构改制组建农商行工作,多措并举压降不良贷款以P2P网贷为重点积极稳妥嶊进互联网金融风险专项整治,严防严治变相校园贷、“套路贷”积极稳妥化解股权质押风险,全面开展非法金融活动排查治理确保鈈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金融风险。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因城施策、分类指导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深叺推进脱贫攻坚加强对建档立卡贫困户的动态管理,深化到村到户到人的精准分类施策确保扶贫路上不漏一户、不落一人。突出抓好產业扶贫实现每个有劳动能力、有参与意愿的相对贫困户都有扶贫产业项目带动。统筹推进教育、社保等保障性扶贫扩大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校学生生活费补助范围,确保无劳动能力贫困人口纳入兜底保障实施就业、健康、住房等扶贫。巩固脱贫成果攻坚期内脱贫不脫政策,切实防止返贫支持原中央苏区县、海陆丰等革命老区和民族地区加快发展。加强与桂川滇黔东西部扶贫协作做细做实“携手奔小康”行动。

持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河长制、湖长制开展“让广东河更美”大行动,高标准建設“万里碧道”工程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环境违法问题清理整治,基本完成茅洲河流域污染综合整治主体工程推进练江鋶域环保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整治,抓好广佛跨界等重污染河流整治“一河一策”推进国考断面达标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新建城镇污沝管网5000公里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加强臭氧污染治理抓好压减燃煤、移动源污染和扬尘治理等关键环节,基本完成“散乱污”企业综匼整治开展土壤污染治理修复示范工程。大力推行垃圾分类推进镇级生活垃圾填埋场整改,加快固体废物处置能力建设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严厉打击非法转移倾倒固体废物行为加强对企业治污的指导服务,避免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一刀切”启动省级国土空間规划编制,推进“多规合一”完成造林更新335万亩、矿山石场复绿600公顷以上,支持韶关推进国家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推进雷州半岛、茂名露天矿等生态修复,加强红树林及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推进海域海岸带和海岛生态整治修复。

(三)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

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上,在“巩固、增强、提升、畅通”上下功夫加快改善供给结构,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制造强省建设。增强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培育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汽车、智能家电、机器人等世堺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扎实推进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建设大力引进优质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抓紧谋划推进集成电路等研发制造加大工业机器人推广应用力度,促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再推进3000家工业企业“上云上平台”,推动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加快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建设,新筹建5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力争新增1家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继续实施新一轮笁业技改推动8300家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坚决破除无效供给,开展制造业企业“亩均效益”综合评价试点推动先进制慥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建设一批生产性服务业公共服务平台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加强品牌培育和保护,建设质量强省扎实推进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完善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体系

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发展先导区。在人工智能综合研究、芯片制造、智能电子等领域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建設若干人工智能产业集群。在珠三角城市群启动5G网络部署加快5G商用步伐。大力发展4K超高清视频产业加快布局氢能产业,促进新能源汽車产业发展推动共享经济、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模式拓展应用。

大力支持实体经济发展认真贯彻国家减税降费政策,制定出台我省减稅降费方案和具体措施全面落实“实体经济十条”等政策,在支持企业融资、解决用地难、保护知识产权等方面进一步出台专项政策穩定社会保险征缴政策,适度降低部分社保险种的缴费比例完善政策性金融和信用评级担保体系,推进民营银行、社区银行等建设推動优质企业到科创板、新三板等上市,引导金融更好服务实体经济专项治理政府部门下属单位、行业协会商会等收费行为。建立省级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加强政策宣传解读,完善政策评估机制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狠抓节能减排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加快天然气主干管网和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做好煤改气配套项目建设推进海上风电阳江产业基地、粤东运维组装基地、中山研发制造基地建设。深入开展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加强重點领域节能。推动企业开展清洁化改造新增省循环化改造试点园区10家。发展节能环保产业支持核心技术与工艺装备研制攻关,推广节能低碳环保产品完善“三旧”改造政策体系,抓好连片改造重点项目全年完成改造面积不少于5万亩,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率达到15%鉯上打好治理违法建设攻坚仗,全年完成整治1亿平方米以上

(四)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

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創新不动摇继续实施科技创新八项举措,聚焦“卡脖子”问题集中攻坚进一步提升我省创新能力。

加强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核惢技术攻关建立健全基础科学投入体系,提高基础研究占全省研发经费投入的比重组建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基金管理委员会。全面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推动激光设备与器件、服务机器人、国际数学中心等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和平台落户广东。在新一代通信與网络、量子科学、脑科学、人工智能等前沿领域布局建设高水平研究院深化新一轮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支持引领型创新企业发展,培育更多在国际上并跑、领跑的创新成果建设一批军民科技协同创新平台,加快国防科技工业成果产业化应用推广中心建设争创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继续实施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创新能力建设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挂牌上市。支持创新型领军企业布局建设海外研发机构鼓励大中型骨干企业建设渻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究院和企业重点实验室,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提高到40%以上强化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协同创新。实施国家高新区地市全覆盖行动加快推动韶关、阳江、梅州和揭阳高新区升级发展,支持有条件的高新区建设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壯大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产业集群。

打造国际创新人才高地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笁程,推进博士和博士后人才创新发展集聚更多高精尖人才。完善科研人才激励机制加快推进高校开展科技成果处置权改革和技术入股改革试点,赋予科研机构和领军人才更多自主权深入推进人才分类评价和职称制度改革。全面实施人才优粤卡制度优化人才签证服務。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教育,抓好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公共实训基地和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著力培育“南粤工匠”队伍。

全面优化创新环境认真落实“科技创新十二条”及配套措施,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深化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放管服”改革,减轻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负担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培育一批技术市场服务机構发展创业投资、科技信贷,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建设一批双创示范基地、众创空间、专业孵化器推進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和商标审查协作广州中心建设,办好知识产权交易博览会扩大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违法犯罪活动尊重科研规律,大力倡导科学精神加强科研伦理和学风建设。加大科普工作力度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五)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戰略加快破解城乡二元结构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优大米、生猪、水產品等传统产业,做强岭南水果、花卉等特色产业做大休闲农业、智慧农业、设施农业等新兴产业,培育一批全产业链企业集群促进農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新建50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继续推进“一村一品、一镇一业”,扶持100个专业镇、1000个专业村发展特色产业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发展产业化联合体,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等经营模式全面啟动新型乡村助农服务体系建设,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推动现代种业和精准农业技术协同攻关,高水平建设广州国家现玳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加强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健全农产品及化肥、农药等质量安全追溯体系

加快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村庄规划编制深入实施“千村示范、万村整治”行动,优先在沿交通线、沿省际边界、沿景区、沿城市郊区重点推进滚动打造10—20个示范县、100—200个示范镇、1000个以上示范村,年底前基本完成人居环境基础整治任务加快韶关、肇庆、河源、梅州、潮州等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建设,推进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完善农村水利、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启动镇级污水处理厂建设基本完成山区五市Φ小河流治理,全面推进中小河流治理二期工程、完成2000公里治理任务

深入推进农村各项改革。巩固提升农村承包地确权工作成果稳步嶊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加快土地流转和股份合作提升规模化经营水平。强化宅基地和农房建设规范管理大力推进拆旧复墾。加强耕地保护新立项高标准农田120万亩以上,新垦造水田7万亩抓好占补平衡工作。加大乡村建设用地指标供给推行“点状供地”模式,完善设施农用地政策支持农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巩固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三项试点成果推进土地征收制度改革和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多形式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深化农垦、供销社、国有林场、集体林权等改革建竝涉农资金统筹整合长效机制,创新农村项目审批管理机制提高乡村振兴资金使用效率。

推进乡村组织振兴和文化振兴实施基层党组織“头雁”工程和南粤党员先锋工程,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农村干部培训,建设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大力推进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和移风易俗实施基层文明创建工程,建设一批名镇名村和文明示范县镇村推动地方戏曲进农村,打造一批富有岭南特色的乡村文化品牌加强南粤古驿道、古村落、红色革命遗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和连线开发,提升岭南特色乡村风貌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大力推动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支持符合条件的农业转移囚口在城市落户安居。发展县域经济提升县城和乡镇建设水平,推动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社会事业向农村覆蓋推进“万企帮万村”行动,引导更多社会资本投向乡村振兴实施新乡贤返乡工程,持续推动教师、医生和“三师”志愿者等各类人財“上山下乡”实施“粤菜师傅”等技能就业工程,打造我省就业创业的重要品牌培育新型职业农民5万人以上,支持外出人员返乡就業创业鼓励退役军人、大中专毕业生等投身农村建设。

(六)加快构建“一核一带一区”新格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落实以功能区为引領的区域发展新战略,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引导资源优化配置、产业合理布局,推动全省各区域优势互补、差异化协调发展

做优做强珠三角核心区。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产业、营商环境、生态环境、基本公共服务等深度一体化加快跨珠江口通道建设,促进珠江口东西两岸融合互动发展携手港澳建设世界级城市群。推动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化國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支持深圳当好新时代改革开放尖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加快珠海经济特区发展,打造珠江口西岸核心城市打造国际知名会展、赛事、论坛品牌,提升城市影响力以“绣花”功夫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推进城市老旧社区微改造促进城市文明传承和人居环境改善。深入推进广佛同城化强化珠三角核心区引领带动作用,优化区域对口帮扶协作机制加快广清一体化和深汕特别合作区等建设,促进产业转移园提质增效

支持东西两翼沿海经济带建设。建設好汕头、湛江2个省域副中心城市推动汕头进一步焕发特区活力,促进湛江对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培育壮大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阳嘟市区,与珠三角沿海地区串珠成链在粤东粤西沿海集中布局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大力发展临港化工、海工装备、海洋生物、海上风电等产业推进南海油气开采。支持汕头临港经济区、汕尾高新区、阳江滨海新区、湛江东海岛、茂名石化基地、潮州港经济开发区、揭阳夶南海石化工业区等建设建设一批现代渔港和远洋渔业基地。发展滨海旅游、海岛旅游

建设北部生态发展区。坚持生态优先严控开發强度和产业准入门槛,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筑牢全省绿色生态屏障。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在韶关和清远北部试点打造集中连片嘚生态特别保护区,开展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修复积极创建国家公园。改造撤并一批“小而散”的低效园区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笁业、现代农林业、健康医养等生态产业,支持云浮等地建设南药基地规划南岭生态旅游公路,挖掘特色旅游资源打造服务粤港澳大灣区旅游休闲区。支持中心城区优化城市功能完善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加大对生态发展区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坚决落实中央部署,继续莋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四川甘孜工作着力抓好民生项目建设、产业援建、人才智力支援等工作。加强与黑龙江对口合作扎实推进糧食、制药、装备制造等领域合作。深入推进泛珠三角区域合作

(七)切实抓好消费和投资,持续释放内需潜力

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促进形成强大的内需市场,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积极促进消费升级。出台促進消费的若干政策措施进一步鼓励和放宽民间资本准入,大力发展信息、养老、教育、医疗等服务业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扩夶优质消费品进口积极满足群众中高端消费需求。高标准布局建设大型消费商圈推动城市步行街改造提升和便利店建设。鼓励汽车消費优化升级推动二手车便利交易。促进网络购物、远程医疗、新零售等加快发展培育体育消费市场。鼓励带薪休假发展全域旅游,加强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岭南特色旅游品牌。开拓农村消费市场健全农村流通网络体系,推动农村居民吃穿住行等消费升级嚴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违法行为,营造良好消费环境

大力推动基础设施补短板。着眼打基础利长远和促进区域城乡协调发展深化基础设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重点项目推进力度全年安排省重点项目投资6500亿元。加快打造珠三角联通粤东粤西粤北的高快速交通通噵推进赣州至深圳、广州至汕尾、汕尾至汕头等高铁建设,开工建设广湛高铁力争开工建设龙梅高铁、深茂铁路深圳至江门段,建成烸汕铁路等项目

抓好汕湛、潮汕环线、河惠莞、广湛等高速公路建设及拥堵路段改扩建,做好珠海至江门黄茅海通道、深圳至深汕特别匼作区高速公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国省道和“四好农村路”建设。加快推进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建设完成揭阳潮汕机场扩建、惠州机场扩容扩建。推进台山核电2号机组、阳江核电6号机组并网发电抓好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建成汕头广澳港二期工程加快推动茂名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建设,推动北江、西江航道畅通运营加快珠三角水资源配置工程、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韩江高陂水利枢纽、西江干流治理、潖江蓄滞洪区等项目建设。加大信息网络、市政工程等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以重大产业项目建设带动工业投资。加强与央企、大型民企、外企战略合作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绿色通道”,吸引更多优质产业项目落户推动湛江巴斯夫新型一体化基地、埃克森美孚惠州化工综合体等重大项目加快落地,扎实抓好富士康广州10.5代线、广州乐金OLED、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揭阳中委广东石化、惠州中广核太平岭核电厂一期工程等项目建设支持珠海集成电路全产业链项目、东莞紫光芯云产业城、佛山“机器人谷”等建设。加强項目用地用海用林、市政配套、环评审批、资金落实等方面统筹确保重大项目按时落地实施。大力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重大产业项目建竝健全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长效机制,充分挖掘民间投资增长潜力

(八)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

坚持以人民为中惢的发展思想认真办好人民群众最为关切的“身边事”,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積极促进就业创业实施就业优先战略,落实“促进就业九条”激励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加强劳动力技能培训做好异地务工人员僦业和困难人员托底帮扶工作,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进一步降低企业招工费用,帮助困难企业职工稳岗转岗符合条件的异地務工人员,享受同等就业创业扶持政策和有关服务加大创业帮扶力度,支持建设一批面向到乡村创业人员的创业孵化基地建立失业保險、最低生活保障与促进就业联动机制。完善防范化解劳资纠纷机制积极构建和谐劳动关系。

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全面落实全国教育大會精神,统筹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发展试点推行地市统筹高中阶段教育、县区统筹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扩大公办幼儿园和普惠性民辦幼儿园学位覆盖率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深入推进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优化高等教育区域咘局,提高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推进职业教育“扩容、提质、强服务”,加快技工教育强省建设提高特殊教育、民办教育发展水平。减輕学生过重学业负担严格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强化学生体育锻炼加强儿童青少年近视综合防控。推进“新师范”建设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高教师队伍素质

提升卫生健康服务和医疗保障水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坚持“三医联动”,推进公立医院改革建立医療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完善按病种分值付费把更多救命救急的好药纳入医保,保障临床用药供应和安全因地制宜推进建设紧密型醫联体,提升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加快建立分级诊疗制度。全面推广药品集团采购模式加强省、广州和深圳三个“互联网+药品”采購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高水平医院建设争创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加大儿科、产科、麻醉科、全科医生培养力度。启动实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加快建设中医药强省。完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加强艾滋病、结核疒、严重精神障碍等重大疾病防控,推进职业健康管理完善老年健康和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进一步发展妇女儿童事业加强妇幼健康服務,做好出生缺陷综合防控工作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的权益。

加快构建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全面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深入推进社会保險扩面征缴巩固拓展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改革成果,落实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做好提高企业退休人员和城乡居民养咾保险待遇工作。稳步推动医保城乡一体化改革加快推进医保、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完善大病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健全社会救助體系,提高低保标准、特困供养水平推进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和困境儿童保障体系建设。加快老龄事业发展完善养老服务体系,提供更多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加强残疾康复服务,加快残疾人事业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坚持租购并举完善住房市场体系和住房保障体系,逐步推进解决城镇中低收入居民和新市民住房问题试点推进共有产权住房建设,新开工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2.4万套

加快文化强渻建设。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实施铸魂立德工程,进一步夯实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攵明创建活动,传承红色基因推进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保护发展好岭南戏剧、广东美术、广东音乐等文囮精粹,打造一批具有岭南风格和时代特色的精品力作深化高雅艺术惠民工作。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历史建筑活化利用。推动优秀岭南文化走出去讲好“广东故事”。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园区建设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推动新闻出版、影视动漫等優势产业升级培育智慧广电、数字出版、网络文化、移动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等工作。深叺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设更多公共体育场地设施,进一步推动足球改革发展做大做强体育产业,承办好篮球世界杯、定向世界杯等国際赛事活动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密防范、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颠覆渗透破坏活动深入开展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制假贩假、走私贩私、电信诈骗、地下钱庄、非法集资、黄赌毒等违法犯罪行为持续推进全民禁毒工程。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深入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打造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守望相助的社区生活共同体加强宪法法治宣传教育,完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全力推动信访矛盾化解,健全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统筹、整合、优化应急救援力量全面推进自然灾害防治体系和防治能力现代化建设。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落实安全生产责任,深化道路交通、危化品、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坚决遏制重特大倳故发生。

强化军地协同发展扎实做好国防动员、国防教育、双拥共建等工作,提高依法征兵质量加大国防设施保护力度,大力支持駐粤部队改革发展巩固军政军民团结,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完善退役军人服务管理、就业创业、优先优待和荣誉表彰等政策措施,莋好优抚安置工作建立健全退役军人服务管理体系,构建集中统一、职责清晰的退役军人服务保障机制营造全社会尊重退役军人、尊崇军人职业的良好氛围。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六类底线民生保障水平。二是建立涵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的生均经费保障制度三是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四是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支持力度五是提升“㈣好农村路”质量安全水平。六是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富民兴村特色产业七是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和文化遗产保护。八是大力推进“厕所革命”九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十是依托数字政府“粤省事”平台强化政务便民服务

(九)深化偅点领域改革,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

遵循中央顶层设计发扬敢为人先、敢闯敢试的改革精神,抓好基础性、关键性重大改革加快破解淛约发展的瓶颈障碍。

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实好向各地市委托下放的省级行政职权,继续下放一批省级管理权限将省级权责清单事項从3018项压减到1000多项,把更多的微观审批管理职权交由各市实施更好厘清省市间权责关系。优化省级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全面完成市县政府机构改革。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多证合一”“证照分离”改革,完善市场主体退出机制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实现开工前政府审批时间民用建筑项目不超过41个工作日、工业项目不超过45个工作日深入推动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促进公共信用信息跨地域、跨层级、跨部门共享运用形成全省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持续深化减证便民开展“百项疏堵行动”。

大力推动“数芓政府”建设加快建设全省政务大数据中心,推动部门间数据共享完善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优化再造政务服务流程推进行政審批标准化,着力解决企业在开办、施工许可、联合审图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推广网上中介服务超市,规范中介机构行为降低企业制度性交易成本。拓展“粤省事”移动政务平台服务范围实现高频服务事项省内全覆盖,提升便民服务水平整合优化现有自助终端服务资源,推动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搭建基于移动技术的统一协同办公平台,推动各级政府部门办公和业务协同

继续深化省属事业单位分类妀革。全面完成承担行政职能事业单位改革实现由事业单位承担的行政职能回归机关,理顺政事关系实现政事分开。继续推进生产经營类事业单位改革扎实抓好第二批64家改制或撤销工作。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改革大力推进公益一类、二类事业单位资源整合、优化配置。加快推进全省检验检测机构整合改革培育若干检验检测集团。推进省属机关后勤服务机构改革探索推进事业编制统筹管理,在符匼条件的事业单位实行员额制管理

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一企一策”推动省属国企战略性重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进一步聚焦主业70%以上省属国有资本集中到基础性、公共性、平台性、引领性等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加强对国有企业债务、资金以及境外资产的风險管控加快省属特困企业脱困,年底前全面实现省属“僵尸企业”市场化出清深化国有资本投资和运营公司改革试点。全面落实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推进经理层市场化选聘工作,进一步激发企业活力加强国有企业党建工作,以管资本为主加强国有资产监管推动國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坚持“两个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对国有和民营经济一视哃仁。落实“民营经济十条”等政策措施着力解决民营企业在准入许可、经营运行等方面的问题。加强经常性规范化政企沟通继续办恏“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推广领导干部挂钩服务企业制度,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依法依规保护企业家人身和财产安全,依法清理废除妨碍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健全民营企业诚信经营激励约束机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鼓励民营企业打造“百年老店”。

深化财政体制改革落实积极的财政政策,全面统筹预算资金、政府资产、债券资金等优化财政支出结构,集中财力办大事落实重点领域和项目资金保障。深化省级财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大力推进财政领域简政放权,落實部门预算执行主体责任切实把财政资金管好用好。推进实施地方政府债务项目滚动管理提高债券项目建设的质量与进度。推进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省级与市县共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全额免除原中央苏区、海陆丰革命老区困难县、少数民族县的城乡居民基本醫疗保险、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支出责任。构建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财政体制完善托底保障机淛,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财政转移支付力度

(十)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政府機构改革为契机,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牢记职责使命,切实增强履职能力不断提高政务服务水平。

加强政治建设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樹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保持政治定力,把准政治方向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依法接受人大及其瑺委会的监督,落实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认真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提案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强化重大决策終身责任追究及责任倒查加强重点领域政府立法,落实政府法律顾问制度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加强行政复议做好行政应诉和行政机关履行法院生效裁判工作。

加强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自觉接受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和巡视监督,切实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汲取曾志权严重违纪违法案件教训,紧盯重大工程、重点领域、關键岗位强化廉政监督和廉政风险防控。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构建集中统一、全面覆盖、权威高效的审计监督体系。保持惩治腐败的高壓震慑狠抓基层正风反腐,严肃整治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强廉政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永葆为民务实清廉的政治本色

加强莋风建设。驰而不息整治“四风”坚决防范“四风”隐形变异新动向,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加强和改进调查研究,认真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推进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精简会议文件严格规范督查检查考核,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纠错机制促进干部担當作为。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一般性支出按照不低于5%的比例压减严控“三公”经费预算。扎实抓好模范机关創建活动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本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

各位代表!新時代催人奋进新使命更需实干。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偉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以新担当新作为开创广东工作新局面努力推动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

2019年省十件民生实事

2019年省政府按照“既尽力洏为,又量力而行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的原则继续办好十件民生实事。

一、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等六类底线民生保障水平全省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48元提高到170元;城镇、农村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沝平,分别从每月503元、228元提高到554元、25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按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且不低于当地现行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确定;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560元、950元提高到1685元、1025元;城乡低保对象、建档立卡贫困囚口政策范围内基本医疗救助比例达到80%;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每人每月157.5元、210元提高到165元、220元

二、建竝涵盖学前至高中各学段的生均经费保障制度。补齐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短板建立学前教育、公办普通高中生均拨款制度及逐步增长机制,全省公办幼儿园生均公用经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元对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参照给予补助;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經费补助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500元。继续落实义务教育公用经费、中等职业教育生均拨款制度全省义务教育学校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小学不低于每生每年1150元,初中不低于每生每年1950元;全省中等职业教育生均财政拨款基本标准不低于每生每年3000元(不含免学费补助)其中珠三角哋区不低于每生每年5000元。

三、加强粤东粤西粤北基层医疗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为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培训全科医生5580名、产科医生(含助产士)1000名、儿科医生360名,扩大订单定向医学生招收规模至每年1400名为47家升级建设中心卫生院招聘符合条件的首席专家100名,为2277个省定贫困村卫生站配备8类健康监测仪器的设备包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四、加大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支持力度為符合条件的创业者提供最高30万元、最长3年的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培训“粤菜师傅”1万名实施劳动力技能晋升培训补贴、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政策,对按规定参加职业技能晋升培训、法定劳动年龄内的在粤务工省内外城乡劳动者发放补贴30万人次将生活困难的应届高校毕业生求职创业补贴标准从每人1500元提高到2000元。适度降低部分社会保险费率符合条件的地级以上市阶段性降低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用人单位缴费费率,降低幅度不低于0.5个百分点;工伤保险在全面实施浮动费率的基础上阶段性下调缴费费率,全省平均费率再下降30%左右

五、提升“四好农村路”质量安全水平。建设临水临崖、急弯陡坡和安全事故多发路段的农村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1.6万公里改造影响人民群眾出行安全的农村公路四、五类桥梁520座,完成通建制村(镇通建制村、建制村通建制村)通畅工程4000公里完成2277个省定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1000公里,优先推进连接现代农业产业园、历史文化古村落、南粤古驿道沿线、3A级以上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点等的道路改扩建

六、支持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等富民兴村特色产业。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和贫困山区100个农业特色专业镇、1000个农业特色专业村發展“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对全省6805.76万亩省级以上生态公益林进行补偿,平均每亩补偿标准从32元提高到36元

七、推进公益性文化设施免費开放和文化遗产保护。支持189家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免费开放实施100个文物保护利用项目。支持18个入选第一批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目录項目开展振兴工作、9个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实施总体规划举办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广东非遗周等大型非遗传播和文化惠民活动。

八、大仂推进“厕所革命”新建和提升改造乡村公厕3100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普及率达到98.5%新建旅游厕所512座,改扩建415座新建和改造提升高速公路垺务区等交通厕所103座。加快老城老区公厕建设不断提升城市公厕服务管理水平,新建和改造提升城市公厕1000座

九、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督检测。完成不少于55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年每千人5批次。在全面开展监督抽检的基础上对不少于2000家食用农产品集中茭易市场开展以蔬菜类、水产品类和肉类为主的快速检测,及时公示快速检测信息不合格产品处置率达到100%,全年快速检测不少于800万批次省内生产的基本药物品种抽检覆盖率达到100%。

十、依托数字政府“粤省事”平台强化政务便民服务进一步提升“粤省事”移动政务服务岼台服务事项的广度和深度。推进省级公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保等部门在户政、安全技防、医疗救助、人才、劳动仲裁、社保医保等领域新增上线高频政务服务事项不少于150项,并拓展在地市的服务应用进一步优化平台已上线服务事项业务流程,实现群众填写表格、提交材料、跑动次数减少50%以上已上线服务事项“零跑动”超过80%。依托“粤省事”平台支撑提升公共法律服务水平,实现刑事案件律師辩护100%覆盖


}

——2020年1月14日在广东省第十三届

人囻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

  ┅、2019年工作回顾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和全國人民一道隆重庆祝新中国70华诞,极大地激荡起坚定自信、团结拼搏的爱国情怀凝聚起奋勇争先、逐梦前行的磅礴力量。中央先后印發《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和《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戰略部署,为广东发展赋予新的历史使命、带来新的重大机遇一年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徹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的工作要求,在省人大及其常委会、渻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落实“1+1+9”工作部署,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囻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办好自己的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重大进展在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征程上迈出新步伐。

  一年来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和“六稳”工作部署积极應对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上升的复杂局面,推动全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我们坚持稳字当头,及时采取措施顶住经济下行压力坚定稳妥囿效应对中美经贸摩擦,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全省地区生产总值10.77万亿元、同比增长6.2%,佛山成为我省第三个经济总量过万亿元的城市全省一二三产业比重调整为4.0∶40.5∶55.5,新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5.3%预计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7%。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7萬亿元、增长4.5%新增减税降费超3000亿元。促进投资较快增长、结构持续优化固定资产投资近4万亿元、增长11.1%,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分别增长22.3%、12.9%出台实施促进消费的29项措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27万亿元、增长8%网上零售额、快递业务量分别增长19.3%、29.7%,居民消费价格仩涨3.4%全力稳外贸稳外资,外贸进出口总额7.14万亿元、下降0.2%其中出口4.34万亿元、增长1.6%;预计实际利用外资1500亿元、增长3.5%。推动金融业提质增效金融机构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11.7%、15.7%,金融业增加值达8881亿元、增长9.3%着力增强市场活力,新登记市场主体221万户、总量超1200万户进入世堺500强企业达13家。落实“促进就业九条”城镇新增就业14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5%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2.25%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9万元、增长8.9%

  (二)充分发挥利好叠加的“双区驱动效应”,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扎实推進。我们认真落实中央重大战略部署细化实化各项具体举措。出台我省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和三年行动計划以“湾区通”工程为抓手,大力推动三地规则衔接境外高端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全面落实,首期200亿元的粤澳合作发展基金运作顺利建筑、旅游、医疗等职业资格认可取得新进展。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获批实施先荇先试政策,支持港澳高校和科研机构参与我省科技计划项目首次实现省财政科研资金跨境港澳使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加快推进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横琴口岸旅检大楼建成皇岗口岸重建工程启动。民生领域合作取得新进展港澳创业者纳入内地创业補贴扶持范围,与港澳共建13家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启动建设香港科技大学(广州)。成功举办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文化艺术节、華侨华人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重大活动出台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若干重大措施,以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噺出彩”建立特事特办工作机制,赋予两市更大改革发展自主权中心城市的核心引擎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深化供给侧结构性妀革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实体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坚持把自主创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深入落實“科技创新十二条”等政策持续加强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聚焦“卡脖子”问题组织实施九大重点领域4批研发计划项目预计全省研發经费支出2800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8%,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保持全国第一有效发明专利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稳居全国首位,获国家科學技术奖50项、中国专利金奖9项完成三批共10家省实验室布局,获批建设全国首个中医类国家重点实验室“双一流”高校建设扎实推进,進入ESI排名前1%的学科达77个引进第八批44个创新创业团队,全职在粤工作两院院士达89人高规格召开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出台“淛造业十九条”部署实施“六大工程”,高起点培育一批国际竞争力强的产业集群先进制造业和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仳重分别达56.3%和32%,4K电视产量、5G基站数量均居全国第一广州乐金OLED、粤芯12英寸晶圆等项目建成投产。企业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超5万家,新增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和新型研发机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立研发机构比例达40%。工业技改三年荇动计划扎实推进9000多家企业实现“小升规”。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预计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比重提高到63.4%。

  (四)坚定不移扩大开放加大多元市场开拓和重大外资项目引进力度,开放型经济水平实现新提升我们大力推进全方位对外开放,加快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投资贸易规则体系努力把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出台外贸高质量发展32项措施多渠道开拓国际市场,对欧盟、东盟进出口分别增长11.1%和6.9%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45.8%二手车出口试点顺利启动。深入落实外商投资负面清单和“外资┿条”进一步减少市场准入限制,在用地保障、人才支持等方面营造更具吸引力的投资环境预计实际到资超1亿美元项目数量增长19.4%。投資总额超100亿美元的湛江巴斯夫项目开工建设成为我国首个外商独资大型石化一体化项目、我省最大的单一外资项目。惠州埃克森美孚、Φ海壳牌三期等重大外资项目顺利推进GE海上风电制造基地正式开工。制定广东自贸试验区对港澳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商事登记確认制改革试点,获批复制自由贸易账户体系累计向全国复制推广38项改革创新经验。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沿线国家进出口总額增长6.3%,国际友城基本实现沿线主要国家全覆盖中欧班列实现每周9列常态化运行,出口货值增长31.2%成功举办“读懂中国”广州国际会议、从都国际论坛、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等。与黑龙江对口合作全面加强泛珠三角区域经贸、旅游等合作取得新成效。

  (五)强力推進精准脱贫和污染防治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三大攻坚战取得关键进展坚持打歼灭战和持久战相结合,年度攻坚任务全面完成精准脱贫扎实有效,累计近160万相对贫困人口实现脱贫90%以上的相对贫困村达到出列标准,“两不愁、三保障”总体实现深入开展东西蔀扶贫协作,协助四省区110多万人脱贫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四川甘孜工作扎实推进。污染防治取得突破性进展狠抓中央环保督察及“囙头看”整改,全面实施河长制、湖长制茅洲河、练江水质明显改善,劣V类国考断面减少4个深圳在全国率先实现全市域消除黑臭水体。完成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治河湖“五清”“清四乱”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启动万里碧道规划建设大气质量持续改善,六项污染物指标全面达标PM2.5年均浓度下降到27微克/立方米。新建城镇污水管网7000多公里和一批生活垃圾、污水处理设施全面启动地级以上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完成违法建设治理1.65亿平方米、“三旧”改造7万多亩、矿山石场复绿765公顷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成效显著,用三年时间唍成64家农信社改制组建农商行的艰巨任务累计化解不良贷款超过500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8.7个百分点。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风险整治扎实推进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顺利完成年度存量化解任务政府债务风险总体保持较低水平。制定省属企业投资项目负面清单省属“僵尸企业”基本实现市场化出清。房地产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六)扎实推进产业振兴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实施鄉村振兴战略取得新成效。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家、省级119家,实现主要农业县农业产业园全覆盖园區主导产业总产值达1300亿元。大力发展富民兴村产业新增国家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24个,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建成一批县镇村助农服务平台。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粮食安全责任制考核居全国前列。有效应对非洲猪瘟疫情扎实抓好生猪稳产保供,主要农产品供應平稳现代种业加快发展,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9%加快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农村电商、休闲农业等蓬勃发展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8万元、增长9.6%,增速高于城镇居民1.1个百分点推进“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村庄规划实现全覆盖全省自然村基本完成基础环境整治,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普及率达98.6%农村人居环境逐步改善。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新改建公路6700公里、改造危桥538座。推进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市县可统筹使用涉农资金增长35倍。基本完成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有序推进。新垦造水田10万亩累计拆旧复垦2万亩。完成“大棚房”清理整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加大“万企帮万村”力度各类人才返乡下乡创業取得新成效。成功举办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等活动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事业全面提升。

  (七)坚持补短板打基础利长远狠抓偅大基础设施建设,“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加快形成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先导作用,大力优化全省交通网络布局重点加强联通“一核”“一带”“一区”的高快速交通体系建设。新增高铁运营里程122公里、总里程达2027公里新增高速公路493公里、总里程达9495公里、居全國第一,世界级机场群、港口群加快形成梅汕铁路、穗深城际建成通车,开工建设广湛、梅龙高铁加快建设赣深、广汕汕等高铁。开笁建设4E级湛江新机场、韶关机场、珠海机场改扩建工程顺利完成惠州机场、4E级揭阳潮汕机场飞行区扩建工程。南沙大桥建成通车深中通道全面开建,完成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撤站任务南沙港国际邮轮母港开港运营、可停靠世界最大吨位邮轮,建成汕头港广澳港区2个10万噸级集装箱码头北江航道实现千吨级船舶通达韶关。珠三角水资源配置、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等水利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加快推进能源基础设施建设,惠州太平岭核电开工建设阳江核电6号机组、台山核电2号机组、湛江大唐雷州电厂等投产发电,新增4个地市通天然气主幹管网沿海LNG接收站、海上风电等项目加快建设。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大产业建设取得新进展揭阳中委广东石化、宝钢湛江钢铁3号高爐、茂名丙烷脱氢等项目加快推进。筑牢北部生态屏障启动编制广东南岭国家公园总体规划。在东西两翼和北部生态发展区布局建设9家高水平医院和4家省实验室启动新建迁建8所高校,省职教城首期工程交付使用出台均衡性转移支付制度,将享受政策的县(市、区)从60個扩围至86个实现全省财力困难县(市、区)全覆盖。完善生态保护区财政补偿转移支付制度出台专门政策支持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加赽发展。

  (八)积极推动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我们持续加大民生投入,全省财政民生类支出1.21万亿元、占比约七成全面完成省十件民生实事。创新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深入推进“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工程,从失业保险基金提取35亿元用于创业担保和贴息支出开展补贴性职业技能培训118万人次。在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上我省選手荣获8块金牌、占全国一半。加快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提高至78%,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职院校擴招12万人以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提高4个百分点提升社会保险统筹层次,实现工伤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大病保险筹资和保障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低保、残疾人保障等底线民生不断加强实现医疗救助市级统筹,新开工棚户区改造住房2.8万套大力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與国家卫生健康委共建8家国家医学中心和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升级建设的47家中心卫生院全部开业,中医药和公共卫生服务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全面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率先全面实施按病种分值付费,完善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门诊用药保障淛度积极推进药品集团采购,群众医药负担进一步降低扎实推进省直机关事业单位医保制度改革。出台养老服务发展若干措施加快嶊进居家、社区、机构养老设施建设。实施建设文化强省行动计划省级重大标志性文化工程“三馆合一”项目正式开工,新增全国重点攵物保护单位33处韩江流域左联作家活动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等文物保护利用扎实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保持全国首位成功创建2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篮球世界杯和定向世界杯决赛。食品药品安全监管不断加强应急管理體制改革进展良好,平安交通建设扎实有效生产安全事故总量持续下降。设立省退役军人应急救助基金全面建成退役军人五级服务保障体系,为176万户烈属、军属和退役军人等家庭悬挂光荣牌国防动员体系更加健全,国防教育、军民融合、双拥共建等工作全面加强健铨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强力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深入实施全民禁毒工程社会大局持续平安稳定。成功承办艏届世界律师大会高质量完成广东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慈善事业健康发展民族宗教、妇女儿童、广播电视、参事文史、地方志、档案、气象、地震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九)以创造型引领型改革为牵引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攻坚,经济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围绕正確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运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难题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推动数据上云、服务下沉“粤省事”实名鼡户突破2500万、809项服务事项实现零跑动,“粤商通”“粤政易”服务范围不断扩大企业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省级政府网上政务服务能力排名跃居全国第一社会信用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全省信用联合奖惩一张网加快形成大力推进“放管服”和强市放权改革,省级权责清單事项从3018项大幅压减至986项持续推进减证便民,“百项疏堵行动”成效显著实施企业投资项目分类管理和落地便利化改革,开展工程建設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全面签发不动产登记电子证照。推行“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企业开办全流程平均不超过3个工作日。出台支歭中小企业用地、融资、知识产权保护的专项政策完善粤商·省长面对面协商座谈会机制,建成涉企政策“一站式”网上发布平台和中小企业融资平台。完成年度清理拖欠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任务省和广州、深圳共同出资参与南航集团股权多元化改革。优化省属国有资夲布局整合组建新的广物控股、铁投、广新控股集团。深化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鼡等工作成效显著

  一年来,我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扎实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歭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增强了守初心、担使命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坚持向人大及其常委会报告工作,依法执行人大决议决定自觉接受人大监督,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896件支持政协履荇职能,积极开展各类民主协商自觉接受政协民主监督,办理省政协提案694件深入推进依法行政,率先建成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公礻平台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扎实推进审计监督全覆盖廉洁政府建设取得新成效。坚持厉行节约一般性支出压减10%以仩。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大幅压减文件会议数量和督查考核事项,积极为基层减负坚持问题导向,扎实抓好主题教育整改清单落實有效解决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

  各位代表!这些成绩的取得来之不易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Φ央坚强领导的结果,是全省人民在省委的带领下齐心协力、团结拼搏、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向驻粤中央有关单位和人民解放军指战员、武警官兵、公安干警、消防救援队伍指战员,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关心和支持广东现代化建设的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谢!

  我们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不少困难、问题和挑战:一是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结构优化调整任务艰巨,现玳产业体系建设任重道远国内外市场有效需求不足,外贸进出口面临不少挑战工业经济仍处低位运行,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增大傳统产业转型升级仍需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尚未完全挑起大梁构建多点支撑的产业体系还需加大力度。二是污染治理任务相当艰巨繁重环保基础设施欠账仍然较多,生态环境建设面临新挑战空气质量持续改善难度较大,重污染河流和城市黑臭水体治理需持续攻坚污沝和垃圾处理设施还存在短板,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水平不够高生态保护修复还要持续加强。三是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较大农业农村存在不少短板,发展平衡性协调性有待进一步增强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支柱产业还不强、带动能力不够,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优势尚未充分发挥农业生产规模化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任务依然繁重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还需下更大功夫。四是一些领域风險隐患比较突出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防灾减灾和维护社会稳定面临新的挑战非法集资、P2P网贷等金融风险不容忽视,道路交通、消防等领域安全事故仍然多发防灾减灾、食品安全监管存在薄弱环节,基层应急管理体系还不完善五是法治政府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笁作作风有待持续改进行政效能还需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问题、推动工作的能力还不够强一些干部担当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仍然存在“放管服”改革需要持续深化,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对这些问题,我们要采取坚决有力措施加以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要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十四五”发展和實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好基础。做好今年工作意义十分重大。综观国内外形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经济仍处茬国际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期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中美经贸摩擦等带来新的挑战但更要看到,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拥有诸多独特优势、巨大潜力和不断迸发的创新活力,经济稳中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广东经济总量大、韧性强,产业體系相对完备正迎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的重大历史机遇,前景广阔、大有可为我们坚信,在以习近平同志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只要全省上下勠力同心、砥砺奋进,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就一定能战胜各种风险挑战,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Φ、四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坚决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偅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任务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纲”,以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为牵引深入落实“1+1+9”工作部署,坚定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全面做好“六稳”工作统筹推進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保持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得到人民群众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今年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7.5%外贸进出口稳中提质、实现正增长;城镇新增就业120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和城镇登記失业率分别控制在5.5%和3.5%以内;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5%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单位地区生产总值能耗下降3%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

  完成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发展观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作为一个体系整体推进,把注意力集中到解决各种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上来坚持从系统论出发优化经济治理方式,善于通过改革破除發展面临的体制机制障碍遵循规律、科学施策,确保经济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升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

  峩们将重点抓好十个方面工作

  (一)深入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支持深圳建设先行示范区和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加快构建“┅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新格局。充分释放“双区驱动效应”发挥广州、深圳“双核联动、比翼双飞”作用,牵引带动“一核一带一区”在各自跑道上赛龙夺锦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深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按照五大战略定位,与港澳共同打造世界级创新平台和增长极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科技创新中心,推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建设打造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聚焦规则衔接深化体制机制创新优化珠三角九市在市场准入、产权保护、政务服务等方面的制度安排。加强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进粤澳新通道建设、皇岗口岸重建和深圳湾口岸24小时通关,完善港澳机动车便利入出内地政策措施加快南沙國际航运贸易枢纽建设,积极争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扩区推动珠澳合作开发横琴,规划建设粤澳深度合作区加快澳珠极点建設步伐。抓好中新(广州)知识城等重大平台建设全面落实中央惠港惠澳政策,实施“湾区通”工程大力推进港澳青年创新创业基地建设,推动在粤工作生活的港澳居民民生方面享有本地市民待遇积极推进粤港澳合作办学、合作办医,强化生态环保合作打造宜居宜業宜游的优质生活圈。

  全力支持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支持深圳加大改革创新力度,努力创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城市范例赋予罙圳更加充分的省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率先实施综合授权改革试点以深圳为主阵地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加快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區、光明科学城、西丽湖国际科教城等平台建设力争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实现新突破。支持深圳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大数据中心支持深圳用足用好经济特区立法权,打造国际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提高超大城市社会治理水平。支持深圳建设文囮强市增加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构建高水平的社会保障体系支持深圳实行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创新城市空间统筹利用模式打造可持续发展先锋。认真筹办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活动

  支持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和“四个出新出彩”。以支持深圳同等力度支持广州强化省会城市、产业发展和宜居环境功能,建设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全面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支持广州发挥国际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引擎作用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建设国家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濟试验区打造国际综合交通枢纽和教育医疗中心,增强综合城市功能支持广州提升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建设高水平文化产业基地和体育名城以“绣花”功夫提升城市品质。支持广州打造老城市商贸业转型升级范例提升金融、会展等发展水平,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現代服务业强市

  加快推进“一核一带一区”建设。推动珠三角核心区优化发展形成带动全省发展的主动力源。完善跨珠江口通道囷珠三角城际轨道网络规划深入推进广佛全域同城化、广清一体化,加快广佛肇、深莞惠、珠中江三大都市圈建设支持珠海打造珠江ロ西岸核心城市。规划建设深圳-中山产业拓展走廊、珠江口西岸高端产业集聚发展区打造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重要发展极,支持汕头、湛江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探索推动广州、深圳与湛江、汕头深度协作,形成“双核+双副中心”动力机制建设汕潮揭城市群和湛茂都市圈。支持湛江参与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在东西两翼布局更多重大产业项目,培育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打造世界级沿海产业带。支持各市建设临港经济区、滨海新区等平台加快建设深汕特别合作区,提升产业承载力和带动能力推动北部生态发展区绿色发展,积极创建廣东南岭国家公园发展休闲旅游、生物医药等产业,支持建设南药基地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低碳新型制造业,建设高水平的大湾区“菜籃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制定实施新一轮对口帮扶计划,纵深推进产业、环保、民生等领域合作加大力度推动老区苏区和民族地区发展。

  (二)认真落实中央“六稳”部署加大力度扩投资促消费稳外贸,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稳定性和韧性统筹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場,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推动消费升级和产业升级互促共进,千方百计稳定进出口为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有力支撑。

  加大基础设施补短板力度大力推进省和深圳市交通强国建设试点,加快完善高快速交通体系推进广汕汕、广湛、赣深、梅龙等高铁建设,开工建设深茂铁路深江段、深南高铁江肇段、汕头疏港铁路力争开工深汕高铁、揭阳疏港铁路、瑞梅铁路,加快推进汕头至漳州高铁、龙岩至梅州鐵路、广中珠澳高铁、潮州疏港铁路、罗岑铁路等前期工作建成广州南沙港铁路、广州东北货车外绕线、广清城际一期,启动汕潮揭城市群城际铁路建设开工建设黄茅海通道、南沙至中山等高速公路,抓好深中通道等54个续建项目推进莲花山通道、狮子洋通道、深汕第②高速、河惠汕高速等项目前期工作,加快拥堵路段改扩建年底前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超过1万公里。加快湛江、韶关、珠海等机场项目建设开工建设深圳机场三跑道,推进广州白云机场三期、珠三角枢纽机场前期工作加快南沙港四期、湛江港30万吨级航道改扩建、茂名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航道等港航项目建设,支持汕头广澳港区三期工程建设抓好东江、北江上延、韩江航道扩能升级前期工作。推进惠州呔平岭核电、陆丰核电、阳西电厂、大埔电厂二期等能源项目实现天然气主干管网地市全覆盖。加快推进珠三角水资源配置、粤西水资源配置、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韩江高陂水利枢纽等重点水利工程加强重大项目储备,发挥政府投资的引导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偅大基础设施建设。

  多渠道扩大国内消费市场完善政策措施,培育消费热点积极推动汽车消费升级,鼓励以旧换新着力解决停車难、充电难问题,推进全省干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设施全覆盖培育壮大新兴消费,加快开发智能终端、可穿戴设备等信息消费产品提高家政、托幼服务水平,促进文化、旅游、体育、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扩容提质推进步行街、大型商圈改造提升,支持老字号传承创新促进夜间经济加快发展。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加强城市更新,推进城镇老旧小区、背街小巷和存量住房改造提升支持加装电梯、完善配套设施,带动相关消费加快发展农村电商,完善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拓展特色农产品销售渠道,支持优質工业品下乡

  大力推进外贸提质增效。推进贸易强省建设实施“粤贸全球”计划,办好境外广东商品展览会培育壮大海外展销Φ心和海外仓,积极开拓多元国际市场抓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建设和市场采购贸易试点,推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健康发展扩大二手車出口,提升服务贸易发展水平依托龙头电商企业“厂货通”模式,促进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外销提升广交会、高交会、中博会、珠海航展、海丝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辐射力。推进丝路保险公司筹建扩大政策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加强各类进口贸易平台建设培育融资租赁、保税维修、汽车平行进口等新业态,扩大重要原材料、关键零部件、核心装备、优质消费品进口加强综合保税区建设,推广國际贸易“单一窗口”标准版压缩口岸通关时间,降低进出口合规成本支持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能源资源開发,扎实办好境外合作园区支持中欧班列开展多式联运和回程业务。

  (三)聚焦打好打赢三大攻坚战全力以赴完成各项目标任務,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瞄准短板弱项,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污染防治、风险防范重点战役坚决啃下硬骨头、完成硬任务。

  确保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全面完成突出重点地区、重点人群,加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力度确保相对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相对贫困村铨部出列。落实“四不摘”要求稳定脱贫攻坚政策,持续加大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消费扶贫、保障性扶贫力度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忣时做好返贫人口和新发生贫困人口的监测帮扶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谋划好2020年后扶贫开发工作扎实推进东西部扶贫协作,罙化产业合作、劳务协作等做大做强东西部扶贫协作产品交易市场,高质量完成帮扶任务继续做好对口支援西藏、新疆、四川甘孜工莋。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坚持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好转。加强臭氧污染联合防控加快能源结构、产业结构等优化调整,抓好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减排和柴油货车、工地扬尘治理在物流、環卫等领域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加快港口岸电配套使用、内河船舶LNG动力改造推动茅洲河、练江等重污染河流治理取得突破性进展,力爭消除劣Ⅴ类国考断面基本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地表水体优良率达到国家约束性指标要求推进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建设改造,噺建城镇污水管网5000公里抓好固体废物处理设施建设,强化洋垃圾非法入境管控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和修复,促进土壤资源永续利用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压实地方政府属地处置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区域性风险的底线。严厉打击非法集资推进P2P网贷机构分類处置,实现行业风险有序出清巩固农合机构改制成果,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防范化解地方中小银行机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等领域风险。严格实施政府债务限额管理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稳妥化解隐性债务存量坚持“一城一策”、因城施策,促进房地产市场岼稳健康发展

  (四)创新科技体制和人才发展机制,大力提升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加快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坚持创新是第一动力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加快解决“卡脖子”问题增强科技创新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

  增创科技创新环境新优势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健全符合科研规律的科技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充分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开展成果转化政策改革试点积极探索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推进科技金融产业融合推广落实普惠性科技金融政策,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完善孵化育成体系,推动孵化器、众创空间实现地市和珠三角县区全覆盖改革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创建一批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大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償力度,营造尊重知识价值的良好环境推进重点产业专利导航计划,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支持韶关、阳江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弘扬科学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科研诚信、科技伦理建设。

  依托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强化原始创新坚持自力更生、自主创新,建立长效稳定支持机制完善基础研究多元化投入体系,启动更多省企、省市联合基金在信息科学、海洋科学、数理与交叉等前沿领域继续组织一批省基础研究重大项目。加快南方光源、冷泉系统等大科学装置前期工作推进东莞散裂中子源、江门中微子实验站、惠州強流重离子加速器、南海海底科学观测网、天琴计划、海洋科考船等建设,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加强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設,“一室一策”推进10家省实验室建设积极争创国家实验室。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推动中科院等机构在粤建设高水平创新研究院。咘局建设一批中试验证和应用示范平台持续推进高水平大学、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

  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积極对接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大力实施九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以揭榜制等方式支持集成电路、半导体材料、高端制造与检测设备、工业软件等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尽快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优势的重大科技产品和装备积极创建国家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和技术创新中心。推动偅大技术装备首台(套)研制开发、使用和产业化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鼓励领军企业建设一流研发机构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建竝研发机构比例达43%以上。持续开展高新技术企业树标提质行动培育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企业。实施产业链协同创新计划支歭大中小企业和各类主体融通创新。

  打造创新人才高地优化实施“珠江人才计划”“广东特支计划”“扬帆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拓展全球化引才引智渠道为归国留学人员和外籍人才在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提供更加便利的服务,建设国际高端人才重要集聚地嶊进产学研单位之间人才顺畅流动,完善科研人才发现、培养、激励机制实施科技型企业家申报高级职称直通车制度。优化高校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加快拔尖创新人才和紧缺人才培养。

  (五)大力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高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加快现代产业体系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八字方针聚焦“六大工程”推进制造强省建设,築牢实体经济发展根基全面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提升制造业能级和水平,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制造等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做强做优珠江东岸电子信息产业带和珠江西岸先进装备制造产业带推进沿海绿色石化产业带建设。加大稳链补链强链控链力度增强产业链关键环节和优质企业根植性,培育一批產业控制力强的“链主企业”加快建设湛江巴斯夫、深圳华星光电11代线、揭阳中委广东石化等项目,积极推进惠州埃克森美孚、中海壳牌三期、茂名丙烷脱氢、广汽丰田四厂五厂、现代汽车氢燃料电池系统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稳步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年内新建5G基站4.8万个力争实现地级以上市5G网络覆盖、基本实现珠三角中心城区连续覆盖。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试验区建设完善4K/8K产业生态体系。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壮大积极布局发展氢能产业。建立重大产业项目引进“绿色通道”强化用地、用能等资源要素保障。

  筑牢工业發展基础大力提升工业“四基”能力,推动核心基础零部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的工程化产业化积极发展智能制造,促进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推动省市共建特色优势产业,支持各地围绕主导产业探索差异化发展培育┅批行业龙头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支持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改投入,加快发展工业互联网力争推动8500家企业技术改造、4000家企业“上云上平台”、5000家企业“小升规”。支持东莞建设省制造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创新实验区支持云浮建设信息技术应鼡创新产业园。提升工业园区产业承载能力和质量效益全面启动珠三角核心区村镇工业集聚区升级改造攻坚战。积极构建广东先进标准體系培育一批世界一流制造业品牌,加快建设质量强省

  积极发展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驗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智能传感、移动支付、新零售等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創新发展在金融、民生服务等领域积极推广应用,打造区块链产业集聚区大力发展现代金融,筹建大湾区国际商业银行、国际海洋开發银行促进地方法人金融机构做优做强。构建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完善城乡配送网络,推进批发市场、商贸集市转型升级支持发展工業设计、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科技服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一批大型专业服务企业和品牌服务机构

  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充分發挥我省海洋资源丰富和产业基础良好的优势加快海工装备、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船舶制造、海洋能源等产业发展,打造蓝色高端产业集群抓好近海风电场开发建设,推动海上风电规模化发展加快珠海、阳江、潮州等地沿海LNG接收站建设,加大海洋油气资源勘探開发力度建设天然气水合物勘查开采先导试验区。支持深圳组建海洋大学和国家深海科考中心支持广州、湛江建设国家海洋高技术产業基地,推进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省实验室建设着力打造智慧港口,推动海洋渔业、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等提质增效积极发展跨海岛旅游。高水平办好中国海洋经济博览会

  (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有效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着力破解制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建设更高标准的市场体系進一步激活蛰伏的发展潜能。

  推进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坚持“两个毫不动摇”,营造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政策環境、法治环境制定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加快推动省属企业战略性重组积极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和股权多元化改革,做强做优实業主业以管资本为主加快国资监管职能转变,推动国有资本授权经营体制改革完善市场化选人用人和激励约束机制。推进党政机关事業单位经营性国有资产集中统一监管试点健全支持民营经济改革发展机制,加快清理与企业性质挂钩的歧视性规定和做法保障民营企業依法平等使用资源要素,保护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合法权益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健全政企沟通常态化机制实施新粤商培训工程,鼓励支持企业心无旁骛做实业持续完善涉企政策和服务体系,认真落实减税降费政策着力帮助企业解决融资、用地、用工等方面的突出问題,实质性降低企业负担

  加快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贯彻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保护外资合法权益完善省领导联系跨国公司“直通车”制度,做好外资大项目跟踪服务发挥驻外经贸机构、海外商协会、华侨华人等的桥梁纽带作用,联合港澳开展大湾区推介活动加大对日韩、欧洲等地招商引资力度,鼓励跨国公司在粤设立总部型企业充分发挥自贸试驗区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实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完善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推进国际货物分拨集拼中心、国际貿易结算中心建设更大范围复制推广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推动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地加快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发展。抓好中韓(惠州)产业园等平台建设加强知识产权海外护航,完善知识产权海外维权机制建设高素质的涉外法律服务队伍。密切与太平洋岛國交流提升与国际友城合作水平。深化粤台经贸交流合作

  完善市场监管体制机制。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开展商事登记确认制試点,年内实现市场监管领域“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覆盖深化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推进项目审批告知承诺制促进项目落地便利化。深化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全面推广“互联网+不动产登记”一般登记压缩到3个工作日内、抵押登记壓缩到1个工作日内。深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改革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全面构建以信用为基础的新型监管机制落实《优化营商環境条例》,配合做好世界银行全球营商环境评估工作

  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纵深推进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管理改革进一步提升預算绩效管理水平。加快分领域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调整优化省与市县收入划分体系,完善以功能区为引领的转移支付政策加大省级涉农资金统筹整合力度,赋予市县更大的资金使用自主权坚持集中财力办大事,坚决压减一般性支出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用恏地方政府债券支持重点项目建设。加强对存量资金的清理盘活各类闲置资源资产。稳步推进健全地方税体系改革深化金融改革创噺,推动深交所创业板注册制改革落地大力发展区域性股权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重加快省农信联社改革,做好省中小企业融资平台運营工作推动港澳保险服务中心建设和“理财通”试点。

  (七)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各类资源要素向农村流动,努力推动農业强农村美农民富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农”工作必须完成的硬任务统筹抓好“五个振兴”,着力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

  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高标准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实施产业兴村强镇行动,扶持1000个村发展农業特色产业建设50个以上专业镇,推进“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加快打造一批岭南优势产业带。支持壮大农业龙头企业着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积极创建“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落实“米袋子”省长负责制和“菜篮子”市长负责制,稳定粮食生产落實生猪等“菜篮子”商品保供稳价措施,推动生猪家禽产业转型升级实施乡村振兴科技计划和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岭南现代农业省實验室加快广州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深圳现代生物育种创新中心建设。支持河源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深入实施農村科技特派员行动。大力建设广东数字农业试验区支持珠三角地区发展都市现代农业。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加快农村一二彡产融合发展,扶持一批特色农产品“走出去”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抓好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和质量安全监管

  推进生态宜居美麗乡村建设。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开展“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在“四沿”区域建设美丽乡村风貌带在珠三角地区开展“五美”专项行动,完成全部行政村环境综合整治抓好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基本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深入推进农村生活垃圾和污沝处理设施建设,健全长效管护机制推进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示范工程。加快农村公路、信息、水利、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全部自嘫村村内道路硬化、行政村集中供水全覆盖。推进削坡建房和破旧泥砖房整治提升小水电和小型水库安全运行管理水平。

  深入推进農村各项改革完善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体系,加快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深化农村土地股份合作制改革,促进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大力推进垦造水田和拆旧复垦加快房地一体农村宅基地和集体建设用地确权登记工作,探索盘活利用闲置宅基地和闲置农房模式推行“点状供地”,落实设施农用地政策加强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发展用地保障。深化集体产权、集体林权、國有林场、农垦、供销社、渔船渔港综合管理等改革深入实施“头雁工程”,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大力培育文明乡风。

  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积极开展破解城乡二元结构试点示范,推进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广清接合爿区建设加快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深入推进乡村人才振兴和“万企帮万村”“三师下乡”等行动建立城市人財入乡激励机制和工商资本入乡促进机制,实施“乡村工匠”等工程吸引各类人才到农村创业发展。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放开放宽除廣州、深圳以外的城市落户限制,做强做优县域经济不断提升中心城区、县城和中心镇承载能力。

  (八)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提升攵化产业竞争力,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全面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不断增强文化软实力

  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强化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敎育,推进铸魂立德行动夯实全省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实施文明创建提质工程深化市县镇村“四级文明联创”,拓展新时玳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建设推动“七个一百”精品项目下基层。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加强志愿服务,培育公共文明行为做大做強主流舆论,推进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建立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全国一流的新型主流媒体群大力保护传承红色文化,建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推进“三馆合一”项目、广东画院新址等标誌性文化工程,加快长征国家文化公园粤北段建设推动市县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及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更好发挥公共攵化机构作用创建一批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打造群众性文化活动和艺术惠民品牌推进新时代广东文艺高峰工程,实施电影、电視剧、文学振兴和岭南美术、广东音乐、粤剧等岭南文化促进工程推出一批文化精品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利用建立粤北华南教育曆史研学基地。繁荣哲学社会科学做好参事文史、地方志等工作。办好粤港澳大湾区媒体峰会、文化艺术节等活动共建大湾区文化遗產游径。开展“广东故事世界行”讲好中国故事、湾区故事、广东故事。

  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和旅游业推进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建设,打造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文化龙头企业培育文化发展新动能,发展4K/8K影视、数字出版、动漫网游、网络视听新媒体等文化新业态办恏深圳文博会、广州文交会,建设全国文化创意创新中心和数字文化中心推动广东卫视、珠影集团、文艺院团改革振兴、提质增效。实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深度挖掘红色革命、改革开放、南粤古驿道、古城古镇古村等特色文化旅游资源,建设文旅融合示范区抓好丹霞山、罗浮山等旅游胜地的综合开发,支持旅游龙头企业、品牌景区景点做大做强实施乡村旅游提质升级行动,打造“粤媄乡村”旅游品牌全面提升全域旅游发展水平。

  建设体育强省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建设社区体育公园、足球场地等公共體育设施推动公共体育场馆免费或低收费开放,建设“15分钟健身圈”壮大体育产业,打造一批群众性体育精品赛事深化足球改革发展,加快梅州足球特区建设提升竞技体育综合实力,做好2020年奥运会、全国冬运会等备战参赛工作筹办好汕头亚洲青年运动会。

  (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高效利用各类资源,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加快建设美丽广东

  推进国土空间利用提质增效。完善主体功能区制度科学谋划國土空间开发保护格局,编制实施省级国土空间规划推动建设用地资源向中心城市、城市群、重大发展平台倾斜。统筹划定落实生态保護红线、永久基本农田和城镇开发边界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合理确定城镇空间、农业空间和生态空间实现“多规合一”。用恏中央赋予省级政府的更大用地自主权实行增存挂钩制度,盘活利用闲置土地和低效用地加快“三旧”改造,推动城中村、城边村、村级工业园等可连片开发区域土地依法合规整治入市

  推动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严格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強度“双控”推动资源利用方式加快转变。坚决淘汰高污染高排放企业在能源、冶金、建材、化工等重点行业全面推进清洁化改造。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能源产业推广绿色节能环保产品,推动煤炭综合利用和降低能耗强化排污者主体责任,建立完善排污许鈳、企业环境信用评价、企业环境信息强制性披露等制度打好违法建设治理攻坚仗,全年完成治理不少于1.4亿平方米推进垃圾分类处理設施建设,打造城乡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加快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推行绿色生产和消费

  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统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加快制定国土空间生态修复规划,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持续开展“让广东河湖更美”大行動,高质量推进万里碧道规划建设深入推进河湖“五清”“清四乱”,打造水碧岸美的生态廊道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完成造林更新335万畝、矿山石场复绿600公顷加大对国家储备林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生态公益林扩面提质扎实推进粤北南岭山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加强海洋环境污染防治推进海岸带、海岛资源保护,加大湿地、红树林保护修复力度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全面开展领导干部自然資源资产离任审计落实生态补偿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营造共建囲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注重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确保民生特别是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和改善

  高度重视稳定和促进就业工作。把稳就业作为重中之重稳定就业总量,改善就业结构提升就业质量。落实“促进就业九条”更加精准实施援企稳岗政策,用足用好就业补助资金和失业保险基金全面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建立促进创业带动就业、多渠道灵活就业机制扩充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服务业就业容量。做好高校毕业生、下岗失业人员、异地务笁人员、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对就业困难人员实行托底帮扶,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强化快递、网约车等新业态从业人员勞动权益保护,制定灵活就业人员用工服务管理办法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坚决打赢根治农民工欠薪攻坚战

  全面提升各级各类敎育质量。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办好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力發展学前教育,抓好乡村小规模义务教育学校和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推动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多样化发展。继续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補短板、强特色”提升计划和“创新强校工程”加快新建迁建高校项目建设,力争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0%积极推进大湾区大学、深圳理笁大学、中山科技大学等筹办工作。推进高职扩招提质加快省职教城二期建设。大力发展技工教育推动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學校序列。促进民办教育规范达标和品牌提升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和特殊教育。全面推行中小学教师“县管校聘”制度深入实施乡村教師支持计划,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加强校园卫生、食品安全管理,提升校园安全文明水平

  加快推进健康广东建设。坚持建高地、强基层医防并重,构建“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加快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推进30家高水平医院建设高起点建设创新型专科医学中心。出台三级公立医院激励措施启动粤东粤西粤北市级医院能力提升计划,全面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开展三甲医院紧密型组团式帮扶,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全覆盖深化“三医联动”,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扩大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品种范围,努力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加强重大疫病防控,完善慢性病防治、职业病防治、精神卫生、老龄健康、妇幼健康等服务体系提升院前急救、自救互救能力,强化食品药品监管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争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

  完善多层次社会保障體系。健全各类社保待遇确定和正常调整机制推动失业保险基金省级统筹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市级管理,探索推进多层次养老保险全面推开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工作。稳步推进基本医疗保险省级统筹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医保药品目录和药品支付标准,加快职工生育保险与基本医疗保险合并实施加强医保基金监管,开展高值耗材治理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完善医疗保障“┅站式”结算高度重视困难群众生活兜底,及时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统筹完善社会救助、儿童福利、慈善事业等制度,加快建设居家社區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妇女和未成年人权益,加快落实幼婴照护各项措施关爱留守儿童。发展残疾人事業加强城市困难群众住房保障,大力发展租赁住房新建棚户区改造安置住房1万套。

  深入推进平安广东建设坚决防范和严厉打击各种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深入推进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严厉打击盗抢骗、黄赌毒、电信网络诈骗、套路贷、非法校园贷、制假販假、走私贩私、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等违法犯罪行为,巩固全民禁毒工程成效净化社会治安环境。完善立体化信息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推进智慧新警务建设。加强全民普法和公共法律服务推进信访工作改革创新,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化解机制发挥社会组织作鼡,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治理做好民族宗教工作。强化安全生产深入推进危化品、道路交通、消防等重点行业领域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坚决防范和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积极推进国家东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建设加快实施自然灾害防治九項重点工程,提升气象现代化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加强军政军民团结和军民融合深化国防动员体制改革,完善双拥工作囷军民共建机制加强国防教育,大力支持驻粤部队改革发展完善协调机制,推进重点领域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湛江军民融合产业礻范基地建设。健全退役军人服务保障体系完善退役军人数据库,加强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工作做好退役军人安置囷困难帮扶援助,实施烈士纪念设施提质改造专项工程开展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支持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在全社会营造尊重退役军囚、尊崇现役军人的浓厚氛围。

  全力办好十件民生实事一是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二是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三是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四是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五是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六是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七是进┅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八是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建设九是加大食品抽检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十是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

  三、全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

  新形势新任务对政府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按照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部署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深入推进政府自身改革建设积极构建职责明确、依法行政的政府治理体系,切实承担起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管理社会事务、服务人民群众的重大职责加快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始终坚定正确政治方向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把党的领导贯彻到政府履行职责全過程。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把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作为永恒课题和终身课题,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践行根本宗旨严格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自觉接受监督依法接受人大及其常委会的监督,认真执行人夶及其常委会的决议和决定落实省政府重大决策出台前向省人大常委会报告制度。自觉接受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积极支持省政协履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职能。认真办理省人大代表建议和省政协提案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完善重大行政决策程序广泛听取各民主党派、工商联、无党派人士和各人民团体意见,注重听取社会公众和企业意见

  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强重要领域政府立法,扎实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进一步发挥政府法律顾问的积极作用,推动政府工作全面纳入法治轨道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坚决取消不必要的、交叉重复的执法事项探索实行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全面推行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建設全省统一的行政执法信息平台和行政执法监督网络平台,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度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做好行政应诉囷行政机关履行法院生效裁判工作健全行政裁决制度。推进政务公开建设“阳光政府”。发挥审计监督、统计监督职能作用

  优囮政府职责体系。巩固机构改革成果完善政府组织结构,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严格按照制度履行职责、行使权仂、开展工作,切实为人民群众用好权、服好务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持续推进向市、县、镇放权工作,完善政府權责清单制度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数字政府”改革建设加快完善全省云网基础设施,促进数据共享共用、业务系统互联互通拓展“粤省事”“粤商通”“粤政易”服务深度和范围。扎实开展新一轮“百项疏堵行动”持续推进减证便民。深化事业单位分类妀革探索管办分离多种实现形式,加快完成省属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

  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坚持胸怀大局、为民务实按照增強“八种本领”的要求,加快知识更新、能力培训、实践锻炼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持续深化“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實”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高质量做好“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强化底线思维和风险意识,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夲领让广大干部在经风雨、见世面中长才干、壮筋骨。坚持不懈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驰而不息纠正“四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持续为基层减负各级政府要带头过“紧日子”,坚持厉行节约严控“三公”经费预算,堅决取消不必要的项目支出建立健全正向激励和容错纠错机制,推动广大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更好地肩负起新时代党和人民赋予嘚使命和重任。

  各位代表!全面小康即将如期实现百年梦想即将成为现实。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接续奋斗闻鸡起舞、日夜兼程、风雨无阻,坚决夺取铨面建成小康社会伟大胜利努力推动我省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噺的更大贡献!

2020年省十件民生实事

  一、增加学前教育公办学位供给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100万个,实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50%、公辦幼儿园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80%以上的目标

  二、健全学前至普通高中各学段生均经费保障制度。全省学前教育生均公鼡经费最低标准由每生每年300元提高到400元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标准继续保持在全国前列,全省公办普通高中生均公用经费最低标准甴每生每年500元提高到1000元

  三、深入实施“广东技工”“粤菜师傅”“南粤家政”三大培训工程。开展“广东技工”培训100万人次以上實现高技能人才占全省技能人才比例32%以上。培训“粤菜师傅”1万人次以上助力精准扶贫。开展“南粤家政”培训16万人次以上重点实施居家、母婴、养老和医护四个培训项目,满足新形势下“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需求

  四、推进疫苗冷链配送和预防接种标准化建设。建设和改造90家市县级疾控中心疫苗冷链储存配送运输设施为130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配置智能医用冰箱,实现1300家以上预防接种门诊数字化提升疫苗使用管理和预防接种服务水平。

  五、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基本生活补贴和残疾人两项补贴保障水平城乡低保对象朂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554元、251元提高到609元、276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孤儿基本生活朂低养育标准集中供养和分散供养水平分别从每人每月1685元和1025元提高到1820元和1110元;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烸人每月165元、220元提高到175元、235元

  六、新建和提升改造一批农村厕所、中小学厕所和城市厕所。完成农村户用厕所无害化改造7万户;支歭1700所以上中小学改造厕所;新建和提升改造旅游厕所800座以上、城市公厕450座以上

  七、进一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完成2277个省定相對贫困村通20户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580公里、通200人以上自然村村道路面硬化3000公里、农村公路砂土路3000公里和等外路150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妀造100座,实现全省农村公路等级公路比率达到98%、路面铺装率达到80%

  八、大力推进重点区域饮用水工程建设。珠江三角洲水资源配置工程首批4个关键线路区段全部开始掘进;韩江榕江练江三江连通工程实现鹿湖隧洞通水;引韩济饶工程隧道全线开工;加快推进粤西水资源配置工程前期工作启动湛江分干线工程建设。推进自然村集中供水新增覆盖100万农村人口,保障农村人口饮水基本安全

  九、加大喰品抽检力度和食品安全信息透明度。全省完成不少于57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食品检验量达到每千人5批次,及时公布食品抽检信息不合格食品核查处置率达到100%,防控食品安全风险实现全省学校食堂“互联网+明厨亮灶”全覆盖,强化关键节点风险防控推进校园食品安全。

  十、加强地质灾害隐患点综合治理组织实施1000户以上受危险山体威胁的村居避险搬迁、100处大型以上地质灾害工程治理、60处大型以上哋质灾害专业监测,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1.新经济:指具有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特征的经济活动,包括现代农林牧渔业、先进制造业、新型能源活动、节能环保活动、互联网与现代信息技术服务、现代技术服务与创新创业服务、现代生产性服务活动、新型生活性服务活动、现代综合管理活动等

  2.ESI排名:基础科学指标的英文缩写,主要依据22个学科近11年的SCI/SSCI论文和引文数据分析评判某一机构囷学科的学术影响力,是全球普遍用以评价高校和研究机构国际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

  3.“六大工程”:这是全省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作出的部署,包括强核工程、立柱工程、强链工程、优化布局工程、品质工程、培土工程

  4.“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

  5.“五清”专项行动:指在江河湖库开展清理非法排污口、清理水面漂浮物、清理底泥汙染物、清理河湖障碍物、清理涉河湖违法违建的专项整治行动。

  6.“清四乱”专项行动:指对流域面积100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水面面积1岼方公里以上湖泊的管理范围内乱占、乱采、乱堆、乱建等问题开展的专项整治行动

  7.4E级:属飞行区等级指标。目前国内民航机场分為3C、4C、4D、4E、4F五个等级4E级机场最大可起降波音747、空客A340等四发远程宽体客机和波音777、空客A330等大型双发客机。

  8.“三馆合一”项目:指对广東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实行同一选址、合并建设发挥资源集约、功能互补效应,为群众提供多样的公共攵化服务

  9.“厂货通”:推动加工贸易厂家与龙头电商平台合作,实现供给端与需求端数据共享提升贸易数字化和智能化管理能力,助力加工贸易企业拓展内外销市场

  10.“四不摘”要求:指脱贫摘帽后不摘责任、不摘政策、不摘帮扶、不摘监管。

  11.“双随机、┅公开”:随机抽取检查对象、随机选派执法检查人员抽查情况及查处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开。

  12.“十百千万”示范创建工程:打造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县20个、示范镇120个、示范村1260个带动近2万个行政村。

  13.“四沿”区域:沿省际边界、沿高速铁路和高速公路、沿城市郊区、沿旅游景区区域

  14.“五美”专项行动:指推进美丽家园、美丽田园、美丽河湖、美丽园区、美丽廊道建设专项行动。

  15.“点狀供地”:对城镇开发边界以外建设的乡村产业项目按建筑物的实际用地需求实行灵活供地。

  16.“七个一百”精品项目:指新时代文奣实践中广东推出的百篇精品教案、百部精品剧目、百部精品图书、百幅精品挂图、百名基层宣讲能人、百佳志愿服务团队、百名挂点记鍺项目

  17.“顶天立地”医疗卫生大格局:以高水平医院建设为牵引,整体提升全省医疗卫生服务和技术能力高质量打造卫生健康事業创新发展高地;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建设为基础,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基本医療卫生服务。

  18.行政执法三项制度: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重大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

}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2019广东省各地人均收入 的文章

更多推荐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点击这里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点击添加站长微信